卷第二十 毗陵集 附录一卷
唐 独孤及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赵氏亦有生斋刊本
补遗一卷

毗陵集附录

  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刺史赐紫

  金鱼袋独孤公神道碑铭并序

     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博陵崔祐甫

昔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乱之意其论甚美达于国

体虽古之伊吕英华作管未能远过又称董仲舒有王佐之

材虽伊吕无以加管晏之属殆不及也於戏二君以伟

才当盛汉之崇而位止于下国二千石祐甫闻于先君

仆射曰主恩非臣下之所图天命岂生人之所制有唐

硕量深识之士曰独孤常州讳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

皇朝左千牛备身元庆之曾孙蔡州长史思𰖍之孙殿

中侍御史赠秘书监通理之第四子仕而遭时鹄立于

朝建旟东夏三著嘉绩呜呼痛乎奄忽捐馆其时也大

历十二年夏四月二十九日其地也常州之路寝其寿

也五十三年中朝名公素见知者后进之士闻义向风

者洎濠舒常三州之百姓莫不填英华作堪膺流眦英华有皆字非

不宴不相浃辰弥月厚而惜之者往往失声出涕沲若

公有子朗郁等年未龆齓厥兄检校水部员外郞兼侍

御史汜方佐浙河东帅闻丧来奔半旬而至惋毒之甚

英华作情不欲生既受吏人賔客之吊乃忍哀英华作死谋事

以六月六日引使君之柩去常州归洛阳其年岁次丁

巳十月朔七日葬我使君于河南府寿安县某原先秘

监之茔左英华无左字以夫人博陵县君崔氏祔焉礼也水

部曰天之降割英华作灾害于我家仲叔季尽矣吾将老矣

吾弟常州之子未立今不刻石表墓则常州之令名何

以传于后乃托我故人叙而铭之常州禀元和以生幼

有成人之量秘监府君亲授以孝经常州一览成诵秘

监问曰汝志于何句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是志

所尚也自是遍览五经观其大义不为章句学成童丁

秘监忧勺飮不入口者累日先夫人同郡长孙氏谕以

不可灭性之义由是微进𫗴粥杖而后起既免䘮加于

人一等鄕族称其孝焉长孙夫人高行明识训导甚至

常州渐教成器卓然有立著延陵论君子谓其评议之

精在古人右天宝末年以洞晓元经对策上第诏拜华

阴县尉著古函谷关仙掌二铭格高理精当代词人无

不畏服俄属中原兵乱避地于越丁太夫人忧毁瘠过

礼既外除江淮都统使戸部尚书李峘奏为掌书记授

左金吾卫兵曹参军军旅之事非其所好未几返初服

今上即位下诏收俊茂举滞淹政之大者以公为左拾

遗凡所谏诤直而不𬣙婉而不挠属英华无属字削藁训

词不传于外迁太常博士时新平大长公主之子裴

仿尚永淸公主初以太子少傅裴遵庆为㛰主将行五

礼公实相焉中使口宣诏旨易之大长公主后夫姜庆

初常州曰㛰姻之礼王化之阶以异姓之人主之不可

甚矣某不奉诏中书令汾阳王时为五礼本误侯据英华改使

从焉又百官薨卒定谥之际综核名实皆居其当与严

河南郢酬答吕荆州𬤇谥议博而正当时韪之迁尚书

英华作礼部员外郞受诏考第吏部选人词翰旌别淑慝

朝野称正上方大恤黎庶精选牧守以公为濠州刺史

平其徭赋恤其冤弱课绩闻上加朝散大夫迁舒州刺

史舒英华有之字境濒江𠊓山群盗所聚或蟠结林薮或趑

趄城市本误寺据英华改公惠以柔之武以詟之释矛服耒尽

为良俗其他如在濠之政居一年玺书劳问就加尚书

司封郞中锡以金章紫绶属淮英华作江南旱歉比境之人

流佣英华作移甚众公悉英华作忠心以抚舒独完安天子闻而

休之擢拜常州刺史常州当全吴之中据名城沃土兵

兴之后中华翦覆吴中州府此焉称大故朝之选牧恒

属意焉公宣中和平易之教务振人毓德之体百姓蒙

化迁善不知所以安而安之英华无之字吏不忍欺路不拾

遗馀粮栖𤱔膏露降庭英华作之公平生闻人之善必揄扬

之气尽与之不啻若身得之后进有才而业未就者教

诲诱掖之唯日不足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裦贤

遏恶为用故论议最长其或列于碑颂流于咏歌峻如

嵩华盛如江河淸如秋风过物邈不可逮公有集二十

卷行于代若夫赞尧舜禹汤文武英华无文武二字之命为诰

为典为谟为训人皆许之而不吾试论道之任英华作位

而不陟前是公之从英华作仲是兄季弟伯姊三年之间继

殁执天伦之丧如荼如蓼竟以无禄天何不仁然则贾

与董名位不尽其材吾先君之叹主恩天命斯见矣铭

常州之英华有德字孝行为大叶校谓之下脱一字非也按下转韵处皆七字句起此句

行字当在孝字上则与下文皆配矣蒸蒸翼翼以敬以爱友于兄弟如捧

如戴常州之义笃于英华有朋字友用之有恒行之可久扶

危拯溺尔身我手常州之才施于英华有有字政抚柔三部

以仁为柄龚遂国侨千古迭映常州之文究其英华有原字

本质取其正英华作深艳从其损在星之纬在衣之衮常州

之年止英华有于字中身去昭昭之盛世与万鬼而为邻白

马江上靑乌洛濵鹡鸰在原嗟尔元昆缞衽英华作经霑血

长号诉冤纂述遗美谓余不谖我遘英华作见之子将二十

年相投药石胡疚英华作疹不痊譬我于池子为之泉譬我

于桐子为之弦荣不独遂难不𨾏全如何淑明摧馥碎

坚𫷷英华作敛衣楚挽徘徊墓田望之不见赴之无缘狸首

斑如女手拳拳如天如天涕泣英华作泣涕涟涟一作狸首斑如女手

拳知天如天如泣涕涟如

  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刺史赐紫

  金鱼袋独孤公行状此状原集所无从英华增入梁 肃

仲尼述易道于坤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公天生懿德外方内直气茂才

全发为时文得大易之中诗人之正邈乎其不可及已

七岁诵孝经先秘书异其聪敏问曰汝志如何句公曰

立身行道扬名之义集作于后是所尚也后博究五经举其

大略而不为章句学确然有可大之业知者益器之十

五秘书捐馆公茹血集作衔恤在疚逾时而后杖由是鄕党

称孝三集作二是十馀以文章游梁宋间通人颍川陈兼长

乐贾至渤海高适见公皆色授心服约子孙之契天宝

十三年集作应诏至京师时元宗以道莅天下故黄老

教列于学官公以洞晓元经对策高第解褐拜华阴尉

集有国字相房琯方贰宪部请公相见公因论三代之质

乂问集作六经之指归王政之根源宪部大骇曰非常

之才也赵郡李华扶风苏源明并称公为词宗由是翰

林风动名振天下及函洛寇扰公违难于江南上元初

授左金吾兵曹掌都统江淮节度书记非其好也未几

征拜右集作拾遗因上疏陈便宜及方镇有冒于货贿

直错枉大者十馀事不行皆焚其藁时大盗之后百

度草创而太常典故尢所坏缺公为博士祇考古道酌

沿革之中凡有集作损益莫不悉悉集作字当作事居其当新

平公主之子裴仿尚永淸公主公实相礼初以裴仆射

遵庆主㛰中诏长主后夫姜庆代焉公奏曰㛰姻人道

之大使异姓主之非礼也且无以示天下臣不敢奉诏

上从之又议定谥法公为为当作谓谥者葢迹其事业邪正

而裦贬之举一字可使贤不肖皆劝故其议吕禋卢奕

郭知运等谥皆参用典礼约夫子之旨其事核其文高

学者传示以为式时有上议谓景皇帝未升尊位不宜

为太祖诏下百寮公按礼经以为王者禘其祖之所自

出而以其祖配之故三代皆以受命始封君配昊天上

帝唯汉氏崛起丰沛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不可为

祖宗故以高帝为太祖若景帝肇启王业建封于唐高

原误宗今改正因之遂以为原脱此字据本文补有天下之号天所命

也宜百代不迁因具故事条奏从之于是郊庙之礼遂

定逾月拜公尚书礼部员外郞迁吏部每岁以书判试

多士而朝列有以文学称者必参校辨论定其甲乙丙

科至是公分其任求为郡守以行其道除濠州刺史公

下车以淮士轻剽承兵革之后率多不法长吏不能制

遂先董之以威格之以政然后用恺弟寛厚渐渍其俗

三年而阖境大穰优诏褒美移拜舒州刺史又以行闻

玺书就加朝散大夫检校司封郞中赐金印紫绶其明

年吴楚大旱饿夫聚于萑蒲者十七八唯舒安阜近者

悦远者来犬牙之境草窃不入上闻之诏曰断狱岁减

流庸日归以人俗之丰给当淮湖之灾旱尔守之力也

擢拜常州刺史本州都团练使常州为江左大郡兵食

之所资财赋之所出公家之所给岁以万计公削其烦

苛均其众寡物有制事有伦𠛬罚罕用颇类自息公又

谓安人之道淸而静之则定为而察之则扰故寛以居

之仁以行之一变而百姓不知其理又一变知其理而

不知理之所由比及三年吏不忍欺路不举遗年谷屡

一作灾害不作甲辰岁冬十月二十日甘露降于庭

树二十七夕乃止呜呼公庇斯一作方庇人人方仰公彼天

不惠降此大厉为郡之四载大历十二年四月壬寅晦

暴疾薨于位行路恸哭罢市者相吊逾月又吁嗟之声

相闻自寮属相吏下逮鄕老里尹皆率以僃斋祭及葬

之日缌衰送丧者数千人唯公体黄老之淸净苞大雅

之明哲尊贤容众而交不谄渎本仁祖义而文以礼乐

乃至集作至乃温良能断应用不滞达识足以表微厚德足

以载物善而不伐光而不耀内不机巧外无缁磷𬯎然

中立豁若虚受其长人也先教爱而后法禁不迁怒以

临下集作故威而不猛不私己以欺人故易而无僃其

茂学博文不读非圣之书非法之言不出诸口非设教

垂训集作之事不行于文字而达言发辞若山岳之峻

极江海之波澜故天下谓之文伯有集二十卷行于代

若艺文之士遭公发扬集作盛名比肩于朝廷则有故

中书舍人吴郡朱巨川中书舍人渤海高参今尚书左

丞天水赵璟职方员外郞知制诰博陵崔元翰考功员

外郞颍川陈京礼部员外郞北海唐次苏州刺史高阳

齐抗其章章者也其睦亲与善自内姻及朋友所知之

家振穷分灾恤孤哀丧颁禄归赠必加于常人一等故

启手足之日室无馀财惟四布集作待赐布然后乃敛议者

于是谓公有文子之淸子产之仁史鱼之直平仲之与

人贾生之行义集作文学文翁之政事叔子之遗爱而不跻

岩廊不享期颐阙致君论道之美以遗史𠕋故凡百以

为痛在昔孔文子以敏而好学为文公叔发集有廪字恐非

恤卫国凶饥为惠矧公功存于人言垂于代有文有质

不沗前烈者与易名之礼请从令集作典谨状

尚书考功伏以褒德尚贤设教之崇轨加谥易名饰终

之令典谨按故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

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某蕴黄裳之服协中庸之德正

词复礼施化为邦淸风存乎省寺遗爱结于黎庶具美

之道何以尚兹窀穸既安音徽日远请追公叔之谥式

播臧孙之列谨上

  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及谥议   权德舆

将仕郞守太常博士权德舆议曰独孤及刚方直淸根

于性术其修身莅官确乎处中立言遣辞有古风格辩

论裁正昭德塞违浚波澜而去流荡得菁华而无枝叶

其抠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赞书而秉方𠕋则及之为

文可征矣其为博士时有上议景皇帝不宜为太祖者

诏下庶官及举夏殷周汉之故事尊祖配天之大旨以

为景皇帝始封于唐天所命也于是定议为一代典法

新平长公主之子裴仿尚永淸公主欲以他宗主㛰及

相礼上陈不可竟得以裴仆射遵庆为主当时称之定

吕𬤇卢奕郭知运之谥用礼文宪度得褒贬之正凡所

往复词旨坚明其理舒州属岁饥旱邻郡庸亡什四巳

上而舒人生聚悦安不知凶年优诏褒异就赐金紫其

初在濠其后在常皆因俗为理人用爱戴虽不得居公

卿长帅之任然其奉常议论三郡绩用亦足以列于文

苑附于循吏按谥法曰博文多能曰宪献一本作荐可替否

曰宪及酌三王四代之典训作为文章以辅教化是为

博闻位参中外必以称职闻是为多能定宗庙之飨为

一本作荐可正㛰姻之主为替否有司稽美行而易其名

者请谥及曰宪谨谥

  祭独孤常州文        崔祐甫

大历十二年岁次月日外从祖舅朝散大夫权知中

书舍人赐紫金鱼袋崔祐甫遣表侄前邓州南阳县尉

李综以淸酌之奠祭于从外孙甥常州独孤使君至之

之灵往矣至之此时何时空原拱木荆榛狐狸林风月

露以之增悲子之往也高格远量秀气茂姿亡兮何若

有兮谁对岂流苏寓马从之巳而呜呼哀哉王事适我

政事一埤益我在笼而不能求其释独有怀君之泪临

秋风而自滴平生相期聊复一叙一以豁胸中之愤气

二以𥳑明灵而晤语吾与至之思宏道义自家𠛬国张

维举坠吾与至之思敦交好平居琢磨遇死赴蹈吾与

至之思迈纯德言为士凖动有时则吾与至之思全高

节风雨如晦嘐嘐不辍吾与至之思阐斯文不俾皋契

独谟华勋吾与至之谈空核元梦蝶喻筏去之萧然吾

与至之期诸晚岁偃卧山樊同披薜荔举其大较良难

名数念我交情千枝万缕霜风扫叶或散或聚万化纷

然同归野土向之所务孰云其主呜呼哀哉烂然澄酤

平昔共欢如何此奠取象于观我思此饫子必吾剧目

想道周暂留徒御所可怀者徐生之絮

  新唐书本传

独孤及字至之河南洛阳人为儿时读孝经父试之曰

儿志何语对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宗党奇之天宝

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辟江淮都统李峘府掌书记

代宗以左拾遗召既至上疏陈政曰陛下屡发德音使

左右侍臣得直言极谏壬辰诏书召裴冕等十有三人

集贤殿待制以僃询问此五帝盛德也然顷者陛下虽

容其直而不录其言所上封皆寝不报有容下之名无

听谏之实遂使谏者稍稍自钳口饱食相招为禄仕此

忠鲠之臣所以窃叹而臣亦耻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况朝廷之大卿大夫之众陛下选授之精欤假令不能

如文王之多士其中岂不有温故知新可懋陈政要而

亿则屡中者陛下议政之际曾不采其一说尧之畴咨

禹之昌言岂若是邪昔尧设谤木于五达之衢孔子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

圣人之心也愿陛下以尧孔心为心日降淸问其不可

者罢之可者议于朝与执事者共之使知之必言言之

必行行之必公则君臣无私论朝廷无私政陛下以此

辨可否于献替而建太平之阶可也师兴不息十年矣

人之生产空于杼轴拥兵者第馆亘街陌奴婢厌酒肉

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长安城中白昼椎剽吏不

敢诘官乱职废将墯卒暴百揆隳刺如沸粥纷麻民不

敢诉于有司有司不敢闻陛下茹毒飮痛穷而无告今

其心颙颙独恃于麦麦不登则易子咬骨矣陛下不以

此时厉精更始思所以救之之术忍令宗庙有累卵之

危万姓悼心失图臣实惧焉去年十一月丁巳夜星陨

如雨昨淸明降霜三月苦𤍠错缪顚倒沴莫大焉此下

陵上替怨讟之气取之也天意丁宁谴戒以警陛下宜

反躬罪已旁求贤良者而师友之黜贪佞不肖者下哀

痛之诏去天下疾苦废无用之官罢不急之费禁止暴

兵节用爱人兢兢乾乾以徼福于上下必能使天感神

应反妖灾为和气矣又言减江淮山南诸道兵以赡国

用陛下初不以臣言为愚然许即施行及今未有沛然

之诏臣窃迟之今天下唯朔方陇西有吐蕃仆固之虞

邠泾凤翔兵足以当之矣自此而往东洎海南至番禺

西尽巴蜀无鼠窃之盗而兵不为解倾天下之货竭天

下之谷以给不用之军为无端之费臣不知其故假令

居安思危以僃不虞自可厄害之地俾置屯御悉休其

馀以粮储屝屦之资充疲人贡赋岁可以减国租半陛

下岂迟疑于改作逡巡于旧贯使大议有所壅而率土

之患日甚一日是益其弊而厚其疾也夫疗廱者必决

之使溃今兵之为患犹廱也不以渐戢之其害滋大大

而图之必力倍而功寡岂易不俟终日之义邪俄改太

常博士或言景皇帝不宜为太祖及据礼条上谥吕禋

卢奕郭知运等无浮美无隐恶得褒贬之正迁礼部员

外郞历豪舒二州刺史岁饥旱邻郡庸亡什四以上舒

人独安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郞中赐金紫徙常州甘露

降其廷卒年五十三谥曰宪及喜鉴㧞后进如梁肃高

参崔元翰陈京唐次齐抗皆师事之性孝友其为文彰

明善恶长于论议晚嗜琴有眼疾不肯治欲听之专也

子朗郁


毗陵集附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