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简卷第十 欧阳文忠公文集 附录卷第一
宋 欧阳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
附录卷第二

附录卷第一

 祭文  行状  谥诰

   祭文   韩忠献王𤦺

维熙宁五年岁次壬子某月某日具官某

谨遣三班奉职随行指使李圭以清酌庶

羞之奠致祭于少师永叔之灵惟公之生

粹禀一作禀粹元精偶圣而出逢辰以亨历事

三朝翼登太平大名既遂大功既成年未

及老一作深虞满盈连章得谢颍第来宁

神当𢌿以福禄天冝锡之寿龄胡不慭遗

遽尔摧倾此⿱冝八 -- 𡨋理莫得致诘而天下为之

失声呜呼哀哉公之文章独歩当世子长

退之伟赡闳肆旷无拟伦逮公始继自唐

之衰文弱无气降及五代愈极颓敝唯公

一作公一振之坐还醇粹复古之功在时莫二

公虽云亡其传一作在时益贵譬如天衢森布

列纬海内瞻仰日髙而 公之諌诤务倾

大忠在庆历初职司帝聦颜有必犯阙无

不缝正路斯辟奸萌辄攻气劲忘忤行孤

少同于穆仁庙诚推一作推诚至公孰好孰恶

是焉则从善得尽纳治随以隆人畏清议

知时不容各砺名节恬乎处躬二十年间

由公变风公之功业其大可记屡殿藩垣

所至怀恵尝尹京邑沛有馀地早践西掖

晚当内制凡厥代言典谟之懿凡厥出令

风雷其一作𫝑三代炳焉公辞无愧枢幄猷

为台衡弼贰抚御四夷兵戈不试整齐百

度官师咸治服劳一心定䇿二帝中外以

安神人胥慰不校谗言恳求去位公之进退

逺迈前贤合既不苟髙惟戒颠身虽公辅

志则林泉七十致政乃先五年上惜其去公

祈益坚卒遂其请始终克全呜呼哀哉余

早接公道同气𩔗出处虽一作殊趣向何异

既忝宰司曰亲髙𧨏可否明白𬓛怀坦易

事贵穷理言无饰伪或不知公因罹谤忌

青蝇好㸃白璧奚累呜呼哀哉自公还事

心慕神驰徒慿翰墨莫挹姿仪公尝頋我

恵以新诗虽亟酬答柰苦衰疲欲复为问

动巳逾时忽承讣音且骇且悲哀诚孰诉

肝胆㡬𡐦一作公之逝矣世鲜余知一作我知不如

从公焉一作用生为遐脩薄荐一作𥙊奠公一卮魂𠔃

有灵其来监兹尚飨

   同前         王荆文公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冝八 -- 𡨋

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

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

识之髙逺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形于文章见于议

论豪健俊伟怪巧瑰𤦺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

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

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

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

知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一作感世路之

岖﨑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有

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

节至晚而不衰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

谓如公者可𭔃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泪䇿从容

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

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

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

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

之所向慕而瞻依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

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

   同前        曾舎人

维公学为儒宗材不世出文章逸发醇深炳蔚体备

韩马思兼庄屈垂光简编焯若星日绝去刀尺浑然

天质辞穷卷尽含意未卒读者心醒开蒙愈疾当代

一人顾无俦匹諌垣抗议气震回遹鼔行无前跋㚄

非恤世伪难胜孤坚竟窒紫微玉堂独当大笔二典

三谟生明藏室顿挫弥厉诚纯志壹斟酌损益论思

得失经体虑萌一作沃心造𰯌帝曰汝贤引登辅弼

公在庙堂尊明道术清净简易仁民爱物敛不烦苛

令无迫猝栖置木索里安戸逸椟敛兵革天清地谧

日进昌言从容宻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卯未之歳

龙驾飙欻再拯大艰垂绅秉笏乾坤正位上下有秩

𬒳社稷等夷召毕公在庙堂緫持纪律一用公直

两忘猜昵不挟朋比不虞讪嫉独立不回其刚仡仡

爱养人材奖成诱掖甄抜寒素振兴滞屈以为己任

无有废咈维公平生恺悌忠实内外洞彻初终若一

年始六十恳辞冕黻连章累歳乃俞所乞放意丘樊

脱遗羁𮩸沉浸图史左右琴瑟志气浩然不陋蓬荜

意谓百龄重休累吉还斡鼎轴赞微计宻云胡倾殂

憗遗则弗闻讣失声眦泪横溢戆⿱冝八 -- 𡨋不敏早蒙振祓

言繇公诲行繇公率戴徳不酬怀情独郁西望轜车

莫持纼綍维公荦荦徳义撰述为后世法终天不没

托辞叙心SKchar能仿佛呜呼哀哉尚飨

   同前        范蜀忠文公

惟公平生谅直骨鲠文章在世炜炜炳炳老释之辟

贲育之猛拒塞邪说尊崇元圣天下四方学子甫定

迩来此风勃焉而盛如醒复醉如愈再病粤醒与病

有幸不幸幸不见排不幸不正嗟余空踈敢处季孟

公计之来泪下縻绠闻公⺊宅许洛之境余居在焉

傥得同井异时往来或接光影薄酒一樽菲肴数皿

逺不得前𭔃此耿耿

   同前        苏文忠公轼通判杭 州日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

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

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虽一无此字不见其运动

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

没也赤子无所仰芘一有而字朝廷无所稽疑斯文化为

一作异端一有而字学者至于用夷君子以为无与一作

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为得时譬如深山一作大泽

龙亡而虎逝则变怪杂一作出舞鳅鳝而号狐狸昔

一作公之未用也天下以为病而其既用也则又以为

遅及其释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复用至其请老而归

也莫不怅然一作惆怅失望而犹庶几于万一者幸公之

未衰孰谓公无复有意于斯世一作也奄一去而莫

予追岂厌世一有之字溷浊絜身而逝乎将民之无禄而

天莫之遗昔我先君怀宝遁一作世非公则莫能致

而不肖无状因一作縁出入受教于一无此字门下者十

有六年于兹一作闻公之䘮义当匍匐往救一作

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巳

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吾一作私呜呼哀哉

   同前知颍州日

元祐六年歳次辛未九月丙戍朔从表侄具位苏

轼谨以清酌肴果之奠昭告于故太师兖国文忠公

安康郡夫人之灵呜呼轼自龆齓以学为嬉童子何

知谓一作公我师昼诵其文夜梦见之十有五年乃

克见公公为拊掌欢𥬇改容此我軰人馀子莫群我

老将休付子斯文再拜稽首过矣公言虽知其过不

敢不勉契阔艰难见公汝阴多士方哗而我独南公

曰子来实获我心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

非我徒又拜稽首有死无易公虽云亡言如皎日元

祐之初起自南迁叔季在朝如见公颜入拜夫人罗

列诸孙敢以中子请婚叔氏夫人曰然师友之义凡

二十年再升公堂深衣庙门垂涕失声白髪苍颜复

见颍人颍人思公曰此门生虽无以报不辱其门清

颍洋洋东注于淮我怀先生岂有涯哉尚飨

   同前        苏文定公

维年月日具官苏辙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𥙊于故

观文少师赠太师九丈之灵呜呼嘉祐之初公在翰

林维时先君处于西南世所莫知隠居之深作书号

公曰是知予公应嗟然我明子心吾于天下交逰如

林有如斯文见所未曽先君来东实始识公倾盖之

欢故旧莫隆遍出所为叹息改容历告在位莫此蔽

蒙报国以士古人之忠公不妄言其重鼎锺厥声四

驰靡然向风嗟维此时文律颓毁奇邪谲怪不可告

止剽剥珠贝缀饰耳鼻调和椒姜毒病唇齿咀嚼荆

𣗥斥弃羹胾号兹古文不自愧耻公为宗伯思复正

始狂词怪论见者投弃踽踽元昆与辙皆来皆试于

庭羽翼病摧有鉴在上无所事媒驰词数千适当公

怀擢之众中群疑相豗公恬不惊众惑徐开滔滔狂

澜中道而回匪公之明化为诙俳公徳日隆历蹈二

府辙方在艰抚视逾素纳铭幽宅徳逮存故终丧而

还公以劳去公年未衰屡告遟暮自亳徂青迄蔡而

许来归汝阴啸傲环堵辙官在陈于颍则邻拜公门

下𥬇言欢欣柸酒相属图史纷纭辩论不衰志气益

振有如斯人而止斯耶书来告衰情怀酸辛报不及

至凶讣遄臻呜呼公之于文云汉之光昭回洞逹无

有采章学者所仰以克向方知者不惑昧者不狂公

之在朝以直自遂排斥奸回罔有剧易后来相承敢

陨故事虽庸无知亦或勉励此风之行逾三十年朝

廷尊严庶士多贤伊谁云从公导其先自公之归忽

焉变迁又谁使然要归诸天天之生物各维其时朝

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薫风春夏是冝冻雨急雪匪寒不施时去不返虽

强莫违矧惟斯人而不有时时既往矣公亦逝矣老

成云亡邦国瘁矣无为为善善者废矣时实使然我

谁怼矣哭公于堂维其悲矣呜呼哀哉尚飨

  行状        呉正宪公

故推诚保徳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

 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

 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子太师欧阳公行状

  曾祖郴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

 祖偃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父观皇任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

  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封郑国公

  本贯吉州永丰县明徳郷年六十六

 欧阳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少康封其庶子于

 㑹稽以奉禹祀历夏商周以世相传至越王勾践传

 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诸子皆受封于楚而

无疆之子蹄封于欧馀山之阳是为欧阳亭侯子孙

遂以为氏后稍北徙青之千乘冀之渤海千乘之显

者曰生字和伯以经为汉博士所谓殴阳尚书者是

也渤海之显者曰建字坚石所谓渤海赫赫殴阳坚

石者是也询通父子显于唐自通三世生琮为吉州

刺史又八世生万为吉州安福令后世或居安福或

居庐陵安福之六世孙即公曽祖也生八男曰仪者

中南唐进士第父母皆在郷里荣之命其郷曰儒林

里曰殴桂坊曰具庆皇祖而下始居吉水至和中㭊

吉水为永丰今为永丰人矣曽祖仕南唐为武昌令

检校右散𮪍常侍兼御史大夫性孝友郷里称之累

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曽祖妣刘氏追封楚

国太夫人皇祖少以文学称献所为文南唐召试为

南京街院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

尚书令祖妣李氏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少孤力学

咸平中进士及第天性仁孝居官决狱主于平恕哀

矜终于泰州军事判官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

书令兼尚书令追封郑国公妣郑氏累封韩国太夫

人皇考之捐󠄂馆舎公才四歳太夫人守节自誓而教

公以读书为文及公成人太夫人自力衣食不以家

事累公使专务为学及见公之身名偕显而夫人寿

考康宁为善之报岂虚也哉公讳脩字永叔天圣中

进士甲科𥙷西京留守推官用王文康公荐召试迁

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以书责谏官不论事

谏官以闻谪峡州夷陵县令徙光化军干徳令改武

成军节度判官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辟掌书记辞不

就俄迁太子中允馆阁校勘方修礼书命权同知太

常礼院辞不受预修崇文緫目成改集贤校理遂知

太常礼院请𥙷外通判滑州召以为太常丞知谏院

赐绯衣银鱼未几同修起居注阅月拜右正言知制

诰赐三品服出使河东还改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

转运桉察使左迁知制诰知滁州改起居舎人知扬

州徙知颍州复龙图阁直学士知应天府兼南京留

守司历尚书礼部吏部郎中丁韩国太夫人忧服除

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为学士加史馆修撰勾当三

班院请郡改侍读学士知蔡州留不行判太常寺兼

礼仪事权知礼部贡举拜右谏议大夫判尚书礼部

又判秘阁秘书省加侍读辞不受同修玉牒兼龙图

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以给事中罢同提举在京诸司

库务改群牧使唐书成拜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嘉

祐五年以本官为枢宻副使明年闰八月参知政事

兼译经润文历戸部吏部二侍郎皆参大政进拜左

丞出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熙宁初迁兵

部尚书知青州京东东路安抚使除检校太保宣徽

南院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监牧使兼并代

泽潞麟府岚石路兵马都緫管三辞不受徙知蔡州

熙宁四年六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阶特

进勲上柱国食邑四千三百戸食实封一千二百戸

明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薨于汝阴之私第天子闻之

震悼为之一日不视垂拱朝赠太子太师恤孤赙

皆从加等公为人刚正质直闳廓未尝屑屑于事见

义敢为患害在前直往不顾用是数至困逐及复振

起终不改其操真豪杰之士哉居三朝数十年间以

文章道徳为一世学者宗师接人待物诚信乐易不

为表襮诸生进者与之抗声极谈简直明辨至于贵

显终始如一见者莫不爱服而天资髙逺常人自不

能与之合公待之一也有所称荐姑取其一善后或

毁公于朝遇其人或其家厄且困必力振之曰吾行

已不以喜怒私也于经术务究大本其所发明简易

明白其论诗曰察其羙刺知其善恶以为劝戒所谓

圣人之志者本也因其失传而妄自为之说者经师

之末也今夫学者得其本而通其末斯善矣得其本

而不通其末阙其所疑可也不求异于诸儒尝曰先

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固多矣尽其说而理有不

通然后得以论正予非好为异论也其于诗易多所

发明为诗本义所改正百馀篇其馀则曰毛郑之说

是矣复何云乎公㓜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

教以字书稍长从闾里借书读或手抄之抄未毕而

成诵公之举进士学者方为时文号四六公就视之

曰此不足为然切于养勉为之而人亦不能及故屡

试有司皆第一名声籍甚及景祐中与尹师鲁偕为

古学已而有诏戒天下学者为文使近古学者尽为

古文独公古文既行世以为模范自两汉后五六百

年有韩愈愈之后又数百年而公⿰纟⿱𢆶匹 -- 继出李翱皇甫湜

柳宗元之徒不足多也盖公之文备众体变化开阖

因物命意各极其工其得意处虽退之未能过笔札

精劲自成一家当世士大夫有得数十字皆藏以为

宝生平以奖进人材为巳任一时贤士大夫虽潜晦

不为人知者必延誉慰荐极其力而后已后进之士

一为公所称遂为闻人笃于朋友尹师鲁梅圣俞孙

明复皆贫甚既卒公力为经纪其家表其孤于朝悉

录以官他尝所与厚者未尝遗也公既书责谏官以

申范文正坐谪夷陵而尹洙余靖亦连贬蔡君谟为

四贤诗世传之及范公之使陕西辟公偕往朝廷从

之时天下乆无事一旦西陲用兵士之负材能者皆

欲因时有所施设而范公望临一时好贤下士故士

之乐从者众公独叹曰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已利

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卒辞焉庆历𥘉公方登朝

数论天下事为䇿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众既而

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䟽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

之所冝忧者仁宗増谏官员首预其选是时西师乆

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

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时范文正公杜正

献公今司徒韩公司空冨公皆辅政公屡请召对咨

访责以所为既而仁宗降手诏出六条虚心以待后

遂下诏劝农桑兴学校多所更革小人不恱一时知

名士见谓为党人矣公为朋党议以进见集中温成

后方有宠公言前世女宠之戒请加裁损■王薨议

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公言士大夫家有所

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

方也卒从公议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公

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象又太平之道其意可

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道则危乱

今见其失未见其得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其

瑞木请不宣示于外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

馀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

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

河津或请废五寨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

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

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又建言忻代岢岚火山四

州军沿𫟪有禁地弃而不耕人戸私籴北界斛斗入

中以为𫟪储今若耕之每年可得数百万石以实𫟪

朝廷从之大为河东之利自西事后河东赋敛重而

民贫道路嗟怨公奏一作罢数十事以寛民力公自

河东还㑹保州兵叛遂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保州卒

既降大将李昭亮私纳妇女通判冯博文等窃效之

公发其奸下博文狱昭亮惶恐立出之自保州之变

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公乞

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保塞之

胁从者二千馀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

便冝悉诛之公权知成徳军遇之于内黄宣抚使夜

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昨保州叛卒朝

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奈何

一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诸郡不肯从缓之

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遂止

公在河北奏置御河催纲司通粮运𫟪州赖之置都

作院于磁相二州以缮戎器仁宗遇公厚尝论及当

世人材目公曰如欧阳某者岂易得哉常欲大用而

未果及使河北陛辞日上面谕曰无为乆居计有事

言来公对以谏官得风闻今在外使事有指越职罪

也况不得其实邪上曰有事第以闻勿以中外为辞

及党论大起公极言请加明辨𫝑益危初公妹适张

龟正龟正无子有女非欧出也妹既𡠉无所归以孤

女偕来及笄以嫁宗人晟张氏后以他事下狱小人

欲并中公乃捃张氏赀产事穷治乆之卒无有犹贬

滁上公丁太夫人忧既免丧入见仁宗恻然怪公髪

白问在外几年今年几何恩意甚至命判流内铨小

人恐公且复用伪为公奏乞汰内臣䟽传之中外宦

者人人切齿内官杨永徳阴以言中公出知同州而

外议不平论救者众上寻开悟故冯翊之命卒不行

公在侍从八年多所闿益初河决澶渊陈恭公为相

欲塞商胡开横垅故道公言功大恐不可成徒劳人

未几陈罢去新宰相复用李仲昌议欲开六塔河公

言六塔不能吞伏且复决再争之不得既而果然濵

徳博数千里大𬒳其害仲昌等得罪流贬至和初

公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惕隐及北宰相萧知

足等来押宴曰非常例也以公名重故尔其为外

夷所畏如此公在翰林仁宗一日乘间见御阁春

帖子读而爱之左右曰学士欧阳某之辞也乃悉

取宫中帖阅之见其篇篇有意叹曰举笔不忘规

諌真侍从之臣也毎学士院进文字必曰何人当直

至公之笔必详览之毎加叹赏嘉祐初公知贡举时

举者为文以新奇相尚文体大坏公深革其弊前以

怪僻在髙第者黜之几尽务求平澹典要士人初怨

怒骂讥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变而复正者公之力

也公之尹京承包孝肃公之后包以威严为治公一

切循理不事风采或以为言公曰人材性各有短长

今舍所长强其所短以徇俗求誉我不能也至宠贵

犯禁令又求苟免者必寘于法虽诏命有所不从且

请加本罪二等至今行之由公奏请也公在枢宻与

今侍中曽鲁公悉力振举纪纲革去宿弊考天下兵

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逺近更为图籍之法𫟪

乆阙屯守者大加蒐𥙷数月之间机务浸理尝因嘉

祐水灾凡再上䟽请选立皇子以固天下根本言甚

激切及在政府遂与诸公恊定大议而先帝力辞宗

正之命公进曰宗室不领职事忽有此除天下皆知

陛下将储以为嗣一作以为储嗣不若遂正其名且判宗正

寺诰敕付阁门得以不受今立为皇子止消一诏书

事定矣仁宗以为然遂下诏及先帝初年未亲政事

慈寿垂帘公与诸公往来两宫镇抚内外而危言宻

 议忠力为多至先帝亲御万机内外肃然每诸公聚

 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诤台谏官至政事堂论事

 往往面折其短英宗尝面称公曰性直不避众怨尝

 称故相王沂公之言曰恩欲归已怨使谁当且曰贫

 贱常思冨贵冨贵必履危机此古人之所叹也惟不

 思而得既得而不患失之者其庶几乎及彭思永蒋

 之奇等以飞语污公公杜门请付有司治之上连诏

 诘问所从来二人辞穷悉逐之上亲遣中贵人手诏

 慰安公遂称疾力解机务自嘉祐以后朝廷务惜名

 器而进人之路稍狭公屡建言馆阁育材之地材既

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而多畜之时冀一得于其

间则杰然出为名臣矣馀亦不失为佳士也遂诏二

府各举五人其后中选者往往在清近朝廷稍𭣣其

用矣京师百司所行兵民官吏财用之𩔖皆无緫数

中书一有行移则下有司纂集公因暇日尽以中书

所当知者集为緫目上有所问宰相以緫目为对公

以祀假家居上遣中贵人就中书阁取而阅之连典

剧郡以镇静为本不求赫赫名举大体而已民便安

之滁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二州生为之立祠公在亳年甫六十表致仕

者六不从至蔡而请益坚卒不能夺公志其勇退如

此公平生于物少所好独好收畜古文图书集三代

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以校正史传百家讹缪之

说为多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

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壷吾老

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以刻石尝被诏撰唐书纪

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卷

其为纪一用春秋法于唐礼乐志明前世礼乐之本

岀于一而后世礼乐为空名五行志不书事应尽破

汉儒菑异附㑹之说其论著𩔖此五代史辞约而事

备及正前史之失为多公之薨上命学士为诏求书

于其家方缮写进御尝著易童子问三卷诗本义十

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归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

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七卷集古录跋尾十

卷杂着述十九卷诸子集以为家书緫目八卷其遗

一作逸不录者尚数百篇别为编集而未及成公初

娶胥氏翰林学士赠吏部侍郎偃之女⿰纟⿱𢆶匹 -- 继室杨氏集

贤院学士谏议大夫大雅之女今夫人薛氏资政殿

学士户部侍郎赠太尉简肃公奎之女累封仁寿郡

夫人男八人女三人长女师蚤卒次发光禄寺丞次

女蚤卒次奕光禄寺丞次棐大理评事次某蚤卒次

辩光禄寺丞次三男皆蚤卒次女封乐寿县君蚤卒

孙男四人曰愻曰宪曰恕曰诉皆以公恩试秘书省

校书郎孙女六人皆㓜将以熙寜八年九月二十六

日葬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郷之原谨状

 熙宁六年七月 日枢宻副使正奉大夫行右谏

 议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呉充状

  谥诰

省司凖敕定谥据本家发到故推诚保徳崇仁翊戴

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子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

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戸食实封一千二百戸赠

太子太师欧阳某行状依例牒太常礼院拟谥今凖

回牒连到议状谥曰文忠

宣徳郎守太常丞充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李清

太子太师欧阳公归老于其家以疾不起将葬行

状上尚书省移太常请谥太常合议曰公维圣宋

贤臣一世学者之所师法明于道徳见于文章究

览六经群史诸子百氏驰骋贯穿述作数十百万

言以传先王之遗意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马

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雄韩愈无所不及而有过之者方天下溺于

 末习为章句声律之时闻公之风一变为古文咸

 知趋尚根本使朝廷文明不愧于三代汉唐者太

 师之功于教化治道为最多如太师真可谓文矣

 博士李清臣得其议则阅读行状考按谥法曰唐

 韩愈李翱权徳舆孙逖本朝杨亿皆谥文太师固

 冝以文谥吏持众议白太常官长官长有曰文则

 信然不复易也然公平生好谏诤当加献为文献

 无已则加忠为文忠众相视曰其如何则又合言

 曰忠亦太师之大节太师尝参天下政事进言仁

 宗乞早下诏立皇子使有明名定分以安人心及

 英宗继体今上即皇帝位两预定䇿翊戴有安

 社稷功和𥙿内外周旋两宫间迄于英宗之视政

 盖太师天性正直心诚洞逹明白无所欺隐不肯

 曲意顺俗以自求便安好论列是非分别贤不肖

 不避人之怨诽狙嫉忘身履危以为朝廷立事按

 谥法道徳博闻曰文廉方公正曰忠今加忠以丽

 文冝为当众以状授清臣为谥议清臣曰不改于

 文而𫝊之以忠议者之尽也清臣其敢不从遂谥

 文忠谨议

朝奉郎守尚书工部郎中充秘阁校理直舎人院兼

同修起居注权判吏部流内铨𮪍都尉赐绯鱼袋钱

藻宣徳郎守尚书刑部员外郎充集贤校理兼同修

起居注权同判吏部流内铨𮪍都尉赐绯鱼袋窦卞

伏凖太常礼院谥议如前

 天下文物繁盛之极学士大夫竞夫锼刻组绘日

 益靡靡以汨没于倬诡魁殊之说而不复知淳古

 之为正也于是时天下曰是太师曰非天下以为

 韪太师以为陋学士大夫磨牙淬爪争相出力以

 致之危害太师不之顾曰我道尭舜也我言孔子

 孟轲也而天下不我从将焉往然卒由太师而一

 归于醇正故仁义之言其华晔然独辉灼乎一代

 之盛逺出二京之上呜呼媺哉大丈夫束带立夫

 人之朝所以大过人者大节立焉不龊龊小节以

 求曲全可也怫众虑强君以难是为大节不徇世

 俗之论而先识以制未形是为大节太师当嘉祐

 之间恊议建储正名挈天下之疑而泮之万世因

 而若维太山而安不危斯之谓大节谥法道徳博

 闻曰文廉方公正曰忠生平论撰文章务明尧舜

 孔孟之教于已坏之后可谓道徳博闻矣排左右

 持禄取容之虑特建万世无穷之䇿而自不以为

 功可谓廉方公正矣太常易名曰文忠庶乎天下

 有以知公议之不能泯也

省司准例于都亭驿集合省官同参详皆恊令式

 请有司准例施行谨详定讫遂具状中书门下取

裁奉宰臣判准申谨具状奏闻伏𠉀敕旨

尚书都省

末故推诚保徳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

 子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

 百戸食实封一千二百戸赠太子太师欧阳脩谥

 曰文忠

附录卷第一


曽舎人祭文甄抜寒素■维公平生王句一本止作徳信天资

元丰𩔖槁作气志

行状而夫人寿考康宁而字下一有太字

谥诰则又合言曰言字一作议其下又有文献叠犯庙谥固不可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