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编卷四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前编 卷之五
正编卷一 

    壬午,唐咸通三年春二月,南诏复入寇。唐以蔡袭为经略使,发兵御之。

    纲目:南诏入寇,王宽数告急。唐帝以前湖南观察使蔡袭代之,仍发许、滑、徐、汴、荆、襄、潭、鄂等道兵,合三万人,授袭以御之。兵势既盛,蛮遂引去。

    注:许、滑、徐、汴、荆、襄、潭、鄂,八州名。

    夏五月,唐分岭南为东、西二道,以韦宙、蔡京为节度使。

    纲目:左庶子蔡京性贪虐多诈,辰相以为有吏才,奏遣制岭南事。岭南旧分五管,曰广、桂、邕、容、安南,皆隶岭南。京奏请分广州为东道,邕州为西道,乃以韦宙及京分领之。蔡袭将诸道兵在安南,京忌之,恐其立功,奏称蛮兵远遁,边徼无虞,请罢戍兵,从之。袭累奏群蛮伺隙,不可无备,乞留兵五千,不听。袭作十必死状申中书,辰相听京言,不之省。京为政苛惨,阖境怨之,为军士所逐,贬崖州司户,不肯之官,还至零陵,敕赐自尽。

    注:广、桂,旧史作廉、桂,误。韦宙,京兆万年人。唐书韦丹传:丹子宙,迁岭南节度使。

    癸未,唐咸通四年春正月,南诏陷都护府,经略使蔡袭及虞候元维德死之。

    纲目:南诏率群蛮五万人来寇,袭告急,敕发荆湖兵二千、桂管兵三千赴之。未至,南诏已围府城,救兵不得至。城陷,袭左右皆尽,徒步力战,身集十矢,欲趣监军船,船已离岸,遂投水死。荆南将士四百馀人走至城东水际,虞候元维德谓众曰:吾辈无船,入水必死,不若还与蛮斗,以一身易二蛮,亦为有利。遂还向城,纵兵杀蛮二千馀人。逮夜,蛮将杨思缙出救,维德等败死。南诏两陷都护府,所杀虏且十五万人。留蛮兵二万,使其将思缙据府城,溪峒夷獠皆降。

    注:杨愼滇载记:唐咸通四年,南诏蒙世隆寇交阯,杀虏几十五万人,留兵二万,使其将杨思缙据之,溪峒夷獠皆降。五年,寇邕州,败还。七年,节度使高騈大破之,复定交阯。以此考之,此辰南诏则蒙世隆也。

    夏六月,唐废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以宋戎为刺史,康承训兼岭南诸军行营。

    安南纪要:辰南诏陷府城,唐召还诸道兵保岭南,西道废,废都护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以右监门卫将军宋戎为行交州刺史,武义节度使康承训兼岭南及诸军行营。纲目:承训至邕州,不设斥候,南诏帅六万人将入境,承训遣兵拒之,五道八千人皆没,惟天平军后至得免。承训不知所为,副使李行素帅众治濠栅,甫毕,蛮军合围。四日,攻具将就。诸将请夜分道斫蛮营,承训不许,有天平小校再三力争,乃许之。将勇士三百,夜,缒城而出,散烧蛮营,斩五百馀级。蛮解去,承训冒功奏捷,加承训捡挍右仆射,子弟亲昵皆奏功受赏,烧营小挍不陞一级,由是军中怨怒。

    注:承训,唐书康日知传:承训,灵州人,康日知之子。推门功累进右神武将军,擢武义节度使,徙岭南西道。海门,清一统志:海门镇,在今郁林州博白县西十五里,旧为入安南之道,高騈治兵于此,进复安南是也。或谓海门镇在海阳,是误认吴权击弘操,植杙于海门,故云。

    秋七月,唐复置都护府于行交州,以宋戎为经略使,发山东兵镇之。

    纲目:唐诸道兵来援安南者,屯据岭南,馈运劳费。润州人陈磻石上言请造千斛大舟,自福建运米泛海,不一月至广州,从之,军食以足。然有司以和雇为名,夺商人舟入海。或遇风涛沈溺,有司系纲吏舟人,使偿其米,人苦之。

    注:纲吏,即纲典。纲目集览注:主漕运案牍之吏。

    甲申,唐咸通五年唐以总管经略使张茵兼勾当交州事。

    纲目:辰南诏寇邕州,唐官军败没,承训冒功,加捡挍岭南节度使。韦宙知承训所为,以书白宰相,乃罢承训,以张茵代之,益海门镇兵三万五千人,令茵进取府城。

    秋七月,唐以高騈为都护总管经略招讨使。

    安南纪要:张茵逗不进,夏侯孜荐骁卫将军高騈代茵,所将兵悉以授騈。

    注:唐书高騈传:騈,小字千里,幽州人,崇文之孙。家世禁卫,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与诸儒交,硁硁谭治道,两军中人㪅称誉之。事朱叔明为司马,辰有二雕并飞,引弓欲射,且祝之曰:我长且贵,当中一发,遂叠中之,众大惊,因号落雕侍御。累迁右神策都虞候,有功迁秦州防御使。南诏陷交州,以騈代张茵讨之。刘瑑传:夏侯孜,字好学,亳州谯人。硁硁,音铿石声,又小人貌。两军中人,纲目作两京宦官。雕,音貂,胡地鸷鸟。

    乙酉,唐咸通六年秋七月,高騈进军至峰州,击蛮众破之。

    纲目:騈治兵于海门镇未进,监军李维周恶騈,欲去之,屡趣进军。騈以五千馀人先济,约维周应援。既行,维周拥馀众不发。九月,騈至南定,峰州蛮众近五万,方获田,掩击,大破之,斩蛮将张诠等,收所获以食军。

    注:南定,唐地理志:武德四年置,隶交州。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南定县有东究山。清一统志:东究山在嘉林州。今考东究山在北宁嘉平县,则南定县当在嘉林嘉平县界。峰州,注见雄王。

    丙戌,唐咸通七年夏四月,高騈克复州城。唐加騈捡挍工部尚书。

    唐书:辰南诏蛮酋龙除段酋迁为善阐节度使,遣杨缉思助酋迁入寇,以范跜些为府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

    纲目:騈进击南诏,屡破之,捷奏至海门,维周皆匿之,奏騈玩敌不进。帝怒,欲贬騈,以右武卫将军王晏权代之,召騈诣阙。是月,騈复大破南诏,杀获甚众,遂围州城十馀日,蛮困促甚。城且下,会得王晏权牒,已与维周将大军发海口。騈即以军事授韦仲宰,与麾下百馀人北归。先是,仲宰遣小使王慧赞騈遣小挍曾衮齑捷书归唐,奏捷至海中,望见旌旗东来,问游船云新经略与监军来也。二人谋曰:维周必夺其表,乃匿于岛闲。维周过,即驰诣京师。唐帝得表大喜,加騈捡挍工部尚书,使复镇。騈至海门而返。晏权暗惰,维周凶贪,诸将不为之用,遂解重围,蛮人遁去者太半。騈至,复督将士攻城,拔之,杀酋迁及土蛮朱古道为南诏向道者,斩三万馀级,南诏遁去。又破附南诏土蛮二峒,诛其酋长。土蛮率众归附者万七千人。

    注:善阐,唐书南蛮传:善阐,南诏别都,在交州西北。扶邪,清一统志:安南都护府有扶邪县,属武定州。又云南古迹有扶邪城在罗次县。

    冬十一月,蛮寇平。唐置静海军,以高騈为节度使。

    纲目:自李琢侵扰,群蛮为患,殆将十年。至是始平,乃置静海军于安南,以騈为节度使。安南为静海军节镇自此始。

    高騈入居府治,筑大罗城。

    安南纪要:騈筑大罗城,定疆界镇戍,贡税之籍,州人畏而敬之,呼为高王。旧史:高騈罗城周回一千九百八十二丈零五尺,城身高二丈六尺,脚阔二丈五尺,,四面女墙高五尺五寸,望敌楼五十五所,瓮门六所,水渠三所,踏道三十四所。又筑堤子周回二千一百二十五丈八尺,高一丈五尺,脚阔二丈及造屋四十馀万闲。騈巡视至邕、广二州,海路多潜石,漕运不通,命长吏林讽湖南将军余存古领本部兵并水手一千馀人往凿之,谕曰:天道助顺,神功扶直。今凿海派,用济生民,苟不徇私,何难之有。讽往兴功疏凿,中闲有两巨石,缭亘数丈,刀斧不能下。忽雷震数百声,巨石皆碎,其西又有两巨石对峙,众工不能措手,复有雷震如初,石碎,港遂通,因名天威港。

    御批:按高騈唐书列八叛臣传,二心取祸,有何可称。其平南诏,亦不过恃其威武胜众耳。而所凿之港,何处失详。若谓在今乂安,则何曾通较?騈本传所称神仙亦同一,妖妄诬惑而已。旧史赞其助顺,是耳食之论也。

    谨按:大罗城,在龙编。唐张伯仪所筑,赵昌、李元嘉继修之,非自高騈始也。旧史云騈筑罗城,造屋四十余万闲,想亦流传失实,恐难尽信。又云騈巡视邕、广,疏海路名曰天威港,考之唐地理志,博白县有北戍滩。咸通中,高騈募人平险石以通舟楫。清一统志:博白县,今属郁林州,高騈所凿。非我国界。或曰乂安铁港,一名天威港,非也。旧史所载恐未是今省,文附录以备参考。

    注:大罗城自唐大历二年张伯仪筑。贞元七年,赵昌增筑。元和三年,张舟又修筑之。长庆四年,李元嘉移府治于苏沥江,筑小城,谓之罗城。咸通七年,高騈筑金城外城,亦谓之罗城。清一统志:大罗城在交州府城外,汉交阯郡、唐都护府皆在此,岁久废壊。旧迹难考,今河内省城外四面土垒是李陈以后修筑,不一俗,亦名曰罗城。若谓皆高騈旧迹,则非也。

    乙未,唐僖宗乾符二年唐徙高騈为西川节度使,以高浔代镇。

    安南纪要:高浔,騈从孙,尝为先锋,冒矢石,为士卒倡,騈表荐浔自代,唐帝从之。騈在府凡九年。

    庚子,唐广明元年春三月,府军乱,节度使曾衮谕平之。

    安南纪要:初,衮为高騈小挍,善从政。乾符中,以衮代高浔节度使。是年,府军乱,麾下请衮出城避之。衮不从,宣示威德抚诱,盗自弭,诣衮服,衮皆不问,由是诸道戍邕管者往归衮,衮皆纳之。衮抚治有声,州人呼为曾尚书,尝撰交州记行世。衮在镇十四年,后昭宗景福元年,朱全昱代衮为节度使。

    谨按:旧史载府军乱,节度使曾衮出城走。今考曾衮政治有声,旧史恐误,仍据高熊征安南纪要改正。

    丙寅,唐昭宣帝天祐三年春正月,唐加静海节度使曲承裕同平章事。

    曲氏,洪州人,世为巨族。承裕宽和爱人,为众所推,因乱以土豪自称节度使,请命于唐,唐因授之。

    注:通鉴唐天祐三年正月,加曲承裕同平章事。黎贵惇芸台类语:承裕即曲先主,曲颢、曲承美乃其后也。洪州,是古号,黎为上洪、下洪二府,今平江、宁江二府是,均属海阳省。

    丁卯,唐天祐四年,梁太祖开平元年曲承裕子颢据州称节度使。

    颢凭旧业据罗城称使,分定各处路府州社,置令长正佐,均田租,蠲力役,政尚宽简,民获苏息。辰梁以广州节度使刘隐兼静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隐据番禺,颢据州,称使,志在相图。

    注:安南纪要:曲颢,交阯人,唐末代独孤损为节度使,改各县乡为甲,置管甲副知甲,一名掌征税,在职四年卒。今考安南纪要与旧史稍异,并录备考。广州,吴置,注见梁大同七年。番禺,注见赵武王元年。

    丁丑,梁末帝贞明三年曲颢遣其子承美通好于南汉。

    辰刘隐卒,弟刘岩袭,岩建国号曰汉,是为南汉,纪元乾亨。曲颢遣承美如汉结好,名为欢好以觇虚实。

    曲颢卒,子承美袭。

    己卯,梁贞明五年梁授曲承美节度使。

    安南纪要:初,承美遣使求节钺于梁,梁因授之,俾领其州。

    癸未,梁龙德三年,唐庄宗同光元年秋七月,南汉主龚遣李克正来侵,曲承美御之,弗克,为所擒。

    安南纪要:初,龚闻承美受梁节钺,大怒,遣骁将李克正以兵攻之,擒承美以归。

    注:汉主初名岩,㪅名龚,因白龙见,故名。后以龚为不利,复改䶮。䶮,音掩,高明之貌,盖取飞龙在天之义,创为此名。

    曲颢牙将杨延艺起兵攻李克正,逐之。

    安南纪要:汉主既取承美,以其将李进为州刺史,与克正留守州。杨延艺以曲颢旧将,纠众攻克正,败之。克正奔归汉,汉主意欲招抚,假延艺以爵位,谓左右曰:其民好乱,但可羁縻而已。

    注:延艺,爱州人。安南纪要作廷艺,今从纲目改。

    辛卯,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冬十二月,杨延艺逐李进,杀陈宝,复其州,自称节度使。

    初,延艺志在恢复,养壮士三千人为牙兵。李进知之,驰报汉主。延艺发兵围进,汉主遣承旨陈宝将兵来救,未至而城陷,进逃归。宝至,围城,延艺出战,宝败死,延艺自称使,领州事。

    丁酉,晋高祖天福二年春三月,杨延艺牙将矫公羡杀延艺而代之。

    注:安南纪要:矫公羡,峰州人。

    戊戌,晋天福三年秋九月,杨延艺牙将吴权起兵诛矫公羡。南汉主龚使其子弘操来援,权邀击于白藤江,败之,弘操溺水死。

    吴权,唐林人,世为贵族,父旻为本州牧。吴权生,异光满室,状貌特殊,背上有三黑子。相者奇之,谓可为一方主,乃命名为权。及长魁梧,目光若电,缓步如虎,有智勇力,能扛鼎。为延艺牙将,艺以女妻之,权管爱州。及公羡杀延艺,权自爱州举兵攻公羡,杀之。纲目:公羡遣使以赂求救于汉,汉主龚意欲乘其乱而取之,乃以其子万王弘操为交王,将兵救公羡。龚问策於崇文使萧益,益曰:今霖雨积旬,海道险远。吴权桀黠,未可轻也。大军当持重,多用向道,然后可进。不听,遣弘操帅战舰趣交州。权已诛公羡,引兵逆战,先于海门潜植大杙,锐其首,冒以铁,遣轻舟乘潮挑战,佯北,弘操逐之。须臾,潮落,舰碍铁杙,不得返,弘操大败溺死。五代史:延艺故将吴权攻交州,公羡来乞师,龚封弘操交王,出兵白藤,以攻之。龚以兵驻海门,权逆战,弘操败死,龚收众而还。

    御批:吴权所遇,伪汉小国,弘操孱儿,致有白藤之捷,幸也,何足称焉。若遇陈霸先之手,不为李赵之续者几希。

    吴仕曰:白藤之捷,乃复国统。张本丁、黎、李、陈,犹籍其馀烈焉。武功之盛,千古伟观,岂特夸耀于一辰而已哉。

    注:唐林,古社名,注见属唐贞元七年。安南纪要:吴权,爱州人。未知孰是。白藤江,自北宁六头江分流入海阳,一从美江,一从朱谷山,合注端礼社,为白藤江,南海阳水棠县界,北广安安兴县界,南转二十九里,放南赵海口。阮廌地理志:白藤别号云渠江,广二里零,群山耸峭,众水交流,波涛接天,树木蔽岸,真海道险要处也。前吴王权败弘操,陈兴道王败元兵于此。

    己亥,吴王权元年,晋天福四年春,吴权称王,都古螺。

    吴仕赞曰:王诛内贼,以复主雠。殄外敌以舒国难,建邦复统,功烈伟然。

    注:古螺,见安阳王三年。

    立杨氏为后。

    杨后,延艺之女。初,吴王为延艺牙将,艺以女妻之。至是,立为后。

    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

    甲辰,吴王六年,晋齐王开运元年吴王权薨。

    吴士连曰:前吴之兴,非徒有战胜之功,其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帝王之规模可略见矣。享国不永,未见治效,惜哉。

    乙巳,晋开运二年杨后弟三哥自称平王。

    注:三哥,吴仕史注清化东山杨舍人。

    吴王长子昌岌奔南册,依范令公。

    初,吴王病革,遗嘱三哥辅其子昌岌。三哥遂篡其位,僭称平王。昌岌惧奔南册江,住茶乡范令公家。三哥以吴王第二子昌文为己子,庶子南兴、乾兴尚幼,皆附杨后。三哥遣杨吉利、杜景硕以兵索昌岌,凡三次皆弗获。令公匿昌岌山峒闲,三哥知之,复索,竟不得。

    吴士连曰:范令公之用心忠义哉。三哥以家臣,逐君之嫡而篡其位,令公敢匿昌岌,欲不绝吴氏之祀也。程婴、杵臼之事再见于此。孰谓一国之大,而无忠臣义士哉。

    注:南册江,在今海阳南策府。茶乡,即金城县,古号茶乡,皆属海阳省。景硕,广东顺德人。程婴、杵臼,司马迁史记晋景公三年:屠岸贾晋司寇杀赵盾之子赵朔,灭其族。朔友程婴、杵臼以死匿朔之子赵武以存赵后。

    庚戌,汉隐帝乾祐三年吴昌文讨三哥,废之。

    三哥遣昌文及二使杨吉利、杜景硕将兵攻太平二村,行至慈廉,昌文谓二使曰:我先王之德,洽于民心。凡所施令,罔不悦从。不幸弃群臣,平王不义,自行篡夺,罪莫大焉。今使征无辜之邑,幸而胜之则已。如其不服,为之柰何?二使曰:惟君之命。昌文曰:我欲掩袭平王,以复先业,可乎?二使曰:善。乃还,袭三哥,众欲杀之。昌文曰:平王于我有恩,岂忍加刑。乃降为张杨公,因赐为食邑。三哥僭位凡六年。

    注:太平二村,旧史作太平唐、阮二村。太平,注见赵越王九年。张杨,旧史注即章阳渡,今在上福县。

    辛亥,吴南晋王昌文元年,周太祖广顺元年吴昌文即位,称南晋王。

    昌文,吴王权次子,既黜三哥,即王位,是为后吴。

    遣使迎其兄昌岌归,昌岌称天策王。

    迎昌岌于茶乡归京师,同理国事。

    丁部领起兵于花闾,王攻之不克。

    部领,花闾人。少有大志。辰境内纷扰,与子琏往依使君陈明公。明公见其魁奇有器量,因授以兵。明公卒,遂统其众归,据花闾。南晋王与天策王兴兵攻之,部领惧,遣其子琏入质以止兵。琏至,二王竟执琏往攻之,逾月不克,乃悬琏竿上,使人谓部领曰:不降,则杀琏。部领怒曰:大丈夫以功名自许,岂效儿女子耶!令十馀弩注琏,将发,二王惊曰:我悬其子,欲使速降,今残忍如此,虽杀之何益。遂不杀琏而班师焉,后琏复归花闾。

    谨按:花闾,在宁平威远、威济二社,山分此地四面皆石山壁,立中有一处颇平衍,土人呼为花闾峒。考安南纪要:花闾峒在黎平县黎平,今嘉远峒。心宽二丈许,有一港屈萦绕至花闾城南。花闾城亦在黎平县,丁氏因山筑城,周围五百丈故址犹存,则花闾峒是丁先皇起兵处。花闾城在长安,是其所都也。一说安庆天关二府,古皆谓之花闾,若谓花闾峒在长安山中,误。

    甲寅,吴南晋王四年,周世宗显德元年昌岌卒,南晋王遣使如汉。

    先是,天策王昌岌擅威福,南晋王不复预政,二王遂有隙。至是,昌岌卒,王始亲政,遣使请命于南汉刘晟。汉授王静海军节度使兼都护。五代史南汉世家:交州吴昌浚,昌浚者,权子也,权据交州。权卒,昌岌立。昌岌卒,弟昌浚立,遣使求节钺于刘晟,晟遣给事中李玙以旌节招之。玙至白州,昌浚使人止玙曰:海贼为乱,道路不通。玙不果行。

    谨按:旧史载南晋王昌文请命于南汉。五代史曰昌浚事略相同,名称各异。或者昌文改名昌浚以通于汉,当辰记者不详,致此抵牾。事属本国,当以旧史为是。至于旧史载南汉刘𬬮,今考刘𬬮袭位在周显德五年,则显德元年有刘晟在,旧史盖未之考也。

    乙丑,吴南晋王十五年,宋太祖乾德三年南晋王攻太平,薨于军。

    南晋王率师攻太平二村,兵入境,止船上战,为伏弩所中,薨。在位凡十五年。吴仕史:辰洮江郡人周泰倔强不服,王亲征周泰,斩之,狃胜而骄,故二村之役遂及于难。

    吴士连曰:吴南晋以义除残,克复旧物,足以慰祖宗之灵。舒神人之愤,乃以仁柔姑息,不正三哥篡夺之刑,反为太平黩武之举,终以自毙,惜哉。

    吴亡,吴王权起己亥,终甲辰,凡六年。南晋昌岌起辛亥,终乙丑,凡十五年。合共二十一年。

    丙寅,宋乾德四年吴昌炽据平桥,杜景硕据杜洞,与县邑诸豪拥兵相攻。

    自三哥篡立,土豪竞起,昌文复国政,尚姑息,不能相一。及攻太平,不克而卒,国中扰乱,族将吴昌炽遂拥众出据平桥,牙将杜景硕出据杜洞江,与诸豪各据一隅,自相雄长。逮丁先皇起而平之,然后遂定于一焉。初,土豪陈览称陈明公,据布海口。矫公罕称矫三制,据峰州。阮宽称阮太平,据三带阮家湾。吴日庆称吴览公,据唐林一作胶水。李奎称李朗公,据超类。阮守捷称阮令公,据仙游。吕唐称吕佐公,据细江。阮超称阮右公,据西扶烈。矫顺称矫令公,据回湖。范白虎称范防遏,据藤州。互相吞并。至是,吴昌炽、杜景硕等又据平桥、杜洞,先后凡十二使君云。

    谨按:旧史载吴使君凡二年以继南晋王之后,盖以使君吴昌炽乃吴昌岌之子。今考南晋既亡,昌炽出据平桥,势甚微弱,与诸部使君无异,故并列之。又按旧史载南晋亡,十二使君竞起,始于吴昌炽,终于陈明公。其下书丁部领称万胜王,乃追叙部领往依陈明公,明公卒,然后代领其众。考之昌文元年已书部领据花闾,二王攻之不克,则明公起兵当在昌文未复国之前。以此推之,十二使君各据县邑应有先后不同,而非南晋既亡,乃同辰并起也。但旧史失其年月,乃于此总叙之耳。今无明文可证,姑录俟考。

    注:吴昌炽,天策王昌岌之子。平桥,未详处所。杜洞江,发源自青威县檀园社大潭,历生果、郁李等社,屈曲至上福县上供社,合于锐江。吴仕史注:今青威县保陀乡有使君城故址,一云锐江,一名杜洞江,误。布海口,地名,李太宗天成五年幸布海口耕耤。南定省册:建昌府武仙县奇布社使君陈览拥兵据此,当辰此地犹为海口,故云。峰州,注见雄王。山西省册:永祥白鹤县扶立社有使君城故址,即矫三制所筑。三带,州名,今永祥府,古属峰州。阮家湾,山名湾当作峦。山西省册:一名独耳山,一名卞山,在安乐县永姥社,使君阮宽据三带治此,因名焉。唐林,社名。注见属唐贞元七年。日庆,吴权之族,丁先皇讨平之,事见丁先皇太平十年。守捷,一号巴安君,身长声高,闻者震骇,人称雷公。及起兵,称阮令公,保守仙游县,后并武宁,称武宁王,何处人失详。仙游,县名,今属北宁慈山府。超类,县名。细江,古县名,今文江,属北宁顺安府。西扶烈,地名,今河内青池县西扶烈社是。回湖,在山西锦溪县锦溪,古华溪。山西省册:锦溪张舍社有使君矫公城遗址。藤州,地名,陈快路、黎快州皆其地也,今兴安金洞县藤州社,有范使君祠在。陈览、矫公罕、阮宽、李奎、吕唐、阮超、矫顺、范白虎,何处人均失详。

    丁卯,宋乾德五年花闾丁部领攻诸部使君,平之,号万胜王。

    部领兵势日盛,所向克捷,又破贼党于杜洞江,诸部悉平,州府吏民无不归焉。五代史:刘𬬮大宝八年,交州昌文卒,其佐吕处玶与峰州刺史乔知祐争立,丁琏举兵击破之,𬬮授琏交州节度使。清吴壬臣十国春秋:南汉后主𬬮大宝三年,丁部领领交阯事,号大胜王。初,吴昌文卒,其参佐吕处玶与峰州刺史乔知祐构乱,部领率其子琏击败处玶,遂为众所推。

    吴士连曰:天地之运,否必有泰。北朝五代坏乱,而宋太祖起,南朝十二使君纷扰,而丁先皇兴。非偶然也,天也。

    按五代史及十国春秋所载与旧史稍异。刘𬬮大宝八年即宋乾德三年,并录备考。

    右起壬午,属唐咸通三年,终丁卯,当宋乾德五年,共一百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