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一百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五十五卷
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漕运部汇考一

    秦。《始皇》一则

    《汉》。高祖二则 ,文帝一则 。武帝,《元光》一则 ,《元朔》一则 ,《元狩》一则 ,《元鼎》二则 ,元封一则 。昭帝,《元凤》二则 。宣帝,《元康》一则 ,《五凤》一则 ,哀帝一则。后汉:光武帝建武七则 章帝建初二则 安帝永初一则 献帝建安三则 后主建兴四则

    魏。“明帝《青龙》” 一则 ,《景初》一则 ,齐王《正始》一则 ,文帝《黄初》一则。晋。武帝泰始一则 咸宁一则 太康一则 惠帝永宁一则 永兴一则 怀帝永嘉一则 成帝咸和一则 穆帝升平一则 哀帝隆和一则 兴宁一则 废帝太和一则 简文帝咸安一则 孝武帝太元三则

    宋:《武帝永初》一则。

    《南齐》:《东昏侯永元》一则 。《和帝中兴》一则。梁。武帝天监一则

    北魏。《太武帝始光》,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献文帝》,一则 。《献文帝皇兴》,一则 。《孝文帝太和》,一则 。《宣武帝》,一则 。《孝明帝》,二则 。《孝明帝正光》,一则 。《孝昌》,一则。隋。文帝开皇四则 炀帝大业四则

    《货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漕运部汇考一

    秦始皇始运粮于北河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不载。按《主父偃传》,偃谏伐匈 奴曰:“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 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 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 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 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 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 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 泽咸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𣊻兵 露师十有馀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 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 刍挽粟,起于东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 锺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穰;女子纺绩,不足 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 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按:《续文献通考》:“秦始皇时攻匈奴,自琅琊转输至于 边。”

    高祖二年与楚战荥阳萧何转漕给军

    按《汉书高祖本纪》:“二年五月,汉王与楚战荥阳、南京、 索间,破之。筑甬道属河,以取敖仓粟。”

    孟康曰:敖,地名,在荥阳西北,山上临河,有大仓。

    按《萧何传》,何为丞相。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 关中,计户转漕给军。后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 “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 何第一。关内侯鄂千秋时为谒者,进曰:“曹参虽有野 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 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 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 食不乏,此万世功也。今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 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乃令何第 一。

    按:《史记自序》:“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镇抚山 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作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年,漕转关东粟以给中都。

    按《汉书高祖本纪》不载。按《食货志》:“高祖约法省禁, 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 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 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漕转关东粟以给 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按《史记平准书注索隐》曰:“《说文》云:‘漕水转谷也’。一云 车运曰转,水运曰漕。中都,犹都内也,皆天子之仓府, 以给中都官者,即今太仓以穑官储者也。”

    文帝  年募民能转粟于边者拜爵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按《史记平准书》:“孝文时匈 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 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按《沟洫志》,郑当时为大司 农,言“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上,度六月罢,而渭水道九 百馀里,时有难处。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 三百馀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罢而渠下民田万 馀顷又可得以溉。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得 谷。”上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发卒数万人穿漕 渠,三岁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 颇得以溉矣。后河东守番系言:“漕从山东西,岁百馀 万石,更底柱之艰,败亡甚多而烦费。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故尽 河堧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 万石以上。谷从渭上,与关中无异,而底柱之东,可毋 复漕。”上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河移徙,渠 不利,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予越人,令少 府以为稍入。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 御史大夫张汤。汤问之,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 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 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绝水至斜, 间百馀里;以车转,从斜下渭。如此,汉中谷可致,而山 东从沔无限,便于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 拟于巴蜀。”上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 作褒斜道五百馀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按《食货志》:“先是十馀岁,河决灌梁,楚地固已数困。”

    而缘河之郡堤塞,河辄坏决,费不可胜计。其后番系 欲省底柱之漕,穿汾河渠以为溉田。郑当时为渭漕 回远,凿漕直渠,自长安至华阴,而朔方亦穿溉渠,作 者各数万人,历二三期而功未就,费亦各以巨万十 数。

    元朔 年始通西南夷道千里馈粮又筑朔方转漕数百万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朔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青、李 息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按《食货志》,“卫青岁以 数万骑出击匈奴,遂取河南地,筑朔方。时又通西南 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饷,率十馀锺致一石, 散币于卭僰以辑之。数岁而道不通,蛮夷因以数攻, 吏发兵诛之。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迺募豪民田 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东置沧海郡,人徒 之费,疑于南夷。又兴十馀万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远, 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

    元狩四年河漕度四百万石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史记平准书》,“天子作柏 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由此日丽。乃分缗钱诸官, 而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 入田田之。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及与诸 官。诸官益新置多,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 及官自籴乃足。”

    按《玉海》,“元狩四年,大将军票骑击胡,步军转者踵军 数十万矣。官多徒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 籴乃足。”

    元鼎二年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鼎二年秋九月,诏:“今水潦移于 江南,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 谕告。”

    元鼎六年,初置张掖酒泉郡,发官卒田戍馈粮以给 之。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初置张掖、酒泉 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 戍田之。中国缮道馈粮,远者三千,近者千馀里,皆仰 给大农。”按玉海系元鼎六年

    元封元年诸农各致粟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史记平准书》:“元封元年, 卜式贬秩为太子太傅,而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 农。请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令民能入粟甘 泉各有差,以复终身不告缗。他郡国各输急处,而诸 农各致粟,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 泉仓满,边馀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 天下用饶。”于是《弘羊》赐爵左庶长,黄金再百斤焉。

    昭帝元凤二年昭减漕三百万石

    按《汉书昭帝本纪》:元凤二年六月诏曰:“朕闵百姓未 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

    师古曰:“减省转漕,所以休力役也。”

    元凤三年,以水灾,诏“止四年毋漕。”

    按《汉书昭帝本纪》:元凤三年“春正月诏曰:‘迺者民被 水灾,颇匮于食,朕虚仓廪,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 毋漕’。”

    宣帝元康 年遣使通渠转谷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元康中,乌孙 乌就屠袭杀狂王,自立为昆弥。汉遣破羌将军辛武 贤将兵万五千人至炖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 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计之。”

    五凤四年籴诸郡谷以供京师省转漕

    按《汉书宣帝本纪》:五凤四年春正月,大司农中丞耿 寿昌奏设常平仓,以给北边,省转漕,赐爵关内侯。 按《食货志》: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 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 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于上,五凤中奏言,“故事,岁 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宜籴三辅、 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 卒过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御史大夫 萧望之奏言:“故御史属徐宫家在东莱,言往年加海租,鱼不出。长老皆言武帝时县官尝自渔,海鱼不出, 后复予民,鱼迺出。夫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事尽然。 今寿昌欲近籴漕关内之谷,筑仓治船,费直二万万 馀,有动众之功,恐生旱气,民被其灾。寿昌习于商功 分铢之事,其深计远虑,诚未足任,宜且如故。”上不听, 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 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 之。上迺下诏赐寿昌爵关内侯。

    哀帝   年欲穿长安城引漕注太仓不果

    按《汉书哀帝本纪》,不载。按《息夫躬传》,哀帝即位,躬 为光禄大夫,言“秦开郑国渠以富国强兵。今京师土 地肥饶,可度地埶水泉,广溉灌之利。天子使躬持节 领护三辅都水。躬立表欲穿长安城,引漕注太仓下, 以省转输。议不可成,乃止。”

    后汉

    光武帝建武元年河内太守寇恂转输给军前后不绝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寇恂传》,光武南定 河内,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光武谓恂曰:“河 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 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 兵,勿令北度而已。”光武于是复北征燕、代。恂移书属 县,讲兵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馀万,养马二千匹, 收租四百万斛,转以给军。及光武上尊号即位,时军 食急乏,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尚书升斗以 禀百官,帝数《策书》劳问。

    建武二年,使张纯安集荆、徐、扬,部督委输。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张纯传》,“纯建武二 年,拜大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扬,部督委 输。”

    建武七年二月辛巳,罢护漕都尉官。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云云。

    建武八年,以西州兵人疲馑,大转粮运。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来歙传》,歙为中郎 将。建武八年,帝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歙上书 曰:“公孙述以陇西天水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今二 郡平荡,则述智计穷矣。宜益选兵马,储积资粮。昔赵 之将帅多贾人,高帝悬之以重赏。今西州新破,兵人 疲馑,若招以财谷,则其众可集。臣知国家所给非一, 用”度不足,然有不得已也。帝然之。于是大转粮运。 按《东观汉记》:来歙征公孙述,诏于汧积谷六万斛,驴 四百头负驮。

    建武十二年,杜茂镇守北边,以驴车转运。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杜茂传》,“十二年,茂 镇守北边,发委输金帛缯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 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

    建武十三年,从温水漕运,以省驴车转输。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王霸传》,“建武九年, 霸拜上谷太守,领屯兵。十三年,陈委输可从温水漕, 以省陆转输之劳,事皆施行。”

    建武二十四年,张纯穿阳渠,引洛水为漕。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张纯传》,“二十三年, 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明年, 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

    章帝建初三年夏四月己巳罢常山呼沱石臼河漕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按邓训传永平中理呼

    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 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 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 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 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建初八年。郑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以通转运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按《郑弘传》。“弘拜侍中。建 初八年。代郑众为大司农。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 从东冶汎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 桂阳峤道。于是夷通。”

    安帝永初七年九月调滨水县谷输敖仓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云云。

    献帝建安元年天子还旧京张杨以粮迎于路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三国魏志张杨传》,“杨 拜安国将军。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天子还旧 京,粮乏,杨以粮迎道路。”

    建安九年春正月,魏公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 道。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三国魏志武帝本纪》 云云。

    建安 年,魏公凿《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三国魏志董昭传》,“建 安三年,昭迁河南尹。邺既定,为谏议大夫。后袁尚依 乌丸、蹋顿,太祖将征之,患军粮难致,凿平虏、泉州二 渠,入海通运,昭所建也

    后主建兴九年始以木牛运

    按《三国蜀志后主传》:“建兴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 祁山,始以木牛运。”按《诸葛亮传》:“九年,亮复出祁山, 以木牛运,粮尽退军。”按《李严传》,“严改名为平。九年 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 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 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建兴十年,作“流马木牛。”

    按:《三国蜀志后主传》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 马木牛。”按《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 牛流马,皆出其意。《魏氏春秋》曰:亮集载作木牛。《流 马法》曰:“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 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 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 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 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 为牛鞅,摄者为牛秋䩜”,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 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 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 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 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 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 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 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 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 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 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 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 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 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 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 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建兴十一年诸葛亮使诸军运米集斜谷口。

    按:《三国蜀志后主传》:“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 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建兴十二年,始以“流马运。”

    按:《三国蜀志后主传》: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 以流马运”

    明帝青龙三年司马懿运长安粟于邺

    按《三国魏志。明帝本纪》。不载按《晋书宣帝本纪》。“青 龙三年。关东饥。帝运长安粟五百万斛于京师。”

    景初二年司马懿征公孙渊运船自辽口至城下

    按《三国魏志明帝本纪》不载。按《公孙度传》:“景初二 年春,遣太尉司马宣王征渊。六月,军至辽东。渊遣将 军卑衍、杨祚等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宣 王军至,令衍逆战,宣王遣将军胡遵等击破之。宣王 令军穿围,引兵东南向,而急东北即趋襄平。衍等恐 襄平无守,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遣衍等迎军,殊 死”战,复击,大破之。遂进军造城下为围堑。会霖雨三 十馀日,辽水暴长,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霁,起土 山,修橹,为发石连弩射城中。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 者甚多,将军杨祚等降。

    齐王正始三年开漕渠以广运

    按《三国魏志齐王本纪》不载。按《邓艾传》,“艾迁尚书 郎,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以东,至寿 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 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漕运之道。乃著《济河论》以 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 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 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上下田良,可省。许 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 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 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 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 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兴军众,泛舟而下, 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按晋书宣帝本纪系

    正始三年。此系“二年肄” 讹。

    按《晋书宣帝本纪》,“正始三年三月,奏穿广漕渠,引河 入汴。”按《食货志》,宣帝如艾计施行。遂北临淮水,自 锺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泚水,四百馀里,五里置一营, 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 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馀里, 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 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 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按《江南通志》:“邓艾仕魏为典农计吏,司马宣王辟为 掾,迁尚书郎,使行陈项以东至寿春,为广农畜谷之 计。艾修复芍陂,开河渠,引水溉田,大集军粮,又通漕运。每东南有事,大军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粮有储, 而无水患。”

    文帝黄初 年贾逵通运渠二百馀里

    按《三国魏志文帝本纪》,不载。按《贾逵传》,“文帝即位, 以逵为豫州刺史。逵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谿 水,造小弋阳陂,又通运渠二百馀里,所谓贾侯渠者 也。”

    武帝泰始十年凿陕南山决河东注洛以通运漕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咸宁五年伐吴以张华为度支尚书量计运漕

    按《晋书武帝本纪》,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按 《张华传》,华武帝时拜中书令。初,帝潜与羊祜谋伐吴, 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其后祜疾笃,帝 遣华诣祜,问以伐吴之计。及将大举,以华为度支尚 书,乃量计运漕,决定庙算。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 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 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及 吴灭,诏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

    太康元年杜预开杨口以通零桂之漕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按《杜预传》,“预拜镇南大将 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太康元年,孙皓既平,预以天下 虽安,忘战必危,分据要害之地,以固维持之势。旧水 道唯沔汉达江陵,千数百里,北无通路。又巴丘湖沅 湘之会,表里山川,实为险固,荆蛮之所恃也。预乃开 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馀里,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 桂”之漕。

    惠帝永宁元年漕运南方米谷以济中州

    按《晋书惠帝本纪》,永宁元年春正月乙丑,赵王伦篡 帝位,夏四月,诛赵王伦。按《陈敏传》,敏以部廉吏补 尚书仓部令史。及赵王伦篡逆,三王起义兵,久屯不 散,京师仓廪空虚。敏建议曰:“南方米谷,皆积数十年, 时将欲腐败,而不漕运以济中州,非所以救患周急 也。”朝廷从之,以敏为合肥度支,迁广陵度支。

    永兴二年使大司农卜豫运粮给离石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按《刘元海载记》:“永兴元年, 元海僭即汉王位。二年,东瀛公腾遣司马瑜、周良、石 鲜等讨之,次于离石汾城。元海遣其武牙将军刘钦 等六军距瑜等,四战,瑜皆败,钦振旅而归。是岁,离石 大饥,迁于黎亭,以就邸阁谷。留其太尉刘宏、护军马 景守离石,使大司农卜豫运粮以给之。”

    怀帝永嘉元年修千金堨以利漕运

    按《晋书怀帝本纪》,“永嘉元年九月辛亥,始修千金堨 于许昌,以通运。”按《李矩传》,“矩勇毅多权略,东海王 越以为汝阴太守。永嘉初,使矩与汝南太守袁孚率 众修洛阳千金堨,以利运漕。”

    成帝咸和六年发王公以下馀丁运米

    按《晋书成帝本纪》,“咸和六年春正月戊午,以运漕不 继,发王公已下千馀丁,各运米六斛。”按《食货志》:“六 年,以海贼寇抄,运漕不继,发王公以下馀丁,各运米 六斛。是后频年水灾旱蝗,田收不至。”

    穆帝升平三年诏王公以下十三户借一人助度支运

    按《晋书穆帝本纪》:升平三年“春三月甲辰,诏以比年 出军粮运不继,王公已下十三户借一人,一年助运。”

    按《食货志》:“穆帝之世,频有大军,粮运不继,制王公。”

    以下十三户,共借一人助度支运。

    哀帝隆和元年运米五万斛于洛阳

    按:《晋书哀帝本纪》:“隆和元年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 次汝南,运米五万斛,以馈洛阳。”

    兴宁二年凿阳仪道以通运

    按《晋书哀帝本纪》,“兴宁二年夏四月甲申,慕容𬀩遣 其将李洪侵许昌,王师败绩于悬瓠,朱斌奔于淮南, 朱辅退保彭城。桓温遣西中郎将袁真、江夏相刘岵 等凿阳仪道以通运。”

    废帝太和四年凿巨野以通舟运

    按《晋书废帝本纪》,太和四年,“夏四月庚戌,大司马桓 温帅众伐慕容𬀩。秋七月辛卯,𬀩将慕容垂帅众距 温,温击败之。九月戊寅,桓温裨将邓遐、朱序遇𬀩将 傅末波于林渚,又大破之。戊子,温至枋头,景申,以粮 运不继,焚舟而归。”按《桓温传》,“太和四年,以温领平 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率弟南中郎冲、西中郎袁真 步”骑五万北伐,百官皆于南州祖道,都邑尽倾。军次 胡陆,攻慕容𬀩将慕容忠,获之。进次金乡。时亢旱,水 道不通,乃凿巨野三百馀里以通舟运,自清水入河。 𬀩将慕容垂、傅末波等率众八万距温,战于林渚,温 击破之,遂至枋头。先使袁真伐谯梁,开石门以通运, 真讨谯梁,皆平之,而不能开石门,军粮“竭尽,温焚舟 步退,自东燕出仓垣,经陈留,凿井而饮。”按《慕容𬀩 载记》,晋大司马桓温伐𬀩,𬀩以慕容德为征南将军, 率众五万距温,使其散骑侍郎乐嵩乞师于苻坚。坚遣将军苟池率众二万,出自洛阳,师于颍川,外为赴 援,内实观隙,有兼并之志矣。慕容德屯于石门,绝温 粮漕。豫州刺史李邦率州兵五千断温馈运。温频战 不利,粮运复绝;又闻坚师之至,乃焚舟弃甲而退。

    简文帝咸安元年诏权停京都粮运

    按《晋书简文帝本纪》:“咸安元年十二月戊子,诏以京 都有经年之储,权停一年之运。”

    孝武帝太元 年诏运米荆州以供军资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按《桓冲传》,“宁康中,冲领 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既到江陵,时苻坚强盛,冲移 镇上明。诏以荆州水旱饥荒,又冲新移草创,岁运米 三十万斛以供军资,须年丰乃止。”

    太元六年春正月丁酉,初置督运御史官。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九年,谢元堰吕梁水,树栅拥流,以利运漕。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九年九月辛卯,前锋都督谢元 攻苻坚将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克之。”按《谢元传》, “谢安奏苻坚丧败,宜乘其衅,会以元为前锋都督,率 冠军将军桓石虔径造涡、颍,经略旧都。元复率众次 于彭城,遣参军刘袭攻坚兖州刺史张崇于鄄城,走 之。使刘”牢之守鄄城。兖州既平,元患水道险涩,粮运 艰难,用督护闻人奭谋,“堰吕梁水树栅,立七埭为派, 拥二岸之流,以利运漕”,自此公私利便。

    武帝永初三年运米赋给秦雍流户

    按《宋书武帝本纪》,永初三年“三月己未,秦雍流户悉 南入梁州,庚申,送综绢万匹,荆雍州运米,委州刺史 随宜赋给。”

    南齐

    东昏侯永元二年运粮百四十馀船送张冲使拒西师

    按《南齐书东昏侯本纪》,不载。按《张冲传》,“永元元年, 冲为豫州刺史,明年,迁郢州刺史。梁王义师起,东昏 遣骁骑将军薛元嗣、制局监暨荣伯领兵及粮运百 四十馀船送冲,使拒西师。”

    和帝中兴元年萧衍令郑绍叔都督江湘粮运

    按《南齐书》和帝本纪,不载按《梁书武帝本纪》,南康 王即帝位于江陵,改永元三年为中兴元年,遥废东 昏为涪陵王,以高祖为尚书左仆射,加征东大将军, 都督征讨诸军事。五月,东昏遣宁朔将军吴子阳、军 主光子衿等十三军,敕郢州进据巴口。六月,西台遣 卫尉席阐文劳军赍萧颖胄等议,谓高祖曰:“今顿兵 两岸,不并军围郢,定西阳、武昌,取江州,此机已失。莫 若请救于魏,与北连和,犹为上策。”高祖谓阐文曰:“汉 口路通荆、雍,控引秦、梁,粮运资储,听此气息,所以兵 厌汉口,连给数州。今若并军围城,又分兵前进,鲁山 必阻沔路,所谓扼喉。若粮运不通,自然离散矣。”九月, 留少府长史郑绍叔守江州城。按《郑绍叔传》,“高祖 为雍州刺史,绍叔间道西归,补宁蛮长史。义师起为 冠军将军,改骁骑将军,侍从东下江州,留绍叔监州, 都督江湘二州粮运,事无阙乏。”

    按《江西通志》:郑绍叔,荥阳开封人。梁武帝临司州,命 为中兵参军,领长流。帝罢州还京师,绍叔请从,帝不 可。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补宁蛮长史、扶风太 守。帝初起兵,绍叔为冠军,改骠骑将军,从帝东下。江 州平,留绍叔监州事。谓曰:“萧何镇关中,汉祖得成山 东之业;寇恂守河内,光武得建河北之基。今之九江, 昔之河内,今我故留卿以为羽翼。前途不捷,我当其 咎,粮运不继,卿任其责。”于是督江、湘粮运,事无阙乏。

    武帝天监 年以沈瑀催督运转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按《沈瑀传》:“高祖即位,范云 深荐瑀,自暨阳令擢兼尚书右丞。时天下初定,陈伯 之表瑀催督运转,军国获济,高祖以为能,迁尚书驾 部郎。”

    北魏

    太武帝始光二年北伐蠕蠕诏司马楚之等督运以继大军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始光二年五月,诏天下十家,发 大牛一头运粟塞上。冬十月癸卯,车驾北伐,平阳王 长孙翰等绝漠追之,蠕蠕北走。”按《司马楚之传》,世 祖初,楚之督关中诸军。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 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 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

    太平真君七年诏造船运谷永以为式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不载。按《刁雍传》,雍真君五年, 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七年表曰:“奉诏高平、安定、 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 付沃野镇,以供军粮。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 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 沙,必致滞陷。又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越渡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馀日乃得一返,大废生民耕垦 之业。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 乃经三年。臣前被诏,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 臣闻郑、白之渠,远引淮海之粟,溯流数千,周年乃得 一至,犹称国有储粮,民用安乐。今求于牵屯山河水 之次,造船二百艘,二船为一舫,一船胜“谷二千斛,一 舫十人,计须千人。臣镇内之兵,率皆习水,一运二十 万斛,方舟顺流,五日而至。自沃野牵上,十日还到,合 六十日得一返。从三月至九月,三返运送六十万斛。 计用人功,轻于车运,十倍有馀。不费牛力,又不废田。” 诏曰:“知欲造船运谷,一冬即成,大省民力,既不费牛, 又不废田,甚善。非但一”运,自可永以为式。令别下统 万镇出兵,以供运谷,卿镇可出百兵为船工,岂可专 废千人须遣船匠,犹须卿指授,未可专主也。诸有益 国利民如此者,续复以闻。

    献文帝   年运冀相济兖四州粟以济新民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不载。按《尉元传》,天安元年,薛 安都以徐州内附,显祖以元为镇南大将军。元表曰: “彭城仓廪虚罄,人有饥色,求运冀、相、济、兖四州粟,取 张永所弃船九百艘,沿清运致,可以济救新民。”显祖 从之。

    皇兴四年北伐蠕蠕诏陆馛督兵运粮按魏书献文帝本纪皇兴四年秋八月蠕蠕犯塞九月丙寅舆驾北伐大破虏众按陆俟传俟长子馛

    显祖时,封建安王。车驾亲讨蠕蠕,诏馛为选部尚书, 录留台事,督兵运粮,一委处分。

    孝文帝太和七年诏青齐光东徐四州民运仓粟复租算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七年春正月丁卯,诏青、齐、 光、东徐四州之民户运仓粟二十万石送瑕丘、琅邪, 复租算一年。”

    宣武帝   年议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不载。按《崔亮传》,“世宗亲政,亮 迁度支尚书,议修汴、蔡二渠,以通边运,公私赖焉。”

    孝明帝   年始于小平右门白马等处立邸阁置仓以便转运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按《食货志》:“自魏德既广 西域,东夷贡其珍物,充于王府。又于南垂立互市,以 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神龟、正光之际,府 藏盈溢,灵太后曾令公卿已下,任力负物而取之,又 数赉禁内左右,所费无赀,而不能一丐百姓也。自徐 扬内附之后,仍世经略江淮,于是转运中州,以实边 镇”,百姓疲于道路,乃令番戍之兵,营起屯田,又收内 郡兵资,与民和籴,积为边备。有司又请于水运之次, 随便置仓,乃于小平、右门、白马津、漳涯、黑水、济州、陈 郡、大梁凡八所,各立邸阁。每军国有须,应机漕引,自 此费役微省。

    年,以三门都将薛钦言,“京西等处皆以船代。”

    《车运》。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按《食货志》:三门都将薛 钦上言:“计京西水次汾、华二州,恒农、河北、河东、正平、 平阳五郡,年常绵绢及赀麻,皆折公物,雇车牛送京, 道险人敝,费公损私。略计华州一车,官酬绢八匹三 丈九尺,别有私民雇价布六十匹。河东一车,官酬绢 五匹二丈,别有私民雇价布五十匹。自馀州郡,虽未 练”多少,推之远近,应不减此。今求车取雇绢三匹,市 材造船,不劳采斫。计船一艘,举十三车,车取三匹,合 有三十九匹。雇作手并匠及船上杂具食直,足以成 船,计一船剩绢七十八匹,布七百八十匹。又租车一 乘,《官格》四十斛成载。私民雇价,远者五斗布一匹,近 者一石布一匹,准其私费。一车布远者“八十匹,近者 四十匹。造船一艘,计举七百石,准其雇价,应有一千 四百匹。今取布三百匹,造船一艘,并船上覆治杂事, 计一船有剩布一千一百匹。又其造船之处,皆须锯 材人功,并削船茹,依功多少,即给当州郡门兵,不假 更召。”汾州有租调之处,去汾不过百里;华州去河不 满六十,并令计程依旧“酬价,车送船所,船之所运,唯 达雷陂。其陆路从雷陂至仓库,调一车雇绢一匹,租 一车布五匹,则于公私为便。”尚书度支郎中朱元旭 计称:“效立于公,济民为本;政列于朝,润国是先。故大 禹疏决,以通四载之宜;有汉穿引,受纳百川之用。厥 绩显于当时,嘉声播于图史。今校薛钦之说,虽迹验 未彰,而”指况甚善。所云“以船代车”,是其策之长者。若 以门兵造舟,便为阙彼防御,无容全依。宜令取雇车 之物,市材执作,及仓库所须,悉以营办。七月之始,十 月初旬,令州郡纲典各租调于将所,然后付之。十车 之中,留车士四人,佐其守护。粟帛上船之日,随运至 京,将共监慎,如有耗损,其陪征河中阙失,专“归运司, 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必使量上 数下,谨其受入,自馀一如其列。计底柱之难,号为天 险,迅惊千里,未易其功。然既陈便利,无容辄抑。若效充其说,则附例酬庸,如其不验,征填所损,今始开刱, 不可悬生减折。且依请营立,一年之后,须知赢费,岁 遣御史,校其虚实,脱有乖越,别更裁量。”尚书崔休以 为“刳木为舟,用兴上代,凿渠通运,利尽中古。是以漕 挽河渭,留侯以为伟谈;方舟蜀汉”,郦生称为口实。岂 直张纯之奏,见美东都;陈勰之功,事高晋世。其为利 益,所从来久矣。案钦所列,实允事宜,郎中之计,备尽 公理。但舟楫所通,远近必至,苟利公私,不宜止在前 件。昔人乃远通褒斜,以利关中之漕;南达交广,以增 京洛之饶。况乃漳洹夷路,河济平流,而不均彼省烦, 同兹巨益。且鸿沟之引宋卫,史牒具存;讨虏之通幽 冀,古迹备在。舟车省益,理实相悬,水陆难易,力用不 等。昔沗东州,亲迳。“验斯损益,不可同年而语。请诸 通水运之处,皆宜率同此式。纵复五百三百里,车运 水次,校计利饶,犹为不少。其钦所列州郡,如请兴造, 东路诸州,皆先通水运。今年租调,悉用舟楫,若船数 有阙,且赁假充事,比之僦车,交成息耗。其先未通流, 宜遣检行,闲月修治,使理有可通,必无壅滞。如此则 发召匪多,为益实广。”一尔暂劳,久安永逸。《录》尚书高 阳王雍、尚书仆射李崇等奏曰:“运漕之利,今古攸同, 舟车息耗,实相殊绝。钦之所列,关西而已,若域内同 行,足为公私巨益。谨辄参量,备如前计,庶征召有减, 劳止小康。若此请蒙遂,必须沟洫通流,即求开兴修 筑,或先以开治,或古迹仍在,旧事可因,用功差易。此 冬闲《月令》,疏通咸讫,比春水之时,使运漕无滞。”诏从 之,而未能尽行也。

    正光 年诏张普惠遣运南秦东益二州兵租分付诸戍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按《张普惠传》:“正光时,普 惠除光禄大夫。先是,仇池、武兴群氐数反,西垂郡戍 租运久绝,诏普惠以本官为持节西道行台,给秦、岐、 泾、华、雍、豳、东秦七州兵武三万人,任其召发,送南秦、 东益二州兵租分付诸戍,其所部将统,听于关西牧 守之中,随机召遣,军资板印之属,悉以自随。普惠至 南”秦,停岐、泾、华、雍、豳、东秦六州兵。武召秦州兵武四 千人,分配四统,令送租兵,连营接栅,相继而进,运租 车驴,随机输转。别遣中散大夫封答慰喻南秦,员外 常侍杨公熙宣劳东益氐民。于时南秦氐豪吴富,聚 合凶类,所在邀劫。公熙既至,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密 与普惠《书》,言:“公熙旧是蕃国之裔,而诸氐与相见者, 必有阴私,言,宜加图防。”普惠乃符摄公熙令赴南秦。 公熙果已密遣其从兄山虎与吴富同逆,又妄自说 乡里,纷动群氐,托云与崔南秦有隙,拒而不赴。租达 平落,吴富等果协车营,实公熙所潜遣也。后吴富虽 为左右所杀,而徒党犹盛。《秦》所绾武都、武阶,租颇 得达,东益群氐先款顺,故广业、仇鸠、河池三城粟便 得入。其应入东益十万石租,皆稽留费尽,升斗不至, 镇戍兵武,遂致饥虚。咸恨普惠经略不广。事讫,普惠 拜表按劾。公熙还朝,赐绢布一百段。

    孝昌三年开输赏以息漕运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孝昌三年二月丁酉,诏曰:“关陇 遭罹寇难,燕赵贼逆凭陵,苍生波流,耕农靡业,加诸 转运,劳役已甚,州仓储实,无宜悬匮,自非开输赏之 格,何以息漕运之烦?凡有能输粟入瀛、定、岐、雍四州 者,官斗二百斛赏一阶,入二华州者,五百石赏一阶, 不限多少,粟毕授官。”

    文帝开皇三年漕关东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开皇三年,朝廷 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 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 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 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 给京师。又遣仓部侍郎韦瓒向蒲陕以东募人,能于 洛”阳运米四十石,经砥柱之险达于常平者,免其征 戍。其后以渭水多沙,流有深浅,漕者苦之。

    开皇四年,开渠以通运漕,赐督役者各有差。

    按《隋书文帝本纪》,“四年六月壬子,开渠自渭达河,以 通运漕。九月乙丑,幸霸水,观漕渠,赐督役者帛各有 差。”按《食货志》:“四年诏曰: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 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注,百川海渎,万里 交通,虽三门之下,或有危虑。若发自小平,陆运至陕, 还从河水入于渭川,兼及上流,控引汾、晋,舟车来去, 为益殊广。而渭川水力,大小无常,流浅沙深,即成阻 阂,计其途路,数百而已。动移气序,不能往复,汎舟之 役,人亦劳止。朕君临区㝢,兴利除害,公私之弊,情甚 愍之。故东发潼关,西引渭水,因藉人力,开通漕渠,量 事程功,易可成就。已令工匠巡历渠道,观地理之宜, 审终久之义,一得开凿,万代无毁。可使官及私家,方 舟巨舫,晨昏漕运,沿溯不停,旬日之功,堪省亿万。诚 知时当炎暑,动致疲勤,然不有暂劳,安能永逸?宣告人庶,知朕意焉。”于是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 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馀里,名曰广通渠。转运通 利,关内赖之。诸州水旱凶饥之处,亦便开仓赈给。 按《宇文恺传》,高祖践阼,以恺领营新都副监,后决渭 水达河,以通运漕,诏恺总督其事。按《薛胄传》,高祖 受禅,胄除兖州刺史。先是,兖州城东沂泗二水,合而 南流,汎滥大泽中,胄遂积石堰之,使决令西注,陂泽 尽为良田,又通转运,利尽淮海,百姓赖之,号为“薛公 丰兖渠。”按《于仲文传》,仲文拜行军元帅,上每忧转 运不给,仲文请“决渭水,开漕渠。上然之,使仲文总其 事。”按《郭衍传》:“衍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 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馀里,关内 赖之,名曰富民渠。”按《苏孝慈传》:“高祖受禅,拜孝慈 为太子右卫率。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 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 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渠成,上善之。

    开皇七年夏四月庚戌。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 按《隋书文帝本纪》云云。

    开皇十八年。以馈运不通。征周罗睺。自东莱汎海 按《隋书文帝本纪》。不载按《周罗睺传》。十八年起辽 东之役。征为水军总管。自东莱汎海。趣平壤城。遭风。 船多飘没。无功而还。

    按《登州府志》:“十八年,汉王谅军出榆关,值水潦,馈运 不通。周罗睺自东莱泛海”

    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以利转输

    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元年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 男女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 板渚引河通于淮。”

    大业五年,运粮给屯田戍卒。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食货志》,“五年,于西域之 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 开屯田,发西方诸郡运粮以给之。”

    《大业》七年来《护儿》载军粮与大兵会于平壤。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食货志》:“七年冬,大会涿 郡,分江淮南兵,配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别以舟师济 沧海,舳舻数百里,并载军粮,期与大兵会平壤。 大业 年,开洛口渠,以通漕运。”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按《阎毗传》,“炀帝嗣位,毗拜 起部郎。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 通运漕,毗督其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