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八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八十七卷
经济汇编 食货典 第八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八十七卷目录

     荒政部汇考二十

    皇清三康熙八则

     荒政部总论一

      礼记王制

      穀梁传鲁大饥

      汲冢周书籴匡解 大匡解

      管子八观 国蓄 山权数 山至数 揆度 菁茅谋

      韩非子外储说

      越绝书计倪内经

      贾谊新书忧民

      盐铁论力耕

      梁刘勰新论贵农

      杜佑通典平籴

      册府元龟平籴 常平 惠民 蠲复

      昼帘绪论赈恤篇

    食货典第八十七卷

    荒政部汇考二十

    皇清三

    康熙四十三年

    十月初七日

    上谕户部:“山东比年歉收、民生饥馑。朕焦劳宵旰,未”

    尝晷刻少释于怀。四十一年钱粮、既分别减免带征,又停四十二年征收。《蠲四十三年额赋》。截漕平粜、发帑赈施。遣用多员分道赡养。有就食京城者复分厂煮赈。命满汉官员资送回籍。并给以籽粒之需。然后民间渐有起色今岁幸风雨和调、二麦毕登。秋禾稔获。《流移者悉返里闾。复业者咸安耕凿》。朕于往来山“《东人等》备加询问深用心慰但念被灾之馀甫离重困若非大敷恩泽终不能遽底盈宁著将山东省康熙四十四《年应征地丁银米》等项除漕粮外通行蠲免” 从来水旱靡常抚绥百姓之道全视大小官吏实心讲求庶几民有攸济谕旨到日该巡抚即饬有司张示晓谕务俾通省均霑实惠仍牖导小民,撙节盖藏,期于比屋皆有馀蓄,则于朕惓惓为民经画之意,可以无负矣。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十月初七日

    上谕户部:“今岁直隶地方雨晹应候,禾稼有秋。各郡”

    民生皆获安恒业惟是去岁山东“被灾之民自冬月以迄春夏流离转徙入顺天河间境内者甚多于时设厂煮糜所在赈救因而米价至今未减诚恐近畿一路闾井小民绌于生计是宜加恩宽恤用弘休养顺天河间二府属康熙四十四《年应征地丁》银米著通行蠲免该巡抚即饬府州县官张示遍谕务俾穷乡僻壤,均霑实惠,以副朝廷优轸畿辅黎氓至意。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十月十四日

    上谕户部:“朕宵旰孳孳,惟以康济民生为念。每岁四”

    “方水旱。皆谕令各督抚不时奏闻。仍间遣人员驰往各路咨询农事。有自外省来者、必详问所过地方、雨晹耕作之状。凡以民生所重、无如粒食、不得不预为经画也。四十一年冬朕巡幸至山东德州、闻知莱芜等六州县民被灾伤、即与蠲免四十二年钱粮。及四十二年春南巡视河、经行泰安一路见其闾阎生聚远不逮于从前。” 随下谕详察被灾州县,蠲除额赋,并动仓谷赈济。但赈蠲虽行,而人民甚属窘迫,非以赡养蒙古之法行之不能立遂生计。再三筹策,乃命“官民愿效力者百馀人,星速前赴山东,计口授粮,给衣济用,兼量助牛种等物,贫窭之人皆赖以全活。比朕避暑口外,觉夏月雨水颇多,即命行” 文移问山东等省,而东省果告潦灾,秋禾少收,民滋困苦,而地方人情犹帖然安堵,此即遣官养民之实效也。因又下谕增益多员,并准运通仓米石以资急用。顾各州县地广人众,需费浩繁,尤必大加赈施,方能遍及。特命漕臣亲赴东省截留漕粮五十万石,分贮沿河镇市冲要之地。散赈而外,即“平价发粜。” 而又谕“满洲、蒙古、汉军,每三佐领合派一人,计得四百馀人。此所派人员,每佐领领帑金一千两给之,并备车辆驼马等物,令分往山东各州县,照前遣人员赡养,以至来年七月为期。其登、青、莱三府,则截漕米由天津海道运至其地,每府各三万石。又遣用大臣三员,分三路往来巡视,稽” 核散赈事宜,酌定平粜价值,而民间始尽霑实惠。至于未经散赈之际,饥民有流入京城者,老幼仳𠌯,急于得

    食。爰于今岁春月,命八旗王贝勒大臣、内务府官员并汉大臣官员设厂数十处,煮赈一月有馀。复念饥民抛弃乡土,久住京师,究非长策,于是遣官雇募船只,送还原籍,仍给以银两,为日用籽粒之资,而流移之人,遂得复安本业。入夏以来,风雨和调,二麦稔登,秋田多稼。该省进呈谷穗,合之往来人等奏对之言,“朕心始为大慰。夫水旱灾伤,事所时有,非恃庙堂之上多方赈救则民将何依?朕为山左劳心筹画者两载于兹,迺幸奏有成效。今三路大臣及该抚俱奏年谷顺成、民生得所、赈事告竣前后效力诸臣宜加奖劝去岁春秋二次遣往养民各员著察明议叙内有自出己力赡养者从优议奏。其在京捐银及资送回籍人员,亦著一并议叙。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康熙四十四年

    五月初五日

    上谕户部:“闻广平县地亩被淹,百姓苦累,输纳额赋。”

    甚属艰难。著该抚察明停征。俟田地涸出之日。开垦起科。以纾民力。

    八月初三日

    上谕扈从大学士马齐等:“四十二年春朕往巡南省。”

    见山东岁歉民饥之状,即截漕停征,蠲免钱粮,遣情愿效力官员前往赈济。迨至秋间又拨八旗官员。令每佐领领银一千两分往颁赈。民乃得苏。是以效力人员皆令议叙。今各佐领借支未还银一千两如仍向佐领按数扣除则兵丁粮饷必致不敷。著将官库利银抵还此银之数。免于佐领扣除。

    九月二十五日

    上谕户部:“凤阳府属州县及睢宁、沐阳二县被灾,应”

    蠲数目。俱依议速行。灾伤地方。应征地丁漕项银米。著暂停征。俟明年秋收后。该抚以所收丰歉。具题请旨。

    康熙四十五年

    十一月二十日

    上谕户部:“今岁汉江水大,南郑等县城垣田舍被水。”

    冲没。且米价腾贵小民艰食。所有本年应征钱粮著豁免。明年以后地丁钱粮亦著暂行停征。俟应征收之年。该督抚察明具奏起科。现在《被灾人民》。著该督抚速行赈济。

    康熙四十六年

    七月二十八日

    上谕大学士马齐等江浙被旱灾事,王然于六月二

    十八日具题:“卲穆布于七月初十日具题,伊等题报之后,有雨无雨,著问江南浙江九卿,大小诸臣或有伊等家信,或问之南方来人,著即陈奏,虽有错误,亦不较也。至江西湖广两省雨水米谷何如,亦著问明与九卿所议,另具折来奏。江西、湖广雨水调和,米谷有收,尚无妨碍,傥雨水不调,关系甚大,不可不预为” 筹画也。

    九月十九日

    上谕、“大学士马齐等、近日于《准以旱荒请行捐纳。若》”

    “开捐纳之例,其中侥幸者不过数人而已,于贫民毫无益也。此中情事,朕知之甚晰。今急行拯救,始于地方有济。若待捐纳,则民皆流散矣。” 十月初七日

    上谕户部:“江南地方频年雨旸时若,百谷顺成,闾井”

    “黎氓咸得遂生乐业。但民间夙鲜盖藏,御荒无术,一遇岁歉,即有匮乏之忧。朕屡次南巡,素所洞悉。今年自夏入秋,雨泽愆期,该督、抚先后奏至。因念小民久未被灾,骤罹荒旱,所关甚巨。” 随命九卿等速同详议。应行事宜,业经敕令停征,并发仓谷赈济。顾仓储数少,未足遍给;惟各州、县截留漕米,可以实惠及民。目“下时已届冬。总漕桑格无事著会同总督《邵穆布》、巡抚于准、亲历各州县被灾地方备加察勘将今年所征漕粮、每州县或留八九万石或留十万石。酌量足支赈给之数分别多寡存留支散。及今《漕米尚未开兑截现收之粮以济待哺之众》实于民生大有裨益此朕殷殷怀保赤子轸念如伤” 之至意。尔部即移文该督等实心奉行,仍开具“《赈济实数》奏闻。” 特谕。

    十月初七日

    上谕户部:“从来漕粮关系仓储,最为重要。每岁刻期”

    “输挽,概不停征,即蠲除节年额赋,亦不及漕项。朕前以国家经费尚充,曾有酌免漕粮之事,系出特恩。去年颁发谕旨,已将江南省民欠地丁银米自康熙四十三年以前通行蠲豁,而漕项所欠,尚在征收。今念江南地方现被旱灾,除新征粮米,另有谕旨,酌量截留散赈” 外,其四十三

    “年以前,江宁巡抚所属各府州县,未完民欠漕项银两六十八万七千两有奇,米麦三十一万一千八百石有奇,著该抚一一察明,悉与全免,用纾闾阎之馀力,俾办额运之正供,事切利民,蠲逾常格。尔部移文该抚,令张示遍谕,务使均霑实泽,以称朕深轸民依之意。如有不肖有司朦混重征者,察出定从重治罪。” 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十一月初二日

    上谕户部:“江浙地方、赋役殷繁,倍于他省。朕屡经巡”

    历。时切轸怀比年以来业已节次敷恩。频行蠲贷顷因两省偶被旱灾随命按数减征豁免漕欠并分截本年漕粮令该督抚亲往散赈犹念民间素鲜储蓄生计不充非更加格外滋培则荒歉之馀未能骤臻康阜兹特再施膏泽用弘休养康熙四十七年江南浙江通省人丁共额征银六十九万七千七百馀两著悉与蠲免。其《今年被灾安徽巡抚属七州县》三卫、《江宁巡抚属二十五州县》三卫《应征地亩银》、共二百九十七万五千二百馀两粮三十九万二千馀石。《浙江二十州县》一所《应征地亩银》九十六万一千五百馀两、粮九万六千馀石。四十七年亦俱著免征所有旧欠带征银米并暂停追取。俟开征“时一并输纳。务使小民一岁之内绝迹公庭,安处陇亩,俾得优游作息,经理农桑,庶几闾阎气象可以日加丰豫。” 谕旨到日,该督抚体朕“孳孳惠爱黎元至意,各饬有司实心奉行。仍张示通晓,令咸知悉。傥蠲除不实,致有侵冒,察出定治重罪。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十一月十一日

    上谕内阁:“福建内地之民住居台湾者甚多;比来洊”

    罹灾祲,米谷不登,在土著之人,犹可采捕为生。“内地人民,粮食匮乏,在彼地既难以自存,欲回故土,又远隔大洋,前来无力,如此情事,诚为可悯。著行文该地方官,察明情愿复归乡土者,或遇兵丁换班之船,或遇公务奉差之船,令其附载带回原籍。”

    十一月二十三日

    上谕“江浙在京官员:大学士张玉书、尚书王鸿绪等”:

    “朕在宫中,无刻不以民间疾苦为念恐遇旱涝必思豫防。至巡幸各省,于风俗民情无不咨访,即物性土宜,皆亲加详考。每至一方,必取一方之土以验试其燥湿今岁南巡江浙见天气久晴,所经河渠港荡之水比旧较浅即虑夏间或有亢旸之患” 是时麦田虽甚丰稔然南方二麦用为曲糵者多,不似北方专资面食。南方惟赖稻米,北方则兼种黍、稷、粱、粟,有携北方黍稷及蔬菜之类,至南方种植者,多不收获,此水土异宜,不可强也。且江浙地势卑下,不雨则蒸湿,人不能堪;有雨则凉,人皆爽豁。虽地称“水乡,而水溢易泄,涝岁之为患尚浅,旱岁则为患甚剧。北方经月不雨,亦尚无碍。南方夏秋间经旬缺雨” ,则田皆坼裂,禾苗渐槁矣。《喜雨亭记》云:“十日不雨则无禾。” 盖谓此也。江浙农功全资灌溉。今河渠港荡比旧俱浅者,皆由素无潴蓄所致。雨泽偶愆,滨河低田犹可戽水济用,高仰之田力无所施,往往三农坐困。朕兹为民生再三筹画经久之计,无如兴水利、建闸座,蓄水灌田之为善也。江南省之苏“松、常镇及浙江省之杭嘉、湖诸郡所属州县或近太湖,或通潮汐,所有河渠水口宜酌建闸座,平时闭闸蓄水,遇旱则启闸放水。其支河港荡淤浅者,并宜疏浚,引水四达。仍酌量建闸,多蓄一二尺水,即可灌高一二尺之田;多蓄四五尺水,即可灌高四五尺之田。准此行之,可俾高下田亩永远无旱涝矣。尔等其以朕意晓喻诸臣,详议以闻。”

    康熙四十七年

    七月十五日

    上谕工部:“去岁杭州等处田亩被灾,民生疲敝,这支”

    河。港荡淤浅之处。若劝谕百姓开浚。恐地方官员借此私派害民。亦未可定。况需费无多。著动用正项钱粮。速行疏浚。

    十月十六日

    上谕户部:“朕屡次南巡,见闾阎殷阜之象。远不逮于”

    “旧时,故于民生风俗,无不一一咨访。虽不时蠲免额赋,停征积逋,仅可支吾,卒岁绝无馀蓄。且今承平既久,生齿日蕃,食渐不充,用多不给,亦理势之所必致。朕每念及此,未尝不为恻然。去年江南、浙江二省,俱被旱荒,多方轸恤,始苏民困。迨今岁复报潦伤,旋经照例蠲赈,并下诏书留漕资济。但岁再不登,生计益” 匮。欲令办赋力,

    考证

    “必难供朕于国家一切经费累年撙节帑藏充裕以此涣敷膏泽藏富于民俾得尽力农桑衣食滋殖百姓既足国用何忧康熙四十八年除漕粮外江南通省地丁银” 四百七十五万四百两有奇浙江通省地丁银二百五十七万七千两有奇著全行蠲免所有旧欠带征银米仍暂停追取此朕因江浙二省为东南重地,特于格外施仁,用弘休养之至意。该督抚各饬有司张示遍谕,务令穷乡蔀屋,咸共知悉。傥或别借事端,侵冒征派,事发定从重治罪。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康熙四十八年

    十月二十五日

    上谕户部:“今岁入夏以后,朕因南方二麦不登,北地”

    “亦被微潦;宵旰轸虑,甚切焦劳。继而畿辅稔收,三吴秋熟,兼以四方奏报,咸获有年,朕心始为稍慰。夫水旱灾伤,事所时有,而小民皆如赤子,一以《疾苦》见告,即不忍恝置于怀。今念江南淮安府、扬州府、徐州三属地卑积水,被灾独重,秋禾未播种者甚多。虽本年钱粮业经全免,又曾遣官分赈,而失业之民,宜加格”外之恩以弘爱养。康熙四十九年、淮扬徐三属《邳州等十九州县》三卫额征地丁银五十九万三千八百两有奇著通行蠲免。又河南省归德府属商丘等六县山东省兖州府属济宁等四州县或被夏灾。或被秋灾。虽已各依分数例免额赋并宜更施膏泽用厚民生康熙四十九年商丘等县、应征《地丁银》二十万二千四百两有奇。《济宁等州县应征地丁银》一十四万六千六百两有奇。俱著通行蠲免。其应蠲免州县有旧欠未完钱粮亦著停征一年。《谕旨》到日,各该督抚严饬有司,体朕殷殷轸恤灾氓至意,张示遍喻,悉心奉行。务俾穷乡僻壤均沾实惠。如有不肖官吏借端私征者即行察尔部即遵谕行。特谕。康熙四十九年。

    三月十七日

    上谕户部:“漕粮例不蠲免。念浙省被灾之后,民力艰”

    “《难这》,缓征漕米九万二千馀石。著免征收。” 八月二十日。

    上谕:“户部,这截留漕米监运至狼山、乍浦,著侍郎塔”

    进泰李旭升去仍令福建地方提督总兵官前来接运赈济灾黎事关重大塔进泰等著先驰驿速赴福建将赈济事宜会同该督抚明白详议并料理船只遣行再回江浙候领运提镇等到日以所截留之米照数交给事毕回京十月初九日

    上谕户部:“定海总兵官吴郡愿自备船只亲送浙江。”

    “漕粮五万石。乘顺风速达闽省以济饥民。实心效力。有裨公务。深可嘉尚。著照所请速行。” 康熙五十年

    五月初七日

    上谕大学士温达等:“此间大学士等将朕口传旨意”

    令在京大学士齐集,九卿、詹事、科道、掌印、未掌印官员,通行晓谕。“伊等有可言之事,在九卿前各亲书奏闻。朕自京偶尔违和,至今扶掖未能行走,又兼天时亢旱,日夕忧虑,寝食靡宁。” 古来君臣之义最重,必明良合德,方能上格。

    天心感召和气,不在修饰虚名也。今“亢旸不雨”,君臣宜。

    时相儆惕,以万民生计为忧。其间念切国家不乏其人,而玩泄性成者亦未必全无。凡尔臣工,理宜体朕孜孜忧民之念,竭诚祷祝,庶可望甘霖早沛耳。

    五月初八日

    上谕“大学士温达等。现在此处。大学士等将朕手书”

    《谕旨》“发往京城,会集满、汉大学士、九卿、詹事、掌印不掌印科道官,详晰传谕伊等有应陈奏之事,各自亲书奏折,即当九卿前交明具奏。朕自京师抱恙而出,今行步未健,尚需人扶掖又兼天时亢旱,蚤夜焦劳以致不安寝食。自古君臣之义甚重,必上下一德相成,然后能感。”

    “《上天之心》,召致和气”,不在徒饰虚文,务空名以从事也。

    今当此亢旱之际,我君臣应协同心力,夙夜靡宁,以为万民筹画生计。大抵诸臣内实心以国家为念者固自不少;而秉性奸恶,亦不可谓无人。惟尔诸臣宜仰体朕怀,日存忧惕,为群黎竭诚祈祷,庶几甘霖可冀幸早获也。特谕。

    荒政部总论一

    《礼记》:

    《王制》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 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 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 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穀梁传

    《鲁大饥》

    五谷不升为大饥。一谷不升谓之嗛,二谷不升谓之 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五谷不升谓 之大侵。《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涂,弛侯廷道 不除,百官布而不制,鬼神祷而不祀,此大侵之礼也。”

    汲冢周书

    《籴匡解》

    成年,年谷足,宾祭,祭以盛大,驯锺绝服美义淫,皂畜 约制,馀子务艺,宫室城廓,修为备供,有嘉莱。于是日 满年俭,谷不足,宾祭以中盛乐,唯钟鼓不服美。三牧 五库,补摄凡美不修,馀子务穑,于是纠秩。年饥,则勤 而不宾举,祭以薄,乐无钟鼓。凡美禁书不早,群车不 雕攻,兵备不制,民利不淫,征当商旅,以救穷乏。闻随 卿下鬻塾,分助有匡,以绥无者。于是救困大荒,有祷 无祭。国不称乐,企不满壑,刑罚不修,舍用振穹。君亲 巡方,卿参告籴,馀子倅运,开口同食。民不藏粮,曰“有 匡”裨民。畜唯牛羊,于民。大疾惑,杀一人无赦。男守疆, 戎禁不出,五库不膳,丧礼无度,察以薄资。礼无乐,宫 不帏,嫁娶不以时,宾旅设位有赐。

    《大匡解》

    维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 三州之侯咸率。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 之人,朝于大庭,问罢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罚之戾,哀 乐之尤,宾客之盛,用度之费,及关市之征,山林之匮, 田宅之荒,沟渠之害,怠墯之过,骄顽之虐,水旱之菑, 曰“不穀不德”,政事不时,国家罢病,不能胥匡。二三子 “尚助不穀。”官考厥职,乡问其人,因其耆老及其总害, 慎问其故,无隐乃情。及某日以告于庙,有不用命,有 常不赦。王既发命,入食不举,百官质方□不食。饔及 期日,质明,王麻衣以朝,朝中无采衣。官考其职,乡问 其利,因谋其菑,旁匡于众,无敢有违。诘退骄顽,方收 不服。慎惟怠墯,什伍相保,动劝游居,事“节时茂。农夫 任户,户尽夫出。农廪分乡,乡命受粮,程课物征,躬竞 比藏。藏不粥,籴籴不加。均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成年 不偿。信诚匡助,以辅殖财。财殖足食,克赋为征,数口 以食,食均有赋,外食不瞻。开关通粮,粮穷不转,孤寡 不废,滞不转留,戍城不留□。足以守。出旅分均,驰车 送逝,旦夕运粮,于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津济道 宿,所至如归。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资贵贱,以 均游旅,使无滞。无粥熟,无室市,权内外以立均,无蚤 暮,闾次均行,均行众从,积而勿□以罚。助均,无使之 穷。平均无乏,利民不淫。无播蔬,无食种,以数度多少 省用。祈而不宾。祭服漱不制,车不雕饰,人不食肉,畜 不食谷,国不乡射,乐不墙合。墙屋有补无作,资农不 败务。非公卿不宾,宾不过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 人不独葬,伍有植,送往迎来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 不违。

    管子

    《八观》

    “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以知 也。其耕之不深,芸之不谨,地宜不任,草田多秽,耕者 不必肥,荒者不必墝,以人猥计其野,草田多而辟田 少者,虽不水旱,饥国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则不足以 守其地;若是而民众,则国贫民饥。以此遇水旱,则众 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民饥者不可 以使战,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故曰:“有地君国,而 不务耕芸”,寄生之君也。

    课凶饥,计师役,视台榭,量国费,而实虚之国可知也。 “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 万家以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 彼野悉辟而民无积者,国地小而食地浅也;田半垦 而民有馀食而粟米多者,国地大而食地博也;国地 大而野不辟者,君好货而臣好利者也;辟地广而民” 不足者,上赋重流其藏者也。故曰:“粟行于三百里,则 国毋一年之积;粟行于四百里,则国毋二年之积;粟 行于五百里,则众有饥色。”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 凶。小凶三年而大凶,大凶则众有大遗苞矣。什一之 师,什三毋事,则稼亡三之一。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 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什一之师,三年不解,非有馀 食也,则民有鬻子矣。故曰:“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 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何也?曰:“大木不可独伐也,大 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大木不可加之薄 墙之上。故曰: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 鳖虽多,罔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非私草 木,爱鱼鳖也,恶废民于生谷也?故曰:“先王之禁山泽 之作者,博民于生谷也。”彼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地非民不动,民非作力,毋以致财。天下之所生,生于 用力;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是故主上用财毋已,是 民用力毋休也。故曰:“台榭相望者,其上下相怨也;民 毋馀”积者,其禁不必止;众有遗苞者,其战不必胜;道 有损瘠者,其守不必固。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 必胜,守不必固,则危亡随其后矣。故曰:“课凶饥,计师 役,观台榭,量国费,实虚之国可知也。”

    《国蓄》

    “岁适美则市粜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 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 赡也哉?夫往岁之粜贱,狗彘食人食,故来岁之民不 足也。物适贱则半力而无予,民事不偿其本;物适贵 则什倍而不可得,民失其用。然则岂财物固寡而本 委不足也哉?夫民利之时失,而物利之不平也。故善 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馀。夫民有 馀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 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 之利,而财之櫎可得而平也。 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万物之满虚,随 财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 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锺之藏,藏襁千万;使千室 之都,必有千锺之藏,藏襁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芸, 耒耜、械器,锺饷粮食,毕取赡于君,故大贾蓄家,不得 豪夺吾民矣。

    《山权数》

    桓公曰:“何为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管子对曰:“汤 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𥼷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 铸币,而赎民之无𥼷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 赎民之无𥼷卖子者。故天权失,人地之权皆失也。故 王者岁守十分之参,三年与少半成岁,三十一年而 藏,十一年与少半藏。参之一,不足以伤民,而农夫敬” 事力作,故天毁埊,凶旱水泆,民无入于沟壑乞请者 也。此守时以待天权之道也。

    《山至数》

    桓公问《管子》曰:“终身有天下而勿失,为之有道乎?”管 子对曰:“请勿施于天下,独施之于吾国。”桓公曰:“此若 言何谓也?”管子对曰:“国之广狭,壤之肥墝有数,终岁 食馀有数,彼守国者,守谷而已矣。曰某县之壤广若 干,某县之壤狭若干,则必积委币。”于是县州里受公 钱。泰秋,国谷去参之一。君下令谓郡县属大夫,里邑 皆籍粟入若干谷,重一也,以藏于上者,国糓参分,则 二分在上矣。泰春国谷倍重数也。泰夏赋谷以市櫎, 民皆受上谷以治田土。泰秋田谷之存予者若干。今 上敛谷以币,民曰“无币以谷”,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 重之相因时之化,举无不为。国䇲,君用大夫之委,以 流归于上,君用民以时归于君。藏轻“出轻,以重数也, 则彼安有自还之大夫独委之彼诸侯之谷十,使吾 国谷二十,则诸侯谷归吾国矣。诸侯谷二十,吾国谷 十,则吾国谷归于诸侯矣。”故善为天下者,谨守重流, 而天下不吾泄矣。彼重之相归,如水之就下,吾国岁 非凶也,以币藏之,故国谷倍重,故诸侯之谷至也。是 藏一分,以致诸侯之一分,利不夺于天下,大夫不得 以富侈,以重藏轻国,常有十国之䇲也。

    《揆度》

    《管子》曰:“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上女衣五,中 女衣四,下女衣三。农有常业,女有常事。一农不耕,民 有为之饥者;一女不织,民有为之寒者。饥寒冻饿,必 起于粪土。故先王谨于其始,事再其本。民无𥼷者,卖 其子,三其本。若为食四其本则乡里给,五其本则远 近通,然后死得葬矣。事不能再其本,而上之求焉无” 止,然则奸涂不可独遵,货财不安于拘,随之以法,则 中内摲民也,轻重不调,无𥼷之民不可责理,鬻子不 可得使,君失其民,父失其子,亡国之数也。

    《管子》曰:神农之教曰:“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二谷不登,减二谷,谷之法再什倍,夷疏满之,无食者 予之陈,无种者贷之新故,无什倍之贾,无倍称之民。”

    《菁茅谋》

    桓公曰:“齐西水潦而民饥,齐东丰庸而粜贱,欲以东 之贱被西之贵,为之有道乎?”管子对曰:“今齐西之粟, 釜百泉,则鏂二十也;齐东之粟,釜十泉,则鏂二钱也。 请以令籍,人三十泉,得以五谷菽粟决其籍。若此,则 齐西出三斗而决其籍,齐东出三釜而决其籍。然则 釜十之粟,皆实于仓;廪西之民,饥者得食,寒者得衣”, 无本者予之陈。无种者予之新。若此则东西之相被。 远近之准平矣。

    韩非子

    ===
    《外储说》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 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越绝书

    《计倪内经》

    《计倪》曰:“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 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故散有时积,籴有时领,则决 万物不过三岁而发矣。以智论之,以决断之,以道佐 之,断长续短,一岁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水则资 车,旱则资舟,物之理也。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 十二岁一饥,是以民相离也,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 为之预备。故汤之时,比七年旱而民不饥;禹之时,比 九年水而民不流。

    《计倪》曰:“籴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 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籴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 农末俱利矣。”

    贾谊新书

    《忧民》

    王者之法,民三年耕而馀一年之食,九年而馀三年 之食,三十岁而民有十年之蓄。故禹水八年,汤旱七 年,甚也。野无青草,而民无饥色,道无乞人,岁复之后, 犹禁陈耕。古之为天下,诚有具也。王者之法,国无九 年之蓄谓之不足;无六年之蓄谓之急;无三年之蓄, 曰国非其国也。今汉兴三十年矣,而天下愈屈,食至 “寡也。陛下不省邪?未获耳。富人不贷,贫民且饥,天时 不收,请卖宅鬻子”,既或闻耳。“曩顷不雨,令人寒心。一 雨尔,虑若更生,天下无蓄若此,甚极也。其在王法谓 之何?必须困至乃虑,穷至乃图,不亦晚乎!”窃伏念之, 愈使人悲。然则所谓国无人者,何谓也?有天下而欲 其安者,岂欺陛下者哉?上弗自忧,将“以谁偷?五岁小 康,十岁一凶,三十岁而一大康”,盖曰大数。自人人相 食,至于今若干年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 下何以相救?卒然边境有数十万众聚,天下将何以 馈之矣?兵旱相承,民填沟壑,剽盗攻击者兴继而起, 中国失救,外敌必骇,一日而及,此之必然。且用事之 人,未必此省为人上弗自省忧,然事困,乃惊而督下, 曰:“此天也,可奈何?事既无,如忧之何!及方今始秋时, 可善为陛下少间,可使臣从丞相御史计之。”臣议诏 所自用,秩二千石。上虽幸使谊计勿厚疏,殆无伤也, 有时矣。

    盐铁论

    《力耕》

    大夫曰:“王者塞天财,禁关市,执准守时,以轻重御民。 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凶年恶岁则行币物,流 有馀而调不足也。昔禹水汤旱,百姓匮乏,或相假以 接衣食。禹以历山之金,汤以严山之铜,铸币以赠其 民,而天下称仁。往者,财用不足,战士或不得禄,而山 东被灾。齐、赵大饥,赖均输之蓄,仓廪之积,战士以奉, 饥民以赈。故均输之物,府库之财,非所以贾万民而 专奉兵师之用,亦所以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也。” 文学曰:“古者什一而税,泽梁以时入而无禁,黎民咸 被南亩而不失其务,故三年耕而馀一年之蓄,九年 耕有三年之蓄,此禹汤所以备水旱而安百姓也。草 莱不辟,田畴不治,虽擅山海之财,通百”味之利,犹不 能赡也。是以古者尚力务本而种树繁,躬耕趣时而 衣食足,虽累凶年而人不病也。故衣食者,民之本,稼 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诗》云:“百室 盈止,妇子宁止”也。

    梁刘勰新论

    《贵农》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 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 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 此而给民衣食,故《农祥旦正晨集》。訾,阳气愤盈,土 木脉发,天子亲耕于东郊,后妃躬桑于北郊。国非无 良农也,而王者亲耕;世非无蚕妾也,而后妃躬桑。上 可以供宗庙,下可以劝兆民。《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 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 受其寒者。”故天子亲耕,后妃亲织,以为天下先。是以 其耕不强者,无以养其生;其织不力者无以盖其形; 衣食饶足,奸邪不生,安乐无事,天下和平,智者无所 施其策,勇者无以行其威。故衣食为民之本,而工巧 为其末也。是以雕文刻镂伤于农事,锦缋綦组害于 女工。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源也。饥寒 并至,而欲禁人为盗,是扬火而欲无炎,挠水而望其 静,不可得也。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故建国 者必务田蚕之实,弃美丽之华,以谷帛为珍宝,比珠 玉于粪土。何者?珠玉止于虚玩,而谷帛有实用也。假 使天下瓦砾悉化为和璞,砂石皆变为隋珠,如值水 旱之岁,琼粒之年,则璧不可以御寒,珠未可以充饥

    也。虽有夺日之鉴,代月之光,终于无用也。何异画为
    考证
    《西施》,美而不可悦;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也。衣之与

    食,唯生人之所由,其最急者,食为本也。霜雪岩岩,苫 盖不可以代裘;室如悬磬,草木不可以当粮。故先王 制国,有九年之储,可以备非常,救灾厄也。尧汤之时, 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载大旱,不闻饥馑相 望。捐弃沟壑者,蓄积多故也。谷之所以不积者,在于 游食者多而农人少故也。夫《螟螣》秋生而秋死,一时 为灾而数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其为螟螣 亦以甚矣。是以先王敬授民时,劝课农桑,省游食之 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充实,颂声作矣。虽有戎马之 兴,水旱之沴,国未尝有忧,民终为无害也。

    杜佑通典

    《平籴》

    李悝曰:“籴甚贵伤人,甚贱伤农。人伤则离散,农伤则 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人无伤 而农益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 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馀百三十五石; 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馀有四十五 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 用钱三百馀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文,终岁用 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 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 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 下熟。上熟其收自四,馀四百石;中熟自三,馀三百石; 下熟自倍,馀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 三十石。故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 则籴一”,使人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 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 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人不散,取有馀而补 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册府元龟

    《平籴》

    《孟子》曰:“犬彘食人食而不知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盖讥其不以法度简敛也。是知善为国者当平丰之 岁为凶荒之储所以顺天道备寇贼而纾农人务政 本也。夫世有饥穰天之行也。邦之经费既不可阙民 之资奉,于是乎!在或上熟而不收恶岁而亡备乌谓 夫能通其变者也。若乃权其轻重制其物宜则平籴 《之法》存焉。所以上操其柄,下得其利,农夫不困,国用 常足者,亦繇是焉。古之知治道者,尝从事于斯矣。历 代而下,咸可述焉。

    《常平》

    “夫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则物有重轻。”始 自列国李悝起平籴之法,至于汉世,寿昌建常平之 制,裁之得宜,驭之有道。虽复天灾流行,水旱作沴,而 谷有常价,民无饥色。其后迫于群议,乃从中辍。永平 之岁,遵用旧典,市籴益贱,廪庾充积,既而罢焉。晋氏 之后,南北更主,或建置有初,或评论靡决,名称之际, 因革或殊;经制之方,损益小异。讫于隋室,复有义仓、 社仓之名。唐祚延久,条式咸著。朱梁、五代,干戈未息, 扬雄奏议,亦颇及之。原其立法之意,诚以均节货币 之高下,防虞稼穑之丰歉,调盈虚而御国用,谨聚散 而济民命。《管子》所谓“多则贱,寡则贵,散则轻,聚则重”, 真得治财之术哉!夫为邦者,不可以“不务也。”

    《惠民》

    《礼》曰:“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又曰:“命有司发仓廪,赐贫 穷,赈乏绝。”《易》称“振民育德。”仲尼云:“博施于民,必也圣 乎。”皆惠爱之谓也。王者诞膺大命,司牧黎庶,如天之 盖,如地之载,则必泽及四海,惠洽无垠。天灾流行,动 必轸虑,人殃于疫,时予之辜。所以废苑囿,假池籞,贷 种食以赐鳏寡,给公田而止流亡,以至减服御,损郎 吏,罢鱼龙狗马之戏,开山泽陂湖之利,均输课役,以 勤劳来底慎;节减财赋,以济困悯贫。逖尔卿士,矜恤 是加,则《太上》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者,斯 可见矣。

    《蠲复》

    古者使民以时,赋调有数,盖以备国用,均民力也。其 或天灾流行,水旱作沴,兵革之后,必有凶年,故哀其 疾苦而有复除之制。《周礼》小司徒“稽国中及四郊都 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老幼、贵贱、废疾,凡政之施 舍者、贤者、能者。”《豫之传》亦载楚左司马沈尹戍师都 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此又在都邑之士有复除 者也。其后或王者之里,行幸所过,给军之劳苦,疾疫 之灾,及吏民之产,子孝弟力田者,有时蠲之。晁错所 谓“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 熟且美,则民大富乐矣。”爱人之道,斯为最焉。

    昼帘绪论

    《赈恤篇》

    岁获大有,家用平康,不惟民之幸,实令之幸,一罹灾 歉,何事不生?若流离,若剽夺,若死者,相枕藉啼,饥连 阡陌,岂非令之责哉?故不幸而疫疠倏兴,则当遣吏抄札家数人口,命医给药,支钱付米。其全家在寝者, 官为庸倩丐徒看值,每日两次点察。其因病不救者, 官为办给函木,仍支钱与之津送。或不幸而盗贼窃 “发,则当下都申严保伍,每五家为一甲,五小甲为一 大甲,保长统之。有警则鸣梆集众,协力剿捕,捕到则 官支犒赏,激厉其馀。若乞兵防拓,若出榜抚谕,皆当 随宜行之。其有水火挻灾,人民离散者,当禀白州郡 借贷钱米,人各以若干米给之,若干钱贷之,使之整 理室庐,兴复生业。不赡则咨目遍白”,不被害。上户量 物力借贷,并与贷给。齐民许其一月之后日偿若干, 官却以其所偿者偿之,上户,偿之州家。此策不亏官 而便民,最为尽善。若但知赈给,则恐如曾南丰所谓 相率日待二升之廪于上,势不暇乎他为。吾恐官之 所给无已时,而民之不复业如故也。其有旱涝伤稼, 民食用艰者,当劝谕“上户,各自贷给。其农佃直至秋 成,计贷过若干,官为给文墨,仰作三年偿本主。其逃 遁逋负者,官为追督惩治。”盖田主资贷佃户,此理当 然,不为科扰,且亦免费官司区处。官之所当处者,只 市户耳,却以官钱贷米铺户,令其往外郡邑贩米出 粜,但要有米可籴,却不可限其价直。米才辐辏,价自 廉平,“虽无待开《广惠仓》”可也。若先君宰金谿,两年值 歉,只行此策,民用无饥,不可不知也。然此皆为灾歉 设也,非令所愿闻也。平居无事,令所以恤民者,惟蠲 放僦金耳。雨旸祈祷,大暑极寒,固所当行,甚而知县 无以邀民之誉,或到官,或生辰,或转秩循资,或差除 荐举,率放免若干日,至有一岁放及大半“者,不知僦 金既已折阅,谁肯以屋予人,积至塌坏倾摧,不复整 葺,而民愈无屋可居矣,是盖不知贫富相资之义者 也。令果能以恤民为心也,则政必简,刑必清,毋滥追, 毋久系,不以科敷伤民力,不以土役妨民时,果何事 而不可行吾恤之之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