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一百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十三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一百十四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一百十三卷目录

     荫袭部总论

      春秋四传隐公三年 桓公五年 宣公十年

      册府元龟宗室部承袭 将帅部继袭 延赏 世官

      朱子语类论官

      文献通考论任子 又论任子

      山堂考索古者世禄不世官 古者官人以世 选择而后用 任子保任之法

      汉奏荫 唐资荫甚滥然其选轻 宋朝资荫之滥 任子较试之法

      荆川稗编林𬳶论世胄

     荫袭部艺文一

      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  梁任昉

      请功臣袭封表      北周庾信

      功臣袭封诏        隋炀帝

      请罢功臣袭封表    唐长孙无忌

      请千牛不简嫡庶表     褚遂良

      承袭称枉判         阙名

      前题           蒋厉躬

      前题            邵卿

      除丧袭爵判        白居易

      用父荫判          前人

      子侄承袭判         阙名

      当袭伪暗判        杨伯曦

      征官为荫判         刘铭

      假荫判           陶翰

      前题           李康成

      用荫判           邵旻

      答手诏条陈十事  宋范仲淹

      请依旧考试奏荫子弟     包拯

      策问一首          张载

      条制资荫敕        张方平

      陞荫谢恩疏       明王守仁

      参劾冒袭疏        刘不息

      为崇植先贤系胄以隆道化疏 顾鼎臣

      为儒臣冒袭构争乞赐勘究以正恩典以杜侥

      幸疏           李盛春

      为恳乞圣断亟正先贤荫袭以惩奸幸以明公

      道疏           刘光国

      为微臣世职久延谨述先朝采访勘覆始末仰

      祈圣断以惩诈伪以杜后争疏 曾弘毅

      为奸冒圣裔紊乱典章营谋日狡欺肆愈横恳

      乞圣断立赐剖决以惩诈伪以申国宪疏

                    前人

      礼部题教世胄疏       阙名

    选举典第一百十三卷

    荫袭部总论

    春秋四传

    《隐公三年》

    《公羊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 为贬?讥世卿。”

    世卿者,父死子继也。贬去名者。氏者,起其世也,若曰“世世尹氏”也。

    《世卿》,非礼也。

    《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政久,恩德广大,小人居之,必夺君之威权。故尹氏世立王子朝,齐、崔氏世弑其君光。君子疾其末,则正其本。见讥于卒者,亦不可造次,无故驱逐,必因其过卒绝之。

    《桓公五年》

    《春秋》,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仍穀梁作任

    《公羊传》:“仍叔之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仍叔之 子何?讥。何讥尔?父老,子代从政也。”

    《穀梁传》:“任叔之子,录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著 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辞也。”

    “君暗劣于上,臣苟进于下”,盖参讥之。

    《胡传》仍叔之子云者,讥世官非公选也。帝王不以私 爱害公选,故仕者世禄而不世官,任之不以其贤也, 使之不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故而见使,则 非公选,而政由是败矣。上世有自耕野钓渭擢居辅 相,而人莫不以为宜;伊陟象贤,复相大戊;丁公世美, 入掌兵权,不以世故疑之也。崇伯殛死,禹作司空;蔡 叔既囚,仲为卿士,亦不以其父故废之也,惟其公而 已矣。及周之衰,小人得政,视朝廷官爵为己私,援引 亲党,分据要途,施及童稚,贤者退处于荜门,公道不 行矣。《春秋》书武氏“仍叔之子”云者,戒后世人主徇大 臣私意,而用其子弟之弱者居公选之地,以败乱其 国家,欲其深省之也。

    大全程氏曰:“古之授任,称其才德,故仕无世官。周衰,官人以世,故卿大夫之子代其父任事,仍叔受命来聘,而使其子代行也

    《宣公十年》

    《春秋》:“齐崔氏出奔卫。”

    《公羊传》:“崔氏者何?齐大夫也。其称崔氏何?贬。曷为贬? 讥世卿,世卿非礼也。”

    复见讥者,嫌尹氏王者大夫职重,不当世,诸侯大夫任轻,可世也。因齐大国祸著,故就可以为法戒。明王者尊莫大于周室,强莫大于齐国,世卿犹能危之。

    册府元龟

    《宗室部承袭》

    《传》有“世及”之训,《诗》著“似续”之义。自成周列爵大封,同 姓传祚,抚封与国升降者有之矣,其事见于《春秋传》 及《太史公世家》。铨次所属,本乎列国。秦并天下,子弟 为匹夫。汉矫其失,广树藩戚。或象贤济美,联辉奕叶; 或推恩继绝,纂绪传世。魏、晋而下,何莫繇斯?盖所以 隆亲亲以兴仁,资绳绳而流咏。使其枝叶扶疏,以大 庇本根;“犬牙相错,以夹辅王室”者也。

    《将帅部继袭》

    夫五材并用去兵之甚难四国于蕃谋帅之为重中 叶而下乃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代领其众以济厥 功者矣。若夫世笃忠烈家传武略缵乃旧服嗣专征 之柄聿修厥德振象贤之业克嗣前烈不陨家声者 斯可称焉至于虽读父书未练军政纡恩泽之拜总 麾符之重徒藉世资非由德举兹亦胶柱调瑟之谓 欤。

    《延赏》

    虞《书》曰:“赏延于世”春秋《传》曰:“善善及子孙斯道德之 政也。”三代而上靡得以记汉氏之后乃或录元功之 胄褒宗臣之裔宾礼贤者奖劝能吏旌扬忠烈甄叙 旧故赏勤职之效采死政之孤繇是加其爵秩申之 锡予俾奉其嗣世而高其门阀使簪缨之不坠宗奠 之有寄焉其或因旅恺之庆乘肆眚之泽大叙前世 “之勋籍并分三公之封邑乃至漏泽流根上延于祖 考脂田析壤俯达于闺闱渥惠所覃息系咸及斯固 霈恩纪于臣下集光宠于私门所以劝有位之尽心 著为邦之令典者也。”

    《世官》

    《传》曰:“世不失职。”又曰:“世济其美不陨其名”盖古之守 官者修其方而垂裕宿其业以延嗣义训攸笃轨迹 弥劭故能介象贤之祉成善继之名复治先职以载 名誉至有官守无改故吏多在规度斯觌流风相接 出处更践德声宣闻系绪积累庆灵绵久自非恪居 之绩可述惟肖之质无忝茂昭前烈以塞群望者。又 曷能免《世禄》之议哉!至有代诸父之任踵伯仲之武 皆可类举。亦并而叙焉。

    朱子语类

    《论官》

    只管说官冗,何不于任子上更减?今员外所得恩数 展至正郎,正郎恩数迤逦展上,合奏京官者且与选 人,又何害?不肯索性理会一番,只是恐人怨谤。祖宗 时亦几次省削了,久而自定,何足恤耶!

    文献通考

    《论任子》

    按:任子法始于汉,而其法尤备于唐,《汉》《唐史》列传中 凡以门荫入仕者皆备言之,独魏、晋、南、《北史》不言门 荫之法,而《列传》中亦不言以门荫入仕之人,何也?盖 两汉入仕之途,或从辟召,或举孝廉,至隋、唐则专以 科目取人,所以汉、唐之以门荫入仕者,皆不由科目 与辟召者也。自魏、晋以来,始以九品中正为取人之 法,而九品所取,大概多以世家为主,所谓“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世族。”故自魏晋以来,仕者多世家。逮南北 分裂,凡三百年,而用人之法,多取之世族,如南之王、 谢,北之崔、卢,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犹昂然以门地 自负,上之人亦缘其门地而用之。故当时南人有三 公之子,傲九棘之家,黄散之孙,蔑令“长之室”之说。北 人亦有以贵袭贵,以贱袭贱之说。往往其时仕者或 从辟召,或举孝廉,虽与两汉无异,而所谓从辟召举 孝廉之人,则皆贵胄也。其起自单族匹士,而显贵者 盖所罕见。当时既皆尊世胄而贱孤寒,故不至如后 世之夸特起而鄙门荫。而史传中所以不言以荫叙 入官者,盖所以见当时虽以他途登仕,版居清要者, 亦皆“世家也。”

    《又论任子》

    “汉二千石任职二年,得任其子若同产,盖有八九岁 为郎备宿卫者。朝夕左右与闻公卿议论,执戟殿陛, 中郎将以兵法部属之,而淳厚有行者,光禄勋岁课 第之。时出意上书疏,足以裨缺失,而天子亦因以习 知其性而识其才之能否。”自郎选为县令,自大夫选 为守相,或持节四方,天子时课其功而召之入。盖上 之人留意其选而法制使之然也。

    ==山堂考索==
    考证

    《古者世禄不世官》

    威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胡氏云:“帝王不以私 爱害公选,故仕者世禄不世官,任之必以其贤也,使 之必以其能也。卿、大夫子弟以父兄故而见使,则非 公选,而政由是败矣。昔者有自野耕渭钓,擢居辅相, 而人莫不以为宜;伊陟象贤,复相太戊;武公世美,入 为司徒。不以世故疑之也。伯鲧既殛,禹作司空;蔡叔 已囚,仲为卿士,亦不以其父故而废之也,惟其公而 已。及周之衰,小人得政,视朝廷官爵为己私,援引亲 党,分据要途,施及童稚,贤者退处于荜门,老身而不 用。《春秋》书‘仍叔之子云’者,示戒深矣。”林勋云:“以德诏 爵,以功诏禄,故世禄而不世官。盖世禄则世子弟无 失所之忧,不世官则入仕之源清而”官无冗员之滥。 其意若曰:世类苟贤,则食米自足,而爵位可以自致 焉;不贤,则均食先人之田禄,不过数世,自与庶人等 矣。此先王待遇贤臣,重惜名器之善意。晦庵云:“世禄, 所谓有田以处其子孙也。先王之世,仕者之子孙则 教之教之而成材,则官之如不足用,亦使之不失其 禄。盖其先尝有功德”于民,报之宜如此,忠厚之至也。

    《古者官人以世》

    成周之世,下及列国,皆官人以世。周之刘、单、召、甘,晋 之韩、赵、乐、范,齐之高国、陈、鲍,卫之孙、甯、孔、石,宋之华、 向、皇乐,郑之罕、驷、国游,鲁之季孟、臧展,楚之斗、𫇭、申、 屈,皆世不乏人,与国终始。

    《选择而后用》

    《盘庚》之告群臣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 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观 此,则知是虽以其祖父旧劳王家之故,犹必加之以 选,而非泛然录用,若后世之无择也。

    《任子保任之法》

    任子之说,起于刘向以父任为辇郎,袁盎以兄任为 郎中。《释者》曰:“言为父兄所保任,故得为郎也。”而眉山 苏洵上书仁宗,亦云:所谓任子,犹曰“信其父兄而用 其子弟云尔。”由是言之,任者,保任之谓,保其可任,不 保其不可任者。其后易保任之名为奏荐,亦以论荐 人才之义而己矣。以赵括之与父异心,而其母上书 括不可。将如有不称,请无随坐。是母之亲不敢保任 其子也。义纵少为群盗,有姊以医幸于太后,太后欲 官之。姊曰:“有弟,夫行,不可。”是以姊之亲不保其弟也。 夫保息者,妇人女子之常情也。以括之母,犹不敢保 其子,以纵之姊,犹不敢保其弟,于以见古人保任之 法,盖如此其严也,而况夫受国家之爵位,号为人之 父兄者,曾一妇人女子之不若也。昔卫子思有言曰: “武王之母弟八人,五叔无官,尚德故也。”公孙黑之将 死,请以其子为右师。子产曰:“印也若才,君当任之。不 才,将朝夕纵汝,又何请焉?”是古之任子者,有无为可 否之明验也。后世失古人保任之意,惟其恩泽所及 而已,不计其贤愚也。惟其格法所得而已,不择其可 否也。于数子之中,苟有一人雨露之未及,则为没齿 之遗憾。视数小子之态,固不独一张禹为然也。是以 上之人知有,随其所已任而予之矣,异时不如所任, 不复诘也;下之人知有,挟其所得任而求之矣,才德 之堪任与否,不暇顾也。胡不观祖宗立国之初,减斋 郎、驸马之目,严荫补、考试之科,恩郊荐不数数也。太 祖在位十七年,四行大礼尔;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五 讲《郊礼》尔。盖有虽经奏荐,而便殿引对,尚有可否予 夺之权行乎其间,非可以断断而取必者也。遗奏之 恩,告老之泽,不汎以施之也,惟视其平昔劳能之为 轻重尔。

    《汉奏荫》

    汉制,二千石、九卿得荫子弟为郎。其为虎贲诸郎者, 皆许父老子代,或殁于刺史守,而名绩流着,亦蒙恩 典录其后嗣。如汲黯、张安世皆以父任,而袁盎亦以 其兄任。其为郎一也,而等有四:议郎、中郎、侍郎、郎中 号三字郎,而悉属于光禄勋,以给天子宿卫,独议郎 不预便宜之数。光禄勋岁以四行,察其茂廉,才迹优 异,始蒙选举,铨居高第,然后出补长丞,异时迁擢,上 而至于两府,初无限格。然考之于《史》,贡禹以光禄勋 大夫,二千石秩,惟有一子,犹未得禄,故以御史大夫 卒,始以特恩任其子为郎。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自以 为有功于国,欲为子弟得官,而武帝不与。汉之奏荫, 虽有定制,而未始有常恩也。

    《唐资荫甚滥然其选轻》

    昔汉世禄之法虽废,而任子之科亦优,凡朝之公卿 子弟,苟以父任兄任,皆得为郎,亦可以为优矣。魏、晋 以中正取人,其实纯以阀阅为尚,然其立法本以德 行为先,反以门第相尚,是为名实皆违,所以未为公 论。若唐之兴,以儒科取士,而资荫自为一途,然而议 者多言其滥矣。高宗时,刘祥道所言杂色入流者,谓 三卫番官、亲事帐内品子,杂掌兵部散官。此则皆资 荫之流,而谓之“杂色”抑不少矣。所谓“三卫”者,曰亲卫勋卫、翊卫,皆大臣之子孙为之,分番宿卫而后授禄 任。所谓“亲事帐内”者,文武三品以上乃给,而以品官 之子为之。所谓“品子”者,有纳课品子,岁取庶臣之子 上之,兵部纳课十二岁而后试,量文武授散官。有捉 钱品子,日本属以簿附朝集使,上之考功、兵部,满十 岁量文武授官。又有太庙、社稷斋郎,皆以武选。而崇 文、宏文及四门馆生,又以文授。凡此皆唐资荫之目 也。然杨国忠以其子暄举明经不中,授典举者。达奚 询闻之大惊,遂寘之高第,俄与询同列。则当时权要 子弟,欲进身通显,亦必托之儒科,则任子之目虽众, 其选为轻,而唐之得人于科目为盛,故赖此耳。惟李 德裕以任子位宰相,乃言“朝廷显官,须公卿子弟为 之”,为史臣所诮,宜哉!

    《宋朝资荫之滥》

    任子之法,宋初其严乎?减斋郎进马之额,立荫补考 试之科,其入仕之路至艰也。赵韩王以佐命之功,出 入将相二十馀年,而其子之为六宅使,出于天子之 特授;其弟之为河南推官,犹十年不赴调。大臣之于 子弟如此,则当时之群工百执事,又安敢有所希觊 哉?盖自卢多逊之相,其子起家即任水部员外,则其 迁骤矣。自吕蒙正为三弟求官,虽止授其子京秩,而 其弟特注县主簿,则其路广矣,然犹未至于滥也。祥 符中,录王超之子德用为忠佐,超之建旄秉钺已二 十二年,则是祖宗朝管军方镇未有奏荫法也。淳化 中,从魏咸信之请,以其子为大理丞,咸信以宰臣之 孙为驸马都尉,则是祖宗朝天子之“女未有奏荫法 也。太平兴国中,以杜彦钧补东头供奉官,彦钧以昭 宪之侄,从太祖几二十年,则是祖宗朝贵戚妃后之 家奏荫之不滥也。至于后日,横恩四出,诞节之恩,起 于至道,其后至于推恩之滥,入流增多矣。郊禋之恩, 起于祥符,其后至于一郊,所奏且数百人矣。国初无 致仕之制,官给事而”致仕者,其子同学究;知制诰而 致仕者,其子试校书、给事、知制诰,皆曰“侍从”,且特恩 也。明道初,员外郎致仕者,其子试校书;三丞致仕者, 其子为三丞郎。是今之朝奉、奉议皆得官其子矣。又 其甚也,有易箦而请者,有停服而请者,致仕之恩,何 其滥也!国初无遗表之制,韩重斌之子为作坊副使, 刘憣“之子为大理评事,亦皆一时特恩也。真宗以后, 丐请日繁,其初已官者,或止迁秩,而后则尽补白丁 矣。又其甚者,妻族外甥悉皆霑恩,门客仆隶亦蒙甄 录。《遗表》之恩,何其滥也!未离襁褓,已结缙绅,不限贤 愚,暨居禄位,此非孙沔之言乎?承荫既多,受荫已重, 行恩在己,假奏为名”,此非裴明允之言乎?弊而至此, 亦可叹也已。今诞节之恩,罢之久矣,而三者之弊犹 故也,盍亦少加之。察乎淳熙之志,文臣员郎、武臣副 使,终身止荫一子正郎。正使再遇大礼者,增至于三; 隔郊者,展至于再;而遗表之恩、致仕之恩,皆为一品 节。今之制犹在也。遵而行之,则在今日。

    《任子较试之法》

    宋朝公卿子弟,其未仕也,则命之入学;其既学也则 严之较试。既试矣,又有覆试之制,有引对之制。覆试 而三事失实,坐其主司,若奚玙、王贻孙之贬是也;引 对而学业未精,俾之再学,若钱象中、陈宗纪之黜是 也。考之既精,察之既详,可以例用矣,而犹未也。太祖 朝,参枢之子并授供奉官,太宗朝大臣之子止为六 “宅使。”夫其处之右职,艰其仕路,宁不谓膏粱之族,未 能谙究吏事耶?至其后也,有同为相臣子而或授以 郎官,或处之右列者;有武列之家授以文秩,而文班 之后命以武官者。因其所能,为之区别,噫亦严矣。盖 自引对之法罢于天禧,考试之法更于熙宁,甚而有 免试之制,有陈乞之法,不惟不对于“便殿,亦且不试 于有司。皂白不分,廪赐无别,此任子所以滥也。”厥今 引对之制,不可复矣,祖宗覆试之制,亦不必复矣。惟 铨试之制严而行之,庶乎其可也。

    荆川稗编

    《林𬳶论世胄》

    世胄之说尚矣。《传》曰:“八元八凯,世济其美。”此虞制也。 《诗》曰:“王命山甫,缵戎祖考。”此周制也。嗟夫,故国乔木, 见者兴思,甘棠遗泽,爱之勿败,况所谓世臣者,箕裘 之业不坠,《诗》《书》之泽犹存,民望之所归属,国势之所 倚重,圣人其可不加任用之诚乎?然富贵者侈之阶; 逸乐者骄之府。莅而不学,动成过咎,持禄自满,鲜克 由礼,虞、周圣人之所虑也。是故后夔教胄子,必示以 直温刚简之德;师氏教国子,特拳拳于“三德三行”之 训。夫惟教于未用之初,用于既教之后,此德业有肖 于前人也。欤成周以后,未尝不重世胄之选。华元、子 罕,宋公族也;史鱼、甯武,卫卿族也;子良、子皮、子产、太 叔,郑公族也;斗辛、斗御、疆远、贾薳,楚卿族也。晋之范、 栾、郤、赵,鲁之季文、季孙,齐之晏婴,吴之季札,分布列 国,相辉麟笔,无非用人以世者。愚独惜夫作成善教, 浸不如古,尹氏立王子朝而阶乱,崔氏出卞、卫而怙权,故《公羊》有世卿之讥,盖讥不以贤也。然则王教不 如古,而人才亦不如古,宜矣。一变于《春秋》,再变于汉, 三变于唐,教愈坏而愈失,材愈趍而愈下,可叹也!汉 自任子之令既除,而世胄之无闻;唐自刺史世袭之 议不行,而世臣之不用,况无教养之道乎?陵之败义, 有忝李将军之威望;禹之骄纵,卒坏霍博陆之勋;伐 虞世南之后,而至于为匠;房、杜之后,而败于子之不 肖。考论汉唐之事,君子深为之于邑,既严以胄监之 教,又严以较试之法,既重以覆试之实,又重以引对 之命,此庆历之诏,所谓“周大司乐掌学政,以六艺教 国子”,则官材盖本于世胄者,其有意于作成胄子也 至矣,宜乎世有贤臣者。文靖相庆历之治,申公新元 祐之风,忠宪辅景祐之政,持国正熙宁之法。一范之 谣,闻者破胆,而纯仁之事业益盛;一韩之谣,闻者骨 寒,而忠彦之德望尤著焉。噫遗风馀泽,耳濡目染,岂 一朝一夕之积哉!

    荫袭部艺文一

    ===
    《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
    {{{4}}}

    梁任昉

    臣蓁言:“昨被司徒符,仰称诏旨,许臣兄贲所请,以臣 袭封南康郡公。臣门籍勋荫,光锡土宇。臣贲世载承 家,允膺长德,而深鉴止足,脱屐千乘,遂乃远谬推恩, 近萃庸薄,能以国让,弘议有归,匹夫难夺,守以勿贰。 昔武始迫家臣之策,陵阳感鲍生之言,张以诚请,丁 为理屈。且先臣以大宗绝绪,命臣出纂旁统,禀承在” 昔,理绝终天,永惟情事,触目崩陨。若使贲高延陵之 风,臣忘子臧之节,是废德举,岂曰能贤。陛下察其丹 款,特赐停绝。不然,投身草泽,苟遂愚诚。尔不任丹慊 之至,谨诣阙拜表以闻,臣诚惶诚恐。

    《请功臣袭封表》
    北周·庾信

    臣闻“以法施民,必传祀典;以劳定国,必有承家。孙叔 敖祭酹无闻,有伤良相;汝叔齐后嗣绝没,实贬贤臣。” 谨案大统十六年格,“先有封爵,死于王事,绝嗣者,听 以支子继袭,非死王事,不许承封。”前牒五等功臣,皆 是勤劳王室,身当患难,捍御灾祸,翼赞大猷,一日遇 疾,身捐馆舍。不幸无裔,享嗣便绝,于礼则不足,于义 “则有伤。”未求《上林》之猎,已削其侯;不服襜褕之衣,先 除其国。伏惟皇帝崇德旌庸,兴亡继绝,闻鼓鼙而思 将帅,画云台而念旧臣。岂有功存社稷,而无后可守; 事尽忠贞,而无祠可祭?周于蕃屏为约,事在世功;汉 以山河为誓,义存长久。臣闻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 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窃以殷朝继及,无废小 宗;周室兴亡,贵存身后。绍高密者累叶,岂专邓禹之 正裔;嗣平阳者重世,何必曹参之嫡孙。愚谓生有其 劳,死非王事,虽在支庶,并听承袭。幸使伯有之魂,不 能为厉;若敖之鬼,庶其无馁。而幽显对扬,人神咫尺。

    《功臣袭封诏》
    隋·炀帝

    夫帝图草创,王业艰难,减仗股肱,叶同心德,用能拯 厥颓运,克膺大宝。然后畴庸茂实,开国承家,誓以山 河,传之不朽。近代丧乱,四海未一,茅土妄假,名实相 乖,历兹永久,莫能惩革。皇运之初,百度伊始,犹循旧 贯,未暇改作。“今天下交泰,文轨攸同,宜率遵先典,永 垂大训。自今以后,惟有功勋,乃得赐封,仍令子孙承 袭。”

    《请罢功臣袭封表》
    唐·长孙无忌

    贞观十一年,令诸功臣世袭刺史,锡之土宇,以无忌 为赵州刺史,封赵国公,都一十四人。无忌与房元龄 等上表曰:“臣闻质文迭变,皇王之迹有殊;今古相沿, 致理之方乃革。缅维三代,习俗生常,爰制五等,随时 作教。盖由力不能制,因而利之,礼乐节文,多非己出。 迨夫两汉,用矫前违,置守颁条,蠲除曩弊,为益之大, 覃及万方,不易之礼,有逾千载。今曲为臣等,复此奄 荒,欲其优降,锡之茅社,施于子孙,永贻长世。斯乃大 钧播物,秋毫并施其生;小人逾分,后世必婴其祸。”何 者?违时易务,曲树私恩,谋及庶仆,义非佥允。方昭史 册之诮,有紊圣道之纲。此其不可一也。又臣智效罕 施,器识庸陋。或情缘右戚,遂陟台阶;“或顾想披荆,便 蒙夜拜。直当今日,忝愧非才,重裂山河,逾彰滥赏。此 其不可二也。又且孩童嗣职,义乖师俭之方;任以褰 帷,宁无制锦之弊。上干天宪,彝典既有常科;下扰生 民,必致馀殃于后,一挂刑网,自取诛夷。陛下深仁,务 延其世,翻令剿绝,诚有可哀。此其不可三也。”当今圣 睿钦明,求贤分政,古“称良守,寄在共理,此道之行,为 日滋久,因缘臣等忽有改张,封植儿曹,失于求瘼,百 姓不辜,将焉用之?此其不可四也。在兹一举,为损实 多,晓夕深思,忧贯心髓,所以披丹上诉,指事明心,不 敢浮词,同于矫饰。伏愿天泽,谅兹愚款,停其涣汗之 泽,赐其性命之恩

    《请千牛不简嫡庶表》
    褚遂良

    臣遂良言:“臣闻主祭祀之嗣,必资于嫡长;擢文武之 材,无限于正庶。故知求贤之务,有异于承家,前王制 礼,缘情斯极。永嘉以来,王涂不竞,在于河北,风俗顿 乖。以嫡待庶而若奴,妻遇妾而如婢,废情亏礼,转相 因习,构怨于室,取笑于朝,莫能自悛,死而无悔。降及 隋代,斯流遂远。独孤后罕睢鸠之德,同牝鸡之晨,普” 禁庶子不得入侍。自始及末,怨旷未弭。圣朝御历,深 革前弊,人以才进,不论嫡正,自兹二纪,多士如林。今 者简千牛舍人,方为此制,臣窃思审,于理未安。何者? 母以子贵,子不缘母也。今以母非正室,便言子无贵 仕,则赵衰孕于越婢,遥集产于胡妪,田文、枚皋,皆妾 子也,文则播美于强齐,皋则有声于“隆汉,未闻前载, 有所间然,此类甚多,备存史册,不敢烦引,轻黩宸严。” 今反弃古,实从近事,以妒忌之政,施明扬之日,非徒 英隽交屈,固亦竞端斯始。王者设教,务慎其源,源流 一开,为弊必甚。倘侧室之子,负才而不用,君弃之于 上,家轻之于下,忠孝不展,友爱无施,如此等人,岂不 怨愤?虽隔千牛之选,“仍许三卫之宫,色类乃复稍殊, 捍御至竟无别。若惟才是用,人自甘心,一彼一此,异 端斯起。至于昨来检括粗人公孙武远及崔仁师等 儿,多是嫡子。故知善恶由乎积习,邪正宁限嫡庶,必 然之理,不言可明。伏愿更量可否,还遵昔制,不使侧 室之嗣,有高才而被屈;正妻之子,虽至愚而获用。”则 嫡庶于此分镳,争讼无因发矣。前选已了,不可更追, 乃今补阙,犹得详审。臣蒙恩奖,擢厕近司,事有未安, 岂敢自默?谨以表奏,伏增惶悚。

    《承袭称狂判》
    阙名

    甲承袭称“病狂” ,所司按以为妄。

    求仁得仁,孔丘叹其无怨;达节守节,延陵慕其高风。 甲代袭衣裘,家承茅土,志无苟得,爰作佯狂。且元成 让兄,初疑人望,丁鸿避弟,终感友言。良史以为美谈, 志士称其重义。虽言诈善,尚贤为恶,与其宁失,犹曰 从宽。况观过知仁,求之不远,深明止足,取则非遥。而 当断以严科,详其大体,参也不敏,何足知之。

    《承袭称狂判》
    蒋厉躬

    赏功行封,父殁子继,义存昭穆,理在宗祊。夏殷以前, 罕详斯制;周汉之后,咸用此途。由忝籍勋庸,得参缨 “冕,诚宜率德改行,嗣先人之业;翼子谋孙,崇保家之 道。焉可忘析薪之荷,称佯狂之谋,内亏孝子之心,外 𤕤忠臣之节。同衣裘而鲜食,类按舆而欲歌。必事等 元成,何替名家之誉?情符孟絷,不闻良史之嫌。即按” 所司之科,恐失惟轻之典,待尽情伪,方深断割。

    《承袭称狂判》
    邵卿

    建邦设都,天秩有礼,袭裘绍冶,人教攸先。甲以荣冠 鼎宗躬忝门矛,对谢庭之荫蔚,玉树摇春,窥陈氏之 英灵,珠星聚夜。纂弓旧服,诚宜象贤,故违正徒,而冒 狂疾。伯夷去国,虽则有诸,郦生不狂,谁信其妄?若栖 心让美,宜从温睦之规;如谲行沽名,须遵复礼之义。 自然日蕃锡马,晋彖明受宠之文;庭有悬鹑,诗人寝 《伐檀》之刺,至公之道,其在兹乎?

    《除丧袭爵判》
    白居易

    乙请袭爵,所司以乙除丧十年而后申请,引《格》不许。乙云“有故” ,不伏。

    爵命未坠,嗣袭有期,在纪律而或愆,当职司而宜举。 乙旧德将继,新命未加,所宜纂乃前修,相承以一子。 何乃废其后嗣,自弃于十年?岁月既已滋深,公侯固 难必复。然以法通议事,理贵察情,如致身于晏安,则 宜夺爵;若居家而有故,尚可策名,须待毕辞,方期析 理。

    《用父荫判》
    前人

    乙请用父荫,所司以赠官降正官荫一等。《乙》云:“父死正事,合与正官同。”

    官分正赠,荫列品阶,既酬死继之勋,则厚赏延之宠。 今追思乙父,励乃臣节,捐躯致命,尚克底定尔功;继 代劝能,岂忘勤恤我后椒聊既称有实,桃李未可无 阴,忠且忘身,优宜及嗣。如或病捐馆舍,赠官当合降 阶。今则死卫国家,叙荫所宜同正,庶旌义烈,用叶条 章。

    《子侄承袭判》
    阙名

    《武功申》将军沛公王伯宜身死,无子孙,其妻陈氏遂养伯宜再从侄承袭事。

    辨方经野,天子之畴庸;开国承家,诸侯之立社。盟河 誓岳,藩屏之任攸归;镂鼎铭钟,公侯之业为大。门驱 驷马,路拥幡旗,谋孙寄于众贤,嗣子希于必复。伯宜 太微参代,登上将之荣阶;黄土白茅,践通侯之贵族。 千二百石,与群后而俱朝;二十八星,共功臣而并列。 当阳侯之文武,空勒高碑;孟尝君之池台,终同下泪。 数奇兴叹,殊李广之无封;天道何言?伤邓攸之不嗣。 陈氏鸾伤玉镜,鹤怨瑶徽,分剑匣之沈浮,异椅梧之

    生死。崩城一恸,非无杞妇之哀;染竹千行,自有湘妃
    考证
    之泣。对霜闺而悯默,徒念平生;抚犹子而伤心,空思

    继绝。立嫡违法,自有全科;无后国除,宜从甲令。

    《当袭伪暗判》
    杨伯曦

    甲从军战亡,嗣子当袭,伪暗让人告诉病。

    天子建国,酌畴庸之典;诸侯立家,重延赏之业。甲位 居戎旅,道在干城,睹三边之羽书,献七纵之奇计。阃 外之事,既受命于瓜时;军中之法,几申号于葱岭。虽 王师有征,而边兵尚寇,甲第之欢未展,庚日之悲已 及。逝者何追,空怨卢龙之塞;嗣子克荷,爰受白茅之 封。眷彼雁行,同夫鸟啄。韦贤之子,固是齐芳;刘宪之 兄,宜其等列。棣华有训,桃李无言,不惭孤竹之风,愿 守延陵之节。前史嘉其德让,今人何乃告论?即议霜 科,宁符日用。

    《征官为荫判》
    刘铭

    乙请《以父征官为荫》,所由以其父不在《用荫例》。

    以功受赏,继统承嗣,父不食于周粟,子罕取于吾馀。 乙家尚隐沦,素行贫贱,固知鹤鸣子和,配幽贞以就 闲。安得孤侵父名,苟侥幸而求庇?传业且达于父志, 请荫宁沐于君恩?昔傲天书,不脱薜萝之服;今从地 势,难依桃李之阴。所由不许,诚哉此见。

    《假荫判》
    陶翰

    甲为人后,请准荫人色所由以同假冒,《甲诉法》有差等。

    有国之制,不易于常典;王者之政,未忘于继绝,人则 不幸。同叔向之有言,天道如何?比邓攸之无子,甲义 当为后,情切自孤,名不绝于本枝,爱未迁于他室。克 闻鸣鸠之德,宁𤕤螟蛉之义。知子之道必全,见父之 行无改。将议继体,那惭象贤。主礼方列于宗门,入仕 曷由于庇荫?苟从法之差等,亦在礼之何伤?所由无 端,虽不忧惧,诉者有据,应异无文。

    《假荫判》
    李康成

    不享非类,将以亢宗,无念尔祖,讵思述德。甲庇身他 族,忘情本根,颇类移天之规,方同择阴之义。将策名 以筮仕,岂假荫而因人。约法是从,不继难失。必若敖 有馁而之叹,庭坚有忽诸之言,以为等差,谁曰非允? 如子服其有子,宁斯焉而取斯。

    《用荫判》
    邵旻

    《范融》曾祖在周为六部官,在隋居家不仕,“令两应出身及为人后者,从高叙情,取征官荫,可不?”

    范融系尘甑之苗,袭良弓之裔。爰瞻乃祖,委迹前周, 道焕九征,礼光三辟,运迁正朔,载掌丘园。翼子谋孙, 虽庆流于后嗣;论官叙荫,须屡降于前朝。必令许从 高议,荫减未尽,断从依请,夫复何疑。

    《答手诏条陈十事》
    宋·范仲淹

    二曰“抑侥幸。”臣闻先王赏延于世,诸侯有世子袭国, 公卿以德而任有袭爵者,《春秋》讥之。及汉之公卿有 封爵而没立一子为后者,未闻馀子皆有爵命。其次 宠侍大臣,赐一子官者有之,未闻每一岁有自荐其 子弟者。祖宗之朝,亦不过此。自真宗皇帝以太平之 乐,与臣下共庆,恩意渐广大。两省至知杂御史以上, “‘每遇南郊并圣节,各奏子充京官,少卿监奏一子充 试衔。其正郎带职员外郎并诸路提点刑狱以上差 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充斋郎。其大两省等官,既奏 得子充京官,明异于庶僚,大示区别。复更每岁奏荐, 积成冗官。假有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者,则一家 兄弟子孙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陞朝,此滥进之极 也。今百姓贫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轻,政事不举;俸禄 既广,刻剥不暇。审官院常患充塞,无阙可补。臣请特 降诏书,今后两府并两省官等,遇大礼许奏一子充 京官。如奏弟侄骨肉,即与试衔外,每年圣节,更不得 陈乞。如别有勋劳,著闻中外,非时赐一子官者,系自 圣恩。其转运使及边任文臣,初除授后合奏得子弟 身事者,并候到任二年无阙,方许陈乞。如二年内非 次移改者,即许通计三年陈乞。三司副使、知杂御史、 少卿监以上,并同两省遇大礼各奏荐子孙。其正卿 带馆职员外郎并省府权判官,外任提点刑狱以上, 遇大礼合该奏荐子孙者,须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 陈乞’。已上有该说不尽者,委有司比类奏闻。如此,则 内外朝臣各务久于其职,不为苟且之政,兼抑躁动 之心,亦免子弟充塞铨曹,与孤寒争路,轻忽郡县,使 民生受弊。其武臣入边上差遣,并大礼合奏荐子弟 者,乞下枢密院详定,比类闻奏。”又国家开文馆,延天 下英才,使之直秘府,览群书,以待顾问,以“养器业,为 大用之备。今乃登进士高等者,一任才罢,不以能否, 例得召试而补之。两府、两省子弟亲戚,不以贤不肖, 辄自陈乞,馆阁执事者亦得进补。太宗皇帝建崇文 院、秘阁,自书碑文,重天下贤才也。陛下当思祖宗之 意,不宜甚轻之。臣请特降诏书,今后进士三人内及 等者一任回日许进教化《经术文字》十轴,下两制看 详,作五等,中第一等、二等者即赐召试,试又优等,即 补馆阁职事。两府、两省子弟并不得陈乞馆阁职事及读书之类。御史台书,一时劾弹,并谏院论奏。如馆 阁阙人,即委两地举文有古道才堪大用之士,进名 同举,并两制列署表章,仍上殿称荐,以充其职。如此, 则馆阁执事,更不轻授,足以起朝廷之风采,绍祖宗 之本意,副陛下慎选矣。”

    《请依旧考试奏荫子弟》
    包拯

    臣伏睹先降敕节文,应奏荫子弟京官,年及二十五 以上,其选人遇南郊大礼,限半年许令铨投状,京官 每年春季国子监投状,并差两制官于逐处考试。内 习词业者或论或诗赋,习经业者各专一经试墨义 等及格者与放选注官及差遣。自敕下之后,天下士 大夫之子弟,莫不靡然向风,笃于学问。诏书所谓“非 唯为国造士,是乃为臣立家,实诲人育材之本也。近 闻有臣寮上言,欲议罢去,是未之熟思尔。且国家推 恩之典,其弊尤甚,因循日久,训择未精。今诏命方行, 遽欲厘革,则务学者日以怠惰,一旦俾临民政,懵然 于其间,不知治道之所出,犹未能操刀而使之割也, 所伤实多。其前项条贯,如有闻说未尽事件,欲乞只 令有司详定,依旧颁行。”

    《策问一首》
    张载

    问:“世禄之荣,王者所以录有功,尊有德,爱之厚之,示 恩遇之不穷也。为人后者所宜乐职劝功,以服勤事 任,长廉远利,以嗣述世风。而近世公卿子孙,方且下 比布衣,声病售有司,为不得已,为贫之仕,诚何心哉?” 盖孤秦以战力窃攘,灭学法,坏田制,使儒者风义寖 弊不传,而士流困穷,有至糟粰不厌。自非学至于不 动心之固,不惑之明,莫不降志辱身,起皇皇而为利 矣。求口实而朵其颐,为身谋而屈其道,习久风变,因 不知求任非义,而反羞循理为不能;不知荫袭为荣, 而反以虚名为善继。今欲举三王教胄之法,使英才 知劝而志行修;阜四方养士之财,使寒俊有归而衣 食足。取充之计,讲擢之方,近于古而“适于今,必有中 制。众君子强学待问,因将裨起盛明,助朝廷政治著 于篇,观厥谋之得失。”

    《条制资荫敕》
    张方平

    《周礼》“大司乐掌学政,以六艺教郡国子”;《汉制》光禄勋 典任籍,以四行察三署郎。兹其官材,本于世胄,然当 辨论,必属俊良。令荫法之所原,古典刑之是宪。惟因 循之日久,寖滋蔓而幸多。敝生作法之凉,滥起推恩 之过。且赏延于世,谅非及于疏宗,官惟其人,顾何取 乎?髫稚。既阶仕进之路,复无诲育之科。室不茨墉,田 不疆亩。处不裕立身之道,出不闲从政之方,略观贵 途,良鲜旧族。此则上因朝廷法制之不立,下自父兄 训义之不孚,故俾宰司,详为定令。使夫冢嗣先录,以 笃为后之体;支子限年,以明入官之重。设考艺之格, 激之向学;立保行之条,勉令率履。《前史》不云,“爵禄者, 天下之砥石。”人君所以砺世磨钝,兹实用焉。庶乎位 有称职之才,朝多济世之美。非惟为国造士,是乃为 臣立家。咨尔具僚,知朕此指。

    《陞荫谢恩疏》
    明·王守仁

    正德十三年六月初六日,准兵部咨,为捷音事,该臣 题,该本部覆题,节该奉圣旨:“王守仁陞右副都御史, 荫子一人,做锦衣卫世袭百户,写敕奖励,钦此。”备咨 钦遵。臣窃自念功微赏重,深惧冒滥之诛,已于本月 十八日具本乞恩,辞免陞荫,容照原职致仕。复蒙圣 旨:王守仁才望素著,屡次剿贼成功,升官荫子,宜勉 “遵成命,不准休致。该部知道。钦此。”备咨钦遵。臣闻命 自天,跼身无地。窃惟因劳而进秩者,朝廷赏功之典; 量能而受禄者,人臣自守之节。故功疑惟重,虽圣帝 之宽仁,而食浮于行,尢君子所深耻。陛下之赐,行其 赏功之典也。臣之不敢当者,亦惟伸其自守之节而 已。《军志》有之,该罚而请不罚者;有诛,该赏而请不赏 者有诛。古之人君,执其赏罚,坚如金石,信如四时,是 以令之所播如轰霆,兵之所加无坚敌,而功之所成 无愆期。今日之事,兵事也。汉臣赵充国云:“兵事当为 后法。”臣诚自知贪冒之耻,然亦安敢徇一己之小节, 以乱陛下之军政乎?但荫子实非常典,私心终有所 未安。黾勉受命,忧惭交集。自恨疾病之已缠,深惧图 报之无日。感激洪恩,莫知攸措。除别行“具本请罪乞 休外,为此具本称谢。”

    《参劾冒袭疏》
    刘不息

    为遵明旨重始爵以斥奸邪、以正大贤后裔事。臣等 窃惟治道以崇儒为重,人臣以君命为尊。始封已定, 奚啻左券弗可易也。岂意纪纲大明之时,而有此覆 盆之冤哉!臣等待罪该科,谊不容嘿,谨以耳目所闻 见者,披沥为我皇上陈之。谨按先贤曾参,山东嘉祥 人也。其孙曾据,因汉末兵乱,携家过江,寓江西之豫 章、吉阳郡,迄今二千馀年矣。幸荷世庙悯念斯文,崇 重祀典,以曾子与颜、孟同,而庙祀与颜、孟异。是以嘉 靖十三年间,礼部移文遍求天下,但系曾氏子孙,虽 极其疏远,有可征据者,亦在所求。臣等仰思世庙推恩之意,为曾氏世代绵远,但得曾子之后,即可以奉 祀矣。比时曾质粹、曾嵩、曾衮俱在也,嵩、衮若于世代 为嫡,自当庆此遭逢之非偶,而上应君命,除坟庙矣。 何徐提学面鞫之,则曰:“生长南方,不乐北徙。”夫果曾 氏之嫡也,何为不愿北耶?嵩、衮而果不欲北也,则于 君命祖茔若秦越相视,邈不关心,而伦理恩义咸泯 绝矣。独曾质粹首承礼部访求之檄,赍捧江西起送 之文,破家北迁,间关赴部,遂奉世庙圣旨:“既勘得曾 质粹系先儒曾子之后,准照颜孟二氏例,授翰林院 五经博士,仍与世袭。钦此。”大哉皇言!不惟表章先儒 于既往,又杜绝争弊于将来。夫质粹五经博士,是质 粹之前未有博士也;仍与世袭,是质粹之子孙世袭 也。拟之建国封侯之例,质粹即始封之君也。苟非自 罹重罪,虽朝廷亦不得而轻废之也,况其他乎?岂期 巨奸如曾衮者,恣钱神之贿嘱,肆卖鬼之幻术,朦胧 冒袭,欺君背旨,其罪有可胜诛者哉!夫衮,嵩之弟也。 嵩尚不可袭,况衮乎?衮罢官也。夫官既不得袭,况褫 官者乎?背祖而不果北徙,非孝也;背命而争夺职官, 非忠也。不孝不忠之人而滥列儒官,不惟“无以示风 化,即使奉承曾氏之宗庙,臣等不知守正诚确如先 儒曾参者,肯享其祀否耶?坐视于质粹未命之前,而 眇浩荡之洪恩;攘夺于质粹既殁之后,而违已成之 明命。”若衮者,诚奸巧之尤,而欺罔之甚者矣,如天理 人心何哉?臣等以为《明旨》未下之前,则庶不可以先 嫡;明旨既下之后,则不愿北徙者又安得以夺始受 君命之后乎?自《明旨》已下,而不愿北徙者虽嫡不嫡; 况世代寥远,其所谓嫡庶者,又非明有征据乎?彼文 书《私约》,不过捏写以欺罔天听耳;即使果有之,亦不 过彼此私情,敢与君上之明旨抗耶?不以君旨为可 据,而以《私约》为足凭;不以不愿北徙之情为实案,而 以“酬劳”为“辞。诸臣之勘、之覆,皆非也。臣等咸不敢苛 论矣。”万历元年八月间,科臣李盛春目睹衮等之争 辨,深恨衮等之奸邪,具疏上渎,荷蒙俞允。臣等此时 以查质粹之子孙应袭者为是,而独勘曾嵩之子孙 应袭者为非。无何部议未定,舍其是,从其非,致使曾 质粹之嫡孙曾继祖抱膝冤恨,吁天悲号,凡有“人心, 不忍闻见,岂宜湛恩汪濊之时而乃有此向隅之泣 耶?臣等以为继衮之是非不待辨,而继祖之子与嵩 之子,其承袭亦不待辨,惟于世庙圣旨定之矣。始官 在质粹,世袭在质粹,锡之于天子者,自当传之于子 孙,孰得而夺之?夺之即背违成命矣。今日衮既可以 夺继祖,焉保他日无夺衮者?出乎?争者藉藉,论者纷 纷,是朝廷之命而视世爵为奇货,不亦上违世庙之 殊恩,下乱先儒之庙祀乎?”近闻江西之勘,又有以曾 嵩之子枢承袭者。夫曾衮既革而以嵩子承之,是衮 之奸,不幸而不得行于身,犹幸而得行于侄,何异于 垄断之登而扬州之鹤耶?其于世庙明旨,均为背矣。 伏乞我皇上敕下礼部,从公覆议,务遵成命,勿泥前 辙。将曾继祖之子承袭“《五经》博士”,将曾衮革职,以治 其违命冒袭之罪。庶恩命出自朝廷,而奸伪或有所 惩矣。

    《为崇植先贤系胄以隆道化疏》
    顾鼎臣

    窃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传至孔子,而大明其 德与功,垂之万世,直与天地同其高厚矣。孔子传之 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不惟心相授受, 且笔之于书,以诏后世,泄天地之精蕴,揭宇宙之纲 维,汇六经之渊源,扫百家之蹊径。考之《论语》《大学》《中 庸》《孟子》所载,如“一贯”之旨,正心修身之学,中和位育 之功,性善诚明之说,王霸义利之辨,微言妙道,不一 而足,真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者。然则曾子之功岂小补哉?暴秦 坑焚之后,道学不明。汉司马迁号称良史,其序孔门 弟子列传,但曰“孔子以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 《孝经》而已。”唐韩愈窃附于圣人之徒,其序道统之传, 直以孟子上接孔子,他尚何说哉?良由《大学》《中庸》二 书混于《戴记》篇中,不与《论语》并显,学者莫知其为学 之枢奥而讨论之,是以时君世主,徒知推尊颜、孟,而 忽于曾子、子思。自唐迨宋,虽加曾子封爵,而从祀犹 列于十哲之后,子思则杳无闻焉。宋仁宗如《表章》《学》 《庸》二书,而程颢、程颐、朱熹诸儒更相发明,诉流穷源, 使天下后世晓然知道统授受之功,曾子为大,而子 思次之。咸淳三年,由是始封曾子为郕国公,子思为 沂国公,配享次于颜子,跻于孟子之上,而四配之位 始正,是万古不易之论也。我太祖高皇帝御极之初, 首诏孔氏子孙袭封衍圣公并世袭知县,并如前代 旧制。弘治间,因修颜子、孟子庙,特置世袭翰林院“五 经博士各一人,以主祀事,此孝宗皇帝稽古右文”之 盛举也。夫曾子传道之功优于颜子,而孟子私淑于 曾子、子思。今颜、孟子孙皆世袭博士,而曾子之后独 不得沾一命之荣,岂非古今之阙典也哉?当时典礼 守土之臣,曾无一言及此者,岂以曾子子“孙散在四方,历世久远,谱系不明,恐有冒滥之弊?”臣尝考《春秋》 之时,莒人灭鄫,太子巫仕鲁,去邑为曾。然则曾子去 受姓之祖甚近也。后世凡曾姓者,孰非曾子之子孙 乎?又访得正德年间,今都御史钱宏任山东按察司 佥事,巡历至嘉祥,谒曾子祠墓。因令有司访求附近 编氓中曾姓者,得一农夫于深山中,貌甚朴野,询之, 果曾子之后也。不知钱宏当时,何不请于朝,而复使 之沦没耶?必以其人鄙陋,不可厕于衣冠之列故耳。 臣愚以为先王兴灭继绝,崇德报功,其意甚广,其道 甚远,不当因其子孙无贤而遂已也。臣自入仕以来, 见三氏子孙来朝,辄有感于衷,耿耿不忘,几三十年。 兹者恭遇皇上厘正孔庙祀典,一洗前代陋规,重劳 圣驾临幸国学,躬身释奠之礼。臣谬以章句之儒,得 预俎豆之事,欣荣鼓舞,不能自已,乃敢陈其愚见,仰 渎宸严。夫亦数千载未备之典,必有待于今日。欤乞 敕内阁、礼部议拟,取自圣裁,准照弘治间颜、孟二氏 事例,访求曾氏子孙相应者一人,授以翰林院“《五经》 博士,世世承袭,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斯文幸甚!

    为儒臣冒袭构争乞赐勘究以正恩典以杜侥

    《幸疏           》李盛春。

    “臣惟大圣大贤之后,国家特世荫其官,以祀守庙墓、 重儒先也。官必嫡袭,嫡绝而以次支及,大都必勘结 详明,族属平服,永无争议,乃许袭之,防诈冒也。荫典 所关,法例具存,虽有大奸巨猾之徒,通贿营求,干权 钻刺,谁得而紊冒其间者?乃今山东兖州府嘉祥县 近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衮朦胧冒袭之弊,则大有” 可议者。臣待罪该科,职司纠驳,偶有睹闻,不得不为 皇上陈之。臣八月十七日进科,见有原任博士曾质 粹孙曾继祖投揭一书,名曰《叫天录》。至九月初一日, 衮亦投揭,次日接到继祖一本,奏乞天恩惩冒袭,正 苗裔,以昭国法事。奉圣旨:“礼部知道。”臣参看得奏揭 情词,窃谓曾参后裔,今是何嫡支,继“祖应否承袭,自 有谱系可查,未敢妄拟。姑就各具揭帖,以理法质之, 则衮之袭有可议者。”五。揭称“曾参原籍山东,至十五 世孙曾据挈家迁江西,居庐陵诸郡。嘉靖十三年,世 宗肃皇帝遍求天下质粹,始自江西保送承荫博士, 当是时,查衮业已为永丰县学生员矣,果使系嫡,即 宜应访告明本省衙”门起送。胡乃与伊亲兄曾嵩于 提学副使考审时,俱称生长南方,不乐北徙,具结送 质粹赴部,奏准颜、孟二氏例,世袭翰林博士。夫衮不 争于质粹未受新荫之先,乃阅二十馀年而后构争 于其孙继祖,则当时观望惮迁之意,与近来乘机冒 袭之情,概略可见。此大可议者一也。衮揭质粹原系 支派“借袭,而继祖则谓曾氏故无博士,自质粹始。臣 愚以为凡始受荫之人,即异日子孙世袭张本兄儒 荫美秩,谁肯安心借人使质粹以支派冒袭,就当于 其存日告争?若今继祖奏结事体然,何故嘿嘿至其 没后而始争袭之也?”又使衮果当袭,曩应贡具奏时, 该部何以参看得曾衮应贡来京,意图争“袭,似难冯 信”等语。夫该部之批参,想缘违例迟难而始袭,显然 冒争。此大可议者二也。儒荫熙朝重典,比别荫不同 而曾氏系在山东江西,必当取两省勘结二氏合族 情词,乃为无弊。据揭衮奏行江西不行山东,专取亲 属保结,而不同质粹一支对理则偏徇之情难凭朦 胧之弊莫掩。此大可议者“三也。荫袭之法,嫡绝次承, 兄终弟及,例也。继祖揭衮,见有亲兄曾嵩,而衮、揭不 辨,则嵩在可知,即衮支当袭,前此曾嵩应贡时,胡不 奏袭博士,而甘选永淳县训导。荫不先亲兄而遽及 弟,弟反承宗荫,而顾违兄,兄弟之伦废,嫡次之序淆。 此大可议者四也。荫必嫡且贤,衮之是嫡与否,未可 知也。若以”大义论之,臣读曾子《诚意章》,以毋自欺为 训,及论《齐家》,则曰:“一家让,一国兴,让。”若衮非嫡冒袭, 则既欺其心,又欺其族,又欺其兄,悖祖参毋自欺之 训矣。倡劫争而寡恬退,悖祖参一家让之训矣。再考 曾参《易箦》一事,窃叹古大贤虽死犹不失其正,乃事 亲贵于养志,其作法垂训类如此。衮袭非其正,逆志 决不欲也以之祀守庙墓肯歆其祀而妥灵地下耶 此大可议者五也。衮儒先之后业儒者类多怀反乌 之情以故该部止据该省衙门勘结题覆衮幸得袭 今官臣何独敢苛责为也但以袭荫必须正当恩典 岂容诈冒一有诈冒即再易之不为嫌要于其当使 不可争若衮冒袭而不行参究恐将来觊觎之徒,未 必不比例奏扰之纷纷也。参照博士曾衮,系叨贤裔, 行埒市徒,安土惮迁。初已无追远之念,乘机攘夺,继 乃萌穿窬之心。越次以袭官,故为不弟。构争而冒袭, 似属欺公;即其老猾以遍干,显是侥幸而苟免。所当 参究,以儆许冒者也。伏乞敕下该部,即行山东、江西 抚按,复令所属司府县学衙门,虚心秉公,毋以近经 题衮为嫌。务查《曾氏族谱》,拘集合族对理,取具三氏 并各甘供结,实实应袭,嫡支送部另题请夺。庶世袭 永杜后争,恩荫不致冒袭。虽所谓《爱礼法》即所以爱先贤也。

    《为恳乞圣断亟正先贤荫袭以惩奸幸以明公道疏》
    刘光国

    臣等近见江西巡抚御史燕如宦具呈《都察院,为儒 臣冒袭构争,乞赐勘究》,以正恩典、以杜侥幸事:先该 吏科给事中李盛春题前事,礼部移咨都察院,转行 江西抚按衙门查勘。据今御史燕如宦看得,曾嵩仍 不愿北徙,欲让弟曾衮,断以立嫡之义,要将曾嵩长 子曾枢起送袭职等因。臣等查得本年五月内,有山 东兖州府嘉祥县已故翰林院博士曾质粹孙曾继 祖,奏为奸谋朦越冒袭,恳乞天恩洞察,行文查勘,以 归正荫事,奉圣旨:“礼部知道。”及继祖亦各递揭到臣, 大略谓伊祖曾质粹,于嘉靖五年间,自江西徙家山 东,依奉曾参祠墓,向以衣巾奉祀。至嘉靖十八年,蒙 世宗皇帝特恩,比照颜、孟二氏例,授翰林院五经博 士世袭。至嘉靖三十九年,质粹病故,继祖承重接丧 丁忧,兼以家道穷迫,迁延未得请袭。间被今袭博士 曾衮诬奏,自称系曾参嫡支,朦胧袭职,以是不甘,哀 鸣求辨。臣等窃惟表章先贤帝王盛节,自曾子之后 千百馀年,子孙混迹草野,无以自见。一旦求其人命 之官,以主祀事,右文“教于一时,慰贤灵于千古,圣朝 重道崇儒之意,超越百代,其典诚至重,而其恩亦至 渥矣。”乃今使敦谊首事之人,既蒙恩而中绝,夤缘奸 巧之徒,得攘窃而行私,有乖公道,亦负国恩,岂不为 《圣典》之累哉?臣谨察之舆论,检之卷牒,其事之始终, 历历可指,请得而质之。伏闻嘉靖十二年间,该掌詹 事府吏部左侍郎顾鼎臣奏奉世宗皇帝圣旨,以曾 子孔门大贤,不可无后,遍求天下,以继宗祧。当时止 以得人为幸,固无择于所谓嫡与支也。彼时江西提 学副使徐阶面审曾嵩、曾衮,俱称生长南方,不愿北 徙。载在江西布政司回咨咨呈司府查得,惟曾质粹 欣然请行,乃得结勘起送到都,以衣巾奉“祀数年,始 得蒙恩授以世官。是曾子千数百年以来,无后而有 后,自质粹始也。曾子之后千数百年以来,无官而有 官,亦自质粹始也。”承祧已定,事奚可疑?嘉靖三十九 年,质粹病故未袭,衮以应贡到京,见有可乘之机,遂 动鱼税之念,具本奏下礼部,先被参格不行。后历教 官,升攸县,以赃败官,遂挟“囊金,大肆营求,欲为子孙 立千百世之基,辄得朦胧替袭前职,此于事体人情, 其果顺耶否耶?”夫当礼部访求之时,事固未定,衮怀 观望,不欲应其求矣。衣巾奉祀之时,衮薄之不为,羡 心亦不萌矣。质粹未死之先,时无可乘之隙,衮又不 与争矣。及乎世官既得,质粹已死,欺继祖之孤弱,攘 其臂而夺之,其于天理人心,又果安耶、否耶?夫以曾 子距今世代阔绝,中间统系既已不明,宗派亦恐难 据,其为嫡也、支也,盖不可凭矣。即如谱系果明、曾衮 果嫡,则当追念远祖先质粹而来可也。乃云“不愿北 徙兄弟”一词,是忘本始矣。况幸遇我世宗皇帝,举千 百年之旷典,为人后者所深愿而不可必得者也。尚 恐不副其望,招之犹不来,是忽君恩矣。衮之设心如 此,即使其为真嫡也,而义亦非嫡矣。前此则惮迁,今 日则争袭。衮非欲为曾子后也,为世官也,是使曾质 粹,数十年勤劳,祇为曾衮渔人之利;圣朝千百年盛 典,祇为曾衮垄断之谋,其薄恶之行,钻刺之神,人人 知之,无不唾且恨者。儒臣亦荣“矣,世官亦重矣,可使 斯人窃而有耶?贤哲之后,既欲崇德,亦以象贤。衮以 行险侥幸之徒,是可以奉明德、守宗祀耶?”又查得给 事中李盛春原论衮不可袭爵五议,乞行勘究改正, 仍归曾质粹之后。及查《礼部移都察院咨》,止云:转行 抚按衙门查审曾嵩,如有子孙,明白开报,合与世袭。 若果嵩后无人,方许曾衮承袭。夫止言曾嵩、曾衮子 嗣之有无,而不言曾继祖、曾衮争袭之是非。是以御 史燕如宦止于据咨回复,不为并勘,与原题之意迥 不相同。此固臣等之所未解也。咨文又云:“质粹以昔 年族众推往山东追访坟庙,袭职一代以后,仍归嵩、 衮嫡派,子孙见有《私约》可证。”则质粹以别枝受荫,原 为酬劳,似又不通之甚者。夫质粹之始弃家而东也, 能逆知恩荫之可必得乎?假如圣朝无此特恩,质粹 终身不得,果谁为之偿其劳乎?且圣朝之有是命,为 其为曾参之后,非为质粹之劳也。衮欲质粹任其劳, 己则享其逸,且以明圣褒贤之典为一己酬劳之具, 是谓有君亲之念者乎?质粹亲受世宗之命,云“仍与 世袭。世袭者,与质粹之子孙也。不以成命为可遵,而 以私约为可据,不责之大义而曲徇其私情,此又臣 等之所大惑也。即如私约可信,亦必两词具案,然后 可耳。乃止取江西结勘,而山东竟无只字,其故何耶? 参详始末,通属悖谬。衮之夤缘捏侮,益可见矣。”臣等 愚昧,切以质粹未膺“爵之先,岂惟嵩、衮得与,凡为曾 氏之裔者,皆可得也。质粹既膺爵之后,受之朝廷,传 之后裔,质粹之所有,嵩、衮恶得而夺之?此理甚明,不 待智者而后知也。”徒取诸此以与彼,抑何心哉?臣等待罪言官,职司纠察,知奸不摘,则侥幸获免,有冤不 白,则善类将殄,非所以奉陛下法也。矧褒崇贤哲,本 欲维“世,而滥及匪人,反以容奸。其于世道民风,关系 匪细故敢不避嫌怨,披沥上陈。伏乞敕下礼部将曾 衮夺官爵命回原籍,仍命曾质粹子孙承袭博士传 杜争端则公道明而人心悦先贤地下之灵亦将感 服陛下大公至正之恩于无穷矣。”

    为微臣世职久延谨述先朝采访勘覆始末仰

    《祈圣断以惩诈伪,以杜后争疏 》曾弘毅。

    窃照臣于崇祯六年五月间,因浙江绍兴府会稽县 生员曾益冒认贤裔,希图争袭,臣已具疏控陈。奉圣 旨:“该部知道,钦此。”时自当静听公论,圣明裁断,但恐 异日狡谋,再肆哓哓,臣谨述采访始末,及注销事件, 为我皇上陈之。先是,嘉靖十三年,礼部移文天下,遍 访曾氏子孙。臣五十九代祖曾质粹首承礼部采访 勘覆,并江西保举,起送赴部,奉世庙圣旨:“既勘得曾 质粹系先儒曾子之后,准照颜孟二氏例,授翰林院 五经博士,仍与世袭,钦此。”时有巨奸曾衮,朦胧冒袭, 礼部从公参劾,将曾衮革职,仍奏请提问,以治冒袭 之罪。又万历元年八月间,吏科都给事中刘不息等 题同前事,乞将曾衮削夺,仍命曾质粹子孙承袭博 士,永杜争端。奉圣旨:“是。钦此。”钦遵。臣祖孙袭职,至今 五世,岂期又有曾益朦胧冒认嫡裔。昨崇祯六年八 月内,礼科为按月奏销事,礼科署科事给事中卢兆 龙等参看得曾益所奏象贤嫡裔宜清等事,宗圣裔 嗣久定,何以忽起争端,于例有碍,均应立案不行。八 月十三日奉圣旨:“知道了,礼部知道。钦此。”今公论已 定,自有处分。第臣庆贺事竣,例当陛辞,诚恐曾益画 工清客,出入多门,鬼蜮百端,妄营再扰,以希侥幸。臣 不一言点破,则彼奸原疏在部虽经参寝,尚未除根, 终留他日起争之地。恳祈皇上圣明,敕下该部,将《益 原疏》与臣疏从公覆正,永杜后争,庶奸谋不生,而宗 祀不致紊乱矣。臣谨此具奏,无任激切待命之至。

    为奸冒圣裔紊乱典章营谋日狡欺肆愈横恳

    “乞圣断,立赐剖决,以惩诈伪,以申国宪” 《疏》

    前人

    窃照臣十五世祖据避乱江右,至五十九世祖质粹, 当世宗皇帝咨访赍谱,应诏部科,屡核非赝,先准衣 巾奉祀,后始定封,至详悉也。嗣有同宗曾衮冒袭,旋 被勘劾,竟蒙旨褫夺,准臣祖荫袭。迄今爵承五世,恩 叨六朝。突有绍兴曾益,偶因同姓,顿造狂谋。崇祯二 年间,假托献赋,少为尝试,当被科臣冯杰参益诈冒, 幸得漏网。崇祯五年间,妄奏为象贤嫡裔宜清等事, 被礼部尚书黄汝良察益奸妄,立案不行卷照。臣将 益虚诳等情,具本控陈。奉圣旨:“该部知道。”益乘黄尚 书回籍,钻干行浙单查崇祯六年礼科署科事给事 中卢兆龙等,为按月注销事。参看得曾益为象贤嫡 裔宜清等事,宗圣裔嗣久定,何以忽起争端,于例有 碍,立案不行。奉圣旨:“知道了,礼部知道,钦此。”臣因庆 贺入觐,虑益神奸,复具本为微臣世职久延等事,奉 圣旨:“该部知道,钦此。”臣谓益屡经纠参,当知自敛。部 司因浙文含糊无凭,正行覆奏间,益咆。部堂,凌侮 司官,部司遂复行山东、江西彻底清查。益揣魑魅难 逃。电照去年十月内妄奏为“圣裔核嫡已真”等情,渎 聒宸聪,且疏语狂肆,不经其引。《采访》云:如宋之曾巩、 曾肇、曾布,或为曾氏后者。此当以悬揣之词,非的确 之见也。其说江西以曾嵩、曾衮、曾质粹应召。当徐提 学面鞫时,嵩、衮各曰“不愿北徙。”是江西未始以嵩、衮 应召也。又说:越以曾南明应召,旨下客死。益前疏何? 云:“益祖南明与臣祖质粹同应召入都,臣祖质粹受 封,南明,止乞表忠节。”前后异词,欺罔显然,况原无咨 送缘由。又云:“益祖怘为宋忠臣,阖门死节,宜宋优恤 之,表扬之,又何待于我朝,乃自为吹嘘?果系阖门死 节,何以复有遗类?”又说:“曾巩《世系谱》散见于欧、苏文 集,苏止言道统,未及世系,欧且议巩非曾子后,即欧、 苏之文确有可凭,当时经手查勘诸臣,岂无见于《宋 史》之足征,而必取信于臣祖之《永丰一谱》”也。其说臣 祖以伪冒逮问,既已逮问,则有干国宪,其何得受封 主祀?况无红本卷案可证。又诋“臣祖子夭孙瞽,残癃 接踵,圣灵弗飨。夫人之夭寿不齐,与世系之真伪奚 关?且臣祖质粹承袭数载,臣父主祀四十馀年,诰封 累承,又何得谓圣灵弗飨,益之狂妄如此?臣应候山 东、江西勘文到日,真伪自明,何必赘言?”但益奸诡愈 炽,欺罔愈甚,势不得不为皇上陈之。乃臣所奉者朝 廷之明命,所守者家传之谱牒,所知者臣祖质粹为 受封之始祖,臣为主祀之嫡孙,益有何可据?翻六朝 之定案,眇诸臣之参驳,即益果系曾氏后裔,何益之 祖父不言,益早年不言,献赋时不言,直至今日言,岂 曾氏今日始有嫡耶?部案科参俱在,臣部札谱牒暨 各省勘札俱在。恳乞皇上敕下九卿科道会议,先朝 之封典应否变乱,久延之世爵应否奸冒?臣“世守之《谱》,与益臆造之《谱》,何真何伪?历朝之《本章》,与益杂引 之《外传》”,何违何从?仍治其违命冒滥?庶贤裔以清,国 典以重矣。臣曷胜惶悚战栗待命之至!

    《礼部题教世胄疏》
    阙名

    该兵部咨:该本部题,国子监司业业司经局校书王 同祖奏,内开:“一曰《教世胃》。”臣请自今公侯伯子弟年 十八以上者,该部具名上请,送监读书习礼。本监仍 每名选拨友伴监生二名,与之讲学,相资熏陶规劝。 每五日一赴监。候诸生立班定,友伴引至阶下,恭揖 而退,侍立两傍,以观揖让周旋之节。候堂仪毕,赴厢 授书讲习。其有不率教,凭本监堂上官奏闻区处。三 年之后,学有成效者,本监奏闻,该部注记,候异日袭 封之后,有所委任,据以甄别贤否等因。奉圣旨:该部 知道。该本部查照节年事例,议拟覆题。勋臣之家,子 孙既以承袭爵禄,或遇蒙任使,管理军务,责任匪轻。 《书》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立教之不可不早也。况公 侯、伯子弟出自膏粱,素养富贵,易生骄惰,苟非预养 而善教之,欲望其能不变于习而成其德也,难矣。我 国家慎重典礼,凡将官子弟年幼者送监读书,见诸 洪武五年、成化、弘治年间,节经举行。皇上嘉靖元年, 又因该部建白,申明前例,题请:凡公、侯、伯等爵,无分 已袭、未袭、已任未任,“年三十以上,四十以下,通行查 出,阅送本部,转送国子监行祭酒司业,将《大学》《语》《孟》 诸书相兼点授,令其在家讲读,仍每十日赴营观操 等因。嘉靖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题奏,圣旨已经通 行去后。今本官奏要疏名上请送监,备诸劝典,无非 修明礼教至意,相应议处,合候命下见在公侯伯等 爵,及应袭子弟,年十四以上,三十以下未任者,通行 查出,备具年甲、籍贯,径自开送礼部,类具姓名上请, 分送两京国子监,照依嘉靖八年题准《教法》,分拨习 礼肄业”等因,题奉圣旨,咨部送司。随准后军都督府 手本,开送襄城伯李应臣等前来,案呈到部。理合疏 名上请,伏候命下,将各爵具札,送国子监“肄业,行令 本监堂上官,查照嘉靖八年题准事例教习,务俾学 有成效,庶文武兼济,他日可备干城之用,而不坠其 先世阀阅之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