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百三十六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目录

     衣服部汇考二

      文公家礼深衣制度

      三才图会襕衫图说 背子图说 半臂图说 衫图说 袄图说 僧衣图说

      道衣图说

     衣服部总论

      易经坤卦

      贾谊新书服疑

      春秋繁露服制像 服制 度制

      图书编辨深衣之制

     衣服部艺文一

      衣铭           周武王

      衣箴          后汉蔡邕

      衣铭           晋傅元

      谢东宫赉内人春衣启   梁庾肩吾

      为息缵谢敕赐朝服启     陆倕

      谢端午赐衣表       唐李峤

      谢赐冬衣表        陈子昂

      谢赐绯表          常衮

      为封大夫谢敕赐衣及绫彩表  张谓

      谢赐冬衣表         吕颂

      前题            前人

      前题           皇甫冉

      前题           权德舆

      前题           令狐楚

      为武中丞谢春衣表     刘禹锡

      授衣赋           张何

      衣锦褧衣赋         李程

      府试授衣赋        李子卿

      授衣赋           周存

      谢赐衣表         宋杨亿

      谢赐春衣表        晁补之

      布衣赋          明袁定

    礼仪典第三百三十六卷

    衣服部汇考二

    《文公家礼》

    《深衣制度》

    裁用白细布,度用指尺。中指中节为寸

    司马温公曰:“凡尺寸皆当用周尺度之。”周尺一尺,当今省尺五寸五分弱 。杨氏复曰:“《说文》云:周制尺寸咫寻,皆以人之体为法。”《补注》:度谓尺寸之数。度用指尺者,盖大指与食指两步为尺,中指中节一距为寸。古者布幅衣制皆有定制,然指与人身有长短不齐,终不若先度人身之长短,就其中起度,然后衣与身称。

    《衣全》四幅,其长过膝,下属于裳。

    用布二幅,中屈下垂,前后共为四幅,如今之“直领衫”,但不裁破腋下,其下过胁而属于裳处,约围七尺二寸。每幅属裳三幅。《补注》:用布二幅,长四尺四寸,中屈之为二尺二寸,下除寸馀,为腰缝及两腋之馀。缝长二尺一寸,所以为衣之长。幅广二尺二寸,四幅广八尺八寸,除负绳之缝与领旁之屈积各寸,及两腋之馀,前后各三寸许,约围七尺二寸,所以为衣之广也。又按衣前四幅,如今之直领衫,但不裁破腋下,俗所谓对襟是也。《家礼》“仪节”从白云。朱氏之说,“欲于身上加内外两襟,左揜其右。”今人又裁破腋下而缝合之,缀小带于右边,如世常服之衣,非古制也。

    《裳交解》,十二幅,上属于衣,其长及踝。

    用布大幅,每幅裁为二幅,一头广,一头狭。狭头当广头之半,以狭头向上而连其缝,以属于衣。其属衣处约围七尺二寸。每三幅属衣一幅,其下边及踝处,约围丈四尺四寸。《补注》:古者布幅长四尺四寸,广二尺二寸,深衣腰广七尺二寸。若用布,六幅广一丈三尺二寸,交解为十二幅,则狭头在上,每幅七寸三分有奇,十二幅共八尺八寸。广头在下,每服一尺四寸六分有奇,十二幅共十丈七尺六寸。又除裳十二幅合缝,及裳前襟反屈各寸,则要得七尺五寸。下得一丈六尺三寸,则上多三寸,下多一尺九寸,即截去之上属于衣本。旧注当如此说,则“续衽钩边”一句终难解。盖《礼记》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指深衣一身所用之布,非谓裳十二幅也。盖衣与袖共四幅,裳四幅,及续衽钩边四幅,所谓十二幅也。盖裳用布四幅,长四尺四寸,除腰缝及下齐反屈,长四尺二寸,广八尺八寸,除负绳及左右续衽合缝,与前襟反屈各寸,又馀八寸,即截去之,为七尺二寸。又用布二幅,长四尺四寸,广二尺二寸,斜截为四幅,下广二尺二寸,四幅广八

    尺八寸内除,各合缝八寸,又除八寸,亦截去之,为七尺二寸,续于裳之两旁,《礼记》所谓“续衽钩边” 是也。

    圆袂。

    用布二幅,各中屈之,如衣之长,属衣之左右,而缝合其下以为袂。其本之广,如衣之长,而渐圆杀之,以至袂口,则其径一尺二寸 。杨氏复曰:“左右袂各用布一幅,属于衣。”又按:《深衣篇》云:“命之长短,反屈之及肘。”夫袂之长短,以反屈及肘为准,则不以一幅为拘。《补注》:袂,袖也。用布二幅,长四尺四寸,各中屈之为二尺二寸,属于衣之左右两腋之馀。自两腋之馀及袂,皆反屈寸馀而合缝之。其本之广,如衣之长二尺二寸,而渐圆杀之,以至袂口,则其径一尺二寸,两腋之馀三寸,续以二尺二寸幅之袖,则二尺有五寸也。内除衣袂续处,合缝及袂口反屈各寸许,则二尺二寸也。盖袂之前后长四尺二寸,广二尺二寸,如月之半圆,合左右袂,如月之全圆也。

    方领。

    两襟相掩,衽在腋下,则两领之会自方。《补注》:衣之两肩上,各裁入三寸而反折之,就缀于两襟上,左右相会,其形自方,非别有所谓领也。盖袂圆在外,领方在内,有钱圆含方之象。一说裁入反折即剪去之,另用布一条,自项后折转向前,缀两襟上,左右齐反折之,长表里各二寸馀反屈。《礼记》所谓“十二寸”是也。

    曲裾。

    用布一幅,如裳之长,交解裁之,如裳之制。但以广头向上,布边向外,左掩其右,交映垂之,如燕尾状。又稍裁其内旁大半之下,令渐如鱼腹,而末如鸟喙,内向缀于裳之右旁。《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郑注:“钩边,若今曲裾 。” 蔡氏渊曰:司马所载方领与续衽钩边之制,引证虽详,而不得古意。先生病之,尝以理玩经文与身服之宜而得其说。谓“方领” 者,只是衣领既交,自有如矩之象;谓“续衽钩边” 者,只是连续裳旁,无前后幅之缝,左右交钩,即为钩边,非有别布一幅,裁之如钩,而缀于裳旁也。“方领” 之说,先生已修之家礼矣,而“续衽钩边” 则未及修焉。杨氏复曰:“深衣制度,惟‘续衽钩边’一节难考。” 按《礼记玉藻深衣疏》,皇氏、熊氏、孔氏三说皆不同。皇氏以“丧服之衽广头在上,深衣之衽广头在下” ,丧服与深衣二者相对为衽;孔氏以衣下属幅而下裳,上属幅而上衣裳,二者相对为衽,此其不同者一也。皇氏以衽为裳之两旁皆有,孔氏以衽为裳之一边所有,此其不同者二也。皇氏所谓“广头在上为丧服之衽” 者,熊氏又以此为斋祭服之衽,一以为吉服之衽,一为凶服之衽,此其不同者三也。《家礼》以深衣续衽之制,两广头向上,似与皇氏丧服之衽,熊氏斋祭服之衽相类,此为可疑。是以先生晚岁所服深衣,去《家礼》旧说屈裾之制而不用,盖有深意,恨未得闻其说之详也。及得蔡渊所闻,始知先师所以去旧说曲裾之意。复又取《礼记·深衣篇》熟读之,始知郑康成注“续衽” 二字,文义甚明,特疏家乱之耳。按郑注曰:“续犹属也,衽在裳旁者也。属,连之,不殊裳前后也。” 郑注之意,盖谓凡裳前三幅,后四幅。夫既分前后,则其旁两幅分开而不相属,惟深衣裳十二幅交裂裁之,皆名为衽,见《玉藻》,衽当旁注。所谓续衽者,指在裳旁两幅言之,谓属连裳旁两幅,不殊裳前后也。《疏》家不详考其文义,但见“衽在裳旁” 一句,意谓别用布一幅裁之如钩,而垂于裳旁,妄生穿凿,纷纷异同,愈多愈乱。自汉至今二千馀年,读者皆求之于别用一幅布之中,而注之本义为其揜盖而不可见,夫《疏》所以释注也。今推寻郑《注》本文,其义如此,而皇氏、熊氏等所释,其谬如彼,皆可以一归而去之矣。先师晚岁知疏家之失而未及修定,愚故著郑注于《家礼》“深衣曲裾” 之下,以破疏家之谬,且以见先师晚岁已定之说云 。刘氏璋曰:“深衣之制,用白细布锻濯灰治,使之和熟。其人肥大则布幅随而阔,瘦细则布幅随而狭,不必拘于尺” 寸。裳十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圆应规,袂,袖口也。“曲袷如矩应方” ,曲袷者,交领也。“负绳及踝应直。” 负绳,谓背后缝上下相当,而取直如绳之正,非谓用缝为负绳也。踝,足跟也。及踝者,裳止其足,取长无被土之义。“下齐如权衡应平。” 裳下曰齐,音咨。齐,缉也。取齐如字,平若衡,而无低昂参差也。规、矩绳、权衡,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先王贵之,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自士以上,深衣为之次;庶人吉服,深衣而已。夫事尊者,盖以多饰为孝。见大父母,衣纯以缋。纯,缘也。缋,画也。画五采以为文,相次而画。后人有以织锦为纯,以代缋文者。见父母,衣纯以青,孤子纯。

    “以素”,今用《墨缯》,以从简易也。《补注》:按:《礼记》杨氏注引《衣图》云:“既合缝了,又再覆缝,方便于著。以合缝为续衽,覆缝为钩边。”本注蔡氏渊谓:“续衽钩边者,只是连续裳旁,无前后幅之缝,左右交钩,即为钩边。”愚按:二说俱未甚明白。若深衣果裳十二幅,则其要与十二幅各合缝为续衽,裳前两襟及下齐反屈为钩边。边即纯边之边也。后细思之,则《礼记》十二幅,指深衣一身所用之布。屈裾另用布二幅,斜裁为四幅,广头在下,尖头在上,续裳之两旁,故谓之续衽,在裳之两边,故谓之钩边,《玉藻》所谓“衽当旁”是也。黄闰玉云:“古者朝祭,衣短有裳,惟深衣长邃无裳。”不知《礼记》明言要缝半下,既有要缝,岂得无裳?

    黑缘。

    缘用黑缯领,表里各二寸。袂口裳边表里各一寸半。袂口布外,别此缘之广《补注》:丘氏曰:“用皂缯为之,领及袂口、裳边、表里皆用寸半。领及裳边内外则夹缝在本布上,袂口则缀连布之外,即所谓袂口布外,别此缘之广也。按《家礼》,领缘用二寸,袂口、裳边用寸半。”今不然者,考《礼记玉藻》,“袷二寸,缘广寸半。”本分领与裳、袂则皆寸半矣。今拟领亦用寸半,与裳袂同,俾少露领也。否则袷为虚设矣。

    《三才图会》

    襕衫

    襕衫

    图说

    《唐志》曰:马周以三代布深衣,因于其下著襕及裾,名 “襕衫”,以为上士之服。今举子所衣者即此。

    褙子

    褙子

    图说

    即今之披风。《实录》曰:“秦二世诏朝服上加褙子。其制 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宋又长与裙齐,而袖才 宽于衫。”

    半臂

    半臂

    图说

    《实录》曰:“隋大业中,内官多服半涂,即长袖也。唐高祖 减其袖,谓之半臂”,今背子也。江淮之间或曰“绰子,士 人竞服,隋始制之也。今俗名搭护,又名背心

    衫

    图说

    《舆服志》曰: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有深衣、青 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骻名缺骻衫,庶人服之,即 今之四裤衫也,盖自马周始云。

    袄

    图说

    《旧唐书舆服志》曰:“燕服,古亵服也,亦谓之常服。江南 以巾褐裙襦,北朝杂以戎彝之制。至北齐有长帽、短 靴、合裤、袄子,朱、紫、元、黄,各任所好。若非元正大会,一 切通用,盖取于便。”是则今代袄子,自北齐起也。

    僧衣

    僧衣

    图说

    《僧史略》曰。后魏宫中,见僧自恣,偏袒右肩,乃施一边 衣,号“偏衫。”故其两肩衿袖,失祗支之体。

    《明会典》云:“禅僧,茶褐常服,青绦五色袈裟;讲僧,五色 常服,绿绦浅红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绦浅红袈裟。众 僧如之。惟僧录司袈裟绿纹,饰以金。”

    道衣

    道衣

    图说

    《援神契》曰:“《礼记》有侈袂大袖衣也,道衣,其类也。”唐李 泌为道士,赐紫,后人因以为常。直领者,取萧散之意。 《明会典》云:“道士常服青法服,朝服皆用赤色,道官亦 如之。惟道录司官法服朝服皆绿纹,饰以金。”

    衣服部总论

    《易经》。

    《坤卦》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则“元吉”,谓守其分也。大全厚斋冯氏曰:“黄”以明其为地之色也,裳以明其配干之衣也。 林氏栗曰:干为衣,坤为裳,五虽尊,配干而为下也。

    ==贾谊新书==

    《服疑》

    衣服疑者,是谓争先;厚泽疑者,是谓争赏;权力疑者, 是谓争强;等级无限,是谓争尊。彼人者近则冀幸,疑 则比争。是以等级分明,则下不得疑;权力绝尢,则臣 无冀志。故天子之于其下也,加五等以往则为臣。例 臣之于下也,加五等以往则以为仆。仆则亦臣礼也。 然称仆不敢称臣者,尊天子,避嫌疑也。制服之道,取 至适至和以子民,至美至神,进之帝奇服文章,以等 上下,而差贵贱。是以高下异则名号异则权力异则 事势异则旗章异则符瑞异则礼宠异则,秩禄异则, 冠履异则衣带异则环佩异则车马异则妻妾异则 泽厚异则宫室异则,床席异则器皿异则饮食异则 祭祀异则死丧异则。故高则此品周,“高,下则此品周 下。加人者品此临之,埤人者品此承之,迁则品此者 进,绌则品此者损。”贵周丰,贱周谦,贵贱有级,服位有 等。等级既设,各处其检。人循其度,擅退则让,上循则 诛。建法以习之,设官以牧之。是以“天下见其服而知 其贵贱,望其章而知其势位。人定其心,各著其目,故 众多而天下不眩,传”远而天下识祗。尊卑已著,上下 已分,则人伦法矣。于是主之与臣,若日之与星。以臣 不几,可以疑主;贱不几,可以冒贵。下不凌等,则上位 尊;下不逾级,则主位安;谨守伦纪,则乱无由生。

    春秋繁露

    《服制像》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适者以养身体,其 可威者以为容服,体之所为兴也。剑之在左,青龙之 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钩之在前,赤鸟之象也。 冠之在首,《元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饰也。夫能通古 今,别然不然,乃能服此也。盖《元武》者,貌之最严有威 者也。其像在右,其服反居首,武之至而不用矣。圣人 所以超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夫执介胄而后能拒 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君子显之于服,而勇武者 消其志于貌也矣。故文德为贵,而威武为下,此天下 所以永全也。于《春秋》何以言之?孔父义形于色,而奸 臣不敢容邪?虞有宫之奇,而献公为之不寐;晋厉之 强,中国以寝尸流血不已。故武王克殷,裨冕而搢笏。 虎贲之士,说剑安在?勇猛必任武,杀然后威,是以君 子所服为上矣。故望之俨然者亦已至矣,岂可不察 乎?

    《服制》

    “率得十六万国。三分之则各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 财,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畜产人徒有数,舟 车甲器有禁;生则有轩冕之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 则有棺椁绞衾圹袭之度。”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 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赀,无其禄不敢用其财。天子 服有文章,夫人不得以燕飨,公以庙将军,大夫不得 以燕;卿以庙。将军大夫以明官,吏以命士,止于带缘。 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敢服狐貉;刑馀戮民 不敢服丝元𫄸乘马,谓之“服制。”

    《度制》

    凡衣裳之生也,为盖形暖身也。然而染五采,饰文章 者,非以为益肌肤血气之情也,将以贵贵尊贤,而明 别上下之伦,使教亟行,使化易成,为治为之也。若去 其度制,使人人从其欲,快其意,以逐无穷,是大乱人 伦,而靡斯财用也,失文采所遂生之意矣。上下之伦 不别,其势不能相治,故苦乱也。嗜欲之物,无限,其数 不能相足,故苦贫也。今欲以乱为治,以贫为富,非反 之制度,不可。古者天子衣文,诸侯不以燕;大夫以禄, 亦不以燕;庶人衣缦,此其大略也。

    图书编

    《辨深衣之制》

    《礼记深衣》:“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 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 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 胁。当无骨者,制有十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 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 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 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 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 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 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 弗费。善衣之次也。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 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取诸乾坤,有干必有坤, 而干上坤下,其定分也,衣裳之制,所由起也。凡衣之 制,未有有衣而无裳者,然干足以统夫坤,衣独不可 以该夫裳乎?衣与裳必欲分裁以相缀,此深衣之制 所以不明于后世也。何也?因其名而度其制,此衣既 以深名,则不必兼夫裳而后深也。味及踝之义,固知 其深,若裳之及踝,亦其裳焉耳。况深衣之及踝,岂独 谓其无裳哉?朱子谓:今之公服,上衣下裳,相属者也上即谓之衣,下即谓之裳,何独衣之深者,必欲两折 裁裳以相缀而不可以相属哉?或曰:衣裳,凡今之公 服,莫不然也,以之制深衣可也。《记》云:“制十有二幅,以 应十”有二月。此以裳名始与制合,虽欲不分裁以相 缀也,其可得乎?果如此言,何为独详?夫裳之制,浑不 及衣也。且负绳及踝以应直,既裳与衣分,而背之缝 安得其直如绳耶?若谓衣之缝与裳之缝固如绳焉, 则裳十二幅颠倒斜裁,岂不论阔狭,惟取两缝之相 当为然哉?或曰:“衣裳相属,其缝自直无疑”也。十二幅 之制何居?盖统论衣之制也,身材两幅,两袖各两幅, 襟内两幅,胁两旁当要缝半下处各两幅,非十二幅 而何?完且弗费,正谓此也。然则曲袷如矩以应方,必 有取于四方之制而后惬乎?盖凡衣除员领之外,其 领未有不曲而方者,即今常服大领之制是也。若续 衽钩边,惟玩味“续”字,则非对襟之制也明矣。至于规 矩平直,与夫袼袂之度,纯缘之色,则本文已详,不必 更为之说。尝考之,有虞氏深衣而养老,诸侯大夫夕 皆深衣;将军文子除丧而受越人吊,练冠深衣亲迎。 女在涂,婿之父母死,深衣缟总以趋丧。自天子至庶 人,贵贱吉凶,皆可服也。故曰“可以为文为武。”摈相治 军旅也,取其简而便也。后之制《深衣》者。何其繁且难 哉。

    衣服部艺文一

    《衣铭》
    周武王

    桑蚕苦,女工难,得新捐故后必寒。

    《衣箴》
    后汉·蔡邕

    今人务在奢严,志好美饰,帛必薄细,衣必轻暖。或一 朝之宴,再三易衣;私居移坐,不因故服。

    《衣铭》
    晋·傅元

    “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衣以饰外,德以备内。内脩外 饰,礼有制也。

    《谢东宫赉内人春衣启》
    梁·庾肩吾

    阶边细草,犹推綟叶之光;户前桃树,反讶蓝花之色。 遂得裾飞合燕,领斗分鸾。试顾采薪,皆成留客。

    《为息缵谢敕赐朝服启》
    陆倕

    元冕素带,出自禁林;朱绂青緺,降于皇府。辉烛邻党, 震耀街衢,姻族移听,朋侪改瞩。非臣璅弱,所能陈报。

    《谢端午赐衣表》
    唐·李峤

    臣某言:“中使某至,伏奉手诏慰谕,并奉宣圣旨,赐臣 端午衣一副、大将衣两副者。”王人远临,天赉下逮,承 恩捧诏,悸心汗流。臣伏以正阳届节,初五授时,万国 献珍以称寿,九天垂衣而纳庆。至如靡丽出于王府, 颁赐及于方隅,盖所以褒宠有功,旌异有德。顾臣庸 劣,未补涓毫,沐日月之齐明,与勋贤而并命。猥将固 陋之质,获兹器用之深。衣降九天,惧兴刺于鹈翼;缕 分五色,增长寿于尧年。何《角黍》之足称,岂纤缯之为 比?况赉及裨将,泽被戎行,顾兹殊赐,实愧非据。臣一 至湖湘,再周星岁,扇皇风而苏息黎庶,布圣泽而底 定封疆。今井赋不𠍴,军旅知训,庶期犷悍之俗,获跻 仁寿之域。伏惟鸿造,俯察丹诚。

    《谢赐冬衣表》
    陈子昂

    臣某言:“中使某至,伏奉某月日敕书,慰问将士官吏 僧道耆老等,并赐臣手诏及冬衣两副,大将等衣一 十五副者。”天慈远致,圣泽傍流,海隅臣庶,忭舞相庆。 伏惟陛下道弘文武,任切藩维,远念戎旅之勤,亟颁 时节之赐。臣以谬膺寄理,载涉炎凉,效绩无闻,徒负 岁时。恩私每降,惭惧不宁。今又俯浃宸慈,曲延宠赉。 当戒寒之初候,沐挟纩之殊荣。佳气集于城池,喜容 生于草木。三军叶庆,万井相欢。况臣荷宠逾涯,忝恩 滋甚。萤烛无裨于景曜,畎浍徒愿于朝宗。竦踊遐方, 感恋俱切。无任感恩荷惧屏营之至。

    《谢赐绯表》
    常衮

    臣衮言:“今日内给事潘副宗奉宣敕旨,赐臣绯衣一 副,并鱼袋、玉带、牙笏等。宠自天来,恩加望外。顾己何 幸,循涯若惊。臣学愧聚萤,才非倚马。典坟未博,谬陈 良史之官;词翰不工,叨辱侍臣之列。唯知待罪,敢望 殊私。银章雪明,朱绂霞映,鱼须在手,虹玉横腰。谨奉 宠荣,顿忘兢惕。蜉蝣之羽,恐刺国风;蝼蚁之诚,难酬” 天造。捧戴无力,兢惶在心。无任感荷,屏营之至,谨奉 表谢以闻。

    《为封大夫谢敕赐衣及绫彩表》
    张谓

    臣某言:“中使某至,奉宣敕旨,赐臣衣若干事。”目睹丝 纶,手披箧笥,新衣二称,虹电间出,彩绫五色,鸾鹤互 飞。臣受钺西门,建北府地僻万里,天违九重,岂意 仁出于圣心,赐出于御府。白日亭午,忽蒙庆云之惠; 清秋届节,偏承玉露之恩。负丘山而忘疲,瞻阙庭而莫见。

    《谢赐冬衣表》
    吕颂

    臣某言:“中使至,伏奉敕书手诏,并赐臣冬衣一副,大 将衣两副。九霄垂露,忽降天文;万里飞轺,更颁盛服。” 臣凡庸浅劣,才不逮人,谬荷国恩,猥居方镇。自宣风 抚俗,犹未周星,朝章已布于蛮夷,圣泽载覃于远道。 将士等干戈久戢,岁月空深,曾无横草之功,累受赐 衣之庆。伏以阳和生植,不隔薰莸;日月照临,宁分远 迩。喜溢要荒之外,荣均将校之中。蚊蚋力微,丘山难 荷。无任感戴兢惶屏营之至。

    《前题》
    前人

    臣某言:“中使至,伏奉某月日敕书,慰问将士官吏僧 道,并赐臣手诏,及冬衣两副,大将衣五十副者。”清禁 丝纶,特临远镇,中天雨露,忽洒炎州,感戴殊私,忭跃 无据。臣顷践台司,已招负败;洎分戎阃,又寡威谋。陛 下黈纩阙遗,含弘尸素,恩深全宥,德迈生成。地偏而 颁赐每临,节换而授衣先及。王人宣劳,降自烟霄,宸 翰昭融,如瞻日月。绸缪睿眷,咫尺天颜。三军激踊跃 之诚,五岭溢讴歌之响。皇慈溥洽,顾品物而均荣;宠 渥谬加,在微臣而增惧。非勤劳以受赐,徒跼蹐以祗 恩。灰壤为期,岂云上报。感恩荷惧,屏营之至。

    《前题》
    皇甫冉

    臣某言:“某月日中使某至,伏奉敕书手诏,并赐臣冬 衣一袭者。”清风早至,白露初凝,方思挟纩之温,忽报 颁裘之礼。跪拜受服,形魂惕然。臣学非博古,才不动 众,幸逢开泰,列在方隅,天高地厚,未知所答。而时雨 露洗,太阳昭烛。王人捧诏,每降于上天;御府赐衣,不 遗于下土。既其轻暖,加之丽密,束带而立,周旋有光。 惊寒冱之难侵,贺威灵之曲被。无任感恩,屏营之至。

    《前题》
    权德舆

    “臣某言:九月二十日中夜,孟国瑶至,伏奉某月十七 日敕书手诏,慰谕臣及将佐僧道百姓等,并赐臣冬 衣两副,大将冬衣共四副者。诏旨曲临,庆赐旁集,凡 在裨校,一共忭愉。臣某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自违 奉阙庭,保釐河朔,受戎师式遏之任,非封部底贡之 勤。坐叨名器,所谓尸素。月日云迈,寒暑迭来。再及授 衣之辰,每蒙挟纩之泽。被服轻暖,章施贱陋,彼已不 称,于臣则多。虽竭捐躯之诚,岂逃濡翼之刺?抚“躬愧 畏,上答何阶?无任惭惧感戴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前题》
    令狐楚

    臣某言:“某月日中使至,伏奉敕书手诏等。捧戴拜赐, 荣感兢惕。”军城欢抃,海曲光辉。伏惟尊号皇帝陛下, 至仁育物,元德统干,恩被生灵,惠周遐迩。臣猥蒙寄 任,谬领方隅。寒暑骤移,庶绩罔纪。王人忽降,慈旨曲 临。涉遐远之道途,敷殊常之渥泽。诏书既启,仰观垂 露之华;珍服俯临,实惧维鹈之刺。庆同戎府,荣及闺 门。况节戒元冬,恋深丹阙。授衣感自天之锡,尽力坚 粉骨之诚。惠垂溥天,和布远化,万方昭泰,四海无虞。 空知报效之劳,愿同犬马;未展涓埃之绩,何答丘山。 寝兴靡遑,惭惧交集。无任受恩悃恳之至。

    《为武中丞谢春衣表》
    刘禹锡

    臣某言:“中使某奉宣圣旨,赐臣春衣一副。王人临第, 御府降衣,忭舞失容,捧戴无措。伏以律当春暮,庆洽 时邕,万物被薰风之和,九天垂湛露之泽。”臣受任非 次,速尤是虞。方怀匪服之忧,更荷解衣之赐。恩加尽 饰,拖朱紫而为荣;受非以庸,顾形影而知愧。丹诚徒 罄,元造难酬。无任踊跃感恩之至。

    《授衣赋》
    张何

    惟改岁之弘典,爰授衣于肃霜。稽《月令》之前制,得《豳 诗》之首章。夫其损益从时,取其观古人象。元黄既绩, 可以为公子裳。促机上之寒杼,发桑间之懿筐。零露 既溥,白霜夕降。聚于燎火,无资于借人;劝其功佣,俾 率于同巷。尔其敦质素,黜华靡。诩葛屦之俭啬,笑麻 衣之浮侈。裂素之洁,既无取于流黄;我朱孔阳,复何 “为乎恶紫。苟狸制之可识,谅《羔羊》之在此。且德惟称 服,道在随时,惜光阴之暮矣,恐𫄨绤之凄其。会斯蚕 绩,取彼狐狸,既申之以杂佩,又组之以素丝。信物之 美者,惟君子宜之。”借如轻裘被服之客,纤手缝裳之 女,昼剪绮纨,夜调砧杵。微芳发素袖举,丝兮衣兮,爰 笑爰语,莫不遵向晦以宴息,乐盛阴“之室处。”於戏!圣 实作则,皇惟降衷。礼章度数,服制卑崇。鉴羔袖之非 类,慎鹬冠之不衷。岂可褎然充耳,不念女工。俾僭乱 以陵上,兴怨言于大东而已。是以带裳表俭,黻冕昭 文。袭缁衣之改造,追补衮之清芬。故能宜象服,集元 𫄸。将菲薄以为宝,岂浮奢之足云。有守道固穷,至图 未就,卒岁无褐,忧心“如疚。四时迭运,窃独悲此凛秋; 万物有托,子何为乎岩岫。”空负悲哉之感,徒为哿矣 之富。倘有弹冠之期,不忘绨袍之旧。

    《衣锦褧衣赋》
    李程

    君子制服兮,损益以时。秉衣锦之特丽,必尚褧以相资。欲曳娄以成饰,故威仪而可持。异彼佩环,有以文 为贵者;同夫𫄨绤,必特表而出之;察其所以,亦将有 旨。愿无伐善,俾其蕴美。卫诗既作,且赋于《硕人》之篇; 匪服是加,则嗤乎彼其之子。异狐裘而羔袖,比绿衣 而黄里。蒙纤缟而不隔,笼渥彩之可拟。仿佛兮若豹 姿之藏雾,隐映兮似珠光之透水。徒有美于烂然,孰 可详其蔚矣。故服之无斁,终焉允臧。当斐然而入用, 惧学制以见伤。知我者谓我隐蔽文章,不知我者谓 我颠倒衣裳。曾不念顺之则理,的然而亡,自类韬光 不耀,孰云欲盖而彰。比乎绘事后素,勿矜为宝。不有 外者,何以混其色?不有内者何以蓄其藻。雅符含章 之德,不愆尽饰之道。服既美矣,人亦宜然,等诚明之 道合,同出处之义全。亦由絜矩之士,穷而不滥,蕴贞 明,体恬淡。昔有喻于谗口,何以自明;今不衣而夜行, 宁惟逮暗。是知大象既分,先质后文,德为道用,静为 躁君。不炫昭质,退藏于密,匪同厖服之奇,自契黄中 之吉。彼无褐空念于“卒岁”,此成章不俟兮终日。未若 赋衣锦之褧衣,为终身之自律。

    《府试授衣赋》
    李子卿

    九月肃霜,山静风落,天高气凉。蟋蟀入兮堂户近,鸿 雁飞兮天路长。叹备岁之无衣无褐,始御冬而载元 载黄,命妇女事,为公子裳。若乃田畯入室,居人在巷。 警杀气之秋陨,切严霜其夜降。物藏于时,人感于是。 虽怀有稔而及节,亦念无衣而在此。续我丝麻,具尔 纨绮。将备服之𫄸素,岂徒事夫红紫。则知王者之德, 圣人之思,礼法在矣。古今以之事陈王业,功当天时, 泽及周王之道,歌得《豳人》之诗。既而涤场穹窒,熏鼠 乘其农间,以入室处。爰邀载绩之功,始命缝裳之女。 掺掺柔脆,札札鸣杼。天寒夜静,既阅西邻之光;月明 更深,齐度南轩之杵。夫如是,事合其制,礼亦有序,物 向政方,人知义所将,前规不昧。故斯事必举。资尔绩 而卒岁是裳,授余衣而穷冬可御。方今四隩既宅,九 州攸同,人悦物茂,时和年丰。男勤耕于稼穑,女务绩 于蚕工。虽悦当今之化,亦由行古之方。于是彼其之 子,各称其服;此生之物,咸得其群。念彼及此,务穑劝 分,虽非后作,抑有前云。岂上帝之思我,实下人之戴 君。客有闻而歌曰:“天之高兮无不覆,君之大兮无不 祐。生人殖物,既庶且富。尔在于时,尔茅于昼。霜始降 兮女工就,岁时穷兮寒衣授。”

    《授衣赋》
    周存

    “二仪斡化兮四运环周。大火中而退暑,白露泫而成 秋。”元鸟去巢,望云海以幽蛰;旅雁违漠,指烟江而遨 游。农事云就,妇功聿修,感虫鸣之促织,念客恨之衣 裘。虑之云谁?彼姝者子,弄机杼以成绩,秉刀尺以循 理。揣其修短,运纤手以俱营;善乃规模,敏惠心而独 揆。尔其上下有序,度量有常,咸循故以取制,岂崇异 而违方?随贵贱以合则,处元素而有章。伊四人之所 授,必九月之降霜。彼美衣工,献华服之楚楚;彼都人 士,被狐裘之黄黄。清霜既降,商飙亦厉。衰草萎庭,坠 叶流砌。气萧瑟以增冷,天泬寥而澄霁。虽人将入室, 知所以戒寒;而时或无衣,则何以卒岁。是乃背《豳风》 者无备,遵《月令》者有继也。若乃白日向昏,愁云四展。 归鸟时聚,断蓬孤转。风生虚室之寒。服念轻裘之善 则。晏平仲悔累年之未易,桓将军授新衣而不遣也, 爰有别江山之墨客,游他乡而未归。惊岁序之云暮, 恨筹谋之尚违。矧夫摇落秋声,凄切霜气。巡阶除而 不乐,抚心曲而谁谓?且士有知己而我独无,人皆授 衣而我独未。因感时而增叹,聊作歌以自慰。歌曰:“愁 霜落兮岁已终,秋雁吟兮悲远空。短褐不完兮忧思 充,庭萧萧兮冷暮风。”

    《谢赐衣表》
    宋·杨亿

    解衣之赐,猥及于下臣;挟纩之仁,更均于列校。光生 郡邸,喜动辕门。伏以崇文广武圣明仁孝皇帝陛下 诞膺元符,恭临大宝。惠务先于逮下,志惟在于爱人。 鸟兽氄毛,俯及严凝之候;衣裳在笥,爰推赐予之恩。 在涣汗之所沾,虽容光而必照。如臣者任叨符竹,地 僻瓯吴。奉汉诏之六条,方深祗畏;分齐官之三服,忽 荷颁宣,纂组极于纤华,纯绵加于丽密。玺书下降,切 窥云汉之文;驿骑来临,更重皇华之命。但曳娄而增 惕,实被服以难胜。矧于戎行,亦膺天宠。干城虽久,不 无汗马之劳;守土何功,独惧濡鹈之刺。仰瞻宸极,唯 誓糜捐。

    《谢赐春衣表》
    晁补之

    “勾萌毕发,庆赐可行。土牛久饰于送寒,豳龠未歌于 迎暑。乃眷造庭之愿,爰开在笥之良。肆有等差,均于 覆被。”恭惟皇帝陛下,宜人布政,育物为功。卉皮自适 于阴阳,氄毨同和于天地。既陶无外之化,亦霑咸若 之恩。织篚乱流,岂惟加五百里之远;女工同燎,故复 半三十日之收。矧是具僚,与之同体。适及风雩之后, 大颁帑帛之珍。君赐足荣,不叹无衣之七;王章有分, 庶逃终褫之三。誓各糜捐,以图报称

    《布衣赋》
    明·袁定

    溯皇初之淳庞兮,葆真素于洪荒。尚结绳以为政兮, 未有事于采章。中天启文明之盛兮,作绘作服,而山 龙藻火之煌煌。垂衣裳而治天下兮,野老歌“白云”之 乡渐忧上下之无等兮,为之别服色,禁僭侈,而弘制 度于无疆。自古风之渐邈,致末流之滥觞。冰纨雾縠, 下逮俳倡。舆台隶卒,被服辉光。物力由此而愈绌,人 事因之而改常。但思衣服之丽都,而遑问道德之允 臧也。则见夫公子王孙,朱缨文縠。盛冠剑之陆离,漱 兰荃而芳郁。狭邪则金张豪贵,常骑白鼻之䯄;抗谈 则王谢风流,并挥麈尾之玉。而究之,学惭一卷之师, 才类道旁之木。则见夫丽女妖姬,粉白黛绿。飘长袖 兮轻裾,舞《霓裳》之一曲。争妍则骑马入宫,矜蛾眉之 淡埽;怙宠则醉扶上殿,叹海棠之睡足。而究之《金谷》 衔哀于坠楼,姑苏兴恨于游鹿。尔乃私人之子,熊罴 是裘。教胄启鸿都之学,烂羊封关内之侯。作势而耀 里门,隐然负嵎之虎;称名而登末座,俨然冠沐之猴。 而究之东园,终诮夫铜臭。狗矢岂贮于金瓯。尔乃乘 轩之辈,荟蔚贻羞。入朝侈三英之粲,退食鲜五緎之 修。虎皮而羊质兮,尽锵锵之鸳鹭;维鹈而濡翼兮,实 楚楚之蜉蝣。而究之,技仅能言之鹦鹉,荣均文绣之 牺牛。而况服之不衷,贾祸堪忧。如膏适足致谤,聚鹬 益以召尤。缥绫是何法服,思称德兮鲜俦。惟布衣之 士,萧然环堵之内,将坟典之博搜。称先则古,圣贤是 谋。斯诚不倚势而贵,不藉财而富,足称为人物之第 一流也。乃士风士习之渐异,士气士节之或殊,卑自 工妾妇之术,高亦蹈亢龙之虞。薰莸早别于逢掖,国 是爰分其菀枯,则古今之变,有可得而详旉者焉。伊 处士之横议兮,阴阳任其翕辟,离合凭其纵横。公卿 执辔而虚左兮,侯王拥彗以郊迎。朝寄游士之籍兮, 暮垂上相之缨。乞怜昏夜而骄人,白日兮游大人以 成名。此固富贵利达之熏心,而自谓布衣之极荣也。 乃六国既灭,李斯相秦,儒生犹连镳而接轸,巷议尚 尊古而卑今。宜逢彼之怒,而尽供秦始之一坑。洎党 人之清议兮,顾盻长其声价,登接晋于龙门。俊顾及 厨之标榜兮,宗山斗于三君。《汝南》月旦之芬芳兮,至 秽视夫朝廷。西州豪杰而深耻不与兮,自表免以腾 声。此固风尚名节之垂芬,而无愧布衣之莫京也。乃 节甫煽祸,黄巾弄兵,党锢虽乍禁而旋解,善人谁扶 危而奠倾。彼汉社之屋,而实兆分袒于甘陵。若夫浊 流之投隙,缘牛李战野之血。元黄滔天之虐洪水,非 有斩袪射钩之仇;而分角门户,纥干兴哀于天子。若 夫洛蜀之英,倏分彼此。水火之形既成,排毁之端蜂 起。适来小人侧目之谗,而立碑永锢,铜驼致委于棘 杞,彼道学何负于国家。自伪学之网一设,朝署为之 一空。彼士子乐睹夫京华;自同文之狱一倡,太学于 焉欲封。无何云扰诸夏,尘飞土中。蹂践厮养之下,困 顿戎马之丛,食给稗子,薪拾马通。此真儒流之浩劫, 而布衣之极穷也。穷斯滥,滥斯变,思求活以苟全,遂 改颜而易面。由径由窦之罔惜兮,思一长以自炫;为 奴为隶之不辞兮,冀他人之我盼。已渐趋极轻之势 兮,谁不谓“古之士也贵,而今之士也贱。”若此者,非布 衣之能负人,实人负布衣之称,而有惭于在昔之名 彦,吾尝思之矣。五月披裘者何人乎?聿有怀于负薪 之不贪。带索行吟者何人乎?聿有怀于启期之乐天。 楮冠而歌《商颂》,鹑衣百结而贫也非病者何人乎?聿 有怀于洙泗之贤。排难解纷,脱屣千金者何人乎?聿 有怀于蹈海之仲连,而且慕富春之垂竿,而且慕松 下之风湍,而且慕五柳之盘桓,而且慕剡溪之入山, 而且慕居辽之幼安,而且慕寄庑之伯鸾,而且慕“白 云留住”之可以长年,而且慕《安乐行窝》之炳于几先, 而且慕梅妻鹤子之澹寄襟期于水涯。而山巅。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将数之不胜数也。洵布衣者之可师 而可传。然则所称布衣者,尤当顾名而思义也。毛褐 “之与俦,而轻暖之勿觊也。安乎布衣之粗,则莫羡绮 罗之细;安乎布衣之朴,则莫羡纯绵之丽。毋羡文锦, 而缊袍是愧;毋羡朱绂,而初服是弃。”荷衣蕙带,标一 丘一壑之清风;朱绂长缨,任九棘三槐之连缀。卧牛 衣而饮泣兮,负英气以不衰。宁却衣而冻死兮,秉清 操而愈厉。必服之无斁兮,而后可以“历险易,齐得失, 不改其仪,一如结之致我,非恶锦衣而逃之,是有分 焉,不可以苟营而妄冀也。虽然,布衣是甘,将遂草木 同腐乎?”曰:非然也,儒者明体达用之学,行则著其事, 居则明其理,综成败于古今,日精研乎经史,补葺往 代之遗文,垂为后起之懿轨,不朽惟《三传》诸奕纪,虽 志行不逮往哲兮,恒“素修之自矢。窥陈编而如觌耿 光兮,乃所愿则学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