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七十九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八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目录

     日月祀典部汇考一

      上古炎帝神农氏一则 帝喾高辛氏一则

      陶唐氏帝尧一则

      周总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高祖一则 武帝元鼎一则 太始一则 宣帝神爵一则 成帝建始一则

      后汉世祖建武二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明帝太和一则

      晋武帝太康一则

      南齐废帝永元一则

      北魏太祖天兴一则 高祖太和二则

      北周孝闵帝一则 武帝保定一则 宣帝宣政一则

      隋总一则 高祖开皇一则

      唐高祖武德一则 元宗开元一则 天宝一则

      辽太祖天赞一则 穆宗应历一则 圣宗统和二则 开泰三则

      宋真宗天禧一则 仁宗庆历二则 皇祐一则 神宗元丰一则 徽宗政和一则 高

      宗绍兴一则

      金太宗天会一则 熙宗天眷一则 世宗大定三则 章宗明昌一则 宣宗贞祐一则

      元总一则 世祖至元三则 武宗至大一则

      明太祖洪武三则 世宗嘉靖一则

    礼仪典第一百七十九卷

    日月祀典部汇考一

    上古

    炎帝神农氏始祀朝日揖夜光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不载 按《拾遗记》:“炎帝神农筑 圆丘以祀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帝喾高辛氏设丘兆以祀上帝日月星辰

    按《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氏历日月而迎送之。” 按《路史》。“帝喾高辛氏以日至。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 帝日月星辰。”

    陶唐氏

    帝尧以春分朝日

    按《书经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

    蔡传寅,敬也,宾礼接之,如宾客也。亦帝喾历日月而迎送之意。出日,方出之日,盖以春分之旦,朝方出之日。

    《周制》,“祀日月,大宗伯等官各供其事,又率诸侯礼日 月于郊。”

    按《周礼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设重 帟重案。”

    郑康成曰:“次谓幄,大幄,初往所止居也。小幄,既接祭退俟之处。《祭义》曰:‘周人祭日,以朝及暗,虽有强力,孰能支之?是以退俟,与诸臣代有事焉’。”

    《春官》大宗伯之职,“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项氏曰:“日司昼,月司夜,星辰司次,十有二辰,二十有八星 。” 郑司农曰:“实柴实牛,柴上也 。” 郑锷曰:“日月星辰,民所瞻仰,而在祀典者,必以气臭而达之,故用实柴、实牲燔柴,则气臭上达矣 。” 陆氏曰:“古者之祀日月,其礼有六。” 《郊特牲》:“郊之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 《玉藻》曰:“朝日于东门之外。” 《祭义》曰:“祭日于东,祭月于西” ,二也;《小宗伯》四类: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大司乐》“乐六变,而致天神及象物。” 《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宗。” 天宗者,日月之类,四也;《觐礼》拜日于东门之外,礼日于南门之外,拜月于西门之外,礼月于北门之外,五也;《左传》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六也。夫因郊报而祀之,非正祀也;类禜而祀之,与觐礼诸侯而礼之,非常祀也。春分朝日于东门之外,秋分夕月于西门之外,此祀之正与常也。日言朝,则于日出之朝朝之;月言夕,则于月入之夕夕之。日坛谓之“王宫” ,以其君道也。月坛谓之“夜明” ,以其明于夜也。

    小宗伯之职,“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

    郑康成曰:“兆为坛之营域 。” 郑锷曰:“先儒以四类为日月星辰,考之《书》云:‘类于上帝。惟天神则类而祭之,以其神非一故也。日出于东,月始乎西,其类宜于东西’。”

    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立次祀,用牲 币。”

    郑司农曰:“次祀日月星辰。”

    《典瑞》:“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郑康成曰:“王朝日者,示有所尊,训民事君也。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觐礼》曰:‘拜日于东门之外’。”

    黄氏曰:“《觐礼》载朝日之礼,盖时会殷同,王既揖。”

    诸侯于坛,乘龙辂,载大旗,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及祀方明,此所谓大朝觐也。常朝,春朝之日,诸侯有修岁事而朝者,岂非帅之而出欤?《国语》“大采朝日” ,盖日朝焉 。王氏详说曰:“经籍有言日不言月者,有并言日月者。且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见于《冯相氏》,而《尧典》于仲夏则曰钦致而已。土圭以致四时,日月见于《典瑞》,而” 《玉人》于土圭则曰:“致日” 而已。玊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未有祭天不及地,未有祭日不及月。并言日月者,备阴阳之义。言日不及月者,尊阳而卑阴之义。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晋大圭执镇圭以朝日,则郊之朝于天又可知矣。言“祀天地之圭” ,而不言“朝天地之圭” ,岂其亦大圭、镇圭欤?

    圭璧以祀日月星辰。

    郑锷曰:“以圭邸于璧之上,瑑出一圭也。日月星辰丽乎天,其用各主乎一,故用一圭;其体则托乎天,故以一圭而邸璧 。王氏《详说》曰:‘朝日以大圭、镇圭,祀日月以圭璧’,是朝与祀异矣。”

    按《仪礼觐礼》,“天子乘龙载大斾,象日月升。龙降龙出。 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

    此谓“会同以春”者也。帅诸侯而朝日于东郊,所以教尊尊也。

    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此谓会同以夏、秋冬者也。“《礼》月于北郊”者,月太阴之精,以为地神也。

    始皇二十九年东游祀月莱山祀日成山

    按《史记始皇本纪》,不载。 按《封禅书》,“始皇东游海上, 祠八神,六曰月主,祠之莱山,在齐北勃海。七曰日主, 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各用 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圭币杂异焉。”

    高祖六年长安置晋巫祠东君

    按《汉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郊祀志》,“高祖六年,长安 置祠祀官、女巫,晋巫祠东君,以岁时祠宫中。”

    师古曰:“东君,日也。”

    武帝元鼎五年始行朝日夕月之礼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 立泰畤于甘泉,天子亲郊见,朝日夕月。”

    师古曰:“春朝朝日,秋暮夕月,盖常礼也。郊泰畤而揖日月,此又别仪。”

    按《郊祀志》:“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则衣 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十一月辛巳朔旦 冬至昒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 见。”

    按《通典》,“汉武帝立二十八年,始郊太一,朝日夕月,改 周法。其后常以郊泰畤,质明出行竹宫,东向揖日,其 夕西向揖月。”即为郊日月,又不在东西郊,遂朝夕常 于殿下东面拜日。群公无四朝之事。

    太始三年礼日于成山

    按《汉书武帝本纪》:“太始三年二月,幸琅邪,礼日成山, 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

    孟康曰:“《礼》日,拜日也。” 如淳曰:“祭日于成山也。”

    宣帝神爵元年成山祠日莱山祠月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 按《郊祀志》,“宣帝修武帝故 事,盛车服,敬齐祀之礼,颇作诗歌。祠成山于不夜,莱 山于黄。成山祠日,莱山祠月。”京师近县鄠,则有日月 祠。 按《地理志》,“东莱郡不夜有成山日祠。”

    师古曰:“《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城,以不夜为名’。”

    成帝建始二年罢成山莱山之祠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郊祀志》,“成帝建始二年, 匡衡、张谭复条奏,罢雍旧祠二百三所,成山、莱山皆 罢。”

    后汉

    世祖建武二年初制圆坛位日月于中营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建武“二年正 月,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为圆坛,有四通道以 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别位,不在 群神列。”

    建武 年定,“日月北斗牲共牛一头。”

    按《后汉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陇蜀平后,乃 增广郊祀,日月北斗,共用牛一头。”日月北斗无陛。

    文帝黄初二年春正月乙亥朝日于东郊

    按:《魏志文帝本纪》云云。

    按《晋书礼志》:礼,春分祀朝日于东,秋分祀夕月于西。 汉武帝郊泰畤,平旦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 月。即郊日月,又不在东西郊也。后遂旦夕常拜。故魏 文帝诏曰:“汉氏不拜日于东郊,而旦夕常于殿下东

    西拜日月,烦亵似家人之事,非事天神之道也。”黄初
    考证
    二年正月乙亥,祀朝日于东郊之外,又违礼二分之

    义。

    按《通典》,秘书监薛靖论云:“按《周礼》,朝日无常日。郑元 云用二分。秋分之时,月多东升西向拜之,背实远矣。 朝日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朔。”淳于睿驳 之,引《礼记》云:“‘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端其位’。《周礼》秋 分夕月并行于上,代西向拜月,虽如背,实亦犹月在 天而祭之于坎,不复言背也。犹如天子东西游幸,朝” 堂之官,及拜官,犹北向朝拜,宁得以“背实”为疑?

    明帝太和元年春二月丁亥祀朝日于东郊八月己丑祀夕月于西郊

    按:《魏志明帝本纪》云云。

    按《宋书礼志》,明帝太和元年二月丁亥朔,朝日于东 郊。八月己丑,夕月于西郊。此古礼也。《白虎通》:“王者父 天母地,兄日姊月。”此其义也。

    武帝太康二年帝亲行朝日礼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武帝太康二年,有 司奏:“春分依旧请车驾祀朝日,寒温未适,可不亲出。” 诏曰:“礼仪宜有常,若如所奏,与故太尉所撰不同,复 为无定制也。间者方难未平,故每从所奏。今戎事弭 息,惟此为大。”按此诏帝复为亲祀朝日也,此后废。

    南齐

    废帝永元元年议定朝日夕月礼仪

    按《南齐书废帝本纪》,不载。 按《礼志》,永元元年,步兵 校尉何佟之议曰:“盖闻圣帝明王之治天下也,莫不 尊奉天地,崇敬日月。故冬至祀天于圆丘,夏至祭地 于方泽,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所以训民事君之道,化 下严上之义也。故《礼》云:‘王者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 《周礼典瑞》云:‘王搢大圭,执镇圭,藻藉五采五就以朝 日’。”马融云:“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觐礼》:“天子出 拜日于东门之外。”卢植云:“朝日,以立春之日也。”郑元 云:“端当为冕。朝日,春分之时也。”《礼记·朝事议》云:“天子 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率诸侯朝日于东郊,所以教 尊尊也。”故郑知此端为冕也。《礼记保傅》云:“天子春朝 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而不明”所用之定辰。 马郑云用二分之时,卢植云用立春之日。佟之以为 日者太阳之精,月者太阴之精,春分阳气方永,秋分 阴气向长。天地至尊,用其始,故祭以二至;日月礼次 天地,故朝以二分。差有理据,则《融元》之言得其义矣。 汉世则朝朝日,暮夕月。魏文帝诏曰:“觐礼,天子拜日 东门之外,反礼方明朝”事。议曰:“天子冕而执镇圭,率 诸侯朝日于东郊。”以此言之,盖诸侯朝天子,祀方明, 因率朝日也。汉改周法,群公无四朝之事,故不复朝 于东郊,得礼之变矣。然旦夕常于殿下东向拜日,其 礼太烦。今采周春分之礼,损汉日拜之仪,又无诸侯 之事,无所出东郊。今正殿即亦朝会行礼之庭也,宜 常以春“分于正殿之庭拜日,其夕月文不分明。”其议 奏。魏秘书监薛循请论云:“旧事,朝日以春分,夕月以 秋分。案《周礼》,朝日无常日,郑元云‘用二分’,故遂施行。 秋分之夕,月多东升而西向拜之,背实远矣。”谓朝日 宜用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秋之朔。淳于睿驳之引 《礼记》云:“‘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端其位’。《周礼》”秋分夕 月并行于上世,西向拜月,虽如背实,亦犹月在大而 祭之于坎,不复言背月也。佟之案《礼器》云:“为朝夕必 放于日月。”郑元云“日出东方,月出西方。”又云“大明生 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郑元云“大 明,日也。”知朝日东向,夕月西向,斯盖各本其位之所 在耳。犹如天子东西游幸,朝“堂之官及拜官者,犹北 向朝拜,宁得以背实为疑邪?”佟之谓:“魏世所行,善得 与夺之衷。晋初弃圆丘方泽于两郊,二至辍礼,至于 二分之朝,致替无义。江左草创,旧章多阙,宋氏因循, 未能反古。窃惟皇齐应天御极,典教惟新,谓宜使盛 典行之。”盛代以春分朝于殿庭之西,南向而拜日;秋 分于殿庭之东,西向而拜月,此即所谓“必放日月,以 端其位”之义也。使四方观化者,莫不欣欣而颂美。旒 藻之饰,盖本天之至质也。朝日不得同昊天至质之 礼,故元冕三旒也。近代祀天,著衮十二旒,极文章之 义,则是古今礼之变也。礼天、朝日,既服宜有异。顷世 天子小朝会,著绛纱袍、通天金博山冠,斯即今朝“之 服次衮冕者也。窃谓宜依此拜日月,甚得差降之宜 也。佟之任非礼局,轻奏大典,实为侵官,伏追惭震。”从 之。

    北魏

    太祖天兴三年二月丁亥诏有司祀日于东郊

    按《魏书太祖本纪》云云。 按《礼志》。“天兴三年春。帝始 祀日于东郊。用骍牛一。秋分祭月于西郊。用白羊一。”

    高祖太和十五年诏朝日以朔夕月以朏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太和十五年八月 甲寅,集群官诏曰:“近论朝日夕月,皆欲以二分之日, 于东西郊行礼。然月有馀闰,行无常准,若一依分日或值月出于东,而行礼于西,寻情即理,不可施行。昔 秘书监薛靖等尝论此事,以为朝日以朔,夕月以朏。 卿等意谓朔朏二分,何者为是?”尚书游明根对曰:“考 案旧式,推校众议,宜从《朏月》。”

    太和十六年二月。朝日于东郊。八月夕月于西郊 按《魏书高祖本纪》。太和十六年二月甲午。初朝日于 东郊。遂以为常。八月庚寅。车驾初夕月于西郊。遂以 为常。

    北周

    孝闵帝元年二月癸酉朝日于东郊

    按:《周书孝闵帝本纪》云云。

    按《隋书礼仪志》:“礼,天子以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 月于西郊。”汉法不俟二分于东西郊,常以郊泰畤,旦 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魏文讥其烦亵,似 家人之事,而以正月朝日于东门之外,前史又以为 非时。及明帝太和元年二月丁亥,朝日于东郊,八月 己丑夕月于西郊,始合于古。后周以春分朝日于国 东门外,为坛如其郊,用《特牲》。青币、青圭有邸。皇帝乘 青辂,及祀官俱青冕,执事者青弁。司徒亚献,宗伯终 献。燔燎如圜丘。秋分夕月于国西门外,为坛于坎中, 方四丈,深四尺。燔燎礼如朝日。

    武帝保定元年春二月甲午朝日于东郊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宣帝宣政元年六月即位秋八月丙寅夕月于西郊按周书宣帝本纪云云

    隋制,以日月从祀圆丘,在丘第二等。

    按《隋书礼仪志》:“高祖受命,为圆丘于国之南,日月在 丘之第二等,牲用方色,犊各一。”

    高祖开皇七年二月丁巳祀朝日于东郊

    按《隋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礼仪志》:“开皇初,于国东 春明门外为坛如其郊,每以春分朝日。又于国西开 远门外为坎,深三尺,广四丈,为坛于坎中,高一尺,广 四尺,每以秋分夕月,牲币与周同。”

    高祖武德 年定日月祀典及从祀仪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春分朝日于东 郊,秋分夕月于西郊。广四丈,高八尺者,朝日之坛也。 为坎深三尺,纵广四丈,坛于其中,高一尺,方广四丈 者,夕月之坛也。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大明、夜明 在坛之第一等,蜡祭百神,大明、夜明在坛上。夏至祀 皇地祇,而朝日、夕月无配。大享于明堂,日月以太尊 实”醴齐,著尊实盎齐,皆二,以山罍实酒一。从祀于圆 丘,以太尊二,实汎齐。冬至祀昊天上帝,以苍璧;日以 圭璧,币以青;月以圭璧,币以白;大明、夜明,笾八、豆八、 簋一、簠一、㽅一、俎一。蜡祭百神,大明、夜明,笾十、豆十、 簋一、簠一、㽅一、俎一。昊天上帝,苍犊;大明,青犊;夜明, 白犊。

    按:《旧唐书礼仪志》:“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祀昊天上 帝于圆丘,日月从祀,在坛之第二等,牲用方色,犊各 一。”《武德观》之制,春分朝日于国城之东,秋分夕 月于国城之西,各用方色犊一,笾豆各四,簠簋㽅俎 各一。

    元宗开元二十年开元礼成以日月为中祀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礼仪志》,“王仲丘 撰成一百五十卷,名曰《大唐开元礼》。二十年九月,颁 所司行用焉,以日月为中祀。”

    按《开元礼》,“春分朝日于东郊,斋戒。前祀五日,皇帝散 斋三日,致斋二日,如圆丘仪。诸应祀之官,斋戒,如别 仪陈设。前祀二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 内道北,南向。”

    摄事,卫尉设祀官公卿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

    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陈馔幔于内壝东门之外 道南,北向。设文武侍臣次,又设祀官及从祀群官、诸 州使人、蕃客等次。

    摄事“无御座及文武侍臣至蕃客” 等次。

    大乐令“设宫县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内,设歌锺歌磬 于坛上,如圆丘之仪。右校扫除坛之内外。”《郊社令》“积 柴于燎坛,其坛于神坛之右,内壝之外,方八尺,高一 丈,门上南出户,方三尺。前祀一日,奉礼设御位及望 燎位,从祀群官、诸州使人、蕃客等位于内壝之内,皆 如圆丘之义。”

    摄则设祀官公卿位内壝内道北,执事位于道南,馀同圆丘。

    设酒樽之位:太樽二,著樽二,罍一,在坛上于南隅,北 向。

    樽,皆置于坫,加勺、羃,设爵于樽下。

    “设御洗于坛南陛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 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罍篚 羃者各立于樽罍篚羃之后,设玉币之篚于坛上樽坫之所。晡后,谒者引光禄卿诣厨视濯溉,又谒者引 诸祀官诣厨省馔具讫,俱还斋所。”祀日未明十刻,太 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置于馔 所,遂烹牲。《大明》青牲一,夜明白牲一。未明五刻,太史 令、郊社令升设大明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槁 秸,设神位于座首。

    銮驾出宫、如圆丘之仪。

    奠玉帛,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 酝令各帅其属入实樽罍玉币。

    凡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醴齐。著樽次之,实以盎齐。罍樽实以清酒,其元酒各实于上樽。罍樽无元酒。礼神之玉,以圭有邸。其币,“大明以青,夜明以白。”

    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簠簋,入设于内壝东门 之外馔幔内。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 引御史、太祝及令史与执樽罍篚羃者,入自东门,当 坛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

    凡引导者,每曲一《逡巡》。

    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

    凡奉礼有词。赞者皆承传。

    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樽者升自东陛,立于樽所坛 下,执罍、洗篚羃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诣坛东 陛升,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引降就 位。驾将至,谒者、赞引各引祀官及从祀群官、诸国蕃 客使,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辂南向,将军降 立于辂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 降辂。”俛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之大次,通事舍人引 文武五品以上从祀之官皆就门外位。太乐令帅工 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 道西。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空再 拜讫,谒者引司空诣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 悬于下讫,引出就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 分引从祀文武群官、介公、酅公、诸国客使先入就位。 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 版奏:“外办。”皇帝服元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 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

    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

    至南内壝门外,殿中监进大圭,尚衣奉御又以镇圭 授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搢大圭,执镇圭,华盖仗 卫停于门外,近侍者从入如常。谒者引礼部尚书、太 常少卿陪从如常。皇帝至版位,西面立。

    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

    谒者、赞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称: “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 皆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

    摄则初司空入,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入就位。赞拜讫,谒者进太尉之左,曰:“请行事。” 凡献皆以太尉为初献。下仿此。

    退复位。协律郎跪,俛伏,举麾。

    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俛伏而后兴。

    鼓柷,奏《元和之乐》,乃以圜锺之均,以文舞之舞乐,舞 六成,偃麾戛敔,乐止。

    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

    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

    摄则奉礼赞曰:“众官再拜。”

    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祝取 玉币于篚,立于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乐》作。

    皇帝每行,皆作《太和之乐》:

    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侍中、中书令已下、及左右侍从 量人从升。皇帝升坛,北向立,乐止。

    摄则谒者引太尉升奠

    太祝加玉于币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帛东向进,皇帝 搢镇圭,受玉帛。每受物,搢镇圭,奠讫,执圭,俛伏,兴,登 歌作《肃和》之乐,乃以大吕之均,太常卿引皇帝进,北 面跪奠于大明神座,俛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 向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 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

    摄则谒者引太尉

    初群官拜讫,祝史奉毛血之豆立于门外。于《登歌》止, 祝史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太祝迎取于坛上,进奠于 神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樽所。“进熟”,皇帝既升,奠 玉帛。

    摄则太尉既升奠

    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内壝门外。谒者引司 徒出诣馔所,司徒奉俎初,皇帝既入,至位,乐止。太官 令引馔入。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以黄锺之均,馔至 陛,乐止。祝史进,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馔升南 陛,太祝迎引于坛上,设于神座前。

    笾豆盖羃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

    设讫。谒者引司徒以下降自东陛,复位。太祝还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诣罍洗,乐作。

    其盥洗之仪如圜丘

    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乐止。谒者 引司徒升自东陛,立于樽所。斋郎奉俎从升,立于司 徒之后。太常卿引皇帝诣樽所,执樽者举羃,侍中赞 酌醴齐讫,《寿和之乐》作。

    皇帝每酌献及饮福,皆作《寿和之乐》:

    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乐止。太祝持版进于神 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 天子某。”

    《摄则》云:“谨遣太尉封臣名。”

    敢昭告于大明:“惟神宣布太阳,照临下土。动植咸赖, 幽隐无遗。时维仲春,敬遵常礼。”

    《夜明》云:“昭著元象,辉耀阴精。理历授时,仰观取则。爰兹仲秋,用率常礼。”

    “谨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祗祀于神,尚享”讫,兴,皇帝 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还樽所, 皇帝拜讫,乐止。太祝以爵酌上樽福酒授侍中,侍中 受爵,西向进,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 兴。太祝帅斋郎进俎,太祝减神前胙肉,加于俎,太祝 持俎以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进,皇帝受以授左右。

    摄则太尉受,以授斋郎。

    谒者引司徒降复位,皇帝跪取爵,遂饮卒爵,侍中进 受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复于坫。皇帝俛伏,兴,再拜, 乐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陛,还版位,西 向立,乐止。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乐》,出讫,戛敔,乐止。 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皇帝献将 毕,谒者引太尉诣罍洗,盥手。

    摄则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太常卿为亚献。下皆仿此。

    洗匏爵讫,谒者引太尉自东陛升坛,诣樽所。执樽者 举羃,太尉酌《盎齐》,武舞作,谒者引太尉进大明神座 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北向再拜。太祝 以爵酌罍福酒,进太尉之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 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太尉兴,再拜, 谒者引太尉降复位。初,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光禄卿

    皇帝仪与摄事同。以光禄卿为“终献。”

    诣罍洗,盥洗匏爵,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 者引光禄卿降复位。武舞六成,乐止。舞献俱毕,太祝 进彻豆,还樽所。彻者笾豆各少,移于故处。奉礼曰:“赐 胙。”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 不拜。《太和之乐》作。太常卿前奏称:“请拜。”退复位。皇帝 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乐一成,止。太 常卿前奏“请就望燎位。”太常卿引皇帝乐作。

    摄则谒者引太尉

    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乐止于群官将拜,太祝执篚 进神座前,跪取玉帛、祝版。斋郎以俎载牲体、黍稷、饭、 爵酒,兴,降自南陛,南行,经悬内当柴坛南,东行,自南 陛登柴坛,以玉币、祝版、馔物置于柴上户内讫,奉礼 曰:“可燎。”东西各四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前奏:“礼 毕。”太常卿引皇帝还大次,乐作。皇帝出内壝门,殿中 监前受镇圭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受大圭,华 盖仗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引祀官及 从祀群官、诸国蕃客以次出。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 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俱再拜,赞引引 出。工人、二舞以次出。

    銮驾还宫如圆丘仪

    按《文献通考》:“唐制,以二分日,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 各用方色犊,笾豆各十,簠簋㽅俎各一。乐旧用黄锺 之均,三成;新改用天神之乐,圜锺之均,六成。”

    天宝三载诏升日月为大祀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三载三 月戊寅诏曰:“祭之为典,以陈至敬,名或不正,是相夺 伦。日月昭临,下土式瞻,既超言象之外,宜极尊严之 礼。列为中祀,颇紊大猷。自今已后,升为大祀,仍以四 时致祭。庶昭报之诚,格于上下;钦崇之称,合于典则。”

    太祖天赞三年九月庚子拜日于蹛林

    按《辽史太祖本纪》云云。

    穆宗应历二年冬十一月己卯日南至始用旧制行拜日礼

    按《辽史穆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拜日仪:皇帝升露 台,设褥,向日再拜。上香,门使、通阁使或副应拜,臣僚, 殿左右阶陪位再拜。皇帝升坐奏榜讫,北班起居毕, 时相以下通名再拜,不出班,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各 祗候。宣徽以下横班同。诸司阁门北面先奏事,馀同。 教坊与臣僚同。

    圣宗统和元年十二月戊申千龄节祭日月礼毕百僚称贺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四年十一月癸未。祭日月。为驸马都尉勤德祈福。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二年夏四月甲子拜日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开泰四年六月拜日,七月又拜日。

    按《辽史圣宗本纪》:“开泰四年六月庚戌,上拜日如礼。 秋七月,上又拜日,遂幸秋山。”

    开泰七年夏四月“拜日。”

    按《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真宗天禧 年定朝日夕月礼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天禧初,太常礼院 以监察御史王博文言:“详定准礼,春分朝日于东郊, 秋分夕月于西郊。《国语》:‘大采朝日,少采夕月’。”又曰:“春 朝朝日,秋夕夕月。”唐柳宗元论云:“夕之名者,朝拜之 偶也。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按礼,秋分夕月”,盖其 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遂行夕拜之祭, 以祀日未前十刻,太官令率宰人割牲,未后三刻行 礼。盖是古礼以夕行朝祭之仪。又按《礼》云:“从子至巳 为阳,从午至亥为阴。”参详典礼,合于未后三刻行礼。

    仁宗庆历三年定朝日夕月之圭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庆历三年,定“朝日 之圭、夕月之圭,皆五寸。”

    庆历 年,定朝日、夕月牲豆之数。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朝日夕月,庆历用 羊豕各二,笾豆十二,簠、簋、俎二。”

    皇祐五年改定朝日夕月坛制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皇祐五年定朝日 坛旧高七尺,东西六步一尺五寸,增为八尺,广四丈。 如唐郊祀录。夕月坛与隋唐制度不合,从旧则坛小 如唐则坎深。今定坎深三尺,广四丈,坛高一尺,广二 丈,四方为陛,降入坎中,然后升坛。坛皆两壝,壝皆二 十五步增大明夜明坛,山罍二,笾豆十二。礼生引司 天”监官分献上香,奠币爵,再拜。

    神宗元丰六年改建夜明坛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元丰六年,礼 部言,“熙宁祀仪,朝日坛广四丈,夕月坛广二丈。以唐 王泾《郊祀录》考之,夕月坛方广四丈,今止二丈,盖《礼 仪》之误。请依制广改造夜明坛。”从之。

    徽宗政和三年班五礼新仪定日月坛制如故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三年夏四月庚戌,班《五礼新 仪》。” 按《礼志》,《五礼新仪》定二坛,高、广、坎、深如皇祐,无 所改。

    按:《文献通考》:“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朝日坛 广四丈,高八尺,四出陛,两壝二十五步。夕月坎深三 尺,广四丈,坛高一尺,广二丈,四方各为陛,入坎中,然 后升坛。两壝每壝二十五步。”

    高宗绍兴三年复举日月祀典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三年四月己亥,复举五帝日 月之祀。”

    按《文献通考》:绍兴三年,司封员外郎郑士彦言,“春分 朝日,秋分夕月,祀典未举。望诏礼官讲求。”从之。其后 于城外惠照院望祭,位版日书曰“大明”,月书曰“夜明”, 玉用圭璧,大明币用赤,夜明币用白,礼如祀感生帝。

    太宗天会四年春正月丁卯朔始朝日

    按《金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礼志》朝日夕月仪,“斋戒 陈设,省牲器,奠玉币,进熟,其节并如大祀之仪。朝日 玉用青璧,夕月用白璧,币皆如玉之色。牲各用羊一、 豕一,有司摄三献,司徒行事。”其亲行朝日,金初用本 国礼。天会四年正月,始朝日于乾元殿,而后受贺。

    熙宗天眷二年定朔望朝日仪

    按《金史熙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天眷二年,定朔望 朝日仪。皇帝服靴袍,百官常服。有司设炉案、御褥位 于所御殿前陛上,设百官褥位于殿门外,皆向日。宣 徽使奏导皇帝至位,南向再拜,上香又再拜,各门皆 相应。赞殿门外臣僚陪拜如常仪。”

    世宗大定二年罢拜日礼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定二年,以无典 故罢。”

    大定十五年,复拜日礼,诏从南向。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定十五年,言事 者谓今正旦并万春节,宜令有司定拜日之礼。有司 援据汉唐春分朝日,升烟奠玉如圜丘之仪。又按唐 《开元礼》,南向设大明神位,天子北向,皆无南向拜日 之制。今已奉敕,以月朔拜日,宜遵古制,殿前东向拜。 诏姑从南向,其日先引臣僚于殿门外立,陪位立殿 前班露台左右。皇帝于露台香案拜、如上仪。

    大定十八年,拜日于仁政殿,始行东向之礼。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大定十八年,上拜 日于仁政殿,始行东向之礼,皇帝出殿,东向设位,宣徽赞拜,皇帝再拜,上香讫,又再拜,臣僚并陪拜,依班 次起居如常仪。”

    章宗明昌五年三月庚辰初定日月常祀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宣宗贞祐元年拜日于仁政殿

    按《金史宣宗本纪》:“贞祐元年闰九月戊辰朔,拜日于 仁政殿。自是每月吉为常。”

    元制,日月从祀圆丘,并定圭币、笾豆牲牢之数。 按《元史祭祀志》:“从祀圆坛第一等,大明位卯,夜明位 酉,用神位版,丹质黄书,神席绫褥,座各随其方色,藉 皆以槁秸。大明青圭有邸,夜明白圭有邸,币皆如其 玉色。日月皆太尊一,著尊二,各设于神座之左而右 向,皆有坫有勺,加羃羃之,绘以云。惟设而不酌者无 勺。笾”豆皆八,簠一,簋一,豋一,俎一,匏爵一,有坫,沙池 一,玉币,篚一。凡笾之设,居神位左,豆居右,豋簠,簋居 中,俎居后,笾皆有巾,巾之,绘以斧。以太尊,实泛齐,以 著尊,实醍齐。皆有上尊,大明青犊,夜明白犊。

    世祖至元十六年十二月甲申祀太阳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寅,祭日于司天台。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十一年四月,成宗即位。五月,祭太阳于“司天 台。”

    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武宗至大三年议定朝日夕月典礼

    按《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三年冬十月丙午,三宝奴及 司徒田忠良等言:“曩奉旨举行南郊配位、从祀北郊 方丘、朝日夕月典礼,臣等议,欲祀北郊,必先南郊。今 岁冬至圜丘,尊太祖皇帝配享;来岁夏至祀方丘,尊 世祖皇帝配享;春秋朝日夕月,实合祀典。”有旨:“所用 仪物,其令有司速备之。”

    太祖洪武三年始定朝日夕月之祀

    按《大政纪》:“洪武三年正月,礼部定朝日夕月礼。朝日 以春分,夕月以秋分,星辰则祔祭于月坛。”

    洪武四年正月,定“朝日夕月祭服。”九月,更定《斋戒之 仪》。

    按《大政纪》:“洪武四年正月,诏定亲祀朝日、夕月服衮 冕,陪祭官各服本品梁冠祭服。九月乙亥,诏亲祀日 月,斋三日,降香,斋一日,著为令。”

    洪武二十一年,建“日月坛于大祀殿,罢朝日夕月之 祭。”

    按《大政纪》“戊辰,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增修南郊坛壝 于大祀殿丹墀内,叠石为台四,东西相向,以为日月 星辰四坛从祀,其朝日夕月荧星之祭悉罢之。” 按《续文献通考》,“洪武戊辰,增修坛壝于大祀殿丹墀 中,垒土为台,东西相向,以祀日月星辰,命文武大臣 分献,罢朝日夕月之祭。”

    世宗嘉靖九年复行朝日夕月之礼

    按《续文献通考》:嘉靖九年,用夏言议,改建四郊,兆日 于东郊,兆月于西郊。每岁春分行朝日礼,秋分行夕 月礼。朝日坛在朝阳门外,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坛 面砖青色琉璃四出,陛九级。圆壝墙七十五丈,高八 尺一寸,厚二尺三寸。棂星门六,正西三,南、东、北各一。 外围墙前方后圆,西、北各三。门墙西北有石坊曰“礼 神街。”夕月坛在阜成门外,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坛 面砖白色琉璃四出,陛六级。方壝墙二十四丈,高八 尺,厚二尺二寸八分。棂星门六,正东三,南、北、西各一。 外围方墙,东北各三。门墙东北有石坊,亦曰“礼神街。” 朝日坛《仪注》:一、前期三日,太常寺奏祭祀如常仪,谕 百官致斋二日。一、前期二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 牲如常仪。一前期一日、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遂告 于庙。

    红楮版、朱书。如遇遣官之岁、则中书官代填

    一。陈设大明之神西向。犊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一、簠 簋各二、笾十、豆十,玉爵三,酒尊三,红瓷酒盏三十,红 玛瑙玉一、帛一,红色篚一,祝案一、一。正祭。是日免朝。 锦衣卫备随朝驾。上常服,乘舆由东长安门出,至坛 北门入,至具服殿,具祭服出。导引官导上由左门入。 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内赞奏“就位。” 上就拜位。典仪唱“迎神”,乐作,乐止。内赞奏“四拜”,典仪 唱“奠玉帛”,乐作。内赞奏“陞坛”,导上至大明神位前。奏 “跪”,奏“搢圭”,司香官捧香跪进于上左。内赞奏“上香。”上 三上香讫,捧玉帛官以玉帛跪进于上右。内赞奏“献 玉帛。”上受玉帛奠讫。奏“出圭。”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 初献礼。”乐作。内赞奏“陞坛”,导上至神位前。奏“搢圭。”捧 爵官以爵跪进于上右。上受爵。内赞奏“献爵。”上献讫。 奏“出圭。”奏“诣读祝位。”上诣读祝位。奏“跪。”传赞众官皆 跪,乐暂止。赞读祝,读祝官跪,读祝毕,乐复作。奏“俯伏, 兴,平身。”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仪同初献,但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乐作,仪同亚献, 乐止。太常卿进立于坛前之右。唱“赐福胙。”内赞奏“诣 饮福位。”导上至饮福位。奏“跪。”奏“搢圭。”光禄官捧福酒 跪进于上右。内赞奏“饮福酒。”上饮讫,光禄官捧福胙 跪进于上右。内赞奏“受胙。”上受讫。奏“出圭”,俯伏、兴、平 身。奏“复位。”上复位。奏“两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 乐作。执事官彻馔讫,乐止。典仪唱“送神。”乐作。内赞奏 四拜、兴、平身,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 掌祭官捧馔,各诣燎位。”乐作。内赞奏“礼毕”,乐止。导引 官导上至具服殿,易常服陞辇还,参拜于庙 夕月 坛。《仪注》一、前二日太常寺奏祭祀如常仪,谕百官致 斋二日。一、前期一日,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牲如常 仪。是日,上亲填祝版于文华殿。

    白楮版。墨书。如遇遣官之岁、则中书官代填

    “遂告于庙。一陈设。夜明之神,东向,犊一、羊一、豕一、豋 一、铏二、簠簋各二、笾十、豆十、金爵三、酒尊三、白瓷酒 盏三十,玉用白璧一、帛一、白色篚一、祝案一,从位一。 坛南向,笾十、豆十、帛十、青、红黄各一,白六,元一。一正 祭。”是日免朝,锦衣卫备随朝驾。申时,上常服乘舆由 西长安门出,至坛北门入,至具服殿,具皮弁服出。导 引官导上由中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 司其事。内赞奏“就位。”上就拜位。典仪唱“迎神。”乐作,乐 止。内赞奏“两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乐作。内 赞奏“陞坛。”导上至夜明神位前。奏“跪”、奏“搢圭。”司香官 捧香跪进于上左。内赞奏“上香。”上三上香讫,捧玉帛 官以玉帛跪进于上左。内赞奏“献玉帛。”上受玉帛奠 讫。奏“出圭。”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乐作。内赞 奏“陞坛”,导上至神位前。奏“搢圭。”捧爵官以爵跪进于 上右。上受爵。内赞奏“献爵。”上献讫。奏“出圭。”诣读祝位。 奏“跪”,传赞众官皆跪,乐暂止。赞读祝,读祝官跪。读祝 毕,乐作。奏“俛伏”,兴、平身。传赞百官同奏“复位”,上复位, 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乐作。初献同,不读祝,乐止。典 仪唱“行终献礼”,乐作,仪同亚献,乐止。太常卿进立于 坛前之右。唱“赐福胙。”内赞奏“诣饮福位。”导上至饮福 位。奏“跪。”奏“搢圭。”光禄卿捧福酒跪进于上右。内赞奏 “饮福酒。”上饮讫,光禄官捧福胙跪进于上右。内赞奏 “受胙。”上受讫。奏“出圭”,俛伏,兴,平身。奏“复位。”上复位。奏 “两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乐作。执事官彻馔讫, 乐止。典仪唱“送神”,乐作。内赞奏“两拜”,百官同,乐止。典 仪唱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馔,各诣瘗 位,乐作。内赞奏“礼毕”,乐止。导引官导上入具服殿,易 常服陞辇,还参拜于庙。参拜毕,上还宫,遣官则否。一、 《分献官仪注》。初献读祝、献官朝上跪,至俛伏,兴,平身。 赞引引献官由北级上,至神位前。赞“搢笏上香,献帛、 献爵讫。”赞“出笏复位。”亚、终献同上复位。赞引引献官 至神位前。赞“搢笏,献爵出笏复位。”

    按《图书编》:“朝日坛,嘉靖九年罢从祀,建坛朝阳门外 二里许,为制一成坛面红琉璃,东西南北阶九级,俱 白石。内棂星门四,西门外为燎炉、瘗池,西南为具服 殿,东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灯库、钟楼。北为遣官房, 外建天门二,北天门外西北为礼神坊,西天门外迤 南为陪祀斋宿房,护坛地一百亩。岁春分祭大明之 神于朝日坛,西向。甲、丙、戊、庚、壬年,上祭服亲祀,馀年 遣文大臣摄之。”先十五日,委协律郎率乐舞生演《礼 乐》,先十日,题请上行礼。先三日,奏致斋,进铜人斋牌 示长安门。是日,诣太和殿观礼乐,牺牲所看牲。先二 日,同光禄寺奏省牲。次日,具本,复命博士捧祝版,候 填御名,捧安于香帛亭。厨役舁至神库奉安。乐舞生 烧香,陈设乐器,铺排洗祭器,夜半奉安神牌,陈设笾 豆祭品:“大明赤璋一,礼神帛一,红色玉爵三,瓷酒盏 三十,骍犊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 十。”

    嘉靖九年钦依赤玉无切物可改而就礼,礼不可改而就物,日以赤玉,月以白玉,此不易之理。见无赤玉,合暂以次玉玛瑙之类代之。

    明旦,上以出祭朝日告内殿。卿诣皇极门候请圣驾。 上由东长安门出,至坛北门入,至具服殿,具祭服出。 导引官导由左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 司其事。内赞奏“就位,位设于上成。”典仪唱“迎神”,奏乐。 乐止。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奠玉帛”,奏乐。内赞 奏“陞坛”,导上至香案前。奏“跪。”奏“搢圭。”奏“上香”、奏“献玉 帛。”奏“出圭”,奏“复位”,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奏乐。内赞 奏“陞坛”,导上至神位前。奏“搢圭”,奏“献爵”,奏“出圭”,奏“复 位”,乐暂止。奏跪,传赞百官同。赞读祝讫,乐复作。奏“俛 伏”,兴,平身。传赞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 初献,惟不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 献,乐止。卿立于坛之左,唱“赐福胙。”光禄卿捧福酒胙, 跪进于右。内赞奏“跪。”奏“搢圭。”奏“饮酒。”奏“受胙。”奏“出圭。” 俛伏,兴、平身。奏“再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 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唱 “读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掌祭官捧祭馔,各诣燎位奏乐。上退拜位南立。捧祝帛、馔官下陞。奏“礼毕。”内赞 导上出左门。导引官导至具服殿上,回参内殿。遣官 之年,先期题“钦定大臣一员摄祭”,位于坛下,由北级 升降,不饮福受胙。馀仪同。乐章乐七奏,乐生七十二 人,舞八佾。文生六十四人,武生六十四人。 夕月坛, 嘉靖九年罢从祀。建坛阜城门外之南二里许。为制 一成坛,用白琉璃,东西南北阶六级,俱白石。内棂星 门四,东门外为瘗池,东北为具服殿,南门外为神库, 西南为宰牲亭、神厨、祭器库,北门外为钟楼、遣官房。 外天门二,东门外北为礼神坊,护坛地三十六亩七 分。

    十年,钦依夕月坛,以铁炉置于坎上焚燎,不必造燎坛,以称“祭月于坎” 之义。

    “岁秋分祭夜明之神于夕月坛,东向,从祀木、火、土、金、 水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南向。丑、辰、未、戌年,上皮弁 服亲祀,馀年遣武大臣摄之。”先十五日,委协律郎率 乐舞生演礼乐。先十日,题请上行礼,并题“钦遣大臣 分献。”先二日,奏致斋,进铜人斋牌示长安门,诣太和 殿观礼乐,牺牲所看牲。先一日,光禄寺奏省牲,次早 具本复命。上以“出祭夜明告”内殿。博士捧祝版候填 御名,捧安于香帛亭。厨役舁至神库奉安。乐舞生烧 香,陈设乐器,铺排洗祭器。是日午后,本寺官奉安神 座神牌,陈设笾豆祭品。夜明白琥一,礼神帛一,白色 金爵三,磁酒盏三十,骍犊、羊、豕各一,豋一,铏二,簠簋 各二,笾豆各十。星辰配位礼神帛十,青红元黄各一、 白六、磁爵三、馀同。申刻、上由西长安门出、至坛北门 入。至具服殿、具皮弁服出。导引官导上由中门入。

    仪同朝日惟行再拜礼。改“赐福胙” 为“答福胙。”

    分献官于唱初献读祝时,听赞朝上跪,至俛伏,兴,平 身。赞引由北级上,至神位前。赞搢笏、上香、献帛、献爵 讫,其亚、终献,俱候上复位,然后行礼。遣官年先期题 钦遣大臣一员摄祭,一员分献摄官位于坛下,由南 级升降,不答福胙。馀仪同乐章。乐六奏,乐生七十二 人,舞八佾。文生六十四人,武生六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