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六十六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七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六十六卷目录

     天地祀典部总论二

      文献志王炎郊祀议

      文衡赵汸论周礼六天书

      陈祥道礼书天帝之辨

      文献通考论祀天祀帝之辨 论祭天之数 论群神从祀 论郊祀用尸 论祀

      地 论元祐合祭之非 论宋郊祀必先享庙

      荆川稗编五帝祀辨 始祖配天议 郊从祀之神 论五畤之谬

    礼仪典第一百六十六卷

    天地祀典部总论二

    文献志

    《王炎郊祀议》

    郊祀,国之重事也。先王之礼,犹可以考之于经,而诸 儒异论者,经之所著不同也。盖其不同者有四:郊丘 之制也,天帝之号也,天地分合之异也,春冬时日之 差也。郊丘之不同者有三:《周官》谓之圜丘,《戴记》谓之 南郊,又谓之泰坛。郑康成之说曰:“祀昊天于圜丘,谓 之禘;祀五帝于南郊,谓之郊。”而泰坛无说,康成之言 非也。兆于南以就阳,位于郊,故谓之郊。夫子尝有是 言矣。王肃曰:“筑丘以象天体,是谓圜丘。圜丘,人所造 也,是谓泰坛。兆于国南,是谓南郊。”然则南郊也,圜丘 也,泰坛也,其名有三,其实一也。天帝之异有三:曰昊 天,曰上帝,曰五帝。天洎五帝为上帝,孔安国之说也。 天为昊天,元天为上帝,五方之帝为五帝,郑司农之 说也。孔、郑之说,质之于经,固已不合。而郑康成则又 曰:“昊天上帝者,天皇大帝也。五帝者,始于青帝灵威 仰,终于黑帝汁光纪也。”以纬乱经,虽不辨,可以知其 无稽矣。于遍覆无外,故以天名;主宰造化,故以帝名。 在《书》言类于上帝,而又言告于皇天。在《周官》以为禋 祀昊天上帝,知昊天上帝,一而已矣。是故《诗》《书》所载, 有“皇矣上帝”之言,有“昊天上帝”之言,而《周官》始有五 帝之名。夫上帝至尊无二,而有五帝,何也?上帝,天帝 也;五帝,五人帝也。何以知之?以《周礼》而知之。掌次大 旅上帝,则张毡案。朝日祀五帝则张次。上帝在朝日 之先,五帝在朝日之下,则五帝非天帝,其证一也。《宗 伯》“兆五帝于四郊,四类四望亦如之。”郊兆于四类之 先,则五帝非天帝。其证二也。《司服》“祀昊天上帝,则大 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既言上帝,又言五帝,则五帝 非天帝。其证三也。吕不韦之《月令》尝言五帝矣,春则 太皞,夏则炎帝,秋则少昊,冬则颛帝,夏秋之交则黄 帝不以五帝为天也。魏相之奏,亦详言五“帝矣。太皞 乘震,炎帝乘离,黄帝乘坤,少昊乘兑,颛帝乘坎”,亦不 以五帝为天也。秦汉间言五帝者,皆五人帝而已,其 说必有所从受也。古之祭天者,主于上帝,其配以祖。 周公既成洛邑,用牲于郊,牛二,其一帝牛,其一稷牛。 夫礼简则严,严则敬,是故事天所以报本尊祖,故以 配天,严敬之义也。合上帝与五帝而谓之六天,则近 于诬矣。天地分合之异,先儒考于经者未审也。《春秋 传》曰:“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尊天而亲地,隆杀固有辨 焉,犹之宗子祭父,支子不得祭父而可以祭母,父尊 故也。天子祭天,诸侯不得祭天而可以祭土,天尊故 也。古之祭地者,有社则必有大社,大社谓之冢土,未 有北郊方丘之名也。社祭土,主阴气也。祭帝于郊,以 定天位;祀社于国,以列地利。而子思曰:“郊社之礼,以 事上帝。”明地不可与天相并,尊天之义也。《周官》论国 之神位,左祖右社,此王社也;泽中方丘,此冢土也。此 古人所谓大社者也。《书》谓之“冢土”,《礼》谓之方丘,而《戴 记》谓之泰折,折则方矣。其名有三,其实亦一也。至汉 匡衡乃有南北郊之说,则失先王尊天亲地之意矣。 新莽始有天地合祭,祖妣并配之说,则失先王之意 益甚矣。虽然,莽之说因《周颂》之言而失之也。《周官》夏 日至,祀地于方丘,冬日至,祀天于圜丘,则曰“此天地 分祀之证也。”夫春夏祈谷,其诗为《噫嘻》,祈有二祭,而 所歌者《噫嘻》一诗也;秋冬报,其诗为《丰年》。报有二祭, 而所歌者《丰年》一诗也。昊天有成命之诗,可歌以祭 天,岂不可歌以祭地乎?以先王之行事质之,武王东 伐,告于皇天后土矣。“告于皇天”,则类于上帝是也;“告 于后土”,则“宜于冢土”是也:是天地未尝合祭者一也。 周公之祭于洛邑,丁巳用牲于郊,戊午社于新邑,是 天地未尝合祭者,二也。以武王、周公之行事,而求其 制礼之意,则天地未尝合祭无疑矣。冬春时日之异, 则《戴记》之言失之也。其言曰:“郊之祭也,以迎长日之 至。”又曰:“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而继之以卜 郊。夫日至而郊,周礼也;卜日用辛,鲁礼也。杂周、鲁之 礼兼祀之,而郊之时日紊矣。盖周人之郊有二,皆无 所用。卜日至而郊,报本之郊也,故其礼行于一阳之 初;复;启蛰而郊,祈谷之郊也,故其礼行于农事之将 兴。制礼之意,坦然明《易》。《戴记》言:“周之始郊,正月以日 至,其日用上辛。”吾是以知其合周、鲁之郊而紊其时 日也。诸儒异论,为《礼经》之蠹者多矣。去其异论之蠹而究其《礼经》之正经,虽残缺礼意则固可知也已。

    文衡

    《赵汸论周礼六天书》答徐大年

    郑康成《三禘五帝六天纬书》之说,岂特足下疑之,自 王肃以来莫不疑之,而近代如陈、陆、叶林诸公,其攻 击亦不遗馀力矣。窃尝究观诸名家论著,于经旨似 犹有未尽者,于礼意似犹有弗类者。虽然,去古远矣, 岂易言哉!汸尝叹王子雍有高才,好著书,又与典午 氏为婚姻,势望赫然。苟非高明博洽,真有所据,安能 议其所短?而孙仲然独取《圣证论》驳而择之,其所辨 证,必有可观。陈史既复不作志,其善复不传,千载而 下,无所镜考,可惜哉!《经》曰“祀天”,曰“祀天神”,曰“祀昊天”, 曰“祀昊天上帝”,曰“禋祀昊天上帝”,曰“旅上帝”,曰“大旅 上帝”,曰“享上帝”,曰“类上帝”,曰“类造上帝”,曰“祀五帝”,曰 “禋祀五帝”,皆因“官属职掌器物司存”言之。然其间尊 卑远近,亲疏隆杀,异同分合,有序有伦,圣经简奥无 费辞,非后世文字比也。盖《典瑞》言“祀天旅上帝,祀地 旅四望”,旅四望别言,既非祀地,则旅上帝别言,非祀 天明矣。《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亦以上 帝对四望言。而《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 如之,始以五帝对四望,言五帝即上帝明矣。旅者会 而祭之之名,上帝非一帝也,犹四望非一方矣。《大宗 伯》礼天地四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而《诗》曰:“来 方禋祀。”以其骍牡四方之神,即五帝也,故曰禋祀。而 得与天地通称六帝,日月星辰,四望不与焉。《大宗伯》 以禋祀实柴槱燎,祀神之在天者,以血祭霾沈疈辜, 祭神之在地者。禋者,升烟以祭之名。三祀皆积柴实 牲体玉帛,燎而升烟,以报阳也。自非天神之尊者,不 得言禋祀明矣。《大司乐》祀四望、祭山川各有乐,而五 帝乐无文,以其皆天神,同六变之乐也,又岂但与昊 天上帝同禋祀、同祭服而已哉?虽然,五帝之非人帝, 可无疑矣。其总言上帝,与专言祀天者,岂无别乎?其 祭,曰“旅”,曰“享”,曰“类”,曰“类造其事”,曰“天子将出”,曰“帅旬”, 曰“国有大故以及”,曰“祈谷”,与《大司乐》“冬日至祀天神 于圜丘,夏日至祭地示于方泽”,孔子谓之“大郊”者,其 于尊卑、远近、亲疏、隆杀之节,亦辨而详矣。若来书所 谓天与帝为一,惟兼言分言有异,则经中神号、祭名、 礼物,徒异同而已矣。先王制为一代大典,岂为是辞 费以来后世之纷纷乎?《大宗伯》:“礼四方主作六玉”,言。 《小宗伯》:“兆五帝,主建神位言。”足下谓大小各从其类, 决五帝为人帝,非经旨也。夫五行之神为五帝,而太 皞之属配焉亦云帝,此孔子问诸老聃而告季康子 者也。《公羊子》曰:“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 不止。”此郊之所以尚配也。今将迎气于郊,而废其所 配者主,其配者,大皞以降,虽有功德,亦人鬼也。人鬼 岂能司天时而布五气者乎?陈祥道杨复斋之言曰: “天有五行四时,则有五帝。帝者,气之主也。”果以五人 帝为五帝,则人帝之前,其无司四时者乎?朱子又谓 “凡说上帝者,总昊天上帝与五帝言”之意与陈氏同。 诸公虽不主康成,至此亦不能异也。足下岂弗考乎? 《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此天神人 鬼之别也。《国语》曰:“郊禘祭之,牛角茧栗。”谓郊为禘,而 牲无异文,此所谓禘,非人鬼之祭矣。又曰:凡禘、郊、祖、 宗、报五者,国之祀典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三辰、五行, 而不别言祭天地,则韦昭注禘为“圜丘”,不诬也。《祭法》 以禘、郊、祖、宗对举言之,与《国语》同,则四者皆大祭,而 事体相似可知。其四代配食之帝,一以先后为次,则 四大祭者轻重必有差矣。王氏谓“禘者宗庙之殷祭, 而郊为圜丘祀天”;以其序言,则先庙而后郊庙,言人 鬼而郊不及天神;以其实言,是重祖以配天,而轻所 自出之帝,惟庙“享也。”又谓“祖宗乃二庙不迁之名”,是 禘郊以祭言,祖宗以庙言也。太庙之不迁,又非世室 比。颛顼之于夏,契之于商,其庙视周文、武世室亦可 同伦乎?二世室一曰祖,一曰宗,可乎?此毋论礼意如 何,古人制言有序,名物以类,必不如是之舛驳弗伦 也。六天之神,阴主化育,著为星象,下应人事,北辰中 居御极,而五帝随天运转,以散精布气于四时。与开 辟之初,五天之精感为帝王之祖,皆非有得于化原, 有见于古初者,信不足以及之。然“中垣、太微”,昭布森 列,不可诬也。况周人立閟宫以祭姜源,大司乐享先 妣,序于先祖之上,则南郊祀感生帝,何必异乎?纬书 焚于隋,《河图》《洛书》至宋始大显,使无陈、卲二公,亦妖 妄之类耳。学者初不见全书,往往望风诋排。黄先生 尝谓“恐尚有如图书蓍策之数在其中,可谓恶而知 其善者矣。”孙仲然远矣,安得起陈、林诸君子而质之? 向来尝感杨信斋讥郑康成读《祭法》不熟,杜佑读《大 传》不熟,杜氏主康成而兼存王肃,未知读书生熟如 何。然康成所得有在《祭法》外者,虽信斋未可忽也。王 肃亲注《家语》,而自废五天帝之说,苟无卓然之见,读 书虽熟,犹不足恃,而况不熟者乎?学者生后世而傲

    视古人如此,每谓读《仪礼通解》,君子惜之,此先生教
    考证
    人所以贵乎致思也。足下如有意斯事,则圣经贤传,

    与诸名家成书,历代史志具在,区区废忘久矣,何足 辱下“问乎?”

    陈祥道礼书

    《天帝之辨》

    《周礼》有言祀天,有言祀昊天上帝,有言上帝,有言五 帝者。言天则百神皆预,言昊天上帝则统乎天者,言 五帝则无预乎昊天上帝,言上帝则五帝兼存焉。《周 官》:“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典瑞》:“四圭有邸, 以祀天。”《大司乐》:若乐六变,天神皆降。凡以神仕者,以 冬至日致天神,此总天之百神言之也。《大宗伯》:“以禋 祀祀昊天上帝”,司服“大裘而冕,以祀昊天上帝”,此指 统乎天者言之也。《司服》言“祀昊天上帝,祀五帝亦如 之”,则五帝异乎昊天上帝也。《大宰》:“祀五帝,掌百官之 誓戒,祀大神示亦如之”,则五帝异乎大神也。《肆师》类 造上帝,封于大神,则上帝又异乎大神也。《掌次》大旅 上帝,张毡案,设皇邸,祀五帝,张大次、小次,则上帝异 乎五帝也。《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则上帝异 乎天也。上帝之文,既不主于天,与昊天上帝又不主 于五帝,而《典瑞》旅上帝对旅四望言之。旅者,会而祭 之之名,则上帝非一帝也。上帝非一帝,而《周礼》所称 帝者,昊天上帝与五帝而已,则上帝为昊天上帝及 五帝明矣。《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 堂,以配上帝。”则明堂之祀上帝,其为昊天上帝及五 帝可知也。《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祖考。”以配祖者,天也;以配考者,兼五帝也。合天与五 帝而谓之上帝,则《易》《孝经》之于《周礼》,其义一也。《周礼》 明其祀之大小轻重,故天帝之辨如此。《诗》《书》之文未 尝有称五帝,而《书》亦未尝有称昊天上帝者,其称“天” 及“上帝”,类皆泛言之而已。此固不可援之以议《周礼》 也。且周人明堂之制,有金、木、水、火、土之五室,自汉以 来,皆于五室以祭五帝,惟晋泰始及唐显庆中,尝议 除之,后亦遂复,则明堂之祀五帝,其来远矣。郑康成 以上帝为五帝而不及天,王肃以上帝为昊天上帝, 而不及五帝。二者之说,皆与《礼经》不合,不足信也。昊 天上帝之名,历代不同。汉初曰上帝,曰太乙;元始间 曰皇天上帝。魏初元间曰“皇皇天帝。”梁曰天皇大帝。 惟西晋、后齐、后周、隋、唐乃曰昊天上帝。而郑氏以《星 经》推之,谓昊天上帝即天皇大帝,名虽不同,其实一 也。今之南郊,既以昊天上帝位乎其上,而坛第一等 又有天皇大帝,是离而两之也,宜讲求以正之。五帝 与昊天同称帝,不与昊天同称天,犹诸侯与天子同 称君,不与天子同称王。《周官》祀五帝之礼,有与天同 以极其隆,有与天异以致其辨,故皆禋祀,皆服大裘, 此其所同也。祀帝于圜丘,兆五帝于四郊,此其所异 也。郑氏之徒,谓“四圭之玉,黄锺、大吕之乐,夏正以祀 感生上帝于南郊。苍璧之玉,六变之乐,冬日至,礼天 皇大帝在北极者于圜丘。”天皇大帝,耀魄宝也;五帝, 太微之帝也。分郊与丘,以异其祀;别四帝与感帝,以 异其礼。王肃尝攻之矣。然肃合郊丘而一之,则是以 五帝为人帝则非。夫有天地则有五方,有五方则有 五帝。《月令》之五人帝,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而已。 果以是为五帝,则前此其无司四时者乎?古者祀五 帝必配以五人帝,从以五人臣。《月令》之五人臣:春勾 芒,夏祝融,中央后土,秋蓐收,冬元冥,春、夏、秋中央之 臣,皆一人耳,而冬有脩与熙者,盖冬于方为朔,于卦 为艮,于肾有左右,于器有权衡,于物有龟蛇,于色有 青黑,则官有脩熙宜矣。司马迁不纪少皞,以黄帝、颛 顼、高辛、唐、虞为五帝。孔安国以少昊、颛顼、高辛、唐、虞 为五帝。其说与四时五行之理不合,当以《月令》为正。

    文献通考

    《论祀天祀帝之辨》

    程子曰:“六天之说起于谶书,郑元之徒从而广之,甚 可笑也。帝者,气之主也。东则谓之青帝,南则谓之赤 帝,西则谓之白帝,北则谓之黑帝,中则谓之黄帝,岂 有上帝而别有五帝之理?”此因《周礼》言祀昊天上帝, 而后又言祀五帝亦如之,故诸儒附此说。

    《朱子语录》曰:问:“而今郊祀,也都祀许多帝?”曰:“《周礼》说 上帝,是总说帝;说五帝,是五方帝;说昊天上帝,只是 说天。郑氏以昊天上帝为北极,看得不是恁地。北极 星只是言天之象。且如太微是帝之庭,紫微是帝之 居。紫微便有太子后妃许多星;帝庭便有宰相执法 许多星;又有天市,亦有帝座处,便有权衡秤斗星。”又 问:“今郊祀也祀太一?”曰:“而今都重了。汉时太一便是 帝,而今添了帝,多都成十帝。如一国三公尚不可,况 天而有十帝!”

    信斋杨氏曰:“遇按程、朱二先生之言,则天帝一也。以 一字言,则祀天、飨帝之类;以二字言,则‘格于皇天’”、“殷 荐上帝之类;以四字言,则‘惟皇上帝、昊天上帝、皇天 上帝之类;以气之所主言,则随时、随方立名,如青帝、 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之类,其实一天也。是以前乎郑康成,如郑众,如孔安国注书,并无六天之说;郑康成’” 后出,乃分为六天,又皆以星象名之。谓昊天上帝者, 北辰也;谓五帝者,太微宫五帝座星也。夫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草木非地,则星象非天,天固不可以象求 也。以象求天,是何异于知人之有形色貌象,而不知 其有心君之尊也?况又附以纬书,如北辰曰耀魄宝 之类,缪妄不经,莫此为甚。且郑于此章注云:“皇天上 帝亦名昊天上帝。”既已知其为一矣,及考《月令》季夏、 季冬两处有“皇天上帝”之文,郑氏又析而为二,以“皇 天”为“北极耀魄宝”,以“上帝”为“太微五帝”,随意曲说,前 后乖违,以此释经,有同儿戏,是以王肃群儒,引经传 以排之。至晋泰始初,始合六天为一,而并圜丘于郊, 似矣。然又谓五帝非天,而用《家语》之文,谓太皞、炎帝、 黄帝、五人帝之属为五帝,则非也。夫有天地,则有五 行、四时;有五行、四时则有五帝。帝者,气之主也,《易》所 谓“帝出乎震”之帝是也。果以五人帝为五帝,则五人 帝之前,其无司四时者乎?郑则失矣,而王亦未为得 也。夫祀天、祀五帝,皆圣人制礼之条目,非如郑氏分 天以“为六也。天犹性也,帝犹心也,五帝犹仁义礼智 信之心,随感而应者也。是故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 帝。”祀天专言天者,尊天之辞也。有故而祭则曰旅,所 以听命于帝,以主宰言之也。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 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昊天上帝者,天之大名也,五 帝分王于四时者也。祀五帝于四郊亦如之,所以致 四时生物之功也。圣人制礼之条目各有深意,其实 则一天也。

    《论祭天之数》

    程子曰:“古者一年之间祭天甚多,春则因民播种而 祈谷,夏则恐旱暵而大雩,以至秋则明堂,冬则圜丘, 皆人君为民之心也。凡人子不可一日不见父母,人 君不可一岁不祭天,岂有三年一亲郊之理?”

    朱子曰:凡说上帝者,总昊天上帝与五帝言之,皆称 上帝也。如《周礼》岁有九祭,其四为祭天,其一为祭五 帝,其礼若不同矣,《易》则但说享上帝,未尝分别,如曰 “圣人亨以享上帝,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以此观之, 凡说上帝者,是总说帝也。

    信斋杨氏曰:“愚按注疏言《周礼》一岁九祭”,天孙奭亦 言岁有九祭。但注疏“正月郊”谓祭感生帝,孙奭“正月 郊”谓祈谷,二说不同,何也?《注疏》主祭感生帝,出于纬 书,孙奭言正月祈谷,经有明证,学者以圣经为信可 也。又《注疏》言“季秋明堂及孟夏大雩,为合祭五帝。”以 经考之,《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上帝即天也,未闻有合祭五帝之说也。故 程子以“秋明堂、冬圜丘、春祈谷、夏大雩,四者皆祭天”, 斯言不可易矣。《注疏》以正月郊为祭感生帝,以季秋 明堂、孟夏大雩为合祭五帝,九祭之中已失其三矣。 惟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立春祭苍帝,立夏祭赤帝, 季夏祭黄帝,立秋祭白帝,立冬祭黑帝,六者庶几得 之,而《耀魄》《宝灵》《威仰》等名,又汨之以纤纬之说,则六 者又胥失之矣。

    《论群神从祀》

    《朱子》曰:“古时天地定是不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无 同合一时祭享之礼。当时礼数也简,仪从也省,必是 天子躬亲行事。岂有祭天便将许多百神一齐排作 一堆都祭?只看郊台阶级,两边是踏道,中间自二排 下都是神位,更不通看。”

    信斋杨氏曰:“愚按礼家或谓郊祀上帝则百神从祀, 然乎?”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传记屡言 之。窃意垂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之明,即天之明 也。故祭天而主日,配以月,非必百神悉从祀也。《月令》: ‘仲夏大雩帝,大雩之后,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季 秋大飨帝,大飨之后,乃使有司尝群神,告备于天子’。” 先后轻重,固有节文矣。以此类推之,祀天之后,乃祭 百神,盖可知也。莫尊于天,莫重于郊祀,精一以享,惟 恐诚意之不至,岂容混以百神之祀乎?舜之嗣位也, 肆类于上帝,而后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非 类于上帝之时,合祀六宗百神也。告祭之礼简矣,犹 有先后之序,况郊祀大礼乎?《大司乐》言“乐六变则天 神皆降”者,至和感召,融液贯通,上帝降鉴而百神皆 降,犹銮舆顺动而千官景从者,理也。禋祀则专主乎 昊天上帝,不容混也。按《三正记》曰:“郊后必有望。”又凡 以神仕者,以冬日至祭天神人鬼。注云:致人鬼于祖 庙,盖用祭天之明日,恐百神亦然也。后之言礼也,失 于讲明。后汉建武元年,采用前汉元始中,合祭天地 六宗,群神从祀。二年正月,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 泰坛之上,至一千五百一十四神,不亦亵乎!晋贺循 已疑其非古人扫地而祭之意。此固君子之所不取 也。

    《论郊祀用尸》

    横渠张氏曰:“《节服氏》言郊祀送逆尸,从车,则祀天有

    尸也。天地山川之类,非人鬼者,恐皆难有尸。《节服氏
    考证
    言郊祀有尸,不害后稷配天而有尸也。”

    信斋杨氏曰:“愚按宗庙祭享,有尸有主者,圣人原始 反终,而知死生之说,故设主立尸,为之庙貌,所以萃 聚祖考之精神,而致其来格也。若天地山川之类,形 气常运而不息,有形气则有神灵,祭祀感通,其应如 响,又焉用立尸为哉?”《周官太宰》“及祀之日,赞玉币爵 之事,谓玉币所以礼神,王亲自执玉币奠于神座,又” 亲酌以献神,如是而已。《曲礼疏》有说,祀天无尸,古人 盖知祀天之不必有尸矣。经传所述宗庙有尸者多 矣,未有言祭天之尸者,惟《尚书大传》有帝入唐郊,丹 朱为尸之说,《左氏传》述晋祀夏郊之事,始末为详,初 无董伯为尸之说,而《国语》乃言之,其言不经,难以据 信。张子曰:“天地山川之类,非人鬼者”,皆难有尸。节服 氏送逆尸,从车不害,后稷配天而有尸也。斯言也,非 通于幽明之故者,其孰能知之?

    《论祀地》

    朱子曰:“《周礼》有圜丘方泽之说。”后来人却只说社便 是后土,见于《书传》,言郊社多矣。某看来,也自有方泽 之祭。

    杨氏曰:愚按《大司乐》“奏太簇,歌应锺,舞《咸池》,以祭地 示。”郑注云:“地示,所祭于北郊及社稷。”“《牧人》阴祀,用黝 牲毛之。”郑注云:“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夫祭地,惟有 夏至北郊方泽之礼,此外则有社祭,亦祭地也。郑氏 亦既知之矣,及注《曲礼》“天子祭天地”,大宗伯“黄琮礼 地”,《典瑞》“两圭祀地”,又云:“地神有二,岁有二祭。夏至祭” 昆仑之神于方泽,《夏正》祭神州之神于北郊,何也?盖 祭地惟北郊及社稷,此三代之正礼,而释《经》之正说, 郑氏所不能违也。有昆仑又有神州,有方泽,又有北 郊,祈一事以为二事,此则惑于纬书而牵合圣经以 文之也。知有正礼而又汨之以纬书,甚矣其惑也!

    《论元祐合祭之非》

    程子曰:“元祐时,朝廷议行北郊,只为五月间天子不 可服大裘,皆以为难行。不知郊天礼地,礼制自不同。 天是资始,故凡物皆尚纯,藉用槁秸,器用陶匏,服用 大裘,是也。地则资生,安可亦用大裘?当时诸公知大 裘不可服,不知别用一服。是时,苏子瞻便据‘昊天有 成命’之诗谓郊祀同;文潞公便谓‘譬如祭父母,作一 处何害’?”曰:“此《诗》冬至夏至皆歌,岂不可耶!郊天地,又 与‘共祭父母不同。此是报本之祭,须各以其类祭,岂 得同时耶’?”

    《朱子》曰:“天地合祭于南郊,及太祖不别立庙室,千五 六百年无人整理。”

    马氏曰:“北郊之议,始于元丰初,至元丰六年,始罢合 祭,元祐七年,复合祭,绍圣以后复罢之。政和四年,始 亲祀地祇于方泽。盖自元丰六年至宣和之末,共四 十二年,凡十一郊。惟元祐七年一次合祭,及政和四 年以后四次亲祀方泽而已,其馀六郊,则遂废地祇 之祀矣。夫本以合祭为非礼,分祭为礼,至分合之议” 不决,则废亲祠,而权以上公摄事者且二十年,盖病 其非礼,而反至于废礼。以为不当并祀于圜丘,而终 不能亲祀于方泽,则固不若一遵祖宗之法,三岁并 祀南郊之为愈也。要之《周礼》冬至圜丘,夏至方泽,其 礼甚正,亦无难行者。诸儒议论所以不能以时决者, 其拘牵有二:礼文烦缛则惮劳,赏赉优渥则惮费。如 陈古灵之说,每遇亲郊之岁,一日宿太庙以告,一日 宿北郊以祭地,一日宿南郊以祀天。是欲以二祀并 在一时,则不至倍费矣,而执礼之劳加甚。如曾曲阜 之说,亲郊之岁,依古礼以夏至亲祠方泽,一如郊礼, 至冬至则举圜丘之礼。是以二祀分在二时,则不至 甚劳矣,而赏赉之费倍增。然《礼》文乃百王相承之大 典,不可损略,而赏赉则五季姑息之敝政,何难更张? 则如政和三年之诏,以郊天后一岁祭地方泽,应奉 支赐,务从简省,毋使有偏而不举之失,乃为至论。但 恐当时方昌丰豫之说,繁费未必能省,所以中兴之 后,国势倥偬,则不复能遵而行之也。

    《论宋郊祀必先享庙》

    杨氏曰:愚按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疏引《礼 器》“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为证。《礼器》 注云:“鲁以周公之故,得郊于上帝,先有事于頖宫,告 后稷也。”夫有事,谓告祭也。郊事至重,又尊祖以配天, 故先告于祖而受命焉,乃卜日于祢宫。自此以后,散 斋七日,致斋三日,斋戒以神明其德,将以对越上帝。 此则古礼然也。太祖皇帝乾德六年十一月,初行郊 祀。先是十三日宿斋于崇元殿,翌日赴太庙,五鼓朝 享,礼毕,质明乘玉辂赴南郊,斋于帷宫。十六日,行郊 祀礼。夫五鼓朝享于太庙,质明乘辂赴南郊,斋于帷 宫,又二日而郊祀。此则不拘古礼,以义起之,深得古 人告祭于太庙之意,而又不失乎致“斋之严也。”其后 有司建明,或失其中。仁宗天圣二年八月,太常礼院 言:“南郊合行荐告之礼,望降所用日。”诏将来玉清昭 应宫、景灵宫、太庙同日行礼。后五年,礼仪使刘筠奏曰:“天圣二年南郊制度,皇帝自大安殿一日之内数 次展礼,万乘之陟降为劳,百执之骏奔不暇。欲乞将 来南郊礼毕,别定日”诣玉清昭应宫、景灵宫行恭谢 之礼。夫刘筠之请,盖欲避一日频并之劳也。然荐告 者,郊前之礼也,恭谢者,郊后之礼也。刘筠欲易郊前 荐告之礼为郊后恭谢之礼,盖亦以玉清昭应、景灵 宫非礼之正,不欲指言其事,故为是婉辞以达意也。 景祐五年十月,侍讲贾昌朝言:“朝庙之礼,本告以配 天,享侑之意,合于旧典,所宜奉行。其景灵宫朝谒,盖 沿唐世太清宫故事,有违经训,固可改革。欲望将来 朝庙前未行此礼,候郊礼毕诣景灵宫谢成,如下元 朝谒之仪,所冀尊祖事天,礼简诚至。”夫昌朝之说,即 刘筠之说也。然刘筠之议婉而明,不若贾昌朝之言 严而正。

    岳氏《愧郯录》曰:珂前辨南北郊,妄意以礼之大者与 常礼异,折衷古今,以俟博识。及考元丰六年十月庚 辰太常丞吕升卿所奏,则先庙后郊,当时亦尝有议 之者。反复其论,可谓至当,而迄不见于用,则盖有弗 便乎?今虽欲力行,不可得也。珂故因是而发其馀论 焉。升卿之言曰:“近以郊祀致斋之内,不当诣景灵宫” 及太庙朝享。遂具奏:“伏闻止罢景灵宫诸处朝谒,而 天兴殿及太庙朝享如故。臣伏以郊丘之祀,国之大 事,有天下者莫重乎享帝。臣历考载籍,不闻为祀天 致斋,乃于其间先享宗庙者也。独有唐天宝之后,用 田同秀之言,立老子庙,号曰太清宫。”是岁将行郊祀, 以二月辛卯先躬享焉。祀用青词,馈用素馔,甲午又 亲享于太庙,丙申乃有事于南郊。终唐之世,奉而行 之,莫知其非。虽论者以为失礼,然考其初致斋之日, 乃辛卯享于太清宫,至丙申殆且五日,乃得雍容休 息以见上帝也。今陛下致斋三日,其一日于大庆殿, 而用其二日三行礼焉。古之大祀,未有不斋三日而 敢与神明交者,故《经》曰:“斋三日,一日用之犹恐不敬, 二日伐鼓何居?”盖先王之于祭祀之斋,如此其谨也。 今陛下行礼于天兴殿,才斋一日尔,其之太庙与郊 宫也,前祀之一日,皆尝用之矣,谓之一日之斋,尚非 全也。夫用一日之斋以修大祀,未见其可,况非全日 乎?于以奉宗庙,则斋之日不足;于以事上帝,则斋之 仪不专。陛下恭严寅畏,三岁一修大礼,将以受无疆 之休,其为致斋者乃如此,殆未称昭事之意也。今太 庙岁有五大享,皆如古矣,又于郊祀复修遍享之礼, 此为何名乎?论者曰:宗庙之礼,未尝亲行,故因郊祀, 恭展荐献。臣曰不然。唐太宗时,马周言曰:“陛下自践 位,宗庙之享,未尝亲事。窃惟圣情,以乘舆”一出,所费 无艺,故忍孝思,以便百姓,遂俾《唐史》不书皇帝入庙, 何以示来叶?良谓此也。且人主于宗庙之享,自当岁 时躬修其事,其不亲享者,盖后世之失礼也。今日必 因郊礼以行之,则义尤不可。夫因者,不致专之谓也。 七世圣神,俨在清庙,朝廷不特讲岁时亲行之礼,而 因以享之,此非臣之所闻“也。臣愚以为今郊礼宜如 故事,致斋于大庆殿二日,径赴行宫,其宫庙亲享,并 乞寝罢。或车驾必欲至太庙,即乞止告太祖一室,以 侑神作主之意,撒去乐舞,以尽尊天致斋之义。其天 兴朝享,乞更不行,请如新降朝旨,俟礼毕而恭谢。伏 请继今日以往,别修太庙躬祀之制,岁五大享,乘舆 亲临其一焉。仍望自今岁腊享为首,于明年行春祠 之礼;禴与蒸尝,自次年以叙终之,每遇行庙享之时, 则罢景灵宫一孟朝谒之礼。庙享致斋,乞于内殿出 入如常仪。如此,则祀天享亲,两得其当矣。”珂按先庙 后郊,苏文忠轼尝引《书武成》证为《周礼》,而珂固疑其 即变礼以为常矣。升卿谓:古之大祀,未有不斋三日 而敢与神交者。考之《武成》,“厥四月丁未,祀于周庙,越 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虽礼之变,犹必历三日而 后柴、望,则升卿之言,岂非明据。然珂谓升卿之论庙 享,岁五大享而临其一,乃杀礼也,非备礼也。行庙享 之时,则罢景灵宫一孟朝谒之礼。庙享既与景灵宫 迭用,且致斋内殿,出入如常仪,“乃常礼也,非大礼也。 夫天地大祭也,祖宗大祭也,隆礼备物,不可偏废,其 势必如仁宗祫享之制,始合于礼之宜。夫嘉祐之行 祫也,以代三年之郊也。辂而斋,冕而事,门而肆眚,皆 郊制也。前乎元年恭谢乎大庆,后乎七年大享于明 堂,则四年之祫,适三年之中也。如升卿言,是以常礼 享祖宗,而以大”礼祀天地也。若每岁而入庙,又三岁 而出郊,礼有隆而无杀,知其必不能也。知乎此,又益 知乎南北郊之不可以兼举也。分郊而祭,舍升卿之 说,则太庙、原庙之享不知其存乎否也。苟存也,则先 南郊祀之,先北郊则祀之,祖宗之祭二而天地之祭 一。祖宗三岁而遍,天地六岁而遍,以卑逾尊不可也。 苟废也,则原庙恭谢之制,就可如“升卿”之说,而太庙 则不可以乏享也,享不可以杀礼也,是又于何时增 此一郊耶?其疏其数,将于此乎?并无统矣。

    ==荆川稗编==

    《五帝祀辩》

    五帝之祀见于《周礼》,五帝之义见于《家语》,其说本正 大也。自秦汉间废祀天之祀,而以所谓郊祀者祀于 五畤,名曰五帝。郑康成解《经》,习闻秦汉之事,遂于经 所言郊祀,多指为祀五帝,且据纬书为之名字:东曰 “灵威仰”,南曰“赤熛怒”,西曰“白招拒”,北曰“汁光纪”,中曰 “含枢纽。”于是王子雍群儒引经传以排之,而谓五帝 “者,太皞以下五人帝也。”先儒杨复斋则谓果以五人 帝为五帝,则五人帝之前其无司四时者乎?郑则失 矣,王亦未为得也。其说善矣。然杨氏之释五帝,则以 为如毛公所谓“元气昊大,谓之昊天;远视苍苍,谓之 苍天”;程子所谓“以形体谓之天,以主宰谓之帝”之类, 则五帝乃天之别名,而元未尝有所“谓五帝之神也。” 愚谓若以为天之别名而已,则曰帝可矣,何必拘以 五,又何必于祀上帝之外别立祀五帝之礼乎?盖五 帝者,五行之主而在天,犹五岳为五行之镇而在地 也。五帝不出于天之外,而谓五帝即昊天,则不可;五 岳不出于地之外,而谓五岳即后土,亦不可。《家语》所 言尽之矣。今因疑纬书“灵”、“威”、“仰”等名字,而谓五帝之 本无,因疑五帝之本无,而谓《家语》之非圣言,亦过矣。 如日月星宿,风伯雨师,皆天神之见于祀典者,经传 所言昭昭也。而道家者流,则以为各有名称,甚者或 为姓字,其妖妄不经,甚于纬书,儒者所不道也。然因 是而疑日月诸神之本无,可乎?

    《始祖配天议》

    “有天下者必推其祖以配天;既立宗庙,必推其祖为 太祖,礼也。”自《孝经》有郊祀、配天、明堂配帝之说,《祭法》 有禘郊、祖宗之说,郑氏注以为禘郊即郊也,祖宗即 明堂也。于是后之有天下者,配天配帝,必各以一祖, 推其创业之祖以拟后稷者,而尊之以配天焉。夫文 王受命于周也,汉之高帝、唐之神尧,宋之艺祖,庶乎 其可拟矣。曹孟德、司马仲达以下诸人,逞其奸雄诈 力,取人之天下国家,以遗其子孙,上视文王,奚啻瓦 釜之与黄锺。然其为肇造区夏,光启王业事迹则同, 为子孙者虽以之拟文王可也,独拟后稷之祖,则历 代多未有以处,于是或取之遥遥华胃,如曹魏之祖 帝舜,宇文周之祖神农,周武氏之祖“文王是也。”此三 圣人者,其功德固可配天矣,而非魏与二周之祖也。 是以当时议之,后代哂之,以为不类。至于唐既以神 尧拟文王矣,而求其所以拟后稷者,则属之景帝。宋 既以艺祖拟文王矣,而求其所以拟后稷者,则属之 僖祖。夫景、僖二帝,虽唐、宋之始祖,然其在当时,则无 功业之庸夫也。上视周室仅可比不窋之流,而以后 稷尊之,过矣。是以不特后世议其非,而当时固哗然 以为不可,盖无以厌服人心故也。夫知其祖之未足 以厌服人心,而推崇尊大之意未慊也。于是献议者 始为导谀附会之说以中之。老聃亦人耳,道家者流 假托其名以行其教,遂至推而尊之,列坐上帝之右, 而为其徒习其教者,则曰:此天帝也,非复周之柱下 史也。而聃姓适同乎唐。乃推聃以为始祖,尊之曰元 元皇帝。盖虽祖聃,而其意谓吾祖固天之贵人也。于 是崇建太清宫,每禘祫,并于元元皇帝前设位序正, 是盖以元元为太祖,拟周之后稷,而其祖宗则俱为 昭穆矣。至宋大中祥符间,天书封禅之事竞兴,遂复 效唐人之为,推所谓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以为圣祖, 建立景灵宫,圣祖殿居中,而僖祖以下各立一殿,分 置左右。是盖以圣祖为太祖,拟周之后稷,而祖宗则 俱为昭穆矣。晦庵尝言:“景灵之建,外为都宫,而内各 为寝庙门垣,乃为近古。盖以其规制宏壮,每帝各居 一殿,不如太庙之共处一”堂,稍类古人立庙之制,而 足以称天子所以严奉祖宗之意,是则然矣。然不知 所谓圣祖者,果有功德之可称,如后稷谱系之可寻, 如稷之于文、武、成、康乎?《祭法》言虞、夏、商、周禘郊祖宗 之制,郑氏注谓: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 德而已。自夏以下,稍用其姓氏之先后为次。项平甫 亦言,“此经”作《祭法》者,已于篇末自解。其意先序《帝喾》、 尧、舜、鲧、禹之功,次序黄帝、颛顼、契、冥、汤、文、武之功,以 为此皆有功烈于民者,故圣王祀之,非此族也,不在 祀典。则其意盖谓郊禘祖宗,皆择有功烈者祀之耳。 而后之有天下者,欲稽此以祀其祖先,则固与其说 大异矣。愚尝因是而究论之,虞、夏、商之事远矣,周人 郊祀后稷,宗祀明堂,此后世所取法也。以《诗》考之,言 后稷配郊者,为《生民》《思文》,言文王配明堂者,为《我将》 《我将》之诗,其所称颂者,受命兴周而已。而《生民》《思文》 二诗则皆言教民播种、树艺五谷之事。然则文王有 功于兴周,而后稷则有功于天下万世者也。《传》曰:“烈 山氏之子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 以来祀之。”夫社,五土之神;稷,五谷之神,皆地之异名 也。古之圣人能建天地所不及之功,则其道可以拟 天地,故后世祀之,推以配天地。弃自商祀以为稷,则 周为诸侯之时,固己配食地祇矣。周有天下,弃开国之祖也。文王受命,礼合配天,而实弃之子孙也。周公 制礼作乐,既举“严父配天”之礼以祀文王矣,而弃之 祀仍商之旧列于社稷,是尊祢而卑祖也。故复创为 明堂之礼,而以是二圣人者各配一祀焉。自秦以来, 文王配天之礼废矣,而稷之祀至今未尝废。盖稷之 配食地祇,周未兴而已。然周已亡而不替,所谓有功 烈于民者,祀之万世如一日也。后之有天下者,岂复 “有此祖也哉?”而必欲效周之礼,推其远祖,上拟后稷, 或本无谱系可考,而强附会于古之帝王,如曹魏二 周之祖舜,神农与文王是也。或姑推其上世之远祖, 而不问其人品功德之何如,如唐之景帝、宋之僖祖 是也。又否则推而神之,托之天帝之杳冥,如唐之元 元、宋之圣祖是也;而上视周家祀后稷之意,则不类 甚矣。曷若只推其创业之祖,上拟文王,郊祀明堂,俱 以配侑,而上世之祖既未有可以拟后稷者,则不必 一遵周人之制可也。

    《郊从祀之神》

    按《礼经》言“郊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然则周之郊,以后 稷配天之外,从祀惟日月而已。明堂则郑氏注谓所 祀者五方五帝及五人帝、五官,配以文王、武王而已, 不祀他神也。自秦汉以来,郊礼从祀之神渐多。晋太 兴中,贺循言:郊坛之上,尊卑杂位千五百神。唐圜丘 坛位,上帝、配帝以及从祀通计七百馀座。然圜丘所 “祀者昊天,则从祀者天神而已,于地示人鬼无预也。” 自汉末始有合祭天地之礼。魏、晋以来,则圜丘、方泽 之祀,未尝相溷。宋承五代之弊政,一番郊祀,赏赉繁 重,国力不给,于是亲祀之礼不容数举,遂以后土合 祭于圜丘,而海、岳、镇、渎、山川、丘陵、坟隰原衍,皆在从 祀之列。于是祭天从祀,始及地祇矣。至神宗皇祐二 年,大飨明堂,盖以亲郊之义,移其祀于明堂,而其礼 则合祭天地,并祀百神。盖虽祀于明堂,而所行实郊 礼也。然既曰“明堂”,则当如郑氏之注及历代所行,故 以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五人帝、勾芒、祝融、后土、 蓐收、元冥五官神侑祀五帝,于是祭天从祀,又及人 鬼矣。中兴以来,国势偏安,三岁亲祠,多遵皇祐明堂 之礼。然观《仪注》所具神位,殿上正配四位,东朵殿自 青帝至南岳十三位,西朵殿自白帝至北岳十二位, 东廊自北斗至北隰二百有八位,西廊自帝座至哭 星一百七十五位,又有众星一百五十八位,共五百 七十位,则比晋贺循所言才三之一,唐圆丘所祀三 之二耳。然晋、唐未尝杂祀地祇人鬼,而位数反多;此 则以圆丘、方泽、明堂所祀,合为一祀,自五帝、五官、海 岳以至于原隰,而位数反少,殆不可晓。然《晋史》《唐史》 但能言从祀之总数,而不及其名位之详,故无由参 稽互考,而不知其纤悉也。姑志于此,以俟博闻者共 订焉。

    《论五畤之谬》

    “王者祭天而以祖配之,古今之通义,祀典之首也。舜 摄政之初,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汤代夏之初,用元牡告于上帝神后。武王代殷之初, 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然则其所祀者,天与 六宗,地与山川而已,初无祀五帝之文。《周颂》三十有 一篇,曰郊,曰明堂,曰柴望,曰祈谷,曰报祭,曰类祃,所 以告神明之事备矣。亦无祀五帝之乐章,而祀五帝 之说始于《周礼》,先儒各以其意为之训诂。以为五天 帝者,曰灵威仰、赤熛怒、白招拒、汁光纪、含枢纽也;以 为五人帝者,曰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也。姑以五 天帝言之,则此五帝皆天神之贵,主五方之事者,意 其在祀典,当与日月六宗并,而亚于祀天者也。秦襄 公伐戎救周,列为诸侯而居西,自以为主。少皞之神 作西畤,祠白帝。太史公读《秦记》,以为秦杂戎翟之俗, 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 君子惧焉。然以愚考之,襄公以其有国于西也,而祀 少昊、白帝,是犹宋人之祀阏伯,晋人之祀实沈耳,非 郊天也。太史公误矣。继而诸畤并兴,或由梦蛇而为 鄜畤,或因获石闻雉而为陈宝,或因雨金而为畦畤, 又继而有青帝、黄帝、炎帝之祠,俱以“畤”名之。盖少昊、 白帝、西方之神,秦祠之宜也,而并及青帝、黄帝、炎帝, 则非所祭而祭者也。至于鄜畤、陈宝之属,则皆秦中 小人为淫厉而惊动祸福者。秦人无知,亦为立畤,而 同于诸帝之祠。汉人不考,复指四畤以为郊天之事。 至高祖立黑帝祠,以备五畤,而五帝俱祠矣。然命有 司进祠,上不亲往。呜呼!安有郊见上帝而人主不亲 其事者乎?往往见其所祠者丛杂冗泛,是以姑诿之 祠官,修故事耳。至孝文用新垣平之言而立渭阳五 帝之庙,孝武采缪忌之说而建太一天皇之坛,始亲 祠矣,而皆谓之郊见。夫郊,事天之礼也。诸方士言天 神贵者太一,太一佐者五帝,则太一、五帝俱天上之 神尔。以神为帝,以祀神为郊,而昊天上帝之祭固未 尝举行也。秦及汉初,以郊祀事天之礼奉五帝。至武 帝时,方士缪忌言太一贵于五帝者也,遂复以郊礼事太一,而五帝坛环居其下,然终不闻举祀天之礼。 至郑康成遂创为六天之说,以为太一五帝并昊天 而六也,盖异名而同体也。然其说终难通,盖方士之 说至为诞谩。然有言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者五帝, 终不取言太一五帝即天也。康成儒者,乃创六天之 说,何哉?切意太一五帝之在天,犹五岳四渎之在地 也。谓岳渎非地,固不可,而以方泽祠后土之礼事岳 渎,亦不可;谓已祭岳、渎,而遂废后土、方泽之祠,尤不 可。盖秦襄所祀少皞白帝耳。然秦俗信鬼好祠,至于 子孙,遂并青、黄、赤帝而祠之。至汉高帝立黑帝祠,而 以为事天之事毕矣。盖其祠本不经,而诸畤之怪妄 尤甚。高祖明达者也,虽有重祠敬祭之诏,而卒不亲 享,其亦有见于此矣。汉初陋儒,既不能有所建论,是 正贾生贤而知礼者也。亲承宣室鬼神之问,亦不能 引经援古,定郊社明堂祀天配祖之仪,以革秦世之 淫祠,惜哉!自是而后,郊畤祠礼之丰杀,每与方士之 际遇相为盛衰。渭阳五帝之亲祠也,以新垣平;平诛 而帝怠于渭阳之祭;太一诸祠之郊拜也,以缪忌。忌 亡,而祠官领太一之祠,而昊天上帝反不得比,所谓 太一五帝者,得享郊祀之祭。高祖创业之太祖,亦终 西都之世,不得享配天之祀,岂不缪哉!按《郊祀志》:“天 子封泰山,欲治明堂,奉高傍,未晓其制。济南人公玉 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 带图。及是岁修封,则祀太一、五帝于明堂上坐,合高 皇帝祠坐对之。服虔注曰:“汉是时未以高祖配天,故 言对,光武以来乃配之。”盖汉时大一,五帝之畤不一。 其在甘泉者曰郊畤,三岁一亲祠,未尝以祖配。其在 汶上者曰明堂,武帝封泰山时所建,方有高帝并祠, 每修封则祀之。终帝之世五修封,而昭、宣之后,无幸 泰山修封之事,则废其祭矣。然高皇帝之所并祠者, 太一五帝,不过天神之贵者,则非配天也。至成帝时, 匡衡请徙甘泉祠于长安定南北郊,又言:“王者各以 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今郊雍鄜密, 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所载。汉兴之初, 仪制未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今既稽古,建定 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皆毕 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 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 祠因是皆罢,并毁不应礼之祠四百七十五所,然后 祀礼稍正。然终不能建议,尽复三代以来郊祀明堂 严祀配天之礼。而哀、平之间,怵于祸福之说,南北郊 与甘泉五畤,互为罢复,卒无定制。至王莽秉政,请复 长安南北郊祭天,而以高祖配,善矣。然复以高后配 地祇而共祭,则臆说不经为甚。盖莽将篡汉,故为是 崇阴教以媚元后,而遂其盗权窃位之谋耳。或曰:匡 衡之论正矣。然《史》载“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 坏甘”泉竹宫,折拔畤中树木十围以上百馀。天子异 之,以问刘向,而向以为不当革。上卒无继嗣,哀、平短 祚,汉以中衰,议者惑焉,何也?对曰:“千金之家,其祖父 奉淫昏之鬼以求福,而为之子孙者欲矫而正之,则 所举者未必蒙福,而所废者祗以掇祸。如诸畤之神 虽不正,然汉代秦而兴,不能以礼革之,方”且信方士 之言,愈加尊奉。侔于事天,其祭之也,且历世百五十 馀年,则其灵响暴著也久矣,固未易遽绝也。逮世祖 中兴,建武郊天,即采用元始故事,而不复袭汉初之 迹。甘泉诸畤,未尝领之祠官,加以尊奉,而亦不闻其 能惊动祸福,以来纷纷之议,则以其绝之有素也。故 曰:“君子以作事谋始,道家”者流。其所言者,链养之事, 符箓之术耳,然必以天帝诸神为宗。陈后山作《白鹤 观记》,言“汉两刘校中书为《七略》,其叙方伎则有神仙, 诸子则有道家,而老庄并焉。天地神祇,三灵百神,又 皆出诸礼官,而今之为道者合而有之。”盖以符咒法 箓,捕使鬼物,皆老氏所不道。晦庵亦言道家祀昊天 上帝为非,且谓释老之学尽当毁废,纵使不能尽去, 则老氏之学,但当自祀其老子、关、尹、庄、列之徒,以及 安期生、魏伯阳辈,而他百祠自当领于天子之祠官, 而不当使道家预之,庶乎其可也。然观太史公《封禅 书》,首叙帝舜类上帝,禋六宗,望山川,祠五岳之事,以 至三代郊祀之礼,然后及秦汉间不经之祠。且历叙 始皇、孝武所得燕、齐方士怪诞矫诬之说,共为一书, 班孟坚遂取以作《汉郊祀志》。盖秦、汉之君不能明理, 以古先圣王报本反始之典,视为求仙徼福之一事, 故郊畤诸祠,其说多出于方士,作史者固不得而删 之。然少君栾大、公孙卿、粤人勇之徒,其所言怪妄诸 说,本无关于祠祀者,亦丛杂附见于封禅郊祀之书, 何耶?如此则与道家之经典何异?迁、固儒者,而著书 指意如此,固无怪黄冠师得以夤缘附会其说,而启 后山、晦庵之议也。要之,《郊祀志》只当叙述所祀天地 百神本末,而诸方士之言,当别立方伎传述之乃为 允当。道家以符箓役鬼之说附会于天地百神,则迁、 固封禅郊祀之书实启之;以昊天上帝并立于所谓“上九位天尊者”,则郑康成“六天”之说实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