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九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九十八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九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九十八卷目录

     𬭚部汇考

      周礼地官

      后汉刘熙释名释兵

      宋陈旸乐书四金通论 金𬭚 将于

      博古图𬭚总说 周虎龙𬭚图说 周山纹𬭚图说 周圜花𬭚图说 周絷马𬭚图

      说 周龟鱼𬭚图说 周鱼𬭚图说 周双鱼𬭚图说 周凤𬭚图说 周虎𬭚图说一 周

      虎𬭚图说二 周虎𬭚图说三 周虎𬭚图说四 周虎𬭚图说五 周虎𬭚图说六 周虎

      𬭚图说七 周蜼𬭚图说一 周蜼𬭚图说二 周蜼𬭚图说三 周蜼𬭚图说四

      容斋续笔古𬭚于

      元史乐志

      明王圻三才图会金𬭚𬭚于图说

     𬭚部艺文

      金𬭚赋         梁简文帝

      汉金𬭚说        宋黄伯思

     𬭚部纪事

     𬭚部杂录

    乐律典第九十八卷

    𬭚部汇考

    《周礼》

    《地官》

    鼓人“以金𬭚和鼓。”

    订义王氏《详说》曰:“四金”之名,三见于《大司马》,惟“𬭚”之名不见于《经》,内见于汉之太子乐。郑康成曰:“𬭚,𬭚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

    陈氏曰:《国语》曰“战以𬭚于丁宁” ,儆其民也。又黄。

    池之会,吴王亲鸣钟鼓,丁宁𬭚于振铎,则兵法固用𬭚矣。王昭禹曰:“以金𬭚和鼓,鼓唱而和之。”

    《后汉刘熙释名》

    《释兵》

    《金鼓》,金禁也,为进退之禁也。

    《宋陈旸乐书》

    《四金通论》

    “圣人作《易》,参天两地而倚数。因三而三之,其数六;因 两而两之,其数四。”鼓,阳也而六之,参天之数也;金,阴 也而四之,两地之数也。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 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必掌以鼓人者,鼓为乐之君故 也。盖六鼓之有四金,犹六律之有六吕,未有能偏废 者也。故𬭚之声淳,镯之声浊,铙之声高,铎之声明。淳 则阴与阳和,故可以和鼓倡而和之故也。浊则承阳 而节之,故可以节,鼓行而节之故也。高则阴胜于阳 而可以止鼓退而止之故也。明则阴与阳通,而可以 通,鼓作而通之故也。在《易》之艮,位之终止也。位之终 止则穷,故以渐进继焉。《既济》,治之终止也。治之终止 则乱,故以未济终焉。亦“六鼓终于通”鼓之意也。《大司 马》言镯铙则鸣之而已,铎则或振或摝,其用则先镯 而后铙。与此不同者,此言理之序,《大司马》言用之序 故也。然《大司马》不言𬭚者,以大司马方习战陈之事, 非倡和之时故也。《释名》:“金鼓,校号也,将帅号令之所 在也。”《左传》曰:“凡师有钟鼓曰伐。”《吕氏春秋》曰:“金鼓所 以一耳也,法令所以”一心也。《孙子》曰:“夫金鼓所以一 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 独退,此一众之法也。由是观之,金鼓之用于军旅,则 将军之气,一军之形候也,况用之以节乐者乎?后世 以角代金,非古制也。

    《金𬭚》

    《周官》:小师“掌六乐声音之节与其和。”鼓人掌六鼓四 金之音声,以金𬭚和鼓,自金声之淳言之谓之𬭚,自 和鼓之倡言之谓之和,其实一也。盖其形象钟顶大 腹。口弇,上以伏兽为鼻,内县子铃,铜舌。凡作乐,振 而鸣之,与鼓相和。后周平蜀,获其器,太常卿斛斯征 观曰:“𬭚于也。以芒筒捋之,其声极震,乃取以合乐焉。 《国语》曰:‘战以𬭚于,儆其民也’。”又黄池之会,吴王亲鸣 钟鼓,𬭚于振铎,则𬭚之和鼓,以节声乐,以和军旅,其 来尚矣。后世之制,或为两马之形,或为蛟龙之状,引 舞用焉,非周制也。

    《将于》

    《周官》有𬭚于之制,盖乐作则鸣之,与鼓相和。五代后 周已亡其制,将于盖当时宫县内无算乐中用之,岂 𬭚于之变体欤?

    《博古图》

    《𬭚总说》

    古之作乐者,铸金以为器,而钟居其首焉。夫钟之类 求合于律吕,则特钟也。其次设十有二镈,以应律而 依辰位,仍复有编钟焉,率十有六数而同一簴,则与 夫石磬相依,以谐其韵,兼之箫管竽瑟,高下清浊并 举,而乐由是以成矣。有所谓𬭚于者,则作乐之时,击 为𬭚,检若晋鼓,鼓人所职,不必求合于律吕者也。《周 官》谓“鼓人以金𬭚和鼓。”《释音》“以金𬭚者也”,于正谓是 耳。其制,中虚碓首而杀,其下即𬭚。去古既远,斯器蔑闻,知之盖寡。至六朝后,方有得于蜀者以献始兴王 鉴。其上为铜马,系而垂之,用器盛水以置其下,注以 𬭚而手振之,与水相应,声若雷发。自兹复得闻其器 者,当时所以备充庭之乐,而𬭚于以和,鼓相铙铎,用 为次列焉。及观之近代,窦俨撰为《礼图》,当时未睹前 制,徒取昔人传注之学而臆度以成式,则有如杯盂 之状,仰而系其两旁,以属于簨簴,固自以为得矣。今 观斯器一出,以照映其陋,吁,可笑已!惜夫世之相后 不得而见焉,使其见之,宁不愧哉!

    周虎龙𬭚图

    周虎龙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一寸七分,上径长七寸二分,阔五寸九分; 下口径长六寸一分,阔五寸一分。纽蚀剥不完,重一 十三斤十有四两。无铭。𬭚专以和鼓,王安石释其字, 以谓“𬭚者阴与阳和”,而孰是器乃特餙以虎龙,盖以 虎龙之交遘,阴阳相和之义也,故于𬭚有之。然而又 著以“风云”者,则以云从龙、风从虎也。昔人之设饰,岂 徒然哉。

    周山纹𬭚图

    周山纹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二寸五分,上径长八寸四分,阔七寸七分; 下口径长六寸三分,阔五寸八分;纽高八分,阔二寸。 重十有一斤。无铭。是器以虺为纽,前后仿钟之制,作 隧攠状,上有云雷闲错。纯缘,縻之以绳,又有山纹耸 然而起,文镂增华,实晚周精工之制也。

    周圜花𬭚图

    周圜花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三寸四分,上径长八寸四分,阔八寸一分; 下口径长七寸、阔六寸五分;纽高八分,阔一寸五分。 重十有一斤十两,无铭。是器中设圜花,下饰云雷,制 作纯古,盖周物也,非若汉儒《礼图》之陋,特取象于盂 器者,不其谬哉!

    周絷马𬭚图

    周絷马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五寸五分;上径长九寸六分,阔八寸;下口 径长七寸,阔六寸;纽高三寸八分,阔一寸五分。重十 有六斤。无铭。凡三代之器,或象饕餮,或著蟠夔,或龙, 或虎,或螭,或虺,类皆不一,然未有以马为饰者,是《𬭚 纽》特作絷马形。盖马性奔逸,絷以羁络,则惟人之从, 而疾徐有节。𬭚以和鼓为事,惧其过于淫乐也,故有 取于絷马焉,盖与《舟𬭚》同义。舟欲其乐不流,马欲其 乐有节。舟恶覆溺,而马戒奔逸故也

    周龟鱼𬭚图

    周龟鱼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四寸五分,上径长八寸四分,阔七寸三分; 下口径长六寸五分,阔五寸七分;纽高二寸三分,阔 一寸一分。重十有五斤。无铭。是器以兽为纽,顶闲作 龟鱼形。盖介虫三百六十,龟为之长,人用之以断吉 凶,以别是非。鱼亦鳞之属,以其类从,则制器尚象,寓 以微意,莫不有法焉。

    周鱼𬭚图

    周鱼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二寸八分,上径长七寸一分,阔六寸二分; 下口径长五寸五分,阔四寸七分。纽高八分,阔二寸 一分。重九斤四两。无铭。𬭚,佐鼓之器。鼓,阳也;𬭚,阴也。 此𬭚独饰以鱼者,鱼阴物,柔㢲隐伏,随阳上下,亦取 夫“阳唱阴和”之义耳。

    周双鱼𬭚图

    周双鱼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四寸二分,上径长八寸四分,阔七寸二分; 下口径长六寸,阔四寸五分;纽高二寸四分,阔一寸 三分。重一十斤九两。无铭。古之制器,以鱼饰者多矣, 商有《鱼敦》,周有《鱼尊》,又有《鱼簠》。考其意,不过柔弱和 顺,朝夕无寐,以勤其事而已。是𬭚以双鱼为饰,纽作 “螭虎”者,鱼则取其和顺,而螭虎则取其制节,作乐之 道,如斯而已。

    周凤𬭚图

    周凤𬭚图

    图说

    右高一尺四分,上径长六寸七分,阔五寸一分;下口 径长五寸八分,阔四寸七分;纽高一寸三分,阔五寸, 重一十斤。无铭。《书》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盖以《箫韶》 形声类凤,故各以其类而应之。考𬭚之形声,其实象 兽,然是𬭚乃以凤为纽,则知乐成而感格者举可以 互见也。以是知一音不调,一物不格,皆非所以为乐 成矣。

    周虎𬭚图一

    周虎𬭚图一

    周虎𬭚图七

    周虎𬭚图七

    周虎𬭚图三

    周虎𬭚图三

    周虎𬭚图四

    周虎𬭚图四

    周虎𬭚图五

    周虎𬭚图五

    周虎𬭚图六

    周虎𬭚图六

    {{{2}}}

    {{{2}}}

    图说

    第一器,高二尺二寸三分,上径长一尺七寸六分、阔 一尺四寸;下口径长一尺、阔九寸一分,纽高四寸一 分、阔二寸八分,重五十一斤,无铭。

    第二器,高二尺四寸三分,上径长一尺七寸七分、阔 一尺四寸七分;下口径长一尺、阔九寸一分,纽高三 寸九分、阔二寸二分,重四十斤,无铭。

    第三器,高一尺五寸三分,上径长一尺五分、阔八寸; 下口径长七寸一分、阔五寸八分,纽高二寸七分、阔 一寸五分,重十有六斤,无铭。

    第四器,高一尺二寸一分,上径长七寸三分、阔六寸 五分;下口径长五寸三分、阔四寸八分,纽高二寸一 分、阔一寸五分,重七斤,无铭。

    第五器,高一尺二寸三分,上径长七寸四分、阔六寸 五分;下口径长五寸四分、阔四寸七分,纽高二寸一 分、阔一寸七分,重六斤四两,无铭。

    第六器,高一尺三寸,上径长一尺,阔八寸八分;下口 径长六寸七分、阔六寸;纽高二寸五分,阔一寸五分, 重八斤,无铭。第七器图说原本缺

    右七器,形制皆同,大小则异,纽俱作虎状。按虎,西方 义兽,金属也,故于𬭚有之。王安石释《周官鼓人》云“以 𬭚和鼓。”盖鼓则进,进则为阳,用事之时,阴出佐之而 已。然则取义兽者,其在兹欤

    周蜼𬭚图四

    周蜼𬭚图四

    周蜼𬭚图二

    周蜼𬭚图二

    周蜼𬭚图三

    周蜼𬭚图三

    {{{2}}}

    {{{2}}}

    图说

    第一器,高一尺三寸五分,上径长九寸六分、阔六寸; 下口径长六寸三分、阔五寸七分,纽高三寸一分、阔 一寸;重十有一斤二两,无铭。

    第二器,高一尺一寸五分,上径长七寸六分、阔六寸 四分;下口径长五寸八分、阔四寸九分;纽高一寸八 分、阔一寸三分,重八斤十有二两,无铭。

    第三器,高一尺六寸,上径长九寸八分,阔八寸六分; 下口径长七寸,阔六寸五分,纽蚀剥不完,重二十斤, 无铭。

    第四器,高一尺三寸五分,上径长一尺一寸、阔八寸 五分;下口径长八寸三分、阔六寸八分,纽高三寸一 分、阔一寸六分,重二十一斤,无铭。

    右四器,皆以蜼为纽。蜼用鼻,御雨,智兽也。《周官司服》: “宗彝谓虎蜼。”盖以饰之于宗庙彝器之闲以为法焉。 𬭚之为用,其鸣必以时,智者之道也。

    《容斋续笔》

    《古𬭚于》

    《周礼》:“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四金者, 𬭚、镯、铙、铎也,以金𬭚和鼓。”郑氏注云:“𬭚,𬭚于也。圆如 碓头,大上小下,乐作则鸣之,与鼓相和。”贾公彦《疏》云: “𬭚于之名,出于汉之太予乐官。南齐始兴王鉴为益 州刺史,广汉什邡民段祚以𬭚于献鉴,古礼器也。高 三尺六寸六分,围二尺四寸,圆如筒,铜色黑如漆,甚” 薄,上有铜马,以绳县马,令去地尺馀,灌之以水。又以 器盛水于下,以芒茎当心跪注𬭚于,以手振芒,则其 声如雷,清响良久乃绝。古所以节乐也。周斛斯征精 三礼,为太常卿。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阙。乐有《𬭚于》 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曰:“此 𬭚于也。”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乃 取以合乐焉。”《宣和博古图说》云:“其制中虚,碓首而杀 其下。”王黼亦引段祚所献为证云。今乐府金𬭚就击 于地,灌水之制,不复考矣。是时有虎龙𬭚一、山纹𬭚 一、圜花𬭚一、絷马𬭚一、龟鱼𬭚一、鱼𬭚二、凤𬭚一、虎 𬭚七,其最大者重五十一斤,小者七斤。淳熙十四年, 澧州慈利县周赧王“墓旁五里山摧”,盖古墓也,其中 藏物甚多。予甥余玠宰是邑,得一𬭚,高一尺三寸,上 径长九寸五分,阔八寸,下口长径五寸八分,阔五寸, 虎纽高一寸二分,阔寸一分,并尾长五寸五分,重十 三斤。绍熙三年,予仲子签书峡州判官,于长杨县又 得其一,甚大,高二尺,上径长一尺六分,阔一尺四寸 二分,“下口长径九寸五分,阔八寸,虎纽高二寸五分, 足阔三寸四分,并尾长一尺,重三十五斤,皆虎𬭚也。” 予家蓄古彝器百种,此遂为之冠,小𬭚无缺损,叩之 其声清越。以长大者破处五寸许,声不能浑全,然亦可考击也。后复得一枚,与大者无小异。自峡来,窴诸 箬笼中,取者不谨,断其纽,匠以药焊而栅之,遂两两 相对,若《三礼图》《景祐大乐图》所画,形制皆非。东坡《志 林》始兴王鉴一节云:“记者能道其尺寸之详如此,而 拙于遣词,使古器形制,不可复得其仿佛,甚可恨也。” 正谓此云。

    《元史》

    《乐志》

    金𬭚二,范铜为之,中虚,鼻,象狻。猊木方趺,二人举𬭚 筑于趺上。

    《王圻三才图会》

    金𬭚𬭚于图

    金𬭚𬭚于图

    图说

    《周礼》:“小师以金𬭚和鼓,其形象钟,顶大腹。”“口弇”,以 伏兽为鼻,内悬铃子,铃铜舌,作乐振而鸣之,与鼓相 和。

    𬭚部艺文

    《金𬭚赋》
    并序     梁简文帝

    舍弟西中郎致金𬭚一枚。《周礼》云:“鼓人掌六鼓四金,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金𬭚和鼓,金镯节鼓。” 注曰:“𬭚,𬭚于也,圜如碓头,大上小下。乐作鸣之,与鼓相和。” 《淮南》云:“两军相当,鼓𬭚相望,若古之礼器,饬军和乐者矣。” 吾奇而赋之。其词曰:

    “有𬭚于之丽器,实军乐之兼珍。伊前古以为美,成名 都之匠人。”采赤鋈于蜀垒,求铜精于灌滨。若夫鼓以 阳炉,营之阴炭,是镌是刻,载辉载焕。笑乌获之奋槌, 逾嵇生之善锻;实规形之可悦,以妙声之远闻。譬洪 钟之虎纽,学章鼎之龙文。至于簨簴先列,金石俱谐, 八能效技,六变程才。观云龙之郁郁,望威凤之徘徊。 沛县留三日之饮,平乐有十千之杯。挥秦筝之慷慨, 代晋鼓之啴啍。皆能协宫和征,节往通来。宣奏有序, 度曲可观。鄙金铺之非德,嗤商鼗之《易殚》。应南斗之 鸣瑟,杂西汉之金丸。若夫伏波出讨,贰师远征;蒲昌 对战,孤竹临兵。映似月之遥羽,飞如凫之去旌。军鱼 丽而齐上,阵龙膝而俱行。望乌云之临敌,闻条风之 入营。壮士被犀,良马络铁。野旷尘昏,星流电掣。日侵 山而欲隐,雾陵空而不灭。望水色其如花,睹奔沙之 似雪。咸听响而先登,并闻鸣而为节。当此时也,画角 耻吟,哀笳不吹;刁斗暂捐,金钲虚置。何资和之不营, 而吐声之雄异。制六师之进旅,警三军之武志。嗟吾 弟之博物,实爱奇之“已深。识且鉴于鸣石,贶有逾于 兼金。如陈器于柏寝,似出鼎于汾阴。岂宝玦之为贵? 非瑚琏之可钦。昔武都之一扇,乃铭功以述心;矧元 常之五熟,又刻篆以书音。况兹赠之为美,而古迹之 可寻。聊染翰而操笔,终有愧于璆琳。”

    《汉金𬭚说》
    宋·黄伯思

    案《周官》鼓人“以金𬭚和鼓”,说者以谓其形圜如碓首, 上大下小。今此器制度如此,一名淳于。《南史》称齐始 兴王鉴为益州刺史,有以淳于献者,高三尺六寸六 分,围三尺四寸,圜如筒,色如桼,甚薄,上有铜马,以绳 系马,去地尺馀,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于下,以芒茎 当心跪注淳于,则声如雷,清响良久,古所以节乐也。 今此器上有蹲兽,可系以绠,与《南史》之说同。但𬭚首 巨而圜,下乃濅小,非若筒也。及舂之于地,则声自上 发,回旋鍧磕于𬭚之首,磅礡不散,甚大而宏,亦若雷 然清响,良久不必注以水而振以芒也。此器本六,长 短相第,其三已归内府制作,尢工皆周器也。今此三 器,其一有汉泉文,盖汉器耳。周𬭚之系兽,卬首卷尾, 为蜼之状。蜼,智兽也,智于方属北,阴阳相辨之时也。 王安石以𬭚于文,从金从孰,谓阴与阳和而孰,故曰 “和鼓。”以义考之,和则可否相济,辨而和,和而孰,阴阳辨于北之时如之,宜和鼓之器,饰以智物。是器也,秘 阁旧籍目之为钟,初未知其为𬭚。臣等受诏汇分而 物辨之,稽经而合,庶可备采择之一焉。

    𬭚部纪事

    《国语》:“吴王既陈,去晋军一里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 钟,鼓丁宁𬭚于振铎。”

    《南齐书祥瑞志》:“建元元年十月,浩陵郡蜑民田健所 住岩闲,常留云气,有声响彻若龙吟。求之积岁,莫有 见者。去四月二十七日,去岩数里,夜忽有双光,至明 往获古钟一枚。又有一器名𬭚于蜑,人以为神物,奉 祠之。”

    《周书斛斯征传》:征以父勋累迁太常卿。自魏孝武西 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 备焉。又乐有𬭚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有自蜀得之, 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𬭚于也。众弗之信。征遂依干 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 以合乐焉。”

    《隋书音乐志》:“大业中,炀帝制宴飨设鼓吹,依梁为十 二案,案别有𬭚于、钲铎、军案、鼓吹等一部。案下皆熊 罴䝙豹,腾倚承之,以象百兽之舞。”

    《宋史乐志》:“乾德四年,始令有司复十二案之制。其制 设毡床十二,为熊罴腾倚之状,以承其下。每案设大 鼓、羽葆鼓、金𬭚各一。”

    景祐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章得象等言:“宋祁所 上《大乐图义》,其论武舞所执九器,《经》《礼》但举其凡,而 不著言其用后先,故旅进辈作,而无终始之别。且鼗 者所谓导舞也,铎者所谓通鼓也,𬭚者所谓和鼓也, 铙者所谓止鼓也,相者所谓辅乐也,雅者所谓陔步 也。宁有导舞方始而参以止鼓,止鼓既摇而乱以通 铎。”臣谓当舞入之时,左执干,右执戚,离为八列,别使 工人执旗最前,鼗铎以发之,𬭚以和之,左执相以辅 之,右执《雅》以节之。及舞之将成也,则鸣铙以退行列, 筑《雅》以陔步武,鼗铎𬭚相,皆止而不作。如此,则庶协 舞仪,请如祁所论。

    绍兴十六年,降下古铜𬭚一,增造其二,付太常寺掌 之,专俟大礼施用。

    《绍兴府志》:“圣姑庙有周时乐器,名𬭚于,铜为之,形似 钟而有颈,映水用芒茎拂之则鸣。”

    《元史乐志》:“至元十九年,王积翁奏请征亡宋雅乐器 至京师,置于八作司。二十一年与之。铙六,单铎、双铎 各五,钲𬭚各八。”

    𬭚部杂录

    《国语》:赵宣子曰:“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𬭚于丁宁, 儆其民也。”

    《淮南子兵略训》:“𬭚钺牢固,植而难恐。”此善为充干者 也。

    汉制,考𬭚于之名,出于汉之《大予乐官》,其形并出彼 文而知之也。

    《唐六典》“金之制四𬭚、镯、铙、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