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七十五卷
经济汇编 乐律典 第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

     第七十五卷目录

     歌部汇考二

      宋史乐志

      王灼碧鸡漫志

    乐律典第七十五卷

    歌部汇考二

    《宋史》

    《乐志》

    诗乐。虞庭言乐以诗为本,孔门礼乐之教,自兴于诗 始。《记》曰:“十有三年,学乐诵诗,咏歌以养其性情,舞蹈 以养其血脉。此古之成材所以为易也。”宋朝湖学之 兴,老师宿儒痛正音之寂寥,尝择取《二南》《小雅》数十 篇,寓之埙龠,使学者朝夕咏歌,自是声诗之学,为儒 者稍知所尚。张载尝慨然思欲讲明,作之朝廷,被诸 郊庙矣。朱熹述为《诗》篇,汇于《学礼》,将使后之学者学 焉。

    《小雅》歌凡六篇:

    朱熹曰:“《传》曰:‘大学始教,宵雅肄三’,谓习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之三诗也。此皆君臣宴劳之诗,始学者习之,所以取其上下相和厚也。古乡饮酒及燕礼皆歌此三诗,及笙入,六笙间歌《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六笙诗本无辞,其遗声亦不复传矣。《小雅》为诸侯之乐,大雅《颂》为天子之乐。”

    二、《南国风歌》凡六篇:

    朱熹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乡饮酒及乡射礼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𬞟》,《燕礼》云‘遂歌乡乐’,即此六篇也。合乐,谓歌舞与众声皆作,《周南》《召南》,古房中之乐歌也。《关雎》言后妃之志,《鹊巢》言国君夫人之德,《采蘩》言夫人之不失职,《采𬞟》言卿大夫妻能循法度” 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化之端,此六篇者,其教之原也。故国君与其臣下及四方之宾燕,用之合乐也。

    《小雅诗谱》:“《鹿鸣》《四牡》《皇皇者华》《鱼丽》《南有嘉鱼》《南山 有台》”皆用黄钟清宫。俗呼为正宫调

    《二南国风诗谱》:《关雎》《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𬞟》皆用 无射清商。俗呼为越调

    朱熹曰:“《大戴礼》言雅二十六篇,其八可歌,其八废不可歌,本文颇有阙误。汉末杜夔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又加《文王诗》,皆古声辞。其后新辞作而旧曲遂废,唐开元乡饮酒礼乃有此十二篇之目,而其声亦莫得闻,此谱相传即开元遗声也。古声亡灭已久,不知当时工师何所考而为此?窃” 疑古乐有唱有叹,唱者,发歌句也;和者,继其声也。诗词之外,应更有叠字散声,以叹发其趣。故汉晋间旧曲,既失其传,则其词虽存,而世莫能补。如《此谱》直以一声协一字,则古诗篇篇可歌。又其以清声为调,似亦非古法。然古声既不可考,姑存此以见声歌之仿佛,俟知乐者考焉。

    《王灼碧鸡漫志》

    《总论》

    或问歌曲所起。曰:“天地始著,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 歌曲所以起也。”《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 声。”《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 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乐记》曰:“诗言其志,歌 咏其声,舞动其容。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故有” 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有声律则有 乐。歌咏言即诗也,非于诗外求歌也。今先定音节,乃 制词从之,倒置矣。而士大夫又分诗与乐府作两科。 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 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今人于古乐府特指为诗之 流,而词就音始名乐府,非古也。舜命夔教胄子诗歌 声律,率有次第。又语禹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 治忽以出纳五言。”其君臣赓歌九功、《南风》《卿云》之歌, 必声律随。古者采诗,命太师为乐章,祭祀、宴射、乡饮 皆用之。故曰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 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至于 动天地,感鬼神,移风俗,何也?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 耳。然中世亦有因管弦金石,造歌以被之。若汉文帝 使慎夫人鼓瑟,自倚瑟而歌。汉魏作三调歌辞,终非 古法。

    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唐虞 禅代以来是也。馀波至西汉末始绝。西汉特今之所 谓古乐府者渐兴,晋魏为盛。隋氏取汉以来乐器歌

    章古调,并入清乐。馀波至李唐始绝。唐中叶虽有古
    考证
    乐府,而播在声律则鲜矣。士大夫作者,不过以诗一

    体自名耳。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 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 府》变今曲子,其本一也。后世风俗,益不及古,故相悬 耳。而世之士大夫,亦多不知歌词之变。

    子语鲁太师乐,知乐深矣。鲁太师亦可语此耶?古者 歌工乐工,皆非庸人,故挚适齐,干适楚,缭适蔡,缺适 秦,方入河,武入汉,襄阳入海。孔子录之,八人中其一 人见于《家语》。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 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是也。子贡问师乙 赐宜何歌?答曰:“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 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 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 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师乙》,贱工也,学识乃至此。又曰: “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 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歌之妙不越此矣。

    汉时,雅、郑参用,而郑为多。魏平荆州,获汉雅乐,古曲 音调存者四,曰《鹿鸣》《驺虞》《伐檀》《文王》。而李延年之徒 以歌被宠,复改易音辞,止存《鹿鸣》一曲,晋初亦除之。 又汉代短箫铙歌乐曲,三国特存者,有《朱鹭》《艾如》《张 上之回》《战城南》《巫山高》《将进酒》之类,凡二十二曲。魏 吴称号,始各改其十二曲。晋兴,又尽改之,独《元云》《钓 竿》二曲,名存而已。汉代鼙舞三国能存者,有《殿前生 桂树》五曲,其辞则亡。汉代胡角《摩诃兜勒》一曲,张骞 得自西域,李延年因之,更造新声二十八解。魏晋时 亦亡。晋以来,新曲颇众,隋初尽归清乐。至唐武后时, 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苎》《子夜》《团扇》《懊憹》《石 城》《莫愁》《杨叛儿》《乌夜啼》《玉树后庭花》等六十三曲,唐 中叶声辞存者又止三十七,有声无词者七,今不复 见。唐歌曲比前世盖多,声行于今,辞见于今者皆十 二三,四代差近耳。大抵先世乐府,有其名者尚多,其 义存者十之三,其始辞存者十不得一,略其音将无 传,势使然也。

    石崇以《明君曲》教其妾绿珠,曰:“我本汉家子,将适单 于庭。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绿珠亦自懊恨,歌曰: “丝布湿难缝。”桓伊侍孝武饮燕,抚弦而歌怨诗曰:“为 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 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乃流言。”熊 甫见王敦委任钱凤,将有异图,进说不纳,因告归。临 与敦别,歌曰:“祖风飙起盖山陵,气雾蔽日玉石焚。往 事既去有长叹,念别惆怅会复难。”陈安死,《陇上歌之》 曰:“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 心肝,䯅骢文马铁锻鞍。匕及大刀奋无端,丈八蛇矛 左右盘。十荡十映无当然,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䯅 骢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 不还复奈何?”刘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晋以来歌 曲,见于史者,盖如是耳。

    刘、项皆善作歌,西汉诸帝如武宣类能之。赵王幽死, 诸王负死罪,临绝之际,曲折深迫。广川王为诸姬作 歌,尤奇古。而高祖戚夫人、燕王旦之容华夫人所歌, 又不在诸王下,盖汉初古俗犹在也。东京以来,非无 作者,大概文采有馀,情性不足。高欢玉壁之役,士卒 死者七万人。归使斛律金作《敕勒歌》,略曰:“山苍苍,天 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欢。”自和之,哀感流涕。金不知 书,能发挥自然之妙如此,当时徐庾辈不能也。吾谓 西汉后,独《敕勒歌》暨韩退之《古琴操》近古。

    唐时古意,亦未全丧。《竹枝》《浪淘沙》《抛球乐》《杨柳枝》乃 诗中绝句,而定为歌曲。故李太白《清平调词》三章,皆 绝句。元白诸诗,亦为知音者,协律作歌。白乐天守杭, 元微之赠云:“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辞。”自 注云:“乐人高玲珑能歌,歌余数十诗。”乐天亦醉,戏诸 妓云:“席上争飞使君酒,歌中多唱舍人诗。”又闻歌妓 唱《前郡守严郎中诗》云:“已留旧政布中和,又付新诗 与艳歌。”元微之见人《咏韩舍人新律诗戏赠》云:“轻新 便妓唱,凝妙入僧禅。”沈亚之《送人序》云:“故友李贺,善 撰南北朝乐府古词,其所赋尤多怨郁凄艳之句。诚 以盖古排今,使为词者莫能偶矣。”惜乎其终亦不备 声弦唱。然《唐史》称李贺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 之弦管。又称李益诗名与贺相埒,每一篇成,乐工争 以赂来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又称元微之诗,往往 播乐府。《旧史》亦称:武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 往被于弦管。又旧说,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涣 之诣旗亭饮,梨园伶官亦招妓聚燕。三人私约曰:“我 辈擅诗名,未第甲乙”,试观诸伶讴诗分优劣,一伶唱 《昌龄》二绝句,一伶唱《适》绝句。涣之曰:“佳奴所唱,如非 我诗,终身不敢与子争衡。不然,子等列拜床下。”须臾, 妓唱涣之诗,涣之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以 此知唐伶妓,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事也。蜀王 衍召嘉王宗寿饮宣华苑,命宫人李玉箫歌衍所撰 宫词,五代犹有此风,今亡矣。近世有取陶渊明《归去 来》、李白《把酒问月》、李长吉《将进酒》、大苏公《赤壁前》后赋,协入声律,此暗合孙、吴耳。

    凉州曲

    《唐史》及传载,称天宝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 州》之类,曲遍声丝,名《入破》。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 声合作。明年,安禄山反,凉、伊、甘皆陷土。《蕃史》及《开元 传信记》亦云:西凉州歌此曲。宁王宪曰:“音始于宫,散 于商,成于角、征、羽。斯曲也,宫离而不属,商乱而加暴。 君卑逼下,臣僭犯上,臣恐一日有播迁之祸。”及安、史 之乱,世颇思宪审音,而《杨妃外传》乃谓“上皇居南内, 夜与妃侍者红桃歌妃所制《凉州词》,上因广其曲,今 流传者益加。”《明皇杂录》亦云:“上初自巴蜀回,夜来乘 月登楼,命妃侍者红桃歌《凉州》,即妃所制。上亲御玉 笛为《倚楼曲》,曲罢,无不感泣,因广其曲,传于人间。”予 谓皆非也。凉州在天宝时已盛行,上皇巴蜀,回居南 内,乃谓肃宗时得,始广此曲。或曰:因妃所制词而广 其曲者,亦词也。则流传者益加,岂亦词乎?旧史及诸 家小说,谓妃善歌舞,邃晓音律,不称善制词。今妃外 传及《明皇杂录》夸诞无实,独帝御玉笛为《倚楼曲》,因 广之,传流人间,似可信,但非凉州耳。唐始又云:其声 本宫调,今凉州见于世者凡七宫曲:黄锺宫、道调宫、 无射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高宫,不知西凉所献 何宫也。然七曲宫,知其三,是唐曲黄钟道调高宫者 是也。《脞说》云:“西凉州本在正宫,贞元初,康昆仑翻入 琵琶玉宸宫调,初进在玉宸殿,故以名。命合众乐,即 黄钟也。”予谓黄钟即俗呼正宫,昆仑岂能舍正宫外, 别制黄钟凉州乎?因玉宸殿奏琵琶,就易美名,此乐 工夸大之常态。而脞说便谓翻入琵琶玉宸宫调,《新 史》虽取其说,止云康昆仑寓其声于琵琶,奏于玉宸 殿,因号《玉宸宫调》,合诸乐则用黄钟宫得之矣。张祜 诗云:“春风南内百花时,道调《凉州》急遍吹。揭手便拈 金碗舞,上皇惊笑悖拏儿。”又《幽闲鼓吹》云:“元载子伯 和,势倾中外。福州观察使寄乐妓数十人,使者半岁 不得通,窥伺门下有琵琶康昆仑出入,乃厚遗求通。 伯和一试,尽付昆仑。段和尚者,自制道调《凉州》,昆仑 求谱,不许,以乐之半为赠,乃传。”据张祜诗,上皇时已 有此曲,而《幽闲鼓吹》谓段师自制,未知孰是。白乐天 《秋夜听高调凉州》诗云:“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 韵初调。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大吕宫, 俗呼高宫,其商为高大石,其羽为高般涉,所谓高调, 乃高宫也。史及《脞说》,谓凉州有大遍、小遍,非也。凡大 曲有数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摧、实摧、滚、拍遍、 歇杀滚,始成一曲,此谓大遍。而凉州排遍,予曾见一 本,有二十四段。后世就大曲制词者,类从简省,而管 弦家有不肯从首至尾吹弹,甚者学不能尽。元微之 诗云:“逡巡《大遍》梁州彻。”又云:“梁州《大遍》最豪嘈。”史及 《脞说》,谓有大遍、小遍,其误识此乎?

    伊州

    见于世者凡七商曲: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 歇拍调、林钟商、越调。第不知天宝所制七商中何调 耳。王建《宫词》云:“侧商调里唱伊州”,林钟商,今夷则商 也。《管色谱》以凡字杀,若侧商则借尺数字杀。

    霓裳羽衣曲

    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 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唐史》云:“河西节度 使杨敬述献,凡十二遍。”白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 曲歌》云:“由来能事各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云: “开元中,西凉节度使杨敬述造。”郑愚《津阳门诗注》亦 称: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予又考《唐史·突厥传》:杨敬 述白衣检校凉州事。郑愚之说是也。刘梦得诗云:“开 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年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 归作《霓裳羽衣曲》。”李肱《霓裳羽衣曲》诗云:“开元太平 时,万国贺丰岁。梨园进旧曲,玉座流新制。凤管迭参 差,霞裳竞摇曳。”元微之法曲诗云:“明皇度曲多新态, 宛转浸淫易沉着。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号《天 乐》。夫西凉既献此曲,而三人者又谓明皇制作。予以 为西凉创作,明皇润色也。杜佑《理道要诀》云:“天宝十 三载七月,改诸曲名,中使辅璆琳宣进止,令于太常 寺刊石。内黄钟商婆罗门曲,改为《霓裳羽衣曲》。”《津阳 诗》注:叶法善引明皇入月宫闻乐归,留写其半,会西 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声调吻合,遂以月中所闻 为散序。敬述所进为其腔,制〈霓裳羽衣〉》。月宫事荒诞, 惟西凉进婆罗门曲,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最明白 无疑。杜牧之《华清宫》诗:“月间仙曲调霓裳,作舞衣。”诗 家搜奇入词,非决然信之也。又有甚者,《开元传信记》 云:“帝梦游月宫,《闻乐记》其曲名《紫云回》。”《杨妃外传》云: “上梦仙子十馀辈,各执乐器,御云而下,一人曰:‘此曲 神仙紫云回,今授陛下’。”《明皇杂录》及《仙传拾遗》云:明 皇用叶法善术,上元夜,自上阳宫往西凉州观灯,以 铁如意质酒而还,遣使取之,不诬。《幽怪录》云:“开元正 月望,帝欲与叶天师观广陵,俄虹桥起殿前,师奏请 行,但无回顾。帝步上,高力士、乐官数十从,顷之到广陵,士女仰望曰:‘仙人现,师请令乐官奏《霓裳羽衣曲》’”, 乃回。后广陵奏:“上元夜仙人乘云西来,临孝盛寺,奏 《霓裳曲》而去,上大悦。”唐人喜言开元天宝事,而荒诞 相陵夺如此,将使谁信之?予以是知其他饰以神怪 者,皆不足信也。王建诗云:“弟子歌中留一色,听风听 水作霓裳。”欧阳永叔《诗话》以不晓听风听水为恨。蔡 绦《诗话》云:“出唐人《西域记》,龟兹国王与臣庶知乐者, 于大山间,听风水声,均节成音,后翻入中国。如伊州、 甘州、凉州,皆自龟兹致,此说近之,但不及《霓裳》。”予谓 凉州定从西凉来,若伊与甘自龟兹听风水造诸曲, 皆未可知,但王建“弟子歌中留一色”,恐是指梨园弟 子,则何豫于龟兹?置之勿论可也。按《唐史》诸家小说, 杨太真进见之日,奏此曲导之。妃亦善此舞。帝尝以 赵飞燕身轻成,帝为置七宝避风台,偶戏妃曰:“尔则 任吹多少?”妃曰:“《霓裳》一曲,足掩前古。”而宫妓佩七宝 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翠可扫。故诗人云:“贵妃宛转侍 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飘锦袍暖,春风荡漾 《霓裳翻》。”又云:“朱阁沈沈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 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又云:“《霓裳》一曲千 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又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 《霓裳羽衣曲》。”又云:“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 中。”又云:“云雨马嵬飞散后,骊宫无复听《霓裳》。”又云:“霓 裳满天月,粉骨几春风。”帝为太上皇,就养南宫,迁于 西宫。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此曲一声,则天颜不怡, 左右歔欷。其后宪宗时,每大宴间作舞。文宗时,诏太 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雅乐》及《霓裳羽衣曲》。 是时四方大都邑及士大夫家已多按习,而文宗乃 令冯定制舞曲者,疑曲存而舞节非旧,故就加整顿 焉。李后主作《昭惠后诔》云:“《霓裳羽衣曲》,经兹丧乱,世 罕闻者,获其旧谱,残缺颇甚,暇日与后详定,去彼淫 繁,定其缺坠”,盖唐末殆不全。蜀梼杌称三月上巳,王 衍宴怡神亭,衍自执板唱《霓裳羽衣》《后庭花》、思越人 曲,决非开元。金章《洞微志》述五代时任六郎事,亦未 足信。按明皇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属黄锺商,云时 号越调,即今之越调是也。白乐天《嵩阳观夜奏霓裳》 诗云:“开元遗曲自凄凉,况近秋天调是商。”又知其为 黄锺商无疑。欧阳永叔云:“人间有《瀛府》、献仙音二曲, 此其遗声。”瀛府属黄锺宫,献仙音小石调,了不相干。 永叔知《霓裳羽衣》为法曲,而《瀛府献仙音》为法曲中 遗声。今合两个宫调为《霓裳羽衣》一曲遗声,亦太疏 矣。《笔谈》云:莆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 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知非是。或谓今燕部有献 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曲,《献仙音》乃 小调尔。又《嘉祐杂志》云:同州乐工翻河中黄幡绰《霓 裳谱》,钧容乐工士守程以为非是,则依法曲造成,教 坊伶人花日新见之,题后云:“法曲虽精,莫近望瀛。”予 谓《笔谈》知献仙音非是,乃指为道调。法曲则无所著 见,独《理道要诀》所载,系当时朝旨,可信不诬。《杂志》谓 同州乐工翻河中黄幡绰谱,虽不载何宫调,安知非 逍遥楼楣上横书耶?今并士守程谱皆不传。乐天和 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云:“磬箫筝笛递相横,击擫吹 弹声迤逦。”注云:“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惟金石丝竹, 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又云:“散序六奏未动 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璧𬴃初八拍,秋竹吹裂春 冰拆。”注云:“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中序始有拍,亦名 拍序。”又云:“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 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注云:“《霓裳》十二遍而 曲终。”凡曲将终,皆声拍促速,惟《霓裳》之末,长引一声。 《笔谈》云:《霓裳曲》凡十二叠,前六叠无拍,至第七叠方 谓之叠遍,自此始有拍而《舞笔谈》:沈存中撰,沈指霓 裳羽衣为道调法曲,则是未尝见旧谱。今所云,岂亦 得之乐天乎?世有《般涉调抑霓裳曲》,因石曼卿所作 传摭述开元天宝旧事,曼卿云:“本是月宫之音,翻作 人间之曲。”近夔帅曾端伯增损其辞,为勾遣队口号, 亦云开宝遗音。盖二公不知此曲自属黄钟商,而抑 《霓裳》则般涉调也。宣和初,普州守山东人王平,词学 华赡,自言得夷则商《霓裳羽衣谱》,取陈鸿白乐天《长 恨歌传》,并乐天寄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又杂取唐 人小诗长句及明皇太真事,终以微之《连昌宫词》补 缀成曲,刻板流传。曲十二段,起第四遍,第五遍第六 遍攧入破虚催滚,实催滚,歇拍杀滚,音律节奏,与《白 氏歌》注大异。则知唐曲今世决不复见,亦可恨也。又 《唐史》称,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者,无题识。维徐曰:“此 《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予尝 笑之,《霓裳》第一至第六叠无拍者,皆散序故也。类音 家所行大品,安得有拍?乐图必作舞女,而《霓裳散序》 六叠,以无拍故不舞。又画师于器上或吹或弹,止能 画一个字,诸曲皆有此一字,岂独《霓裳》?唐孔纬拜官, 教坊优伶求刻市律,呼使前,索其笛,指窍问曰:“何者 是《浣溪纱》孔笼子?”诸伶大笑。此与《画图》上定曲名何 异

    甘州

    世不见今仙吕调有曲破,有《八声》《漫有令》,而中吕调 有《蒙甘州八声》,他宫调不见也。凡大曲就本宫调转 引,序慢近今,盖度曲者敛态。若《蒙甘州八声》,即是用 其法于中吕调,此例甚广。伪属毛文锡有《甘州遍》,顾 琼,李珣有《倒排甘州》,顾琼又有《甘州子》,皆不著宫调。

    胡渭州

    《明皇杂录》云:“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兄弟三人,皆有才 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制《渭州曲》,特承顾 遇。”《唐史·吐蕃传》亦云:“奏《凉州》《胡渭》《录要》杂曲。”今小石 调《胡渭州》是也。然世所行《伊州》《胡渭州》六幺,皆非大 遍全曲。

    六幺

    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元微之《琵琶歌》云:“绿 腰散序多拢撚。”又云:“管儿还为弹《绿腰》,绿腰依旧声 迢迢。”又云:“逡巡弹得六幺彻,霜刀破竹无残节。”沈亚 之《歌者叶记》云:“合韵奏《绿腰》。”又《志卢金兰墓》云:“为《绿 腰》《玉树》之舞。”《唐史·吐蕃传》云:“奏《凉州》《胡渭》《录要》杂曲。” 段安节《琵琶录》云:“《绿腰》,本《录要》也。乐工进曲,上令录” 其要者。白乐天《杨柳枝》词云:“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 梅花处处吹。”又《听歌六绝句,内乐》一篇云:“管急弦繁 拍渐稠,绿腰宛转曲终头。试知乐世声声乐,老病残 躯未免愁。”注云:“‘乐世一名六幺’。王建《宫词》云:‘琶琵先 排六幺头’。故知唐人以腰作幺,惟乐天与王建耳。”或 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至乐天独谓之乐 世,他书不见也。《青箱杂记》云:“曲有绿腰者,录《霓裳羽 衣曲》之要拍。《霓裳羽衣曲》乃言调,与此曲了不相关。 士大夫论议,尝患讲之未详,率然而发,事与理交违。 幸有证之者,不过如聚讼耳。若无人攻击,后世随此 愦愦,或遗祸于天下。乐曲不足道也。”《琵琶录》又云:“贞 元中,康昆仑琵琶第”一手,两市折斗声乐。昆仑登东 彩楼,弹新翻羽调绿腰,必谓无敌。曲罢,市西楼上出 一女郎,抱乐器云:“我亦弹此曲,无移在枫香调中。”下 拨声如雷,绝妙入神。昆仑拜女为师,女郎更衣出,乃 僧善本,俗姓段。今《六幺》行于世者,曰黄锺羽,即俗呼 般涉调;曰夹锺羽,即俗呼中吕调;曰林锺羽,即俗呼 高平调,曰《夷则羽》,即俗呼仙吕调,皆羽调也。昆仑所 谓《新翻》,今四曲中一数乎?或他羽调乎?是未可知也。 段师所谓《枫香调》,无所著见,今四曲中一数乎?或他 调乎?亦未可知也。欧阳永叔云:“贪看《六幺》花十八”,此 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 二拍。乐家者流,所谓花拍,盖非正也。曲节抑扬可喜, 舞亦随之而舞《筑球》。六幺至《花十八》益奇。

    西河长命女

    崔元范自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讷尚书饯于鉴湖, 命盛小丛歌,坐客各赋诗送之。又云:“为公唱作《西湖 调》,日暮偏伤去住人。”《理道要诀》,长命女在林锺羽时, 号平调,今俗呼高平调也。《脞说》云:“张红红者,大历初 随父丐食,过将军韦青所居,青纳为姬。自传其艺,颖 悟绝伦。有乐工取《西湖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 未进间,先歌于青。青令红红潜听,以小豆合数记其 拍,绐云:“女弟子久歌此,非新曲也。”隔屏奏之,一声不 失,乐工大惊。青与相见,叹伏不已。兼云:“有一声不稳, 今已正矣。”寻达上听,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 “记曲小娘子”,寻为才人。按此曲起开元以前,大历间, 乐工加减节奏,红红又正一声而已。《花间集》:和凝有 《长命女》曲,伪属李珣。《顾琼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 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锺羽并大历加减者。近世 有《长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属仙吕调宫调,句读并 非旧曲。又别出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盖西 湖《长命女》本林锺羽,而近世所分二曲,在仙吕、正平 两调,亦羽调也。

    杨柳枝

    《鉴戒录》:《柳枝歌》,亡隋之曲也。前辈诗云:“万里长江一 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 去不回。”又云:“行乐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皆 指汴渠事。而张祜《折杨柳枝》云:“莫折宫前杨柳枝,当 时曾向笛中吹。”则知隋有此曲,传至开元。《乐府杂录》 云:“白傅作《杨柳枝》。”予考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 词,白云:“古歌旧典君休问,听取新翻杨柳枝。”又作《杨 柳枝二十韵》云:“乐童翻怨调,才子弄妍词。”注云:“洛下 新声也。”刘梦得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 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作《杨柳枝》者,称其 别创词也。今黄锺商有《杨柳枝曲》,仍是七字四句诗 与刘白及五代诸子所制并同,但每句下各增三字 一句,此乃唐时和声,如《竹枝》《渔父》,今皆有和声也。旧 词多侧字起头,第三句亦复侧字起声,度差稳耳。

    喝驮子

    《洞微志》云:“屯田员外郎冯敢,景德三年为开封府丞, 检涝户田,宿史胡店,日落,忽见三妇人过店前,入西 畔古佛堂,敢料其鬼也,携仆王侃诣之,延坐饮酒,称二十六舅母者,请王侃歌送酒,三女侧听,十四姨曰: ‘何名也’?侃对曰:‘喝驮子’。十四姨曰:‘非也。此曲单州营 妓教头葛大姐所撰新声,梁祖作四镇时,驻兵鱼台’”, 值十月二十一日生日,大姐献之。梁祖令李振填词, 付后骑唱之,以押马队,因谓之葛大姐。及战得胜,因 始流传河北,军中竞唱以押马队,故讹曰《喝驮子》。庄 皇入洛,亦歌此曲,谓左右曰:“此亦古曲,葛氏但更五 七声耳。”李珣、杜琼乐有《凤台曲》,注云:俗谓之喝驮子, 不载何宫,谓今世道调宫有慢句读,与古不类耳。

    兰陵王

    《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王, 与周师战,常著阵图对敌,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 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陈曲。”今越调《兰陵王》, 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宫,管色 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又有大石调《兰 陵王慢》,殊非旧曲。周齐之际,未有前后十六拍慢曲 子耳。

    虞美人

    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 也,曲起于当时,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 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 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魂寂寞寄寒枝,旧曲 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 舞。”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其词云:“帐前草。军 情变。月下旌旗乱。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 声。正三更,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 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黄载万追和之,压 倒前辈矣。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 歌声起霸图休,一似水东流。蔓葛荒葵城陇暮。玉貌 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时魂魄未消磨。”按 《益州草木记》: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 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贾氏谈 录》: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歌 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酉阳杂俎》 云:“舞草出《三雅》,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之端, 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叶动 如舞。《益州方物图赞》改“虞”作“娱”,云:今世所传《虞美人 曲》,下音俚调,非楚虞。作意,其草纤柔,为歌气所动, 故其茎至小者,或若动摇,美人以为妙耳。《笔谈》云:“高 邮桑景舒,性知音,旧闻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 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皆吴音也。 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皆动,乃 因曰:‘《虞美人操》,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辄 应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 何为具。《吴东斋记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动,传者 过矣。”予考六家说,各有异闻,《方物图赞》最穿凿无所 稽据。旧曲固非虞姬作,若谓下音俚调,嘻其甚矣。亦 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类则所感 歌亦异。然旧典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 转入黄锺宫。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乎?《桑氏 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 蜀产有异同否耶?

    安公子

    《通典》及《乐府杂录》称炀帝将幸江都,乐工王令言者, 妙达音律,其子弹胡琵琶,作《安公子曲》。令言惊问,那 得此,对曰:“宫中新翻。”令言流涕曰:“慎毋从行。”宫,君也。 宫声往而不返,大驾不复回矣。据《理道要诀》,唐时安 公子在太蔟角,今已不传。其见于世者,中吕调有近 般涉调,有令言尾声,皆无所归宿。亦异矣。

    水调歌

    《理道要诀》所载唐乐曲,南吕商,时号水调。予数见唐 人说水调各有不同,予因疑水调非曲名,乃俗呼音 调之异名。按《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非 水调中制歌也。世以今《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 中吕调,而唐所调南宫商,则今俗呼中管林锺商也。 《脞说》云:“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 帝乐之。《水调河传》,但有去声。此说与安公子事相类, 盖《水调》中《河传》也。《明皇杂录》云:“禄山犯阙,议欲迁幸, 帝置酒楼上,命作乐。有进《水调歌》者曰:‘山川满目泪 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 秋雁飞’。上问谁为此曲?曰:‘李峤’。上曰:‘真才子’。不终饮 而罢。此《水调》中一句七字曲也。白乐”天《听水调》诗云: “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但有因。不会当时翻曲 意,此声肠断为何人?”《脞说》亦云:“水调第五遍,五言调 声最愁苦。”此水调中一句五字曲,又有多遍,似是大 曲也。乐天诗又云:“时唱一声《新水调》,旁人谩道采菱 歌。”此水调中新腔也。《南唐近事》云:“元宗留心内宠,宴 私击鞠无虚日。尝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词》进酒,花 飞惟唱‘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如是数四,上悟,覆杯 赐金帛。”此又一句七字。然既曰命奏水调词,则是今 《杨花飞》水调撰词也。外史梼杌云:“王衍泛舟,巡阆中舟子皆衣锦,偶自制《水调银汉曲》。”此水调中制《银汉 曲》也。今世所唱中吕调水调歌,乃造以俗呼音调异 名者。曲虽有尾,亦各有五言两句,决非乐天所闻之 曲。《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 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 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阳永叔词内《河传》附越调亦 然。《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非也。

    万岁乐

    《唐史》云:“明皇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 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六曲而《鸟歌》《万岁乐》居其四。《鸟 歌》者,武后作也,有能人言万岁,因以制乐。《通典》云:“《鸟 歌万岁乐》,武后所造,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尝称万岁, 为乐以象之。舞三人,衣绯大袖,并画鸲鹆冠,作鸟象。” 又云:“岭南有鸟,似鸲鹆,能言,名吉了。”异哉!武后凶忍 “之极,至闻鸟歌万岁,乃欲集庆厥躬,在众人则欲速 死,在己身则欲久长,世无是理也。”按《理道要诀》,唐时 太簇商乐曲有《万岁乐》,或云即《鸟歌万岁乐》也。又《旧 唐史》元和八年十月,汴州刘弘撰《圣朝万岁乐谱》三 百首以进。今黄锺宫亦有《万岁乐》,不知起前曲或后 曲。

    夜半乐

    《唐史》云:“明皇自潞州还京师,夜半举兵诛韦皇后,制 《夜半乐》《还京乐》二曲。”《乐府杂录》云:“明皇自潞州入,平 内难,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后撰《夜半乐》曲。”今 黄锺宫有三台《夜半乐》,中吕调有慢,有近拍,有序,不 知何者为正。

    何满子

    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 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 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元微之 《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能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 刑系在囹圄间,水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 一唱承恩羁绁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谱新题乐府 纂》甚矣,帝王不可妄有所好也。明皇奏音律,而罪人 遂欲进曲赎死。然元、白平生交友闻见记问,独纪此 事少异。《卢氏杂说》云:“甘露事后,文宗便殿观牡丹,诵 舒元舆《牡丹赋》,叹息泣下,命乐适情,宫人沈翘翘舞 《何满子》词云:‘浮云蔽曰日’。上曰:‘汝知书耶’?乃赐金臂 环。”又薛逢《何满子》词云:“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 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立成四句,乐天所谓一曲四 词,庶几是也。歌八叠,疑有和声,如渔父、小秦王之类。 今词属双调,两段各六句,内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 五代时,尹鹗、李珣亦同。其他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 句各六字,皆无复有五字者。字句既异,即知非旧曲。 《乐府杂录》云:“‘灵武刺史李灵曜置酒,坐客姓骆,唱《何 满子》,皆称妙绝。白秀才者曰:‘家有声奴歌此曲,音调 不同’。召至令歌,发声清越,殆非常音’。骆遽问曰:‘莫非 宫中‘胡’二字否’?妓熟视曰:‘君岂梨园骆供奉邪’?相对 泣下,皆明皇时人也。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 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 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笙歌获宠者, 密侍左右。上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 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上歌一 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医 候之,曰:“肌尚温而肠已绝。”上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 者曰:“非候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祜有《宫词》云:“故国 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其详 不得而闻也。

    凌波神

    《开元天宝遗事》云:帝在东都,梦一女子,高髻广裳,拜 而言曰:“妾凌波池中龙女,久护宫苑,陛下知音,乞赐 一曲。”帝为作《凌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间。《杨妃外传》 云:上梦艳女,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曰:“妾是陛下凌波 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实有功,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 赐一曲。”梦中为鼓明琴,作《凌波曲》。后于凌波池奏新 曲。池中波涛涌起,有神女出池心,乃梦中所见女子, 因立庙池上,岁祀之。《明皇杂录》云:“女伶谢阿蛮,善舞 《凌波曲》,出入宫中及诸姨宅,妃子待之甚厚,赐金粟 妆臂环。”按《理道要诀》,天宝诸乐曲,多有《凌波神》二曲。 其一在林钟宫,云时号道调宫。然今之林钟宫,即时 号南吕宫,而道调宫即古之仲吕宫也。其一在南吕 商,云时号水调,今南吕商,则俗呼中管林钟商也,皆 不传。问诸乐工,云:“旧见《凌波曲谱》,不记何宫调也。世 传用之歌吹,能招来鬼神,因是久废。”岂以龙女见形 之故,相承为能招来鬼神乎?

    荔枝香

    《唐史·礼乐志》云:帝幸骊山,杨贵妃生日,命小部张乐, 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南方进荔枝,因名曰《荔枝 香。脞说》云:“太真妃好食荔枝,每岁忠州置急递上进, 五日至都。天宝四年夏,荔枝滋甚,比开笼时,香满一

    室。供奉李龟年撰此曲进之,宣赐甚厚。”《杨妃外传》云
    考证
    “明皇在骊山,命小部音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

    会南方进荔枝,因名《荔枝香》。”三说虽小异,要是明皇 时曲。然史及《杨妃外传》皆谓帝在骊山。故杜牧之《华 清绝句》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 红尘妃子笑,无人知道荔枝来。”《遁斋闲览》非之曰:明 皇每岁十月幸骊山,至春乃还,未尝用六月。词意虽 好,而失事实。今歇拍大石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为 本曲。

    河滥堆

    《中朝故事》云:“骊山多飞禽,名河滥堆。明皇御玉笛,采 其声,翻为曲子名,左右皆传唱之,播于远近,人竞以 笛效吹。”故张祜诗云:“红树萧萧阁半开,玉皇曾幸此 宫来。至今风俗骊山下,村笛犹吹河滥堆。”贺方回《朝 天子曲》云:“待月上潮平波艳艳,塞管孤吹新河滥。”即 谓河滥堆。江湖尚有此声。予未之闻也,尝以问老乐 工。云“属夹钟商。”按《理道要诀》。天宝诸乐名堆作属 黄钟羽,夹钟商,呼双调。而黄钟羽则俗呼般涉调,然 《理道要诀》称“黄钟羽时,号黄钟商调”,皆不可晓也。

    念奴娇

    元微之《连昌宫辞》云:“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 郎宿。”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 万众喧溢,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中乐为之 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使 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能听否’?皆悄然奉诏。岁幸温 汤,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天宝遗事》云:“念奴 有色善歌,宫妓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 “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 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 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辞入此曲者,后复转此 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

    清平乐

    《松窗录》云:“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 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 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 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上命梨园 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 厚。”张君房脞说指此清平乐曲。按明皇宣白进清平 调,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盖古乐取声律高下 合为三,曰清调、平调、侧调,此谓三调,明皇止令就择 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况白词七字绝句,与今曲 不类,而《尊前集》亦载此三绝句,止目曰清平调。然唐 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绝句耳。此曲在越调,唐至今盛 行,今世又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者,欧阳炯称白有 应制《清平乐》四首,往往是也。

    雨淋铃

    《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 日,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 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觱篥,因吹 之,遂传乎世。”予考史及诸家说,明皇自陈仓入散关, 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剑州梓潼县地名上亭,有 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罗隐诗云:“细 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 穷著荷衣好涕零。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 听。少年辛苦今飘荡,深愧先生教聚萤。”世传明皇宿 上亭,雨中闻牛铎声,怅然而起,问黄幡绰作何语,曰: “谓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 作此曲。《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侍宫 嫔御多非旧。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 回顾凄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 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杜牧之诗云:“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张 祜诗云:“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 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张徽即张野狐也。或谓 祜诗言上皇出蜀时曲,与《明皇杂录》《杨妃外传》不同。 祜意明皇入蜀时作此曲,至《雨淋铃》夜,却又归秦,犹 是张野狐向来新曲,非异说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泪 垂捍拨朱弦湿。水泉呜咽流莺涩。因兹倚作《雨淋铃》, 风雨萧条鬼神泣。”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其本曲 遗声。

    春光好

    《羯鼓录》云:“明皇尤爱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春 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为判断’?命取羯 鼓,临轩纵击,曲名《春光好》,回顾柳杏,皆已微拆。上曰: ‘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工乎’?”今夹钟宫《春光好》,唐以来 多有此曲。或曰:夹钟宫属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 故能判断如神。予曰:二月柳杏拆久矣,此必正月用 二月律催之也。“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菩萨蛮

    《南部新书》及杜阳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 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 及作菩萨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乃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 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 之。”温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 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博踏》之类耳。

    望江南

    《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云 《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 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予考 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 近世曲子无单遍者。然卫公为秋娘作此曲,已出两 名:乐天又名以《忆江南》,又名以《谢秋娘》。近世又取乐 天首句,名以《江南好》:

    麦秀两岐

    《文酒清话》云:“唐封舜臣,性轻佻。德宗时,使湖南,道经 全州,守张乐燕之,执杯索麦秀两岐曲,乐工不能。封 谓乐工曰:‘汝山民,亦合闻大朝音律’。守为杖,乐工复 行酒,封又索此曲,乐工前乞侍郎举一遍,封为唱,彻 发已尽记。于是终席动此曲。封既行,守密写曲谱,言 封燕席事,邮筒中送与潭州牧。封至潭,牧亦张乐燕” 之倡优作褴褛数妇人抱男女筐筥,歌“麦秀两岐”之 词,叙其拾麦勤苦之由,封面如死灰,归遇全州,不复 言矣。今世传“麦秀两岐”,今在黄钟宫。《唐尊前集》载《和 凝》一曲,与今曲不同。

    文溆子

    《卢氏杂记》云:“文宗善吹小管,僧文溆为入内得罪流 之,弟子救入院中,藏入家具,犹作师讲声。上采其声, 制曲曰‘文溆子’。”予考《资治通鉴》,敬宗宝历二年六月 己卯,幸于兴福寺,观沙门文溆。俗讲、敬文相继,年祀 极近,岂有二文溆哉?至所谓俗讲,则不晓其意。此僧 以俗谈侮圣言,诱聚群小,至使人主临观,为一笑之 乐,死尚晚也。今黄钟宫、大石调、林钟商、歇拍调,皆有 十拍,今未知孰是,而“溆”字或误作《序绪》。

    后庭花

    《南史》云:“陈后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 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艳丽 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后庭花。”《通典》云:“‘玉树后庭花, 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并陈后主造,恒与宫女学 士及朝臣相唱和为诗。时太宗令何胥采其尤轻艳 者为此曲。”予因知后主诗皆以配声律,遂取一句为 曲名。故前辈诗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钟动晓楼 空。”又云:“《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又云:“万户千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又云:“彩笺曾襞欺江总,绮阁 尘销玉树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 云:“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又云:“后庭馀 唱落船窗。”又云:“后庭新声笑樵牧。”又云:“不知即入宫 前并,犹自听吹。”玉树花,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 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目曰后庭花。 又按《国史纂异》:“云阳县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 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扬雄《甘泉赋》:“玉树青葱。”左思以 为假称珍怪者,实非也,似之而已。予谓云阳既有玉 树,即《甘泉赋》中未必假称陈后主“玉树后庭花”,或者 以是两曲,谓诗家或称“玉树”,或称“后庭花”,少有连称 者。伪蜀时,孙光宪、毛熙震、李珣有《后庭花》曲,皆赋后 主故事,不著宫调,两段各四句,似令也。今曲在两段 各六句,亦令也。

    盐角儿

    《嘉祐杂志》云:“梅圣俞说,始教坊家人市盐,于纸角中 得一曲谱,翻之,遂以名令,双调《盐角儿令》是也。”欧阳 永叔常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