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三十一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三十一卷目录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五

      后汉一

      祭遵       鲁恭

      鲁丕       伏湛

      伏无忌      牟融

      王良       杜林

      承宫       桓谭

      冯豹       鲍永

      鲍昱子德   郅恽

      苏竟       孔奋弟奇 子嘉

      樊准       张纯子奋

      曹充       曹褒

      郑元       郑兴

      郑众       范升

      陈钦       陈元

      贾徽       贾逵

      张霸       张楷

      桓荣       桓郁

      桓焉       桓典

      丁鸿       徐防

      张酺       杨终

      杨震       杨秉

      杨赐       刘陶

      张衡       马融

      蔡邕       周举

      荀爽       延笃

      卢植       赵岐

      张奂

    经籍典第三百三十一卷

    经学部传经名儒列传五

    后汉一

    祭遵

    按《后汉书祭遵传》:“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 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丧母,负土起坟。光武过 颍阳,遵以县吏数见。光武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史,寻 拜为偏将军。建武二年春,拜征虏将军,定封颍阳侯。 九年春,卒于军。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 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裤布被,夫人裳不加缘。” 帝以是器重焉。及卒,悼之尤甚。丧至河南,车驾素服 临之,望哭哀恸。丧礼成,复亲祠以太牢,如宣帝临霍 光故事。博士范升上疏追称遵曰:“遵为将军,取士皆 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又建为孔子立后,奏 置五经大夫,虽在军旅,不忘俎豆,可谓好礼悦乐,守 死善道者也。《礼》,生有爵,死有谥,爵以殊尊卑,谥以明 善恶。臣愚以为宜因遵薨论叙众功,详案《谥法》,以礼 成之。显章,国家笃古之制,为后嗣法。”帝乃下升章以 示公卿,谥曰成侯。

    鲁恭

    按《后汉书鲁恭传》:“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 于鲁倾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父某,建武初 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 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 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 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恭怜丕小”, 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 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方 正,恭乃始为郡吏。太傅赵熹闻而辟之。肃宗集诸儒 于白虎观,恭特以经明得召,与其议。熹复举恭直言 待诏,公车,拜中牟令。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 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 异焉。迁乐安相。永元九年,征拜议郎。八月,拜侍中。冬, 迁光禄勋。十二年,代吕盖为司徒,后坐事策免。永初 元年,复代梁鲔为司徒。恭再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 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 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 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 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 年八十一,卒于家。

    鲁丕

    按《后汉书鲁丕传》:“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学,孳孳不倦, 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 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 后归郡,为督邮功曹,所事之将,无不师友待之。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 者百有馀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 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 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 生就学者常百馀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 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宫,丕止不听。王上疏 自言。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 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宫传五帝 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属,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 不可听。”诏从不言,王以此惮之。其后帝巡狩之赵,特 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永元十一年,迁中散大 夫。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 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 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丕因上疏 曰:“臣以愚顽,显备大位,犬马气衰,猥得进见,论难于 前,无所甄明,衣服之赐,诚为优过。臣闻说经者传先 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 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浮 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彰。法 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览诗人之旨意,察《雅》 《颂》之终始,明舜、禹、皋陶之相戒,显周公、箕子之所陈,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 令刍荛以言得罪,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 有遗失。”十三年,迁为侍中,免。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 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 将,再为“三老。”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伏湛

    按《后汉书伏湛传》,“湛字惠公,琅琊东武人。九世祖胜, 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 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 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时仓卒兵 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光武即位,知湛 名儒旧臣,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建武三年,代邓禹” 为大司徒,封阳都侯。时彭宠反,帝欲亲征,湛上疏谏。 帝览其奏,竟不亲征。时贼徐异卿等据富平不下,唯 云“愿降司徒伏公。”帝知湛为青、徐所信向,遣到平原, 即日归降。湛虽在仓卒,造次必于文德,以为礼乐政 化之首,颠沛犹不可违。是岁,奏行《乡饮酒礼》,遂施行 之。其冬,坐免,封不其侯,遣就国。后南阳太守杜诗上 疏荐湛曰:“臣闻唐、虞以股肱康,文王以多士宁,是故 《诗》称济济,《书》曰良哉。臣诗窃见故大司徒伏湛,自行 束脩,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 仪表,公廉爱下,好恶分明,累世儒学,素持名信,经明 行修,通达国政,尤宜近侍,纳言左右。”十三年夏,征敕 尚书。中暑病卒,帝亲吊祠,遣使送丧。二子:隆、翕。翕嗣 爵。卒,子光嗣。光卒,子晨嗣。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 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

    伏无忌

    按《后汉书伏湛传》,“无忌亦传家学,博物多识,顺帝时, 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 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元嘉中,桓帝复诏无忌 与黄景、崔寔等共撰《汉记》,又自采集古今,删著事要, 号曰《伏侯注》。无忌卒,子质嗣,官至大司农。质卒,子完 嗣,尚桓帝女阳安长公主。女为孝献皇后,曹操杀后”, 诛伏氏,国除。初自伏生已后,世传《经》学,清静无竞,故 东州号为“伏不斗”云。

    牟融

    按《后汉书牟融传》:“融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也。少博学, 以《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名称州里。以司徒 茂才为丰令。永平五年,代鲍昱为司隶校尉,八年,代 包咸为大鸿胪,十一年,代鲑阳鸿为大司农。是时显 宗方勤万机,公卿数朝会,每辄延谋政事,判折狱讼。 融经明才高,善论议,朝廷皆服其能。帝数嗟叹,以为 ‘才堪宰相’。”明年,代伏恭为司空,举动方正,甚得大臣 节。肃宗即位,代赵憙为太尉,与憙参录尚书事。建初 四年,薨,车驾亲临其丧。

    王良

    按《后汉书王良传》:“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 习《小夏侯尚书》,教授诸生千馀人。建武三年,征拜谏 议大夫,数有忠言,以礼进止,朝廷敬之。迁沛郡太守, 称病不之官,征拜太中大夫。六年,代宣秉为大司徒 司直。后以病归,卒于家。”

    杜林

    按《后汉书杜林传》:“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父邺,成、 哀间为凉州刺史。林少好学,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 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光武征 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 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 夫咸推其博洽。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 兴尝师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 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暗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 《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出 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 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 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 《古文》遂行。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 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 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 所宜因循。定从林议。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 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 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 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 辄见诱进,朝夕满堂。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严 重,则人畏法令。今宪律轻薄,故奸轨不胜,宜增科禁, 以防其源。”诏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则义节之 风损”;法防繁多,则苟免之行兴。孔子曰:“导之以政,齐 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古之明王,深识远虑,动居其厚,不务多辟。周之五刑, 不过三千。大汉初兴,详览失得,故破矩为圆,斲雕为 朴,蠲除苛政,更立疏网,海内欢欣,人怀宽德。及至其 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果桃菜“茹之馈,集 以成臧。小事无妨于义,以为大戮。故国无廉士,家无 完行。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为敝弥深。 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帝后之后。代丁恭为 少府。二十二年,代朱浮为大司空。博雅多通,称为任 职。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乔为郎。

    承宫

    按《后汉书承宫传》:“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 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 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 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归家教授。 遭天下丧乱,遂将诸生避地汉中,后与妻子之蒙阴 山,肆力耕种。禾黍将熟,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讨,推之” 而去,由是显名。三府更辟,皆不应。永平中,征诣公。车 驾临辟雍,诏宫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陈政, 论议切悫,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时北单于遣使求 得见宫,显宗敕自整饰,宫对曰:“单于眩名,非识实者 也。臣状丑,不可以示远,宜选有威容者。”帝乃以大鸿 胪魏应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肃宗 褒叹,赐以冢地。妻上书乞归葬乡里,复赐钱三十万。

    桓谭

    按《后汉书桓谭传》:“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父成帝时 为太乐令。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 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 学,数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世祖即位,征拜议郎给 事中。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谭上疏曰:‘人情忽 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 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 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 今诸巧慧小才技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 惑贪邪,诖误人主,可不抑远之哉!陛下宜垂明听,发 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 详通人之雅谋’。”帝省奏,不悦。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 处,帝谓谭曰:“吾欲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 读谶。”帝问其故,谭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黜为六安 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馀。初,谭著书言 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所著赋、诔、书、奏 凡二十六篇。元和中,“肃宗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 冢,乡里以为荣。”

    冯豹

    按《后汉书冯衍传》:“衍子豹,字仲文。年十二,母为父所 出,后母恶之,尝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敬 事愈谨,而母疾之益深。时人称其孝。长好儒学,以《诗》 《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仲文’。举 孝廉,拜尚书郎,忠勤不懈。每奏事未报,常俯伏省阁, 或从昏至明。肃宗闻而嘉之,使黄门持被覆豹,敕令” 勿惊,由是数加赏赐。是时方平西域,以豹有才谋,拜 为河西副校尉。和帝初,数言边事,奏置戊己校尉,城 郭诸国,复率旧职。迁武威太守。视事二年,河西称之, 复征入为尚书。永元十四年,卒于官。

    鲍永

    按《后汉书鲍永传》:“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父宣,哀 帝时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永少有志操,习《欧阳 尚书》,事后母至孝,妻尝于母前叱狗,而即去之。更始 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光 武即位,征永诣行在所,永不从。既知更始已亡,迺发 丧,悉罢兵,幅巾诣河内。帝见永,问曰:‘卿众所在’?永曰: ‘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惭以其众幸富贵,悉罢之。帝曰: “我攻怀,三日而不下,卿可且将故人自往城下譬之。”

    即拜永谏议大夫。至怀,于是开城而降。帝大喜,赐永
    考证
    洛阳商里宅,固辞不受。时董宪、𥚈将,屯兵于鲁,侵害

    百姓。迺拜永为鲁郡太守,击讨,大破之。唯彭丰等称 将军,不肯下。顷之,孔子阙里无故荆棘自除,从讲堂 至于里门。永异之,谓府丞及鲁令曰:“方今危急而阙 里自开,斯岂夫子欲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耶?”迺 会人众,修乡射之礼,请丰等共会观视,手格杀丰等。 帝嘉其略,封为关内侯。迁扬州牧。会遭母忧去官,悉 以财产与孤弟子。建武十一年,征为司隶校尉。帝叔 父赵王良尊戚贵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 肃然,莫不戒慎。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遂下拜 哭尽哀而去。拜为兖州牧,三年,病卒。

    鲍昱子德

    按《后汉书鲍永传》:“子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 平。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 平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 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 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何能 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馀人,恐未能 尽当其罪。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 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 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 太尉。六年,薨,年七十馀。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 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惟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 神父。时郡学久废,德迺修起黉舍,备俎豆黼冕,行礼 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在 职九年,征拜大司农,卒于官。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 行。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郅恽

    按《后汉书郅恽传》:“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 失母,居丧过礼。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 迺西至长安,上书王莽曰:‘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 故运机衡,垂日月,含元包一,甄陶品类,显表纪世,图 箓豫设,汉历久长,孔为赤制。神器有命,不可虚获。取 之以天,还之以天,可谓知命矣。若不早图,是不免于 窃位也’。”莽大怒,即收系诏狱,犹以恽据《经谶》,难即害 之。会赦得出,恽遂客居江夏教授。光武时,郡举孝廉, 为上东城门候。帝常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 迺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盘 于游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 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 也。”书奏,赐布百匹。后令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 及郭皇后废,恽迺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 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陛下 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后既废,而 太子意不自安,恽迺说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 下近危殆。昔高宗明君,吉甫贤臣,反有纤芥,放逐孝 子。《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太子宜因左右及诸皇子引 愆退身,奉养母氏,以明圣教,不背所生。”太子从之,帝 竟听许。后坐事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

    苏竟

    按《后汉书苏竟传》:“竟字伯兄,扶风平陵人也。平帝时, 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善图纬,能通百家之言。 与刘歆等共典校书,拜代郡中尉。光武即位,就拜代 郡太守。建武五年,以病免。潜乐道术,作《记诲》篇及文 章传于世。年七十,卒于家。”

    孔奋弟奇 子嘉

    按《后汉书孔奋传》,“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曾祖霸, 元帝时为侍中。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 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 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守姑臧。八年,赐爵关内侯。 事母孝谨,力行清洁,拜为武都太守。弟奇,博通经典, 作《春秋左氏删》。子嘉,官至城门校尉,作《左氏说》云。”

    樊准

    按《后汉书樊准传》,“准字幼陵,父瑞,好黄老言,清静少 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父产业数百万,让兄孤子。 永元十五年,和帝幸南阳,准为郡功曹,召见,帝器之, 拜郎中。从车驾还宫,特补尚书郎。邓太后临朝,儒学 陵替,准迺上疏曰:‘臣闻贾谊有言:‘人君不可以不学。 故虽大舜圣德,孳孳为善;成王贤主,崇明师傅’’。”及光 武皇帝受命中兴,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然犹投戈讲 艺,息马论道。至孝明皇帝,兼天地之资,用日月之明, 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飨射 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虽阙里之化,矍 相之事,诚不足言。又多征名儒,以充礼官,如沛国赵 孝、琅琊承宫等,或安车结驷,告归乡里,或丰衣博带, 从见宗庙。其馀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故朝多皤 皤之良,华首之老,每宴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详 览群言,响如振玉。朝者进而思政,罢者退而备问,小 大随化,雍雍可嘉。期林羽门,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博 士议郎一人开门,徒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 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八方肃清,上下无事,是以议者每称盛时,咸言永平。今学者盖少,远 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儒者竞论浮丽,忘謇謇之忠, 习𬣡𬣡之辞。臣愚以为宜下明诏,博求幽隐,发扬岩 穴,宠进儒雅有如孝宫者,征诣公车,以俟圣上讲习 之期。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进其爵位,使缵其 业。复召郡国书佐,使读律令。如此则延颈者日有所 见,倾耳者月有所闻。伏愿陛下推述先帝进业之道。” 太后深纳其言。是后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元初 三年,为光禄勋。五年,卒于官。

    张纯子奋

    按《后汉书张纯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 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 帝侍中。纯少袭爵土,哀、平间为侍中,建武二年,拜太 中大夫,更封武始侯。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 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 仪,多所正定,帝甚重之。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十” 九年,迺与太仆朱浮共奏言,帝从之。二十三年,代杜 林为大司空,选辟掾史,皆知名大儒。二十六年,诏纯 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 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礼,三年 一祫,五年一禘。《春秋传》曰:‘大祫者何?合祭也’。毁庙及 未毁庙之主,皆登合食乎?太祖五年而再殷。”汉旧制, 三年一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祭。元始 五年,诸王公列侯庙会,始为禘祭。又前十八年亲幸 长安,亦行此礼。《礼说》,“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 天气大备。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谛定 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 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 成熟,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 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帝从之,自是禘、祫遂定。纯 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尊崇礼义,既富而教者也。迺 按《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 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 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迺许 之。三十年,奏上宜封禅。中元元年,帝迺东巡岱宗,以 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 谥曰节侯。子奋嗣。奋字稚通,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 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永平十年, 为侍祠侯。永元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 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 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 ‘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 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 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 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 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 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 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 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 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 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 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 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 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 帝虽善之,犹未施行。明年,卒于家。子甫嗣。甫卒,子吉 嗣。吉卒,无子,国除。自昭帝封安世至吉,传国八世,二 百年间未尝谴黜,封者莫与为比。

    曹充

    按《后汉书曹褒传》:“‘褒,鲁国薛人也。父充,持庆氏礼。建 武中为博士,从巡狩岱宗,定封禅礼,还受诏议立七 庙、三雍、大射、养老礼仪。显宗即位,充上言:汉再受命, 仍有封禅之事,而礼乐崩阙,不可为后嗣法。五帝不 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大汉当自制礼,以示百世’。帝 问:‘制礼乐云何,充对曰:‘《河图括地象》曰:‘有汉世礼乐 文雅出《尚书璇玑钤》曰:‘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帝 善之,下诏曰:“今且改太乐官曰太予乐,歌诗曲操,以 俟君子。”拜充侍中,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

    曹褒

    按《后汉书曹褒传》:“褒字叔通,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 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士。常憾朝廷制度未备,慕叔 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 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初举孝廉,再迁 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征拜博士。会肃宗欲制定 礼乐,元和二年,下诏曰:《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 十一以兴’。”《尚书璇玑钤》曰:“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 之文。”予末小子,托于数终,曷以缵兴,崇弘祖宗,仁齐 元元。《帝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且三五步骤,优 劣殊轨。况予顽陋,无以克堪,虽欲从之,未由也已。每 见图书,中心恧焉。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昔 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

    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
    考证
    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

    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 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群 寮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 曰:“朕以不德,膺祖宗弘烈。乃者鸾凤仍集,麟龙并臻, 甘露宵降,嘉谷滋生,赤草之类,纪于史官。朕夙夜祇 畏,上无以彰于先功,下无以克称灵物。汉遭秦馀,礼 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说者,各尽所 能褒省。”诏迺叹息,谓诸生曰:“昔奚斯颂鲁,考甫咏殷。 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吾 何辞哉!”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 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诏元武司马 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固曰:“京师诸儒,多能说礼,宜 广招集,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 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昔尧作大章, 一夔足矣。”章和元年正月,迺召褒诣嘉德门,令小黄 门持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褒曰:“此制散 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于南宫东观, 尽心集作。”褒既受命,迺次序礼事,依准旧典,杂以五 经谶记之文,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婚、吉凶终始制 度,以为百五十篇,写以二尺四寸简。其年十二月奏 上。帝以众论难一,故但纳之,不复令有司平奏。会帝 崩,和帝即位,褒迺为作《章句》,帝遂以《新礼》二篇冠,擢 褒监羽林左骑。永元四年,迁射声校尉。后太尉张酺、 尚书张敏等奏“褒擅制《汉礼》,破乱圣术,宜加刑诛。”帝 虽寝其奏,而《汉礼》遂不行。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 四年,卒官。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 《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馀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郑元

    按《后汉书郑元传》:“元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八世祖 崇,哀帝时尚书仆射。元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 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 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 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 《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迺西入关。因涿郡卢植”, 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馀人升堂,进者五十馀生。 融素骄贵,元在门下,三年不得见。迺使高业弟子传 受于元,元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 纬,闻元善算,迺召见于楼上,元因从质诸疑义,问毕 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元自游 学十馀年,迺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 百千人。及党事起,迺与同郡孙嵩等四十馀人俱被 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 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元迺发墨守,针 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 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 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瑰及元答何休,义据通 深,由是古学遂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 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元,不得已而 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元不受朝服,而以幅巾 见,一宿逃去,时年六十。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 者数千。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 融深敬于元,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元特立一乡,曰: “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郑君好学, 实怀明德。昔太史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皆汉 之名臣。又南山四海,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矅,世加 其高,皆悉称公。然则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 夫也。今郑君乡宜曰郑公乡。昔东海于公,仅有一节, 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闾。矧迺郑公之德,而无驷牡之 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号为通德门。”时大将军袁 绍总兵冀州,遣使要元,大会宾客。元最后至,延升上 坐,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 豪俊,并有才说。见元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 百家互起。元依方辨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 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 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元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 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迺举元茂才,表 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 所过长吏送迎。元迺以病自乞还家。五年春,梦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 之,知命当终。”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 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馀人。门生相与撰元 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元所注《周 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干 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 驳许慎《五经异议》,《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馀万言。元 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 儒,齐鲁间宗之。其门人山阳郄虑,至御史大夫;东莱 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时并童 幼,元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馀亦多所鉴拔,皆如 其言。元惟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及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陨身。有遗腹子,元以其手文 似己,名之曰《小同》。《魏氏春秋》曰:小同高贵乡公时 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如厕 还,问之曰:“卿见吾疏乎?”答曰:“不见。”文王曰:“宁我负卿, 无卿负我。”遂鸩之。

    郑兴

    按《后汉书郑兴传》:“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 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 皆师之。天凤中,将门人从刘歆讲正大义。歆美兴才, 使撰条例、章句、训诂及校《三统历》。建武六年,侍御史 杜林先与兴同寓陇右,迺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 义坚固,敦悦《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有公孙侨、观 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昔张仲在周,燕翼宣 王,而诗人悦喜。惟愿陛下留听少察,以助万分’。”迺征 为大中大夫。明年三月晦,日食。兴因上疏曰:“《春秋》以 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人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 往年以来,谪咎连见,意者执事颇有阙焉。按《春秋》昭 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传》曰:“日过分而 未至,三辰有灾,于是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乐用 鼓,祝用币,史用辞。”今孟夏纯干用事,阴气未作,其灾 尤重。夫国无善政,则谪见日月,变咎之来,不可不慎, 其要在因人之心,择人处位也。尧知鲧不可用而用 之者,屈己之明,因人之心也。齐桓反政而相管仲,晋 文归国而任郄縠者,是不私其私,择人处位也。今公 卿大夫多举渔阳太守郭伋可大司空者,而不以时 定。道路流言,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 矣。”句疑愿陛下上师唐、虞,下览齐晋,以成屈己从众之 德,以济群臣让善之功。夫日月交会,数应在朔,而顷 年日食,每多在晦,先时而合,皆月行疾也。日君象而 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今年正月繁 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此亦急咎之罚。天于贤圣之 君,犹慈父之于孝子也,丁宁申戒,欲其反政,故灾变 仍见,“此迺国之福也。今陛下高明,而群臣惶促,宜留 思柔克之政,垂意《洪范》之法,博采广谋,纳群下之策。” 书奏,多有所纳。帝尝问兴郊祀事曰:“吾欲以谶断之, 何如?”兴对曰:“臣不为谶。”帝怒曰:“卿之不为谶,非之邪?” 兴惶恐曰:“臣于《书》有所未学而无所非也。”帝意迺解。 数言政事,依经守义,文章温雅。然以不善谶,故不能 任。九年,左转莲勺令。是时丧乱之馀,郡县残荒,兴方 欲筑城郭,修礼教以化之,会以事免。兴好古学,尤明 《左氏》《周官》,长于历数,自杜林、桓谭、卫宏之属,莫不斟 酌焉。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而贾逵自传其父业,故 有郑、贾之学。兴去莲勺后,遂不复仕,卒于家。

    郑众

    按《后汉书郑众传》:“兴子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 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 《易》《诗》,知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 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 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藩王 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及梁氏事败,宾客多坐之, 唯众不染于辞。永平初,辟司空府,以明经给事中。建 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 谏以为不可。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帝不 从。在位以清正称。其后受诏作《春秋删》十九篇。八年, 卒官。子安世,亦传家业,为长乐未央厩令。

    范升

    按《后汉书范升传》:“升字辨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 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 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 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 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诵而不行,知而不 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许, 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时尚书 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 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 士可前。”平说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 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 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辨难,日中迺罢。升退 而奏曰:“臣闻主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 君。陛下愍学微缺,劳心经艺,情存博闻,故异端竞进。 近有司请置京氏《易》博士,群下执事,莫能据正。京氏 既立,费氏怨望。《左氏春秋》复以比类,亦希置立。京、费 已行,次复高氏《春秋》”之家,又有驺夹。如令《左氏》、费氏 得置博士,高氏、驺夹五经奇异,并复求立,各有所执, 乖戾分争。从之则失道,不从则失人,将恐陛下必有 厌倦之听。孔子曰:“博学约之,弗叛矣夫夫学而不约, 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知 教,颜渊可谓善学矣。老子曰:“学道日损。”损,犹约也。又 曰:“绝学无忧,绝未学也。”今费、左二学,无有本师,而多 反异,先帝前世,有疑于此,故京氏虽立,辄复见废,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诗》《书》之作,其来已久。孔子尚 周流游观,至于知命,自卫反鲁,迺正《雅》《颂》。今陛下草 创天下,纪纲未定,虽设学官,无有弟子,《诗》《书》不讲,《礼》 《乐》不修,奏立左、费,非政急务。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 也已。《传》曰:‘闻疑传疑,闻信传信,而尧、舜之道存’。”愿陛 下疑先帝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以示反本,明不专 己。天下之事所以异者,以不一本也。《易》曰:“‘天下之动, 贞夫一也’。又曰:‘正其本,万事理’。”五经之本,自孔子始。 谨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 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 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后升为出妻所告,坐 系,得出,还乡里。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

    陈钦  陈元

    按《后汉书陈元传》,“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父钦,习 《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家。王 莽从钦受《左氏》学,以钦为厌难将军。元少传父业,为 之训诂,锐精覃思,至不与乡里通。以父任为郎。建武 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宗,时议欲立《左 氏传》博士,范升奏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元闻之,诣” 阙上疏曰:“陛下拨乱反正,文武并用,深愍经艺谬杂, 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讲论圣道。知丘明至 贤,亲受孔子,而《公羊》《穀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 博询可否,示不专己尽之群下也。今论者沉溺所习, 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非亲见实事之道。左 氏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夫”至音不合众听, 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血。仲尼圣德 而不容于世,况于竹帛馀文!其为雷同者所排,固其 宜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臣元窃见博士范升等 所议奏《左氏春秋》不可立,及太史公违戾,凡四十五 事,案升等所言,前后相违,皆断截小文,媟黩微辞,以 年数小差,掇为巨谬,“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 掩其弘美,所谓小辨破言,小言破道者也。”升等又曰: “先帝不以《左氏》为经,故不置博士,后主所宜因袭。臣 愚以为若先帝所行而后主必行者,则盘庚不当迁 于殷,周公不当营洛邑,陛下不当都山东也。”往者孝 武皇帝好《公羊》,卫太子好《穀梁》,有诏诏太子受《公羊》, 不得受《穀梁》。孝宣皇帝在人间时,闻卫太子好《穀梁》, 于是独学之。及即位,为《石渠论》而《穀梁》氏兴,至今与 《公羊》并存。此先帝后帝各有所立,不必其相因也。孔 子曰:“纯,俭,吾从众。”至于拜下,则违之。夫明者独见,不 惑于朱紫;听者独闻,不谬于清浊。故离朱不为巧眩 移目,师旷不为新声易耳。方今干戈少弭,“戎事略戢, 留思圣艺,眷顾儒雅,采孔子下拜之意,卒渊圣独见 之旨,分明黑白,建立《左氏》,解释先圣之积结,洮汰学 者之累惑,使基业垂于万世,后进无复狐疑,则天下 幸甚。臣愚鄙尝传师言,如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下, 诵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冤,若辞不合经,事不稽 古,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书奏,下其议。范 升复与元相辨难,凡十馀上。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 博士四人,元为第一。帝以元新忿争,迺用其次司隶 从事李封。于是诸儒以《左氏》之立,论议讙哗,自公卿 以下数廷争之。会封病卒,左氏复废。元以才高着名, 辟司空李通府。后复辟司徒欧阳歙府。数陈当世便 事、郊庙之礼,帝不能用。病去,卒于家。子坚卿,有文章。

    贾徽  贾逵

    按《后汉书贾逵传》:“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父徽,从 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受《古文尚书》于 涂恽,学《毛诗》于谢曼卿,作《左氏条例》二十一篇。逵悉 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 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穀梁》之说。自为儿童,常 在太学,不通人间事。身长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 ‘问事不休贾长头’。”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尤明 《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永平中,上疏献之。 显宗重其书,写藏秘馆,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应 对左右。肃宗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 初元年,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 使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曰: “臣谨擿出《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斯皆君臣之正义, 父子之纪纲。其馀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 无害大体。至如祭仲、纪季、伍子胥、叔术之属,《左氏》义 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其相殊绝,固以甚远,而 冤抑积久,莫肯分明。臣以永平中上言,《左氏》与图谶 合者,先帝不遗刍荛”,省纳臣言,写其传诂,藏之秘书。 建平中,侍中刘歆欲立《左氏》,不先暴论大义,而轻移 太常,恃其义长,诋挫诸儒,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 孝哀皇帝重逆众心,故出歆为河内太守。从是攻击 《左氏》,遂为重仇。至光武皇帝,奋独见之明,兴立《左氏》 《穀梁》,会二家先师不晓图谶,故令中道而废。凡所以 存先“王之道者,要在安上理民也。今《左氏》崇君父,卑 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直至顺。且三 代异物,损益随时,故先帝博观异家,各有所采。《易》有施、孟,复立梁丘,《尚书》欧阳复有大小夏侯。今三《传》之 异,亦犹是也。”又五经家皆无以证图谶明刘氏为尧 后者,而《左氏》独有明文。五经家皆言颛顼“代黄帝,而 尧不得为火德。《左氏》以为少昊代黄帝,即《图谶》所谓 帝宣也。如令尧不得为火,则汉不得为赤,其所发明, 补益实多。陛下通天然之明,建大圣之本,改元正历, 垂万世则,是以麟凤百数,嘉瑞杂遝。犹朝夕恪勤,游 情六艺,研机综微,靡不审核。若复留意废学,以广圣 见,庶几无所遗失矣。”书奏,帝嘉之,赐布五百匹,衣一 袭。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 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赐,以校 书例多,特以钱二十万使颍阳侯马防与之。谓防曰: “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于 首阳山矣。”逵数为帝言《古文尚书》与经传、《尔雅》训诂 相应,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逵集为 三卷。帝善之。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氏》异同,并作《周 官解故》。迁逵为卫士令。八年,迺诏诸儒各选高才生, 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 世。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朝夕受 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羡慕焉。和帝即位,永元三年, 以逵为左中郎将。八年,复为侍中,领骑都尉。内备帷 幄,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 百馀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 之,后世称为“通儒。”永元十三年卒,时年七十二。朝廷 愍惜,除两子为太子舍人。

    张霸

    按《后汉书张霸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 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 七岁通《春秋》,复欲进馀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 ‘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倏受严氏 《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 各市宅其傍,以就学焉。举孝廉,光禄主事。永元中,为” 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颍 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馀有业行者,皆 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 声。初,霸以樊倏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迺减定为二 十万言,更名张氏学。四迁为侍中。卒年七十。将作大 匠翟酺等与诸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中子楷。”

    张楷

    按《后汉书张霸传》:“子楷,字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 书》,门徒常百人,宾客慕之,自父党夙儒偕造门焉,车 马填街,徒从无所止。黄门及贵戚之家,皆起舍巷次, 以候过客往来之利。楷疾其如此,辄徙避之。性好道 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 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桓帝即位,优遂行雾作” 贼。事觉被考,引楷言从学术,楷坐系廷尉诏狱。积二 年,恒讽诵经籍,作《尚书注》。后以事无验,见原还家。建 和三年,诏安车备礼聘之,辞以笃疾不行。年七十,终 于家。

    桓荣

    按《后汉书桓荣传》:“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 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 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 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 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 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建武十九” 年,年六十馀,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 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 《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 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 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 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 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 从事皋弘。”帝曰:“俞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 议郎。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 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 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 乃罢。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 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 厚,常令止宿太子宫。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 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荣常寝病,太子朝夕遣 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谓曰:“如有不讳,无 愁家室也。”后病愈,复入侍讲。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 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 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 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 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 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 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 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荣以太 子经学成毕,上疏谢曰:“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今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 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 也。斯诚国家福祐天下幸甚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 谨使掾臣氾再拜归道”太子报《书》曰:“庄以童蒙学道 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 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于此况以不才敢承诲命昔 之先师谢弟子者有矣。上则通达经旨分明章句,下 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今蒙下列,不敢有辞,愿君慎 疾加餐,重爱玉体。”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 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 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 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显宗即位, 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自以 衰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乘舆尝幸太常府,令荣 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 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言辄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大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若此。永平二 年,三雍初成,拜荣为五更。每大射,养老礼毕,帝辄引 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乃封荣为关内侯,食 邑五千户。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大官太医相 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 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 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 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 冢茔于首山之阳。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都讲生八 人补二百石,其馀门徒多至公卿。子郁嗣。

    桓郁

    按《后汉书桓荣传》:荣子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 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 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汎,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 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 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 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永平” 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 各奉贺致礼,郁数进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 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迁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 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 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 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周公 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 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孝昭皇帝八岁即位, 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 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 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资,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 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 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 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 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 本朝,光示大化。”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 为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 卒。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 当世。门人杨震、朱宠皆至三公。初,荣受朱普学,章句 四十万言,浮辞繁长,多过其实。及荣入授显宗,减为 二十三万言,郁复删省,定成十二万言,由是有“《桓君 大小太常章句》。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 传其家学。孙鸾,曾孙郴,并知名。

    桓焉

    按《后汉书桓荣传》:“荣孙焉,字叔元。少以父任为郎,明 经笃行,有名称。永初元年,入授安帝。永宁中,顺帝立 为皇太子,以焉为太子少傅。顺帝即位,拜太傅,与太 尉朱宠并录尚书事。焉复入授经禁中。永和五年,为 太尉。汉安元年,以日食免。明年,卒于家。弟子传业者 数百人,黄琼、杨赐最为贵显。焉孙典。”

    桓典

    按《后汉书桓荣传》:“典字公雅,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 授颍川,门徒数百人,举孝廉为郎。会国相王吉以罪 被诛,故人亲戚莫敢至者,典独弃官收敛归葬,服丧 三年,负土成坟,为立祠堂,尽礼而去。举高第,拜侍御 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 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献帝即位,拜 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车驾都许迁光禄勋建安六 年卒于官。”

    丁鸿

    按《后汉书丁鸿传》,“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也。父𬘭,封 陵阳侯。鸿年十三,从桓荣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 句,善论难,为都讲。𬘭卒,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弟盛, 不报。既葬,迺挂缞绖于冢庐而逃去。鲍骏让之,迺还 就国,开门教授。鲍骏亦上书言鸿经学至行,显宗甚 贤之。永平十年,诏征鸿,至,即召见《说文侯之命》篇,赐” 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顷之,拜侍中。十三年,兼射声校尉。建初四年,徙封鲁阳乡侯。肃宗诏鸿 与广平王羡及诸儒楼望成封、桓郁、贾逵等,论定《五 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主承制 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高,论 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嗟美焉。时人叹曰:“殿中无双 丁孝公。”数受赏赐,擢徙校书,遂代成封为少府门下, 由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彭城刘恺、北海巴茂、九 江朱伥皆至公卿。元和三年,徙封马亭乡侯。和帝即 位,迁太常。永元四年,为司徒。是时窦太后临政,宪兄 弟各擅威权。鸿因日食,上封事书奏十馀日,帝以鸿 行太尉,兼卫尉,屯南北宫。于是收窦宪《大将军》印绶, 宪及诸弟皆自杀。六年薨,赐赠有加常礼。

    徐防

    按《后汉书徐防传》:“防字谒卿,沛国铚人也。祖父宣,为 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宪,亦传宣业。防少习父 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永元十四年,拜司空。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上疏曰: ‘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 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乱秦,经典废绝,本文略存’”, 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征儒术,开置太学。 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 科,以勉劝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善者也。伏见 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 生奸路。每有策试,辄兴争讼,议论纷错,互相是非。孔 子称“述而不作”,又曰“吾犹及史之阙文,疾史有所不 知,而不肯阙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 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寖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 本意。改薄从忠,三代常道,专精务本,儒学所先。臣以 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 之,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 义有相伐,皆正以为“非,《五经》各取上第六人,《论语》不 宜射策,虽所失或久,差可矫革。”诏书下公卿,皆从防 言。十六年,拜司徒。安帝即位,以定策封龙乡侯。防卒, 子衡嗣。

    张酺

    按《后汉书张酺传》:“酺字孟侯,汝南细阳人。少从祖父 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桓荣,勤力不怠,聚徒 以百数。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置 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以论难当意,除 为郎,赐车马衣裳,遂令入授皇太子。酺为人质直守 经义,每侍讲间隙,数有匡正之辞,以严见惮。及肃宗” 即位,擢酺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数月,出为东郡太守。 自酺出后,帝每见诸王师傅,尝言张酺前入侍讲,屡 有谏正,訚訚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元 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 会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 君臣之礼,赏赐殊特,莫不沾洽。永元五年,代尹睦为 太尉。酺虽在公位,而父常居田里,每有迁职,辄一诣 京师,适会岁节,公卿罢朝,俱诣酺府举酒上寿,极欢 竟日,众人皆庆羡之。后策免归。十五年,复代鲁恭为 司徒,薨,乘舆缟素临吊,赗赠恩宠异于它相。

    杨终

    按《后汉书杨终传》:“‘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 为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习《春秋》。显宗 时,征诣兰台,拜校书郎。建初元年,终言:宣帝博征群 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者得成其 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宜如石渠故事,永为后世 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 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 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 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馀万言,著《春秋 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言。永元十二年,征拜 郎中,以病卒。

    杨震

    按《后汉书杨震传》:“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父宝,习 《欧阳尚书》,隐居教授,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 老病不到,卒于家。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 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 伯起’。常客居于湖,有冠雀衔二鳣鱼,飞集讲堂前,都 讲取焦,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 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举茂才,四迁荆 州刺史、东莱太守。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 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 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 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 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 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为司徒。延光二年,为太尉。卒,年七十馀。

    ===杨秉===
    考证
    按《后汉书杨震传》中:“子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兼明京

    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馀,乃应司空辟, 拜侍御频史,为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以廉 洁称。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拜太中大夫,迁 侍中尚书,出为右扶风。太尉黄琼上言:秉劝讲帷幄, 不宜外迁。留拜光禄大夫。六年,拜太常,延熹五年为” 太尉,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纳用。八年,薨, 时年七十四。赐茔陪陵。子赐。

    杨赐

    按《后汉书杨震传》:“赐字伯献,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尝 退居隐约,教授门徒。公车征,不至。后以司空高第,再 迁侍中、越骑校尉。建宁初,灵帝当受学,诏太傅、三公 选通《尚书》桓君章句宿有重名者,三公举赐,乃侍讲 于华光殿中,迁少府、光禄勋。光和五年冬,拜太尉。中 平元年,封临晋侯,邑千五百户。初,赐与太尉刘宽、司” 空张济并入侍讲,自以不宜独受封赏,愿分户邑于 宽、济帝嘉叹,复封宽及济子,拜赐尚书令。数日,出为 廷尉。二年,复拜司空。薨,子彪嗣。

    刘陶

    按《后汉书刘陶传》:“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川定阴人。为 人居简,不修小节。时梁冀专朝,灾异数见,陶时游太 学,上疏陈事,书奏不省。后举孝廉,除顺阳长,以病免 吏。民歌曰:‘邑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民’。 陶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诂,推三家尚书及古文是正 文字三百馀事,名曰中文尚书,拜侍御史。灵帝宿闻” 其名,数引纳之。时巨鹿张角伪托大道,妖惑小民,陶 上疏言之。帝殊不悟,方诏陶次第《春秋》条例。明年,张 角反,海内鼎沸,帝思陶言,封中陵乡侯。三迁尚书令, 徙京兆尹。到职,当出修宫钱,值千万。陶既清贫,而耻 以钱买职,称疾不听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征拜谏 议大夫。是时寇贼方炽,陶复上疏陈要急八事,大抵 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宦官事急,共谗陶疾害圣政, 于是收陶,下黄门北寺狱。陶自知必死,对使者曰:“恨 不与伊、吕同俦,而吕三仁为辈。”遂闭气而死,天下莫 不痛之。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七矅论》,《匡老子》《反韩 非》《复孟轲》,及上书言当世便事,条教、赋、奏、书、记、辩疑, 凡百馀篇。

    张衡

    按《后汉书张衡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著 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 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 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 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 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 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常耽好元经,谓崔瑗 曰:“吾观《太元》,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非 徒传记之属。”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 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 令,乃作《应间》,以见其志。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 上疏陈事。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 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 衡上疏请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 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三年,征拜尚书。年 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著《周官训诂》,崔瑗以为不能有 异于诸儒也。又欲继孔子《易说》,彖象残缺,竟不能就。 所著诗、赋、铭七言,《灵宪》《应间》《七辩》《巡诰》《悬图》,凡三十 二篇。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𫘦𬳿等著作 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 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及为侍中,上疏请得 专事东观,收检遗文,毕力补缀。又条上司马迁、班固 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馀事。又以《王莽本传》但应载 篡事而已,至于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又更 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 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 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

    马融

    按《后汉书马融传》:“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 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 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 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四年,拜为校书郎 中,诣东观典校秘书。桓帝时,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 述,以病去官。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 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元,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 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 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 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 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 加焉!”但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 《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所著赋、颂、碑、诔、书、记、表、奏七言、琴歌、对策、遗令凡二十一篇。年八十八,延熹九 年卒。族孙日䃅,献帝时位至太傅。《三辅决录》注:“日 䃅字翁叔。”

    蔡邕

    按《后汉书蔡邕传》:“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性笃孝,母 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 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 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少博学,师事太傅 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 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之徒,设疑以自 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 尔。建宁三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 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 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 马日䃅、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 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鑴刻,立于 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 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陌。六年七月,制 书《引咎诰》群臣各陈政要所当施行,邕上封事条宜 所施行七事。书奏,帝乃亲迎气北郊及行辟雍之礼。 又诏宣陵孝子为舍人者,悉改为丞、尉焉。光和元年, 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 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其年 七月,特诏问曰:“比灾变互生,未知厥咎,朝廷焦心,载 怀恐惧。每访群公卿士,庶闻忠言,而各存括囊,莫肯 尽心。以邕经学深奥,故密稽问。宜披露失得,指陈政 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具对经术,以皂囊封上。邕对 章奏,帝览而叹息。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 邕名高,辟之补侍御史。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及卓 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 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遂死狱中,时年六 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元闻而叹曰:“汉世 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其撰集 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 传四十二篇,因李催之乱,湮没多不存。所著诗、赋、碑、 诔、铭、赞、连珠、箴、吊、论、议、独断、劝学、释诲、叙乐、女训、篆 埶、祝文、章表、书记,凡百四篇,传于世。

    周举

    按《后汉书周举传》:“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博学洽闻, 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延 熹四年,辟司徒李郃府。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 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 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举谓郃曰:‘昔郑武 姜谋杀庄公,庄公誓之黄泉,后感颖考叔之言,循复 子道,《书》传美之。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 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 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厉群臣,朝觐 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陈之。明年正月, 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举后举茂才,为平丘 令。上书言当世得失,辞甚切正。尚书郭虔、应贺等见 之叹息,共上疏称举忠直,欲帝置章御坐,以为规诫。 举稍迁并州刺史,转冀州刺史。阳嘉三年,司隶校尉 左雄荐举,征拜尚书。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重 朝廷,左右惮之。是时,河南、三辅大旱,五谷灾伤,诏书 以举才学优深,特下策问。举对曰:“臣闻《易》称‘天尊地 卑,乾坤定矣;二仪交’”构,乃生万物。万物之中,以人为 贵。故圣人养之以君,成之以化,顺四时之宜,适阴阳 之和,使男女婚娶,不过其时,包之以仁恩,导之以德 教,示之以灾异,训之以嘉祥,此先圣承乾养物之始 也。夫阴阳闭隔则二气否塞,二气否塞则人物不昌, 人物不昌则风雨不时,风雨不时则水旱成灾。陛下 处唐、虞之位,未行尧舜之政,内积怨女,外有旷夫之 所致也。昔鲁僖遇旱,而自责祈雨,皆以精诚,转祸为 福。齐有大旱,景公欲祀河伯,晏子谏曰:“不可。夫河伯 以水为城国,鱼鳖为民庶,水尽鱼枯,岂不欲雨?自是 不能致也。陛下诚宜推信革政,崇道变惑,出后宫不 御之女,理天下冤枉之狱,除大官重膳之费。夫五品 不训,责在司徒,有非其位,宜急黜斥。臣自藩外,擢典 纳言,学薄智浅,不足以对。《易传》曰:‘阳感天,不旋日’。惟 陛下裁察。”永和元年,灾异数见,召公卿、中二千石、尚 书诣显亲殿问曰:“北乡侯亲为天子,而葬以王礼,故 数有灾异,宜加尊谥,列于昭穆。”群臣议者,多谓宜如 诏旨。举独对曰:“昔春秋王子猛不称崩,鲁子野不书 葬。今北乡侯无它功德,以王礼葬之,于事已崇,不宜 称谥。灾眚之来,弗由此也。”于是司徒黄尚、太常桓焉 等七十人同举议,帝从之,拜谏议大夫。时诏遣八使 巡行风俗,皆选素有威名者。乃拜举为侍中,与侍中 杜乔、守光禄大夫周栩、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 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并守光 禄大夫,分行天下。于是八使同时俱拜,天下号曰“八 俊。”征为大鸿胪。及梁太后临朝,诏以殇帝幼崩,庙次宜在顺帝下。谏议大夫吕勃以为应依昭穆之序,先 殇帝,后顺帝。诏下公卿,举议曰:“‘《春秋》鲁闵公无子,庶 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于闵上。孔子讥之。《书》 曰:‘有事于太庙,跻僖公’。《传》曰:‘逆祀及定公,正其序’。《经》 曰:‘从祀先公’,为万世法也’。今殇帝在先,于秩为父;顺 帝在后,于亲为子。先后之义不可改,昭穆之序不可 乱。吕勃议是也。”太后下诏从之,拜光禄大夫。建和三 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 诏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复会吊,加赐钱十万,以 旌“委蛇素丝”之节焉。

    荀爽

    按《后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 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元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 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 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其象在《周易》之离。夫’’” 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形。 夏则火王,其精在天,烧山林,是其不孝也。故汉制使 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今 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 崇孝道而克称火德者也。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 故有遗诏,以日易月。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古 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暗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 莫遗其亲。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 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 《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众矣。” 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必也亲丧乎!”《春秋传》曰:“上之 所为,民之归也。”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 若上之所为,民亦为之,又何诛焉?昔丞相翟方进,以 自备宰相,而不敢逾制,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夫 失礼之源,自上而始。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所以 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事失宜正,过勿惮改。天下通 丧,可如旧礼。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 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 义备则人知所厝矣。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 王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孔子曰:“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夫妇之道,所谓顺也。”《尧典》曰:“釐降二女于 妫汭,嫔于虞。”降者,下也;嫔者,妇也。言虽帝尧之女,下 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易》曰:“帝乙归妹,以祉 元吉。”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 春秋之义,王姬嫁齐,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 诸侯也。今汉承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 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 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睹鸟兽之文,与天 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 物之情。”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察法于 地,则昆山象夫,卑泽象妻。睹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 雊,雌能顺服;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近取诸身,则 干为人首,坤为人腹;远取诸物,则木实属天,根荄属 地。阳尊阴卑,盖乃天性。且《诗》初篇,实首《关雎》,礼始冠 婚,先正夫“妇,天地六经,其旨一揆。宜改尚主之制,以 称乾坤之性,遵法尧汤,式是周孔,合之天地而不谬, 质之鬼神而不疑。人事如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 五韪咸备,各以其叙矣。”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 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人能 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推祸 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来也。众礼之中,婚礼为首。 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 降也,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 其气,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福。及三代之季,淫 而无节,瑶台倾宫,陈妾数百,阳竭于上,阴隔于下。故 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 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是其明戒。后世之人,好福不 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传》曰:“截趾适屦,孰云其愚”,何 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 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 缣帛,空竭府藏,征调增倍,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 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故感 动和气,灾异屡臻。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 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通怨旷,和阴阳;二曰省财 用,实府库;三曰修礼制,绥眉寿;四曰配阳施,祈螽斯; 五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 也。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尊卑奢俭,所以为礼。故以 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为其节也。《易》曰:“天地 节而四时成。”《春秋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孝经》 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 昔季氏八佾舞于庭,非有伤害,而孔子犹曰:“是可忍 也,孰不可忍?”《洪范》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 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同也。今“臣僭君服,下 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宜略依古礼尊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严督有司,必行其命, 此则禁乱善俗足用之要。”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 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馀年,以著述为事,遂称 为硕儒。党禁解,五府并辟司空袁逢举有道,不应。及 逢卒,爽制服三年,当世往往化以为俗。时人多不行 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 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 改。后公车征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进恐其不至, 迎荐为侍中。及进败而诏命中绝。献帝即位,董卓辅 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 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 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爽 见董卓忍𣊻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 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 谋。会病薨,年六十三。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 条例》,又集汉事成败可为鉴戒者,谓之《汉语》。又作《公 羊问》及《辨谶》,并它所论叙,题为《新书》,凡百馀篇,今多 所亡缺。兄子悦、彧并知名。

    延笃

    按《后汉书延笃传》:“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少从颍川 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 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 孝廉,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 桓帝以博士征拜议郎,与朱穆、边韶共著作东观。稍 迁侍中。帝数问政事,动依典义。后以病免归,教授家” 巷。时人或疑仁孝前后之证,笃乃论之。后遭党事禁 锢,永康元年,卒于家。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 虔等以为折衷。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 篇云。

    卢植

    按《后汉书卢植传》:“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 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元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好 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娼,植侍讲积 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学终,辞归,阖门教授。建宁 中,征为博士。熹平四年,拜九江太守,以病去官,作《尚 书章句》《三礼解诂》。时始立太学石经,以正五经文字”, 植乃上书曰:“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 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穴。臣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秕 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 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 书》章句,考《礼记》得失,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 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 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今《毛诗》《左氏》《周 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 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拜庐江太守。岁馀,复征拜议 郎,与谏议大夫马日䃅、议郎蔡邕、杨彪、韩说并在东 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帝以非急务,转为侍 中,迁尚书。光和元年,有日食之异,植上封事谏,帝不 省。董卓欲废立,群僚无敢言,植独抗议不同。卓怒,将 诛植。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卓 乃止。植以老病求归,遂隐于上谷。初平三年卒。所著 碑诔表记凡六篇。建安中,曹操北讨柳城,过涿郡,告 守令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 楷模”,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 产,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馀风,《春秋》之义,贤者之 后,宜有殊礼。亟遣丞掾,除其坟墓,存其子孙,并致薄 醊,以张厥德。子毓知名。

    赵岐

    按《后汉书赵岐传》:“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初名嘉, 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后避难,故自改名字,示不忘 本土也。岐少明经,有才艺,娶扶风马融兄女,融外戚 豪家,岐尝鄙之,不与融相见。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 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 朝廷从之。其后为大将军梁冀所辟,为陈损益求贤” 之策,冀不纳。延熹九年,拜并州刺史。中平元年,拜议 郎。及献帝西都,稍迁太仆,使太傅马日䃅抚慰天下, 以岐为副。日䃅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 曹操为司空,举以自代。光禄勋桓典、少府孔融上书 荐之,于是拜为太常。年九十馀,建安六年,卒。岐多所 述作,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时。

    张奂

    按《后汉书张奂传》,“奂字然明,敦煌酒泉人也。父惇,为 汉阳太守。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 初,牟氏章句,浮辞繁多,有四十五万馀言,奂减为九 万言。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乃上书。桓帝奏其章句。诏 下东观,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永 寿元年,迁安定属国都尉。建宁元年,拜大司农。以党” 罪禁锢,归田里。时禁锢者多,不能守静,或死或徙。奂 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馀万言。光和 四年,卒,年七十八。所著“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 二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