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二十九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一百三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一百二十九卷目录

     书经部纪事一

    经籍典第一百二十九卷

    书经部纪事一

    《孔丛子居卫篇》:“子思年十六适宋,宋大夫乐朔与之 言学焉。朔曰:‘《尚书》虞夏数四篇,善也。下此以讫于秦, 费效尧舜之言耳,殊不如也’。子思答曰:‘事变有极,正 自当尔。假令周公、尧舜不更,时异处,其书同矣’。乐朔 曰:‘凡书之作,欲以喻民也,简易为上。而乃故作难知 之辞,不亦繁乎’?子思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诂成义’”, 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曰:“昔鲁委巷,亦有似君之言者。 伋答之曰:‘道为知者传,苟非其人,道不传矣’。今君何 似之甚也?”乐朔不悦而退,曰:“孺子辱吾!”其徒曰:“鲁虽 以宋为旧,然世有仇焉,请攻之。”遂围子思。宋君闻之, 不待驾而救子思。子思既免,曰:“文王困于羑里,作《周 易》;祖君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 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按此条系纪子思事故列史记之前 《史记儒林伏生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文 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 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 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 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 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 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 阳生,欧阳生教千乘兒宽。兒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 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兒宽贫无资用,常为 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 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 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 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发 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儿 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后六年,儿 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 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 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 明也。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雒阳贾嘉颇能言《尚 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 其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韦贤家在鲁,通《尚书》为博士,授 鲁大儒,入为昭帝师。本始三年,代蔡义为丞相。 建成侯黄霸坐见知夏侯胜非诏书,大不敬罪,久系 狱。三岁,从胜学《尚书》。会赦,以贤良举为扬州刺史。五 凤三年,代邴吉为丞相。”

    《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 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 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 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 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辨。献王所 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之” 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 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 者。”

    《刘向传》:“向字子政,本名更生。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 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成帝即位,迁光禄大夫。上方 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向见《尚书 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向乃集合 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 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 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知向忠精。故为 起此论也。《拾遗记》:“向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 老人者著黄衣,植青藜杖,扣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 诵书,老人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以前,向 因受五行《洪范》之文,恐辞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 以记其言。”

    《错传》:“孝文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故 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馀,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 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 为太子舍人门大夫。”

    《兒宽传》:“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 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 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及汤为御史大 夫,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 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梅福传》:“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少学长安,明《尚书《云敞传》:“敞字幼儒,平陵人也,师事同县吴章,章治《尚 书经》。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馀人。莽以 为恶人党,皆当禁锢,不得仕宦,门人尽更名他师。敞 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 之,京师称焉。更始时,安车征敞为御史大夫。”

    《平当传》:“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哀 帝即位,征当为光禄大夫诸吏散骑,复为光禄勋、御 史大夫,至丞相。”

    《夏侯胜传》: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 传》,说灾异。后事简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熟,所问 非一师也。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 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 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 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 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 乃召问胜,胜对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 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 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馀日,光卒与安世共白 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群臣奏事东宫,太后 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 赐爵关内侯。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胜 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 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 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 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 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 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至四年,因大赦,胜出为谏大 夫,迁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 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 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始胜每讲授,常 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 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胜从父子建,字长卿,自师事胜及欧阳高,左右采获。 又从《五经》诸儒问与《尚书》出入者,牵引以次章句,具 文饰说。胜非之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建亦 非胜。为学疏略,难以应敌。建卒自颛门名经为议郎、 博士,至太子少傅。

    《王尊传》:“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 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 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 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 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 《孙宝传》:“平帝立,宝为大司农,会越嶲郡上黄龙游江 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 告祠宗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 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 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师古 曰:“《周书君奭》之序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 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是也。两不相损者,言俱 有令名也’。”

    《孔光传》:“元寿元年正月朔,日有蚀之,后十馀日,傅太 后崩。是月征光诣公车问日蚀事,光对曰:臣闻日者 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强, 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书》曰:‘羞用五事,建用皇极’。如 貌言视听思失,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荐臻,六极屡 降,皇之不极,是为大中不立。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 行,谓朓侧慝甚则薄蚀是也。又曰:“六沴之作,岁之朝, 曰三朝,其应至重。迺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变见三 朝之会,上天聪明,苟无其事,变不虚生。”《书》曰:“惟先假 王,正厥事。”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书》曰:“天既付 命,正厥德。”言正德以顺天也。又曰:“天《棐谌》辞”,言有诚 道天辅之也。明承顺天道,在于崇德“博施,加精致诚, 孳孳而已。俗之祈禳小数,终无益于应天塞异,销祸 兴福,较然甚明,无可疑惑。”书奏上说。

    《翟方进传》:莽日抱孺子会群臣而称曰:“昔成王幼,周 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 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群臣皆曰:“不遭 此变,不章圣德。”莽于是依《周书》作《大诰》。

    《儒林传》:“费直字长翁,东莱人也。治《易》为郎,至单父令。 琅邪王璜平中能传之,璜又传《古文尚书》。”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 天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 能行,于是召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禁书,伏 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 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由 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 济南张生及欧阳生。张生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 书》征,弗能明定。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 云。张晏曰:“伏生《名胜碑》云也。”师古曰:“卫宏定《古文 尚书序》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也。使其女传 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贾嘉者,贾谊之孙也。按史汉详略不同故

    并载之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兒宽。宽又授业 孔安国,至御史大夫,自有传。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 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 乃从宽问一篇。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于宽。宽授 欧阳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高子阳,为博士。高孙地 馀长宾,以太子中庶子授太子,后为博士,论石渠。元 帝即位,地馀侍中贵幸,至少府,戒其子曰:“我死,官属 即送汝财物,慎毋受。汝九卿儒者子孙,以廉洁著,可 以自成。”及地馀死,少府官属共送数百万,其子不受。 天子闻而嘉之,赐钱百万。地馀少子政为王莽讲学 大夫,由是《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林尊,字长宾,济南人也。事欧阳高,为博士,论石渠。后 至少府、太子太傅,授平陵平当、梁陈翁生。当至丞相, 自有传。翁生信都太傅,家世传业,由是欧阳有平陈 之学。翁生授琅邪殷崇、楚国龚胜,崇为博士,胜右扶 风,自有传。而平当授九江朱普公文、上党鲍宣,普为 博士,宣司隶校尉,自有传。徒众尤盛,知名者也。 夏侯胜其先夏侯都尉从济南张生受尚书以传族 子始昌始昌传胜胜。又事同郡蕑卿蕑卿者兒宽门 人胜传从兄子建建。又事欧阳高胜至长信少府建 太子太傅自有传由是《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按夏侯胜

    已有传。其见于《儒林》者,止纪其授受之略。

    周堪,字少卿,齐人也。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霸为博 士,堪译官令论,于《石渠经》为最高,后为太子少傅,而 孔霸以太中大夫授太子经。及元帝即位,堪为光禄 大夫,与萧望之并领尚书事。为石显等所谮,皆免官, 望之自杀。上愍之,迺擢堪为光禄勋,语在《刘向传》。堪 授牟卿及长安许商长伯。牟卿为博士,霸以帝师,赐 爵,号“褒成君。”传子光,亦事牟卿,至丞相,自有传。由是 大夏侯有孔、许之学。商善为算,著《五行论》,历四至九 卿。号其门人,“沛唐林子高为德行,平陵吴章伟君为 言语;重泉王吉少音为政事,齐炔钦幼卿为文学。”王 莽时,林吉为九卿,自表上师家大夫、博士郎吏为许 氏学者,各从门人,会车数百两,儒者荣之。钦、章皆为 博士,徒众尤盛。章为王莽所诛。

    张山拊,字长宾,平陵人也。事小夏侯建,为博士,论《石 渠》至少府,授同县李寻、郑宽中、少君、山阳张无故子 儒、信都秦恭、延君、陈留假仓子骄。无故善修章句,为 广陵太傅,守小夏侯。说文恭,增师法,至百万言。为城 阳内史。仓以谒者论石渠至胶东相。寻善说灾异,为 骑都尉,自有传。宽中有隽材,以博士授太子。成帝即 位,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迁光禄大夫,领尚书事, 甚尊重,会疾卒。谷永上疏曰:“臣闻圣王尊师傅,褒贤 俊,显有功,生则致其爵禄,死则异其礼谥。昔周公薨, 成王葬以变礼,而当天心。公叔文子卒,卫侯加以美 谥,著为后法。近事大司空朱邑、右扶风翁归德茂夭 年,孝宣皇帝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关内侯 郑宽中有颜子之美质,包商偃之文学,严同俨“然总《五 经》之眇论,立师傅之显位,入则向唐、虞之闳道,王法 纳乎圣听,出则参冢宰之重职,功烈施乎政事。退食 自公,私门不开;散赐九族,田亩不益。德配周、召,忠合 《羔羊》,未得登司徒,有家臣卒然早终,尤可悼痛。臣愚 以为宜加葬礼,赐之令谥,以章尊师褒贤显功之德。” 上吊赠宽中甚厚。由是小夏侯有郑、张、秦、假李氏之 学。宽中授东郡赵元,无故授沛唐尊,恭授鲁冯宾,宾 为博士。尊,王莽太傅;元,哀帝御史大夫,至大官,知名 者也。

    孔氏有《古文尚书》,孔安国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 家逸书得十馀篇,盖《尚书》滋多于是矣。遭巫蛊,未立 于学官,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 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 文说。都尉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常少子,以 明《穀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传《左氏》,常授虢徐敖, 敖为右扶风。掾又传《毛诗》,授王璜、平陵涂恽子真,子 真授河南桑钦君长。王莽时诸学皆立,刘歆为国师, 璜、恽等皆贵显。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 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 凡百二篇,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其古文者, 霸以能为百两征,以中书校之,非是,霸辞受父。父有 弟子尉氏樊并,时太中大夫平当侍御史周敞劝上 存之。后樊并谋反,迺黜其书。

    班固《叙传》:况生三子:伯、斿、稚。伯少受《诗》于师丹,大将 军王凤荐伯劝学,召见宴昵殿,容貌甚丽,诵说有法, 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 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既通大义,又讲异同 于许商,迁奉车都尉。数年,金华之业续出,与王、许子 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 《西京杂记》:“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石隶字,为翟 公所礼《阙里志》:“孔子十五代孙立,善《尚书》,与刘歆友善,教授 数百人。”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天 凤中,迺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东观记》曰:受尚 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 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顺阳怀侯嘉传》:“顺阳怀侯嘉,字孝孙,光武族兄也。父 宪,舂陵侯敞同产弟。嘉少孤,性仁厚,南顿君养视如 子。后与伯升俱学长安,习《尚书》《春秋》。”

    《贾复传》:“复少好学,习《尚书》。”

    《马援传》:“马严字威卿。严七子,唯续、融知名。续字季则, 七岁能通《论语》,十三明《尚书》。”

    《鲁恭传》:“弟丕字叔陵,性沉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 游,不答问候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

    《牟融传》:“融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也。少博学,以《大夏侯 尚书》教授,门徒数百人,名称州里。以司徒茂才为丰 令,永平十一年为大司农。是时显宗方勤万机,公卿 数朝会,每辄延谋政事,判折狱讼。融经明才高,善论 议,朝廷皆服其能。帝数嗟叹,以为才堪宰相。明年代 伏恭为司空。”

    《王良传》:“王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习《小夏 侯尚书》。”

    《何敞传》:“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 六世祖比干,学《尚书》于晁错。”

    《杜林传》: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等,皆长于古学。兴尝师 事刘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 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暗然而服。济南徐巡始 师事宏,后皆更受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 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宏 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 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也。古文虽不合 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 行。

    《吴良传》: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也。东平王苍上疏荐 良曰:“臣闻为国所重,必在得人,报恩之义,莫大荐士。 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 俭安贫,白首一节。又治《尚书》,学通师法,经任博士,行 中表仪。宜备宿卫,以辅圣政。”

    《鲍永传》:“永字君长,上党屯留人也。父宣,哀帝时任司 隶校尉,为王莽所杀。永少有志操,习《欧阳尚书》。” 《贾逵传》:“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兼习《国语》《周官》,又 受古文《尚书》于涂恽。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 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 家《穀梁》之说。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身长 八尺”二寸,诸儒为之语曰:“问事不休贾长头。”性恺悌, 多智思,俶傥有大节。尤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 十一篇,永平中,上疏献之。显宗重其书,写藏秘馆,拜 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应对左右。肃宗立,降意儒术, 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逵入讲北宫白 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逵数为帝言《古文尚书》与 经传《尔雅》诂训相应,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 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善之。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 氏》异同,并作《周官解故》。八年,迺诏诸儒各选高才生, 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 世。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朝夕受 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羡慕焉。

    《桓荣传》:“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 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 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迺归。会朱普 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 败,天下乱,荣抱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 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建武十九年,年六十馀”, 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太子,选求明经,迺擢 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 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 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使入授太 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经书。帝称善曰:“得生 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 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曰:“俞 往,汝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车驾幸太学, 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辨明 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 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迺罢。二十八年,以 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 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荣以太子经 学咸毕,上疏谢曰:“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 浅短,无以补益万分。今皇太子以聪睿之姿,通明经 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斯 诚国家福祐,天下幸甚。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 掾。”臣汜再拜归道。归犹谢也太子报书曰:“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 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于此。况以不才,敢承诲命。昔 之先师谢弟子者有矣,上则通达经旨,分明章句;下 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今蒙下列,不敢有辞。愿君慎 疾加餐,重爱玉体。”三十年拜为太常。显宗即位,尊以 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逾八十,自以衰老, 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乘舆常幸太常府,令荣坐东 南,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荣门 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言辄曰“太师在是。”既罢, 悉以大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若此。永平二年,三 雍初成,拜荣为五更。每大射,养老礼毕,辄引荣及弟 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迺封荣为关内侯,食邑五千 户。荣每疾,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 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 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帏帐、刀剑、衣被,良久 迺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 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 山之阳。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都讲生八人补二百 石”,其馀门徒多至公卿。

    子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 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 子汎,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 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 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较定于宣明殿。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 诸王各奉贺致礼,数进忠言,多见纳录。和帝即位,迁 长乐少府,复入侍讲。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 病卒。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 于当世,门人杨震、朱宠皆至三公。初,荣受朱普学,《章 句》四十万言,浮辞繁长,多过其实。及荣入授显宗,减 为二十三万言,郁复删省定成十二万言,由是有《桓 君大小太常章句》。子普嗣爵。

    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焉字叔元,少以父任为郎, 明经笃行,有名称。永初元年,入授安帝,三迁为侍中。 永宁中,顺帝立为皇太子,以焉为太子少傅,月馀,迁 太傅。顺帝即位,拜太傅,复入授经禁中。阳嘉二年,迁 太常,弟子传业者数百人,黄琼、杨赐最为贵显。 郁孙典,字公雅,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 数百人,举孝廉为郎,拜侍御史。常乘骢马,京师畏惮 之,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赐爵关内侯,迁 光禄勋。

    《张霸传》:霸子楷,字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门徒 常百人,宾客慕之,自父党夙儒偕造门焉,车马填街, 徒从无所止。黄门及贵戚之家,皆起舍寺次,以候过 客往来之利。楷疾其如此,辄徙避之。楷作《尚书注。 丁鸿传》:“鸿字孝公,父𬘭,封陵阳侯。鸿年十三,从桓荣 受《欧阳尚书》,三年而明章句,善论难,为都讲。𬘭卒,鸿 当”袭封,上书让国于弟盛,不报。鲍骏上书,言鸿经学 至行,显宗甚贤之。永平十年,诏征鸿,至即召见《说文 侯之命》篇,赐御衣及绶,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顷之, 拜侍中。

    《马融传》:“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才高博洽,为世通儒, 施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元,皆其徒也, 注《尚书》。”

    郑元字康成从东郡张恭祖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 足问者迺西入关因涿郡卢植师扶风马融自游学 十馀年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注尚书及尚书大传 冯绲传弟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书善推步之术拜 降虏校尉。

    《周磐传》:“磐字坚伯,汝南安成人,征士燮之宗也。祖父 业,建武初为天水太守。磐少游京师,学古文《尚书》《洪 范》《五行、左氏传》。好礼有行,非典谟不言,诸儒宗之。” 《宋均传》:“族子意,字伯志。父京,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至 辽东太守。意少传父业,显宗时举孝廉,以召对合旨, 擢拜阿阳侯相。”

    《寒朗传》:“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生三日,遭天下乱,弃 之荆棘,数日兵解,母往视,犹尚气息,遂收养之。及长, 好经学,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

    《张酺传》:“酺少从祖父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 桓荣,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数。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 小侯,开学于南宫,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 御前。以论难当意,除为郎,赐车马衣裳,遂令入授太 子。酺为人质直守经义,每侍讲间隙,数有匡正之辞, 以严见惮。及肃宗即位,擢酺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数” 月,出为东郡太守。酺自以尝经亲近,未悟见出,意不 自得,上疏辞曰:“臣愚以经术给事左右,少不更职,不 晓文法,猥当剖符典郡,班政千里,必有负恩辱位之 咎。臣窃私自分,殊不虑出城阙,冀蒙留恩,托备冗官, 群僚所不安,耳目所闻见,不敢避好丑。”诏报曰:“《经》云: ‘身虽在外,乃心不离王室;典城临民,益所以报效也。 好丑必上,不在远近。今赐装三十万,其亟之官’。”元和二年,东巡狩,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 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 臣之礼,赏赐殊特,莫不沾洽。

    《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 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震子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 隐居教授,年四十馀,乃应司空辟,拜侍御史。

    秉子赐,字伯献,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初,灵帝当受学, 诏太傅、三公选通《尚书》桓君章句、宿有重名者,三公 举赐,乃侍讲于华光殿中。

    《刘陶传》:陶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诂,推三家《尚书》及古 文是正文字三百馀事,名曰“中文尚书。”顷之,拜侍御 史。灵帝宿闻其名,数引纳之。

    《虞诩传》: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狱吏, 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尝 称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 决狱六十年,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 九卿邪?”故字诩曰“升卿。”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 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

    《荀淑传》:子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 《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 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 龙,慈明无双。”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

    《杜乔传》:“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也。”《续汉书》曰:“累祖 吏二千石。乔少好学,治《韩诗》、京氏《易》《欧阳尚书》,以孝 称。虽二千石子,常步担求师。”林虑,今相州县也。 《卢植传》:“植字子干,少与郑元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学, 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建宁中,征为博士。熹平四年,拜 九江太守,以病去官,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时始立 太学石经文字,植乃上疏曰:‘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 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穴’。”回穴犹纡曲也“臣 前以《周礼》诸经,发起纰谬,敢率愚浅,为之解诂,而家 乏,无力供缮写上。愿得将能书生二人,共诣东观,就 官财粮,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得失,庶裁定 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厌抑流俗,降 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 敦悦之。今《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其与《春秋》,共“相 表里,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拜庐 江太守。岁馀,复征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䃅、议郎 蔡邕、杨彪、韩说并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 记》。帝以非急务,转为侍中,迁尚书。

    《张奂传》:“奂字然明,炖煌酒泉人也。父惇,为汉阳太守。 奂少游三辅,师事太尉朱宠,学《欧阳尚书》。初牟氏章 句浮辞繁多,有四十五万言,奂减为九万言。后转太 常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 百僚畏惧,莫不许诺,唯奂独拒之。寓怒,因此遂陷以 党罪,禁锢归田里。时禁锢者多不能守静,或死或徙”, 奂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馀万言,所 著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二十四篇。

    《党锢传》:“孔昱,字元世,鲁国鲁人也。七世祖霸,成帝时 历九卿,封褒成侯。自霸至昱,爵位相系,其卿相牧守 五十三人,列侯七人。昱少习家学。”《家学》:《尚书 循吏传》:“王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 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 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儒林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习《京 氏易》《古文尚书》。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 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儒林传前书》云:“济南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及千 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兒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 世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尚书》欧阳氏学。张生授夏 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 氏学。胜传从兄子建,建别为小夏侯氏学,三家皆立 博士。又鲁人孔安国《古文尚书》授都尉朝,朝授胶东” 庸谭为《尚书》古文学,未得立。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 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歙既传业,而恭谦好礼让。王 莽时,为长社宰。更始立,为原武令。世祖平河北,迁河 南都尉,后行太守事。世祖即位,迁汝南太守。推用贤 俊,政称异迹。九年,更封夜侯。歙在郡教授数百人。视 事九岁,征为大司徒。坐在汝南臧罪千馀万,发觉下 狱,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馀人,至有自髡剔者。平 原礼震年十七,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 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 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 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 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身”以代歙命,书奏 而歙已死狱中。歙掾陈元上书追讼之,言甚切至。帝 迺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子复嗣,后卒,无子,国 除。

    济阴曹曾字伯山,从歙受《尚书》,门徒三千人,位至谏议大夫。子祉,河南尹,传父业教授。

    陈留陈弇,字叔明,亦受《欧阳尚书》于司徒丁鸿,仕为 蕲长。

    牟长字君高,乐安临济人也。其先封牟。春秋之末,国 灭,因氏焉。长少习《欧阳尚书》,不仕王莽。世祖建武二 年,大司空弘宋弘特辟,拜博士,稍迁河内太守,坐垦田 不实免。长自为博士及在河内,诸生讲学者常有千 馀人,着录前后万人。著《尚书章句》,皆本之欧阳氏,俗 号为《牟氏章句》。复征为中散大夫,赐告一岁,卒于家。 子纡,又以教授门生千人,肃宗闻而征之,欲以为博 士,道物故。

    宋登,字叔阳,京兆长安人也。父由,为太尉。登少传《欧 阳尚书》,教授数千人。为汝阴令,政为明能,号称神父。 迁赵相,入为尚书仆射。顺帝以登明识礼乐,使持节 临太学,奏定典律。转拜侍中。数上封事,抑退权臣。由 是出为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病免,卒于家, 汝阴人配社祠之。

    张驯字子俊,济阴定陶人也。少游太学,能诵《春秋左 氏传》,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辟公府,举高第,拜议郎,与 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擢拜侍中,典领秘书近署,甚 见纳异,多因便宜,陈政得失。朝廷嘉之。迁丹阳太守, 化有惠政。光和七年,征拜尚书,迁大司农。初平中,卒 于官。

    尹敏,字幼季,南阳堵阳人也。少为诸生,初习《欧阳尚 书》,后受古文,兼善《毛诗》《穀梁》《左氏春秋》。建武二年,上 疏陈《洪范》消灾之术。时世祖方草创天下,未遑其事, 命敏待诏公车,拜郎中,辟大司空府。帝以敏博通经 记,令校图谶,使蠲去崔发所为王莽着录次比。敏对 曰:“谶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 辞,恐疑误后生。”帝不纳。敏因其阙文增之,曰:“君无口 为汉辅。”帝见而怪之,召敏问其故。敏对曰:“臣见前人 增损图书,敢不自量,窃幸万一。”帝深非之,虽竟不罪, 而亦以此沉滞。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 分不寝,自以为锺期、伯牙、庄周、惠施之相得也。后三 迁长陵令。永平五年,诏书捕男子周虑。虑素有名称, 而善于敏,敏坐系免官。及出,叹曰:“喑聋之徒,真世之 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患乎!”十一年,除郎中,迁 谏议大夫,卒于家。

    周防,字伟公,汝南汝阳人也。父扬,少孤微,常修逆旅 以供过客,而不受其报。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 狩汝南,召掾史试经,防尤能诵读,拜为守丞。防以未 冠谒去,师事徐州刺史盖豫,受《古文尚书》。经明,举孝 廉,拜郎中,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言。太尉张 禹荐补博士,稍迁陈留太守,坐法免。年七十,卒于家。 子举。

    孔僖,字仲和,鲁国鲁人也。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 书》《毛诗》。曾祖父子建,少游长安,与崔篆友善。及篆仕 王莽,为建新大尹,尝劝子建仕,对曰:“吾有布衣之心, 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道既乖矣,请从 此辞。”遂归,终于家。僖与崔篆孙骃后相友善,同游太 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 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骃曰:“然。昔孝武皇帝始为天 子,年方十八,崇信圣道,师则先王,五六年间,号胜文、 景。及后恣己,忘其前之为善。”僖曰:“《书》传若此多矣!”邻 房生梁郁,儳和之曰:“如此,武帝亦是狗耶?”僖、骃默然 不对。郁怒恨之,阴上书告骃、僖诽谤先帝,刺讥当世。 事下有司,骃诣吏受讯,僖以吏捕方至,恐诛,迺上书 肃宗自讼曰:“臣之愚意,以为凡言诽谤者,谓实无此 事,而虚加诬之也。至如孝武皇帝,政之善恶,显在汉 史,坦如日月,是为直说。《书》传实事,非虚谤也。夫帝者 为善,则天下之善皆归焉;其不善则天下之恶亦萃 焉。斯皆有以致之,故不可以诛于人也。且陛下即位 以来,政教未过,而德泽有加”,天下所具。也,臣等独 何讥刺哉?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 宜含容,又何罪焉?陛下不推原大数,深自为计,徒肆 私忿,以快其意。臣等受戮,死即死耳。顾天下之人,必 回视易虑,以此事窥陛下心。自今以后,苟见不可之 事,终莫复言者矣。臣之所以不爱其死,犹敢极言者, 诚为陛下深惜此大业。陛下若不自惜,则“臣何赖焉! 齐桓公亲扬其先君之恶,以唱《管仲》,然后群臣得尽 其心。今陛下迺欲以十世之武帝,远讳实事,岂不与 桓公异哉!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 掩之乎?谨诣阙伏待重诛。”帝始亦无罪僖等意,及书 奏,立诏勿问。拜僖兰台令史。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 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作六 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命儒 者讲论。僖因自陈谢。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 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 屈万乘,辱临敝里,此迺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 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此言乎!”遂拜僖郎中,赐褒成侯损及孔氏男女钱帛,诏僖从还 京师,使校书东观。冬,拜临晋令。崔骃以家林筮之,谓 为不吉,止僖曰:“子盍辞乎?”僖曰:“学不为人,仕不择官, 吉凶由己,而由卜乎?”在县三年,卒官。遗令即葬。二子, 长彦、季彦,并十馀岁。蒲坂令许君然劝令反鲁。对曰: “今载柩归,则违父令,舍墓而去,心所不忍。”遂留华阴。 长彦好章句学,季彦守其家业,内徒数百人。延光元 年,河西大雨雹,大者如斗。安帝诏有道术之士极陈 变眚。迺召季彦于德阳殿,帝亲问其故。对曰:“此皆阴 乘阳之征也。今贵臣擅权,母后党盛,陛下宜修盛德, 虑此二者。”帝默然,左右皆恶之。举孝廉不就。三年,年 四十七,终于家。初,平帝时,王莽秉政,迺封孔子后孔 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及王莽败,失国。 建武十三年,世祖复封均子志为褒成侯。志卒,子损 嗣。永元四年,徙封褒亭侯。损卒,子曜嗣。曜卒,子完嗣。 世世相传,至献帝初,国绝。

    杨伦,字仲理,陈留东昏人也。少为诸生,师事司徒丁 鸿,习《古文尚书》。为郡文学掾,更历数将,志乖于时,以 不能人间事,遂去职,不复应州郡辟命,讲授于大泽 中,弟子至千馀人。元初中,郡礼请三府并辟,公车征, 皆辞疾不就。后特征博士,为清河王傅。是岁,安帝崩, 伦辄弃官奔丧,号泣阙下不绝声。阎太后以其专擅 去职,坐抵罪。顺帝即位,诏免伦刑,遂留行丧于恭陵。 服阕,征拜侍中。是时,邵陵令任嘉在职贪秽,因迁武 威太守。后有人奏嘉臧罪千万,征考廷尉,其所牵染 将相大臣百有馀人。伦迺上书曰:“臣闻《春秋》诛恶及 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今任嘉所坐 狼籍,未受辜戮,猥以垢臭,改典大郡,自非案坐举者, 无以禁绝奸萌。往者湖陆令张叠、萧令驷贤、徐州刺 史刘福等,衅秽既章,咸服其诛,而豺狼之吏至今不 绝者,岂非本举之主不加之罪乎!”昔齐威之霸,杀奸 臣五人,并及举者,以弭谤讟。当断不断,黄石所戒。夫 圣王所以听僮夫匹妇之言者,犹尘加嵩岱,雾集淮 海,虽未有益,不为损也。惟陛下留神省察奏御。有司 以伦言切直不逊顺,下之。尚书奏“伦探知密事,徼以 求直,不敬结鬼薪。”结正其罪鬼薪取薪给宗庙三岁刑诏书以伦数进 忠言,特原之,免归田里。阳嘉二年,征拜太中大夫。将 军梁商以为长史。谏诤不合,出补常山王傅,病不之 官。诏书敕司隶催促发遣,伦迺留河内朝歌,以疾自 上,曰:“有留死一尺,无北行一寸。刎颈不易,九裂不恨。 匹夫所执,强于三军。固敢有辞。”帝乃下诏曰:“伦出幽 升高,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从,苟肆 狷志。”遂征诣廷尉。有诏原伦罪。前后三征,皆以直谏 不合。既归,闭门讲授,自绝人事。公车复征,逊遁不行。 卒于家。

    中兴,北海牟融习《大夏侯尚书》,东海王良习《小夏侯 尚书》,沛国桓荣习《欧阳尚书》。荣世习相传授,东京最 盛。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 融作《传》,郑元注解,由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

    《卫宏传》:“宏字敬仲,东海人也。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 学,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迺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 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传于世。后从大司空杜 林,更受《古文尚书》,为作训旨。时济南徐巡师事宏,后 从林受学,亦以儒显,由是古学大兴,光武以为议郎, 独行传索。卢放字君阳,东郡人也。以尚书教授千馀” 人。

    《方术传》:“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舆人也。习《韩诗》《欧阳尚 书》,教授常数百人。”

    《苏州府志》:“皋弘,字奉卿,郡人。少有英才,与桓荣俱习 《欧阳尚书》。显宗朝,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 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 皋弘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三国志魏王肃传》:“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 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 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 丧纪、轻重,凡百馀篇。时乐安孙叔然,授学郑元之门, 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证论》以讥 短元,叔然驳而释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诗》《礼记》《春 秋》三传、《国语》《尔雅》诸注,又著书十馀篇。”

    《锺会传》注:其母传曰:“夫人性矜严,明于教训。会虽童 稚,勤见规诲。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 十岁诵《尚书》。”

    《蜀许慈传》:“慈字仁笃,南阳人也。师事刘熙,善郑氏学, 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 州入蜀。”

    《李譔传》撰。父仁,字德贤,著《古文易》《尚书》,皆依准贾、马, 异于郑元,与王氏殊隔。初不见所述,而意归多同。 《吴士燮传》:燮迁交趾太守,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 书曰:“交趾士府君学问优博,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 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

    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
    考证
    是非忿争,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张纮传》:“纮字子纲,广陵人。少游学京师。”《吴书》曰:纮 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

    《严畯传》:“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与 诸葛瑾、步骘齐名。”

    《程秉传》:“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也。逮事郑元,后避乱 交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士燮命为长史。 权闻其名儒,以礼征。秉既到,拜太子太傅。著《周易摘》 《商书驳》《论语弼》,凡三万馀言。”

    《吕蒙传注江表传》曰: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 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 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 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 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

    虞翻传注翻别传曰:“翻尝奏郑元解《尚书》违失事,因 臣闻周公制礼,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后有上 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是故尊君卑臣,礼之大 司也。伏见故征士北海郑元所注《尚书》,以《顾命》康王 执瑁,古月似同,从误作‘同’,既不觉定,复训为杯,谓之 酒杯。成王疾困,凭几洮沬为濯,以为浣衣成事,洮字” 虚,更作濯,以从其非。又古大篆卯字,读当为柳,古柳、 卯同字,而以为昧,分北三苗,北古别字,又训北,言北 犹别也。若此之类,诚可怪也。《王人职》曰:天子执瑁以 朝诸侯,谓之酒杯;天子沬面,谓之浣衣。古篆卯字,反 以为昧,甚违不知,盖阙之义。于此数事,误莫大焉。宜 命学官定此三事。又马融《训注》亦以“为同者大同天 下。今经益金,就作铜字。诂训言天子副玺,虽皆不得, 犹愈于元。然此不定,臣没之后,而奋乎百世,有知者 怀谦,莫或奏正。又元所注《五经》,违义尤甚者百六十 七事,不可不正,行乎学校,传乎将来,臣切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