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九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九十三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九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九十三卷目录

     易经部纪事三

    经籍典第九十三卷

    易经部纪事三

    《宋史宗室善誉传》:“善誉字俊之,太宗之后也。幼敏慧 力学,多所著述。郭雍、朱熹尝取其《易说》云。”

    《张昭传》:昭父直,以《周易》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 遥先生。”

    《李穆传》:穆幼能属文,从酸枣王昭素受《易》,尽究其义。 昭素谓曰:“子能得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以所著《易论》 三十三篇授之。

    《张洎传》:钱俶定谥忠懿。洎时判考功为覆状,张佖奏 驳曰:“钱俶藩臣,名不可称龙,位不可为亢,其‘亢龙无 悔’四字,请改正。”事下中书以诘,洎对状曰:窃以故国 秦王明德茂勋,格于天壤,处崇高之富贵,绝纤介之 机嫌,太常礼院稽其功勋,定兹嘉谥。考功详覆之际, 率遵至公,故其议状云:兹所谓受宠若惊,居亢无悔 者也。谨按《易乾》之九三云:“君子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王弼注云:“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履重刚之险,因 时而惕,不失其机,可以无咎。”处下卦之极,愈于上九 之亢。《易例》云:“初九为元士,九二为大夫,九三为诸侯。” 《正义》云:“易之本理,以体为君臣。九三居下体之极,是 人臣之体也。其免亢龙之咎者,是人”臣之极,可以慎 守免祸,故云“免亢极之祸”也。《汉书·梁商传赞》云:“地居 亢满,而能以谨厚自终。”杨植《许由碑》云:“锱铢九有,亢 极一夫。”杜鸿渐《让元帅表》云:“禄位亢极,过逾涯量。”卢 杞《郭子仪碑》云:“居亢无悔,其心益降。”李翰《书霍光传》 云:“有伊、周负荷之明,无九三亢极之悔。”张说《祁国公 碑》云:“一无目牛之全,一无亢龙之悔也。况《考功状》内 止称云‘受宠若惊,居亢无悔’,即本无‘亢龙无悔’之语, 斯盖张佖擅改公奏,罔冒天聪。请以元状看详,反坐 其人,以惩奸妄。”诏曰:“张洎援引故实,皆有依据。张佖 学识甚浅,敷陈失实,尚示矜容,免其黜降,可罚一月 俸。”

    《杨守一传》:“守一字象先,河南洛阳人,稍通《周易》,历署 枢密院事。”

    《郭延泽传》:“延泽字德润,好学,博通典籍,历国子《周易》 博士。”

    《贾昌朝传》:“庆历三年,召对迩英阁,帝问乾卦,昌朝上 奏曰:干之上九称‘亢龙有悔’。悔者凶灾之萌,爻在亢 极必有凶灾。不言凶而言悔者,以悔有可凶可吉之 义,修德则免侮而获吉矣。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圣人 用刚德之健,乃可决万机。天下久盛,柔不可以济。然 亢而过刚,又不能久。独圣人外以刚健决事,内以谦 恭应物,不敢自矜为天下首,乃吉也。”手诏优答。 《掌禹锡传》。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第进士,以工部 尚书郎致仕。著《周易集解》十卷。

    《王洙传》:“洙字原叔,宋城人。举进士,历翰林学士,著《易 传》十卷。”

    《冯元传》:真宗试进士殿中,召元讲《易》。元进说曰:“地天 为泰者,以天地之气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唯上 下相与,则可以辅相天地,财成万化。”帝悦。天禧初,数 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北阁。元多识 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七岁方读《易》,母梦异人 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 率三日一诵《易》。

    《张揆传》:揆擢进士第,历大理寺丞,以疾解官,十一年 不出户读《易》。诏对迩英阁,令揲蓍,得断首。且言:“断首 得《易》之夬,盖以阳刚决阴柔,君子进、小人退之象。”仁 宗说,擢天章阁待制。

    《韩丕传》:“丕读书骊山嵩阳,通《周易》,为人讲说。”

    《查道传》:“真宗退朝之暇,召冯元讲《易》,便坐,惟道与李 虚己、李行简预焉。”

    《胡则传》:“则字子正。乾宁初,则知福州。前守陈绛尝延 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自成都械昌期 至,则出俸钱为偿之。昌期尝著《易》,其说诡诞穿凿,嘉 祐中,诏取其书,欧阳修言其异端害道,不当推奖。” 《李行简传》:“帝数幸龙图阁,命讲《周易》,访大臣能否,行 简所对无怨昵,各道其所长,人以为长者。”

    《范仲淹传》:“仲淹汎涉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 执经讲解亡所倦。”

    《孙思恭传》:“思恭,字彦先,登州人。擢第,历南京御史台。 精关氏《易》尢,妙于大衍。”

    《卢士宗传》:士宗举五经,侍讲杨安国以经术荐之,仁宗御延和殿,诏讲官悉升殿,听其讲《易》。明日,复讲《泰 卦》,又诏经筵官及仆射贾昌朝听之,授天章阁侍讲, 赐三品服。

    《苏轼传》:洵晚读《易》,作《易传》未究,命轼述其志,轼成《易 传》。

    《王岩叟传》:“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乡与省试、廷对 皆第一。历端明殿学士,有《易传》行于世。”

    《鲜于侁传》:侁刻意经术,著《易断》,为范镇、孙甫推许。 《陈瓘传》:高宗谓辅臣曰:“陈瓘昔为谏官,甚有谠议。近 览所著《尊尧集》,明君臣之大分,合于《易》天尊地卑,及 《春秋》尊王之法。王安石号通经术,而其言乃谓道隆 德骏者,天子当北面而问焉,其背经悖理甚矣。瓘宜 特赐谥以表之。谥曰忠肃。”

    《彭汝砺传》:“汝砺字器资,鄱阳人。进士第一,历宝文阁 直学士。所著《易义》《诗义》、文凡五十卷。”

    《张汝明传》:“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 书不蹈袭前人,有《易索》传于世。”

    《汪澥传》:“澥字仲容,旌德人。少从胡瑗学《易》,又学于王 安石。自布衣历祭酒官,以儒名者三十年。”

    《李纲传》。“纲字伯纪,邵武人。政和进士。绍兴二年除观 文殿大学士,历赠少师。著《易传内篇》十卷。”

    《张浚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举进士,历赠太师。浚 学邃于《易》,有《易解》及《杂说》十卷。”

    《陈禾传》,禾字秀实,鄞县人。元符进士。崇尚义理,黜抑 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所著有《易传》九卷, 《胡诠传》:诠以敷文阁直学士与外祠。诠归,上所著《易 解》,诏藏秘书省。

    《胡舜陟传》:“钦宗即位,舜陟为侍御史,奏涪陵谯定,受 《易》于郭雍,究极象数,逆知人事,宜厚礼招之。”

    《胡松年传》:“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读书过目不忘, 尤邃于《易》。历权参知政事。”

    《施师点传》,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历知枢 密院事,有《易说》四卷。

    《金安节传》。“安节字彦亨,休宁人。博洽经史,尢精于《易》。 宣和进士,历赠少保。有《周易解》。”

    《王刚中传》:“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绍兴进士,历赠 资政殿大学士。博览强记,公退惟读书,有《易说》。” 《李焘传》:“焘字仁甫,眉州丹陵人。绍兴进士,历敷文阁 学士。有《易学》五卷。”

    《袁枢传》:“枢字机仲,试礼部词赋第一,历右文殿修撰, 作《易传解义》《辨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李椿传》:“椿字寿翁,洛州永平人。历敷文阁直学士。年 十五岁避地南来,贫无以为养,不得专力于学。年三 十,始学《易》。其言于朝廷,措诸行事,皆《易》之用。尤恶佛 老邪说,朱熹尝铭其墓,谓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龟,不 阿佛、老,不诡时誉云。”

    《胡晋臣传》:“晋臣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中,以病 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 印为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彭龟年传》:“龟年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 《易》,读之至忘寝食。”

    詹《体仁传》:光宗即位,除太常少卿。陛对,首陈父子主 恩之说,谓:《易》于家人之后,次以《睽》,《睽》之上九曰:“见豕 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 雨则吉。”夫疑极而惑,凡所见者皆以为寇,而不知实 其亲也。孔子释之曰:“遇雨则吉,群疑亡也。”盖人伦天 理,有间隔而无断绝。方其未通也,湮郁烦愦,若不可 以终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释,如遇雨焉,何其说 和而条畅也!伏惟陛下神心昭融,圣度恢豁,凡厥疑 情,一朝涣然,若揭日月而开云雾。丕叙彝伦,以承两 宫之欢,以塞兆民之望。时上以积疑成疾,久不过重 华宫,故体仁引《易》“睽孤”之义,以开广圣意。

    《赵雄传》:“‘淳熙二年签书枢密院事。一日奏事,上曰:‘今 夏蚕麦甚熟,丝米价平,可喜’。雄奏:《孟子》论王道始于 不饥不寒’。上曰:近世士大夫好高论,耻言农事,微有 西晋风,岂知《周礼》与《周易》言理财,用周公、孔子曷尝 不以理财为务?”

    《项安世传》:“安世字平父,淳熙进士,迁校书郎。宁宗时, 朱熹召至阙,未几予祠,安世率馆职上留之,言臣愿 陛下谨守纪纲,毋忽公议,复留朱熹,使辅圣学则人 主无失。公议尚存,不报。所著《易玩辞》他书多行于世。” 《宋德之传》:“德之字正中,召除国子正,迁武学博士。与 诸生论八阵之象,本乎八卦,皆动物也,奇正之变,往” 来相生而不穷,知此然后可以“致远。”

    《柴中行传》。“中行字与之,馀千人。绍兴元年进士,历右 文殿修撰,所著有《易系集传》。”

    《李舜臣传》:舜臣四岁知读书,少长通古今,尤邃于《易》, 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见,舍画而论,非 《易》也。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离中画为诚明。” 著《本传》三十三篇,朱熹晚岁每为学者称之。

    《杨简传》: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进士,历宝文阁学士所著有《己易启蔽》。

    𥳑门人钱时,幼奇伟不群,读书不为世儒之习。丞相 乔行简知其贤,特荐之朝,诏守臣以所著书来上,其 书有《周易释传》。

    《牟子才传》。“子才字存容,井研人。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有《四尚易编》。”

    《欧阳守道传》:“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淳祐进 士,历著作,所著有《易故》。”

    《孟珙传》:“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忠君爱国之念,可贯 金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赞》。 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赵汝谈传》。“汝谈字履常,淳熙进士,历修撰,以所注《易》 进讲。其论《易》以为占者作。所著有《易注》。”

    《赵善湘传》:“善湘字清臣。庆元二年进士,历观文殿学 士。所著有《周易约说》八卷,《周易或问》四卷,《周易续问》 八卷,《周易指要》四卷,《学易述过》六卷。”

    《赵与欢传》。“与欢字悦道,懿王八世孙。开府仪同三司。 乞致仕不允,赐泰卦诗。忠邪辩”

    《吴渊传》。“渊字道父。嘉定七年进士。历观文殿大学士。 著有《易解》。”

    《陆持之传》。“持之字伯征,九渊之子也。历通直郎。所著 有《易提纲》。”

    《赵景纬传》:“景纬字德甫,登淳祐元年进士,作读易庵 悬溜山,进崇政殿说书,侍缉熙殿,以《易》进讲。论圣人 体元之妙在惟几,人君得此,则天下有治而无乱,人 事有吉而无凶。圣人先处于忧,故能无忧。先处于危, 故能无危。若乃先处于安乐,则忧危乘之矣。”

    《冯去非传》:“去非,南康都昌人。父椅,字仪之,家居授徒, 注《易》《太极图》等书。”

    《危昭德传》:“昭德,昭武人,宝祐元年进士。昭德在经筵, 以《易》进讲,反复规正者甚多。”

    《道学传》:“周敦颐,字茂叔,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理 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四十篇,发明太极 之蕴。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得孔孟之 本源,大有功于学者也。”

    程颐字正叔,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 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著《易传》以传于世。 张载字子厚,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 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 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神宗召见,以为崇文 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 俯而读,仰而思,以《易》为宗。

    邵雍字尧夫,于书无所不读。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 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知物理性命之学乎?” 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 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 悟神契,遂演宓羲先天之旨,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 尹焞字彦明,世为洛人。刘豫命伪帅赵斌以礼聘焞, 不从则以兵恐之。焞奔蜀,至阆,得程颐《易传》十卦于 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绍 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齐以居。 罗从彦字仲素,闻同乡杨时得河南程氏学,慨然慕 之,及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尝与时讲《易》,至干 九四爻,云:“伊川说甚善。”从彦即鬻田走洛,见颐问之, 颐反复以告,从彦谢曰:“闻之龟山,具是矣。”乃归卒业, 学者称之曰豫章先生。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幼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 以画沙视之,八卦也。所著有《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 《太极图解》。

    黄干,字鲁直。入庐山,访其友李燔、陈宓,相与盘旋玉 渊、三峡间,俯仰其师旧迹,讲《乾坤》二卦于白鹿书院, 山南北之士皆来集。

    《儒林传》:“王昭素博通《九经》,尤精《诗》《易》,以为王、韩注《易》 及孔、马疏义,或未尽是,乃著《易论》二十三篇。”

    孔维字维则。乾德四年,九经及第。太平兴国中,就拜 国子《周易》博士。

    李之才,字挺之。师河南穆修受《易》。时苏舜钦辈亦从 学《易》,其专授受者惟之才尔。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 之陈抟,源流最远。其图书象数变通之妙,秦汉以来 鲜有知者。之才权共城令时,邵雍布裘蔬食,躬爨以 养父。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曰:“好学笃志,物理之学 学矣,不有性命之学乎?”雍再拜,愿受业。于是先示之 以陆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仪五经。既可,语《五经》大 旨,则授《易》而终焉。其后雍以《易》名世。

    洪兴祖字庆善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著。“《周易通 义》系辞要旨行于世。”

    高闶,鄞县人。绍兴元年进士第。历国子司业。新学成, 闶奏补试者六千人,且乞临雍,继率诸生上表以请。 于是帝幸太学,秦燔执经闶,讲《易泰卦》,赐三品服。 程大昌,字泰之。笃学,于古今事靡不考究,有《易原》《易 老通言》行于世杨万里字廷秀,名读书之堂曰“诚斋”,尝著《易传》行于 世。

    刘子翚字彦冲。初,朱熹父松且死,以熹托子翚。及熹 请益,子翚告以“《易》之不远复”三言,俾佩之终身,熹后 卒为儒宗。子翚少喜佛氏说,归而读《易》,即涣然有得。 其说以为学《易》常先复,故以是告熹焉。

    吕祖谦字伯恭,考定《古周易》行于世。

    蔡元定字季通。朱熹为《易诗传》,皆与元定往复参订。 子渊、沈渊,有《周易训解》。

    胡安国历天章阁侍讲,进翰林侍讲。尝讲《易》,至《鼎卦》, 帝问:“九四象如何?”安国对:“九四上承至尊,下应初爻, 任重非据,故折足覆𫗧。亦犹任得其人,则虽重可胜, 非其人必有颠覆之患。”帝称善。

    程迥字可久。家于沙随。所著有《古易考》《古易章句》《古 易占法》《易传外编》。朱熹以书告迥子绚曰:“著书满家, 足以传世,是亦足以不朽。”

    刘清之志于义理之学高安李好古以族人有以财 为讼,见清之豫章,清之为说《讼》《家人》二卦,好古惕然, 遽舍所讼,市程氏《易》以归,卒为善士。

    魏了翁字华父日诵千馀言过目不再览所著有“《周 易集义》《易举隅》。”

    何基,字子恭。淳固笃实,绝类汉儒。虽一本于熹,然就 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所著《易启蒙发挥》。 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柏之言曰:“伏羲则河图以 画八卦,文王推八卦以合。《河图》者,先天、后天之宗祖 也。《河图》是逐位奇偶之交,后天是统体奇偶之交。惟 四生数不动,以四成数而上下之,上偶下奇,莫匪自” 然,所著有《读易记》《涵古易说》《大象衍义》《太极衍义》。 李心传字微之,闭户著书,敦遣至阙下,所著有《学易 篇》五卷。

    《文苑传》:“卢稹幼颖悟,及长,晓《五经》大义,酷嗜《周易》《孟 子》。”

    崔遵度喜读《易》,尝曰:“意有疑则弹琴以辨其数,筮《易》 以观其象,无不究也。”

    王逢喜著书,有《易传》十卷,《乾道指说》一卷,《复书》七卷。 唐庚兄弟五人,长兄瞻,字望之,后名伯虎,字长儒,治 《易》有家法。

    《隐逸传》:“陈抟字图南,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诏 赐号希夷先生。抟好读《易》,手不释卷。”

    徐复,字复之,初游京师,举进士不中,退而学《易》,通流 衍卦气法。庆历初,与布衣郭京俱召见,帝问天时人 事,复对曰:“以京房《易卦》推之,今年所配年月日时,当 小过也。刚失位而不中,其在强君德乎。”帝又问明年 主何卦,复曰:“乾卦用事。”说至九五尽而止。

    孔旼,字宁,极喜读书,晚年惟玩《周易》,他书亦不复读。 为《太元图》张壁上,外列方州部家,而规其中心空之 无所。书曰:“《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与此无异也。”

    王樵博通群书,不治章句,尢善《易》,与贾同、李冠齐名, 学者多从之。

    章察字隐之博通经学尤长《易》太元著《发隐》三篇明 “用蓍索道之法知以数寓道之用三摹九据始终之 变。”

    谯定,字天授,少喜学佛,析其理归于儒,后学《易》于郭 曩氏,自见“乃谓之象”一语以入。郭曩氏者,世家南平, 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世传《易》学,盖象数之学也。 定一日至汴,闻伊川程颐讲学于洛,洁衣往见,弃其 学而学焉,遂得闻精义。其后颐贬涪,实定之乡也。北 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读易洞。定易学 得之程颐,授之胡宪、刘勉之,而冯时行、张行成则得 定之馀意者也。

    初,程颐之父珦尝守广汉,颐与兄颢皆随侍,时游成 都,见治篾箍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欲拟议致诘, 而篾者先曰:“若尝学此乎?”因指“《未济》男之穷”以发问。 二程逊而问之,则曰:“三阳皆失位。”兄弟涣然有所省, 翌日再过之,则去矣。其后袁滋入洛,问《易》于颐,颐曰: “《易》学在蜀耳,盍往求之?”滋入蜀访问,久无所遇,已而 见卖酱薛翁于眉卭间。与语大有所得。不知所得何 语也。

    刘勉之,字致中。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逾冠,以乡举 诣太学。时蔡京用事,禁止毋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 之学不行。勉之求得其书,每深夜,同舍生皆寐,乃潜 抄而默诵之。谯定至京师,勉之闻其从程颐游,邃《易》 学,遂师事之。已而厌科举业,揖诸生归,见刘安世、杨 时,皆请业焉。及至家,即邑近郊结草为堂,读书其中。 其友朱松卒,属以后事,且戒其子熹受学。勉之经理 其家,而诲熹如子侄。熹之得道,自勉之始。

    胡宪字原仲。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会伊、洛学有禁, 宪独阴与刘勉之诵习其说。既而学《易》于谯定,久未 有得。定曰:“心为物渍,故不能有见,惟学乃可明耳。”宪 喟然叹曰:“所谓学者,非克己工夫耶?”自是一意下学,

    不求人知。一旦,揖诸生归故山,力田卖药,以奉其亲
    考证
    郭雍,字子和。父忠孝,官至大中大夫,师事程颐,著《易

    说》,号“兼山先生。”雍传其父学。淳熙初,学者裒集程颢、 程颐、张载、游酢、杨时及忠、孝、雍凡七家,为《大易粹言》, 行于世。

    《挥麈前录》:《明清五世祖拾遗》:“开宝八年,以近臣荐,自 布衣召对,讲《易》于崇政殿,然后命官。崇政殿说书之 名肇于此,行事具载《三朝国史》。”

    《东轩笔录》:仁宗圣性好学,博通古今,自即位,常开迩 英,讲筵使侍讲侍读,日进经史,孜孜听览,中昃忘倦。 有林瑀者,自言于《周易》得圣人秘义,每人君即位之 始,则以日辰支干配成一卦,以其象𦅸为人君所行 之事,其说支离诡驳,不近人情。及为侍读,遽奏仁宗 曰:“陛下即位,于卦得《需》,象曰‘云上于天’,是陛下体天” 而变化也。其下曰:“君子以饮食宴乐,故臣愿陛下频 宴游,务娱乐,穷水陆之奉,极玩好之美,则合卦体,当 天心而天下治矣。”仁宗骇其言,翊日问贾魏公昌朝, 魏公对曰:“此乃诬经籍以文奸言,真小人也。”仁宗大 以为然,于是逐瑀,终身不齿矣。

    《国朝类要》:太祖即位,初年十一月甲子,召陈抟问享 国长短,曰:“今年是庚申么?”睡而不答。太祖又问,抟答 曰:“睡到五更醒,方问此事。”回首举杖画地作又木字 讹。投杖而睡。太祖命筮之,得《离》之明夷。抟变色曰:“陛 下得国中原,而得南方火盛之卦,非吉兆也。”太祖曰: “卿可言之。”抟用杖画灰,作两卦象。太祖曰:“朕寿几何﹖?” 窦仪在侧。太祖命仪为抟执帽,抟取帽盖巾顶,拜曰: “万岁。但是子年子月子日,陛下终于火日之下,《离》为 火日,陛下之子孙尽矣。”太祖愕然曰:“孰敢为之?”抟指 《离》九三及《明夷》之九三,曰:“此人为之。”太祖曰:“其人安 出?”抟曰:“必在西北,陛下之亲也。”太祖又曰:“复若何?”抟 曰:“后一百九岁,南方有妖气入中国,中国用之,天下 自此多事矣。”太祖曰:“宋之子孙若何?”曰:“甲午之岁,有 金女者出。丁酉,金为妻才,子孙生之,其祸滋甚。又六 年而通于中国。又六年,丙午螣蛇,宋其危乎?明两作 乎?焚如,死如弃如,有二君者,实受其祸。”太祖曰:“然则 遂亡乎?”抟曰:“宋,火德也。火德犹盛,宋之子孙当有兴 于东北,终于东南,有近君者,实窃其位。”太祖曰:“兴于 东北,终于东南,其人安在?”曰:“《明夷》之《六四》曰‘获明夷 之心于出门庭’,东北之位也。‘出涕沱若,兴复之志也。 近君者虽窃其位,火德也。丁巳岁其危乎’?”太祖曰:“中 原可复得乎?”曰:“陛下得国之初,而卜得东南旺卦,亦 终而已矣。岁在癸巳,灭我者其衰乎?甲午宋德复兴, 有贤人扶之,则可以复占。如非其人,虽能复之,亦旋 失之。”岁在庚申,宋之祚其衰矣。自辛酉至庚申已三 百年,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又指地炉中馀木曰:“可 能复过此乎?”舍杖而睡。

    《三朝圣政录》:真宗召大理评事冯元说《周易泰卦》。元 敷衍卦体,谓“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然后交泰。犹君下 接于臣,臣上承于君,然后君臣道通。若天以高亢居 上,则地无由得交于天,天地不交,何由得泰?君以尊 天自持,臣何由得接于君?君臣不接,何由得泰?” 《却扫编》:赵畯字德进,宋城人,少治《易》,时龚深甫《易解》 新出,世未多见。畯闻考城一士人家有之,则徒步往 见,独携饼十数枚以行。既至其门,求见主人,问以借 书之事,意颇以为难而命之饭。畯辞曰:“所为来者,欲 见《易解》耳,非乞食也。”主人嘉其意,方许就传。因馆之 一室中,畯阖户,昼夜写录,饥则啖所携之饼,数日而 毕,归书主人,长揖而还。

    《玉海》:庆历五年九月戊寅,铸鼎十有二。先是,贾昌朝 侍经筵,帝问《鼎卦》:“圣人亨以享上帝,今郊何以无鼎﹖?” 遂命阮逸、胡瑗铸铜鼎,制鸾刀。

    家世旧事:谢师直尹洛时,尝谈《经》,与鄙意不合,因曰: “伯淳亦然。往在上元,某说《春秋》,犹时见取,至言《易》,则 皆曰非是。颐谓曰:‘二君皆通《易》者也。监司谈经,而主 簿乃曰非是,监司不怒,主簿敢言非,通《易》能如是乎’?” 《泊宅编》:符建间,有杭州学教授出《易》题,误写“坤”为“釜”, 作“金”字。一学生知其非,徉为未喻,怀经上请,教授因 为立义以酬之。生徐曰:“先生所读,恐是建本。据此鉴 本,乃是釜字。”教授大惭,鸣鼓自罚。

    《后山谈丛》:杨内翰会云:“庄遵以《易》传扬雄,雄传侯芭, 自芭而下,世不绝传。至沛周郯,郯传乐安任奉古,奉 古传广凯,凯传绘所著《索蕴》,乃其学也。”

    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关子明《易传》、李公《对问录》,皆 阮逸所著。逸以草示苏明允,而子瞻言之。

    宋《丁未录》:杨绘过池阳,见丘浚,浚曰:“明年当改元。”以 《周易》步之,丰卦用事,必以丰字纪年。果改年元丰。 《避暑录话》:章子厚尝延一太学生在门下。元丰末,学 者正崇虚诞,子厚极恶之,适至书室,见其讲《易》,略问 其说,其人纵以性命荒忽之言为对。子厚大怒曰:“何 敢对吾乱道。”亟取杖,命左右擒欲击之,其人哀鸣,乃 得释。

    《闻见后录》:晁以道为予言:尝亲问东坡曰:“先生《易传当传万世。”曰:“尚恨某不知数学耳!”

    《程沙随外编》:或人筮婚姻,得《小过》者,不知其占。再筮 之,亦得《小过》,为占之,曰:“内卦互得渐,渐女归吉。外卦 互归妹,说以动所归妹也。”

    《梦溪笔谈》:江南人郑夬曾为一书谈《易》,其间一说曰: 乾坤大父母也,复姤小父母也。《干》一变生复,得一阳; 《坤》一变生姤,得一阴;《干》再变生临,得二阳;坤再变生 遁,得二阴;《干》三变生泰,得四阳;《坤》三变生否,得四阴; 《干》四变生大壮,得八阳;《坤》四变生观,得八阴;《干》五变 生夬,得十六阳;《坤》五变生剥,得十六阴;《干》六变生《未 济》,本得三十二阳;《坤》六变生《归妹》,本得三十二阴。干 坤错综,阴阳各三十二,生六十四卦。《夬》之为书,皆荒 唐之论,独有此变卦之说,未知其是非。予后因见兵 部外郎秦君玠论夬所谈,骇然叹曰:“夬何处得此法﹖?” 玠曾遇一异人,授此数历,推往古兴衰运历,无不皆 验,常恨不能尽得其术。西都邵雍亦“知大略,已能洞 吉凶之变。此人乃形之于书,必有天谴,此非世人得 闻也。”予闻其言怪,兼复甚秘,不欲深诘之。今夬与雍、 珍皆已死,终不知其何术也。

    洪氏《夷坚志》:宋南渡前,叶助年壮无子,问日者黄某 筮之,得贲,曰:“今日居辰土,土加贲为坟,君当生子,但 必有悼亡之戚。”果生男,数岁而晁夫人卒。

    叶助生少蕴。少蕴登第,为淮东提刑周崇实婿,常命 一黄山人筮遇晋,曰:“三年后孪生二女,《晋》卦《坤》,《离》二 阴也。《晋》字两口,卦辞‘昼日三接’,三年之象也。候验当 以前程奉告。”少蕴深恶其说,已而果然。遂问异时休 咎,曰:“公贵人也,当遍历清要,登政府,终节度使,宜善 自爱。”少蕴以白父,父曰:“三十年前有一黄氏占得汝 之期不诬,且谓当建节者岂此人耶?试更召之,真所 筮者。”父子待之如神。少蕴后为尚书左丞,绍兴间,年 七十告老,得观文殿学士,除崇庆军节度使致仕。二 年薨,如黄生之言。

    《山堂肆考》:“绍圣间,程颐削籍窜涪,居白岩,注《易》,渊源 所渐,皆为名士。”

    《性理大全》:程子曰:“若果无图书八卦,亦须作。因见卖 兔者曰:‘只观此兔,亦可作八卦’。”

    《朱子语录》:《董铢录》:戊辰年省试出,刚中而应。或云:此 句凡七出。某将彖辞暗地默数,只有五个,其人坚执。 某又再诵再数,只与说“记不得,只记得五出,且随某 所记行文。已而出院检本,果五出耳。又云:‘只记得《大 象》,便画得卦’。”

    陈淳录先生于州治之后圃,画为井字九区,中石甃 为高坛。中之后区为茅庵,庵三窗棂,左为《泰》卦,右为 《否》卦,后为复卦,前扇为《剥》卦。庵前接为小屋,前区为 小茅亭。左右三区各列植桃李而间以梅。九区之外, 围绕植竹。是日游其间,笑谓诸生曰:“上有九畴八卦 之象,下有九丘八阵之法。”

    《苏州府志》:“陆绾,常熟人。登吕溱榜进士。有《易学杂说》, 未成书。苏明允尝赠诗,美其于诸经有造诣。”

    朱长文从泰山孙复授经太学,擢嘉祐四年乙科。撰 《易解》。

    《四川通志》:“箍桶翁,成都隐者。伊川侍其父大中公于 蜀,尝见箍桶者挟册,就视之则《易》也。因质所疑,酬答 如响。问其姓名,不言。”问“《未济》男之穷,曰:‘三阳皆失位 也’。后袁滋问《易》,伊川曰:‘《易》学在蜀’。”按宋史称治篾箍桶者志称箍桶翁

    尤精

    《处州府志》:“周南字南仲,遂昌人。自号知常叟。壮岁束 书游四方。宋建炎初,见李《易》作状元,遂无意仕进,乃 受潘子醇忘筌书以归,与邑士子论学。其讲《易》,由静 极生动,干生于《坤》,因归其说于坤之六二,大抵皆祖 忘筌而暗合于《归藏》,时人称之为知常先生。以《易》学 著名,后祀于学。”

    《松江府志》:“陈宏,莆田人。宋末徙居华亭,以儒业起家, 邃于《易》,尝著《易象发挥》《易孟通言》《童子问》。”

    《金史宗道传》:“宗道系出景祖,太尉讹论之少子也,通 《周易》。”

    《范拱传》:“拱九岁能属文,深于《易》。”

    《赵秉文传》:“秉文著《易丛说》十卷。”

    《文艺传》:“麻九畴始以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易》《春秋》 为尤长。兴定末,试开封府词赋第二,经义第一。初因 经义学《易》,后喜邵尧夫《皇极书》。”

    《隐逸传》:张潜幼有志节,慕荆轲、聂政为人,年三十始 折节读书,时人高其行谊,目曰“张古人。”后客嵩山,从 仲振受易。

    《元史董文炳传》:“文炳子士选,晚年好读《易》,澹然终其 身。”

    《刘秉忠传》:“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

    《刘秉恕传》。秉恕好读书,年弱冠,受《易》于刘肃,遂明理 学。

    《郝经传》:经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撰《易书 许衡传》:衡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昼思夜诵,身体而力践之,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 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

    《王鹗传》,“甲辰冬,访求遗逸之士,遣使聘鹗。及至,召对, 请讲《易》,每夜分乃罢。”

    《刘肃传》:“肃尝集诸家昜说,曰《读易备忘》。”

    《杨恭懿传》:“恭懿家贫力学,书无不读,尤深于《易》。” 《何荣祖传》:“荣祖所著有《学易记》。”

    《吴澄传》:至元十三年,居布水谷,校定《易》《书》《诗》《春秋》《仪 礼》及《大、小戴礼》。侍御史程巨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 子监,以资学者,朝廷命有司即其家录上行省。掾元 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 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弟子礼终其身。澄于《易》《春秋》 《礼记》各有纂言。

    《袁桷传》:桷所著有《易说》。

    《齐履谦传》:履谦六经诸史无不淹贯,著《易系辞旨略》 三卷,《易本说》四卷。

    《虞集传》:“集曾祖刚简,尝著《易说》以发明其义。”

    《儒学传》:“赵复字仁甫,与人交尤笃分谊。元好问文名 擅一时,其南归也,复赠之言以自修,读《易》求文王、孔 子之用心为勉。其爱人以德类若此。”

    胡一桂,字庭芳,徽州婺源人。生而颖悟,好读书,尤精 于《易》。初,饶州德兴沈贵宝受《易》于董梦程,梦程受朱 熹之《易》于黄干,而一桂之父方平及从贵宝、梦程学, 尝著《易学启蒙通释》。一桂之学出于方平,得朱熹氏 源委之正。宋景定甲子,一桂年十八,遂领乡荐,试礼 部不第,退而讲学,远近师之,号“双湖先生。”所著书有 《周易本义》《附录》《纂疏》《本义》《启蒙》《翼传》,并行于世。一桂 同郡胡炳文,字仲虎,亦以《易》名家,作《易本义通释》。 黄泽,字楚望。泽于名物度数考核精审,而义理一宗 程、朱。作《易经解》,以明象为先,以因孔子之言上求文 王、周公之意为主,而其机括则尽在《十翼》。作《十翼举 要》,《忘象》《辨象》《略辨同论》。又惧学者得于创闻,不复致 思,故其所著多引而不发,乃作《易学滥觞》,示人以求 端用力之方。

    郑滁孙字景欧,景定间进士,所著有《大易法象通赞》 《周易记玩》等书。

    刘诜字桂翁庐陵人诜为文根柢六经所著。《周易》多 发前儒之所未发。

    吴师道,字正传,兰溪人。为国子博士。其为教,一本朱 熹之旨,著《易杂说》。

    周仁荣,字本心,台州临海人。父敬孙,尝著《易象占》,仁 荣承其家学,治《易》。

    伯颜,一名师圣,字宗道。生三岁,尝以指画地,或三或 六,若为卦者。

    瞻思字得之,邃于经,而《易》学尤深。所著有《阴阳奇偶 消息图》。

    《忠义传》:“郑玉字子美,徽州歙县人。至正十四年,除翰 林待制。所著有《周易纂注》。”

    《隐逸传》:“张特立字文举,泰和进士。白首穷经,诲人不 倦,所著有《易集说》。”

    何中字太虚,所著有《易类象》二卷。同郡危复之字见 心,宋末为太学生,博览群书,尤好读《易》。

    武恪字伯威恪好读。《周易》每日坚坐或问之曰:“先生 之学以何为本恪”曰:“以敬为本。”

    《太平清话》:“梅花道人尝与兄元璋师事毗陵柳天骥, 得其性命之学,尤邃于《易》,言禨祥皆中。”

    《吉安府志》:“吴鄹,永新人。宋末兵乱,避仇转徙山西,改 姓名张应珍,自号义山先生,示不忘其故土,著《周易》, 宗程朱而不为苟同。如参天两地而倚数鄹以为本 义,天圆地方,圆者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方者二而围 四,四合二耦,似费拟议。盖五生数之中,天数一,三五 凡参,地数二,四凡两,故圣人参两之以倚数。八卦之 象,乾坤天地,以太虚言之也;震巽天地之长,男女为 雷风,有气无形;坎离天地之中,男女为水火,有形无 质;艮兑天地之少,男女为山泽”,有质确定矣。其说颇 有据。元驸马都尉、高唐郡王阔里吉思尝从之质疑 焉,为刻其书于平阳路,且序其里居为详,上之,令藏 秘阁。

    彭复初,元时安福人。自幼即屏去举子业,一以圣贤 为师法。晚年尢精于《易》,本邵、朱之说,著《易学源流》,郡 邑诸名士多出其门。

    《明外史周定王橚传》:“镇国中尉睦桔,镇平王诸孙。覃 精经学,尤邃于《易》,谓本朝经学一本,宋儒古人经解 残缺放失,乃访求诸海内通儒,缮写藏弆,若李鼎祚 《易解》,皆叙而传之。筑室东坡之上,延招学徒,与共研 席,名声籍甚。吕柟与论《易》,叹服而去。”

    《宁献王权传》:“镇国中尉谋㙔,束修自好,贯串群籍。著 《易象通》八卷。病革,犹与诸王讲《易》。至夜分,有星光大 如斗,坠里中,栖鸟皆悲鸣,越二日而逝。”

    《唐定王桱传》,“三城王芝垝,博极群书,弘治二年,敕赐 五经、四书,营御书楼玩易洞,著《进修槁》若干卷《荆王瞻传》,见澋曾孙载埁,尤以文行称,折节士大 夫,读易穷理。

    《詹同传》:同幼颖异,受《易》于甘楚材。太祖下武昌,召为 国子博士。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 尽通。同淹贯群籍,讲《易》最善,太祖善之。

    《鲍恂传》:“恂字仲孚,崇德人,受《易》于临川吴澄,著《大易 传义》,学者称之。”

    《朱善传》:“洪武十八年,擢文渊阁大学士,论说多称旨, 尝讲《家人卦心箴》,帝大悦。”

    《刘三吾传》:“洪武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 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与者。琮善《易》,学登第,官 检讨,怅然语人曰:‘翰苑当有厄,吾其’”乎?既而诸生 上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 不称旨。有言信等故以陋卷呈,由三吾等属之也。帝 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琮亦遣戍。帝亲策 问更试,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琮,永乐 初赦还。宣德中以检讨掌助教事。卒之前,预刻死期, 或扣以休咎,不应。

    《陈性善传》:“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初,诚意伯基 卒,诏御史李铎往取遗书。基子琏出观象玩占诸秘 册,随铎诣阙上之。性善工书,召入便殿翻录。帝威严, 见者多惴惧,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 端好,帝大悦,赐酒馔,留竟日,家人以为死矣,比出,大 惊喜。”

    《叶希贤传》:希贤,松阳人,以进士为御史。燕王称帝,去 为僧,改名暨,号雪庵和尚,走蜀之重庆大竹善庆里, 山水奇绝处栖焉。隐者杜景贤知其非常人,即其地 为筑庵,与其徒数人居之,晨夕诵《周易》。景贤曰:“僧宜 诵佛经。暨即读佛书。”

    《薛瑄传》:“都御史王文诬瑄等故出人罪,论瑄死,下狱 待决,瑄读《易》自如,王伟申救,乃免。”

    《罗洪先传》: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 《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 《钱德洪传》:王守仁自《尚书》归里,德洪偕数十人共学 焉。累官刑部郎中。郭勋下诏狱,德洪据狱词论死。帝 雅不欲勋死,下德洪诏狱。御史杨爵、都督赵卿亦在 系,德洪与讲《易》不辍。

    《杨爵传》:“帝中年好祥瑞,爵疏诋符瑞,帝怒,立下狱。”所 著《周易辨》,则狱中作也。

    《俞大猷传》,“大猷字志辅,少好读书,受《易》于王宣、林福, 得蔡清之传”,又闻赵本学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 之权,复受其业。

    《王樵传》:“樵邃经学,于《易》有纂述。”

    《顾宪成传》万历八年进士,以吏部主事告归,读《易》《春 秋》者三年。

    《吕柟传》:“柟字仲木,别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所著 有《易说翼》诸书。

    《张邦奇传》:“邦奇年十五,作《易解》。”

    《钱一本传》:一本潜心六经、濂、洛诸书,研精《易》学,著述 满家。与顾宪成辈主东林讲席,学者称“启新先生。” 《黄道周传》:“道周学贯古今,所著《易象正》《三易洞玑》,学 者穷年不能通其说,而道周用以推验治乱。殁后,家 人得其小册,自推终于丙戍,年六十二,始信其能知 来云。”

    《儒林传》:“汪克宽尽力经学,《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梁寅结庐石门山,所著有《周易参议》行于世。”

    赵汸闻九江黄泽有学行,往从之游,得“口授六十四 卦大义。”

    张洪好读书,擢修撰。著《周易会通》诸书,散佚不传。 曹端著有《周易乾坤二卦解义》,学者称“月川先生。” 胡居仁以斯道自任,淮王聘入讲易,以宾礼礼之。 郑伉有高志,著《易义发明》,烬于火。

    蔡清裹粮数百里,就候官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以 善《易》名天下,天下执业者麇至应之不倦。所著《易经 蒙引》盛行于世。

    赵逯,东平人。受《易》于蔡清。先是,《蔡氏易》止行于闽南。 及是清大喜,尽以语之,由是《蔡氏易》北行齐鲁矣。 陈琛所著《易经通典》,举业家宗之。琛同郡林希尧所 著《易经四书存疑》与《蒙引通典浅说》并盛行于世。嘉 靖二十九年上所改《大学经传》定本及《存疑》于朝。世 宗大怒,诏焚其书,然其书犹行于世。

    湛若水嘉靖三年进侍讲,复疏言:“臣以经术事陛下, 尝读《屯》《否》二卦。屯者,阴阳始交而难生,君臣欲有为 而未遂。此则陛下登极时然也。否则阴阳间隔而不 通,内外扞格而不合。陛下视今日于此卦何如哉?夫 《屯》而不济,必至于否;《否》而不济,将有不可胜言者。” 倪复,新,鄞人。性嗜学,穷探幽渺,务得指归。著有《易系 辞解》。

    复同邑戴圭,字秉诚,践履笃实,著有《易经大旨》。 何垕,字朝举,由举人直弘文阁,出为程番知府,归授 徒著书,尤邃于《易》,所著有《易经诸解季本,字明德,会稽人。由进士历长沙知府,著有《易学 四同蓍法别传》。

    李舜臣,字懋卿,山东乐安人。嘉靖二年会试第一。官 南京尚宝。时取《易》《诗》《书》《仪礼》《礼记》《左传》,分日读之,每 六日一《易》,乃著《易卦》。辱言:“《易》《诗》《书》三经考诸书”,一时 经学之士未有出其右者。

    任瀚,字少海,南充人。嘉靖八年进士。历左春坊左司 直,致仕。瀚既被废,益反求《六经》,阐明圣学。晚尤潜心 于《易》,深有所得。

    熊过瀚同年进士,累官祠祭郎中,学通经术,著“《周易 象旨》《决录》”诸书,谈经者尚之。

    蔡元伟字伯瞻,晋江人。总角受书,即慨然有求道之 志,“非圣贤之书弗观,非孝弟之志弗存。”所著有《易经 聚正》。

    徐师曾字伯鲁,吴江人。嘉靖进士,历吏科左给事中, 乞休。家食既久,锐意穷经,撰《周易演义》行于世。 师曾之后,士大夫以通经著者,有沈瑞临,字梦锡。万 历五年进士。历按察佥事,以终养归龙山天真院。所 著有《易义》十卷。

    朱睦桔,字灌甫,高皇帝七世孙。年二十通《五经》,尤邃 于《易》。其学不专为师说,聚汉、魏以来诸家,殚精研思, 务求不诡于圣人。吕柟道其境,与论《易》东陂,上叹服 而去。

    来知德,字矣鲜,夔州梁山人。所注《周易集注》一编,用 功尤笃。自言学莫邃于《易》。初结庐釜上,学之六年,无 所得,复远客求溪山中,潜精殚思者数年,始悟《易》象。 又数年始悟文王《序卦》、孔子杂卦之意。又数年始悟 卦变之非。盖二十九年而后书成,其专精如此。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博极群 书,生平著述甚富。有《易筌》等书。

    吴桂森字叔美,无锡人。幼有志行,长闻同郡钱一本 善《易》,往从之游,尽得其指要。所著有《周易象述》。 《卓尔》康字去病,仁和人。万历年举于乡,历两淮运判。 于学无所不该,而尤邃于经术,所著《易说》五十卷,谈 经者尚之。

    同时,郑光弼,字右君,慈谿人,为太平府教授,经学深 醇,著有《易绎》。

    刘元卿安福人。万历二年,再赴会试不第。出游黄安, 访耿定向于定向悟生生谓《易》之旨,欣然自信,学益 进。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年十六即有志圣贤之学,殚精 经籍,著《周易象义》诸书,名播远迩,弟子从游甚众。 《文苑传》赵㧑谦名古则,更名谦,馀姚人。天台郑四表 善《易》,往从受《易》。

    陈仁锡,长洲人。闻武进钱一本善《易》,往师之,得其指 要。

    《忠义传》“冯云路同邑熊。”字渭公。崇祯十六年元旦, 尽以所撰《大易参》诸书,付其三弟曰:“读此可以保身 立命,我生平积力在焉,善藏弗失。”

    《吾学编》《雪庵和尚传》曰:“和尚名暨,不知其姓,靖难初, 落发为僧,走重庆。有隐士杜景贤,知和尚非常人,与 之游,往来白龙诸山。山旁有松柏滩,为寺居之,昕夕 诵经。山中人不知书,且谓诵佛经,乃不知其诵《易乾 卦》也。”按此即明外史所载叶希贤传中事并存之使后人知所考正也 《明诗纪事》:“周之翰字申甫,华亭人。博极群书,尤精《易》 学,自号易痴道人。”

    名山藏。永乐二年九月,侍讲学士王达侍皇太子,进 讲《干》九四爻,举储贰为说。皇太子召杨士奇问曰:“‘达 不含讥否’?士奇对曰:‘此本宋儒胡瑗之说也’。曰:‘常人 得此爻,亦举此说乎’?士奇曰:‘程子云:‘凡卦六爻,人人 有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皇太子大悦’。” 《苏州府志》:“俞贞木初名桢,字有立,少聪敏,笃志学问。 既”冠,或劝之娶,以学业未成,弗听。永嘉陈麟以《易》名 来寓吴中。贞木从学,多所开悟。后麟登进士,知慈谿 县,贞木负笈卒业。洪武初,荐为乐昌知县。

    周南老字正道端毅好学着《易传集说》。明初征诣太 学,后放还。

    郑闳字以纯,嘉定人。少学《易》于鲍恂,长洲、昆山更聘 为学训导,治《易》者多出其门。自号“味易叟。”所著有《味 易馀吟》。洪武中,授礼部郎中。

    林大同力学,《六经》、子史手自抄读,不间寒暑。著《易经 奥义》。洪武中为开封训导。

    张洪字宗海,常熟人。博综群经,羽翼诸儒所未及。著 《周易会解》。洪武三十三年,以明经除靖王府教授。 《休宁县志》:“吴买字汉臣,性敏嗜学,通五经,尤明于《易》。 洪武初,屡征不就。”

    《苏州府志》:“顾巽字顺中,长洲人。受《易》于乡儒周傅,为 程文行敬服之。当时从巽受经者甚众,而贺廉、孔友 谅、顾恂辈皆中魁选。吴中易学实始于巽。永乐甲辰 登进士。”

    贺廉字以清,邃于《易》,永乐癸卯中京闱第二陈继字嗣初,受《易》于俞贞木。洪熙初,杨士奇荐授翰 林五经博士。

    桑瑾字廷璋,常熟人。景泰丙子领乡荐,年逾大耋,不 废书,著《读易备忘》。

    周木字近仁,常熟人。成化乙未进士。有高识,留心性 理,以学自名。晚尤好《易》。所画诸图,因羲文、卲子之所 命者而衍之,其书有《易心逸说》。

    桑悦字民怿,常熟人。家贫无蓄,书从肆中鬻得,读过 辄焚去。著《易传解》。举成化乙未乡试。

    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人。少从舅氏刘昌学《易》。成化甲 辰登进士。

    《江宁府志》:“梅纯字一之,一字损斋,成化辛丑进士。正 德初,以中都留守致政。生平嗜学,不厌见奇书,尝解 衣购之。笃信程、朱,所藏书皆手自抄录。崔后渠尝题 其所书《易解》,以训诸子。”

    钱贵字元抑,长洲人。领弘治戊午乡荐,所著有《易通》 行世。

    《泾县志》:“左辅字弼之,别号沙园,治《易经》。登弘治丙辰 进士,历瑞州同知。忤刘瑾,谪南城训导。起知宁州。有 《周易本义附说》。”

    《苏州府志》:“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嘉靖乙丑成进士。 尝谓《易》乱于《河图》,《洪范》乱于《洛书》,乃作《洪范传易图》, 论明圣人以天道治人,无与乎数,图与书正不必相 表里。自谓其言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张凤翼字伯起。嘉靖甲子举于乡。少受《易》于丁少参。 已从仕,每过其门,必下车。

    《南昌府志》:“万廷言字以忠,南昌人,虞恺之子。嘉靖进 士,历云南提学佥事,谪汀州府推官,稍迁同知广平 府,罢归。归而学《易》有悟,谓众卦根乾坤,而乾坤惟奇 偶,偶亦奇之分,其寔一也。然观窍于乾坤之际,观妙 于未发之时,惟坎司其中。伏羲氏本天,三圣衍之以 人,人能弘道,非洗心退藏,恬淡深密,孰能与于此?推” 此类具言之。多所发明。其传者。《易原》《易说约》《语学》《易 斋前后集》。《经世缉要》。共若干卷。

    《上元县志》:“伊乘字德载,资性颖异,闻四明杨文懿邃 于《易》,不远千里往从之游,文懿亟爱之,至老好学不 倦。”

    杨刚中所著有《易通微说》若干卷。

    《嘉兴府志》:“锺继元字仁卿,嘉靖进士,历佥岭南宪,以 最移楚。有《易窍》《易准》《易考》《易占》《易原》《京房》《康节启蒙》 《画前录》诸书。”

    《松江府志》:“庄允中,字执卿,少颖悟,里中号神童。游北 雍,领隆庆元年乡荐第一。郡鲜《易》学,允中得归,有光 真传授之,方应选,易学遂广。”

    张璞,字廷采,华亭人。刻志于学,“躬耕陇亩”一编,自随 博览,无所不究,而尤邃于《易》,著《易髓》一卷。仕陈州学 正。

    《苏州府志》:“王志长字平仲,笃志经学,以《易》起家。万历 庚午举南闱。庚辰中乙榜,与甲榜同授官。”

    《江都县志》:“金九畴字禹吾,本休宁人。世以儒术显。九 畴尤嗜学,建东山书屋,凿八卦井,终日玩索,吟咏其 间,犹以坟典未备。万历时,乃遍游江南北,访求异书, 以扬州为四方名卿学士往来通会之区,遂补江都 诸生。既又入太学,读监书,闻见益博。归而著书曰:‘吾 以此遗子孙足矣’。所著有《自订易经集说》读本,藏于 家。”

    《江都乡贤录》:“王纳谏字圣俞,号观涛。万历癸卯解元, 丁未成进士,历吏部四司,于书无不读,原本《六经》,有 《易经家训》行世。”

    《无锡县志》:“吴桂森字叔美,万历年,序贡学《易》于武进 钱一本,受所著《管见像钞》,因广其意,作《像象述》。崇祯 初,建丽泽堂,又筑小斋,名来复,日讲易其中,东林之 绪,赖以不坠。卒祀崇正书院。”

    《江宁府志》:“何栋如字子极,举万历戊戌进士,授襄阳 府推官。时京师讹传楚官民击杀珰,上怒,缱缇骑逮 全楚臣首栋如下狱。狱中日从冯慕冈受《易》,未尝以 患难忘。”

    《溧阳县志》:“方汝阳家贫学古,邃于《易》理,喜胡云峰之 说,推衍成帙,为何栋如、史孟麟所赏,学者称为闻崖 先生。”

    周晏字叔夜,僻处湖东,覃思《易》学,游于金沙,从王损 庵深谈名理,多所契会,尤为汤义仍所知,所著《易征》, 世传之。

    《衡州府志》:“‘雷鸣春字以时,号文衢,耒阳人。由万历岁 荐任南昌县教授。与章潢发明《易》象,谓《易》本因象设 教,而王辅嗣得意忘言,得言忘象’之旨,与圣人用意 不合。因与潢及黄汝亨、姜士昌共定《易》说。”

    《金华府志》:“杨忱中字德夫,义乌人。国子监丞,累迁知 蕲州。著《易原》三卷。其言欲观八卦生而为六十四卦, 请玩《先天图》。欲观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则《系辞》《说 卦》之所言亦不可以无考。康节之极数知来,其妙在于加一倍法,而重卦之本旨则恐不专在是,自为一 义可也。其不苟同如此。”

    《顺天府志》:“余之祥字凤梧,凡经史载籍,皆经数次丹 黄,著有《易经统旨》。”

    《四川总志》:“申锡,潼川州人。尝作《先天太极》诸书,自一 岁一月一日一身皆有图说,至于九畴会极”、“中央立 极”、“中星合极,复分画而附益之。又作《三易图》以释其 义,读书至老不倦。”

    《扬州府志》:“陈以忠字恕先,江都人。初生,室中闻荷香, 两日不散。补弟子员,四方问字者屦满户外。尤精《易》 学,常曰:‘六爻之义,统于大象’。更为《六十四卦大象说》, 黄汝亨见之曰:‘今之虞翻也’。”

    《广东通志》:“纪通字守塞,号豫一,居平南松柏山之麓。 生而神灵,精《皇极经世》之数。由贡授陞川训,闭斋读 《易》,每言奇中。已而挂冠东归,修馆屋,教授弟子。” 《吉安府志》:“刘髦字孟恂,永新人。儿时即能通经史大 义,长益励学,尝受《易》于庐陵谢子方,子方大奇之。既 领乡荐魁,遂不求仕。究心经术,穷极洛、闽指要,以教 乡邑”之来学者,无不各成其才。学者即所居称为“石 潭先生。”所著有《覆瓿集》《示儿录》《易传撮要》诸书,行于 世。

    《江都乡贤录》:“金玉节字元亮,性颖悟,博综经史,本以 《尚书》世其家,而于诸经无不究极精微,大抵《易》宗程 传及朱子《本义》,而参以周子《太极》,卲子《皇极》,推二极 之理数以求河、洛之源,著《易经参解》十卷,当时推为 儒宗。卒祀乡贤,父子同日配享圣庙,士林荣之。” 《零陵县志》:“桑日升字木生,壬午举于乡。后世乱乡居, 读周”子《太极通书》,详为解释。又注疏《易经》,皆别有确 见,不屑陈言。公一生精意,全在此数书。

    陈三绩字玉凡。年十五,游于庠,以岁例得一贡,又弃 去。闭户拥书校阅,左持一卮,右搦一管,若与古人相 晤对然。所著有《易经注释》。

    《绩溪县志》:“程汝惠业儒习医,尤精《易》,著《周易观玩编》。” 《祁门县志》:“汪思敬名敬,以字行,侍郎杨宁疏荐之。著 有《易学象数举隅》《周易传通释》。”

    《无锡县志》:“严福孙,字祺先,弃诸生,务求正学,苦心读 《易》,积十五年,著《通义》九卷,不徇诸家,不为僻解,期明 白简当而后已。又善太极、大衍诸象数之学,时或废 寝食而忽得其解,为《易象图义》五卷。”

    《广东通志》:“谢宪字汝慎,归善人。为邑诸生,岁荐至京, 卒业太学,归筑处台居之,学一禀程、朱,而多自得。尝 于台畔折竹枝濡赤,注《易》。叶春及受而录之,名《周易 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