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文学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二十二卷
理学汇编 文学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目录

     文学总部艺文四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         前人

      陈氏集序         卢藏用

      洛州张司马集序       张说

      文道元龟并序      尚衡

      文论            顾况

      上杨相公启        刘太真

      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     柳冕

      与徐给事论文书       前人

      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前人

      答杨中丞论文书       前人

      答衢州郑使君论文书     前人

      寄李翱书          裴度

      与冯宿论文书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前人

      上襄阳于相公书       前人

      答尉迟生书         前人

      答刘正夫书         前人

      答李翊书          前人

      答陈商书          前人

      答崔立之书         前人

      送孟东野序         前人

      送区册序          前人

      祭柳子厚文         前人

      欧阳生哀辞         前人

      题哀辞后          前人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前人

    文学典第一百二十二卷

    文学总部艺文四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卢照邻

    昔文王既殁,道不在于兹乎?尼父克生,礼尽归于是 矣。其后荀卿、孟子,服儒者之褒衣;屈平、宋玉,弄词人 之柔翰。礼乐之道,已颠坠于斯文;《雅》《颂》之风,犹绵联 于季叶。痛乎王泽既竭,诸侯为麋鹿之场;帝图伊梗, 天下作豺狼之国。秦人一灭旧章,大愚黔首。群书赴 火,化崑岳之高烟;儒士投坑,变蓬莱之巨壑。乐沉于 海河,间王眷眷于古篇,《礼》适诸夷齐,叔孙区区于绵 蕝。安国讨论科斗,《五典》叶从;史迁祖述获麟,《八书》爰 创。衣冠礼乐,重闻三代之风;玉帛讴歌,无坠《六经》之 业。郁其兴咏,《大雅》于是为群。自此迄今,年逾千祀。圣 门论赋,相如为入室之雄;阙里裁诗,公干即升堂之 客。陆平原龙惊学海,浮天泉以安流;鲍参军鹤翥文 场,代黄金之平埒,临曲台之上路,面通衢之小苑。莲 红水碧,堪钓叟之淹留;桂白山青,宜王孙之攀折。香 车贵士,不掩龙关;缝掖书生,时通驿骑。坐兰径,敞松 扉,“北牖动而清风来,南轩幽而白云起。欣然命驾,吊 曲江之𬮿渊;兴尽而归,聆伊川之笙吹。三朝庆谒,趋 剑履于南宫;五日归”休,闻歌锺于北里。雍容车骑,屡 动雕章;啸傲烟霞,仍涵宝思。奢不败德,笑金谷之罗 纨;俭不邀名,悲兰陵之刍布。荣期三乐,君实四之;平 子四愁,我无一矣。君教训子弟,不读非圣之书;抚爱 家僮,常恐名奴之辱。婚嫁已毕,欲就金丹;轮盖非荣, 犹思道树。明霞晓挹,终登不死之庭;甘露秋团,傥践 无生“之岸,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为宗,雅爱清灵,不以 繁词为贵。足以传诸好事,贻厥孙谋。”故撰而存之,凡 为若干卷云尔。

    《南阳公集序》
    前人

    昔者龙蹲东鲁,陈礼乐而救苍生;虎据西秦,焚《诗》《书》 以愚黔首。通其变,参天二地谓之“神”;合其机,一阴一 阳谓之“圣。”是以楚汉方斗,萧曹绛、灌负长剑于此时; 袁曹已平,徐陈应、刘弄柔翰于当代。圣人方士之行, 亦各异时而并宜;讴歌玉帛之书,何必同条而共贯? 文质再而复,殷周之损益足征;骊翰三而始,虞夏之 “兴亡可及。”美哉焕乎,斯文之功大矣!自获麟绝笔,一 千三四百年,游夏之门,时有荀卿孟子。屈宋之后,直 至贾谊相如。两班叙事,得丘明之风骨;二陆裁诗,含 公干之奇伟。邺中新体,共许音韵。文成江左,诸人咸 好。瑰姿艳发,精博爽丽,颜延之急病于江鲍之间;疏 散风流,谢宣城缓步于向、刘之上。北方重浊,独卢黄 门往往高飞;南国轻清,惟庾中丞时时不坠。嗟乎!古 今之士,递相毁誉,至有操我戈矛,启其墨守。三都既 丽,征夏熟于上林;九辩已高,责春歌于下里。蹐驳之论,纷然遂多。近日刘勰文心,锺嵘《诗评》,异议蜂起,高 谈不息。人惭西氏,空论拾翠之容;质谢南金,徒辩荆 蓬之妙。拔十得五,虽“曰肩随,闻一知二,犹为臆说。”余 曰“未可,人称屡中,化鲁成鱼,曷云其远。”非夫妙谐锺 律,体会《风》骚,笔有馀妍,思无停趣,作龟作镜,听歌曲 而知亡;为龙为光,观礼容而识大。齐鲁一变之道,唐 虞百代之文,悬日月于胸怀,挫风云于毫翰,含古今 之制,扣宫征之声,细则出入无间,粗则弥纶区宇,逶 迤绰“约,如玉女之千娇;突兀峥嵘,似灵龟之孤朴。乘 槎上汉,谁问坳塘之浅深;荷戟入秦,宁议长安之远 近。是非未定,曹子建皓首为期;离合俱伤,陆平叔终 身流恨。超然若此,适可操刀;自兹以降,徒劳举斧。八 病爰超,沈隐侯永作拘囚;四声未分,梁武帝长为聋 俗。后生莫晓。更恨文律烦苛,知音者稀。常恐词林交 丧,《雅》《颂》不作,则后死者焉得而闻乎?”贞观年中,太宗 外厌兵革,垂衣裳于万国,舞干戚于两阶,留思政涂, 内兴文事。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王、魏、来、褚之辈 以材术显,咸能起自布衣,蔚为卿相,雍容侍从,朝夕 献纳。我之得人,于斯为盛。虞博通万句,对问不休;李 长于五言,下笔无滞。岑君论诘亹亹,听者忘疲;许生 章奏翩翩,谈之未易;王侍中政事精密,明达旧章;魏 太师直气鲠辞,兼包古义;褚河南风标特峻,早锵声 于册府;变《风》变《雅》,立体不拘于一涂;既博既精,为学 遍游于百氏。自豸冠指佞,鸡树登贤,内掌机密,外修 国史。晨趋有暇,持彩笔于瑶轩;夕拜多闲,弄雕章于 琴席。含毫顾盼,汉家之城阙风烟;逸韵纵横,秦地之 林泉鱼鸟。黄山羽猎,几奏瑶篇;汾水楼船,参闻宝思。 南津吊屈,去逐苍梧之云;西路悲昂,来挽葱岩之雪。 江湖廊庙,造次不忒其仪;沙塞朝廷,颠沛必归于汉。 是使名流俱至,亲翰阗门,爱客相寻,鸡谈满席。嘤嘤 好鸟。花欲白兮柳将菲,泼泼游鱼;莲欲红兮𬞟可望。 绿樽恒湛,齐阁临霞,绮札逾新,园亭坐月。凡所著述, 一千有馀篇,今之刊写,成三十卷。馀早游西镐,及《周 史》之阙文;晚卧东山,忆汉庭之遗事。平津侯之宾馆, 马厩萧条;李司隶之仙舟,龙门荒毁。交交黄鸟,集于 栩兮集于桑,营营苍蝇,止于藩兮止于棘,九原可作, 松有隧兮兔有埏;三湘不追,川无梁兮鸟无径。辍斤 之恸,何独庄周;闻笛而悲,宁惟“向秀?”徒勤观海,未知 渤潏之倪;永好谈天,莫究氤氲之数。遂抽短翰,为之 序云。

    《陈氏集序》
    卢藏用

    昔孔宣父以天纵之才,自卫反鲁,乃删《书》《诗》,述《易》道 而修《春秋》,数千百年文章灿然可观者也。孔子殁二 百岁而骚人作,于是婉丽浮侈之法行焉。汉兴二百 年,贾谊、马迁为之杰,宪章礼乐,有老成人之风。长卿、 子云之俦,瑰诡万变,亦奇特之士也。惜其王公大人 之言,溺于流杂而不显。其后班、张、崔、蔡、曹、刘、潘、陆随 波而作,虽大雅不足,然其遗风馀韵,尚有典刑。宋、齐 以来,盖憔悴矣。逶迤陵颓,流靡忘返,至于徐、庾,天之 将丧斯文也,后进之士,若上官仪者,继踵而生,于是 风雅之道,扫地尽矣。《易》曰:“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 泰。”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君名子昂,字伯玉,蜀人也。 崛起江汉,虎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 质文一变。非夫岷峨之精,巫庐之灵,则何以生此?故 其谏争之辞,则为政之先也;《昭夷》之碣,则议论之当 也;国殇之文,则大雅之怨也;徐君之议,则刑礼之中 也。至于感激顿挫,微显阐幽,庶几见变化之朕,以接 乎天人之际者,则《感遇》之篇存焉。观其逸足骎骎,方 将抟扶摇而凌太清,“躐遗风而薄嵩岱,吾见其进,未 见其止。惜乎湮厄当世,道不遇时,委骨巴山,年志俱 夭,故其文未极。”呜呼!聪明精粹而沦剥,贪饕桀骜以 显荣。天乎,天乎!吾殆未知夫天焉。昔尝与余有忘形 之契,四海之内,一人而已。良友殁矣,天其丧予!今采 其遗文可存者,编而次之,凡十卷。恨不逢作者,不得 列于诗人之什,悲夫!故粗论文变,而为之序。至于王 霸之才,卓荦之行,则存之《别传》,以继于终篇云耳。

    《洛州张司马集序》
    张说

    夫言者志之所之,文者物之所杂。然则心不可蕴,故 发挥以形容;辞不可陋,故错综以润色。万象鼓舞,入 有名之地;五音繁杂,出无声之境。非穷神体妙,其孰 能与乎?洛州司马张公,名希元,中山人也。族高辰象, 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孝友内植,礼乐外滋, 励行闺庭,乡人谓之“曾子”;飞名都邑,诸儒号曰“圣童。” 下帷覃思,穿床嗜古。蓬山芸观之书,群玉悬金之记。 鲁宫藏篆,汲冢遗编,无不日览万言,暗识三箧。博学 吞九流之要,处盈若虚;雄辩敌四海之锋,退藏于密。 汉王问策,知帝者之师;楚子闻名,实诸侯之选。故得 雄飞白简,鹰扬丹笔,卷襜帷于天郡,设钩距于皇州。 若乃抗埋轮之章,执惊马之议,旌贤有通德之教,疾 恶成署背之文。继轨前途,遇物成兴。理关刑政,咸归 故事之台;义涉箴规,尽入名臣之奏。加以许与气类交游豪杰,仕遘夷险,身更否泰。昔尝摄戎幽易,谪居 邛巂。亭皋漫漫,兴去国之悲;旗鼓汹汹,助从军之乐。 时复江莺迁树,陇鹰出云,梦上京之台沼,想故山之 风月。发言而宫商应,摇笔而绮绣飞。逸势标起,寄情 新拔,灵仙变化,星汉昭回。感激精微,混《韶》《武》于金奏, 天然壮丽,綷云霞于玉楼,当代名流,翕然崇尚。自大 夫之颂成室,太史之赋京都,魏则十龙儒雅,晋则三 阳藻缀,朝分南北,运迄周隋。文人才子,重世间出,岂 止周流体物,陈琳得以示人;鹪鹩寄辞,阮籍称其王 佐。故以开国籍,鳞次乎史传之首;入文场,羽仪乎天 下之半。公增繁荣,叶桂林之一枝;弥广源,流荆江之 九派。宗门多士,斯为盛与!

    《文道元龟》并序
    尚衡

    天宝初,适于平阳。平阳太守稷山公,则衡之从考舅。雅好古道,门尚词客,当今文人,相与多矣。尝叹曰:“取士之道,才其难乎?或精文而薄于行,或敦行而浅于文,斯乃有失其道,一至于此。” 顾衡曰:“吾尝语尔知言,尔其言之。” 衡私门以文场而进五世,鄙虽不嗣,忝藉馀休,敢著《元龟》,以叙其事。

    元龟曰:文道之兴也,其当中古乎?其无所始乎?且天 道五行以别纬,地道五色以别方,人道五常以别德。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非 五纬孰可以知天?非五方孰可以辨地?非五常孰可 以化人?文之为道,斯亦远矣。天人之际,其可得于是 乎?夫卦始乎三画,文章之阃,大抵不出乎三等,斯乃 从人而有焉。工与不工,各区分而有之。君子之文为 上等,其德全;志士之文为中等,其义全;词士之文为 下等,其思全。思也可以纪物,义也可以动众,德也可 以经化。化人之作,其惟君子乎!君子之作,先乎行,行 为之质;后乎言,言为之文。行不出乎言,言不出乎行, 质文相半,斯乃化成之道焉。志士之“作,介然以立,诚 愤然有所述,言必有所讽,志必有所之,词寡而意恳, 气高而调苦,斯乃感激之道焉。”词士之作,学古以抒 情,属词以及物,及物胜则词丽,抒情逸则气高,高者 求清,丽者求婉,耻乎质,贵乎清而忘其志,斯乃颓靡 之道焉。古人之贵有文者,将以饰行表德,见情著事, 杼轴乎天人之际,道达乎性命之元,正复乎君臣之 位,昭感乎鬼神之奥,苟失其道,无所措矣。“君子也,文 成而业著,志士也,文成而德丧。”然今之代,其多词士 乎?代由尚乎?文者,以斯文而欲轨物范众,安邦叙政, 其难致乎化成,悲夫!敢著《元龟》庶观,文章之道,得丧 之际,悔吝之所由焉。

    《文论》
    顾况

    《周语》之略曰:“孝敬,忠,信,仁,义,智,勇,教,惠让”,皆文也。天 有六气,地有五行,此十一者,经纬天地,叶和神人。名 之为文,其实行也。文顾行,行顾文,文行相顾,谓之君 子之文,为龙为光。上古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尧之 为君,聪明文思,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文王之代,草 木鸟兽皆乐;文王之沼曰灵沼,文王之台曰灵台,虞 芮不识文王,入文王里所见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斑 白不提挈,自相谓曰:“吾党之小子,不可治于君子之 庭。”诗人美之云:文王断虞芮之讼,晋文与禁子战而 霸,谥曰文公。夫以伏羲之文造书契,黄帝之文垂衣 裳,重华之文除四凶,举八元,周公之文布法于象魏, 夫子之文木铎徇路,此其所以理文也。伊尹之文放 太甲,霍光之文废昌邑,吕尚之文杀华士,穰苴之文 斩庄贾,毛遂之文定楚从,蔺相如之文夺赵璧,西门 豹之文引漳水,沉女巫,建安正始洛下,邺中吟咏风 月,此其所以乱文也。夫以文求士,十致八九,理乱由 之,君臣则之。尧、舜、禹、汤有文,桀、纣、幽、厉无文,太颠、闳 夭有文,飞廉、恶来无文。昔霍去病辞第曰:“匈奴未灭, 无以家为于国。”如此不得谓之无文。范蔚宗著《后汉 书》,其妻不胜珠翠,其母惟薪樵一厨于家,如此,不得 谓之有文。且夫日月丽于天,草木丽于地,风雅亦丽 于人,是故不可废。废文则废天,莫可法也,废天则废 地,莫可理也,废地则废人,莫可象也。郁郁乎文哉!法 天、理地象人者也。《周易》赞干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赞坤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唯大者配干,至者配坤, 幽者赜鬼神,明者赜礼乐,不失于正谓之文。

    《上杨相公启》
    刘太真

    太真启,“前者曲蒙处分,今献所学旧文。伏念早年僻 居江介,泛窥经典,莫究宗源。天宝中,尝遇故扬州功 曹兰陵萧君,语及文学,许相师授,而家贫世乱,不克 终之。其后从役外府,所用寡细,虽抱宿心,无因警发。 虽欲奔前贤之墙宇,揖作者之风度,涉隅角而辄滞, 望端倪而自失。常有一言适至理,一章逸遗恨,窃怀” 耻愧,不觉淹久。以深稽命之罪,宁负厚颜之愧?谨上 近所记录三十馀章,及复内省,惭惶汗流。伏惟相公 秉人文以作相,敷天纵之盛美;发六籍以立言,极三 才之奥义。协赞一德,化成群有,悬衡而制其轻重,操 绳而审其曲直。小人既无学术,又无材用,形神低悴年鬓颓老。又念顷日曾霑引问,击蒙而恒失所对,庸 劣而竟无上补。今复以此昧尘明鉴,相公假为之纳 其瑕秽,小人不亦自重其嫌斥乎?向使强仕之间,获 趋门馆,荷深仁於哲匠,被君子之善诱,虽其顽鲁,或 有庶几之道焉。今过五十,已加其四,学之已困,力又 不足。遇伯乐而反恶于长鸣,视姬姜而自退其陋质, 抑小人之命也。不敢多言,谨启。

    《与滑州卢大夫论文书》
    柳冕

    顿首。别后九年,年已老大。平生好文,老亦兴尽,日为 外事所挠,有笔语两大卷,或不得已而为之,或有为 而为之,既为颇近教化,谨录呈上,望览讫一笑。夫文 生于情,情生于哀乐,哀乐生于治乱,故君子感哀乐 而为文章,以知治乱之本。屈、宋以降,则感哀乐而亡 雅正;魏、晋以还,则感声色而亡风教;宋、齐以下,则感 物色而亡兴;致教化兴亡,则君子之风尽。故淫丽形 似之文,皆亡国哀思之音也。自夫子至梁、陈,三变以 至衰弱。嗟乎!《关雎》兴而周道盛,王泽竭而诗不作,作 则王道兴矣。天其或者肇往时之乱,为圣唐之治,兴 三代之文者乎?老夫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 至之,况已衰矣,安能鼓作者之气,尽“先王之教在吾 子。复而行者,鼓而生之。”冕顿首。

    《与徐给事论文书》
    前人

    文章本于教化,形于治乱,系于国风。故在君子之心 为志,形君子之言为文,论君子之道为教。《易》云:“观乎 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君子之文也。自屈、宋已降,为文 者本于哀艳,务于诙诞,亡于比兴,失古义矣。虽扬、马 形似,曹、刘骨气,潘、陆藻丽,文多用寡,则是一技,君子 不为也。昔武帝好神仙,而相如为《大人赋》以讽,帝览 之,飘然有凌云之气。故扬雄病之曰:“讽则讽矣,吾恐 不免于劝也。”盖文有馀而质不足则流,才有馀而雅 不足则荡。流荡不返,使人有淫丽之心,此文之病也。 雄虽知之,不能行之。行之者惟荀、孟、贾生董仲舒而 已。仆自下车,为外事所感,感而应之,为文不觉成卷。 意虽复古,而不逮古,则不足以议古人之文。噫!古人 之文,不可及之矣。得见古人之心,在于文乎?苟无文, 又不得见古人之心,故未能亡言,亦志之所之也。

    《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前人

    “猥辱来问,旷然独见,以为齿发渐衰,人情所惜也;亲 爱远道,人情不忘也。”大哉君子之言,有以见天地之 心。夫天生人,人生情,圣与贤在有情之内久矣。“苟忘 情于仁义,是殆于学也;忘情于骨肉,是殆于恩也;忘 情于朋友,是殆于义也。”此圣人尽知于斯,立教于斯。 今之儒者,苟持异论,以为圣人无情,误也。故无情者, 圣人见天地之心,知性命之本,守穷达之分,故得以 忘情。明仁义之道,斯须忘之,斯为过矣;骨肉之恩,斯 须忘之,斯为乱矣;朋友之义,斯须忘之,斯为薄矣。此 三者发于情而为礼,由于礼而为教。故夫礼者,教人 之情而已。丈人志于道,故来书尽于道,是合于情,尽 于礼至矣。昔颜回死,夫子曰:“天丧予。”子路死,夫子曰: “天丧予!”是圣人不忘情也久矣。丈人岂不谓然乎?如 冕者,虽不得与君子同道,实与君子同心,相顾老大, 重以离别,况在万里,邈无前期,斯得忘情乎?古人云: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况十年乎?前所寄拙文,不为文 以言之,盖有谓而为之。昔尧舜殁,《雅》《颂》作;《雅》《颂》寝,夫 子作,未有不因于教化,为文章以成《国风》。是以君子 之儒,学而为道,言而为经,行而为教,声而为律,和而 为音。如日月丽乎天,无不照也;如草木丽乎地,无不 章也;如圣人丽乎文,无不明也。故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谓之文;兼三才而名之曰“儒”,儒之用文之谓也。言 而不能文,君子耻之。及王泽竭而诗不作,骚人起而 淫丽兴,文与教分而为二。以扬、马之才,则不知教化, 以荀、陈之道则不知文章。以孔门之教评之,非君子 之儒也。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 不及文则德胜,文不知道则气衰,文多道寡,斯为艺 矣。《语》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兼之者,斯为美矣。昔游、 夏之文章,与夫子之道,通流列于四科之“末,此艺成 而下也。苟言无文,斯不足征。小子志虽复古,力不足 也。言虽近道,辞则不文,虽欲拯其将坠,末由也已。丈 人儒之君子,曲垂见褒,反以自愧。”冕再拜。

    《答杨中丞论文书》
    前人

    “来书,论文尽养才之道,增作者之气,推而行之,可以 复圣人之教,见天地之心,甚善。嗟乎!天地养才而万 物生焉,圣人养才而文章生焉,风俗养才而志气生 焉。故才多而养之,可以鼓天下之气。天下之气生,则 君子之风盛。古者陈《诗》以观人风,君子之风,仁义是 也;小人之风,邪佞是也。风生于文,文生于质,天地之” 性也;止于经,圣人之道也;感于心,哀乐之音也。故观 乎志而知《国风》。逮德下衰,《风》《雅》不作,形似艳丽之文 兴,而《雅》《颂》比兴之义废。艳丽而工,君子耻之。此文之 病也。嗟乎!天下之才少久矣,文章之气衰甚矣,风俗

    之不养才病矣。才少而气衰使然也。故当世君子,学
    考证
    其道,习其弊,不知其病也。所以其才日尽,其气益衰,

    其教不兴,故其人日野。如病者之气,从壮得衰,从衰 得老,从老得死,沉绵而去,终身不悟,非良医孰能知 之。夫君子学文,所以行道。足下兄弟,今之才子,官虽 不薄,道则未行,亦有才者之病。君子患不知之,既知 之,则病不能无病。故无病则气生,气生则才勇,才勇 则文壮,文壮然后可“以鼓天下之动”,此养才之道也, 在足下他日行之。如老夫之文,不近于道,老夫之气 已至于衰,老夫之心,不复能勇,三者无矣,又安得见 古人之文,论君子之道,近先王之教,斯不能必矣。冕 白。

    《答衢州郑使君论文书》
    前人

    专使至,辱书,并归拙文,如见君子所褒过当,无德以 当之,幸甚!门人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 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即圣人道可企而及之 者,文也;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盖言教化发乎性情, 系乎《国风》者,谓之道。故君子之文,必有其道。道有深 浅,故文有崇替;时有好尚,故俗有雅郑。雅之与郑,出 乎心而成风。昔游、夏之文,日月之丽也,然而列于四 科之末,艺成而下也。苟文不足,则人无取焉。故言而 不能文,非君子之儒也;文而不知道,亦非君子之儒 也。逮德下衰,其文渐替。惜乎王公大人之言,而溺于 淫丽怪诞之说,非文之罪也,为文者之过也。夫善为 文者,发而为声,鼓而为气,直则气雄,“精则气生,使五 彩并用而气行于其中,故虎豹之文,蔚而腾光”,气也; 日月之文,丽而成章,精也。精与气,天地感而变化生 焉,圣人感而仁义行焉,不善为文者反此,故《变风》《变 雅》作矣。六艺之不兴,教化之不明,此文之弊也。噫!文 之无穷,而人之才有限。苟力不足者,强而为文则蹶, 强而为气则竭,强而“为智则拙。故言之弥多,而去之 弥远,远之便已,道则中废,又君子所耻也。则不足见 君子之道与君子之心。心有所感,文不可已,理有至 精,词不可逮,则不足当君子之褒。”敬叔顿首。

    《寄李翱书》
    裴度

    前者唐生至自滑,猥辱致书札,兼获所贶新作二十 篇,度俗流也,不尽窥见。若《愍女碑》《烈妇传》,可以激清 教义,焕于史氏。《锺铭》谓“以功伐名于器为铭”,《与弟正 辞书》谓“文非一艺”,斯皆可谓救文之失,广文之用也。 甚善甚善!然仆之知弟也,未知其他,直以弟敏于学 而好于文也,就六经而正焉。故每遇名辈,称弟不容 “于口,自谓弥久,益无愧词。窃料弟亦以直谅见待,不 以悦媚相容,故不惟嗟悒,亦欲商度其万一耳。若弟 摈落今古,脱遗经籍,斯则如献《白豕》,何足采取?若犹 有祖述,则愿陈其梗概,以相参会耳。”愚谓三五之代, 上垂拱而无为,下不知其帝力,其道渐被于天地万 物,不可得而传也。夏殷之际,圣贤相“遇,其文在于盛 德大业,又鲜可得而传也。厥后周公遭变,仲尼不当 世,其文遗于册府,故可得而传也。”于是作周孔之文, 荀孟之文,左右周孔之文也。理身,理家,理国、理天下, 一日失之,败乱至矣。骚人之文,《发愤》之文也,雅多自 贤,颇有狂态。《相如》《子云》之文,谲谏之文也,别为一家, 不是正气。《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 昭在目。司马迁之文,财成之文也,驰骋数千载,若有 馀力。董仲舒、刘向之文,通儒之文也,发明经术,究极 天人。其馀擅美一时,流誉千载者多矣,不足为弟道 焉。然皆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若 夫典谟训诰,文言系词,国风雅颂,经圣人之笔削者, 则又至易也,至直也。虽大弥天地,细入无问,而奇言 怪语,未之或有。意随文而可见,事随意而可行,此所 谓“文可文”,非常文也。其可文而文之,何常之有?俾后 之作者有所裁准而请问于弟,谓之何哉?谓之不可, 非仆敢言。谓之可也,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至 善矣。能止于至乎?若遂过之,犹不及也。观弟近日制 作大旨,常以时世之文多偶对俪句,属缀风云,羁束 声韵,为文之病甚矣。故以雄词远致以矫之,则是以 文字为意也。且文者,圣人假之以达其心,达则已理, 穷则已非,故高之下之,详之略之也。愚欲去彼取此, 则安步而不可及,平居而不可逾,又何必远关经术, 然后骋其材力哉!昔人有见小人之违道者,耻与之 同形貌,共衣服,遂思倒置眉目,反易冠带以异也。不 知其倒之反之之非也,虽非于小人,亦异于君子矣。 故文之异,在气格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其磔裂 章句,隳废声韵也;人之异,在风神之清浊,心志之通 塞,不在于倒置眉目,反易冠带也。庶几高明,少纳庸 妄,若以为未幸,不以苦言见革无惑。唯仆心虑荒散, 百事罢息,然意之所在,敢隐于故人耶?昌黎、韩愈,仆 识之旧矣,中心爱之,不觉惊想,然其人信美材也。近 或闻诸《侪类》云:“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 以文为戏。”可矣乎!可矣乎!今之作者,不及则已,及之 者当大为防焉耳。弟索居多年,劳想深至,穷阴凝冱, 动息如何?入奉晨昏之欢,出参帷幄之昼,固多适耳昨弟来,欲度及时干进。度昔岁取名,不敢自服,今孤 茕若此,游宦谓何?是不复能从故人之所勖耳。但寘 力田园,苟过朝夕而已。然待春气微和,农事未动,或 当策蹇谒贤大夫,兼与弟道旧。未尔间犹希尺牍,珍 重珍重。力书无谕。从表兄裴度《奉简》。

    《与冯宿论文书》
    韩愈

    辱示《初筮赋》,实有意思,但力为之,古文不难到。但不 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仆为文久,每自测意 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少称意,人亦少怪之;大 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 令人惭,及示人,则人以为好矣。小惭者亦蒙谓之小 好,大惭者即必以为大好矣。不知古文直何用于今 世也?然以俟知者知耳。昔扬子云著《太元》,人皆笑之。 子云之言曰:“世不我知,无害也。”后世复有扬子云,必 好之矣。子云死近千载,竟未有扬子云,可叹也。其时 桓谭亦以为雄书胜老子,老子未足道也,子云岂止 与老子争强而已乎?此未为知雄者,其弟子侯芭颇 知之,以为其师之书胜《周易》。然侯之“他文,不见于世, 不知其人果何如耳。”以此而言,作者不祈人之知也 明矣。直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不疑耳。 足下岂不谓然乎?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然其 人家贫多事,未能卒其业。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 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一二年业之,庶几乎至也。 然闵其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以之争名于时也。” 久不谈,聊感足“下能自进于此,故复《发愤》”一道。

    《上兵部李侍郎书》
    前人

    十二月九日,将仕郎守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谨上 书侍郎阁下:“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 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薄命不幸,动遭谗谤, 进寸退尺,卒无所成。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 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沈潜乎训义, 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凡自唐虞” 以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明之为日 月,幽之为鬼神,纤之为珠玑华实,变之为雷霆风雨, 奇辞奥旨,靡不通达。惟是鄙钝,不通晓于时事,学成 而道益穷,年老而智益困,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 齿豁,不见知己。夫《牛角》之歌,辞鄙而义拙,《堂下》之言, 不书于传记。齐桓举以相国,叔向携手以上,然则非 言之难为,听而识之者难遇也。伏以阁下内仁而外 义,行高而德巨,尚贤而与能,哀穷而悼屈,自江而西, 既化而行矣。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 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既有听 之之明,又有振之之力,《甯戚》之歌,《鬷明》之言,不发于 左右,则后而失其时“矣。谨献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 所明白。《南行诗》一卷,舒忧娱悲,杂以瑰怪之言,时俗 之好,所以讽于口而听于耳也。如赐览观,亦有可采。 干黩严尊,伏增惶恐。”愈再拜。

    《上襄阳于相公书》
    前人

    伏蒙示《文武顺圣乐辞》《天保乐诗》《读蔡琰胡笳辞诗》 《移族从并与京兆书》“自幕府至邓之北境,凡五百馀 里,自庚子至甲辰,凡五日。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 其义,且恐且惧,忽若有亡,不知鞍马之勤,道途之远 也。夫涧谷之水,深不过咫尺;丘垤之山,高不能逾寻 丈,人则狎而玩之。及至临泰山之悬崖,窥巨海之惊” 澜,莫不战掉悼栗,眩惑而自失。所观变于前,所守易 于内,亦其理宜也。阁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 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而又贵穷乎公相,威动乎区 极,天子之毗,诸侯之师。故其文章言语,与事相侔,惮 赫若雷霆,浩汗若河汉,正声谐《韶》《濩》,劲气沮金石,丰 而不馀一言,约而不失一辞,其事信,其理切。孔子之 言曰:“有德者必有言。”信乎其有德且有言也!扬子云 曰:“《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信乎其能灏灏而且噩 噩也!昔者齐君行而失道,管子请释老马而随之,樊 迟请学稼,孔子使问之老农:夫马之智不贤于夷吾, 农之能不圣于尼父,然且云尔者,圣贤之能多,农马 之知专故也。今愈虽“愚且贱,其从事于文,实专且久, 则其赞王公之能,而称大君子之美,不为僭越也。伏 惟详察。”愈恐惧再拜。

    《答尉迟生书》
    前人

    愈白尉迟生足下:“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 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揜,本深而末茂,形大 而声宏,行崄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 者有馀。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 文。”愈之所闻者如是,有问于愈者,亦以是对。今吾子 所为皆善矣,谦谦然若不足,而以征于愈,愈又敢有 爱于言乎?抑所能言者,皆古之道。古之道不足以取 于今,吾子何其爱之异也?贤公卿大夫在上比肩,始 进之贤士在下比肩,彼其得之,必有以取之也。子欲 仕乎?其往问焉,皆可学也。若独有爱于是,而非仕之 谓,则愈也尝学之矣。请继今以言。

    ===
    《答刘正夫书》
    前人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

    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 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耶? 来者则接之,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而愈不幸独有 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有来问者,不敢不 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 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 “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 为彼也。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 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 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 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沈浮,不自树立,虽 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 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 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 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 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 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 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 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愈于 足下,沗同道而先进者,又尝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 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 愈白。

    《答李翊书》
    前人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 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 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 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 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 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 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 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 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煜。”仁义 之人,其言蔼如也。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 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馀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 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 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 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 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 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 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汨汨然来 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 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 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 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 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 矣。”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 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 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 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 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 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 乐乎?其无足乐也。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 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 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 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答陈商书》
    前人

    愈白: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 增愧赧。又不以其浅弊无过人知识,且喻以所守,幸 甚!愈敢不吐情实,然自识其不足补吾子所须也。齐 王好竽,有求仕于齐者,操瑟而往,立王之门,三年不 得入,叱曰:“吾瑟鼓之能使鬼神上下,吾鼓瑟合轩辕 氏之律吕。”客骂之曰:“王好竽而子鼓瑟,瑟虽工,如王” 不好何?是所谓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也。今举进士 于此世,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 好,得无与操瑟立齐门者比欤?文虽工,不利于求,求 不得则怒且怨,不知君子必尔为不也。故区区之心, 每有来访者,皆有意于不肖者也。略不辞让,遂尽言 之。惟吾子谅察。愈白。

    《答崔立之书》
    前人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 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 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足下犹复以为可教,贬损 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且进且 劝,足下之于故旧之道得矣。虽仆亦固望于吾子,不 敢望于他人者耳。然尚有似不相晓者,非故欲发余 “乎?不然,何子之不以丈夫期我也?”不能默默,聊复自 明。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 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惟为人耳。及 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 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 而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 后有成,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词选者,人 尤谓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 部之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 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于中书,虽不得仕,人 或谓之能焉。退自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词, 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 《书》所谓“耻过作非”者也。因复求举,亦无幸焉。乃复自 疑,以为所试与得之者不同其程度,及得观之,余,亦 无甚愧焉。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 宏辞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 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 惭,乃不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 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 之世,其道虽不显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 筲者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 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 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 不待人而后知。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 工人之剖,然后见知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且无 使勍者再克,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舍 此而无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悉 之词也。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别,足下无为 为我戚戚也。”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 尚有被甲执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为忧。仆虽 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 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 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 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 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足下以为 仆之玉凡几献,而足凡几刖也?又所谓勍者果谁哉? 再克之刑信如何也?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无以发 吾之狂言。”愈再拜。

    《送孟东野序》
    前人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 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 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 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 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 “《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 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呜春,以雷鸣夏,以虫鸣 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也。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 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于唐、虞、咎繇,禹 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 《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 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 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 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 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眘到、田骈、邹衍、尸 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 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 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 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 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 鸣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 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 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 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 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 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 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 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 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送区册序》
    前人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 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 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 之间,小吏十馀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 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游从之 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有区生者,誓 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 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 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 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

    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考证
    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祭柳子厚文》
    前人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 厚之灵。“嗟嗟子厚,而至然邪!自古莫不然,我又何嗟? 人之生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当其梦时, 有乐有悲。及其既觉,岂足追维。凡物之生,不愿为材。 牺尊青黄,乃木之灾。子之中弃,天脱馽羁。玉佩琼琚, 大放厥辞。富贵无能,磨灭谁纪。子之自著,表表愈伟。 不善为斲,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闲。子之文章, 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子之视人,自以无前。 一斥不复,群飞刺天。嗟嗟子厚,今也则亡。临绝之音, 一何琅琅。遍告诸友,以寄厥子。不鄙谓余,亦托以死。 凡今之交,观势厚薄。余岂可保,能承子托。非我知子, 子实命我。犹有鬼神,宁敢遗堕。念子”永归,无复来期。 设祭棺前,矢心以辞。呜呼哀哉!尚飨。

    《欧阳生哀辞》
    前人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 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 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未尝肯出仕。今 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 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 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享, “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 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由詹始。建中、贞元 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 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 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 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 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 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 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 容貌嶷嶷然,其燕私善谑以和,其文章切深,喜往复, 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十五年冬,余以 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 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 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呜呼!詹今其死 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 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 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 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 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 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翱既为之传, 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 悲哀,以卒詹志云。

    “求仕与友兮,远违其乡,父母之命兮子奉以行,友则 既获兮禄实不丰,以志为养兮何有牛羊。事实既修 兮名誉又光,父母忻忻兮常若在旁,命虽云短兮其 存者长,终要必死兮愿不永伤,友朋亲视兮药物甚 良,饮食孔时兮所欲无妨,寿命不齐兮人道之常,在 侧与远兮非有不同,山川阻深兮魂魄流行,祀祭则” 及兮,勿谓不通。哭泣无益兮,抑哀自强。推生知死兮, 以慰孝诚。呜呼哀哉兮,是亦难忘。

    《题哀辞后》
    前人

    “愈性不喜书,自为此文,惟自书两通,其一通遗清河 崔群,群与余皆欧阳生友也,哀生之不得位而死,哭 之过时而悲。其一通今书以遗彭城刘君伉,君喜古 文,以吾所为合于古,诣吾庐而来请八九至而其色 不怨,志益坚。”凡愈之为此文,盖哀欧阳生之不显荣 于前,又惧其泯灭于后也。今刘君之请,未必知欧阳 生,其志在《古文》耳。虽然,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 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 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古之道,不苟誉毁 于人,刘君好其辞,则其知欧阳生也无惑焉。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前人

    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 纪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 卷,表、笺、状、策、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 九十一篇,道路所遇及器物门里杂铭二百二十,赋 十,诗七百一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 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必出入仁 “义,其富若生畜,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 统纪,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呜呼!绍述于斯术, 其可谓至于斯极者矣。生而其家贵富,长而不有,其 藏一钱,妻子告不足,顾且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 “然。”无不意满。尝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还,言某师不 治,罢之。以此出为绵州刺史。一年,征拜左司郎中,又 出刺绛州。绵、绛之人,至今皆曰:“于我有德。”以为谏议 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绍述讳宗师,父讳泽, 尝帅襄阳、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祖某官讳泳,自 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第以进。绍述 无所不学,于辞于声,天得也。在众若无能者,尝与观乐,问曰:“何如?”曰:“后当然。”已而果然。铭曰:“惟古于词必 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 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觉属。神徂圣伏道绝塞,既极乃 通发绍述,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