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三十九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目录

     处世部总论

      易经需卦 同人卦 谦卦 蹇卦 解卦 系辞下

      礼记曲礼 儒行

      家语六本 子路初见

      韩诗外传论处世九则

      淮南子俶真训

      说苑敬慎

      新论和性

      中说礼乐篇 述史篇

      省心录论处世二则

      周子通书爱敬

      西畴常言应世

      世范处世

      朱子大全集答刘平甫

      笔畴处世

      读书录自反 接人

      广庄人闲世

     处世部艺文一

      自箴           唐元结

     处世部艺文二

      蜀道难          唐李白

      省过          宋程端蒙

     处世部纪事

     处世部杂录

    学行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处世部总论

    易经

    《需卦》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程传《需》之义,须也。以险在于前,未可遽进,故需待而行也。以干之刚健而能需待,不轻动,故不陷于险,其义不至于困穷也。刚健之人,其动必躁,乃能需待而动,处之至善者也,故夫子赞之云:“其义不困穷”矣。

    《同人卦》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程传《出门》“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广,无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薄亲疏之异,过咎所由生也。既无所偏党,谁其咎之。大全诚斋杨氏曰:“门室之始,初九,同人之始,吾与人曷尝不同?隔之者门也。吾一出门,则天地四方,孰不吾同者,何咎之有?”

    《谦卦》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程传“谦”而又谦,故曰“谦谦。”能如是者,君子也。自处至谦,众所共与也。虽用涉险难,亦无患害,况居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大全双湖胡氏曰:“《涉川》贵于迟重,不贵于急速,用谦谦之道以涉川,只是谦退居后而不争先,自然万无失一,故吉。”

    《蹇卦》

    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程传上险而下止、见险而能止也。犯险而进、则有悔咎,故美其能止为知也。方蹇难之时、唯能止为善,故诸爻除五与二外,皆以往为失、来为得也。大全丹阳都氏曰:险在下,可行而乃止焉,非知险者也。此卦所以为《蒙》,有不明之义。险在前,知其不可进而止焉,可谓知险矣。此卦所以为《蹇》,而《蹇》则知者之事,所以反乎《蒙》也。

    《解卦》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大全白云郭氏曰:“遇险而止者,才之不足也。遇险而动者,才之有馀也。以有馀之才,故能动而免乎险,所以为解也。”

    《系辞下》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大全朱子曰:“知几便是这事难。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今有一样人,其不畏者,又言过于直;其畏谨者又缩做一团,更不敢说一句话。此便是晓不得那几。若知几则自中节,无此病矣。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盖上交贵于恭,逊恭则便近于谄;下交贵于和,易和则便近于渎。盖恭与谄相近,和与渎相近”,只争些子,便至于流也。

    礼记

    《曲礼》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陈注朱子曰:“此言贤者于其所狎能敬之,于其所畏能爱之,于其所爱能知其恶,于其所憎能知其善。”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陈注此泛言长少之序,非谓亲者。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陈注吕氏曰:“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皆责人厚者也。责人厚而莫之应,此交所以难全也。欢谓好于我也。忠谓尽心于我也。好于我者,望之不深,尽心于我者,不要其必致,则不至于难继也。”

    “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陈注吕氏曰:“顾望而后对者,不敢先他人而言也。”应氏曰:“有察言观色之意。”

    《儒行》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 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

    陈注“合志”,以所向言。“营道”,以所习言。方,即术也。并立爵位,相等也。“相下”,以尊位相让而己处其下也。流言,恶声之传播也。闻之不信,不以为实也。其行本方立义,谓所本者必方正,所立者必得其宜也。同于为义,则进而从之,不同则退而避之,故曰“同而进,不同而退。”

    孔子家语

    《六本》

    齐高庭问于孔子曰:“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 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孔子曰:“贞以干 之,敬以辅之,施仁无倦,见君子则举之,见小人则退 之,去女恶心而忠,与之效其行,修其礼,千里之外,亲 如兄弟,行不效,礼不修,则对门不女通矣。夫终日言 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惟智者能之,故自” 修者必恐惧以除患,恭俭以避难者也。终身为善,一 言则败之,可不慎乎!

    《子路初见》

    孔篾问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 信,莫如勿亲。乐之方至,乐而勿骄;患之将至,思而勿 忧。”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毋 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终日言无遗己 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唯智者有之。”

    韩诗外传

    《论处世九则》

    《传》曰:喜名者必多怨,好与者必多辱,唯灭迹于人,能 随天地自然,为能胜理而无爱名,名兴则道不用,道 行则人无位矣。夫利为害本,而福为祸先,唯不求利 者为无害,不求福者为无祸。《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 臧。”

    传曰:聪者自闻,明者自见。聪明则仁爱着而廉耻分 矣。故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 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 而名彰也。《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传》曰:“安命养性者,不待积委而富;名号传乎世者,不 待势位而显。德义畅乎中而无外求也。信哉,贤者之 不以天下为名利者也!《诗》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曾子曰:“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无内疏而外 亲,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而后呼天。”子贡 曰:“何也?”曾子曰:“内疏而外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 他”人,不亦远乎!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诗》曰:“啜其 泣矣,何嗟及矣。”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 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 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 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诗》曰: “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惟其当 之为贵。夫负石而赴河,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 之。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 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此说之难持者也, 而邓㭊惠施能之。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 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君子不贵者, 非礼义之中也。故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 不贵苟传,惟其当之为贵。《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言当之为贵也。

    “伯夷、叔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弗忍居也。思与 乡人居,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故闻伯夷之风者, 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至柳下惠则不然,不羞污君,不 辞小官,进不隐贤,必由其道,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 怨,与乡人居,愉愉然不去也。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彼” 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鄙夫宽,薄夫厚。至乎 孔子去鲁,迟迟乎其行也,可以去而去,可以止而止, 去父母国之道也。伯夷,圣人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人 之和者也;孔子,圣人之中者也。《诗》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中庸和通之谓也。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道谀也;正言直行,指人 之过,非毁疵也。诎柔顺从,刚强猛毅,与物周流,道德 不外。《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 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 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 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言,蛮貊之言 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诗》 曰:‘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淮南子

    《俶真训》

    古者至德之世,贾便其肆,农乐其业,大夫安其职,而 处士修其道。当此之时,风雨不毁折,草木不夭,九鼎 重味,珠玉润泽,“洛出《丹书》,河出绿图”,故许由、方回,善 卷披衣,得达其道。何则?世之主有欲利天下之心,是 以人得自乐其闲。四子之才,非能尽善,盖今之世也, 然莫能与之同光者。遇唐虞之时,逮至夏桀、殷纣,燔 “生人辜谏者为炮烙,铸金柱,剖贤人之心,斮才士之 胫,醢鬼侯之女,葅梅伯之骸。当此之时,峣山崩,三川 涸,飞鸟铩翼,走兽挤脚。当此之时,岂独无圣人哉?然 而不能通其道者,不遇其世。”夫鸟飞千仞之上,兽走 丛薄之中,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乎?由此观之,体 道者不专在于我,亦有系于世矣。夫历阳之都,一夕 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巫山之上, 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故河鱼不得明目, 稚稼不得育时,其所生者然也。故世治则愚者不得 独乱,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 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致千里也。置猿 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舜之耕 陶也,不能利其里;南面王,则德施乎四海;仁非能益 也,处便而势利也。古之圣人,其和愉宁静,性也;其志 得道行,命也。是故性遭命而后能行,命得性而后能 明。乌号之弓,谿子之弩,不能无弦而射;越舲蜀艇,不 能无水而浮。今矰缴机而在上,网罟张而在下,虽欲 翱翔,其势焉得。故《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 人,寘彼周行。”以言慕远世也。

    刘向说苑

    《敬慎》

    常枞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 语诸弟子者乎?”常枞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枞曰: “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 谓其不忘故耶?”常枞曰:“嘻,是已。”常枞曰:“过乔木而趋, 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敬老耶?”常枞曰: “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 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枞》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 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枞》 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定矣,无以复语子哉。”

    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 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虽智必质,然后辩之;虽能必让,然后为之。故士虽聪 明圣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让;勇士距世,自 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谓“高而不危,满而 不溢”者也。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 口使意回。忧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污辱难湔洒, 败事不可复追。不深念远虑,后悔当几何!夫徼幸者, 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祸之马也;谩谀者,穷辱之舍 也;取虐于人者,趋祸之路也。故曰:“去徼幸,务忠信,节 嗜欲,无取虐于人,则称为君子,名声常存。”怨生于不 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蚤豫,存亡 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能行此五者,可以全 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要道也。

    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孔子曰:“恭敬忠 信,可以为身。恭则免于众,敬则人爱之,忠则人与之, 信则人恃之。人所爱,人所与,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 以临国家,何况于身乎?故不比数而比疏,不亦远乎? 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虑事,临难乃谋,不亦 晚乎!”

    鲁有恭士,名曰《机氾》,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 夏日行阳,市次不敢不行,参行必随,坐必危。一食之 闲,三起不羞。见衣裘褐之士,则为之礼。鲁君问曰:“机 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机氾对曰:“君子好恭以成 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对君之坐,岂不安哉,尚有 差跌;一食之上,岂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氾所谓幸” 者也,固未能自必。鸿鹄飞冲天,岂不高哉?矰缴尚得 而加之。虎豹为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誉人者少,恶 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质之加于氾者何?释恭为 成。回学于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问其故何也? 回对曰:“臣闻之,行者比于鸟,上畏鹰鹯,下畏网罗。夫 人为善者少,为谗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祸罪不施?行年七十,常恐行节之亏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 首曰:“君子哉!”

    刘勰新论

    《和性》

    夫欧冶铸剑,太刚则折,太柔则卷。欲剑无折,必加其 锡;欲剑无卷,必加其金。何者?金性刚而锡质柔,刚柔 均平,则为善矣。良工涂漆,缓则难晞,急则弗牢,均其 缓急,使之调和,则为美也。人之含性,有似于兹。刚者 伤于严猛,柔者失于软懦,缓者悔于后机,急者败于 懁促。故铸剑者使金不至折,锡不及卷;制器者使缓 而能晞,急而能牢;理性者使刚而不猛,柔而不懦,缓 而不后机,急而不懁促,故能剑器兼善,而性气淳和 也。昔徐偃王软而国灭,齐简公懦而身亡,此性太柔 之失也。晋阳处父以纯刚取害,郑子阳以严猛致毙, 此性太刚之过也。楚子西宽而招败,邾庄公懁而自 祸,此性褊急之灾也。西门豹性急,佩韦皮以自缓;董 安于性缓,带丝弦而自急。彼各能以一物所长,攻其 所短。故阴阳调,天地和,刚柔均,人事和也。阴阳不和 则水旱失节,刚柔不均则强弱乖政,水旱失节则岁 败,强弱乖政则身亡。是以智者宽而栗,严而温,柔而 毅,猛而仁,刚而济其柔,柔抑其强,强弱相参,缓急相 弼。以斯善性,未闻忤物而有悔吝者也。

    王通中说

    《礼乐篇》

    贾琼问群居之道。子曰:“同不害正,异不伤物。”曰:“可终 身而行乎?”子曰:“乌乎,而不可也!古之有道者,内不失 真而外不殊俗。夫如此,故全也。”

    《述史篇》

    贾琼请绝人事,子曰:“不可。”请接人事,子曰:“不可。”琼曰: “然则奚若?”子曰:“庄以待之,信以从之,去者不追,来者 不拒,泛如也,斯可矣。”

    林逋省心录

    《论处世二则》

    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 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则 方寸不劳而怨可释。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欲常胜者不争,欲常 乐者自足。有限之器投之盈满则溢,太虚之室,物物 自容,静躁宽猛,视量之如何耳。

    周子通书

    《爱敬》

    有善不及,

    设问:“人或有善,而我不及,则如之何?”

    曰:“不及则学焉。”

    答言:“当学其善而已。”

    问曰:“有不善。”

    问:“人有不善,则何以处之?”

    曰:“不善”,则告之;不善,且劝曰:“庶几有改乎。斯为君子。”

    答:“言人有不善。则告之以不善而劝其改。告之者。恐其不知此事之为不善也。劝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可改而为善也。”

    有善一,不善二,则学其一而劝其二。

    言人有善恶之杂,则学其善而劝其恶。

    《有语》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则曰孰无过焉? 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不改为恶,恶者天恶之, 彼岂无畏耶?乌知其不能改?

    闻人有过,虽不得见而告劝之,亦当答之以此,冀其或闻而自改也。“有心悖理” 谓之“恶” ,无心失理谓之“过。”

    “故君子悉有众善,无弗爱且敬”焉。

    “善无不学” ,故“悉有众善;恶无不劝” ,故不弃一人于恶。不弃一人于恶,则无所不用其爱敬矣。

    何垣西畴常言

    《应世》

    凡居人上,有势分之临,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故 行动必先謦欬,步远则有前导,燕坐则毋帘窥壁听。 是故君子不发人阴私,不掩人之所不及也。 富贵 利达,是人之所欲也。然而出处去就之异趣,君子小 人之攸分。盖君子必审夫理之是非,而小人惟计乎 事之利害。审是非则虞人虽贱,非招不往;计利害则 苟可获禽,虽诡遇为之, 人事尽而听天理,犹耕垦 有常勤,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先尽人事者,是舍其田 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也。孔子 进以礼,退以义,非尽人事与?得之不得曰“有命”,非听 天理与? 齐人竞与?右师言,媚其权也,为其能富贵 己也。孟子独不与之言,知良贵在我也,不甘为小人 屈也。去就有义,穷达有命,富贵在我,岂权幸所能擅 哉? 在仕者,事上官如严师,待同僚如畏友,视吏胥 如仆隶,抚良民如子弟,则无往而非学矣。居家者,事 亲如君,敬尊属如上官,待兄弟亲宾如同僚,慈幼少, 恤耕役者如百姓,御奔走使令者如吏卒,而少加宽焉,是亦为政矣。

    袁采世范

    《处世》

    世有无知之人,不能一概礼待乡曲,而因人之富贵 贫贱,设为高下等级。见有资财、有官职者,则礼恭而 心敬。资财愈多,官职愈高,则恭敬又加焉。至亲贫者 贱者,则礼傲而心慢,曾不少顾恤。殊不知彼之富贵 非我之荣,彼之贫贱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别如此 长厚?有识君子必不然也。 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 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 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 游可也。 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 可以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辱之。为之不已,人或起 而我应,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人有讼人而人不校 者,人必有所处也,不可以为人畏我,而更求以攻之。 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辩,恐理亏而不能逃罪矣。 亲戚故旧,人情厚密之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 恐一旦失欢则前日所言皆他人所凭以为争讼之 资。至有失欢之时,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气 既平之后,或与之通好结亲,则前言可愧。大抵忿怒 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 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 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是也。俗亦 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与人交游,无问高下, 须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饰边幅。若言行崖异,则 人岂复相近。然又不可太昵狎,樽酒会聚之际,固当 歌笑尽欢,恐嘲讥中触人忌讳,则忿争兴焉。

    朱子大全集

    《答刘平甫》

    “比来游从稍杂,与此曹交处,最易亲狎,而骄慢之心 日滋,既非所以养成德器,其于观听,亦自不美,所损 多矣。有国家者,犹以近习伤德害政,况吾徒乎!然亦 非必绝之,但吾清心省事,接之以时,遇之以礼,彼将 自疏,如仆辈固不足道。”然平甫亦尝见衡门之下,有 杂宾乎?以礼来者,礼接之;亦尝有留连酒炙,把臂并 游,对床夜语者乎?此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欲平甫自 知而节之,若徒暴露于外,而无见听之实,但使众怨 见归,为仆作祸耳。千万幸察!裴丈正岁出山来,幸为 道区区。此公劲直,凡所告戒,千万信受。如听熹言之 悠悠恐不能堪耳。

    “相聚一年,所进业殊少,所当为而未为者殊多。今又 疾病如此,羸顿势未能出。与兄相聚相聚,亦思索讲 究未得,恐负《太硕》人与共甫兄相责望之意。特复奉 白,幸惟思之!无事勿出入。”盖共甫兄不在宅中,别无 子弟,门户深阔,事有不可胜虞者,不惟惰游废业为 不可,宾客至者谈说戏笑,度无益于身,事家事者少 酬酢之,则彼自不来矣。切祝且温习勿废,使有常业 而此心不放,则异日复相聚,亦易收拾。试思自去冬 以来已过之日多少?其闲用心处放荡几何,存在几 何?则亦足以自警矣。

    王达笔畴

    《处世》

    “我以厚待人,人以薄待我,匪薄也,我厚之未至也;我 以礼接人,人以虐加我,匪虐也,我礼之未至也。厚也, 礼也,自我行之;薄也,虐也,由我召之,彼何罪耶?然则 厚矣,礼矣,彼复薄虐者,乃我命也,彼何罪耶?是故不 怨天,不尤人,庶几君子乎!” 以言讥人,此学者之大 病,取祸之大端也。夫君子之存心,皆天理也。天理存 则心平而气和,心平而气和,则人有过,自能容之矣, 尚何用言讥之哉?大抵好以言讥人者,必其忮心之 重者也。惟其忮心之重也,所以见人富贵则忌之,见 人声名则疾之。忌之疾之之心,蓄之于平日,讥之激 之之言,发之于寻常也。殊不知结怨已深,构祸已稔, 身亡家破,不可已矣。是故君子贵乎养心焉。稠人广 坐之中,不可极口议论。逞己之长,非惟惹妒,抑亦伤 人。岂无有过者在其中耶?议论到彼,则彼不言而心 憾。且如对官长而言清,则不清者见怒;对朋友而言 直,则不直者见憎。彼不自责,其将谓吾有意而为之 矣。彼或有祸,我能免乎?惟有简言语,和颜色,随问即 答者庶几耳。 君子不可以己之长,露人之短。天地 闲长短不齐,物之自然也。蕞尔之躯,岂能事事而长 哉?必欲炫己之长,露人之短,则跬步而成仇矣。何也? “讳莫讳乎己之短,乐莫乐于人之掩其短。彼既扬我 短矣,不憾者千百中一人耳。”然则言人之短者,可谓 之种。祸 人之病,在乎好谈其所长。长于功名者,动 辄夸功名;长于文章者动辄夸文章,长于游历者动 辄夸其所见山川之胜,长于刑名者动辄夸其谳狱 之情。此皆露其所长而不能养其所长者也。惟智者 不言其所长,故能保其长。 君子之处世,不可有轻 人之心,亦不可有上人之心。怀轻人之心者类乎薄挟上人之心者类乎狂。何也?贵乎平而不贵乎紊,有 轻人上人之心,则客气常在,而心无顷刻之乐矣。世 之文士,见愚人得富贵,则不惟颜色轻之,而心实轻 之,见君子得声名,则不特念虑妒之,而动静亦妒之, 是大可叹也。天之生物,物不能齐,吾当平心酬酢于 贤愚之闲可也。彼徒有轻人之心,而造物者窃笑之。 彼徒有上人之心,而学问日损之,又曷,若虚己接物 以为进德修业之基耶? “贵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 我求其荐矣。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济矣。” 是以群众之中,淡然漠然,付之谨默可也。穷也贫也, 皆命也,非告人而可脱者也。或有不得于心,寄言咏 歌之闲,陶写性灵而已。

    薛瑄读书录

    《自反》

    不可有一毫责人之心。《张子》曰:“无天下国家皆非之 理。”此言当深体。 《张子》曰:“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 理。”盖人能仁必实仁,自足以得亲;义必实义,自足以 得君;礼必实礼,自足以事长;知必实知,自足以治人; 信必实信,自足以得友。如是而不得者,命也,亦何责 人之有?若己者皆不能尽,一有不得,即怀责人之心, 是岂君子之道哉?故学至于不责人,则其学进矣。 《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之类。大抵人之责人常 重,自责常轻,故当以责人者责己。 遇横逆之来,当 思古人所处,有甚于此者,则知自宽矣。 行有不得 于外,皆当反求诸己。求诸己者无不尽善,而犹或有 不得者,当安于命而已。 积诚而人不感者,未之有 也。 行有不得,反之于己。使行之是,则得。不得有命, 己何与焉?使行之非,亟当改之,不可执其非以求胜 于人也。 或曰:“人有慢己者,何以处之?”曰:“使己有可 慢之事,则彼得矣。己无可慢之事,则彼失矣。失得在 彼,己何与焉?”此先儒之论,重书以为警。 行有不得 者,皆当反求之己,不可有怨天尤人之意。 己未善 人,誉之不足喜,己有善人,毁之不足怒, 在外者皆 不可必,在己者皆所当求, 汲汲自修不及,何暇责 人?不自修而责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自修则 人不得以非礼相加,所谓“不恶而严”也。 不责人即 心无凝冰焦火之累, 日省己过之不暇,何暇责人 之过?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只当反求诸己。

    《接人》

    圣人接人惟一诚, 恭而不近于谀,和而不至于流, 事上处众之道。 常人见贵人则加敬,见敌者则敬 稍衰,于下人则慢之而已。圣人于上下人己之闲皆 一诚敬之心, 接物大宜含弘,如行旷野而有展步 之地,不然,太狭而无以自容矣。 觉人诈而不形于 言,有馀味。 处人之难处者,正不必厉声色与之辨 是非,较长短,惟谨于自修。愈谦愈约,彼将自服。不服 者妄人也,又何校焉? “于人无憎恶之私,惟公好恶 而行之。 谦以自牧,安往而不善, 宁人负我,毋我 负人。”此言当留心。 处乡党尤宜谨其所为,道无不 在是也。 处乡人,皆当敬而爱之,虽三尺童子,亦当 以诚心爱之,不可侮慢也。

    袁宏道广庄

    《人闲世》

    “众人,处人闲世,如鳅如蟹、如蛇如蛙,鳅浊蟹横,蛇毒 蛙躁,同穴则争,遇弱则啖”,此市井小民象也。贤人如 鲤、如鲸、如蛟,鲤能神化飞越江湖,而不能升天;鲸鼓 鬣成雷,喷沫成雨,而不能处方池曲沼之中;蛟,地行 水溢,山行石破而入海,则为大鸟所啖。“贤智能大而 不能小,能实而不能虚,能出缠而不能入缠,是此象” 也,唯圣也。如龙屈伸不测,龙能为鳅、为蟹、为蛇、为蛙、 为诸虫蚓,故虽方丈蹄涔之中,龙未尝不沂鳞濯羽 也。龙能为鲤、为鲸为蛟,故江淮河汉诸大水族,龙未 尝不相嘘相沫也。龙之为龙,一神至此哉!是故先圣 之演《易》,首以“龙德配大人”,《周易》处人闲世之第一书 也。仲尼见老子,赞以犹龙,老子处人闲,世之第一人 也。《易》之为道,在于善藏其用,崇谦抑亢。老氏之学,源 出于《易》,故贵柔贵下,贵雌贵黑。夫翠不藏毛,鱼不隐 鳞,尚能杀身,而况于人。是故大道不道,大德不德,大 仁不仁,大才不才,大节不节。道也者,导也,有导则有 滞,滞则碍。故古之人以道得祸者,十常一也。德也者, 得也,如人得物则矜,矜则人见而畏,故古之人以德 得祸者,十常三也。仁也者,恩也,恩能使人爱,亦能使 人忌,忌爱相半,故古之人以仁得祸者,十常五也。才 也者,财也,如人有财,盗必劫之,故古之人以才得祸 者,十常七也。节也者,岊也,高也,气太高则折,身太高 则危,行太高则蹶,故古之人以节得祸者,十常九也。 天下之患,莫大乎见长于人,而据我于扄。我之为我, 其伏甚细,其害甚大。聪明,我之伏于诸根者也;道理, 我之伏于见闻者也;知解见觉,我之伏于识种者也。 古之圣人,能出世者,方能住世。我见不尽,而欲住世, 辟如有人自缚其手,欲解彼缚,终不能得。尧无我故能因四岳;禹无我故,能因江河;太伯无我故能因荆 蛮;迦文无我,故能因人天三乘菩萨诸根。是故龙逢 见戮,比干剖心,伍胥乘潮,灵均自沈者,事君之我未 尽也;务光投河,夷齐叩马,漆室自缢者,洁身之我未 尽也;羑里被囚,居东见疑者,居圣之我未尽也;孔畏 于匡,伐木于宋,绝粮于陈者,行道之我未尽也。孔子 自言“六十耳顺,是六十而”我见方尽,明矣。我见不尽 戮,身之患且不保,何况治世?今夫父母之养婴也,探 其饥饱,逆其寒暑,啼者令嬉,嗔者令喜,儿口中一切 喃喃不字之语,皆能识而句之。何则?无我故也。同舟 而遇风者十百人,一心惟三老所命,呼东则东,呼西 则西。何则?无我故也。夫使事君者,而皆若父母之求 其子;处世者,而皆若同舟之遇风,何暴不可事,何乱 不可涉哉?古之至人号“肥遁”者,非遁山林也,遁我也。 我根在即见,山林亦显。何也?有可得而见者也。我根 尽即见,朝廷亦隐,何也?无可得而见者也。无可得而 见。是故亲之不得,疏之不得,名之不得,毁之不得,尚 无有福,何有于祸?处人闲世之诀,微矣,微矣!三代而 下,亦有一二至人,与龙德相近者,汉之子房、东方朔、 黄叔度,晋之阮嗣宗,唐之狄仁杰是也。子房当烹狗 藏弓之世,时隐时见,托赤松以自保。方朔事杀人,如 荐之主,玩弄儿戏,若在掌股。叔度居乱世,君公顾厨, 皆其师友,而党禁不及。嗣宗纵酒污朝,口无臧否;梁 公身事女主,与淫奴为伍,纵博褫裘,恬不知耻。使诸 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 世委蛇若此?夫李泌亦似之矣,然高洁其行,至不能 调伏。一张良娣,我见尚在,处人闲世之道未尽也。嗟 乎!若胡广之《中庸》,冯道之《五代》,是之而非,非之而是 噫!余不敢言之矣。

    处世部艺文一

    《自箴》
    元·结

    有时士教元子显身之道曰:“于时不争,无以显荣;与 世不佞,终身自病。君欲求权,须曲须员;君欲求位,须 奸须媚。不能此为,穷贱勿辞。”元子对曰:“不能此为,乃 吾之心。反君此言,作我自箴。与时仁让,人不汝上;处 世清介,人不汝害。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 方必正。终身如此,可谓君子。”

    处世部艺文二

    《蜀道难》
    唐·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 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 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 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 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 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 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闲。又闻子 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 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 流争喧豗,砅厓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 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 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 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省过》
    宋·程端蒙

    此道从来信不疑,安行何处履危机。无心更与世俯 仰,有口不谈人是非。悔吝愆尤须谨细,存亡得失要 知几。师门有意无人会,一晌忘言对落晖。

    处世部纪事

    《田居乙记》: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 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 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 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溥,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免矣。”

    《史记淮阴侯韩信传》: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淮阴屠 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下。”于是信熟视之,俛出裤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野客丛谈甯成传》末载周阳由为郡守,汲黯、司马安 俱在二千石列,未尝敢均茵,司马安不足言也。仆观 汲长孺与大将军抗礼,长揖丞相,面责九卿,矫矫风 力,不肯为人,下至为周阳由所抑,何哉?盖周阳由亡 赖小人,其在二千石列,肆为骄暴,凌轹同事,若无人 焉。汲盖远之,非畏之也。异时河东太守胜屠公,不堪 其侵权,遂与之角,卒并就戮,玉石俱碎,可胜叹恨。士 大夫不幸而与周阳由辈同官,逊而避之,不失为厚 德。何苦与之较而自取辱哉?观长孺《胜屠》,盖亦知所 处矣。

    《后汉书陈寔传》:“灵帝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 死,归葬颍上,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 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晋书山涛传》:“涛字巨源,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锺会、 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 其所,而俱无恨焉。”

    《道山清话》:“刘贡父平生不曾议人长短,人有不韪,必 当面折之。虽介甫用事,诸公承顺不及,惟贡父屡当 面攻之。然退与人言,未尝出一语,人皆服其长者,虽 介甫亦敬服之。”

    《悦生随抄》:苏子瞻泛爱天下士,无贤不肖,欢如也。尝 言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子由戒子瞻择友,子瞻曰:“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 人。”此乃一病。

    子由监筠州酒税,子瞻尝就见之,子由戒以“口舌之 祸”,及饯之郊外,不交一谈,唯指口以示之。

    《读书镜》:“陈履常居都下,逾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章 子厚欲一见,终不可得。范忠文公既退居,有园第在 京师,客至无贵贱皆野服见之,故人或为具召,虽权 贵不拒也。大抵处权贵之道,在朝则踪迹宜疏远,所 以避嫌;在乡则交际宜往来,所以敦旧。”

    《辍耕录》:武林钱思复先生惟善尝言:年十六七时,以 诗见息斋李公于州桥寓居。既拜公,公答拜,命坐,辞 之再。公曰:“仲尼之席,童子隅坐。”因不敢辞。徐永之先 生为江浙提举日,客往访之者,无闲亲疏贵贱,必送 之门外。凡客请纳步,则曰:“不可。妇人送迎不逾阈。”右 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 者如此。

    《震泽纪闻》:王竑、李秉俱号一时名臣。及二人致仕居 乡,竑高自标岸,不妄与人交。秉出入闾巷,每与人对 奕,终日无忤。竑告人曰:“李执中朝廷大臣,而与市井 小人亲狎,何自轻之甚?”秉闻之曰:“所谓大臣者,讵能 常为之?在朝在乡固各有体,何至以官骄乡人哉?” 《金台纪闻》:弘治癸亥,兰谿章先生德懋起为南京国 子祭酒。尝以事见,辄慰谕之曰:“大凡为礼,贵敬而和, 不必太局促,令人气缩。《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凡见 一有爵位者,须自量我胸中所有,若不枉其人之下, 何为畏之哉?”比为庶吉士,与座主刘学士司直忠先 生偶道此,先生微哂曰:“此老失言矣。《孟子》所谓藐者, 是藐其势位;若如所云,是藐其人矣。”

    处世部杂录

    《名臣言行录》:吕希哲言:“凡与交游书,问其父祖知名 于世者,须避其名讳。凡作书,须先思及书之于几,然 后作书。”文潞公与故旧款接一坐,未尝犯其祖父讳。 或问吕希哲曰:“‘公为小人所詈辱,当何以处之’?曰:‘上 焉者知人与己本一,何者为詈,何者为辱,自然无忿 怒心。下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彼为何等人’?若 是答他,却与此人等也。如此自处,忿心亦自消也’。” 《扪虱新话》:“‘山谷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惟不可 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曰:‘难言也。平居无 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此不俗人也。平居 终日如含瓦石,临事一筹不画,此俗人也。虽使郭林 宗山巨源复生,不易吾言也’。”予谓山谷言固佳,要未 尽俗人之状。曰:“平日无佳论,而临事好造作,此俗人 也;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虽使山 谷复生,亦不易吾言也。”

    《对雨编》:“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 方其据几正坐,噫呜呵棰,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 已矣。见纷华盛丽,当如老人之抚节物。以上元清明 言之,方少年壮盛,昼夜出游,若恐不暇,灯收花暮,辄 怅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则不然,未尝置欣戚于胸中 也。睹金珠珍玩,当如小儿之弄戏剧,方杂然前陈,疑” 若可悦,即委之以去,了无恋想。遭横逆机阱,当如醉 人之受詈辱,耳无所闻,目无所见,酒醒之后,所以为 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损哉?

    《省心录》: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贤奕》:唐李文公问药山禅师曰:“如何是恶风吹船飘落鬼国?”师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文公怒形于色。师 笑曰:“发此嗔恚心,便是恶风吹船飘入鬼国也。”吁!药 山可谓善启发人矣。以是推之,则知利欲炽然,即是 火坑;贪爱沈溺,便是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 警觉,船到彼岸,灾患缠缚,随处而安,我无畏怖,如械 自脱。恶人侵陵,待以横逆,我无忿嫉,如兽自奔。 《读书录》“尝过一独木桥,一步不敢慢,惟恐蹉跌坠失。” 人之处世,每事能畏慎如此,安有失者?

    《意见》天下有不如意事,不当忿激与争。昔人谓“世龌 龊富贵者,止如醉人弄酒风”,正可耐渠一饷。

    《续志林》:曹操之杀荀文若,文若盖自杀也,而致其自 杀者操也。呜呼!君子不幸而处国家乱亡之际,而欲 自立于其闲,适足以杀其身而已尔。虽欲明哲保身, 有不可得。

    《绿雪亭杂言》:“寇莱公斥丁谓拂须事,窃谓莱公过矣 谓也憸!人知敬事公实难,而顾斥之,拂情甚矣。夫敬 且斥,使多行无礼,将若之何?吾闻古之敬贤,有进履 结袜,祖割牲操几杖,拥帚驭车者,曾是拂须为媚耶? 公于此宜谢而不宜斥也。夫君子待小人,宜不恶而 严公无乃恶而严耶?到海之行,怨根于此矣,岂独孤 注”者为哉。

    “韩魏公于小人欺己处,明足以照之,终不道破。”愚谓 此正魏公德量最高处。明知其欺,则终莫能欺。苟计 其情,则激怨矣。怨则不肖之心生,不中伤之不足也。 古来豪杰败于小人者,多昧此几。

    《读书镜》:贾淑性至险害,邑里患之。林宗遭母丧,淑来 修吊。既而孙威直后至,见林宗受恶人吊,不进而去。 林宗遽追谢曰:“贾子厚诚实凶德,然洗心向善,仲尼 不逆互乡,故吾许其进也。”后淑感愧,终成善士。中常 侍张让父死,归葬颍川,而名士无往者,陈寔独吊焉。 及诛党人,让以寔故,多所矜宥。夫林宗受吊,感悟凶 顽,“太丘吊人,全活善类。故虺蛇革其毒性,䲭鸮怀以 好音,只是看转旋手段何如耳。虽然未造两先生手 段,莫学带水拖泥,且防堕坑落堑。”

    御史胡纮尝谒晦庵朱先生于建阳山中,先生饭以 脱粟,纮怒其不近人情,物色经年,条其过失,与太常 少卿沈继祖共诋文公十罪。林栗论先生时,其友人 止之,谓:“朱待制当今圣贤,何仇而必欲痛诋?”林曰:“吾 但见其面貌可憎,此二事所谓其不善者恶之,于公 何损?”王文成公少方大古处士一岁,而以闻道早,处 士亦严之。其过钱塘也,处士出脱粟蔬𥰡,享文成为 饱。明日报如处士,处士正色曰:“野人为野具,固当公 彻侯也,而野具得无非人情耶?”文成礼谢之。陆放翁 作《司马温公布被铭》云:“公孙丞相布被,人曰诈;司马 丞相亦布被,人曰俭。布被可能也;使人曰俭,不曰诈 不能也。”要知淡泊者,必为浓艳人所疑。检束者必为 放肆子所怒。君子不可以此处变节。亦不可不于此 处进一浑融。曰“太上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次 黄叔度”,使人鄙吝尽消。

    语窥今古,古云“事在勉强而已”,又云“勉强行道”,又云 “勉强加餐饭。”吾人艰难处世,存一勉强之心,即甘淡 泊,守宁静之意,志气何宏远乎?后人水陆备陈,穷口 腹之欲,纵情逸乐,恣意骄奢,天下事不可为矣。且宴 安鸩毒,伐性之媒,身命亦随丧亡焉,是亦未识勉强 之义也。

    《归有园麈谈》:“遇沈沈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 好之徒,应须防口。”

    《岩栖幽事》:洪崖跨白驴,驴名积雪。其诗云:“下调无人 采,高心又被嗔。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黄山谷自 题像云:“前身寒山子,后身黄鲁直。颇遭俗人恼,思欲 入石壁。”余谓有古语云:“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 门。我操中下法”,庶其免乎?

    《长者》言:一味见人不是,则兄弟、朋友、妻子以及于童 仆鸡犬,到处可憎,终日落嗔火坑堑中,如何得出头 地?故云:“每事自反真,一帖清凉散也。”

    “入鸟不乱行,入兽不乱群”,和之至也。人乃同类而多 乖暌,何与?故朱子云:“执拗乖戾者,薄命之人也。” 问奇类林白乐天与杨震卿为姻家,而不累于震卿; 与元稹、牛僧孺相厚善,而不党于元稹。僧孺为裴晋 公所雅重,而不因晋公以进;李文饶素不乐,而不为 文饶所深害。处世如二公,亦足矣。

    白沙诗曰:“吾侪生分薄,于福敢求全。”其《忍箴》曰:“七情 之发,惟怒为遽。众逆之加,惟忍为是。绝情实难,处逆 非易。当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厉。过一 百忍,为张公艺。不乱大谋,其迺有济。”杜少陵诗曰:“忍 过事堪喜。”张文定诗曰:“谨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孔 旻诗曰:“盛怒剧炎热,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 心清凉。”韩魏公曰:“欲成大节,未免小忍。”朱仁轨曰:“终 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谚曰:“忍字敌 灾星。”又曰:“万事从宽,其福自厚。”又曰:“戒酒后语,忌食 时嗔。忍难忍事,顺不明人。”又曰:“得忍且忍,得诫且诫不忍不诫,小事成大。”又曰:“譬如对奕,且饶一著。譬如 争路,且让一步。”又曰:“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又曰:“饶饶饶,万祸千灾一旦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 此尽。”句句吃紧。《内典》曰:“忍含百善,嘿定千差。”尤檃括 奥妙。

    《馀斋耻言》或问曰:“为多营而善逐乎,毋宁懒矣;为柔 附而媚容乎,毋宁傲矣。何如?”馀斋曰:“营媚者,中人所 羞;懒傲者,名士所托,宜有闲也。虽然,托其名耳。士处 季世,谧乎无营,将见懒焉;峥乎不挠,将见傲焉。非其 实也。夫懒与傲,德之贼也,祸患之薮也,如之何其可 居也?”

    德高者归,言高者违,才高者雄,色高者穷,节高者服, 气高者僇。故士崇其德而讷其言,丰其才而敛其色, 厉其节而平其气,故能成天下之大美。

    “抱淳德者,无求于世,斯不屈。”若抗心傲世,是薄德也, 世将戮之矣。

    《牖景录》:“昔徐伟长不沽名,不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 务。有所是非,则托古人以见意于时,无所褒贬。此沈 晦之事,处世所以自全也,然未为无当。”夫法语规俗, 吾道之正,而显晦婉直,取材于时,亦圣贤所由。李元 礼植节标正,天下模楷,而抗议格物,识者遂知不保。 司马德操隐约依世,自完明哲,而每事言佳,使真不 佳者,亦何可?然管幼安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 时,招祸之道。”乃谈经典明德让而不伤时人,又一义 也。夫人各有行,道在时措。圣人早述《诗》《书》,晚正鲁史, 是非之不可已也。不可已而托诸古伟长,亦善用是 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