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三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三卷目录

     讲学部艺文一

      与何引敕         梁武帝

      又             同前

      太学张博士讲礼记记   唐欧阳詹

      送张荆州序        宋张栻

      道原堂记         徐明叔

      宁德县讲堂记        高颐

      劝讲箴          赵师民

      拟宋崇政殿说书赵师民进劝讲箴表

                  明陶望龄

      圣学启关臆说序      赵南星

      论学揭          高攀龙

      书院当建疏        冯从吾

      请休致疏         叶向高

      首善书院记         前人

      陈愚衷以质公论疏      前人

      陈共学之原疏       邹元标

     讲学部艺文二

      厉吏人讲学        梁任昉

      学中早起听讲      陈周弘正

      和何仪同讲竟述怀    北周庾信

      东莱至鹅湖讲论     宋陆九龄

      前题和韵         陆九渊

      前题和韵          朱熹

      白鹿讲会次卜文韵      前人

      次卜掌书落成白鹿佳句    前人

      讲道            前人

      雪夜讲庄义        明张位

    学行典第一百三卷

    讲学部艺文一

    《与何引敕》
    梁·武帝

    高祖凡再敕引,于是遣何子朗等于东山受学。引以“若邪迫隘,不容生徒” ,迁秦望山。

    顷者学业沦废,儒术将尽,闾阎缙绅,鲜闻好事。吾每 思弘奖,其风未移,当扆兴言为叹。本欲屈卿暂出,开 导后生,既属废业,此怀未遂,延伫之劳,载盈梦想。理 舟虚席,须俟来秋,所望惠然,申其宿抱耳。卿门徒中, 经明行修,厥数有几,且欲瞻彼堂堂,寘此周行,便可 具以名闻,副其劳望。

    《又》
    同前

    比岁学者,殊为寡少,良由无复聚徒,故《明经》斯废。每 一念此,为之慨然。卿居儒宗,兼以德素,当敕后进,有 意向者,就卿受业,想思深诲诱,使斯文载兴。

    《太学张博士讲礼记记》
    唐·欧阳詹

    说,释典籍,谓之讲。讲之为言耩也,如农之耕田畴焉。 畴将植而求实,虽耕矣,必耩分其畦陇,嘉谷由是乎 生;典籍将肄以求明,虽习矣,必讲穷其旨趣,儒术由 是乎成。我国庠春享先师,后更月命太学博士清河 张公讲《礼记》,成儒术也。圣祖三刊九经,公通其六,精 于五,而《礼记》在乎其中。礼也者,御人之大故,首于群 “籍而讲之。束脩既行,筵肆乃设。”公就几北坐,南面,直 讲抗牍,南座北面,大司成端委居于东,小司成率属 列于西,国子师长序公侯子孙自其馆;太学师长序 卿大夫子孙自其馆;四门师长序八方俊造自其馆; 广文师长序天下秀彦自其馆;其馀法家、墨家、书算 家,辍业以从,亦自其馆。没阶云来,即席鳞居,攒弁如 星,连襟成帷。公先申有礼之本,次陈用礼之要,正三 代损益得失,定百家疏义长短,镕乎作者之意,注乎 学者之耳。河倾于悬,风落于天,清泠洒荡,幽远无泥, 所昧镜彻于灵台,所疑冰释于心泉。“后一日闻于朝, 百司达官造者半;后一日闻于都,九城知名造者半。 皆寻声得器,虚来实”归予。职在下庠,亦掌有教。道不 足训,领徒从公,惟始洎终。睹公之美,敬书盛事,记诸 屋壁,并列当时执简抠衣者于左偏。贞元十四年记。

    《送张荆州序》
    宋·张栻

    客问于某曰:“张荆州之行,子将何以告之?”某应之曰: “吾将告之以讲学。”客笑曰:“若是哉,吾子之迂也。”荆州 早岁发策大廷,天子亲擢为第一,盛名满天下,入司 帝制,出典藩翰,议论风采,文章政事,卓然绝人。上流 重地,暂玆往牧,所以寄任之意甚重,而天下士亦莫 不引领,以当世功名属于公也。夫以位达而名章,任 “重而望隆。吾子顾以讲学告之,不亦迂乎!”某曰:“子以 吾所谓讲学者,果何也邪?盖天下之患,莫大于自足自足则画矣。信如子言,荆州若挟是数者以居,则仆 尚何道?惟荆州方且退然若诸生,曾无一毫见于颜 面,此仆之所以叹息向慕,而讲学之说是以敢发也。 盖天下之物众矣,纷沦轇轕,日更于”前,可喜可怒,可 慕可愕,所以荡耳目而动心志者,何可以数计?而吾 以藐然之身当之。知诱于外,一失其所止,则迁于物。 夫人者,统役万物者也,而顾乃为物役,其可乎哉?是 以贵于讲学也。天下之事变亦不一矣。几微之形,节 奏之会,毫发呼吸之间,得失利害,有霄壤之势,吾朝 夕与之接,一有所滞“塞,则昧几而失节,其发也不审, 则其应也必盭。一事之隳,万事之所由隳也”,岂不可 惧乎?是以贵夫讲学也。夫惟讲学而明理,则执天下 之物不固,而应天下之变不胶,吾于天下之物无所 恶,而物无以累我,皆为我役者也;吾于天下之事无 所厌,而事无以汨我,皆吾心之妙用也,岂不有馀裕 乎?又岂有穷极乎?然所谓讲学者,宁它求哉?致其知 而已。知者吾所固有也。本之《六经》以发其蕴,泛观千 载以极其变,即事即物,身亲格之,超然会夫大宗,则 德进业广,有其地矣。夫然,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致君 泽民,真古所谓大臣者矣。然则学岂可忽乎?《诗》云:“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某既以此告客于荆州 之别也,遂书以为献。

    《道原堂记》
    徐明叔

    道原堂者,祠文公朱先生,以北溪陈先生配也。名堂 之义,揭文公授北溪讲学之要也。公为州,进其士之 秀者,诲以圣贤之学,及门之徒难疑答问,罕契师指。 北溪袖《自警》诗以见,公得之喜甚,亟语之曰:“道须各 穷个根原。”因为极论其所以然,从容扣请,久益融会, 又裹粮千里而卒业焉。公每告人:“南来喜为吾道得 一安卿”盖深许之也。三十馀年,临川危侯稹始创龙 江书院,聚生徒以明理学,而严师之祠久未克建,士 昧所从。《东嘉集》撰方公来语博士陈君光大曰:“文公 守于斯,北溪家于斯,合而祠之,若潮人之祠,韩赵实 应经谊。”乃辟明德堂之偏,为屋三楹,师席中临高弟, 旁侑象塑惟肖,涓吉妥灵。诸生请明叔书其颜,且记 成事。明叔曰:“圣人之道,广矣大矣,非其人道莫之明 也。既明矣,非其人莫之传也。洙泗一贯之旨,至《孟子》 而无传。周、程大儒,振千载之坠绪,游、杨而下,诵其师 说,𨍭相付受,浸失本真。文公集儒之粹,会圣之精,发 挥斯文,为东南一大炉鞲。成德达材,固不乏人,速而 肖者,盖亦罕矣。是邦”何幸,亲沐真儒之教,有先觉焉。 奋于流俗之中,独得师传,真知实践,渊源所渐如此 其近旷而不续,非吾党之羞乎?求道之要,“下学而上 达,详说而反约,或遗下而语上,舍详而趋约者,妄也。” 考亭师友之学,理无不穷,物无不格,体用兼该,精粗 不遗,片言贻后,剖析精义,学者可以《易》求之哉!《四书》 之章句字义之详讲,诸君固常诵习之矣。“《易》有《本义》, 《诗》有《集传》,《礼》有《经传通解》,《史》有《通鉴纲目》,文公之立 教也甚备,先后天可格。图书之说,《礼》《诗》女学宗法之 书,道学体统节目之四篇,异端似道似学之二辩,北 溪之卫道也尤严。幸博取而熟复焉。未得也,则专精 以究之,既得也,则笃实以守之,庶乎途辙不差,堂序 可进。以绍师门传宗之统,以副邦侯严祀之忱,顾不 美欤?不然,徇末流而本原之昧,课俗学而利禄之媒。 瞻斯堂者,将有泚其颡矣。尚念之哉!”皆对曰:“敢不勉” 遂书以授之。文公出处,事具《国史》。北溪讳淳,官主簿, 行业详于复斋陈公铭墓之文,兹不悉著。

    《宁德县讲堂记》
    高颐

    余谫焉。末学诸公环坐而要之讲,将讲圣贤之遗言, 欤亦反诸身而求之。欤?吾身任大责重,无天地生物 之功,而有天地生物之量;无帝王经世之迹,而有帝 王经世之心;无经国子民之位,而有经国子民之度; 无蓍龟先物之神,而有蓍龟先物之诚。《诗》、吾言也,《易》 吾动也,《礼》、吾履也,《书》、吾政也,《春秋》吾行事也。凡天下 之冥蒙罔觉,扼塞怐愗,待我而开警之;巽懦畏懦,退 怯失守,待我而扶植之;疲癃残疾,鳏寡孤独,颠连无 告,待我而生全之。枉者求直,畔者求正,躁者求静,惑 者求真。绳行沙度之俦,鳞潜羽飞之汇,与吾并生于 一世间,酬酢所不及,视听所不加,得我则存,失我则 丧。续往古,诏来今,木铎息而复鸣,薰弦断而犹和。然 任重者难胜,责大者鲜举。故兢兢业业,行之力也;“汲 汲皇皇”,志之果也。“陟降在帝”,诚匪懈也;忘饥迷老,思 无疆也。箪瓢糗茹以求其志,裘马敝瘁以一其行。恶 旨酒不甘外而甘内,风舞雩,不玩物而玩志。畎亩幡 然,觉之先也。“居不暖席”,文在兹也。“环辙而老”,舍我谁 也?“望海知广,登山见”高,涓流必畜,篑不辞劳,毋俫而 施。将大其址。毋缺其锋,将淬于砥。烂烂弗沃,实焚尔 和。梦梦弗图,将寻斧柯。谨之戒之,在《易》修辞。居业之 本,《礼》无不敬,安民之端。《诗》戒屋漏,对越在天;《中庸》《大

    学》,慎独为先。万物既备,是诚在我,斯须不谨。天地易
    考证
    位,兹圣贤事业,其毋负天地生我、父师教我之意云!

    《劝讲箴》
    赵师民

    若帝之元,于稽古先。将以其道,格于皇天。格天如何? 谨徽旧典。“惟圣时宪,乃克尽善。在帝宅中”,亮章温雅。 将以其文,化成天下。化成如何,顺考正道。席上之珍, 兹惟国宝。天下有帝,体元刱制。非先圣之旧章,不足 以秉同文而执司契。宅中为市,以熭四方。非先圣之 遗法,不足以举大义而正国常。帝度其身,郁郁乎文 彰礼施乐,以副皇坟;帝出其言,穆穆厥声。含仁吐义, 式谐群情。自天降祥,我民既康。虞舜征苗,诞敷文德。 无谓宸居之至尊,而忽右文之为贵。岐昌造周,天经 地纬。无以承久之可替,乃谓迂阔而难行。先哲之言, 虽无老成;无讥鄙生之窭陋,而略愚儒之浅昧。先师 之谈,不以人废;无以世治之或殊,而谓陈言之可悔; 商弼之谏,事不师古;无玩岁月之其除,而谓寸阴之 已速。周王之戒,“惟日不足”,有以见世主之御图,或万 几纷然,不酌于古道,则风化有时而弗宣;有以见人 君之居极,或百度差忒,不断于古义,则权制有时而 弗克。昔令王之经世,必去害而称制,明主观其书,可 以效财成于万事;昔贤臣之事君,有谋猷而必陈。明 主观其书,可以示轨度于群伦。正朝之上,法宫之中, 非赞襄雅奥,不足以兴嗜欲于清躬;神丽之游;光明 之处,非启迪深厚,不足以立正事于古语。是故可以 上文,可以立武,可以奉天地,可以为宗主,匪止玩其 辞而释其诂,可以观道,可以对万物,可以临兆人,不 止明其旧而知其新。臣初闻始元之间,儒风寖还,待 问之臣,赐以清闲。臣复观永平之烈,经术未缺,群儒 议前,称制以决。桑干之后,来自幽陵,束发右衽,斯文 有承,虽则讲习,其文已敞。李唐之兴,贤君挺生。贞观 初治,开元既平,东壁群山,儒宗墨卿,侍从之臣,官有 佳名。在我太祖,神武披攘,亲驾辟雍,真儒“有光。有赫 太宗,文武并运。经臣师师,以承帝问。于穆真皇,讲求 多艺,以其人文,发为盛际。陛下即位,纂承天禄,肇开 二阁,以延儒服。西临迩英,北启延义。瞻仰皇明,弥纶 圣智。成天下之务,昔游焉而穆清;陈天下之谟,须于 兹而讲肄。帝坐甚明,天章不秘。愿以议道,愿以求治。 下臣执经,敢告”中侍

    《拟宋崇政殿说书赵师民进劝讲箴表》

    明陶望龄

    哲后垂文,六籍启传心之奥;王人迈训,多闻惟建事 之图。况讲幄之宏开,实熙朝之巨典。敢因蒙诵,窃附 《韦箴》。恭惟宝箓新膺,式举临雍之礼;神珠在握,不忘 就学之功。玉座晏清,风回衿被;金华问对,日永图书。 是以掩汉烈于石渠,同轩皇之特室矣。属军旅之未 宁,致简编之暂废,顾人主之养心,譬场师之种树。虽 有一隅之警,仅如片叶之摇。岂可急杪末而失本根, 病飘摇而忘灌溉?昔有虞懋德,苗格舞干;姬后敷文, 崇降因垒。念罔愆在师,古有“不贡则修”文。维开宝太 平之时,实草昧经纶之始。吴越尚兴于卧侧,桴鼓未 寝于师中。然犹时披九五之文,朝登隐德,日览三篇 之益,院辟崇文臣,章缝贱士,呫哔末流。春鸟秋虫,抱 微音而欲吐。酉岩鲁壁,庶遗绪之未亡。敢匿狂言,以 招官谤。伏愿山维累土,勿亏一篑之功;海擅谷王,无 间细流之择。则垂衣裳治,受龙马而凝图;执玉帛朝, 封狼胥而立碣。

    《圣学启关臆说序》
    赵南星

    冯仲好先生以《圣学启关臆说》寄余曰:“此直指龙公 之所为书也。”甲寅之夏,直指龙公、张公与仲好讲学 关中书院,士大夫孝廉诸生听者盖千有馀人。越数 日,龙直指乃出此书以示在会者。余读之叹曰:“毅哉! 三公之肩道也!”自宋儒倡明道学,而有国家者遂以 经义取士。久之,经义遂为取青紫之具,而不知有道 学高才者攻古文词,其馀则青紫而已。既得之,则读 书之事已毕,而学为吏。其所为吏,不过簿书期会之 间,下焉者以竿牍苞苴为事,求富贵而已。有谈道学 者,不曰迂,则曰伪。余初年亦未脱于斯见。自己丑春 奉教于杨复所先生,乃稍从事于圣贤之学。然自惟 道不足以化俗,虑学者之诞而不信也。归隐以来,惟 以经义授徒,而稍抒其一得之愚,与同志者共商确 之。三公乃能讲明圣学,为《多士》标的。龙公又以其所 解悟,著之为书,提纲分目,证以先哲之言。其于以“翼 往觉来”,一何殷笃至此哉!无何,而饶阳万公将刻之, 而征序于余。万公者,仲好先生之同里人也。余于是 益自愧其不肖也。夫圣学者,学为人而已。人之所以 为人者,以心无邪思,身无苟动,口无妄言,入则为孝 子悌弟,出则为信友,仕则为忠臣良吏。此非求异于 人也,仅可为人耳,否则与禽兽无异。此由于上无教, 下无学,学之不可不讲也。如是。夫人诚自脩省吾人 也,为不善则非人也,非人则禽兽也。贵人不可同于 隶圉,良人不肯同于倡优,人奈何同于禽兽哉!学者 必有学为人之志,而后可以讲学。夫圣贤诸儒之书其中多高远深奥浅,学者不能测其崖略,而曰“仅可 为人”,则言之似若太易。然言语名目,容有高远深奥, 究竟则不过人之所以为人者而已。孔子之言,多下 学之事,子思作《中庸》,乃始言天命,言性、言道,然天命 即性也,性即道也。性者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道 者即喜怒哀乐之发而中节者也。人孰无喜怒?孰无 哀乐?发而中节则可以尽性,可以尽道,可以合天。合 天仅可以为人,夫天岂远乎哉?即吾人举目所共见 者也,是吾之父母也。人必合天而后可为人,子必肖 父母而后可为子。知此而讲之不已,则知为人非易, 为圣人非难。学圣人而未至,仅可为人。不欲为圣人 者,不欲为人者也。人不欲为人,而孰能强之?万公正 己爱人,既行其所学于饶阳,而又日以之训迪诸生, 得龙公之书,即刻之以公诸人人。自兹北方之学者 咸知从事于圣贤矣。夫吾自成其为人,而古圣今贤, 申申焉与人言学,又笔之于书,以示天下万世之人。 诚视天下万世之人皆吾一体,而欲皆成其为人也。 以吾之所为人,廑圣贤之忧,而吾乃不欲为人。孔子 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余不敏,于龙公之书,无能 有所阐明,而第言学之不可不讲,与夫诸公之苦心, 愿与学者共尊行之,以无愧于为人,以无负于诸公 云尔。

    《论学揭》
    高攀龙

    近者黄门朱五吉有《宪臣议》开讲学之坛,《国家虑启 门户之渐》一疏,指意归重东林,至欲以东林为戒,而 不复讲学。此说一倡,吾道之祸大矣。职,东林人也,即 不言及于职,何忍坐受东林之诬?正欲具疏,旋奉明 旨,如日中天,不复渎奏,以启争端,故谨具揭。夫黄门 所言东林,非东林也,乃攻东林者之言也;所言东林 之祸,非东林能祸人,乃攻东林者,欲祸东林也。数年 来,职每自诧理义,人心同然,何以言理义者,辄目为 朋党而不容于世乎?一日燝然曰:“正惟其同然也,故 以为党也。”国家用一当用,行一当行,去一当去,必曰 “是东林之脉也。”或有人言一当用,言一当行,言一当 去,必曰“是东林人也。”不论东西南北,风马牛不相及 之人,苟出于正,目为一党,东林何幸而合天下之众? 正何不幸而受天下之群猜?弓蛇石虎,涂豕鬼车,皆 非实事也。即如郭明龙正域,生平未尝讲学,生平不 识东林,黄门谓与顾宪成开讲东林。即此而观,他可 例推。无亦黄门师生姻娅之间,涵濡浸灌之久,于时 局之说,不自觉其入之之深乎?不然,何以二三年来, 门户去于人口,依然还作当年口吻耶?夫时局何为 而攻东林也?方中涵相国未入相之前,首参之者,吴 严所亮也;既入相之后,首参之者,钱梅谷春也。故一 时承迎相国者,皆以攻东林为职业。摧残善人,残害 国脉,率由于此。此果东林所为乎?抑攻东林者所为 乎?以为东林所为,东林能制其乡里言官不参论人 乎?昔程伊川先生讲学于熙、丰,而为蔡京诸人所攻, 朱晦庵先生讲学于庆、元,而为韩𠈁胄诸人所攻。不 以蔡京、𠈁胄诸人为戒,而以伊川、晦庵为戒,可乎?东 林非程、朱,而习程、朱之教者也,不幸类是矣。夫学者 何也?人之性也。性者何也?天之道也。知道“则刑名钱 谷皆实事也,不知道则礼乐刑政皆虚文也,在此心 迷悟间耳。诸老从迷得悟,不忍人之觌面而迷,故讲 以明之,正使之即事为学,非以学废事也。”黄门曰:“孰 是仕优者乎,乃可学,不然勿言学。”职亦曰:“孰是学优 者乎,乃可仕,不然勿言仕。”审如是,可仕者寡矣。宇宙 甚大,不可以一见相碍。释老且不可废,况可废儒乎? 儒者,以明道者也,非儒生帖括之谓也,非督学胶黉 之事也,收拾精神,而非消耗精神者也。人不知学,世 道交丧,于是朋党祸起。相安则交安,相危则交危。故 党类之党不能无,是群分之品也;偏党之党不可有, 是乱亡之本也。知党类之不能无,使之各得其所,而 勿相猜忌。知偏党之不可有,使之各惩其祸而勿为 已甚。但得人人自反,勿专尤人,则无不可融异为同, 化小为大。故有教则无类,并党类之党亦可。融之者, 其必由学乎?惟学可消门户,顾以学为立门户职,未 见立门户者而可以谓之曰“学”也。

    《书院当建疏》
    冯从吾

    顷臣接邸报,见兵科都给事中朱童蒙一本,宪臣议 开讲学之坛等事,臣读之不胜惶愧。窃惟世道之所 以常治而不乱者,惟恃此讲学之一事。讲学创自孔 子,而盛于孟子,故孟子以作《春秋》,辟杨墨为一治。至 孟子没而异端蜂起,列国纷争,祸乱相寻,千有馀年, 良可浩叹。至宋儒出,而始有以接孟氏之传,然中兴 于宋,而禁于宋,是宋之不竞,以禁讲之故,非以讲之 故也。伏惟我二祖开基,表章《五经》,颁行天下。天子经 筵讲学,皇太子出阁讲学。“讲学”二字,昔为厉禁,今为 令甲。是周家以农事开国,国朝以理学开国。昨二月 间,暂停经筵,而言者以为不可,旋复举行,人人称快。 然臣之望其君,以讲学而已,不讲是欺也。倘皇上一日开讲,问讲官曰:诸臣望朕以讲学,不知诸臣亦讲 学否?不知讲官何以置对?倘一日皇上御朝,问诸臣 讲学亦有定所否?不知诸臣又何以置对?今臣等刱 建书院于此,岂为名,岂为利,岂为官?岂为一身游宴 之地,岂为子孙世守之业?原为两京十三省以天子 之都为首善之地,反“无书院,非所以壮帝都而昭一 代文明之盛。况今内外交讧,邪教猖獗,正当讲学以 提醒人心,激发忠义。先臣王守仁当兵戈倥偬之际, 不废讲学,卒以成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毁誉、不恤得 失,而甘心冒昧为此也。臣罪良深,臣心良苦矣!夫以 二百五十年所未有之事而一旦为之,真为可骇!无 怪乎”童蒙之有此疏也。童蒙欲臣等修职业,惜精神, 然不讲学,职业如何修?精神如何惜?童蒙可谓爱臣 厚、教臣多矣。臣方感之服之,而又何暇与之辨。惟皇 上察臣无能,罢臣归田,使庙堂之上,省一番议论。臣 即归凿深山,情有馀适。臣不胜惶悚待命之至。

    《请休致疏》
    叶向高

    顷臣以朱童蒙、郭允厚《论邹元标冒进》一言,盖臣自 弱冠为诸生,闻元标抗疏廷杖,四海之人,凡有心知 者,莫不仰慕,以为真古之遗直。比臣通籍,则元标再 起为给事中、为吏部,皆以直言去。臣备员执政,人皆 以不能起元标罪臣,即臣亦自以为生平第一歉事。 幸遇皇考皇上录用遗贤,拔擢元标,而臣亦自田间 “来,得有同朝之喜。元标屡有去志,皆以劝留而止。臣 亦自尽其夙心耳,固不虞世之不能容元标一至此 也。”《童蒙疏》谓无逐元标之心,此诚是矣。然自《童蒙》之 疏上,未几而郭允厚继之,兴治又继之。童蒙病其讲 学,允厚并及其人品,兴治又恐禁学非所以为名,人 品未可以遽定,遂深而拟之为贼。三臣之意同,而其 说则以三变,其攻元标可谓不遗馀力矣。从学官之 改敕书,禁讲学,毁书院,沙汰生员,此乃张居正所为, 非祖宗朝法也。居正之得罪于清议,背成宪、失人心, 正为此事,童蒙奈何引之?臣为《书院记》文,固云“世必 有执江陵之见以诮余者”,何其言之偶中乎?至以“屡 奉内传”数语,为臣之“险毒,则不过臣据事直书,同官 同臣共闻共见,未尝添捏一语,亦未敢过拟童蒙之 有他也。童蒙欲臣主张目前,使祸机交息,则如此一 事,臣已不能主张矣,谁发祸机而望臣息之哉?然童 蒙实未尝攻臣,臣岂可为童蒙求去?惟念封疆多事, 各镇告急,臣茫无以应,而滇、黔危困至极,其承役来 此求”救者,日时涕泣,臣亦为之泪下。无饷无兵,无策 可救,各处抚按及科道官又连章累牍,请免加泒,终 无可以免加泒之策。臣本老病之人,为之焦思苦念, 日夕眩晕,每对同官言,“尸素如此,何颜自立?”本意勉 挨明春,方敢求去。今再三筹度,万不当留,留亦无益。 伏望圣慈哀怜允放。仍敕下九卿科道,悉心讲求所 以“足饷足兵,拯九边,救滇黔之策。其他闲言闲语,可 以暂置。童蒙亦各安其位,勿过猜疑。臣虽归死林间, 有馀幸矣。”

    《首善书院记》
    前人

    首善书院者,御史台诸君所刱,为南皋邹先生少墟 冯先生讲学所也。额曰“首善”者,以在京师为首善地 也。二先生语余,子为记。余曰:“《记》讲学必有素尝学问 之人,高不知学,何以为辞?”二先生固强之,余乃言曰: “古之所谓教学,则庠序、学校尽之矣。当其时,里党之 所诵习,师儒之所修明,舍三德、六行、五伦之外,无他” 物也。自邹鲁兴学于洙泗凫绎之区,始言心、言性、言 道德仁义,而其指归不出于孝悌。时庠序学校废,而 贤人君子之有志于学者,始欲得圣贤为之依归,以 共维世教于不坠。其上下之相为补救如此。汉唐以 来,以杂途词章取士,置德行伦常于不讲。至宋而濂、 洛、关、闽诸儒,乃复续邹鲁之微言,转相授受。鹿洞、鹅 湖始有书院以聚徒讲学,亦《杏坛》之遗意也。明兴,设 科罗才虽取词章,而学宫功令,载在卧碑者,一本于 德行。至以“明伦”额其堂,其大指与三代同。而末流之 弊,逐功利而迷本真,乃反甚于汉、唐。贤士大夫欲起 而维之,不得不复修濂、洛、关、闽之馀业,使人知所向 往。于是通都大邑,所在皆有书院,而京师独缺。欲讲 学者,率寄迹于琳宫梵宇、黄冠缁流之所居,而无一 敬业乐群之地,盖二百馀年于兹矣。夫《大学》之道,明 德新民,归于止至善。其释止至善,首言“邦畿千里,惟 民所止”,其重邦畿如此,而要其所至,不外于君臣父 子之伦。盖圣人之教人,明白显易,不为奥说渺论又 如此。夫惟君臣父子之伦明,而后朝廷尊,朝廷尊而 后成其为邦畿,可为民止。故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会极会此,归极归此。”此之谓“首善”,非他之通邑大都 所得而比也。二先生之拳拳于此举,意念深矣。吾闻 邹先生之学,深参默证,以透性为宗,以生生不息为 用,其境地所诣,仍若并禅机元旨而包括于胸中。冯 先生之学,反躬实践,以性善为主,以“居敬穷理”为程, 其识力所超,又若举柱下、竺干而悉驱于教外。要之规矩准绳,伦常物理,尺尺寸寸,不少逾越。与世之高 谈性命、忽略躬行者,大相径庭。则二先生师世淑人 之范模,又无不同。故凡谒二先生者,则屹然太山乔 岳,生仰止之心。今二先生之振铎于邦畿,又适值圣 天子道化覃敷,统接尧舜,一时名流济济辈相与《于 禺》唱和,共明君臣父子之伦,阐皇极以示会归,使有 志于大学者不以至善为荒唐,而唐虞三代之治可 复还于今日。则其所补于世道,岂浅鲜哉?徐文贞在 政府,好讲学,朝绅借以为市,江陵矫之,至尽毁天下 之书院,使“世以学为讳,余愧不能为。”文贞奉二先生 于皋比,而幸与之同朝,时聆其謦欬,又读其《论学》之 书,目睹书院之创建,未尝不忻忻然有执鞭之愿。世 得无执江陵之见以诮余乎?余亦甘之矣。书院在大 时,雍坊十四铺,贸易自民闲,为赀一百八十两,皆五 厅十三道所输。经纪其事者,司务吕君克孝、御史周 宗建以天启二年月日开讲,是为《记》。

    《陈愚衷以质公论疏》
    前人

    “顷科臣朱童蒙以讲学论邹元标、冯从吾,已奉旨慰 留,然此犹论其事耳,未病其人也。科臣郭允厚遂并 其人而诋訾之,臣窃以为过矣。”二科臣之意,似不在 讲学,而在于明岁之考察,恐邹元标有所左右其袒 即《允厚疏》中犹自己言之。“年来门户衅兴,互为胜负。 近当事者剂量其闲,人心稍平。臣与吏部尚书张问 达每论及此,未尝不叹息于前事之过当,而以今此 计典,必以矫其失,一切归于公平。邹元标亦是如此, 毋论人情多端,过生猜疑,必逐去邹元标而后快也。 邹元标在皇祖朝,直声振于朝野,三尺童子,无不知 其为忠臣。淹伏数十载,海内共惜。皇上拔之田闲,任 以九卿,足称清朝盛举。臣素不习邹元标,近与周旋, 其恳恳爱人之念,浑如赤子之心,绝无分毫矜名负 气、笼罩矫饰之态,心甚慕之。即或者谓居山已久,于 世局尤所未谙,宅衷太虚,于人言有所易入,然于邹 元标之本色无所损。允厚所列,率皆吹毛洗垢,无甚 关系。至于张居正之恤典,则楚人请之。臣等拟之功 罪原不相掩,褒贬何妨并存?”邹元标之言也,臣方服 其无成心,奈何更以为罪,欲并其一生之大节而尽 抹杀之,何其甚也!邹元标在朝,如麒麟凤凰,自足为 瑞;如浑金璞玉,自足为型,何规规然责以服乘之能 雕镂之技哉?若逐去邹元标,则其讲学气节如邹元 标者,皆不得安其位,人心必为不平,纷争又将不了, 门户“之祸,必与国家相终始。”朝廷之上,已先自乱,又 何暇问封疆之事哉?而臣亦乌可一日居此地也?夫 讲学之禁,从来未有。乃二科臣之疏,屡奉内传,频更 票拟,至谓宋室祸败,由于讲学,谁为此言,以告皇上? 独不思宋方盛时,未尝禁人讲学。比及南宋韩𠈁胄、 陈贾辈,始立《伪学》题,构陷朱熹诸贤,而宋祚遂终。我 太祖高皇帝立纲陈纪,设科取士,一本于宋儒。成祖 文皇帝复令儒臣采辑宋儒论学之书为《性理大全》, 颁学宫二百五六十年,道德一、风俗同。一切裂防决 纲之事,有所忌惮而不敢为,皆系于此。皇上奈何轻 听二科臣之言,而不深考祖宗一代之治法乎?日来 言路诸臣,条陈甚多,咈而“少俞。乃二科臣独有当于 圣心,是臣诚不知其故也。如以讲学为结党,则世之 结党者,岂尽讲学之人?若欲结党,何待讲学?如以元 标之讲学为可议,则臣又有忠告之谈。”当嘉靖时,海 瑞以忠直著名,谪归,起官为应天巡抚,克核操切,人 皆不堪,卒被挤去,以其后再起再被人言。当时亦有 以言者为“是。至于今日,瑞之高名如故,而言者卒为 世所诟病。今元标之失未至如瑞,而求多者乃反甚 焉。臣又安知他日之议论竟何如耶?臣职在平章,可 以无言,但恐人心不同,顽嚚易起,若不稍为剖明,必 将有起而非臣者。彼纷纭排击险怪,一至于此。今台 臣冯从吾已求去矣,铨臣张问达亦若苦言,元”标行 当即继之去矣。察典几何时,而在事诸臣将一空,谁 为皇上了此事者?臣安得默无一言?当圣明之朝,有 道学之禁,臣为执政,而诸贤连翩去国,天下万世清 议谓何?且将与𠈁胄、陈贾辈同被恶名,是亦臣之所 踧踖而不安者,故敢冒昧一申其愚。如以臣言为偏 护,则臣愿与元标俱去,以谢科臣不敢自明者也。臣 生平不知讲学,惟是臣乡素称“海滨邹鲁”,生邹鲁之 乡而禁孔、孟之学,臣所不敢。㐲望圣明俯垂鉴察,臣 不胜悚息尘渎之至。

    《陈共学之原疏》
    邹元标

    臣以待尽之年,日有家园之思;行装已束,待期而请。 偶闻圣嗣将诞,大小臣工咸庆圣皇有子。臣受不次 之恩,不随班行,欢忻祝颂,岂臣子之情?臣所以眷恋 迟回者以此。本月初四夜,按兵科都给事中朱童蒙 一疏,为宪臣议开讲学之坛,国家恐启门户之渐。欲 臣等安心本分,爱惜精神,以东林为戒,以法度风俗, 进贤退不肖等语。属望臣等思深哉。科臣心乎臣有

    味乎其言之矣。《先正》云:“本分之外,不加毫末。”人生闻
    考证
    道,始知本分内事不闻道,则所谓本分者,未知本分

    与否也。天下治乱,系于人心;人心邪正,系于学术。法 度风俗,刑清罚省。进贤退不肖,舍明学则其道无由。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臣等所讲 习讨论者,惟是消反侧以归正直,会有极以归皇极。 若分门别户,则名教所不载也。湛湛清空,鸢自飞,鱼 自跃,天自高,地自下,总皆造化生机,泼泼长安,大成 大,小成小,德可成,材可达,尽是皇上大泽。无一物不 被,亦无一事可少。琳宫会馆,触目如林;梵呗新声,沸 耳如雷。岂独碍此?则古昔谈先王之儒绅耶?岂独多 此海内衣冠萃止之坛坫耶?臣尝遐思千古,自吾夫 子振铎东鲁,孟轲继之,唐韩愈谓轲之死不得其传, 所谓不传者,必有指归之要。至宋而诸儒并起,我明 益光大有耀。臣等方欲为孔、孟求衣钵之传,童蒙独 不思为东鲁延箕裘之绪乎?臣志学非自今日始也。 臣弱冠幸举孝廉,从诸长者一登讲堂,此心戚戚。既 谢计偕,独处深山者三年,嗣入夜郎,兀坐深青者六 年。浮沈南北,栖迟田亩又三十馀年。赖有此学,生死 患难,未尝陨志,所藉朝夕切劘者,无论他省,即东鲁 朱鸿谟、王汝训其师友也。记得隆庆丁卯、戊辰闲,徐 阶当国,集诸臣部手书《识仁》《定性》二书,与诸士人商 度,今未尝以是少徐阶相业,神宗朝癸未、乙酉、丙戌 闲,臣等亦每集于演象所,月有讲会,时执政诸臣亦 尝过问焉,而后生不知今元辅所知也。若即以臣等 讲学,惟宜放弃斥逐之,以此浇其磊块,消其抑郁无 聊之气,则如切如磋者。道学一语,端为济穷救苦,良 非尽性至命妙理,亦视斯道太轻,视诸林下臣太浅 矣。人生堕地高者,自训诂帖括外,别无功课;自青紫 荣名外,别无意趣。恶闻讲学者实繁有徒,盖不知不 闻道即位极人臣,勋勒旗常,了不得本分事,生是虚 生,死是虚死,朽骨青山,黄鸟数声,不知天与昭昭者 飘泊何所,此臣所以束发至老,不敢退堕自甘者也。 臣又言焉:前二十年,东林诸臣,有文有行,九原已往。 唯是在昔朝贵,自岐意见,一倡众和,几付清流,惩前 覆辙,不在臣等。臣心在光天化日之下,剖籓篱垣墙 之界,闻童蒙之言,惟自鞭自策,更复何疑。臣又思《诗》 云:“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神之听 之,终和且平。古人求友,必有嘤鸣相合。臣等求友,未 得和平之韵,先来同类之疑。愿罢臣以为倡学之戒, 臣为“顺则之民足矣。愿陛下经筵日讲,为诸臣先,无 以臣等阻千百世共学之心。国家幸甚,臣愚幸甚!”

    讲学部艺文二

    《厉吏人讲学》
    梁·任昉

    暮烛迫西榆,将落诫南亩。曰余本疏惰,颓暮积榆柳。 践境渴师臣,临政钦益友。旰食愿横经,终朝思拥帚。 虽欣辨兰艾,何用辟蒿莠。

    《学中早起听讲》
    陈周弘正

    《诘朝参下座》,闲步出重闱。北堂月稍隐,南枝鹊已飞。 早霜垂霭霭,初雾上霏霏。严唱虽罢柝,高门尚掩扉。 既伤年绪促,复嗟心事违。平生爱山海,宿昔特精微。 未解轻身去,惟应下第归。

    《和何仪同讲竟述怀》
    北周·庾信

    无名即讲道,有动定论机。安经让礼席,正业理儒衣。 似得游焉趣,能同舍讲归。石渠人少歇,华阴市暂稀。 秋云低晚气,短景侧馀晖。萤排乱草出,雁舍断芦飞。 别有平陵迳,萧条客鬓衰。饥噪空仓雀,寒惊懒妇机。 实欣怀谀问,逢君理入微。

    《东莱至鹅湖讲论》
    宋·陆九龄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 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榛塞,着意精微转 陆沈。珍重友朋勤琢切,须知至乐在如今。

    《前题和韵》
    陆九渊

    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最灵心。涓流积至沧浪 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 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须先辨只今。

    《前题和韵》
    朱熹

    德业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便扶藜杖出寒 谷,又枉蓝舆度远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 深沈。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闲有古今。

    《白鹿讲会次卜文韵》
    前人

    宫墙芜没几经年,祗有寒烟锁涧泉。结屋幸容追旧 观,题名未许续《遗编》。青云白石聊同趣,霁月光风更 别传。珍重个中无限乐,诸郎莫若羡腾骞。

    《次卜掌书落成白鹿佳句》
    前人

    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三爵何妨奠𬞟 藻,一编讵敢议“明诚。”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元从乐 处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

    《讲道》
    前人

    高居远尘杂,崇论探杳冥。亹亹元运驶,林林群动争。 天道固如此,吾生安得宁。

    《雪夜讲庄义》
    明·张位

    “斥鷃适蒿林,应笑丹凤穴。井蛙擅一壑,宁识东海鳖。 未启元关钥,是非妄分别。漆园垂奥旨,万代迎超迭。 清宵天籁寂,玉宇迥尘彻。蓬境遇真仙,长跪问宝诀。 焚香开《素编》,疑义相与决。真原了能悟,澹然离言说。 至人握化机,形去神不灭。独立万象表,宇宙自提挈。 蝉蜕污泥中,尘垢不能涅。微言动四座,拱手叹奇绝。 ‘至理可治心,圣途无异辙。若非不二见,安使樊篱撤。 钧天奏洞庭,神气诉寂穴。譬若饮群河,量足心自悦。 虚往实而归,高旷趣转洁。静对欲忘言,门深径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