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八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八十八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八十九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八十八卷目录

     学问部艺文二

      励志诗          晋张华

      示徐州弟       梁昭明太子

      谕学            孙复

      困学二首         宋朱熹

      示四弟           前人

      观书有感二首        前人

      勉学          明冯从吾

      偶书            前人

      和冯少墟勉学诗      曹于汴

      戊午吟          高攀龙

      答斛山论          刘魁

      送黄伯馨司训海阳      陈琛

      题罗一峰书院        前人

     学问部选句

     学问部纪事

     学问部杂录

    学行典第八十八卷

    学问部艺文二

    《励志诗》
    晋·张华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日与月与,荏苒代谢。逝者如斯, 曾无日夜。嗟尔庶士,胡宁自舍。

    仁道不遐,德𬨎如羽。求焉斯至,众鲜克举。大猷元漠, 将抽厥绪。《先民》有作,贻我《高矩》。

    虽有淑姿,放心纵逸。出般于游,居多暇日。如彼梓材, 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养由矫矢,兽号于林,蒲芦萦缴,神感飞禽。”末伎之妙, 动物应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安心恬荡,栖志浮云。体之以质,彪之以文。如彼南亩, 力耒既勤。藨蔉致功,必有丰殷。

    水积成川,载澜载清。土积成山,歊蒸郁冥。山不让尘, 川不辞盈。勉尔含弘,以隆德声。

    “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川广自源,成人在始。累微以著, 乃物之理。𬙊牵之长”,实累千里。

    复礼终朝,天下归仁。若金受砺,若泥在钧。进德修业, 辉光日新。隰朋仰慕,予亦何人。

    《示徐州弟》
    梁·昭明太子

    宴君昼室,靖眺铜池。《三坟》既览,《四始》兼摛。高宇既清, 虚堂复静。义府载陈,元言斯逞。

    《谕学》
    孙复

    “冥观天地何云为,茫茫万物争蕃滋。羽毛鳞介各异 趣,披攘攫搏纷相随。人亦其闲一物尔,饿食渴饮无 休时。苟非道义充其腹,何异鸟兽安须眉。人生在学 勤始至,不勤求至无由期。孟轲荀况扬雄氏,当时未 必皆生知。因其钻仰久不已,遂入圣域争先驰。既学 便当穷远大,勿事声病《淫哇》辞。斯文下衰吁已久,勉” 思驾说扶颠危。击暗欧聋明大道,身与姬孔为藩篱。 是非丰悴若不学,《慎无》空使精神疲。

    《困学二首》
    宋·朱熹

    旧喜安心苦觅心,捐书绝学费追寻。困衡此日安无 地,始觉从前枉寸阴。

    《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旁人莫笑标题 误,庸行庸言实未能。

    《示四弟》
    前人

    务学修身要及时,兢兢须念隙驹驰。清宵白日供游 荡,愁杀堂前老古锥。

    《观书有感二首》
    前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 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勉学》
    明·冯从吾

    寥寥圣学几多时,春色今看上柳枝。世路险夷浑是 梦,人情反复总成痴。希贤希圣千年事,不欲不为一 念知。莫把岁华容易过,关闽濂洛是吾师。

    《偶书》
    前人

    朅来学问尚繁文,千古《真传》岂易论。试问此心空洞 否,池莲窗草正芳芬。

    朅来学问尚元虚,千古《真传》妄扫除。试问此身实践 否,天心月到水成渠。

    ===
    《和冯少墟勉学诗》
    曹于汴
    ===寻春莫待赏春时,春色何缘过绿枝。世路由来曾未

    险,人情祇是自生痴。合天为我方成我,顺帝不知乃 是知。大道见前凭认取,相将良友叩明师。

    《戊午吟》
    高攀龙

    《戊午吟》者,谓是年所见然也。“春气动物,百鸟弄韵,人心至闲,自有无腔之韵,悠然而来,足以吟讽。吟者不可谓诗,所吟者不可谓道,姑就行时心口相念” 云尔。

    圣贤止是学为人,学不知天人未真。天在人身春在 木,人居天内木涵春。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 识仁。试看天人无闲处,不知天道岂知身。

    《中庸》二字圣真诠,来自唐虞一脉传。本体睹闻为入 窍,工夫戒惧是天然。但从庸行庸言里,直彻无声无 臭先。此是人人真本色,可怜千古作陈编。

    “不将一事挂胸中,荡荡乾坤在此躬。恰似云开天穆 穆,更如冰泮水瀜瀜。”因无邪妄名为寂,岂谓虚无即 堕空。履薄临深缘底事,只愁无浪又生风。

    吾儒穷理最为先,理彻心空不入禅。穷是十分到底 处,理须一物不容前。《六经》尽向躬行验,一字不从文 义牵。自有豁然通贯日,方知日用是真元。

    事事精详是与非,紫阳以此示全归。《初经》勉强须坚 苦,渐近天然妙入微。精义无过能择善,入神还只是 《知几》。须知圣学无多法,尺寸基培万仞巍。

    朱、陆当年有异同,祇于稽古稍殊功。存心自合先知 本,格物无过要识中。《六籍》漫从卤莽过,一灵那得豁 然通?前贤指示皆精切,后学无讹是晦翁。

    《答斛山论》
    刘魁

    每领无言教,殊闻有觉天。观摩真受益,默识信非禅。 正直刚柔克,危微精一传。古人维此学,君亦庶几焉。 司马坐忘论,伊川谓坐驰。多言非所贵,主静是吾师。 《四勿》真由己,《八条》只致知。此关若不守,伥伥欲何之。

    《送黄伯馨司训海阳》
    陈琛

    伯馨于为学,积累成寸尺。兵家贵近功,兹法乃大益。 《易》学久纷纭,虚斋破其的。羡君获升堂,攻钻穷朝夕。 古货时难售,吾自适吾适。清漳今入潮,桃李欣润泽。 皋比拥春风,观听声啧啧。有问即有答,真乐亦泛溢。 更怜清斋夜,无语得虚白。

    《题罗一峰书院》
    前人

    “浅斋之斋元不浅,以道诱人微而显。一峰书院深复 深,浅斋鸣琴出正音。双江先生聂持斧,心约浅斋同 好古。”盛称多士秀吾泉,裒衣博带追前贤。尽友天下 犹未足,尚友一峰为私淑。清源山顶石嵯峨,紫帽对 之欲婆娑。两山南北光照映,一峰登临应起敬。山神 到院费丁宁,多士慎勿说功名。

    学问部选句

    魏文帝《典论》自序云:“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 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 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 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 魏应璩《答韩文宪书》有云:“昔公孙弘皓首入学,颜涿 聚十五始涉师门,朝闻夕殒,圣人所贵。足下之年,甫” 在不惑,加以学艺,何晚之有?若能上迨南荣忘食之 乐,下踵宁子黑夜之勤,穷文尽义,无微不综。规富贵 之荣,取金紫之爵,是“夏侯胜拾芥”之谓也。

    学问部纪事

    《左传昭十八年》:“葬曹平公。往者见周原伯鲁焉,与之 语,不说学。归以语闵子马。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 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 无学,无学不害。不害而不学,则苟而可。于是乎下陵 上替,能无乱乎?夫学,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 《国语》: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献 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遍 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 笑焉,唯不学也。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 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

    《庄子德充符篇》: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 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 “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犹有 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 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 “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 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 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 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 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 贱,不脩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 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 虽富贵不事也。

    《后汉书周燮传》:“燮十岁就学,能通《诗论》。及长,专精《礼》 《易》,不读非圣之书,不脩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 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举孝廉、贤良方正,特 征,皆以疾辞。延光二年,安帝以元𫄸羔币聘。”

    《杨震传》:震字伯起,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 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 起。”

    《荀淑传》:淑子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 《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爽遂耽思经 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 明无双。”

    《晋书刘寔传》:“寔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然好学,手约 绳,口诵书,博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郡察孝廉, 州举秀才。”

    《庾峻传》:峻祖乘,才学洽闻,汉司徒辟有道,征皆不就。 峻少好学,有才思。尝游京师,闻魏散骑常侍苏林老 疾在家,往候之。林尝就乘学,见峻,流涕良久,曰:“尊祖 高才,而性退让,慈和汎爱,清静寡欲,不营当世,惟修 德行而已。”

    《皇甫谧传》:“谧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后叔母任氏对 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沈静寡欲,始有 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元晏先生。”

    《束晰传》:晰字广微,博学多闻,与兄璆俱知名。少游国 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曰:“阳平束 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还乡里,察孝廉。

    《潘京传》:京机辩,尚书令乐广共谈累日,深叹其才,谓 京曰:“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京 感其言,遂勤学不倦。

    《崔游传》:“游少好学,儒术甄明,恬静谦退,自少及长,口 未尝语及财利。年七十馀,犹敦学不倦。”

    《梁书范缜传》:“缜未弱冠,闻沛国刘𤩽聚众讲说,往从 之,卓越不群而勤学,𤩽甚奇之,亲为之冠。在𤩽门下 积年,去来归家,恒芒𪨗布衣,徒行于路。𤩽门多车马 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起家齐宁 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中,与魏氏和亲,特简 才学之士以为行人,著名邻国。”

    《魏书刘昺传》:“李皓私署征昺为儒林祭酒从事中郎, 迁抚裔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皓曰:‘卿注记篇籍, 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昺曰:‘朝闻道,夕死可 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昺何人斯,敢不如此’!” 《程骏传》:“骏师事刘昺,性机敏好学,昼夜无倦。昺谓门 人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者,此子亚之也’。骏谓昺曰: ‘今世名教之儒,咸谓《老》《庄》其言虚诞,不切实要,弗可 以经世。骏意以为不然。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庄生申 性本之旨,若斯者,可谓至顺矣。人若乖一则烦伪生, 爽性则冲真丧’。”昺曰:“卿年尚稚,言若老成羙哉?”由是 声誉益播。

    《刘献之传》:献之少而孤贫,雅好诗传。曾受业于渤海 程元,后遂博观众籍。时人有从献之学者,献之辄谓 之曰:“‘人之立身,虽百行殊途,准之四科,要以德行为 首。君若能入孝出弟,忠信仁让,不出户天下自知。傥 不能然,虽复下帷针股,蹑屫从师,止可博闻多识,不 过为土龙乞雨,眩惑将来。其于立身之道,有何益乎’? 孔门之徒,初亦未悟,见《皋鱼》之叹,方归而养亲。嗟乎 先达何自觉之晚也!《束脩》不易,受之亦难。敢布心腹, 子其图之。”由是四方学者,莫不高其行义而希造其 门。

    《隋书辛彦之传》:彦之博涉经史,与天水牛弘同志好 学。后拜随州刺史。于时州牧多贡珍玩,唯彦之所贡, 并供祭之物。高祖善之,顾谓朝臣曰:“人安得无学?彦 之所贡,稽古之力也。”

    《王劭传》:“劭少沈嘿,好读书,弱冠辟参开府军事,累迁 太子舍人,待诏文林馆。时祖孝征、魏收、阳休之等尝 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阅不能得,因呼劭问之。劭具论 所出,取书验之,一无舛误。劭自志学暨乎暮齿,笃好 经史,遗落世事,用思既专,性颇恍忽。每至对食,闭目 凝思,盘中之肉,辄为仆从所啖,劭弗之觉,唯责肉少, 数罚厨人。厨人以情白劭,劭依前闭目,伺而获之,厨 人方免笞辱。”其专固如此。

    《五代新说》:隋二刘生结盟为友,好学不倦,虽衣食不 继,澹如也。著《五经义疏》诸论,古今滞义前贤不通者大刘生皆明之。时人服其精博,小刘亦亚之,故称“二 刘。”

    《唐书韩愈传》:“愈三岁而孤,嫂郑鞠之自知读书,日记 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殷践猷传》:践猷博学,尤通氏谱、历数、医方,与贺知章、 陆象先、韦述最善。知章尝号为“五总龟”,谓龟千年五 聚,问无不知也。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 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 能堪,仲淹不苦也。”

    《司马光传》:“光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 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 下敬信。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

    《周敦颐传》:“敦颐尚友千古,博学力行,著《太极图》,明天 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

    《程颢传》:“颢自十五六时,与弟颐闻汝南周敦颐论学, 遂厌科举之习,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 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秦汉以来, 未有臻斯理者。”

    《程颐传》:颐于书无所不读,其学本于诚,以《大学》《语》《孟》 《中庸》为标指,而达于六经,动止语默,一以圣人为师, 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张载称其兄弟从十四五时 便脱然欲学圣人,故卒得孔、孟不传之学,以为诸儒 倡。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张载传》:载读书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无所得, 反而求之《六经》。常坐虎皮讲《易》。比见二程,撤坐辍讲, 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 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邵雍传》: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励,寒不 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 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 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谢良佐传》:良佐记问该赡,对人称引前史,至不差一 字,事有未彻,则颡有泚。与程颐别一年,复来见,问其 所进,曰:“但去得一‘矜’字尔。”颐喜,谓朱光庭曰:“是子力 学切问而近思者也。”

    《张绎传》:绎游僧舍,见僧道楷将祝发从之。时周行己 官河南,警之曰:“何为舍圣人之学而学佛?异日程先 生归,可师也。”会程颐还自涪,乃往受业。读《孟子》志士 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慨然若有得。

    《尹焞传》:焞少师事程颐。当是时,学于程颐之门者,固 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颐尝 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乎! 《杨时传》:时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 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 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 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罗从彦传》:从彦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氏学,遂徒步 往学,初见时三日,即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 生矣。”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闲谒时将 溪上,吟咏而归,恒充然自得。

    《李侗传》:“侗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遂以书谒之, 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彦好静坐,侗退 入室中亦静坐。从彦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 象,而求所谓中者。久之,而于天下之理该摄洞贯,以 次融释,各有条序,从彦亟称许焉。”

    《朱熹传》:“熹少时,慨然有求道之志。其为学大抵穷理 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尝谓圣贤 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 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张栻传》:栻,丞相浚子也。颖悟夙成,浚爱之,自幼学,所 教莫非仁义忠孝之实。长师胡宏,宏一见即以孔门 论仁亲切之旨告之,栻退而思,若有得焉,宏称之曰: “圣门有人矣。”栻益自奋厉,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 《黄干传》:干字直卿,受业朱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 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 之处,甚有益。”

    《李燔传》:燔从朱熹学,熹告以曾子“弘毅”之语,且曰:致 远固以毅,而任重贵乎弘也。燔退,以弘名其斋而自 儆。熹谓人曰:燔交友有益,而进学可畏。且直谅朴实, 处事不苟,他日任斯道者,必燔也。

    《张洽传》:洽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 至于诸史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 尝取《管子》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 将通之”之语,以为穷理之要。熹嘉其笃志。

    《陈淳传》:淳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且曰:“此非 圣贤事业也。”因授以《近思录》。淳退而读之,遂尽弃其 业焉。及朱熹来守其乡,淳请受教,熹曰:“凡阅义理,必 究其原。”淳闻而为学益力,日求其所未至,无书不读, 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

    《李方子传》:方子少博学能文,为人端谨纯笃。初见朱熹语曰:“观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大中要规矩,和缓 中要果决。”遂以果名斋。尝语人曰:“吾于问学虽未能 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心尝觉泰然,不为物欲 所渍耳。”

    《名臣言行录》:范质自从仕,未尝释卷。人或止之,质曰: “昔常有异人与吾言,他日必当大任。苟如其言,无学 术,何以处之?”

    狄青器度深远韩范之为西帅也。皆隶其节下咸奇 之曰:“此国器也。”范尝以《左氏春秋》授之曰:“熟此可以 断大事。若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为也。”青于是晚 节益喜书史。

    吕希哲从王安石学,安石以为:“凡士未官而事科举 者,为贫也;有官矣而复事科举,是侥幸富贵利达而 已,学者不由也。”公闻之,遽弃科举,一意古学,始与程 先生颐俱事胡先生瑗。公少程一二岁,察其学问渊 源,非他人比,首以师礼事之,而明道程颢、横渠张载、 孙公觉、李公常皆与公游,由是知见日益广大。然公 亦未尝专主一说,不私一门,务略去枝叶,一意涵养, 直截劲捷,以造圣人。专慕曾子之学,尽力乎其内者。 其读经书,平直简要,不为辞说,以知言为先,自得为 本,躬行为实,不尚虚言,不为异行。

    刘安节天姿近道,而敏于学问,其所趋尚非世俗所 谓学者。尝从当世贤而有道者游,始以“致知《物格》”发 其材,沈涵熟,复存心养性,久之于是有得。其貌温,望 之知其有容,遇人无贵贱大小一以诚,虽忤己者未 尝见其有怒色恚辞也。

    《续明道杂志》:吕正献公平生清淡,无嗜好,学问至老 不衰,博习本朝典故,而不治其琐细有司之事,尝曰: “贤者识其大者。”

    《元史赵复传》:“复以周、程而后,其书广博,学者未能贯 通,乃作《传道图》,别著《伊洛发挥》以标其宗旨。又取伊 尹、颜渊言行作《希贤录》,使学者知所向慕。由是许衡、 郝经、刘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 自复始以江汉自号,学者称之曰江汉先生。”

    张传䇓自《六经》《语》《孟》传注以及周、程、张氏之微言, 朱子所尝论定者,靡不潜心玩索,究极根用功既 专,久而不懈,所学益弘深微密,南北之士鲜能及之, 学者称曰“导江先生。”

    《金履祥传》:履祥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 比长,益自策励,凡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 历之书,靡不毕究。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 从登何基之门,自是讲贯益密。履祥居仁山之下,学 者因称为仁山先生。

    《许谦传》: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母陶氏口授《孝经》《论 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 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履祥之门, 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 酸咸顿异。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于书无不读,穷 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则不敢强”, 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谦尝以“白云山 人”自号,世称为“白云先生。”

    《陈栎传》:“栎七岁通进士业,十五乡人皆师之,慨然发 愤,致力于圣人之学,贯穿古今。尝以谓有功于圣门 者莫若朱熹氏,乃著书数十万言,凡诸儒之说有畔 于朱氏者,刊而去之。其微辞隐义则引而伸之,而其 所未备者,复为说以补其阙。于是朱熹之说大明于 世。栎所居堂曰‘定宇’”,学者因以定宇先生称。

    《胡一桂传》:一桂父方平,受《易》于董梦程,梦程受朱熹 之《易》于黄干。一桂之学出于方平,得朱熹氏源委之 正,远近师之,号“双湖先生。”

    一桂同郡胡炳文,馀干饶鲁之学,本出朱熹,而其为 说多与熹抵牾。炳文深正其非,作《四书通》。凡辞异而 理同者,合而一之;辞同而指异者,析而辩之,往往发 其未尽之蕴。东南学者因其所自,号称云峰先生。 《黄泽传》:泽生有异质,慨然以明经学道为志,好为苦 思,屡以成疾,疾止复思。久之如有所见,作《颜渊仰高 钻坚论》。

    《萧㪺传》:㪺制行甚高,真履实践,其教人必自小学始。 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而指远,一以洙泗为本,濂、洛、 考亭为据,关辅之士,翕然宗之,称为一代醇儒。 《安熙传》:熙力于为己之学,教人必尊朱氏。其告先圣 文有曰:“追忆旧闻,卒究前业,洒扫应对,谨行信言,馀 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圣途,以存诸心,以 行诸己,以及于物,以化于乡。”其用功平实切密,可谓 善学朱氏者。

    《董朴传》:朴所为学,自六经及孔、孟微言,与凡先儒所 以开端阐幽者,莫不研极其旨而会通之,故其心所 自得,往往有融贯之妙。其事亲孝,与人交,智愚贵贱, 一待以诚。或有犯之者,夷然不与之校。中山王结曰: “朴之学,造诣既深,充养交至,其为人,清而通,和而介, 君子人也。”朴家近龙冈,学者因称之曰龙冈先生《吴师道传》:师道读宋儒真德秀遗书,乃幡然有志于 为己之学,刮磨淬砺,日长月益。尝以“持敬致和”之说 质于同郡许谦,谦复之以“理一分殊”之旨,由是心志 益广,造履益深。

    《李孝光传》:孝光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五峰 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闻,泰不华以师事之。 《伯颜传》:“伯颜稍长,受业宋进士建安黄坦。久之,坦辞 曰:‘余不能为尔师,群经有朱子说具在,归而求之可 也’。”伯颜自弱冠,即以斯文为己任,其于大经大法,粲 然有睹,而心有所得,每出于言意之表。至正四年,以 隐士征。及还,四方之来学者至千馀人。盖其为学,专 事讲解,而务真知力践,不屑事举子词章,而必期措 诸实用。士出其门,不问知其为“伯颜氏学”者。

    《瞻思传》:“瞻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 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 群籍,汪洋茂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 已为乡邦所推。”

    《明外史范祖干传》:祖干学以诚意为主,而严于慎独。 太祖亲下婺州,与叶仪并召祖干持大学以进。太祖 问治道何先,对曰:“不出是书。”太祖令剖陈其义,祖干 谓帝王之道,自修身齐家以至治国平天下,必上下 四旁均齐方正,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后可以言治。太 祖深加礼貌,命为咨议。

    《谢应芳传》:应芳自幼笃志好学,潜心性理,以道义名 节自励。元至正初,知时不可为,隐白鹤溪上。构小室, 颜曰“龟巢”,因以为号。

    《汪克宽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 悟于圣学,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后从 父往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赵汸传》汸之学以精思自悟为主,筑东山精舍,读书 著述其中,鸡初鸣辄起,澄心默坐,由是造诣精深。当 是时,天下兵起,汸转侧干戈闲,颠沛流离,而进修之 功不懈,学者称“东山先生。”

    《陈谟传》:谟邃于经学,旁及子史百家,涉流探源,辨析 纯驳,犁然归于至当。尝谓学必敦本,莫加于性,莫重 于伦,莫先于变化气质。若礼乐刑政钱谷甲兵度数 之详,亦不可不讲习,一时经生学子多从之游。 《曹端传》:端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质父。及长,专心 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 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 两砖皆穿。 〈刘观传〉》:观,正统四年进士,杜门读书,求圣贤之学。四 方来问道者,坐席尝不给。县令刘成为筑书院于虎 丘山,名曰养中,四壁皆书先儒语录,又大书“诚明敬 义四箴,以示学者。平居饭脱粟,服浣布,翛然自得。每 日端坐一室,无懈容。或劝之仕,不应。又作勤、俭、恭、恕 四箴,以教其家。取《吕氏乡约》表著之,以教其乡。学者 称卧庐先生。

    《吴与弼传》:“与弼年十九,见《伊洛渊源图》,慨然向慕,遂 罢举子业,尽读四子、五经、洛闽诸录,不下楼者数年。 中岁家益贫,所居不蔽风雨,躬亲耕稼,非其义一介 不取。天顺元年,大学士李贤荐之,帝乃遣行人赍礼 币征”

    《胡居仁传》:居仁闻吴与弼讲学,崇仁往从之游,绝意 仕进。其学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操而勿失, 莫大乎敬。因以敬名其斋。端庄凝重,对妻子如严宾。 手置一册,详书得失,用自程考,鹑衣箪食,晏如也。已 而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日众,皆告之曰:学以为己, 勿求人知。语治世则曰:惟王道能使万物各得其所。 著有《居业录》。

    《陈真晟传》:真晟初治与业,赴乡试,闻有司防察过严, 无待士礼,耻之弃去,由是笃志圣贤之学。读《大学或 问》,见朱子重言主敬,知敬为大学始基。又得程子“主 一”之说,专心克治,叹曰:“大学诚意为铁门关,‘主一’二 字,乃其玉钥匙也。”后闻临川吴与弼方讲学,欲就问 之。过南昌张元祯止之宿与语,大推服曰:“斯道自程 朱以来,惟先生得其真。如康斋者,不可见,亦不必见 也。”远归闽,潜思静坐,自号漳南布衣。

    《周瑛传》:瑛始与陈献章友,献章之学主于静,瑛不然 之,谓“学当以居敬为主,敬则心存,然后可以穷理。自 六经之奥以及天地万物之广,皆不可不穷,积累既 多,则能通贯,而于道之一本亦自得之矣。所谓求诸 万殊而后一本可得也。”学者称翠渠先生。

    《邵宝传》:宝之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 不愿为假道学。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 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 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学者称二泉 先生。

    《陈献章传》:“献章之学以静为主。其教学者但令端坐 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或劝之著述,不答。尝自言曰: ‘吾年二十七,始从吴聘君学,于古圣贤之书无所不讲,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专求用力之方,亦卒未有 得。于是舍繁求约,静坐久之,然后见吾心之体隐然 呈露,日用应酬,随吾所欲,如马之衔勒也。其学洒然’” 独得,论者谓有鸢飞鱼跃之乐,而兰谿、姜麟至以为 “活《孟子》”云。

    《贺钦传》。钦学不务博涉,专读《四书》、六经、小学,期于反 身实践。谓“为学不必求之高远,在主敬以收放心而 已。”隐居医无闾山下,别号医闾。

    《杨爵传》:“爵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然薪代烛,耕陇上,辄 挟册以诵,知县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 同府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

    学问部杂录

    《荀子大略》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故其行效其 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善 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韩诗外传》:“人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 知。”

    《淮南子说山训》:“天下无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 众白也。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必食其跖,数十而后 足。”

    《论衡效力》篇:“文吏以理事为力,而儒生以学问为力。 或问扬子云曰:‘力能扛鸿鼎,揭华旗,知德亦有之乎’? 答曰:‘百人矣。夫知德百人者,与彼扛鸿鼎,揭华旗者 为科敌也。夫壮士力多者,扛鼎揭旗;儒生力多者,博 达疏通。故博达疏通,儒生之力也;举重拔坚,壮士之 力也’。”

    《抱朴子广譬》篇:“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之可 贱;不睹虎豹之成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聆《白雪》之 九成,然后悟巴人之极鄙,识儒雅之汪濊,尔乃悲不 学之固陋。”

    《迃》《书》:“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以学 为?”

    西畴常言:“人情惮拘检而乐放纵,初肆其情之所安, 若未害也。操修不勤,威仪不摄,流入小人之域而不 自觉,可不惧乎!所贵乎学问者,所以制其情之安肆 也。”

    《拘虚晤言》,莫利于刃,淬砺而后尽其能;莫精于鉴,刮 磨而后尽其明。

    得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虽有良知良能,尚忘学问 之功哉。

    西原约言学问之术多矣,归于复性乎?“明善”,明此也; 穷理,穷此也。敬者,敬此也。诚者,诚此也。知复性之学 者,天下之理举一以蔽之矣。

    《天爵堂笔馀》:“学问如家计,日营运则家日长,否则退。 学问不日长,即日退,亦在乎为之而已。”

    《婴儿》才举,立见成人。寸木方栽,俄成林樾。惟人学问, 只觉不增。是故分阴可惜,而《思假》数年。

    《偶谈》学问之道《惟虚乃有益,惟实乃有功》。

    长者言:士君子不能陶镕人,毕竟学问中火力未到。 《丹铅总录》剖析性理之精微,则日精月明;穷诘邪说 之隐遁,则神搜霆击;其感激忠义,发明《离骚》,则苦雨 凄风之变态,其泛应人事,游戏翰墨,则行云流水之 自然。其紫阳朱子之文乎?或谓文与道为二,学道不 屑文,专守一艺而不复旁通他书,掇拾腐说而不能 自遣一辞,反使记诵者嗤其陋,词华者笑其拙,此则 嘉定以后朱门末学之弊,未有能救之者也。《荀子》曰: “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也;嗛然而终日不言, 是子夏氏之贱儒也。”故曰:“枝必类本,响必报声,此善 学者也。传言失指,图影失形,不善学者也。”故曰:“善歌 者使人继其声,善学者使人继其志。”

    商君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强去弱者强。”管子云:“攻瑕 则坚者瑕,攻坚则瑕者坚。”此用兵之法也。为学之说 亦然。善问者如攻坚木,后其节目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