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七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七十四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七十四卷目录

     大小部总论

      易经屯卦 泰卦 否卦 大壮卦 升卦 系辞上 系辞下

      书经周书康诰 酒诰

      礼记礼器 表记

      晏子外篇

      庄子逍遥游 齐物论 秋水

      荀子王制篇

      淮南子俶真训 主术训 缪称训 说山训 人闲训

      法言问明篇 五百篇 先知篇 君子篇 孝至篇

      说苑杂言

      中论修本 务本

      新论妄瑕 均任 慎隙 观量

      中说天地篇

      周子通书理性命 颜子

     大小部艺文一

      大言赋          周宋玉

      小言赋           前人

      小语赋          晋傅咸

      连珠            陆机

      拟大言赋有序    宋苏易简

     大小部艺文二

      大言诗        梁昭明太子

      细言诗           前人

      大言应令诗         殷钧

      细言应令诗         前人

      大言应令诗         王规

      细言应令诗         前人

      大言应令诗         王锡

      细言应令诗         前人

      大言应令诗         张缵

      细言应令诗         前人

      大言应令诗         沈约

      细言应令诗         前人

     大小部纪事

     大小部杂录

     经权部总论

      礼记王制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

      庄子秋水

      孔丛子杂训

      淮南子氾论训

      春秋繁露竹林 玉英

      申鉴时事

      中论智行

      新论明权

      邵子渔樵问答论权一则

      杨龟山集荆州所闻

      朱子语类经权

      朱子大全集答吕伯恭 答魏元履

      居业录语录

      疑思录语录

     经权部艺文

      权论          唐冯用之

      机权论         宋司马光

      权说          元胡荣祖

     经权部纪事

     经权部杂录

    学行典第七十四卷

    大小部总论

    易经

    《屯卦》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本义九五,坎体有膏润而不得施,为“屯其膏”之象。占者以处小事,则守正犹可获吉;以处大事,则虽正而不免于凶。

    《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

    程传“小”谓阴,大谓阳。

    《否卦》

    “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程传“大往小来”、阳往而阴来也。

    《大壮卦》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

    程传“阴为小,阳为大。”阳长以盛,是“大者壮”也。

    考证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大全朱子曰:“《大壮》利贞”,是利于正也。所以大者,以其正也。

    《升卦》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程传君子观《升》之象,以顺修其德、积累微小、以至高大也。

    《系辞上》

    齐小大者存乎卦,

    大全问:“齐小大者存乎卦。”龟山曰:“阳大阴小如何?”曰:“齐,如分辨之义,《泰》卦为大,《否》卦为小。”

    《系辞下》

    子曰:“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 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 矣。”

    书经

    《周书康诰》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酒诰》

    “越小大德”,“小子惟一。”

    蔡传《小德》“大德”,小子惟一视之可也。大全吕氏曰:“当时饮酒者,必以为《小德》无害于事,但于大德用力足矣。殊不知以酒为小德,正病之根源也。不可分彼为大德,此为小德,当以一体视之也。”

    礼记

    《礼器》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 之大,此以大为贵也。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 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 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此以小为贵也。

    《礼》有大有小,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

    陈注朱子曰:“礼仪三百,便是《仪礼》中士冠、诸侯冠、天子冠礼之类,此是大节,有三百条,如始加、再加、三加,又如坐如尸,立如斋之类,皆是其中小目。”

    《表记》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 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陈注吕氏曰:“大言,所言者大也。小言,所言者小也。利及天下,泽及万世,大利也。进一介之善,治一官之事,小利也。禄,君之所以报臣,非臣之所以望君也。受之有义,亦称其大小而已。小言而大禄,则报逾其分;大言而小禄,则君不我知,亦不可受也。”

    晏子

    《外篇》

    景公问《晏子》曰:“天下有极大乎?”晏子对曰:“有。足游浮 云,背凌苍天,尾偃天闲,跃啄北海,颈尾咳于天地乎? 然而漻漻不知六翮之所在。”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 子对曰:“有。东海有蛊,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 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庄子

    《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 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 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 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 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 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 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 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闲,此亦飞之至也。而彼 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齐物论》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闲,不辨 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 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 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 于教也。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 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 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 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 在天地之闲,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闲也,不似礨空之 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 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 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 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量 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 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

    荀子

    《王制篇》

    孔子曰:“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 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 观其馀矣。”

    淮南子

    《俶真训》

    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 目不见泰山之高。何则?小有所志而大有所忘也。

    《主术训》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 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 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辏而 为之毂。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

    《缪称训》

    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 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 善。是故积羽沈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壹快不 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积恨而成 怨。故三代之善,千岁之积誉也;桀纣之谤,千岁之积 毁也。

    《说山训》

    人不小学,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

    升之不能大于石也,升在石之中。夜之不能修其岁 也,夜在岁之中。仁义之不能大于道德也,仁义在道 德之包。先针而后缕,可以成帷;先缕而后针,不可以 成衣。针成幕,蔂成城。事之成败,必由小生。言有渐也。

    《人闲训》

    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卷卷然守一节,推 一行,虽以毁碎灭沈,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 于大道也。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 焉;荆佽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 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 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 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 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 知所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 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 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 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 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 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 之骸,而九裔归之。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 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句践一决狱不辜,援龙渊而 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 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 矣。“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 以为令尹也,子发辩击剧而劳佚齐楚国,知其可以 为兵主也。”此皆形于小微而通于大理者也。

    扬雄法言

    《问明篇》

    或问:“小每知之,可谓师乎?”曰:“是何师欤?是何师欤?天 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是谓师乎?师之贵也,知大 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成汤丕承也。或问“丕承。”曰:“由小致大,不亦丕乎。”

    《五百篇》

    或问大人。曰:“无事于小为大。”人请问小。曰:“事非礼义 为小。”

    《先知篇》

    或苦乱,曰:“纲纪。”曰:“恶在于纲纪?”曰:“大作纲,小作纪,如 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罗网,恶得一日而正诸?”或曰:“齐 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请问大器?”曰:“大器其犹规 矩准绳乎?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

    《君子篇》

    或曰:“大器固不周于小乎?”曰:“斯械也,君子不械。”

    ===
    《孝至篇》
    ===
    考证
    或问大曰“小。”问远曰迩。未达。曰:“天下为大,治之在道,

    不亦小乎?四海为远,治之在心,不亦迩乎?”

    刘向说苑

    《杂言》

    《太公》“田不足以偿种,渔不足以偿网,治天下有馀智”, 文公种米,曾子驾羊,孙叔敖相楚,三年不知,轭在衡 后,务大者固忘小智,伯厨人亡炙。而知之《韩魏反》 而不知。《邯郸子阳园人亡桃》,而知之。其亡也不知,务 小者亦忘大也。

    徐干中论

    《修本》

    君子之于善道也,大则大识之,小则小识之,善无大 小,咸载于心,然后举而行之。

    《务本》

    夫“小事者味甘,而大道者醇淡。”

    梁刘勰新论

    《妄瑕》

    “小恶不足伤大美”不以小妨大也。以小掩大,非求士 之谓也。高祖弃陈平之小愆,采《六奇》之大谋;文侯舍 吴起之小失,而取五城之功。向使二主以其小过,弃 彼良材,则魏国之存亡不可知,汉、楚之雄雌未可决 也。

    《均任》

    为有宽隘,量有巨细,材有大小,则任其轻重,所处之 分,未可乖也。是以万硕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 锺,不可容于泉流;十围之木,不可盖以茅茨;榛棘之 柱,不可负于广厦。何者?小非大之量,大非小之器,重 非轻之任,轻非重之制也。以大量小,必有枉分之失; 以小容大,则致倾溢之患;以重处轻,必有伤折之过; “以轻载重,则致压覆之害。故鲲鹏一轩,横厉寥廓,背 负苍天,足跖浮云”,有六翮之资也;騕袅一骛,腾光万 里,绝尘掣微,有迅足之势也。今以燕雀之羽,而慕冲 天之迅,犬羊之蹄,而觊追日之步,势不能及,亦可知 也。故奔蜂不能化藿蠋,而螟蛉能化之;越鸡不能伏 鹄卵,而鲁鸡能伏之。夫藿蠋与螟蛉,俱虫也,鲁鸡与 越鸡,同禽也,然化与不化,伏与不伏者,藿大越小也。 夫龙蛇有翻腾之质,故能乘云依雾;贤才有政理之 德,故能践势处位。云雾虽密,蚁蚓不能升者,无其质 也;势位虽高,庸敝不能治者,乏其德也。故智小不可 以谋大,德狭不可以处广。以小谋大必危,以狭处广 必败。子游治武城,仲尼发“割鸡”之叹;尹何为邑宰,子 产出制锦之谏。德小而任大,谓之滥也;德大而任小, 谓之降也;而其失也,宁降无滥。是以君子量才而授 任。量任而授爵,则君无虚授,臣无虚任,故无负山之 累,折足之忧也。

    《慎隙》

    《夏。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故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荧荧不灭,能焚昆山;涓涓不绝,能成江河。怨之所生, 不可类推;祸之所言,非可情测。或怨大而成小,或憾 轻而至重。深仇不必危,而睚眦未可易也。譬如风焉, 披云飞石,卷水蹶木,而人血脉不为之伤。隙穴之风, 轻尘不动,毛发不摇。及中肌肤,以为深疾,大不为害。 小而成患者,大风散漫,小风激射也。

    《观量》

    “夫曲思于细者,必忘其大;锐情于近者,必略于远。”由 心不并持,则事不兼通,小有所系,大必所忘也。故“仰 而贯针,望不见天;俯而拾虱,视不见地。”天地至大而 不见者,眸掩于针虱故也。是以智者知小道之妨大, 务小察之伤大明,捐弃细识,舒散情性。以斯观之,人 有小察细计者,知其必无,遐志广度,亦可知矣。奚以 明之?夫睹僬侥之节,知非防风之胫;视象之牙,知其 大于豕也;见狸之尾,知其小于豹也。故睹一可以知 百,观此可以明彼。是以蹄洼之内,不生蛟龙;培𪣻之 上,不植松柏。非水土之性,有所不生。乃其营宇隘也。 数粒而炊,秤薪而爨,非苟为艰难,由性褊吝而细碎 也。项羽不学一艺,韩信不营一餐。非其心不爱艺,口 不嗜味,由其性大,不缀细业也。晋文种米,曾子植羊, 非性暗憃,不辨方隅,以其运大不习小务也。智伯庖 人,亡炙一而即知之,韩魏将反而不能知,邯郸子 阳园亡一桃而即觉之,其自亡也而不能知,斯皆锐 情于小而忘大者也。夫钓者,虽有籊竿纤纶,芒钩芳 饵,增以詹何之妙,不能与罾罟争多;弋者挟繁弱之 弓,贯会稽之箭,加以蒲苴之巧,不能与罻罗竞获。何 者?术小故也。江湖之流,烂胔漂尸,纵横接连,而人饮 之者,量大故也。盆盂之水。鼠尾一曳。必呕吐。而弃之 者。量小故也。枳棘之生。数寸。而柚枝樟之植百尺 而莳柯,其何故耶?岂非质小者枝条蔇,而体大者节 目疏乎?是以达者之怀,则滉瀁而无涯;褊人之情,必 刻核而烦细。自上观之,趍舍之迹、宽隘之量可识矣。

    隋王通中说

    ===
    《天地篇》
    ===薛收问“仲长子光何人也?”子曰:“天人也。”收曰:“何谓天

    人?”子曰:“眇然,小乎,所以属于人,旷哉大乎,独能成其 天。”

    周子通书

    《理性命》

    “万一各正”,小大有定。

    “万物之中各有一太极”,而小大之物莫不各有一定之分也。

    《颜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 心哉?天下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 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 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 亚圣。

    大小部艺文一

    《大言赋》
    周宋玉

    楚襄王与唐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王曰:“能为 寡人大言者上坐。”玉因唏曰:“操是《太阿》,戮剥一世。流 血冲天车不可以厉。”至唐勒曰:“壮士愤兮绝天维,北 斗戾兮太山夷。”至景差曰:“校士猛毅皋陶嘻,大笑至 兮摧覆思。锯牙裾云晞甚大,吐古万里唾一世。”至宋 玉,曰:“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乎天外。”王曰: “未可也。”玉曰:“并吞四裔,渴饮枯海,跂越九州,无所容 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长;据地蹴天,迫不得仰。若此之 大也,如何?”楚王曰:“善!”

    《小言赋》
    前人

    楚襄王既登阳云之台,令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 并造《大言赋》,赋毕而宋玉受赏。王曰:“此赋之迂诞,则 极巨伟矣,抑未备也。且一阴一阳,道之所贵,小往大 来,剥复之类也。是故卑高相配,而天地定位,三光并 照,则小大备。能高而不能下,非兼通也;能粗而不能 细,非妙工也。然上坐者未足明赏,贤人有能为《小言》” 赋者,赐之云梦之田。景差曰:“载氛埃兮乘𣿖尘,体轻 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虚纵身。经由针孔,出入 罗巾。飘眇翩绵,乍见乍泯。”《唐勒》曰:“析飞尘以为舆,剖 糠秕以为舟。汎然投乎杯水中,澹若巨海之洪流。冯 蚋眦以顾盼,附蠛蠓而遨游。宁隐微以无准,原存亡 而不忧。”又曰:“馆于蝇。”宴于毫端,烹虱脑,切虮肝,会 九族而同哜,犹委馀而不殚,宋玉曰:“无内之中,微物 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蒙蒙灭景,昧昧遗形,超于 太虚之域,出于未兆之庭,纤于毳末之微蔑,陋于茸 毛之方生,视之则眇眇,望之则冥冥,离朱为之叹闷, 神明不能察其形,二子之言,磊磊皆不小,何如之为 精。”王曰:“善。”遂赐云梦之田。

    《小语赋》
    晋·傅咸

    楚襄王登阳云之台,景差、唐勒、宋玉侍。王曰:“能为小 语者,处上位。”景差曰:“幺蔑之子,形难为象。晨登蚁垤, 薄暮不上。朝炊半粒,昼复得酿。烹一小虱,饱于乡党。” 唐勒曰:“攀蚊髯,附蚋翼,我自谓重彼不极。邂逅有急 相切逼,窜于针孔以自匿。”宋玉曰:“折薜足以为棹,舫 粒糠而为舟。将远游以遐览,越蝉溺以横浮。若涉海” 之无涯,惧湮没于洪流。弥数旬而汔济,陟虮蚁之崇 丘。未升半而九息,何时达乎杪头。

    《连珠》
    陆机

    臣闻钻燧吐火,以续旸谷之晷;挥翮生风,而继《飞廉》 之功。是以“物有微而毗著,事有琐而助洪。”

    《拟大言赋》有序
    宋·苏易简

    淳化四年,上皇帝书白龙笺、草书《宋玉大言赋》,赐玉堂臣苏易简。御笔煌煌,雄辞,洋洋,瑰玮博达,不可备详。召易简升殿,躬指其理,且叹宋玉奇怪也。因伏而奏曰:“恨宋玉不与陛下同时。” 帝曰:“噫!何代无人焉,卿为朕言之。” 易简因拟宋玉作《大言赋》以献。其辞曰:

    圣人兴兮告成功,登昆仑兮展升中。芳席地兮飨祖 宗,天籁起兮调笙镛。日乌月兔,耀文明也。参旗井钺, 严武卫也。执北斗兮奠元酒也,削西华兮为石䃭也。 飞云涌霞,腾燔燎也。刳鲸《腊鹏》,代鹣鲽也。迅雷三变, 山神呼也,流电三激,爟火举也。四时一同兮万八千 年。泰山融兮溟海干,圆盖偃兮方舆穿。君王寿兮无

    “穷焉
    考证

    大小部艺文二

    《大言诗》
    梁·昭明太子

    观修鲲其若辙鲋,视沧海之如滥觞。经二仪而跼蹐, 跨六合以翱翔。

    《细言诗》
    前人

    坐卧邻空尘,凭附蟭螟翼。越咫尺而三秋,度毫厘而 九息。

    《大言应令诗》
    殷钧

    “噫气为风,挥汗成雨。”聊灼载山鳌,欲持探邃古。

    《细言应令诗》
    前人

    泛舟毛滴海,为政蜗牛国。逍遥轻尘上,指辰问南北。

    《大言应令诗》
    王规

    “俯身望日入,下视见星罗。”嘘八风而为气,吹四海而 扬波。

    《细言应令诗》
    前人

    针锋于焉止息,发杪可以翱翔。蚊眉深而易阻,蚁目 旷而难航。

    《大言应令诗》
    王锡

    欲游五岳,迫不得伸。杖千里之木,鲙横海之鳞。

    《细言应令诗》
    前人

    冥冥蔼蔼,《离朱》不辨其实。步蜗角而三伏,经针孔而 千日。

    《大言应令诗》
    张缵

    河流既竭,日月俱腾。罝罗微物,动落云鹏。

    《细言应令诗》
    前人

    遨游蚁目辨轻尘,蚊睫成宇虱如轮。

    《大言应令诗》
    沈约

    隘此大汛庭,方知“九垓局。”穷天岂弥指,尽地不容足。

    《细言应令诗》
    前人

    开馆尺棰馀,筑榭微尘里。蜗角列州县,毫端建朝市。

    大小部纪事

    《国策》有两虎争人而斗缮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 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 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庄子逍遥游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 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 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 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 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 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 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 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 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 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 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 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 于机辟,死于网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 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 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 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 苦哉!

    《韩子外储说》:齐宣王问:“儒者鼓瑟乎?”曰:“‘不也。夫瑟以 小弦为大声,以大弦为小声,是大小易序,贵贱易位, 儒者以为害义,故不鼓也’。宣王曰:‘善’。仲尼曰:‘与其使 民谄下也,宁使民谄上’。”

    《后汉书马援传》:“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王莽时皆 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 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 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晋书孙盛传》:“盛子放,幼称令慧,年七八岁,在荆州与 父俱从庾亮猎,亮谓曰:‘君亦来邪’?应声答曰:‘无小无 大,从公于迈’。”

    《梁书何点传》:“点弟引,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 耶山云门寺。初,引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引 又隐,世号点为大山,引为小山。”

    《北史杜弼传》:“‘弼尝与邢卲论名理,邢云:神之在人,犹 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弼曰:‘烛则因质 生光,质大光亦大;人则神不系形,形小神不小’。” 《唐书陆贽传》:“帝始播迁,府藏委弃,至是天下贡奉稍 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 以为纳贡必归之有司,先给军赏,瑰怪纤丽,无得以供。是乃散小储成大储,捐小宝固大宝也。”帝悟,即撤 其署。

    《李光进传》:光进与弟光颜,俱以沈果称。光进为御史 大夫,元和四年为都将。时光颜亦至大夫。故军中呼 大小大夫。

    《辽史萧韩家奴传》,韩家奴典南京栗园,徙彰愍宫,使 帝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 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 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 《宋史。蒲宗孟传》,宗孟性侈汰,常日盥洁,有小洗面、大 洗面、小濯足、大濯足、小大澡浴之别。

    《苏轼传》:轼子过,初监太原府税,次知颍昌府郾城县, 皆以法令罢。晚权通判中山府。有《斜川集》二十卷。其 《思子台赋》《飓风赋》早行于世,时称为“小坡。”盖以轼为 大坡也。

    《曹辅传》:“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问学兼茂科,历秘书 省正字。自政和后,帝少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 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 传旨称疮痍,不坐朝。”始,民闲犹未知蔡京谢表有“轻 重小辇七赐临幸。自是邸报闻四方,而臣僚阿顺莫 敢言。辅上疏上,得疏出示宰臣,令赴都堂审问。太宰” 余深曰:“辅小官,何敢论大事?”辅对曰:“大官不言,故小 官言之。官有大小,爱君之心则一也。”

    《名臣言行录》:三司使发市易官罪,而同列佑之,欲弗 责。方创贾人免行钱,孙尚书永议有异,而同列欲论 永罔上,故不实。上书人郑侠激切下狱,而执政冯公 京尝赒侠,同列欲以党侠为重坐。吕希哲辨帝前不 得直,数求罢。上为逐市易官,稍宽二臣者,而它相至, 欲复留故贾人刘佐任市易,希哲固言不可,论上前 未决,公再拜曰:“臣言不用,辱相位,请从此辞。”上愕曰: “兹小事,可尔邪?”公奏曰:“小事弗伸,况大事乎?”上为罢 佐,遣使持手诏趣希哲就位,乃起。后数月,固称疾,出 知许州。

    大小部杂录

    《关尹子九药》篇:“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 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能周小事,然后能成大事, 能积小物,然后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后能契大人。” 《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闲闲,大言炎炎,小言詹 詹。”

    小恐惴惴,大恐缦缦。

    《德充符》篇:“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 其天。”

    《缮性》篇:“道固不可行,德固不可识,小识伤德,小行伤 道。”

    《尹文子微名》篇:“圣人之于善,无小而不行;其过也,无 微而不改。”

    《荀子修身》篇:“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王制》篇:“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

    《强国》篇:“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 是,则常不胜大,熟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 至也数,其县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希,其 县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天论》篇:“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正论》篇:“国,小具也,可以小人有也,可以小道得也,可 以小力持也。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 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

    《韩非子说林下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 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 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吕氏春秋谕大》篇:“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 小,小大贵贱,交相为恃。”

    《韩诗外传》:“美材也,而不闻君子之道,隐小物以害大 物者,灾必及身矣。”

    《淮南子本经训》:“帝者不体阴阳则侵,王者不法四时 则削,霸者不节六律则辱,君者失准绳则废。故小而 行大,则滔窕而不亲;大而行小,则狭隘而不容。贵贱 不失其体,而天下治矣。”

    《主术训》:“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 以大功。人有其才,物有其形,有任一而太重,或任百 而尚轻。是故审毫厘之计者,必遗天下之大数;不失 小物之选者,惑于大事之举。譬犹狸之不可使搏牛, 虎之不可使搏鼠也。”

    枝不得大于干,末不得强于本,则轻重大小,有以相 制也。若五指之属于臂,搏援攫捷,莫不如志,言以小 属于大也。是故得势利者,所持甚小,所存甚大,所守 甚约,所制甚广。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五寸之 键,制开阖之门,岂其材之巨小足哉?所居要也。 《泰族》训“大生小,多生少”,天之道也。故丘阜不能生云雨,涔水不能生鱼鳖者,小也;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篇:“小者不审,不敢言大。”

    《抱朴子逸民》篇:“大小不可同也,江海之外,弥纶二仪, 升为云雨,降成百川,而朝夕之用,不及卑仞之井;灌 田溉园,未若沟渠之沃,校其巨细,孰为旷哉?”

    《名臣言行录》:苏颂尝言:“杨告谓吾曰:‘尝爱韩非一言, 以谓土木偶人者,耳鼻欲大,口目欲小,此言可以喻 大。夫土木偶人,而鼻先小,目先大,人或非之,则无以 为也。鼻大则可小,目小则可大,凡事皆然,不厌于三 思而熟虑也’。人皆以非为刻薄,此言非忠厚之言。” 《西原约言》:“或问大人,曰:‘大者,道而已矣。人之知道体 道’”者谓之大人。非此而曰大者,皆君子之所小也。 《汲古丛语》:事有大小,心无大小,故非其义也。非其道 也,一介不取,与之以天下弗顾,一也。非其有而取之, 与御人而得之者类也。故曰:“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 义不可胜用矣。”

    《长松茹退》一盆之水,一拳之石,足以尽泰山沧海也。 夫何故?大不自大,待小而大;小不自小,待大而小。待 小而大,则天地可以置于芥子矣;待大而小,则毛孔 可以容乎虚空矣。虚无形,毛能容之,况天地万物者 乎?故曰:“毫厘非细,闲关其内;虚空非大,广容无外。” 长者言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 不“渗漏。”

    《遒徇编》“分大分小”之说太析。以吾心论,本只是至小, 却包得至大。

    《宵练匣或问》:“事物有大小,应之不能无取舍,此正是 功利之心,千驷万锺之取予一念也。众人在事上见, 故有小大;圣人却只在发念处见,故不论事物之大 小,一念不安,即不忍为。”

    《牖景录》:“凡物小者难为观,大者常为用。然小者当巧, 大者当拙,良以耳目之意重,实用之意忽也。夫巧石 奇磈,以云雨之济则不迨崔嵬;异卉芬敷,以纵横之 用则不迨孤直古今人士亦然。”

    经权部总论

    礼记

    《王制》

    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大全方氏曰:“父子之亲本乎情,故曰原。君臣之义错诸事,故曰立。亲主于爱而已,一于爱则刑有所不忍加。义主于敬而已,一于敬则刑有所不敢及。一皆如是,岂足以为法之经哉?其或于亲有所原、于义有所立者,特从法之权而已,故曰‘以权之也’。”

    公羊传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一年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祭仲者何?郑相也。 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祭仲?以为知权也。其为知权 奈何?古者郑国处于留,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乎 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郑焉。而野留庄公死,已葬,祭仲 将往省于留,涂出于宋,宋人执之,谓之曰:“‘为我出忽 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 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辽缓之,则突可故 出,而忽可故反。是。不可得则病,然后有郑国。古人之 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 善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 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 子不为也。

    庄子

    《秋水》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耶?”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 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 者火弗能爇,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 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 能害也。”

    孔丛子

    《杂训》

    穆公问于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 之典》。”公曰:“昔文王舍适而立其次,微子舍孙而立其 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质而尊其尊,故立弟;周人 文而亲其亲,故立子,亦各其礼也,文质不同,其礼则 异,文王舍适立次,权也。”公曰:“苟得行权,岂唯圣人,唯 贤与爱立也。”子思曰:“圣人不以权教,故立制垂法,顺” 之为贵,若必欲犯,何有于异?公曰:“舍贤立圣,舍愚立 贤,何如?”子思曰:“唯圣立圣,其文王乎?”不及文王者,则 各贤其所爱,不殊于适,何以限之?必不能审贤愚之 分,请父兄群臣卜于祖庙,亦权之可也。

    淮南子

    《氾论训》

    昔者《周书》有言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也,下言者权也。”此存亡之术也,唯圣人为能 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直躬。其父 攘羊而子证之,尾生与妇人期而死之。直而证父,信 而溺死,虽有直信,孰能贵之?夫三军矫命,过之大者 也。秦缪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 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闲,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 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故事有所至,信反为过, 诞反为功。何谓“失礼而有大功?昔楚恭王战于阴陵, 潘尪、养由基、黄衰微、公孙丙相与篡之,恭王惧而失 体,黄衰微举足蹴其体,恭王乃觉,怒其失礼,奋体而 起,四大夫载而行。昔苍吾绕娶妻而”美以让兄,此所 谓忠爱而不可行者也。是故圣人论事之局曲直,与 之屈伸偃仰,无常仪表,时屈时伸,卑弱柔如蒲苇,非 摄夺也;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本矜也,以乘时应变 也。夫君臣之接,屈膝卑拜以相尊,礼也;至其迫于患 也,则举足蹴其体,天下莫能非也。是故忠之所在,礼 不足以难之也。孝子之事亲,和颜卑体,奉带运履,至 其溺也,则捽其发而拯,非敢骄侮以救其死也。故溺 则捽父,祝则名君,势不得不然也。此权之所设也。故 孔子曰:“可与共学矣,而未可与适道也。可与适道,未 可与立也。可与立,未可与权。”权者,圣人之所独见也。 故忤而后合者,谓之知权;合而后舛者,谓之不知权。 不知权者善反丑矣。故礼者,实之华而伪之文也,方 于卒迫穷遽之中也,则无所用矣。是故圣人以文交 于世,而以实从事于宜,不结于一迹之涂,凝滞而不 化,是故败事少而成事多,号令行于天下而莫之能 非矣。

    春秋繁露

    《竹林》

    “逢丑父,杀其身以生其君,何以不得为知权?丑父欺 晋,祭仲许宋,俱枉正以存其君,然而丑父之难为难 于祭仲,祭仲见贤而丑父见非,何也?”曰:“是非难别者 在此。此其嫌疑相似而不同理者,不可不察。夫去位 而避兄弟者,君子之所甚贵;获虏逃遁者,君子之所 甚贱。祭仲措其君于人,所甚贵以生其君,故《春秋》以” 为知权而贤之。丑父措其君于人所甚贱以生其君, 《春秋》以为“不知权而简之。”其俱枉正以存君,相似也。 其使君荣之,与使君辱不同理。故凡人之有为也,前 枉而后义者,谓之中权。虽不能成,《春秋》善之,鲁隐公、 郑祭仲是也;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虽能成之, 《春秋》不爱,齐景公、逢丑父是也。夫冒大辱以生,其情 无乐,故贤人不为也,而众人疑焉。《春秋》以为人之不 知义而疑也,故示之以义曰:“国灭君死之正也。”正也 者,正于天之为人性命也。天之为人性命,使行仁义 而羞可耻,非若鸟兽然,苟为生,苟为利而已。是故《春 秋》推天施而顺人理,以至尊为不可以生于至辱大 羞,故获者绝之,以至辱为不可以加于至尊大位,故 虽失位弗君也。已反国在位矣,而《春秋》犹有不君之 辞,况其溷然方获而虏耶?其于义非君定矣。若非君, 则丑父何权矣。故欺三军为大罪于晋,其免顷公为 辱宗庙于齐。是以虽难而《春秋》不爱丑父,大义宜言 于顷公,曰:“君慢侮而怒诸侯,是失礼大矣。今被大辱 而弗能死,是无耻也。而获重罪,请俱死,无辱宗庙,无 羞社稷,如此虽陷其身,尚有廉名。当此之时,死贤于 生。故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正是之谓也。”由法论 之,则丑父欺而不中权,忠而不中义,以为不然。复察 《春秋》,《春秋》之序辞也。置王于春正之闲,非曰上奉天 施而下正人,然后可以为王也云尔。今善善恶恶,好 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君子以天 施之在人者,听之则丑父弗忠也。天施之在人者,使 人有廉耻者,不生大辱。大辱莫甚于去南面之位,而 束获为虏也。《曾子》曰:“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 避,君子视死如归。”谓如顷公者也。

    《玉英》

    “《春秋》有经礼,有变礼。为如安性平心者,经礼也;至有 于性,虽不安于心,虽不平于道,无以易之,此变礼也。 是故婚礼不称主人,经礼也;辞穷无称主人,变礼也; 天子三年然后称王,经礼也;有物故,则未三年而称 王,变礼也;妇人无出境之事,经礼也;母为子娶,奔丧 父母,变礼也。明乎经变之事,然后知轻重之分,可与 适权也。”难者曰:“《春秋》事同者辞同,此四者俱为变礼, 而或达于经,或不达经,何也?”曰:“《春秋》礼,百物辨品类, 别嫌微,修本末者也。是故星坠谓之陨,螽坠谓之雨, 其所发之处不同,或降于天,或发于地,其辞不可同 也。今四者俱为变礼也同,而其所发亦不同,或发于 男,或发于女,其辞不可同也。是或达”于常,或达于变 也。

    器从名,地从主人之位,制权之端焉,不可不察也。夫 权虽反经,亦必在可以然之域。不在可以然之域,故 虽死亡,终弗为也,公子目夷是也。故诸侯父子兄弟 不宜立而立也,《春秋》视其国与宜立之君无以异也此皆在可以然之域也。至于鄫取乎莒之以为同居, 目曰“莒人灭鄫”,此不可以然之域也。故诸侯在不可 以然之域者,谓之“大德;大德无逾闲”者,谓正经;诸侯 在可以然之域者,谓之“小德。”小德出入可也,权谲也, 尚归之以奉巨经耳。故《春秋》之道,博而要,详而反,一 也。公子目夷复其君,终不与国,祭仲已与后改之;晋 荀息死而不德,卫曼姑拒而弗内,此四臣事异而同 心,其义一也。目夷之弗与,重宗庙,祭“仲与之,亦重宗 庙。”荀息死之,贵先君之命;曼姑拒之,亦贵先君之命 也。事虽相反,所为同,俱为重宗庙,贵先君之命耳。

    荀悦申鉴

    《时事》

    赦令,权也。或曰:“有制乎?”曰:“权,无制。制其义,不制其事。” “巽以行权,义制也;权者,反经无事也。”问其《象》。曰:“《无妄》 之灾,大过凶其象矣。不得已而行之,禁其屡也。”曰:“绝 之乎?”曰:“权。”曰:“宜弗之绝也。”

    徐干中论

    《智行》

    仲尼曰:“可与立,未可与权。”孟轲曰:“子莫执中。”执中无 权,犹执一也。仲尼、孟轲,可谓达于权智之实者也。殷 有三仁:微子介于石,不终日,箕子内难而能正其志, 比干谏而剖心。君子以微子为上,箕子次之,比干为 下,故《春秋》大夫见杀,皆讥其不能以智自免也。且徐 偃王知修仁义而不知用武,终以亡国;鲁隐公怀让 心而不知佞伪,终以致杀;宋襄公守节而不知权,终 以见执;晋伯宗好直而不知时变,终以陨身;叔孙豹 好善而不知择人,终以凶饿。此皆蹈善而少智之谓 也。故《大雅》贵“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夫明哲之士者,威 而不慑,困而能通,决嫌定疑,辨物居方,禳祸于忽杪, 求福于未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循其常。巧 言不能推。令色不能移。动作可观。则出辞为师表。”比 诸志行之士。不亦谬乎。

    刘勰新论

    《明权》

    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权之为称,譬犹权衡 也。衡者,测邪正之形,权者,揆轻重之势。量有轻重,则 形之于衡,今加一环于衡左则右蹶,加之于右则左 蹶,唯莫之动,则平正矣。人之于事,临危制变,量有轻 重,平而行之,亦犹此也。古之权者,审其轻重,必当于 理而后行焉。《易》称“巽以行权”,《语》称“可以适道”,未可与 权。权者,反于经而合于道,反于义而后有善,若《唐棣》 之华,反而更合也。孝子之事亲,和颜卑体,尽孝尽敬。 及其溺也,则揽发而拯之,非敢侮慢以救死也。故溺 而捽父,祝则名君,势不得已,权之所设也。慈爱者,人 之常情,然大义灭亲,灭亲益荣,由于义也。是故慈爱、 方义,二者相权。义重则亲可灭,若虞舜之放弟象傲, 周公之诛管叔,石碏之杀子厚,季友之鸩叔牙,以义 权亲,此其类也。欺父矫君,臣子悖行。然舜娶不告,弦 高矫命者,以绝祀之罪,重于不告,矫命之过轻于灭 国,权之义也。夫有道则无权,道失则权作。道之于用, 犹衣冠之在身也,权之轻重,犹甲胄之卫体也。介胄 御寇而不可常服,权以理度。而不可常用。自非贤哲 莫能处也。

    邵子渔樵问答

    《论权一则》

    渔者谓樵者曰:“大哉权之与变乎!非圣人无以尽之。 变然后知天地之消长,权然后知天下之轻重。消长, 时也;轻重,事也;时有否泰,事有损益。圣人不知随时 否泰之道,奚由知变之所为乎?圣人不知随时损益 之道,奚由知权之所为乎?运消长者,变也;处轻重者, 权也。是知权之与变,圣人之一道耳。”

    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

    或曰:“中所以立常,权所以尽变,不知权则不足以应 物,知权则中有时乎?不必用矣。是否?”曰:“知中则知权, 不知权是不知中也。”曰:“既谓之中,斯有定所,必有权 焉。是中与权固异矣。”曰:“犹坐于此室,室自有中。移而 坐于堂,则向之所谓中者,今不中矣。堂固自有中,合 堂室而观之,盖又有堂室之中焉。若拘今之所守,向” 之中,是不知权,岂非不知中乎?又如以一尺之物,约 五寸而执之,中也。一尺而厚薄小大之体殊,则所执 者轻重不等矣。犹执五寸以为中,是无权也。盖五寸 之执长短多寡之中,而非厚薄小大之中也。欲求厚 薄小大之中,则释五寸之约,唯轻重之知,而其中得 矣。故权以中行,中因权立。《中庸》之书不言权,其曰“君 子而时中”,盖所谓权也。

    朱子语类

    《经权》

    古人临事所以要回互时,是一般国家大事,系死生 存亡之际,有不可直情径行处,便要权其轻重而行 之。今则事事用此一向回互,至于“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欤”,是甚意思!

    朱子大全集

    《答吕伯恭》

    泰、伯、夷、齐,鄙意正如此。盖逃父非正,但事须如此,必 用权然后得中,故虽变而不失其正也。然以《左传》为 据,便为泰伯未尝断发文身,此则未可知,正使断发 文身,亦何害也!

    《答魏元履》

    裘父所云“欲于《论语》作数说”,此语可疑。寻常读书,只 为胸中偶有所见,不能𪐝契,故不得已而形之于口, 恐其遗忘,故不得已而笔之于书,初不觉其成说也。 若读书而先有立说之心,则此一念已外驰矣,若何 而有味耶?老兄所论昭烈知有权而不知有正,愚意 则以谓先主见几不明,经权俱失,当刘琮迎降之际, 不能取荆州,乌在其知权耶?至于狼狈失据,乃不得 已而出于盗窃之计,善用权者,正不如此。若声罪致 讨,以义取之,乃是用权之善。盖权不离正,正自有权, 二者初非二物也。子房用智之过,有微近谲处,其小 者如蹑足之类,其大则扶汉以为韩,而终身不以语 人也。若武侯即名义俱正,无所隐匿,其为汉复仇之 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有补于天下后世,非 子房比也。盖为武侯之所为则难,而子房投闲乘隙, 得为即为,故其就之为易耳。顷见李先生亦言“孔明 不若子房之从容,而子房不若武侯之正大也。”不审 尊意以为何如?

    胡居仁居业录

    《语录》

    权,与经本非二理。权者,称锤之名,能知轻重,而处不 失当。《经》是常法。如两事同至,皆当依经而行。或不能 兼尽,必有一轻一重,则当从其重者。如两事皆重,则 当详审而并处之。如夫妇人伦,重于告礼,如告而得 娶,得以两尽,是《经》也。告不得妻,则废人伦而重父之 过,故不告而娶,所以从其重者,而处不失当,岂不是 权?如尧舜得子贤以继其位,此常道也。又使其宗庙 享之,是两尽其道。然使不肖子居君位,必至亡国,是 误天下生民,而宗庙亦灭。故传位于贤,则生民不失 所,朱均亦无后患。是以传子为轻,君天下为重也。权 所以济经,如一两是一两,如十两是十两,不失分铢, 此正天理之精微处,非圣贤不能用,后世学不及此。 有以苟且从俗为权者。以机变处事为权者。故权变 权术之学兴于是。背乎经。非所以济经也。

    冯从吾疑思录

    《语录》

    问权。曰:“道譬之秤然,权是秤锤,衡是秤梗,经是秤星, 应感之来,即所称之物。经是一定不移的权是移来 移去的,权虽移来移去,始终在星之内,非移在星之 外也。程子谓权只是经,可谓独见。若《外经》言权,则权 谋权变矣。”

    鲁男子。以己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是他立处。然能 以己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又是他权处。即此是立, 即此是权,故夫子与之,不独鲁男子。昔沈晦问尹彦 明:“今有南子,可见乎?”尹曰:“不可。”曰:“子学孔子者也,如 何不见?”曰:“若某学未到磨不磷,涅不缁处,故不见。”人 谓此尹子立处。余谓此尹子权处,故必权如鲁男子。 如尹彦明,才谓之真可与“权。”

    经权部艺文

    《权论》
    唐·冯用之

    “大哉!鼓天下之动,成天下之务,反于常而致治,违于 道而合利”,非权其孰能与于此乎?夫权者,适一时之 变,非悠久之用。然则适变于一时,利在于悠久者也。 圣人知“道德有不可为之时,礼义有不可施之时,刑 名有不可威之时,由是济之以权也。其或不可为而 为,则礼义如画饼充饥矣;不可施而施,则礼乐如说” 河济渴矣;不可威而威,则刑名如治丝而棼矣。岂惟 乖理,适足资乱。故用权之际,道德可弃,礼义可置,刑 名可弛。及乎发号施令,如风偃草,众知向方,莫敢不 服,与夫道德礼义刑名之功,又何异哉!虽曰“弃之置 之弛之”,盖殊途而同归也。故权者,国家之利器也。辎 重可离而权不可失,兵食可去而权不可无。迅雷发 则群物惊,大风起则万汇振,严霜冽则众木落,迟日 升则百卉秀。孰为此者?曰:天地也。天地尚或用之,而 况于人乎?夫休祥不见,则中庸之君不能力行而济 于圣;咎征不作,则残暴之主不能革心而至于道。福其善,君子所以知劝;祸其淫,小人所以知戒。夫天之 德,至仁也;地之道,无私也。至仁则不伤于物,何乃行 肃杀之令乎?盖秋不杀则春无以生矣,无私则不党 于人,何乃垂灾沴之变乎?盖恶不瘅则善无以彰矣。 一弛一张,天道乃长,一惩一劝,天道乃远。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尽矣。是以君子则而象之,体而行之,故当 不合用而用,不合弃而弃,不合赏而赏,不合诛而诛 者,皆从权而制宜也。圣人以神道设教,俾民日用,而 不知权之时义大矣哉!高宗知傅说之贤,欲委之代 天,取于皂隶之徒,仪于百辟之上,虑群情弗协,事难 以济,故称梦得贤相,乃刻像而求之。商之中兴,赖善 权之主也。文王知太公之贤,欲擢居辅弼,搜于屠钓 之闲,致于三公之上,庶士靡靡,恐未适从,故称“天遗 我师”,乃出畋而获之;周之永年,赖善权之君也。此二 君苟惧设诈之损德,固执信而循常,则傅岩虚老而 莫伸,渭滨没齿而不用,栋梁斯坏,其何以兴?夫权之 大端,在于利害而已矣。利万而害一,害之何伤?害百 而利十,利之必亡。苟害于事,虽鄙俚之议,君子惧之; 苟利于后,虽先王兴教,达“人抗行也。子虽至亲,西伯 食其肉,不然则死于羑里也;父虽至尊,沛公索其羹”, 不然则臣于项籍也。西伯非不慈,盖子已死不食则 己身亦毙;沛公非不孝,盖其父为虏,奔赴则己身亦 降,又何益乎?能舍无益之慈孝,成莫大之基业,大人 之权变,不可得而闻也。夫是非未明,向背未定,成败 未测,取与未决,当此之时,行权之时也。故权可以明 是非,定向背,测成败,决取与。穰苴布衣见景公,景公 委之以兵柄,斩一宠臣,三军畏慑,克成其功也。孙武 被褐谒吴王,吴王试以教战,戮三嬖妾,众女整齐,卒 显其能也。《易》曰:“㢲以行权。”㢲,风也,风之行也,无不可 动之物,无不可往之所,权之用,无不可治之时,“无不 可成之事。”昔晋文公见天王于河阳,谲则谲矣,而夹 辅之勋垂于史册;鬻拳谏楚子以兵刃,悖则悖矣,而 尽忠之节著于《春秋》。夫事有先夺而后与,先顺而后 取。太甲不治,伊尹放之,俟其改过而反其政;公子光 谋乱,伍胥避之,乃进专诸以成其志。然后尽事君之 节,雪杀父之冤,不其伟欤!夫乾坤之道,易简也,而犹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能久。故王公设权以固其国,知 变以驭其民。善驭者,视人如婴孩,悟之诱之,莫不胥 悦。不善驭者,以民为规矩,谓方圆定矣,不能苟合。善 权变者,如奕棋焉,或取或舍,或进或退,无固无必,皆 任其势也。舍非资敌,盖舍小而取大;退非怯彼,盖进 损而退益。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 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权。”得非权之难耶?观其相 鲁君于夹谷,挫齐锐于樽俎,当是时,齐侯强而不强, 鲁国弱而不弱,圣人之智不亦多乎?夫兽废爪牙,则 充群兽之肠矣;禽铩羽翮,则供众禽之羞矣;人失权 变,则为英雄之资矣。三十辐之车,制之者柅;万乘之 “国,统之者权。五贼在心,神至聪而莫测;三盗既兴,物 虽众而皆睹。至哉!始离而终合,始逆而终顺,始非而 终是,始失而终得,权之旨也。”或曰:“机之与权,同乎异 乎?”对曰:“异也。设于事先之为机,应于事变之谓权。机 之先设,犹张罗待鸟,来则获矣;权之应变,犹荷戈御 兽,审其势也。知机而不知权者,得于”预谋,失于临事。 知权而不知机者,巧于临事,拙于预谋。知机而知权 者,帝霸之君也,王佐之臣也。自五帝既降,舍机权而 能治天下者,未之有也。

    《机权论》
    宋·司马光

    机者,弩之所以发矢者也,机正于此而的中于彼,差 之至微,失之甚远,故圣人之用机也似之。《易》曰:“机者 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又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 终日。”然则机者,事之未著,萌芽端兆之时,圣人眇然 见之,能去祸而取福,迎吉而御凶,所以为神也。圣人 之所慎,无过机者,故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也; 权者,铨也,所以平轻重者也。圣人之用权也,必将校 轻重,商缓急。彼重而此轻,则舍此而取彼;彼缓而此 急,则去彼而就此。取舍去就之闲,不离于道,乃所谓 权也。然则机者,仁之端也;权者,义之平也。今世俗之 为说者,乃欲弃仁义而行机权,不亦反哉!夫不知机 权,则无以为圣人。圣人未尝斯须不“用者,机权而已 矣。圣人精心审谨而后行之,故百姓万物皆赖焉。小 人不知机权之道,而诬窃其名,妄行悖理,所以福禄 不久而祸乱及之也。”请问圣人机权之道?曰:“昔纣为 玉杯象箸,而箕子佯狂;卫灵公仰视蜚鸿,而孔子行, 是皆知机者也。夫杯箸小器,饰以珠玉,未为太过,而 箕子知其必亡国者”,为其奢淫泰侈之渐由此始也。 仰视蜚鸿,失礼之细者,而孔子去之者,知其不能用 圣人而有厌怠之心,不去则大祸将至也。如此圣人 之知机,岂不伟哉!伊尹放太甲,微子去商归周,周公 诛管、蔡,是皆知权者也。夫数君子岂不知放君畔宗 戮亲之为不善哉?诚以放君之责轻,而沦丧大业之 祸重;畔宗之讥薄,而保存宗祀之孝深,戮亲之嫌小而倾覆周室之害大,故去彼而取此也。夫太甲之初, 欲败度,纵败礼,苟非苦其身体,劳其思虑,则不能变 恶迁善,克终允德。成汤之业将坠于地,伊尹躬受汤 命,阿衡王家,故不得不放诸桐宫也。受为不道,自绝 于天,微子不去,与之偕亡,则祖祢不祀,宗“族无主,故 不得不抱祭器而归周也。管、蔡奉废姓,伐宗国,违天 命,逆人心,倾危圣辅,斲丧周室。成王幼弱,周公摄政, 故不得不奋干戈,扬斧钺以治之。盖周公非自爱而 爱周室故也。向若太甲尚可谏而改,则伊尹必不放 君;《商受》苟可辅而存,则微子必不畔宗。管、蔡犹可教 而治,则周公必不戮亲。”夫岂不思?诚不得已也。是以 《太甲》曰:“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祗尔厥辟, 辟不辟,忝厥祖。”是犹以辱先为戒,未欲正言覆亡之 祸,委蛇其辞以感切之也。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 曰:“无越厥命以自覆。”是正言祸败以耸动之也。王未 克变,伊尹乃以王生而荣逸,不知劳辱,狎近小人,积 习至此,非其性恶,故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营于桐 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言积习寖久,将成其性, 及今犹可沮诎而改,此乃伊尹尽心尽力于成汤太 甲之至也。《微子之诰》曰:“商其弗或乱正四方”,言受不 可复正,决必亡国,己所以当出奔存汤后也。“父师若 曰:‘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言商既亡,宗族俱灭,无所 寄托也。又曰:“王子弗出,我乃颠𬯀。”言不可不行也。此 微子广咨权谋轻重之审谛也。《大诰》曰:“肆予冲人,不 卬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言今东征,非 为己也。《豳风》曰:“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子以喻管、蔡也, 室以喻周家也。言管、蔡轻而周家重也。“予羽谯谯,予 尾翛翛”,言勤瘁也。“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唯音哓 哓。言三监背诞,王室阽危,故我恐惧以忧之也。此岂 周公背公向私之志哉?夫圣人之用权也如此,故国 家安而仁义立也。后世之人,昧锱铢之利以放逐其 君,怀芥蒂之嫌以屠灭其亲,而亦自比于伊周,曰:“我 用机权。”不亦诬哉?此乃乱臣贼子所以滋多也。

    《权说》
    元·胡荣祖

    或问:“权之为说,汉儒解之于前,宋儒非之于后,不识 权者果何物也?”愚曰:“权亦事之宜也”,“然则权与义同 乎?”曰:“不同。请闻其说。”曰:“有常之宜,曰义,临时之宜,曰 权。”问者未达,曰:“权之说如此,不有害于道乎?”曰:“否,《孟 子》尝言之矣。权正为害道者设也。窃尝思之,盈天地 之闲,往者过,来者复,裁制万事,变通无穷者,惟其义” 而已。盖仁者,义之爱也;智者义之辨也;礼者义之仪 也;中者义之则也;信者义之实也。虽然,人之情万殊, 事之出万变,或爱有不可施,智有不可用,礼有不可 执,中有不可定,信有不可必,是皆《孟子》所谓害道者 也。圣人知其然,故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 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夫权者,圣人忧道之 深谋,处变之大用也。如可乎可,不可乎不可,此义也。 或可之中有不可,而不可之中有可,此权也。权与义, 无非道也。然君子之用心,所当日进者,学也。深造者, 道也。谨守者,义也。不可预知者,权也。愚故曰:“有常之 宜曰义,临时之宜曰权。”

    经权部纪事

    《淮南子人闲训》: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 “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 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 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 利,后亦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 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 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 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 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 之利也哉!”

    《宋史范镇传》:镇从子百禄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 是岁郊祀,议合祭天地,礼官以“‘昊天有成命’为言,百 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 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 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宰相曰:‘百禄之言,礼经也; 今日之用,权制也’。”

    《扪虱新话》:段太尉倒用司农印以追贼将,韩旻捉得 符印遂还。此太尉一时权以济事也。然予在镇江,尝 见林倅云:“今在州县狱中,或走去罪人,但倒用印,印 所追捕文书,贼可必得。”不知古人还用此法,或偶合 耶?

    《元史廉希宪传》:“世祖即位,刘太平、霍鲁海密谋为变, 希宪遣刘黑马等捕其党,获之,尽得其奸,置于狱。时 关中无兵备,命汪惟良将秦、巩诸军。惟良以未得上 旨为辞,希宪即解所佩虎符银印授之。会有诏赦至, 希宪命绞太平等于狱,尸于通衢。方出迎诏,乃遣使自劾停赦行刑,征调诸军擅以惟良为帅等罪。帝深” 善之,曰:“《经》所谓行权,此其是也。”别赐金虎符,使节制 诸军,且诏曰:“朕委卿以方面之权,事当从宜,无拘常 制。”

    《胡长孺传》:“长孺转台州路宁海县主簿。大德丁未,浙 东大祲,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 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馀 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干 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 ‘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 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 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刘伯林传》:“元振伯林孙,宋泸州守将刘整,密送款求 降,黑马遣元振往受之。元振至泸,整开门出迎,元振 与整相见,整心服焉。宋泸州主帅俞兴率兵围泸州, 昼夜急攻,自正月至五月,城几陷。左右劝元振曰:‘事 势如此,宜思变通。整本非吾人,与俱死,无益也’。元振 曰:‘人以诚归我,既受其降,岂可以急而弃之?且泸之 得失,关国家利害,吾有死而已’。”食将尽,杀所乘马犒 将士,募善游者赍蜡书至成都求援,又权造金银牌, 分赏有功。未几,援兵至,元振与整出城合击兴兵,大 败之,斩其都统一人,兴退走。捷闻,且自陈擅造金银 牌罪,帝嘉其通于权变。

    经权部杂录

    《荀子儒效》篇:“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 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素书求人之志》章:“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淮南子说林训》:“道德可常,权不可常,故遁关不可复, 亡犴不可再。”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篇:“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阳出 而南,阴出而北。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此见天之显 经隐权,前德而后刑也。”

    《论衡答佞篇问》曰:“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 直者曲挠。权变所设,前后异操,事有所应,左右异语。 儒书所载,权变非一。今以素故考之,毋乃失实乎?”曰: 贤者有权,佞者有权。贤者之有权,后有应;佞人之有 权,亦反经,后有恶。故贤人之权,为事为国;佞人之权, 为身为家。观其所权,贤佞可论;察其发动,邪正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