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十二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十二卷目录

     理气部艺文一

      气赋           唐张文

      象赋            林琨

      空赋            阙名

      气赋            阙名

      有物混成赋        宋王曾

      一生二赋         文彦博

      太极图后记        元刘因

      太极赋          胡炳文

      太极赋           黄溍

      太极赋           陈樵

      无极而太极说        吴澂

      物初论           朱右

      圣人所由惟一理      明陈琛

     理气部艺文二

      阴阳吟          宋邵雍

      观物吟           前人

      唯天有二气         前人

     理气部纪事

     理气部杂录

    学行典第十二卷

    理气部艺文一

    《气赋》
    唐·张文

    “若夫气之为物也,寥廓无象,中虚自然,激混混而为 地,蔚苍苍而称天。其下降也,日月星辰著矣;其上腾 也,山河树木生焉。虹桥隐于云际,蜃阁浮于海边,圣 人遇之而为主,道士餐之而得仙,纷盖松而吐雾,拥 炉柏而生烟。若乃变化千体,包含万类,结庆呈祥,敷 荣表瑞,翳春荣而绮靡,笼秋壑而枯悴,喷朝霞而共 丹,腾晚霭而孤翠,触途无限,遇物相因,扶心体而为 命,运手足而为身,九关用而殡魄,六腑通而谷神,朦 胧虎岫,晻暧龙津,重辉赞于太子,五色彰于异人,出 舂陵而表贶,度函关而浮真,既霏微以荟蔚,复萧索 而轮囷,象圆光于浅晖,摇碎影于微尘。尔其橐龠无 穷,埙篪异态,乍舒乍卷,如显如晦。罕养悬匏,虚惊众 籁。或散漫而成罗绮,或昭彰而为黼黻。昏晓树而沈 沈,羃遥峰而霭霭。至若嘘精吸液,含风吐云,拂鲍肆 而均臭,凝麝帏而共芬。和妆台之艳粉,杂舞阁之轻 裙,汎苏皋而郁郁,袭桃径之氛氲。有色可见,无声可 闻。助莺杯之桂馥,添凤俎之兰薰。肸蚃难名,睢盱不 测。随致动静,与时消”息,“聚散无定,盈亏独全。其纤也 入于有象,其大也出于无边。凭太虚而作宅,终造化 而为年。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前。惟恍惟惚,元 之又元。吾不知其谁氏之子,象帝之先。”

    《象赋》
    林琨

    “载详图籍,爰寻古往,功辟二仪,物标万象,既拆之于 混沌,亦闻之于《惚恍》。虽处中而可求,信居外而能想。 阴阳式布,造化斯分。江河草木,日月烟云,或毓灵而 禀气,或照耀而氛氲,不因象而可睹,岂无声而得闻。 仰察天文,旁观地理,灿烂星布,巍峨岳峙。或守位而 不易,或镇方而恒止,不因象之所尊,岂为君而胜纪。” 至若刻凤之琴,盘龙之镜,开玉轸以交错,写菱花而 辉映,声信美而具出,质含虚而转静,不因象而可识, 岂充爱而为盛?则有大乐鼓吹,圣人舆跸,备礼而制, 乘时而出,宛𨍭国门,逶迤天术,不因象之为用,岂二 仪而不失?物皆有象,象必可观,听之则易,审之则难。 借如玉京上天,贝阙中海,其名可识,“其象安在?”象以 影随影图,象遍居暗莫察,因明,则见众象之德,唯人 是则,任以去留,委其通塞,则有心沉迹沦,栖迟问津, 无才补国,用道藏身,颍水寻隐,商山访真,欣逢道远, 应时来宾,既无容而可托,空以象而为亲。

    《空赋》
    阙名

    “无德而称者,则其称不朽;无形而用者,则其用不穷。” 若乃质混沌,气鸿濛,生天地之始,匝天地之中不可 知,诘其名曰“空。”夫空也者,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 其后,听之不闻,抟之不有,舒之则远弥六合,揽之则 不盈一手。体无涯以为大,物有来而必受。徒意其湛 尔无营,飘然至轻,向遥山而似画,对澄浦而同清。大 而观之,则漭漫兮类元胎之貌;审而察之,则眇漠兮 凝至道之精。故老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 兮,孰能为其损益?不皦不昧,安可议其幽明。利万物 有含容之德,包二仪有覆载之名。草木资空以长茂, 日月乘空以运行。霜雁云鹏,非空无以矫其翼;乔莺 幽鸟,非空无以习其声。夫天之无言,不能去苍苍之象;风之无色,不能閟萧萧之响。阴阳者气,犹不免于 推迁;躔次虽高,亦未离于测想。岂若窅兮冥兮,吾则 不知其灵;浩兮荡兮,吾则不知其广。含大化以虚无, 起神功而惚恍,善计者无所用其筹策,善观者无以 劳其俯仰。故能象帝之先,元之又元,以无有入无间, 引微明于纤隙,混馀“碧于长天。随时小大,应物周旋。 处覆盆而俱暗,引测管而同圆,入枝间而带影,通野 外以含烟。或高深放旷,或委曲连绵,虽可名而可道, 终默然而澹然。”则有闲居至人,宴坐开士,黜聪明以 反听,闭户庭而隐几。既而谛想群物,深观至理,穷未 来寂灭之端,探过去混元之始,见众生生而不失,大 化化“而无已。”知有为尽于无形,化万物归于一指。然 后色空皆泯,验先觉于轮王;物我俱齐,得真筌于《庄 子》。已矣哉!杳杳茫茫,地久天长,非色非想,不存不亡。 故知大象无形,去文质而成体;至恒不变,混今古以 为常。然则无施不适,应用无方,作器以虚中为贵,接 贤以虚左为良。亦有谭国大夫,嗟已空于杼轴,倡楼 孤妾,怨难守于空床。当今四海会同,群方清晏,邦国 有不空之歌,太史绝三空之谏。独有文章游子,书剑 沉沦,出门以虚舟遇物,入室以虚白全真。生也数奇, 每有书空之叹;长而乐道,犹在屡空之贫。惜扬名之 未达,恨干禄之无津。敢作《课虚》之颂,用投《虚受》之人。

    《气赋》并序
    阙名

    “余尝志于《元言》,每寻《庄》《老》,莫不虚心竦神,锐精厉志。究夫道源,孰不因气而生者?其功也大,其应也细。” 述之无已,遂成赋曰:

    “二仪混合兮成天地,四气汗漫兮育万类。”离云腾陵 而千峰崔嵬,震风飋飓而百卉葱翠。宵中星虚则大 火西流;律应黄锺而凝阴东萃。惟兹气之浩然,胡应 物之无匮。若乃假名为声,托体而成。凭乎动息,美恶 必呈;挫锐解纷,庶同归乎“老氏。”虚心弱志,或契合于 庄生。逆之为怒,顺之为贞。纵之则逸,舍之则盈。若夫 勇冠三军,神雄思锐,善战善胜,徒激愤于项王;嘉谋 嘉猷,望旗靡于曹刿。尔其瞻白虹之贯日,眺紫气之 冲牛。应精诚之所感,显神异之潜周。随时变易,物莫 能俦。则知气之为用,其道飞浮。或聚或散,处刚处柔。 能从达人之性,偏攻思妇之愁。其兴也勃,其亡也休。 伊万古之造化,胡六合之因由。阴阳以之准则,天地 以之通流。“匪斯文之可测,终铭简于千秋。”

    《有物混成赋》
    宋·王曾

    妙物难模,先天有诸。著自无名之始,生乎立极之初。 不缩不盈,赋象宁穷于广狭;匪雕匪斲,流形罔滞于 盈虚。原夫未辨两仪,中含四象。虽欲兆于形质,曾莫 知夫影响。问洪纤而莫得,自契胚浑;考上下以都忘, 孰分天壤。及夫大朴将散,三光欲萌,清浊待兹而一 判,昏明由是以相生。然后品汇咸观,用作有形之始; 淳和外发,或知至道之精。是何小不隐于纤芥,大不 充于寰海。配一气以冥运,亘终古而斯在。纵阴阳之 推荡,我质难移;任变化之纷纭,斯形不改。岂不以“有 者真有之基,物者生物之先。冥搜而兆朕斯显,寂听 而音容莫传。得我之小者,散而为草木;得我之大者, 聚而为山川。视焉且无,讶深蟠于厚地;抟之不得,疑 上极于高天。”本自强名,诚难取类。其始《也,既出无而 入有;其终也,亦规天而矩地》。既不可指掌而窥,又不 可因人而致。明君体之而成化,则所谓无为而为。君 子执之而立身,亦同乎“不器之器。无反无侧,神之听 之,谅潜形于恍惚,实委化于希夷。倾毁何由,固秉持 之在我;刚柔有体,将用舍以随时。今我后掌握道枢, 恢张天纪,将穷理以尽性,思反古而复始。巍巍乎执 大象而抚域中,达妙有之深旨。”

    《一生二赋》
    文彦博

    一者本乎妙道,二者资乎混元。道生一而既显,一生 二以斯存。通幽洞冥,作三才之肇祖;从无入有,为万 化之本原。昔老氏以识鉴道枢,心存义纬,和光允执 于众妙,施教遂熙于庶汇。以谓一之所起,盖兆自于 真宗;二者何先?必生因于冲气。察其所以,因而陈之, 本无象而生有象,自无为而成有为。旁考斯文,类黄 “锺之生六律;近探厥义,同太极之分两仪。得不远赜 真筌,深穷妙用。当始在于冲漠,固未分于错综。无名 渐散,惟道也寂尔而日彰;有物将形,惟一也渊兮而 景从。是故一由道以昭著,二因一以潜生。清浊本兹 而遂判,刚柔自是以方成。为品物之宗,我则触类而 长;作圣人之式,我则与时偕行。”若然,则大道俄分,浇 风渐靡。既成形以成象,则有非而有是。茫茫兮仗我 生成,浩浩兮因吾继始。状辚辚之华毂,起自椎轮;同 皎皎之层冰,生于积水。则知一者生乎立极,二者兆 乎先天。见相生之道备,得下济之功全。当有仪未象 之时,包藏莫显;及自寡成多之际,孕育无边。懿哉!事 体无形,功符不器。始则混而为一,终乃分而为二。故 侯王得之以大,宁可以经天而纬地。

    ===
    《太极图后记》
    元·刘因
    ===《太极图》,朱子发谓周子得于穆伯长,而胡仲仁因之,

    遂亦以谓穆特周子,学非一师,陆子静因之,遂亦以 《朱录》为有考,而潘志之不足据也。盖胡氏兄弟于希 夷不能无少讥议,是以谓周子为非止为穆伯之学 者。陆氏兄弟以希夷为老氏之学,而欲其当谬加无 极之贵,而有所顾藉于周子也。然其实则穆死于明 道元年,而周子时年十四矣。是朱氏、胡氏、陆氏不惟 不考乎潘志之过,而又不考乎此之过也。然始也朱 子见《潘志之图》为周子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也, 于乾道己丑已序于《通书》之后矣。后八年记书堂则 亦曰:“不繇师传,默契道体,实天之所畀也。”又十年,因 见张咏事,有阴阳之语,与《图说》意颇合,以咏学于希 夷者也。故谓是说之传,固有端绪,至于先生,然后得 之于心,无所不贯,于是始为此图,以发其秘尔。又八 年而为《图书注释》,则复云:“莫或知其师传之所自”,盖 前之为说者乃复疑而未定矣。岂亦不考乎?此,故其 为说之不决于一也。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 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此盖与谓邵氏之学,因 其母旧为某氏妾,藏其亡夫遗书以归邵氏者,因为 浮薄不根之说也。然而周子邵子之学先天太极之 图,虽不敢必其所传之出于一,而其理则未尝不一, 而其理之出于《河图》者,则又未尝不一也。夫河图之 中宫,则《先天图》之所谓无极,所谓太极,所谓道与心 者也;先天图之所谓“无极”,所谓太极。所谓道与心者, 即《太极图》之所谓无极而太极所谓太极本无极,所 谓“人之所以最灵”者也。《河图》之东北,阳之一生数,统 夫阴之二成数,则先天图之左方震一、离兑二、干三 者也。先天图之左方震一、离、兑二、干三者,即《太极图》 之左方阳动者也。其兑、离之为阳,中之阴即阳动中 之为阴静之根者也。《河图》之西南,阴之二生数,统夫 阳之二成数,则先天图之右方,巽四坎艮五坤六者 也。先天图之右方,巽四坎艮五坤六者,即太极图之 右方,阴静者也。其坎艮之为阴中之阳,即阴静中之 为阳,动之根者也。《河图》之奇偶,则先天《太极图》之所 谓阴阳,而凡阳皆干,凡阴皆坤也。《河图先天太极图》 之左方皆离之象也,右方皆坎之象也。是以《河图》水 火居南北之极,《先天图》坎离列左右之门,《太极图》阳 变阴合而即生水火也。至元丙子八月望日,静修新 斋记。

    《太极赋》
    胡炳文

    浑沦无外,磅礡深广。孰钩其元,为我指掌。鳌极定位, 龙马负图。五十虚中,天地其发我矣乎?龟书天锡,禹 畴攸则。其中用五,名曰“皇极。”然则羲之则图也。卦有 爻,蓍有策,文王周公亦既有辞矣。胡为不以太极言 于易?易者,阴阳代换之名;极者,阴阳代换之理。后际 不见其终,前瞻不见其始。文王周公非不言也。阴阳 在是,太极不离乎是尔。不离者,物物各具;不杂者,物 物统体。浑然者如此,粲然者如彼。造化气也,孰为气 之枢纽?品汇形也,孰为气之根柢?不有夫子,孰明厥 旨?大哉《易》矣,斯其至矣。夫!文王周公未尝言太极也, 而发之者仲尼。仲尼未尝言无极也,而明之者濂溪。 曰“有”曰无,奚可岐而二之?况所谓无者,非视之不见 而言希,非听之不闻而曰夷。盖言无形而有理,非如 屋极之极可以形窥也,非如北极之极可以象推也。 濂溪之说,吾知其非得之于师;濂溪之心,吾知其得 之于仲尼。仲尼得之文王周公,文王周公得之庖羲。 混兮辟兮,其无穷兮。不言者非私,言之者非离。然则 孰为天地之太极?曰“人;孰为人之太极曰心。”太极动 而生阳,静而生阴。人者阴阳二气之会,心者阴阳不 测之神。人之一身,万物咸备,一方寸中具一天地所 当得者。将发之际,原夫未发,无偏无倚,在《图书》则中 各有五,五中有一,一非心之体乎?在《先天》则万化万 事生乎心,非即图书之自中而起者乎?动宜省察,静 宜极养诚,心在致其知,勿忘勿助之长,立身以德行 为先,立言以明经为尚,太极在我,真实无妄,往圣之 绝学,万世之太平,方当于我乎有望也。而况主静以 立人极,幸有圣人在乎上。

    《太极赋》
    黄溍

    厥初冯翼以瞢暗兮,维《元黄》其孰分?爰揭揭而中立 兮,配天地以为人。曩既学而有志兮,纷遑遑其求索。 曰“道不可名兮,孰无征而有获?繄皇羲之神圣兮,感 龙马之负图。得妙契于俯仰兮,何有画而无书?岂至 道之元远兮,非名言之可摹?”懿尼丘之降神兮,廓人 文以宣朗。揭日月以中天兮,启群昏之罔象。指道妙 于难名兮,曰以一而生两。是谓太极兮,非虚无与恍 惚。高下以位兮,天尊地卑;燥湿以类兮,五行顺施。南 干北坤兮,西坎东离,万物错综兮,巨细妍媸。孰主张 是兮,兹一本之所为。历两都而江左兮,胡论说之纷 霏。岂清言之弗美兮,去道远而愈离?伟先哲之独诣 兮,重指掌于无极。揭座右以为图兮,“开盲聋于千亿。 谓斯道之匪他兮,在夫人而曰诚。几善恶犹阴阳兮兹吉凶之所生。”嗟《奇论》之后出兮,穴墙垣为户牖。析 同异于一言兮,或曰无而曰“有。莸终不可使薰兮,垩 终不可使黝。道惟辨而愈明兮,贻话言于不朽。”昔圣 门之多贤兮,缤入室而升堂。端木氏之颖悟兮,仅有 睹其文章。虽亚圣之挺生兮,犹叹其前后之无方。畴 敢索无声于窅默兮,孰能求无形于渺茫。惟下学而 上达兮,炳圣谟之洋洋。嗟诸生之贸贸兮,方钩深而 摘隐。探赐也之未闻兮,夸神奇而捷敏。恃空言于系 影兮,曾不满夫一哂。曰:“予未有知兮,何《太极》之敢言。” 秉《思诚》之遗训兮,矢动息而弗谖。庶反观而有得兮, 明万理之一源。申《诵言》以自诏兮,聊抒意于斯文。

    《太极赋》
    陈樵

    “何太始之无始兮,坱圠希夷,后不知其有终兮,前不 见其肇基。庞昧无朕,何象何仪?九干何端?八极何倪? 五方何属?四维何施?非圆何覆?非方何祇?五辰何抚? 六宗何司?为天道之大原兮,有物混沦。大不知其有 外兮,细又入于无伦。长上古以为生兮,阅万世而长 存。怀道体之大全兮,命元气以为凭。天人于是乎成” 性兮,裂积气而标形。方其函三义以为一兮,气磅礡 而未伸。清与污其杂袭兮,曾元黄之未分。邈沆漭而 漫诞,閴晻霭而幽纷。溟涬兮参寥,冲漠兮絪缊。冯冯 翼翼,杳杳旼旼。育白日于琼池,孕明月于蕊渊。列象 兮储光,孰辨兮昭昏。于是沉奥𫖯垂清阳高抗,下蓬 勃而蓊“上扶舆而森爽。女娲揭石以旁视,倏忽废 凿而自丧。”天经地纬,成文成象,积气舒光,昭晰清朗。 川疏渎融,海涵岳壮,四游上下,与时升降。大㝢左旋, 行无停轮,玉衡斡流,七政率循,其出入之息,互为吐 吞,乘气之机,呼寒吹温,六月一息,开阳阖阴,动为静 基,静为动源。温兮寒所伏,寒兮温所存,极不期复,时 往时来。二“气所布,是行四时,袭四为五,五气相滋。方 青岁之开先兮,又握赤精而嗣之;袭黄灵以白藏兮, 又申之以元炜。冲气蜿蟺,阴化阳施,汇列条分,万类 睢睢,动行植跋,鳞泳羽飞,人道配天,有仁有义。天去 人其几何,虽分殊而一理。无始之真吾其性,五气之 精吾其体。故道至察于鸢鱼,气可塞于天地也。”吾尝 望元气之轮囷兮,思邃古之开元,瞻天运之不息兮, 慨万物之芸芸。物更谢而迭瘁兮,皆太始之来昆;曾 浑沦之不老兮,世弥久而弥新。夫天亦不能以自已 兮,吾又乌知其门哉?《系》曰:“无始之真,肇混元兮。为物 祖始,万象先兮。思述祖德,穷化源兮。名则无有,辞何 宣兮。昔有人兮襟桂兰,问天不”对兮馀千年。四时错 行兮品物繁。天对甚侈兮非无言。

    《无极而太极说》
    吴澂

    “太极者何也?”曰:“道也。”“道而称之曰‘太极’,何也?”曰:“假借 之辞也。道不可名也,故假借可名之器以名之也。以 其天地万物之所共由也,则名之曰道;道者,大路也; 以其条派缕脉之微密也,则名之曰理。理者,玉肤也, 皆假借而为称者也。真实无妄曰诚,全体自然曰天, 主宰造化曰帝,妙用不测曰神,付与万物曰命,物受 以生曰性,得此性曰德,具于心曰仁,天地万物之统 会曰太极。”道也,理也,诚也,天也,帝也,神也,命也,性也, 德也,仁也,太极也,名虽不同,其实一也。极,屋栋之名 也。屋之脊檩曰栋。就一屋而言,惟脊檩至高至上,无 以加之,故曰“极。”而凡物之统会处,因假借其义而名 为极焉,辰极、皇极之类是也。道者天“地万物之统会, 至尊至贵无以加者,故亦假借屋栋之名而称之曰 极也。”“然则何以谓之太?”曰:“太之为言大之至甚也。夫 屋极者,屋栋为一屋之极而已;辰极者,北辰为天体 之极而已;皇极者,人君一身为天下众人之极而已。 以至设官为民之极,京师为四方之极,皆不过指一 物一处而言也。道者”,天地万物之极也。虽假借极之 一字,强为称号,而曾何足以拟议其仿佛哉?故又尽 其辞而曰太极者,盖曰此极乃甚大之极,非若一物 一处之极也。然彼一物一处之极,极之小者耳。此天 地万物之极,极之至大者也,故曰太极。邵子曰:“道为 太极。”太祖问曰:“何物最大?”答者曰:“道理最大。”其斯之 谓与。“然则何以谓之无极?”曰:“道为天地万物之体,而 无体谓之太极,而非有一物在一处可得而指名之 也,故曰无极。《易》曰:‘神无方,易无体,《诗》曰:‘上天之载,无 声无臭’,其斯之谓欤’!”“然则无极而太极,何也?”曰:“屋极、 辰极、皇极、民极、四方之极。凡物之号为极者,皆有可 得而指名者也,是则有所谓极也。道也者”,无形无象, 无可执著,虽称曰极,而无所谓极也。虽无所谓极,而 实为天地万物之极,故曰“无极而太极。”

    《物初论》
    朱右

    或问:“天地果有初乎?”曰:“有。”“人物果有初乎?”曰:“有。”“然则 有初必有终。”曰:“恶乎无终?噫,气之大息也,混混沌沌, 冲漠无始,一气既复,阴阳遂判,清浊以分,高下以形, 非天地之初乎。于时万象森罗,已具有初而迹未形 也,天地一阴阳而已,人物固囿于阴阳以生者也。阳 生有六,是谓之《干》;阴生有六,是谓之《坤》。阳生子中,极于午中,乾道立矣。阴生午中,极于子中,坤道成矣。干 坤者,万物之父母也。当一阳初复,二阳既临,阳在地 中,草木生焉。故草木之本皆居下,而末反居上,阳在 下也。三阳既交,四海渐壮,鳞介群生,羽虫次之,故“鱼 鳖身横”,飞鸟两足而昂首,阳未足也。五阳健而决,膏 脂生也,故“兽形近人。”至于六阳既全,乾道始备,人斯 立矣。故人首居上,足固在下,得天地之全气以生者 也。阳以生之,阴以成之,自午至子,为六阴成物之气, 故能全乾坤之德者为圣人。圣人得天地之全气而 尽性践形者也,讵非人物之初乎?然则曷以终?曰:生 长敛藏,一岁之终。滋育消灭,一物之终。非吾所谓终 也。若夫生物屏息,天地无有,斯为终矣。曰:终当奈何? 曰:“有终必有初。”作《物初论》。

    《圣人所由惟一理》
    明·陈琛

    太极有对乎无极而太极,则太极无对矣。以其至一 而无对,故名之曰太极。是太极也者,无对之尊称;而 圣人也者,有形之太极。夫太极,无极也,无极则虽声 臭之微,亦俱泯于无矣。于形乎何有?圣人则有形有 色,而全体乎太极者也。故谓圣人为有形之太极也。 何以言之?天下无无对之物,盖皆阴阳五行为之也。 阴阳有交易,有变易。交易则其对待之体,而显然有 对者也;变易则其流行之用,一动一静,一阖一辟,而 互为其根,亦未尝不以两而相对也。若五行则五其 数而不对矣。然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水木阳也,火 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木火阳也,金水阴也, 土则寄寓乎四者之间,故时有春夏秋冬,位有东西 南北,要皆一阴一阳,彼此互换,谁谓五行之数,而非 阴阳之对乎?故以言乎天地之造化,则阴阳尽之矣; 以言乎生民气质,则刚柔尽之矣。刚有刚善刚恶之 分,柔亦有柔善柔恶之异。然要之,严毅干固与强梁 猛隘虽不同而皆谓之“刚”,慈祥巽顺与邪佞无断虽 不同而皆谓之柔,语刚则与柔对,而刚不得以兼乎 柔,语柔则与刚对,而柔不得以兼乎刚。“刚柔之各一 其质,犹阴阳之各一其气,此为彼对,彼为此敌,两峙 不能以相统。故《易》《书》之作,由两仪而四象,由四象而 八卦,由八卦而六十四卦,一刚一柔,错杂间出,有反 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对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盖亦 纷纷然其不一矣。然不一之中有至一焉,至一者默 寓于不一之内,而不一者斯一矣。伏羲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文王、周公系辞焉以尽其言。观象玩 辞,观变玩占,而刚柔万殊,极天下之至赜,效天下之 至动,莫不居然备见。然非孔子《易》有太极之说,又孰 知不一之中有至一乎?一者理也,物皆有二,惟理则 无二,故谓理为一。以其至一不二,而物莫与对,故又 谓之太极也。太极一物也,而有两体焉。圣人全体太 极,兼刚柔二者之善,而以时焉出之,而得其刚柔之 中也。不专于刚而亦不专于柔也,合刚柔而一之,非 专于刚而与柔对,亦非专于柔而与刚对也,故曰:“圣 人所由,惟一理也。”或曰:“天下如此其大也,万事万物 如此其多也,圣人自修身齐家以至于治国平天下, 有喜有怒,有哀有乐,有恩威之并行焉,有仁义之兼 济焉,有武以戡祸乱而又有文以绥太平焉,有大礼 与天地同节,而又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焉,时刚时柔, 变化错出,而万理兼备,而谓其所由惟一理,可乎?”曰: “理非有万也,以事物有万,而此理无乎不在,故既曰 一理,而又曰万理,其实则一以贯之而无馀矣。”或曰: “理尊于气而为气之主,理惟一而不二,则气当听命 于理,而何以气化之运有杂扰,人物之禀有参差,然 则理亦或有时而不一乎?”曰:“理非有物也,当然而已 矣。气有参差杂扰,而所谓当然者,则亘万古而”不易 也。故造化有时或舛,而天地之大,人犹有憾,而终则 必复其常。人非下愚不移,而有克治之功,则可以复 其初。至于复初,则其所由者,亦莫非所当然,而不能 以不一矣。至于一,则亦圣人矣。故周子本《易》有太极 之说,而作为《太极图》,始之曰“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而主静”,“立人极”而终之曰“君子修之吉”,正以见夫圣 人至一之地,吾人皆可勉焉以求至于一也。呜呼!理 以一而得太极之尊称,人以一而得圣人之美名,吾 人何为而不思所以一之乎?一则圣矣,圣则一太极 矣,而至静无欲,则其所谓一也。无欲者诚也。荀子谓 养心莫善于诚,而先儒讥其不识诚,亦以其语一之 易也。《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由寡入无,可谓一之 方也已

    理气部艺文二

    《阴阳吟》
    宋·邵雍

    阳行一,阴行二。一主天,二主地。天行六,地行四,四主 形,六主气。

    《观物吟》
    前人

    《一气才分》,两仪已备,圆者为天,方者为地,变化生成, 动植类起,人在其中,最灵最贵。

    《唯天有二气》
    前人

    唯天有二气,一阴而一阳。阴毒产蛇蝎,阳和生鸾凰。 安得蛇蝎死,不为人之殃;安得凤凰生,长为国之祥。

    理气部纪事

    《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 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 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 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 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 虚亡处《亡块》若。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理气部杂录

    《老子道化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关尹子二柱篇》:“天地虽大,有色有形,有数有方,吾有 非色非形,非数非方,而天天地地者存。”

    有时者气,彼非气者,未尝有昼夜。有方者形,彼非形 者,未尝有南北。何谓“非气?”气之所自生者。如摇箑得 风,彼未摇时,非风之气,彼已摇时即名为气。何谓“非 形?”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彼未钻时,非火之形, 彼已钻时即名为形。寒暑温凉之变,如瓦石之类,置 之火即热,置之水即寒,呵之即温,吸之即凉,特因外 物有去有来。而彼瓦石实无去来。譬如水中之影。有 去有来。所谓水者。实无去来。

    《列子天瑞篇》:“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 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 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 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 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 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 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 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 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 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之所味者尝矣,而味 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 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 宫能商,能出能没,能元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无 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庄子天运》篇:“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 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 机缄而不得已耶?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耶?云者 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 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 事而披拂是。”

    《秋水》篇:“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 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 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 固将自化。”

    《至乐》篇:“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 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 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 无不为也’。”

    《田子方》篇:“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 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 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而莫见 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 莫知乎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

    《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 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受无形。源流泉浡,冲 而徐盈;混混汨汨,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 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幂于六 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 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滒,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 之飞,日月以之明,星辰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 《天文训》:天墬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 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汉垠。清扬者 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 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 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 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汽 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 辰,地受水潦尘埃。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吐气 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 吐气者施,含气者化,是故阳施阴化。天之偏气,怒者 为风;地之含气,和者为雨。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 为霆,乱而为雾。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 而为霜雪。毛羽者,飞行之类也,故属于阳。介鳞者,蛰 伏之类也,故属于阴。日者,阳之主也,是故春夏则群 兽除,日至而麋角解。月者,阴之宗也,是以月虚而鱼 脑减,月死而蠃蠪膲。火上荨,水下流,故鸟飞而高,鱼 动而下。物类相动,本标相应。故阳燧见日,则燃而为 火,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 云属,麒麟斗而日月食,鲸鱼死而彗“星出”,蚕珥丝而 “商弦绝,贲星坠而渤海决。”

    二阴一阳成气《二》,二阳一阴成气三。合气而为音,合 阴而为阳,合阳而为律。

    天不发其阴,则万物不生;地不发其阳,则万物不成。 天圆地方,道在中央。日为德,月为刑,月归而万物死, 日至而万物生。

    夏日至则阴乘阳,是以万物就而死。冬日至则阳乘 阴,是以万物仰而生。昼者阳之分,夜者阴之分,是以 阳气胜则日修而夜短,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 规生,矩杀,衡长,权藏绳,居中央,为四时根。《道》曰:“规始 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三月而为一时, 天地“以设,分而为阴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阳相 错,四维乃通。或死或生,万物乃成。蚑行喙息,莫贵于 人;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 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 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 十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

    《主术训》:“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元房,各处其宅。 疾风而波兴,木茂而鸟集,相生之气也。”

    《汜论训》“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 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 积阴则沉,积阳则飞,阴阳相接,乃能成和。”

    “诠。言训,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 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分而 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皆为 物矣。非不物而物物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 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 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

    《说山训》:“天二气则成虹,地二气则泄藏,人二气则成 病。阴阳不能且冬且夏,月不知昼,日不知夜。”

    寒不能生寒,热不能生热,不寒不热能生寒热。故有 形出于无形,未有天地能生天地者也,至深微广大 矣。

    《泰族训》:“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日以暴之, 夜以息之,风以干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见其 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 神明。”

    湿之至也,莫见其形,而炭已重矣;风之至也,莫见其 象,而木已动矣。“日之行也,不见其移,骐骥倍日而驰, 草木为之靡,县熢未转而日在其前。故天之且风,草 木未动而鸟已翔矣。其且雨也,阴曀未集而鱼已噞 矣。”以阴阳之气相动也。

    天地之施化也,呕之而生,吹之而落。

    “天致其高,地致其厚,月照其夜,日照其昼,阴阳化,列 星朗,正其道而物自然。故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 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而万物生矣。” 《春秋繁露天辩在人》篇:“喜怒之祸,哀乐之义,不独在 人,亦在于天;而春夏之阳,秋冬之阴,不独在天,亦在 于人。人无春气,何以博爱而容众?人无秋气,何以立 严”而成功?人无夏气,何以盛养而乐生?人无冬气,何 以哀死而恤丧?天无喜气,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无 怒气,亦何以清而秋杀就?天无乐气,亦何以疏阳而 夏养长?天无哀气,亦何以激阴而冬闭藏?故曰:“天乃 有喜怒哀乐之行,人亦有春夏秋冬之气”者,合类之 谓也。

    《同类相动篇》:“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 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五行相生篇》:“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 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 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问相胜也。故谓治,逆之则乱,顺 之则法。”

    《天地之行篇》:“四时不同气,气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 物代美,视代美而代养之,同时美者杂食之,是皆其 所宜也。故荠以冬美而芬以夏成,此可以见冬夏之 所宜服矣。”冬,水汽也;荠,甘味也,乘于水汽而美者,甘 胜寒也。荠之为言济与济大水也。夏,火气也;芬,苦味 也,乘于火气而成者,苦胜暑也。

    如《天之为篇》,阴阳之气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为好 恶喜怒,在天者为暖清寒暑,出入,上下左右前后,平 行而不止,未尝有所稽留滞郁也。其在人者,亦宜行 而无留,若四时之条条然也。

    《法言修身》篇:“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 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适善恶之马也欤?”

    《白虎通性情》篇: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也。人禀阴 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情者,静也,性者,生也,此 人所禀六气以生者也。故《钩命诀》曰:“情生于阴,欲以 时念也;性生于阳,以理也。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 有利欲,性有仁也。”

    《栾城遗言》:《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坡公以为阴阳未 交。公以坡公所说为未允。公曰:“阴阳未交,元气也,非 道也。”政如云“一龙一蛇之谓道也”,谓之龙亦可,谓之 蛇亦可。

    《宋史陈淳传》:“太极只是理,理本圆,故太极之体浑沦。 以理言则自末而本,自本而末,一聚一散,而太极无 所不极其至。自万古之前与万古之后,无端无始,此 浑沦太极之全体也。自其冲漠无朕,与天地万物皆 由是出,及天地万物既由是出,又复冲漠无朕,此浑 沦无极之妙用也。圣人一心,浑沦太极之全体,而酬” 酢万变,无非太极流行之用。

    《谈撰》:“阴阳之气,行乎天地之间,其相薄也,则感而为 雷,激而为霆;其偏胜也,则怒而为风,和而为雨。故东 方之气雷,南方之气电,西方之气虹霓,北方之气云 雨雪雹,霰,中央之气露,是以阴凝,故雨坠为雪。雨者, 水汽也。阳气蒸于九泉之下,泄而为云,山云艸莽,水 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各从其类耳。北方之气 寒,东方之气温,风自北自东者,寒温之气也,故为云 为雨。风高者道远,风下者道近。不鸣条摇之者四十 里,折木枝者四百里,折大木者五千里。三日三夕者, 天下尽风;二日二夕者,天下半风半雨。一日一夜者, 其风行万里。水旱之变,雨,天地震,日月薄食,皆出千 常数,数亦不能无舛,有所为,遭之者”不能也。

    潮者,太阴太阳之鼓怒之气所起。盖日月运行,阴阳 鼓怒,朝夕为常,故潮来有信。自朔至望,月去日渐近, 故阴气微而潮向小。朔望之后,自初三渐至十八,最 大潮者,所从来远,三日而及此也。仲夏海无潮者,阴 气至微,不能自致。仲秋最盛者,阴阳气均而阴方壮, 鼓怒之势雄故也。

    《常言》谓雁为孤而不及双,谓燕为双而不及孤者,盖 雁属乎阳而燕丽乎阴,阳数奇,阴数偶,如斯而已。干, 阳也,故马蹄圆;《坤》,阴也,故牛足拆。阳病则阴胜,故马 病而卧;阴病则阳胜,故牛病而立。马,阳也,故起先前 足,卧先后足。牛阴也,故起先后足,卧先前足。

    《嫏嬛记》:九天先生曰:“无极一而太极众,无极无穷而 太极有穷也。譬之种植,无极犹元气乎?太极为桢,阴 阳为枝叶,天地为华,万物为实。”

    祛疑说男女之分,生杀之炁,两仪立天地之体,一炁 妙阴阳之用。一阖一辟之闲,阳生阴杀,贯乎万有。受 其正气则为人,冗杂之气为异类,莫不有雌雄焉。原 其受气之初,辟炁为男,阖炁为女。一阖一辟,男女攸 分。《道藏》所载,以龙吟虎啸,不后不先,为结胎之始。以 精血相包,处内处外,定男女之象,是则是矣。殊不知 所以使之然者,盖有自然而然者矣。使之然者,其动 静阖辟之机乎?人之生也以此合,及其死也亦然。“某 日而死,则受某日之杀气,此理盖行乎其中而不可 见者也。《阴阳》所载,有雌杀,有雄杀,有出有不出焉”,其 说似不可信。然雌杀不出,则死者右足钳而向左;雄 杀不出,则死者之左足钳而向右。雌“雄杀皆不出,则 左右足皆钳而相向,皆出则左右足皆向外而不钳”, 岂非生杀之炁贯乎万有,而著见于外之象乎?一炁 之至著而可见者,莫八风若也。是故春而南风则雨, 夏而北风亦然。八节之日,风来正位,则百糓成熟,失 位则否。生杀之炁行乎其中,风其发见者也。尝观圃 人,当春之接花木,一“直南风,十有九死,虽老圃莫知 其所以然者,当阳盛而阴炁应也。”呜呼!人受天地之 正炁以生,盍亦谨阖辟之机,以全是炁之正乎。不然 则中立于两间,何所恃而生乎《正学编》:“古今之运,元而已矣。一元之运,阴阳而已矣。 夫天者,其阴阳之宰乎。地者,其质也;人物者,其化也。 是故阴阳阖辟,动静相因”,而变化无穷焉。

    “盈天地,闲阴阳”而已矣。阴阳者,天地中正之道也。是 故无阴阳则非天地矣,无相互则非阴阳矣。

    一阴一阳曰“道”,道之不已曰“命。”道者其统会乎?命者 其散殊乎?是故言天下之至真而至正者,道也;言天 下之至动而至赜者,命也。升降靡常,刚柔杂揉,变化 见而吉凶分,道始涣而离之矣。运之流也,有从逆焉, 机之通也,有迟速焉,命在其中矣。

    “万物之生,皆滋阴含阳以为萌始,然而有通塞焉,何 也?”曰:“命之变化为之也。”又“涣而不齐者,化也,禅而不 穷者形也。万物以化,涣以形禅,而阴阳之用广矣。人 物者,通塞之大分也;男女者,阴阳之大分也。然而通 而塞,塞而通,阴而阳,阳而阴者,道未尝不在齐变化, 而贞夫一者也。”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成性者,人之道也。阴阳毁,则天 地之道息矣。成性毁,则人之道息矣。

    《草木子》:“人心是根于气,耳目口鼻之欲是也。道心是 原于理,仁义礼智之性是也。”

    《观微子》:“天道一气推迁而已矣。”或曰:“阴阳二物,非欤?” 曰:“乌乎二?不观行者乎?其出有往,主动,阳因以名。其 返有复,主静,阴因以名。是二之说也。其为行,一也,乌 乎二?”

    《蒙泉杂言》:“太初者,理之始也。太虚者,气之始也。太素 者,象之始也。太一者,数之始也。太极者,兼理气象,数 之始也。”

    先天者,理而气者也;后天者,气而理者也。天,气也,人, 气之气也。气也不能以违理,而气之气者,安得违气 而不有以奉其运乎?

    《方山纪述》:“气者,所以运乎天地万物者也。有清则有 浊,有厚则有薄。穷则变,变则通。一治一乱,非一日之 积也。”

    《清暑笔谈》:“有天地始有山川,自一气初分而言则曰 融结,气之成形则曰流峙,形区性别则曰动静。水阴 也,融而流动者其阳乎?山阳也,凝结而静峙者其阴 乎?故知阴阳互为体用。”

    《居业录》:“天地闲,无处不是气。”砚水瓶须要两孔用,一 孔出气,一孔入水。若止有一孔,则气不能出,而塞乎 内,水不能入矣。以此知虚器内皆有气,故张子以为 虚无中即气也。然天地闲气,刚者胜柔,实者胜虚,狂 者胜弱,重者胜轻,疾者胜缓,谓之无气则不可。 罗整庵集: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气为理,便不是此 处闲不容发,最为难言。要在人善观而默识之。只就 “气认理”与“认气为理”两言,明有分别。若于此看不透。 多说亦无用也。

    《推篷寤语》:阳在上,阴在下,阳多小,阴多大。世称鹏鲲 为海宇闲最巨物。然鹏世不常见,鲲鱼时时有之。此 因大海势最卑,气属阴故也。地之所产,则惟交象为 最巨。交象之外,更无巨者。视海稍高,其生亦稍小。若 冲霄凌汉者,鹤鹳雕雁之外无闻也。视地更高,其所 生尢小,势抗而气阳故耳。因此可以识阴阳大小之 辨。

    《鸿苞》:“溟涬子在颍上祷雨,以夏六月暴赤,日中从朝 至晡者凡两日,士民哭而止之,僚友有来同坐者,少 顷而不胜其炎,燠窜去。明日迁城隍,同暴神汗淋漓 如雨,而溟涬子心地清凉无少汗。又在青浦为民祷 晴,以五鼓起坐雨中,大雨如注,溟涬子怡然无所苦, 如是者数日,亦不病。以今思之,溟涬子非有所得者”, 直以一念精诚,遂能御寒暑,不为所侵。夫一念精诚, 太极也;寒暑,阴阳也。太极用事,岂阴阳所能陶铸哉? 苟能见性明心,纯乎太极,则遂跳出阴阳之外,为天 地闲一逍遥自在人,岂不快哉?

    “天地者,生万物无极,太极者,生天地。”天地万物有坏, 太极无恙,人死而性不灭,以此。

    “阴阳五行,运而为气,见而为象,凝而为形。寒暑昼夜, 所为运也;日月星辰,风云雷雨,所为见也;山川土石, 人物花木,所为凝也;人身之呼吸运动,所为运也。妍 媸修短,形色象貌,所为见也;耳目口鼻,四肢百骸,所 为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