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五十六卷
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一百五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录

     砚部汇考三

      明高濂遵生八笺论砚涤藏砚法高似孙砚笺诸式续砚式砚匣

       砚山天成七星砚图图说玉兔朝元砚图图说子石砚图图说三角子石

      砚图图说天成风字砚图图说碧玉圭砚图图说古瓦莺砚图图说天然

      龙尾石块砚图图说八棱澄泥砚图图说石渠阁瓦砚图图说德寿殿犀纹石

      砚图图说天潢砚图图说豆斑石砚图图说洮河绿石砚图图说灵壁山

      石砚图图说龙尾石筒瓦砚图图说未央宫砖头砚图图说 绿端石砚图图

      说兴和砖砚图图说银丝石砚图图说

      顾元庆十友图赞默友图图说

      屠隆考盘馀事论砚养砚涤砚藏砚朱砚墨绣

      徐炬明事物原始

    字学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砚部汇考三

    《明高濂遵生八笺》

    《论砚》

    高子曰:砚为文房最要之具,古人以端砚为首,端溪 有新旧坑之分,旧坑石色青黑,温润如玉,上生石眼, 有青绿五六晕,而中心微黄,中有黑点,形似鸲鹆之 眼,故以鸲鹆名研。眼分三种,晕多晶莹者,谓之活眼; 有眼朦胧晕光昏滞者,谓之泪眼;虽具眼形,内外焦 黄无晕者,谓之死眼,故有“泪不如活,死不如泪”之评。 又以眼在池上者名曰高眼为佳,生下者为低眼次 之。惟北岩之石有眼,馀坑有无相间,或有七眼、三五 眼,如星斗排联者;或十数错落,上下四旁生者;或有 白点如粟,贮水方见,隐隐扣之无声,磨墨亦无声,为 下岩之石。今则绝无,有则希世之珍也。上岩、中岩之 石皆灰色而紫如猪肝,总有一眼晕“少,形大如雄鸡 眼,扣之摩之俱有声,质亦粗砺”,即今之端石是也。欧 阳公以端之子石为佳,以子石生大石中,为石之精, 发墨光润,贮水不耗,为可贵耳。古有端石,贡研无眼, 其细腻发墨,色青光润,此必下岩石也。想贡砚在宋 官司取多,不暇剪裁,取眼故耳。贵在发墨,何取于眼? 无眼者但不入于俗眼鉴家何碍?歙石出龙尾溪者, 其石坚劲发墨,故前人多用之,以金星为贵。石理微 粗,以手磨之,索索有锋铓者尤佳。歙溪罗纹如罗之 纹,细润如玉,刷丝如发之密,金银间刷丝亦细密,眉 子如甲痕,为旧坑四种石也,色俱青黑。其新坑者,罗 纹如罗,菔纹、刷丝每条相去一二分,眉子或长一二 寸,金星新旧坑石色虽淡青,质并粗燥。“银星”新旧坑 同,故歙石有龙尾、金星、蛾眉、角浪、松文等名。有种湖 广沅州出石深黑,亦有小眼,广人取归作砚,名曰“黑 端。”沅人取作犀牛鱼、龟、荷叶、八角等式。黎溪石淡青 色,内深紫而带红,极细润,用久光甚有黄脉相间,俗 号“紫袍金带。”有伪造者,以药凿嵌成之,自有痕迹。洮 河绿石,色绿微蓝,其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出 陕西,河深甚难得也。今名“洮”者,俱黎石之皮,乃长沙 山谷中石光不发墨。广东万州悬崖金星石,色黑如 漆,光润如玉,以水润之,则金星自见,干则无迹,极能 发墨,用久不退。在歙之上,端之下,岩石可并也。浙之 衢石,黑者亦佳,多不发墨。他如墨角砚、红丝砚、黄玉 砚、褐色砚、紫金砚、鹊金墨、玉石砚,皆出山东。“水晶砚 发墨如歙。蔡州白石砚、浮盖山仙石砚、丹石砚、唐州 唐石砚、宿州宿石砚、吉州紫石砚、淄州黄金砚、金雀 石砚、青州石末砚、熟铁砚、紫金石砚,用不发墨。”青石 砚、蕴玉石砚、戎石绛石砚、淮石砚、宁石砚、宣石砚、吉 石砚、夔石“砚,如漆发墨,明石砚。万州磁洞石砚。相州 铜雀瓦砚,未央宫瓦头砚。柳州柳石砚,出龙壁下。成 州成石砚,出栗亭泸砚、潍砚。南剑州鲁水砚。宿州乐 石砚。虢州澄泥砚。登州驼基岛石砚。归州大陀石砚。” 江西宁府陶砚、高丽砚、梁公砚、银砚、铜砚、砖砚、漆砚、 蚌砚、磁砚。砚之出处不可胜纪。众砚中龙尾发墨,池 水积入不干。端溪美恶,俱能发墨,中有受水燥湿之 别,罗纹过于龙尾。铜雀砚,沈水千年,原质亦细,故易 发墨而不甚燥,然不坏笔,他则无足议也。唐之澄泥 砚,品为第一,惜乎传少而今人罕见。古之名砚,如陈 省躬仙翁砚,陶谷有两池圆砚,名曰璧友;和鲁公有 雪方池砚,周彬公友人有金棱玉海砚,徐阐之有小 金成砚。宣城有四环鼓砚。李后主有生水砚,内有黄 石子,子在则水,无子则涸。孙之翰有呵水砚,一呵水 流。丁晋公有水砚,一泓墨水,盛暑不干。刘羲叟造瓦 砚,丁宝臣绿石砚,谓之玉堂新制,送王介甫,故介甫 诗有“玉堂新制世争传,况是蛮溪绿石镌”之句。苏长 公《砚铭》曰:“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锤,以致斯珍。” 此言下岩端石,在宋亦难采取如此,况后数百年矣何能易得?若余所见砚有百方,皆名砚也,不能一一 悉记,举其可宝者言之。如端溪天生七星砚、绿端溪 砚、玉兔朝元砚、子石砚、山字子石砚、天成白玉风字 砚、汉碧玉圭砚、唐澄泥八角大砚、未央宫砖头砚、德 “寿殿犀纹石砚、天潢砚、龙尾石筒瓦小砚、洮河绿石 砚、银丝石砚、古瓦莺砚、灵壁山石砚、龙尾石段砚、兴 和砖砚、石渠瓦砚、豆斑石砚”,此皆砚之极少而致精 妙者。图其形体,共海内鉴家赏之,噫有砚存笥如范 乔之遗子者,能几人哉?人能贱金玉而宝砚石者,又 几人哉?况佳砚之不得其主,又不知其几哉!他如沉 于深渊,掩于厚土,毁于“兵燹”,败于“颠覆”,灾于记算之 傍,困于“学究”之侧,其几又何胜以千百计也?惜哉!

    《涤藏砚法》

    佳砚池水不可令干,每日易以清水,以养石润,不可 一日不涤。若用二三日不涤,墨色差减,涤者不可磨 去墨锈,此为古砚之征。涤以皂角清水为妙。滚水不 可涤砚,以半夏切平擦砚,极去宿墨,以丝瓜穰涤洗, 总不如莲花房壳,收起以水浸软,涤砚去垢起滞,又 不伤砚。不可以毡片、故纸揩抹,恐毡毛、纸屑以混墨 色。大忌滚水磨墨,茶亦不可。新墨初用,胶性并棱角 未伏,不可重磨,恐伤砚质。冬月当预藏佳砚,以粗砚 用之,可以敌冻。寒时以火炙冰,当四角挣炉架火,砚 上微暖逼之,或用砚炉亦可得。青州熟铁砚,用之甚 宜。春夏二时,霉溽蒸湿,使墨积久,则胶泛滞笔,又能 损砚精采,须频涤之。以文绫为囊,韬避尘垢,藏之笥 匣。不可以砚压砚,以致伤损。砚之佳者,最为难得。今 所尚者,未必佳品。人俱贵耳贱目,以愚肄家。彼所为 窦,岂真宝哉?又不可以不察。

    《后砚图》,皆余十年间南北所见,或在世家,或在文客,或落市肆,重索高价,鉴家未见,按图未必尽许为奇,即内中一二易得之石,亦异常品。故余赏其诸砚,质之坚腻,琢之圆滑,色之光采,声之清泠,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传之久远,岂世俗所谓砚哉?海内必有见者,见则必以愚为藻鉴的确。余虽未博目中见此为佳,第恐沉没图志不忘。愧余笔拙。未尽形容。若为浮借。余素不善。

    《高似孙砚笺诸式》

    “《凤池》砚。”       《玉堂砚》。

    “玉台砚。”       《蓬莱砚》。

    《辟雍砚》。       《房相砚》。

    “郎官砚。”       风字砚。

    “人面砚。”       《曲水砚》

    “八棱砚。”       《四直砚》

    “莲叶砚。”       马蹄砚。

    “凤池砚。”       《圆池砚》

    “玉环砚。”       《舍人砚》。

    “水池砚。”       《太师砚》。

    “东坡砚。”       《都堂砚》。

    “内相砚。”       《葫芦砚》。

    《只履砚》。       《双履砚》。

    “月池砚。”       《方池砚》

    斧形砚。

    圭砚。        鼎砚。

    院砚、        《天砚》

    蟾砚。        《鏊砚》。

    笏、砚、        瓢砚。

    璧砚。

    《续砚式》

    琴砚。        《莺砚》。

    “箕砚”        《山石砚》

    “鹰扬砚。”       山字砚。

    “太极砚”、       《汉壶砚》。

    “凤嗉砚。”       《松段砚》。

    《砚匣》

    用古砚一方,以豆瓣楠紫檀为匣,或用花梨亦可。砚 不在大,适中为美,可入藏匣。再备朱砚一匣,故《砚谱》 有“双履”制者,为便二色用也。砚以端歙为佳,或用白 端石为朱砚者,不耐久用,沾染不落,亦得旧石一方 为副,始佳。

    《砚山》

    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 即效之,不知此石存否。大率砚山之石,以灵壁、应石 为佳,他石纹片粗大,绝无小样曲折屼峍,森耸峰峦 状者。余见宋人灵壁砚山,峰头片段如黄子久皴法, 中有水池钱大,深半寸许,其下山脚生水一带,色白 而起,磥砢,若波浪然,初非人力伪为,此真可宝。又见 一将乐石砚山,长八寸许,高二寸,四面米粞包裹,而 峦头起伏作状,此更难得。他如应石,近有佳者,天生 四面,不加斧凿,透漏花皱俱好,但少层叠峦头,水池 深邃,望之一拳石也。又若燕中西山黑石,状俨应石, 而崒屼巉岩,纹片皱裂过之,可作砚山者颇多,但石性松脆,不受激触,多以此石乱应石。有伪为者,将旧 砖雕镂如《宝晋斋》式,用锥凿成天生纹片,用芡实浸 水煮如墨色,持以愚人,每得重价。然以刀刮山底,砖 质即露。有等好事者,以新应石、肇庆石、燕石,加以斧 凿,修琢岩窦,摩弄莹滑,名曰“砚山”,观亦可爱。

    天成七星砚图

    天成七星砚图

    《图说》

    此为黑青端石,上有七眼,列如七星,次第不爽毫发。 背有四眼,名曰“天成七星砚”,后有铭数十字,长可八 寸,阔三寸有馀。

    玉兔朝元砚图

    玉兔朝元砚图

    《图说》

    此为细罗纹刷丝歙石,圆径六寸,高一寸五分,面有 葱色《兔》、月二像,巧若画成,更无凹凸以凑形,似真五 代前物也。名曰“玉兔朝元砚”,傍刻“建中靖国元年改 制。”

    子石砚图

    子石砚图

    《图说》

    “天生石”子长五寸零,高厚寸五分,傍有小凹,四面光 润可爱,其色紫黑发墨,此端石也。后有隐然鸲鹆眼 迹。

    三角子石砚图

    三角子石砚图

    《图说》

    天成三角石子砚,方广四寸许,厚寸许,名曰“三角子 石砚。”其色青黑,光腻发墨,乃龙尾石也

    天成风字砚图

    天成风字砚图

    《图说》

    混成苍玉一磈,如风字形,方广七寸,厚二寸,上平下 瓦,空起插手,磨处微凹,虽巧匠琢磨,无此周致。

    碧玉圭砚图

    碧玉圭砚图

    《图说》

    此碧玉圭形,长七寸许,厚一寸,四面土秀黄剥,缠满 隙处,并后露半体,乃波菜绿色,为绝品碧玉。上有水 池,四面光莹。此诚秦汉物也。

    古瓦莺砚图

    古瓦莺砚图

    ==

    图说

    此古片瓦之半就形琢为莺砚其制甚佳质细而坚 半厚半薄长七寸阔四寸尾上有元章二字上刊米 氏印章

    天然龙尾石块砚图

    天然龙尾石块砚图

    《图说》

    此龙尾石块,天生形制,无可容墨,后人琢平底面,四 傍皆天生石纹如画,长六寸,阔三寸,中厚一寸多,下 有“乌玉”二字。

    八棱澄泥砚图

    八棱澄泥砚图

    《图说》

    此唐之澄泥砚池,以泥水澄莹,烧而为砚。品砚以为 第一,因其质细如石,其坚如玉故耳。方广九寸,厚二 寸,下有篆字“明理宣迹、平水圆璧、建武庚子”,共十二 字。上水池外皆海水波浪,中有跃鲤、奔马二物,刻法 精妙,乃痕隐然,真稀世物也。

    石渠阁瓦砚图

    石渠阁瓦砚图

    《图说》

    此瓦砚,背篆“石渠阁瓦”四字,砚上有铭,质坚声清,扣 之如玉,长一尺,阔六寸,厚一寸,傍又书云“嘉靖五年 改制”,下有小印。

    德寿殿犀纹石砚图

    德寿殿犀纹石砚图

    《图说》

    此为天生石面,俨肖犀纹,毫无雕琢,亦且平整。中开 瓶式,贮水用墨,后刻“德寿殿”字,下有御押。长八寸,阔 四寸,厚一寸许,大印文曰“德寿殿书宝。”

    天潢砚图

    天潢砚图

    《图说》

    此古歙石,中段横截,白色如玉,俨若天潢,四面皆然, 高三寸许,长九寸,阔可五寸,下有插手空处。

    豆斑石砚图

    豆斑石砚图

    《图说》

    此歙之《豆斑石》也。高寸许,长七寸,阔三寸馀,色微黄 绿,满面豆瓣,大小不等,有数晕者,有绿色、黄沈香色 者,光腻细滑,形色可爱

    洮河绿石砚图

    洮河绿石砚图

    《图说》

    此《洮河绿石砚》也。光细如玉,无少差异,惟不及玉之 坚耳。色如新绿,葱翠可爱,真砚中宝也。

    灵壁山石砚图

    灵壁山石砚图

    《图说》

    此《灵壁山》石,面平如画形,可以受墨,傍背皆天生皱 文,长七寸许,高三寸,上尖中肥下敛,置之几上,甚稳。

    龙尾石筒瓦砚图

    龙尾石筒瓦砚图

    《图说》

    此龙尾石砚,琢如筒瓦之形,面上铭刻如图,下有“万 卷楼”三篆字,长六寸,阔三寸,高二寸,石色青,墨如玉。

    未央宫砖头砚图

    未央宫砖头砚图

    《图说》

    此未央砖头砚也。色黄黑,形如肾,长六寸,阔四寸,厚 一寸,扣之,声清而坚,上有“建安十五年”字。

    绿端石砚图

    绿端石砚图

    《图说》

    此绿端石砚,背有周幼海铭,上篆“绿玉”二字,长七寸, 厚二寸,阔五寸,色温如玉,扣之铿然。

    兴和砖砚图

    兴和砖砚图

    《图说》

    此魏时砖砚,质细声坚,扣之如金石然,长九寸,厚二 寸许,阔四寸,色黄淡如沈香,背篆“大魏兴和年造。”又 一方有异兽奋翼者,止半其形,想砖大而得其半也。

    银丝石砚图

    银丝石砚图

    《图说》

    此银丝石砚,长五寸,阔寸半,高一寸许,色如漆,上有 银丝纹如画,横经石中,温润如玉,呵气成水。《砚谱》不 录,此必歙石龙尾石类也,纹甚可爱。

    《顾元庆十友图赞》

    默友图

    默友图

    《图说》

    右银潢砚,南所翁所遗,旧为胜国袁伯长物,背有伯 长题“碧落银潢”四字,余常用之,挥洒温润,元默可爱, 山房呼为默友。

    赞曰:“伯长之刻,山房之璧。倬彼天汉,为章于石。长河 无声,垂象有碧。清润益毫,可以观德。”

    《屠隆考盘馀事》

    《论砚》

    砚以端、歙为上古。端之旧坑,下岩天生石子,温润如 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 不坏笔者,为希世之珍。有无眼而佳者,但白端、绿端 非眼不易辨也,歙亦如之,但无眼耳。大抵端取细润 停水,歙取缜涩发墨,兼之斯为宝矣,然皆难得。今惟 取其质之坚腻,琢之圆滑,色之光采,声之清泠,体之 “厚重,藏之完整,传之久远,为可贵耳。”

    《养砚》

    凡砚池水不可令干,每日易以清水,以养石润。磨墨 处不可贮水,用过则干之,久浸则不发墨。

    《涤砚》

    日用砚须日涤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 二日,则墨色差减。春夏二时,霉溽蒸湿,使墨积久,则 胶泛滞笔,又能损砚精彩,尤须频涤。以萆麻子擦砚 滋润,不得以滚汤涤砚,不可以毡片、故纸揩抹,恐毡 毛纸屑以混墨色。端溪有洗砚石绝佳,今以皂角清 水涤之为妙。或以半夏切片擦砚,极去滞墨,或以丝 瓜穰涤洗,或以莲房壳涤洗,去垢起滞,又不伤砚,绝 佳。大忌滚水磨墨,荼亦不可尢,不宜令顽童持洗

    《藏砚》

    端溪水中出一草,芊芊可爱。石工取石琢砚讫,乃用 其草裹之,故自岭表讫中夏而无损也。取以为囊,藏 砚最佳。或以文绫为囊,韬避尘垢,寘之笥匣。不可以 砚压砚,恐伤砚材。

    《朱砚》

    亦得旧石者方妙。或用白端亦可。

    《墨绣》

    砚池边斑驳墨迹久浸不浮者,名曰“墨绣”,为古砚之 征。最难得者不可磨去,致规杖、漆、琴之诮。

    《徐炬明事物原始》

    《砚》

    《文房四宝》云:黄帝得玉一纽,治为砚,篆曰“帝鸿氏之 砚。”此制砚之始。后南越人石虚中为砚精巧,拜即墨 侯,后人呼砚为即墨侯,乃此义也。唐明皇有七宝砚, 垆尽其巧,冬寒砚冻,置于垆上,不劳置火,砚冻自消。 肇庆府端溪水中石色,青山半之石,紫山顶之石,猪 肝色者佳。其深绿圆小有鸲鹆眼者,乃岩石也。歙县 有龙尾溪之砚,石金星者,贵曹操铜雀台,里人掘土 得瓦为砚,贮水数日不渗。五代晋桑维翰举进士,主 司恶“桑”与“丧”同音,或有劝其不举进士,维翰乃著《日 出扶桑赋》,又铸铁砚示人曰:“铁弊则改姓。”卒举进士 及第。青州大抵以熟铁为砚,广南以竹为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