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四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十四卷
理学汇编 字学典 第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四十四卷目录

     音义部杂录二

    字学典第四十四卷

    音义部杂录二

    《游宦纪闻》、王金陵《字说》之作,率多牵合,固不免坡公 之讥。建炎间,莆中郑樵字渔仲作《六书略》,谓“象形、谐 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从六者而生,总计二万四千 二百三十五。其间惟谐声类最多,计二万一千八百 一十,约以简易,而尽得作字之义矣。自《说文》以字画 左旁为类,而《玉篇》从之,不知右旁亦多以类相从,如 ‘戋’”有浅小之义,故水之可涉者为浅;疾而有所不足 者为残;货而不足贵重者为贱;木而轻薄者为“栈”;“青” 字有精明之义,故日之无障蔽者为晴;水之无溷浊 者为清;目之能明见者为睛;米之去粗皮者为精。凡 此皆可类求,聊述两端,以见其凡。

    字学不讲,多因前代讳恶,遂致书画差误。汉以火德 王,都于洛阳,恶水能灭火,遂改洛为雒,故今唯《书经》 作“洛”,而传记皆作雒矣。秦始皇嫌“罪”字,似皇改为罪, 自出己意,谓非之多则有罪也。今经书皆以“罪”易罪, 独《礼记》《尔雅》犹有可考。“旡”字乃子云“奇”字,古文天倾 西北为无,今易中无皆从无,它书则杂之矣。“世”字因 唐太宗讳世民,故今“弃”,皆去世而从云,“漏泄”、“缧 绁”,又去世而从“曳。”“世”之与云形相近,与曳声相近,若 皆从云,则“泄”为沄矣,故又从“云”而变为“曳”也。民则易 而从氏,昏、愍、泯之类,至今犹或从氏也。以至如晋讳 昭,改昭穆之昭为诏音;秦讳政,而改正月之正为征 音,至今从之。此何理邪?

    字声有清浊,非强为差别。夫轻清为阳,阳主生物,形 用未著,故音常轻;重浊为阴,阴主成物,形用既著,故 字音必重。如“衣施诸身为衣,冠加诸首为冠。”衣与“冠” 读作平声者,其音重,已定之物属乎阴也;读作去声 者,其音轻,未定之物属乎阳也;物所藏曰“藏”,人所处 曰“处。”“藏”,平声、处上声者轻,其作去声者皆重,亦其类 也。

    《韵略》中无“打”字,已详见《归田录》中,但于《广韵》“梗”字韵 中音德冷,又都挺切。今俗谭谓打鱼、打水、打船、打伞、 打量之类,于义无取。沙随先生云:“往年在太学炉亭 中,以此语同舍,有三山黄师尹曰:‘丁,当也,以手当之 也’。”其义该而有理。无“不”字,但于“有”字韵中音俯九。又 “尤”字韵中音方鸠,“褪”字,亦常用者,遍检字书皆无之。 “尖”字韵中亦不载。

    鼠璞俗字,皆有所出,《释常谈》载之详矣。予复得数字: 晋挚虞较古尺曰:“度量之由生,皆絓阂而不通”,即今 之絓阂字。《晋礼仪志》有《懊憹歌》,即今之懊憹字。卫恒 《说字势》曰:或点。状似连珠。即今之字王 沉。《释时论》曰:“鼻。”而刺天。成公绥《啸赋》曰:“訇磕劳 曹。”即今之“劳曹”字,古人用此等字,不见为俗,何 邪?

    吴薛综谓孙权曰:“日南男女裸体,可谓虫豸。”五代卢 程骂任圜曰:“尔何虫豸。”按《尔雅》:“有足谓之虫,无足谓 之豸。”豸字合丈参反。《十二獬韵》“豸”字下亦云:“虫无足。” 侯思止曰:“獬豸但能触邪。”按《说文》:“獬廌,兽也。”古者决 讼,令触不直。廌字合丈蟹反。然《四纸韵》“廌”字下亦注: “獬豸,兽名。”然则廌与豸义本元通。若有“獬”字下,虽丈 参切,亦兽也。如止一字,纵丈蟹反,亦虫也。今人见御 史旧有獬豸冠,单呼为豸,可笑。

    《贵耳集》:武后亦女中之秦政也,有三数事,不可泯没, 造一十八字,埊为地,𢘗为臣,曌为照,圀为国。郑渔仲 云:皆有所祖。篆文纂中,“埊”字出《战国策孔子庙堂记》, 欧阳询书。有大周额,价十倍于无额。释氏《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皇帝御制,即武后也。

    《齐东野语》:“诗辞固多协韵,晦庵用吴士老补音多通, 然亦有太甚者。古人但随声取协,方言又多不同,至 沈约以来,方有四声之拘耳,然亦正不必牵强也。《离 骚》一经,惟‘多艰多朁’”之句最为不协。孙莘老、苏子容 本云古亦应协,未必然也。晦庵以艰音巾,朁音天,虽 用才、老之说,然恐无此理。以余观之,若移“长太息以 掩涕”一句,在“哀生民之多艰”下,则“涕”与“朁”正协,不劳 牵强也。

    闲隙之闲,读若艰,谓有容可入也。“闲隔”之“闲”,读若谏, 谓入其闲而隔之也。“闲暇”之闲,读若闲,谓其闲有容 暇也。闲有防义,故借作闲,非正字也。《季布传》:“侍闲果 言,如朱家指。”师古曰:“侍谓侍于天子,闲谓事务之隙 也。”《刘贾传》:“使人闲招楚大司马”周殷类注:“闲谓私求闲隙而招之。”汉书无音《史记》“闲”作去声。《张良传》:“尝闲从容 步游圯上。”汉书无音索隐闲,闲字也。《陈平传》“身闲行,杖剑 亡渡河”音义闲,绝间反。

    复、覆、伏三字,音义相出入,易于混乱,今各疏于左。复 有三字音房六切者,复归之复也,字书训以往来,是 也。易卦之复,《诗》言“归思复”,《论语》言可复也,“克己复礼” 皆是也。易注云还语注犹覆,与诗为恢复之复,其义 一也,扶富切。复又之义也,字书训以又是也。《书》“复归 于亳”,《诗》复会诸侯,语复梦周公则不复也,及复见复 闻之类皆是也。芳六切。与覆同音者,反复之复也,《易 乾象赞》“反复道也”,《释文》芳六反,本亦作覆是也。覆亦 有三音,芳六反者,反复之覆也,字书训以反是也。《中 庸》倾者覆之。注:败也。与《易》反复道也之复音同义异。 敷救切者,覆帱之覆也,字书训以盖是也。扶又切者, 伏兵也,《左传》“君为三覆以待之”是也。伏亦有三音,房 六切者,伏羲之伏也,字书训以伺也、匿也、隐也是也。 三伏之伏,及伏羲、伏生、赤伏符皆是也。扶富切者,鸟 抱卵也。《庄子》“越鸡不能伏鹄卵”,及后汉大丈夫当雄 飞,安能雌伏皆是也。《前汉五行志》:元帝初元中,丞相 府史家雌鸡伏子。颜云:“房富反。”用字者不可以不辩 焉。

    魏收有“逋峭难为”之语,人多不知其义。熙宁间,苏子 容丞相奉使契丹,道北京,时文潞公为留守,燕款从 容,因扣“逋峭”之义。苏公曰:“向闻之宋元宪云,事见《木 经》,盖梁上小柱名,取其有折势之义耳。”乃就用此事, 作诗为谢云:“自知伯起难逋峭,不及淳于善滑稽。”而 齐魏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则谓之庯峭。《集韵》曰:庯 “屋不平也。”庯,奔模反,同都反。今造屈势有曲折者, 谓之庯峭。云二字与前义亦近似。今京师指人之有 风致者,亦谓之波峭,虽转庯为波,岂亦此义邪? 《毛诗·采菽》:“平平左右。”《毛氏传》曰:“平平,办治也。”《正义》云: “《尧典》:‘平章百姓’,《书传》作‘办章’”,则平、办义通。《读诗记》引 《荀子》云:“分不乱于上,能不穷于下,治办之极也。《诗》云: ‘平平左右’。”今考《书传》,不见办章事。《史记》作“便章。”徐广 云:“‘下云便程’,则训平为便也。”骃按《尚书》并作“平”字。《索 隐》云:古文《尚书》作平字。此文盖读平为浦庚切,平既 训办,遂为办章。邹诞生本亦同。汉以伏生书为今文, 安国书为古文。《尧典》今古文皆有之,而作“办章”者,今 文也,特未知《诗疏》所授《书传》为谁作耳。昌黎《袁氏先 庙碑》。亦云“赞办章。”

    高邮有老儒。黄彦利谓《孟子》去齐三宿而出。昼,读如 昼夜之昼,非也。《史记田单传》载:燕初入齐,闻昼邑之 人。王蠋贤。刘熙注云:“齐西南近邑,音获,故孟子三宿 而出,时人以为濡滞也。”此说甚新而有据。然予观《说 苑》,则以为盖邑人王蠋,且齐有盖大夫王驩,而陈仲 子兄食采于盖,其入万锺。则齐亦自有盖,亦又与昼 邑不同矣。《通鉴》昼音,司马康《释音》“胡卦切”,亦曰“西南 近邑”,复不音“获”,何邪?

    “密章”二字,见《晋书》、山涛等传。然其义殊不能深晓。自 唐以来,文士多用之近世若洪舜俞《行乔行简赠祖 母制》亦云:“欲报食饴之德,可稽制蜜之章。”蜜字皆从 虫,相传谓赠典既不刻印,而以蜡为之,蜜即蜡,所以 谓之蜜章。然刘禹锡《为杜司徒谢追赠表》云:“紫书忽 降于九重,密印加荣于后夜。”《李国长神道碑》云:“煌煌 密章,肃肃终言。”王崇述《神道碑》云:“没代流庆,密章下 贲。”宋祁《孙奭谥议》云:“密章加等,昭饰下泉。”又《祭文》云: “恤恩告第。蹄书”密章、密字,乃并从山,莫知其义为孰 是,岂古字可通用乎?或他别有所出也?

    《扪虱新话》:荆公《字说》多用佛家语,初作空字云:“工能 穴土,则实者空矣。故空从穴从工。”后用佛语解云:“土 以为穴,则空无相;工以穴之,则空无作。无相无作,则 空名不立。”此语比旧时为胜。《维摩诘经》曰:“空即无相, 无相即无作,无相无作,即心意识。”《法华经》曰:“‘但念空 无作’。《楞严经》云:‘但除器方,空体无方’。”荆公盖用此意。 又如云:“追所追者,正能追者辵而从之。”“搔手能搔,搔 所搔将何以能入为柯,所入为柯”之类。此能所之语, 亦出佛经中。《圆觉经》曰:“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 舍。其能证者,无作无止,无住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所 者。”佛经谓能所者,彼此义也。吾书中本无此语。予尝 与坐客谓此,因举古尊宿陈睦州常与一士人对话, 其人盛称字学,睦州乃于空中点云:“还识这个么?”其 人罔措。睦州笑云:“永字八法也。”不知予语已,遂于空 中点一点,问客云:“且如荆公一部《字说》,多用佛经语, 还会得这个否?”客又罔措。

    《癸辛杂识》治乱之“乱”当作“乱。”从乙郎段切。治也。治之 也烦。之。当作。从支,音同前。烦也。并见《说文》乙 部、支部。

    枃音进,凡织,《前经》以枃梳丝,使不乱也。出《埤仓》,见《唐 韵》。近世张定叟所云,则杓字一点,三音标的,若非此 枃字也。

    隆州跨鳌李先生,老儒也。尝著书名之曰《𠙆书》。张行成跋云:“《方言》曰:‘𠙆,倦也。丁度谓字或作’。”故《司马相 如》云:“穷极倦。”释云:“倦。”疲。惫也。盖乐其倦游。不希 时用也。楼攻愧云。尝考之。《集韵》。二十陌。有字与剧 同音。《方言》:“倦也。”然则此书之名,音从剧,义则倦耳。然 《说文解字》无《集韵》:胡官反。亭名,在上谷。 谟官切。《说文解字》。“其虐”切“相踦。”也。二字若不类 俗书,足以相乱。𧮭从山谷之谷,弹丸之丸,则钦宗兼 名。三十六号止是亭名,别无义可取。谻从谷,亦其虐 切。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郤、绤皆从谷,俗书与山 谷之谷无别。𠃨,居逆切,持也,象手也。《集韵》云:隶变为 丮执孰等丸,恐筑之“几”皆从𠃨,俗书与丸几无别。相 如《上林赋》曰:“徼𠙆受诎”,曰穷极倦。俱音剧。倦疲惫 而。《说文》。字徐锴《通释》亦引《上林赋》“徼𠙆受屈。”谓以 力相踦角,徼𠙆而受屈也。𠙆,渴极切。其虐切。声亦 相近,疑即。《字,跨鳌》之书,不应取“踦。”之意义。正用 方言上林赋。倦𠙆之意耳。区区虽若辞费。详考及此。 因并及之。又余橦自著书。以拟太元潜虚命名。《书》 以八起数。字之义,亦未易晓,攻愧尝为考云:“《说文 解字》二字部:‘亟,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 也,去吏反。徐锴释曰:‘承天之时,因地之利,口谋之,手 执之,时不可失,疾也。会意:气至切。《集韵》于去声七志 正引上文,而又入声。二十四职出此字’’。”《注》亦 引上文,而云“或作。”《极橦》。盖以此备三才。故用之亦 务奇。故又加“廾。”第未知。字止用《集韵》为据,惟“复”别 见他书,“复”其下又加“木”,则未之见也。尝考“去吏”乃本 音也,要当从去声为正。余异二公名书之僻,嘉前辈 考订之精,故并书之,以俟问奇字者。

    “‘蕞蕝’二字,上音祖外反,小貌;下音租悦反。束茅表位”, 出《国语》,叔孙通为绵蕝野外注:“立竹及茅,索荣习礼 仪其中。”师古曰:“蕞与蕝同,皆子说反。”然十七薛韵内 只有此说。“蕝”字乃在十四泰音最木待问轮对,误读 “蕞尔之国”,作撮音。寿皇厉声曰:“合作在最反,读为是。” 按毛晃韵十七薛出“蕝蕞”二字于十三蔡内,亦有一 “字,‘内’”“蕝”字下注:“子芮反。束茅表位”,正叔孙通“绵蕝之 仪。《春秋传》云:‘置茅荫也’。”“蕞”字下注,“‘‘《史记礼书》作绵蕞’。 徐广曰:‘表位标准’。如淳曰:‘置绵索为习肄处,谓以茅 翦植地为纂位’。又于《十四泰》亦出二字,皆有祖外反, 别出一‘蕞’字,祖外反,小貌也’。则二音皆可通用无疑。” 杨伯岩《臆乘》经史中字注音韵,世人流传讹舛,不以 为嫌,谈话及散文中用之,故无害。若夫对偶与夫押 韵,讵可不审哉!今聊疏数字 魁梧。梧去声西汉救梧。梧音 悟项羽传《胶》。胶上声庄子榷酤:酤上获切武帝纪隐几。隐去声孟子庄子 《容斋随笔》备载乐天诗中字音异处,蒙尝暇隙遍阅 集中,如“四十著绯军司马”,司作入声;“四弦不似琵琶 声”,琵字作入声。“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相”字上声。 “红楼许住否”,“楼钥请不用否”,请字并作平声。“池”通“浅 沮”,“沟沮”,秋夜切。“归来无可可霑衣”,下“可”字可纥切。“穿 衣妨宽袖”,“妨”字作去声。如此之类,意其为方言,或一 时借用耳。政如少陵诗“会须上番看成竹”,“番”字作上 声,恰似“春风相欺得”,“相”字作入声,其义一也。若曰“已 弦趣数弹”,“数”字从速切,恐如《孟子》“数罟不入洿池”,又 曰“嵬峨”字并上声,恐如韩文《圣德颂》曰“岳祇嶪峨峨” 音“我”,又曰“扪腹方果然”,“果”字音颗,此却正用《庄子逍 遥游》“腹犹果然”,注“若火切”,又曰“答然无所有”,“答”音塔, 亦正用《庄子齐物》、南郭子綦“嗒然似丧其偶”,“嗒”字吐 答切。又诗曰“作底欢娱过此夜”,“作”音做,正如韩文“方 桥如此做”,又曰“杯宴喜过”,“喜”字去声,此史中多用之, 如《汉陈遵传》遵大喜之。又“十八人名空一人”,“空”字去 声,正如选诗“潭影空人心”,又云“司马人间穴长官”,“长” 字去声,正用陆机《文赋》“无故取乎穴长”是也。又有非 本韵而叶韵呼者,乃方言耳。外有“尽君花下醉青春”, 尽字音津上声;“洼银中贵带”,洼字去声;“飘然转旋返 云程”,旋字去声;匹如“元是九江人”,匹字去声;“‘醉依香 枕’,坐”,依字“鸟”皆切。却未知所据,候扣博闻者。

    责负《汉高帝纪》:“折券弃负”,师古注:“以简牍为契券,折 毁之,弃其所负。其。”《谷永传》:“起责分利受谢”,师古注言: 富贾有钱,放与他人,以取利息。今之人谓放债取偿, 盖本诸此。殊不知《周礼天官小宰》:“听称责以傅别”注: “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也。举此言之,则起责之说,其 来尚矣。

    《续释:常谈》:常引白乐天“鹌鹑”之句,解未得其似。鹑 之。世多写为鹌,殊不知乃鸭字。按丁度《集韵》,“鹌”字 在入声三十三狎韵内,与“鸭”字一同,若鹑属,当从 在下平声二十二《覃》韵《与》。《鸰》。鹊,一同 云族。《庄子》云:“云气不待族而雨。族,聚也。未聚而雨,言 泽少也。”李义山《雪赋》云:“云市飘荡,当从于月窟;月窟 淅沥,合随于云市。”云族、云市,亦奇字。

    绝字之义。绝字义训不同。如“子绝”四者,无也。“绝笔于 获麟”之一句者,止也。“韦编三绝”者,断也。“绝妙好辞”者, 奇也。“绝类离伦”者,冠也。“超绝物表”者,超也。“伦物已绝” 者,息也。“相望辽绝”者,远也。“烽烟始绝”者,熄也。“绝壁苍苍”者,峭极也。“意好殆绝”者,尽也。“绝江海”者,横渡也。《前 汉·武帝纪》载卫将军绝幕者,谓直度匈奴沙土之界 也。

    芥蒂世称芥蒂或蒂芥,往往字音皆未详。按《文选》张 平子《西京赋》云:“睚眦虿芥。”五臣注:“怒貌。”李善注引张 揖《子虚赋注》曰:“蒂芥,刺鲠也。”虿与蒂同。郭象《庄子注》 亦云:“虿芥。”

    《西溪丛语》:刘梦得诗有“杯前胆不豩”,赵勰有“吞船酒 胆豩”,《礼部韵》《唐韵》并无,《集韵》在山字,韵音呼关切,顽 也。

    唐李济翁《资暇录》云:“古‘使’字作‘李’,《左氏春秋传》言‘行 李’,乃是‘行使’,后人误为‘李’字。《春秋僖公三十年左氏 传》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杜 预曰:‘李,使人也’。又《襄公八年左氏传》云:‘亦不使一介 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曰:‘行李,行人也’。又《昭公十二年 左氏传》曰:‘诸侯靖共好以为事,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杜预曰:“行理,使人通聘问者。或言理,或言李,皆谓行 使也。但文其言,谓之行李,亦作理耳。”以此知其非改 古文为李也。古文字多矣,李济翁不言李,字出何书, 未可遽尔泛举而改作也。刘孝威《结客少年场行》云: “少年李六郡,遨游遍五都。”李作使音。

    古诗云:“灯檠昏鱼目。”读“檠”为去声。《集韵》:“檠,渠映切,有 足所以几物。”又檠音平声,榜也,非灯檠字。韩退之云: “墙角君看短檠弃。”亦误也。

    苴,《说文》:展贾切,土苴糟魄物,又云不真物。一音子余 切,训包也。韩文公《进学解补》苴罅漏,当读作平声。 砅,邻知切,又力智切,又力制切。引《诗》“深则砅”,今诗本 改作“厝”字。砅出《集韵》《类篇》,履石渡水也。

    《演繁露》:医有按摩法。按者,以手捏捺病处也。摩者,挼 搓之也。字当从手,则其书当为按矣。《玉篇》手部无按 字,《广韵》有按字,却从才别出案字从木。注曰:“几属也。” 《周礼》:“廉能之类。”诸家虽训廉为察,尝疑理不相附。因 阅《汉高帝纪》:诏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颜氏 曰:“廉字本作覝,其音同。”乃知廉之为察,本覝字也,有 觇视之义。

    《酉阳杂俎》:刘录事食鲙数叠。今俗书楪字,误以其可 叠,故名为叠也。然楪字乃叠札为之,则以叠为楪,亦 有理也。

    古字不拘偏傍,多借同声用之。《汉志》:畴人,疑筹人也, 从算历言之,比畴列之畴,于义为径。

    世传浯溪本无“浯”字,元结自名之,恐不然也。《说文》:“浯 水出琅琊灵门壶山,东北入潍。从水。”吾则浯非结之 所名也。

    《补笔谈》:人语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间事未尝离口也, 而字书中须读作否音也。若谓古今言音不同,如云 不可,岂可谓之否可不然,岂可谓之否?然古人云否 不然也,岂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决非如此,止是 字书谬误耳。若读《庄子》不可乎?不可须云否可,读诗 须云“曷否肃雍,胡否倾焉”,如此全不近人情。

    《经典释文》,如熊安生辈,本河朔人,反切,多用北人音, 陆德明吴人,多从吴音,郑康成齐人,多从东音。如璧 有肉,好以肉音揉者,北人音也。金作赎刑,赎音树者, 亦北人音也。至今河朔人谓肉为“揉”,谓赎为树。如“打” 音丁梗反,“罢”字音部买反,皆吴音也。如疡,医祝药剂 杀之,齐祝音咒,郑康成改为注,此齐鲁人音也。至今 齐谓注为“咒”,官名中尚书,本秦官,“尚”音上,今上谓之 常书者,秦人音也,至今秦人谓“尚”为“常。”

    《资暇录》:谚曰:“学识何如观点书?”书之难,不唯句度义 理,兼在知字之正音借音。若某字以朱发平声,即为 某字发上声变为某字,去入又改为某字,转平上去 入易耳。知合发不发为难,不可尽条举之。今略推一 隅,至如“亡”字、“无”字、“毋”字,并是正无借音也。今见点书, 每遇“亡”“有”字,必以朱发平声,其遇“毋”“有”亦然,是不知 亡字、亡字、“毋”字、母字,点画各有区别。亡字之亡,从一 点一画下观篆文当知矣。是以无字正体作“亡失”之 “亡”“毋”中有“人”,“毋”“有”字,其画尽通也。父母字中有两点, 刘伯庄《音义》曰:凡非父母字之毋,皆呼为无字是也。 义见字书,其无旡,今多混书,陆德明已有论矣。学者 幸以三隅反焉,可不起予乎?

    俗字至伙,“刍”字已有二草在心,今或更加草,非也。因 刍又记得“趋走”之“趋”,今皆以多居“走”,非也。“焦”下已有 火,今复更加一火剩也。瓜“果”字皆不假更有加草,“瓜” 字已象剖形明矣。俗字甚众,不可殚论。

    《遁斋闲览》:欧公云:契丹阿保机,《李琪集》中赐契丹诏, 乃为阿布机,后有人自朔中归云:“朔人实呼为阿保, 人以为传闻之讹。”余尝思之,盖其言无正音,用华语 译,不能无讹谬。如汉身毒国亦号捐毒,其后改为干 笃,又曰乾竺,今遂呼为天竺矣。译者但取其语音与 中国相近者言之,故随时更变,而莫能定也。

    《纬略》《仪礼》曰:“度尺而午。”注曰:“一纵一横曰午。”《汉书霍 光传》曰:“使者旁午。”师古曰:“一纵一横为午,犹言交横也。”盖用此意。《刘向传》曰:“螽螟螽午。”如淳曰:“螽午犹言 杂沓也。”

    诗人以乾鹊对湿萤,唯王荆公以为虔字音见于鹊 之强强。《易统卦》曰:“鹊者阳鸟,先物而动,先事而应。”《淮 南子》曰:“乾鹊知来而不知往。”此修短之分也。

    旧说董仲舒墓门,人过皆下马,故谓之“下马陵”,后人 语讹为“虾蟆陵。”今荆襄人呼“提”为“堤”,晋绛人呼“梭”为 “莝”,关中人呼稻为“讨”,呼釜为“付”,皆讹谬所习,亦曰坊 中语也。

    《容斋随笔》:“今人书二十字为廿,三十字为卅,四十为” 皆《说文》本字也。廿音入,二十并也。卅音先合反,三 十之省,便古文也。“音先立反。数名,今直以为四十 字。”按秦始皇凡刻石颂德之辞,皆四字一句。《泰山辞》 曰:“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琅邪台颂》曰:“维二十六年, 皇帝作《始之罘颂》曰‘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东观颂》 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会稽颂》曰:‘德惠修长,三十 有七年’。”此《史记》所载,每称年者,辄五字一句。尝得《泰 山辞》石本,乃书为廿有六年,想其馀皆如是,而太史 公误易之,或后人传写之讹耳。其实四字句也。 《云麓漫抄》:本朝有粮料院,按《韵略》料字平声,解云,“量 也。”乃是量度每月合支粮食之处,作仄声呼,非是。盖 俚俗以马食为马料,误矣。

    古人多言阿字,如秦皇阿房宫,汉武阿娇“金屋”,晋尢 甚“阿戎”“阿连”等语极多。唐人号武后为阿武婆,妇人 无名,第以姓加“阿”字。今之官府妇人供状,皆云“阿王 阿张”,盖是承袭之旧云。

    《野客丛谈》,苕谿渔隐曰:“杜子美诗云:‘借问大将谁,恐 是霍嫖姚。汉朝频遣将,应拜霍嫖姚’。按《汉书》颜师古 注:并去声呼,而此作平声用,盖从服虔之音尔。王荆 公诗亦曰:‘莫教空说霍嫖姚’,亦以平声呼,盖承袭子 美之意也。《闻见录》亦以子美用‘嫖姚’字为失,且讥之 曰:‘退之云:‘凡为文词,宜略识字’,有以也夫?二公不深’” 考耳。嫖姚作平声用,自古已然,不但子美、荆公二人 而已。观梁萧子显诗“夫婿仕嫖姚,十八贾登朝”庾信 诗“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王褒诗“楼兰校尉称嫖 姚”,唐人前诗已多如此,而唐人如李嘉祐诗“身逐嫖 姚几日归”,高适诗“每逐嫖姚破骨都”,李白诗“将军兼 领霍嫖姚”,张祐诗“二十逐嫖姚”,罗隐诗“尊罍合伴霍 嫖姚”,李益诗“君逐嫖姚将”,韦应物诗“嫖姚恩顾下,中 有霍嫖姚”,张籍诗“曾将顺策佐嫖姚,为佐嫖姚未得 还”,杜牧之诗“鏖兵不羡霍嫖姚”,李商隐诗“五年从事 霍嫖姚”,郎士元诗“壮心竟未嫖姚知”本朝,王元之诗 “绣服霍姚姚”,刘贡父诗“嫖姚不复顾家为”,陈后山诗 “故家文物尚嫖姚”如此甚多,皆知为平声字用者,未 见有作去声呼,盖承袭而然。二公但见子美、荆公用 此,遂以为疑,不知前后之人所用已如此也。

    《笔谈》云:“‘‘古人谐声,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与‘李’ 字协,用‘庆’字‘正’字多与‘章’字平声用,恐别有理。古人 谐声,似此甚多,如‘野’字音多与‘羽’字音协,‘家’字音多 与居字音协,如《诗》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 麀鹿麌麌’,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于渊,或在 于渚’;曰:‘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曰: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是“野”字与 “羽”字音协之例也。曰:“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 乃见狂且”;曰“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 居?”曰“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是“家” 字与“居”字音协之例也。盖当时自有北音,且有字协 李字者,不但《毛诗》为然,汉刻中如《吴仲山碑》亦然,“庆” 字协,“章”字不胜其多也。

    蔡宽夫《诗话》云:“秦汉以来,字书未备,既多假借,而音 无反切,平仄皆通用,如庆云、卿云、皋陶、咎繇之类,大 率如此。”《诗》“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皆以为协 声。仆谓宽夫之说是矣,然此二字未为不协也。“来”字 协“思”字者,非“来”字,是釐字耳。如康衡诗曰“莫学《诗》康 鼎来康说《诗》解人颐。”是亦以来字协“诗”字。今吴人呼 来为釐,犹有此音。“南”字协音字者,非南字,是吟字耳。 如《文选》贾谧诗曰“昔与二三子,游息承华南。拊翼同 枝条,翻然各异寻”是也。唐人韩柳韵语,如《孟先生诗》 《复志赋》《贞符诗》,多以此协。因而考之,古人协字,必有 其音。又如《毛诗》以下字协“故”字者,是户字耳。“家”字协 “蒲”字者,是孤字耳;“庆”字协“阳”字者,是羌字与卿字耳。 如《诗》:“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曰:“予 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曰:“先祖是皇,神保 是飨,孝孙有庆,万寿无疆”之类是也。学者当以类推 之。

    洪丞相景伯《隶释》曰:“‘《周官注》,‘莪’”、“仪’二字皆音‘俄’。《诗》以 ‘实惟我仪’,协‘在彼中河’”,“‘‘乐且有仪’,协‘在彼中阿’,《太元》 亦以‘各遵其仪协,不偏不颇’,《左传》音‘蛾’作‘蚁’,徐广音 檥船”作“俄’,《汉碑》凡《蓼》《莪》皆作‘蓼仪’”,而《司隶鲁峻碑》又 作“蓼。”此犹商之《阿衡》,或为“倚衡”、“猗衡”之例也。盖古者率多以“《阿》《猗莪》。”等字同为一音。又观贾谊《鵩赋》 曰:“请问于鵩,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菑。淹速之 度兮,语予其期。”《岑彭传》:舆人歌曰:“我有枳棘,岑君伐 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牦。含哺鼓 腹,焉知凶灾。”是以“灾”字协时字音,则“灾”字合读为缁。 汉人书“灾”为“菑”,正此音也。观“菑”、“灾”字协时字,则知古 人不独以来字协釐字,其二音亦本通用如此。 东坡诗曰“苍茫瞰奔流”,又曰“愁度奔河苍茫间。”赵注 谓苍茫两字,古人用之皆是平声,而先生所用乃是 仄声。苍字,《广韵》音粗朗反,而茫字上声皆不收。按扬 雄《校猎赋》“鸿濛沆茫”音莽。白乐天《雪诗》“寒销春苍茫”, 又曰“野道何苍茫”,注并音上声。近时苏子美诗亦曰: “淮天苍茫背残腊。江路委蛇逢旧春。”自注。“苍茫仄声。 茫作仄用。似此甚多。”

    《左传》“晋郑焉依”,焉今读为延字,非嫣字也。然观庾信 有“晋郑靡依”之语,是读为嫣字矣。考《颜氏家训》,诸字 书,焉字鸟名,或云语词,皆音嫣。自葛洪用《字苑》分焉 字音训,若训何,训安,当音嫣,如“于焉嘉客”,“于焉逍遥”, “焉用佞”,“焉得仁”之类是也。如送句及助语当音延,如 “有民人焉”,“晋郑焉依”之类是也。江南至今分为二音, 河北混为一音。然则“晋、郑焉依”者,谓晋郑相依耳。焉 者语助,而庾信谓“靡依”,则失其义。

    汉人专门之学,各习其师,所传经书,不无异同,然当 时亦有假借用字,所以与今文不同。因观汉碑中引 经书语疏,大略如此,《灵台碑》曰“德被四表”,《张公碑》曰 “元亨利正”,《蒋君碑》曰“遵五屏四”,《刘修碑》曰“动乎俭中, 鬼神冨谦,乡党逊逊如也”,《祝睦碑》曰“乡党逡逡,朝廷 便便”,《孔彪碑》曰“无偏无党,遵王之素”,《费氐碑》曰“导齐 以礼,有耻且格”,《王君庙碑》曰“庶绩咸喜”,《张表碑》曰“畔 桓利贞”,《范式碑》曰“徽柔懿恭,明允笃恕”,《薛君碑》曰“永 矢不愃”,《严发碑》曰“镌坚仰高”,此类甚多。《费凤碑》有曰 “泥而不滓”,洪氏谓此“涅而不淄”,非假借,则传异也。仆 观《史记屈原传》有曰“皭然泥而不滓”,刘勰《辩骚》则曰 “皭然涅而不淄”,知此语尚矣。洪氏不引此,夫岂未之 考乎?东汉如《熊君碑》《隗嚣传》,亦皆有是语,不特《费凤 碑》也。

    今呼朝请郎及奉朝请并作上声。《汉书》朝请,其说有 二:一说汉律,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请,此合从去 声,如“窦婴不得朝请”、“王陵竟不朝请”之类是也。师古 注:才姓反。又一说奉朝请无定员,本不为官位。东京 罢省三公、外戚、皇室、诸侯多奉朝请。奉朝请云者,奉 朝会请召而已。故韩退之、东坡诗并作上声押是也。 今吏文用承准,字,合书准,说者谓因寇公当国,人避 其讳,遂去十字,只书准。考魏晋石本,吏文多书此承 准字。又观秦汉间书,与夫隶刻,平准多作准,知此体 古矣。干禄书《广韵》注谓:准,俗准字。既古有是体,不可 谓俗书,要皆通用。《石林燕语》言京师旧有平准务,自 汉以来有是名。蔡鲁公为相,以其父名准,改为平货 务。余谓平准字,自古以来,更革不一。观《宋书》平准令 避顺帝讳,改曰染署。其他言准字处,所避可知。 杜子美诗“跳鱼拨剌鸣”,不晓者读为拨次。案张衡《思 元赋》曰“弯威弧之拨剌。”注:“剌,方达反。”太白诗曰:“双鳃 呀呷鬐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以拨剌为拔剌者,划 裂震激之声,箭鸣亦然。又势有不便顺,谓之乖剌。乖 剌者,乖戾也。如东方朔谓“吾强乖剌而无当”,杜钦谓 “陛下无乖剌之心”是也。今人言作事不顺,犹有此语。 剌呼为“赖”,声之转也。

    馺娑殿。娑字诸处音素可反,惟扬雄赋“先河反承明 庐。”承明本平声,而张曲江、李文饶作仄声用。《寒山诗》 “八风吹不动”,而乐天诗“汰风吹不动。”汰音闼,羹臛之 羹,与夫地名不羹,本音耕,而《鲁颂》《楚辞》《急就章》皆读 为郎,今俗谓相抵曰挨,正书此字,而乐天诗“坐依桃 叶妓,日醉依香枕”,坐依音鸟,皆反正挨字。今言不正 者为夭邪,夭读为幺。而乐天诗曰:“莫言苏小小,人道 最夭邪。”“夭”伊邪,反非幺字。东坡梅诗祖此,用夭邪语。 今人多读为幺邪,而不知为非也,似此甚多。又如船 人使风曰帆,风、帆字作去声呼。案《唐韵》去声有此一 音,是以张说之律诗曰:“夏云随北帆,同日过江来。” 沈存中《笔谈》曰:唐士人专以小诗著名,而读书灭裂。 如乐天《题坐偶诗》“俱化为饿殍”,作夫字押。杜牧之《杜 秋娘诗》“厌饫不能饴”,“饴”乃饧,非饮食也。晋王荟以私 粟作粥饴饥者,郗鉴甚穷,乡人共饴之。饴字岂不作 饮食用?然考晋音乃音嗣,非“贻”字也。牧之用作“贻”字, 必别有所据。又观《后汉·许杨传》,举谣歌曰:“饴我大豆 享芋魁。”“饴”字无音,乃知牧之用字,有所祖也。“饿殍”之 “殍”,作“夫”字用。按《唐韵》“敷”字,韵收抚俱切,又平表切,皆 言饿死也。是则“殍”字有二音。乐天所押,盖从《唐韵》之 平声者。二字皆有所据,存中自不深考,安可以读书 灭裂非之。扬雄箴曰:“野有饿殕。”

    佩觿曰:“牛车之车,尺遮反,本无居音。‘丧予之予,戈汝 反,本无余音’。”其变古如此。韦昭亦曰:“车字从汉,始有居音。”按经书中凡言予处,皆音上声,知佩觿之说为 当,则是汉已前文字,凡言车者,尽合作尺遮反,凡言 予者,尽合作戈汝反,可也。然观《战国策》冯驩歌曰:“长 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说苑》载淳于髡禳田之词 曰:“蟹堁者宜禾,洿邪者满车。传之后世,洋洋有馀。”观 此语似与居音相协。又观《毛诗》:“其殽维何?炰鳖鲜鱼。 其赠维何?乘马路车。”《周易》“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 之弧,后说之弧。则知车作居音,其来已古,非始于汉 也。

    春秋,汉东之国,随为大,其后杨坚建国,见周、齐不遑 宁处,故去辵文,只作“隋。”今欧阳询《九成宫碑》书作“随” 者,推本当时之意尔。古之叠字,用三日,合作“叠。”《新莾》 以三日太盛,改从三田。今《东汉碑》叠字仍旧有三日 者。古之对字,丵下从口,据《说文》谓汉文帝以口多非 实,改从土。然观《大夫始鼎铭》,则知对字从土者旧矣。 古之罪字,自下从辛,秦始皇以字形似“皇”字,遂改从 网从非。古之劭字从刀,南朝宋太子名劭,而恶字文 为召刀,遂改“刀”为“力。”汉人洛,字书“雒”,盖汉火行忌水, 故去水而用佳。至魏以土行土水之母,故去佳仍用 水。字或书作纸。盖古者以缣帛而书,故从糸。后蔡 伦锉故布捣作纸,故其字从“巾。”

    今人诗句多用未渠央事,往往不究来处,渠字作平 声用。按,《庭燎》诗“夜未央”注云:“夜未渠央。”渠,其据切,当 呼“遽”,只此一音,谓夜未遽尽也。古乐府王融《三妇艳 诗》曰“丈人且安坐,调弦未遽央”,又《长安狭斜行》曰“丈 夫且徐徐,调弦讵未央”,渊明诗曰“寿考岂渠央”,鲁直 诗曰“木穿石盘未渠透”,并合呼“遽。”《史记》尉佗曰“使我 居中国,何渠不若汉。”班史作“何遽不若汉”,益可验也。 《嘉祐杂志》谓敬字左讫力反,右普木反,今避庙讳改 姓苟,误矣。按此误不但见于石晋之时,六朝已然矣。 《南史》:何敬容为宰相时所嗤鄙,其署名,敬字大作苟, 小作文;容字大为父,小为口。陆倕戏之曰:“公家苟既 奇大,父亦不小。”是以狗字讥之也。又观张敬儿母于 田中梦犬子有娠而生敬,故初名苟儿,又生一子名 猪儿。宋明帝嫌苟儿名鄙,改为敬儿。观此二事,是以 “敬”字之左文为苟且之“苟”字明矣。

    蔡宽夫《诗话》曰诗人用事,有乘语,意到辄从其方言 为之,亦自一体,但不可为常耳。吴人以作为佐音。退 之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 此作,乃用佐音,不知当时所呼通尔,或是戏语也。仆 按《广韵》作字有三音,一则洛切,二臧路切,三则逻切。 退之诗韵正叶则逻切,音佐耳。又《后汉·廉范传》云“廉 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昔无襦,今五绔。”此“作”字, 臧路切,音措耳。又《苕溪渔隐》引老杜“主人送客何所 作”,此语已先退之用矣。何止老杜与杜同时?如岑参 诗“归梦秋,能作乡书醉懒题”,在杜之先,如《安东平》古 调“微物虽轻,拙手所作,馀有《三丈为郎别厝》”,此类甚 多,在退之之前,不但杜用此语也。古词所叶,正与廉 歌一同。《明道杂志》引皮日休诗“共君作个生涯”之语, 谓作读为佐,不止退之一诗,即张右史亦失记杜、岑 之作尔。权德舆诗“小妇无所作”,自注“音佐。”又考“小妇 无所作”,乃古乐府中语,以“作”为佐,知自古已然矣。诗 “侯祝”,“侯”“作”字作“诅”字读。

    前汉《魏相传》,“相”字无音,人多呼为平声。以弱翁之字 观之,合作去声。唐诗曰“身依魏相尊”,可据也。《郊祀志》 公玉带为公宿带,据颜师古注引《吕氏春秋》,齐有公 玉丹,盖其旧族,合呼为本音。而单姓玉者音宿,如后 汉玉况乃姓宿尔。《晁错传》“错”字无音,据《班固叙传》曰 “故安执节,责通诛错。蹇蹇帝臣,匪躬之故”,作措字读。 而潘安仁赋乃曰:“殒吴嗣于局下,盖获怒于一博”,济 七国之称乱,翻助逆而诛错,是协入声韵也。此如《史 记司马错》“错七各反,又七故反。”仆又考之文字间言 惊悸不定曰错愕,二字多读为入声,而东汉错愕不 能对,乃音措,互知音者盖通用。四皓之园公,据《陈留 风俗记》合云:圈公,彭祖姓篯名铿。据《史记》注、《论语》注、 《离骚》注,篯字音翦,只此一音。而前辈诸公多作平声 呼,如胡峄长短句是也,盖用唐韵音耳。《唐韵》有平、上 二音。

    《霏雪录》:“骨董”乃方言,初无定字。东坡尝作骨董羹,用 此二字。晦庵先生《语类》只作“汨董。”

    熊氏《经说》:古字“畏”“威”通用。“天明畏民”“明威”、“畏”、“威”合同 音。俗儒拘训诂,直以“明畏”之“畏”为“于胃切”,“明威”之“威” 为“于非切”,不知古人“威”“畏”同字,本非两音。注云“明畏 本一作威”,即当读为一音。《吕刑》“德威惟畏”亦然。故《表 记》引《甫刑》曰:“德威惟威”,《汉志》引《洪范》“畏用六极”,蒋仲 子《东山诗韵》皆以“畏”字作“威。”

    《能改斋漫录》:“并当”二字,俗训收拾,然晋时已有此语。 按《世说》:长豫与丞相语,尝以谨密为端。丞相还台,及 行,未尝不送至车后,为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 丞相还台发。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奁,封而不忍 开江西人能以干还者为经纪,唐已有此语。滕王元婴 与蒋王皆好聚敛。太宗尝赐诸王帛,敕曰:“滕叔、蒋兄 自能经纪,不须赐物。”

    “风闻”二字出《汉书》。尉佗曰:“风闻老夫父母墓已坏削。” 贾逵《国语注》:“风闻,采也,采听旅商之言。”故沈约《弹王 源》曰:“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而魏任城王 澄表以为“法忌烦苛,治贵清约。御史之体,风闻是司。” 《爱日斋藂抄》:《史记高帝纪》有武负,《陈丞相世家》有张 负,《绛侯世家》有许负,皆以为妇人。记言王媪、武负,则 信妇人矣。班书如淳注,俗谓老大母为阿负。师古引 刘向《列女传》:“魏曲沃负者,魏大夫如耳之母。”此古语 谓老母为负耳。《世家》言“户牖富人张负”,《索隐》曰:“妇人, 老宿之称。”然称富人,或恐是丈夫尔。予谓张负果妇 人,当是清女之流,亦富人也。许负相者,《索隐》引应劭 注:“老妪也。”意其负、妇音同,古文相通用。不然,冯妇固 晋善士,欤史注犹有异论者。

    《辍耕录》:《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岁无恙邪,王亦无恙 邪?”《楚辞·九辩》曰:“还及君之无恙。”《说苑》,魏文侯语仓庚 曰:“击无恙乎?”又曰:“子之君无恙乎?”《汉书》,元帝诏贡禹 曰:“‘今生有恙,何至不已’?乃上疏乞骸骨。”《聘礼》亦曰:“公 问君,宾对,公再拜。”郑注云:“拜其无恙者。”顾恺之与殷 仲堪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隋日本遣使,称日出处, “皇帝致书,日没处皇帝无恙。”《神异经》曰:“北方大荒中, 有兽,咋人则疾,名曰㺊。㺊,恙也。尝入人室屋,黄帝杀 之,人无忧疾,谓之无恙。”《尔雅》曰:“恙,忧也。”应劭《风俗通》 曰:“上古之时,草居露宿。恙,噬人虫也,善食人心,大患 苦之。凡相问曰无恙。”恙或以为兽,或以为虫,或谓无 忧。《广干禄书》兼取忧及虫,《事物纪原》兼取“忧”及兽。《广 韵》“㺊”字下云:“㺊兽如狮子,食虎豹及人。”“恙”字下云:“忧 也,病也,噬虫善食人心。”是“㺊”、“恙”二义,《神异经》合而一 之,则误矣。

    人有自辩白其事之是否者,俗曰分疏。疏,平声。《汉书· 袁盎传》以不亲为解。颜师古注曰:“解者,若今分疏矣。” 《北齐书》:祖珽、高元海奏珽不合作领军,并与傅广宁 王交结。珽亦见帝,令引入自分疏。

    髹器谓之“西皮”者,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 方马韀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 镫摩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事见《因 话录》。

    俗语以不洁为鏖糟。按《霍去病传》“鏖皋兰”下注以世 俗谓尽死杀人为鏖糟,然义虽不同,却有所出。 宋张文潜《明道杂志》云:“经传中无婶、妗二字。婶字乃 世母字,二合呼,妗字乃舅母字,二合呼也。”二合如《真 言》中,合两字音为一。

    吾衍子行《闲居录》云:“舜生诸冯及冯妇等,皆音皮冰 切”,古不音符容切也。冯妇与徐夫人皆男子。三国时 有暨艳,乃吴人,附《陆抗传》,当音结,不音暨也。

    古官制取义,皆有所主,非徒名也,后世或讹其音者 有矣,音虽讹而义则不讹也。如仆射,秦官。仆,主也。古 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课。以射音神夜反,关 中人讹为“寅诈反”,《韵书》不取其义,于“神夜反”中却收 在“寅谢反”下。尚书亦秦官,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 中,主发文书,故谓之“尚书。”尚犹主也,如尚方、尚食、尚 医、尚衣、尚冠、尚浴、尚席之尚,并音时亮反。后世乃以 《尚书》之“尚”讹为辰羊反。陆德明亦音平声,韵书遂两 收之。洗马,《前汉志》:“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先马。”张晏 曰:“先马员十六人,秩比谒者。”如淳曰:“前驱也。”《国语》载 勾践亲为夫差先马,先先之也。从先见反。今韵书作 苏典反,字作洗。愚意此类并当从其正义,不当从其 讹音。今人但见读“仆射”之“射”,作神夜反,《尚书》之“尚”作 时亮反,“洗马”之“洗”,先见反,便非哂之,不究其义故也。 此类甚多,今姑举其显者。

    三台:凡公文所书台字,并从士从口,不敢作其字头; 若然,则伪文也。按许氏《说文》,台从至,从之,从高省,则 土乃之之正书耳。当从土从口为是。

    《研北杂志》:程义父云:“三老五更,更字当作叟,今嫂字 或作嫂,可以验知其故。”

    《视听录》:今世呼葡萄、枇杷皆为入声。乐天诗云:“酒馀 送盏推莲子,烛泪堆盘垒葡萄。”又:“深山老去惜年华, 况对东溪野枇杷。”其音自唐然矣。

    《井观琐言》:各处方言,亦有暗合古韵者,亦有暗合字 义者。如吾乡谓“来”曰“釐”,谓“毛”曰“膜”,此暗合古韵者。谓 日晒曰“曝”,谓雨淋曰“沃”,此暗合字义者。

    今人以干求请托为钻,班孟坚《宾戏》曰:“商鞅挟三术 以钻孝公。”李周翰注:“钻者,取必人之义,如以铁钻之 也。”今人以见陵于人为欺负,《汉书》:“韩延寿待下吏,恩 施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此钻与 欺负语所本。

    贤《奕移文》中,字有日用而不知所自及,因袭误用而 未能正者,姑举一二:姑查字音义与“槎”同,水中浮木 也,今云“查理”、查勘,有稽考之义。吊本伤也,愍也,今云“吊卷”、吊册,有索取之义。票与慓同,本训急挨,今以为 票帖。绰本训宽缓,今以为巡绰。盔本盂也,今以名铁 胄。镯本钲也,今以名钏属。又如闸朝、闸办课程,其义 皆未晓,其亦始于方言也。欤价直为价值,足彀为足 勾,斡运为穵运,此类尢多。甚者施之奏章,刻之榜文, 此则承讹踵谬而未能正者也。 佛本音弼,《诗》云:“佛时仔肩。”又音拂,《礼记》云:“献鸟者佛 其首。”注云:“佛,不顺也。”谓以翼戾之。禅本音擅,《孟子》曰: “唐虞禅是已。”自梵书入中国,佛始作符勿切,禅始音 蝉,今人反以辅佛之佛,禅受之禅圈科,非知书学者。 侄,本妻兄弟之女,古者诸侯之女,嫁与诸侯,以娣侄 从。《左传》云“侄其从姑”是已。今人称兄弟之子为侄,不 知误自何时。唐狄仁杰谏武后云:“姑侄与母子孰亲?” 姑侄见于此。然犹称武姓之子为侄,对姑而言之耳。 此字随俗称呼则可,若施之文,不若称从子、《族子》之 类之为愈也。

    书之同文,有天下者力能同之。言之同音,虽圣人在 天子之位,势亦有所不能也。今天下音韵之谬者,除 闽粤不足较已。如《吴语》黄王不辩,北人每笑之。殊不 知北人音韵不正者尢多,如京师人以“步”为“布”,以“谢” 为“卸”,以“郑”为“正”,以“道”为“到”,皆谬也。河南人以河南为 “渴”,南以妻弟为“七帝。”北直隶、山东人以“屋”为“乌”,以“陆” 为“路”,以“阁”为果,无入声韵。入声内以“缉”为妻,以“叶”为 “夜”,以“甲”为贾,无合口字,山西人以“聪”为村,无东字韵, 江西、湖广、四川人;以“情”为“秦”,以“姓”为信,无清字韵,歙、 睦、婺三郡人以“兰”为郎,以“心”为星,无“寒”、“侵”二字韵。又 如“去”字,山西人为库,山东人为趣,陕西人为气,南京 人为可。去声湖广人为“处”,此外如山西人以“坐”为“锉”,以 “青”为“妻”,陕西人以“盐”为年,以“咬”为“袅台”,温人以“张敞” 为“浆抢”之类。如此者不能悉举。盖习染之久,久则难 变,非聪明特达,常用心于韵书者,不能自拔于流俗 也。

    马性善惊,故惊骇字从马。女性善妒,故嫉妒字从女。 恙,《说文》曰:“忧也。”今人称疾为微恙,贵恙,是又以恙训 疾矣。

    今人呼酌酒器为壶瓶。按《唐书》太宗赐李大亮胡瓶。 史照《通鉴释文》以为汲水器。胡三省《辩误》曰:“胡瓶,盖 酒器,非汲水器也。”瓶、瓶字通。今北人酌酒以相劝酬 者,亦曰胡瓶,然壶子正当作“胡”耳。

    秦以《吕政》讳,以“正月之正”为平声。自汉至今,形之文 辞诗歌,皆从平韵,秦法之严如此。

    成化间,有吏建言时事,礼科给事中忌之,以激厉风 俗之“厉不从力”,参付法司问罪。不知厉本古字,《汉书》 凡云风厉勉厉,皆不从力,此吏亦不能自明,二人盖 未尝读攻书故也。

    兵科给事中阅兵部题本,以“伎不从女”,呼吏笞之。翊 旦有不平者,令受笞。吏执《韵书》以进,乃赧颜慰遣之。 此盖识俗字不识古字故也。凡遇人文字,所见未的, 辄疵议之,后不能无悔也。

    《孟子钻穴》“隙相窥穴而陇切。”今人皆读作“胡决切”,非 也。“穴”、“穴”字相似而误耳。 《诗文小雅》以十篇为卷,而谓之什,犹军法以十人为 什耳。今称诗为隹什,于义何取?

    《尚书》之“尚”,本当作上音读。或曰:秦时人臣避上字,故 作常音,至今因之不改。若二十八宿音秀,则洪景卢 以为当如本音,且引《说苑辩物篇》曰:“天之五星,运气 于五行,所谓宿者,日月五星之所宿也。”按宿之音秀, 北音误之。盖元词曲皆入“秀”字,去上韵。至宿州之“宿”, 则入“徐”字,而以近徐州,故别呼为南徐州。北音之谬 若此。

    《书》蕉,古无韵字,均即韵也。五帝之学曰成均,亦音韵。 周人立太学,兼五帝二代之名。东学为东序,西学为 瞽宗,北学为上庠,南学为成均。《鹖冠子》:五音不同均, 可喜一也。均古韵字。

    《贾谊新书》:“大禹鬟河而导之九牧。”《吕氏春秋》,禹身执 蔂。以为民先。“剔河而导九岐。”“鬟”,本发名,义取环曲; “剔”本梳剔,义取疏通。即插字。 《颜氏家训》云:“勿勿,非忽忽,亦非匆匆。”《说文》云:“勿,州里 所建之旗,以趣民事者。”凡匆遽之状,皆称勿勿。《祭义》 云:“勿勿乎其欲飨之也。”勿勿,犹勉勉也。杜樊川有诗 云:“浮生长勿勿。”《王廙帖》云:“臣故患胸满,气上顿乏。勿 勿。”皆此意。

    《唾玉集》:俗语切脚字,“勃笼”,“蓬”字,勃蓝,“盘”字,突落,“铎”字, “窟陀”,“窠”字,“黯赖”,“坏”字,“骨露”,“锢”字,“屈挛”,“圈”字,“鹘卢”,“蒲”字, “突郎”,“唐”字,“突栾”,“团”字,“吃落”,“角”字,“只零”,“精”字,不丁,“臣”字, 即《释典》所用“合”字。

    《书传正误》黔有二音:一音琴,一音钳,其义皆黑色也。 贵州称黔,从秦黔中郡。隋黔州名也,音琴。以人言,有 黑苗、有黑罗;以水言,有黑水,有乌江;以郡言,有夜郎, 有乌撒、乌蒙,皆黑义也。

    《读书偶见》:字亦有义。田家耕用亥日。盖亥日之地直上是天仓星,以建辰月祭灵星以求农耕,灵星是天 田星,在于辰位,故农字从辰。陈后山云:“金陵人喜解 字,以同田为富,分贝为贫。”

    《汲古丛语》:“《易》之为字,从日从月,日阳而月阴,阴阳之 义配日月也。故日中一画为奇,月中二画为偶。奇者 为阳,阳主干;偶者为阴,阴主坤。乾坤交而六子生。故 易者阴阳交易之义也。”

    维园铅摘。《说文》:直,正见也。从乚从十从目。徐曰:乚隐 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 从匕从目从乚。乚音隐,八所乘载也。徐曰:真者仙也, 化也。匕者化也,反人为匕从目。卤莽不能识匕隐也。 八其所乘也。乘风云也。丹铅云:左传解诗好是正直 云正直为正,正曲为直。正直二器名。正射鹄也,射礼 “用之,直曲尺也,《梓人》用之。二字之形,即象二器。” 《读史订疑》:“‘王右军曾祖即丘子,讳览,祖侍御史,讳正, 故右军书《兰亭记》,‘览’字加‘才’”,它书“正’皆作‘政’字,以示 讳也。后人不知,相沿用之以为古,不知其于义无当 也。余故表而出之,为书家一刊误焉。”又如唐人讳虎, 以“虎林”为武林;讳“昺”,以丙丁为景丁;讳“渊”,以殷渊“源” 为深源。宋人讳“𢘆”,以田𢘆为田常,讳“桓。”以齐桓公为 “威公”,讳“贞。”以王文贞旦王文贞曾,俱改为“文正。”其真 谥文正,惟范希文司马君实而已,在后世俱当订改 原文,而一切沿用,不知其非何也。

    中酒二字,始见于《徐邈传》。中圣人义,如中著之中,而 音反从平声。《樊哙传》项羽既飨军士中酒,颜注云:饮 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谓之中。宜从平声,而音乃竹 仲切,何也?亦犹中兴之中,音同竹仲邪?按中酒二字, 来历之古,无如哙传,而义乃别取,不为后人语柄,余 故标而出之。

    《三馀赘笔》:今书“廿卅二字,按《说文》云:‘廿音入,二十并 也。卅,先合反。三十之省,便古文也。《国语》有云‘行玉廿 玨者,正作此字。《泰山秦碑》亦云:‘皇帝临立廿有六年’’’。” 是则又以四字为句,而以二十为廿尢,明白矣。 《荆溪疏》。字,字书不载,当作“九”,土人以九里计程,故 名。

    《群碎录》字数:“沈约韵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字,《广韵》二 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

    “行李”,《左传》李本作。古文使字。宋方勺云:“按黄帝 有《李法》一篇。”师古曰:“李者,法官之号。则李与理通,人 将行,先治装也。”

    “卯”本“柳”字,后借为寅卯之卯;“北”本“别”字,后借为西北 之北。

    “敬”字从。音棘非苟也,从支,非文也。 瑑音篆。玉不琢不成器。当作“瑑。”

    䘒音虽,或作朘,赤子,阴也。《老子》云:“未知牝牡之合而 䘒作,精之至也。” 擘张,手张弩也。蹶张,足踏弩也。

    留落不偶霍去病诸宿将尝留落不偶。注:“留谓迟留, 落谓堕落。”今作流落,误。

    蹇不载,《姓苑》下有“寋”字,音义同。注曰“姓也。”则“蹇”当作 “寋”,《春秋》蹇叔亦应作“寋”,传写之误耳。

    《隽永》,隽,肥肉也。

    《乘胜逐北》,北音佩,败也。

    吊字,矢贯弓也。古者葬弃中野,《礼》贯弓而吊,以助驱 鸟兽之害。今从口从巾,失其义矣。

    《妮古录》:“长洲李世英精书学,作《韵类》三十卷。其义以 字为本,音为干义,训为枝叶,自一而二,井井不紊,凡 十年而成书。从子文仲又本《说文》作《字镒》五篇,辩点 画,刊除舛谬,以备一家之言。”

    《菽园杂记》:“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阡伯”等字,相传 始于国初刑部尚书开济。然宋边实《昆山志》已有之。 盖钱谷之数用本字则奸人得以盗改,故易此以关 防之耳。

    《震泽长语》:“今宣尼之书,东则朝鲜,西则凉夏,南则交 址,北则朔易,皆吾故封也。瞿昙之书,能入诸夏,而宣 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所以 日月照处,时传梵书者,为有七音之图,以通百译之 义也。”

    梵人别音,在音不在字;华人别字,在字不在音。故梵 有无穷之音,华有无穷之字。梵则音有妙义而字无 文采,华则字有变通而音无锱铢。梵人长于音,所得 从闻入,华人从见入,故以识字为贤知,释氏以参禅 为大悟,通音为小悟。

    《绿雪亭杂言》:“古人制字,富从田,言富自田起也。田从 一口,言有田之入,又贵食之者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