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象汇编 岁功典 第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七卷
历象汇编 岁功典 第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第七卷目录

     岁功总部总论

      易经乾卦 豫卦 恒卦 革卦

      书经舜典 皋陶谟 洪范

      礼记王制 礼运 郊特牲 明堂位 祭义 孔子闲居 乡饮酒义

      释名释天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篇 天辩在人篇 天地之行篇 威德所生篇 如天之为

      篇

      董胶西集雨雹对

      白虎通五行篇 四时篇

      蔡邕独断年岁别名

      蔡中郎集明堂月令论 月令问答

      皇极经世观物内篇

      考索卦候论

      储泳祛疑说辩岁本说

      性理会通论四时

      稗编吴莱夏小正注后序 二十四气论

      图书编论四时气序 气候总论

    岁功典第七卷

    岁功总部总论

    易经

    《乾卦》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 也,贞者,事之干也。

    本义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于此,莫不嘉美,故于时为夏,于人则为礼,而众美之会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贞”者,生物之成,实理具备,随在各足,故于时为冬,于人则为智,而为众事之干。“干”,木之身,枝叶所依以立者也。

    《豫卦》

    《彖》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程传天地之运,以其顺动,所以日月之度不过差,四时之行不愆忒。大全厚斋冯氏曰:“日月之行景,长不过南陆,短不过北陆,故分至启闭,不差其序,以顺阴阳之气而动也。”

    《恒卦》

    《彖》曰:“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程传四时阴阳之气耳,往来变化,生成万物,亦以得天,故常久不已。

    《革卦》

    《彖》曰:“天地革而四时成。”

    程传天地阴阳,推迁改易,而成四时。万物于是生长成终,各得其宜,《革》而后四时成也。易解《干》始于《坎》而终于《离》,《坤》始于《离》而终于坎。干终而《坤》革之,地革天也。阳极生阴乃为寒。《坤》终而《干》革之,天革地也。阴极生阳乃为暑。天地相革,寒暑相成,是亦水火相息也。坎冬离夏,震春兑秋,四时也。故曰:“天地革而四时成。”

    书经

    《舜典》

    协时。月正日。

    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周礼·太史》云:“正岁年,颁告朔于邦国。”则节气晦朔,皆天子颁之。《世本》云:“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作甲子纪日,每六十日,甲子一周。

    《皋陶谟》

    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蔡传五辰,四时也。木火金水旺于四时,而土则寄旺于四季也。

    《洪范》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纪”者,五事为天时之经纪也。一曰岁,从冬至以及明年,冬至为一岁,所以纪四时也。二曰月,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所以纪一月也。三曰日,从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为一日,所以纪一日也。四曰星辰,星谓二十八宿昏明迭见,辰谓日月别行,会于宿度,从子至于亥为十二辰,星以纪节气早晚,辰以纪日月所会处也,五曰“历数。”算日月行道所历,计气朔早晚之数所以

    为一岁之历。凡此五者,皆所以纪天时,故谓之“五纪” 也。五纪不言时者,以岁月气节正,而四时亦自正。时随月变,非历所推。故不言时也。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王所省职,兼所总群吏,如岁兼四时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众正官之吏,分治其职,如日之有岁月。

    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

    蔡传日极南至于牵牛,则为冬至;极北至于东井,则为夏至;南北中东至角,西至娄,则为春秋分。月立春、春分从青道,立秋、秋分从白道,立冬、冬至从黑道,立夏、夏至从赤道。所谓“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也。

    礼记

    《王制》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此葢,夏、殷之祭名,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以禘为殷祭。《诗小雅》曰:“礿祠烝尝,于公先王。”此周四时祭宗庙之名。春曰礿者,皇氏云:“礿,薄也。春物未成,其祭品鲜薄也。”孙炎云:“礿者,新菜可礿。”夏曰禘者,皇氏云:“禘者,次第也。夏时物虽未成,宜依时次第而祭之。”秋曰尝者,《白虎通》云:“尝者,新榖熟而尝之。”冬曰烝者,烝者,众也。冬之时物成者众。孙炎云:“烝,进也,进品物也。”

    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 黍以豚,稻以雁。”

    “庶人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言“相宜”者,谓四时之间有此牲榖,两物俱有,故云“相宜”,若牛宜稌、羊宜黍之属是也。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齐戒受质。大乐正、大 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 司空齐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 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齐戒受质。 “然后休老劳农,成岁事,制国用。”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司会总主群官治要,故以一岁治要之成质于天子。质,平也,谓奏上文簿,听天子平量之。“冢宰齐戒受质”者,冢宰是贰王治事,故亦齐戒赞王受群官所平之事,谓共王论定也。“大乐正、大司寇巿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者,谓此三官各以其当司成要随从司会平于天子。以《周法》言之,司会总主群官簿书,则司徒、司马、司空簿书,亦司会掌之,质于天子。所以下文司徒、司马、司空各质于天子,不由司会。惟大乐正、大司寇、巿三官,从司会质于天子者,司会总主治要,先质于王。若今时先申帐目,乐正、司寇、司巿当司事少,即径从司会以质于王。其司徒、司马、司空总主万民,其事既大,虽司会进其治要,仍须各受质。属官亲自质于天子,百官齐戒受质,以司徒、司马、司空质于天子,天子平断毕,当须报于下,故在下百官齐戒,受天子所平之要。“然后休老。劳农”者,即十月蜡祭之时,饮酒劳农也。“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故云“制国用”也。

    《礼运》

    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

    “竭”,犹负戴也。言五行运转,更相为始也。物之在人上,谓之负戴。气之过去在上者,其在下者亦负戴也。春为木王,负戴于水;夏为火王,负戴于木;秋为金王,负戴于火;冬为水王,负戴于金。更相为始,负戴前气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犹若孟春则建寅之月为诸月之本;仲春则以建卯之月为诸月之本,是还回迭相为本也。

    以阴阳为端。

    端,犹首也。用天地为根本,又用阴阳为端首也。犹如劎戟以近柄处为根本,以锋杪为端首也。圣人制法,左右阴阳,及赏以春夏,刑以秋冬,是法阴阳为端首也。

    以四时为柄。

    “春生夏长,秋敛冬藏”,是法四时为柄也。劎戟须柄而用之,圣人为教象,须法四时而通也。

    以日星为纪。

    纪,纲纪也。日行有次度,星有四方,列宿分部昏明,敬授民时。是法日星为纲纪也。

    月以为量。

    量,犹分限也。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而圣人制教。亦随人之才分,是法月为教之限量也。

    五行以为质。

    “质”,体也。五行循回不停,周而复始。圣人为教,亦循还复始,是法五行为体也。

    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

    人情与阴阳相通,今法阴阳为教,故“人情无隐”,所以可睹见也

    ;“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

    生长收藏,随时无失,故民不假督励,而事自劝成也。

    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

    列犹次第也。日中星鸟,敬授民时,无失早晚,故民事有次第也。

    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

    艺,犹才也,十二月限分,犹人才各有所长,圣人随人才而教之,则人竭其才之所长而为功,故云“功有艺”也。

    “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

    五行周而复始,运回无穷为教法,则此事必不绝,故云“可复。”复,反也。

    《郊特牲》

    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

    此明飨禘在春为阳,食尝在秋为阴也。皇氏云:“春是生养之时,故飨孤子,取长养之义。秋是成熟之时,故食耆老,取老成之义。”

    《明堂位》

    “是故,夏礿、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 也。

    不言春祠,鲁在东方,王东巡守以春,或阙之。省,读为“狝。”狝,秋田名也。春田祭社,秋田祀祊。大蜡,岁十二月,索鬼神而祭之。

    《祭义》

    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 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 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合于天道。因四时之变化。孝子感时念亲。则以此祭之也。“非其寒之谓。”谓凄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也。

    《孔子闲居》

    “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言天春生夏长,秋杀冬藏,以风以雨,以霜以露,化养于物,圣人则之,事事效法以为教,故云“无非教也。”

    《乡饮酒义》

    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 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 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为 言中也,中者藏也。

    “产万物者,圣也”者,圣之言升也。东方产育万物,故为春为圣。“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者,假,大也,谓养育万物,长之使太,亦为仁。于五行春为仁,夏为礼。今春为圣,夏为仁者,春夏皆是生育长养,俱有仁恩之义,故此夏亦为仁也。圣既生物,以生物于春,如通明之圣,故东方为圣也。各以义言之,理亦通也。“中者,藏也”者,此言北方主智,亦为信也。若以五行言之,则为信。若以其生长收藏言之,则为藏也。

    释名

    《释天》

    《春》,蠢也,动而生也。

    《夏》,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

    秋,緧也,緧迫品物,使时成也。

    《冬》,终也,物终成也。

    《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止 也。

    《年》,进也。进而前也。

    岁,越也,越,故限也。《唐虞》曰“载”,载生物也。《殷》曰“祀”,祀,已 也。新气升,故气已也。

    “昏”,损也。阳精损灭也。

    晨,伸也。旦而日光复伸见也。

    春秋繁露

    《阳尊阴卑篇》

    “天之大数,毕于十旬。旬天地之间,十而毕举;旬生长 之功,十而毕成。十者,天之数所止也。是故阳气以正 月始出于地,生育养长于上,至其功必成矣。而积十 月,人亦十月而生,合于天数也。是故十月而成,人亦 十月而成”,合于天道也。故阳气出于东北,入于西北, 发于孟春,毕于孟冬,而物莫不应。是阳始出,物亦始 出;阳方盛,物亦方盛;阳初衰,物亦初衰。物随阳而出 入,数随阳而终始。“三王之正”,随阳而更起。以此见之, 贵阳而贱阴也。

    “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暖寒暑其实一贯也。喜气为 暖而当春,怒气为清而当秋,乐气为太阳而当夏,哀 气为太阴而当冬,四气者,天与人所同有也,非人所 当畜也,故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人 生于天,而取化于天,喜气取诸春,乐气取诸夏,怒气 取诸秋,哀气取诸冬,四气之心也。四肢之各有处,如 四时寒暑,不可移若肢体。肢体移易其处,谓之壬人; 寒暑移易其处,谓之败岁;喜怒移易其处,谓之乱世明王正喜以当春,正怒以当秋,正乐以当夏,正哀以 当冬,上下法此以取天之道。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 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 以丧终天之志也。是故春气暖者,天”之所以爱而生 之;秋气清者,天之所以严而成之。夏气温者,天之所 以乐而养之。冬气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春主生, 夏主养,冬主藏,秋主收,生溉其乐以养死,溉其哀以 藏,为人子者也。故四时之比,父子之道,天地之志,君 臣之义也;阴阳理,人之法也。阴,刑气也;阳,德气也。阴 始于秋,阳始于春。春之为言,犹偆偆也;秋之为言,犹 湫湫也。偆偆者,喜乐之貌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是 故春喜夏乐,秋忧冬悲,悲死而乐生。以夏养春,以冬 丧秋,大人之志也。是故,先爱而后严,乐生而哀终,天 之常也。而人资诸天,大德而小刑也。

    《天辩在人篇》

    阴阳之会,一岁再遇于南方者,以中夏;遇于北方者, 以中冬。冬,丧物之气也,则其会于是何如?金木水火, 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相与一力而并功,其实非独 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阳因木 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 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 阴虽与水并气而合冬,其实不同,故水独有丧,而阴 不与焉。是以阴阳会于中冬者,非者丧也。春爱志也, 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故爱而有严,乐而有 哀,四时之则也。喜怒之祸,哀乐之义,不独在人,亦在 于天;而春夏之阳,秋冬之阴,不独在天,亦在于人。人 无春气,何以博爱而容众;人无秋气,何以立严而成 功?人无夏气,何以盛养而乐生?人无冬气,何以哀死 而恤丧?天无喜气,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无怒气,亦 何以清而秋杀就?天无乐气,亦何以疏阳而夏养长? 天无哀气,亦何以激阴而冬闭藏?故曰:“天乃有喜怒 哀乐之行,人亦有春夏秋冬之气”者,合类之谓也。匹 夫虽贱,而可以见德刑之用矣。是故阴阳之行各六 月,远近同度,而所在异处。阴之行,春居东方,秋居西 方,夏居空右,冬居空左,夏居空下,冬居空上,此阴之 常处也。阳之行,春居上,冬居下,此阳之常处也。阴终 岁四移,而阳常居实,非亲阳而疏阴,任德而远刑与?

    《天地之行篇》

    天地之行美也。是故春袭葛,夏居密阴,秋避杀,冬风 避重漯,就其和也。衣欲常漂,食欲常饥,体欲常劳,而 无长佚居多也。凡天地之物,乘以其泰而生,厌于其 胜而死,四时之变是也。故冬之水汽,东加于春而木 生,乘其《泰》也。春之生西至金而死,厌于胜也。生于木 者,至金而死,生于金者至火而死。春之所生而不得 “过秋,秋之所生不得过夏,天之数也。饮食臭味,每至 一时,亦有所胜有所不胜之理,不可不察也。四时不 同气,气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视代美而代 养之,同时美者杂食之,是皆其所宜也。”故荠以冬美 而芬,以夏成,此可以见冬夏之所宜服矣。冬,水汽也。 荠,甘味也。乘于水汽而美者,甘胜寒也。荠之为言济 与济大水也。夏,火气也,芬,苦味也。乘于火气而成者, 苦胜暑也。天无所言而意以物,物不与群物同时而 生死者,必深察之,是天所告人也。故荠成告之甘,芬 成告之苦也。君子察物而成告,谨是以至荠不可食 之时,而尽远甘物,至芬,成就也。天独所代之成者,君 子独代之,是冬夏之所宜也。春秋杂物其和。而冬夏 代服其宜。则当得天地之美。四时和矣。

    《威德所生篇》

    “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为政之理,不 可不审也。春者,天之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 平也。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后发德,必先 平然后发威。可以见不和不可以发庆赏之德;不平 不可以发刑罚之威,又可以见德生于和,威生于平 也。不和无德,不平无威,天之道也。起者以此见之矣。 “我虽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当,然后发庆赏 以立其德;虽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后 发刑罚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谓之天德;行天德者 谓之圣人。为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杀生之势,以变 化民,民之从主也,如草木之应四时也。喜怒当寒暑, 威德当冬夏。冬夏者,威德之合也;寒”暑者,喜怒之偶 也。喜怒之有时而当发,寒暑亦有时而当出,其理一 也。当喜而不喜,犹当暑而不暑;当怒而不怒,犹当寒 而不寒也;当德而不德,犹当夏而不夏也;当威而不 威,犹当冬而不冬也。喜怒威德之不可以不直处而 发也,如寒暑冬夏之不可不当其时而出也。故谨善 恶之端,何以效其然也?《春秋》采善不遗小,掇恶不遗 大,讳而不隐,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贬喜怒之 发,威德之处,无不皆中其应,可以参寒暑冬夏之不 失其时而已。故曰:“圣人配天。”

    《如天之为篇》

    “阴阳之气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为好恶喜怒,在天者为暖清寒暑,出入上下,左右前后,平行而不止,未 尝有所稽留滞郁也。其在人者,亦宜行而无留,若四 时之条条”然也。夫喜怒哀乐之止动也,此天之所为。 人性命者,临其时致上而欲发其应,亦天应也,与暖 清寒暑之至其时而亦发无异。若留德而待春夏,留 刑而待秋冬也。此有顺四时之名,实逆于天地之经。 在人者亦天也。奈何其久留天气,使之郁滞,不得以 其正周行也?是故脱天行,榖朽,寅而秋生,麦告除秽 而继乏也。所以成功,继乏以赡人也。天之生有大经 也,而所周行者,又有害功也,除而杀“者行急,皆不 待时也,天之志也”,而圣人承之以治。是故春修仁而 求善,秋修义而求恶,冬修刑而致清,夏修德而致宽, 此所以顺天地,体阴阳。然而方求善之时,见恶而不 释;方求恶之时,见善亦立行;方致清之时,见大善亦 立举之;方致宽之时,见大恶亦立去之以效。天地之 方生之时有杀也,方杀之时有生也,是故志意随天 地,缓急仿阴阳,然而人事之宜,行者无所郁滞,且恕 于人,顺于天,天人之道兼举,此谓“执其中天”,非以春 生人,以秋杀人也。当生者曰生,当死者曰死,非杀物 之任拟神明,乱世之所起,亦博若是,皆因天地之化 以成败物,乘阴阳之资以任其所为,故为恶愆人力 而功伤,名自过也。

    董胶西集

    《雨雹对》

    元光元年七月,京师雨雹。鲍敞问董仲舒曰:“雹何物 也?何气而生之?”仲舒曰:“阴气胁阳气。天地之气,阴阳 相半,和气周回,朝夕不息。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 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阴德用事则和气皆 阴,建亥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阴之月。十月,阴虽用事, 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于无阳,故谓之阳月。《诗》人” 所谓“日月阳止”者也。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 月纯阳,疑于无阴,故亦谓之阴月。自十月巳后,阳气 始生于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阴气转收,故言消 也。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纯阳用事,自四月已后,阴气 始生于天上,渐冉流散,故云“息”也。阳气转收,故言消 也。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纯阴用事。二“月八月,阴阳正 等,无多少也。以此推移,无有差慝,运动抑扬,更相动 薄,则熏蒿歊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气上薄 为雨,下薄为雾,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击之声 也,电其相击之光也。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 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 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 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 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 雪是也。雹,霰之流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太 平之世,则风不鸣条,开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块,润叶 津茎而已;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眩目,宣示 光耀“而已。雾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雪不封条,凌殄 毒害而已。云则五色而为庆,三色而成矞。露则结味 而成甘,结润而成膏。此圣人之在上,则阴阳和,风雨 时也。政多纰缪,则阴阳不调。风发屋,雨溢河,雪至牛 目,雹杀驴马。此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敞曰: “四月无阴,十月无阳,何以明阴不孤立,阳”不独存邪? 仲舒曰:“阴阳虽异,而所资一气也。阳用事,此则气为 阳;阴用事,此则气为阴。阴阳之时虽异,而二体常存。 犹如一鼎之水,而未加火,纯阴也。加火极热,纯阳也。 纯阳则无阴气,息火水寒,则更阴矣。纯阴则无阳气, 加火水热,则更阳矣。然则建巳之月为纯阳,不容都 无复阴也。但是阳家用事,阳气之极耳。荠麦枯,由阴 杀也。建亥之月为纯阴,不容都无复阳也,但是阴家 用事,阴气之极耳。荠麦始生,由阳升也。其尤者,葶苈 死于盛夏,款冬花于严寒,水极阴而有温泉,火至阳 而有凉焰,故知阴不得无阳,阳不容都无阴也。”敞曰: “冬雨必暖,夏雨必凉,何也?”曰:“冬气多寒,阳气自上跻, 故人得其暖而上蒸成雪矣。夏气多暖,阴气自下升, 故人得其凉而上蒸成雨矣。”敞曰:“雨既阴阳相蒸,四 月纯阳,十月纯阴,斯则无二气相薄,则不雨乎?”曰:“然。 纯阳纯阴,虽在四月十月,但月中之一日耳。”敞曰:“月 中何日?”曰:“纯阳用事,未夏至一日;纯阴用事,未冬至 一日。朔旦夏至,冬至,其正气也。”敞曰:“然则未至一日, 其不雨乎?”曰:“然。颇有之则妖也。和气之中,自生灾沴, 能使阴阳改节,暖凉失度。”敞曰:“灾沴之气,其常存邪?” 曰:“无也,时生耳,犹乎人四支五藏中也,有时。及其病 也,四支五藏皆病也。”敞迁延负墙,俛揖而退。

    白虎通

    《五行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南方者,任养之方,万 物怀任也。西方者,迁方也,万物迁落也。北方者,伏方 也,万物伏藏也。“少阳见寅”,寅者,演也,律中太簇。律之 言率,所以率气令生也。卯者,茂也,律中夹锺。“衰于辰, 辰,震也,律中姑洗。”“其日甲乙”者,万物孚甲也。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时为春。春之为言偆,偆动也。位在东 “方,其色青,其音角,角者,气动耀也。其帝太皞,皞者,大 起,万物扰也。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 为言萌也。阴中阳,故太阳见于巳,巳者物必起,律中 仲吕;壮盛于午,午物满长,律中蕤宾;衰于未,未味也, 律中林锺。其日丙,丁者,其物炳明,丁者,强也。时之为 夏,夏言大也。位在南方,其色赤,其音征,征,止也,阳度 极也。其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其 精为鸟,离为鸾。”故“少阴见于申,申者,身也,律中夷则; 壮于酉,酉者,老物收敛,律中南吕;衰于戌,戌者,灭也, 律中无射,无射者,无声也。其日庚辛,庚者,物更也,辛 者,阴始成,时为秋,秋之为言愁亡也。其位西方,其色 白,其音商,商者,强也。‘其帝少皞,少皞者,少敛也。其神 蓐收,《蓐收》者,缩也。其精白虎,虎之为言搏讨也。故太 阴见于亥,亥者,仰也,律中应锺;壮于子,子者,孳也,律 中黄锺;衰于丑,丑者,纽也,律中大吕。其日壬癸,壬者, 阴始任也,癸者,揆度也。时为冬,冬之为言终也。其位 在北方。其音羽,羽之为言舒,言万物始孳。其帝颛顼’”, 颛顼“者,寒缩也,其神元冥。元冥者,入冥也,其精元武, 掩起离体泉,龟蛟珠蛤。土为中宫,其日戊己。戊者,茂 也,己抑屈起,其音宫,宫者,中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月令》云:“十一月律谓之黄锺何?”中和之色。锺者,动也, 言阳气动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十二月律谓之 大吕何?大大也。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不许也。吕 之为言拒者,旅抑拒难之也。正月律谓之太簇何?太 亦大也,簇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二月律 谓之夹锺何?夹者,孚甲也,言万物孚甲,种类分也。三 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 就其新,莫不鲜明也。四月谓之仲吕何?言阳气极将, 彼故复中难之也。五月谓之《蕤宾》,蕤者,下也,宾者,敬 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宾,敬之也。六月谓之《林锺》何?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七月谓之《夷则》何?夷, 伤也,则,法也,言万物始伤,被刑法也。八月谓之《南吕》 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故阴拒之也。 九月谓之《无射》何?射者,终也,言万物随阳而终也,当 复随阴起,无有终已。十月谓之应钟。何钟。动也。言万 物应阳而动。下藏也。

    《四时篇》

    所以名为岁何?岁者,遂也。三百六十六日一周天,万 物毕死,故为一岁也。《尚书》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春夏秋冬时者,期也,阴阳消息 之期也。四时天异名何?天尊各据其盛者为名也。春 秋物变盛,冬夏气变盛,春曰苍天,夏曰昊天,秋曰旻 天,冬为上天。《尔雅》曰:“一说春为苍天”等是也。四时不 随正朔变。何以为四时?据物为名,春当生,冬当终,皆 以正为时也。或言岁,或言载,或言年。何言岁者?以纪 气物,帝王共之,据日为岁。《春秋》曰:“元年正月十有二 月朔,有朔有晦”,知据月断为言年。载之言成也,载成 万物,终始言之也。二帝为载,三王言年,皆谓窥阉。故 《尚书》曰:“三载四海,遏密八音。”谓二帝也。又曰:“谅阴三 年”,谓三王也。《春秋传》曰:“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五月。”知 窥阉日言夜,月言晦,月言朔,日言朝何?朔之言苏也? 明消更生,故言朔日。昼见夜藏,有朝夕,故言朝也。

    蔡邕独断

    《年岁别名》

    三代年岁之别名。唐虞曰“载。”载,岁也。言一岁莫不覆 载,故曰“载”也。夏曰岁,一曰稔也。商曰祀,周曰年。

    蔡中郎集

    《明堂月令论》

    《月令》篇名曰:“因天时,制人事,天子发号施令,祀神受 职,每月异礼,故谓之月令,所以顺阴阳,奉四时,效气 物,行王政也。成法具备,各从时月,藏之明堂,所以示 承祖考神明,明不敢泄渎之义,故以明堂冠月令。”自 天地定位有其象,圣帝明君,世有绍袭,盖以裁成大 业,非一代之事也。《易》正月之卦曰泰,其经曰:“王用享 于帝,吉。”《孟春令》曰:“乃择元日,祈榖于上帝。”《颛顼历衡》 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日立春,日月俱起于泰建宫室 制度。”《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尧典》曰:“乃命羲和,钦 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令》曰:“乃命太史守 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易》曰:“不利为寇,利用御 寇。”令曰:“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书》曰:“岁二月,同律度 量衡中。”《春令》曰:“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凡此合于 《大历》、唐政,其类不可尽称。《戴礼·夏小正传》曰:“阴阳生 物之后,王事之次。”则夏之《月令》也。殷人无文,及周而 备。文义所说,传衍深远,宜周公之所著也。官号职司, 与《周官》合。《周书》七十二篇,而《月令》第五十三。古者诸 侯朝正于天子,受《月令》以归,而藏诸庙中,天子藏之 于明堂,每月告朔朝庙,出而行之。周室既衰,诸侯怠 于礼,鲁文公废告朔而朝,仲尼讥之。《经》曰:“闰月不告 朔,犹朝于庙。”剌舍大礼而徇小仪也。自是告朔遂阙, 而徒用其羊。子贡非废其令,而请去之。仲尼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庶明王复兴。”君人者昭而明之, 稽而用之,耳无逆听,令无逆政,所以臻乎大顺,阴阳 和,年榖丰,太平洽,符瑞由此而至矣。秦相吕不韦著 书,取《月令》为纪,号《淮南》;王安亦以取为第四篇,改名 曰《时则》。故偏见之徒,或云《月令》吕不韦作,或云《淮南》, 皆非也。

    《月令问答》

    问者曰:“子何为著《月令》说也?”予幼读《记》,以为《月令》体 大经同,不宜与记书杂录并行,而记家记之,又略及 前儒特为章句者,皆用其意传,非其本旨。又不知《月 令》征验,布在诸经,《周官》《左传》实与《礼记》通,他议横生, 纷纷久矣。光和元年,余被谤章,罹重罪,徙朔方。内有 猃狁敌冲之衅,外有寇盗锋镝之艰,危险凛凛,死亡 “无日。过被学者闻家,就而考之,亦自有所觉悟,庶几 颇得事情,而讫未有注记着于文字也。惧颠蹶陨坠, 无以示后,同于朽腐。”窃诚思之,书有阴阳升降,天文 历数,事物制度,可假以为本。敦辞托说,审求历象,其 要者莫大于《月令》。故遂于忧怖之中,昼夜密勿,昧死 成之。旁贯五注,参互群书,至及国家,律令制度遂定, 历数尽天地三光之情,辞繁多而蔓衍,非所谓理约 而达也。道长日短,危殆兢惕,取其心尽而已,故不能 复加删省,盖所以探赜辨物,庶几多识前言往行之 流,苟便学者以为可览,则余死而不朽也。

    问者曰:“子说《月令》,多类《周官》《左传》,假无《周官》《左传》,《月 令》为无说乎?”曰:“夫根柢植则枝叶必相从也。《月令》与 《周官》,并为时王政令之记,异文而同体。官名百职,皆 《周官》解。《月令》甲子,沈子所谓似《春秋》也。若未太昊、蓐 收、勾芒、祝融之属,《左传》造义立说,生名者同,是以用 之。”

    问者曰:“既用古文于历数,乃不用《三统》,用四分,何也?” 曰:“《月令》所用,参诸历象,非一家之事,传之于世,不晓 学者,宜以当时所施行。夫密近者三统已疏阔废弛, 故不用也。”

    问者曰:“既不用三统,以惊蛰为孟春,春中雨水为二 月节,皆三统法也。独用之何?”曰:“孟春《月令》曰:‘蛰虫始 震’,在正月也。中春始雨水,则雨水二月也。以其令,故 用之。”

    问者曰:“《历》云‘小暑,季夏节也’,而今文见于五月,何也?” 曰:“今不以历节言,据时始暑而记也。历于大雪、小雪、 大寒、小寒皆去十五日,然则小暑当去大暑十五日, 不得及四十五日。不以节言,据时暑也。”

    问者曰:“《中春令》不用牺牲,以圭璧更皮币,不牺牲,何 也?”曰:“是月献羔,以太牢祀高禖。宗庙之祭以中月,安 得用牺牲?祈者,求之祭也。著令者,豫设水旱疫疠当 祷祈用牺牲者,是用之助生养。《传》祈以币代牲。”章因 于高禖之事,乃造说曰:“更者,刻木代牲,如庙有祧更。” 此说自欺极矣。经典传记,无刻木代牲之说,盖书有 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问者曰:“《中冬令》曰:‘奄尹申宫令,谨门闾’。今曰门闱,何 也?”曰:“阉尹者,内官也,主宫室出入宫中。宫中之门曰 闱,阉尹之职也。闾里门,非阉尹所主,知当作闱也。” 问者曰:“‘令曰七驺咸驾’,今曰六驺,何也?”曰:“‘本官职者, 莫正于《周官》。《周官》天子马六种,种别有驺,故知六驺。 《左氏传》晋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无言七者,知当 为‘六’”也。

    问者曰:“‘令以中秋筑城郭,于经、传为非其时。《诗》曰:‘定 之方中’,作于楚宫’,定营室也。九月、十月之交,西南方 中,故《传》曰‘小昏正而裁筑’。即营室也。昏正者,昏中也。 裁筑者,裁木而始筑也。今文在前月,不合于经传也。” 问者曰:“子说三难,皆以日行为本。古论《周官》《礼记》说, 以为但逐恶而已,独安所取之?”曰:“取之于《月令》而已。” 四时通等,而夏无难文。由日行也,“春行少阴,秋行少 阳,冬行太阴。”阴阳背使,不于其类。故冬春难以助阳, 秋难以达阴。至夏节太阳行太阴,自得其类,无所扶 助,独不难取之于是也。

    问者曰:“反令每行一时,转三旬,以应行三月政也。春 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谓孟夏也。草木早枯,中夏也。国 乃有恐,季夏也。今总合为一事,不分别施之于三月, 何也?”曰:“说者见其三旬,不得传注,而为之说,有所滞 碍,不得通矣。孟秋反令,行冬令则草木枯,后乃大水, 败其城郭,即分为三事,后乃大水,在谁后也?城郭为” 独自坏,非水所为也。《季冬令》曰:“行春令则胎夭多伤, 民多蛊疾,命之曰逆。”即分为三事。行季冬令,为不感 灾异,但命之曰逆也。知不得断绝,分应一月也。其类 皆如此。《令》之所述,略举其尤者也。

    问:“春食麦羊,夏食菽鸡,秋食麻犬,冬食黍豕之属,但 以为时味之宜,不合于五行。《月令》服食器械之制,皆 顺五行者也。说所食独不以五行,不已略乎?”曰:“盖亦 思之矣。几十二辰之禽,五时所食者,必家人所畜丑 牛、未羊、戌犬、酉鸡、亥豕而已,其馀龙虎以下,非食也。 春木王,木胜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属季夏,犬属季秋,故未羊可以为春食也。夏火王,火胜金,故酉鸡 可以为夏食也。季夏上王,土胜水,故食豕而食牛。土, 五行之尊者,牛五畜之大者,四行之牲,无足以配土 德者,故以牛为季夏食也。秋金王,金胜木。寅虎非可 食者,犬豕而无角,虎属也,故以犬为秋食也。冬水王, 水胜火,当食马,而礼不以马为牲,故以其类而食豕 也。然则麦为木,菽为金,麻为火,黍为水,各配其牲为 食也。虽有此说,而米盐精粹,不合于《易》卦所为之禽 及《洪范传》五事之畜,近似卜筮之术,故予略之,不以 为章句,聊以应问,见有说而已。

    问:《记》曰:“三老五更子,独曰五叟。”《周礼》曰:“八十一御妻。” 今曰御妾,何也?曰:字误也。叟,长老之称,其字与更相 似,书者转误,遂以为更。嫂字女旁瘦,字从叟,今皆以 为更矣。立字法者不以形声,何得以为字?以嫂瘦推 之,知是更为叟也。妻者,齐也。惟一适人称妻,其馀皆 妾,位最在下,是以不得言妻云也。

    皇极经世

    《观物内篇》

    夫昊天之尽物,圣人之尽民,皆有四府焉。昊天之四 府者,春、夏、秋冬之谓也,阴阳升降于其间矣。圣人之 四府者,《易》《书》《诗》《春秋》之谓也,礼乐污隆于其间矣。春 为生物之府,夏为长物之府,秋为收物之府,冬为藏 物之府。号物之庶,谓之万。虽曰“万之又万”,其庶能出 此昊天之四府者乎?《易》为生民之府,《书》为长民之府, 《诗》为收民之府,《春秋》为藏民之府。号民之庶谓之“万”, 虽曰“万之又万”,其庶能出此圣人之四府者乎?“昊天 之四府”者,时也;“圣人之四府”者,经也。昊天以时授人, 圣人以经法天,天人之事,当何如哉?

    考索

    《卦候论》

    “七十二候,一年二十四气。一气有三候,初、中、末是也。 立春,正月节也,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此立春 之节气之三候也。雨水,正月中也,獭祭鱼,鸿雁来,草 木萌动。此雨水中气之三候也。周二十四气,则七十 二候备矣。”一行曰:“七十二候,原乎周公《时训》。《月令》虽 颇有增益,然先后之次第则同。自魏以来,始载于历”, 皆依《易轨》所传,不合经义。今改从“古昔”一行讥李淳 风专用《吕氏春秋》,今也有取乎月令七十二候之说, 而分配以七十二卦,则《月令》未可全非也。卦止于六 十四,而坎离震兑居四正宫,分主四时。此四卦每卦 六爻,四六二十四,每爻当一气,故此四卦分主四时, 而不专主于一候也。其馀六十卦,则五卦生。六候者, 中气之末,节气之初,共一卦主之,其馀四候,各一卦 也。如中气初候卦为公,中候卦为辟,末候卦为侯,至 于节气初候卦亦为侯,中候卦为大夫,末候卦则为 卿也。五卦王,六候六十卦,主七十二候也。夫《坎》《离》《震》 《兑》且不专主于一候,而干《坤》二卦,何以各主一候邪? 盖六十卦之中,所谓辟者,君也。君主十二月中炁也。 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干,午姤未遁,申否,酉 观,戌剥亥坤,此十二卦主十二月中炁,故乾坤居巳 亥之位也。以十二卦分配十二月,《孟氏章句》也。《干》六 爻俱为阳,一阳生于子而极于巳,为六阳,故乾居巳 位。《坤》六爻俱为阴,一阴生于午而极于亥,为六阴,故 坤居亥位也。一阳生为复,二阳生为《临》,三阳为《泰》,四 阳为大壮,五阳为夬,六阳为乾。干之所生,凡五卦也。 一阴生为姤,二阴生为遁,三阴为否,四阴为观,五阴 为剥,六阴为坤。坤之所生,凡五卦也。乾坤虽分主乎 一候,而十二中炁皆乾坤之所生也。不特此也,六十 卦可以配七十二候。一卦六爻当一日,六六三十六, 以之分配三百六十日可也。京房推六十四卦直日, 悉是道也。

    储泳祛疑说

    《辩岁本说》

    胡汝嘉《岁本论》谓今夜之子时,即是来日,则今年之 子月,当为来年。立论详而易明,引证的而易信,故近 世多以十一月为来年。向因先子葬用子月,悉主汝 嘉之说。或谓“春夏秋冬,一岁之叙也,岂有冬而后春 之理?帝尧之历象授时,亦首春而次夏。夫子谓行夏 之时,以其得天道之正也。”两说交战于中,深思其故, “久之乃得其说,然后决以吾夫子之言为正。夫每日 夜有十二时者,太阳随天之运而周行于方隅之十 二位也。故日到子方则为子时,到午方则为午时。”每 年之有十二月者,太阳丽天而历于天轮之十二星 次也。是以日次子位,当虚宿之躔度而立春。虚乃子 位之正,天中之一阳也。天道左旋日“次子而为春之 正月,次亥为二月,次戌为三月,左旋而历十二位,以 定十二月也。地道右旋,故每日之太阳在子位为子 时,顺子丑寅卯历十二位,而定十二时也。盖太阳每 一日顺行十二方隅而为十二时,太阳每一岁逆躔 十二星次而为十二月。”胡汝嘉不晓历法,故为此论。 知天道更新于子,而不知太阳次天轮之子为更新也。是说也,惟深于星历者知之。

    性理会通

    《论四时》

    《朱子》曰:“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 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春为感,夏为应,秋为感,冬 为应,若统论春夏为感,秋冬为应,明岁春夏又为感。”

    只是一个道理界破看。以一岁言之。有春夏秋冬。

    以《干》言之,有元亨利贞;以一月言之,有晦朔弦望;以 一日言之,有旦昼暮夜。 天地只是一个春气,发生 之初为春气,长得过便为夏,收敛便为秋,消缩尽便 为冬,明年复从春处起,浑然只是一个发生之气。 鲁斋许氏曰:“长生长春,如何长得?”春夏秋冬,寒暑代 谢,天之道也。如春可长,亦不足贵矣。 南北东西,是 定体相对,“春夏秋冬”是流行运用,却便相循环,一体 一用。

    临川吴氏曰:“风木冬春之交,北东之维,艮震也;君火 春夏之交,东南之维,震巽也;相火正夏之时,正南之 方,离也;湿土夏秋之交,南西之维,坤兑也;燥金秋冬 之交,西北之维,兑干也;寒水正冬之时,正北之方,坎 也。此主气之定布者也。地初正气,子中而丑中《震》也; 地后间气,丑中而卯中《离》也;天前间气,卯中而巳中” 《兑》也;天中正气,巳中而未中《干》《巽》也;天后间气,未中 而酉中《坎》也。地前间气,酉中而亥中《艮》也。地终正气, 亥中而子中《坤》也。此客气之加临者也。主气土居二 火之后,客气土行二火之间,终艮始艮,后天卦位也。 始震终坤,先天卦序也。世以岁气起大寒者,以协后 天终艮始艮之文,然而非也。杨子建以岁气起冬至 者,宜契先天始震终坤之义。子午岁之冬至,起燥金 而生丑中之寒水,丑未岁之冬至,起寒水而生丑中 之风木。寅申岁起风木,卯酉岁起君火,辰戌岁起湿 土,巳亥岁起相火,皆肇端于子半。六气相生,循环不 穷,岂岁岁间断于传承之际哉?然则终始乎艮者,可 以分主气所居之位,而非可以论客气所行之序也。 天地阴阳之运,往过来续,木火土金水,始终终始,如 环斯循六气相生之序也。岁气起于子中,尽于子中, 故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子午之岁,始冬至,燥 金三十日,然后禅于寒水,以至相火,日各六十者五; 而小雪以后,其日三十,复终于燥金。丑未之岁,始冬 至,寒“水三十日,然后禅于风木,以至燥金,日各六十 者五。而小雪以后,其日三十”,复终于寒水。寅申以下 皆然。如是六十年至千万年,气序相生而无间,非小 寒之末,无所于授,大寒之初,无所于承,隔越一气,不 相接续,而截自大寒为次年初气之首也。此造化之 妙,《内经》秘而未发,《启元子》阙而未言。近代杨子建昉 推而得之。

    稗编

    《吴莱夏小正注后序》论圣人不能违时

    《夏小正》本古书残缺。近会稽傅松卿颇就《大戴礼》校 仇刊注,刻在会稽学宫。盖昔孔子尝曰:“我欲观夏道, 是故之杞,杞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说者则谓夏时, 夏小正也。圣人当《春秋》之世,每告颜渊以王者百世 通行之道,首曰“行夏之时”,殆取其岁时之正,政事之 善也。此岂果谓《夏小正》之一书哉?周公之时训吕不 韦之《月令》,类若一本于《夏小正》而又加详。汉魏以降, 尝建读《时令》之官,凡以夏禹、周公之典,世宜守之,而 不敢有逸故也。后世儒者若柳宗元辈,乃欲举《时训》 《月令》而尽黜之,且曰:“天时之运行有常,而王政之设 施者无常。起居号令,庆赏刑威,惟其所值而即行之, 诚不可以非时而暂废。苟不即行而暂废,则天下多 滞事矣。”予试论之,天之与人,一理与气而已。盖惟理 常为主,而气之所运,一屈一伸,一开一阖,暑焉而土 山焦烁,寒焉而川泽凝冱,天下肖翘蠉蠕根茇浮生 之物,无不薰蒸融液,周流交灌,而举不得逃焉,理固 在是也。圣人之所以为人,每全其理之所赋,而又顺 其气以行之,不敢少“逆。因时制法,按月布政,春夏阳 舒而赏庆行,秋冬阴惨而刑威作”,是皆悉本乎天之 一屈一伸、一开一阖,而固非我有作为于其间。万一 有逆乎此,而天道遽为之变,一言之发与某休协,一 事之动与某咎应,《春秋》《洪范》家类能言之,而后儒或 讥其泥者,此犹向谓《时训》《月令》之可尽黜者也。呜呼! 夏禹、周公之典,不几于遽逸矣乎?夫夏后氏之政典, 尝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然所谓先时 不及时者,岂有他哉?春养孤子,秋食耆老,每事不敢 有违其时者,是谓经制。盛夏非行师之期而出师,穷 冬非肆眚之日而肆赦,则是一时之所值,有不容不 举其事者,是谓权术。自天道而观,雷霆霜雪一切各 以时至者,则理之常;不以其时至者,则气或有以激 之,而理则非常。圣人之典,亦道其常者而已矣。今而 曰“天时之运行有常,而王政之设施者无常,起居号 令,庆赏刑威,惟其所值而即行之,诚不可以非时而

    暂废。”是徒苟用乎一时之权卫,而终不得乎王者之
    考证
    经制。且夏禹、周公之世,因“时制法,按月布政,天下亦

    何尝多滞事哉?”为此说者,殆不究乎天人之一致,而 务欲裂而二之者也。然而古者圣人之道,每与天地 之化相为流通,“泊然而神明内居,窅然而气化外变, 是故冬而震雷,夏而造冰”,宜若或违于天,而天固不 能违之,此不可以一概论也。自惟圣人知其理之若 是,而必道其常以垂世立教,阳气一通则钻燧出火; 阴气一敛则筑室藏冰。观其所以弥纶匡赞节宣调 燮于天地阴阳之间者,岂为无所用其心哉?达贤君 子治其一身,且顺天地四时之变,调其居处,节其饮 食,禁其嗜欲,适其志意,一国之政,辟之治身,则又大 矣。《传》不云乎:“周岁多燠,秦年多寒。”是特昧乎夏禹、周 公之典,或流于舒纵迟缓,或陷于严酷刻深,而不自 觉焉者也。由此观之,孔子尝有取于夏时者,天时与 王政相参,王政得则天道自应。后世儒者乃欲与时 训《月令》而尽黜之,则先圣人不谓其岁时之正,不谓 其政令之善哉。呜呼,此亦不得其说矣。

    《二十四气论》

    或问历二十四气之论,予曰:是言气之行有序也,而 莫不有理存焉。俗有相承误读者。“榖雨如雨,我公田 之雨”,盖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今读为上声,非矣。 “芒种”二字见《周礼》。种之陇反,芒当音亡,谓种之有芒 者麦也,今读芒为忙,种去声,非矣。处暑如既处之处, 处,止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也,今读作去声,非矣。每 月有节气,有中气。如丑之终,寅之始,则为节;寅之半, 则为中。一年四立,即四时节气;二分二至,即四时中 气。九十日之气,往者过而来者续,故谓之立;九十日 之半,故谓之分。夏冬不曰分,而曰至。至有二义:子至 巳六阳,午至亥六阴。至者,介乎巳午亥子之间也。冬 至亥阴极,故曰至;子阳于此生亦曰至夏至巳阳极, 故曰至午,阴于此生,亦曰至日影短至长至亦然。且 以上半年论之,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中。《汉律历志》 “惊蛰在正月中”,注今作“雨水。”葢自秋分水始涸,立冬 始冰,冬至水泉动,大寒水泽腹坚。今曰雨水者,先是 为露,为霜雪,皆水汽凝结,以至于寒之极。春则水汽 流行,而又为暑之始也。况天一生水,人物之生,皆始 于水。春属木,木生于水,今历立春后继以雨水,宜也。 卦气正月为《泰》,天气下降,当为雨水。二月大壮,雷在 天上,当为惊蛰。今历先雨水而后惊蛰,亦宜也。按《国 语》四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 故曰:“惊蛰者,万物出乎震”,震为雷也;“清明者万物齐 乎巽”,巽为风也。巽曰洁齐,故曰巽风,曰清明。清明有 洁齐之义。“律历”亦明洁之义。榖雨,三月中,自雨水后, 土膏脉动,今又雨其榖于水也。《周礼》:“稻人”“掌稼下地” 注谓以水泽之地种榖,即榖雨之谓也。汉“律历志”“榖 雨”注今作清明。以今观之,榖雨似迟半月,然风土有 不同,人力有迟速,必至此然后无不种之榖也。四月 中小满,先儒云:小满后阳一日生一分,积三十日,阳 生三十分而成一画,故为冬至。小满后阴生亦然。夫 四月干之初,谓之满者,姤初嬴豕蹢躅,坤初“履霜坚 冰。”嬴喻其小,蹢躅喻其满,霜喻其小,坚冰喻其满。《易》 言于一阴既生之后,历言于一阴方萌之初,虑之深, 防之豫也。小雪后有大雪,此但有小满无大满,意可 知矣。若三月中谷雨,五月中芒种,此二气独指榖麦 言者。处暑农乃登榖,此曰榖雨,农家方种榖,冀今年 之秋也。榖必原其生之始者,榖种于春,得水之气,成 于秋,金克木也。麦必要其成之终者,麦种于秋,得金 之气,成于夏,火克金也。木气柔,故榖颖垂;金气刚,故 麦颖昂。此阴阳自然之理也。无榖民何以仰食?无麦 民何以续食?春秋大无麦禾,则书之此也。六月节小 暑,六月中大暑,不知者以为夏至后暑巳盛,不当又 谓之小。殊不知《易》曰:“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 相推而岁成焉。通上半年皆可谓暑,通下半年皆可 谓寒。正月暑之始,六月暑之终,七月寒之始,十二月, 寒之终。而曰小暑大暑者,不过上半年气候之辞尔。 阴阳冲和之气不顿息,大暑非骤至于大也,由小而 驯至于大也。六月中,暑之极,故为大。然则未至于极, 则犹为小也。“大小”二字,最可见造化消息进退之理 矣。复以下半年论之,七月中处暑,即如豳风首。七月, 暑之终,寒之始。大火西流,暑气于此乎处也。观“处暑” 二字,便自有《豳风》七月意思。八月中白露,九月节寒 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寒者露之气。色先白 而气始寒,寒固有渐也。九月中霜降露,寒始结为霜 也。立冬后曰小雪大雪,寒气始于露,中于霜,终于雪。 霜之前为露,露由白而后寒,霜之后为雪,雪由小而 至大,皆有渐至。“小寒。大寒亦犹豳风,一之日觱发,二 之日栗烈。觱发风寒,故十一月之馀为小寒;栗烈气 寒,故十二月之终为大寒。豳土寒早,故寒气先要之”, 此不过总结下半年之气候尔。合而言之,上半年主 生,曰雨、曰雷、曰风,皆生之气;下半年主成,曰露、曰霜、 曰雪,皆成之气;下半年言天时不言农,言农莫急春夏也。先儒言: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立春雨水后, 寒气渐变,至立夏则寒渐化为暑矣,然曰小暑大暑, 其化也固有渐焉。立秋处暑后,暑气渐变,至立冬则 暑气尽化为寒矣,然曰小寒大寒,其化也亦有渐焉。 《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观二十四气 可见矣。《大学》以格物致知为第一义,此亦格物之一 端。然不特此也,调元气、化玉烛者,知之参赞燮理,岂 无小补邪?

    图书编

    《论四时气序》

    庖牺氏则《河图》,画八卦,定五行,配四时。其数曰:“一、三、 五、七、九,阳也;二、四、六、八、十,阴也。所谓天一生水,地六 成之,在北方播于冬;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在东方播 于春。天之阳数生之,故冬春之月,卦皆阳爻。”自复始阳推出 阴故寒地之阴数成之,乃寒阴之气也。故冬寒而后春 渐暖,阴极生阳也。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在南方、播于 夏。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在西方,播于秋。地之阴数生 之,故夏秋之月,卦皆阴爻。自姤始阴推出阳故热天之阳数成 之,乃热阳之气也。故夏热而后秋渐凉,阳极生阴也。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土为万物之母,尊居中以配天, 代天而生万物,故不名时也。盖五行生成之数,皆含 天五之数。故天一得五而六成,天三得五而八成,地 二得五而七成,地四得五而九成,天五得五而十成, 故土播于四时之间,旺于季月之末,可见矣。“得天生 者属阳,地生者属阴,后天卦位是也。故冬至子之半 而阳生,夏至午之半而阴生。以四时详而言之,冬水 生春木,春木生夏火,夏火生秋金,秋金生冬水。是以 人之五脏,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而心与肺金相 联,象四时”也。脾胃属土,居中纳水谷,而肾肝心肺皆 资脾胃之气,象土播于四时之间,此人事合天时之 造化也。按《月令》以季夏属中央土,则四时无不在,故 无定位,寄居火金之间,火中生土,土中生金,是时酷 暑火盛,生土之气也。历法以“夏至后三庚曰伏”,亦此 也。伏者金伏土之义立秋金代火,金畏火克,故曰“伏。”又以五 子纳音,统十干,五运化气论之,丙辛化水,丙子水旺 于北;丁壬化木,壬子木旺于东;戊癸化火,戊子火旺 于南;甲己化土,甲子金旺于西;乙庚化金,庚子土居 中。庚子纳土,甲乙化土,子居母腹。甲子纳金,乙庚化 金,母无正位,合居儿家,从子之道也。此火中生土,土 中生金,盖五行质具于地,气行于天。以质言,则曰水 火木金土,取天地生成之序也;以气言,则曰木火土 金水,取四时运行之序也。其气即一元之气,行于地 中,地受天之气,行于四时之间,发生万物。今历家以 律吕候气之法,晷刻不差,便是此气从地中透出。吁, 大哉圣人之作《易》也,与夫律吕候气之法,以见天地 之心,造化流行,如循环无穷也。

    《气候总论》

    夫七十二候见于周公之时训,吕不韦载于《吕氏春 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其来远矣。若载之于历,则自 后魏始耳。第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缘汉前诸儒 皆产江北,故后之江南,虽号宿儒老师,亦难尽通其 名义。然多识参考,求核其实,则庶几得之,斯亦吾儒 格致之学所不废乎。愚尝因是而知天地气序推迁 之妙矣。盖一岁之间,本一岁之周流耳。“一气分而为 二,则有阴阳;二倍而为四,则有四时;三四一十二,则 又有十二月;十二倍而为二十四,则有二十四气;复 三其二十四而为七十二,则有七十二候。”是七十二 候者,吾得之于乾坤之策焉。《干》之策三十六而两之 夫固七十二也;《坤》之策二十四而三之亦七十二也。 计《干》六爻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六爻之策一百四 十有四,通合《乾坤》之策而三百六十日之数尽矣。举 乎七十二候之全而三百六十日之岁周矣。然历书 之所记者候也,而候之所应者气也。气至而物感,则 物感而候变。是故天地之气挠万物者,莫疾乎风也。 “正月而东风解冻”者,“则天地收敛之气散矣。七月而 凉风至者,则天地发舒之气散矣。动万物者,莫疾乎 雷也。二月而雷始发声者,阳之中也。八月而雷始收 声者,阴之中也。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 乎水也。六月而土润溽暑大雨时行者,阴之湿,阳之 终也。十一月而水泉动,十二月而水泽腹坚者,阳之 动,阴”之终也。阴阳之气交而为虹。季春虹始见者,阳 胜阴也。孟冬虹藏不见,阴胜阳也。阴阳之气,鸟兽草 木得之为先。鹰主杀而秋击,鼠主贪而夜出,而卯辰 之月能化鸠鴽者,以卯辰者阳之壮,阴为阳所化也。 雀乳子而春集,雉求雌而朝呴,而戌亥之月能为蛤 蜃者,以戌亥者阴之极,阳为阴所化也。蛰“虫启户”者, 雷发声之时,与阳俱出也。“蛰虫坏户”者,雷收声之时, 与阴俱入也。“孟春而獭祭鱼”者,此时鱼逐阳气而上 游也。“季秋而豺祭兽”者,此时兽感阴气而见杀也。“春 而鸿雁北、元鸟至”者,雁自南而来北,燕自北而来南, 各乘其阳气之所宜也。“秋而鸿雁来、元鸟归”者,雁自北而来南,燕自南而来北,各乘其阴气之所宜也。“二 月而仓庚鸣。四月而蝼蝈鸣”者,鸣以阳也。及五月一 阴始生,鵙一鸣而反舌,则无声矣。“七月而寒蝉鸣”者, 鸣以阴也。及十一月一阳始生,鹖鴠能鸣而感阳,则 不鸣矣。“四月而蚯蚓出”者,阴之屈者,得阳而伸也。“十 一月而蚯蚓结”者,阳虽生矣,而阴尚屈也。“夏至得一 阴而鹿角”解者,鹿阳兽也。冬至得一阳而麋角解者, 麋阴兽也。草木正月而萌动者,阴阳气交而为《泰》也。 九月而黄落者,阴长阳消而为《剥》也。桃桐华于春者, 应阳之盛也。黄菊华于秋者,应阴之盛也。四月而靡 草死者,阴不胜于阳也。十一月而荔挺出者,阳初复 于阴也。麦得阴之稚也,故金王而生,火王而死,而麦 秋在于四月也。禾得阳之稚也,故木王而生,金王而 熟,而禾登在于七月也。至于腐草之为萤,则植物之 变为动物,无情之变为有情,岂非阳明之极,而阴幽 之物亦随之以化哉!大抵阴阳二气,无形而默运于 内,风雨露雷、昆虫草木,有形而改换于外。君子触其 景而测其应,则可以寓对时育物之心,因其候而思 其义,则可以悟阴阳贞胜之理。由是而知一岁之间 七十二候即二十四气也,二十四气即一十二月也, 一十二月即四时也,四时即二气也,二气即一气之 周流也,而乾坤无馀策,历书无馀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