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一百七十六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一百七十六卷目录

     鳞介异部汇考一

      礼记月令

      孝经纬援神契

      山海经西山经

      汉书五行志

      淮南子天文训

      后汉书五行志

      宋书符瑞志

      魏书灵征志

      管窥辑要龙占 龟鱼占 异鱼占 军中鳞变异占

     鳞介异部汇考二

      商帝纣一则

      周属干一则 景王一则

      秦始皇一则

      汉惠帝一则 文帝一则 宣帝甘露一则 成帝鸿嘉二则 永始二则 哀帝建平一

      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一则 章帝建初一则 安帝延光三则 桓帝建和一则 元嘉一

      则 延熹二则 灵帝熹平二则

      魏明帝青龙一则 景初一则 齐王嘉平一则 高贵乡公甘露四则 陈留王景元二

      则 咸熙一则

      吴大帝黄武一则 黄龙一则 赤乌二则 景帝永安三则

      晋武帝泰始四则 咸宁一则 太康五则 惠帝永康一则 恭帝元熙一则

      宋末帝升明一则

      南齐高帝建元一则 武帝永明四则 东昏侯永元一则 和帝中兴一则

      梁武帝天监三则 普通一则 简文帝大宝一则 元帝承圣二则

      陈武帝永定一则 宣帝太建一则

      北魏世祖神麚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高宗兴安一则 高祖延兴二则 肃宗神龟

      一则 正光一则 敬宗永安一则 前废帝普泰一则 孝静帝天平一则 武定一则

      北齐武成帝河清一则

      北周武帝保定一则 宣帝大象一则

      隋文帝开皇三则

      唐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十二则 高宗显庆一则 龙朔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景龙二则 元宗先天一则 开元三则 天宝三则 肃宗上元一则 乾元一则 代宗

      大历一则 德宗建中一则 贞元三则 顺宗永贞一则 宪宗元和二则 文宗太和二

      则 僖宗光化一则

      后梁太祖开平二则 乾化一则

      辽太祖神册一则 天显一则 太宗会同一则

      宋太祖建隆一则 乾德一则 开宝二则 太宗太平兴国二则 至道二则 真宗大

      中祥符五则 天禧一则 仁宗至和一则 徽宗大观一则 政和 则 宣和一则 高

      宗绍兴五则 孝宗乾道二则 淳熙二则 宁宗庆元一则 嘉定二则 端宗景炎一则

      金太祖收国一则 熙宗皇统一则 世宗正隆一则 大定一则 章宗明昌一则 宣

      宗贞祐一则

      元顺帝至元一则 至正四则

      明太祖洪武一则 成祖永乐二则 英宗天顺一则 宪宗成化六则 孝宗弘治六则

       武宗正德五则 世宗嘉靖二十一则 穆宗隆庆三则 神宗万历十六则 熹宗天启

      一则 愍帝崇祯五则

    庶征典第一百七十六卷

    鳞介异部汇考一

    《礼记》

    《月令》

    孟秋行冬令,则介虫败谷。

    介,甲也。甲虫,属冬。败谷者,稻蟹之属。《越语》云:“今吴稻蟹无遗种。”注:“稻蟹,蟹食稻也。”陈注亥水之气所泄也。

    季冬行秋令,介虫为妖。

    集注严陵方氏曰:“介虫之性辨于物,以敛藏之气不厚,故反为妖也。”陈注戌土之气所应。

    《孝经纬》

    《援神契》

    德至水泉,则“黄龙见。”

    《山海经》

    《西山经》

    “《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其中多鱼其状如鳣鱼, 动则其邑有大兵。

    或脱“动则以下语。”

    《汉书》

    《五行志》

    传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时则有 龟孽。人君行已,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 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上慢下暴,则阴气胜,故其 罚常雨也。水类动,故有龟孽。”刘歆《貌传》曰:“有鳞虫 之孽。”说以为于天文东方辰为龙星,故为鳞虫。 “言之不从,是谓不艾,厥咎僭,厥罚恒阳,厥极忧,时则有介虫之”孽。谓小虫有介,飞扬之类,阳气所生也。 于《春秋》为螽,今谓之蝗,皆其类也。

    “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时则有鱼孽。

    寒气动,故有鱼孽。雨以龟为孽,龟能陆处,非极阴。

    也。鱼去水而死,极阴之孽也。刘歆《听传》曰:“有介虫 孽。”京房《易传》曰:“众逆同志,厥妖河鱼。逆流上海,数 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

    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 有龙蛇之孽。《易》曰:“云从龙。”又曰:“龙蛇之蛰,以存身 也。阴气动,故有龙蛇之孽。”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安, 厥妖龙𩰚。有德遭害,厥妖龙见井中。立嗣子疑,厥妖 蛇居国门𩰚。”

    《淮南子》

    《天文训》

    《甲子干》“戊子”,《介虫不为》。

    不成也。

    《壬子干》庚子,大刚鱼不为。

    《后汉书》

    《五行志》

    听之不聪,是谓不谋时,则有鱼孽。鱼孽,《刘歆传》以为 介虫之孽。

    《月令章句》曰:“介者,甲也。”谓龟蟹之属也。

    《宋书》

    《符瑞志》

    黄龙者,四龙之长也,“不漉池而渔,德至渊泉,则黄龙 游于池,能高能下,能细能大,能幽能冥,能短能长,能 存能亡。《赤龙》《河图》者,地之符也,王者德至渊泉,则河 出《龙图》。”

    灵龟者,神龟也。王者德泽湛清,渔猎山川,从时则出, 五色鲜明。三百岁游莲叶之上,三千岁常游于卷耳 之上,知存亡,明于吉凶。禹卑宫室,灵龟见。《元龟书》者, 天符也。王者德至渊泉,则雒出《龟书》。

    《比目鱼》,王者德及幽隐则见。

    《河精》者,人头鱼身,师旷时所受谶也。

    大贝!王者不贪财宝则出,

    《魏书》

    《灵征志》

    龙蛇之孽《鸿范论》曰:“龙鳞虫也。生于水,云亦水之象。 阴气盛,故其像至也。人君下悖人伦,上乱天道,必有 篡杀之祸。”

    《管窥辑要》

    《龙占》

    “龙”者,贵象也,非人所见。一曰,龙者水物,非其所见处 即为妖。

    “国有神龙见,人君恩怜百姓。青龙、黄龙见者,应祯瑞 也;一曰,苍龙见,国有祸;一曰,青龙,王者有仁德则见。” 《握镜占》曰:“苍龙见,国有忧;赤龙见,大旱;黄龙见,土工 兴;白龙见,有兵;黑龙见,有大水;黄龙见,其国当有王 者兴;以见之日辰占之,并知其期。一曰,木失其形,则 春;青龙见,其国被兵,其乡人散亡;火失其形,则夏;赤 龙见,其国灾;金失其形,则秋白龙见,其国兵兴,其乡 人多死丧。水失其形,则冬黑龙见,其国多雨水之灾。” 土失其形,则四季黄龙见,其国土工大兴。一曰:“黑龙 见于国者,有贤人至,先吉后凶。”

    龙见于朝,《占》曰:“人君行不顺天时,则龙下其廷; 龙出宫中,谗臣聚,其国亡;龙见于邑,其邑迁;龙见于 川,其地兵大起;龙见于社,有兵战,社稷改造;龙见于 道,于田于人家,皆为其地有兵战;林下不占;龙以冬 出,皆下谋上,大战大丧。春夏占,秋不占。”

    天无云而有龙见,大水出,大兵起。

    “龙入人家,贵人忧之。”一曰:“龙入人室居,若出地中飞 去者,臣下谋上,其人家有大凶。”又曰:“龙入人家,为妖, 其国亡。”

    龙见于井。《京房》曰:“有德遭害,厥妖龙见井中;龙从井 中出,下有猾谋。”京房曰:“井出龙,人君不守宗庙。”又曰: “君行刑暴急,则黑龙从井出;龙入井中,王侯有幽执 者。”

    龙𩰚,其地有战。《京房占》曰:“众心不安,厥妖龙𩰚,邑中 有兵,其国且分;一曰:天下有大争。又曰:国易主。 龙乳人家,主有大水。”

    龙死于野,天下易主;龙坠而死,国鸟恶之。《京房》曰:“羊 有一角,出巅,龙也;鱼有角,龙也;田螺有角,五色龙也; 长尾蟠者,龙也;蜥蜴有长尾,赤色,龙也;杀之震死。”

    《龟鱼占》

    龟鱼鳞介之属,皆兵象也。甲虫无故生宗庙中,三公 叛,冬不藏,兵起。

    海数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鲸鱼出海而死,世主死。 大鱼死岸,大臣薨。

    鱼行人道,兵起。池鱼忽跃上岸,有远信通。鱼去水而 飞入陆,兵且作。一曰:鱼飞去水,人去,其居有虚邑。鱼

    龙入宫,兵起;宫中水族见,宫室中主忧
    考证
    群鱼逆流而上,民不从,君令。京房曰:“众逆同志,厥妖

    鱼逆流上。”

    鱼乘空而𩰚,下民将有兵战。 陆行得鱼,主疾病凶。

    鱼死道中,有兵,兵败。水中鱼无故自死,世主亡。 龟鳖入宅及上屋,皆主死亡。陆行见龟鳖,所求不利。 蟹化鼠,食谷有灾。

    《龟蛇入宅交》有死亡,龟食稻谷有殃,鳖蟹见,国都宫 室兵行。

    《异鱼占》

    鱼状如鲋而彘,其音如豚,名曰“鱄鱼”,见则天下大旱。 鱼状如鲠鲤,鱼身鸟翼,仓文,目青,赤喙,名曰“文鳐”,常 以夜飞,其音如鸾,见则大穰。“比目。”鱼非所出而见 王者,有恩及百姓。

    鱼状如鳣,一目,其音如讴,见则天下大旱。

    《军中鳞变异占》

    龙下饮军中,水军散营空。青龙见足军罢散。

    军行逢蛇,有大战。军行前有赤蛇,有战,急备之。军行 见蛇,从道中入水者,得敌使者吉。军行见蛇在前,防 伏兵。军营既成,有大蛇入营,急徙之。蛇在军队中,有 阴谋。蛇入厅及帐幕屈盘者,勿伤之,为其有谋相助 也。

    鱼入军中,有战凶。

    “军中忽见龟”,宜急徙,不则有战。

    蟹入军营中,其兵解散。军行路螃蟹多,必战之兆。突 兵损将。军营之中,忽生螃蟹,急移之,军必败亡。军营 中蛇蟹并出,众多成群者,士叛之象。

    “军中忽见鼋鼍龟鳖”者,军人有进退之心,宜赏赉士 卒。

    鳞介异部汇考二

    帝纣 年龟生毛

    按《史记殷本纪》不载。 按《搜神记》,“商纣之时,大龟生 毛,兵甲将兴之象也。”

    厉王三十七年龙漦化为元鼋

    按《史记周本纪》:“昔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止于夏 帝庭。夏帝卜请其漦而藏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 传此器。周至厉王之末。”虞翻曰末年王流彘之岁发而观之,漦流 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元鼋,以 入王后宫。按龙漦化鼋事史记但言厉王之末虞翻以为流彘之岁按通鉴前编三十七年王

    “出居彘” ,故编次于此。

    按《汉书五行志》《史记》,“夏后氏之衰,有二龙止于夏廷, 而言余褒之二君也。夏帝卜杀之去之,止之,莫吉。卜 请其漦而藏之,乃吉。于是布币策告之,龙亡而漦在, 乃椟去之。其后夏亡,传椟于殷周,三代莫发,至厉王 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廷,不可除也。厉王使妇人裸而 噪之,漦化为元鼋,入后宫,处妾遇之而孕,生子,惧而” 弃之。宣王立女童䚻曰:“檿弧萁服,实亡周国。”后有夫 妇鬻是器者,宣王使执而僇之。既去,见处妾所弃妖 子,闻其夜号,哀而收之,遂亡奔褒。褒人有罪,入妖子 以赎,是为褒姒。幽王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王废申后 及太子宜咎而立褒姒,伯服代之。废后之父申侯与 缯西、畎戎共攻杀幽王。《诗》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刘 向以为,夏后季世,周之幽、厉,皆悖乱逆天,故有龙鼋 之怪,近龙蛇孽也。漦,血也。一曰沫也。檿弧,桑弓也。萁 服,盖以萁草为箭服。近射妖也。“女童䚻”者,祸将生于 女,国以兵寇亡也。

    景王二十二年龙𩰚于郑按春秋不书 按左传昭公十九年郑大水龙𩰚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为禜焉子产弗许曰我𩰚龙

    “不我觌也,龙𩰚,我独何觌焉?禳之,则彼其室也,吾无 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也。

    按《汉书·五行志》《左氏传》昭公十九年,“龙𩰚于郑时门 之外洧渊。”刘向以为近龙孽也。郑以小国摄乎晋楚 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𩰚三国,以自 危亡。是时子产任政,内惠于民,外善辞令,以交三国, 郑卒亡患,能以德消变之效也。京房《易传》曰:“众心不 安,厥妖龙𩰚。”

    始皇八年河鱼大上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八年,河鱼大上。”

    刘向所谓“豕虫之孽。”明年嫪毐诛。鱼阴类,小人象

    按《汉书五行志》《史记》,秦始皇八年,河鱼大上。刘向以

    为近鱼孽也。是岁,始皇弟长安君将兵击赵,反死屯 留,军吏皆斩,迁其民于临洮。明年,有嫪毐之诛。鱼阴 类,民之象,逆流而上者,民将不从君令,为逆行也。其 在天文,鱼星中河而处,车骑满野。至于二世,暴虐愈 甚,终用急亡。京房《易传》曰:“众逆同志,厥妖河鱼逆流 上。”

    惠帝二年龙见井中

    按《汉书惠帝本纪》,二年春正月癸酉,有两龙见兰陵 人家井中,乙亥夕而不见。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癸 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陵井中,至乙亥夜 去。刘向以为龙贵象而困于庶人井中,象诸侯将有 幽执之祸。其后吕太后幽杀三赵王,诸吕亦终诛灭。 京房《易传》曰:“有德遭害,厥妖龙见井中。”又曰:“行刑暴 恶,黑龙从井出。”

    文帝十五年黄龙见

    按:《汉书文帝本纪》:“十五年春,黄龙见于成纪。”

    宣帝甘露元年黄龙见

    按《汉书宣帝本纪》:甘露元年“夏四月,黄龙见新丰。”

    成帝鸿嘉元年黄龙见

    按:《汉书成帝本纪》:“鸿嘉元年冬,黄龙见真定。”

    《鸿嘉》四年,雨鱼。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鸿嘉四年秋,雨 鱼于信都,长五寸以下。”

    永始元年大鱼出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始元年春。北 海出大鱼。长六尺。高一丈,四枚。”

    永始二年,黑龙见东莱。

    按《汉书武帝本纪》:“二年春二月诏曰:乃者龙见于东 莱,日有蚀之,天著变异,以显朕邮,朕甚惧焉。公卿申 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所振 贷贫民勿收。” 按《谷永传》:“永为凉州刺史,奏事京师 讫,当之部,时有黑龙见东莱,上使尚书问永受所欲 言。永对曰:臣闻王天下有国家者,患在上有危亡之 事”,而危亡之言不得上闻。如使危亡之言辄上闻,则 商周不易,姓而迭兴,三正不变,改而更用。夏商之将 亡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晏然自若,以天有日,莫能危, 是故恶日广而不自知,大命倾而不寤。《易》曰:“危者有 其安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陛下诚垂宽明之听,无 忌讳之诛,使刍荛之臣得尽所闻于前,“不惧患于后。 直言之路开,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辐辏。陈忠群臣 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汉家行夏正,夏正色黑。黑龙 同姓之象也。龙阳德,由小之大,故为王者瑞应。未知 同姓有见本朝无继嗣之庆,多危殆之隙,欲因扰乱 举兵而起者邪?将动心冀为后者,残贼不仁,若广陵、 昌邑之类,臣愚不能处也。去年九月黑龙见,其晦日 有食之;今年二月己未夜星陨,乙酉日有食之。六月 之间,大异四发,而二同月,三代之末,春秋之乱,未尝 有也。臣闻三代所以陨社稷丧宗庙者,皆由妇人与 群恶沈湎于酒。《书》曰:“乃用妇人之言,自绝于天,四方 之逋逃多罪”,是宗是长,是信是使。《诗》云:“燎之方阳,宁 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易》曰:“濡其首,有孚失是。” 秦所以二世十六年而亡者,养生泰奢,奉终泰厚也, 二者陛下兼而有之,臣请略陈其效。《易》曰:“在中馈,无 攸遂。”言妇人不得与事也。《诗》曰:“懿厥悊妇,为枭为鸱。” 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建始、河平之际,许、班之贵,倾动 前朝,熏灼四方,赏赐无量,空虚内臧,女宠至“极,不可 上矣。今之后起,天所不飨,什倍于前。”废先帝法度,听 用其言,官秩不当,纵释王诛,骄其亲属,假之威权,纵 横乱政,刺举之吏,莫敢奉宪。又以掖庭狱大为乱阱 榜棰,“于炮烙,绝灭人命,主为赵、李,报德复怨,反除 白罪。建治正吏,多系无辜,掠立迫恐,至为人起责,分 利受谢,生入死出者,不可胜数。是以日食再既,以昭 其辜。王者必先自绝,然后天绝之。”陛下弃万乘之至 贵,乐家人之贱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崇 聚僄轻无义小人以为私客,数离深宫之固,挺身晨 夜,与群“小相随,乌集杂会,饮醉吏民之家,乱服共坐, 沈湎媟嫚,溷殽无别,闵免遁乐,昼夜在路。典门户奉 宿卫之臣,执干戈而守空宫,公卿百寮不知陛下所 在,积数年矣。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财竭则下 畔,下畔则上亡。是以明王爱养基本,不敢穷极,使民 如承大祭。今陛下轻夺民财,不爱民力,听邪”臣之计, 去高敞初陵,捐十年功绪,改作昌陵,反天地之性,因 下为高,积土为山,发徒起邑,并治宫馆,大兴繇役,重 增赋敛,征发如雨,役百干谿,费疑骊山,靡敝天下,五 年不成,而后反故。又广旴荣表,发人冢墓,断截骸骨, 暴扬尸柩,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灾异娄降,饥馑 仍臻,流散冗食,喂死于道,以百万数。公家无一年之 畜,百姓无旬日之储,上下俱匮,无以相救。《诗》云:“殷监 不远,在夏后之世。”愿陛下追观夏、商、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有不合者,臣当伏妄言之诛。汉兴九世,百 九十馀载,继体之主七,皆承天顺道,遵先祖法度,或 以中兴,或以治安。至于陛下,独违道纵欲,轻身妄行, 当盛壮之隆,“无继嗣之福,有危亡之忧,积失君道,不 合天意,亦已多矣。为人后嗣守人,功业如此,岂不负 哉!方今社稷宗庙,祸福安危之机,在于陛下。陛下诚 肯发明圣之德,昭然远寤,畏此上天之威怒,深惧危 亡之征兆,荡涤邪辟之恶志,厉精致政,专心反道,绝 群小之私客,免不正之诏除,悉罢北宫私奴车马媠 出之具,克己复礼,无贰微行出饮之过,以防迫切之 祸。深惟日食再既之意,抑损椒房王堂之盛宠,毋听 后宫之请谒,除掖庭之乱狱,出炮烙之陷阱,诛戮佞 邪之臣及左右执左道以事上者,以塞天下之望。且 寝初陵之作,止诸缮治宫室阙,更减赋尽,休力役,存 恤振救困乏之人,以弭远方。厉崇忠直,放退残贼,无 使素餐之吏久尸厚禄,以次贯行,固执无违,夙夜孳 孳,娄省无怠。旧愆毕改,新德既章,纤介之邪不复载 心,则赫赫大异庶几可销,天命去就庶几可复,社稷 宗庙庶几可保。唯陛下留神反复,熟省臣言。臣幸得 备边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触忌讳,罪当万死。” 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 小臣。赵、李从微贱专宠,皆皇太后与诸舅夙夜所常 忧,至亲难数言,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 用之。永自知有内应,展意无所依违,每言事,辄见答 礼,至上此对。上大怒。卫将军商密擿永,令发去。上使 侍御史收永,敕“过交道厩者勿追。”御史不及永还,上 意亦解自悔。明年,征永为大中大夫。

    哀帝建平三年大鱼出

    按《汉书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平三年,东莱 平度出大鱼,长八尺,高丈一尺,七枚皆死。京房《易传》 曰:“海数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

    后汉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光武本纪》:“建武十二年六月,黄龙见东阿。”

    章帝建初六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六年,有八黄龙见于泉陵。”

    安帝延光元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元年八月“辛卯,九真言黄 龙见,无功。”

    延光三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三年十二月乙未,琅邪言黄龙 见诸县。” 按《五行志》,“延光三年,济南言黄龙见历城, 琅邪言黄龙见诸县。”是时安帝听谗,免太尉杨震,震 自杀。又帝独有一子,以为太子,信谗废之。是皇不中, 故有龙孽。是时多用佞媚,故以为瑞应。“明年正月,东 郡又言黄龙二见濮阳。”

    延光四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四年春正月壬午,东郡言黄龙 二见濮阳。”

    桓帝建和元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建和元年“二月,沛国言黄龙见 谯。”

    元嘉二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元嘉二年八月,济阴言黄龙见 句阳,金城言黄龙见允街。”

    延熹七年野王有死龙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延熹七年秋七月,野王山上有 死龙。” 按《五行志》,“延熹七年六月壬子,河内野王山 上有龙死,长可数十丈。”襄楷以为夫龙者为帝王瑞。 《易论》大人天凤中黄山宫有死龙,汉兵诛莽而世祖 复兴。此易代之征也。至建安二十五年,魏文帝代汉, 延熹八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八年正月己酉,南宫嘉德署黄 龙见。”

    灵帝熹平二年大鱼出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熹平二年,东 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明年,中山王 畅、任城王博并薨。”

    京房《易传》曰:“海出巨鱼,邪人进,贤人疏。”臣昭谓此占符灵帝之世,巨鱼之出,于是为征,宁独二王之妖也。

    熹平五年,黄龙见。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熹平五年,沛国言黄龙见谯。 按《魏志文帝本纪》,初汉熹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 夫桥元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 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天事𢘆象,此其应也。” 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四十五年,登尚在。三月,黄龙 见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明帝青龙元年青龙见

    按:《魏志明帝本纪》,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观龙。”于是改年,改摩 陂为龙陂。

    景初元年黄龙见

    按:《魏志明帝本纪》: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县言 黄龙见。”

    齐王嘉平四年鱼见武库

    按:《魏志齐王本纪》:嘉平四年“夏五月,鱼二见于武库 屋上。”

    高贵乡公甘露元年青龙见

    按:《魏志高贵乡公本纪》:甘露元年“春正月辛丑,青龙 见轵县井中。六月乙丑,青龙见元城县界井中。 甘露二年,青龙见。”

    按:《魏志高贵乡公本纪》:“二年春二月,青龙见温县井 中。”

    甘露三年,青龙、黄龙见。

    按:《魏志高贵乡公本纪》三年:“是岁,青龙、黄龙仍见顿 丘冠军阳夏县井中。”

    甘露四年,黄龙见。

    按:《魏志高贵乡公本纪》:“四年春正月,黄龙二见宁陵 县界井中。”

    陈留王景元元年黄龙见

    按:《魏志陈留王本纪》:景元元年“十二月甲申,黄龙见 华阴县井中。”

    景元三年,青龙见。

    按:《魏志陈留王本纪》:“三年春二月,青龙见于轵县井 中。”

    咸熙二年获灵龟

    按:《魏志陈留王本纪》:咸熙二年:“春二月甲辰,胊䏰县 获灵龟以献,归之于相国府。”

    大帝黄武元年黄龙见

    按:《吴志孙权传》:黄武元年“三月,鄱阳言黄龙见。”

    黄龙元年黄龙见

    按:《吴志孙权传》:“黄龙元年夏四月,夏口、武昌并有 黄龙凤皇见。”

    赤乌五年黄龙见

    按《吴志孙权传》:“赤乌五年三月,海盐县言,黄龙见。 赤乌十一年,黄龙见。”

    按:《吴志孙权传》十一年:“夏四月,云阳言黄龙见。”

    景帝永安四年白龙见

    按《吴志孙休传》:“永安四年九月,布山言白龙见。 永安五年,黄龙见。”

    按《吴志孙休传》五年:“秋七月,始新言黄龙见。”

    永安六年,黄龙见。

    按《吴志孙休传》:六年:“夏四月,泉陵言黄龙见。”

    武帝泰始元年青龙白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泰始元年,青龙三、白龙二见于郡 国。”

    泰始二年,青龙、黄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二年,青龙十,黄龙九,见于郡国。 泰始三年,白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三年春正月癸丑,白龙二见于弘 农渑池。”

    泰始五年,青龙、白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五年春正月,青龙二见于荥阳。二 月辛巳,白龙二见于赵国。”

    咸宁二年白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咸宁二年六月,白龙二见于新兴 井中。十一月,白龙二见于梁国。”

    太康元年白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元年八月,白龙三见于永昌。 太康三年,白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二年夏闰月癸丑,白龙二见于济 南。”

    太康五年,青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五年春正月己亥,青龙二见于武 库井中。”

    太康六年,白龙见。

    按:《晋书武帝本纪》:“六年八月,白龙见于京兆。”

    太康 年,有鲤鱼二见武库屋上。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康中,有鲤鱼 二见武库屋上。干宝以为:武库兵府,鱼有鳞甲,亦兵 类也。鱼既极阴,屋上太阳,鱼见屋上,象至阴以兵革 之祸干太阳也。至惠帝初,诛杨骏,废太后,矢交馆阁。 元康末,贾后谤杀太子,寻亦诛废。十年之间,母后之 难再兴,是其应也。自是祸乱构矣。京房《易妖》曰:“鱼去 水,飞入道路,兵且作。”

    惠帝永康元年黄龙见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康元年八月, 巴郡言黄龙见。时吏傅坚以郡欲上言,内白事以为走卒戏语,不可。太守不听。尝见坚语云:“时民以天热, 欲就池浴,见池水浊,因戏相恐。此中有黄龙。语遂行 人间。闻郡欲以为美,故言时。”史以书帝纪。时政治衰 缺,而在所多言瑞应,皆此类也。又先儒言瑞兴非时, 则“为妖孽”,而民讹言“生龙语”,皆龙孽也。

    恭帝元熙元年黑龙见

    按《晋书恭帝本纪》:“元熙元年十二月己卯,太史奏黑 龙四见于东方。”

    按:《宋书符瑞志》:元熙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四黑龙 登天。《易传》曰:“冬龙见,天子亡社稷,大人应天命之符。”

    永帝升明三年白鱼入舟白毛龟见

    按《宋书。永帝本纪》。不载。 按《南齐书祥瑞志》,“升明三 年,世祖遣人诣宫亭湖庙还福,船泊渚,有白鱼双跃 入船。” 又按志,“升明三年,太祖为齐王。白毛龟见东 府城池中。”

    南齐

    高帝建元二年获元龟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祥瑞志》。“建元二年。休 安陵获元龟一头。”

    武帝永明五年获青毛龟及金色鱼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祥瑞志》。“永明五年。武 骑常侍唐潜。上青毛神龟一头。” 又按志。“永明五年。 南豫州刺史建安王子真表献金色鱼一头。”

    永明七年,获青毛龟。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祥瑞志》,“七年六月,彭 城郡田中获青毛龟一头。”

    永明八年,获毫龟、四目六目龟。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祥瑞志》,“八年,延陵县 前泽畔获毫龟一枚。四月,长山县王惠获六目龟一 头,腹下有‘万欢’”字,并有卦兆。六月,建成县昌城田获 四目龟一头,下有“万齐”字。

    永明九年,获神龟。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祥瑞志》。“九年五月。长 山县获神龟一头。腹下有巽兑卦。”

    东昏侯永元三年龙𩰚按南史齐东昏侯本纪永元三年秋七月丙辰龙𩰚于建康淮激水五里

    和帝中兴二年获毛龟

    按《南齐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祥瑞志》。“中兴二年正 月。逻将潘道盖。于山石穴中。获毛龟一头。”

    武帝天监五年获八目四目龟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五年夏四月,始丰县获八目 龟一。六月,新吴县获四目龟一。”

    天监七年,获灵龟。

    按:《梁书武帝本纪》:“七年夏四月辛未,秣陵县获灵龟 一。”

    天监十年,获一角元龟。

    按《梁书武帝本纪》:“十年五月癸酉,安丰县获一角元 龟。”

    普通五年龙𩰚按梁书武帝本纪普通五年六月乙酉龙𩰚于曲阿王陂因西行至建陵城所经处树木倒折开地数十

    丈。

    简文帝大宝二年龙见

    按《梁书简文帝本纪》,不载 按《陈书高祖本纪》,“简文 帝大宝二年六月,有龙见于水滨。高五丈许。五采鲜 耀。军民观者数万人。”

    元帝承圣二年两龙见

    按:《梁书元帝本纪》:“承圣二年二月庚寅,有两龙见湘 州西江。”

    按《南史梁元帝本纪》:承圣二年三月,有二龙自南郡 城西升天。百姓聚观,五采分明。江陵故老窃相泣曰: “昔年龙出建康淮西,天下大乱。今复有焉,祸至无日 矣。”帝闻而恶之,逾年遘祸。

    承圣三年,有龙出城濠中,小龙随之。

    按《南史梁元帝本纪》:“三年,城濠中龙腾出,焕烂五色, 竦曜入云,六七小龙相随飞去。群鱼腾跃,坠死于陆 道。龙处为窟,若数百斛。圌旧大城上常有紫气,至时 稍复消歇。”

    武帝永定三年青龙白龙见

    按《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三年春正月己丑,青龙见于 东方。丁酉,大雪及旦,太极殿前有龙迹见。甲午,广州 刺史欧阳𬱟表称,白龙见于江州南岸,长数十丈,大 可八九围。”

    宣帝太建十一年龙见

    按:《陈书宣帝本纪》:太建十一年“春正月丁酉,龙见于 南兖州永宁楼侧池中。”

    ===北魏===

    世祖神麚三年白龙见获白龟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神麚三年三月, 有白龙二见于京师人家井中。” 又按志。“神麚三年 七月,冀州献白龟。王者不私人以官,尊耆任旧,无偏 党之应。”

    太平真君六年白龙见于井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真君六年二月 丙辰,有白龙见于京师人家井中。龙,神物也,而屈于 井中。皆世祖暴崩之征也。”

    高宗兴安二年获大龟

    按《魏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兴安二年六月, 营州进大龟。”

    高祖延兴元年获大龟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延兴元年十二 月,徐州竹邑戍士邢德于彭城南一百二十里得蓍 一株,四十九枝,下掘得大龟,献之。诏曰:“龟蓍与经文 相合,所谓灵物也,德可赐爵五等。”

    延兴三年,获大龟。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三年六月,京师 获大龟。”

    肃宗神龟元年神龟见

    按:《北史魏肃宗本纪》,“神龟元年二月己酉,诏以神龟 表瑞,大赦改元。”

    正光元年黑龙见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正光元年八月 有黑龙如狗。南走至宣阳门。跃而上。穿门楼下而出。” 魏衰之征也。

    敬宗永安二年龙见井中

    按《魏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永安二年。晋阳 龙见于井中。久不去。庄帝暴崩。晋阳之征也。”

    前废帝普泰元年有龙入城

    按《魏书前废帝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普泰元年四 月甲寅,有龙迹自宣阳门西出,复入城。乙卯,群臣入 贺,帝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但当君臣上下, 克己为治,未足恃此为庆。”

    孝静帝天平二年龙见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天平二年十一月甲寅,龙见井 州人家井中。”

    武定三年获毛龟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武定三年十 月,有司奏“南兖州陈留郡民贾兴逵于家庭得毛龟。”

    北齐

    武成帝河清二年有八龙升天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二年六月乙巳,齐州言 济河水口见八龙升天。”

    北周

    武帝保定五年获绿毛龟

    按《周书武帝本纪》:保定五年“二月甲子,郢州获绿毛 龟。”

    宣帝大象二年龙𩰚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二年二月壬午荣州有黑龙见与赤龙𩰚于汴水之侧黑龙死

    文帝开皇三年获毛龟

    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三年二月甲戌,泾阳获毛龟。 开皇八年龙见。”

    按:《隋书文帝本纪》:“八年九月癸巳,嘉州言龙见。 开皇十五年获毛龟。”

    按:《隋书文帝本纪》:十五年“七月乙丑,晋王讳献毛龟。”

    高祖武德三年白龙见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武德三年七 月,灵州言白龙见。”

    太宗贞观三年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贞观三年五月癸 亥。龙见玉女泉。”

    贞观八年,陇右大蛇见,汾州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七月,陇右 大蛇屡见。蛇,女子之祥。大者有所象也。又汾州青龙 见吐物空中,光明如火,堕地,地陷。掘之得元金,广尺, 长七寸。”

    按《册府元龟》,八年七月,陇右山摧,大蛇见。山东、河南、 淮海之地多大水。帝以问秘书监虞世南曰:“是何祥 也?修何术可以禳之?”对曰:“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 有龙蛇,亦不足怪也。山东足雨,虽则其常,阴惨过久, 恐有冤狱。伏愿科省系囚,庶几或当天意。且妖不胜 德,唯修德可消变。”帝然之,遣使者分道赈恤饿人,申 理狱讼。多所原免。

    贞观十二年,青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二年十月,

    隰州言青龙见
    考证
    贞观十四年,白龙、青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四年七月, 白龙见于富平。九月,杭州言青龙见。”

    贞观十五年,白龙、青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五年二月, 开州言白龙见。六月,滁州言青龙见。九月,沧州言龙 见。”

    贞观十六年,白龙、青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六年七月 朔,鄜州言白龙见。九月,金州言青龙见。十二月,宋州 言青龙见。”

    贞观十七年,青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七年七月 辛卯,常州言青龙见。”

    贞观十八年,青龙、白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八年正月, 嘉州言青龙见。四月,豫州言白龙见。七月,会州言青 龙见。朗州言青龙见。九月,汝州言青龙见。”

    贞观十九年,“获毛龟”,青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九年二月 岳州献毛龟。二十一月,渠州言青龙见。”

    贞观二十年,白龙、青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年七月, 安州言白龙见。十一月,汾州言青龙、白龙见。白龙吐 物,初在空中,有光如火,至地陷入二尺,掘之,则元金 之形,团斜广高六七寸。兖州言青龙见。”

    贞观二十一年,白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一年六 月,白龙见于郓州。七月,郓州言白龙见。九月,崖州言 白龙见。”

    贞观二十三年,白龙见。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三年六 月,洮州言白龙见。”

    高宗显庆元年龙见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显庆二年五月 庚寅,有五龙见于岐州之皇后泉。”

    龙朔元年龙见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龙朔元年二 月,益、绵等五州皆言龙见。六月,兖州青龙三十九见。”

    中宗嗣圣十八年即武后大足元年获六眼龟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大足初,虔州获 龟,六眼,一夕而失。”

    景龙二年黄龙见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龙二年六月十 五日。黄龙再见于牛山。”

    景龙三年,龙见。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龙三年九月五 日。龙见于上党伏牛山之南冈。

    元宗先天二年获灵龟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先天二年八 月江州献灵龟,六眸,腹下有“元文”,象卦文。

    开元四年龙见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龙城录》,“开元四年,景州 水中见一龙三头。时大水后数日,有风自龙见处西 南来,飞屋拔木,半昼暝。”

    开元二十三年,获毛龟。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三年十 月戊申,扬州奏获毛龟,其色青。”

    开元二十四年,神龟见。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十四年八 月戊申,常州有神龟见,绿毛黄甲。”

    天宝五载白鱼引舟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五载五 月“乙卯,河东郡太守李知柔奏,乘泉县潘水修功德 处,有白鱼引舟,五色云起,望宣付史馆。从之。”

    天宝十四载。龙𩰚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四载。七月。有 二龙𩰚于南阳城西。易。坤上六。龙战于野。《文言》曰:“阴 凝于阳。必战。”

    天宝十五载,白鱼夹御舟。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五载,“六月, 元宗幸蜀,七月壬戌,至益昌郡,济州于吉伯渡,有双 白鱼夹御舟而跃,识者谓之两只飞龙焉。”

    肃宗上元二年有鼍聚于扬州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上元二年。有鼍 聚于扬州城门上。节度使邓景山以问族弟珽。对曰: “鼍介物。兵象也。”

    乾元二年黄龙见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乾元二 年九月,通州三冈县放生池中,日气下照,水腾波涌, 上有黄龙跃出,高丈馀,又于龙旁数处浮出明珠

    代宗大历八年获毛龟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大历八 年。京师金天门外水渠获毛龟。”

    按《册府元龟》,大历八年七月乙未,蓬莱池获毛龟,出 示百寮。壬寅,神策军上言,“金天门外水渠中获绿毛 元龟,献之。”

    德宗建中二年有龟杀积蛇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中二年夏,赵 州宁晋县沙河北有棠树甚茂,民祠之为神。有蛇数 百千自东西来,趋北岸者聚棠树下为二积,留南岸 者为一积。俄有径寸龟三绕行积蛇尽死,而后各登 其积。野人以告,蛇腹皆有疮,若矢所中。刺史康日知 图其事,奉三龟来献。”

    建中四年龙见。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九月戊寅, 有龙见于汝州城壕。龙,大人象,其飞也。大城壕,失其 所也。”

    贞元三年鱼鳖无首获毛龟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贞元三年,“闰州 鱼鳖蔽江而下,皆无首。”

    按《册府元龟》:“贞元三年八月,淄青节度使李纳献毛 龟,诏示百寮。”

    贞元四年,获毛龟。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元四年四 月,宗正寺献毛龟。”

    贞元 年,资州献龙。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贞元末。资州得 龙丈馀。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百姓纵观。三日 为烟所熏而死。”

    顺宗永贞元年宪宗即位获毛龟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宪宗以永贞 元年八月乙巳即位,是月庚戌,荆南献毛龟二。”

    宪宗元和七年龙见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元和七 年四月,野州桐城县有黄青白三龙各一翼风雷自 梅天陂起,约高二百尺,凡六里,降于浮塘陂。”

    元和九年,青龙见。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九年四 月。道州二青龙见于江中。”

    文宗太和二年龙𩰚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和二年六月丁丑西北有龙𩰚

    按:《旧唐书五行志》:“太和二年六月七日,密州卑产山 北面有龙见。初赤龙从西来,续有青龙、黄龙从南来, 后有白龙、黑龙从山北来,并形状分明,自申至戌方 散去。”

    太和三年,有虫状如龟,有龙与牛𩰚。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魏博管内 有虫,状如龟,其鸣昼夜不绝。”近龟孽也。 又按志,“三 年,成都门外有龙与牛𩰚。”

    僖宗光化三年龙𩰚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光化三年九月杭州有龙𩰚于浙江水溢坏民庐舍占仝天宝十四

    《载》。

    后梁

    太祖开平二年白龙见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平二 年八月甲子。广州上言白龙见。图形以进。”

    开平四年。即蜀武成三年《龙见》。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蜀高祖 本纪》,“武成三年八月,洵阳水中有龙五十,如牛马驴 羊之形,行入汉江,五色相间。”

    乾化二年白龙见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南汉烈 祖世家》。“乾化二年。广州言白龙见。”

    太祖神册五年获龙

    按《辽史太祖本纪》:“神册五年夏五月庚辰,有龙见于 拽刺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其骨内府。”

    天显元年黄龙见

    按《辽史太祖本纪》:“天显元年七月辛巳平旦,子城上 见黄龙缭绕,可长一里,光耀夺目,入于行宫,有紫黑 气蔽天,逾日乃散。”

    太宗会同三年获白龟

    按《辽史太宗本纪》:会同三年“夏四月乙丑,南唐进白 龟。”

    太祖建隆元年即蜀广政二十三年龙见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幸蜀记》。“广政二十三年 正月。龙见于玉垒关。”

    ====乾德五年黑龙见====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祖从周世宗 征淮南,战于江亭,有龙自水中向太祖奋跃。乾德五 年夏,京师雨,有黑龙见尾于云际,自西北趋东南。占 主大水。明年,州府二十四水坏田庐。

    开宝元年龙出井中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元年六月辛巳,龙出单父民 家井中,大风雨,漂民舍四百区,死者数十人。” 按《五 行志》,“开宝六年四月,单父县民王美家,龙起井中,暴 雨飘庐舍,失族属,及坏旧镇廨舍三百五十馀区,大 木皆折。”按纪作元年志作六年互异

    开宝七年,龙见。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六月,棣州 有火自空堕于城北门楼,有物抱东柱,龙形,金色,足 三尺许,其气甚腥。旦视之,壁上有烟痕,爪迹三十六。”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白龙见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六月辛卯朔,白龙 见邠州要策池中。”

    太平兴国三年,金明池出龟数万。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凿金 明池。既掘地。有龟出。殆逾万数。”

    至道元年海出大鱼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至道元年十二 月,广州大鱼击海水而出。鱼死,长六丈三尺,高丈馀。 至道三年,获绿龟。”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至道三年。真宗即 位。“五月甲戌。寿州贡绿龟。”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苍龙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符祥元年五月壬戌,王钦若 言,锡山苍龙见。”

    按《玉海》,“大中祥符元年五月二十八日丙午,召辅臣 于崇政殿北廊观。中使任文庆于茅山郭真人池所 获龙,体长二尺许,鳞细,腹如玳瑁。帝作《观龙歌》,复送 茅山池。”

    大中祥符二年,有黑龟成群。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有黑 龟甚众。沿汴水而下。”

    大中祥符四年,龙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四年六月丙午,亳州二龙见。 大中祥符五年龙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五年冬十月辛巳,龙见云中。 大中祥符六年,黑龙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六年六月壬戌,赵州黑龙见。”

    天禧三年龙见

    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三年八月丁亥,滑州龙见。”

    仁宗至和元年获毛龟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至和元年二月, 信州贡绿毛龟。

    徽宗大观元年获两首龟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大观元年闰十 月丙戌,都水使者赵震行河,得两首龟,以为瑞。蔡京 信之,曰:“此齐小白,所谓象罔见之而霸者也。”郑居中 曰:“首岂容有二而京主之意殆不可测。”帝命弃龟金 明池。

    政和四年瑞州进六目龟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政和五年,博州进白龟。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政和七年,有“鱼落殿中省。”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政和七年夏中, 有二鱼落殿中省厅屋上。”

    宣和元年有物如龙见京师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元年五月丙午朔,有物如龙 形,见京师民家。” 按《五行志》:“宣和元年夏雨,昼夜凡 数日。及霁,开封县前茶肆中有异物如犬大,蹲踞卧 榻下。细视之,身仅六七尺,色苍黑,其首类驴,两颊作 鱼颔,而色正绿,顶有角,坐极长,于其际始分两岐,声 如牛鸣,与世所绘龙无异。茶肆近军器作坊,兵卒来 观”,共杀食之。已而京城大水,讹言“龙复仇”云。

    高宗绍兴 年龙入朱胜非舟中旌忠庙金蛇出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绍兴初,朱胜非 出守江州,过梁山,龙入其舟,才长数寸,赤背绿腹,白 尾黑爪甲,目有光。近龙孽也。” 又按志:“行都柴垛桥 旌忠庙,三蛇出没庭庑,大者盈尺,方鳞金色,首脊有 金钱。遇霁,或变化数百于蕉卉间。庙徙而蛇孽亦绝。 绍兴八年,雨冰龟。”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五月,汴京 太康县大雷雨,下冰龟数十里,随大小皆龟形,具手 足卦文。”

    绍兴十八年,漳浦巨鱼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八年漳浦县 崇照监场海岸连有巨鱼,高数丈,割其肉数百车,剜目乃觉,转鬣而傍舰皆覆。又渔人获鱼,长二丈馀,重 数千斤,剖之,腹藏人骼,肤发如生。”

    绍兴二十四年,海盐巨鳅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四月。 海盐县海洋有巨鳅。群虾从之。声若讴歌。抵岸偃沙 上。犹扬鬣拨刺其高齐县门。”

    绍兴二十五年,赤龙见。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五年六月, “湖口县赤龙横水中如山。寒风怒涛。覆舟数十艘。士 卒溺者数十人。”

    孝宗乾道五年龙𩰚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道五年七月乙亥武宁县龙𩰚于复塘村大雷雨二龙奔逃珠坠

    大如车轮。牧童得之,自是连岁有水灾。

    乾道七年,巨鼋拥舟。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十一月丁 亥,洞庭湖巨鼋走沙拥舟,身广长皆丈馀,升舟以首 足压重舰没水。”

    淳熙十三年大鱼见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淳熙十三年二 月庚申,钱塘大鱼见。”

    淳熙十六年,获五色鱼。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六年六月甲 辰,钱塘旁江居民得鱼。备五色鲫首鲤身。民诡言梦 得鱼。觉而在手犹跃。事闻有司令纵之。”

    宁宗庆元三年获异鱼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庆元三年二月, 饶州景德镇渔人得鱼,赪尾鲤鳞,而首异常鱼。镇之 老人言其不祥。绍兴二年尝出,后为水灾。”盖是岁五 月,镇果大水,皆鱼孽也。

    嘉定十四年龟疫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嘉定十四年春, 楚州境上龟大小死者蔽野。”

    嘉定十七年,巨鱼见。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七年,海坏畿 县盐官地数十里。先是有巨鱼横海岸,民脔食之,海 患共六年而平。”

    端宗景炎三年黄龙见

    按:《宋史二王本纪》:“景炎三年四月,有黄龙见海中。”

    太祖收国元年黄龙见

    按《金史太祖本纪》:“收国元年九月己卯,黄龙见空中。”

    熙宗皇统九年龙𩰚按金史熙宗本纪皇统九年四月丁丑有龙𩰚于利州榆林河水上大风坏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飘飏

    十数里死伤者数百人。

    世宗正隆六年黄龙见

    按《金史世宗本纪》:“正隆六年五月,居贞懿皇后丧,黄 龙见寝室上。九月,黄龙见云中。”

    大定十四年白龙见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十四年八月丁巳,日中,白龙 见御帐东小港中,须臾乘云雷而去。”

    章宗明昌五年龙见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五年七月丙戌,以天寿节宴 枢光殿。时久雨初霁,有龙曳尾于殿前云间。”

    宣宗贞祐二年龙见

    按《金史宣宗本纪》:“贞祐二年六月壬戌,黄龙见西北。”

    顺帝至元五年蛟出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至元五年六月 庚戌,汀州长汀县山蛟出,大雨骤至,平地涌水深三 丈馀,漂没民居八百馀家,坏田二百馀顷。”

    至正十七年龙𩰚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七年温州路乐清江中龙起飓风作有火光如球 按五行志十七年六月癸

    酉,温州有龙𩰚于乐清江中,飓风大作,所至有光如 球者万馀。八月癸丑,祥符县西北有青白二龙见,若 相𩰚之势,良久而散。 至正二十三年,江中有物登岸,蛇首四足。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正月 甲辰。“广西贵州。江中有物登岸。蛇首四足而青色。长 四尺许。军民聚观而杀之。”

    至正二十四年,黄龙见。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四年六月,保德州黄龙见井 中。”

    至正二十七年,龙见。

    按《元史顺帝本纪》,二十七年六月“丁巳,皇太子寝殿 后新甃井中有龙出。光焰烁人。宫人震慑仆地。”又长 庆寺有龙缠绕槐树飞去,树皮皆剥。 按《五行志》,二 十七年六月“丁巳,皇太子寝殿新甃井成。有龙自井 而出。光焰烁人。宫人震慑仆地。”又“宫墙外长庆寺所掌成宗斡耳朵内大槐树。有龙缠绕其上。良久飞去。 树”皮皆剥。七月,益都《临胊县》有龙见于龙山,巨石重 千斤。浮空而起。

    太祖洪武元年蛟出

    按《江西通志》:“洪武元年,宁州大风雨,蛟出山,水暴溢, 民多溺死,诏遣使赈恤。”

    成祖永乐二年获神龟

    按《江南通志》:“永乐二年九月,获神龟于幕府山。 永乐十八年,龙见井中。”

    按《山东通志》:“永乐十八年,武定城西南隅井龙见。”

    英宗天顺二年龙见

    按《广东通志》:“天顺二年夏四月,琼州龙见日晡。九龙 见于郡西,云数色覆之,时蜻蜓随飞者万万计。”

    宪宗成化元年蛛与龙𩰚按山西通志成化元年霍州蛛与龙𩰚东山鸡掌凹妖蛛与龙𩰚山水冲没田产树木

    成化七年,蛛与龙𩰚。 按《畿辅通志》,“成化七年,龙与蜘蛛𩰚于盘山,毙之。野 人献其皮如车轮。”

    成化七年龙战。

    按《山东通志》:“成化七年,武定龙战于野。”

    成化十八年,龙见南康泮池。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八年,南康府龙出于儒学泮池, 张元贞有记。”

    成化十九年,云中龙头见,获水怪。

    按《长洲县志》:“成化十九年,阊门有朱姓者,夏夜见西 北云际一龙,头大如屋,精光烁然,背立一披发者。”又 “白莲桥渔人网得一物,鳖首鱼尾,目赤如火,四足类 鸭,状如凫。渔人怪之,鞭数百不死。”

    成化二十三年,龙见。

    按《山西通志》:“成化二十三年,董陂水溢,闻喜豢龙池 水溢,鳞甲大如桐叶,水有血痕。”

    孝宗弘治八年龙见

    按《四川通志》:“弘治八年,龙见于富顺澜崖,爪尾鳞甲 绕空中。”

    弘治九年,龙起宣镇刀鞘中。

    按《眉公见闻录》:“弘治九年六月初五日,宣府镇南口 墩天雨降,火光明发,腰刀鞘内,龙起炼化刀尖一处, 烧伤军人二名及损坏军器什物。龙者阴类,其潜也 渊,其飞也天,出入有时。今起自边墩,刀鞘之间,近龙 孽也。”

    弘治十年,雨鱼。

    按《山东通志》:“弘治十年春三月,冠县大风,堕鱼于市。 弘治十六年,五龙见。”

    按《河南通志》:“弘治十六年,叶县五龙挂于城北十里, 顷之坠地,蜿蜒不能起,已而云雾晦暝,遂失所在。 弘治十八年,龙见。”

    按《唐县志》:“弘治十八年,完县檀溪山洞中有龙,白日 飞出,入于马耳山洞中,祷雨辄应。后樵牧者每见一 老人时往来洞中,问其晴雨屡验,相传为龙之变化 也。”

    弘治  年,巨鱼出。

    按《福建通志》:“弘治末年,漳浦九都有巨鱼,入潮落不 能去,乡人争剖其肉,时饥赖以济。”

    武宗正德十年黄龙见

    按《湖广通志》:“正德十年夏,沔阳黄龙见。”

    正德十一年,异龟见。

    按《畿辅通志》:“正德十一年十月,任丘异龟见,径尺馀, 金文绿毫。”

    正德十三年龙𩰚 按《江南通志》,“正德十三年,常熟雷电白龙一,黑龙二, 坏民居,吸舟二十馀艘。松江大水,有九龙𩰚于海。 正德十五年龙见。”

    按《江西通志》:“正德十五年夏五月暴风,丰城有三龙 见于枫树桥。秋九月,九江暴风,龙开河小港、女儿港 坏舟数百,溺死商人无算。”

    正德十六年,龙见。

    按《山西通志》:“正德十六年,盂县龙见。时曹村龙见,风 雪,昼晦,拔木,毁民屋十馀所。”

    世宗嘉靖二年龙与蚌𩰚按吴县志嘉靖二年癸未六月太湖有龙与蚌𩰚声震两山龙自云端直下其爪可数十丈蚌于水面旋

    转如风,仰喷其涎亦数十丈,三四日乃息。久之,渔人 于西山侧得死蚌一,其壳可贮粟四五石。七月三日, 大风拔木,湖溢,漂溺民居。

    嘉靖五年,龙见。

    按《广西通志》:“嘉靖五年二月,容县大水连涨,数日水 退,见两岸龙车轨迹。戊子,宣化县龙见。”

    嘉靖六年,龙见。

    按:《全辽志》:“嘉靖六年丙寅,雨,五龙见于北嘉靖十二年,龙见。”

    按《湖广通志》:“嘉靖十二年二月,谷城白龙见于张家 村。”

    嘉靖十三年,龙见。

    按《垣曲县志》,“嘉靖十三年有龙见。未几,黄河盛涨三 日,淹入南门,冲没田产人畜,不可胜纪。”

    嘉靖十五年,龙见,大鱼出。

    按《山西通志》:“嘉靖十五年,龙见于堡头村,首尾贯于 两树,横迤七十馀步,顷之,徐入涧水。”

    按《陕西通志》:“嘉靖十五年夏津县黑龙江涨,获大鱼 数十,有近丈者。”

    嘉靖十六年,龙见。

    按《畿辅通志》,“嘉靖十六年六月丙辰,迁安大风雷雨, 击县新堂脊玲珑花草如刻画状,有龙戏其上。” 按《贵州通志》,嘉靖十六年秋八月,省城见龙。

    嘉靖十七年,龙见。

    按《广东通志》:“嘉靖十七年秋七月朔日,会同龙见,腾 声轰烈,疾如飞电,仅露半身,观者万计。”

    嘉靖十八年,龙出于树。

    按《陕西通志》:“嘉靖十八年三月,同州龙出于树,大风 雨,乌鹊死者无数,火燃三日。”

    嘉靖十九年,“蛟出龙见。”

    按《贵州通志》:“嘉靖十九年春三月,黎平大雷雨,蛟出 府治仪门。夏五月,石阡龙见。”

    嘉靖二十年,龙吟大龟见。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年六月,沔阳龙吟于赤水,声 闻二十里,半日止。”

    按《广东通志》:“嘉靖二十年春三月,兴宁大龟见,西河 水涨,有大龟丈馀,金光射人,溯河而上,所过田陂皆 坏,是岁大稔。”

    嘉靖二十一年,青龙见。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一年五月,邵河青龙游水上, 嘉靖二十四年,陨大龟。”

    按《畿辅通志》:“嘉靖二十四年夏,完县龟见大雨中,自 天陨下,大径尺,送入新兴中,天”

    嘉靖二十六年,获大鱼马首。

    按《江南通志》:“嘉靖二十六年,苏州花浦口捕获大鱼, 马首有足,重二千斤。”

    嘉靖二十九年,“蛟出龙见。”

    按《江西通志》:“嘉靖二十九年五月,庐山五老峰蛟出 数百。”

    按《湖广通志》:“嘉靖二十九年闰六月,洞庭湖中五龙 见。”

    嘉靖三十一年,飞鱼、飞龙见。

    按《湖广通志》:“嘉靖三十一年,光化有鱼长数丈,飞仙 马乡。”

    按《广西通志》:“嘉靖壬子春三月,宣化县飞龙见。 嘉靖三十二年,龙见。”

    按《畿辅通志》:“嘉靖三十二年,保定府百户孟吉园中 龙起,火光烛天。”

    嘉靖三十五年,大鱼出。

    按《广西通志》:“嘉靖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太平府 有巨鱼长丈馀,出没水面,凡三日乃止。其鲤鱼之髫, 皆联于尾,见者怪之。”

    嘉靖三十七年龙𩰚 按“《江南通志》:嘉靖三十七年,江都黑白二龙𩰚,大风 昼晦,见星所过折木坏屋”

    嘉靖四十年,火龙见。

    按《山东通志》:“嘉靖四十年,黄县火龙昼见。”

    嘉靖四十二年,龟生卵。

    按《大政纪》:“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御苑龟生卵者五,群 臣表贺。”

    穆宗隆庆二年龙见

    按《福建通志》:隆庆二年三月十七日,海澄县有黑云 挟龙自八都东方起,卷屋裂瓦,火光倏忽烧烬苗蔬 古冢、棺柩亦有击移者,至巷口而灭。

    隆庆三年,获龙首骨于井。

    按《四川总志》:“隆庆三年,罗江县乡人浚井,得龙首骨 及珠一颗,如鹅卵大,晶光耀目,人争取玩。忽雷一震, 复坠于井,再觅之不获。”

    隆庆四年,蛟出。

    按《福建通志》:“隆庆四年八月初七日,大雨三日,蛟起 于壶山,山崩数丈。”

    神宗万历三年龙见

    按《福建通志》:“万历三年七月四日,有龙起东北方,大 雨如注。”

    万历七年,龙见。

    按《潞安府志》:“万历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未时,无云而 电,其先有霏烟若缕,有龙形,首尾仿佛可辨,自东北 上升。”

    万历九年蛟出
    考证
    按《福建通志》,“万历九年五月,同安长兴从顺里蛟起,

    雨倾如注,漂流人居,多溺死。”

    万历十二年,龙见。

    按《四川总志》:“万历十二年五月三日夜半,保县南沟 龙行,光明如月,声如鼓吹,硫黄气逆鼻,雷雨大作,迄 不为灾。”

    万历十四年,火龙见。

    按《四川总志》:“万历十四年三月,武隆火龙见,其长亘 天。”

    万历十七年,龙遗卵。

    按《山西通志》:“万历十七年秋七月,万全、猗氏大水,冲 没人居甚众。人言乌亭有二龙,浃旬,县西百里店滩 获一巨卵,如磬中摇硁硁置县前,鲜能辨者,送黄仪 古刹,后复大水,载去,或以为龙所遗。”

    万历二十一年,蛟见。

    按《广东通志》:“万历二十一年,海丰黑白两蛟见。 万历二十二年,蛟化为龙。”

    按《广西通志》:“万历二十二年甲午夏,昭平县蛟起明 源江,化为龙。”

    万历二十七年,龙见。

    按《广东通志》:“万历二十七年,吴川海中三龙见。 万历三十四年,白龙见。”

    按《四川总志》:“万历三十四年六月,成都大军营白龙 昼飞,光如银镜,有金铁声,田中水尽沸,人亦有摄起 至数尺者。”

    万历三十六年,白龙见。

    按《江南通志》:“万历三十六年,白龙见于黄浦,一神人 立其首。”

    万历三十九年,龙见。

    按《福建通志》:“万历三十九年六月,龙起于府城西关 外之北,山崩水涌,大雨如注。”

    万历四十二年,蛟出。

    按《江西通志》:“万历四十二年春,庐山蛟出水涌。 万历四十三年,蛟出。”

    按《广西通志》:“万历四十三年七月,恭城县势江山崩, 出蛟,平乐河水暴涨,鱼死塞江,水不可食,民掘泉取 水。”

    万历四十五年,蛟龙出。

    按《广西通志》:“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八月初四日,恭城 县阴云密布,雨下如注,山涧水涌,连崩一十三岭,树 木拔折,缘江鳞甲之物,死者无算,巨木散材,河崖堆 积如山,人云有蛟龙出焉。”

    万历四十六年龙𩰚 按《广西通志》,“万历四十六年夏六月,恭城县诸溪不 雨而涨。申家廖洞传有龙𩰚日夜不休,山水若决,率 皆泥淖”

    熹宗天启二年蛟出

    按《江西通志》:“天启二年秋,九江太平宫蛟出屋,毁桥 圮。”

    愍帝崇祯四年龙见而𩰚按山东通志崇祯四年沂水二龙𩰚于沂河河水泛溢漂没数千家

    按《云南通志》:“崇祯四年,龙见于石屏之异龙湖,须爪 鳞甲皆见。”

    崇祯九年龙𩰚。 按《云南通志》,“崇祯九年七月,顺宁龙𩰚。 崇祯十二年,大鱼出。”

    按《江南通志》:“崇祯十二年春,松江有二大鱼,长数十 丈,目中可容三人,无睛。”

    崇祯十四年,龙见。

    按《汝宁府志》:“崇祯十四年春,光州东南大雨,有龙蜿 蜒行地,两目金光如斗,所过池塘尽涸,已而复满,行 数里,有龙接之,升天而去。”

    崇祯十六年龙见龙𩰚 按《山西通志》,“崇祯十六年秋八月,黎城龙见。十四日 夜,星月交洁,绝无云雷,一龙蜿蜒上升金光。”《烁》,户 牖皆黄。

    按:《陕西通志》:崇祯十六年,乾陵有龙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