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七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七十四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七十五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七十四卷目录

     雷电异部汇考一

      易经震卦

      诗经小雅十月

      汲冢周书时训解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

      师旷占杂占

      京房易传雷电占

      易妖占冬雷占

      南齐书五行志

      杂兵书军中雷电占

      田家五行论雷 论电

      观象玩占雷电总叙 占法

      管窥集要雷占

     雷电异部汇考二

      夏桀一则

      商武乙一则

      周成王一则 桓王一则 襄王一则

      秦始皇一则 二世一则

      汉惠帝一则 景帝二则 昭帝元凤一则 王莽始建国一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一则 明帝永平一则 和帝元兴一则 殇帝延平一则 安帝永

      初二则 元初四则 永宁一则 建光一则 延光一则 顺帝永和一则 桓帝建和一

      则 灵帝熹平一则 中平一则 献帝初平二则

      魏明帝景初一则

      吴大帝赤乌一则 废帝建兴一则 永安二则

      晋武帝太康三则 惠帝永康一则 太安一则 永兴一则 怀帝永嘉一则 愍帝建

      兴一则 元帝太兴一则 永昌一则 明帝太宁一则 成帝咸和三则 穆帝永和一则

       升平二则 孝武帝太元五则 安帝隆安一则 元兴一则 义熙四则

      宋文帝元嘉十则 前废帝景和一则 明帝泰始四则 后废帝元徽一则 顺帝升明

      一则

      南齐高帝建元三则 武帝永明八则

      梁武帝天监三则 中大通一则

      陈武帝永定一则 宣帝太建五则

      北魏太祖天赐一则 世祖神麚一则 太延二则 显祖皇兴二则 高祖太和三则

      北齐后主武平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 中宗嗣圣三则 睿宗延和一则 元宗开元四则 代宗永泰一则

       大历一则 德宗建中二则 贞元三则 宪宗元和一则 穆宗长庆二则 文宗太和

      一则 武宗会昌一则 懿宗咸通一则 僖宗乾符一则 昭宗乾宁一则 昭宣帝天祐

      一则

      辽太宗天显一则 景宗乾亨一则

    庶征典第七十四卷

    雷电异部汇考一

    《易经》

    《震卦》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程传“雷重仍”则威益盛;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修饬循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

    《诗经》

    《小雅十月》

    煜煜震电,不宁不令。

    朱注《煜煜》,电光貌。十月而雷电,亦灾异之甚者。

    《汲冢周书》

    《时训解》

    《春分》又五日,雷乃发声。雷不发声,诸侯无民。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不收声,诸侯淫佚。

    春分又五日,始电;不电,君无威震。

    《春秋繁露》

    《五行五事》

    王者言不从,则金不从革,而秋多霹雳。霹雳者,金气, 其音商也,故应之以霹雳。王者视不明,则火不炎上, 而秋多电。电者,火气也,其音征也,故应之以电。

    《师旷占》

    《杂占》

    “春雨初起,其音恪恪。”霹雳者,所谓雄雷,旱气也。“其鸣 依依”,音不大霹雳者,谓之雌雷,水汽也。

    春分,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中,其所住者,兵起;其上 无云而雷,名曰“天狗行”,不出三年,其国亡。

    初,雷从金门起,上旬旱,下出熟。一曰:“岁中兵革起。”

    《京房易传》

    《雷电占》

    “当雷不雷”,阳德弱也。

    雷电杀人何?雷天拒难折冲之臣也。君承用节度,即 雷以节暴,暴人威福,则雷电杀人。

    《易妖占》

    ===
    《冬雷占》
    ===天冬雷,地必震,教令挠,则冬雷,民饥。

    《南齐书》

    《五行志》

    《传》曰:雷于天地为长子,以其首长,万物与之出入,故 “雷出万物出,雷入万物入。”夫雷者,人君之象,入则除 害,出则兴利。雷之微气,以正月出,其有声者,以二月 出,以八月入;其馀微者以九月入。冬三月,雷无出者, 若是阳不闭阴,则出涉危难而害万物也。

    《传》曰:“雷电所击”,盖所感也,皆心思有尤之所致也。

    《杂兵书》

    《军中雷电占》

    雷电霹雳破军中树木屋舍者,徙去吉也。雷电风所 从来,不可逆而相代,宜慎之也。

    《田家五行》

    《论雷》

    谚云:“未雨先雷,船去步来,主无雨。”谚云:“当头雷无雨, 卯前雷有雨。”凡雷声向烈者,雨阵虽大而易过。雷声 殷殷然,向者卒不晴。雷初发,声微和者,岁内吉,猛烈 者凶。甲子日尤吉。雪中有雷,主阴雨,百日方晴。东州 人云:“一夜起雷三日雨。”言雷自夜起必连阴。

    《论电》

    夏秋之间,夜晴而见远电,俗谓之热闪。在南主久晴, 在北主便雨。谚云:“南闪千年,北闪眼前。”北闪俗谓之 北辰闪,主雨立至。谚云:“北辰三夜无雨大怪”,言必有 大风雨也。

    《观象玩占》

    《雷电总叙》

    《春秋繁露》曰:霹雳者,金气也。一云:霹雳振物也。《释名》 曰:“霹雳,折也,所历皆破。折,震,战也,所击辄破,若攻也。” 京房曰:“霆者,金之馀气也。金者,内鉴而外冥。”

    电,阳精之发见也。先电而后雷随之者,阳胜阴也。正 雷先鸣而后电者,阴胜阳也。其占为“人君失德,戚臣 将起。”电色黄,有雹;色赤白,有大风。

    《占法》

    凡雷声初发和雅,其岁善;雷声激烈,岁恶人灾。 《京房占》曰:“雷起干,人多病,国安;起坎,多雨;起艮,禾好 枲长,五谷贱;起震,谷暴贵,其岁丰;棺木贵;起巽,雨雹 伤五谷;一曰:虫生霜早降;起离,夏旱,火灾;起坤,虫伤 谷;起兑,金铁贵。”

    《开元占》曰:“雷发声于坎,多水于艮,山崩于震,多气于 巽,大风于离,旱于坤,土工兴于兑,兵起于干。” 《天镜占》曰:“春雷起于东方,五谷皆熟;夜雷半熟,起南 方,岁小旱;夜大旱,谷倍贵,禾不成;起西方,谷半熟;一 曰其野有暴贵,牛羊大灾;夜雷,五谷虫起北方,海溢 山涌,五榖不成;夜雷大水起西北,牛马疫,民流;夜雷, 大旱。”

    八魁日有疾雷大战,大风起,有急令。八魁日者,春己 巳丁丑,夏壬戌甲午,秋己丑丁未,冬戊寅壬辰是也。 一曰“秋己亥。”

    夜半雷一闻声,或有电无雷,皆主人君绝命。

    “雷击贵人之殿,小人持政,地削君亡,不出六年。” 雷击宗庙,君死国亡。

    天无云,若有大声如雷一声,谓之“天鼓”,其地兵起。 营上雷鸣一声止,使命至。城邑上有声如雷,有兵争。 兵发之日,有雷鸣一声,不宜进战。

    《军行》:或对敌,有雷从我军上入彼军中,战大胜;从彼 军来,我军中大败。

    军帐上忽有震雷一声,宜搜奸伏。

    霹雳大风雨,发屋折木。小人在位,贤人走出。一日大 风,非常霹雳,君用谗言杀人。

    霹雳击宫殿。《春秋合诚图》曰:“女工急。”《春秋潜潭巴》曰: “臣下有谋。”《天镜》曰:“霹雳击宫殿,大夫谋逆,不出五年, 兵起流血。”

    霹雳击宗庙,是谓“天戒”,人君暴亡,不出八年,削地夺 国。

    军中有霹雳,士卒叛。

    “凡无云而霆”,人君以暴罚也。

    “《霆》,中天而见人君”,自以为明也。

    “霆如交蛇,光明而上”者,人君行明而直也。

    “《霆》正赤”下至“《地复》上”者,人君好听谗言也。

    《霆》,东西南北皆有人君行役,不避四时也。

    《霆》,正黄而光泽,人君行明也。

    “《霆》,直而长明”者,人君微行,人不知之。

    “雾而霆”,人君默行,事不得实也。

    “《霆》,瞬瞬晖晖”,人君实不知而自明也。

    霆或无云而以昏数见者,人君以微言而害人也。一 曰“默言。”

    “霆如蛇曲,明久而后止”者,人君行不明,莫以为是也。 “天阴不雨”,但为霆者,人君阴行,欲以求事实也。 霆而无,雷,君绝命。雷既息,或未雷不雨而发乎潭洞 溪壑之中,青龙所为也。《不占雷先鸣而后电,执法之人贪利。

    “电如聚火而徙”,人君绝命。

    电光昼夜炸炸,三日以上不止,其发处兵破。

    “雾而电”,人君默行;“不得实”,天下多冤。

    电从日边向月,人多死怖。

    《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天孕圣人。

    《管窥辑要》

    《雷占》

    凡雷,出以二月,收以八月,若发于当出之先,当收之 后,皆为非时刑赏失当之所致也。以所鸣日时占其 灾咎。

    子日有谗臣在君侧,又为盗贼,为水,为兵,为死丧哭 泣事。

    丑日相易,天子有动,兵大出。

    “寅”日,外兵起,后宫不安,有妖言人灾,大水,河津不通, 天下多恶风。

    卯日,王者不安,将相易,兵马动,后宫有变。

    辰日兵起,天下不安。有失土库,兵出,农人忧。

    巳日,蛮夷兵动,吴楚不安,兵车动。

    午日,王者过侈,淫乐无度,又为火灾,宗庙有变事。 未日有大水,有巫蛊咒诅,大臣受诛,失库藏火灾,有 兵疫,马死,财宝出,天下多死人。

    申日:兵起将灾,虎狼为害。

    酉日有远使西戎,燕赵有边兵动,道路多艰。

    戌日,王者迁居,宫室,土木之工兴,有火灾,仓粟出,人 饥。

    亥日,风雨不节,大寒杀物,大水,兵起。

    凡非时而雷,当有兵发于所起之方。而之其所往之 方,若有风从之,则兵胜;风逆,有战。京房曰:“天冬雷,地 必震。”又曰:“教令扰,蛰虫出行。”雷声连日不止,谓之失 信。人君号令不常,民多忧怨。

    凡雷先发而后电者,阴胜阳也。其占为“人君失德,贼 臣将起。”

    凡雷发非时,大臣专政,女主擅权,人君失政,贼臣将 起。《传》曰:“雷者,阴阳和合,震动万物。春分发,秋分藏。非 时而鸣,军破国殃。”非时而发,在子日君侧有谗臣盗 起,有水灾、死丧哭泣事。丑日将相不安,兵出外。丑金 库震动之兵必出也。寅日边兵起,有妖惑众,津梁不 通,有谗臣,后宫不安。其所发之地,兵灾。卯日天子宫 中不安,大臣灾,万物不成。辰日兵起,天子忧,失地有 水灾。巳日蛮夷兵动,其地有兵饥。午日王者宴乐无 度,其地有火灾,有死丧。未日有大水,有咒诅事,大臣 诛,库藏有火,其国有死君,兵疫。申日地动,将军有忧。 酉日燕赵有兵起,边兵动。戌日土工兴。戌为楼台,又 为火库,有火灾,宫舍迁动,仓粟出。亥日有大火,水寒 杀物,兵起。亥为六阴之极,故为水、为寒。亥位在干,故 为兵起。十二支日非时雷发占与前参玩

    凡遇启蛰而不雷,政弛臣慢,国势将危。一曰:“当雷不 雷,君弱臣强。”

    二月雷不鸣,百果不实,小儿多死。

    三月,雷不鸣,秋多盗贼。

    “四月,雷不鸣”,君令不行,臣专政。

    五月,雷不鸣,大臣卒,五谷减半。

    六月,雷不鸣,蝗虫生,民不安。

    夏三月不闻雷,五谷不成,人疾病。

    春,正月,雷。民不炊,为丧,为疫,应在所发之方。一曰:“王 者举事不时。”

    秋雷大鸣,五谷不实。谚曰:“秋雷碌碌,有稻无谷。 七月雷吼,有急令。”

    冬,雷震动,万物不成,虫不藏,兵起山崩,所当之乡,骸 骨盈野。夜雷尤甚。

    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盗贼横行。雷雨大作,不出五年 国亡。凡雷冬起者,阳气不藏也。以雷鸣之日知何方, 亦曰“各以其辰为方。”

    “春雷不发,冬雷不藏”,兵起国亡。

    “凡雷而不雨”,人君举事,无益于民,有风则令行,无风 则令不行。一曰:上下不和,则雷而不雨。

    “雷先鸣而后电”,执法者贪苛也。“雷而不电”,王者举事 不明。

    “雷或霹雳而无风雨”者,刚柔不均,激气并作,君臣忿 争,恶令暴出。

    “《庚午》,日有雷”,其月有兵。

    雷震地裂,大臣专恣,士庶分离,国败亡。

    “雷声格格,雨下籍籍。”人君无施,百姓侮之。

    “雷声连延不绝”,人君行令,不合于民,民不知畏,号令 不行。

    《雷》声或东或西,或南或北。“君令无恒,民不知法”,大乱 将起。

    春三月甲子、乙丑、戊寅、辛卯、戊午之日,有雷击物,且 有兵。大雷,大兵。

    春夏甲子、丙寅、戊子兵起,期不出三日夏三月,甲子、乙丑、戊寅、辛卯之日,有疾风大雷,有军 在外,大战,城坏,无兵兵起。一曰:“春甲子、己丑、戊寅、己 卯、戊午;夏,甲子、己丑、戊寅。”

    春己丑、丁丑、夏甲午、壬戌、己亥、丁未、冬甲寅。又曰:“春 戊寅、夏戊申、冬戊子,日不雨而有雷电,其声所及,有 死将流血。”

    秋庚午,日雷,其地兵起,不出一月。

    秋三月、冬三月,雷鸣,兵起,客利主人,不利。

    凡甲子大雷,不出其月,兵起。

    《庚子》日,大雷,不出一月,有恶令,亦为兵起。

    《戊子》日,雷鸣三日不止,其下大战。

    不雨而雷,外兵归,内兵起。

    凡占雷,初起天门,人安。初起水门,流水滂沱。初起土 门,五谷贱,枲长。一云:“多疾病。”初起木门,棺木贵。一云: “榖贵。”初起风门,五谷伤,有暴霜。一云:“多雪。”初起火门, 夏旱,虫蝗攒五谷。初起金门,铜铁贵。初起鬼门,人多 病死。一云:“禾稼好。”坎为水门,艮为鬼门,震为木门,巽 为风门,离为火门,坤为土门,兑为金门。乾为天门, 雷击郡县,下人有谋。

    雷击宫庭中人,大夫谋逆,不出五年,交兵流血。 雷击贵人屋,佞人持政,不出一年,大兵大水,六年国 亡。

    “雷击贵人从车马”,人君惑于佞。

    立冬雷发声。秋籴贵。

    雷声霹雳蛟龙见,国有贤士。

    雷霹雳大风,而发屋折木,小人在位,贤人在野。霹雳 杀人,君听谗佞,以杀忠良。

    凡军营中雷电霹雳击树木屋舍,吹沙走石,赏赐军 士,急移之不去,败。

    军在外,天雷震动,将军兵士悉衣甲执刃,上弓,皆以 “敬天之威,天助之。”

    军将交战,而雷电风雨,占其来处,不可逆战,固守,定 而攻之。

    雷霹雳声下,军中士卒叛。

    军上雷多者,其军必胜。一曰:“雷雨”,军中尤甚者,将战 无功。

    不雨而电光所及,兵将为血。

    雷电异部汇考二

    桀之时雷霆杀人

    按《史记夏本纪》不载。 按《通志》云云。

    武乙出畋河渭之间暴雷震死

    按《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 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仰而 射之,命之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震死。”

    成王三年秋大雷电

    按《书经金縢》:“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 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 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 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秋大熟 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 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 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及百执事,对曰:“信 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 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 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 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 之,岁则大熟。

    桓王六年三月大雨震电

    按《春秋》,“鲁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 雪。”

    按:《汉书五行志》:“大雨,雨水也。震,雷也。”刘歆以为三月 癸酉,于历数春分后一日,始震电之时也。当雨而不 当大雨,大雨,常雨之罚也。于始震电八日之间而大 雨雪,常寒之罚也。刘向以为周三月,今正月也,当雨, 水,雪杂雨,雷电未可以发也。既已发也,则雪不当复 降。皆失节,故谓之异。于《易》。雷以二月出,其卦曰“豫”,言 万物随雷出地,皆逸豫也。以八月入其卦,曰《归妹》,言 雷复归入地,则孕毓根核。师古曰核亦荄字也“保藏蛰虫,避盛 阴之害。出地则养长华实,发扬隐伏,宣盛阳之德,入

    能除害,出能兴利,人君之象也。”是时隐以弟桓幼,入
    考证
    而摄立公子翚,见隐居位已久,劝之遂立。隐既不许,

    翚惧而易其辞,遂与桓共杀隐。天见其将然,故正月 大雨水而雷电,是阳不闭阴,出涉危难而害万物。天 戒若曰,为君失时,贼弟佞臣,将作乱矣。后八日,大雨 雪,阴见间隙,而《胜》阳,篡杀之祸将成也。公不寤,后三 年而杀。

    襄王八年震鲁夷伯之庙

    按《春秋》,鲁僖公十有五年“秋九月己卯晦,震夷伯之 庙。”

    按《汉书五行志》,刘向以为,晦,暝也。震,雷也。夷伯世大 夫,正昼雷,其庙独冥。天戒若曰,勿使大夫世官,将专 事暝晦。明年,公子季友卒,果世官。政在季氏。董仲舒 以为夷伯,季氏之孚也,陪臣不当有庙。震者,雷也。晦 暝,雷击其庙,明当绝去,僭差之类也。向又以为此皆 所谓夜妖者也。刘歆以为《春秋》及朔言朔,及晦言晦, 人道所不及,则天震之。展氏有隐慝,故天加诛于其 祖夷伯之庙以谴告之也。

    始皇五年冬雷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云。

    二世元年天无云而雷

    按:《汉书五行志》,秦二世元年,天无云而雷。刘向以为 雷当托于云,犹君托于臣,阴阳之合也。二世不恤天 下,万民有怨畔之心。是岁陈胜起,天下畔,赵高作乱, 秦遂以亡。一曰,《易》震为雷,貌不恭也。

    惠帝五年冬十月雷

    按:《汉书惠帝本纪》云云。

    景帝六年冬十二月雷霖雨

    按:《史记景帝本纪》云云。

    后三年十二月晦,雷。

    按:《史记景帝本纪》云云。

    昭帝元凤五年冬十一月大雷

    按:《汉书昭帝本纪》云云。

    王莽始建国二年十二月雷

    按:《汉书王莽传》云云。

    后汉

    光武建武十年辽东冬雷草木寔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明帝永平七年十月丙子越巂雷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和帝元兴元年冬雷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兴元年十 一月壬午,郡国四冬雷。是时皇子数不遂,皆隐之民 间。是岁宫车晏驾,殇帝生百馀日,立以为君。帝兄有 疾,封为平原王,卒。皆夭,无嗣。”

    殇帝延平元年九月乙亥陈留雷有石陨地四

    按《后汉书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安帝永初六年冬雷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初六年“十 月丙戌,郡六冬雷。”《京房占》曰:“天冬雷,地必震。又曰: 教令扰。”又曰:“雷以十一月起黄锺,二月大声,八月阖 藏,此以春夏杀无辜,不须冬刑致灾,蛰虫出行,不救 之,则冬温风,以其来年疾病。其救也,恤幼孤,振不足, 议狱刑,贳谪罚,灾则消矣。” 永初七年十月戊子,郡国三冬雷。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初元年十月癸巳郡国三冬雷

    《元初三》年十月辛亥,汝南乐浪冬雷。

    元初四年十月辛酉,郡国《五》冬雷。

    元初六年十月丙午,郡国《五》冬雷。

    按以上《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永宁元年十月郡国七冬雷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建光元年十月郡国七冬雷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延光四年冬雷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延光四年,郡 国十九冬雷。是时太后摄政,上无所与。太后既崩,阿 母王圣及皇后兄阎显兄弟更秉威权,上遂不亲万 机,从容宽仁,任臣下。《京房占》曰:“天冬雷,地必震。安 帝时,郡国连年地震。”

    顺帝永和四年四月戊午雷震击高庙世祖庙外槐树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桓帝建和三年雷震宪陵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建和三年六月乙卯,雷震宪陵 寝屋。 按《五行志》:“先是梁太后听兄冀枉杀李固、杜 乔。”

    灵帝熹平六年冬十月东莱大雷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中平四年十二月晦雨水大雷震电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献帝初平三年五月丙申无云而雷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初平四年》,无云而雷。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初平四年“夏五月癸酉,无云而 雷。”

    明帝景初元年洛阳雷震

    按《魏志明帝本纪》。不载 按《宋书五行志》。“魏明帝景 初中。洛阳城东桥、洛水浮桥。垣楹同日三处俱震。寻 又震城上侯风木飞乌。时劳役大起。帝寻晏驾。”

    大帝赤乌八年雷击吴宫门及南津大桥

    按:《吴志孙权传》:“赤乌八年夏,雷霆犯宫门柱,又击南 津大桥楹。”

    废帝建兴元年大风震电

    按:《宋书五行志》:“孙亮建兴元年十二月朔,大风震电, 是月又雷雨,亮终废。”

    永安二年春正月震电

    按:《吴志孙休传》云云。

    永安五年,大震雷。

    按《吴志孙休传》:永安五年“八月壬午,大雨震电,水泉 涌溢。”

    武帝太康六年十二月甲申朔淮南郡震电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太康七年十二月己亥,毗陵雷电,南沙司盐都尉戴 亮以闻。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太康八年三月乙丑,临商观震。

    按:《晋书武帝本纪》云云。

    惠帝永康元年六月癸卯震崇阳陵标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标破为七十片。 是时贾后陷害鼎辅。宠树私戚。与汉桓帝时震宪陵 同事也。后终诛灭。

    太安二年八月庚午无云而雷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永兴二年十月丁丑雷震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怀帝永嘉四年十月震电

    按《晋书。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愍帝建兴元年大雨震电

    按《晋书愍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兴元年十一 月戊午,会稽大雨震电。己巳夜,赤气曜于西北。是夕, 大雨震电。庚午,大雪。”按刘向说,“雷以二月出,八月入。” 今此月震电者,阳不闭藏也。既发泄而明日便大雪, 皆失节之异也。是时刘载僭号平阳,李雄称制于蜀, 九州幅裂,西京孤微。为君失时之象。赤气,赤祥也。

    元帝太兴元年暴雨雷电

    按《晋书元帝本纪》:太兴元年十一月乙卯,暴雨雷电。 庚申,诏曰:“朕以寡德,纂承洪绪,上不能调和阴阳,下 不能济育群生,灾异屡兴,咎征仍见。壬子、乙卯,雷震 暴雨,盖天灾谴诫,所以彰朕之不德也。群公卿士,其 各上封事,具陈得失,无有所讳,将亲览焉。”

    永昌二年七月庚子朔雷震太极殿柱十二月会稽吴郡雷震电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明帝太宁元年震太极殿

    按《晋书明帝本纪》:“太宁元年秋七月景子朔,震太极 殿柱。”

    成帝咸和元年十月己巳会稽郡大雨震电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咸和三年,雷破屋柱,杀人。立冬,雷电。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六月辛卯, 临海大雷,破郡府内小屋柱十枚,杀人。九月二日壬 午立冬,会稽雷电。”

    《咸和》四年十一月,吴郡、会稽又“震电。”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穆帝永和七年冬十月雷雨震电

    按:《晋书穆帝本纪》云云。

    升平元年十一月雷

    按《晋书。穆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升平元年十一 月庚戌。雷。乙丑又雷。”

    升平五年十月庚午,雷发东南方。

    按《晋书穆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孝武帝太元三年三月乙丑雷雨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五年,雷震含章殿。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太元五年六月甲寅,雷震含章 殿四柱,并杀内侍二人太元七年冬十月景子,雷。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太元十年十二月,雷声在南方。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太元十四年七月甲寅,雷震烧宣阳门西柱。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安帝隆安二年九月壬辰雷雨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兴三年雷震永安皇后仪导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兴三年。永安 皇后至自巴陵。将设仪导入宫。天雷震。人马各一俱 殪焉。”

    义熙四年十一月雷

    按《晋书安帝本纪》,“四年十一月癸丑雷。” 按《五行志》, “义熙四年十一月辛卯朔,西北方疾风发,癸丑,雷。 义熙五年夏六月景寅,震于太庙。”

    按《晋书安帝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景寅, 雷震太庙,破东䲭,尾彻柱,又震太子西池合堂。”是时 帝不亲蒸尝,故天震之,明简宗庙也。西池是明帝为 太子时所造次,故号太子池。及安帝多病患,无嗣,故 天震之,明无后也。按五行志六月震太庙事接于四年十一月之后今照本纪改正于

    五年下

    义熙六年正月,雷雪。五月,震太庙。十二月,雷。

    按《晋书安帝本纪》,“义熙六年夏五月景寅,震太庙䲭 尾。” 按《五行志》,“六年正月景寅,雷又雪。十二月壬辰, 大雷。”

    义熙九年十一月甲戌,雷;乙亥,又雷。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文帝元嘉四年十一月癸丑雷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嘉五年。六月丙寅。震太庙。破东鸱尾。彻壁柱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嘉六年正月丙寅,雷且雪。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嘉七年二月,雪且雷。十月,雷。

    按《南史文帝本纪》:“七年春二月壬戌,雪且雷。”

    按:《宋书五行志》:“七年十月丙子,雷。”

    元嘉八年十二月庚辰,雷。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嘉九年十一月甲戌,雷且雪。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嘉十四年,“震初宁陵。”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四年,雷震。初 宁陵中标四破至地。十七年,废大将军彭城王义康。 骨肉相害。自此始也。”

    元嘉二十年冬,雷。

    按《南史宋文帝本纪》:“元嘉二十年十月,雷。”

    元嘉二十一月冬,雷。

    按《南史宋文帝本纪》:“元嘉二十一年冬十月丙子,雷 且电。”

    元嘉二十九年,雷且雪。

    按《南史宋文帝本纪》:“元嘉二十九年二月乙卯,雷且 雪。”

    前废帝景和元年九月甲午雷震

    按《宋书。前废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明帝泰始二年九月辛巳雷震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泰始四年。十月辛卯。雷震。十一月癸卯朔。雷复震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泰始五》年十一月乙巳,雷震。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泰始六年十一月庚午,雷。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后废帝元徽三年九月戊戌雷丁未复雷戊午雷震十月辛未雷甲戌又雷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顺帝升明三年二月丙申震建阳门

    按《宋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南齐

    高帝建元元年十月雷电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元元年十 月壬午夜,电光因雷鸣。十月庚戌,电光有顷,雷鸣久 而止。”

    《建元二年》闰六月丙戌,戊夜,震电。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建元四年,雷震安昌殿。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五 日。雨雹暗都。雷震于乐游安昌殿。电火焚荡尽。”

    武帝永明元年冬雷

    按《南史齐武帝本纪》,“永明元年十一月己卯,雷永明五年正月,雷。”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正月戊 申夜。西北雷声。”

    永明六年十月,雷。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十月甲 申。夜阴。细雨。始闻雷鸣于西北上。”

    永明七年正月,雷。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正月甲 子。夜阴雷鸣西南坤宫,隆隆一声而止。”

    永明八年正月,雷又震保林寺。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正月庚 戌夜,雷起坎宫水门,其音隆隆,一声而止。” 又按志, 八年四月六日,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 破电火烧塔下佛面窗户不异也。

    永明九年二月,雷电。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二月丙 子。西北有电光。因闻雷声隆隆。仍续十声而止。” 永明十年春冬俱雷。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年二月庚 戌夜,南方有电光,因闻雷声隆隆相续,丁亥止。十月 庚子,雷电起西北,十一月丁丑,西南有光,因闻雷声 隐隐,再声而止,西南坤户。十二月甲申,阴雨,有电光, 因闻西南及西北上雷鸣频续三声。丙申夜,闻西北 上雷频续二声。辛亥,雷雨。”

    永明十一年三月,雷震竟陵王子良东斋,又雷震东 南门。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一年三月, 震于东斋,栋崩。左右密欲治缮。竟陵王子良曰:‘此岂 可治?留之志吾过,且旌天之爱我也’。”明年,子良薨。 又按志,“永明中,雷震东宫南门,无所伤毁,杀食官一 人。”

    武帝天监二年冬雷

    按《南史梁武帝本纪》:“天监二年十一月乙卯,雷电大 雨晦。”

    天监四年冬,无云而雷。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四年十一月甲午,天晴明,西 南有电光闪如雷声三”

    按《隋书五行志》:天监四年十一月,天晴朗,西南有电 光,有雷声二。《易》曰:“鼓之以雷霆。”霆近鼓妖。《洪范五行 传》曰:“雷霆托于云,犹君之托于人也。君不恤于天下, 故兆人有怨叛之心。”是岁交州刺史李凯举兵反。 天监十三年,震于西南。

    按《南史梁武帝本纪》,“天监十三年春二月庚辰朔,震 于西南,天如裂。”

    中大通六年冬有雷声

    按《南史梁武帝本纪》:“中大通六年十二月丙午,西南 有雷声二。” 按《五行志》,“中大通六年十二月,西南有 声如雷。其年北梁州刺史兰钦举兵反。”

    武帝永定二年大雷

    按《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二年八月癸未,大雷。”

    宣帝太建二年十二月癸巳雷

    按:《南史宣帝本纪》云云。

    按《隋书五行志》:“太建二年十二月,西北有声如雷。其 年湘州刺史华皎举兵反。”

    太建九年。雷震万安陵华表及慧日寺刹。

    按《南史陈宣帝本纪》,“太建九年秋七月庚辰,大雨,震 万安陵华表。己丑,震慧日寺刹及瓦官寺重门,一女 子震死。”

    按《隋书五行志》:太建九年七月,大雨,震万安陵华表, 又震慧日寺刹。瓦官寺重阁门下一女子震死。京房 《易飞候》曰:“雷雨霹雳丘陵者,逆先人令;为火杀人者, 人君用谗言杀正人。”时蔡景历以奸邪任用,右仆射 陆缮以谗毁获谴,发病而死。

    《太建十年》,大雷震。

    按《南史陈宣帝本纪》:“太建十年三月辛未,震武库。六 月丁卯,大雨,震太皇寺刹、庄严寺露盘、重阳阁东楼、 千秋门内槐树及鸿胪府门。”

    按《隋书五行志》:“十年三月,震武库。时帝好兵,频年北 伐,内外虚竭,将士劳敝。既克淮南,又进图彭汴,毛喜 切谏不纳。由是吴明彻诸军皆没,遂失淮南之地。武 库者,兵器之所聚也。而震之天戒若曰,宜戢兵以安 百姓。帝不悟,又大兴军旅。其年六月,又震太皇寺刹、 庄严寺露盘、重阳阁东楼、鸿胪府门。太皇、庄严二寺”, 陈国奉佛之所。重阳阁,每所游宴,鸿胪宾客礼仪之 所在。而同岁震者,天戒若曰:“国威已丧,不务修德,后 必有恃佛道,耽宴乐,弃礼仪而亡国者。”陈之君臣竟 不悟。至后主之代,灾异屡起,惧而于太皇寺舍身为 奴,以祈冥助,不恤国政,耽酒色,弃礼法,不修邻好,以 取败亡太建十二年冬,雷。

    按《南史陈宣帝本纪》:太建十二年“冬十月癸丑,大雨 震电。”

    太建十三年,大雷震电。

    按《陈书宣帝本纪》:太建十三年“秋九月癸亥,大雷震 电。”

    北魏

    太祖天赐六年雷震天安殿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天赐六年四月, 震天安殿东序。帝恶之,令左校以冲车攻殿东西两 序屋,毁之。帝竟暴崩。”

    世祖神麚元年十月己酉雨雷电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云云。

    太延三年十月癸丑雷

    太延四年十一月丁亥,雷。

    按以上《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云云。

    显祖皇兴元年七月东北无云而雷

    皇兴二年七月。东北有声如雷。十一月夜。震电 按以上《魏书显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云云。

    高祖太和三年五月震东庙鸱尾十一月庚戌豫州雷戊申复大雷雨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太和三年五月 戊午,震东庙东中门屋南鸱尾。十一月庚戌,豫州雷 雨。戊申,豫州大雷雨。”

    太和四年十月戊戌,雷。

    太和七年十一月辛巳,幽州雷电,城内尽赤。

    按以上《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云云。

    北齐

    后主武平元年夏雷震丞相段孝先南门柱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武平元 年夏,震丞相段孝先南门柱。京房飞候曰:“震击贵臣 门及屋者,不出三年,佞臣被诛。”后岁,和士开被戮。

    文帝开皇二十年无云而雷

    按《隋书高祖本纪》,开皇二十年春二月丁丑,无云而 雷。 按《五行志》:二十年无云而雷。京房《易飞候》曰:“国 将易君,下人不静,小人先命。国凶,有兵甲。”后数岁,帝 崩,汉王谅举兵反,徙其党数十万家。

    太宗贞观十一年震乾元殿前槐树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贞观十一年四 月甲子,震乾元殿前槐树。震耀,天之威怒,以象杀戮。 槐,古者三公所树也。”

    中宗嗣圣七年即武后天授元年无云而雷

    按:《唐书武后本纪》:“天授元年九月,凤阁侍郎宗秦客 检校内史。”雷震事不载按:《旧唐书五行志》:“则天时,宗秦客 以佞幸为内史。受命之日,无云而雷声震烈,未周岁 而诛。”

    嗣圣十二年。即武后证圣元年正月,雷。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证圣元年正月 丁酉雷。雷者阳声,出非其时,臣窃君柄之象。”

    嗣圣十二年。即武后长安四年大雷震。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长安四年五月 丁亥,震雷大风拔木,人有震死者。”

    睿宗延和元年有震电入民家地震裂

    按《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延和元年六月, 河南偃师县李材村有震电入民家,地震裂,阔丈馀, 长十五里,深不可测,所裂处井厕相通,或冲冢墓,柩 出平地无损。”李,国姓也;震电,威刑之象;地,阴类也。

    元宗开元十五年雷震兴教门楼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十五年 七月。雷震兴教门楼两鸱吻。烧楼柱。良久乃灭。” 开元十七年四月五日。震电。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云云。 开元十八年二月丙寅。雷震。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五行志》:“十八年二月十八日,大雨雪,俄又 雷震。”

    开元二十九年九月丁卯,“大雨雷。”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代宗永泰元年雷不以时出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泰元年二月 甲子夜震雷。自是无雷,至六月甲申乃雷。”

    大历十年二月雷火焚庄严寺四月雷震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大历十年四月 甲申,雷震大风拔木,人有震死者。”

    按《旧唐书五行志》:“大历十年二月,庄严寺佛图灾。初 有疾风,震电薄击,俄而火从佛图中出,寺僧数百人 急救之,乃止。”

    德宗建中元年九月己卯雷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建中四年。大雨震电。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丙子, 东都畿汝节度使哥舒曜攻李希烈,进军至颍桥,大 雨震电,人不能言者十三四,马驴多死。”

    贞元四年宣州雷震异物堕地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宣 州暴雨震电。有物堕地,猪首手脚各有两指,执一赤 斑蛇食之。逡巡黑云合不见。”

    贞元十四年五月己酉,始雷。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十四年“夏至始 雷。”

    贞元十七年,雷电而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十七年 二月十六夜,大雨震雷且电。十九日大雨雪而电。”

    宪宗元和十一年冬雷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云云。

    穆宗长庆元年九月壬寅京师雷电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云云。 长庆二年。大风震电。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长庆二年六月 乙丑,大风震电,落太庙䲭尾,破御史台树。”

    文宗太和八年震定陵台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和八年三月 辛酉,定陵台大雨震,庑下地裂二十有六步。占曰:“士 庶分离,大臣专恣,不救大败。”

    武宗会昌三年五月甲午始雷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懿宗咸通四年十二月震雷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僖宗乾符二年十一月震电

    按:《唐书僖宗本纪》云云。

    昭宗乾宁四年震雷有石陨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宁四年李茂 贞遣将符道昭攻成都。至广汉。震雷。有石陨于帐前。”

    昭宣帝天祐三年冬雷

    按《唐书昭宣帝本纪》:“天祐三年十二月乙亥,震电雨 雪。”

    太宗天显十二年夏四月壬申震开皇殿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景宗乾亨二年五月雷火乾陵松

    按:《辽史景宗本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