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皇极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二百五十二卷
明伦汇编 皇极典 第二百五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二百五十二卷《目录》。

     《莅政部·总论》

      《书经》。虞书大禹谟 周书洪范

      《礼记》:礼运

      《管子》。四时篇

      《贾谊新书》。大政上 大政下

      申鉴。政体

      《性理会通》。论政

     莅政《部·艺文》

      《政论           汉》·崔寔

      《上太宗勤政疏》      唐·岑文本

      《皇帝亲庶政颂》        吕温

      《政不忍欺赋》         蒋防。

      《贺皇帝听政表》      宋·文天祥

      《亲政篇          明》·王鏊

     莅政部·纪事

     《莅政部·杂录》

    《皇极典》第二百五十二卷。

    莅政部总论

    书经

    虞书大禹谟

    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 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 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蔡传德非徒善而已,惟当有以善其政。政非徒法而已,在乎有以养其民。“六府三事”即养民之政也。水火、金、木、土、谷,或相制以泄其过,或相助以补其不足,而六者无不修矣。六者既修,民生始遂,不可以逸居而无教,故为之“惇典敷教”以正其德,通功易事以利其用,制节谨度以厚其生,使皆当其理而无所乖,则无不和矣。叙者,各顺其理,而不汨陈以乱其常也。歌者,以九功之叙而咏之歌之,言九者既已修和,各由其理,民享其利,莫不歌咏而乐其生也。然始勤终怠者,人情之常,恐安养既久,怠心必生,则已成之功不能保其久而不废,故当有以激励之。其勤于是者,则戒喻而休美之。其怠于是者,则督责而惩戒之。然又以事之出于勉强者不能久,故复即其前日歌咏之言,协之律吕,播之声音,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劝相之,使其欢欣鼓舞,趋事赴功,不能自已,而前日之成功得以久存而不坏也。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蔡传六府即水、火、金、木、土、谷也,六者财用之所自出,故曰“府。”三事,正德、利用、厚生也,三者人事之所当为,故曰“事。”舜因禹言养民之政而推其功以美之也。

    周书洪范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 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蔡传食货所以养生也,祭祀所以报本也;司空掌土,所以安其居也;司徒掌教,所以成其性也;司寇掌禁,所以治其奸也。宾者礼诸侯远人,所以往来交际也。师者,除残禁暴也。

    礼记

    礼运

    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 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 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 之固也。

    蔡传藏,犹安也。君者,政之所自出,故政不正则君位危。《书》言“天工,人其代之。”典曰天叙,《礼》曰“天秩”,是人君之政,必本于天而效法之,以布命于下也。社,祭后土也。因祭社而出命,是效地之政。有事于祖庙而出命,是仁义之政。有事于山川而出命,是兴作之政。有事于五祀而出命,是制度之政。效地者,效其高下之势,以定“尊卑之位也。”仁义者,仁以思慕言,义以亲疏言,思慕之心无穷,而亲疏之杀有定。又亲亲,仁也;尊尊,义也。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而尊尊之义隆;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而亲亲之仁笃也。兴作之事,非材不成,故于山川;制度之兴,始于宫室,故本五祀。夫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圣人庸礼之政如此,故身安而国可保也。

    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 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 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于无 过之地也。

    陈注此承上章,言政之事,谓圣人所以参赞天地之道,儗并鬼神之事,凡以治政而已。故处天地鬼神之所存,则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圣人法之,此《礼》之所以序也。玩天地鬼神之所乐,则流而不息,合同

    而化,圣人法之,此民之所以治也。四时本于天,百货产于地,人生于父而德成于师,此四者,“君以正用之” ,谓人君正身修德,顺天之时,因地之利,而财成其道,辅相其宜,以左右民,使之养生丧死无憾,然后设为庠序学校之教,申之以孝弟焉,则有以富之教之,而治道得矣。然其要在君之自正其身,立于无过之地,而后可,“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 何。

    管子

    四时篇

    《管子》曰:“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 则生祸。是故春行冬政则雕,行秋政则霜,行夏政则 燠。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一政曰:论幼孤, 舍有罪;二政曰:赋爵列,授禄位;三政曰:冻解,修沟渎, 复亡人;四政曰: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五政曰:无杀 麑夭,无蹇华绝芊。五政苟时,春雨乃来。夏行春政则” 风,行秋政则水,行冬政则落。是故夏三月以丙丁之 日发五政。一政曰:“求有功发劳力者而举之;二政曰: 开久坟,发故屋,辟故窌以假贷;三政曰:‘令禁扇去笠 毋扱免,除急漏田庐;四政曰:‘求有德赐布施于民者 而赏之’’”;五政曰:“令禁罝设禽兽,毋杀飞鸟。”五政苟时, 夏雨乃至也。秋行春政则荣,行夏政则水,行冬政则 耗。是故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塞 圉小,辩斗译跽;二政曰:毋见五兵之刃;三政曰:慎旅 农,趣聚收;四政曰:补缺塞坼;五政曰:修墙垣,周门闾。” 五政苟时,五谷皆入。冬行春政则泄,行夏政则雷,行 秋政则旱。是故冬三月以壬癸之日发五政:一政曰: 论孤独,恤长老;二政“曰:善顺阴,修神祀,赋爵禄,授备 位;三政曰:效会计,毋发山川之藏;四政曰:捕奸遁,得 盗贼者有赏。五政曰:禁迁徙,止流民,圉分异。”五政苟 时,冬事不过,所求必得,所恶必伏。是故春凋秋荣,冬 雷,夏有霜雪,此皆气之贼也。刑德易节失次则贼气 遫至,贼气遫至,则国多菑殃。是故圣王务时而寄政 焉,作“教而寄武,作祀而寄德焉”,此三者,圣王所以合 于天地之行也。

    贾谊新书

    大政上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 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 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 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故国以民为存 亡,君以民为盲明,吏以民为贤不肖,此之谓民无不 为命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功也。故国以为功,君” 以为功,吏以为功,国以民为兴坏,君以民为弱强,吏 以民为能。不能,此之谓民无不为功也。闻之于政也, “民无不为力也。故国以为力,君以为力,吏以为力。”故 夫战之胜也,民欲胜也;攻之得也,民欲得也;守之存 也,民欲存也。故吏率民而守。而民不欲存,则莫能以 存矣。故率民而攻。民不欲得,则莫能“以得矣。故率民 而战。”民不欲胜,则莫能以胜矣。故其民之于其上也, 接敌而喜,进而不能止,敌人必骇,战由此胜也。夫民 之于其上也,接敌而惧,退必走去,战由此败也。故夫 《菑》与福也,非降在天也,必在士民也。呜呼!戒之戒之! 夫士民之志,不可不要也。呜呼!戒之戒之!行之善也, 萃以为福已矣;行之恶也,萃以为菑已矣。故受天之 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菑,则亦无怨天矣。行,自为取 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 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菑,必与夺民时。故夫民 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 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知善而弗行, 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狂夫与惑者,圣王之 戒也,而君子之愧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 自为之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 之如仇,然后祸菑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诛赏 之慎焉。故与其杀不辜也,宁失其有罪也。故夫罪也 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则此毋 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戒之 哉!诛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 之民也。是以一罪疑则弗遂诛也,故不肖得改也;故 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誉, 而下有治名。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 戒之哉!慎其下。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不反民之罪 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故上为非,则谏而止之, 以道纪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 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 其臣者,如此而已矣。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 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君者有 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 功,以贫苦民为罪。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 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而德无假,位 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必贵;位高而

    义下者,虽义必穷。呜呼,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考证
    夫一出而不可反者,言也;一见而不可得揜者,“行也。”

    故夫言与行者,智愚之表也,贤不肖之别也。是以智 者慎言慎行,以为身福;愚者易言易行,以为身灾。故 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言也,然后行之。 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之者在身,命之者在人,此福 菑之本也。道者福之本,祥者福之荣也。无道者必失 福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荣。故行而不缘道者,其言 必不顾义矣。故纣自谓天王也,桀自谓天子也,已灭 之后,民以相骂也。以此观之,则位不足以为尊,而号 不足以为荣矣。故君子之贵也,士民贵之,故谓之贵 也;故君子之富也,士民乐之,故谓之富也。故君子之 贵也,与民以福,故士民贵之;故君子之富也,与民以 财,故士民乐之,故君子富贵也。至于子孙而衰,则士 民皆曰何君子之道衰也?数也?不肖暴者祸及其身, 则士民皆曰何天诛之迟也?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 可欺。凡居于上位者,简士苦民者,是谓愚;敬士安民 者是谓智。夫愚智者,士民命之者。故夫民命者,大族 也,民不可不畏也。故夫民者,多力而不可敌也。呜呼, 戒之哉!与民为敌者,民必慎之。君为能善,则吏必能 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 吏之罪也;吏之不善也,君之过也。呜呼,戒之戒之!故 夫士民者,率之以道,然后士民道也;率之以义,然后 士民义也;率之以忠,然后士民忠也;率之以信,然后 士民信也。故为人君者,其出令也其如声;士民学之 其如响,曲折而从君其如景矣。呜呼!戒之哉!戒之哉! 君乡善于此,则共默协民皆乡善于彼矣,犹景之象 形也;君为恶于此,则啍啍然协民皆为恶于彼矣,犹 响之应声也。故是以圣王而君子乎!执事而临民者, 日戒慎一日,则士民亦曰戒慎一日矣,以道先民也。 道者,圣王之行也;文“者,圣王之辞也。恭敬者,圣王之 容也。忠信者,圣王之教也。圣人也者,贤知之师也。仁 义者,明君之性也。故尧、舜、禹、汤之治天下也,所谓明 君也,士民乐之,皆即位百年然后崩,士民犹以为大 数也。桀、纣所谓暴乱之君也,士民苦之,皆即位十年 而灭,士民犹以为大久也。故夫诸侯者,士民皆爱之, 则其国必兴矣。故士民皆苦之,则国必亡矣。”故夫士、 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本也,不可轻也。呜呼! 轻本不祥,实为身殃。戒之哉!戒之哉!

    大政下

    易使喜、难使怒者,宜为君;识人之功而忘人之罪者, 宜为贵。故曰:“刑罚不可以慈民,简泄不可以得士。”故 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故 欲以简泄得士,辟其犹以弧怵鸟也,虽久弗得矣。夫 士者弗敬则弗至,民者弗爱则弗附,故欲求士必附。 惟恭与敬,忠与信,古今无易矣。渚泽有枯水,而国无 “枯士矣。”故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有不 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贤矣,吏 贤而民治矣。故见其民而知其吏,见其吏而知其君 矣。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故劝之其上者, 犹其下而上睹矣,此道之谓也。故治国家者,行道之 谓,国家必宁;信道而不为,国家必空。“故政不可不慎 也,而吏不可不选也,而道不可离也。”呜呼,戒之哉!离 道而灾至矣。无世而无圣,或不得知也;无国而无士, 或弗能得也。故世未尝无圣也,而圣不得圣王,则弗 起也。国未尝无士也,不得君子,则弗助也。圣明则士 暗饰矣。故圣王在上位,则士百里而有一人,则犹无 有也。故王者衰则士没矣。故暴乱位上则千里而有 一人,则犹比肩也。故国者有不幸而无贤士矣。故自 古而至于今,泽有无水,国无无士。故士易得而难求 也,易致而难留也。故求士而不以道,周遍境内,不能 得一人焉。故求士而以道,则国中多有之,此之谓士 易得而难求也。故待士而以敬,则士必至矣;待士而 不以“道,则士必去矣。”此之谓士易致而难留也。王者 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故因是国也而 为安,因是民也而为治。故汤以桀之乱为治,武王以 纣之北卒为强。故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 政,是以明君在于政也,慎之于吏也选之,然后国兴 也。故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 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失之者吏也。故民之善者, 吏之功也。故吏之不善也,失之者君也;吏之善者,君 之功也。是故君明而吏贤而民治矣。故苟上好之,其 下必化之,此道之政也。夫民为言萌也,萌之为言也, 盲也。故惟上之所扶而以之民,无不化也。故曰:民萌。 民萌哉!直言其意而为之“名也。夫民者,贤不肖之杖, 贤不肖皆具焉,故贤人得焉,不肖者休焉,技能输焉, 忠信饰焉,故民者积愚也。故夫民者虽愚也,明上选 吏焉,必使民与焉。故士民誉之,则明上察之,见归而 举之,故士民苦之。明上察之,见非而去之。故王者取 吏不忘,以使民唱,然后和之。故夫民者,吏之程也,察 吏于民,然”后随之。夫民至卑也,使之取吏焉,必取其 爱焉。故“十人爱之有归,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有归,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有归,则千人之吏也;万 人爱之有归,则万人之吏也。故万人之吏也,撰卿相 焉。”夫民者,诸侯之本也;教者,政之本也;道者,教之本 也。有道然后教也,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 之,然后国丰富也。故国丰且富,然后君乐也。忠臣之 功也。臣之忠者,君之明也。臣忠君明,此之谓政之纲 也。故国也者,行之纲,然后国臧也。故君之信在于所 信,所信不信,虽欲论信也,终身不信矣。故所信不可 不慎也。事君之道不过于事父,故不肖者之事父也, 不可以事君。事长之道不过于“事兄,故不肖者之事 兄也不可以事长。使下之道不过于使弟,故不肖者 之使弟也不可以使下。交接之道不过于为身,故不 肖者之为身也不可以接友。慈民之道不过于爱其 子,故不肖者之爱其子不可以慈民。居官之道不过 于居家,故不肖者之于家也不可以居官。”夫道者,行 之于父则行之“于君矣;行之于兄,则行之于长矣;行 之于弟,则行之于下矣;行之于身,则行之于友矣;行 之于子,则行之于民矣;行之于家,则行之于官矣。故 士则未仕而能以试矣。圣王选举也,以为表也。言之 然后知其问,谋焉然后知其极,任之以事,然后知其 信。故古圣王君子不素距人”,以此为明察也。国之治 政在诸侯大夫士,察之理在其与徒。君必择其臣,而 臣必择所与。故察明者,贤乎人之辞,不出于室而无 不见也;察明者,乘人不出其官而无所不入也。故王 者居于中国,不出其国,而明于天下之政,何也?则贤 人之辞也。不离其位,而境内亲之者,谓之人,为之行 也。故爱人之道,言之者谓之其府;欲“爱人之道行之 者,谓之其礼。”故忠诸侯者,无以易敬士也;忠君子者, 无以易爱民也。诸侯不得士,则不能兴矣。故君子不 得民,而不能称矣。故士能言道而弗能行者,谓之器; 能行道而弗能言者,谓之用;能言而能行之者,谓之 实。故君子讯其器,任其用,乘其实,而治安兴矣。呜呼, 人耳人耳。诸侯即位,享国社稷血食,而政有命,国无 君也;官有政长,而民有所攸属,而政有命,国无吏也。 官驾百乘,而食食千人,政有命,国无人也。何也?君之 为言也,考也。故君也者,道之所出也,贤人不举,而不 肖人不去,此君无道也。故政谓此国无君也。吏之为 言,理也。故吏也者,理之所出也。上为非而不敢谏,下 为善而不知劝,此吏无理也,故政谓此国无吏也。官 驾百乘而食食千人,近侧者不足以问谏,而有朝假 不足以考度,故政谓此国无人也。呜呼悲哉!君者群 也,无人谁据?无据必蹶,政谓此国素亡也。

    申鉴

    政体

    惟先哲王之政,一曰承天,二曰正身,三曰任贤,四曰 恤民,五曰明制,六曰立业。承天惟允,正身惟常,任贤 惟固,恤民惟勤,明制惟典,立业惟敦,是谓政体也。致 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 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 政末由行矣。俗乱则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 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守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 人不得全其道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 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 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 是谓“五政。”民不畏死,不可惧以罪;民不乐生,不可观 以善。虽使卨布五教,咎繇作,士政不行焉。故在上者, 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 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 本乎真实而已。故在上者,审则仪道,以定好恶,善恶 要于功罪,毁誉效于准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 诈伪,以荡众心。故事无不核,物无不切,善无不显,恶 无不彰,俗无奸怪,民无淫风,百姓上下赌利害之存 乎已也。故肃恭其心,慎修其行,内不忒惑,外无异望, 虑其睹,去徼幸,无罪过,不忧惧,请谒无所听,财赂无 所用,则民志平矣。是谓正俗。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 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 其情也;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 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夫中人之伦,则 刑礼兼焉。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 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是谓章化。小人之情, 缓则骄,骄则恣,恣则急,急则怨,怨则畔,危则谋乱,安 则思欲,非威强无以惩之。故在上者必有武备,以戒 不虞,以遏寇虐,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 是谓“秉威。”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 劝善,罚以惩恶。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 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徒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 惩矣。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在上者能 不止下为善,不纵下为恶,则国治矣。是谓“统法。”四患 既蠲,五政既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

    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肃
    考证
    而治,垂拱揖逊,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也。

    性理会通

    论政

    龟山杨氏曰:“《书》曰‘德惟善政’,孔子曰‘为政以德’。”离道 德而为政事,非先王之政事也。

    《书》曰:“德惟善政”,则以德为政也。“伯夷降典,折民惟刑”, 则以礼用刑也。有德礼,则刑政在其中矣。

    政者,正也。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而天下从之。 朱子曰:为政如无大利害,不必议更张,则所更一事 未成,必哄然成,纷扰卒未已也。至于大家且假借之, 故子产引《郑书》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

    莅政部艺文

    《政论           汉》·崔寔

    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 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及继 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凡 天下所不理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悟, 政寖衰而不改,习乱安危,怢不自睹。或荒耽嗜欲,不 恤万几;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岐路,莫适所 “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以贱废。是 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自汉兴以来, 三百五十馀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解,风俗雕敝,人 庶巧伪,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政矣。且济时拯世 之术,岂必体尧蹈舜,然后乃理哉!期于补绽缺坏,枝 柱邪倾,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 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不强人以不 能,皆急切而慕所闻也。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 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是以受 命之君,每辄创制;中兴之主,亦匡时失。昔盘庚愍殷, 迁都易民;周穆有阙,甫侯正刑。俗人拘文牵古,不达 权制,奇伟所闻,简忽所见,乌可与论国家之大事哉! 故言事者,虽合圣德,辄见掎夺。何者?其顽士暗于时 权,安习所见,不知乐成,况可虑始,苟云率由旧章而 已。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耻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 义,寡不胜众,遂见摈弃,虽稷、契复存,犹将困焉。斯贾 生之所以排于绛、灌,屈子之所以摅其幽愤者也。夫 以文帝之明,贾生之贤,绛、灌之忠,而有此患,况其馀 哉!故宜量力度德,《春秋》之义。今既不能纯法八世,故 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着法术以检 之。自非上德严之则理,宽之则乱,何以明其然也?近 孝宣皇帝明于君人之道,审于为政之理,故严刑峻 法,破奸轨之胆,海内清肃,天下密。如荐勋祖庙,享号 中宗,计算见效,优于孝文。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 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政道得失,于斯 可监。昔孔子作《春秋》,褒齐桓,懿晋文,叹管仲之功,夫 岂不美文武之道哉?诚达权救敝之理也。故圣人能 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以为结绳之约,可复理 乱秦之绪;干戚之舞,足以“解平城之围。”夫熊经鸟伸, 虽延历之术,非伤寒之理;呼吸吐纳,虽度纪之道,非 续骨之膏。葢为国之法,有似理身,平则致养,疾则攻 焉。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 夫以德教除残,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 药石供养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厄运之会,自数世 以来,政多恩贷,驭委其辔,马骀其衔,四牡横奔,皇路 倾险。方将钳勒鞬辀以救之,岂暇鸣和銮,清节奏哉? 昔高祖令萧何作《九章》之律,有夷三族之令,黥、劓、斩 趾、断舌、枭首,故谓之“具五刑。”文帝虽除肉刑,当劓者 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者弃市。右趾 者既殒其命,笞挞者往往至死。虽有轻刑之名,其实 杀也。当此之时,皆思复肉刑。至景帝元年,乃下诏曰: “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民。”乃定律减笞轻 捶,自是之后,笞者得全。以此言之,文帝乃重刑,非轻 之也;以严致平,非以宽致平也。必欲行若言,当大定 其本,使人主师五帝而式三王,荡亡秦之俗,遵先圣 之风,弃苟全之政,蹈稽古之踪,“复五等之爵,立井田 之制,然后选稷、契为佐,伊吕为辅,乐作而凤凰仪,击 石而百兽舞。若不然,则多为累而已。”

     上太宗勤政疏      唐岑文本

    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 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 也。”今虽亿兆乂安,方隅宁谧,既承丧乱之后,又接凋 弊之馀,户口减损尚多,田畴垦辟犹少。覆焘之思著 矣,而疮痍未复;德教之风被矣,而资产屡空。是以古 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 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兹息;暂 有征役,则随日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 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故帝舜 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 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 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是以古之哲王,虽休勿 休,日慎一日者,良为此也。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 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明选举,慎 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 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去奢从 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櫜弓矢,而 无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 臣之愚昧,惟愿陛下思而不怠,则至道之美,与三王 比隆;亿载之祚,与天地长久。虽使桑榖为妖,龙蛇作 孽,雉雊于鼎耳,石言于晋地,犹当转祸为福,变灾为 祥。臣闻古人有言:“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 者择”焉。辄陈狂瞽,伏待斧钺。

     皇帝亲庶政颂并序    吕温

    臣闻“光宅大宝,茂育群生,神而明之,必在上圣。” 然则所同者道,所异者时,或以垂拱仰成,或以励精自致。及乎俗跻仁寿,理洽时雍,弛张之政不殊,劳逸之功则倍。我皇帝体至化,含元精,苞乾刚,履坤顺,诞膺骏命,恢纂鸿休,宣八圣之重光,集百灵之奥祉。如天之焘,如地之容,鼓义为雷霆,奋仁为风雨;干璇衡而转“七曜,悬金镜而纳九围,廓氛沴而川澄,沓祯祥而山委。” 昔轩辕氏斩蚩尤,灭火帝,功至大矣,若非仗风后之助,受元女之符,未能克也。陶唐氏诛四罪,定水灾,德至厚矣,若非大舜之登庸,伯禹之尽力,未能成也。汤以伊尹为相,始成殷功;武以太公为师,乃康周道。高宗绍复,资傅说《启沃》之言;宣王中兴,赖山甫将明之效。今陛下太康四海,雄轶二纪,百姓不知其日用,群臣无望于清光。而乃业迈乎前王,功高乎古烈,圣作物睹,孰知其源。窃以管窥天倪,蠡挹溟量,庶乎大略可得而言焉。陛下自代天统物之初,则以屈己济人为意,虔临庶政,穷总万枢,四册贤良,六亲郊祀,勤恤于理本,尽瘁于生灵。详旷代之所未详,虑列辟之所未虑。《夏巢》异而方食,寒星在而求衣,寸阴不舍于《论思》,《子夜》犹颧乎启事。除一物之患而品类以安,伸匹夫之冤而庶狱自直。弃瑕而录用,含垢而宥过。小善可纪,必拔于宸衷;片言有孚,不忘于睿听。至如天时之丰约,地利之夷险,邦赋之盈虚,师律之贞暴,闾阎之疾苦,稼穑之艰难,人风之情伪,吏理之得失,莫不密归神算,潜纳皇明。虽阴阳不能以气欺,虽鬼神不能以形遁。何细而不及,何大而不包,何秘而不彰,何难而不就?犹复登台念在险之惨,闻乐思向隅之情,御裘感裋褐之寒,临膳忧箪食之馁。日慎一日,既泰而不自泰,既安而不自安,兢兢乎,业业乎,此其所以广运而有成,全功之克举者也。然而感覆焘之恩者,欲天之弥高;荷容载之德者,欲地之弥厚;仰照临之明者,欲日月之弥光。微臣被淳风,饮元泽,亲挹行事,亲睹升平,忧劳诚难,愿陛下勉之而已;美善诚尽,愿陛下保之而已。若夫虽休勿休,元默优柔,君上之体也;遹观厥成,蹈舞颂声,臣下之职也。为而不有,德莫至焉;知而不称,罪莫大焉。臣某敢昧死再拜稽首,献《皇帝亲庶政颂》一首。其词曰:

    士师,迈德。元皇储庆,幽而复曜。高祖受命,贞观致理。 开元殷盛。艰而复康。《皇帝亲政》。“受命维何?邈万斯年。 亲政维何?夕惕乾乾。天道福谦,我则奉天。人生在勤, 我则率先。忧尧之心,劳禹之形。求人之瘼,思国之经。 年亦丰止,御膳不馨。夜如何其,皇寝未宁。修文偃武, 太和氤氲。海不扬波,天无织氛。鸟章之长,椎髻之君”, 会朝明庭,其从如云。“巍巍崇崇,于穆昭融。宜播大乐, 以宣皇风。铿锵盛德,蹈厉神功。下臣作颂,永示无穷。”

    政不忍欺赋以爱养人为本为韵蒋防

    “政之至也;物全其真,德之至也。信洽于人。”不矜不能, 彼则先之于戒令;无偏无党,我则独寄于真淳。谅保 政以自睦,乃去邪而得仁。不然,曷以奸归,曲直从伸。 风俗优游而向化,草木条畅而和春者哉!观夫穆穆 时和,温温广德;渐之以忠信,纪之以刑赏;奉圣日之 贞明,助南风之长养。于以任人而任德,岂惟举直而 错枉。戴星从事,我且亦务其劬劳;鸣琴在堂,我又不 违其偃仰。是知循名法者,非鸿淳之盛代;施惨烈者, 异冬日之可爱。苟和顺以积中,故信诚而发内。人知 我所,奚忧险易之争;政致平康,谁假韦弦之佩。事无 事,为无为,清净而时惟昭泰,简易而人不驱驰。物无 欺兮彝伦式序,政有经兮百度咸宜。布和为风而偃 草,降德为泽而濡枝。匪宽猛以取济,匪恩威而自施。

    一德旁流,齐是非于众庶;三无合则,混情性于高卑
    考证
    岂不以酌元和,叶诚悃。迁善者斯焉而取斯,怀慝者

    损之而又损。君子谓是政也,为邦家之大本。

     贺皇帝听政表      宋文天祥

    思皇烈考,诞受宝龟。于穆嗣王,甫攽治象。慈帘保佑, 熙政闿明。恭惟皇帝陛下,德实天生,动为世则。入于 翼室,称元子以宅宗;出自应门,会诸侯而作诰。钦奉 怡愉之训,爰亲兢业之几。既两宫垂拱以无为,四海 讴歌而来觐。臣属縻郡国,隃恋阙庭。御筵和殿之正 朝,愿光祖烈;奉紫云楼之盟誓,第守藩条。

     亲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 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 所以为泰。上之情壅阏而不得下敷,下之情间隔而 不得上达,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 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 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 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常一日废,可谓勤 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弈,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 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 问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 上远于万里,虽欲言而无由言也。愚以为欲上下之 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之外为 外朝,询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 门之内曰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 适路寝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 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 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 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 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 内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视朝也。又北 曰两仪门,其内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 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 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 英殿,进士则从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 “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 穿靴,盖亦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 朝象太微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 矣。国朝圣节、正旦、冬至、大朝,则奉天殿,即古之正朝 也。常朝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 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 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 右大臣,蹇义、夏原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 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无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 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 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有慨于斯,屡朝大臣 于便殿讲论天下事,将大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 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惟陛下远法圣祖,近 法孝宗,尽划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御文华武 英殿,做古内朝之意。大臣或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 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 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 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 而道之。如此则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 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 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徒无近世壅隔之”弊哉? 唐虞之世,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 而已。

    莅政部纪事

    《史记鲁周公世家》:“鲁公伯禽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 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 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 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 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 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说苑政理篇》:“成王问于尹逸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 其上’?对曰:‘使之以时,而敬顺之,忠而爱之,布令信而 不食言’。王曰:‘其度安至’?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 曰:‘惧哉’!对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畜也,不善 则仇也;夏殷之臣,反仇桀、纣而臣汤、武,夙沙之民,自 攻其主而归神农氏,此君之所明知也’”,若何无惧也。 《通鉴》:“周宣王尝晏起,姜后脱簪于永巷待罪,王于是 勤于政事,早朝晏罢,卒成中兴之治。”

    《晏子问》下篇景公问:“晏子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 子对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不无雩途,其 清不无洒除,是以长久也。”公曰:“廉政而遫亡,其行何也?”对曰:“其行石也坚哉!石乎落落,视之则坚,循之则 坚,内外皆坚,无以为久,是以遫亡也。”

    《孔子家语贤君篇》:齐景公来适鲁,舍于公馆,使晏婴 迎孔子。孔子至,景公问政焉。孔子答曰:“政在节财。”公 悦。又问曰:“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孔子曰:“其国 虽小,其志大;其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也果,其谋也 和,法无私而令不偷。首拔五羖,爵之大夫,与语三日 而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 哉!”

    《孔丛子嘉言篇》:“夫子适齐,晏子就其馆,既宴,其私焉。 曰:‘齐其危矣,譬若载无辖之车,以临千仞之谷,其不 颠覆,亦难冀也。子吾心也。子以齐为游息之馆,当或 可救,子幸不吾隐也’。夫子曰:‘夫死病无可为医。夫政 令者,人君之衔辔,所以制下也。今齐君失之已久矣, 子虽欲挟其辀而扶其轮,良弗及也。抑犹可以终齐’” 君及子之身,过此以往,齐其田氏矣。

    《韩子外储说篇》:齐景公之晋,从平公饮,师旷侍坐。始 坐,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师旷曰: “君必惠民而已。”中坐,酒酣,将出,又复问政于师旷,曰: “太师奚以教寡人?”曰:“君必惠民而已矣。”景公出之舍, 师旷送之,又问政于师旷。师旷曰:“君必惠民而已矣。” 景公归思未醒,而得师旷之所谓公子尾、公子夏者, 景公之二弟也。甚得齐民,“家富贵而民悦之,拟于公 室,此危吾位者也。今谓我惠民者,使我与二弟争民 耶?”于是反国,发仓廪以赋众贫,散府馀财以赐孤寡。 仓无陈粟,府无馀财。宫妇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禄 米。鬻德惠施于民也。已,与二弟争居二年,二弟出走, 公子夏逃楚,公子尾走晋。

    《礼记·檀弓》: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 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 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 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 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家语贤君》篇: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 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 “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戾,则民寿矣。” 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辨政》篇:“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夫子曰:‘政 在节财’’”;鲁君问政,夫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夫子 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 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 乎台榭,淫乎苑囿,五官伎乐,不懈于时,一旦而赐人 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内 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 谕臣。”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 “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诗》不云乎: “丧乱蔑资,莫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又 曰“匪其止共,惟王之卭。”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也。又 曰:“乱离瘼矣,奚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察此 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

    《孔丛子公仪》篇:“穆公问子思曰:‘吾闻龙栏氏子不孝, 其行何如’?对曰:臣闻明君之为政,尊贤以崇德,举善 以劝民,则四方之内,孰敢不化?若夫过行,是细人所 识。不治其本而问其过,臣不知所以也。”公曰:“善。” 对《魏王》篇:“信陵君问曰:‘古之善为国者,至于无讼,其 道何由’?答曰:由乎政善也。上下勤德而无私,德无不 化,俗”无不移。众之所誉,政之所是也;众之所毁,政之 所非也。毁誉是非,与政相应,所以“无《讼》”也。

    《汉书宣帝本纪》:地节“二年五月,上始亲政事。今群臣 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 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

    《通鉴》:“汉宣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及亲政事,励 精为治。”

    《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五年:“五月,有司以公卿朝朔望 日因奏疑事,听断大政,论辨得失。”

    《晋书明帝本纪》,太宁三年“夏四月诏曰:大事初定,其 命维新。其令太宰司徒已下,诣都堂参议政道,诸所 因革,务尽事中。”

    《成帝本纪》:咸康六年“秋七月乙卯,初依中兴故事,朔 望听政于东堂。”

    《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七年:“五月甲子,帝临朝堂, 引见公卿已下,决疑政,录囚徒。”

    孝文帝听览政事,莫不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 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 暴为倦。《尚书》奏案,多自寻省,百官大小,无不留心,务 于周洽。

    《大唐新语》: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始躬亲政事,诏曰: “有隋御宇,政刻刑烦,上怀猜阻,下无和畅。至使朋友 游好,庆吊不通;卿士联官,请问斯绝。自今已后,宜革

    前弊,庶上下交泰,品物咸通。布告天下,使知朕意。”由
    考证
    是风俗一变,浇漓顿革矣。

    《唐书张元素传》:“元素授景州录事参军。太宗即位,问 以政。对曰:‘自古未有如隋乱者,得非君自专,法日乱 乎?且万乘之尊,身决庶务,日断十事五不中。中者信 善,有如不中者何?一日万机积其失,不亡何待?若上 贤右能,使百官善职,则高居深拱,畴敢犯之?隋末盗 起,争天下者不十数,馀皆保城邑,以须有道听命,是 欲背上怙乱者果鲜,特人君不能安之,而挻之乱也。 以陛下圣神,迹所以危,鉴所以亡,日慎一日,虽尧舜 何以加’?”帝曰:“善。”

    《长孙无忌传》:无忌与褚遂良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 自任,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帝亦宾礼老臣,拱己以 听,纲纪设张,此两人维持之也。既二后废立计不合, 奸臣阴图,帝暗于听受,卒以屠覆。自是政归武氏,几 至亡国。

    《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元年五月乙卯,御紫宸殿。上 谓宰臣曰:“为政之道,自古所难。”李石对曰:“朝廷法令 行,则易”

    《北梦琐言》:唐文宗皇帝谓宰臣曰:“太宗得魏徵,采拾 阙遗,弼成圣政。今我得魏谟,于疑似之间,必极匡谏。 虽不敢希及正观之政,庶几处无过之地。”

    唐宣宗皇帝好儒雅,每直殿学士从容,未尝不谕前 代兴亡,颇留心贡举。尝于殿柱上自题曰:“乡贡进士 李某。”或宰臣出镇,赋诗以赠之,词皆清丽,凡对宰臣 言政事,即终日忘倦。洎僖宗皇帝好蹴球斗鸡为乐, 自以能于步打,谓俳优石野猪曰:“朕若作步打进士, 亦合得一状元。”野猪对曰:“或遇尧、舜、禹、汤作礼部侍” 郎,“陛下不免且落第。”帝笑而已。原其所好优劣,即《圣 政》可知也。

    《东观奏记》上临御天下,得君人法。每宰臣延英奏事, 唤上阶后,左右前后,无一人至。才处分坐,宸威不可 仰视。奏事下三四刻,龙颜忽怡然谓宰臣曰:“可以闲 话矣。”自是询闾里间事,话宫中燕乐,无所不至。一刻 已来,宸威复整肃。是将还宫也,必有戒励之言。每谓 宰臣曰:“长爱卿负朕挠法,后度不得相见,度量如此。” 赵国公令狐绹每谓人曰:“十年持政柄,每延英奏对, 虽严冬盛寒,亦汗流浃背。”

    《遵尧录》:“真宗自即位,既旦御前殿,中书、枢密院、三司、 开封尹、审刑院及请对官以次奏事。至辰后还宫,进 食少时,复御便殿视事,或阅军事,讲习武艺,多至巳 午间。夜则召侍讲学士咨访政事,或至中夜还宫。” 《曲洧旧闻》:“宣仁同听政日,以内外臣僚所上章疏,令 御药院缮写,各为一大册,用黄绫装背,标题姓名,置 在”哲宗御座左右,欲其时时省览。或曰:“此事出于《帘 帏独断》,外廷初不知也。”予见故族大家子弟,往往皆 能言之。

    《老学庵笔记》:前代夜五更,至黎明而终。本朝外廷及 外郡悉用此制,惟禁中未明前十刻更终,谓之“待旦。” 盖更终则上御盥栉,以俟明出御朝也。祖宗勤于政 事如此。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十七年七月壬子,尚书省奏,岁 以羊三万赐西北路戍兵。上问如何运致,宰臣不能 对。上曰:“朕虽退朝,留心政务,不遑安宁。卿等勿谓细 事非帝王所宜问,以卿等于国家之事未尝究心,故 问之耳。”

    《明昭代典则》:洪武二年,上谓侍读学士詹同曰:“以仁 义定天下,虽迟而长久;以诈力取天下,虽易而速亡。 鉴于周、秦可见矣。故周之仁厚,可以为法,秦之暴虐, 可以为戒。若汉、唐、宋之政治,亦互有得失,但当取其 所长而舍其所短。若概曰汉、唐、宋而不审择于是非, 则得失混淆矣。”

    《大政纪》:洪武十八年五月,上与侍臣论勤政之道。上 谓侍臣曰:“‘朕夙与视朝,日高始退,至午复出,迨暮乃 罢。日间所决事务,恒默坐审思,有未当者,虽中夜不 寐,筹虑得当,然后就寝’。侍臣对曰:‘陛下励精图治,天 下苍生之福,但圣体过劳。上曰:‘吾岂好劳而恶安?向 者天下未宁,吾饥不暇食,倦不暇寝。今天下已安,四’’” 方无事,高居宴乐,亦岂不愿?顾自古国家,未有不以 勤而兴,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决于此, 甚可畏也,安敢暇逸!

    《翦胜野》“闻太祖勤于庶政,每临食,匕箸屡废。思得一 事,即以片纸书之,缀于裳衣。或得数事,则累然满身, 若悬鹑焉。临朝则一一行之。”

    《名山藏典谟记》:“永乐四年七月,上视朝,百官奏事退, 召侍臣语久之。时方五鼓,侍臣请曰:‘圣躬勤劳,请少 休’。上曰:‘朕在宫中尝周思庶事,一事未行,或行未善, 即不寝,至旦必行乃安,久亦忘劳。诚念才德不逮,若 不专志勤思,何由政善民理也’。”

    《大政纪》:永乐五年四月庚子,上与侍臣论政,贵尽群 情。上曰:“朕与卿等论政事,每不觉坐久。或谓朕曰:‘语 多伤气,非调养之道,当务简为贵。朕语之曰:‘人君用贵简默,但天下之大,民之休戚,事之利害,必广询博 访,然后得之,非好多言也’。侍臣对曰:‘舜无为而治,然 亦好问好察迩言,岂舜不贵简默哉’?上曰:‘不如是,不 足以尽群情’’。”

    弘治十三年正月,大学士刘健等请励精勤政。上嘉 纳之。健等言:“自古愿治之君,必早朝晏罢,日省万几。 祖宗黎明视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视朝太迟,散归 或至昏黑。四裔朝贡,奚所观瞻,庶府文移,多至寝阁。 矧今各边启衅,四方荐灾,尤为可虑。怠荒是戒,励精 是图,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也。”

    名山藏臣林记、张孚敬入内阁,言:“臣一岁有馀,所奉 御书札谕已二百馀道,从古人君总览,万几,无盛今 日。宜命官纂次,并后来者,名曰《嘉靖政要》。”从之。 《昭陵编年史》,隆庆元年正月初七日传示免朝,至十 一日复示免朝。科臣魏时亮言:“皇上初政,甫及一旬, 免朝至再,得非献谀者以先帝为词乎?先帝初年日 御经筵,亲贤纳谏,二十载无倦。晚岁虽云不朝,而明 于亲辅臣,刚于制近习,断于去奸邪,故群小畏法,庶 政不紊。奈何以初政而遽怠乎?”奏留中。

    莅政部杂录

    《荀子王制篇》:“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 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 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 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韩子六反篇》:古者有谚曰:“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 为之爱。”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 参同契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 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 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俯仰。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 官有司,各典所部。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 十度,度竟复更始。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佚,亢 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 法刺讥,诘过贻主。辰极受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 无害道。

    “册府元龟。蚩蚩蒸民,不能自治,天生圣哲,以为司牧。 去危就安,民之心也;定乱致治”,君之政也。非复应天 顺人,乘时设教,则祸难无息,康宁无冀矣。故运四时, 咸品物,健而不息,明而下济,天之常道也。“任百工,熙 庶绩,道之以德,御之以威,国之善经也。千龄不易,百 代可知。”是知弦弧剡矢,祸乱遂平,制礼作乐,风俗乃 “变。弛而张之,是谓政教。引而伸之,称为化原。御宇造 物,与民更始。”释此不足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