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三百七十六卷
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六卷目录

     董姓部列传二

      宋

      董枢       董遵诲

      董源       董羽

      董俨       董道明

      董元亨      董隐子

      董敦逸      董必

      董助教      董槐

      董楷       董宋臣

      金

      董师中      董师俭

      董守志

      元

      董俊       董文炳

      董文蔚      董文用

      董文直      董文忠

      董士元      董士选

      董朴       董抟霄

      董笔潭      董立

      董成夫      董镇

      明

      董伦礼部侍郎 董宝

      董镛       董匡

      董       董子壮

      董经纶      董兴

      董瑾       董廷圭

      董龄       董杰

      董宣       董淞

      董琦       董旻

      董谷       董仙

      董沄       董汝瀚

      董邦政      董传策

      董鲲       董学

      董旭兆      董乌三

      董一元      董樾

      董嗣晋      董嗣昌

      董嗣昱      董其昌

      董尽伦      董用圆

      董伦归德检校 董祚

      董缵绪

     董姓部艺文

      题槁城董氏家传后     元吴澄

      董氏族谱序       明李梦阳

      董氏宗谱序         石简

     董姓部纪事

    氏族典第三百七十六卷

    董姓部列传二

    董枢

    按《宋史董枢传》:“枢,真定元氏人。后唐清泰中,以献书 授校书郎。晋天福中为左拾遗,周广顺初为左补阙。 恭帝即位,迁殿中侍御史。太祖乾德初,迁主客员外 郎,上书请伐蜀。蜀平,通判剑州。会全师雄叛,攻剑,枢 败之,迁比部郎中。三年,出兼桂阳监使。开宝二年,刘 𬬮命内侍曾居实侵桂阳,枢击退之。三年,大举伐𬬮”, 令枢率兵趋连口,克之。改兵部郎中、权知连州兼行 营招抚使。岭南平,四年,移知襄州,又为河北转运使, 改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初,枢罢桂阳监,以孔璘代之。 岁满,以赵瑜代之。瑜称疾,以张侃代之。侃至,奏“瑜在 任累月,得羡银数十斤,虽送官而不具数闻,计枢与 璘隐没可知。”诏下御史案之,狱具,枢坐死。

    董遵诲

    按《宋史董遵诲传》: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隶契丹 帅赵延寿麾下。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 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以功补东 西班押班,又迁骁武指挥使。太祖微时,游汉东,依宗 本,而遵诲凭借父势,太祖每避之。遵诲尝谓太祖曰: “每见城上紫云如盖,又梦黑蛇化龙飞去,雷电随之, 是何祥也?”太祖不对。他日论兵事,遵诲理屈,拂衣而 起,太祖乃辞宗本去。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 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 旧恶邪?”乾德六年,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复 来扰边,遵诲率兵击走之,夷落以定。就拜罗州刺史。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 岸,多方略,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夏人悦 服,皆谨封界,秋毫不敢犯。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 六。帝轸悼,录其子嗣宗、嗣荣为殿直。

    董源

    按《十国春秋》:南唐董源善画,后主时为后苑副使。画 多作山水龙,离蛰出洞,升降自如。又工人物。一日,后 主坐碧洛宫召冯延己论事,至宫门,逡巡不敢进。后 主使趣之,延己云:“有宫娥,著青红锦袍,当门而立,未 敢竟进。”使谛视之,乃八尺琉璃屏,画夷光于上。盖源 笔也。

    董羽

    按《十国春秋》:南唐董羽,字仲翔,常州人。口吃不能疾 谈,俗号“董哑子。”善绘龙水海鱼,事后主为翰林待诏。 后归宋,宋太宗常令画端拱楼下四壁,极其精思。一 日太宗与嫔御登楼,时皇子尚幼,见画壁惊啼,亟令 圬墁云。

    董俨

    按《宋史董俨传》,“俨字望之,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三 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加著作佐郎。五年, 授左拾遗、直史馆,转右补阙,充淮南西路转运副使, 转刑部员外郎。端拱初,进郎中、三司度支副使。逾年, 以户部员外郎知泉州,召为京东转运使,拜右司议 大夫,充右计谏。使罢,出知扬州,迁右谏议大夫,徙潭” 州,转给事中,历知广、岳、洪三州、江陵府。景德中,判吏 部铨,加工部侍郎。时黄观罢西川转运归阙,俨与知 杂御史王济姻家,因托济言于观,求荐己知益州。未 几,观复领陕西转运,得对便殿,俨谓其必荐己,他日 面陈,“自以孤直,不为权要所容,况黄观庸浅无操持, 恐为执政所使,妄有论荐,俾臣远适,惟陛下察之。”真 宗不之诘。数日,王济得对,因述俨尝有私托,且言:“俨 性本矫诈,臣语观不可,许之。”真宗不欲暴其事,乃出 俨知青州。俨复请对,言为权臣所摈,上慰遣之,久而 不去,乃谓之曰:“尔自告黄观求知益州,复有何人排 斥乎?”俨即矍然,且言观、济尝议益州,须得臣往弹压 之。上以其词不类,因令条析以闻。复遣使陕西质问 黄观,观具述俨托王济求荐之事,坐责授山南东道 节度行军司马,不署州事。大中祥符初,会赦,起知郢 州,病疽卒,年五十四。东封恩,复其官。子仲容、仲宗并 为太子中舍。兄伟至殿中丞致仕。

    董道明

    按《宋史董道明传》:“道明,蔡州褒信人。母死出葬,道明 潜匿墓中,人瘗之。经三日,家人发冢取之,道明无恙, 终身庐于墓侧。”

    董元亨

    按《宋史董元亨传》:“元亨,深州束鹿人,累官国子博士, 通判贝州。王则据城叛,是日冬至,元亨方与州将朝 谒天庆观。变起仓卒,元亨促马驰还坐听事,贼党露 刃排闼入,胁元亨曰:‘大王遣索军资库钥。元亨据案 叱曰:‘大王谁也?妖贼敢弄兵乎?我有死钥,不可得也’。 贼将郝用继来,索愈急,元亨厉声骂贼,用遂杀之,携’” 钥而去。事闻,赠太常少卿,录其子孙三人。贼平,获郝 用,斩以祭元亨

    董隐子

    按《黄山谷文集董隐子传》:“董隐子隐于乞人,从人乞 于南康市中,与酒无不饮,未尝见其醉。连败纸蔽后, 前衣穿结不周,腹背风严,人挟纩战栗,其面有孺子 色,言皆玩人,然狂而不悖。高安刘格道纯晚得之,与 为礼,甚愿。为置酒,解衣衣之,与言,或时语不狂。自道 宿人年三十六矣,熟视二十许人也。道纯得”疮如 蓓蕾溃。肌肤岑岑痛。昼夜生。数十隐子为和剂。五日 良已。

    董敦逸

    按《宋史董敦逸传》:“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人。登进士 第,调连州司理参军,知穰县,徙知弋阳县,稍迁梓州 路转运判官。元祐六年,召为监察御史,言苏轼制诰 中指斥先帝,出为湖州运判,改知临江军。绍圣初,复 除监察御史,改工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左司谏、 侍御史。”瑶华秘狱成,诏诣掖庭录问,敦逸察知冤状, 上疏略云:“瑶华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 天为之阴翳,是天不欲废之也;人为之流涕,是人不 欲废之也。臣尝阅录其狱,恐得罪天下。”哲宗读之怒。 明年,用他事出知兴国军,徙江州。徽宗即位,加直龙 图阁、知荆南,召入为左谏议大夫,迁户部侍郎。卒,年 六十九。

    董必

    按《宋史董必传》:“必字子强,宣州南陵人。尝谒王安石 于金陵,咨质诸经疑义,为安石称许。登进士第,绍圣 中,提举湖南常平。时相章惇方寘众君子于罪,孔平仲在衡州,以仓粟腐恶,乘饥岁稍损价发之。必即劾 其戾常平法,置鞫长沙,以承惇意。无辜系讯多死者。 平仲坐徙韶州。惇与蔡卞将大诛流人,遣吕升卿往” 广东,必往广西察访,哲宗既止不治。然必所至,犹以 惨刻按胁立威,为《五书》,归奏。除工部员外郎。中书舍 人郭知章封还其命,诏以付赵挺之。权给事中陈次 升复封驳不下,必于是讼知章、次升为元祐党人,坐 不当讼言者,出知江州。改湖南转运判官、提点河北 刑狱,召为左司员外郎。舒亶守荆南,暴卒,加必直龙 图阁。往代,乃城通道等六砦置靖州,折博市易,且移 飞山营戍,公私烦费,荆人病之。进集贤殿修撰、显谟 阁待制。卒,年八十六,赠龙图阁待制。

    董助教

    按《湖广通志》:“助教,黄州人。大观间,岁大旱,为饭作饼 以济饥,日数百人,讫百馀日,无倦色,多所全活。”

    董槐

    按《宋史董槐传》:“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论 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闻其自方,怒而嘻曰: ‘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 益自摧折。嘉定六年,登进士第,调靖安主簿,丁父忧 去官。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绍定二年,迁镇 江观察推官,入为主管刑部架阁文字,迁籍田令,丁” 母忧。嘉熙元年,召赴都堂,迁宗正寺簿,后迁至工部 侍郎,封定远县男,进宝章阁直学士、知福州,辞,进封 子。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封侯,为同知枢 密院事。宝祐二年,进参知政事。四川制置使余晦以 战败夺官,诏荆襄制置使李曾伯往视师。曾伯辞,槐 上疏请行,不许。进封濠梁郡公。帝日乡用槐,槐言事 无所隐,而不为容悦。三年,拜右丞相。槐任人先取故 旧之在疏远者,在官者率满岁而迁,嗜进者始不说 矣。槐又言“有害政者三,愿自上除之。”于是嫉之者滋 甚。四年,策免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景 定二年,进封吉国,又进封许国公。三年薨,谥文清。

    董楷

    按《浙江通志》:“楷字正翁,临海人。宝祐进士。初为绩溪 簿,直冤狱,赈饥馑,修城捍水。迁知洪州,有惠政。官至 吏部郎中。有《克齐集》《程朱易解》行世。”

    董宋臣

    按《宋史董宋臣传》:“宋臣,理宗朝宦者。淳祐中,以睿思 殿祗候特转横行官。宝祐三年,兼干办佑圣观。侍御 史洪天锡劾之,不报。开庆初,文天祥上疏乞诛宋臣, 又不报。景定四年,自保康军承宣使除入内内侍省 押班,主管太庙,往来国信所,同提点内军器库、翰林 院,编修敕令所、都大提举诸司,提点显应观,主管景” 献太子府事。会天祥兼景献府教授,义不与宋臣联 事,上书求去,天祥出知瑞州。言者论宋臣不置,帝曲 为谕解庇之。秘书少监汤汉上封事,言“宋臣声焰薰 灼,愿收还押班等除命。”帝亦不之省。六月,命主管御 前马院及酒库,既卒,犹命特转节度使,其见宠爱如 此。

    董师中

    按《金史董师中传》:“师中字绍祖,洺州人。少敏赡,好学 强记。擢皇统九年进士第,调泽州军事判官,改平遥 丞,迁绵上令,补尚书省令史。再考擢监察御史,迁尚 书省都事,降授沁南军节度副使,累迁坊州刺史。明 昌元年,初置九路提刑司,师中选为陕西路副使,召 为大理卿,遂擢中丞。四年,上将幸景明宫,师中上疏” 论谏,上从其奏,迺罢北幸。初,完颜守贞改为西京留 守,朝京师。上欲复用,监察御史蒲刺都等纠弹数事, 师中辨其诬,而举守贞正人可用,守贞由是复拜平 章政事。及守贞以罪斥,正失举罪,除陕西西路转运 使。岁馀,征为御史大夫,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左丞。师 中通古今,善敷奏,练达典宪,处事精敏,尝言曰:“宰相 不当事细务,要在知人才,振纲纪,但一心正、两目明 足矣。”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诏赐宅一区,留居京师。泰 和二年薨,年七十四,谥文定。

    董师俭

    按《金史董师中传》:“师中弟师俭,初业进士,欲藉其资 荫,师中保任之,密令人代给堂帖,使之肄业。师俭感 其义方,力学后遂登第。”

    董守志

    按《陕西通志》:“守志,字宽甫,号凝阳,精于修炼,本姓术 虎,世居隆安,徙汧陇。以神仙为慕,感遇正阳、纯阳海 蟾,往来提挈,屡加点化。晚筑庵于陇出低村,一日祥 云覆地,疾雷震天,真人谓其徒曰:‘仙师邀会蓬莱矣’。 遂返其真。”

    董俊

    按《元史董俊传》:“俊字用章,真定槁城人。少力田,长涉

    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
    考证
    拔为将。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国王木华黎

    帅兵南下,俊遂降,以劳擢知中山府事。金将武仙据 真定,俊逐仙走之,仙以穷降。升槁城县为永安州,号 其众为匡国军。事一委俊。壬辰,会诸军围汴。明年,金” 主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 时年四十八。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器度弘远,善战 而不妄杀,故人乐为之用。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 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寿国公,谥“忠烈。”加赠“推忠”,改 封赵国公。

    董文炳

    按《元史董文炳传》:“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父殁时,年 始十六,以父任为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 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 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县贫民不聊生,文炳籍县间田与贫民使耕之,于是 流离渐还,数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籍其家,文炳” 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 时府索无厌,文炳弃官去。世祖在潜藩,受命征南,诏 文炳从行。世祖伐宋,至淮西台山寨,命文炳往取之。 文炳驰至寨下,谕以祸福,守者遂降。世祖即位,命文 炳宣慰燕南诸道,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李璮反济南, 文炳会诸军擒璮以献。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山 东东路经略使,山东以安。至元二年,以文炳为河南 等路统军副使,改山东路统军副使,治沂州。迁枢密 院判官,拜参知政事。是岁,大举兵伐宋。时扬州、真州 坚守不下,张世杰、孙虎臣等陈大舰万艘,碇焦山下, 江中,劲卒居前。文炳乘轮船,建大将旗鼓,大呼突阵, 诸将继进,自寅至午,宋师大败,俘甲士万馀人,获战 船七百艘,宋力自此遂穷。宋平,拜资德大夫、中书左 丞。十五年九月,卒。帝闻,痛悼,命文忠护丧,葬槁城。赠 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谥“忠献。”子士元、士选。

    董文蔚

    按《元史董俊传》:“文蔚字彦章,俊之次子。重厚寡言,不 事嬉戏,立志勤苦,读书忘倦。及长,善骑射,膂力绝人, 事母至孝,接人谦恭。文炳为槁城令,家务悉委之。辛 丑,起民兵南征,文炳命文蔚率十有七人,自为一队。 甲寅,按槁城等处行军千户,南镇邓州。丁巳,攻襄樊 城,南据汉江,北阻湖水,卒不能渡。文蔚夜领兵士于” 湖水狭隘之处,伐木拔根,立于水,实以薪草为梁,顷 之即成。至晓,师悉渡,围已合,城中大惊。文蔚复统军 前行,夺其外城,论功居最。世祖置武卫军,文蔚以邓 兵入为千户。帝北狩,留屯上都。至元五年七月,卒。泰 定中,赠明威将军、佥右卫使司事、上骑都尉、陇西郡 伯。

    董文用

    按《元史董俊传》:“文用,字彦材,俊之第三子也。学问早 成,弱冠试词赋中选。世祖在潜藩,命文用主文书。世 祖即位,建元中统,文用持诏宣谕边郡,还朝,张文谦 宣抚大名等路,奏文用为左右司郎中。二年,以兵部 郎中参议都元帅府事。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 路行省郎中。八年,立司农司,授山东东道巡行劝农 使”,政绩为天下最。十二年,丞相安童奏为工部侍郎, 出为卫辉路总管,受代归田里。十九年,召为兵部尚 书,转礼部尚书,迁翰林、集贤二院学士,知秘书监。二 十二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二十五年,拜御 史中丞,迁翰林学士承旨。世祖崩,成宗即位,眷赉益 厚,升资德大夫、知制诰。大德元年,上章请老归,以疾 卒。子八人:“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恒,士廉,士方”, 谥“忠穆。”

    董文直

    按《元史董俊传》:“文直字彦正,俊之第四子也。刚毅庄 栗,简言笑,通经史法律。为槁城长官,文直勤俭,始终 不替。及弃官浮沈里社,任真适意,家门日以烜赫,己 独恬然不见诸辞色。以病卒。”

    董文忠

    按《元史董俊传》: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岁壬子,入侍 世祖潜邸,癸丑,从征南诏。己未,伐宋,与兄文炳、文用 败宋兵于阳罗堡。世祖即位,置符宝局,以文忠为郎, 授奉训大夫,居益近密,常呼“董八而不名。文忠不为 容悦,随事献纳。帝尝见宋降将,问宋所以亡者,皆曰: ‘贾似道薄武人而重文儒,将士怨之。故大军既至,争’” 解甲归命。帝问文忠此言何如?文忠因诘之曰:“似道 薄汝矣,君则贵汝以官,富汝以禄,未尝薄汝也。今有 怨于相而移于君,不肯一战,坐视国亡,如臣节何?然 则似道薄汝者,岂非预知汝曹不足恃乎?”帝深喜之。 至元十八年,升典瑞局为监,郎、为卿,仍以文忠为之, 授正议大夫,俄授资德大夫、佥书枢密院事。冬十月, 卒。赠光禄大夫、司徒,封寿国公,谥“忠贞。”

    董士元

    按《元史董文炳传》:“士元,一名不花,字长卿,文炳长子。 数岁从名儒受学。及长,善骑射,以世家子选供奉内班。文蔚卒,无子,帝命士元袭为千夫长,以功迁武节 将军,从太师博鲁欢攻扬州,驻师湾头堡。博鲁欢病, 还京师,以行省阿里代领诸军。扬州守将姜才乘隙 来攻,阿里率轻骑数百出堡,士元以百骑从之,宋兵” 至者万馀,士元方整众欲战,阿里趣令左旋,已乃遁 去。士元以部兵赴敌死战,泥淖,马不能驰,乃弃马步 战,至四更,敌众始退。及旦,阿里来视战地,见士元卧 泥中,身被十七枪,甲裳尽赤,肩舁至营而绝,年四十 二。至大元年,赠镇国上将军、佥书枢密院事,谥“节愍。” 后加赠推诚效节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护军追 封赵郡公,改谥《忠愍》。

    董士选

    按《元史董文炳传》:“士选,字舜卿,文炳次子。幼从文炳 居兵间,昼治武事,夜读书不辍。文炳总师与宋兵战 金山,士选战甚力,丞相伯颜临阵壮其骁勇,奏功佩 金符,为管军总管,战数有功。宋平,以士选为前卫指 挥使。成宗即位,佥行枢密院于建康。未几,拜江西行 省左丞。赣州盗刘六十伪立名号,聚众至万馀,朝廷” 遣兵讨之,主将观望退缩不肯战,守吏又因以扰民, 贼势益盛。士选请自往,不求益兵,但率掾吏李霆镇、 元明善二人持文书以去,众莫测其所为。至赣,捕官 吏害民者治之,民相告语曰:“不知有官法如此。”命择 将校,分兵守地待命,察知激乱之人,悉寘于法,复诛 奸民之为囊橐者,于是民争出请自效,不数日,遂擒 贼魁,散馀众归农。事平,报于朝,但请黜赃吏数人而 已,不言破贼事。拜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入佥枢密院 事,俄拜御史中丞。久之,出为江浙行省右丞,迁汴梁 行省平章事。又迁陕西士选,忠义自许,尤号廉介,治 家甚严,而孝弟尢笃。时言世家有礼法者,必归之董 氏,其礼敬贤士尢至,故世称求贤荐士,亦必以董氏 为首。晚好读《易》,澹然终其身,每一之官,必卖先业田 庐为行赀,故老而益贫云。子守忠,云南行省参知政 事;守悫,侍正府判官;守思,知威州。

    董朴

    按《元史董朴传》:“朴字太初,顺德人。至元十六年,用提 刑按察使荐,起家为陕西知法官,以亲老归养。寻召 为太史院主事,复辞不赴。皇庆初,朴年已逾八十,诏 以翰林修撰致仕,延祐三年,无疾而终。朴家近龙冈, 学者因称之曰龙冈先生云。”

    董抟霄

    按《元史董抟霄传》:“抟霄,字孟起,磁州人。由国子生辟 陕西行台掾。时天大旱,从侍御史郭贞谳狱华阴县, 有李谋儿累杀商贾于道,事觉,狱已具,赂有司,谓徒 党未尽获,五年不决,人皆以为愤。抟霄言于贞,即尸 诸市,天乃大雨。授四川肃政廉访司知事,除泾阳县 尹,入为户部主事,升员外郎,拜监察御史。又出佥辽” 东肃政廉访司事,历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迁浙东 宣慰副使。其历官所至,往往理冤狱,革弊政,才誉益 著称于时。至正十一年,除济宁路总管,奉旨从江浙 平章教化进征安丰,遇贼大破之,遂复安丰。十二年, 命抟霄攻濠州,又命移军援江南。遂渡江至湖州德 清县,而徽、饶贼已陷杭州,遂进兵杭城。贼奔接待寺, 塞其门而焚之,贼皆死,遂复杭州。已而馀杭、武康、德 清次第以平徽、饶贼。复自昱岭关寇于潜,抟霄大破 之,追杀至于潜,遂复其县治。既又克复昌化县,复千 秋关,乘胜复安吉,遂平徽州。十四年除水军都万户。 俄陞枢密院判官。从丞相脱脱征高邮,分戍盐城。兴 化。贼巢十有二,悉剿平之,遂复安东。十六年,剿平北 沙、庙湾、沙浦等砦,寻进兵泗州。朝廷嘉其功,升同佥 淮南行枢密院事。十七年,毛贵陷益都、般阳等路,有 旨命抟霄从知枢密院事卜兰奚讨之。济南告急,抟 霄乃提兵援济南,大破之,济南始宁。诏就陞淮南行 枢密院副使,兼山东宣慰使都元帅。有嫉其功者,潜 于总兵太尉纽的该,令抟霄依前诏,从卜兰奚同征 益都。抟霄老且病,请以其弟昂霄代领其众,朝廷从 之,授昂霄淮南行枢密院判官。未几,有旨命抟霄守 河间之长芦。十八年,抟霄以兵北行,方驻兵南皮县 之魏家庄,适有使者奉诏拜抟霄河南行省右丞,甫 拜命,毛贵兵已至,而营垒犹未完,因拔劎督兵以战。 贼众突至抟霄前,捽而问曰:“汝为谁?”抟霄曰:“我董老 爷也。”众刺杀之,无血,惟见其有白气冲天。是日,昂霄 亦死之。事闻,赠宣忠守正保节功臣、荣禄大夫、河南 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魏国公,谥忠定。昂霄赠推 诚孝节功臣、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 陇西郡侯,谥忠毅。抟霄早以儒生起家,辄为能吏。会 天下大乱,乃复以武功自奋。其才略有大过人者,而 当时用之不能尽其才,君子惜之。

    董笔潭

    按《浙江通志》:“笔潭,奉化人。少牧牛,夜尝梦笔浮潭上, 旦往视之,果得笔,遂以笔潭名。由是画鹰隼及惊涛 果木,皆绝伦

    董立

    按《陕西通志》:“立字植夫,号玉峰,咸宁人。中经元会试, 以疾还,遂隐居教授三十馀年。顺帝朝,丞相贺太平 以隐逸荐天子,颁敕加礼,征入拜修撰,授经郎,辅导 储嗣,转内台御史,迁国子司业,陟淮西佥事,历升汉 中廉访副使,复为左春坊赞善,进礼部侍郎,迁侍御 史,再迁陕西行台,进正治上卿。卒,朝廷辍朝,遣奠营” 葬。进中丞,谥《文贞》。

    董成夫

    按《陕西通志》:“成夫以军功授察罕脑儿宣慰使司同 知,进宣慰使,当时深倚重之。国无西北之忧者,成夫 之力居多。旋以敌兵入边,遂奋不顾身,殁于王事。讣 闻,赠中大夫、枢密院副使,谥忠烈,命配食庙庭。”

    董镇

    按《杭州府志》:“镇字仲真,其先河南人。建炎初,曾祖文 林官临安司法,遂家澉浦。父仲温,尚宋室主,为驸马。 镇闻金华许谦为考亭之五传,裹粮从学,谦深器之。 谦卒,镇筑室仙华山,三年而后归。仙华山,谦讲学处 也。红巾之乱,率乡人御之,作嘉会堂于灵泉,右画考 亭像,左书《儒行》篇,从游者日众。平生未尝著述,惟默” 会经学,见之躬行。或劝之仕,镇曰:“先妣,宋室女。镇即 不食禄,犹宋臣子,安得随世以就功名耶?”洪武丁未 卒。刘基题其墓曰“董处侯。”

    董伦

    按《明外史解缙传》:“董伦,字安常,恩州人。洪武十九年, 以荐授春坊赞善大夫,左春坊大学士,侍懿文太子。 太子薨,出为河南左参议,谪云南教官。建文初,召拜 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与方孝孺同侍经筵。成 祖即位,伦年已八十,命致仕,数日卒。”

    董宝

    按《云南通志》:“宝,大理人,南诏清平官董成之后。洪武 间,任顺宁土经历,清敬慎勤,部民安之。后以累功迁 大理府土经历。麓川之役,多著劳能,以死事谕祭。”

    董镛

    按《杭州府志》:“镛字孟声,仁和人。永乐初进士,入翰林 为庶吉士,授文学官。久之,荐知永丰县。有学行,善文 章,诗思和平类其人。”

    董匡 董

    按《广东通志》:“匡字宗辅,番禺人。性介特,邃于《易》尢,善 草书隶篆。”与弟俱负才名,称“番禺二董。”永乐丁酉 领乡荐,明年赴春官,兄弟同登乙榜。匡授万载教授, 癸卯典山东文衡,秩满,超为贵州道监察御史,谳狱 平恕。授金谿训导。有《二董集》传世。

    董子壮

    按《明外史桂彦良传》:“国初特重师傅,永乐、洪熙时,董 子壮之属皆有名。子壮名琰,以字行,江西乐安人。博 学有操行。洪武中,以乡荐除云南学官,迁知茂名县。 成祖擢为国子司业,出为赵王府右长史。恭谨小心, 随事匡正。王多过,帝辄以责长史,子壮夹持王愈坚。 永乐十八年春,当陪祀国社,夙兴,正衣冠端坐而卒。”

    董经纶

    按《湖广通志》:“经纶,黄冈人。多隐德,尢好施与。正统间, 岁祲,输粟赈济。有司以闻,赐敕及羊酒,复其家三年。”

    董兴

    按《明外史孙镗传》:“董兴,长垣人。初为燕山右卫指挥 使,累迁署都指挥同知。正统中,举将才,进署都指挥 使,京营管操。复用荐,擢署都督佥事,充右参将,从讨 邓茂七,破馀党,进都督同知。黄萧养啸众围广州,贼 众至十馀万,僭称王,攻城急。诏拜兴左副总兵,调江 西、两广军往讨。景泰元年二月,至广州击贼,杀万馀” 人,馀多就抚。萧养中流矢死,馀党皆伏诛。论功,进石 都督,留镇广东。久之,召还,分督京营。与曹吉祥结为 婚姻,冒夺门功,封海宁伯。未几,以总兵官镇辽东,予 世券。吉祥诛,夺爵。仍右都督镇广西。立功。以吕贵荐, 复爵,总兵宣府。宪宗嗣位,罢还。家居十馀年卒。

    董瑾

    按《汾州府志》:“瑾,字文玉,东南坊人。正统十三年贡,任 陕西甘州中护卫经历。刚直勤廉,秉公执法。时有贵 宦滕蛟,妺以不孝词投于瑾,瑾不恕。值御史李受嘱 于蛟,转嘱于瑾,瑾不听,致死于狱。”

    董廷圭

    按《湖广通志》:“廷圭,字国器,华容人。景泰庚午乡试第 一,辛未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升山东按察。为御史十 五年,比死,无一物。”

    董龄

    按《汾州府志》:“龄自幼聪慧,号神童。登天顺甲辰进士, 选翰林庶吉士,历迁河南按察司佥事、四川按察司 副使。所至有廉能声。其子文奎由乡举知玉田县事。”

    董杰

    按《泾县志》:“杰,字万英,号五城,性端谨,平居无惰容。方家食时,即以天下为志。成化丁未举进士,上疏论经 筵,忤冢宰,出知沔阳州,寻谪四川行都司都事,署邛 州及松茂州。所至著善政,升刑部员外郎、郎中,累迁 保定知府,练兵储粟,盗发赖以无恐,民立生祠祀之。 陞山东参政,敕督粮储有功,历河南、广东左右布政”, 都察院副都御史,卒。杰潜心理学,以古圣贤自期。著 《亡士辨》,明学术邪正、“孝友忠信”,为理学第一流。有《五 城集》。

    董宣

    按《上元县志》:“宣字继善,钦天监籍。自幼颖敏,游京庠, 累举不第。成化己未,需次贡春官,授青田儒学训导, 修明职业,迎母于官所,晨起课诸生毕,即候于寝门, 承颜曲尽其欢。母病,号泣求医,汤药必尝乃进。母卒, 摧顿陨越,绝而复苏者数四。郡守以下愍之,竞资其 归葬。服阕,除亲藩讲读,卒于官。所著有《青田杂录》若” 干卷。

    董淞

    按《杭州府志》:“淞字子壬,海宁人。博学好古,薄制义不 为。弘治中,以荐诣阙上书万言,敷陈王道。天子命试 礼部,罢归。所撰有《圣学全书》。”

    董琦

    按《济南府志》:“‘琦字天粹,阳信人。弘治乙丑进士,授高 平县令。正德时,刘瑾党为祸,琦诘治如法。晋户部主 事,督储居庸关,再督刍石渠诸厂,中贵敛手,复督刍 驯象所多。钱宁党怙恶作奸,琦按之抵罪。司徒札琦 修张家湾陆运,琦言车挽之利多在貂珰,不若西湖 出京趋漕最便’。疏上,中官私以墨污其牍,坐不敬下” 狱。后事白,历升陕西佥宪,督储甘肃,为主钦诬奏系 狱。世宗改元,复山西佥宪,分巡大同。改河南道,晋少 参归林下二十年卒,年七十五。

    董旻

    按《明外史魏元传》:“董旻,乐平人,进吏科都给事中,为 吏所讦,下诏狱,谪石臼知县。孝宗时,官四川参议。”

    董谷

    按《杭州府志》:“谷号两湖,沄之子。正德丙午举于乡。历 安仪、汉阳二县,所至廉静不苛,民安之。罢归而贫甚, 谷亦受学阳明。所著《豢龙子四存》《碧里杂存》《前后集》 《本邑志》《澉水志》等书。”

    董仙

    按《陕西通志》:“仙不知其名,往来城市,言皆征验。夕宿 咸宁金华落土洞中,冬夏不着衣,惟裹牛皮,人又呼 为牛皮董云。正德间,遍辞乡人,中午鹤至,遂跨鹤升 去。”

    董沄

    按《杭州府志》:“沄字复宗,别号萝石,海宁人。生而乐善, 家贫,割产以让其兄。有友质田于沄,逮其疾革,即以 券还之。以能诗闻江湖间。年六十八,游会稽,闻阳明 讲学,试往听之,忽有得,叹曰:‘吾非至夫子之门,几虚 此生矣’!遂北面焉。平日之同为诗者,非笑之,沄曰:‘吾 从吾之所好尔’。阳明为之作《从吾道人记》。”沄虽晚而 闻道,然所得甚粹。尝言“五星聚奎而生濂洛,五星聚 室而生阳明”,人以为笃论。嘉靖甲午卒。有《语录》《诗稿》 传世。

    董汝瀚

    按《青州府志》:“‘汝瀚,字子汇,号西屿,益都人。登嘉靖甲 午乡科。生而聪颖,给事曹公见而异之,授以《麟经微 旨》。汝瀚得其学,复授诸生。至今青之言《春秋》者,多出 董氏门。游太学,师事吕泾野,泾野大器之。后除南直 建平知县,岁不登,汝瀚筑石堤,得水田万三千馀亩, 民呼其圩曰董公圩’。升太仆寺丞,转户部员外郎,监” 天策诸仓及榷钞淮关,政绩俱著,军民德之。晋正郎, 兼摄江西、川、贵诸司事。事益办,《尚书》每多其才。久之, 上疏乞归,以疾卒于家。子李封,吏部郎。

    董邦政

    按《松江府志》:“邦政字克平,山东阳信人。以贡授六合 知县。善骑射,尝擒江中剧盗,有廉武声。嘉靖三十二 年,督府使帅兵讨倭寇,擢按察使佥事,专领海防,驻 上海。时新城始建,贼萧显奄至,穴民楼俯瞰城内。邦 政登陴督战,用神枪手,以一当百,贼解去。三十四年, 捣川沙贼巢,斩首五百级。其秋,贼自金陵转掠至浒” 墅关,邦政会兵合击于吴林庙,转战横泾,悉俘斩之。 为赵文华所抑,坐督战不力,左迁苏州府同知。三十 五年,与任环合击倭于界觜,悉歼其众。寻败贼于西 庵,又追击新庄贼于沈庄,皆剿灭之。四月复败贼于 清水洼。论功,加四品服俸。邦政竟引疾去,时论惜之。

    董传策

    按《明外史董传策传》:“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人。嘉靖 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三十七年,抗疏劾大学 士严嵩,下诏狱,谪戍南宁。穆宗立,召复故官,历郎中。 隆庆五年,累迁南京大理卿,进工部右侍郎。万历元 年,就改礼部。为言官所劾,免归。绳下过急,竟为家奴所害。”

    董鲲

    按《海宁县志》:“鲲,字少溟,嘉靖癸丑成进士,任宜兴令。 才性明达,遇事剖决如流,不畏强御,善良安枕。民为 之颂曰:‘如蘗如冰’。董少溟,丙辰以治行召拜侍御史, 按畿内,执法刚方,风裁凛然。寻按应天,巡陕服,凡三 任为御史。所建白,刺举悉合大体,时称名御史。”

    董学

    按《杭州府志》:“学字愚斋,海宁人。嘉靖丙辰进士,除行 人,擢御史。初巡辇下,大珰强夺氏居,执法按之。出巡 宣大,律将之失机者,兼葺边学,以广圣化。癸亥,再按 畿辅,漳、沁五河冲决,疏请毁堤置闸,以疏上流。会通 河成,漕舰不入卫河,奏罢艾家口六驿逓费,大名岁 省巨万,而卫源回隆,诸隶河南者亦赖以苏息。时白” 莲教聚众骚然,学隐忧之曰:“不正其本,难未息也。”请 减征徭以抚流亡,均里甲以禁苛扰,清驿传以振雕 敝,理狴犴以苏冤滞,肃风纪以警官邪,皆务大体。至 殁无以为殓,世称“廉御史。”

    董旭兆

    按《陕西通志》:“旭兆,长安人。嘉靖间布衣。读书弹琴,淡 于世味,草书有羲献法,士大夫争珍重之,号旸谷。”

    董乌三

    按《松溪县志》:“乌三,邑人。嘉靖壬戌十二月,倭寇围县, 乌三力御倭寇,阵亡。”

    董一元

    按《明外史董一元传》:“一元,宣府前卫人。父旸,嘉靖中 为宣府游击将军。俺答犯滴水崖,力战死。兄一奎,都 督佥事,历镇山西、延绥、宁夏三边,以勇敢著。一元勇 敢如其兄,而智略过之。嘉靖时,历蓟镇游击将军,迁 石门寨参将。隆庆初,破贼棒槌崖,进二级。四年,以副 总兵驻防古北口,改隶总督麾下,徙守宣府。万历十” 一年以都督佥事为昌平总兵官,寻徙蓟州,又徙宣 府。久之,劾罢。寻擢延绥总兵官,进署都督同知。二十 一年入为中府佥书。辽东寇患,廷议择帅以命一元。 先是,泰宁酋速把亥入寇,为官兵所歼。其次子把兔 儿尝欲复仇,从父炒花及姑婿花大助之。西部卜言 台周部众十馀万,与把兔儿东西相倚,数盗边。至是 合营旧辽阳,将入掠,一元遣副将孙守廉驰赴右屯 御西贼,而一元亲将大军匿镇武外,为空营待之。无 何,贼骑驰入营,营空无人,乃长驱深入。官军忽从中 起,贼大惊,还兵搏战,将士奋呼陷阵。自午至酉,贼大 奔,逐北七十馀里,至白沙埚,斩首捉生五百四十有 奇,获马驼以二千计。酋伯言儿中矢死,兔儿亦被伤, 馀贼终夜驰,天明,始驻马环哭。捷闻,进一元左都督, 加太子太保,荫本卫世指挥。伯言儿最慓悍,诸部倚 以为强。至是被歼,群酋为夺气,其部下遂稽首纳款。 把兔儿以镇武创重,叹曰:“我竟不获报父仇乎!”须臾 死,其众散乱,诸部悉远遁。一元以功进世荫二秩。久 之,以病归。朝鲜再用师,命隶总督邢玠麾下,参赞军 事。寻代李如梅为御倭总兵官。时兵分四路:一元由 中路御倭将石曼子于泗州,拔永春、昆阳二寨。贼退 保新寨,三面临江,一面通陆,引海为濠。一元分马步 夹攻。众军进逼贼濠,毁其栅,忽营中炮裂,烟焰涨天, 贼乘势冲击,诸将先奔,一元亦还。事闻,一元夺宫保, 贬秩三等。会关白死,倭遁,《石曼子》为陈璘所歼。东事 告成,一元得还故秩。久之,卒。一元谙练边情,遇贼敢 战,历镇冲边,并著劳绩,与麻贵、张臣、杜桐、达云俱为 边将选云。

    董樾

    按《宁波府志》:“樾字子亨,登万历五年进士。值潞王出 阁,授编修,充讲读官,升修撰,迁广西参议,道中闻父 丧归。服阕,补贵州。时播州宣慰杨应龙不轨,廷议征 之,樾承檄监军,与都司林盛统兵前进,斩老军关,戮 守者四十馀人。出播难民男妇四万五千馀口,出帑 金赈之。随檄宣慰,给地恳种,流民遂安。顷之,改督学” 政,迁四川副使。将赴任,抵赤水行馆,遂卒,年五十八。 樾仪观修朗,淡于嗜好,自诸生时,已不畏强御。及扬 历外服,终不变其操焉。

    董嗣晋 董嗣昌 董嗣昱

    按《杭州府志》:“嗣晋与嗣昌、嗣昱兄弟三人,皆海宁诸 生。大父树父成身,世敦孝友,三人益饬躬励行,蕲不 负先训。万历乙丑岁凶时,五月苦疫,父及继母蔡皆 沈痾,三生侍疾惟谨,七日而母亡,三子饮泣事父,忧 劳益力。廿三日晋卒。六月一日,昱继卒。昌以母兄之 痛方殷,弟丧之殓更亟。时父病转剧,乃刲股和药以” 进,幸服之得苏,乃罄妻奁资具丧殓,办薪水赡弟妹, 毋伤父心。至初五日,以尽瘁亦卒。里人上其事于督 学使者,旌其闾曰:“一门三孝。”

    董其昌

    按《明外史董其昌传》:“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父汉 儒,有学行。其昌初就塾,比夜,父从枕上授经,悉能诵记。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侍郎田一俊以教 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还,受编修。 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出为湖广副使,督湖广学政,谢 事归。光宗立,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 年,擢本寺正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 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 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 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 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 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 京礼部尚书,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居三年,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 有二。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少 负重名,善书画,人拟之米芾、赵孟𫖯云。

    董尽伦

    按《明外史董尽伦传》:“尽伦,字明吾,合州人。万历中举 于乡,除清水知县,调安定,咸有惠政。秩满,安定人诣 阙奏留,诏加巩昌同知,仍视县事。久之,以同知理甘 州军饷,解职归。天启初,奢崇明反,率众薄城,尽伦偕 知州翁登彦固守。贼遣使说降,尽伦大怒,手刃贼使, 抉其睛啖之,屡挫贼锋,城获全。乃率众援铜梁,复有” 功。寻被檄捣重庆,孤军深入,伏四起,遂战死。赠光禄 少卿,世荫千户,建祠奉祀。寻改荫指挥佥事。崇祯初, 论全城功,改荫锦衣千户。

    董用圆

    按《明外史侯峒曾传》:“南京覆,州县多起兵自保,嘉定 士民推峒曾为主,偕里人董用圆等誓死固守,城破 死。用圆,天启元年举于乡,尝为秀水教谕。”

    董伦

    按《明外史陈闻诗传》:“董伦,归德检校也。师尚诏入归 德,知府及守卫官皆遁。伦率民兵巷战,被执垂死,犹 手刃数贼,妻贾氏及僮仆皆从死。诏赠归德同知。”

    董祚

    按《明外史乔若雯传》:“董祚,隆平举人,以城破殉难。”

    董缵绪

    按《杭州府志》:“缵绪,字尔立,海宁人,愚齐曾孙。以文名。 性孝友,酉戌间,祝发为僧,居韵弦山楼,人罕窥其面。”

    董姓部艺文

    《题槁城董氏家传后》
    元·吴澄

    《槁城董氏家传》,元明善撰《世谱》,虞集撰传详核,谱简 明。吴澄曰:“董氏世将也,而昌有以哉!孝友于家,忠于 国,仁于民,始也,启之后也,报之天也,抑有人焉。语云: ‘成难登天,覆易燎毛,子子孙孙,如万石君。世祀宜矣’。”

    《董氏族谱序》
    明·李梦阳

    嘉靖五年,董大夫来参河藩之议,李子获观于其谱, 而语人曰:“董氏知家政乎?吾于其谱见也。”居无几,大 夫罢归,即其邑之东,构东楼,辟书院,群族子弟诲焉, 凡言之谱者,罔不行之家也。李子闻之,又语人曰:“甚 哉,董大夫,似君陈也,吾于其家之政知之也。夫自《大 学》之教衰,士不由齐而求之治,是故仕也,有不官政” 者矣,矧家之能政也,其罢也,有不身谋者矣。矧家之 政行也,是以夫子忧焉,曰:“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夫 是言也,谁不之知也,然未之有行。何也?其所厚者薄, 未有不薄者也。又其身官焉已耳,罢则无所于归也。 夫董大夫者,簿省之佐耳,固非崇爵丰禄人也。其仕 也,念念其族,而其罢也,群而诲焉,政不究于官而行 于家,斯岂忘本务末者伦邪?持之而靡懈,久之而有 成,非仲尼之徒而获《大学》之旨,能若是邪?予故曰:“甚 哉!董之政似君陈也。”以其知本也,于其谱而知之也。

    《董氏宗谱序》
    石简

    “本硕末茂,枝远实繁。故剪拜弗及,召树恒芾,行苇敦 好,田荆再荣,存本枝也。”粤自邃古,无违斯旨。而末流 先拨,宿植随倾者,天无二也。按《董氏旧谱》,叙董氏出 有熊氏,世有令人。元末《旧谱》毁于火,其详弗获考矣。 然递相口授,咸称赵宋时有贞六府君,由进士判明 州,遂家焉。后徙奉化,徙宁海,乃为宁海。继别祖云明 州,孙满平江府教,逮重庆郡守彦清,至经历惠州沆 庠生。泂仅十易世,盖始徙元元贞年间也。沆子相举 进士业有声,将大厥绪,青衿烝烝以十计,董氏至是 始益振云。然溯厥植,逖矣。夫家必有谱,犹郡邑志、《春 秋》列国、史记纪其实,不溢美,不掩恶,不遐遗,死徙不 羞贱贫,凡备遗忘、垂鉴戒,引来者事耳。世之为谱者, 吾惑焉,迷则妄,夸则欺,欲覆则刊,行恶则遗,有图则阴为之地,董谱无一焉,善矣。是故君子观于是,有水 木之思焉,有存没之感焉,有长幼之伦焉。贫者病者 阽弗拔者,死无归者,过时弗婚娶者,目击心存,有同 出之悲焉。生业茔域,有疆界之归焉。思则思继,感则 思致,伦则思循,悲则思施,“归”则思树,思继则身修,思 致则孝且悌,“思循”则礼立,思施则惠,思树则守而弗 替,一谱而众善集矣。集则大,大则著,著则人鬼任焉。 君子行此五者,怨恫不作,百姓与能达之,天下以治 以平。董氏本枝,兹复云兴,斯诸髦责欤!

    董姓部纪事

    《续文献通考》:丁大全与董宋臣专政,内宴时,有优人 专击锣鼓,一优人斥之曰:“圣上要宁静,汝丁丁董董 不已,何也?”答曰:“于今国事皆丁董,安得不丁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