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人事典 第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三卷
明伦汇编 人事典 第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人事典

     第三卷目录

     人事总部总论一

      淮南子缪称训 诠言训 说山训 说林训 人间训

    人事典第三卷

    人事总部总论一

    淮南子

    《缪称训》

    “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交拱之木,无把 之枝;寻常之沟,无吞舟之鱼。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 枯。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勿备,秽生于《弗 耨》。”圣人为善若恐不及,辟祸若恐不免,蒙尘而欲毋 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 命者不怨天。福由己发,祸由己生。圣人不求誉,不辟 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今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 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故圣人反己而弗由也。道 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尝之而无味,视之而无 形,不可传于人。大戟去水,亭历愈胀,用之不节,乃反 为病。物多类之而非,唯圣人知其微。

    《诠言训》

    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 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 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分而为万物, 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皆为物矣。非 不物而物物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稽古《太初》。 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能反其所生,若未 有形,谓之真人。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圣人不 以名尸,不为谋府,不为事任,不为智主,藏无形,行无 迹,游无朕,不为福先,不为祸始,保于虚无,动于不得 已。欲福者或为祸,欲利者或离害。故无为而宁者,失 其所以宁则危;无事而治者,失其所以治则乱。星列 于天而明,故人指之;义列于德而见,故人视之。人之 所指,动则有章;人之所视,行则有迹。动有章则词,行 有迹则议。故圣人揜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王子庆 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子路葅于卫,苏秦死于口。人 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极 其所贱。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故虎豹之强来 射,猿貁之捷来措。人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 至论矣。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 利诱也。故通性之情者,不务性之所无以为;通命之 情者,不忧命之所无。柰何通于道者,物莫不足滑其 调。詹何曰:“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 国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 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原天命, 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则治道通矣。原天命则不惑 祸福,治心术则不妄喜怒,理好憎则不贪无用,适情 性则欲不过节,不惑祸福则动静循理;不妄喜怒则 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则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则养 性知足。凡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 天下不可以智为也,不可以慧识也,不可以事治也, 不可以仁附也,不可以强胜也,五者皆人才也,德不 盛不能成一焉,德立则五无殆,五见则德无位矣。故 得道则愚者有馀,失道则智者不足。渡水而无游数, 虽强必沉,有游数,虽羸必遂,又况托于舟航之上乎?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 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 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去 载则虚》,虚则平。”平者,道之素也;虚者,道之舍也。《能有 天下者,必不失其国;能有其国者,必不丧其家;能治 其家者,必不遗其身;能修其身者,必不忘其心;能原 其心者,必》不亏其性;能全其性者,必不惑于道。故广 成子曰:“慎守而内周闭而外多知为败。毋视毋听,抱 神以静,形将自正。”不得之己,而能知彼者,未之有也。 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 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 者,必得人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 必柔弱也。强胜不若己者,至于与同则格。柔胜出于 己者,其力不可度,故能以众不胜成大胜者,惟圣人 能之。善游者,不学刺舟而便用之,劲筋者,不学骑马 而便居之,轻天下者,身不累于物,故能处之。”太王亶 父处邠,狄人攻之,事之皮币珠玉而不听,乃谢耆老 而徙岐周,百姓携幼扶老而从“之,遂成国焉。”推此意, 四世而有天下,不亦宜乎!无以天下为者,必能治天 下者。霜雪雨露,生杀万物,天无为焉,犹之贵天也。厌 文搔法,治官理民者,有司也;君无事焉,犹尊君也。辟 地垦草者,后稷也。决河浚江者,禹也。听狱制中者,皋陶也。有圣名者,尧也。故得道以御者,身虽无能,必使 能者为己用,不得其道,伎艺虽多,未有益也。方船济 乎江,有虚舟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必无怨 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 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 人能虚己以游于世,孰能訾之?释道而任智者必危, 弃数而用才者必困。有以欲多而亡者,未有以无欲 “而危者也;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而失者也。 故智不足免患,愚不足以至于失,宁守其分,循其理, 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故成者非所为也,得者非所求 也。入者有受而无取,出者有授而无予,因春而生,因 秋而杀,所生者弗德,所杀者弗怨,则几于道也。圣人 不为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也;修足誉之德,不求 人之誉己也,不能使祸不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 福必来。信己之不攘也。祸之至也,非其求所至,故穷 而不忧;福之至也,非其求所成,故通而弗矜。知祸福 之制不在于己也,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圣人守其 所已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无,则所有者亡矣;修 其所有,则所欲者至矣。故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 敌之可胜也;治国者先为不可夺,以待敌之可夺也。 舜修之历山,而海内从化;文王修之岐周,而天下移 风。使舜趋天下之利而忘修己之道,身犹弗能保,何 尺地之有?故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 固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锉也。福莫大无祸,利莫美 不丧。动之为物,不损则益,不成则毁,不利则病,皆险 也,道之者危。故秦胜乎戎而败乎殽,楚胜乎诸夏,而 败乎柏、莒。故道不可以劝而就利者,而可以宁避害 者。故常无祸,不常有福,常无罪,不常有功。圣人无思 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人虽东西南北,独立 中央,故处众枉之中,不失其直。天下皆流,独不离其 坛域。故不为善,不避丑,遵天之道;不为始,不专己,循 天之理;不豫谋,不弃时,与天为期;不求得,不辞福,从 天之则;不求所无,不失所得。内无旁祸,外无旁福,祸 福不生,安有人贼?为善则观,为不善则议,观则生贵, 议则生患。故道术不可以进而求名,而可以退而修 身;不可以得利,而可以离害。故圣人不以行求名,不 以智见誉法,修自然,已无所与。虑不胜数,行不胜德, 事不胜道。为者有不成,求者有不得。人有穷而道无 不通,与道争则凶。故《诗》曰:“弗识弗知,顺帝之则。”有智 而无为,与无智者同道;有能而无事,与无能者同德。 其智也,告之者至,然后觉其动也;使之者至,然后觉 其为也。有“智若无智,有能若无能”,道理为正也。故功 盖天下,不施其美,泽及后世,不有其名。道理通而人 伪灭也。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 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 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 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货数而 任己,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 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 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 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弊身,故重为善,若 重为非,而几于道矣。天下非无信士也,临货分财,必 探筹而定分,以为有心者之于“平,不若无心者也。天 下非无廉士也,然而守重宝者,必关户而全封,以为 有欲者之于廉,不若无欲者也。人举其疵则怨人,鉴 见其丑则善鉴人能接物而不与己焉,则免于累矣。” 公孙龙粲于辞而贸名,邓析巧辩而乱法,苏秦善说 而亡国,由其道则善无章,修其理则巧无名。故以巧 斗力者,始于阳,常卒于阴。以慧治国者,始于治,常卒 于乱。使水流下,孰弗能治?激而上之,非巧不能。故文 胜则质揜,邪巧则正塞之也。德可以自修而不可以 使人暴;道可以自治而不可以使人乱。虽有圣贤之 宝,不遇暴乱之世,可以全身,而未可以霸王也。汤武 之王也,遇桀纣之暴也。桀纣非以汤武之贤而暴也, “汤武遭桀、纣之暴而王也,故虽贤王必待遇。”遇者,能 遭于时而得之也,非智能所求而成也。“君子修行而 使善无名,布施而使仁无章。故士行善而不知善之 所由来,民赡利而不知利之所由出,故无为而自治。” 善有章则士争名,利有本则民争功,二争者生,虽有 贤者弗能治。故圣人揜迹于为善,而“息名于为仁也。” 外交而为援,事大而为安,不若内治而待时。凡事人 者,非以宝币,必以卑辞。事以玉帛,则货殚而欲不厌; 卑体婉辞,则谕说而交不结。约束誓盟,则约定而反 无日。虽割国之锱锤以事人,而无自恃之道,不足以 为全。若诚外释交之策,而慎修其境内之事,尽其地 力以多其积,厉其民“死,以牢其城,上下一心,君臣同 志,与之守社稷,效死而民弗离,则为名者不伐无罪, 而为利者不攻难胜,此必全之道也。”民有道所同道, 有法所同守,为义之不能相固,威之不能相必也。故 立君以一民,君执一则治,无常则乱。君道者,非所以 为也,所以无为也。何谓无为?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惠,可谓无为矣。夫无为 则得于一也。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凡人 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一身之身,既数 变矣,又况君数易法,国数易君,人以其位,通其好憎, 下之径衢,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甚于无君之时。 故《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此之谓也。君好智则倍 时而任己,弃数而用虑,天下之物博而智浅,以浅赡 博,未有能者也。独任其智,失必多矣,故好智,穷术也。 好勇则轻敌而简备,自偩而辞助,一人之力以御强 敌,不仗众多而专用身才,必不堪也,故好勇,危术也。 好与则无定分,上之分不定,则下之望无止,若多赋 敛,实府库,则与民为仇,少取多与数,未之有也。故好 与来怨之道也。仁智勇力,人之美才也,而莫足以治 天下。由此观之,贤能之不足任也,而道术之可修明 矣。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 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重 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邪 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植一废。故圣人 损欲而从事于性。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接而说之, 不知利害嗜欲也。食之不宁于体,听之不合于道,视 之不便于性,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割痤疽,非 不痛也;饮毒药,非不苦也,然而为之者,便于身也。渴 而饮水,非不快也;饥而大飧,非不赡也,然而弗“为者, 害于性也。”此四者,耳目口鼻,不知所取去,心为之制, 各得其所。由是观之,欲之不可胜明矣。凡治身养性, 节寝处,适饮食,和喜怒,便动静,使在己者得而邪气 因而不生,岂若忧瘕疵之与痤疽之发,而豫备之哉! 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昆山之玉瑱,而尘垢 弗能污也。圣人无去之心而心无丑,无取之美而美 不失。故祭祀思亲不求福,飨宾修敬不思德,唯弗求 者能有之。处尊位者以有公道而无私说,故称尊焉 不称贤也。有大地者以有常术而无钤谋,故称平焉 不称智也。内无暴事以离怨于百姓,外无贤行以见 忌于诸侯,上下之礼袭而不离,而为论者莫然不见 所观焉。此所谓“藏无形”者。非藏无形,孰能形?三代之 所道者因也。故禹决江河,因水也。后稷播种树榖,因 地也。汤武平暴乱,因时也。故天下可得而不可取也, 霸王可受而不可求也。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 与之争。未有使人无智者,有使人不能用其智于己 者也。未有使人无力者,有使人不能施其力于己者 也。此两者常在久见,故君贤不见,诸侯不僃,不肖不 见,则百姓不怨,百姓不怨则民用可得,诸侯弗备则 天下之时可承。事所与众同也,功所与时成也,圣人 无焉,故《老子》曰:“虎无所措其爪,兕无所措其角”,盖谓 此也。鼓不灭于声,故能有声;镜不没于形,故能有形。 金石有声,弗叩弗鸣;管箫有音,弗吹“无声。圣人内藏, 不为物先倡。事来而制,物至而应。饰其外者伤其内, 扶其情者害其神,见其文者蔽其质,无须臾忘为质 者,必困于性,百步之中,不忘其容者,必累其形。故羽 翼美者伤骨骸,枝叶美者害根茎。能两美者,天下无 之也。天有明,不忧民之晦也,百姓穿户凿牖,自取照 焉;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百姓伐木芟草,自取富焉。” 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直己而 足物,不为人赣用之者亦不受其德,故宁而能久。天 地无予也,故无夺也;日月无德也,故无怨也。喜德者 必多怨,喜予者必善夺,唯灭迹于无为,而随天地自 然者,惟能胜理而为受名,名兴则道行,道行则人无 位矣。故誉生则毁随之,善见则怨从之。利则为害始, 福则为祸先。唯不求利者为无害,唯不求福者为无 祸。侯而求霸者,必失其侯;霸而求王者,必丧其霸。故 国以全为常,霸王其寄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寄也。 能不以天下伤其国,而不以国害其身者,为可以托 天下也。不知道者,释其所已有,而求其所未得也。苦 心愁虑以行曲,故福至则喜,祸至则怖。神劳于谋,智 遽于事。祸福萌生,终身不悔。己之所生,乃反愁人,不 喜则忧,中未尝平,持无所监,谓之“狂生。”人主好仁,则 无功者赏,有罪者释;好刑,则有功者废,无罪者诛。及 无好者,诛而无怨,施而不德。放准循绳,身无与事。若 天若地,何不覆载?故合而舍之者君也,制而诛之者 法也。民已受诛,怨无所灭,谓之“道。”道胜则人无事矣。 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服不视,行不观,言不 议,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穷,异而不 见怪,容而与众同,无以名之,此之谓“大通。”升降揖让, 趋翔周游,不得已而为也。非性所有于身,情无符检, 行所不得已之事,而不解构耳,岂加故为哉?故不得 已而歌者,不事为悲;不得已而舞者,不矜为丽。歌舞 而不事为悲丽者,皆无有根心者。“善博者不欲牟,不 恐不胜。平心定意,捉得其齐,行由其理,虽不必胜,得 筹必多。”何则?胜在于数,不在于欲𩧨。音咒竞驱也者不贪 最先,不恐独后,缓急调乎手,御心调乎马,虽不能,必

    先载马力必尽矣。何则?先在于数,而不在于欲也。是
    考证
    故灭欲则数胜,弃智则道立矣。贾多端则贫,工多技

    则穷,心不一也。故木之大者害其条,水之大者害其 深。有智而无术,虽钻之而不通;有百技而无一道,虽 得之弗能守。故《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一也。”其仪一也, 心如结也。君子其结于一乎?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 风》之诗,以治天下。周公殽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于 县,以辅成王而海内平。匹夫百亩一守,不遑启处,无 所移之也。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馀而治,不足使人 为之也。处尊位者如尸,守官者如祝宰。尸虽能剥狗 烧彘,弗为也,弗能无亏俎豆之列次,黍稷之先后,虽 知弗教也,弗能害也。不能祝者不可以为祝,无害于 为尸;不能御者不可以为仆,无害于为佐。故位愈尊 而身愈佚,身愈大而事愈少。譬如张琴,小弦虽急,大 弦必缓。无为者,道之体也;执后者,道之容也。无为制, 有为,术也;执后之制先,数也。放于术则强,审于数则 宁。今与人卞氏之璧,未受者先也;求而致之,虽怨不 逆者后也。三人同舍,二人相争,争者各自以为直,不 能相听。一人虽愚,必从旁而决之,非以智也,以不争 也。两人相斗,一羸在侧,助一人则胜,救一人则免。斗 者虽强,必制一羸,非以勇也,以不斗也。由此观之,后 之制先,静之胜躁,数也。倍道弃数,以求,苟遇变常,易 故以知要遮,过则自非,中则以为候,暗行缪改,终身 不寤,此之谓狂。有祸则诎,有福则赢,有过则悔,有功 则矜,遂不知反,此谓狂人。员之中规,方之中矩,行成 兽,止成文,可以将少而不可以将众。蓼菜成行,瓶瓯 有堤,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以治国。 涤杯而食,洗爵而饮,浣而后馈,可“以养家老而不可 以飨三军。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 必易,大礼必简,易故能天,简故能地。大乐无怨,大礼 不责,四海之内莫不系统,故能帝也。心有忧者,筐床 衽席,弗能安也;菰饭犓牛,弗能甘也;琴瑟鸣竽,弗能 乐也。患解忧除,然后食甘寝宁,居安游乐。由是观之, 生有以乐也,死有以哀也。”今务益性之所不能乐,而 以害性之所以乐,故虽富有天下,贵为天子,而不免 为哀之人。凡人之性,乐恬而憎悯,乐佚而憎劳。心常 无欲,可谓恬矣;形常无事,可谓佚矣。游心于恬,舍形 于佚,以俟天命。自乐于内,无急于外,虽天下之大,不 足以易其一概。日月廋而无溉于志,故虽贱如贵,虽 贫“如富。大道无形,大仁无亲,大辩无声,大廉不嗛,大 勇不矜。”五者无弃,而几乡方矣。军多令则乱,酒多约 则辩,乱则降北,辩则相贼。故始于都者,常大于鄙;始 于乐者,常大于悲。其作始简者,其终本必调。今有美 酒嘉肴以相飨,卑体婉辞以接之,欲以合欢,争盈爵 之间,反生斗,斗而相伤,三族结怨,反其所憎,此酒之 败也。《诗》之失僻,《乐》之失刺,《礼》之失责。征音非无羽声 也,羽音非无征声也,五音莫不有声,而以徵羽定名 者,以胜者也。故仁义智勇,圣人之所备有也,然而皆 立一名者,言其大者也。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 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日长 其类,以侵相远,或热焦“沙,或寒凝冰,故圣人谨慎其 所积。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野而藏于廪,见所 始则知终矣。席之先雚蕈,樽之上元樽,俎之先生鱼, 豆之先泰羹,此皆不快于耳目,不适于口腹,而先王 贵之。”先本而后末。圣人之接物,千变万轸,必有不化 而应化者。夫寒之与暖相反,大寒地坼冰凝,火弗为 衰,其暑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寒暑之变,无 损益于己,质有之也。圣人常后而不先,常应而不唱, 不进而求,不退而让。随时三年,时去我先,去时三年, 时在我后。无去无就,中立其所。天道无亲,唯德是与。 有道者不失时与人,无道者失于时而取人,直己而 待命。时之至,不可迎而反也,要遮而求合。时之去不 可追而援也。故不曰“我无以为而天下远”,不曰“我不 欲而天下不至。”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 志;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心。名利充天下,不足以概 志,故廉而能乐,静而能澹。故其身治者,可与言道矣。 自身以上至于荒芒,亦远矣;自死而天地无穷,亦滔 矣。以数杂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河水之少,泣而益 之也。龟三千岁浮游不过三日,以浮游而为龟,忧养 生之具,人必笑之矣。故不忧天下之乱,而乐其身之 治者,可与言道矣。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 而不能使祸无至。福之至也,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 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内修极而横祸至 者,皆天也,非人也。故中心常恬漠,累积其德。狗吠而 不惊,自信其情。故知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万乘之 主,葬其骸于旷野之中,祀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贵 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 诸神,谓之《太冲》。

    《说山训》

    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暗,《河水不见太山》。视 日者眩,听雷者聋。

    “四方”皆道之门户《牖向》也,在所从窥之。故钓可以教

    骑,骑可以教御,御可以教刺舟。

    天下莫相憎于胶漆,而莫相爱于冰炭。胶漆相贼,冰 炭相息也。墙之坏,愈其立也;冰之泮,愈其凝也;以其 反宗。

    拘囹圄者,以日为修;当死市者,以日为短。日之修短 有度也,有所在而短,有所在而修也,则中不平也。

    故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傍不可以立。执狱牢 者无病,罪当死者肥泽,刑者多寿,心无累也。

    夫“至巧不用剑”,善闭者不用关楗,淳于髡之告失火 者此其类。

    君子之于善也,犹采薪者,见一芥掇之,见青葱则拔 之。天二气则成虹,地二气则泄藏,人二气则成病。阴 阳不能且冬且夏,月不知昼,日不知夜。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克。远之则磬音章。物固有 近不若远。远不如近者。

    圣人不先风吹,不先雷毁,不得已而动,故“无累。”

    “《剥牛皮鞹》以为鼓,正三军之众”,然为牛计者不若服 于轭也;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堂,然为狐计者 不若走于泽。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断指而免 头,则莫不利为也。故人之情,于利之中则争取大焉, 于害之中则争取小焉。将军不敢骑白马,亡者不敢 夜揭炬,保者不敢畜噬狗,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 免于鼎俎。

    “为儒而踞里闾,为墨而朝吹竽。欲灭迹而走雪中,拯 溺者而欲无濡是。”非所行而行所非,

    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物,固有众而不若少者。 引车者二六而后之事,固有相待而成者。两人俱溺, 不能相拯,一人处陆则可矣。故同不可相治,必待异 而后成。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 有伏龟。”圣人从外知内,以见知隐也。

    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上求楫而下致船。上 言若丝,下言若纶。上有一善,下有二誉。上有三衰,下 有九杀。

    畏马之辟也不敢骑,惧车之覆也不敢乘,是以虚祸, 距公利也。

    “先针而后缕,可以成帷。先缕而后针,不可以成衣。针 成幕,蔂成城。事之成败,必由小生”,言有渐也。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以束薪为鬼,以火烟为气。以束薪为鬼,朅而走。以火 烟为气,杀豚烹狗。先事如此,不如其后。

    被羊裘而赁,固其事也。“貂裘而负笼”,甚可怪也。以洁 白为污辱,譬犹“沐浴而抒溷,薰燧而负彘。”

    “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 桀跖之徒,君子不与。杀戎马而求狐狸,援两鳖而失 灵龟,断右臂而争一毛,折镆邪而争锥刀。”用智如此, 岂足高乎!

    宁百剌以针,无一刺以刀;宁一引重,无久持轻;宁一 月饥,无一旬饿。

    见窾木浮而知为舟,见飞蓬转而知为车,见鸟迹而 知著书。以类取之,以非义为义,以非礼为礼。譬犹裸 足而追狂人,盗财而予乞者,窃简而写法律,蹲踞而 诵《诗》《书》。割而舍之,镆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牦截玉。

    马之似鹿者千金,天下无千金之鹿。玉待《礛诸》而成 器,有千金之璧而无锱锤之《礛诸》。受光于隙,照一隅; 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况受光 于宇宙乎?

    寒不能生寒,热不能生热,不寒不热能生寒热。故有形出于无形,未有天地能生天地者也。

    鲁人身善制冠,妻善织履,往徙于越,而大困穷。以其 所修而游不用之乡。譬若树荷山上,而畜火井中,操 钓上山,揭斧入渊,欲得所求,难也。方车而跖越,乘桴 而入胡,欲无穷不可也。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 君形者亡焉。

    “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射者使人 端,钧者使人恭”,事使然也。

    “众曲不容直,众枉不容正。”故人众则食狼,狼众则食 人。

    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挠椎。”夫游没 者不求沐浴,已自足其中矣。故食草之兽,不疾易薮; 水居之虫,不疾易水。

    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 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今被甲者,以备矢之至,若使 人必知所集,则悬一札而已矣。

    《屯》犁《牛既》。以。决鼻而羁,生子而牺,尸祝斋戒 以沉诸河,河伯岂羞其所从出辞而不享哉?

    “《屯》,丑”牛貌,犁牛,不纯色。无角。无尾决鼻,羁头而牵。音坤。音科。音修。牺者牲也。尸祭神之主。祝祈福祥之辞。祀河曰沉。

    “撰《良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麋鹿。砥《利剑》者,非以 斩缟衣,将以断兕犀。

    《象》解“其牙”,不憎人之利之也。死而弃其招箦,不怨人 取之。

    《明月之珠》,出于《蠪蜃》。周之《简圭》,生于垢石。《大蔡神龟》, 出于沟壑。

    欲学歌讴者,必先《徵羽》乐风;欲美和者,必先始于《阳 阿》《采菱》。此皆学其所不学,而欲至其所欲学者。耀蝉 者务在明其火,钓鱼者务在芳其饵。明其火者,所以 耀而致之也;芳其饵者,所以诱而利之也。欲致鱼者 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好弋者先具缴与矰,好鱼者先具罟与罘。未有无其 具而得其利,遗人马而解其羁,遗人车而税其轙,所 爱者少而所亡者多。故里人谚曰:“烹牛而不盐,败所 为也。”桀有得事,尧有遗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 故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琬琰之 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弊箄甑瓾在。《茵之上》, “虽贪者不搏。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 虽高隆,世不能贵。”

    为《鱼德》者,非挈而入渊;为《猿赐》者,非负而缘木。纵之 其所而已。

    “厉利剑者必以柔砥,击钟磬者必以濡木。”毂强必以 弱辐。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服。故“梧桐断角,马 牦截玉。”

    “走不以手缚”,手走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飞不能远。 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而知燥湿之气,以 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 天下之寒,以近论远。

    《鼎错》日用而不足贵,“周鼎”不爨而不可贱,物固有以 不用而为有用者。

    祭之日而言“狗生”,“娶妇”,夕而言“衰麻。”置酒之日而言 “上冢”,“渡江河”而言“阳侯之波。”

    寇难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负而走,两人皆活,得其所 能也。

    今沐者堕发,而犹为之不止,以所去者少,所利者多。 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擏不正而可以正弓,物固有 不正而可以正,不利而可以利。

    为孔子之穷于陈蔡而废《六艺》,则惑;为医之不能自治其病,病而不就药,则悖矣。

    《说林训》

    毋贻盲者镜,毋予躄者履,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狗彘》不择《甂瓯》而食”,偷肥其体而顾近其死。凤凰高 翔千仞之上,故莫之能致。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螣蛇 游雾,而殆于蝍《蛆乌》力胜日而服于鵻,礼能有修短 也,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短绠不可以汲深,器 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

    至味不慊,至言不文;至乐不笑,至音不叫;大匠不斲, 大豆不具,大勇不斗。

    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 学治人。急所用也。

    水火相憎。在其间,五味以和。

    “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镆邪断割”,砥砺之力。

    钧之缟也,一端以为冠,一端以为袜。冠则戴致之,袜 则蹍履之。知己者不可诱以物;明于死生者不可却 以危。故善游者不可惧以涉。亲莫亲于骨肉节族之 属连也。心失其制,乃反自害,况疏远乎?

    金胜木者,非以一刃残林也;土胜水者,非以一墣塞 江也。

    “《乳狗之噬虎》也”,伏鸡之搏狸也。恩之所加,不量其力。

    《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说于目;“梨橘枣栗不 同味”,而皆调于口。

    《明月之光》,可以远望而不可以细书;《甚雾之朝》,可以 细书而不可以远望。

    使叶落者风摇之,使水浊者鱼挠之。虎豹之文来射, 猿狖之捷来乍。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 见悲。三寸之管而无当,天下弗能满十石而有塞,百 斗而足矣。

    战“兵死之鬼憎神巫盗贼之辈,丑吠狗。无乡之社,易 为黍肉;无国之稷,易为求福。”

    “《遗腹子》不思其父”,无貌于心也;“不梦见像”,无形于目 也。

    饥马在厩,寂然无声。“投刍其傍”,争心乃生。

    环可以喻员,不可以轮;绦可以为𫄷,不可以𬘓。日月 不并出,狐不二雄,神龙不匹,猛兽不群,鸷鸟不双,循 绳而斲则不过,悬衡而量则不差,植表而望则不惑, 损年则嫌于弟,益年则疑于兄,不如循其理。

    “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

    人食《礜石》而死,蚕食之而不饥;鱼食《巴菽》而死,鼠食 之而肥。类不可必推。瓦以火成,不可以得火;竹以水 生,不可以得水。

    《蠪》《象》之病,人之宝也。人之病,将有谁宝之者乎?

    邻之母死,往哭之;妻死而不泣,有所劫以然也。

    今有六尺之席,卧而越之,下材弗难;植而逾之,上材 弗易,势施异也。

    《钓》者静之,者扣舟,罩者抑之,挂者举之,为之异,得 鱼一也。

    佐祭者得尝救。斗者得伤。荫不祥之木,为雷电所扑。

    《予拯溺者》金玉不若寻常之缠索。

    屠者羹藿为车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 者不得用,用者弗肯为。

    “海不受流胔,太山不上,小人旁光不升俎,骝驳不入 牲。”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褰衣涉水,至陵而 不知下。未可以应变。

    考证
    “善用人”者,若蚈之足众而不相害,若唇之与齿坚柔

    相摩而不相败清。之美,始于耒耜,黼黻之美,在于 《杍柚》。布之新不如纻,纻之弊不如布。或善为新,或恶 为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绣以为裳则宜,以为 冠则讥。

    “扶之与提,谢之与让,故之与先,诺之与巳也,相去千 里,污准而粉其颡。腐鼠在坛,烧薰于宫,入水而憎濡, 怀臭而求芳”,虽善者弗能为工。

    《人间训》

    清静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 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 周八极,总一筦,谓之“心。”“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 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 事知所秉,动知所由”,谓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错 之后而不轩,内之寻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 故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 者,心之罪也。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 者,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 废也。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 烟焚。”《尧戒》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踬于山而踬 于垤。”是故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后忧 之,是犹病者已惓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 犹不能生也。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 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凡人之举事,莫不先以其知,规虑揣度,而后敢以定 谋。其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异也。晓自然以为智, 知存亡之枢机,祸福之门户,举而用之,陷溺于难者, 不可胜计也。使知所为是者,事必可行,则天下无不 达之涂矣。是故知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 之枢机也。百事之变化,国家之治乱,待而后成。是故 不溺于难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天下有三危:少德 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 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何以知 其然也?昔者楚庄王既胜晋于河雍之间,归而封孙 叔敖,辞而不受,病疽将死,谓其子曰:“吾则死矣。王必 封女,女必让肥饶之地,而受沙石之间有寝丘者,其 地确石而名丑,荆人鬼,越人机人莫之利也。”孙叔敖 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饶之地,其子辞而不受,请有寝 之丘。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惟孙叔敖独存,此 所谓损之而益也。何谓“益之而损?”昔晋厉公南伐楚, 东伐齐,西伐秦,北伐燕,兵横行天下而无所绻,威服 四方而无所诎,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 度,暴虐万民,内无辅拂之臣,外无诸侯之助,戮杀大 臣,亲近导谀,明年,出游匠骊氏,栾书、中行偃劫而幽 之,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死。夫战胜攻取, 地广而名尊,此天下之所愿也,然而终于身死国亡, 此所谓益之而损者也。夫孙叔敖之请有寝之丘,沙 石之地,所以累世不夺也;晋厉公之合诸侯于嘉陵, 所以身死于匠骊氏也。“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唯 圣人知病之为利,知利之为病也。夫再实之木根必 伤,掘藏之家必有殃。”以言大利而反为害也。张武教 智伯,夺韩魏之地而擒于晋阳;申叔时教庄王,封陈 氏之后而霸天下。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 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 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 不可不察也。阳虎为乱于鲁,鲁君令人闭城门而捕 之,得者有重赏,失者有重罪。围三匝,而阳虎将举剑 而伯颐。门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穷,我将出子。”阳虎 因赴围而逐,扬剑提戈而走。门者出之,顾反取其出 之者,以戈推之,攘袪薄腋。出之者怨之曰:“我非故与 子反也,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伤我,宜矣。其有此难 也。”鲁君闻阳虎失,大怒,问所出之门,使有司拘之,以 为伤者受大赏,而不伤者被重责。此所谓害之而反 利者也。何谓欲利之而反害之?楚恭王与晋人战于 鄢陵,战酣,恭王伤而休,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糓 奉酒而进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不能绝于 口,遂醉而卧。恭王欲复战,使人召司马子反,子反辞 以心痛。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而闻酒臭。恭王大怒 曰:“今日之战,不榖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若 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不榖无与复战 矣。”于是罢师而去之,斩司马子反为僇。故竖阳榖之 进酒也,非欲祸子反也,诚爱而欲快之也,而适足以 杀之,此所谓“欲利之而反害之”者也。夫病湿而强之 食,病暍而饮之寒,此众人之所以为养也,而良医之 所以为病也。快于目,悦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 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 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务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或 有功而见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则有功者离恩义, 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 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 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 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 为魏文侯大开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谓 有功而见疑者也。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 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 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 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 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 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 而益信者也,故趋舍不可不审也。此公孙鞅之所以 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然而累足无 所践者,不义之故也。事或夺之而反予之,或与之而 反取之。智伯求地于魏宣子,宣子弗欲,与之。任登曰: “智伯之强,威行天下,求地而弗与,是为诸侯先受祸 也,不若与之。”宣子曰:“求地不已,为之奈何?”任登曰:“与 之使喜,必将复求地于诸侯。诸侯必植耳,与天下同 心而图之。一心所得者,非直吾所亡也。”魏宣子裂地 而授之。又求地于韩康子,韩康子不敢不予,诸侯皆 恐。又求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于是智伯乃从韩魏, 围襄子于晋阳。三国通谋,擒智伯而三分其国。此所 谓夺人而反为人所夺也。何谓与之而反取之?晋献 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遗虞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 虞公惑于璧与马,而欲与之道宫之奇谏曰:“不可。夫 虞之与虢,若车之有轮,轮依于车,车亦依轮。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也。若假之道,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虞 公弗听,遂假之道。荀息伐虢,遂克之。还反伐虞,又拔 之。此所谓与之而反取者也。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 报于百姓也,郊望禘尝,非求福于鬼神也,山致其高 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 禄归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 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 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 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 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周室衰,礼义废, 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导于世,其后继嗣至今不绝者, 有隐行也。秦王吕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灭, 商鞅支解,李斯车裂,三代种德而王,齐桓继绝而霸。 故树黍者不获稷,树怨者无报德。昔者宋人好善者 三世不解。家无故而黑牛生白犊,以问先生,先生曰: “此吉祥,以飨鬼神。”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牛又复生 白犊。其父又复使其子以问先生,其子曰:“前听先生 言而失明,今又复问之,奈何?”其父曰:“圣人之言,先忤 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其子又复问先生, 先生曰:“此吉祥也。”复以飨鬼神。归致命其父,其父曰: “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 宋,围其城。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 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诸 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军罢围 解,则父子俱视。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 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 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 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不遽为 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 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或直于辞而害于 事者,或亏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实者。高阳魋将为 室,问匠人。匠人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 挠。以生材,任重涂,今虽成,后必败。”高阳魋曰:“不然。夫 木枯则益劲,涂干则益轻。以劲材任轻涂,今虽恶,后 必善。匠人穷于辞,无以对,受令而为室,其始成竘然 善也,而后果败。此所谓直于辞而不可用者也。何谓 亏于耳,忤于心,而合于实。”靖郭君将城薛,宾客多止 之,弗听。靖郭君谓谒者曰:“无为宾通言。”齐人有请见 者曰:“臣请道三言而已,过三言请烹。”靖郭君闻而见 之。宾趋而进,再拜而兴,因称曰:“海大鱼。”则反走。靖郭 君止之曰:“愿闻其说。”宾曰:“臣不敢以死为熙。”靖郭君 曰:“先生不远道而至此,为寡人称之。”宾曰:“海大鱼,网 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今夫齐,君之渊也。君失齐,则薛能自存乎?”靖郭君曰: “善。”乃止,不城薛。此所谓亏于耳,忤于心,而得事实者 也。夫以无城薛,止城薛,其于以行说,乃不若海大鱼。 故物或远之而近,或近之而远,或说听计当而身疏, 或言不用,计不行而益亲。何以明之?三国伐齐,围平 陆,括子以报于牛子曰:“三国之地,不接于我,逾邻国 而围平陆,利不足贪也。然则求名于我也,请以齐侯 往。”牛子以为善。括子出,无害子入。牛子以括子言告 无害子。无害子曰:“异乎臣之所闻。”牛子曰:“国危而不 安,患结而不解,何谓贵智?”无害子曰:“臣闻之,有裂壤土以安社稷者,闻杀身破家以存其国者,不闻出其 君以为封疆者。”牛子不听无害子之言,而用括子之 计,三国之兵罢,而平陆之地存。自此之后,括子日以 疏,无害子日以进,故谋患而患解,图国而国存,括子 之智得矣。无害子之虑,无中于策,谋无益于国,然而 心调于君,有义行也。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 冠履之于人也,寒不能暖,风不能障,暴不能蔽也,然 而冠冠履履者,其所自托者然也。夫咎犯战胜城濮, 而雍季无尺寸之功,然而雍季先赏而咎犯后存者, 其言有贵者也。故义者,天下之所赏也,百言百当,不 如择趋而审行也。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者, 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 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忠信;战陈之事,不 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 后亦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 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 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 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 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 利也哉?”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 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 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 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 君而约之,乃见韩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则齿寒’。 今智伯率二国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 矣,不及今而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 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矣。为之奈何?”张孟 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 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 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 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 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 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 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 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 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是观之,义者人 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 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或有罪而可赏 也,或有功而可罪也。西门豹治邺,廪无积粟,府无储 钱,库无甲兵,官无计会。人数言其过于文侯。文侯身 行其县,果若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子 能道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 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今王欲为霸王者也,臣故稸 积干民。君以为不然,臣请升城鼓之,一鼓,甲兵粟米 可立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 兵弩而出;再鼓,负辇粟而至。文侯曰:“罢之。”西门豹曰: “‘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 也。燕尝侵魏八城,臣请北击之,以复侵地’。遂举兵击 燕,复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赏者也。”解扁为东封,上 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 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 于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 秋以收敛,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 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 用之?此有功而可罪也。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何 以明之?”中行穆伯攻鼓,弗能下馈。闻伦曰:“鼓之啬夫! 闻伦知之,请无罢武大夫,而鼓可得也。”穆伯弗应。左 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为弗使?” 穆伯曰:“闻伦为人佞而不仁,若使闻伦下之,吾可以 勿赏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武, 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所用之?攻城者欲以广地 也;得地不取者,见其本而知其末也。”秦穆公使孟盟 举兵袭郑,过周以东。郑之贾人弦高、蹇他相与谋曰: “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 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 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 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晋 先轸举兵击之,大破之殽。郑伯乃以存国之功赏弦 高,弦高辞之曰:“诞而得赏,则邻国之信废矣。为国而 无信,是俗败也。赏一人而败国俗,仁者弗为也;以不 信得厚赏,义者弗为也。”遂以其属徙东夷,终身不反。 故仁者不以欲伤生,知者不以利害义。圣人之思修, 愚人之思叕。忠臣者务崇君之德,谄臣者务广君之 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 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 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 之,征暴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 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杀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 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 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 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 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矣。又教智伯 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 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 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 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 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 者,勿就也。无故有显名者,勿处也;无功而富贵者,勿 居也。夫就人之名者废,仞人之事者败,无功而大利 者,后将为害。譬犹缘高木而望四“方也,虽愉乐哉,然 而疾风至,未尝不恐也。患及身然后忧之,六骥追之, 弗能及也。”是故忠臣事君也,计功而受赏,不为苟得; 积力而受官,不贪爵禄。其所能者,受之勿辞也;其所 不能者,与之勿喜也。辞所能则匿,欲所不能则惑。辞 所不能而受所能,则得无损堕之势,而无不胜之任 矣。昔者智伯骄,伐“范、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 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 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 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 以攸久’。此之谓也。或誉人而适足以败之,或毁人而 乃反以成之。何以知其然也?”费无忌复于荆平王曰: “晋之所以霸者,近诸夏也;而荆之所以不能与之争 者,以其僻远也。楚王若欲从诸侯,不若大城城父,而 令太子建守焉,以来北方,王自收其南,是得天下也。” 楚王悦之,因命太子建守城父,命伍子奢傅之。居一 年,伍子奢游人于王侧,言太子甚仁且勇,能得民心。 王以告费无忌,无忌曰:“臣固闻之,太子内抚百姓,外 约诸侯,齐晋又辅之,将以害楚,其事已构矣。”王曰:“为 我太子,又尚何求?”曰:“以秦女之事怨王,王因杀太子 建而诛伍子奢,此所谓见誉而为祸者也。何谓毁人 而反利之?”唐子短陈骈子于齐威王,威王欲杀之,陈 骈子与其属出亡奔薛。孟尝君闻之,使人以车迎之, 至而养以刍豢黍粱五味之膳,日三至。冬日被裘罽, 夏日服𫄨纻,出则乘牢车,驾良马。孟尝君问之曰:“夫 子生于齐,长于齐,夫子亦何思于齐?”对曰:“臣思夫唐 子者。”孟尝君曰:“唐子非短子者耶?”曰:“是也。”孟尝君曰: “子何为思之?”对曰:“臣之处于齐也,粝粢之饭,藜藿之 羹,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自唐子之短臣也,以身 归君,食刍豢,饭黍粢,服轻暖,乘牢良。臣故思之。”此谓 毁人而反利之者也。是故毁誉之言,不可不审也。或 贪生而反死,或轻死而得生,或徐行而反疾。何以知 其然也?鲁人有为父报仇于齐者,刳其腹,见其心,坐 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门,上车而步马,颜色不 变。其御欲驱,抚而止之曰:“今日为父报仇以出死,非 为生也。今事已成矣,又何去之?”追者曰:“此有节行之 人,不可杀也。解围而去之,使被衣不暇带,冠不及正, 蒲伏而走,上车而驰,必不能自免于千步之中矣。今 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门,上车而步马,颜色 不变,此众人所以为死也,而乃反以得活,此所谓徐 而驰,迟于步也。夫走者,人之”所以为疾也;步者,人之 所以为迟也。今反乃以人之所为迟者反为疾,明于 分也。有知徐之为疾,迟之为速者,则几于道矣。故黄 帝亡其元珠,使离朱捷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于是 使忽恍而后能得之。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 重戒,祸乃不滋,计福勿及,虑祸过之,同日被霜,蔽者 不伤,愚者有“备,与知者同功。夫爝火在缥烟之中也, 一指之所能息也;塘漏若鼷穴,一墣之所能塞也。及 至火之燔孟诸而炎云台,水决九江而渐荆州,虽起 三军之众,弗能救也。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 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诸御鞅复于简公曰:“陈成常、 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臣恐其构难而危国也,君不 如去一人。”简公不听。居无几何,陈成常果攻宰予于 庭中,而弑简公于朝。此不知敬小之所生也。鲁季氏 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 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 谮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馀 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 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为一。其 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 攻之。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死亡无日矣!” 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 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故 蔡女荡舟,齐师大侵楚,两人构怨,廷杀宰予。简公遇 杀,身死无后,陈氏代之,齐乃无吕,两家斗鸡,季氏金 距,郈公作难,鲁昭公出走。故师之所处,生以棘楚。祸 生而不蚤灭,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湿,浸而益大,痈疽 发于指,其痛遍于体。故蠹啄剖梁柱,蚊䖟走牛羊,此 之谓也。人皆务于救患之备,而莫能知使患无生。夫 使患无生,易于救患,而莫能知务焉,则未可与言术也。晋公子重耳过曹,曹君欲见其骿胁,使之袒而捕 鱼。釐负羁止之曰:“公子非常也,从者三人,皆霸王之 佐也,遇之无礼,必为国忧。”君弗听,重耳反国,起师而 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祸生于袒而捕鱼。 齐、楚欲救曹,不能存也。听釐负羁之言,则无亡患矣。 今不务使患无生,患生而救之,虽有圣智,弗能为谋。 且患祸之所由来者,万端无方,是故圣人深居以避 辱,静安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户,妄动而絓罗 网,虽曲为之备,何足以全其身?譬犹失火而凿池,被 裘而用箑也。且塘有万穴,塞其一鱼,遽无由出;室有 百户,闭其一盗,遽无从入。夫墙之坏也于隙,剑之折 必有啮,圣人见之蚤,故万物莫能伤也。太宰子朱侍 饭于令尹子国,令尹子国啜羹而热,投卮浆而沃之。 明日,太宰子朱辞官而归。其仆曰:“楚太宰未易得也, 辞官去之,何也?”子朱曰:“令尹轻行而简礼,其辱人不 难。”明年,伏郎尹而笞之三百。夫仕者先避之,见终始, 微矣。夫鸿鹄之未孚于卵也,一指篾之,则靡而无形 矣。及至其筋骨之已就,而羽翮之既成也,则奋翼挥 凌乎浮云,背负青天,膺摩赤霄,翱翔乎忽荒之上, 徜徉乎虹霓之间。虽有劲弩利矰微缴,蒲且子之巧, 亦弗能加也。江水之始出于岷山也,可攓裳而越也; 及至乎下洞庭,骛石城,经丹徒,起波涛舟航一日不 能济也。是故圣人者,常从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思 尽虑于成事之内,是故患祸弗能伤也。人或问孔子 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贡何如人 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 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 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 道,丘弗为也。”孔子知所施之也。秦牛缺径于山中而 遇盗,夺之车马,解其橐笥,拖其衣被,盗还,反顾之,无 惧色忧,志驩然有以自得也。盗遂问之曰:“吾夺子财 货,劫子以刀,而志不动,何也?”秦牛缺曰:“车马所以载 身也,衣被所以揜形也,圣人不以所养害其养。”盗相 视而笑曰:“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者,世之圣人 也。”以此而见王者,必且以我为事也。还反杀之。此能 以知知矣,而未能以知不知也;能勇于敢,而未能勇 于不敢也。凡有道者,应卒而不乏,遭难而能免,故天 下贵之。今知所以自行也,而未知所以为人行也,其 所论未之究者也。人能由昭昭于冥冥,则几于道矣。 《诗》曰:“人亦有言,无哲不愚。”此之谓也。事或为之,适足 以败之;或僃之,适足以致之。何以知其然也?秦皇《挟 录图》,见其传曰:“亡秦者胡也。”因发卒五十万,使蒙公、 杨翁子将筑修城,西属流沙,北击辽水,东结朝鲜,中 国内郡挽车而饷之。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 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 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 界,一军结馀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 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 《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 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 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当此之时,男子不 得修农亩,妇人不得剡麻考缕,羸弱服格于道,大夫 箕会于衢,病者不得养,死者不得葬。”于是陈胜起于 大泽,奋臂大呼,天下席卷而至。於戏!刘项兴义,兵随 而定,若折槁振落,遂失天下,祸在备胡而利越也。欲 知筑修城以备亡,不知筑修城之所以亡也;发适戍 以备越,而不知难之从中发也。夫鹊先识岁之多风 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人过之则探𪃟,婴儿过之则 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故秦之设备也,鸟鹊之 智也,或争利而反强之,或听从而反止之。何以知其 然也?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以为西益宅不祥。哀 公作色而怒,左右数谏不听,乃以问其傅宰折雎曰: “吾欲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宰折雎曰:“天 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哀公大喜而悦,顷复问 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不祥也;嗜欲无止, 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公默然深念,愤然 自反,遂不西益宅。夫史以争为可以止之,而不知不 争而反取之也。智者离路而得道,愚者守道而失路。 夫儿说之巧,于闭结无不解,非能闭结而尽解之也, 不解不可解也。至乎以弗解解之者,可与及言论矣。 或明礼义,推道理而不行,或解构妄言而反当。何以 明之?孔子行游,马失食农夫之稼,野人怒,取马而系 之。子贡往说之,卑辞而不能得也。孔子曰:“夫以人之 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大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 予之罪也,非彼人之过也。”乃使马圉往说之。至见野 人曰:“子耕于东海,至于西海,吾马之失,安得不食子 之苗?”野人大喜,解马而与之说,若此其无方也,而反 行事有所至,而巧不若拙,故圣人量凿而正。枘夫歌 《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此延路阳局。非歌者拙 也,听者异也,故交画不畅,连环不解。物之不通者,圣 人不争也。仁者,百姓之所慕也;义者,众庶之所高也为人之所慕,行人之所高。此严父之所以教子,而忠 臣之所以事君也。然世或用之而身死国亡者,不同 于时也。昔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之朝者三十二国。 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王曰:“偃王 有道之君也,好行仁义,不可伐。”王孙厉曰:“臣闻之,大 之与小,强之与弱也,犹石之投卵,虎之啖豚,又何疑 焉?且夫为文而不能达其德,为武而不能任其力,乱 莫大焉。”楚王曰:“善。”乃举兵伐徐,遂灭之。此知仁义而 不知世变者也。申菽杜茝,美人之所怀服也,及渐之 于滫,则不能保其芳矣。古者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 霸任力。今取帝王之道而施之五霸之世,是犹乘骥 逐人于榛薄,而蓑笠盘旋也。今霜降而树谷,冰泮而 求获,欲其食则难矣。故《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 可以行也。“故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干 干”,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以动,因夜以 息,唯有道者能行之。夫徐偃王为仁义而灭,燕子哙 行仁而亡,哀公好儒而削,代君为墨而残灭亡、削、残, 暴乱之所致也,而四君独以仁、义、儒、墨而亡者,遭时 之务异也。非仁义、儒、墨不行,非其世而用之,则为之 擒矣。夫戟者所以攻城也;镜者所以照形也。宫人得 戟,则以刈葵;盲者得镜则以盖卮,不知所施之也。故 善鄙不同,诽誉在俗;趋舍不同,逆顺在君。狂谲不受 禄而诛,段干木辞相而显,所行同也,而利害异者,时 使然也。故圣人虽有其志,不遇其世,仅足以容身,何 功名之可致也?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行,则有以任 于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则无以与俗交;知人而不知 天,则无以与道游。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 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卒而遇饥 虎,杀而食之。张毅好恭,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 众必下,厮徒马圉,皆与伉礼,然不终其寿,内热而死。 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修其外而疾攻其内。故直 意适情则坚强贼之,以身役物则阴阳食之,此皆载 务而戏乎其调者也。”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 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 而外能屈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 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卷卷然守一节,推一 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 大道也。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 荆佽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 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 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 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 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 所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 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 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 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故 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 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 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 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句践,一决狱不辜,援龙渊而切 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 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 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 为令尹也;子发辨击剧而劳佚齐楚国,知其可以为 兵主也。此皆形于小微而通于大理者也。圣人之举 事,不加忧焉,察其所以而已矣。今万人调钟,不能比 之律,诚得知者一人而足矣。说者之论亦犹此也。诚 得其数,则无所用多矣。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 其要在三寸之辖。夫劝人而弗能使也,禁人而弗能 止也,其所由者非理也。昔者卫君朝于吴,吴王囚之, 欲流之于海。说者冠盖相望而弗能止。鲁君闻之,撤 钟鼓之县,缟素而朝。仲尼入见曰:“君胡为有忧色?”鲁 君曰:“诸侯无亲,以诸侯为亲;大夫无党,以大夫为党。 今卫君朝于吴王,吴王囚之,而欲流之于海,孰卫君 之仁义而遭此难也?吾欲免之而不能为,奈何?”仲尼 曰:“若欲免之,则请子贡行。”鲁君召子贡,授之将军之 印。子贡辞曰:“贵无益于解患,在所由之道。”敛躬而行, 至于吴,见太宰嚭。太宰嚭甚悦之,欲荐之于王。子贡 曰:“子不能行说于王,奈何?吾因子也。”太宰嚭曰:“子焉 知嚭之不能也?”子贡曰:“卫君之来也,卫国之半曰不 若朝于晋;其半曰不若朝于吴。然卫君以为吴可以 归骸骨也,故束身以受命。今子受卫君而囚之,又欲 流之于海,是赏言朝于晋者,而罚言朝于吴也。且卫 君之来也,诸侯皆以为蓍龟兆,今朝于吴而不利,则 皆移心于晋矣。子欲成霸王之业,不亦难乎?”太宰嚭 入复于王,王报出,令于百官曰:“比十日而卫君之礼 不具者死。”子贡可谓知所以说矣。鲁哀公为室而大, 公宣子谏曰:“室大,众与人处则哗,少与人处则悲,愿 公之适。”公曰:“寡人闻命矣。”筑室不辍。公宣子复见曰: “国小而室大,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鲁君曰:“闻命矣。”筑室不辍。公宣子复见曰:“左昭而 右穆,为大室以临二先君之庙,得无害于子乎?”公乃 令罢役,除版而去之。鲁君之欲为室诚矣,公宣子之 止必矣。然三说而一听者,其二者非其道也。夫临河 而钓,日入而不能得一鯈鱼者,非江河鱼不食也。所 以饵之者,非其欲也。及至良工执竿投而擐唇吻者, 能以其所欲而钓者也。夫物无不可奈何,有人无奈 何。铅之与丹,异类殊色,而可以为丹者,得其数也。故 繁称文辞,无益于说,审其所由而已矣。物类之相摩, 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 之而是,或若然而不然者,或不若然而然者。谚曰:“鸢 堕腐鼠,而虞氏以亡。”何谓也?曰:“虞氏,梁之大富人也。 家充盈殷富,金钱无量,财货无赀,升高楼,临大路,设 乐陈酒,积博其上,游侠相随而行。楼下搏上者,射朋 张中,反两而笑。飞鸢适堕其腐鼠而中游侠,游侠相 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 不敢侵犯,而乃辱我以腐鼠,如此不报,无以立务于 天下。请与公僇力一志,悉率徒属而必以灭其家,此 所谓类之而非者也。何谓非类而是’?”屈建告石乞曰: “白公胜将为乱。”石乞曰:“不然。白公胜卑身下士,不敢 骄贤,其家无筦龠之信,关楗之固,大斗斛以出,轻斤 两以内,而乃论之以不宜也。”屈建曰:“此乃所以反也。” 居三年,白公胜果为乱,杀令尹子椒、司马子期。此所 谓弗类而是者也。何谓若然而不然?子发为上蔡令, 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 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其后子发盘罪威 王而出奔,刑者遂袭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 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怨之憯 于骨髓,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以为然 而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然而不若然者也。 何谓不然而若然者?昔越王句践卑下吴王夫差,请 身为臣,妻为妾,奉四时之祭祀,而入《春秋》之贡职,委 社稷,效民力,隐居为蔽而战为锋,行礼甚卑,辞甚服, 其离叛之心远矣。然而甲卒三千人,以擒夫差于姑 胥,此四策者,不可不审也。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 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惑人之心者 也。若使人之所怀于内者,与所见于外者,若合符节, 则天下无亡国破家矣。夫狐之捕雉也,必先卑体弥 耳,以待其来也,雉见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 目植睹见必杀之势,雉亦知惊惮远飞,以避其怒矣。 夫人伪之相欺也,非直禽兽之诈计也。物类相似,若 然而不可从外论者众而难识矣。是故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