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八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八十一卷
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八十二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八十一卷目录

     规谏部总论

      孝经谏争章

      魏徐干中论贵验

      册府元龟规讽

      性理会通人伦

     规谏部艺文一

      上王畅奏记        汉张敞

      与群下教         诸葛亮

      又             前人

      与参军掾属教        前人

      戒盈赋          魏文帝

      又与许靖书         王朗

      诫谢万书        晋王羲之

      善友劝奖门      南齐萧子良

      上姚令公书       唐张九龄

      出规            元结

      处规            前人

      戏规            前人

      心规            前人

      时规            前人

      恶圆            前人

      恶曲            前人

      诤臣论           韩愈

      答陈生书          前人

      答冯宿书          前人

      答崔立之书         前人

      答侯高第二书        李翱

      重与刘宾虞书        刘轲

      与陶进士书        李商隐

      别令狐绹拾遗书       前人

      上范司谏书       宋欧阳修

      与王介甫第二书       曾巩

      与李方叔书         苏轼

      答赵尚书       朱熹

      与赵尚书书         前人

      责善          明王守仁

      与杨椒山         唐顺之

     规谏部艺文二诗词

      小雅鹤鸣二章

      示孟郊         唐孟浩然

      勖曹生           卢鉟

      师利上人喜作艳词以诗箴之 宋僧孚

      讽黄兰谷已上诗   元胡天游

      玉蝴蝶杜仲高书来戒酒词宋辛弃疾

    交谊典第八十一卷

    规谏部总论

    孝经

    《谏争章》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注解《元宗》曰:“令,善也。益者,三友,言受忠告,故不失其善名。”大义《董深山》曰:“士所有者身,所赖者友,故士以友诤,则身不离于令名。”

    魏徐干中论

    《贵验》

    《周书》有言:“人毋鉴于水,鉴于人也。”鉴也者,可以察形; 言也者,可以知德。小人耻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 耻其行之不如尧舜也。故小人尚明鉴,君子尚至言, 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故君子必求贤友也。《诗》曰: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言朋友之 义,务在切直,以升于善道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 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己者,须己而植者也。然则 扶人不暇,将谁相我哉?吾之偾也,亦无日矣。故偾事 则纵多,友邪则已僻也。是以君子慎取友也。

    册府元龟

    《规讽》

    《书》曰:“官师相规所以更箴其阙也。”《传》曰:“士有争友所 以成人之美也。”是知相劝以义相勉以正时惟君子 之道闻善则告有过则规斯乃朋友之职故其至言 而无隐同心而多益盖繇乎!切切偲偲忠告善道使 其喜闻其过莫逆于心不离于令名罔陷于非义者 矣。故臧孙有恶石之喻荀伯有尽心之说仲尼之论友贵乎!直谅重华之申戒鄙乎!“面从皆是物也。亦有 位下而输忠交疏而诘过尽拳拳之志成谔谔之美 斯盖闻善必告竭诚无隐俾夫心善其说深纳其戒 释回而增美缝阙而窒非亦异夫未见颜色而言之 也。”若乃遭其恶直始终固拒后以致败卒如所规良 可太息者已。

    性理会通

    《人伦》

    问:“某与人居,视其有过而不告,则于心有所不安。告 之而人不受,则奈何?”曰:“与之处而不告其过,非忠也。 要使诚意之交通在于未言之前,则言出而人信矣。 不信,诚不至也。”

    五峰胡氏曰:“能攻人实病者至难也,能受人实攻者 为尢难。人能攻我实病,我能受人实攻,朋友之义其 庶几乎!不然,其不相陷而为小人者几希矣。”

    鲁斋许氏曰:“凡求益之道,在于能受尽言。或议论经 旨有见不到,或撰文字有所未工,以至凡在己者或 有未善,人能为我尽言之,我则致恭尽礼,虚心而纳 之。果有可从,则终身服膺而不失;其或不可从,则退 而自省也。”

    规谏部艺文一

    《上王畅奏记》
    汉·张敞

    五教在宽,著之经典。汤去三面,八方归仁。武王入殷, 先去炮烙之刑。高祖鉴秦,唯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 感一缇萦,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 刻,务崇温厚,仁贤之政,流闻后世。夫明哲之君,网漏 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 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 观,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郡为旧都,侯甸之 国,园庙出于章陵,三后生于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 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愚以为恳 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礼贤。舜举皋陶,不 仁者远。随、会为政,晋盗奔秦,虞、芮入境,让心自生。化 人在德,不在用刑。

    《与群下教》
    诸葛亮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 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𫏋而获珠玉。然人心苦 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 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反、幼 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又             前人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军 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 鄙暗,不能悉纳,然与四子终始相合,亦足以明其不 疑于直言也。

    《与参军掾属教》
    前人

    任重才轻,故多阙漏。前参军董幼宰每言辄尽,数有 谏云:“虽性鄙薄,不能悉纳。”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 至于十反,未有忠于国如亮,可以少其过也。

    《戒盈赋》有序
    魏·文帝

    避暑东阁,延宾高会,酒酣乐作,怅然怀盈满之戒,乃作斯赋。

    惟应龙之将举,飞云降而下征。资物类之相感,信贯 彻之通灵。何今日之延宾,君子纷其集庭。信临高而 增惧,独处满而怀愁。愿群士之箴规,博纳我以良谋。

    《又与许靖书》
    王朗

    前夏有书而未达,今重有书而并致前问,皇帝既深 悼刘将军之早世,又愍其孤之不易,又惜使足下孔 明等士人气类之徒,遂沈溺于羌夷异种之间,永与 华夏乖绝,而无朝聘中国之期,缘瞻睎故土桑梓之 望也。故复运慈念而劳仁心,重下明诏,以发德音,申 敕朗等,使重为书与足下等。以足下聪明,揆殷勤之 “圣意,亦足悟海岱之所常在,知百川之所宜注矣。”昔 伊尹去夏而就殷,陈平违楚而归汉,犹曜德于阿衡, 著功于宰相。若足下能弼人之遗孤,定人之犹豫,去 非常之伪号,事受命之大魏,客主兼不世之荣名,上 下蒙不朽之常耀,功与事并,声与勋著,考绩效,足以 超越伊吕矣。既承诏直,且服旧之情,情不能已。若不 言足下之所能,陈足下之所见,则无以宣明诏命,弘 光大之恩,叙宿昔梦想之思。若天启众心,子导蜀意 诚此意有携手之期,若险路未夷,子谋不从,则惧,声 问或否,复面何由?前后二书,言每及斯,希不切然有 动于怀。足下周游江湖,以暨南海,历观夷俗,可谓遍矣;想子之心,结思华夏,可谓深矣。为身择居,犹愿中 土。为主择居,安可以不系意于京师,而持疑于荒裔 乎?详思愚言,速示还报也。

    《诫谢万书》
    晋·王羲之

    以君迈往不屑之韵,而俯同群辟,诚难为意也。然所 谓“通识”,正自当随事行藏,乃为远耳。愿君每与士之 下者同,则尽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复何有,而 古人以为美谈。济否所由,实在积小以致高大。君其 存之。

    《善友劝奖门》
    南齐·萧子良

    夫能了除疑惑,内发惭愧,劝奖之功,善知识也。今欲 修习万行,非善知识,无由进道。《经》云:“如旃檀叶,在伊 罗林,其叶则臭。伊罗臭叶在旃檀林,其叶则香。”《书》云: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偕芳。与恶人居,如在 鲍鱼之肆,与之俱臭。”又云:“近墨必缁,近朱必赤。”故知 善友能作佛事,是大因缘,是同梵行。善知识者,今能 “将我得升净土;恶知识者,今能陷我坠于地狱。当知 善恩,不可酬报。”夫善恶之理,皎然明白。但以任情适 道,则进趋之理迟;善友劝奖,便勇猛之心疾。经有奖 课之文,书有劝学之说。当知要行,实由劝成。故《经》云: “菩萨自身布施,亦劝他人令行布施;自行持戒、忍辱、 精进、一心、智慧,亦劝他人令行此事。”然则胜美之事, 欣乐羡仰,物之恒情。今若徒有愿乐之心,不行愿乐 之事,未见其果,犹若绝粮思味,其于饥渴,终无济益。 故略引数条盛行要事,以相警诫。今有财富室温,家 给人足,不劳营觅,自然而至。复有贫苦饥弊,形骸劳 悴,终日愿于富饶,而富饶未尝暂有。以此苦故,劝其 布施,力厉修福。若有衣裘服玩,鲜华充备,又有尺布 不全,垢腻臭杂,是以劝奖,令施衣服,及以室宇。若见 百味珍羞,连几重案,又有藜藿不充,困于水菜,所以 劝奖,令施饮食。若见荣位通显,乘肥衣轻,适意自在。 复有卑陋猥贱,人不齿录,涂炭沟渠,坐卧粪秽,此苦 可厌,劝令修福,除灭骄慢,奉行谦敬,岂可他人常贵, 我常在贱。若见形貌端正,吐言广利,又有面状矮陋, 所言险暴,此苦可舍,劝令忍辱。若见意力强干,少病 登劳,行道无碍。有人多患不安,所行莫济,见有此苦, 劝施医药,令其进趋。故《法句经》云:“四时行道,得度众 苦:一者少年有力势时,二者有财物时,三者遇三宝 福田时,四者当计万物必离散时。”常行此四,必得道 迹,应自督课,不待他劝。

    《上姚令公书》
    唐·张九龄

    公登庙堂运天下者久之矣。人之情伪,事之得失,所 更多矣。非曲学之说,小子之虑,所能损益,亦已明矣。 然而意有不尽,未可息,区区之怀,或以见容,亦犹用 《九九》之术以此道也,忍弃之乎?今君侯秉天下之钧, 为圣朝之佐,大见信用,渴日太平,千载一时,胡可遇 也!而君侯既遇非常之主,已践难得之机,加以明若 镜中,运如掌上,有形必察,无往不臻。朝暮羲轩之时, 何云伊吕而已。际会易失,功业垂成,而举朝之众倾 心,前人之弊未尽,往往拟议,愚用惜焉。何者?任人当 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曩之用才,非无 知人之鉴,其所以失者,皆缘情之举。夫见势则附,俗 人之所能也;与不妄受,志士之所难也。君侯察其不 苟附,及不轻受,就而厚之,因而用之,则《禽息》之首,为 知己而必碎;豫让之身,感国士而能漆。至于合如市 道,廉公之门客盈虚,势比雀罗,廷尉之交情贵贱,初 则许之以死殉;体面俱柔,终乃背之而饱飞。身名已 遂,小人恒态,不可不察。自君侯职相国之重,持用人 之权,而浅中弱植之徒,已延颈企踵而至谄亲戚以 求誉,媚宾客以取容,情结笑言,谈生羽翼。万事至广, 千变难知,其间岂不有才,所失在于无耻。君侯或弃 其所短,收其所长,人且不知深旨之若斯,便谓尽私 情于此辈。其有议者则曰:“不识宰相,无以得迁;不因 交游,无以求售。”明主在上,君侯为相,安得此言犹出 其口?此九龄所以为君侯至惜也。且人可诚感,难可 户说。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虽有所长,一皆阻 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讪上之失,祸生有胎,亦不可 忽。呜呼!古人有言:“御寒莫若重裘,止谤莫如自修。”修 之至极,何谤不息?勿曰无害,其祸将大。夫长才广度, 珠潜璧匿,无先容以求达,虽后时而自安。今岂无之? 何近何远,但问于其类,人焉廋哉?虽不识之,有何不 可。是知女不私人,可以为妇矣;士不苟进,可以为臣 矣。此君侯之度内耳,安用小人之说为固?知山藏海 纳,言之无咎,下情上通,气用和洽,是以不敢默默而 已也。愿无以人故而废其言,以伤君侯之明。此至愿 也,幸甚幸甚!

    《出规》
    元·结

    元子门人叔将,出游三年,及还,元子问之曰:“尔去我 久矣,何以异乎?”诺曰:“叔将始自山中至长安,见权贵 之盛,心愤然切悔比年于空山穷谷,与夫子甘饥寒, 爱水木而已。不数月,自王公大人卿相近臣之门,无不至者。及一年,有向与欢宴,过之可吊,有始贺拜候, 已闻就诛,岂不裂封,疆土未识,岂无印绶,怀之未暖, 其客得禄位者随死,得金玉者皆孥,参游宴者或刑 或免。叔将之身,如犬逃者五六,似鼠藏者八九。当其 时,环望天地,如置在杯斗之中。”元子闻之,叹曰:“叔将, 汝何思而为乎?汝若思为社稷之臣,则非正直不进, 非忠谠不言,虽手足斧钺,口能出声,犹极忠言,与气 偕绝。汝若思为禄位之臣,犹当避赫”赫之路,晦显显 之机,如下厩粟马齿食而已。汝忽然望权势而往,自 致身于刑祸之方,得筋骨载肉而归,幸也大矣。二三 子以“《叔将》为戒乎?”

    《处规》
    前人

    州。舒吾问元子曰:“吾闻子多矣,竟将何为?”对曰:“云山 幸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责吾非,熙然能目全,顺时而 老可矣,复安为哉?”舒吾曰:“元子其过误乎?其大矫也! 吾厌世人饰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显行,设 机以树名,吾子由之,使我何信?”元子俛而谢之。滕许 大夫友元子闻,不应舒吾之说,乃曰:“嗟嗟,元子少辞 者耶!何不曰‘使我得所处,但如山林,不见吾是非,吾 将娭而往也?以子为饰言藏智,退身设机,何不曰‘如 此,岂不多于盗权窃位,蒙污万物,富贵始及,而刑祸 促之者乎’’?”元子谢不及。季川问曰:“终不复二论,兟有 意乎?於戏季川!吾有言则自是,言达则人非。吾安能 使吾身之有是,而令他人之有非,至”于“汶汶”也哉。

    《戏规》
    前人

    元子友倚于云丘之巅,戏牧儿曰:“尔为《牧歌》,当不责 尔暴。”牧儿歌去,乃暴他田,田主鞭之,啼而冤。元子啼 不止,召其父而止之。元子友真卿闻之,书过于元子 曰:“嗟嗟次山,苟戏小儿,俾陷鞭焉,而蒙冤之。彼牧儿 望次山犹儓隶,不敢干其主。及苟戏,乃或与次山犹 仇雠,斯岂慎德也与?吾闻君子不苟戏,无似非。如何 惑一儿,使不知所以蒙过?此非苟戏似非之非者,邪 恶不必易此。”元子报真卿曰:“於戏!吾独立于空山之 上戏歌,牧儿得过,几不可免。彼行于世上,有爱憎相 忌,是非相反,名利相夺,祸福相从,至于有蒙戮辱者, 焉得不因苟戏似非,世儿惑之以及者乎?真卿,吾当 以戏为规。”

    《心规》
    前人

    元子病,游世,归于商馀之中,以酒自肆。有《醉歌》。《夫》!公 闻之。音多“元子之酒,请歌之。”歌曰:“元子乐矣。我曰:‘我 云我山,我林我泉’。”又曰:“‘元子乐矣’!我曰:‘我鼻我目,我 口我耳’。歌巳矣夫!”公曰:“自乐山林可也,自乐耳目何 哉?人谁无此?”元子引酒当夫曰:“劝君此杯酒,缓饮之, 听我说。子行于世间,目不随人视,耳不随人听,口不 随人语,鼻不随人气,其甚也,则须封苞裹塞。不尔,有 灭身亡家”之祸,伤污毁辱之患生焉。虽王公大人,亦 不能自主口鼻耳目,夫公何思之不熟邪?

    《时规》
    前人

    乾元已亥,漫叟待诏在长安,时中行公掌制在中书, 中书有醇酒,时得一醉,醉中叟诞曰:“愿穷天下鸟兽 虫鱼,以充杀者之心;愿穷天下之醇酎美色,以充欲 者之心。”中行公闻之,叹曰:“子何思不尽邪?何不曰:‘愿 得如九州之地者亿万,分封君臣父子兄弟之争国 者,使人民免贼虐残酷者乎’?”何不曰:“愿得布帛钱货 珍宝之物,溢于王者府藏,满将相权势之家,使人民 免饥寒劳苦者乎?”叟闻公言,退而书之,授于学者,用 为时规。

    《恶圆》
    前人

    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 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 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 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不圆为卿。宁方为污辱,不圆 为显荣’。其甚者,则终身不仰视。曰:‘吾恶天圆’。或有喻 之以天大无穷,人不能极,远视四垂,因谓之圆,天不 圆也?”对曰:“天纵不圆,为人称之,我亦恶焉。次山奈何 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小喜之,长必好之,教 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 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 山异日不言圆行圆,动圆静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 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谓曰:“吾目婴儿戏圆公植,尚辱 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 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恶曲》
    前人

    元子时与邻里会,曲全当时之欢,以顺长老之意。归 泉上,叔盈问曰:“向夫子曲全其欢,道然也,苟为尔乎?” 元子曰:“叔盈视吾,曲其心以徇财利,曲其行以希名 位,当过吾,吾苟全一欢于邻里,无恶然可也。”东邑有 全道之士,闻元子对,叔盈恐曰:“吾闻元次山约其门 人曰:‘无恶我之小曲’,真惛鄙恶辞也。吾辈全直三十 年,未尝曲气以转声,曲辞以达意,曲步以便往,曲视 以回目,犹患于古人。古人有恶曲者,不曲臂以取物不曲膝以便坐,见天下有曲于君、曲于民、曲于鬼神 者,往劫而死之。”今元次山苟曲言貌,强全一欢,以为 不亵其直慁哉?若能苟曲于邻里,强全一欢,岂不能 苟曲于乡县以全言行?能苟曲于乡县,岂不能苟曲 于邦国以彰名誉?能苟曲于邦国,岂不能苟曲于天 下以扬德义?若言行名誉,德义偕显,岂有锺鼎不入 门,权位不在己乎?呜呼!曲为之小为大之渐,曲为之 也,有何不可!奸邪凶恶,其音由乎!元子闻之《颂》曰:“吾 以颜貌,曲全一欢,君子之恶,我如此尢,有过于此者, 何以自免?”

    《诤臣论》
    韩愈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 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 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 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 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 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 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 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 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 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 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 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 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 下大夫之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 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 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 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 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 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 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 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 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 哉?”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 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 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 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阳子之用心亦若 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 “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 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 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 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 僣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 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 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 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 之也。”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 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 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 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 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 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 能,岂使自有馀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 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 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 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 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 “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 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 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 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 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 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 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 可以为有道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 善人乎哉’?”

    《答陈生书》
    前人

    愈白陈生足下:“今之负名誉享显荣者,在上位几人? 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迺以访愈,是所谓借听 于聋,求道于盲。虽其请之勤勤,教之云云,未有见其 得者也。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观足下之书 及十四篇之诗,亦云有志于是矣。而其所问则名,所 慕则科,故愈疑于其对焉。虽然,厚意不可虚辱,聊为” 足下诵其所闻。盖君子病乎在己而顺乎在天,待己 以信而事亲以诚。所谓病乎在己者,仁义存乎内。彼 圣贤者,能推而广之,而我蠢焉为众人。所谓顺乎在 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于其 初。所谓待己以信者。己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己果不能,人曰“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己而已矣。所 谓事亲以诚者,尽其心不夸于外,先乎其质而后乎 其文者也。尽其心不夸于外者,不以己之得于外者 为父母荣也,名与位之谓也。先乎其质者,行也。后乎 其文者,饮食甘旨以外物供养之道也。诚者,不欺之 名也,待于外而后为养,薄于质而厚于文,斯其不类 于欺欤?果若是,子之汲汲于科名,以不得进为亲之 羞者,惑也。速化之术,如是而已。古之学者,惟义之问, 诚将学于《大学》。愈犹守是说而俟见焉。愈白。

    《答冯宿书》
    前人

    垂示仆所阙非情之至,仆安得闻此言?朋友道缺绝 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仆何幸乃得吾子!仆常闵 时俗人有耳不自闻其过,懔懔然惟恐己之不自闻 也,而今而后有望于吾子矣。然足下与仆交久,仆之 所守,足下之所熟知,在京城时,嚣嚣之徒,相訾百倍。 足下时与仆居,朝夕同出入起居,亦见仆有不善乎? 然仆退而思之,虽无以获罪于人,亦有以获罪于人 者。仆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贵人之门。人之所趋,仆之 所傲,与己合者则从之游,不合者,虽造吾庐,未尝与 之坐。此岂徒足致谤而已?不戮于人则幸也。追思之, 可为战栗寒心。故至此以来,克己自下,虽不肖人,至 未尝敢以貌慢之,况时所尚者耶?以此自谓庶几无 时患,不知犹复云云也。闻流言不信其行。呜呼!不复 有斯人也。君子不为小人之恟恟而易其行,仆何能 委曲从顺,向风承意,汲汲恐不得合,犹且不免云云, 命也,可如何?然子路闻过则喜禹,闻昌言则下车拜。 古人有曰:“告我以吾过者,吾之师也。”愿足下不惮烦, 苟有所闻,必以相告,“吾亦有以报子,不敢虚也,不敢 忘也。”

    《答崔立之书》
    前人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 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 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足下犹复以为可教,贬损 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且进且 劝,足下之于故旧之道得矣。虽仆亦固望于吾子,不 敢望于他人者耳。然尚有似不相晓者,非固欲发余 “乎?不然,何子不以丈夫期我也?”不能默默,辄复自明。 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 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 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惟为人耳。及来 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 或出礼部所试诗赋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 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 成,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 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 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 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于中书,虽不得仕,人或谓 之能焉。退自取所试读之,迺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 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书》所 谓“耻过作非”者也。因复求举,亦无幸焉。乃复自疑,以 为所试与得之者不同其程度,及得观之余,亦无甚 愧焉。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辞 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 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 不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 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 其道虽不显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筲者 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汲汲 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 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 人而后知。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工人 之剖,然后知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以为病,且无使勍 者再克,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舍此无 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悉之辞也。 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 戚也。”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 甲执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为忧。仆虽不贤,亦 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 夫之位,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 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 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 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足下以为仆之玉 凡几献,而足凡几刖也?又所谓勍者固谁哉?再克之 刑,信如何也?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无发吾之狂言。” 愈再拜。

    《答侯高第二书》
    李翱

    足下复书来,会与一二友生饮酒甚乐,故不果以时 报。三读足下书,感叹不能休。非足下之爱我甚,且欲 吾身在而吾道光明也,则何能开难出之辞,如此之 无忧乎?前书所以不受足下之说而复辟之者,将以 明吾道也。吾之道,非一家之道,是古圣人所由之道者也。吾之道塞,则君子之道消矣;吾之道明,则尧、舜、 禹、汤、文王、孔子之道未绝于地矣。前书若与足下混 然同辞,是宫商之一其声音也,道何由而明哉?吾故 拒足下之辞,知足下必将愤予而复其辞也。足下再 三教我适时以行道,所谓时也者,乃仁义之时乎?将 沈浮之时乎?苟仁且义,则吾之道何所屈焉尔?如顺 沈浮之时,则是乘流望风而高下焉。“苟如此,虽足下 之见,我且不识矣,况天下乎?不修吾道而取容焉,其 志亦不遐矣。”故君子非仁与义,则无所为也。如有一 朝之患,古君子则不患也。吾之道,学孔子者也。盖孔 子畏于匡,围于蒲,伐树于桓魋,逐于鲁,绝粮于陈蔡 之师。夫孔子岂不知屈伸之道邪?贤不肖在我者也。 贵与富,贫与贱,道之行否,则有命焉。君子正己而须 之尔,虽人不能取其容焉。故孔子谓子路、子贡曰:“《诗》 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 对曰:“意者吾未仁且智也,而人之不信也与?”子曰:“有 是乎!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子贡对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 能容。”盍少贬夫子之道?子曰:“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 而理之,而不能为容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 不远矣。”谓颜回如,谓由也、赐也。颜渊对曰:“夫子之道 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道既已 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 见君子,孔子盖叹之也。以孔子其门人三千,其圣德 如彼之至也。而知孔子者,独颜回,其他皆学焉而不 能到也。然则仆之道,天下人安能信而行邪?足下之 言曰:“西伯、孔子何等人也?皆以柔气污辞,同用《明夷》 也,以避祸患。”斯人岂浮世邪人乎?夫西伯,圣人也,《羑 里》之拘,仅不免焉。孔子,圣人之大者也,其屈厄如前 所陈,恶在其能取容于世乎?故曰:“危行言逊,所以远 害也。”其道则尔,其能远之与否而必容焉,则吾不敢 知也。非吾独尔,孔子亦不知也。仆之道穷,则乐仁义 而安之者也;如用焉,则推而传之于天下者也。何独 天下哉?将后世之人大有得于吾之功者尔。天之生 我也,亦必有意矣。将欲愚生民之视听乎?则吾将病 而死,尚何能伸其道也?如欲生民有所闻乎?则吾何 敢辞也?然则吾道之行与否,皆运也,吾不能自知也。 天下人安能害于我哉?足下又曰:“吾子夷、齐之道也。” 如仆向者所陈,亦足以免矣。故不复有所说。若韩孟 与吾子之于我,亲故知我者也。苟异口同辞,皆如足 下所说,是仆于天下众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安 能合于吾心乎?吾非不信子之云者也,信子则于吾 道不光矣。欲默默,则道无所传云尔。子之道,子宜自 行之者也,勿以诲我。

    《重与陆宾虞书》
    刘轲

    “别韶卿已逾时,虽游处宴赏不接,然予心未尝一日 去韶卿也。且京洛相去八百里,足以绝韶卿车辙马 迹,矧又自洛南而东,涉淮浮江,沿洄数千里,安得不 悒悒”西望邪?比予在辇下五六年,始不知韶卿。及知 韶卿,两心始亲,而形骸已相远。苟未能忘情,忍不酸 鼻出涕,为吾友之思邪?前陆掾来,得韶卿书,知韶卿 欲屈道以从人,求京兆解送,知韶卿道在与否,固不 在首解于京兆也。愚尝谓与游者道“韶卿肤未鸡,发 未鹤”,然其心甚老,脱一旦胁肩低眉,与诸子争甲乙 于县官,岂愚所谓甚老者邪?韶卿曾不是思也。愚所 谓首出者,谓四科首颜、闵,《三十世家》首太伯,《七十列 传》首伯夷,其为首出,岂不多邪?韶卿不首于是,而欲 首于何哉?仆又闻京兆等试,试官知与否,脱有知韶 卿人闻,乌有不心躬嘿礼,灵冠统待之邪?夫然,亦何 害,小伸于知己耳。不然,则东国绌臣,西山饿夫,微仲 尼,何伤为展季、伯夷矣。韶卿独不见既得者邪?岂尽 为颜子、太伯、伯夷,然幸韶卿熟思之,无以予不食太 牢为不知味者也。前月中两寄状,计必有达者。过重 阳,当决策东去,计韶卿无以予身远而不予思也。勉 矣。自爱策名春官,后当会我于贞山。

    《与陶进士书》
    李商隐

    去一月多,故不常在,故屡辱吾子之至,皆不睹。昨又 垂示《东冈记》等数篇,不惟其辞彩奥大,不宜为冗慢 无势者所窥见,且又厚纸谨字,如贡大诸侯卿士及 前达有文章积学者,何其礼甚厚而所与之甚下邪? 始仆小时得刘氏《六说》,读之,尝得其语曰:“是非系于 褒贬,不系于赏罚;礼乐系于有道,不系于有司。”密记 之。盖尝于《春秋》法度、圣人纲纪,久羡怀藏,不敢薄贱, 联缀比次,手书口咏,非惟求以为已而已,亦所以为 后来随行者之所师禀。已而被乡曲所荐,入来京师, 久亦思前辈达者固已有是人矣,有则将依之系鞋, 出门寂寞,往返其间数年,卒无所得,私秘之。而比有 相亲者曰:“子之书宜贡于某氏,某氏可以为子之依 归矣。”即走往贡之。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 字坏句,不见本义者。进不敢问,退不能解,默默已已, 不复咨叹。故自太和七年后,虽尚应举,除吉凶书及 人凭倩作笺启铭表之外,不复作文。文尚不复作,况 复能学人行卷邪?时独令狐补阙最相厚,岁岁为写 出旧文纳贡院。既得引试,会故人夏口主举人时素 重令狐贤明,一日见之于朝,揖曰:“八郎之友谁最善” 绹直进曰:“李商隐者。”三道而退,亦不为荐托之辞,故 夏口与及第。然此时实于文章懈退,不复细意经营 述作,乃命合为夏口门人之一数耳。尔后两应科目 者,又以应举时与一裴生者善,复与其挽拽,不得已 而入耳。前年乃为吏部,上之中书,归自惊笑,又复懊 恨周、李二学士以大法加我。夫所谓“博学宏辞”者,岂 容易哉?天地之灾变尽解矣,人事之兴废尽究矣,皇 王之道尽识矣,圣贤之文尽知矣。而又下及虫豸草 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开会。此其可以当博学 宏辞者邪?恐犹未也。设他日或朝廷,或持权衡,大臣 宰相问一事,诘一物,小若毛甲,而时脱有尽不能知 者,则号博学宏辞者,当其罪矣。私自恐惧,忧若囚械。 后幸有中书长者曰:“此人不堪抹。”去之,乃大快乐,曰: “此后不能知,东西左右亦不畏矣。去年入南场作判, 比于江淮选人,正得不忧,长名放耳。”寻复启与曹主, 求尉于虢。实以太夫人年高,乐近地有山水者,而又 其家穷,弟妹细累,喜得贱薪菜处相养活耳。始至官, 以活狱不合人意,辄退去,将遂脱衣置笏,永夷农牧。 会今太守怜之,催去复任迳,使不为升斗汲汲疲瘁 低儽耳。然至于文字章句,愈怗息不敢惊张。常自咒 愿得时人曰:“此物不识字,此物不知书。”是我生获忠 肃之谥也。而吾子反殷勤如此者,岂不知邪?岂有意 邪?不知则可,有意则已虚矣。然所以拳拳而不能忘 者,正以往年爱华山之为山,而有三得:始得其卑者 朝高者,复得其揭然无附者,而又得其近而能远。思 欲穷搜极讨,洒豁襟抱,始以往来番番,不遂其“愿。闲 者得李生于华邮,为我指引岩谷,列视生植,仅得其 半。又得谢生于云台观,暮留止宿,旦相与去,愈复记 熟。后又复得吾子于邑中,至其所不至者,于华之山 无恨矣,三人力邪?”今李生已得第,而又为老贵人从 事,云台生亦显然有闻于诸公间。吾子之文,粲然成 就如是。我不负华之山,而华之“山亦将不负吾子之 三人矣。”以是思得聚会,话既往探历之胜,至于切磋 善恶,分擘进趋,仆此世故,不待学奴婢下人,指誓神 佛而后已耳,吾子何所用意邪?明日东去,既不得面, 寓书,惘惘。《九月三日,弘农尉李某顿首》。

    《别令狐绹拾遗书》
    前人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写,足下去后,怃然 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自昔非有 故旧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见其表,得所以类君 子者。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困 不动,固不得有常合而有常离。足下观人与物,共此 天地耳,错行杂居,蛰蛰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 “能与物慨然,量其欲牙齿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 不得牙齿。”此意人与物略同耳,有所趋,故不能无争, 有所争,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异耳。足下观此世, 其同异如何哉?儿冠出门,父翁不知其枉直;女笄上 车,夫人不保其贞污。此于亲亲不能无异势也。亲者 尚尔,则不亲者恶望其无隙哉?故近世交道几丧,欲 尽,足下与仆于天独何禀?当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 一会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执手,嚬然相蹙,泫然相 泣者,岂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 之所乐,而又甚惧吾之徒孑立寡处,而与此世者蹄 尾纷然,蛆吾之白,摈置讥诽,袭出不意,使后日有希 吾者。且惩吾困而不能坚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足 下不知与此世者居,常绐于其党,何语哉?必曰:“吾恶 市道。”呜呼!此辈真手搔鼻。而喉嘁人之灼痕为癞 者,市道何肯如此辈邪?今一大贾坐滞货中,人人往 须之,甲得若干,曰“其赢若干”,丙曰“吾索之。”乙得若干, 曰“其赢若干”,戊曰“吾索之。”既与之,则欲其蕃,不愿其 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腊相见有贽,男女嫁娶 有问。不幸丧死有致,馈,葬有临送吊哭,是何长者大 人哉!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则又愈得其所欲矣。《回 环》出入如此,是“终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 母益严,出妻子益敬,伏腊相见贽益厚,男女嫁娶问 益丰,不幸丧死馈赠临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长者 大人哉!唯是于信誓有大欺谩,然后骂而绝之,击而 逐之,讫身而勿与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贾而不 信者,此岂可与此世交者等邪?今日亦肝脑相怜,明 日众相唾辱,皆自其时之与势耳。时之不在,势之移 去,虽百仁义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顾矣,岂不顾己而 又唾之?足下果为市道何如哉?今人娶妇入门,母姑 必祝之曰“善相宜”,则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贮之幽

    房密寝,四邻不得识,兄弟以时见。欲其好,不顾性“命
    考证
    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择何如男子属之邪?今山东大

    姓家,非能违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鹜在门,有不 问贤不肖健病,而但论财货,恣求取为事,当其为女 子时,谁不恨及?为母妇则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岂 有大于此者邪?今尚如此,况他舍外人,燕生越养而 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贩卖哉!䌷而“绎之,真令人不爱 此世,而欲狂走远飏耳。果不知足下与仆之守是邪? 非邪?首阳之二百,岂蕲盟津之八百,吾又何悔焉?千 百年下,生人之权,不在富贵,而在直笔者,得有此人, 足下与仆当有所用意,其他复何云云。但当誓不羞 市道,而又不为忘其素恨之母妇耳。”商隐再拜。

    《上范司谏书》
    宋·欧阳修

    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 为一书以贺,多事仓卒,未能也。”司谏七品官耳,于执 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 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 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 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 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 有司也。若天下之得失,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 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 耳。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 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 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 可行”,立于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宰相 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九卿百司 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 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 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 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 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 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近执事始被召于陈 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材也。其来 不为御史,必为谏官。”及命下,果然,则又相与语曰:“我 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 面争廷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 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 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昔韩退之 作《诤臣论》以讥阳城不能极谏,卒以谏显。人皆谓城 之不谏,盖有待而然。退之不识其意而妄“议,修独以 为不然。”当退之作论时,城为谏议已五年,后又二年, 始廷论陆贽及沮裴延龄作相,欲裂其麻,才两事耳。 当德宗时,可谓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将强臣,罗列天 下,又多猜忌,进任小人,于此之时,岂无一事可言,而 须七年耶?当时之事,岂无急于沮延龄、论陆贽两事 耶?谓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为谏官七年,适 遇延龄、陆贽事,一谏而罢,以塞其责。向使止五年、六 年而遂迁司业,是终无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今之 居官者,率三岁而一迁,或一二岁,甚者半岁而迁也。 此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 明,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执事而拜是官者,岂不欲 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使天下知朝 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夫布衣韦带之 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尝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 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 “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 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 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

    《与王介甫第二书》
    曾巩

    巩顿首:介甫足下:“比辱书,以谓时时小有案举,而谤 议已纷然矣,足下无怪其如此也。夫我之得行其志 而有为于世,则必先之以教化,而待之以久,然后乃 可以为治,此不易之道也。盖先之以教化,则人不知 其所以然,而至于迁善而远罪,虽有不肖,不能违也。 待之以久,则人之功罪善恶之实自见,虽有幽隐,不” 能掩也。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有 恺悌忠笃之纯,而无偏听摘抉之苛。己之用力也简, 而人之从化也博,虽有不从,而俟之以刑者固少矣。 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悦而恐不得归之。其政已熄, 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见之,而岂至于谤且怒哉!今为 吏于此,欲遵古人之治,守不易之道,先之以教化而 待之以久,诚有所不得为也。以吾之无所于归,而不 得不有负冒于此,则姑汲汲乎于其厚者,徐徐乎于 其薄者,其亦庶几乎其可也。顾反不然,不先之以教 化而遽欲责善于人;不待之于久,而遽欲人之功罪 善恶之必见。故按致操切之法用,而怨忿违倍之情 生;偏听摘抉之势行,而谮诉告讦之害集,己之用力 也愈烦,而人之违己也愈甚。况今之士非有素厉之 行,而为吏者又非素择之材也,一日卒然除去,遂欲 齐之以法,岂非左右者之误而不为无害也哉?则谤怒之来,诚有以召之,故曰:“足下无怪其如此也。”虽然, 致此者岂有他哉?思之不审而已矣。顾吾之职而急 于奉法,则志在于去恶,务于达人言而广视听,以谓 为治者当如此。故事至于已察,曾不思夫志于去恶 者,俟之之道已尽矣,则为恶者不得不去也。务于达 人言而广视听者,己之治乱得失,则吾将于此而观 之;人之短长之私,则吾无所任意于此也。故曰“思之 不审而已矣。”足下于今最能取于人以为“善,而比闻 有相晓者,足下皆不受之,必其理未有以夺足下之 见也。”巩比懒作书,既离南康,相见尚远,故因书及此。 足下为何如?

    《与李方叔书》
    苏轼

    轼顿首。“方叔先辈足下:累书见责,以不相荐引,读之 甚愧,然其说不可不尽。君子之知人,务相勉于道,不 务相引于利也。”足下之文,过人处不少,如《李氏墓表》 及《子骏行状》之类,笔势翩翩,有可以追古作者之道。 至若前所示《兵鉴》,则读之终篇,莫知所谓意者。足下 未甚有得于中而张其外者,不然,则老病昏惑,不识 “其趣也。”以此私意,犹冀足下积学不倦,落其叶而成 其实,深愿足下为礼义君子,不愿足下丰于才而廉 于德也。若进退之际,不甚慎静,则于足下不能有毫 发增益,而于道德有丘山之损矣。古之君子,贵贱相 因,先后相援,固多矣。轼非敢废此道,平生相知心所 谓贤者,则于稠人中誉之,或因其言“以考其实,实至 则名随之,名不可掩。”其自为世用,理势固然,非力致 也。陈履常居都下逾年,未尝一至贵人之门,章子厚 欲一见,终不可得。中丞傅钦之、侍郎孙莘老荐之,轼 亦挂名其间。会朝廷多知履常者,故得一官。轼孤立 言轻,未尝独荐人也。爵禄砥世,人主所专,宰相犹不 敢必,而欲责于轼,可乎?近秦少游有书来,亦论足下 “近文益奇。明主求人如不及,岂有终汨没之理!足下 但信道自守,当不求自至。若不深自重,恐丧失所有。” 言切而尽,临楮悚息。

    《答赵尚书》
    朱熹

    四月二十六日,熹叩首再拜。上覆吏部尚书台座,“熹 久病不得拜书,第切驰仰。即日淫雨寒凉,伏惟论思 多暇,神人交相,台候起居万福。窃闻清跸已御外朝, 尚书首奉延访,忠言至论,耸动上心,有识传闻,无不 感叹。但以畴昔所尝商较者揆之,似已太劲切矣。”岂 忠肝义胆得全于天,有不可得而抑者?抑以论议不 “齐,事功难必,而故出此以趋勇退之涂耶?以出处语 默之常理言之,二者诚皆有当,然非海内深思远识 之士所以望于明公者也。顾今指趋已闻,标的已建, 而未见幡然听纳之效,不审高明又当何以继此?此 恐更宜广询博访,以善其后,未可以便谓无策,而付 之不可如何也。朝士下僚中,恐不能无可咨访者。愿 自今以来,稍加延纳,虚心降意,采其所长,庶乎其有 补耳。东府复留,势岂能久?意其亦必自知如此,而姑 为偷安引日之计,以媚群小,冀无后灾,此其为害,又 将有不可胜言者。尚书与之情义不薄,曷若劝之乘 此必不能久之势”,力言于上,极陈安危治乱之机,大 明忠邪枉直之辨,以“为国家久远之计。其济则宗社 之灵,生民之幸;不济则与其抑首下心,前迫后畏,以 保此须臾之光景,纤介之荣禄,而不能自拔于小人 之群,以误国家。以此易彼,岂不浩然而无愧悔于心 哉?但其人自无远识,亲狎庸佞,全身保妻子之虑深, 而忧国爱民之念浅,恐未必能听此大度之言耳。”但 《尚书》既与之厚,而不乘此机,发此策,则于吾之心有 不尽者。尝试一言之政,使未必能用,亦未至于有害, 又与建白于朝事体不同也。不审高明以为何如?熹 一春病脚,医药杂进,灸灼满身,殊未见效。只今两胫 细软,饮食减少,自度非能久于世者,所幸小屋垂成, 旦夕可以定居,便与世相忘矣。向来小报,幸是误传, 不然又费分疏,益增罪累耳。闽中自得林、辛一路,幸 甚。若象先来,更能为上四州整顿得财赋源流,即为 久远之惠。但恐只如所谓“去泰去甚”者,则又失望耳。 近日此等议论,真全躯保位之良药,而病国殄民之 乌喙也。无由瞻晤,写此纡郁,切冀深为人望,千万自 重。不宣。

    《与赵尚书书》
    前人

    窃以仲春之月,气候暄和。伏惟某官茂对明恩,神人 协相,台候起居万福。兹者窃闻荣被追诏,入长天宫。 夫以尚书望寔之隆,宜在庙堂,参断国论之日久矣。 去岁入朝,登用在即,而抗论极言,不以利害之私少 有回屈。士论益以归重,而深恨其不少留也,乃今幸 甚,天启圣心,召还故官。是盖将授以政,无可疑者。有 识传闻,交相庆贺,盖不独为门下之私喜也。然今日 之事,盖有甚难于为力者,不审明公何以处之?窃计 《雅怀》,于其大者素有定论,不待愚者之言矣。其惟小 者之一二,区区鄙怀,窃有所疑于平日,辄忘僭易而 一言之,惟高明之垂听焉。盖天下之事,决非一人之聪明才力所能独运。是以古之君子,虽其德业智谋 足以有为,而未尝不博求人才,以自裨益。方其未用, 而收寘门墙,劝奖成就,已不胜其众,是以至于当用 之日,推挽成就,布之列位,而无事之不成也。今日明 公之立朝,不为不久,而未闻天下有卓然可用之才 出于门墙之下。自顷出临藩服,而熹始得观于进退 官属之际,则见明公“之所与者,率多碌碌凡庸、睢盱 侦伺、以希寸进之流,未闻以职修事举,为众所称,以 为当举而得之者也。而况于其学行酝畜,真有以大 过于人者乎?今者进位于辅相之列,则所资于天下 之才者益众,而所进退于天下之才者益重。若但以 前日进退官属之尺度取之,则熹恐天下之士所以 望于明公者,有未厌也。时事如此之难,明公之任如 此之重,而所以求助者如此之狭,熹虽至愚,犹窃为 明公虑之,而辱知有素,不敢不及此而一言也。伏惟 宽宏,恕其狂易,试加察焉。”盖不惟明公所自举,而凡 所为属之同列,以妨贤者之路。若宜皆在诎指之中, 则熹之虚实可睹矣。来使还自三山,熹前此已屡拜 启。薄冗,姑此少伸贺礼,而亦不敢为无益之空言也。 末由趋拜履舄,伏乞以时为国自重。

    《责善》
    明·王守仁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 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 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 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 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 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 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 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 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 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 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 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 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与杨椒山》
    唐·顺之

    执事豪杰士也,忘身许国,不回不挠,使满世间脂韦 淟涊全躯保禄之士,闻风缩颈,羞愧不暇。执事之志 则然,而才足济之。自丹阳奉晤,令人叹羡不已。然窃 有少致爱助于执事者,颇觉慷慨激发之气太胜,而 含蓄沈几之力或不及焉。施为欲似千钧弩,磨砺当 如百炼金,愿益留意,则不朽之业,终当在执事。且夫 “直前太锐,近于用壮;取必太过,近于浚恒。在《易》固有 戒矣。惟几也,能通天下之志;惟深也,能成天下之务。” 自古欲以成务而或偾焉者,未必尽是庸人,或豪杰 与有责焉耳。仆少颇负意气,屏废以来,槁形灰心之 馀,化为绕指柔焉久矣。以此自量,乃欲以此量豪杰, 固知必且为笑,然以敬慕执事之至“也,故不敢不尽 其愚。”

    规谏部艺文二诗词

    《小雅鹤鸣二章》

    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 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 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孟郊》
    唐·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

    《勖曹生》
    卢鉟

    《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尊前有恨惭卑 宦,席上无憀爱艳妆。莫为狂花迷眼界,须求真理定 心王。游蜂采掇何时已,祇恐多言议短长。

    《师利上人喜作艳词以诗箴之》
    宋·僧孚

    大道久凌迟,正风还陊隳。无人整颓纲,目乱空伤悲。 卓有出世士,蔚为人天师。文章通造化,动与王公知。 囊括十洲香,名翼四海驰。肆志放山水,洒脱无羁縻。 云轻三事袖,瓶锡天下之。诗曲相间作,百纸顷刻为。 藻思洪泉泻,翰墨清且奇。惜哉大手笔,胡为弄柔词。 愿师持此才,奋起革浇漓。惊彼东山嵩,图祖进丰碑。 ‘再续辅教编,高步凌丹墀。他日僧史上,万世为蓍龟。 迦叶闻琴舞,终被习气随。伊余浮薄人,赠言增忸怩。 倘能循我言,佛日重光离’。

    《讽黄兰谷》
    元·胡天游

    雨花风絮两飘飖,兴味都非旧寂寥。白足懒穿云外履,翠眉低按月中箫。重拈晓镜添新发,旋试春衫减 旧腰。金锁玉函千载恨,争如云雨自朝朝。

    《玉蝴蝶》杜仲高书来戒酒
    宋·辛弃疾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幕,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 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佩,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 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 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算来从、人生 行乐,休更说、日饮亡何。快斟呵、裁诗未稳,得酒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