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十九卷
明伦汇编 交谊典 第二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交谊典

     第十九卷目录

     父执部总论

      礼记曲礼

     父执部艺文一

      上郎侍郎书       宋王安石

     父执部艺文二

      送同年子张盥      唐刘禹锡

     父执部纪事

     父执部杂录

     前辈部总论

      礼记曲礼

     前辈部艺文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

      书以奉贺         唐赵嘏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杨凝

      寄卢先辈          杜牧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温庭筠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刘驾

      寄雍陶先辈         姚鹄

      酬李景章先辈        马戴

      酬郭先辈         宋徐铉

      庐陵别朱观先辈       前人

      送高先辈          前人

      赠卫尉宗卿二十二丈    王禹偁

      上继学王公       元黄清老

      送方韶父先辈游五湖     杨载

      二十五日即事呈阁老诸学士  虞集

      寄拔实尚书二首    成廷圭

      夜坐呈正学方先生     明王袆

     前辈部纪事

     前辈部杂录

    交谊典第十九卷

    父执部总论

    礼记

    《曲礼》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 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敬父同志》如事父。自上诣下曰“见”,自下朝上曰“见。”“父之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或故往见,或路中相见也。集说毛氏信卿曰:人之为善,必自夫不敢始,自夫有所敢,而后无忌惮,无忌惮则无所不至矣。不敢则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存,则何往而非善?见父之执,而进退答问之间,皆有不敢之心,非孝子能若是乎。经言“见父之执”,必先言为人子之孝,如所云“三赐不及车马”,此言人子之孝也,必继之以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之,言“为人子者出必告”,此言人子之孝也。“必继之以年长以倍,则父事之”之言,与《坊记》言“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必继之以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之意同。盖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则不孝其亲而敬其父之执可乎?爱亲者不敢“慢于人,敬亲者不敢恶于人”,则孝于其亲而不敬父之执可乎?故孝于亲,则必敬父之执。敬父之执,必本孝于其亲。此《经》所以相次言之。

    父执部艺文一

    《上郎侍郎书》
    宋·王安石

    某启。伏念先人为韶州,明公使按其部,存全挽进,谊 固已厚。先人不幸,诸孤困蹶,而又遭明公于此时。闵 闵煦煦,视犹子侄。两世受惠,缺然不报,惟其心不敢 一日置也。身贱地远,又不敢辄以书通左右,“得邑海 上,道当出越,庶几进望庭下,解积年企仰之意,失于 问听。到越而后知安车迁在杭也。”不敏之罪,无所辞 诛。伏惟尊明赦之,不遽弃绝,以终夙昔之赐,幸也,不 敢必然觊也。既到,职,下拘于法,不得奔走以𫍣下从 者。伏惟以道自寿,下情不任惓惓之至

    父执部艺文二

    《送同年子张盥》
    唐·刘禹锡

    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天麒麟》。 今成一丈夫,坎坷愁风尘。长裾来谒我,自号庐山人。 道旧与抚孤,悄然伤我神。依依见眉睫,默默含悲辛。 永怀同年友,追念出谷辰。三十二君子,齐飞凌烟旻。 曲江一会时,后会已凋沦。况今三十岁,阅世难重陈。 盛时一已过,来者日日新。不如摇落树,重有明年春。 火后见琮璜,霜馀识松筠。肃机乃独秀,武抱一绝伦。 尔今持我诗,西见二重臣。成贤必念旧,保节在安贫。 清时为丞郎,气力侔陶钧。乞取升斗水,因之云汉津。

    父执部纪事

    《汉书叙传》:“班彪,字叔皮,幼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 书,内足于财。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

    《世说》:补马伏波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床下不答。 诸子问曰:“帝婿贵重,奈何不为礼?”伏波曰:“我乃松父 友,虽贵,何得失其序?”

    《后汉书朱晖传》:“晖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 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 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若此。” 《陈蕃传》:“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 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 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 事一室乎’?”勤甚奇之。

    《王朗家传》:“朗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阳以汉室渐衰, 知太祖有雄才,恐为汉累,意欲除之,而事不会。及太 祖求其嗣子甚急,其子惶窘,走伏无所。阳亲旧虽多, 莫敢藏者。朗乃纳受积年。及从会稽还,又数开解,太 祖乃释之。”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贫士传》:吴祐者,不知何地人也。年二十丧父,居无担 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 故人谓之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 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魏志陈群传》:“群父纪,有盛名。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 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 名。”

    《蜀志张裔传》:“裔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 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 业,使立门户。”

    《晋书解系传》:系父修,魏琅邪太守。时荀勖门宗强盛, 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 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 公若与先君厚,住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 敢承’。勖父子大惭。”

    《郑袤传》:袤父泰有高名,袤少孤,早有识鉴。荀攸见之 曰:“郑公业为不亡矣。”随叔父浑避难江东,时华歆为 豫章太守,浑往依之,歆素与泰善,抚养袤如己子。 《虞潭传》:𩦎字思行,潭之兄子也。与谯国桓彝俱为吏 部郎,情好甚笃。彝遣温拜𩦎,𩦎使子谷拜彝。 《宋书。蔡廓传》,廓子兴宗,十岁失父,哀毁有异。傅隆与 廓相善,兴宗脩父友敬。

    《南史刘勔传》:“勔子悛,悛弟子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 文。父绘,齐时掌诏诰,孝绰时年十四,绘尝使代草之。 父党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命驾造焉,昉、尢相赏 好。范云年长绘十馀岁,其子孝才与孝绰年并十四 五。及云遇孝绰,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

    《北齐书陆卭传》:“卭少机悟,好学不倦,甚为河间邢卲 所贵。卲父与卭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曰:‘吾以卿老 蚌,遂出明珠,意欲为君纪,可乎?由是名誉日高’。” 《唐书郗士美传》:“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 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 异日当友二郗之间矣’。”

    《沈既济传》:既济子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 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 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 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 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 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

    《旧唐书李泌传》:“泌子繁,少聪警,有才名,无行义。泌与 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友善,尝命繁持所著文,请肃 润色。繁亦自有学术,肃待之甚厚,因许师事,日熟其 门。及肃卒,繁乱其配,士君子无不叹骇。”

    《北梦琐言》:太尉李德裕神俊,宪宗赏之,坐于膝上。父 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武相元衡召之,谓曰:“吾子 在家所嗜何书?”意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元衡具 告吉甫,因戏曰:“公诚涉大痴耳。”吉甫归以责之,德裕 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调阴阳,而问所嗜书者, 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所以不应。”吉甫复告,元 衡大惭,由是知名。

    《全唐诗话》:魏公崔铉,元略之子也。为儿时,随父访韩 宣公滉,滉指架上鹰令咏焉。吟曰:“天边心胆架头身, 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 人。”滉曰:“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宝历三年登第,久居 廊庙,三拥节麾。

    《宋史郭从义传》:“其先沙陀部人。父绍古,事后唐武皇, 忠谨,特见信任,赐姓李氏。绍古卒,从义才丱角,庄宗 畜于宫中,与诸子齿。明宗与绍古同事武皇,情好款 狎,即位,以从义补内职,累迁内园使。”

    《苏易简传》:蜀人何光逢,易简父之执友也。尝任县令, 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院,光逢代人充试 以取贸,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 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 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 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 《吕公著传》:公著子希哲,以荫入官,父友王安石劝其 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安石为政,将置 其子雩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欲先用之。希哲辞曰: “辱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 意尽矣。”安石乃止。

    《卲伯温传》:“伯温,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 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 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 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 尝欲荐伯温,未果而薨。”

    《张洎传》:“洎与张佖议事不协,遂为仇隙。始以从父礼 事佖,既而不拜。”

    《陈君仁传》:君仁字安行,兴化军人。父太府少卿膏,娶 明州汪氏女,因家焉。君仁年十四而孤,以荫授铅山 尉,绍兴二十一年举进士。秦桧与膏有故,有劝以一 见可得美官,君仁曰:“是有命焉。”终不自通。

    《陈埙传》:“埙字和仲,庆元府鄞人。大父叔平与同郡楼 钥友善。死,钥哭之,埙才四岁,出揖如成人。钥指盘中 银杏使属对,埙应声曰:‘金桃’。问何所据,对以‘杜诗‘鹦 鹉啄金桃’。钥竦然曰:‘亡友不死矣’’。” 《赵与欢传》:“袁士、宋斌,少从黄干、李燔登朱熹之门。学 禁方严,羇旅困沮。年且八十,与欢延之事以父行,奏 乞用旌礼布衣故”事,死葬西湖上,岁一祭焉。

    《袁甫传》:“‘甫迁起居舍人,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之 帅江西,力主和议。甫奏曰:臣与嵩之居同里,未尝相 知,而嵩之父弥忠则与臣有故。嵩之易于主和,弥忠 每戒其轻易。今朝廷甘心用父子异心之人,臣谓不 特嵩之之易于主和,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 入不报。”

    《传讲杂记》:“予少时诣父执欧阳公、王荆公、司马温公, 欧阳公拜则立扶之,既再拜则又拜,多其慰抚之如 子侄。及传达正献公语,乃变容唯唯,见荆公、温公,皆 先答拜,俟叙述事,然后跪扶之。”

    《闻见前录》:尹师鲁以贬死,其子朴方襁褓。既长,韩魏 公闻于朝,命官。魏公到北京,荐为属,教育之如子弟。 朴少年有才,所为或过举,魏公挂师鲁之像哭之,朴 亦早死。乌乎!魏公者可以谓之君子矣。

    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 不为较,待之甚礼。俄潞公代魏公为留守,未至,扬言 云:“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闻稷敢慢魏公,必以父 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 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语之曰:“而 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

    《清波杂志》:辉忆年及冠,从父执陈彦育序游锺山,陈 题三四诗于八功德水庵之壁:“寒骑瘦马度山腰,目 断青溪第一桥。尽是帝王陵墓处,野风荒草暝萧萧。 十年尘土暗衣巾,乱走江乡一病身。西第将军成底 事,北朝开府是何人?”止记其二。陈,句容人,素与先人 厚善,先人尝次其韵:“雄压吴头控楚腰,千峰环拱冶 城桥。黄旗紫盖旋归汉,古刹凄凉尚号萧。”“北岳经行 匪滥巾,相陪来现隐沦身。春萝秋桂还吾辈,白浪红 尘付若人。”皆书于壁。二十年后再过之,皆不存矣。 《彦周诗话》:仆年十七岁时,先大夫为江东漕,李端叔、 高秀实皆父执也,适在金陵。二公游蒋山,仆虽年少数从杖履之。后在定林说元微之诗,引事当有出处, 屈曲隐奥,高秀实皆能言之,仆不觉自失。因思古人 读书多,出语皆有来处,前辈亦读书多能知之也。 《曲洧旧闻》刘道原自洛还庐阜时,过淮南,见晁美叔, 美叔呼诸子拜之,道原曰:“诸郎皆秀异,必有成立,无 为訞学,但自守家法,他日定有闻于世。”訞学已为今 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恕与公老 矣,诸郎皆自见之,勿忘吾言。”

    《见闻搜玉》:赵忠定汝愚初登第,谒赵端彦德庄。庄尝 与愚父兄游,语之曰:“谨毋以一魁寘胸中。”又曰:“士大 夫多为富贵诱坏。”又曰:“今日于上前得一二语奖谕, 明日于宰相处得一二句褒拂,往往丧其所守者多 矣。”忠定拱手曰:“谨受教。”

    《元史刘因传》:“因蚤丧父,事继母孝,有父祖丧未葬,投 书先友翰林待制杨恕怜而助之,始克襄事。”

    《金履祥传》:“履祥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 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资营购,卒赎以完。其子 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辍耕录》:“吾乡陈刚中先生,临海县人。国初时尝为僧 以避世变。一日,大书所作诗于其父执某之粉墙上 云:‘我不学寇丞相,地黄变发发如漆。又不学张长史, 醉后挥毫扫狂墨。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 上。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肺肝本无儿 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 髼松影。父执见之曰:“此子欲归俗也。”呼来馆之,命养 发。经半年馀,谓曰:“汝当娶,吾将以女事汝。”先生辞谢 再三。既而命寓他所,遣媒妁行,言择日迎归。父执喜 曰:“五马入门矣。”先生虽获佳偶,自妻母以至妻之兄 姊弟妹皆不然。遂挈家入京。馆阁诸老交章荐举入 翰林。会朝廷遣使交趾,授先生礼部郎中,副之至交 州,尝有诗曰:“老母越南垂白发,病妻塞北倚黄昏。蛮 烟瘴雨交州客,三处相思一梦魂。”及抵安南国,以文 字言语谕之,其国遂降,将其世子并国相入朝。后以 功授治中,典乡郡,终老焉。若父执者,可谓识人也。 《明外史李思齐传》:至正二十五年,封思齐许国公,寻 加平章政事、邠国公。思齐,故与察罕乡里,同起兵,齿 位相埒,无所降屈。察罕死,扩廓总天下军,以檄檄思 齐。思齐怒曰:“吾与若父交,若父进酒三拜然后饮。若 发未燥,敢檄我耶?”令一骑毋出关。

    《古穰杂录》:康斋先生父任司成祭酒,胡父执也,自京 还家,往谒之,至大门四拜而退。明日又造其宅,方请 见,曰:“昨日已行拜礼,今日长揖。”问其故,曰:“先生父执 也,面拜恐劳尊。”

    《见闻搜玉》:太和刘伯川善观人,陈孟洁、杨士奇皆以 故人之子入见,因雪留饮,命各赋诗。洁云:“十年勤苦 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 看绿衣郎。”奇云:“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不厌寒气侵人骨,贪看梅花过野桥。”伯川顾洁笑曰: “风流进士。”顾奇笑曰:“子当大用,尚勉之。”卒如其言,岂 非“《诗》言志”耶?

    《太平清话》:李太仆应祯、陆参政容、庄定山昶、吴文定 公宽、谢礼侍铎、沈处士周、吕太常㦂,皆衡山先生父 之交也。先生不敢自托于诸公,各赋一诗,命曰《先友 列朝诗集》。文征仲,长洲人,父温州守,宗儒有名德。吴 原博、李贞伯、沈启南皆其执友。征仲受文法于吴,受 书法于李,受画法于沈,而又与祝希哲、唐伯虎、徐昌 国切磨为诗文,其才少逊于诸公,而能兼撮诸公之 长。

    《浙江通志》:“黄孔昭字世显。年十四,父母相继殁于京 师,扶丧归葬,哀毁骨立。既长,父执友,建宁守贺浤因 其贤,欲举为松溪训导。孔昭曰:‘士之出处乃藉人邪’? 不就。”

    《江宁府志》:“王冯字杲青,四川学宪,芝瑞公子。至性过 人,豪爽有大节。芝瑞死王事,槁葬瑞州西郊之梅庵。 冯家赤贫,徒跣奔迎,经营逾年,间关万里,奉柩以归。 时六合潘公士奇与芝瑞同官同志、同患难,同葬梅 庵。冯载与俱归。方起榇时,见庵侧更有两棺暴墙隅, 询之庵僧,曰:‘此故广东直指顾公之俊及其父棺也’。” 之俊与芝瑞为患难交,芝瑞殉时,之俊为经纪其丧。 冯尝从旅壁读之俊文,心仪之;至是,悲感不胜;乃葬 之俊父于己父圹,葬之俊于潘公圹,各碣其墓而表 志之。

    父执部杂录

    《礼记·檀弓》:“父之友哭诸庙门之外。”

    《丧大记》:“既葬,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

    《坊记》: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君 子以广孝也。”

    《大戴礼记·曾子本孝》篇:“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 能事父之朋友,又能率朋友以助敬也。”

    《晋书·礼志》:“父之执友,有如子之礼。”

    《杜甫诗集》: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考证
    《齐东野语》:前辈事父执之礼甚严。汉马伏波有疾,梁

    松来候之,独拜床下,援不答。松去,诸子问曰:“梁伯孙 帝婿贵重,公卿莫不惮之,大人独不为礼。”援曰:“我乃 松之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王丹召为太子少 傅,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遣子昱候于道,迎拜车下, 丹下答之,昱曰:“家君欲与君结友,何为见拜?”丹曰:“君 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然则答拜乃疏之耳。”至国朝 东都时,此礼犹在。韩魏公留钥北京日,李稷以国子 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与较,待之甚礼。俄潞公代魏 公为留守,未至,扬言曰:“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闻 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果 不悛,将庭训之。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著 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 拜之。此事或传李稷为许将。熙宁初,吕晦叔子谒欧 阳公于颍上,疑当拜与否,既见,叙拜文忠不复辞,受 之如受子侄之礼。二子既出,深叹前辈不可及。崇宁 间,陆佃农师在政府日,有大卿岑象先,岩起于农师, 为父执。一日来访,延之堂奥,具冠裳拜之。既而岑作 手简来谢云:“前日登门展庆,蒙公敦笃事契,俾纳贵 礼,于公有㧑谦之光,使老者增僭易之过。然大将军 有揖客,古人以为美谈。今文昌纲辖有受拜客,顾不 美于前人乎?”前辈遇通家子弟,初见请纳拜者,既受 之,则设席望其家,遥拜其父祖,乃始就坐。盖当时风 俗尚厚,虽执政之于庶官,亦讲此礼,不以为异也。自 南渡以后,则世道日薄矣。然余幼时,犹见亲旧通家, 初见日,必先拜其家影堂,然后请谒,此礼今亦不复 见也。

    《清波杂志》:“自昔名贤,严于辈行,尤笃通家之好。子弟 见父执必拜,或立受,或答半礼,呼以排年,或称小字 书问,以从表兄叔自处。尝记秦内翰守宣城,一族叔 见于公厅稠人中,叙至次,乃举小字以审之。”今则拜 礼施显宦则有佞贵之嫌,为父执者亦恐凭籍而为 我累,通家之契替矣。

    《读书镜》:吕申公二子谒欧阳公于颍上,入见,公纳拜, 出则二子相叹以为不可。及韩魏公留守北京,李稷 以国子博士为漕,颇慢公,公不为较,待之甚礼。俄潞 公代为留守,未至,扬言云:“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 闻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 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北京,李来谒,坐客次久之,公 著道服出,徐语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 数拜之。尹师鲁以贬死,其子朴方襁褓。既长,韩魏公 闻于朝,命官。魏公到北京,荐为属,教育之如子弟。朴 少年有才,所为或过举,魏公挂师鲁之像哭之。马援 有疾,梁松来候,独拜床下,援不答。诸子问曰:“梁伯孙 帝婿,贵重朝廷,公卿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 乎?”援曰:“我乃松父友也。”松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 怒,追收援之印,槁葬城西。妻子草索,诣阙请罪,帝出 松书示之,方知所坐。夫纳拜以定其公,正言以折其 傲,泣像以动其心,此三君子之行事,皆古人也。若如 援之挟长,当松之挟贵,遂至执友之谊,不复可施,而 前辈一切执手殷勤之诲,亦从此杜口矣。可叹哉! 利玛窦《友论》孝子继父之所交友,如承受父之产业 矣。

    前辈部总论

    《礼记》:

    《曲礼》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 礼也。

    “操”,执持也。杖可以策身,几可以扶己,俱是养尊者之物,故于谋议之时持就也。

    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 则掩口而对。

    “习其扶持尊者”,“提携”谓牵将行。“负”,谓置之于背。“剑”,谓挟之于旁。“辟咡诏之”,谓倾头与语。口旁曰咡,掩口而对。“习其乡尊者”,屏气也。集说蓝田吕氏曰:“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以长者之意不可以不承也。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以气之逼人,人或恶之也。古之佩剑者挟之于旁,负剑,即佩剑也。童子之幼者长者,或旁挟之,如负剑然,故谓之负剑也。”马氏曰:“就而携之,则奉其手,近而诏之则掩口而对者,皆事长之礼也。古之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岂一朝一夕之习哉?盖自幼稚而已知礼让矣。少而习之,壮而行之,老而安之,古人年弥高而德弥劭者,盖出于此也。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 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不越路”,与人言尊不二也。先生老人教学者拱手为有教,使趋退,为其不欲与己并行。集说马氏曰:“先生者,齿长而有德之称。古之冠者见于乡大夫

    乡先生乡饮酒之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尊爵贵德之义也。孟子以先生目宋牼而自谓长者,盖长者长于彼而未必有德,先生德齿俱高矣。尊者体舒,卑者体蹙;进退必趋者,卑以自处也。永嘉戴氏曰:“《礼》无二敬,从先生而越路与人言,则敬有所分矣。趋进者,惧先生之有教令也;趋退者,不敢与先生并行也。道遇” 长者而引避,虽足以致敬而非所以承命也。长者不与之言而随行不置,亦非所谓承意也。进退之际,其难如此,可不谨哉!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

    集说永嘉戴氏曰:“从长者而升高,非以远览也,所以承教也。违长者所视,则志在览物,敬长之意失矣。况长者欲有所问乎?”

    前辈部艺文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         《唐·赵嘏》

    天上高高月桂丛,分明三十一枝风。满怀春色向人 动,遮路乱花迎马红。鹤驭回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 弦中。居然如是前贤事,何必青楼倚翠空。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杨凝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寄卢先辈》
    杜牧

    一从分首剑江滨,南国相思寄梦频。书去又逢商岭 雪,信回应过洞庭春。关河日日悲长路,霄汉年年望 后尘。愿指丹梯曾到处,莫教犹作独迷人。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温庭筠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犹喜故人先《折 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三春月照千山道,十日花开一 夜风。“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琪树下因吟六韵呈先达者》
    刘驾

    举世爱嘉树,此树何人识。清秋远山意,偶向亭际得。 奇柯交若斗,珍叶密如织。尘中尚青葱,更想尘外色。 所宜巢三鸟,影入瑶池碧。移根岂无时,一问紫烟客。

    《寄雍陶先辈》
    姚鹄

    “知音杳何处,书札寄无由。独宿月中寺,相思天畔楼。” 露凝衰草白,萤度远烟秋。怅望难归枕,吟劳生夜愁。

    《酬李景章先辈》
    马戴

    平生诗句忝多同,不得陪君奉至公。金镝自宜先中 鹄,铅刀甘且学雕虫。莺啼细柳临关路,燕接飞花绕 汉宫。九陌芳菲人竞赏,此时心在别离中。

    《酬郭先辈》
    宋·徐铉

    “太原郭夫子,行高文炳蔚。弱龄负世誉,一举游月窟。 仙籍第三人,时人故称屈。昔余吏西省,倾盖名籍籍。 及我窜群舒,向风心郁郁。归来暮江上,云雾一披拂。 雷雨不下施,犹作池中物。念君介然气,感时思奋发。 示我数篇文,与古争驰突。彩褥粲英华,理深刮肌骨。 古诗尤精奥,史论皆宏拔。举此措诸民,何忧民不活。” 吁嗟吾道薄,与世长迂阔。顾我徒有心,数奇身正绌。 论兵属少年,经国须儒术。夫子无自轻,苍生正愁疾。

    《庐陵别朱观先辈》
    前人

    桂籍知名有几人,翻飞相续上青云。解怜才子宁惟 我,远作卑官尚见君。岭外独持严助节,宫中谁荐长 卿文。新诗试为重高咏,朝汉台前不可闻。

    《送高先辈》
    前人

    “乡国悲前事,风光属后生。”名从天上得,身入故都行。 草色初裁绶,鹏飞不算程。自怜枯朽思,相送剩含情。

    《赠卫尉宋卿二十二丈》前翰长侍郎
    王禹偁

    谪宦归来发更斑,回翔犹在寺卿间。几多僚友三台 上,大半生徒两制间。旧赐锦袍多贳酒,新裁纱帽欲 归山。东垣小谏龙钟甚,空愧洪垆早铸颜。

    《上继学王公》
    元·黄清老

    大风卷地沙尘昏,十日不得一出门。眼中俗子浩于 海,思欲一见云中君。云中之君玉为节,廌冠峨峨照 晴雪。振衣惊落琪树花,片片人间作明月。有时霹雳 生风雷,松声晓落青崔嵬。众芳收雨作春色,瑶草绿 遍三蓬莱。有时笔端吐光怪,干将生花玉龙蜕。广寒 天上闻步虚,万壑千崖起秋籁。嗟余困学无所成,仙 家幸识黄麒麟。愿从辋川觅诗法,白鸥飞入南山春。

    《送方韶父先辈游五湖》
    杨载

    “萧萧垂素发,渺渺泛沧波。”过眼江山好,离家日月多。 诗名终不朽,世事复如何。一往五湖上,苍茫问钓蓑。

    《二十五日即事呈阁老诸学士》
    虞集

    松阴鹄立候宫车,风送飞花著白须。水影渐移帘侧畔,莺声祗在殿东隅。近床儗进《名臣操》,载笔亲题《列 女图》。太液雨馀波浪动,龙舟初试散鱼凫。

    《寄拔实尚书》
    成廷圭

    忆陪冠盖集通津,下士无由拜后尘。曾和《淮南招隐》 曲,得从天上谪仙人。

    鹓鸾在列谁堪并,鸿鹄高飞不可驯。遥想退朝香满 袖,题诗还记竹轩春。

    《夜坐呈正学方先生》
    明·王祎

    “银灯灿馀辉,夜气清于水。顾此知心人,幸遂盍簪喜。” 酬酢启黄封,论议析元理。俗眼为之开,尘心顿如洗。 孔明人中英,州平独知己。“黄宪千顷波,世以亚圣拟。 德重众所推,才高莫能比。怀贤古即今,酒酣热生耳。”

    前辈部纪事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 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 其能,不右方进。方进知之,候伺常大都授,时遣门下 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 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 尝不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世说新语》: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谓曰:“黄吻 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 旋。

    《梁书韦粲传》:“粲为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 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

    《南史到彦之传》:“彦之孙㧑、溉,字茂灌,㧑弟子也。少孤 贫,与兄沼、弟洽俱知名,起家王国。左常侍乐安任昉 大相赏好,昉提携溉、洽二人,广为声价。所生母魏本 寒家,悉越中之资,为二儿推奉昉。梁天监初,昉出守 义兴,要溉、洽之郡,为山泽之游。昉还为御史中丞,后 进皆宗之。时有彭城刘孝绰、刘苞、刘孺、吴郡陆倕、张” 率,陈郡殷芸,沛国刘显及溉、洽,车轨日至,号曰《兰台 聚》。

    《周书寇俊传》:“俊少为司徒崔光所知,光命其子励与 俊结友,俊每造光,常清言移日。” 《北梦琐言》:“唐咸通中,举子侯泳,有声采,亦士流也,而 阙于恭慎。豆卢琢之相守仆射,乘闲诣僧院,放仆乘 他适,而于僧宇独坐,皤然一叟也。泳自外入门,殊不 顾揖,傲岸据榻,谓叟曰:‘大参长史乎’?叟曰:‘非也’。又问 曰:‘令录乎’?亦曰:‘非也’。”“远州刺史乎?”亦曰:“稍高。”又曰:“少 监乎?”答云:“更向上。”侯生矍然不安处,疑是丞郎,匆遽 而出。至门,见仆御肩舆旋至,方知是卢公也。归去后, 自咎悚惕,贡一长笺首过,赖先曾有卷。及门,揆路通 入,泳乃自陈乖疏,公亦逊谢,恕其不相识也。留而命 酒,凡劝十盂,乃小惩也。仍云:“虽不奉讶,然凡事更宜 在意。”侯生仍惭灼《无以自容》。

    《云溪友议》:东川处士柳全节,衣华阳鹤氅,或呼为柳 尊师。有子棠,应进士举,开成二年上第。后归东川,历 旬不谒。府主杨尚书,每于东川席上狂纵日甚,干忤 杨公诗曰:“莫言名位未相俦,风月何曾阻献酬。前辈 不须轻后辈,靖安今日在衡州。”东川怒,为书让其座 主高锴侍郎。棠遂之剑州王使君。使君者善画,棠至, 联席而饮。王君辞曰:“小男忝趋文场,不知许容侍坐 否?”王氏子洎醉,轻易之甚。棠呵之曰:“公称举人,与棠 分有前后。画师之子,安得无礼于先辈乎?”王乃去其 道服,戴黄葛巾,谓棠曰:“我大似贤尊,尊师幸不喧酗 耳。”棠转怒,叱咤而散。 《宋史韩丕传》:丕知制诰,舍人王祐以前辈负气,每陵 轹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

    《赵安仁传》:“安仁质性纯悫,无所矫饰,喜诲诱后进,成 其声名,当世推重之。”

    《吕蒙正传》:“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 相位,普甚推许之。”

    《国老谈苑》:“李遵勖为驸马都尉,折节待士。宗杨亿为 文,于第中筑室塑像,晨夕伸函丈之礼,刻石为记。未 几亿卒。”

    《闻见前录》:元丰五年,文潞公守西都,时为耆英。会司 马温公年未七十,潞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狄兼谟 故事,请入会。温公辞以晚进,不敢班富、文二公之后, 潞公不从。

    《清波杂志》:王元之之子嘉祐为馆职,平时若愚𫘤,独 寇莱公知之,喜与之语。一旦问嘉祐曰:“外人谓劣丈 云何?”嘉祐曰:“外人皆云丈人旦夕入相。”莱公曰:“于吾 子意何如?”嘉祐曰:“以愚观之,丈人不若莫为相,为善 相则誉望损矣。”自称为劣丈,未之前闻。

    《环溪诗话》:刘子仪与夏英公同在翰林,子仪表为先达。章献临朝,子仪主文在贡院,闻英公为枢密副使, 意颇不平,作《堠子》诗曰:“空呈厚貌临官道,更有人从 捷径过。”

    《澄怀录》:黄鲁直晚年悬东坡像于室中,每早衣冠荐 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 “庭坚望苏公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

    《齐东野语》:赵忠定汝愚初登第,谒赵彦端德庄。德庄 故馀干令,因家焉,故与忠定父兄游,语之曰:“谨毋以 一魁寘胸中。”又曰:“士大夫多为富贵诱坏。”又曰:“今日 于上前得一二语奖谕,明日于宰相处得一二语褒 拂,往往丧其所守者多矣。”忠定拱手曰:“谨受教。”前辈 于后进如此。

    《明外史李文忠传》:“文忠子景隆,拜征虏大将军,将兵 五十万北伐。景隆贵公子,握兵柄,自尊大,每升帐辄 踞高坐,令诸将匍匐入谒,诸宿将皆丈人行,景隆一 无所加礼,悉怏怏不肯为用。”

    《客座新闻》:毗陵白司寇昂为进士时,往候乡先达大 宗伯胡忠安公,谈间问处世之要,忠安曰:“多栽桃李, 少种荆棘。”白公尝对人称忠安斯言,吾服膺拳拳,终 身享之不尽。岂非名言也哉!

    《先进遗风》:“魏文靖骥以学博起家,累官吏部侍郎,奉 命往南都考察京官,时官舍止携一苍头,历年所积 俸资,携之不可,归之无人,乃召同乡同年子官刑曹 郎者付之。其人请封钥,公怫然曰:‘后生辈何待前辈 薄乎’?其人不敢复言。”

    《贤奕编》方司徒公钝常讯诸进士曰:“汝辈几人一寓, 几人一隶?”大都所言皆前辈时事时套若弗闻已, 尚书韩公邦问与阳明王先生父海日翁同辈,先生 事之甚谨。一日冬至节,皆赴公所称贺。先生貂蝉朝 服,乘马而趋。俄从人报韩尚书在后,先生亟下马,执 笏立道左。韩公至,不下舆,第拱手曰:“伯安行矣,予先 往。”遂行,先生俟其过,乃上马。当是时,韩公偃然以前 辈自居,先生欿然不以伯爵自重。古道两足征云。 《明状元事略》:诸大绶兄大纲,梦至大坟一区,有衣冠 佩玉者自棺中出,大绶以其背抵之,不解所以。既而 侍闻天卿渊言此梦,闻曰:“‘此地惟吾知之’。乃宋状元 山阴王佐所葬也。大绶君其状元乎?”背相“抵者,前辈 后辈之谓也。”果如其言。

    《列朝诗集》:莫如忠字子良,嘉靖戊戌进士,历浙江布 政,乞归。王元美初登第,子良为前辈称诗。元美因仲 山人往交,称其诗清令,蔚有唐风。晚年为之诗曰:“子 良岂不文,宛若田父社。饥来玩清泌,衡门亦潇洒。”

    前辈部杂录

    《扪虱新话》:陈后山学文于曾子固,学诗于黄鲁直,尝 有诗云:“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然此香独不为鲁 直,何也?

    《续释常谈》:“‘《世说》:王子敬问:谢公休何如庾公’?谢殊不 受,答曰:‘先辈初无论’。又人有问:‘太傅:子敬可是先辈 谁比’?谢曰:‘阿敬近撮王、刘之标’。”

    《懒真子》唐时前辈多自重,而后辈亦尊仰前辈而师 事之,此风最为淳厚。杜工部于《苏端薛复筵简薛华 醉歌》首云:“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又云: “坐中薛华善醉歌,醉歌自作风格老。”一篇之中,直呼 三人之名。想见当世士人,一经老杜品题,即有声价, 故当世愿得其品题,不以呼名为耻也。近世士大夫, 老幼不复敦笃,虽前辈诗中亦不敢斥后进之名,而 后进亦不复尊仰前辈。可胜叹哉!

    觚不觚录?《翰林旧规》,凡入馆而其人已拜学士者,即 不拜学士,而先登甲第七科者,投刺皆称晚生。馀不 尔也。余入朝,见分宜首揆,而华亭次之,其登第相去 六科,分宜又不为学士,华亭首揆,而常熟、新郑次之。 科第相去亦六科,华亭又不为学士,投刺俱称晚生, 已小变矣。至江陵首揆,而蒲版次之,相去仅二科,而 亦称“晚生”,何也?阁局体自是大变矣。

    《见闻搜玉》:“郑晓,海宁人,领嘉靖壬午解元,后为刑部 尚书。辛卯举人王文禄止于乡科,且后郑已十年矣。 每呼郑,止称其字而不及号。郑以王有古风,极为敬 仰。湖州归安姚邦材,亦壬午举人,至甲午逾一纪矣, 同县张永明者始与焉。张每怪姚,呼字乃至相仇。夫 郑先而王后,郑每德之;姚先而张后,张则怪焉。吾谓” 姚与王其敦古道一也,乃若张,则不及郑远矣。 《宜斋野乘》:唐世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其自目则曰 前进士。按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初诣学者为门 人,满岁试通一经,补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 学掌故,不通经者听须后试。故后试称先试,而得第 者为先辈,由此也。前进士云者亦仿此,犹曰早得进 士而其辈行在先也。此皆《演繁露》载《通典语枋》即《容 斋续笔》。载《贻子录》云:“《同年小录》是双只先辈各一人分写,宴上长少分双只相向而坐,以东为上,儭以西 为首,给舍员外《遗补》多来突宴,东先辈不迁,而西先 辈避位。”又绍圣间,王圣涂《渑水燕谈》云:“苏德祥,汉相 禹圭之子,建隆四年进士第一人登第。初还乡里,太 守置宴以庆之。乐作,伶人致语曰:‘昔年随侍,尝为宰 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又司马温公《劝学 歌》云:‘一朝云路,果然登姓名,亚等呼先辈’。详味温公 之言,则登云路者,方呼先辈,如今黄甲并呼状元一 般。先辈犹言前名也。”又葛常之《丹阳集》云:“小说载优 人有以李义山服蓝缕之衣而出,或问曰:‘先辈之衣 何在’?曰:‘为馆中诸学士挦将去矣’。人以为笑。”又王直 方《诗话》云:“萧贯尝梦至宫庭中赋诗,有一人曰:‘先辈 异日必贵’。”又《春渚纪闻》载:“棋待诏刘仲甫闻祝不疑 先辈名品高着人传”,今秋来试南省。若以二家所载 观之,则以先辈为称呼,决非前辈之比。韦庄《浣花集》 有《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诗。又《墨客挥犀》言,今人于 榜下择婿,号曰脔婿。有一新先辈,少年为贵家所慕, 欲以女妻之。又彭应来有《贺新先辈二十八人及第 诗》,结句云:“回头应念差池者,重待阳和振羽毛。”言新 先辈则为状元,为前名明矣。若以为长上先生,则安 得加一“新”字?又曰《少年。摭言》载牛僧孺应举时,韩愈、 皇甫湜见之于青龙寺,称牛为即先辈。又田表圣锡 《咸平集》与胡旦书云:“秀才即先辈”,乃即日可为先辈 也。其义甚明。今人诗集中,因见唐诗有“先辈”二字,不 深考其故,皆误作前辈。近时有称道士为先辈,尤可 笑也。

    《见闻录》:“方逊志与潘择可先生书云:‘交际之崇卑,称 号之轻重,固有常礼矣。非尊而尊之,过也,非称而受 之,愧也。故君子之于名,必使尊之者无过,受斯名者 无愧而后可。执事。于年则倍蓰也,于德则前进也,于 分则与先人仕同时也。若某之少且愚,字之已过矣, 于字加称号焉,于称号加以先生之称焉,于礼得无 不相似乎?此其为愧也甚大,虽感盛心之厚,不敢受 而居也’。”执事言行,为学者视效,不督教以所不及而 嘉之不遇,以后进小子之礼而过称之,则某安所容 乎?苟默而不发,非惟非某有请于执事之意,执事始 欲开晓之者,殆不若是。是以重有说焉。观《方逊志》此 书,后辈逊前辈,即称号、称先生,皆不敢当,且反复论 辨如此,真可见国初风俗之厚也。

    “日知录。”先辈,乃同试而先得第者之称。程氏《演繁露》 曰:“《通典》:魏文帝黄初五年,立太学于雒阳,时慕学者 始诣太学为门人,满一岁试通一经者,称弟子;不通 一经,罢遣弟子;满二岁试通二经者,补文学掌故;不 通者,听从后辈试,试通二经,亦得补掌故。满三岁,试 通三经者,擢高第,为太子舍人;不第者,随后辈复试。” 试通亦为“太子舍人,舍人满二岁,试通《四经》者,擢高 第为郎中。不通者随后辈复试,试通亦为郎中。郎中 满二岁,能通《五经》者,擢高第,随才叙用。不通者随后 辈复试,试通亦叙用。”故唐世举人呼已第者为“先辈”, 繇此也。韦庄集有题云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北梦琐言王凝知贡举谓人曰某叨忝文柄今 年榜帖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今考《吴志。阚泽传》言:“州里先辈,丹 阳唐固,修身积学。”《薛综传》言:“零陵赖恭先辈仁谨,不 晓时事。”《晋书。罗宪传》言:“侍宴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 弟,复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人常忌杜轸等。”是 先辈之称,果起于三国之时。而唐李肇《国史补》谓“互 相推敬,谓之先辈”,此又后人之滥矣。演繁露又谓唐人已第者其目 目曰前进士亦仿此也犹曰早第进士而其辈行在先也渑水熟谈录苏德祥汉相禹圭之子建隆四 年进士第一人登第初还乡里太守置宴作乐伶人致语曰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 元先辈郑氏《诗采薇笺》曰:“今薇生矣,先辈可以行也。”是 亦汉末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