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五百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九十九卷目录

     鹤庆府部汇考一

      鹤庆府建置沿革考

      鹤庆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鹤庆府星野考

      鹤庆府山川考水利附

      鹤庆府城池考

      鹤庆府关梁考

      鹤庆府公署考

      鹤庆府学校考

      鹤庆府户口考

      鹤庆府田赋考

      鹤庆府风俗考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九十九卷

    鹤庆府部汇考一

    鹤庆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战国为哀牢国地。汉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蜀汉属建宁郡。唐初,为越析诏地,彝名“漾工” ,一名鹤川。唐开元末,蒙氏据置谋统郡。宋时,段氏改谋统府。元初内附,置鹤州,寻置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大理上万户府。至元中,复为鹤州,后陞鹤庆府,寻改为鹤庆路。明洪武十五年,改路为府,又为军民府。领州二:

    皇清因之。康熙五年,裁“鹤庆《御屯赋》”并府。康熙八年

    裁《顺州》入焉。领州一:

    剑川州

    汉属益州郡。唐为罗鲁城。罗鲁,西彝云海也。古名剑川,又名波州。昔浪穹诏与南诏战,败,走保剑川,改称剑浪诏。后为南诏所并,置剑川节度。宋段氏改为义督𧸘。元置义督千户。至元中,改剑川县,属鹤庆路。明升为州。

    皇清因之。

    鹤庆府疆域考        通志

    鹤庆府疆域图

    鹤庆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大理府北胜州界二百四十里。

    西至丽江府界一百五十里。

    南至大理府浪穹县界,一百二十里。

    北至丽江府界五十里

    自府治至省,一千一百六十里。

    东西广三百九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剑川州》。

    东至鹤庆府界,四十里。

    西至丽江府界七十里

    南至浪穹县界,一百九十里。

    北至丽江府界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

    形胜附

    本府

    漾水、剑川有“左江右湖” 之胜;丘塘、苍洱为“溯流枕石之形。”

    “四山壁立,势若梯云;一水㐲流,形如环带。” 枕雪山以为障雄开义督之都;控石门以当关险,扼吐蕃之部。

    雪销春水,遥连西蜀之偏。鳞次碉房,直接吐蕃之宇。天堑则金沙黑水,地利则铁桥石门。剑川州

    金华为镇,劎水为带。左锁石关,右截江觜。

    鹤庆府星野考        府志

    府总

    鹤庆象纬丽井鬼,泛及也。及考《郡县志》,则鹤分属于柳宿,差近理。

    鹤庆府山川考        通志

    本府

    覆釜山 在城西五里,为郡镇山。诸峰拱翼,形势秀拔。抱覆釜之后,曰“仰止山。” 居覆釜之麓,曰“秀台山。” 麓之北曰“拱面山” ,曰“石寨山。” 由北二十五里曰“逢密山。” 三峰插云,中有清元洞,石孔玲珑,伏流相接,颇称奇境。

    朝霞山 :在城西南十里,原名“鹿阜” ,以彩霞朝见得今名。

    宣化山 在城西南二十里。山势险峻,旧设关于上,有巡检司,今裁。山南五里有峰突起,曰“豸角山。” 明郡守周赞建塔于山上。金斗坡在其西。峰顶山 在城东十里,一名“山瑶山。” 高三十馀里,峰峦崒嵂,远瞰洱水。二八月间,山顶时有五色光,郡人于三月望日登此祈嗣。自南而下有月山,积石围绕,形如半月。又南十里为龙华山。林壑深秀,石泉清冽,上多梵刹,一郡胜观。其背之东南有大成、小成二坡,为顺州北胜孔道。按《明一统志》“下有五泉,可以溉田。”

    象眠山 在城东南二十五里,有石窍百馀,潜泄漾共水入金沙江。

    龙珠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其南曰半子山,曰干山。山之东曰七坪峰,西曰马耳山。四望环峙,苍翠可人。按《明一统志》:每岁四月,郡人祀之,以禳水灾。

    大盂山 在城东南一百三十里。石壁屹立,绵亘三十里,形如城郭,多古树幽禽。

    方丈山 :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又名观音山。其南有洞,洞有泉,怪石嵚。一泓澄碧,水滴崖下,若金石声。唐阁罗凤爱之,琢观音像于壁。洞内土石分半,宛若阴阳。明郡守何璋名其处曰“太极。”《一统志》谓南诏名山凡十七,此其一也。漕峰山 在旧顺州北一里,其东为杨保山,其北七里为公山,层峦耸拔,时见朝霞,土人祷雨于此。按《明一统志》,公山在顺州治北,州人有病则祷焉。

    漾弓江 在城东五里,一名鹤川。源出丽江界,盘折五十馀里,溪流众水趋赴于此。其自西北来会者,曰石洱河,自东北来会者,曰大水漾泉。自西来会者,曰长康河、落钟河、温水河、银河、桃树河。南入象眠山石窟,伏流三里而出,名“腰江” ,东流入金沙江。

    观音山河 在城西南一百里,源出黑泥山神二哨,至大营分而为二,一入浪穹县茈碧湖,一自普陀崆至邓川流入洱海。

    罗牧社海 :在山西南一百三十里。

    金沙江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

    鹦𪃿水 在城东南七十里。水自石崖注下,鹦𪃿仰饮,故名。龙潭 在府治西者曰青龙,曰西龙。西北者曰石墩,曰香米,曰北渼。西南者曰龙宝,曰吸钟,曰宣化。东北者曰柳树,曰小柳,曰赤土和。东曰水渼,凡十四,俱入漾弓江。又二曰龙公,自入金沙江。曰大龙,在半子山下,随地衍注,民田赖之。潘浦海 在旧顺州西畔属顺州,东畔属《北胜剑川州》。

    金华山 在州西一里。脉出吐蕃界,由罗均山盘屈而来,延二十馀里。山顶常有紫气如金,为一州之镇。其西南四里,即剑和山也。

    青崖山 在州东十五里。上产青石,状如翠屏。建和山 在州北五里。

    锺贤岭 在州南六里

    老君山 ,在州西北八十里,即罗均山也,袤四

    百馀里,山势幽峻,上多灵泉,人迹罕到。金沙江环其左,兰沧江绕其右。

    石宝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悬崖万丈,灵窟天开,其石自然具佛栈狮象之形。梵刹凌空,花木丛匝,足称异境。

    剑湖 在州南五里,周六十里。自丽江老君潭发源,会西湖水南流,名“弥沙浪河。” 经浪穹县,入蒙化、顺宁界,归兰沧江。

    西湖 在州南二里

    剑川 ,在州南十五里。曲流三折,形如“川” 字,故名。

    弥沙浪河 在州南一百里白水场,与剑湖水会而南流。

    崖场水 在州西一里。源出老君山,流入剑湖。大桥头河 ,在州东二里,即古合惠江,南入剑湖,西南流与漾濞水会。

    龙潭 在州治,凡九:曰《老君》,曰《易堤坪》,曰《仙女辙》,曰《隔渼》,曰《建和》,曰《白陀难》。流入剑湖,曰《花丛》,曰“白龙” ,曰“青龙。” 流会湖尾。

    《通志》
    未载山川

    《府志》

    三台山 在府治东北一十二里。其北有大五老山、小五老山,北属丽江界止。

    月山 :在府治东南二十里。积石团绕,形如半月。

    文峰 在府东十里。群峰秀异,形无破碎。龙华山 在府治东南三十里,与象眠山界。林壑深秀,石泉迸冽,上多梵刹,山下即往永北一郡胜观。其背之东南有大城、小城二坡,为顺州北胜孔道。白雪山而南,鹤庆之西山,即剑川之东山也,名为“逢密山。”

    逢密山 在府治西北二十五里,三峰峭拔,山腰有洞,洞门有石如柱者三。顶有石孔,天光下照,高七八丈许,深不可测。石壁皆古莓苔,彩错如锦。上有乳石悬缀,奇秀鲜有其比。今改“清元洞。” 山下为逢密村往丽江大路。

    拱面山 在府治西北五里,高数百丈。一峰耸秀拱向,林峦环映。山有白石如积雪,可卜阴晴。秀台山 高十数丈,顶有三平台,旧名“金灯山” ,知府马卿改今名。上为坛,有斋室亭榭,岁七月祀水神于此。

    仰止山 在府西五里。亦为郡镇,与覆釜山合。抱剑川路由此。

    金凤山 在府西二十五里。其形如凤,为剑川石鼓分路。

    松坡 有“松坡” 诸寺。

    螺髻山 山顶建寺。俯视鹤川,明若指掌。豸角山 在府南二十五里,为学宫宾山。郡守周赞建塔于顶,为文笔峰。

    天马山 :在府治南二十里。首昂,中下,尾略高,其状如马。

    观音山 :在府治西南一百一十里。以有观音寺,故名。

    佛光寨山 :在府治西南一百五十里。即普颜都作乱所据者。

    桃树江 :在府治南二十五里。发源天马山下,东入于漾弓江。南为水洞,伏流出葛涧。

    腰江 在府治南二十六里象眠山之麓。俗传水洞一百单八,即啒哆尊者掷念珠所通,潜泄漾弓江水,其始得原隰之利。每岁四月八日,本府具牲祀之。

    三庄河 在府治南三十五里。源出垂珠洞,经逢木和村。垂珠旧名“蝙蝠洞” ,知府王昂改今名。洞中乳石如垂珠,清寒奇秀可爱。二水相合东流,纡折而入金沙江。

    供河 :在府治西南十三里,一名“银河。” 发源山神哨,北流黑泥箐,南折东入南甸川。往观音山,路自高家寺塘逆流出而上。

    西登泉 :在府治东北三十五里。泉自漾弓江分流。

    白石美泉 :在府治东北二十里。泉自涧中流出。

    小柳场龙泉 :在府治东北十五里。泉自山麓流出。

    龙华泉 :在府治东南三十里。泉自山畔流出,以上皆西入于漾弓江。

    温水泉 :在府治西南二十里,出青崖山下。旧有温泉,今湮。

    大水美潭 :在府治东九里。出石朵河东山麓,周百馀丈。

    黑龙潭 :在府治北四十里,出逢密山,潭周二。

    百馀丈

    香米潭 :在府治西北三十里清元洞之下。周二百馀丈。

    青潭 在府治西八里。东一派入象跪河,北一派入求平乡。潭上有阁曰“清虚” ,多名人题咏。龙宝潭 在府治西七里,出覆釜山下,周五百馀里。知府马卿复凿下潭,名“龙宝” ,周四百馀丈。吸钟潭 在府治西南六里,出朝霞山下,旧名青龙,世传钟为龙盗去,曾现于潭,故又名宣化。黑龙潭 在府治西南二十里,出宣化北山麓。

    《剑川州志》

    德峰山 :在松冈山北。

    松冈山 在州西一里,即金华山左支。形势盘旋,林木森荫,为州城来脉。

    满贤林 在州西五里。悬崖峭壁,巨石为门,旁镇金刚。中有古刹,香积,僧房构于悬崖之上。中科山 在州北。为阖州牛眠吉地。

    上科山 :在中科山北。

    石罗摩山 在州东北五里。高百馀丈,石崖屹立,如巨人状。又名“将军山。”

    下科山 在锺贤岭南,即西庄后山。

    夜合山 在州南二十里砥柱劎湖。南冈山 在州南二十五里。高九百馀丈,周四十馀里。点苍山发脉于此,又名羊鼻山。

    “锺山 ” 在宝山南,其中有“石龛、石佛、石狮、石龙、虎、牛马。”

    石钟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兰州所由之路。形如石钟,故名。

    雪班山 在州西一百六十里。峰列十二,每峰一溪,排如玉屏,形似点苍,上多积雪,故名“雪班。” 兰州求仁甸之镇山也。

    合惠江 ,系干木禾江、禾头河、石莱渠三水合流,即大桥头河也。遇久雨泛涨,城北一带河堤冲塌,渰没禾稼。知州王世贵修筑河堤完固。水鼓楼河 ,在治东。

    桃江河 去治三十里

    沙溪河 ,即劎海,流出剑海 ,在治东南,周四十馀里。合州水汇于此河。尾绕罗城,经漾鼻,与洱水合,历车里、八百媳妇等处。

    “螳螂山 ” ,即清水江,流入剑海。

    春水 在沙溪,立夏日,乡人以椒梅盐和饮,能消胀疾。

    温泉 二一在治南五里罗尢邑,协镇马声捐修砌石建亭于前,知州王世贵修治装饰于后。一在州西一百五十里仁求甸,两泉此盈彼涸。老君潭 在老君山下。

    易堤平潭 在州东南三十五里,倒流入海。仙女炼潭 ,在州东东营村。

    隔渼潭 :在治东北十五里。发源东山麓。遇旱祈祷即风雨。

    建和潭 :在建和山南麓。

    三石潭 :在金华山麓。

    白难陀潭 :在治西二十里。

    青龙潭

    白龙潭 :俱在沙溪、江尾。二潭之下有一沙洲,水落洲出则岁丰,水高洲淹则岁歉。以此占丰歉最验。

    潭水潭 三:一在禾头村,一在河尾村,一在沙溪甸头禾村,其水微温。

    水利附

    本府

    龙宝堤 在龙宝潭下。堤长四百馀丈,明知府马卿筑以备旱。

    桃树渠 :在府治南二十五里。

    南供渠 在府治西南二十里,灌南甸诸田。小柳场闸 ,明知府马卿筑。嘉靖间,知府周集增筑,高百丈。

    漾弓江坝 播种时作坝障水,工毕而坝去。温水河渠 溉鹤𦐂、孝廉、前蒿三村田,西墩泉堤 同知张廷俊修,民甚利之。

    西龙潭 渠少田多,其利未溥。知府马卿念军民乏水,乃躬诣潭堤而增修之,更凿一大潭于其下,名曰“龙宝。” 用石闸以蓄泄,计田亩以分流,于是旱涝有备,而水利溥焉。

    逢密黑龙潭 在泉山麓。泉出黑深洞,去郡治约三十里许,与香米潭近。二水合灌军民田地十有一村屯。先时堤坝俱坏,深为民患,近者垦之,远者荒焉。至明正德十一年,同知张廷俊甃石为坝,伐木为闸,俾水出入有时,远近俱利矣。

    军民立石,有郡人陆云逵记。

    石朵潭 ,同知张廷俊修,灌溉军民屯田千馀亩。

    西登泉 ,泉之出甚涌,苦其散漫,浅而难容。同知张廷俊筑高数尺,壅其两旁,使水聚而不散,深而能容。经流三十里,灌西登等四村。近于康熙五十年河泛,冲坏旧坝,伤民田居。土官通判高宏改沟筑堤,费工三千有馀,利视前更溥,灌溉三闸等十八村。

    北青龙潭 潭处甚高,决之即竭。同知张廷俊修为上、中、下三闸:上闸灌等庄村屯,中闸灌河畔村屯,下闸灌妙登等三处村屯,民咸照闸放,不致侵凌,沿为定制。

    南供河 水之源,发自山神哨,东抵漾弓江,南甸之田,咸资溉焉。维时有豪强窥利,伪报开垦,以输赋为名,意欲从中途邀截之。知府王昂得其情,乃追帖削册,以杜奸谋,刻石为制,自是而南甸诸民壅流之患绝矣。有杨士云撰《记》。三闸河、西登二村 郡境。漾弓江出自丽江,势处最下,旱则不受其益,涝则深受其害。知府马卿巡视水利,村民洪筹山等言:“二村田地与丽江相连,惟自丽江筑坝引流而下,庶可溉灌,不致荒芜。” 马卿乃移文丽江,著仓副叶大功、会把事和初承,率张、董二老人鸠工于漾弓江甃石筑坝,高丈许,沿山开渠道,深七尺,阔如之。坝名曰新城,渠名曰灵济,而水利永矣。

    小柳场龙潭 ,潭分三闸,知府马卿新筑也。旧时任其出入,每多不拘,知府周集,增筑百尺。今则计田之多少,准乎闸之浅深,沿而不改,民其永利也哉!

    仙女井 在府一百三十里半子山北大凹石床下,涌出,自地中伏流半里许,始泄出为二流,民皆利之。

    劎川州崖场水坝 ,在州西十里。干旱之年,近城西菌赖其灌溉。古以哨兵守之,一有渗漏,即行修补。后因口粮奉裁,看守无人,遂至倾圯。协镇马声捐修,不久又废。

    丁卯城水塘 罗尤邑水塘 西庄水塘汉登水塘 俱有税粮。详见《赋役》。

    海堰 猪卷场、西庄、汉登三村,田近海滨,遇阴雨泛涨,濒海淹没。州牧张国卿亲督村民,沿海筑堤,堤边植柳,而水患渐息。每村复徭役一人巡守,海防始固,须时加修补。

    百节、规槽 、小甸、江场渡、下登三村,旧无水源,郡人金吾段晅度地捐赀,开沟,导易堤坪,水由规槽灌溉各村田地,为利甚溥。村人递年每亩以升米报其功,至今仍之。其规槽跨大河,河阔三十四丈。规槽接连,两两相并,长木高撑,水自半空流注小甸,两槽两附,自东注西。江场渡、下登四槽合并,自南注北。每岁清明,“村人集众伐木修补。其江场渡规水直达汉登,汉登系灌塘水,江场渡水利贪财,将规槽官水盗卖出界。江场渡反有灌溉不足者,每致争讼,宜加严禁。” 以上各村,因艰于水,其田俱以《中则》起科。

    石菜渠 在劎川州南,利田亩。

    鹤庆府城池考   通志府州志合载

    本府

    鹤庆府城池 ,宋段氏时筑。元末圮。明洪武十五年复旧址,列排栅。永乐元年,指挥李成等甃以砖石。嘉靖二十四年,知府周集设四门:东曰“观澜” ,南曰“迎恩” ,西曰“仰止” ,北曰“拱极。” 北门月城,即旧御城。万历二十八年,知府祈雨,更开一门于西偏以便民。周五里五分,濠广一丈,深五尺。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鹤庆总兵官林葵等、知府卢崇

    义通判金应璧等重捐修。按《府志》,“鹤庆古属要荒,汉称靡莫。历唐及元,或诏土人谓王为诏;或路南人多称某路总管,沿革靡常。宋段氏时,惠高筑城,形如龟。元末倾圯。至明洪武初,始设府治,统以土酋,守以御所。洪武十五年,大理指挥脱列伯守御恢廓,旧址原卑隘,仅容戎伍。正统间,易以文职。然郡而未城,非大” 观也。嘉靖庚子,知府周集改筑新城。周围东三百一十四丈,南六十丈四尺有奇,西增三百一十五丈,北亦如

    之,增广三十五尺,计五里五分,高二丈二尺,厚二丈。南门月城一座,周围八十丈,高一丈四尺,厚九尺二寸。北门月城,即旧城也,为门四:南曰威远门楼曰“来薰。” 北曰镇远门楼曰“拱极。” 东曰迎旭门楼曰“启阳” ,西曰望庚门。城外掘土为壕,阔一丈,深五尺许,南通青龙潭,西北通西龙潭,东合流入《漾弓江》。

    外州

    剑川州城池 ,明弘治间,知州李文筑土城,地震倾尽。崇祯十五年,知州林明辅始建砖城,周三里,城楼四座。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地震圮坏。二十九年,知州张国

    “卿修有池。” 按《州志》,弘治间,知州李文筑土城一,围于金华山左,地震倾尽。明嘉靖二十二年,本府知府周集建议筑城,不果。万历十二年,州牧关志极,经营基址,议定工费,因升任寝阁署州印。大理经历李某者,奉文行催,伐石鸠工,筑四门城基。崇祯十四年辛巳,州牧林明辅申详修筑,至癸未告竣。周三里三分,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砖垛石墙,垛口三千三百二十七,壕宽八尺,深五尺,城内驰道宽一丈,城外驰道宽一丈二尺。四门谯楼,东曰“嘉靖” ,南曰“拱日” ,西曰“金龙” ,北曰“拱极。” 丙申年,州牧罗文灿以东门直冲州治,移北数丈。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地震,城墙并三处谯楼倾圮,惟

    西谯楼不倒。二十九年,州牧张国卿重修。东南北建为鼓厅,城廓复完,沿壕树柳。又因频年霪雨,鼓厅垛口渐坏。五十一年,州牧王世贵重修,并设鼓厅,匾额与“西门” 称。

    鹤庆府关梁考        通志

    本府

    宣化关 在府西南二十里。旧设巡检,今裁。观音山关 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设有巡检。金沙江渡 在府治东一百三十里。

    跨鳌桥 在府南一里

    新生桥 在府南二里

    东山桥 在府东五里

    大龙潭桥 在府东十五里。

    金灯桥 在府东南二十里。

    迎贵桥 在府南

    落钟桥 在府南五里。有溪源自西山龙湫,东入漾江。

    鹤川桥 在府南十里,为通衢,地名“长康里。” 石固桥 ,在府南十四里。

    永济桥 去府一里

    济川桥 有二,一在府南十八里,一在劎川州南四里。

    通济桥 在府南二十五里。

    镇远桥 在府西门外

    清水江桥 在府西四十里。

    周官屯桥 在府北七里。

    象跪石桥 在府北十五里。

    蜂蜜桥 在府北七十里。

    小板桥 在府北

    天生桥 去府一百二十五里。

    三庄桥 在府治南三十里。土通判高浤、郡人段联陞、向贞明等易以石,行人便之。

    观音山桥 在府南一百二十五里。

    剑川州

    劝农桥 去州一里

    平济桥 在州东三里

    岩江头桥 、柳邑桥 俱在州北半里。

    岩场桥 、小石桥 俱在州北一里。

    颠场桥 在州北十五里。

    广济桥 在州西南三十里。

    伽蓝桥 在北门内伽蓝祠前,乡绅杨廷干建。“小马桥 ” 在城东里许庄登沟上。

    上大桥 ,在城东三里,合惠江上,鹤庆路所经。罗城桥 ,在州南十五里。

    桃羌桥 在州南二十五里。

    下大桥 在上大桥南,为东厢所经。

    通湖桥 在城南四里。东西湖通处,柳道所经。海虹桥 在甸尾。旧名罗城桥,湖尾河上。回龙桥 在杨堤坪,回龙溪上。

    利济桥 在河头江上

    永济桥 :在《干木河》上。

    邵家桥 在清水江上。客民邵耀建。

    茄平桥 :距沙溪二十里。桥后所经。两岸高山险隘之处。

    狮子桥 :在羊层,为《兰州》所经。康熙壬子,王总兵建。今决坏。

    回流桥 在求仁甸河尾,通衢所经。

    永渡桥 在州城南十里。

    牛甸桥 在旧顺州东三里。

    乌铺桥 在州西南三十里,会东南涧水入金沙江。明万历间,知州李先芳建。

    求嗣桥 在州西三里

    板桥 在州南十五里

    鹤庆府公署考        通志

    本府

    鹤庆府治 在城内。明洪武十六年建。正统八年知府林遒节修。弘治间知府刘玨增修。按《府志》:“郡治旧在南厢,明洪武十六年,土官同知高仲移创旧城之南。正统八年,流官知府林遒节重建。正德九年,知府汪标重修。屡经地震,倾废殆甚。弘治间,知府刘玨建正衙后楼三楹。正德甲戌,知府孙伟建安丰楼,后毁于” 兵火,至。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通判佟镇署府事,重建,仍名“安。”

    丰楼在府治内。前为正堂,东为崇资库,西为漏刻所。仪门、大门六房。知府廨舍后为安远楼。知府刘玨建厅,知府王昂重修“无陋轩。” 知府马卿建于楼东隙地。前有池,政暇为诸生讲学焉。有《记》。礼宾亭在仪门东。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府周赞建,今废。廨舍在府正堂左。

    通判署 在府治内

    经历司署 在府前左

    司狱司 、崇资库 俱在府内。

    公馆 有二:一在府东,即金沧守道旧署;一在城东隅,即察院。

    土通判廨舍 在城东北二里。

    观音山巡检司 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在城驿 在府治南。

    致阜、预备二仓 在府西南。

    养济院 在城外西北隅。

    外州

    “剑川州治 在城内,明洪武十三年建,初设于上登之广明寺。二十三年,州判赵彦良迁于柳龙充,即今治。” 按《州志》:“大堂,州判赵彦良建,知州曾拱、张云翼修川堂,地震倒二堂。知州张云翼建上方左右厢楼,知州李时茂建主楼,知州徐永隆建六房,大堂、左右戒石坊,知州俞鼎建仪门、大门。寅宾馆在大门内,今改为‘土地祠’。” 监狱在仪门外。

    皇清康熙十七年,将军海《潮龙》占居州署,“吴逆”籍其

    家,拆毁不堪。康熙二十四年,知州徐永隆修复。二十七年,地震圮坏,永隆复修。五十二年,知州王世贵重修。

    吏目署 在治内

    预备仓 旧在大堂右,今废。

    大有仓 “改分司为仓” ,四廒十二间。康熙四十八年,知州彭铭“新建” ;三廒九间,公厅一间。广丰仓 ,在大堂右。康熙五十一年知州王世贵“新建。” 一廒五间。

    沙溪仓 在公馆内

    广盈库 在大堂左

    弥沙井盐课司 ,在州南。

    巡检司 有二:一在宣化关,一在弥沙井。明制,设鹤庆守御千户所,在城内。

    皇清顺治十六年,改为千总。康熙六年,裁,今废。

    养济院 在下北门,今废。

    鹤庆府学校考        通志

    本府

    鹤庆府儒学 旧在府治东南二里。元时建。明洪武十五年毁于兵。十七年,教授马庄甫草刱未备。二十九年,土同知高仲迁于府治南。正统十二年,知府林遒节拓而营之。正德二年,知府刘玨作尊经阁。十年五月,地震倾圮。十一年,副使朱衮改元化寺为庙学,知府吴堂次第修理。隆庆戊辰,知府周集徙学门南向,凿泮池,修饰

    “恢廓。” 万历间,参政姜忻、知府桑荆初、程道渊、祁汝东屡有缮葺。天启间,巡按御史罗汝元铸庙鼎。崇祯辛未冬,庙灾。明年,巡抚都御史蔡侃、督学邵名世、知府陈开泰、丽江土官木增重建。后渐圮,经籍、祭器、雅乐,散失无存。

    皇清康熙三年,署印通判汪宗周修理。二十二年,奉 旨“郡邑重修。”二十三年,知府李作楫、训导马之骅增。

    修。二十五年教授谢俨、训导董飶宁修葺文昌奎星阁。二十八年知府卢崇义新设乐舞生并乐器庙庑概加修建。按《府志》:“庙制,有殿有东庑、西庑、大成门,左右有翼室、棂星门、泮池、礼义门。启圣宫在正殿后。明伦堂在启圣祠后。省牲所在东庑后。讲堂在启圣祠左。馔堂在启圣祠右。射圃亭在西庑后。名宦祠在戟” 门左。乡贤祠在戟门右。文昌阁在魁星楼后。魁星阁在明伦堂后。

    复性书院 在府东南。明隆庆间,知府周赞建。义学 十二一在启圣祠,一在城北,一在城南,一在城东,一在城西,一在龙华寺,一在金登,一在孝廉村,一在甸北,一在三台山,一在观音山,一在松桂。康熙二十九年,知府卢崇义、通判金应璧捐俸延师训课。

    学田 知府吴堂新增一十九亩,又一十二亩坐落赵百户营,七亩坐落新生邑,“又一段坐落民教场,一段坐落松桂村,一段坐落长康铺西。” 明季水冲没,犹存田亩,有太保严清《记》。

    外州

    剑川州儒学 在州治南。明洪武二十三年,州判赵彦良建。弘治时,地震倾,圮署印。晋宁州同胡尚安重建。正德十年,地震,又圮。嘉靖元年,通判彭兰,知州“胡朝顺、李必昂、方起念、赵民牧相继修葺。”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五月,地震尽倾,儒学董天工重。

    修。按《府志》:“康熙二十八年,总督范行文始设立乐舞生并乐器。三十六年,知州陈芳猷重修。四十三年,丽江通判孔兴询署州事,补设礼器。四十七年,知州彭铭及郡庠生改造先贤、先儒牌位,易以金字。立东西配哲位,朱子哲位。东庑,先贤三十一位,先儒十八位。西庑,先贤三十一位,先儒十七位。” 启圣祠在正殿后,东西先贤先儒配位,四配父、四氏父,三献分献礼及品物,与正殿同。无雅乐,用鼓吹。

    金华书院 明隆庆间,知府胥铉建,今废。学修书院 在崇仁寺右。明知州罗文灿创建。提学道临州考试,修为场屋,后因无院租,今废为“梁皇寺。”

    义学 在州城西门外崇仁寺。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张国卿捐俸延师训课。

    学田 :每年额征银六两七釐,申解学道。一、赵汝根田一丘,计三亩,纳租银一两六分五釐。

    一、李成保田四丘,计二亩四分,纳租银六钱八分五釐。

    一、欧阳鼎田一丘,计一亩二分,纳租银三钱四分。

    一、杨可谒田一丘,计二亩四分,纳租银六钱八分五釐。

    一、杨可梁田三丘,计二亩四分,纳租银六钱八分五釐。

    一、杨廷杰、段时选、陈祚昌、杨根生四名,共田二丘一亩二分,纳租银三钱四分五釐。

    一、董元根田一丘,计一亩二分,纳租银三钱四分五釐。

    一、段绳祖、杨岩、杨可梁三名田三丘,计一亩二分,纳租银三钱四分五釐。

    一、沈洪治田三丘,计一亩二分,纳租银二钱三分。

    一、赵继稳、赵宗保、李秀奇、赵奇四名,共田四丘,计四亩七分,纳租银一两二钱八分二釐二毫。神登、丁卯城二村门差拨入学中。每年春秋洒扫应役,供奉香火。

    社学 :甸头十二所,甸尾十所,中路九所。

    鹤庆府户口考    府志州志合载

    本府

    原额户口人丁,除全书“逃故” 外,实编“人丁” 八千五百四十五丁。内:

    《民丁》六千一百九十四丁内:

    上丁三千三百九十九丁,每丁编银二钱三分,该银七百八十一两七钱七分。

    中丁一千一百二十三丁,每丁编银二钱,该银二百二十四两六钱。

    下丁一千六百七十二丁,每丁编银一钱七分,该银二百八十四两二钱四分。

    在城驿站丁一千七百九十八丁内:

    上丁九百六十九丁,每丁编银一钱,该银九十六两九钱。

    中丁三百一丁,每丁编银九分,该银二十七两九分。

    下丁五百二十八丁,每丁编银八分,该银四十二两二钱四分。

    观音山驿站丁五百五十三丁内:

    上丁二百四十丁,每丁编银七分,该银一十六两八钱。

    中丁一百四十七丁,每丁编银六分,该银八两八钱二分。

    下丁一百六十六丁,每丁编银五分,该银八两三钱。

    以上人丁,共额银一千四百九十两七钱六分。内除《逃故》人丁二千三百七十五丁内,民丁一千七百七十四丁内:

    上丁一千四十一丁,每丁编银二钱三分,该银二百三十九两四钱三分。

    中丁四百一十丁,每丁编银二钱,该银八十二两。

    下丁三百二十三丁,每丁编银一钱七分,该银五十四两九钱一分。

    在城驿站丁五百六十四丁内:

    上丁二百五十六丁,每丁编银一钱,共银二十五两六钱。

    《中丁》一百七十八丁,每丁编银九分,该银一十六两二分。

    下丁一百三十丁,每丁编银八分,该银一十两四钱。

    观音山驿站丁三十七丁内:

    中丁二十七丁,每丁编银六分,该银一两六钱二分。

    下丁十丁,每丁编银五分,该银五钱。

    以上人丁,共无征银四百三十四两八分。实在民站人丁共六千一百八十七丁内,民丁四千四百三十七丁内:

    上丁二千三百五十八丁,每丁编银二钱三分,该银五百四十二两三钱四分。

    中丁七百一十三丁,每丁编银二钱,该银一百四十二两六钱。

    下丁一千三百六十六丁,每丁编银一钱七分,该银二百三十二两二钱二分。

    在城驿站丁一千二百三十四丁内:

    上丁七百一十三丁,每丁编银一钱,该银七十一两三钱。

    《中丁》一百二十三丁,每丁编银九分,该银一十一两七分。

    下丁三百九十八丁,每丁编银八分,该银三十一两八钱四分。

    观音山驿站丁五百一十六丁内:

    上丁二百四十丁,每丁编银七分,该银一十六两八钱。

    中丁一百二十丁,每丁编银六分,该银七两二钱。

    下丁一百五十六丁,每丁编银五分,该银七两八钱。

    以上实征“人丁” ,各编不等,共银一千六十三两一钱七分。

    实征在城驿站银二百五十四两七钱二分。实征观音山驿站银三百四两八钱二分。原额旧管军舍、土军丁共八百七十六丁内军丁六百九丁内:

    上丁六十二丁,每丁编银六钱二分,该银三十八两四钱四分。

    中丁一百五十一丁,每丁编银四钱八分,该银七十二两四钱八分。

    下丁三百九十七丁,每丁编银二钱八分,该银一百一十一两一钱六分。

    废弁舍丁一百五十八丁内:

    上丁三十二丁,每丁编银六钱二分,该银一十九两八钱四分。

    中丁五十三丁,每丁编银四钱八分,该银二十五两四钱四分。

    下丁七十三丁,每丁编银二钱八分,该银二十两四钱四分。

    土军丁一百零八丁,不分等则,每丁编银一两,该银一百零八两。

    以上军舍、土丁各编不等,共银三百九十五两。

    八钱

    《商税》银五十一两二钱。

    剑川州

    原额户口人丁五千二百四十六。丁内:

    上丁一千三百六十七丁,每丁编银一钱一分。中丁一千五百五十七丁,每丁编银九分。下丁二千三百二十二丁,每丁编银六分。实征人丁银四百二十九两八钱二分。

    鹤庆府田赋考    府志州志合载

    本府

    原额民地九百八十九顷四十一亩二分八釐七毫九丝七微九纤。内

    上则地二百二十七顷七十九亩六分三釐,每亩科税二升四合三勺二抄,该税麦五百五十四石六勺一撮六圭。

    《中则》地一百一十一顷九十五亩二分八釐,每亩科税一升八合五勺二抄,该税麦二百七石三斗三升六合五勺八抄五撮六圭。

    下则地六百四十九顷六十六亩三分七釐七毫九丝七微九纤。每亩科税一升三合,该税麦八百四十四石五斗六升二合九勺一抄二撮八圭二颗七粟。

    以上三则,《民税》正赋麦一千六百五石九斗一勺二颗七粟外,每石带耗三升,共该耗麦四十八石一斗七升七合三抄。

    成熟民田四百三十九顷六十三亩二分七釐三毫九丝八微六纤三尘。内:

    上则田六十九顷九亩二分一厘七毫六忽,每亩科粮三升二合七勺三撮,该粮二百二十五石九斗五升二合一勺二抄五撮五圭一粒三颗二粟。

    中则田三百七十顷五十四亩五釐六毫八丝四忽八微六纤三尘。每亩科粮二升八合四勺,该粮一千五十二石三斗三升五合二勺一抄四撮五圭一颗。

    以上二则,《民税》正赋米一千二百七十八石三斗五升一合五勺三抄四撮四粒一颗外,每石带耗三升,共该耗米三十八石三斗五升五勺四抄六撮二粒一颗二粟。

    以上民税《秋正赋》米麦每石编银五钱八分四毫八丝三忽,共条银一千六百七十四两二钱五分九釐四丝一忽二微八纤四尘五渺八漠。实征民差发二百二十六石八斗。每石征银七钱,共征银一百五十八两七钱六分。

    附征:鹤庆御成熟屯地一百一十四顷五十亩四分一厘五毫,每亩科税五升九合二勺一抄,共该正税麦六百七十七石九斗五升五合一勺一抄八撮五圭三颗一粟。每石带耗三升,共该耗麦二十石九斗六升八合八勺六抄五撮二圭一粒一颗五粟。

    成熟屯田九十一顷三十四亩六釐一毫,每亩科粮八升一合八勺三抄,共该正赋米七百六十九石八斗六升三合四勺一抄七撮九圭七粒八颗九粟。

    成熟官田九顷二十五亩七分,每亩科粮八升一合八勺三抄,共该正耗米七十七石六斗一合一勺七撮四圭三粒。

    成熟公田二顷七十六亩四分七釐,每亩科谷八升一合八勺三抄,共该正耗谷二十三石三斗二合二勺四抄四撮三圭三颗,折米一十一石六斗五升一合一勺二抄三撮一圭五粒一颗五粟。

    以上共实征屯秋米八百三十六石六斗七合八勺六抄一撮三圭五粒一颗七粟。每石带耗三升,该耗米二十五石八斗七升四合四勺六抄九撮九圭四粒七粟。

    以上《屯税秋正米麦》,每石编银六钱三分九釐五毫八丝三忽,共该条银九百六十九两三钱五分二釐三毫七丝八忽三微一纤三尘八渺五漠。

    剑川州

    原额、民地七百八十顷五十五亩九分一厘五毫五丝三忽二微。内

    上则地一百六十五顷五十八亩一分六釐九毫四丝。每亩科税三升四勺一撮。

    《中则》地,一百二十六顷六十三亩四分五釐三毫一丝三忽二微,每亩科税二升四合四勺一撮。

    下则地四百八十八顷三十四亩二分九釐三毫,每亩科税一升八合四勺一撮。

    以上三则全熟,该实征麦一千七百一十一石二斗四升八合六勺四抄七撮八圭九粒九颗一粟。

    原额、民田六百二十三顷六十亩六分一毫九丝九忽三微七纤八漠。内

    上则田,一百二十九顷一十五亩五分六釐三毫七丝。每亩科粮五斗一合八勺。

    中则田三百九十二顷四十八亩七分六釐六毫七丝九忽三微七纤八尘。每亩科粮四升一合八勺。

    下则田一百一顷九十六亩二分七釐一毫五丝,每亩科粮三升一合一勺六抄。

    以上三则全熟,该实征秋粮二千六百三十三石四斗五升八合二勺三抄四撮四圭八粒,实征《条编》银一千五百九十两五钱二分三釐三毫二丝九忽六微二纤一尘九渺八漠。附额征。

    实征差发,每石七钱米二百八十三石八斗一升五合,该银一百九十八两六钱七分五毫。实征鱼课春夏折色,每石四钱,麦一百九十八石六斗,该银七十九两四钱四分;秋冬折色,每石五钱,米一百九十八石六斗,该银九十九两三钱。

    共银一百七十八两七钱四分。

    实征鱼课银十六两六钱四分三釐。

    以上通征条丁、差发、鱼课,共银二千四百一十四两三钱九分六釐八毫二丝九忽六微二纤一尘九渺八漠。

    每年例征商税课程门摊酒课银四两。

    鱼课:如春秋遇闰,加增银十三两二钱四分;秋冬遇闰,加增银十六两五钱五分。

    以上田赋,内有丽江土府违例过界侵买民田,共寄税六十四石四斗一升一合五勺七抄,共寄粮一百八石九斗九升七合七勺。

    该征条银七十一两四钱一分二釐二毫。兰州土舍共寄税十九石七斗六升九合,共寄粮四十一石九合九勺。

    该征条银二十五两二分九釐六毫。

    鹤庆府风俗考        府志

    府总

    《元志》“其人蠢朴而好嚚讼。”

    《旧志》:“人性稍刚,好带弓矢。”

    种类不同,俗尚亦异。本郡人有四类:一曰“汉人” ,即二所军也;一曰“僰人。” 其初亦中土人,但世远俗移,非华非夷,自成一类,迄今丕变,文物与中州等。一曰“罗落” ,分黑白二种。一曰“伯彝” ,性耐岚瘴,迁徙无常。

    士慕“诗书” ,自设学校,科甲相继。民务勤俭,吉凶近礼,施报尚平。犁夫用三犁,田用二牛、三夫,前夫挽牛,中夫压犁,后夫扶耕。妇帽三尖帽,以布为之,殊非服饰。知府周赞曲为化导,易以簪髻。家奉三宝,妇人戴负。土人之妇,遇街市贸易货物自负戴;而夫不知。宴尚咂酒,殽贵腥品。正旦传香,元夕张灯,或五家十家共“结一蓬,缀彩张灯,鼓吹以饮。二月迎佛,三月赛神,清明插柳。端午饮蒲酒。六月星回。七月柴祀,兰盆追远,出米荐新。九日登高,阳月祭祖。至日宴饮,除夕守岁,春秋里社,冬夏墓祭。” 以上此军民风俗也。剑川州亦同。

    彝俗,言语侏𠌯,服装诡异。郡治四十八村,剑川二村,合奉裁顺州十二村,皆猓猡,俱无姓氏。旧志所载乌蛮、蒲蛮,即其种也。言语侏𠌯,蓬头跣足,帽如笠,服至膝,无带,以红白系束之。或毡衫,或羊皮。皮斜挂于肩,枪刀弓矢,日不离身。见贵人为礼,以去帽为敬。妇人不施粉。本类自相结婚姻,聘礼用牛羊猪酒,嫁不择日,每以羊皮为尚。

    居必险隘,住居多,依江阻石,凭高结茅,有忿争辄相攻,宁死亦不讼官。

    “饮必欢呼。” 彝性嗜酒,凡婚丧,男女聚饮,携手旋绕,跳跃欢呼,彝歌通宵,以此为乐戏。

    卜用鸡骨,人有疾病并一切犹豫,皆以鸡骨占之,定吉凶。

    约用木刻,凡借贷期约,俱刻木中,分彼此各藏。

    其半验同为信

    《耕织樵牧为生》。男子刀耕火种,樵采牧畜;妇人纺织,布以为生。

    石炙火炮为食。彝人荞食多不以釜,惟用一净石烧热调糊涂其上,微烘即熟。又麦初熟,取穗火炮食之,味亦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