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卷目录

     琼州府部汇考三

      琼州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琼州府城池考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七十五卷

    琼州府部汇考三

    琼州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府志

    本府。琼山县附郭。

    度灵塘 《宋史河渠志》:“开宝八年,知琼州李易上言,‘州南五里有度灵塘,开修筑堰,溉水田三百馀顷,居民赖之’。” 按:今大来都响水桥下流,至那梅都英吴桥,上流有塘蓄水,即其故迹。但英吴桥门乱石甚多,既不能潴,又不可泄,春耕苦旱,入夏苦涝,岁常不收。识者议于英吴桥置闸启闭,以备蓄泄云。

    《义丰堤闸 》义丰、遵化、丰好等处民田,往因洪水冲决,陵谷变迁,难于稼穑。元至元丁丑春,诸田老以实闻于郡,檄委前雷、庠“二教张宜举董其役,有田之民,不期而至。堤桥车闸,修制有方,七年始效,获水利者一十八处,成熟田者十馀万顷。”

    南桥水道 在县南城外。源自龙井,合流至南桥。宋人浚河,导番旦达大江。明正统间,番旦人于两岸筑栅,转车引溉高田。成化八年,副使涂棐以南桥人周相等讼“桥内低田为塞车壅水所伤,遂除栅废车。” 自是番旦人苦无灌溉,争讼不已。正德六年,郡守王子成乃召二处民谢杰、陈尧明等,议两便车田,每年十一“月二十日开通水道,待南桥低田禾苗发长,至次年二月初一日方许塞车。其低田务要依期布种,或雨水泛溢,则车田仍要开通,永为定规。” 今南桥水道不走番旦,自博麻达博冲出。

    林村闸坝 在县东南五里顿林都。乡人以石坝开渠,引水,灌田二十馀顷。

    博冲车坝 在县东南顿林都。源自西湖,流经响水桥、英明桥,至博麻村,会南渡江,昔人作坝转车,升水灌田。

    滨垄圩岸 在县东南十八里。自上那邕都达于顿林都。元至正间,郡以民苦水患,委前雷、庠二教张宜举董筑。明洪武末,郡复闻于朝,委知县陈有彰修之。成化间,监生符兰复奏,副使涂棐委大使宋纪重修。自滨壅起,约有五里,高二丈,阔倍之。弘治乙卯,太守张桓因举人梁继策亲临环视,委督修筑,加倍畴昔,士民颂之。塘心陂 在县东南十里颜村,乡人颜仲阳筑,长六尺,阔一丈,壅水灌田十馀顷。

    博历圩岸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洒塘都筑一百馀丈,开渠引水灌田。

    潭罗陂 大小英都,源自抱皇山坡下涌出至此。乡人于上流筑陂塘,灌田十顷。

    东岸堤 在下东岸都那洋田洞渡头溪尾。明成化间,知县梁昕筑。

    潭溪陂 在县东三十里小林都。源自那度田涧流出。乡人以石砌塞,隔绝海潮,引水溉田。岩塘陂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郑都高山间,岩塘源涌。宋端平间,乡人于塘门筑石,高一丈六尺,阔三丈八尺,驾桥砌陂为堤堰,延袤二百馀丈。至土名“将军流” ,分为二派:南派溉灌郑暂、遵麻等都田;北派灌溉洒塘、抱园、大小等都图田共数百顷。

    绿松陂 在县东三十里小林都。源自灵山旧涧流出。乡人以土筑陂,引水灌田。

    亭塘 在岩塘右二里许。明成化间,知县梁昕因乡人韦文贵议,筑陂,高二丈五尺,长百馀丈,引水灌田。

    博浪圩岸 在县东四十里演顺都。自博浪溪起二百馀丈。明宣德间,主簿熊志、乡人王贤嗣等建议修筑,后圮。成化间,知县梁昕仍命得利之家增修。今渐崩圮。

    五原塘闸 在县西五原都。源自洋浚,南延流至五原桥下合流。乡人每里筑一陂,名曰“塘闸” ,涝则开,晴则闭,引水灌田六十馀顷。

    大潭陂 在兴政乡。陂开九闸,随旱涝开闭,灌田七十馀顷。

    桥冲堤 在烈楼都。陂,开七闸,灌田六十顷。那洋陂 在烈楼都,源自南岩,涌出成溪,乡人

    筑陂溉田五十顷

    南赖陂 在县西南七十里。遇别都水源自石山流出。乡人筑塞,引水灌田。

    梁陈陂 在梁陈都。元遭水决。明洪武中,知县陈有彰修筑,复圮。正统间,知县朱宪以石砌筑,高七尺,长百馀步,水源不竭,民享其利。

    东屯塘 在苍原都。乡人筑岸,引水灌田八十馀顷。

    圆山塘 在圆山村前。涧中涌泉成塘,乡人筑堤,灌田一十馀顷。

    潭宅塘 自雷虎都入塘作堤,灌田一百馀顷。南天塘 在梁老都,源自雷虎云裔山流入塘,乡人置水车,灌田一十馀顷。

    潭邓塘 在西潭都。明洪武间,乡人为水门闸,水变陆为田数十顷。

    迈容车坝 在县东南八十里苏寻都。自迈容起,至戴塞十里许,各绝溪作水车,灌田一千馀顷。

    苍茂圩岸 在县东南八里顿林都,“原系平坡官道。西傍一涧,源自西湖大小来都,溉田八十馀顷,流经顿村及博麻,出大江汇于海。” 明嘉靖间,洪冲屡修屡坏。万历乙未年,知县吴宗桢捐修。丁酉年,副使胡桂芳、知府李多见、同知经仁本协勘,募夫买石修塞。乙巳年地震,副使蔡梦说、知府倪栋,委仓官李友忠董修,《复古流车灌田碑铭存记》至:

    皇清顺治十年,大水冲坏顿林圩岸。

    东溪圩岸 大林一、东营港。知府唐可封筑圩以防海溢。

    长牵圩岸  、后乐圩岸 二岸俱在丰华都,因明万历乙巳年地震田沉后崇祯年间,御史李元衡给民农官社生,募民于两边河口稍隘处,运土堆石,筑起两岸,高四丈,长二十馀丈,阔二丈,障海为田,报税百馀顷,按院勒碑于岸头。《澄迈县》

    南濛陂 在县南六十里水南上都乡人黄侬佛佥呈有司,集众筑堤,堰水灌田,一方赖之。送甲陂 在县南六十馀里。其水泉自南黎都流出黄竹坑,入曾家西隅都。乡人王逢堰水灌田五百馀顷。元至正间,陈子胡作乱,乡人率义兵攻之,文裔人陈存力战死难,贼遂弃甲走,故名。

    小水陂 ,在县西八十里南渚都。源自旧湳渚上都,流经于此,乡人堰水灌田。

    湳坑陂 在县南六十里曾家西隅。都源自南庄山流出,逶迤回绕。乡人于凡泥、湳坑、后陂、鱼梁四处筑堤堰水,灌田一千馀亩。

    祥塘 在县东十里丰盈都。自那夹村石涧流出,至那曲转达东水港。宋时乡人陈伯威于此筑堤,堰水灌田。元至正间,里人王武敌用石板修砌建塔,勒碑于上。后人于塔傍建“伏波庙” ,招市贸易,即其处也。

    龙塘 在县南七十里曾家东隅都绿楼村。父老相传“龙见于此” ,故名。其水四时青绿,流漾灌田。

    西洋沟 在新安都。一名“汎田。” 一自高山麓下流出,一自油麻山流出,二水交会,入于大江。灌田数千亩,大旱不竭。

    博市泉 在多稔都。泉自大胜岭石坎中流出,四时不竭,灌田数千亩。

    潭涝泉 在县西一十二里。多稔都。泉自石坎中流出,四时盈溢,灌田二千馀亩,会石矍港入海。上有树木,乡坛祀之。

    定安县

    潭览溪 在县东南五里。发源李家岭,经潭览村,合建江入海。乡人作坝壅水转车,灌田五顷。巡崖溪 在县东厢二里,沿溪塞坝水,灌田二十馀顷。

    买沙沟 在县东九里。发源白沙村,流经买沙村入潭览溪。旧淤塞。明成化甲辰、乙巳间,大霖雨,泉水涌出,灌田三顷有馀。

    文昌县

    湴塘陂 在县西三十里那郭北山都。其地田土高涸,乡人筑堤,灌田三顷五十亩。后圯白延陂 ,在何恭都白延溪修筑,灌田一百馀亩。

    潭牛陂 在何恭都陂头溪。修筑,灌田一百馀亩。

    廖公堤 在南溪都。障海水不得入田。县丞廖义宽筑,今圮。

    伎伉陂 在南溪三图。知县胡一用筑。《县志》作

    巨坑陂

    牛路杨梅堤 在县西南郭外北山庙右,土名“牛路等坑” ,田地洼壅,民阻耕耨。明万历四十五年,知县叶可行醵金筑堤,长十二丈有奇。会同县。

    关西堤 在县西门外。明万历癸卯,知县卢章修筑,灌田二顷馀。

    嘉会堤 在县北二十五里嘉会都陈铁村修筑,灌田二顷馀。

    牛浸水堤 在县西北二十里,永安都修筑,灌田三顷馀。

    𥟖球堤 在县北五里,永安都修筑,灌田四顷馀。

    端赵堤 在县西二里。端赵都修筑,灌田五顷馀。

    苦练堤 在县东二十里,太平都修筑。

    南曾塘 在县西二十里,今改为溪,源发石桥涧积善。都民施宾承课输纳。

    李𦫼塘 在永安都李𦫼村。赵水塘 在县南门前。明嘉靖丙寅,飓风雨涨汇,因曰“赵湖。” 中产红莲,香遍全邑。

    乐会县

    乌陂塘 在县南十里,下小踢乡,水自万州界陵流山发源,注而成塘。乡人筑堤为堰,可灌千亩。元末圮。明洪武庚戌知县王思恭修,正德丙子知县严祚继修。

    清塘 在县南二里下小踢乡,今变为湖田。江水塘 在县北二里莫七乡。

    亭子塘 在县东六里中珠塘中小山突出,如莲花峰。《县志》作“阿界塘。”

    南堀塘 在县西北十八里北偏乡。

    白水塘 在县西七里下小踢乡,近宦家开鉴成田。

    山坡塘 在县西南四里下大踢乡。

    龙塘 在县西北下北偏乡。周围二百丈,深一丈许,傍有石窟,水泉溢出不竭。

    山田塘 在县西五里下大踢乡。

    讨林塘 在县北十里中珠乡。

    岭头塘 在县北八里中珠乡。

    半桥塘 在县西北下北偏乡,其水流出南堀塘。

    龙潢塘 在县南十里下小踢乡。由小渠从龙堀清塘而来,脉如贯珠。以其源于龙堀,故曰“龙潢塘。” 明洪武初,知县王思恭浚之。

    买甲陂 即桃𥟖陂,在县南十里下小踢乡,其流则从龙塘而来。明正统七年,知县莫卿修筑,潴水可灌田数十顷,岁久渐湮,为豪民所据。嘉靖二十六年,训导廖泷勘复之,至今为利。《薄𦫼》蓢陂 在县东南十五里下小踢乡。旧筑堤,两捍海潮,潴水灌上峒田。明正德间,知县严祚督修。嘉靖初,知县韦邦相复修。

    光岭陂 在县东南十二里下小踢乡。北岸洋田,受薄𦫼港,潮汐或海溢翻腾,必至杀稼。明正德间,举人何锺率工筑而障之,蓄水灌溉,且去泻卤之患,民多便焉。

    鸡灵陂 在县东南十五里下小踢乡。明筑闸填外,捍灌民田数十顷。正德五年,知县曹梅修之。

    密泽陂 一名“莲塘” ,去县二十里,近龙滚江。咸沈从港入,渍为斥卤,民苦之。元末,峒主王观泰集众筑坝以防,又垦荒原数顷,可稼。明嘉靖三十一年,知县鲁彭督筑,可备海溢。

    临高县

    那隆陂 在县南十里黎畔,都筑堤灌田十馀顷。

    那新陂 ,在县西四十里。县郭都筑塞,灌田五顷。

    儋州

    大江 在州东北一里许。自沙锅岭蜿蜒百馀里,贯长吴、李、许等都,至州城西北,历大英都入海。沿江西峰皆截流堰水为车,灌田千顷馀,名“近江田。”

    小江 在州东南五里。源自零维村分流,绕出载酒堂,至城东门外,复接大江,灌田百馀顷。明成化九年,知州罗杰疏通,民获其利。

    南丹坝 在李许都。元末,酋长陈荐观疏引入大海。明正统二年,宜伦县县丞何辉复修堤防,灌零春、天堂等处田千馀顷。

    昌化县

    昌江,两岸 居民之乌坭港,溯流而上,皆截流堰水,竹木为车,灌田百馀顷。明天顺间,南流已

    考证

    塞弘治辛酉,北流亦塞,转南从三家港出海,附郭田土与军民病灌汲焉。

    崔公河 ,在县南五里。城池濒海,井水咸。城中人民苦于饮汲。明嘉靖八年,海南指挥崔瀛署所事,乃率军民自城南五里开拓,接大江之浒,导其顺流而西,绕城达乌坭港出海。军民至今利于灌汲,名曰“崔公河。”

    居候塘 在县南十五里南𥟖都。周围三里许,深五尺,附近田利之。

    蒌村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北𥟖都。长约一里许,深四尺。

    大塘 在县南五里北岸。都长一里,深一丈馀。居民灌田赖之。

    万州

    后朗陂 在州南五里东北厢。源自高桥、万里二山涧流径此,下为金仙水、东山溪、艾素等陂,乡人以木筑坝,堰水灌田。

    横栅陂 在州西北二十里庆云都。源自马鞍山,流至郭村入河。其水上源最高,本都民以木横栅水,又以山鸡𦫼、高桥等处田可灌,凿山通流,今尚未就。

    苍溪陂 一名郭官陂,在州西六里西南厢,源自高桥、万里二山涧来,经本陂北流为后朗陂,乡人栅堰水灌田。

    买山水陂 在州西七里西南厢。源自凉水井来,下流为苍溪。

    郭村陂 在州西北二十里许,卑凹都。源自马鞍山,流经石峡、石塘等田,悉得灌溉。

    普礼陂 在州西三十里普礼都。源自南万岭来,流出水口,过深陂溪,为石龟、踢容、冯家、石络、小南山等陂。

    深陂 在州西十馀里庆云都,源自紫萧岭,流经黄桐坡、田墩等处,灌田数百亩。

    石络陂 在州西南二十里庆云都前州守谭进亲督民以藤络石作坝,车水灌田,遂名。又自石络大溪开沟导水,至铜鼓岭,遇石止。后州守吴寅又开岭南新沟,水未就,至今民苦之。洪口 在州西九里庆云都。元大德九年,达鲁花赤贺贾委坝守吴显昌开导踢容大溪水,引流经车头等处,众捐金募工开挖成溪,灌济东、南二洋田畴。

    横栅下陂 在州西十里庆云都。昔吴永昌以木栅堰溪水,舍田二假,开南北二沟,导流上横栅,经州城下马甚村,以灌田畴。

    车头陂 一名“蒋官陂” ,在州南四里,源自踢容洪口至本村。昔人于此筑栅,堰水灌田。

    艾索陂 在州东八里福泽都。自苍溪陂经平政桥,流绕东山,乡人以木栅堰水灌田。

    多谋陂 在州北二十里通化都。源自马鞍山,流经本陂。乡人以木栅堰水灌田。

    吴九陂 在州西南九里铜鼓山。流经槟榔村,乡人以木栅堰水灌田。

    宾麦坝 在州南七里。源自石络陂来,栅木为坝,壅水济竹根等处田。明嘉靖二十年,州举陈灵岩董工,改开溪口,导水流济南壤田民多利之。

    那合陂 在州北二十里通化都。源自马鞍山,流经本陂。万宁人吴子善以木栅堰水。明正统间,复于溪北浚渠导水东之灌田。

    堀埇陂 即洪漳水。在州东十五里宣义都。源自马鞍山流至此。明洪武初,乡耆文子昌捐买民僧正演等田,募工导水至此,灌田数顷。吴侯陂 在州东十五里。义都源自马鞍山,流经横山岭郭村陂,会流至此。明正德元年,乡耆文应宗率民作坝,堰水灌田。

    莲塘官坝 在州东北三十里广城都。源自黎山,流经乌鸦岭、芒村、文田陂、新泽、溪北等村,至本陂下,分为二派:一由莲塘村前,一由水厓村前。各村筑坝,堰水灌川,俱入海。

    多猛小溪 在州西七里。源自盐丁涧来。土人车水灌田,通多纷溪。

    南福溪 在州北四里东北厢。源自厚皮树涧来,经本溪至窑上村,入于东山溪。所在田畴皆灌

    吴家沟 在州东南二里许。乡人开导禄保扶溪,流经南洋东山入艾索溪。一方田畴,悉得灌溉。

    甜密沟 在州南二里。乡人开导,南渡溪水,踏车灌田,流经槟榔村,后入山加溪诸田。

    学前沟 在州南一里。昔人开导车头溪水成沟,流绕学前,转东而北,入平政桥,乡人次第堤。

    防灌田

    莲塘渡沟 在州东三十里。水自莲渡头分流,经栏路桥至田洋止,一方赖之灌溉。

    衍丰渠 在州南十里富仁都。元至正间,寓士刘复初从南山大溪之南引水,东北至保定村,经永宁堂,会大溪入于海。

    买开塘 在州西八里庆云都。阔四十丈,长倍之,如湖,大旱不涸。

    剑门岭塘 在州西南十里富仁都。长阔方四十丈,都民引水灌田。

    清水塘 在州北五里东北厢。乡人筑坝,堰水灌田。

    洗面水塘 在州西二里西南厢后朗村。村民引水灌田。

    陵水县

    大河水 ,在县北一里,即博吉渡。发源五指,历岭、黎乡、黎停、普流、安马、李村等处。坝车水灌田数百亩。

    小河水 发源黎山,自《南迈》历兴、调二图,水曲底边、坡湾低田等处,塞坝灌田数百亩。

    大寨沟 ,即陵柟水,发源自南迈南明塘,历兴调、一图、石门、大潜港、坡塞坝,灌田数百亩。巡司沟 ,发源黎山,历南峒、北要,灌田数十亩。崖州

    水南沟 在州南二十里。明弘治十年,乡民开,灌田二百馀顷。

    埋鹅陂 在州南一里。明宣德五年,知州林黻筑坝,灌田百馀顷。成化间,知州徐琦重修。达陇沟 在州北二里。明弘治十七年,乡民告开,灌田百馀顷。

    南乙沟 ,去州二三里,乡人告开,引水灌田百馀顷。

    石牙陂 在州西五里,即芒大河。明天顺六年,知州王铎筑堤导水,灌田五十馀顷。

    石头陂 在州东北五里山麻军堡。每年北厢民修筑,引水灌耕,迁迤郎蒌等处田。

    中亭沟 在州北五里。田地广博,无水耕种。明弘治二年,知州林设法督工修筑,引水灌田。高村陂 在州东五里。旧有大河埋塞。明成化八年,州判何琛疏通,灌田五十馀顷。

    仰重沟 在州东八里。明弘治二年,知州林铎创筑,引高村五指水,灌田二十馀顷。

    抱里陂 在州西五十里抱里村。明成化五年,知州徐琦督工创开,引水灌抱里等处田。雷沟 在州西五十里抱横村。明正统二年,主簿梁正开,引抱横塘水入九所屯大塘,灌耕乐罗、抱岁等田。

    都陂 在州东北十馀里《北厢》源自北黎山,流至落机村,引以灌田,溢出北河入海。明正统二年,主簿梁正修筑。后因崩塞,连年失耕。弘治元年,知州林铎亲率里甲开筑,坚固倍昔。迄今沟水通流,灌田一千馀顷。

    椰根陂 在州东一百里椰根村。每年民自修筑,引水灌耕本村及田寮三亚等处田一百馀顷。

    南略陂 在州东一百里南略村。每年民修筑,引水灌耕本村及多银村等处田。

    抱架沟 在州西南抱架铺海滨。田地广漠,旱不能耕。明弘治二年,知州林铎开,引千家山下河水灌田。

    桥门沟 一名“望楼沟”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明弘治二年,知州林铎开筑,引千家山下河水灌田。

    南北沟 明正德十四年,知州陈尧恩凿,锺芳《记》。

    马丹沟 在州北五里。知州陈尧恩开通,灌田百馀顷。

    望楼沟 在州西六十里抱假村前。引水灌望楼田数顷。

    大官陂 在州西,知州陈尧恩造,引漳水归后河。

    池返沟   复沟 俱在州西八十里,明正统间,主簿梁正开通。

    大郎芒沟 在州西七里,知州徐琦开。

    小郎芒沟 在州西五里,沟田数顷。

    《馀甘》溪陂 在高岭东,义民黎栅修筑。

    解元陂 在田寮村。明成化二年修筑。

    感恩县

    陀兴堤   、观坟坝   、赖结坝。

    站后坝   、德旺坝   、打轮坝 俱在南丰乡。

    加顿沟   、不磨沟 ,俱在北富乡。

    《府志》
    未载水利

    《定安县志》

    白沙溪 在县东七里东厢。发源白旗岭,流经白沙村入潭。览溪水尝澄清不竭,引灌田四顷馀。

    浮南溪 在县一百里南雷村。乡人堤壅灌田二顷。

    市场溪 在县东厢一里。发源于南曲,与巡崖溪会,灌田二百馀顷。

    城边溪 在南雷都,灌田二十顷。

    母粗沟 ,在县东厢一里。清澈不竭,发源于阴阳墓,与巡溪会,灌田百顷。

    滔沦泉 在黄竹都上峒村。泉势汹涌,四时不竭,灌田四顷有馀。

    石塘泉 在石豆都,灌田顷馀。

    水出泉 在黄泥,都,灌田二顷。

    “大井泉 ” 在黄泥都,灌田三顷。

    黎二寨泉 在新寨,水清冽,灌田二顷馀。清水塘 在石豆都,灌田二顷馀。

    清源井 在那危都。石崖壁立,泉涌其下。乡民张朱甃为井,灌田三顷。

    《文昌县志》

    洗马塘 在县南十里前山都东头岭下受帝平邨诸水流出大潭,灌溉所资。

    《会同县志》

    调懒港 在县东南三十里太平都。山涧二派与潮会成港,潮长泊舟,潮退沙利煮盐。

    望白港 :在县东三十里,太平都。居民半耕半渔,因名“材” 云。

    《乐会县志》

    新村塘 在县东八里中珠乡。

    田浦塘 在县西八里上大乡。洪水冲激,两头具在沙墩,涝则壅水,可以灌溉洞田,旱亦可资桔槔,以为近田利。

    石井塘 在县西十二里下大乡。中有石窟,两岸夹山而深,四时不涸。

    停凤塘 去县四十里白石乡。大小共六七口,怪石层叠如鳞,深者丈馀,芰荷最盛,而无灌溉之利。

    石塘 在县西五十里许白石乡。长数十丈,有巨石盘其下,旱涝随时蓄泄,乡民多赖之。总塘 在县西五十里许。三面阻山,渊深不涸。加囊塘 在县西北下北乡二十里。上界大溪,下接南堀塘,天旱可资灌溉。近来冲陷下河,塘水浅涸。

    辛未塘 在县西上北乡。父老相传,“宋辛未大水冲成,大旱不涸” ,旁浅处皆可插秧为利。斩石塘 在县西上北乡,与辛未塘相近,稍有水利。

    《儋州志》

    新村坝 在州南十五里。明成化间,开垦为田,筑堤聚水,灌田四百馀顷。

    桥头陂 在州南二十里。源自沙锅,接新昌海,沿江筑堤,灌田四百馀顷。

    榕桥陂 在州东北三十里谭乐都。沿江塞陂,灌田百馀亩。

    东坡塘 在州东二里东坡祠前。灌田一百二十亩。旧名“湳庆官田。”

    洞井 在州西四十里。山泉涌出,流与莪蔓三十六井水相接,灌田百馀亩。

    颜塘 在州西北四十里。

    木丘塘 在州西北十五里。

    临清塘 在州西北二里。

    五星池 ,在城内,一在东隅,一在西南隅,一在州治后,一在关王庙前,一在西北隅,又云“七星塘。”

    《万州志》

    铜鼓塘 在州西八里顺德都。

    白水塘 在州西南三里附厢。

    连根山塘 在州南七里顺德都。

    大塘岭塘 在州东二十里,临涛都。

    滚龙塘 在州南十五里富仁都。昔传有龙从此起,故名。

    凹塘 在州西五十里许。《毕纽都》大旱不涸,中有一石,宛似牛形。凡天欲阴雨即鸣,后为雷击去其耳角,则不复能鸣矣。今又生一小石牛于旁。

    学前塘 长三十丈四尺,东西各五丈六尺。此下三条皆学塘。今附于此。

    旧学塘 在驿后村东三十五步,西五十步。南。

    一百零二步,北九十五步,此以塘之广袤论也。学塘 在州东北一里附厢一名“佑圣塘” ,为附近居民张本宪借口其户内有八里塘,占此为业。知州王一岳审明给学。

    《崖州志》

    西沟陂 在州西八里

    橘井陂 在州东八十里官道。

    湳正陂 :在长陂之下。

    官沟 在州东一百里湳正陂下。

    刘家陂 在州东一百里董龙桥下。

    琼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琼山县附郭。

    琼州府城池 ,“汉置珠崖郡于东潭,跨江东,于颜村侧置颜卢县。郡罢,因颜卢为朱卢温,处慕义内属者。” 唐以其地置崖州,附县曰颜城。贞观元年,改为舍城。五年,以崖之琼山今白石都,置琼州。乾封没于峒獠,贞元讨复之。开宝五年,始徙今治,筑城凡三里,即汉玳瑁县地。绍兴间,管帅李谔复筑外罗城。元因宋旧。明洪武己酉,指挥孙安议请展。庚戌,指挥张荣自旧西北隅至东南隅增筑,广六百丈,高二丈五尺,启三门,东朝阳,西,顺化,南靖南,俱各置敌楼。北上建楼曰“望海” ,南筑长堤,引溪为壕,出东城下,以达抱沦。甲寅,复奏增广,自城北循东,按南隅长三百四十四丈,高阔如旧。改东门曰永泰门,上各建层楼,四隅仍建各楼。戊午,指挥蔡玉复奏添筑,自西南角旋接西北,广袤四百馀丈,通计周围一千二百五十三丈,高二丈七尺,阔二丈八尺,雉堞一千八百四十三,库铺共五十七。壕堑周围一千二百八十七丈,深三丈二尺,阔四丈八尺。成化癸巳,副使涂棐改扁三门,“东体仁,西归义,南定海。” 丁酉,佥事陈昭增筑拦马墙西子城。“洪武甲子,指挥桑昭于西城外增筑土城三百八丈,西南北亦启三门,上建敌楼。” 成化丁酉,佥事陈昭复坚筑之,岁久倾颓。嘉靖戊午,知府李慎砌以石,旋筑旋圮。乙丑,参议曹天佑委知县曾仕隆兴筑,乡参政郑廷鹄出夫佃,运石包砌,周围三百十二丈,高并堞一丈四尺有奇,基阔一丈二尺,上杀三之一,雉六百四十二,启门仍旧。崇祯辛巳,知府蒋一鸿创建东门外月城,周围宽八丈,高并堞一丈四尺,阔八尺,雉四十二,启门一。南门外月城,周围宽四丈,高阔如之,雉三十,启门一。

    皇清顺治乙未,兵学道林嗣环、知府朱之光、推官何

    澄、知县孟信各协捐修补筑,周围雉堞,高一尺,厚五寸,复坏。康熙丁未,分巡道马逢皋、知府张恩斌、知县王好仁协捐修补,委县丞施之引督竣。庚戌风雨,捐坏知府牛天宿、知县金光房,于十月兴工,至十一月工竣。十一年闰七月,飓风大作,吹倒南大楼、东北角楼连卷蓬、西南角卷蓬窝铺十二间,倾圮塌地,南门东内城墙倒塌一幅宽一十二丈。东门南边一幅崩塌至地阔三丈馀。雉堞全毁三百八十八半毁又六百五十。分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知县刘源清,协捐修补。

    海口城 在郡北十里海口,都海港之南。明洪武甲戌,都指挥花茂奏筑防倭。乙亥,安陆侯吴杰始委千户崇实兴工。周围五百五十五丈,高一丈七尺,阔一丈五尺,雉堞六百五十三,窝铺十九座,启门四,各建敌楼。东北临海,共砌石岸九十丈,复自东南延西北浚壕长四百六十五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永乐戊戌,指挥牛铭复增石砌。

    皇清康熙六年,分巡道马逢皋、知府张恩斌、知县王

    “《好仁》修补复坏。” 分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于康熙十年十一月起工修补,至十一年二月竣工。即年闰七月,飓风大作,自西门至东门止,崩倒城垣七幅,共阔五十三丈,全崩雉堞三百四十八,半崩又五十四,东、西北门三楼,俱倾及地。分巡学道王廷伊、知府牛天宿、同知刘永清、知县刘源清,协捐修补。

    外州县

    澄迈县城池 ,古无城池。明正统十二年,按察。

    郭某,始委邑典史李黎生创筑土城,岁久圮。成化初,主簿杨祯筑一里许。弘治戊申,知县韦《裘甃》砌以石,周围四百丈馀,高一丈馀,开三门,上各建楼,东迎恩,南归仁,西通潮,北建望海楼,因河为池。正德七年,知县李茂重修,增高雉堞一尺。嘉靖三十一年,海寇攻城,知县许应龙讨平之,周围浚隍,修望海楼。崇祯十“三年,于东、西南三门,各筑子城。”

    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县吴𦒎重修,周围增高雉堞一。

    尺楼铺门扉更新

    定安县城池 ,明成化丙戌,都御史韩雍案验开筑。戊子,通判陈度砌城基,周七百七十五丈,寻以工程浩大,议罢。正德间,知府王子成、欧阳傅、谢廷瑞相继募工,运石包砌,至己卯始“完。周围五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四尺,雉堞一千一百九十二启东、西、南三门,上各建楼。城北近江,馀三面共浚壕三百馀丈。嘉靖乙巳” 创开北门,副使胡永成以“不利” 复塞。

    皇清以来、仍其制,常修葺之。

    文昌县城池 ,自元至顺迁治,未立城池。明隆庆壬申,兵巡道陈复升议,“委知县顾乃猷审计丁粮,运石包砌,周三百五十丈,阔一丈,高一丈五尺,雉堞七百。启南北二门,南曰南薰,北曰‘拱北,东一小门,门楼三,铺十四。西南滨溪水,东北以田为壕。万历壬辰,县丞蒋梯详议,增高城垛马道各三尺,南北二门,楼二,铺八’。” 乙巳,地震倾圮,复葺。崇祯壬申,县令魏懋绩塞南门,开干门。乙亥,仍复旧制,改南薰曰“图南。” 己卯,县令周廷凤增设月城。

    皇清顺治十一年,土寇潘宗联、吴荥为乱,重修随圮。

    康熙元年秋,大水,垣崩七十馀丈。邑令邓生柏城守拓,福禄葺补。适司理姚士升莅邑,同督成之。六年,县令沈彨重修铺前土城 。“明嘉靖甲寅,知府张子弘因贼焚掠,招兵营守,始立土城。隆庆后,为澳党所据。己丑澳平,议设参将府。辛卯,参将邵曾和委文昌典史管汝宾、千户周宗彝,协兵民运土石,筑于旧城东山” ,旋亦倾坏。壬辰,参将𥟖国耀议迁筑于澳贼李茂旧穴,后罢守官,城亦随毁;今设营,置官守之。

    清澜所城 旧在邑之青蓝都,明洪武壬申岁,千户陈良督造。“万历甲戌,贼林凤攻陷。辛巳,千户朱悬、县令罗鹗徙建于南矺都陈家村,筑以石垣,周围三百五十丈,阔一丈,高丈有八尺,雉堞九百。”

    皇清康熙元年秋,大水,圮坏百馀丈。七年春,千总倪

    灏葺之

    会同县城池 ,旧未有城。明嘉靖庚戌,督抚欧阳必进始命知县陈儒筑砌三门,架楼置扁,北“拱极” ,东《宾阳》,南“萃和。” 隆庆壬申,兵巡道陈复升亲勘兴筑,周围四百丈,高一丈五尺,阔一丈。万历乙酉,坏于大水。知县徐应麟重加修葺,增铺于

    皇清康熙三年,知县黄信让捐修城垣。七年十月,飓。

    《风霪雨崩》,坏城墙,知县曹之秀、训导梁英裘同捐助修。

    乐会县城池 ,自唐显庆庚申置县,迄元至元丁亥迁治调懒,大德庚子再迁今治,皆未建城。明隆庆壬申,贼毁县治,兵宪陈复升躬勘城址,命知县张纲计工运石砌,周围三百八十丈,横直百馀丈,启南北二门。万历丁丑,知县彭大化环凿以壕。崇祯年间,知县王怀仁、陈蕃增修,后知县李时兴复凿开县前正南门,榜曰“来薰。” 后以岁凶,闭塞不行。

    皇清康熙四年,知县林子兰复开,从中街路直出达

    《朝阳市》今南门复塞。

    临高县城池 :明正统间,按察使郭智命知县徐瑄创,垒石为垣,周围六百丈,高一丈,谯楼、门路俱备。正德间,知县周让、梁高相继以石,增高二丈三尺。铺八,雉堞八百五十八。东、西、南三门,因河为池,北倚山岸。嘉靖己酉,知县陆汤臣重建门楼、铺舍。丙寅,通判杨表增筑东、西门月城,扁曰“东安西阜” ,及建东西二关。隆庆戊辰,知县李栋增高雉堞二尺,广马路一尺。壬申,通判阮琳复浚壕堑。万历庚辰,县丞黄思德移北门于西巷立市。

    皇清顺治十七年,河涨城崩,知县蔡嘉祯捐赀修建。

    康熙十一年,飓风大作,东南城堞几没,知县陈垂重为修理。

    儋州城池 ,相传汉儋耳旧城,在今高麻都湳滩浦,楼船将军杨仆所筑,仅二百六十步,高一

    丈四尺。隋末唐初,始徙今治,宋、元因之。明洪武癸丑,指挥周旺用石包砌,周围四百七十二丈,阔一丈八尺,高一丈五尺,雉堞八百一十四,更铺一十七,启门四,东德化,南柔远,西镇海,北武定,各有敌楼。外筑月城,亦启小门。沿城开壕,周围四百七十七丈,阔五丈,深八尺。后守帅徐真、徐春等增饰门垣、楼铺、壕堑、吊桥。

    皇清以来、仍其制,常修葺之。

    昌化县城池 ,明洪武辛未,指挥桑昭奏请开筑。丁丑,千户王隽烧砖砌,周围五百八十四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五“尺。雉堞五百五十五,更铺十八,启门三,东拱辰,南宁和,西镇海,北上建楼。” 永乐间,指挥徐茂以石修砌,设敌楼四。正统乙丑,始迁县治。千户管成复凿石浚壕,深五尺,阔一丈五尺,年久倾圮。崇祯二年,知县张三光捐赀,协众修补。

    皇清以来、仍其制,常修葺之。

    万州城池 ,自宋大观间开筑,绍定间始砌以砖。元摄州事郑宽因陈子瑚等寇侵,乃加石砌增广,自西北隅至东南,周围三百二十二丈,高一丈八尺,启东、西、南三门。明洪武癸丑,千户刘才奏请开展,“周围四百三十六丈,高二丈,阔一丈五尺,雉堞六百六十,窝铺一十二,启门四,东朝阳,南镇南,西德化,北拱北,各建” 敌楼,外浚池,周围四百九十七丈,阔三丈,深七尺。成化辛卯,指挥李泰添筑月城门,楼外各有土吊桥,年久崩坏。崇祯十五年,知州曾光祖复筑月城及敌楼。

    皇清以来、仍其制,常修葺之。

    南山所城 ,明洪武甲戌,都指挥花茂“奏立于南山港西,只用木栅。永乐间,署所事百户赵昱以南山港旧所屡被倭寇,奏请移所。十六年,指挥张恕乃督工于岭黎乡马鞍山之北筑砌,包砖石。周围三百四十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五尺。雉堞三百九十九,铺八座,东西南北启门,上各建楼浚池。周围四百九十七丈” ,阔二丈五尺,深一丈。成化四年,指挥舒翼,千户王玉用砖增砌,加高尺许,填塞西门。今所在《陵水县》

    陵水县“城池 ,明洪武甲戌立于南山港西,堑用木栅。永乐戊戌,指挥张恕迁于南山所,砌以砖石。周围三百四十四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三尺。雉堞三百九十九,铺八,启门四,各建楼浚池,周围四百九十七丈,阔二丈五尺,深一丈。成化戊子,指挥舒翼、千户王玉用砖砌,加高尺许,填塞西门。”

    “崖州城池 ,宋前土城,庆元戊午始砌砖,仍创女墙。绍定癸巳,乃用砖瓦增砌。自东门起,至海南道分司,周围二百四十二丈,高一丈六尺,开东西南三门。元元统癸酉,判官李祕创建谯楼。明洪武丙辰,知州刘斌重加甃砌。甲子,儋州千户李迁复开展。自海南道分司起,至今西门止,共周围五百十三丈五尺,高二丈” ,厚九尺。乙丑,千户李兴复以砖石包砌,仍设三门,各建敌楼,雉堞一千一十七,铺二十。外浚壕堑,周围五百五十七丈,深一丈五尺。己卯,千户周宗礼添筑月城。正统丙辰,千户陈政、洪瑜复立吊桥。成化戊戌,千户王栥增筑。弘治乙丑,千户胡征扁其门。“东阳春,西镇海。”

    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州梅钦重建东城楼。康熙十一

    年,知州张擢士创建南城楼,重建西城楼,并重挑壕堑,深阔如旧,防崖游击张德远捐赀赞成。朗勇城 ,在州东北八里,黎贼出没之处。明正德己卯,知州陈尧恩即高阜处城之,甃以砖石,高八尺,厚四尺,周围二百四十馀丈,启三门,募兵防守。后以平定罢戍,而城犹屹然。

    乐安新城 在州北一百五十里。明万历丙辰,剿抱由、罗活二洞叛黎,继议善后招降,题筑堡屯兵戍守。旧抱由口前瑞芝山,为乐安、霞牒之冲,名“烂红沟” 地方,建立砖城,周围四百丈,连南门,月城在内,高一丈二尺。东、西、南城门三:南顺昌,东绥定,西镇安。经始城务,琼崖黎参将何斌臣又添设南靖远楼、北镇武楼。南门月城小楼一座。城门敌台四座

    感恩县城池 ,明正统间,先筑土城。正德初,副使王继枢奏易以石。乙亥,知县庞麟兴筑未完。万历辛巳,知县秦中权议迁县于大雅坡,创筑新城。丁亥,知县黄道充继修,因岚瘴多疾,不服水土。知县朱景和复迁县回中和乡。旧治水会所,城 在琼山林湾都,去城三百里。明万历二十八年,平黎马屎,按察使林如楚题建。周围三百七十五丈,横阔七十二丈,启门三,东东。

    安南南平西“西安” ,上建楼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