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卷目录

     琼州府部汇考一

      琼州府建置沿革考

      琼州府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琼州府星野考

      琼州府山川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七十三卷

    琼州府部汇考一

    琼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琼在唐、虞三代为扬越荒徼。秦为越郡外境。旧志:秦皇略定,始属中国。然秦于越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明一统志》以雷为象郡,琼当附雷。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越,明年改元,始以其地置珠崖、儋耳二郡,督于交州。领县五:珠崖治在今琼山东。潭都,儋耳治在儋。义伦《汉书注》:“应劭曰:‘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产珍珠’”,故曰珠崖。或又曰,以郡形在海中如珠,故云。儋耳者,种大耳,渠帅目,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据《茂陵书》,“五县:玳瑁、紫贝、苟中、至来、九龙。”昭帝始元五年,省儋耳入珠崖。元帝初元三年,罢珠崖郡,置朱卢县,隶合浦。东汉光武建武中,复置珠崖县,属合浦郡,仍督于交州。明帝永平十年,儋耳降附。出《张纯传》。“三国吴大帝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郡,有徐闻、朱卢、珠官县,隶交部,蜀遥领于建宁,晋因之。平吴后,省珠崖入合浦郡。宋元嘉八年,复立珠崖郡。梁复就儋耳地置崖州,陈因之,俱统于广州。”据《方泰传》,“隋大业中,改为珠崖郡,领县十,义伦、感恩、颜卢、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隶扬州,司隶”刺史,又析西南地置临振郡。唐高祖武德五年,立崖、儋、振三州,各领县四,崖领颜城、澄迈、临机、平昌,儋领义伦、昌化、感恩、富罗,振领宁远、延德、临川、陵水。太宗贞观元年,初隶岭南道。据《地里志》,析置州县及更名,更颜卢为舍城,平昌为文昌,析昌化置吉安,舍城置琼山,析延德置吉阳。五年,以崖州之琼山置琼州,郡名始此。领县五:琼山、临机、万安、富云、博辽。十三年,析琼山置曾口、颜罗、容琼三县,而以万安、《富云》《博辽》归崖州。高宗显庆五年,置琼州之乐会县。龙朔二年,以崖之万安置万安州,领县四:万安、富云、博辽、陵水。乾封后,琼州没山蛮峒以临机归属崖州。开元元年,改崖之临机为临高,及省舍城,徙万安州于陵水。天宝间,改儋、振、琼三州为郡,及增置振之《落屯》。肃宗至德二年,改万安州为万全郡,县亦曰万全。乾元后,省儋之吉安县,增洛阳县。德宗贞元元年,复移万全治于旧地,后复名万安县,亦复曰万安。五年,复琼州,置都督府以绥定其人。七年,省容琼县。懿宗咸通五年,于琼山南境黎峒置忠州,以辛、傅、李、赵四将征𥟖置。兵还,遂废。五代南汉分琼、崖、儋、万安四州。宋太祖开宝四年,平南汉,五年废崖州,以其地入琼州,领县六:琼山、临高、乐会、舍城、澄迈、文昌。而以宁远地为崖州,乃今崖州领县二,宁远、吉阳。儋州领县三,义伦、昌化、感恩。万安州领县二,万安、陵水。太宗太平兴国初,改儋之义伦县为宜伦。神宗熙宁间,以琼州为琼管安抚司,领州之属县,废儋、崖、万安三州为军,并领县以隶琼管。元丰三年,分属广南西路,复儋之昌化县及万安之陵水镇为县。四年,复儋之感恩县。徽宗崇宁五年,复置延德县于珠崖军黄流、白沙、侧浪之间。大观元年,以𥟖母山蛮峒置镇州,寻升为督府,赐“靖海军”额。倚郭置镇宁县。及改延德县为军,又置倚郭县曰通远。三年,割乐会县隶万安军,后复属琼州。政和元年,废镇州,以其地及靖海军归琼州。废延德军为感恩县,隶昌化军;通远县为通远镇,隶珠崖军。六年,置延德砦,又以通远镇为砦。属广南西路。宣和中,改琼管为安抚都监。高宗绍兴初,移临高于莫村。六年,废昌化、万安、崖州三军为县,昌化就宜伦县,万安为万宁县,以军使兼知县事珠崖为宁远县,及复藤桥镇为吉阳,与陵水等县并隶琼州。十三年,复万安后,县亦复名“万安珠崖军”,以宜伦县为军使。十四年,复昌化军,各就以属县还隶。后改昌化为南宁军,珠崖为吉阳军。元世祖至元十五年,改为琼州路安抚司,隶湖广行中书省。十七年,又立海北海南道。慰司。于《雷领》隶之。二十八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增琼州定安、会同二县。寻升定安县为南建州

    考证

    “至正末,始置广西行中书省领之。明洪武元年三月,平章廖永忠克广州。七月,守臣陈干富表纳降款,以其地归附。二年改为琼、崖、儋、万四州” ,省琼山,复南建州为定安县,复万安县为万宁州,仍各领属县,隶广西如故。三年升琼州为府,领州三,县十三。复琼山,隶广东。元广东统于江西行中书省。洪武初,沿元制。七年改为布政司。十九年割感恩县属崖州。正统五年省三州,附郭宜伦、万安、宁远三县。领州三,县十。

    皇清因之。

    琼山县:附郭。

    本汉珠崖郡玳瑁县地。隋于其东境置颜卢县,属珠崖郡。唐武德初更名颜城,隶崖州。贞观元年名舍城,开元后省。宋开宝五年复置,隶琼州,熙宁四年省。唐武德初,于颜卢置崖州。宋开宝五年废。贞观五年,始于崖州之琼山之地置琼州,倚郭置琼山县。十三年析置曾口、颜罗、容琼三县。乾封后,陷山峒蛮,贞元间,李复讨复。元至元间,置定安县于南境。明洪武二年省。三年,升琼为府,置琼山县附郭。

    皇清因之。

    澄迈县

    在府城西六十里。本汉苟中县地。隋炀帝置澄迈县,属珠崖郡。唐初,属崖州。宋开宝间,罢崖州,属琼州。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定安县

    在府城南八十里。自唐为琼山县地。元至元间,析置定安县。天历元年,升为南建州,迁治琼牙乡。明洪武初,废州为县。

    皇清因之。

    文昌县

    在府城东一百六十里。本汉紫贝县地,隋置武德县,属珠崖郡。唐武德间,改平昌县,属崖州。贞观元年,更今名文昌县,属琼州。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会同县

    在府城东南二百九十里。本唐宋乐会县。元至元二十八年,平章阔里吉思、平黎建议,始西北境立县永安,都属琼州。皇庆初,移治端赵都,王仁卿捐地建城。明仍旧。

    皇清因之。

    乐会县

    在府城东南三百五十里。本唐琼山县地。显庆五年,始置乐会县,属琼州。乾封初,陷山峒蛮。贞元间复。宋大观二年,割属万安军,复属琼州。元至元二十八年,平章阔里吉思平𥟖,建议析其北境置会同县。明仍属府。

    皇清因之。

    临高县

    在府城西一百八十里。唐武德间,立为临机县,属崖州。贞观五年,割属琼州。乾封后,琼州陷,仍属崖州。开元初,更名临高。贞元中,州复来属。宋绍兴初,移治于莫村。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儋州

    在府城西南三百七十里。本汉儋耳郡,昭帝始元中,省入珠崖郡。梁于其地置崖州。隋改为珠崖郡,置义伦、毗善、吉安三县。唐初,始为儋州。天宝初,改昌化郡。南汉复改为儋州。宋熙宁六年,改为昌化军。绍兴六年,废军,就宜伦县隶琼州。十三年,以为军使。十四年,复为军,以属县还隶,后改为南宁军。元因之。明洪武二年,复为儋州。三年,升琼为府,统三县:宜伦、昌化、感恩,乃隶属广东。十九年,割感恩属崖州。正统五年省宜伦县,以其户属州。今领县一:

    皇清因之。

    昌化县

    在州城南二百九十里。本汉至来县。隋大业间,置昌化县,属珠崖郡。唐初属儋州,以吉安县省入。贞观元年,复析置吉安县。宋熙宁六年省。元丰三年复。绍兴六年,军废,属琼州。十四年,军复还隶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万州

    在府城东南四百七十里。本汉珠崖郡地。唐为崖州文昌县地。贞观五年,析置万安县,隶琼州。十三年,改隶崖州。龙朔二年,始于万安置万安州,割崖之万安、富云、博辽、振之陵水来属。开元九年,移治陵水。至德初,改万全郡,县亦曰万全。贞元初,复移治万全,后与县俱复名万安。南汉

    改为万安州,省富云、博辽二县。宋熙宁七年,废为万安军,领县隶琼管。绍兴六年,废为万宁县,以军使兼知县事,隶琼州。十三年,复县为万安军,以属县还隶,后县亦复名万安。元因之。明洪武二年,始改为万州,复万安县为万宁,三年隶府,属广东,统县二。正统五年,省万宁县,以其户属州。今领县一:

    皇清因之。

    陵水县

    在州南六十里。唐武德初置,属振州。龙朔二年,属万安州。宋熙宁七年,降为镇。元丰三年复。绍兴六年,军废,属琼州。十三年,军复还隶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

    崖州

    在府城南一千一百一十里。本儋耳郡地。隋为珠崖郡西南宁远、延德县地,析置临振郡。唐武德初,改为振州,治宁远,增置临川县。贞观二年,析延德置吉阳县。天宝初,改为延德郡,又改宁远郡。后增置洛屯县。南汉省延德、临川、洛屯三县。宋开宝五年,始改为崖州。熙宁六年,改为珠崖郡,以吉阳县为藤桥镇,隶琼州宁远县。为临川镇。崇宁五年,于黄流、白沙、侧浪之间,又置延德县。绍兴六年,废军为宁远县,复藤桥镇为吉阳县,俱隶琼州。十三年,军复,以属县还隶,后改为吉阳军。元省吉阳县。明洪武二年,改为崖州,三年隶府,属广东,统县一。十九年,割儋、感恩来属。正统五年,省宁远县,以其户属州。领县一:

    皇清因之。

    感恩县

    在州城西北三百二十里。本汉儋耳郡九龙县地。隋置感恩县,属珠崖郡。唐属儋州。宋熙宁六年省。元丰四年复。大观元年,于其东北境黎母山蛮峒建镇州。政和元年,废延德军隶昌化。绍兴六年,昌化军废,隶琼州。十四年,军复还隶。元因之。明洪武初仍旧。十九年,割属崖州。

    皇清因之。

    按:珠崖郡县,创立于汉武之元鼎,罢弃于元帝之初元,招抚于光武之中兴,恢复于隋之冯、洗氏后虽沿革不定,然人民相通,自秦时已有。至其国土宇内属,在西汉已隶于皇图,盖不独至今日始有都邑之盛、人物之美也。

    琼州府疆域考        通志

    琼州府疆域图

    琼州府疆域图

    本府

    东至万州乌鱼场海岸,四百九十里。

    南至崖州“小洞天” 海岸,一千一百三十里。西至儋州“羊浦海岸,四百八十里。”

    北至环海铺十里

    东南:到:陵水多峰港海岸五百四十里。

    西南:到感恩南港海岸八百一十里。

    东北:到:文昌,抱虎浦海岸,一百六十里。

    西北到:临高博白浦海岸,二百八十里。

    东西广九百里,南北袤一千一百四十里。《琼山县》:附郭。

    东接文昌

    西连澄迈

    南抵定安

    北距大海

    东西广一百七十里,南北袤四百一十里。《澄迈县》:

    东至本县“七里铺” ,一十里,接琼山界。

    南至本县南黎都一百一十里,抵琼山县界。西至本县黄峒铺六十里,接临高界。

    北至本县北沙岸三里

    东南到本县富实都,六十里,接琼山界,抵定安县,共九十里。

    西南到本县西黎都一百八十里,“抵生黎。” 东北到本县丰盈都沙岸十里。

    西北:到本县那蓬都海岸,五十里。

    定安县

    东至文昌县界,四十七里。

    西至本县博西四十里

    南至本县“思河都生𥟖” 界,二百三十八里。北至“大江琼山县” 界,三十六步。

    东南至会同县界六十里。

    西北至澄迈县界六十五里。

    西南至儋州界一百一十里。

    东北至琼山县界十三里。

    自县至琼州府八十里,至广东省城一千九百八十里,至

    京师九千五百七十里

    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三百五十里。

    文昌县

    东:至青蓝巡司海岸,九十里。

    东南至陈村乐会场三十里。

    南至长岐铺会同界,七十里。

    西南:至定安县,居要峒五十里。

    西“至大冲公馆” ,琼山界,三十里。

    西北至旧宾宰驿,琼山界,五十里。

    北至铺前巡司一百五十里。

    东北至海一百二十里

    东西广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会同县。

    东:至本县白麻村海岸,三十里。

    北至文昌县赤岸铺,六十里。

    东南:至本县调懒港,二十里。

    西南至乐会县,上北偏乡五十里。

    东北:至本县冯家铺海岸,七十里。

    西北至定安县那危都五十里。

    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四十里。

    乐会县

    东:至博敖港,海崖十五里。

    西:至生黎纵横岭二百五十里。

    南抵万州“驰星铺” 二十里。

    北至顿兴铺十三里

    东南至金牛岭二十里

    西南至万州风门岭四十里。

    东北:至会同潭门港,三十里。

    西北至定安多河,都三十里。

    东西广二百六十五里,南北袤四十五里。《临高县》:

    东距澄迈

    西抵儋州

    南极生黎

    北临大海

    “东西广一百一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儋州》。

    东:至落闲黎村,四十五里。

    西:至洋浦海岸,三十五里。

    南至保吉黎村,三十里。

    北:“至莪叨黎” 村,四十里。

    东南抵落基𥟖村四十里,西南抵昌化县界神泉铺一百二十里。

    东北抵临高县界七十里。

    西北:抵龙门海岸三十里。

    自州治至琼州府二百七十里,至广东省城一千九百二十里,至

    京师九千八百四十里

    东西广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

    昌化县

    东跨黎峒

    西临大海

    南接感恩

    北抵儋州

    至府六百五十里。至“广东省城二千五百里。” 至

    京师一万一百五十里

    东西广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九十里。《万州》。

    东至临涛一都海岸,二十五里。

    南:至牛标岭海岸,二十五里。

    西至“鹧鸪啼峒” ,一百八十里。

    北至金牛岭,九十五里。

    东北至“连岐岭” ,七十里。

    东南:至乌鱼场海岸,三十里。

    西北至纵横峒一百六十里,接乐会县界。西南至南万岭一百里,接陵水县界。

    “至郡城” 四百五十里。至“广东省城,水陆二千七十馀里。” 至

    京师九千六百七十里

    东西广二百五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陵水县

    东南襟海

    西北枕黎

    前逼崖郡

    后接万州

    东南广九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里。

    崖州

    东:至三亚港海岸一百六十里。

    西:至望楼港海岸,九十里。

    南至海岸二十里

    北至乐安营,一百五十里。

    东南至海一十三里

    西北至感恩县界二百一十里。

    西南:至“海岸” ,一百二十里。

    东北至陵水县界二百四十里。

    自州治至府城,由东路八百七十里、由西路九百六十五里。

    东西广四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感恩县》:

    东跨黎峒

    南连崖州

    西距大海

    北抵昌化

    东西广五十二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

    形胜附

    本府。琼山县附郭。

    土壤平旷,山无险峻,俯瞰清流,坐环碧海。马鞍踞于左、“七星” 拥于右,三峰《文笔》秀于前,诚海邦一名区也。

    澄迈县

    东耸独珠,西望大胜,澄江绕其南,沧海涵其北,双滩会潮,水土平衍,故隋议立邑于此,历代因之。

    定安县

    东据长坡,西潆湳白,群山环绕于南,建水纡罗于北。其盘《拔祖》《𥟖母》而来,坦结顿《巡崖》而止。“停蓄于南资,回顾于五指。周遭列嶂如垣,左右双溪合碧,瑞见金鸡峻岭,光生文笔高峰” ,此形胜之大观也。

    文昌县

    玉阳青山蹲峙于左,长岭《紫贝》蜿蜒于右。面罗小阜,背拥群峰。此内境也。至若外疆,则七星列崿,七洲回澜。分水一江,流岐泾渭。浮丘孤峙,潮界东西。铜鼓声震于鲸涛,石阑雄抱乎虎踞。洋洋大观,足表南海。

    会同县

    来龙由西北逶迤而东,结脉端山。一建县治,一建学宫。南绕莲池,临玉几、案山。青云桥环其北,多异岭秀其东,白石峰耸其西,面大海。石栏倚、金鸡诸岭,厥壤沃硗相半。

    乐会同

    诸山,由五指山分支,迤𨓦东下,连冈叠嶂,走数百里,乃粲白石,突为炉峰,翼为榜山,卓为金牛岭,峙为圣石,以屏翰邑里,关锁上流。其水亦从五指发源,合定安、会同诸水而来。川原联络,合为万泉,流马环绕县治。东至汀洲岭,汇为虬潭,播为博敖港口,东入于海。《郡志》谓:“东枕沧溟,西距黎峒。层峦起伏于前,深潭环” 绕于后,水清山秀,卓有奇状。琼之东南形胜地也。惟汀洲水口文峰前有建塔旧址,须筑以补《胜概》。

    临高县

    “前俛长江,后界大海。” 那盆揖其左,毗耶耸其右。中平如掌,坐视四隅。

    儋州

    东耸松林峻岭,西倚“德义高山。” 新昌水旋绕乎南,那细峰崭岩乎北。

    “珠崖” ,如囷廪大,在中州西南万里鲸波浩荡之外,四郡一岛,中盘𥟖峒、昌江、𥟖阜拱揖映带昌化县。

    东控黎山,西临大海。神山冠其北,马岭峙其南,《万州》。

    华峰叠嶂,鞍岭嵯峨。三面水绕,泮宫之南。六连山阻,州治之后。

    背倚六连岭,六峰插汉,接连起伏,环拱以蔽肃杀之气。七星墩列于州后,灵秀森护,遂负之而立邑。然六连之脉,来自马鞍。马鞍,州之主山也。双髻互峙,以为左障。东有华封洞,以为右肩。山尾把抱二岭,一近一远,斜卫东南之偏,此山形也。踢容河从州西十里斜抱而南,至州南七里转流而东。其转也,回环为三曲,而后东下,州治州学俱向之,藉其秀以苞孕,形势气脉于是而一聚焉。

    陵水县

    东倚层峦,西控𥟖峒。海波汹涌于南,笔峰巍峨乎北。

    崖州

    多高山大林。左据回风之雄,右揖龙楼之险。南山雄压重溟,鞍岭远连五指。二流绕郡,分派朝宗。

    感恩县

    东枕群峰,西环大海。青山拱揖,碧水萦回。

    琼州府星野考        府志

    府总

    琼之分野,属扬州之域。

    《星纪》之次,婺女初二度六分三十八秒;

    《皇清时宪历》越赵星野同,亦犹牛女之界矣。

    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

    琼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琼山县附郭。

    琼山 在县南六十里白石都山下有琼山、白石二村。土石白如玉而润,县以此名。

    雁塔三元峰 在县南二里。平冈一峰,尖秀如笔,水环其下,朝拱两庠,以宋姜唐佐始登乡举,故名。元帅守筑雁塔亭于上,联左二峰为三。” 明万历九年,副使唐可封移郡庠后,“《三元碑》竖于中峰,遂为“雁塔三元。”

    苍屹山 在县南二里许洗马桥南,石峰屹立。傍有石壁刻云:“盘龙屈曲自何,起伏回翔几里。” 后人于句下添“方长” 二字。

    灵山 在县南二十里那度都,旧名“黑山。” 乔木阴翳,中有官市。自北渡海,中洋即见。及抵其地,不甚突兀,祀有神祠。

    陶公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麻长都陶村。人多姓陶。下有巨泽,合外三十六曲水达大江。《道书》谓“天下七十二福地” ,此居二十四位。旧有陶公墓。

    琼崖神岭 在县南二十里东潭都平地起峰,即古珠崖,地中有神庙。

    西石山岭 在县西四十里,上石《山都》,一名“马鞍” ,为郡城主。山上有井与海通,泉出清冽。有洞可容数百人。旧传有石鼎丹炉在挺峰之下,乡人以为祭神祈雨之所,时见金牛出见。

    东石山岭 在县南七十里博埋都,一名“美丙岭。” 四畔平原中突一峰,状若交椅。石上有巨人迹。旧传仙游于此。前置巡检司于旁,今废。虎村岭 在县西南五十里雷虎都,一名“波秋岭。” 其势自西石山蜿蜒而来,至是挺起,状若虎踞。

    顺村岭 在县东南三十里演顺村。平坡起峰,四畔森郁。元僧无我建塔于上。丫髻岭 在县东八十里独坡都。

    石鼓岭 ,在县西南一百六十里西𥟖都,即南岐岭。中有大石,盘围十丈许,扣之其声如鼓。

    盘塔岭 在县南一百七十里西𥟖都上十三峰。下有温泉。旧传有僧建《涅盘庵》塔于上,因名。龙堆山 在县东那社都。山上有石,初甚少,岁久渐大。乡人猎坠网中,舁归,结茅祠祀之。一夕,里人梦上帝云:“前石乃西山万寿福神。” 至今高五尺许,祀以为神,祈祷即应。

    仙人洞 在县南二里苍屹山后。洞口有石炉,内有石版,题曰:“远七里,近七里,不远不近在七里。” 解者以为指言地穴。明嘉靖三十四年,郡守张子弘偕二守赵可旦游览,改题其洞曰“紫霞。” 建安仙亭、青云亭,留题其间。万历年间,副总兵邓锺建瀛惠庵,买田供祀,勒石题景,竖有碑记。副使蔡梦说立流芳亭于左,知府倪冻立“会心” 亭于右,各有题咏。

    递莲洞 ,在石山铺西南一里。入门行数十步,委曲相通,大小五洞,深远有石磴如榻,可容数十人。上有门,见天日。傍一黑洞,无火不能入,苍洞 在符村西,“洞门宽五六尺,斜入二十馀丈,内有二井,乡人砌石路汲水,人汲其一,牛饮其一,深处暗不能入。”

    龙廊洞 在石岩都东南一里。洞路崎岖,由西南入,深二十丈,傍有小洞十一,可容数百人,乡人于此避难。

    鸦卜洞 ,在雷虎岭南。周围约里馀,深数丈,虽秋潦弥月不满。中有石墩,牛牧其内。

    龙卢洞 在张吴都颜村侧,即颜卢县故址。“铺锦谷 ” 在县南叠村。幽邃险绝,蔡九娘避陈子湖寇处。

    学前水 在郡城前,即南湖。源自西湖,流旧县学,达为府、县卫及两学明堂。宋人浚河导流,经蕃诞村,方会大江入于海。今漫塞成田。

    南渭溪 在县南十六里上那邕都。水源二,一自谢潭,一自荫潭,合流十馀里入大江。乡人沿流筑栅,置车灌田。

    谢潭 在县南十五里。《下那邕》都潭。谢村山涧泉涌出,潴为潭,深莫测。

    荫潭 在县南二十里。东潭都泉出山涧,潴为潭,大旱不涸。

    黎母水 ,《明一统志》云:“在府城东三里。”

    南渡大江 在县南十里顿林都。源自五指山,流历临、澄、定三县地界,沿流续会诸水,至北入海。琼城柴米竹木,多倚办运。

    河口河 在郡城东门外。明弘治年间,知府张桓因里老唐正等建言,买民田开河引水直抵城壕,以便通粮。

    博冲河口 在县东南五里。顿林、东昌二都界。水从南湖流出,亦从大江迎入,为郡地。巽方之水,传有古谶云:“博冲河口塞,五解状元生。” 明万历甲寅年,尚书王弘诲、知府谢继科、通判潘大熙议塞以图应。谶因乙卯年两学脱科,水涨淹田,乡人共称不便,鸣于署府事,推官傅作霖委官开之。

    第一水 在县西三里。流绕下田村而入于海。次一涧亦流入海,谓之“第二水。”

    铜铫溪 在县东南八十里。中有巨石,形如铜。铫水注其中,有声似雷,溢出文昌铺前港。安容湖 在县南八里丰好都。

    龙庙西湖 在县西二十里,博崖都。泉自石岩流出,极清。昔人刻石为龙,置穴中,水从龙口涌出,故名“龙潭。” 旱祷即雨。一派达洗马桥,一派达博冲。建龙庙。

    小西湖 在府城西

    东湖 在县东十五里博茂都。昔传冨家居此,因大风雨陷而为湖,乡人庙祀于侧。遇旱请水以祷,即雨。

    南湖 在府城南,溉田千馀顷。

    西南湖 在县南五十里雷虎都。去湖四十步有仙井,上有仙游遗迹,有石刻诗。其流溢出,灌田百馀顷,出梁老桥,通南渡江,入于海。

    莲塘 :在府治南,产白莲。

    峻灵潭 :在郡东城外。周围二百丈,有峻灵神祠。

    双塘 在县西四十里下石山都,大小相连,渊深莫测,旱祷即雨。

    五龙池 在县西十二里五原都。泉五派涌出,清冽成池。经滨涯,转南茂桥出海。

    海口港 水自南渡,大江流来会潮。今官渡自此过海。

    神应港 ,旧名“白沙津” ,宋元帅王光祖曾开未就。淳祐戊申,忽飓风作,自冲成港,人以为神应,故名。

    考证

    小英港 :在郡西北十里。

    东营港 :在郡东十里。

    博茂港 :在郡东十五里。

    烈楼港 在县西二十里。自徐闻那黄渡开船,小午可到,乃汉军渡海之处。海边有大石一所,生出海北三墩,名曰“烈楼嘴。” 海南地接徐闻,此最近,舟一朝可到。

    双井 即今海南卫前,宋景定二年凿。

    府门井 在府治南,即旧莲塘井城。《明一统志》:“其泉味甘冽,环城人汲之。”

    玉液井 在县内西隅管粮厅后。明景泰五年,知县陈用己开。

    “西城大井 ” 在大西门内街北。明正统指挥丘胜、李翊开。今西门,人汲之。

    南城脚井 明指挥李泰开。

    《北城井 》泉味清冽。吴升开

    观风井 在察院公署内左。明万历戊子,巡按蔡梦说开,《自记》“立碑。”

    琼桨井 在南郊旧县学东。明洪武教谕赵谦浚,深四丈,立二石柱,驾辘轳以汲水。题一柱云:“岁壬申,闰甲申,凿斯井,泉沄沄。德日积,用日新。养不穷,千万年,考古名,告后人。” 又立石碑,刻“琼浆” 二字。今井基尚存。

    水关井 在北城内,泉味甘冽。

    武秀井 在县东街武秀坊前。明弘治指挥张诩开。

    多味井 在县南四十里梁老都。泉出岩窍,甘洁不涸。

    南宫井 在南桥外南宫殿庙后。泉味甘冽,大旱不涸。

    琵琶井 在南桥。唐解元濂伯家居。前有大琵琶树,阴蔽于上,今有乔木,故以此名。泉味甘冽不竭,亦名“仙井。” 乡人传有金鲤游现,以为应出唐解元之祥。

    沙井 在府城大南门外西南门壕畔。泉甘冽,迥出胜诸井。

    六角井 在南郊旧县学东路畔。石砌六角,各有柱。今环南城外汲之。

    竹根井 在城东一里。唐胄凿,有铭。

    弥陀井 在城一里番诞村,弥陀庵前。

    双眼井 在县南桥外山川坛北山下。泉甘冽,不下沙井。

    仙井 ,在东潭都石岩中,深一丈,有平石,左刻“贞元二年” ,右刻“熙宁甲寅” 数字。

    龙井 在苍驿都。乡人琢石为龙,置穴中,水自龙口涌出,大旱不涸。

    田井 在县南四十里,遵都岩泉涌潴,周围三十步,冬温夏冽。昔人砌石为引,旱则三五十里皆汲之。

    双泉 在城外东北隅,苏东坡所凿。两泉相去咫尺,泉味异常。宋陆郡守建泂酌亭于上。及李光谪居九年,有“曾是双泉旧主人” 之咏。

    金粟泉 在城外北隅,属东坡双泉之一。《旧志》称为“浮粟井” ,即此。与右边北隅泉相望,而味犹佳。明万历壬子,郡守翁汝创建粟泉亭,挖地起庵,得一石砖,旁有东坡行草书字迹,其砖为翁守得去。四十二年,郡守谢继科复于井上周围砌石,琢双龙头安于井中。泉从龙口涌出,绕曲而注于池,灌于田。建亭曰“会源” ,建庵曰“金粟” ,祀观音像。复设书院十馀间,开讲堂一座,开塘一区。四十五年,提学副使戴禧建二苏祠于泉上。清惠泉 在城外北五里。亭海口,往来中道。明万历戊申年,郡守倪冻所凿,建亭曰“清泉” ,故以此名。泉味甘冽,行人憩息多饮之。四畔种榕,立石勒铭,今时呼为“倪公井。”

    澄迈县

    迈山 即县境,隋以名县。

    独珠山 ,在县东十里,为县主山。旧《郡志》作“株” ,今《邑志》易为“珠。”

    大胜岭 在县东十里。高耸。俗传汉军屯此,征蛮大胜,因名。知县韦裘建石亭于上。

    夏社岭 在县南十里。三峰连萃,乡人每夏季祭社于此,因名。

    石矍岭 在县西五里许。立烽堠于上,以觇海警。

    三峰岭 在县南三十里,平一原,突起三峰。社仁岭 在县东南二十里安人都。上有“五土神祠。”

    文裔山 在县南三十里。下有文裔龙泉,祷雨多应。

    合岭 在县南七十里。琼、澄分界。

    青山岭 在县西三十里。上有巨石,附以神像,孕妇不入,牛马远迹,旱祷辄应。

    北畔岭 在县南五十里。知县秦志道旧迁县址于此。

    麻山岭 在县南六十里。

    石鼓岭 在县南七十里。上有二石并峙,扣之若鼓钟响,凡遇令节,乡人击之为乐。

    官苟岭 去县一百馀里,中有巨洞,可容千人。明洪熙元年,定安黎人王官苟作乱,潜伏聚众于此,故名。

    白石岭 在县西南一百馀里。顶有深潭,上多白石,泉自石峰溜滴下塘,旱久石黑必雨。佛社岭 ,在县南一十五里。

    笔架岭 ,去县一百二十里,自居托来。

    万岁冈 ,在县西一十里。上有怪石如列屏,将雨则云笼罩。

    石龟仑 ,去县三十里,有奇石如龟形,石润则旱,石干则雨。

    岩峒 在县西三十里。南楚海滨,处士吴璇曾隐于此。

    澄江 在县前。源自县东安仁都,流出达海,四时澄澈,隋以名县。

    九曲水 ,在县东一里。

    里滩 海潮门下有石岩,高丈馀,澄江流至,激石成滩。元建石塔镇其上。

    外滩 在教场下,合外桥水流泻成潭,与里滩声相应。元建石塔镇其上。

    抟龙潭 在县南十里。水自倘驿沙吉村流经此成潭。明景泰间,一物隐隐于中。次日风雨大至,水吼龙起。天顺间,亦有龙起。

    鲤鱼潭 :在县东三十里林表村。泉涌流入新安江,达于海。

    新安江 在县南六十里。源自五指山,流历临高,通定安、琼山,入于海。

    龙塘 在县南七十里。旧传“龙见。”

    东水港 :在县西北十里。

    材坊港 在南楚都,与石矍相峙。上有烟墩,以望海警。

    石矍港 在县西二十里,源合西峰沙地、南滚、硝阳四水会潮。港口两岸皆石。

    玉抱港 :在南楚都,临高界。

    泉凿港 在县西五十里。海潮进入成港。麻颜港 在县西六十里麻颜村。以上二港,俱砌石栏取鱼,以为民利。

    县东井 明嘉靖九年,知县朱銮凿。

    县西井 “明天顺四年凿。”

    学东井 在明伦堂东

    学前井 明隆庆年间,训导鹿世卿凿。

    分司井 在《海南》道内,泉甘冽。

    永庆井 在迎恩门外。知县汪贵建寺开井,今寺废井存。

    天池书院井 在迎恩门外,知县秦志道开。“七星泉 ” 在县东七里。泉从石窍涌出,久旱不竭。

    滴珠泉 在独珠山下,滴溜如珠。

    神头泉 在县南十五里倘驿都。传有妇人骑马至此,地塌泉出。今马迹见存,即《县志》马蹄井。东巽泉 ,在县南四十里王家都。流泻三丈馀,四时有声,朝响则雨,暮响则旱,俗呼圣井,可祈雨。

    那陀泉 :在东水巡检司海港中。潮满浸过,潮退,涌出澹水,民共汲之。

    文裔龙泉 在文裔山下。有寒泉五穴,涌衍成池,形交如文字。昔人琢石为五龙头置池中,水从龙口涌出,旱祷多应。

    南滚泉 在县西三十里封平都。田中一穴,泉涌若沸,夏凉冬温,大旱不竭。

    瀑布泉 在县南四十里安宁都。一名“水濂洞。” “水曲泉 ” ,在县南一百里黎都,四时常温。湳艳温泉 ,去县百里,西黎界青岭东,常温,冬可瀹鸡豚。

    定安县

    黎母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光螺都。《虞衡志》云:“山极高,常在云雾中。” 《图经》云:“婺星现此山,因名。”

    《旧志》
    又以雷摄蛇卵生一女号为黎母琼岛四

    州。此为主山,水源皆从此出。旧《志》以为即五指山,非也。

    大五指山 ,在县西南四百里。生黎峒中,五峰如人指,屹立,四州山脉水源皆出自此。

    文笔岭 :去县治二十五里,即尖岭。副使陈英补筑其顶,以壮本学文笔,故名。

    金鸡岭 在县南十里许。即迈本岭。昔传夜深常闻有金鸡鸣,故名。

    马鞍冈 :去县治二里许。冈上多奇石,当中最高,若据鞍状。

    清宁岭 在县西南四十里。

    石硖岭 在县西四十里。

    居腰岭 在县东三十里。

    那危岭 在县西南六十里那危都。

    新寨岭 在县南一百里。元初立县治于此。乌盖岭 在县东南六十里。会同分界。

    思河岭 ,在县西南三百三十里。山极峻绝,黎人恃为“负嵎。”

    南牛岭 在县南一百三十里,乐会分界。石塘岭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巅上有巨石,下出水成塘。

    白旗岭 去县十二里。世传天阴雨则白旗悬于上,故名。

    坡塘岭 在县南

    南闾岭 在县南二百里。黎人环居其下。光螺岭 在县西南二百里黎峒中。或言黎人王镇开此地,以其子“王光” 、“王螺” 名都,因以为山名。

    建江 即大江,县枕之。元陞县为南建州,因名。水自五指山历临澄,经此达琼山,南渡入于海。湳白江 ,在县西二里。水自南闾发源,经新寨居畔,合建江入海。

    巡崖溪 在县东八里,即“东江。” 发源黄竹都,流经居腰,至迈崖会大溪。

    桥头溪 在县西南十里许。水上叠石为桥,以渡行人。

    思河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源自五指山,经南雷多河,复东南出,为乐会万全江。

    清潭 在县后,建江中,深几丈,潭两石似龟,或击折一头,江水为赤。数年,五泥人卓立如人形,县令清德,则沙开成潭,泥人出;若贪污,则潭淤,泥人没。昔传吴定实、罗昌、鄢时常清,御史潘季驯为罗作《清潭碑记》,知县李传春作亭。郑廷鹄“记。”

    文昌县

    紫贝山 在县境。《寰宇记》云:“前汉紫贝县扶山 在县境。” 《隋地里志》云:“武德有扶山” ,武德县旧名也。

    玉阳山 ,在县西北十里,即青山岭。林木青翠,为邑主山。

    迈豆山 在县南十里许。旧传有一香炉飞来,岁久榕根缠裹。乡人祀之为神。山前有泉,旱祷最应。

    奇岭 在县南十五里

    飞鱼岭 在县南十五里。山势联属若贯鱼。迈南岭 在县南三十里。《邑志》名沙鱼港岭。灵山岭 在县西十五里。上有神坛井泉,旱祷多应。

    禁山岭 ,在县南五十里迈陈都山。有神灵,四时草木青茂,人禁不取。

    鼓楼石岭 在县西南二十里。上有二石,左似牛形,右似龟形。乡人遇旱祷之,最应。

    七洲洋山 在县东一百里大海中。峰连有七,一名“七星山。” 树林森茂,巢诸鸟鹊。下出澹泉,航海者多于此取水采薪。即元刘深追宋端宗执戚属俞如圭之处。

    铜鼓岭 在县东六十里青蓝都。古传诸獠铸铜为大鼓,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来者。若富家子女,则以金银钗扣鼓,竟留钗以答主人。若仇杀相攻,则击此鼓,到者云集。后遗瘗此山,乡人犹得,因以名岭。

    东猺山 ,在县东一百里。山下旧居,猺人如猿,故名。

    浮山 在县东一百里。屹立海中,分潮水西东流,俗呼为分洲洋。《县志》作“浮丘山。”

    虎村山 在县东一百里抱虎岭下。山迹平易,民蜑杂处。

    白坛岭 在县南一百里。旧时黎人环居其下。八角岭 在县西南一百二十里。山下有八址,盘环数十里。昔时黎人环居其下,先代筑寨于此,亦名“八角寨。”

    天塘岭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峻拔插天,顶有源泉,流下成塘,大旱不涸。

    抱虎山 ,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山石状如虎,左山回抱于右,故名。

    七星岭 ,在县北二十里水北都,其峰有七。焚艛岭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迈犊都海傍,世

    传汉艛船将军杨仆初渡海至此,即焚其船,以示士卒必死。

    白屿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铺前港海洋中。四畔皆石,中有沙陇,远望甚白。一名白沙屿。青屿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调滩限头之东。去海岸二里许。屹立一岛,丛木青翠。

    红石岭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白延都,乱石磊落,皆红色。

    苍锡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

    南桥水 在县治西厢二里,即文昌江。水源有二,一自迈南山,一自龙塘,各流至县前相合达清澜入海。有便民、“太平” 二桥。

    潭牛潭 在县西三十里许。何恭都。旧传:潭多怪异,中有石牛,水激之,声震数里。按《县志》作潭牛滩。

    龙潭 ,在县西三十里那郭都。俗传原平地,一日风雨大作,遂陷成塘,乡人以为“龙起。”

    龙湾 在县南八里。中有龙舌洲,一名乌揽湾。明嘉靖四十三年,又起一洲相对。

    黄棠湾 在县西二十里。北山都潜有多鱼。簸箕湾 在多寻都。

    湴塘溪 在县西一十五里。发源自琼山。白芒溪 在县北一十里,发源自湴塘来。腾桥溪 在县北二十五里。水流入海。

    东昆溪 在县东三十里,水流清澜入海。白延溪 ,在县南五十里,源自白坛来。

    黄竹溪 :在县南十里。

    龙塘溪 在县西十里。水流出清澜。

    清澜港 在县东二十里,源自下场溪西,合流接潮。

    抱凌港 在县东六十里,源自铜鼓会潮。陈村港 在县东南五十里,潮长可泊舟,退则沙浅,灶户沿岸煮盐。赤水港 在县东一百里,源自东峱山,流来会潮。

    长岐港 :在县东四十里,立驿。今废。

    郭婆港 :在县东北一百里。源自东峱山,流来会潮。

    抱虎港 :在县东北一百里。源自抱虎山来,会潮成港。

    铺前港 在县西北一百里。源自琼山、官隆、符离二都,与三江水合流,会潮成港为海。今设巡检司。

    石栏港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一名北岭滩限头。北岭东山下乱石生出海洋中,栏障水中开三门。

    焚艛浦   铺前浦   见“上港。”

    三江水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水源有三,各流至韩家村合达铺前入于海。

    分水江 在县西北五十里。源发自琼山来,一水分两溪,左黑右白,交流通海。

    大贼澳 在县东一百里青蓝都铜鼓之东。《北峙》澳 :在县北一百六十里。水深山峙,可泊舟。

    温泉 ,在县南二十五里。多寻都泉,涌成池,周百步许,冬夏常热,大旱不涸。按《县志》作“汤泉盐池。”

    石鼓井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迈犊都林铁村。有六石环起田中,宛若砌成,径有六尺许,状如鼓。其土黑,有泉涌出,夏冷冬温,大旱不竭。鱼爷井 ,在县西五十里《那郭》都。泉与海通,中有一巨鱼,头白,呼“鱼爷。”

    石井 在县北五十里南溪都抱罗山。一石如棺,旁皆石岩,泉与海通,中有二龟。

    七星泉 在七星岭东。泉涌混混,昼夜不竭,旱祷多验。

    观音阁井 在县南观音庙下。其水重于诸井,大旱不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