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卷目录

     潮州府部汇考二

      潮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三十四卷

    潮州府部汇考二

    潮州府山川考二       府志

    惠来县

    五朝山 在县北三十里。层峦叠障,环列如屏,为县治之枕山。

    大墩山 在县南半里许。

    光华山 在县东八里

    百花山 ,在县东三十里,高五十丈。

    试剑山 ,在县东三十里。

    岩尖岭 在县东三十里。山势危峻,下有铭湖岩。

    南山岭 在县东三十里,与岩尖岭相映。双髻山 在县东四十里,上有宝峰岩。

    青初林山 :在县东四十里。

    西风堂山 :在县东四十里。

    虎空山 在县东四十里。

    石路坑山 在县东四十里,与青初林山相连。黄冈山 在县东六十里。

    华古岩 在黄冈山西七里。

    石山 在黄冈山北十里。

    文昌山 在县南十五里。孤峰秀拔如文笔,故名。

    吊海山 ,在县东南八里。

    赤山 ,在县东南五里。

    湖岩 在县东南三十里。

    圣母岩 在县东南五十里。

    葛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虎头山 在县东北一里许。形势嵯峨,状如虎头,故名。

    洪塘山 在县东北一十里。

    金冈髻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渔舟山海归,视此为准。

    杨梅山 在县西二里

    马鞍山 在县西八里

    塔山 在县西三十里

    旒山 ,在县西三十里。高广延百里。

    蜈蚣山 在县西五十里。

    莺嘴山 ,在县西八十里,通海丰三径狭不容车,盗贼之所出没。

    马耳山 在县北二里许。

    林焦径 在县北二十里,路通潮阳。

    钓鳌山 在县西南二里。

    石人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

    雪峰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

    葵岭山 ,在县西北一十里。

    石牛山 ,在县西北八里。

    普陀岩山 :在县西北十里。

    虎头寨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

    鲤鱼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

    象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

    黄猴峰 在县西北五十里。

    头巾石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

    鹤老坑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

    谢塘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

    北门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

    磨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高四十馀丈,延袤三十里。

    峡岭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

    千秋镇石 在县西北七十里。

    割茆径 ,在县西北五十里。

    茆溪 在县东六十里。发源黄冈,合绕心江,经茆港总会诸水入练江。

    古产陂溪 在县东五十里。发源金刚髻山,至仓上洋通靖海港入于海。

    洪桥溪 在县东五十里。发源金刚髻山,经东铺至靖海港入海。

    后屿溪 在县东四十里。发源南山岭,至狮石头接潮汐,纡回数百丈。

    光华溪 在县东四十里。发源大崦山,经石佛抵光华寨,分为二派:东曰东光华、西曰西光华,并流至东福埠接龙潭,合流至神泉入海。

    考证

    东福埠溪 :在县东五里。发源大崦山,经光华绕东福埠抵神泉入海。

    禄昌溪 在县西二里。发源盐岭,经大溪抵白沙湖,绕《洋美》至神泉入海。

    罗溪 在县西二十五里。发源石鸟山,经东溪仔,抵黄善桥合林招渡水合神泉入海。

    林招溪 :在县西二十七里。发源莺嘴山,经吉钓涌至神泉入海。

    西门溪 在县西门外。发源虎头岩,经西溪白沙湖与长岭之水会,至神泉入海。

    龙江溪 在县西三十里。发源莺嘴山,经鲎溪至潦洋抵神泉入海。

    渔湖溪 :在县西北三十里。发源占山,合龙冈至神泉入海。

    榄衣溪 :在县西南六十里。发源磨山,经新岱至甲子港入海。

    大陂溪 在县西一百里。发源磨山,经澳头至甲子港入海。

    西坑溢泉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泉出石中,其涌如沸,隆冬尤热。

    龙堀温泉 :在县西北五十里。

    石井澳 :在县东南二十里。

    沿锡澳 :在县东南三十里。

    赤沙澳 在县东南四十里。岸有沙堤,可障海涛。海艚不时湾泊,登岸劫掠,最称要害。

    石碑澳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

    大坭澳 :在县东南五十里。

    大埔县

    茶山 在县治后,脉自福建界至虎头山起伏,迤逦而来,端秀北向,城垣半据其巅,县治之主山也。南去一里许有白莲洞,中有小岩,相传谓昔有异人凿池于岩之麓,种白莲,因名。

    榻冈 一名“天印山” ,在城北门外,当漳、靖二水之交,突起一冈,其形方平如榻。

    崔鹰山 在县右一里许。绕耸如鹰状,堪舆谓之“右弼。” 西有新矶山对峙,谓之“左辅。”

    伏虎山 在县东一里。自风波嶂来,数峰联秀如虎。伏山之麓,居民相聚为神泉市。一名石柱山。傍有圆池,号“太极池。”

    玉屏山 在县北二里。横障如屏,又名“挂榜山。” 下有猫儿石津渡在焉。

    海螺山 在县北二里。其状环围如螺。其后有峰高耸,亦号“一峰来秀” 云。

    天马山 在县北河背玉屏山后。自燕尾山来,高耸秀特,状如勒马,故名“天马。”

    狮子山 在县西一里馀。巉岩夹江,状若狮象,对峙多怪石,盘结关锁诸流,人谓“邑之限门。” 三台山 在县西二里,连麻子栋此硿下山隔溪西隐然为城内左屏幛。

    麻子栋 在县西,近老虎石积龙寨。崔嵬突秀,太乙捍门。民尝种麻于此,故名。

    交椅山 在县东十里,其形弯拱如椅。一在洋淘村。

    虎头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馀茶山来脉祖此,其状高耸如虎踞,多产杂木。

    凤髻山 在县东十五里。形如凤冠。

    凤波嶂 在县东二十里长富社。发源于闽汀之漭,荡洋迤逦,起玉釜栋。此嶂突起数峰,嵁岩陡绝,阴霾则烟笼叠嶂,晴霁则碧入重霄,县右之奇观也。逶折穿落,长窖、山心、伏虎等处,尽于神泉侍卫。茶山为虎踞对峙,新矶山为龙蹲焉。燕尾山 在县西五里。双峰峙汉,形如燕尾,连于阳石峰。

    赦文山 在县北十五里。其峰高峙,傍有一峰次之,名“小栋。”

    阳石峰 在县西二十馀里。源于闽杭之羊首山,顺流逶迤至平砂角髻嶂后突起此山,近观则层峦峭壁,远望则数峰插天,每烟雾浮起,必致雨泽,民以为耕种之候。山多野兽,穿落为浒田旧寨。大河等处,尽于河背,为天马榜山。羊耳凹 在县东十里,连于虎头山,为黄塘坑之祖山,为樟溪黄砂平和之要路,尖耸如羊耳。积龙寨 ,在县西十五里,连南栋山,高耸白叶村水口,盘结其乡,故名。

    三将军山 ,在县西十六七里。三峰耸云,穿落广林,沿坑陈金村等处,尽于洲角院。

    南栋山 在县南二十馀里。层峦叠嶂,分支环护。其中多产檺木,俗称“檺树栋” ,永安社主山也。老鸦山 在县西三十里,近洲角院。状如飞鸟,下有尖石,俗呼为“鸦嘴。”

    鹞子栋 在县北三十里。峻耸如鹰鹞之飞长。

    治,与永清分界。又永安社及清远各有一岩,亦名“鹞子”

    印山 ,在县西四十里旧塞村尾,为一方门户,当三水之交,突起一峰,特秀而圆,正对三河城。下布平原,多种芥姜瓜果之物,三河镇市资给于此。

    凤翔山 ,旧名石荫栋,在县西四十馀里,自阴那山来,顶耸腋绕,状若翔凤,中吐出一冈,形势特秀。松木阴翳,号“松蓈。” 下布平原,居民数百家,乃三河新寨主山。

    巍龙山 在凤翔山右。气势雄伟,大类龙之腾跃。且峰峦层耸,状若梯级,又号“天梯” ,乃三河一方巨镇。

    神栋山 ,在石荫栋左。特起崇隆,其后为高山寨。平顶方面,堪舆家以为“诰轴山。”

    华表山 在县西五十里。一峰尖秀,屹镇万江峡中。傍有一峰,高耸相连。又在三河为正南,石曜尖如凤嘴,逆取三江。旧名“百祖渠” ,今呼“凤凰渠。” 合乡建观音阁于上,以镇水口。

    葵山嶂 在县西南六十里。清奇秀特。此东门埔诸乡祖山邻湖寮界。

    网山 在县西南六十里。濒江突起一峰,顶尖秀而麓若翅展,磊砢多石,望之如渔叟张网此弓洲水口。

    燕尾山 ,在县西南六十馀里,并起两峰,宛如燕尾,竹木阴翳此弓洲荫粮山。

    严子岭 在县西南六十里。中多硎石。此银溪水口。

    昆仑山 ,在县西七十里,自阴那山来,支派盘旋,壤土膏沃,乡人种植姜芋瓜瓠厚获,其俗呼之“宝壤。”

    天门岌 ,即昆仑村。门户一峰高耸,陟越者若不可阶而升也,故名天门。

    阴那山 在县西八十里。五峰连峙,状如火焰;崔嵬高耸,名“五指峰。” 陟巅四望无际,茫如洋海;时有云雾笼罩觌面,不可认识,真奇观也。上属程乡,下属大埔。为三河、大麻、昆仑祖山。山下即阴那坑,有祖师寺,师曾以锡扣石,出泉清洌如雪,酷暑可以解烦。三月二十五日为其降生之辰,必有洗殿雨,二、三日可以溉田,虽旱而不害。已上俱《滦洲山》

    石鬼岩 在县西六十里,滨大江。乱石磊块,尖峰高耸,有岩穴数处。相传中有金银器物,偶入取之,即路迷不知所出。

    铜鼓嶂 在县西八十馀里。绵亘数十里,高耸入云,三面程乡海揭,一面大埔穿落为银滩、古野、三洲等处。村嶂有小尖、南溪数处,古为贼巢。崇祯辛未间,锺凌秀据此。

    席帽山 在县南五十里,左壑右河,路循一麓。一名“鱼湖。” 栋前一峰为鸡笼山,望之深秀。又帽山东边一山,亦名帽山。

    双髻山 ,在县南五十里。双峰高耸,望如丫髻。中有石室,可坐百人。相传“惭愧祖师” 驻此。修真后,移阴那。此为东门埔弓洲来脉。又为河寮、文峰。

    梁头山 :在县南五十馀里。来脉处有二山,名为白叶山、天仔栋极其高耸。又有楼连山,与梁头山对峙。

    三台山 在县南五十里。三峰并列,亦名“笔架山。”

    文峰山 ,在县南五十馀里,一名“帽山。” 脉落悠长,峰峦耸特,乃湖寮一乡之镇。

    西山 在县南五十里,状若展旗,山脊《石牙》丛峭,下有石岩,中宽外狭,两旁陡险。人避盗者尝居其中。又名“挂榜山” ,虎鸣石动,士子定捷高科。此在湖寮。又一在白堠村西南。

    蝴蝶山 ,有蝴蝶双飞之象。早晚时有白云飞绕,在湖寮之北。

    尖笔栋 在县南五十里。孤峰独秀,势插云霄。马山 在县南五十里莒村水口,其山多冢。一在白堠,其昂首如马,下有鸡滩,名“滑濑” ,颇险。一在帽山右侧,名为天马山。

    五虎山 ,在县南四十馀里。五山连叠如伏虎,朝拱邑城。

    郭山嶂 在县南八十里。盘围如城郭,故名。“南阳栋 ” ,在县南八十里。山势崇峻,岿然壮观,与郭山嶂对峙。

    九峻山 在县南一百一十里。层峦叠𪩘,崎岖九折。昔人通鸟道,以为往饶、平捷径。厥后相沿,遂为必由之路。然山林深密,行者戒之。旧张琏贼巢据此。

    考证

    西岩山 在县南一百五十里。重冈叠岫,涧谷杳冥,林木阴森。岩中有阶垣、亭台基址及石床、炉灶、瓶盂之属。山半泉泻,悬崖下锺井深不可测,名曰“龙潭磜。” 相传人投生铁其中,雷雨顿作,盖山之灵也。

    天门岭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冈峦高耸,两峰对峙。中一迳通平和等处,绝顶一泉,其味甘冷,旱极不竭。稍平有田,气候凉爽。民数姓居此,旧谓“烟火神仙。”

    银瓶嘴 :在天门岭之南。挺然尖峭而微斜,状如瓶嘴。其麓一面刘公坑出铁矿,一面龙井潭之北出石灰可用。

    乌槎山 在县西八十里,接饶平县界。山势崔嵬旋绕,产生竹木,海饶大埔多资之。已上俱“清远山。”

    锦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界滦洲、清远间。其山怪石巉岩,林木茂郁。春夏间野花杂卉缀缬红紫如锦,且多产材木,樵采需之。

    罗帕石 在县西三里,傍水涯方平五六丈,其面光润,皆山水纹,一名“山水石。”

    棋盘石 在县西水滨,大二尺馀,四方平面生横直纹如棋盘。两傍有石楯,相传有仙人奕棋其上,遗迹尚存。

    阎罗石 在县东北三十里,界永定、上杭县。其石攲磊如砖砌,崎岖难行,人谓“闽越天限。” 莲花石 在县西四十五里,屹然江中,状若莲萼。又北三十里硿头界有石堆当急湍中,亦名莲花石。每春水涨,游鱼潜聚于此。

    鲤鱼石 ,在县西四十馀里江滨。石壁上有鱼避獭,状若刻成者然。

    七星石 在县东十五里。七石布列如斗,间有松数株,环荫清凉,客尝游玩于此。已上俱《滦洲石》。

    仙迹石 在县西南四十里。广二、三丈,平面有脚迹并梗子痕,相传有仙人打禾于此。

    钓台石 在县西南河渡头。

    牛牯石 在县西南五十里。其状若牛首,沉水中,冬涸乃见。

    野鸭石 在锦山麓。小尖斜插水中,尝坏商船。其上崖石多奇,有狮象臼灶之形,洁净光泽,若经凿磨者然。已上俱《清远石》。

    神泉河 在县北。发源汀州,经上杭硿头,水势奔激,出岩石中,西流横带县治,会大靖、小靖二溪。凡惠、潮宦商赴京,入闽及江浙,恒必由之。大靖溪 在县西南。其源有二:一自漳州界来为漳溪;一自永定东洋来为黄沙溪。合流为大靖溪。夹县之左,北会神泉河。其溪颇广,可通舟楫。

    小靖溪 在县东。源由永定三层岭,湾曲数十里,绕县北流,合神泉河,舟楫难通。

    大河 在县西,接神泉河,合大小靖二溪,西流三十里入三河。

    小河 在县西北。源出惠州之龙川,南流会长乐七都溪,与兴宁溪经程乡,又与西洋、福安、松源三溪合,纡回以趋于三河。

    小溪 在县西南。自平和赤石岩来,经流白堠湖寮、梅子潭,曲折北注,至洲角院合大河。三河 在县西四十里。大河趋于北,小河环于西,小溪绕于东,三水交会为一,故名“三河。” 其流潆洄,渟涵于万江峡中,不流者六七里,然后沛然南注为大江,而潮于海。

    银溪 在县西七十里。发源程乡明山嶂,流六七里,合大江。其水虽崎险湍急,小舟亦可通。所产鱼,无腥气。其水用之浣衣,不用浆粉,盖其山川必有一种灵气也。本土有神,称狗头王。已上俱属滦洲。

    清远河 在县南。发源漳之南靖象湖山,合诸涧壑,经流大产《臼堠》,至于湖寮山,汇梅子潭,遂注为小溪。

    莒溪 在县东南。发源尖笔,流至莒村,会诸涧水,出长窖,合清远河,是谓“双溪。”

    黄砂溪 在县东南。发源平和,大产黄兰石圳、西岩山诸处经流,黄砂出,又为白堠溪。已上俱属清远。

    石上滩 在县北上杭县界。溪中乱石堆积,冲激最险。

    长硿滩 在县北平沙小溪口,曲折奔溃二里许,舟行上下皆艰。

    蓬辣滩 在县西北八十里,程乡县界。乱石横交,水势汹涌澎湃,怒涛轰雷,声闻数里。行舟至此,倍宜戒心。多有登岸陆行者。上有憩所,曰“利

    涉亭

    车滩 在县西北五十馀里。其滩石坝壅激,奔流曲角,水愈涸则势愈急,舟过危之。

    蛟潭 在县西北五十里。其深莫测,传谓昔有蛟孕其中,后乘风雨腾去。已上俱属滦洲。龙潭 在县南湖寮村石寨下,深不可探。其稍浅处有石如织舂臼之状,传谓有怪物伏其中,动辄波涛涌起。一在永定社古寺下,亦名龙潭。员潭 在三山国王庙左畔。其水渊渟,深不可测,奇石森耸,印浮水面,有坪可晒稻,又有仙人足迹。两岸大路,人多游赏,诚湖寮之关锁也。梅子潭 ,在县西南四十馀里。静影沉碧,其下有野鸭嘴,大小硿镰子曲,虽险,舟可挽放。自此上至牛牯石间,有五硿。旧至险而舟不易通,今亦可通矣。已上俱属《清远》。

    澄海县

    凤山冈 ,在城西北十里。程详《冈村》。高七十五丈,周二里。

    仙门山 :在城北十五里仙门村。高六十丈,周二里。

    狮子山 :在城北二十五里新市村。高七十丈,周二里,以形名。一名“神山。”

    管陇山 :在城北十里管陇村。高七十丈,周二里。

    三髻山 :在城北二十里董坑村。高一百丈,周四里,以形名。

    龙船岭山 :在城北三十里。高十丈,周三里,与莲花山相连。

    莲花山 ,在城北三十里,高三百馀丈,周十里馀,以形名,亦名“白石山。”

    西山 在城北七里华富村,高十二丈,周一里。黄子佃山 在城西北十里华富村,高二十二丈,周二里。又名“覆盆山。”

    许石山 :在城西北十里上杭村。高三十五丈,周三里。

    水吼山 在城西北十三里,高二十丈,周三里。观音山 在城西北十三里,高十五丈,周二里。以上俱在“中外莆都。”

    神山 ,在城西北十里,高十一丈,周七百馀武。在外莆都冠陇寨内。

    石城山 在城西北三十里,高二十丈,周四里。龙船岩 在城西南三十里,高百丈,周三里。蓬州所右。

    鸡笼山 ,在城西南四十里。高七十丈,周四里,通揭阳界。

    浔洄山 在城西南五十里,突起海中,接潮阳界,蜿蜒十馀里,一名“巡梅山。”

    小莱芜山 在城东十里海中,一名“留子山” ,与大莱芜对峙,相去十里。

    大莱芜山 在城东二十里海中,有二尖峰。南澳山 在城东三十里海中,形如笔架,周二百馀里,近柘林。内三澳:曰清、曰深、曰隆,延袤三百里,有峰名“青屿。”

    侍郎屿 :在城东三十里海中。南澳山左。以上俱在县东海中。

    三川溪 :在城内,北由水关入,长一百丈,外通玉带溪。

    玉带溪 在城北一里。环绕县城四围,共七里。北港水自北关口入石子潭,南港水自岭门流至北桥相合。西有黄州溪,自新溪流至塔子港注之。右有大港,自华富流至埭头尾注之。左有牛卢港,自华窖流至庄处湾注之。中下二都,田园灌溉所资。

    北港 :在城北五里。自横陇溪东流,经南洋东湖、南湾等处入海。

    大洲港 :在城北十里藓湾都南洋村。自横陇溪东流经南洋,折而东北入海。

    旗岭港 :在城北十五里。自韩江发源而来。飞钱港 :在城北十里南洋村。

    山尾溪 在城北十五里。东流至神山前,会水寨溪入海。以上溪港俱在县北。

    横陇溪 在城西北三十里上外莆都。上通韩江。东经东林、程洋冈、南洋,绕县治之东北,至北港入海;西经南界冠陇,绕县治之西南,至南港入海。

    溪东港 在县西四十里。自渔洲陇尾分一派,西经湖头市、举登等村,入牛田洋。

    𬶍济河 在县西南五十里,属𬶍江都,故名。自溪东港流经蓬州所南门,折而经大井、天港等村,入牛田洋。

    牛田洋 :在城西南四十五里,𬶍浦巡检司之。

    南西受揭阳南北二溪之水,东南通海,鱼蛤之利,民赖以生。

    沙马 在城西南五十里牛田洋中。已上俱洋港,俱在县西南。

    南港 :在城南五里。自横陇溪南流至大牙东分一派,经上窖、沈洲、外沙等村入海。

    新港 在城西十里。自横陇溪东流,至大牙西南分一派,经蛋家园、渔洲、富沙、横窖等村入海。东港 在城西二十里。自蛋家园西南分一派,经渔洲、陇尾,转万石、岐山、夏岭镇等村入海。海 在城东二十里,东连闽、越,南通广、惠、琼、崖及诸岛彝之境。

    鸣洋 ,在外沙南湾,海中时或震动如雷,鸣东则风,鸣西则雨息则霁,海人尝以为验。已上诸水,除洋海外,馀溪港皆自韩江来。

    普宁县

    后山 :在县治后源白厚屿。蜿蜒为二山,邑与学分踞之。

    昆山 在城东半里。林木丛蔚,巨石或蹲或卧,居县之艮隅,若护抱然。明崇祯间,知县杨大行构文昌阁于其上,为县令师儒课士之所。日久芜废,尚存其址,四垂为民居。

    黄举林山 :在城东二十里。其麓即达揭阳孔道。

    乌泥山 与黄举林连亘,雄拒同之。

    洪山 在城北十里许。平地卓起孤峰,山岩盘郁,若垣墉然。旧有寺塔,上有泉井,甃之甘而不涸。岁旱,取泉水以祷,辄应。

    金山 在城西六十里。危峰耸峻,顶作双丫状,为县西远障。其山麓属揭阳地。

    铁山 在城南二十里。峦阜峭特,与县治相直若屏,其厓赤若铁色,故名。大坪山 在县东南十里,与铁山连亘,中分二径,通朝阳县界。

    平宝山 在城东三十里。为邑水口之障。其豪冈、龟背、林惠山、马头山、五福屿、青屿等,率培𪣻耳,无可纪者。此县《山川册报》大略,今据之。铁山下水 ,发源铁山迤北而来,由城西南小水关入,趋学宫前四通城中。出北关合于溪。衣带水 在城西南一里,源自南渡桥趋城壕,绕东而北,合于溪。形家言以为随山之水,注若“衣带” 是也。

    冬瓜屿水 在城西五里许。发源冬瓜,经北门外接龙桥,迤为城壕,过北水关,东向昆山,流分为两,绕昆山合趋钱湖桥。度桥而东,则水道浸广,绕折不一。历石潭渡,过平宝山,下至蓝兜渡,出双溪口,与揭阳大溪水合。

    平远县

    凤山 在县南三里。旧名鹅山。

    下马石 在县南五里《豪居》迳口。

    尖笔山 在县东南三里。

    梯云岭 在县东南五里。为邑东南之要区。黄竹山 在县东南二十六里。

    三段岭 在县东南二十里。

    卓笔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

    铁矿山 在东石

    荷岭嶂 在县东南六十里。

    石龙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大柘超竹界。“南台石 ” 在县东南一百里,大柘石正界。乌石冈 ,去县东一里,在豪居。

    太和嶂 去县东二十五里,在东石小畬、“五子石 ” ,在县东北三十里,多石峰,矗立云际,而回合盘互,环拱揜映,称一邑之胜观。

    麟石 在县西一里

    宝珠山 在县西五里

    帽子山 在县西五十里。

    仲石 在县西南六十里。

    鸡笼嶂 在县北十里

    顶山 ,在县北五十里。

    凤头嶂 在县西北五十里。

    角山嶂 在县西南五十里。

    县前溪 :发源顶山,分两流而下:右下磜头,入佛子高,入邹坊社南麟石濴,绕县城下,又趋下坝乌战潭,入千松溪,下濂子渡,东入镇平界,入三河,达于郡城。

    大柘溪 在县东南。发源阳洞,东流入关上,又东入横梁溪,至镇平合流入韩江。

    河头溪 在县西南。发源九乡,下石井,入尺肥、田坑诸处,东流至坝头,会大柘水达于汇川。长田溪 在县正南。发源大塘山,东流入横梁溪,下黄竹峰,通大江。

    坝头溪 :发源三段岭,经东石历坝头合流至关上。

    石正溪 在县西南。发源乌石,历太平司入瓜洲长滩,至渡江津达于程江。

    温泉 二在热水村,冬夏俱热,即宇内汤泉之一也。一又在正九岭。

    镇平县

    柱岭 :在城内,为县学主山,原名“焦岭。”

    三台山 北附郭。三山环拱,为县华盖。

    香炉嶂 在县南三十里。三山并立,有烟云罩其上,故名。

    铁山嶂 在县南二十五里。势极崔嵬。平远、镇平两县分属。脉自江西安远而来,多藏盗贼,年来搜缉颇尽。

    文基山 在县北二十里丰田乡,与松源交界。羊椆嶂 在县东南十里。

    杨子殿 在县西北十里。

    燕尾山 在县西北,平远分界。

    翀天凤 在县西南十里。山形高耸,与鄣坑笔山对峙。

    大峰嶂 在县东二十里。尖峰卓绝,山腰有水湖,平洋宽广,可容万人,为松源、蓝坊界。

    鄣坑笔 在县东北五里,来龙屏嶂。

    黄祐笔 在县东十五里大坑头,为松源都界。龙斗山 在县南十五里招福寺前,为油坑界。天马山 在县南二十里。

    龙藏嶂 在县南二十里徐溪村。上有龙葬地。九子岭 县南二十里,在诰轴山外,踞邑水口。诰轴山 为县治学宫。朝山。

    顺岭 县南十五里

    马龙冈 在小乐村

    “杜子岭 ” ,在梅子𤲞。“君子石 ” ,在招福寺。

    过龙石 在徐溪

    《灵龟石   》、“仙桥石 ” ,俱在长潭。

    石窟洞 县北十五里印石山前。穴广五尺,深二十丈,中有涧水流出,又有石柱天窗,今废塞。游曦岩 县东南三十里许蓼陂油坑间,广五丈,深半里,高一丈五尺,左有石鼓,右有悬钟、石钵。

    《神冈屻 》县南内水口。

    河淋冈 在叶田

    鉴石仙人桥 ,上有仙人庵。

    狮子嶂 在高思

    “百丈磜 ” ,在松源。《叶婆嶂 》,在徐溪。

    西山嶂 在县西南水口徐溪、蓼陂间。

    南山嶂 在县南四十里,居外关水口。

    长潭 在县西北。渊深不测,上有仙人桥旧迹,下有龟子灵石,广十丈,长五里。古有僧寺,今废。石窟溪 发源自武平所,上纳阳坑差干湍,下𤲞脑、乌柘诸水之交流,下纳徐溪、梅溪,共入东流,会于程乡濂水渡,为县之巨津。

    横梁溪 ,自平远大柘村发源,经徐溪蓼陂与县河水汇。

    徐溪 上受河头、东石、义化之交流,下泄于金沙、石窟溪。

    鲶子溪 在县北

    马鞍潭 在县南五里。湾抱环流,为内水口。石窟潭 在绿陂村。汇诸水之流。上有巨石罗星,潭水环绕不见。

    “桃溪 ” 即“桃夭坝。”

    水利附

    本府。海阳县附郭。

    北门堤 起城北龙康,绕凤城驿而东,而南,历南厢、登云、登隆、隆津、南桂、大和、东莆、上莆、龙溪九都,长八十里。明永乐、弘治中,北堤溃,知府雷春、周鹏等修筑。正德中,修筑南厢抵龙溪等堤,甃以石,增拓加倍。

    南门堤 顺治十年,郝尚父叛,凿断南门堤以通壕,为大水所冲,崩陷数十丈,田庐漂没。次年,道府檄海、揭二邑民协筑,恐其复溃,绝水不与壕通,由是西南之田多荒。康熙十二年,守道江德中同乡绅梁应龙等会议修浚城壕,将壕口砌石,浚深壕沟,纳韩江水,通三利溪,一如古制,民甚赖之。

    横砂堤 明嘉靖中,县丞叶文鼎督修至。

    皇清顺治初,为澄寇黄海如等所破,邑人修筑。康熙

    三年奉

    旨迁民。此堤已斥界外,遇洪水冲崩尤甚,《上莆龙溪》

    水南、南桂数都田地淹没殆尽。康熙八年,巡抚

    王大任特疏请“展界” ,总督周之德力助其成,界外田地,始得渐次报垦。

    东厢堤 ,自虎豹陂经韩山过溪口,至水南都急水止,长二十馀里。明嘉靖中,溃,县丞叶文鼎督舂龙骨一百四十丈。万历、崇祯中,知府郭子章、知县沈凤超、邓士廉修筑。

    江东堤 自水头宫折东,转而南至急水门西岸,又历塞口村,抵蓬洞宫,至水口。又自水头宫折正南,又折东至水口,与蓬洞宫相直,中为江东都,四面皆水,而西北又险。明正德中溃,知府王源修筑。

    秋溪堤 :东历南门溪尾、尼姑渡、东安等处,西历苏寨、潭头等处。

    甘露井 在城西,其泉甘洌,故名。

    防虞井 在城西,广七尺。

    古树井 在城南,因侧有大树,故名。

    学地井 在上水门文庙,今废。

    蒙泉 在西湖山后

    温泉 二:一在丰政都,一在登瀛都,四时沸涌如汤。

    上水门沟 涵洞引韩江水入郡学泮池,经太平桥绕县治,过湖头桥透西湖入三利溪。下水门沟 引韩江水经开元寺绕小金山,会大街、新街、西街诸巷沟水而出。西关二沟广深俱四五尺,迩因兵燹,多所淤塞。

    南门前沟 涵洞引韩江过城,西出三利溪,乡民引以灌田。迩为郝尚父所破,后筑堤,遂塞。杨翁陂 在东村河子内,两岸田赖之。

    黄竹洋陂  、横塘陂 俱在东厢。

    赤水陂 在登瀛赤水澳。回流潆纡,秋冬不竭,田赖之。

    石堰陂 在上莆都

    潮阳县

    混混泉 在儒学右。明嘉靖间重浚,更名“钟灵。温泉 ” 二:一在县西一百里坤柄山之阳,沸涌如汤。一在县西一百二十里新田山后,其泉最深,流一里入小坑,始可浴。

    王公沟   、仓头沟   、通济港 俱在直浦。明成化间,知县王銮所浚,以资灌溉。黄竹陂 在县郭。

    东陇陂 在招收

    铺前陂 在夹山

    陈禾陂   、神前陂   、蒙礼陂。

    石陂    、赤迹陂   、客陂 俱在黄陇。

    余处陂   、坊林陂   、蓝湖陂。

    官陂    、石桥陂   、崎沟陂。

    坛头陂 俱在贵山

    七陂    、小庄陂   、新溪陂。

    桥亭陂   、董陂    、西沟陂。

    小坛陂 俱在洋乌

    《生珊陂   》《茭苪陂   》《坡子陂》。

    斗门陂   、坛头陂   、陈思陂 ,俱在水。揭阳县。

    南门堤   、龙溪堤   、派头堤。

    长岐堤   、相思堤   。雷岩堤。

    青龙坝堤  、官路堤   、洪沟堤 在霖田都,主簿季本修。

    《温泉 》二:一汤坑在蓝田都,一汤泉在霖田都七浪滩。

    玉窖溪   中离溪   。𬶍济河。

    湖陂 在蓝田,亦名“李广陂。”

    长潭陂   、金汤陂   。夹鹿陂。

    “景曾坑陂  ” 、新丰潭陂  、“大榕陂。”

    乌溪陂   、樟溪陂   、河口陂。

    芦丛陂   、《虎朴陂》。

    程乡县

    《龟目》二井 在城南三十步,东西相对,邑如龟形,凿井象之。

    曾井 在县西一里。南汉令曾芳所凿。

    义井 在城西

    温泉 在县西韩莆都,男女有别云。

    三圳陂   、柴桑陂 俱在万安。

    田子陂 在石坑

    蒿窟湖 在石坑

    大莲塘   新庵塘 俱在万安,资灌溉饶平县。

    “虎朴潭堤  ,布袋湾堤  ” ,“惭愧堂堤,葫芦段堤  ” ,“柳处池堤  ” ,“苏寨潭堤,下店堤   ,南门堤   ,溪尾堤。”

    “尼姑渡堤  。” “《雷岩》堤   。” 《相思堤》。

    东安堤   沽汀洋堤  ,水吼桥堤,石井 ,平地石窟如井,方丈馀,昼夜津泄,灌田三百馀里。

    温泉 名汤溪,详见《水记》。

    长潭陂   、岭脚陂   、鸭母陂。

    马坑陂 俱在上饶堡

    官陂    、金场夹陂  、水口庵陂、丁坑陂   、新丰陂   、横溪陂 俱在中饶堡。

    曲潭陂   、旧寨陂   、河口陂。

    良田陂   、枫头陂   、径口陂。

    后潭陂   、下底陂   、新塘陂。

    乌石陂   、中岐陂   、西坝陂 :俱在下饶堡。

    青竹径陂  、“《半径》陂   ” 、《大榕陂》。

    小榕陂   、潘段陂 俱在东洋屯堡。乌溪陂   、漳溪陂   、黄石坑陂 俱在东唐堡。

    第一陂   :“上敦陂   、乌涂陂。”

    东白陂 :俱在大埕三村。

    小兜陂   、埔尾陂   、芦丛陂。

    龙潭寺陂 :俱在大港栅。

    惠来县

    温泉 在县东西坑之地。水自石中涌出,隆冬时尤热。

    莲塘    北山洋塘  陈牙塘。

    海仔塘   莲塘寺

    大径潭 在酉头都,灌田数十顷。

    刘甫洋陂  、东福阜陂  、长冈陂。

    白沙湖陂  、透下陂   、下尾陂。

    新陂    、南陂    、水吼陂。

    西港陂

    大埔县

    刘公坑   、黄沙坑   、虎过坑。

    莫公坑   大洋坑   、乌石坑。

    杉塘坑   ,阴那坑   ,浒梓村坑,芒洲坑   ,大蔴坑   ,昆仑坑,“中澜坑   ,弓洲坑   ,黄坑。”

    葵坑    、高圳坑   、大靖坑。

    庵坑    郊塘    、大塘。

    石圳    、古野坑   、乌槎坑。

    三州坑   、泥源坑   、鳖坑。

    密坑    田心陂   、滦墩陂。

    南山陂   、长富陂   、大陂头。

    林屋陂 :俱在小靖社。

    漳溪陂   、湖寮陂   、黎家陂。

    陈衙陂   、合溪陂   、高陂。

    小滞陂   、刘公陂   、“松山车陂” 、跳河陂 俱在东衙坑口。

    澄海县

    上中下外莆都堤 北起横陇,南抵下埭,东西共一万二百四十二丈六尺。旧有石矶三十二,以杀水势;涵沟一十六,以引积水泄于海。宋知州事周明辨、王涤、宋敦书、林㟽、赵师林光世或改筑,或增修。元知县赵良塘、主簿张明德相继修理。明万历初,邑人周宗礼倡乡耆陈文具奏筑灰砌石,以图永固。

    皇清顺治初,署知县徐懋勋复修筑。

    “南溪洋堤  ” ,“渔洲后羊堤 ” ,青龙坝堤,新港堤   ,“古汀洋堤  ” ,长洲堤。

    下店堤   。大埭堤   。沙头堤。

    雷岩堤   、新堤    、石路堤。

    “水吼桥堤  ” 、“官田沟堤  ” 、“前洋堤。”

    “后窖堤   。” “相思堤   。” 《和尚堤》。

    新溪陂 俱在下外莆都。

    普宁县

    新堰 在县东,昆山之东北。

    牛牳陂   、官陂    。老虎陂。

    平远县

    白莲塘   漳坑塘   “湖坑塘。”

    阔面湖塘  州畬坑   、鸡角陂。

    姑婆陂   、社前陂   、谢陂。

    “梁层陂   ” 、九子陂   、黄屯陂。

    西陂    、东陂    、神前陂。

    白石陂   、众家陂   、牛栏陂。

    结石陂   、大肚陂   、南山陂。

    石栏陂

    镇平县

    漳坑塘   犬子坑   ,阔面湖塘,湖头坑   ,苦竹塘   ,大坑。

    马寮坑   湖坑   、长塘。

    中心塘   河塘   东山水闸。

    安流闸   、泉源闸  、鹞角陂。

    姑婆陂   、谢陂   、九子陂。

    社前陂   、梁层陂  、黄河陂。

    新车陂   、黄田陂  、梁民陂。

    龙陂    、虎岩陂  、苔窟陂。

    磜头陂   、东山陂  、石坑陂、中村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