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卷目录

     永州府部汇考五

      永州府封建考

      永州府公署考

      永州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五卷

    永州府部汇考五

    永州府封建考    通志府志合载

    《有庳 》舜封弟象于有庳,即今道州地。道州北五十里,地名有庳亭。“庳” 与“鼻” 同。今其地有象祠,土人水旱必祷。

    长沙定王发 长沙析为零陵,乃封定王子买为舂陵侯,国于冷道县之舂陵乡。《传》至孝侯,以舂陵地形卑湿,上书求徙南阳。

    《南渭荣顺》王音。 恭王第二子。景泰四年封。成化十五年封永州。弘治五年薨。子怀简王膺。嗣薨,子安和王《彦滨》嗣。薨,子《誉播》嗣。薨,亡子嫡弟《誉摐》封镇国将军。

    祁阳王定炸 ,康王第七子。嘉靖三十二年封国,不嗣。

    永城王载圻 ,庄王第三子。嘉靖四十四年封,不嗣。

    祁阳王禋鉒 ,崇祯十一年,诏分岷王支子《禋鉒》为祁阳王,住祁阳县。

    永州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

    永州府治 ,近北倚山,唐、宋遗址,洪武十四年,知府余彦诚修。正德、崇祯间,皆复修理。中为正堂,堂后为穿堂,为和衷堂,为知府廨,堂东为清军、理刑二厅,堂西为捕盗厅,堂右旧有管粮厅,今废。堂左为兴济库,为经历司,右为照磨所,六房列于两翼,前为仪门。仪门内左为经历廨,为知事廨,右为灵孚祠,为照磨廨。左右僻地为吏舍。仪门外左为土地祠,右为寅宾馆。头门外有“申明” 、“旌善” 二亭,今废。

    “清军厅 ” 在府堂之左。

    捕粮厅 旧在前街,嘉靖二十五年,通判萧文佐改入府堂右。

    理刑厅 :在府堂左军厅之东。康熙六年奉裁,公署遂废。

    “分守上湖南道 ” ,在府治西。中为大堂,后为穿堂,左为官廨,右为吏书房,前为东、西序,又前为仪门。仪门外为寅宾馆。康熙六年奉裁,九年复议改分守衡永郴道,驻札衡州。

    永州卫 明洪武间设

    皇清康熙二十七年奉裁。

    总镇府 康熙初,协镇彭世勋建,治于府城北。巡按察院司 在府治北。成化十一年,知府杨崇建,今废。

    布政分司 在文昌宫右。万历壬寅,毁于火,未复基址犹存。

    按察分司 在府治东,今废。

    连山公馆 在府东北,今废。

    南司 在县治后

    北司 即“《溪濂》书院。” 顺治十四年,魏绍芳建。递运所 在湘口,今废。

    司狱司 在县前大街

    医学 在府治东,今废。

    阴阳学 在府治西,今废。

    僧纲司 在“高山” 、“太平” 二寺内。

    “道纪司 ” 在文昌、万寿二宫内。

    广益仓 在府治东南。嘉靖二十五年,通判王宗尹建,大廒五间。

    零陵县治 在南门内。宋县,今吕行中建。中为正堂,堂后为知县廨,前为仪门,仪门外为鼓楼。鼓楼之建,自嘉靖甲寅年知县潘涛始,今仍改为仪门。门内左有迎宾馆,右有狱。仪门东为主簿廨,今主簿廨废为吏舍。两翼为六房,堂后为库。大门之外,左旌善亭,右申明亭。康熙五年知

    县李如芳于署后建“殚心楼” ,凡五楹,傍又建“退思亭。”

    县丞署 在大堂左

    主簿署 在仪门右,今废。

    典史署 在仪门内左

    公馆 在县治内

    府馆 去县二里

    黄阳巡检司 在北水程一百一十里。原在高溪市,隆庆元年,知府史朝富改今处。

    预备仓 “在文昌宫前。”

    “僧会司 ” ,入于《僧纲司》。

    “道会司 ” ,入于《道纪司》。

    养济院 在北关外。按旧制,有室、有门、有垣、有厅堂三间,以备县官临视存恤。盖以养民之老,而“鳏寡废疾无归者。月有粮,岁有薪,季有帛,冬有绵,病有药,死有棺。” 近钱粮多奉裁。

    外州县

    祁阳县治 ,在长乐门内,明巳前无考。洪武七年创,置正堂三间,东西司房各五间。后堂为正廨,东为架阁库,库前立米厂,前为仪门三间,又前为大门。门外东南为谯楼三间,建于簿厅。王孝廉嘉靖辛酉夏五月知县邓汝相重造县头门及仪门,癸亥春又重造正厅。有《记》。

    县丞署 在堂东

    主簿署 “在堂西,洪武八年裁。”

    典史署 :在县治右,顺治十五年重修。

    察院司 在县南。顺治十一年,知县董钦承建。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景泰七年,知县王原觐置。后改为察院。今废。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渡春桥左。嘉靖二十七年戊申,知县胡介置。今废。

    按察分司 在县东。洪武间,知县郑祥置,今废。府馆 在县治东城隍庙右。通判杜英立。正德十三年,通判贺位重建。今废。

    归阳巡检司 在县东一百里。

    永隆巡检司 在县西北一百里。

    排山巡检司 ,在县东北,即江湘巡司,移置。白水巡检司 ,在县东南五十里。

    江湘巡检司 在县北六十里。嘉靖八年,巡检丘杰申请,改置排山。

    道会司 在县署后悬真观,旧设道官一员。明万历时,道士刘祐宾赴京袭授。

    僧会司 在县署北甘泉寺,旧设僧官一员。阴阳学 在县前。旧设训科一员。

    医学 在县前,旧设训科一员。

    预备仓 在县署后

    《祁字仓 》今废,无考。

    常平仓 康熙辛酉春,知县王霭设立。

    养济院 在县治西南二里许。今废。

    东安县治 ,正堂三间,耳房二间。右为库,元末为峒寇所毁。明洪武初,知县吉岳建。弘治间,知县路𬤝于库置石窖,又置后堂三间,耳房二间。陈祥麟则建内衙耳房、书房、戒石亭、仪门、幕厅各三间。朱应辰建示我轩,后废。

    皇清康熙三年重建“申明亭”在谯楼东,洪武十三年

    建。旌善亭在谯楼西,洪武十八年建。土地祠在仪门外东监房前后各三间。明万历九年,知县郑来翔重建。正屋三间,书房二间,六房东西各五间,六房。吏舍在堂西,谯楼上下各三间。知县陈祥麟置有铜壶滴漏一副,日天池一座,夜天池一座,分水壶一座,平壶一座,万水壶一座,水海一座,“楼景真人一躯,洞浮一” 枚,玉嘴三个,铜叶荷漏三个,筹箭二十四枝,明末尽矣。

    布政分司 正厅三间,后厅三间,大门、二门各六间,在县东南,今废基存。

    按察分司 正厅、后厅各三间,大门、二门各三间。旧在县前,洪武间迁于城外,通判萧干改建今处。

    守镇百户所 正厅、后厅各三间,大门、二门各三间,在县西。洪武二十六年,百户张得山、乔林建。嘉靖二十一年,副千户乔爵重修。

    芦洪巡检司 官厅三间,大门、二门各三间,巡检宅三间,在县北十里,明洪武五年建。

    结陂市巡检司 在县北六十里。久革。

    永丰仓 在县西。洪武十一年,知县张彦良建,万历元年重修。左右共十廒,官厅三间。

    预备仓 旧制八乡俱有,久废。本县积有稻榖,并贮于永丰仓内。

    龙岩公馆 在芦洪司右,万历三年建。

    白牙公馆 :在本市。知县刘三锡建。

    盐厂 在县北马迹潭,明万历四年建。

    阴阳学 ,在县治左,明洪武十八年建。

    医学 在县治南,明洪武十八年建。

    僧会司 在县城南,明洪武初,设于福昌寺侧。道会司 在县治东,明洪武初,设于寿昌观。惠民药局 在南门内,久废。

    养济院 :在县城南,知县李信建。

    道州治 在城西南隅。按旧志,东扺广济仓,西扺宁远卫,南至官街,北至旗纛庙后街。唐设刺史厅,元结作《厅壁记》,吕温作《厅壁后记》:“宋天圣丙寅,辛若济改建厅署,及后小厅、鼓角楼、廊庑、仓库。淳熙中,赵宣言作漫斋于厅之北。庆元丁巳,郡丞张焕卿重建鼓角楼。嘉定壬申,徐杞作平易堂于漫斋之后,又作宅生堂” 于厅事西,方信儒作九疑、环观阁于正堂之东,自为《记》。元至正壬寅重建,廨宇久废。明洪武元年,同知盖𢘆弼、通判张元湜开创之。正统八年,知州盛祥复修之。成化十五年,知州黄𤩰题其厅曰“牧爱堂。” 嘉靖三年,知州叶文浩重建鼓角楼。十四年,知州陈大濩建仪门六房。二十四年,知州王会重建“牧爱堂。” 万历戊子,知州张安庆重建六房,极其轩敞。牧爱堂五楹:东为银库,西为仪仗库,北为穿堂,又北为后堂。堂之北为圃,南为仪门,又南为鼓角楼,东西为六房,凡二十四楹。仪门外之东为土地祠,祠东为吏舍,又东为狱戒石亭,在正堂之右。申明、旌善二亭旧在州道西,北向,今左旌善,右申明,俱南向。然兵燹者屡矣,旧制百无一存。至

    皇清顺治间,前后州守稍新葺之。康熙五六年间修。

    葺尤多。如治之后堂、穿堂,皆焕然一新,东西两楹,六曹吏舍及皂隶亭,皆复整饬,仪门重加修理,鼓楼重为创建,规度皆复旧制。

    同知署 在堂东

    州判署 在堂西

    吏目署 在土地祠西

    布政分司 在州治东

    按察分司 在布政司东,今毁。

    中千户所 在卫西,久废。

    后千户所 在卫东,久废。

    广济仓 ,在州治东。原立仓大使一员,久废。康熙五年,改立常平仓。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州治东,久废。

    僧正司 在报恩寺

    道正司 在开元观

    养济院 在州城东。嘉靖中,州守王会建。后万历中,州守李发重修,今废。

    宁远县治 旧在冷道故城,明洪武二年乃迁今治。中为正厅,扁曰“仁民堂” ,左为尉厅,右为库藏。甬道中为戒石亭。东西厢为吏廊,前为仪门,门外东为土地祠,为狱,直南为谯楼,楼下为大门。门外左为旌善亭,右为申明亭。正厅后为中和堂,堂东为洗心轩,后为退思轩,后为寝室,旁有耳房,最后有园有池。

    县丞署 在堂东

    主簿署 在堂北

    典史署 在治南

    布政分司 在儒学西。正堂五间,左右为隶兵舍。后堂五间,中为穿堂,左右为膳厨,为书吏舍。正堂南为仪门,右为大门,三间西向。今废。守镇千户所 在县治西,属宁远卫。

    府公馆 在县治西北。寝室三间,串亭一间,正堂二门各三间,厨舍二间,后厅三间,今废。鲁观巡检司 在县南五十里,原属江华县,名涛墟巡检司。明隆庆五年,知府史朝富改设本县九疑、鲁观二洞口地方。

    北面巡检司 在县北八十里下漕洞。明洪武间建。今属新田县。

    税课局 明洪武初设,随奉裁革。

    预备仓 在千户所后

    广积仓 在水南门内

    阴阳学 在县北

    医学 在县西

    僧会司 在胜因寺

    道会司 在九疑观

    惠民药局 今废

    养济院 在文昌门外

    永明县治 。洪武二年,县丞彭德谦建,知县梅叔度增修。中为琴堂,扁曰“忠爱厅” ,左为册房,厅右为幕厅,东廊为吏、户、礼三房,粮房附之;西为兵、刑、工三房,承发附之。嘉靖庚子,知县杨时举建。明季兵毁。

    皇清顺治壬辰,知县尹足法重建。康熙三年,复建正

    堂三间,后堂一座,本县库在堂右,架阁库在堂左。竹楼一座,谯楼三间,仪门三间,戒石亭一间。寅宾馆在仪门外。土地祠在寅宾馆后。旌善亭在谯楼外左,申明亭在谯楼外右。焕然壮观焉。典史署 在县堂右。明季兵毁,今暂将黄、刘二公生祠改作衙署。

    布政分司 在县治东

    按察司 在县东。明知县梅叔度建。丁亥,兵毁。

    皇清康熙五年重建。

    府馆 在县前,万历二十年重修。

    桐口公馆 在县东三十里。

    白象巡检司 在县西南四十里。知县梅叔度建。嘉靖二十八年裁革。

    桃川巡检司 在县西四十里。知县梅叔度建。白面墟巡检司 在县西十五里。知县梅叔度建。岁久倾圮,今赁民房居住。

    枇杷仓 在枇杷所

    桃川仓 在桃川所。今俱属流官千总管。永庆仓 ,在仪门右。久废。

    预备仓 在县堂东北,久废。康熙三年秋,重建“预备仓” 一座、三间;亭一座,在县堂左。

    阴阳学 在县东街。旧宇颓废。万历二十年,知县胥从化重修。今又倒塌。

    医学 在县东街后。倒塌,与阴阳学同署异舍,今倾圮。

    僧会司 在县西西经寺,今与寺并废。

    养济院 在厉坛左边,今废。

    江华县治 ,天顺六年建置。中为正堂,左贮仪仗册籍,右为库房,堂下东设吏、户、礼、承发四房,西设兵、刑、工、架阁、铺长五房,堂下为甬道,两旁建皂隶亭各一所。堂后为阳春堂,堂左为书楼一座,堂后为寝室,室前大门一座,左耳房一所,室后有思政楼,高四丈许,周围砖石包砌,仪门三楹,大门三楹。寅宾馆在仪门外,前厅三楹,左旁耳房一座,为抄案所。右树大门。后屋三楹,左右耳房各一座。福堂在仪门之右。旌善亭在大门外左。“申明亭” 在大门外右。

    布政分司 在县治西南,万历三年建。正厅五间,东西两廊各三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后堂三间,串堂一间,东西耳房各三间。

    府馆 在县东。嘉靖辛丑创建。通判周子恭《记》。锦田巡检司 在县南九十里,明洪武间创。锦冈巡检司 在县南六十里,原系军堡,洪武十九年改为司。

    涛墟巡检司 在县南一百里。洪武十三年创。隆庆四年,知县蔡光申革。今衙舍无存。

    广积仓 在县治东

    预备仓 “在府馆后。”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东。

    僧会司 在法隆寺

    道会司 在重元观

    养济院 在县东

    新田县治 在北门内,左右四望,诸山遥向,群峰环拱,形家所谓“前有天马,后有翠屏” ,居高临下,诚莫善于此也。司马张恂定基于此,中立三楹为堂,内为直堂,为后堂,寝室三楹,耳房、火室各三楹。堂前重立三楹,以代卷棚及皂隶房。甬道左右各三楹,六房吏书居之。前为仪门,门左三楹为福德祠,又前为头门。外则蔽以屏壁,缭以周垣,其费皆出自民间。不数年而鼎革,止存败瓦。顺治丁亥,扫荡,湖南县始平。至丙申,知县沈维垣始为葺治,重修仪门三楹,扁其堂曰“修巳爱民” ,又曰“天鉴在兹。” 堂后左旁立三小楹,为静理案牍之堂,颜曰“来青轩。” 久之颓废。康熙丁未春,知县锺运泰重建头门三楹,左右六房各五楹。自堂及后衙诸务整理,皆自捐俸;题堂曰“亲民。”

    典史署 在福德祠左。为门、为堂,为后堂寝室。因兵燹半圮,顺治辛丑,典史石进表渐次修葺,复设火室、草房三间,藩以土墙,而规模略就。巡检司署 距治三十里,额设于白面寨,原编有“弓兵二十五名。” 自明末己卯分设新邑,其寨辖在南乡境内,因属焉。时巡检员缺,遂将俸食改给典史。兵燹鼎革,节奉裁汰,虽具文屡请,未蒙允行,至今巡检官存而俸役实阙。康熙己酉,巡检黄在中迁地自建,

    公馆 在县治东北隅。门堂各三楹,后为寝室,左右耳房,周翼以垣。康熙庚戌夏,知县锺运泰创建,以备经临驻节。

    储积仓 在东门内。初止二楹,康熙丁未,知县锺运泰复建三楹。以逼处文庙,岚气蒸薰,不堪。

    堆贮。因于己酉之秋,捐俸买县治南老营地一区,庀材鸠工迁之。

    僧会司 。在十五寺中。选举有行,高僧司之。故无定所。

    永州府学校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

    永州府学 。唐韦宙因“红蕖亭为夫子庙,后迁愚溪。宋庆历中,诏天下立学,柳拱辰移建郡东山麓,嘉定郡守赵善谧徙下之,刱讲堂于左,上为御书阁。郡守王佐请于朝,乞监书藏之。” 讲堂前列四斋,别立一斋于东,以待宗子。西南为射圃,郡守赵希楙复增广之,教授皮龙荣增刻文籍于阁,庙门有石如双凤,皮龙荣建亭于台下,张栻有记。永嘉木天骏来分教,立先贤祠。开庆间兵火,书籍焚失。景定间,教授吴之道增置总管毛伯帖木儿、教授徐思敬,始置乐器殿,前刱亭台。至正间,殿堂颓圮,同知野先海涯、教授黄雷孙绘塑圣贤像。未几兵荒。丁未,平章阿思兰从教授胡鉴之撤而新之。明初,诏天下皆建学。辛亥,知府刘泰重修礼殿斋舍。戌午,佥宪曹衡辟天梯台故基,创堂屋三间,为教授宅,左右翼以斋舍。壬戌,拨入膳学田粮一千石,复兴春秋丁祀,新置祭器,创米廪祭器库及公厨、宰牲房。成化间,明伦堂火,佥宪张𫐐复建。弘治癸丑,殿堂就圮,知府姚昺重修,次年复修。嘉靖戊午,又重修焉。右为大成殿,左为明伦堂,下为东西庑,为戟门,为泮池而桥焉。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前为棂星门;堂下为四斋: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前为儒学门。正殿左为教授廨,为仪门,右为训导廨,殿后为启圣祠,为敬一亭,为射圃,为杏坛,后复就圮。万历乙未冬,知府林士标再迁今址。右为大成殿,下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棂星门,为泮池,左为明伦堂,下为斋,前为儒学门,而仪门居左焉。殿东为乡贤名宦祠,为启圣祠,为敬一亭,为土地祠,为训导廨。堂西为教授廨,为太极亭,为“训导廨。” 射圃则在庙后,然皆残缺不整。至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府柯弼重修,极其美富,勒石。

    记之

    濂溪书院 顺治十四年,知府魏绍芳鼎建。社学 在濂溪书院左,顺治十四年,魏绍芳建。义学 ,在濂溪书院右,亦魏绍芳建。

    府义学 在分守道司前,即永州卫经历司旧署。康熙二十五年,郡守柯弼改建。

    学田 :宝香寺田,二十五亩。

    祖江桥田七亩

    高凌塘田七亩

    接履桥大业塘田三十五亩。

    祁阳县“白水司车田” 三十亩。

    范家铺磨刀桥山背田三十亩。

    龙庆里过路塘毛冲田十五亩。

    接履桥大叶塘田,十七亩。

    黄阳堡田七十亩

    宁远县毛家洞白表树脚沙洲田三十亩,原系“江边水洗沉洲。”

    隆庆里雷家町田十五亩。

    金刚渡田十五亩

    林塘田五亩

    《竹皮町》“雷家门前田四亩。”

    竹皮町斗岭脚、水埠头田六亩。

    陈公冲萧家门前,栗山、下山背田,二十四亩。宝香寺田,又四十八亩。

    平头町田四十一亩

    石山脚田六亩

    青山观田六十亩五分六釐八毫。

    零陵县学 在城东南。宋嘉定初,在黄叶渡、愚溪桥,后移置城东。其地尝产玉芝。元至正庚子毁于兵。洪武三年,知县马裕改创城南。弘治庚戌,避水徙之城北。嘉靖乙巳,巡抚姜侑溪相度城东百户康庄宅,易置创建,前为左、右东西庑,又前为戟门,下为泮池,为棂星门。庙左为明伦堂,下为二斋,曰兴贤,曰育才,为仪门,门外有青云桥,又前为儒学门,殿右为名宦祠,为乡贤祠,殿后为启圣祠,为敬一堂,左为教谕廨,右为训导廨。明末毁于兵。

    皇清顺治十四年丁酉,知县刘方至重建。康熙己酉

    冬重修

    宗濂书院 旧在高山寺右。嘉靖壬戌,知府黄翰等同建。万历丁巳,知府林士标重修。崇祯己卯,分守曾缨、推官万元吉复修。

    皇清顺治十四年丁酉,知府魏绍芳鼎建“濂溪书院。”

    于镇永楼之下前为督学校士之所,置社学于大门左,置义学于大门右,有记。

    东丘书院 在太平寺内。汉相蒋琬之宅,旧名“龙兴寺” ,故立“东丘书院” 以祀琬,今废。

    社学 有六,一在预备仓右,一在分司后,一在谯楼前左,一在北关外,一在里长局内,一在太平寺。明隆庆四年,知府史朝富建。

    学田 上里九甲,大岭脚下早田十亩五分,屋山头,麦地长头丘早、晚田三十六亩。

    杨林冲西塘、夏公公塘、瓦厂塘、颜口冲、曹头岭、菉头岭等处,共田一百五十一亩。

    牛头湾又塘下共田二十九亩。

    “寨子脚车田” 五十亩。

    金刚渡山田十二亩

    梁村早田六亩

    郭塘早田八亩

    腊源口早晚田十亩

    杨江早田九亩

    白沙江晚田一亩

    进贤乡教场坪早田五亩。

    “湘口河边地一条 ” 以上学田通共一十四处,共田三百二十九亩五分。又地一亩,共折学租银三十五两七钱三分。每年赈济贫生支用外,州县

    祁阳县学 宋建于县治东五里,即今小东江。元徙近城东一里许,寻毁。明洪武三年,始创大成殿、堂庑及斋号、“射圃。” 主簿王孝廉建,岁久倾圮。正统十年,知县王公敬重修,又圮。弘治五年,同知徐琏、通判汪浩等移建于旧基之北。成化八年,佥事秦和、萧祯重修。

    皇清顺治十四年,守宪黄中通念“祁士科名不盛”,因

    改建于县署之左,知县孙斌力成之。康熙十三年,吴逆盘踞,学宫毁废。庚申,县令王霭捐资修葺。改明伦堂于大成殿左,建儒学门于堂前,置启圣祠于堂旧址,竖“敬一” 、“尊经” 等亭于堂后。堂左为蒙养、明道二斋,堂右为“明德” 、修德二斋。名宦祠建于戟门左。乡贤祠建于戟门右。东则有青云桥,西有蟾步桥。射圃在启圣祠右。库廪厨、宰牲房,一一备具。教谕宅在棂星门外。训导宅,在教谕宅右。自修葺之后,人文蔚起,科名亦较盛于前矣。

    三吾书院 在漫郎宅之左。元至元中,廉访使姚绂与零陵尉曾圭谋作祠宇。前为三门,周以崇垣,下临浯水,规制宏伟。又割私田三百亩,以供学者之费。

    梅庄书院 自王公华状元及第后,邑人咸以“书院” 称之。

    文昌书院 在县东,缘江三里。万历戊子年,邑进士邓球募塔成,并建此院。院右为景贤祠,祀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前代寓贤与乡先达名流。《郡旧志》误以学前文昌祠为书院,非也。今正之。提督学政管大勋有记。

    社学 在县治东,今废。

    义学 康熙六年,知县伊起莘捐造义学于旧学明伦堂后。后吴逆焚毁。庚申冬,知县王霭捐赀复建。

    学田 明洪武十五年壬戌,拨赐“赡学田。知县王敬、王原觐、吴谦以次拓修殿宇。”

    一、宋家町福塘等处,早田大小一百零九丘,晚田大小四十一丘,鱼塘大小九口,早晚共计田塘七十六亩。上自新塘岭脊起、至宋家门首井丘止,东至墙外,南至新塘右边、下石塘右边屋,西至岭脊分水,北至禁山岭脊分水,直至石头塘为界。

    一、五里牌枫木塘田塘一十二亩,上抵汪家田,下抵陶家田,左抵熊、黄二家田,右抵业主田。一、后町等处田塘四十亩,东至湖家田,南至许家田,西北至费家田。

    一、黄土铺、堡子町、洪桥三处,共田塘二十亩。以上四处,共田一百四十八亩,该租谷一百四十八石。旧管粮米二石八斗六升,在于上和平乡四甲刘志亮户内。

    一、牛栏舂民王桦邓愿输荒熟田塘三十二亩,该纳租榖三十二石,粮米四斗五升九合。在于上归阳乡八甲王元富户。康熙元年十二月,奉督学道李批允入册。

    二项共田塘一百八十亩,共租谷一百八十石,共粮米三石三斗一升九合。康熙七年九月十三日造册报明。

    儒学铺地二十六间 ,在泮池边,赁人住本学收租公用。

    东安县儒学 :明伦堂三间,耳房二间,大门三间。二门一间在南门外折东二百馀步。宋时始建。元至正间毁于峒寇。明洪武三年,知县吉岳建,初拨学田,置祭器。景泰改元,知县卞同奏迁入城。正德癸酉,教谕余珵因累科乏才,复建城外,然仅成一堂及大成殿。明年,教谕杨鏊复募建东西庑及戟门。本府同知冯济捐俸助建棂星门及儒学门。知县李信、周缭以垣、教谕程奎光刻文文山所书“忠孝廉节” 四大字石碑于堂之左右。

    射圃 在城外学后,直二十丈,横九丈四尺。东南至田及水圳,西至唐家墙,北至学塘。

    凤山社学  、龙合社学  、灵泉社学、石期社学 以上四学,俱系明时知县陈祥麟建,今废。

    周家铺社学 知县朱应辰建,久废。

    崇正社学 在寿昌观侧。

    学田 :金凤寺田,大小六十三丘,计二十亩。嘉靖间,知县蒋录查拨送学,后为佃人侵没,教谕黄锺查复。每年折纳租银四两六钱三分四釐。

    皇清逐年奉文赈济贫生。又田十一亩土名“石背明。”

    万历四年,教谕程奎光节缩学租及公堂买生员周杲田。后因年久失没,教谕吴虞廷、训导余燕贻查复邓景文佃种,每年纳租银一两零五分,以为诸生月课之资。

    学塘 二口在城外学后。

    道州学 在州西郭外营川门西。唐刺史薛伯高迁建,柳子厚为之记。规制备于宋元。至正间,判官吴芾复新之。明洪武初,佥事曹衡于状元山之麓建状元楼,下为会馔堂,又置祭器、仓库。后学舍火,有司修葺,岁久复颓。正统间,知州盛祥重修。成化间,佥事张𫐐再修明伦堂,萧桢改建尊经阁,知州方璟改棂星门,黄𤩰建儒学门,佥事冯镐建“希贤阁” 号房。嘉靖间,复撤而新之,学正曹宏督其事。乙卯,钱兑又大修,瞿景淳“记。” 万历间,知州韩子祁鼎建聚奎堂、东壁楼、博文斋、约礼斋、志学斋、社学吕继梗重修之。崇祯末年,焚于兵,一切皆废,无有存者。

    皇清顺治八年,本府同知冯洪英因旧址建。

    先师庙训导程之龙督其成。时地方初定,材木匠

    斲俱艰,庳隘弗称,仅蔽风雨而已。十三年知州高攀龙复因旧址建东西两庑为戟门,缩其左为“名宦祠” ,右为“乡贤祠” ,刻

    先圣、先贤木主并四配十哲,各载以龛,规模初备。

    释奠舍菜,始有其所。十八年,知州王希圣始因旧址建明伦堂,重修“启圣祠” ,改“儒学门” 先门西南向。自是改为东南班,于庙而稍逊焉。训导王世俊等各输俸助之。康熙三年,仍旧制于棂星门外建崇正坊,西建育英坊,中建“泮宫坊。” 其

    先师庙、三楹向南、自南为两庑。庑各五楹、再南、为

    戟门: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再南为棂星门,而濂水绕其外,为泮水。由学门入,为明伦堂三楹;堂西北为启圣祠;堂后为学正宅。康熙五年,署学正举人余增逵建。宅旧为敬一亭基,明世宗刻《敬一箴》,并视、听、言、动、心为六箴刻石。今在宅内。

    濂溪书院 在州学西,奉元公先生也。宋景定间,守臣杨允恭援九江书院例,请额于朝,赐御书“道州濂溪书院” 《允恭谢表》,在《濂溪世家井》。《石刻》俱在。元至正间,判官吴肯山、蒋通等修葺。明弘治、正德间,知州方琼、知府曹来旬相继修葺。嘉靖壬寅,御史姚虞檄通判金椿重建,知州王会嗣修之。其制:正祠三楹,前为礼厅三楹。又前为御碑亭,即所赐书院额。亭之前有石刻,阳为元公像,阴为《爱莲说》。又前为仪门,门外为棂星门,旧用木,正德间易以石。门外二坊,左光风,右霁月。其奉祠宗子居于书院之右,扁其门曰“文献世家。” 前为仰濂楼,后为太极亭、爱莲亭。后又特建一亭于礼厅之左,以憩宾客,为味道亭。嘉靖间,宗子周绣麟于棂星门内建楼,藏《濂溪志》书刻板。今一切皆废,仅存祠堂礼厅而已。义学 ,康熙五年,周召南立知州张大成于州治之东,择地鼎建。堂宇斋舍,极其弘敞,每月亲督诸生考课,士风丕变,文学振起。

    宁远县学 创自唐,在汉冷道旧县治东五十里。宋乾德间,改县宁远,迁于今所,建学于西南。

    巽水环绕其前。明洪武二年,知县朱庆复鼎建于旧址,赐“赡学田” 粮六百石。永乐戊戌,毁于火。洪熙初,知县刘童重建。成化十一年,知县唐惟善撤而新之。弘治六年,梁元振重修棂星门。嘉靖十五年,徙于郭之东。清流环合,如泮宫形。与邑士合谋迁学,殿堂、斋庑、厨库、门戟、衙号,皆合其制度。至二十六年,知县刘孔愚因士类反异,仍复迁于城内旧址。罗洪先作《复学记》。中为大成殿,前为东、西应,为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前为棂星门。门外为泮池,左为登圣坊,右为步贤坊。殿左为明伦堂,为两斋,曰进德、修业,为仪门,为儒学门。门外三坊:曰青云,曰丹桂,曰成德。殿。后为启圣祠,为尊经阁,为敬一亭。堂后为学仓,右为教谕廨,左为训导廨。棂星门旧以木楯,隆庆六年易以石,后万历十三年,副使孙佩重建。崇祯末,毁于《兵燹》,而学宫遂鞠为茂草矣。至

    皇清康熙七年,遣宗人府高珩祭“《九疑》、舜陵”,经其地。

    捐银二十四两,发县议建。十八年知县徐经董理未竣,卸事。于二十年知县沈仁敷捐赀,协同教谕吴大本、训导陈铎重建。

    濂溪书院 宋县令黄大明建,今失其处。会濂书院 ,万历二年,靖守蔡光来管县事,乃谋诸教谕唐之儒,鼎建于学基。

    崇正书院 在西门,万历四年建。

    申义书院 在北门外

    志道书院 在南林寺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白世征重修。为唐李郃、宋乐雷发祠。

    射圃 旧有射圃,因迁学价卖,自后遂以“习射” 为虚文矣,今止存其名。

    社学 旧在县治西,今废。

    学田 在黄岭脚。中则田七亩,大小共十丘。学铺 有二处:一在迎薰门外望仙桥下,计地十间。一在文昌门外雨亭桥下,计地十八间。每年收租银一十二两。

    永明县学 在县治西。洪武三年,县丞彭德谦建,规模狭隘。七年,知县梅叔度重建“大成殿、两庑、棂星门、戟门、泮池,周围砖墙百堵。丁卯落成。成化九年,佥事萧祯增修。弘治四年重修。嘉靖十年,知县杨秀辅又修。嘉靖十九年知县杨时举,三十九年知县何朝佩,皆相继增修。” 万历四十三年,知县季忠重建。明季兵毁。

    皇清顺治十年,知县尹《足法》、教谕张鹏率诸生唐钦、

    明陈学恭等捐助重建庙殿、两庑、棂星门、戟门、启圣、名宦、乡贤祠,不半载而焕然重新焉。至明伦堂,则仍季令所建之旧,因而重葺之,然近亦大加丹艧矣。江华县学 《旧志》:“唐神龙元年创在县东。宋崇宁元年迁于县北。建炎三年复移县治之东。绍定元年丁亥,县令许洞重修。元末废圮。洪武三年,知县杨守礼仍创” 旧基,中建大成殿,东西列以两庑戟门,门外为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西二斋,曰“崇德” ,曰“广业。” 洪武十五年,拨赐学粮六百石。永乐十四年,知县姚林重修,置祭器。正统间,知县胡琏复加修葺。天顺迁县建学于县治之前,率皆草刱。成化六年,巡抚吴澄命分巡佥事张计划更新,知县唐惟善继成之。庙学始备,岁久复圮。嘉靖四十四年,知县陶銮将积馀粮银四百两,申请修理,俱全。隆庆二年,知县蔡光又重新之。万历年间,知县俞颐吉、李英材等先后复加修葺。崇祯五年,知县彭弼薇移于县治之西,建立大成殿,东庑、西庑、戟门、棂星门、泮池、泮宫、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文昌阁、明伦堂、崇德斋、广业斋、大门、仪门、教谕宅、训导宅、启圣祠、学仓、土地堂、碑牌、钟鼓,一一完备。

    射圃 :在县治东,横十一丈,直二十一丈,东至仓前,西至县衙,南至养济院,北至城壕。

    新田县学 :初,张恂择于东门内肇建大成殿一座,上起层楼,启圣祠、明伦堂及儒学衙舍各三楹。明末及

    皇清初尽为贼毁,止馀大成殿一座。至顺治戊戌,县

    令沈维垣率诸生定议,于旧基之下,迁今地而建焉。制悉如旧。

    射圃 在南郊利涉桥外。知县锺运泰捐俸建置,颜其额曰“观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