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卷目录

     荆州府部汇考九

      荆州府驿递考

      荆州府兵制考

      荆州府物产考

      荆州府古迹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卷

    荆州府部汇考九      各州县志

    荆州府驿递考

    江陵县

    江陵荆南驿 ,在公安门外,置驿丞一员,站船二只,孱陵驿一只,每只夫五名,马四十二匹,驴十头,孱陵驿十二匹,驴十头。

    江陵县驿马一百二十匹。排夫一百三十名。荆州所设扛夫除裁外,存夫三十名。

    急递铺   ,枣冈铺   ,白水铺。

    诸倪铺   ,浆港铺   ,马冈铺。

    以上诸铺路通潜江

    虎渡铺   ,古墙铺 ,二铺路通松滋。沙市铺   ,安市铺   ,小江铺。

    下寨铺   ,夹州铺   ,三元铺。

    以上诸铺路通公安

    龙坡铺 路通荆门

    公安县

    孱陵驿 在县北三里

    民安驿 在县东北六十里。

    孙黄驿 在县西六十里。明计三驿,每驿该丞一员,共马一百四十匹,每马工料银三十两,驿夫每名每年工食银七两二钱。后驿废弛。

    皇清顺治八年,始奉院檄,动支正供买马十匹募夫。

    “二十名,每马一匹料银十两八钱,每夫一名工食七两二钱。” 于是孙黄驿复兴。又于顺治十一年,复兴孱陵驿,买马募夫如例。至于民安驿,官徒虚设,执掌全无。今孙黄、孱陵马虽不及从前之多,然上台谕令荆门州、潜江、监利等处协济。今暂议兵马往来,凡春冬属公安之驿站,秋夏属松滋之驿站,以松滋山而公安泽也。至民安驿,或俟粮额新增,另行起复。

    孱陵铺   ,窑头铺   ,上灌羊铺,下灌羊铺 ,自孱陵起,历窑头诸铺,至江陵界铺止,上通荆、郢。

    “申伏铺   ” ,“井子铺   ,积善铺。”

    芭芒铺   ,梁家铺   ,民安铺。

    沙堤铺 ,自孱陵起,历申伏诸铺,至石首界铺止,东通岳阳。

    板桥铺   ,桑潭铺   ,三穴铺。

    范林铺   ,灌子铺   ,孙黄铺。

    塌冈铺   ,郝邬铺   ,张庄铺。

    黄仲铺 自孱陵起,历板桥诸铺,至澧州界止,西通滇黔。

    石首县

    石首驿 在县西门外。驿丞一员,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

    书办一名,工食银七两二钱。

    皇清顺治九年,裁银一两二钱;康熙元年全裁。

    皂隶二名,工食银十四两四钱。顺治九年,裁银二两四钱,存银十二两。

    马二十四匹,每匹二十七两带闰银七钱五分,共该银六百三两九钱。

    站船水夫七名,每名六两带闰银一两,共该银四十二两七钱。

    支应额银一百六十八两。无闰。

    馆夫二名,每名工食银五两,闰银八分三釐三毫,共银十一两一钱六分有奇。

    调弦驿 在县东江边六十里。

    站船水夫四名,每名六两带闰银一钱,共额银二十四两四钱。

    支应额银一百二十二两。无闰。

    馆夫二名,《工食》连闰共额银十六两六钱六分有奇。

    柳子驿 在县西江边六十里。

    通化驿 在县东,华容大路三十里。

    《建平驿 马价》:除改扺外,该额银一百一十四两六钱九分二釐。

    《凤栖驿 》站船、水手工食,共额银一两八钱八分七釐。

    原额排夫一百六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带闰银一钱二分,共银一千一百七十一两二钱。内:

    除本县应役六名,该银四十三两九钱二分,实走差一百五十四名。正闰共银一千一百二十七两八分,征银给领。

    脚马二十二匹,每匹正银二十七两,带闰银四钱五分,共额银六百三两九钱。

    县前铺 十里至白洋铺。

    白洋铺 十里至沙湖铺。

    沙湖铺 十里至黄冈铺。

    黄冈铺 十里至龙潭铺。

    龙潭铺 十里至新开铺。

    新开铺 十里至军民界,接“公安。”

    靖忠铺 十里至华容界。

    宋穴铺 三十里至调弦驿。

    调弦驿 九十里,至监利界。

    皇清顺治三年,内知县王佐招设黄冈龙潭,新开三

    铺,以邮公安一路,招设靖忠一铺,以邮华容一路。每铺设铺司一名,铺兵四名,共计五人。十年,知县王大年修县前铺屋三间,招设铺兵五名。又以南路荒芜,难邮监利一路,详允渡江而北,招设玛瑙、渊口、清港、徐桥四铺。每铺司一名,铺兵一名,请给工食,凡近铺居民轮年承役。又将东门、驿前二铺归并县前铺,今“县前铺南十里到靖忠铺,北十里到玛瑙铺,西十里到黄冈铺。其新设玛瑙铺十二里到渊口铺,渊口铺十二里到清港铺,清港铺十二里到徐桥铺,徐桥铺十二里到监利县界。”

    原额设脚马二十二匹。《石首县》驿额设驿马二十二匹。兵燹之后,马不复存。

    皇清顺治八年,知县陶奉驿盐道议复站详照《钱粮》

    “成熟” 分数,止应设马三匹走递。十七年奉文裁马协济冲途,其驿站银两,解驿道接济。

    各铺司兵《徭编》三十一名,每名工食银五两,带闰银八分三釐三毫。

    《永充》十一名,每名银一两八钱,带闰银三分;共额银一百七十七两七钱一分二釐三毫。调弦、徭编弓兵二十四名,每名银五两,带闰银八分三釐三毫。

    《永充》四名,每名银五两,带闰银一分八釐,共银一百二十六两三钱九分五釐。

    皇清顺治十四年半,裁存银六十三两一钱九分五。

    釐零

    巡江哨船水手十名,每名工食银七两二钱,带闰银一钱二分,共银七十三两二钱。

    监利县

    塔市驿 在江南岸,宋名“塔子口。” 明吴元年间,开设塔市站。洪武戊申改为驿。正统间,知县郑崇重建。

    急递铺   、章华铺 俱在县前,久毁。万历甲戌年,知县李纯朴重建。

    窑圻铺   ,新添铺   ,新冲铺。

    车湖铺   ,三冈铺 以上诸铺,西抵石首。鸡鸣铺   。白洋铺。

    沙洪铺 以上三铺,北抵潜江。

    松滋县

    浣市三县驿 西上枝江、宜都、则于三县驿起,由本县潘家驿至枝江、宜都、换

    城西潘家驿 东下江陵、公安、则于潘家驿起。由三县驿至江陵公安换

    皇清王师南征,忽纡回三百里,取道于松新设二驿。

    共马一百匹,排夫一百一十五名,铺夫四名,马夫五十名。

    新建驿 地名“大桥” ,设马五十匹,排夫六十五名,馆夫二名,马夫二十五名。南行,自江陵至本驿一百二十里。

    新起驿 地名“果盒州” ,设马五十匹,排夫五十名,馆夫二名,马夫二十五名。自新建驿七十里,由本驿至澧州一百四十里。

    “北行” 自新起驿起,至新建驿换。新建驿起,至江陵县换。

    枝江县

    流店水驿 在县东南

    彝陵州

    黄牛驿 距州西九十里。

    凤栖驿 在州南门

    辰溪水驿 距州西北一百二十里。

    白沙驿 在州治内

    州前铺   ,“东门铺   ,石板铺。”

    峰溪铺   ,龙泉铺   ,天峰铺。

    以上六铺东往当阳

    青草铺   ,临江铺   ,乌石铺。

    以上三铺南往宜都

    卷桥铺   、《小溪铺   》《桃花铺》。

    泥水铺   望州铺 以上五铺,西往归州长阳县,驿递无考。

    宜都县

    白洋驿 距县东北十里。嘉靖丁巳,县令刘伯源移置县东北厉坛所,以实儒学之左,改厉坛于县南。

    急递铺 原在县治西,其基割凑分司馀地,建官店。万历壬辰,知县经世文重建于临川门外官庄铺 ,距县南十里。

    石板铺 距官庄十里

    三溪铺 距县北十里

    高庄铺 距县北二十里。

    木樨铺 距县北三十里;为中火驻宿之所。北岩铺 距县北四十里。

    远安县

    县前铺 在县治前

    歇马铺 距县南十五里。

    木瓜铺 距县南二十里。成化庚子设。

    青谿铺 :距县南五十里。通西陵要道。

    各铺司兵《徭编》九名工食共银二十七两四钱五分。

    原额排夫十六名,每名银五两,带闰银八分三釐三毫,共银八十一两三钱三分三釐。内扣六名入县经制外,实存银五十两八钱三分三釐。脚马六匹,共银六十一两。

    归州

    建平驿 在州南八十里,新建。驿丞一员、馆夫二名,每名银五两,带闰银八分三釐三毫,共银十两一钱六分六釐六毫。

    马六匹,每匹银三十两,带闰银五钱又零,银八两、带闰银一钱三分三釐三毫,共银一百九十一两一钱三分三釐三毫。

    扛夫三十二名,每名六两带闰银一钱又零,银四两,带闰银六分六釐七毫,共银一百九十九两二钱六分六釐七毫。

    万流驿 在州西北一百里。

    州前铺 二十里至茅坪铺。

    茅坪铺 二十里至荒口铺。

    荒口铺 二十里至周坪铺。

    周坪铺 二十里至九湾铺。

    九湾铺 二十里,至花桥铺,接彝陵州界。谭家铺 距州前铺十里,至兴山县铺二十里,“夏逻” 铺 距州前铺二十里。

    石门铺 距夏逻铺二十里,至巴东县铺三十里。

    各铺司兵《徭编》二十七名,银一百一十七两,带闰银一两九钱五分,共银一百一十八两九钱五分。内“州前” 、茅坪、周坪、花桥、夏逻、谭家六铺各三名,每名银四两,带闰银六分六釐六毫。九湾、荒口、石门三铺各三名,每名银五两,闰银八分三釐三毫。

    兴山县

    邑处丛山,不通要路,原无额设驿站夫马船只,只设脚马六匹、排夫十名。每马每匹岁给草豆银十两,每夫每名岁给工食银六两。

    县前铺 在对溪昭君台下。

    平邑铺 在县南二十里。

    屈家铺 在县南四十里。今俱废。

    巴东县

    巴山水驿 ,距县一里许。万历三十三年增设原额站船十只,每只水夫十名,下等铺陈一副。

    荆州府兵制考        府志

    府总

    康熙二十二年奉

    旨“特设满洲将军都统。领八旗大兵。驻防荆州。”

    提督湖广全省军务,总辖汉土官兵、军卫土司,控制苖彝总兵官都督,原驻札荆州,于康熙二十四年移镇常德。

    荆州府城守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彝陵镇总兵一员    ,游击五员。

    守备五员  ,千总十员  ,把总二十员,《远安》城守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宜都水师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施州卫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荆州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考证

    百总一员

    屯田一千三百七十顷七十六亩六分有奇,屯粮六千五百四十八石八升八合有奇。枝江所屯田一百五十五顷九十八亩九分有奇。

    《屯粮》八百一十八石三斗七升六合。

    彝陵所、屯田二百三十一顷六十一亩五分三釐有奇

    《屯粮》二百三十一石六斗一升五合零。

    长宁所、屯田三十顷三分。

    屯粮三十石三合

    远安所、屯田二百一顷五十九亩六分有奇,屯粮六百九石七斗六升八合零

    荆州左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

    屯田二千四顷七十二亩八分七釐五丝。屯粮一千一百八十三石二斗二升四合有奇。原系显、随二屯、裁并州县、复于

    皇清康熙五年内改设《荆州左卫》。

    荆州右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百总一员

    屯田一千五百九十三顷一十二亩二分有奇,屯粮七千九百二十六石八斗四升三合有奇。施州卫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民屯田地。内民地一百三顷四十一亩五分、征解布政司。屯田二十三顷九十五亩五分九釐三毫有奇、征解都使司

    民屯二粮。内民粮二百六石八斗三升一合,征解布政司。屯粮二百三十八石六斗三升一合有零,征解都使司。

    荆州府物产考        府志

    府总

    糓属稻 ,各属俱有。

    黍粟 各有粘糯各属俱有。

    豆 :青、黄、黑、绿、赤,各种不一,各属俱有。

    蔬属

    瓜 :各种不一,各属皆有。

    荻笋  、蒲笋  、皛头 俱出石首县。《花辣菜 》,出公安县。

    油菜 出荆州

    蕨粉 ,出《兴山县》。

    葛粉  、胡荽 俱出《彝陵州》。

    芋 一名“土芝” ,亦曰“蹲鸱” ,大者名“芋魁” ,野生者杀人。

    莱菔 俗名萝卜,有赤、白二种,出《白沙脑》者为佳。

    “婆菱  苦藚  。” 《鹅眉豆》。

    芥 以上俱出宜都

    黄姜 野菜,可救饥荒。

    果属

    《菱芡  合欢橘 出江陵县》。

    柑 盛弘之曰:“宜都清江北岸有柑园,名宜都柑。”

    楮子  、茆、栗 ,俱出宜都,其馀桃、李、枣、橘诸果,各属俱有。

    竹属

    箭竹 出彝陵州

    筼筜 俗名“筀竹” ,出彝陵、宜都二处。

    凤尾竹 :叶细而干小。

    《钓竿竹 》长大而叶垂。

    丛竹 :最小而长,一名“观音竹。”

    冬竹 ,冬生笋,直上三十尺,无枝,春始生叶。以上俱出宜都。

    南竹  《篮田》竹 ,出彝陵州。

    水竹  、紫竹  、山竹 :各属俱有。

    木属

    大椑 ,《荆州记》云:“宜都出大椑。” 按《草木疏》:“椑,木名。实似柿,为扇为伞。取以压汁,名曰油柿。冬青 ,一名腊树,又名万年枝,又名千岁木。” 盛弘之曰:“宜都有千岁木,人无见其根者,即此也。” 又名女贞。《索隐》曰:“宜都有乔木丛生,名为女贞。棋   。” 乌柏   、棕榈 ,俱出宜都,其馀桑、柘、槐、柳等木,各属俱有。

    草属

    菰 出陂塘中,人呼为“茭草。” 春生笋,谓之“菰菜” ;秋结实,谓之“雕胡。”

    莎 其根即《香附子》。

    蓼 其味辛

    萱 一名鹿葱,花名宜男。妇人生子者㐽之,又名“忘忧草。” 以上各属俱有。

    “千岁藟草 ” 服之,令人发黑。

    积雪草 :八、九月采用。

    “龙牙草 ” 以上俱出江陵县。

    通草   ,茜草   ,红花 。以上俱出《枝江县》。

    花属

    牡丹 其类有数十百种,各邑俱有,惟宜都独步。

    “缠枝   碎剪 ,出彝陵” 者佳。

    栀子花 :一名“薝卜” ,一名“玉楼春” ,有千叶者。海棠 有二种,染指少香,俗名“指甲草。”

    木樨 亦名桂。有丹、黄二种,丹少黄多。

    药属

    百合 “二八月采根。” 补中益气。

    栀子  、贝母  、覆盆  、乌梅。

    《石龙苪 》以上俱出江陵县。

    “牵牛 ” ,出江陵,生普护寺者佳。

    芒硝  、《五加皮 》、鬼臼  、杜若。

    朴硝 以上俱出彝陵州。

    《秦椒 》“八九月采。” 治风邪,除寒痹。

    “巴戟天 ” ,出《归州》。

    《厚朴 》出《归州》宜都。

    《木鳖子 》,出《长阳县》。

    丁公藤 ,出宜都。疗风痹。

    核桃  、仙茅  、大黄 ,俱出远安县。蜜蒙花  、麝茸  、鹿茸 ,俱出彝陵州。茵陈 ,出公安县。

    乌药  、南星  、山葛 ,俱出石首县。《禽属》

    “锦鸡 ” ,出《彝陵州》。

    “元鸟  《仓庚  》” ,鹡鸰  鸳鸯。

    《鹧鸪  杜鹃  》,《鹭鸶  画眉》。

    “百舌  ” 布糓  、“啄木  ” 竹鸡、白鹇  、鸬鹚 。以上诸禽,通邑俱有。

    姑恶 夜食,鸣则不祥,惟《宜都》最多。

    兽属

    白。子, 狸类,出《彝陵州》。鹿  獐  麂  猿  兔。

    “野猫 獾 ” :以上通邑俱有。

    鳞属

    “桃花鱼 ,出彝陵,非鱼也。生于水,故名之曰鱼;生于桃花开时,故名之曰桃花鱼。形如榆荚,大小不一,蠕蠕然旋游水中,动则一敛一舒,若人攒指收放之状,不知避人,取贮盂水中亦然。离水取视,不过如涎一捻,绵软无复形体,亦非虫类,惟一溪有之。” 溪在松隐庵后,距城三里许。鳇 大鱼,似鲟而短,鼻口在额下,无鳞,“肉黄骨软,大者长二三丈,俗谓之玉版。” 陆玑谓:“大者千馀斤,背上腹下,背有甲,可为鲊子,可为酱。” 郭璞谓:“宜都郡自荆门以上江中通出鲟鳣之鱼。” 《宜都记》亦谓:“宜都外大江,内清江,其间方数百里,皆嘉泉名水分会处。秋冬则鱼自江以潜伏于泉,春夏则鱼自泉以游泳于江。或甘含石乳,或香饫涧” 芳。是以味美而形奇,族蕃而名别。鲟  鲤  鲢  《钻沙  》、白颊鳊  黄颊 、《回𬶍 》,各邑俱有介属。

    秦龟鳖 出归州

    鼋 大者二三百斤

    螺 生沼中者为“青螺” ,生田中者为《田螺》。蠙 ,一名蚌。

    虫属

    “蟫 ” 即壁鱼,生衣服书籍中。

    蝙蝠 粪名夜明砂。盛弘之谓“宜都彝道县有石穴,穴中生此,如鸟倒悬” 是也。

    蚓 居土中,善吟,江东谓之“歌女。” 通邑皆有,惟宜都最多。

    蝈  蝶  蝉  班猫  水蛭。

    “蜗  螽  ” 、蠛蠓 、百足虫 以上通邑皆有。

    货属

    金 出枝江董滩口

    《青绿石 》,出松滋《凤凰山》。

    玛瑙石 ,出归州洪溪。

    砚石 ,出《巴东县》。

    考证

    方文绫  赀布 ,出江陵县。

    木棉   、苎麻    丝 通邑俱有。

    荆州府古迹考一    府县志合载

    本府。江陵县附郭。

    天子堰 :在大光村。其上为天子冢,或云“王夫人葬处。”

    南国 《路史》:“江陵古南国,姒姓,号有南氏。” 又云:“殷盘庚妃姜氏梦赤龙入怀,生子,手握南字,世长荆州。” 则子姓之代姒者也。《吕览》云:“禹巡南土,涂山之女作歌。” 此南音之始。

    句亶王国 ,《史记》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张莹注:“今江陵也。” 或曰,楚三侯所谓句亶、鄂章人,号麇侯、翼侯、魏侯。盖厉王之虐,熊渠亦畏其伐,去其王号也。

    纪南城 在郡北五十里。《史记》注:楚都于郢,今江陵县北纪南城是。至平王更城郢,在江陵东北,故郢城是。子革曰:“先君僻处荆山,以供王事。” 遂迁纪郢。陈吴明彻寇江陵,引水灌城,梁明帝出居纪南,以避其锐。此城实为江陵之屏,今皆化为村落陇亩矣。

    郢城 在郡东北六里,即楚旧都。《寰宇记》以为十三里,误矣。楚文王自丹阳迁此,未有城,后子囊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平王时乃城之。一曰南郢。囊瓦拘蔡昭公于南郢,是也。在汉为郢县。王莽改曰郢亭。东汉省入江陵。又云郢城在安陆州,盖安陆乃楚之郊郢。斗廉谓屈瑕曰:“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 一曰北郢。后昭王迁鄀,曰鄢郢;考烈徙寿春,亦曰郢。盖俱缘先代之名以冠之也。桓谭谓“楚之郢都,车击毂,民摩肩,市路相交,号为朝衣新而慕衣敝。” 今城址岿然,地成阡陌,遗隍剩础,想见当年。

    湘王城 ,在城中之西。

    赤湖城 在郡西北十里纪南城与郢城之间。郧城 在郡城南,楚昭王时斗辛所筑。又松滋之楚城,亦曰郧城。

    沙市城 相传楚之故城。雉隍蓁芜,仅存古意。有四门,南大寨,北美化,东塔儿,西新开。元季增筑大寨门。有里社,曰“忽卜喇” ,盖当日监作者之名。城中一大冢,周遭数十丈,曰“敖王冢” ,即楚相叔敖之窆。

    马牧城 在郡城南,旁即马牧口。梁元帝《元览赋》:“荆棘生于龙门之下,狐兔穴于马牧之旁。” 冶父城 ,《水经注》: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东岸有冶父城。《春秋传》曰:“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 今疆理参差,未可详考矣。

    万城 在郡城西,俗谓之方城。《水经注》:沮水东南迳长城,东注于江。按《左传》“方城以为城” ,古本作“万” ,盖万字也。唐勒奏士论:我楚世霸南土,自越以至叶、垂、弘境于万里,故号万城。郦道元又谓:楚盛周衰,欲争强列国,多筑列城于北方,因号叶城为方城。此土之城,殆后人沿袭而名之耳。《郡志》以为宋赵葵避父讳,始改“方” 为“万” ,失之矣。

    蚌城 在马牧城东三里燕尾洲上。相传岁饥,人民结伴取蚌于此,亦三国时关壮缪所筑,以防吴魏。或云“城随洲势,其形似蚌,故名。”

    汉寿城 ,《名胜志》谓“古荆州刺史治。” 有汉寿亭,即曹操原封关公为汉寿亭侯者。

    子城 ,高氏内城也。在郡城西隅,倪福可所筑。

    《五代史》
    言江陵当唐之末为诸道所侵兵火之

    后井邑凋零,季兴招辑人士,大筑重城,故有此城。明初,湘献王封此,号“湘城” ,未几国除。天启丁卯,惠王至,号“惠城。”

    俞潭城 ,在郡东北七十里。亦关壮缪屯戍之所。翼城左右,大冢对峙,状如偃月,一曰“偃月城。” 奉城 南对马头岸,北对大岸,故江津长所治。主渡州郡进贡于洛阳,亦曰江津戍。

    江陵城 ,春秋时渚宫也。汉临江王荣始建城关,壮缪侯增筑之。及侯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焉。侯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 乃引而退。今城则明平章杨璟修。周十八里三百一十八步,高二丈六尺五寸,为门六。万历初,邑人张文忠俾甃之,而拓城北隅。但地故污下,庐肆不具,积潦浸城根,时有崩剥。当事者议复旧址,袁中郎为

    文记之

    南都 唐上元元年以江陵为南都,从吕𬤇请也。广德元年,吐蕃入寇,代宗幸陕,以魏伯玉有干略,可当方面,任大事,乃拜荆州节度使。是时代宗有意幸江陵,故杜甫有《江陵望幸》诗。夏州 在中夏口上。《梼杌史》云:“庄王灭陈,僇夏征舒,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 苏秦曰:“楚东有夏州。” 梁元帝赋“分沙羡而启镇,即开藩” 于夏州。

    安兴县 ,唐贞观中省入江陵,今尚有安兴桥,沿故名也。桥之水曰安兴港,港近市曰城河口,皆以旧县得名。或讹作“安庆” ,非也。

    中兴县 ,在鹤穴北,地名“赤岸” ,元时置县于此,明初废。

    长林县 。本汉江陵地。晋安帝分置,以地有栎林长坂也。又唐上元元年,置长林,与江陵分治郭内。明洪武九年省入荆门。

    乐乡县 亦汉江陵地。吴陆抗都督诸军,治乐乡。《水经》云:“江水迳孱陵之乐乡城” ,郦道元言抗所筑也。晋周旨率百人夜渡江袭乐乡,即此。隆安五年,置武陵郡于编都,以乐乡、长林属之。息壤 在南纪门西隅。《山海经》云:“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 《溟洪录》:江陵府南门有息壤。唐元和中,裴宇牧荆掘地得石,状与江陵城同,徙弃之,阴雨弥旬不止。有道士欧阳献云:“若作一石室瘗之,雨当止。” 宇惊曰:“前日弃藩篱下者是也。” 如献言而霁。苏轼云:“江陵有石,状若屋宇,陷地中而犹见其脊,旁有石记云:‘不可犯,畚锸所及,辄复如故。又颇以致雷雨,岁大旱屡发有验’。” 《江陵图经》引《别录》云:“子城南门地隆起如伏牛马,去之,一” 夕如故。在昔传为息壤,牛马腾践者或死。高从诲经其处,问书记孙光宪,孙对以“伯禹治水,自岷至荆,定彼泉源之穴,虑万世下或有泛溢,爰以石室镇之。” 盖本裴宇之事也。庆历甲申,王子融莅渚宫,岁旱,请掘取验,雷雨大至。医博士张若水者,年逾七十,言“儿时见臧大谏丙,尝以久旱,发之数尺,见” 巨石如屋,百夫莫能动。乃縻以巨索,率众数百出之,因大雨而止。臧命覆以宇,累坛以绘风雷之象,陈尧佐易以“神龙” ,有皇祐二年石刻。数百年后,沦迷其处。明万历壬午,筑南城,得元时断碑,乃识息壤所瘗,立庙志之。崇祯庚辰大旱,飞蝗蔽天,官司于南门掘发之,失其处而止。后亦小雨,故老以为掘处尚稍北也。

    司马休之垒 在城东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初,休之以讨庾楷、王恭有功,迁平西将军,都督荆、雍六州。后子文思作逆,太尉刘裕率师击之。鲁宗之自襄阳来会休之,共屯兵江陵,拒裕战于江津,大败,乃奔姚兴。” 《纲目》称:“休之兵临峭岸,裕军无能登者,将军胡藩以刀头穿岸裂,容足指,腾之而上,直前力战。裕兵乘之,休” 之遂大溃。鲁宗之垒 ,在城东十里。《水经注》:“祥溪水东流迳鲁宗之垒。” 按:宗之两屯江陵,讨桓振,屯纪南,拒刘裕,屯江津,此则江津之垒也。

    《烟墩 》,关羽守荆州时所立。今江堤上每数里犹有一墩如阜者,是其遗迹也。

    渚宫 在江陵故城东南,楚建。梁元帝即位楚宫即此。五代时,高从诲凿城西南隅为池起亭,亦曰“渚宫。”

    录事司学 在楚望门外,宋贡院也。元泰定丁亥,录事王文炯为建庙学。元末兵燹,废。

    中兴县学 在沙市,至元癸巳,始以旧总制司为之,县令孛颜忽都重葺。今学废,而文庙神主相传犹在赤岸头陀寺中。

    蒲胥市 《郡国志》:“郢城内有市,名蒲胥,故南齐校尉府。” 《左传》“车及于蒲胥之市” ,即此。

    倪军市 在郡东六十里,倪福可屯军之所。地有八井,今久湮没,一名“八井庄。”

    草市 古东关也,有桥曰“东市。” 漕水回环,商贾凑集之所。今废。

    龙湾市 在三湖东北。昔因通流为害之故,乃堵腰河以御水势。

    白土里 在江陵故城东,孙叔敖墓在焉。又下里,亦叔敖里也,未详何在。虞丘伯谓:“下里之士,秀羸而多能。”

    老莱子里 在城西,相传其地犹多寿耇者。考莱子隐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城西殆其故里欤?

    梅槐村 盛弘之曰:“以梅槐交生而得名,或讹作枚回,非也。” 今城西有梅槐港、梅槐桥。

    黄丘村 亦古村名。《渚宫旧事》:“宋江陵黄丘村。”

    考证

    有羊生羔,两头一颈。俄而刘毅、司马休之相继作乱,人多死于兵。

    洪亭村 王瑞休《江陵志》:“洪亭村下有梅槐村。” 则洪亭之名久矣。颜之推言:“梁孝元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善属文,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 今城西上洪桥、下洪桥一带,盖洪亭之遗。

    古城店 杜子美有《行次古城店泛江》诗:“今江南岸有古墙铺,代称不朽,今古易名也。”

    白社 在城北,唐郑谷寓此。元刘迁谓“石隐士尝居之” ,盖以白茅为屋云。

    青杨巷 在沙市。《梁书》“湘东王时,兰陵萧慎住青杨巷,西城何妥住白杨头。” 世为之语曰:“世有两隽,白杨何妥,青杨萧慎。”

    公子巷 在子城北,今元妙观基也。

    刘大人巷 ,在沙市,刘愍节公故第一曰“忠臣里。” 市又有孝子巷,则孝子张廷贵闾也。

    沙头 ,古江津也。一曰沙市。吴蜀估家东西来往者,必于此更易舟船。杜甫诗:“鹡鸰飞急到沙头。” 又云:“买薪犹白帝,鸣橹巳沙头。” 王安石诗云:“沙市放船寒月白,渚宫留御古苔斑。”

    马头 在城南,一名石马头。《水经注》:昔陆抗屯此,与羊祜相对,大弘信义,谈者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纲目》云:“晋何无忌、刘道规攻桓谦于马头” ,即此。《注》误以为彝陵西北之马头山,殆非也。

    津乡 应劭谓南郡江陵有津乡,今无闻矣。又枝江西三里曰上津乡,《春秋》楚御巴人于津乡,汉岑彭攻拔彝陵,还屯津乡。

    海匮 在府城东北。江陵以水为险,陆抗筑大堰,高保融名为“北海。” 宋孝宗时,知府吴猎、刘甲皆修筑之。开禧初,孟珙再筑,引沮泽及诸湖水注之。三海绵亘数百里,遂为江陵天险。又为八匮,蓄泄水势。

    地肺 《郡志》:“荆州济江西岸,洪潦常浮,不没若肺,故谓之地肺。”

    岳山坝 ,在城之东北五里,有长坝,耸峙若门,王太守修以成关厢东门路。

    八洞口 即沙市西门城,旧为望江亭。故老云:“有洞潜通诸蛮。” 元大德中,建城隍祠于其上镇之。

    宋玉宅 在渚宫内。杜子美《送人之荆州》诗:“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 《渚宫故事》云:庾信亦居之。故其赋云:“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 李义山亦云:“却将宋玉临江宅,异代仍教庾信居。” 又归州旧治东五里有宋玉宅,见于唐杜甫诗,而安陆、宜城亦皆有之。盖玉生于秭归,而仕于郢都,宅之名所以各见也。

    罗含宅 在府城内,今承天寺即其故址,庾信亦居之。子美诗:“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 《含别传》云:“含为桓温别驾,以官廨喧扰,乃于城西小洲上立茅茨之屋,伐木为床,织苇为席,布衣蔬食,宴若有馀。” 《渚宫故事》:“君章厌喧嗜寂,徙居南城三里。” 《荆州记》:“距城百馀里,瞰川为楼,因名罗公洲。” 按此则丛兰之宅,或是其廨舍,而“城外江上” ,皆其移徙处。

    “李衡宅 ” ,即龙洲,馀弃遗迹。咸康中,其宅枯槁犹在。

    宗炳宅 炳,南阳人也。与兄臧侨居江陵之三湖,又常徙居高沙湖,以稼穑自营,雅好山水,往必忘归。后以病还江陵,叹曰:“老病俱至,名山不可再登,惟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凡所游处,悉图于室。遂为江陵人。

    郭仲产宅 ,在古枇杷寺。仲产为南郡从事,起斋屋,以竹为窗棂,竹遂渐生枝叶,长数丈,扶疏葱翠,郁然成林。仲产以为祥。及孝建中,同义宣之谋,伏法。

    庾信宅 在城北三里,庾楼,其别墅也。信因侯景之乱,自建康道遁归江陵。子美诗:“荒林庾信宅,为仗主人留。” 信有《小园赋》云:“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见闲居之乐。” 所云宋玉宅者,其地也。

    胡安国宅 在城北新店。“安国父渊,武陵人,寓迹荆湖间,至安国为蔡京所嫉,退居漳滨,子孙遂宅于此。” 元时曾复其家。

    孙中丞宅 在城西四牌坊北,有池有馆,中一斋名《盘谱》,画古林下诸高士于四壁,中丞诗文便以“盘” 名《集谱》。

    一门节孝宅 一在沙市东头白小潭坊,一在龙市腰河头。太守王业惇为理学从祀,《王公纪》

    建在沙市东头者,旧名永思祠,巢渊名诒谷祠。仲宣楼 在府城东南隅。相传即五代高季兴望江楼。宋陈尧佐镇荆,易今名。按《登楼赋》注:“楼在江陵。” 梁孝元《出江陵还》诗:“朝出屠羊县,夕返仲宣楼。” 《先贤传》云:“荆州有王粲宅。” 则楼当在江陵。

    曲江楼 在府学前。旧名南楼。唐长史张九龄尝登楼赋诗。宋张栻重建,因易今名。朱文公《记》:雄楚楼 在府城上,五代时高氏内城楼也。今城虽迁,而名仍存。按:唐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杜甫为赋二诗。一云“西北楼成雄楚都。” 后人盖因此立名。

    明月楼 在府城东北隅,因湘东苑内旧名也。梁颜之推有“屡陪明月夜” 之句。或曰:此楼旧为刘孝绰建。

    东华楼 在城东草市岳山桥,县令孔贞一建。宁宾楼 在城东七里故堤上。成化间太守张岩建,俗名“过街楼。”

    阳云楼 湘东院内楼也。楼极高峻,远近皆见。庾楼 在城东五里故堤内,相传庾信家此。元稹诗:“庾公楼怅望,巴子国生涯。” 明时建三节祠于前,谓之表忠楼。

    栖霞楼 在江陵城西北,宋临川王刘义庆置。俯临城隍,吐纳江流。《始兴记》:“楼在罗公洲楼下。洲上果竹交阴,长杨旁映,高梧前竦。虽则城隍,趣同丘壑。”

    清德楼 周长孙俭为荆州刺史,吏民请建此楼,立碑颂德。今遗址无考。

    襄阳楼 ,元微之云:“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 而楼表郡名,未知何义,岂以孟襄阳曾署从事寓此耶?张祜诗:“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

    “江汉楼 ” ,高氏内城东门楼也。元廉访使益智礼普化修,赵子昂书额。

    望江楼 在榷关前,主政李寅置。《铭》曰:“洞鉴楚水,显赫巴山。如坐污秽,当不生还。”

    卷雪楼 在沙头,公安袁宏道之别业也。俛瞰江流,风起涛飞,有如卷雪。

    望阙楼 即府治前之丽谯也。相传旧置铜壶玉琯,漏刻分明,故俗有“荆州更鼓澧州春” 之语。明崇祯中,楼毁后复新之,名曰古楼。

    万卷阁 在府城东。宋咸平初,朱昂与弟协致仕,于所居建此阁,藏其手抄古今书万卷,因名章华台 。郦道元言:在离湖侧,高十丈,广十五丈。《左传》谓“筑台于章华之上。” 韦昭以为章华亦地名也。《新唐书》云:“翟王使使之楚,楚王夸之,飨于章华之台,三休乃至。” 今监利有台曰三休,亦云灵王所筑。袁中道云:“章华台在今” 三湖之间,所云蒿台寺诸处,或其遗址。近沙市者为豫章台。唐胡曾诗:“茫茫衰草没章华,因笑灵王昔好奢。台土未干箫管绝,可怜身入野人家。”

    绛帐台 在府城西南,后汉马融教授之所。融坐高堂,施绛纱帐,前列生徒,后设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豫章台 ,楚故城址也。豫章冈在其西北,俗呼看花台。陈子昂诗:“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元稹诗:“草没章台北,堤横楚泽湄。” 谓此台也。台前大道,直接古堤,有老柳数十株,含烟弄月,牧宰群英,多所游幸。

    落帽台 在龙山,后人因孟嘉落帽,筑台其上。唐李群玉诗:“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熙春台 在承天寺,唐罗君章宴游之地。又有“澡新台” ,今府城西隅城隍祠基是。旧为延寿寺,相传亦君章遗迹。

    钓台 在江陵西南龙陂北。《水经注》:高三丈四尺,南北六丈,东西九丈,相传楚庄王垂钓处。《梼杌史》云:“庄王与晋战,胜之,惧诸侯之畏己也,乃筑为五仞之台,既成而觞诸侯请约。王曰:‘我言而不当,诸侯伐之’。于是远者来朝,近者入宾。” 则钓台者,楚王所以钓诸侯也。

    “阳云台 ” ,亦楚王所建。今惟传“章台豫章” ,而兹台无考矣。

    渐台 在城东六十里。昭王贞姜渐台遗迹。俗呼为“毕渐” 者非一,名毕家庄。

    天井台 在天井西岸。《荆州图记》:“因基旧堤,背邑面河,实郊廛游憩之佳处也。”

    读书台 ,《名胜志》云:在城东之法相院,高从诲置,盖本诸梁文范先生也。先生即刘虬,字灵预。转鱼台 ,在诸倪冈,南平将军倪福可故宅也。清暑台 ,在赤湖东北。《水经注》言:高六丈馀,纵广八丈,一名大置。秀宇层明,弥望周博,游者登

    之以畅远情

    金鸡台 在资福寺东北六里。古传有金鸡栖于上。明天启间,耕台旁者,偶见一砖门,遂入探之,得铜弩、石砚各一。见者互争,砚碎而损碎,石犹带润泽气,俗相传为“范王墓。” 范王不知何时人。居民或耕或凿者,间得古陶埏盆碗,出土后不坚,而旋败焉。

    卧虎台 在城西十里,长阳王贵洽墓在焉。卧虎云者,旧传李家埠堤决,曾有虎卧于此,故名。放鹰台 在龙湾市。土人云:“楚王呼鹰之地也。” 摩旗台 在城西北五里。相传关羽镇荆建帜处。其西一台曰将台。

    一柱台 张华《博物志》:“江陵有台甚大,而惟有一柱,众木皆拱之,见《荆南赋》。罗公洲有一柱观,亭亭孤立,相传宋临川王义庆建。”

    梁家台 《名胜志》云:“在城东四十里,地名土洲,荆台,隐士梁震所居。” 台上旧有百花亭。李颀诗:“百花亭漫漫,一柱观苍苍。”

    雍台 在城东南三里,今名“凤凰台。” 南有圃田数十亩,旧时高柳丛篁,花畦麦陇,景物嫣然,今则化为荆榛狐兔之区矣。

    濯缨台 在城西。唐相段文昌尝于江陵街西见有大宅,门枕流渠,醉后濯缨而言曰:“我为江陵节度,必买此宅。” 众皆笑之。后果镇荆,遂买此,时人呼为濯缨台。

    《博古堂 》在府城草市,宋燕人田伟归朝,授江陵,因家于此,建此堂,藏书三万七千卷,无重复者。

    纯忠堂 在城。明张文忠公赐第也。

    高丽坊 《唐诗纪事》云:“江陵有士子游交广,五年未还。爱姬为太守所取,纳于高丽坊底。及归,寄之以诗,守见而遣还,遂给资妆百千。”

    鹰坊 唐王潜镇荆时,有鹰坊许琛误死事。石函铁契 在府境,昔荆州掘地得石函铁契,云“楚都郢邑,世代不绝。”

    锺离山石穴 ,在府城西南境,邑巴蛮五姓,皆出锺离。巴氏子孙赤穴四姓,黑穴一姓,俱事鬼神,未有君长,共掷剑石,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务相中之,众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