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卷目录

     安陆府部汇考五

      安陆府学校考

      安陆府户口考

      安陆府田赋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九卷

    安陆府部汇考五

    安陆府学校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

    安陆府学 。宋郢州学在城东南二里石龟头,其后汉水冲啮,乃徙而北,距旧址三百步。元安陆学因之。明洪武八年,改府为州,即镇远楼为安陆州学。十五年,始还故址。大成殿在明伦堂之右。斋曰《志道》,曰《正谊》,曰“达材。” 明年,庙学火。二十三年,曹公、李文忠新创之。景泰中,知州顾震、天顺初,知州赵熙相继修。成化中,知州俞荩复辟“广盈仓” 址为射圃。成化末,提学副使薛纲、佥事高绣隘其规,复增修之。弘治五年,学正林启又作后堂、讲堂。弘治八年,兴献王诣庙行释奠礼,见殿宇倾圮,重加修葺,易棂星门以绿琉璃瓦。正德十二年,知州王槐又作名宦、乡贤二祠。十三年,庙庑俱圮,兴献王给银四百两修理。嘉靖十年,升为府学。广盈仓改为钟祥县治,射圃亦废入县基。十二年,以钟祥县附承天府学。二十二年,知府吴惺又作号房六十间,厨房五间于棂星门左。三十年,巡抚屠大山、巡按胡宗宪奏请重修,凡庙殿门庑,悉加崇饰。万历二十六年,知府常裕重修。二十九年,知府孙文龙辟修云路。门内东偏为宰牲亭,西偏为致斋所,中为泮池,宋玉井在焉。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敬一亭在名宦祠之左。后殿御制碑。亭旁夹室为藏书、祭器二库碑亭后及左、右为学宫公署。东为明伦堂,后为讲堂。前设坊一座,中扁“义路” 、礼门,左右石刻“忠孝节义” 四大字,为紫阳朱先生书。东西两厢为诸生号舍。又前为学门,知府孙文龙加屏墙于外。万历四十四年,分守道高第知府李养蒙建魁星楼于仪门外,左建“尊经阁” 于正殿后。崇祯十六年,流贼据郢,文庙东庑戟门俱毁。

    皇清顺治四年,知府李文芳“捐修。”十二年,知府李起。

    元复修。十八年,知府马逢皋等皆修。旧有题名坊,久圮。康熙四年,知府张尊德、史廷飏等重修。大成殿五间,东庑、西庑各十五间,戟门三间。泮池在㦸门前,上有石桥。棂星门三座,祭器库三间,神厨五间,尊经阁三间,敬一亭三间,殿后建启圣祠三间,名宦祠三间,乡贤祠三间,省牲亭三间,更衣亭三间,宋玉井亭一座,石牌坊一座,木牌坊一座。

    教谕宅一所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二所 一在正殿西,一在启圣祠后。射圃 旧在学宫东,久废。

    濂溪书院 在东城七里湾之堵家堰。

    “文昌书院 ” 《在子胥台》之南。

    “甘棠书院 ” 在南关外。

    社学二所 一在南门外,一在山川坛右,俱废。学田 绝荒一处见存四处,一在叶家河,一在南山,一在泉崖,一在多宝湾。原额田一千六百三十二亩九分有奇,实荒田一千零六十亩九分八釐有奇,实熟田七十一亩四分三釐有奇。钟祥县学 ,锺邑学宫。明洪武八年为安陆州学,嘉靖改州为府,即以安陆州学改为府学,而《钟祥》附之,未另立学,县亦未另设官役。盖以外六邑各有学,而府县止总设一学,府学即县学也。

    外州县

    京山县学 在县治西。宋崇宁中,知县刘干建于“角陵驿遗址。元至正间,县尹贾泰亨以两庑从祀未备,于荆门州学得从祀画像,乃改塑之,而庑隘不可尽容。” 至元六年,县尹泰伯颜不花与教谕周德孙议增庑四楹,又增塑左丘明以下三十二人像。后毁于兵。明洪武五年,知县刘桓改于县治之西,今学宫是也。中为大成殿,十四年,知县李文秉建。景泰六年,参政曾蒙简嫌其狭小,属知县张盖撤而宏之。天顺六年,知州赵熙、教谕陈洪始讫其事。正德中,稍为居民所侵,学生谢诏等复之。嘉靖十二年,御史胡东皋行县,睹诸像戴笠,风日中,属知县费颐、教谕萧

    浚重建。三十八年县丞俞松,三十九年知县张铉,相继修。自此凡百馀年,殿宇倾颓已久,神主露立。崇祯十年邑人太仆寺卿刘兰率士重修。

    “先师庙” ,东西为两庑十八间,为神库、神厨各二。前

    为戟门,门之外为泮池,周回百步,有石桥,正统十四年提学韩杨造。又前为棂星门,旧以木,知县费颐易以石。前有屏,广四丈,高二丈,有坊曰“聚奎。” 崇祯十三年修,易以“圣域” 、贤关。左为儒学门,旧在左偏,万历三十八年改右偏。

    皇清顺治十五年仍改“左门。”内有文昌阁,崇祯七年

    邑人刘兰建明伦堂,洪武五年知县刘桓建,东西为斋,曰《博文》,曰《约礼》,今废。后为庄敬堂,今废。殿之左为敬一亭,知县费颐建,今废。后为启圣祠,今废;左右为名宦、乡贤二祠,今并废。

    教谕宅 在殿后

    训导宅 在殿左右。俱废。顺治十四年,教谕闵言重修。

    社学 在县治南三十步,与新开道对直。明嘉靖三十八年,县丞俞松重修。额置教督一人。学基 。顺治十四年清丈,学地南横八十弓,北横八十九弓,中置一百一十弓。积九千三百七十九弓,该基三十九亩八釐零。

    学田 在宝香村。嘉靖三十五年,邑人太学生杨大鸿置田三顷有奇。

    书院田 :在县南郑家畈。顺治十八年,邑人御史郑友元置田七十一亩。

    潜江县学 在县治东。元世祖时,随县迁建。延祐间,知县完伯颜建,立殿、庑、堂阶。教谕李惟中有记。明洪武元年,知县史纯一创立学门廨宇。景泰三年,荆门府推官符节、天顺八年知县吕文修。弘治十三年知县史华重修。嘉靖初,诏改“大成殿” 为

    先师殿增敬一亭。“启圣祠” 知县夏泗移置稍前,然

    东濒潜水,水溢,堂舍俱圮。六年,知县萧廷达筑堤以障,令民庐其上,征税为诸生灯膏之需。万历七年,知县朱熙洽重修。十一年水圮,知县王建中、曹珩相继修。东西为庑各七,知县胡璘建。庑北各为神厨、神库,南各为库房。前中为戟门,为内泮池。知县朱熙洽加石甃池。东为“致斋所” ,知县潘之祥修。外为棂星门。嘉靖间,教授周宸易以石柱。门外为屏,屏外为大泮池。知县曹珩重修石栏,周回百丈。明伦堂旧为三间,隆庆六年,知县梁栋左右各增一间,东西为斋,东曰“存心” ,西曰“养性。” 嘉靖间,改曰“崇正道、迪正学。” 西南为会馔堂,后改为祠。东为名宦祠。万历元年,李之修建东斋。南为道义门,门外有魁字墙。万历七年,知县朱熙洽立。又南为学门,东西夹棂星门,门内东西号房各五间,今废。堂后为敬一亭,又后为启圣祠,又后为尊经阁。

    教谕宅一所 ,在学宫后。

    训导宅二所 在学东西两侧。

    白鹤书院 元湖北提刑副使姚燧建,今城隍庙地,其旧址也。

    石桥书院 在县治西之龙渊寺。元泰定间,学士林士渊建。

    阳春书院 在西门,万历元年知县李之珍建。同仁书院 在县治左,督学佥事刘垓建。中洲书院 郭氏家祠一曰“孝思祠” ,内有椿桂堂、环翠亭、讲经所、大本、达道斋,郭世朝懋贞先生建。

    传经书院 在南城内

    皇清康熙十年,县令王又旦建。内有传经堂、“说诗台。”

    “操缦轩” 又内“为藏书楼” ,“东西文场。”

    射圃 在东舍前

    社学二所 一在县西河街,一在县关帝庙前。成化十五年,知县胡邻创建。今俱废。

    学田 ,隆庆三年,知县梁栋置田三十亩,坐落红花垸。万历二十八年,知县潘之祥又广田三十三亩,坐落边江垸,递年课银四两五钱。今崩入河。

    沔阳州学 ,旧系沔阳府,在城西南。元季毁于兵,遂迁东北。明洪武九年,改为州学,明年知州金德增修。宣德以来,知州李震等相继修。成化九年,知州吕文复修,其后知州孙衍、彭万里皆修。至正德十年,知州徐咸以其敝隘,撤而新之。十一年,知州李濂、嘉靖间按察副使刘士元等俱修。万历十年知州史自上等重修。崇祯十四年知州章旷重修。

    皇清康熙年间,知州佟成年等又修葺戟门泮池。官

    道并建下马坊

    “先师庙” 两翼为东庑。西庑为神厨,在东庑旁神库。

    宰牲房在东庑地,今废。前为戟门,门之前为泮池,池东有芹香亭,今废为桥,又前为棂星门。启圣祠在敬一亭后,顺治十二年学正黄尔鼎修。敬一亭在明伦堂后。知州储奉诏建。戟门左为名宦祠,右为乡贤祠。明伦堂东为兴诗斋,旧曰“率性” ,西曰立礼斋,旧曰“修道” ;为成乐斋,旧曰“立教” ,崇祯二年裁一。东为馔堂,今废。堂后为茂林门。学正王蓥建,筑堤其后,植柳数百株,今蔚然成林。为“瑞莲池” ,即易炳文故居为斋宿所。知州储建东西各一。旧在西庑下,东庑后为径坊,曰“义路礼门。” 东为书舍,凡三十楹。为魁星楼,在学门东。前为仪门,又前为学门。

    学正宅 在学内

    训导宅二 ,一在学正宅后,一在明伦堂西。崇祯己卯,因颓圮,改于学正前。

    南湖书院 旧《志》:“在州学。”

    复中书院 旧《志》:“在城南” ,今废。

    仁风书院 在同仁门外莲池右,即《荔枝园》故址。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州浩冲鼎建。

    射圃 射亭 俱知州万里建,旧在仪门东,今为书舍地。崇祯辛巳又改扩于西庑后。

    社学四所 在城二,在乡二,俱废。

    义学 明正德十三年,知州李濂割预备仓地刱立,今废。

    景陵县学 “旧在城内西南隅。宋治平中,刱置学宫。元至治、泰定间次第修。顺帝至元四年戊寅,沔阳郡守安宁伯、监县忽都不花、教谕傅圭重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重建。正统十年,知县顾行、教谕翁善复建。成化十六年,知县姜绾撤而新之。弘治十二年,知县周瑞重修。正德十三年知县李柬、嘉靖七年州官任” 佃,十年同知欧贤,署事京山县丞金文默俱修。

    新儒学在城外正北方。明嘉靖二十年,佥事柯乔徙置北门外清河桥北。

    皇清顺治十八年,侍御史顾《豹文》等重建。先是六年

    十月初七日,大成殿忽轰然有声如雷,隐隐红光烛天。至初九日,火起东南殿角,烈焰弥空。同时两庑、戟门、神库、牲库、斋所、宦祠俱就焚。署县经历崔鹿鸣、训导周文旭抱木主而出,置明伦堂,春秋祭祀,俱在于此。至顺治十七年十一月朔,合官员士民倡义输助,庙乃告成。东庑、西庑在大成殿前,明伦堂在大殿后。博文斋旧名“率性” ,在明伦堂东。约礼斋旧名“存诚” ,在明伦堂西。东廨西廨在斋外。崇圣、育英门在堂前。礼门义路在斋东。西大魁亭在礼门东。神库在礼门内。启圣祠旧在西庑,今在廨东。遗像亭旧在敬一亭,后因大成殿毁,移置明伦堂,今复还原位。敬一亭在明伦堂后。名宦、乡贤二祠旧在启圣祠前,今移置戟门东西。尊经阁在敬一亭后。风雩亭在堂后西北隙地号房,在风雩亭左右。戟门在大成殿前。棂星门在戟门前。旧植以木,今更树以石。育贤、“拔俊” 二坊在戟门东西。泮池旧有泮桥,跨池中,东西为两桥。嘉靖二十年水决,两桥崩。三十七年,推官袁履素省中桥,筑东西桥为坦道。天启辛酉,知县程维楧以泮水不宜外泄,塞东西桥,更树石栏。是年二月春,泮池水涌跃数丈许,有声如雷,有物如龙,蜿蜒行水上,逾时不灭;观者如堵。次年春榜,刘必达举《礼闱》第一。石屏在泮池前,石栏杆在泮池周围。

    学署 在文庙东,嘉靖辛丑年移建。

    梦野台书院 在县东门内。邑祭酒鲁铎读书处。

    射圃 旧圃在城内学南,成化壬寅,知县姜绾立。今徙置新学东,而圃亭就废。

    学基 儒学新基在清河桥北。嘉靖辛丑,佥宪柯乔易民地,并废县义仓地而裒置焉。按:学西地基,旧被豪强侵占。天启间,知县程维楧任赞化,始正经界。

    社学 :上白村十六学,下白村十七学,云潭村十六学,官城村十二学,方乐村十二学,南黄村九学,附学村二学,在城村三学。成化十七年,知县姜绾劝民刱立。

    干滩社学 今废。然干滩自兴学以后,邑中如鲁祭酒、周少保、陈司徒、魏观察诸公,皆相继而起。县令姜绾有记。

    义学 在县南一里义河边。成化十七年,知县姜绾建,且以县前官地铺房二十间收租纳学,中给师生。弘治十四年,知县周端重修。

    学田 、旧田共二段,坐落张官畈者,奉祀程一鉴输入;坐落申家台者,推官袁履断入。久已无

    有新田共二段:廖家垱十二石五斗,柳家河四石零。其田除纳赋输县外,馀租贮仓,候学道取给寒生。

    学仓 旧仓在城内学东南隅,知县姜绾立。今仓基在学后,未建。岁编斗级二名。

    荆门州学 在平秦门内。洪武二年,知州戴昌因元故址建之。成化初,知州俞诰易棂星门以石。成化中,知州阴子淑作“泮池石桥” ,知州杨琇立“泮池坊。” 万历十六年,推官邓美政创建南门外,新墉数仞,又建阁于前,为文昌门。崇祯十六年,斋庑祠亭俱毁于贼,惟正庙仅存棂星门。

    皇清顺治三年,知州薛继岩修“启圣祠。”教官田一缵。

    邑人贺运清同修。康熙二年,火。名宦、“乡贤” 二祠今废。

    学正宅 在学内

    “东山书院 ” “二孙状元读书处。”

    象山书院 :在蒙泉南。顺治十五年,知州薛继岩重修。

    当阳县学 在县治西。旧在玉阳山,宋以前无考。《元儒学记》云:“知县张彦文创建。至元中,知县王元宾、赵圭修。元末兵燹。明洪武初,知县祁守道改迁方城。洪武中,知县魏忠复还故址。” 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侯加祥迁九子山下,与学署分隔一水。万历八年,知县胡朝因隔阻水不便,改迁县治西门外。三十五年,知县李启元、教谕余蛟以庙北向,非制,始徙入城,而庙制如旧。东西列两庑,前为戟门,为棂星门,门之外为泮池二。旧在棂星门内,知县胡如川以其逼,徙之于外。又为门屏,庙后为明伦堂。堂前为东西斋,东曰“进德” ,西曰“修业” ,后为启圣祠。戟门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庙之左为大魁阁,学斋左为碑亭,为《尊经阁》。

    皇清顺治乙酉,城陷,正殿、两庑、“启圣、名宦、乡贤”诸祠。

    俱烬,止存明伦堂、棂星门。顺治十三年知县唐彦襄修复。十六年知县许毓仁修“启圣祠。” 康熙元年大兵进山贮粮。学宫两庑、斋房、名宦、乡贤祠俱圮。尊经阁、敬一亭俱阙,未修。

    射圃 今废

    学正宅 在明伦堂西。学正黄圣年重修。

    安陆府户口考        府志

    府总

    原额“人丁” 六万三千五百一十二丁,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二万九百一十四两三分三釐七毫三忽二尘九纤九渺五漠。

    逃亡人丁二千八百六十五丁六斗二升五合九勺。

    额征银一千八百二十八两五分三釐五毫四丝八忽九微八纤三尘。

    《审复》“人丁” 二百三十一丁。

    该银五十六两五钱三分九釐六毫六丝八忽三微二纤二尘五渺。

    当阳节年新垦随粮人丁三十一丁六斗六升一合四勺。

    新垦银三十两五钱三分三釐七毫二微一纤六尘六渺。

    “见在新旧审复成熟人丁” 六万六百四十六丁三斗七升四合一勺。

    新旧成熟实征并新垦银一万九千八十五两九钱八分一毫五丝四忽四纤四尘七渺五漠。额外新增人丁七千五百四十六丁,各属派银不等。

    该增银二千四十六两二钱五分四釐三毫七丝七忽一微九纤七尘。

    钟祥县:附郭。

    原额人丁七千三百七十丁,递年分别优、免起科则例不等,每丁派银三钱二釐一毫六丝二忽八微六纤六尘九渺二漠七茫。

    额征银二千二百二十六两九钱四分三毫二丝九忽二微五纤二尘三渺。

    顺治十二年编审,新增人丁一千二百二十丁,新增银三百六十八两六钱三分八釐六毫九丝七忽六征五纤。

    京山县

    原额人丁一万一千六百四十六丁,每丁派银

    三钱五分一厘八毫三丝四忽四微七纤二尘,额征银四千九十七两四钱六分四釐二毫六丝一忽八微四纤四尘八渺五漠。

    编审“增出人丁” 一千七百九十九丁。派银照前则例。

    新增丁银六百三十二两九钱五分二毫一丝五忽一微二纤八尘。

    潜江县

    原额“人丁” 五千五百四十七丁,递年分别优免起科则例不等。

    每丁额征银二钱五分二釐三毫一丝九忽四微九纤五尘六渺四漠。

    额征银一千三百九十九两六钱一分六釐二毫四丝二忽三微三纤四尘四渺。

    新增编审人丁一十八丁,每丁派银二钱四分九釐。

    新增丁银四两四钱八分二釐。

    沔阳州

    原额人丁一万三千六百三十三丁,每丁派银三钱五釐二毫七丝五忽一微四纤七尘二渺八漠。

    额征:银四千一百六十一两八钱一分六釐八丝三忽。

    按《续编》审:新增里甲人丁共四千五百九丁,每丁派银二钱三分六毫九丝五微。

    该征银一千四十两一钱八分三釐四毫六丝四忽四微一纤九尘。

    景陵县

    原额人丁八千三百八十六丁,每丁派银四钱八釐二毫四丝五忽六纤八尘七渺。

    额征银三千四百二十三两五钱四分三釐一毫四丝六忽八微五纤八尘二渺。

    荆门州

    原额人丁一万四千九百丁,每丁派银二钱四分四釐七毫六丝二忽二微二纤二尘八渺。额征银三千六百四十六两九钱三分七釐一毫一丝九忽七微三纤九尘。

    逃亡人丁一千三百丁

    无征丁银,三百一十八两一钱九分一厘二毫九丝四忽七微三纤九尘。

    康熙元年,审复“人丁” 二百三十一丁。

    审复丁银五十六两五钱三分九釐六毫六丝八忽三微二纤二尘五渺。

    见在原存并审复丁一万三千六百丁。

    实征并审复丁银三千三百二十八两七钱六分五釐八毫二丝五忽。

    当阳县

    原额人丁二千三十丁,每丁派银九钱六分四釐三毫八丝二忽五微二纤二尘一渺。

    额征:银一千九百五十七两六钱九分六釐五毫二丝。

    逃亡人丁一千五百六十五丁六斗二升五合九勺。

    无征银一千五百零九两八钱六分二釐。新垦人丁三十一丁六斗六升一合四勺。垦银三十两五钱三分三釐七毫。

    现在及新垦人丁四百六十四丁三斗七升四合一勺。

    实征:银四百四十七两八钱三分四釐二毫。

    安陆府田赋考一       府志

    府总

    原额、民田六万九千三百八十三顷九十二亩三毫九丝。各属每亩科米麦不等

    额科秋粮官民米八万五千一百五十六石六斗八升四合二勺有零,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七万八千九百五十二两一钱四分四釐四毫六丝九忽七微九纤二尘九渺四漠。额科夏税米一千七十九石七斗一合四勺一抄五撮八圭六粒。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八百一十八两八分三毫四丝七忽二微二纤五尘四渺三漠。

    额科小麦一千一百五石六斗四升八合一勺二抄九撮五圭。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一千二百八十三两一钱一厘七丝九忽九微七纤八尘六渺。

    额科税桑丝、二百一十一斤一十五两八钱五分六釐九毫四丝五忽三微七纤。各属税粮带

    荒芜田七千三百六十八顷二十八亩八分九釐四丝

    《荒粮》一万六百八十一石三斗九升六合四勺八抄七撮九圭

    无征银一万一千一百九十五两二钱五分四釐二毫七丝二微三纤六尘一渺。

    《荒芜税桑丝》、一十斤二两四钱四分三釐四毫一丝

    《节年新垦田》一百四十八顷七十八亩六分三釐

    新垦粮一百一十八石四斗九合四勺一抄五撮三圭。

    新垦银一百四十四两一钱六分五釐三毫八丝八忽六微二纤三尘五渺。

    见在新旧成熟田六万二千零一十五顷六十三亩一分一厘三毫五丝。

    见在成熟粮七万四千四百七十五石三斗八升七合七勺三抄七撮九粒。

    成熟实征并新垦银六万七千七百五十六两八钱九分一毫九丝九忽五微五纤六尘八渺四漠。

    见在成熟夏税米一千七十九石七斗一合四勺一抄五撮八圭六粒。

    见在成熟实征银八百一十八两八分三毫四丝七忽二微二纤五尘四渺三漠。

    见在成熟小麦一千一百五石六斗四升八合一勺二抄九撮五圭。

    见在成熟实征银一千二百八十三两一钱一厘七丝九忽九微七纤八尘六渺。

    见在成熟税桑丝、二百一斤一十三两四钱一分三釐五毫三丝五忽三微七纤

    原额、民地三万二千七百八顷七十五亩四分五毫五丝。各属每亩科米不等

    额科秋粮官民米九千七十九石二斗五升一合三勺七抄六撮六圭九粒。各属派银不等,额征银一万八百四两九钱一分三釐四毫四丝一忽七微三纤二尘三渺三漠。

    额科夏税米一百一十六石四斗八升五合九勺九抄二撮。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八十九两八钱四分一厘四毫八忽五微七纤九尘八渺。

    额科大、小麦七千一百三十五石六斗八升五合一勺一抄三撮七圭九粒五粟。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六千八百五十六两九钱三分九釐三毫一丝四忽四微二纤三尘九渺。

    额征《税桑丝》四十九斤六两二钱一分六釐一毫八丝三忽五微。税粮带征。

    《荒芜地》、八千三百四十八顷一十二亩五分七釐二毫

    《荒芜》秋粮米、四百四十二石五斗七升一合五勺一抄四撮五圭七粒

    无征银八百三十六两九钱九分八釐四毫四丝四忽六微九纤四尘五渺二漠七茫。

    《荒芜》大、小麦二千二百八十七石五斗九合四勺四抄九圭五粒

    无征银一千五百八十八两二钱四分七釐五忽七微五纤二尘九渺。

    《荒芜税》桑丝、八斤八两四钱八分六釐八毫一丝七忽五微

    《节年新垦地》三十七顷七十九亩五釐。

    垦粮一十五石一斗一升六合二勺。

    垦银三十两八钱五毫九丝六忽三微八纤九渺七漠三茫。

    见在新旧成熟地二万四千三百六十顷六十二亩八分三釐三毫五丝

    见在新旧成熟秋粮米八千六百三十六石六斗七升九合八勺六抄二撮一圭二粒。

    新旧成熟实征并垦银九千九百六十七两九钱一分四釐九毫九丝七忽三纤七尘八渺三茫。

    见在成熟夏税米一百一十六石四斗八升五合九勺九抄二撮。

    见在成熟实征银八十九两八钱四分一厘四毫八忽五微七纤九尘八渺。

    见在成熟大小麦四千八百四十八石一斗七升五合六勺七抄二撮八圭四粒五粟。

    见在成熟实征银五千二百六十八两六钱九分二釐三毫八忽六微七纤一尘。

    见在成熟税《桑丝》、四十斤一十三两七钱二分

    九釐三毫六丝六忽

    原额、山一万二千三百八十顷七亩四分九釐九毫三丝。各属每亩科米麦不等

    额科秋粮官民米五百九十二石四斗五升七合一勺七抄八撮一圭三粒。各属派银不等,额征银六百八十七两一分九釐六丝六忽四微二纤九尘八渺。

    额科夏税米二斗二升五合五勺六抄八撮四圭四粒,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一钱七分三釐九毫七丝三忽五微五纤五渺。

    额科大、小麦二百三十二石五斗九升一合三勺三抄九撮六圭五粒。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二百一十八两五钱七分一厘三毫七丝八忽三微一纤二渺五漠。

    额科桑丝一斤一十五两五钱五分二釐一毫四丝九忽。税粮带征。

    《荒芜山》、五千一百五十七顷一十六亩一分八釐九毫三丝

    《荒芜》大、小麦七十二石七斗三升九合三勺九抄八撮四圭五粒。

    无征银六十六两四钱五分八釐五毫五微四纤六尘一渺。

    《见在成熟山》七千二百二十二顷九十一亩三分一厘。

    见在成熟秋粮米五百九十二石四斗五升七合一勺七抄八撮一圭三粒。

    见在成熟实征银六百八十七两一分九釐六丝六忽四微二纤九尘八渺有奇。

    见在成熟夏税米二斗二升五合五勺六抄八撮四圭四粒。

    见在成熟实征银一钱七分三釐九毫七丝三忽五微五纤五渺。

    见在成熟大小麦一百五十九石八斗五升一合九勺四抄一撮二圭。

    见在成熟实征银一百五十二两一钱一分二釐八毫七丝七忽七微三纤五尘一渺五漠。见在成熟税桑丝一斤一十五两五钱五分二釐一毫四丝九忽。

    《原额》、塘四千一百三十三顷六十四亩八分七毫五丝。各属每亩科米麦不等。

    额科秋粮官民米共一千九百七十八石二升二合七撮一圭九粒。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二千一百九两四钱四釐九毫八丝八忽三微九纤三尘七渺。

    额科夏税米四斗九合六勺五抄一撮六圭。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三钱一分五釐九毫四丝九忽三微七纤八尘四渺。

    额科小麦二十八石二升四勺二撮五圭。各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三十二两五钱八分二釐九毫八丝五忽九微一纤四尘四渺。

    额科税桑丝一斤一十三两三钱一分八釐一毫八丝二忽一微三尘。税粮带征。

    《荒芜》塘三百七十一顷八十九亩四分一厘九毫五丝;

    《荒芜》秋粮米、二百四十石一斗七合九勺三抄四撮

    无征银三百八两三钱二分九釐六毫八忽四微一纤二尘二渺。

    《荒芜税》桑丝、一十四两一钱七分三釐二毫三丝二忽五微

    《见在成熟》塘三千七百六十一顷七十五亩三分八釐八毫。

    见在成熟秋粮米一千七百三十七石九斗一升四合七抄三撮一圭九粒。

    见在成熟实征银一千八百一两七分五釐三毫七丝九忽九微八纤一尘五渺。

    见在成熟夏税米四斗九合六勺五抄一撮六圭。

    见在成熟实征银三钱一分五釐九毫四丝九忽三微七纤八尘四渺。

    见在成熟小麦三十八石二升四勺二撮五圭。见在成熟实征银三十二两五钱八分二釐九毫八丝五忽九微一纤四尘四渺。

    见在成熟税桑丝、一十五两一钱四分四釐九毫四丝九忽六微三纤。

    《原额》湖坝二千三百四十七顷九十亩七分八釐一毫。各属每亩科麦不等

    额科大小麦一石八斗三合一勺八抄六圭各

    属派银不等

    额征银二两二分五釐八毫六微三纤八渺,额派渔课银三百六十六两四分八釐二毫八丝六忽。不在米麦内派。

    《荒芜》湖坝六十顷一十亩六分二毫;

    荒芜大、小麦一石八斗三合一勺八抄六圭,无征银二两二分五釐八毫六微三纤八渺。见在成熟水乡湖澢二千二百八十七顷八十亩一分七釐九毫。

    《渔课》银三百六十六两四分八釐二毫八丝六忽。不在米麦内派。

    丈量陞科米一斗八升二合四抄三撮,全荒额征银三钱四分九釐八毫七丝八忽三微三纤二尘一渺。全荒。

    安、显二卫归并屯田,原额三千六百四十顷四十四亩八分四釐一毫二丝八忽八微。除分拨荆州府属江陵、宜都、松滋、枝江四县共田二千四百九十七顷二十八亩一分七釐六毫八微外,

    实存屯田一千一百四十三顷一十六亩六分六釐五毫二丝八忽。每亩科粮不等。

    实科屯粮一万一千八百一十二石四斗九升六合八勺一抄。每石派银五钱。

    实存屯银五千九百六两二钱四分八釐四毫五忽。

    荒芜屯田三百三十九顷二十八亩零一厘六毫六丝三忽六微

    《荒粮》三千七百四十三石八斗四升三合五勺三抄七撮。

    无征银一千八百七十一两九钱二分一厘七毫六丝八忽五微。

    康熙元年,新垦田四十七亩三分。

    新垦粮二石

    新垦银一两

    见在成熟并丈出田八百四顷七十六亩一分四釐六毫六丝四忽四微。

    见在成熟粮八千六十八石六斗五升三合二勺七抄三撮。

    实征成熟并新垦银四千三十四两三钱二分六釐六毫三丝六忽五微。

    额外清出新增屯田一百四十三顷六十五亩七分四釐八毫三丝三忽。

    新增屯粮五百八十一石四升五合五勺六抄一撮二圭。

    新增银二百九十两五钱二分二釐七毫八丝六微。

    《订正赋役全书》之后。

    顺治十四年,垦田地六十七顷七十四亩九分五釐。

    科粮二十六石一斗四升九合七勺九抄,派银四十八两九分六釐二毫一丝五忽六微四尘三渺七漠三茫。

    新增人丁一十六丁,二斗七升六合二勺六抄,派银一十五两七钱一分四釐二毫八丝一尘。十五年,垦田地一十七顷二十七亩。

    科粮一十三石六斗二合七勺八抄六撮,派银一十七两二钱四分八釐七毫八丝四忽二微。新增人丁二丁八升,派银二两七钱三分七釐六毫八丝六纤。

    十六年,垦田地五顷七十六亩四分。

    科粮五石三斗四升七合一勺一抄四撮,派银六两五钱六分九釐三毫三丝九微。

    新增人丁九斗五升六合七勺四抄,派银九钱一分六釐六毫六渺。

    十七年,垦田地三十二顷三十一亩,科粮一十七石三斗四升八合二勺五抄,派银三十三两三钱七分三釐四丝九忽五微。

    新垦人丁十丁九斗二升,派银一十两四钱九分二釐四毫二微。

    十八年,垦田五顷五十五亩。

    科粮四石一斗五升二合一勺五撮,派银五两二分四釐二毫七忽四微一渺四漠。

    新垦人丁七斗八合四勺,派银六钱七分二釐七毫四丝。

    此项新垦银两,已经刊入“由单纳赋” ,奉文扣解充饷,逐年报部在案。其康熙元年垦田五十三顷七十九亩三分三釐。

    科粮六十石一斗,派银七十七两八钱二分三釐四毫九丝一忽。

    又“康熙二年,垦田” 四顷一十四亩。

    科粮六石八斗二升五合五勺七抄,派银八两。

    八钱三分七釐八毫九忽六微八纤二尘七渺。今奉文均入各部寺及“随漕江济驿站拨存” 项下。

    康熙二年分,当阳县报垦民田地七顷六十三亩七分五釐,垦粮三石五升五合。应于五年起科。

    《丁地》二项民屯,共原额新增银一十三万一千一十二两五钱二分三釐三毫四丝八忽四微九纤七渺。

    无征银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七两六钱三分八釐八毫二丝六忽八纤七尘七渺二漠七茫,实征并垦银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一十四两八钱八分四釐五毫二丝二忽四微二纤九渺九漠三茫。

    地亩另派九釐,辽饷正扛共银三万三千六百四十四两二钱四分二釐七毫八丝七忽三微五纤。

    无征银三千六百四十九两二钱五分三釐一毫二丝六忽一微五纤七尘七渺七漠九茫。实征并新垦银二万九千九百九十四两九钱八分九釐六毫六丝一忽二微九纤二尘二渺二漠一茫。

    《流寓人丁》一千六十四丁。

    该银二百四十五两四钱六分一厘六毫八忽。

    《全书》
    外柴山官地中田四顷一十六亩五分九

    釐奉文给业民谢公英等领种,照民输纳,刊载由单。

    载米九石三斗三升五合七勺八抄二撮,该征条饷银九两九钱七分四釐七毫二丝二忽九微二尘八漠。

    《民粮》代派福租银一百三十两一钱七分五釐三毫二忽九微二纤八尘。

    无征银二十二两九钱九分六釐七毫六丝四忽。

    实征银一百七两一钱七分八釐五毫三丝八忽九微二纤八尘,解费银一两一钱七分一厘五毫七丝二忽六微七纤二尘。

    无征银二钱一分九釐五毫二丝五忽。

    实征银九钱五分二釐四丝七忽六微七纤二尘。

    不在丁田湖洲杂课 黄白麻熟铁线胶并门摊商茶税带闰等项,除钟祥县官庄麻铁银六十六两六钱一分三釐二丝九忽,遇闰加银一两五钱一分五釐三忽八尘,分拨江陵县征解外,

    实存银五百二十五两八钱三分二釐七毫八丝七忽二微六纤八尘七渺。

    无征银一十五两七钱二分四釐五毫。

    实征银五百一十两一钱八釐二毫八丝七忽二微六纤八尘七渺。遇闰加银四两五釐七毫九丝六忽九微二尘。

    以上《丁粮条辽》正杂等项,原额新增共银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六十九两三钱八分二釐一毫二丝九忽六微二纤九尘四渺八漠。

    无征银二万一千三百八十五两八钱三分二釐七毫四丝一忽一微四纤五尘五渺六茫。实征并新垦共银一十四万四千一百八十三两五钱四分九釐三毫八丝八忽四微八纤三尘九渺七漠四茫。

    起运

    户部项下 解南农桑丝绢正扛,共银七十九两三钱五分六釐八丝三微。

    京库米折滴珠正扛,共银九百四十一两六钱九分四釐一毫四丝五忽四微。解费银八两四钱七分五釐三毫

    兑军折色米银、二千四百七十五两八钱九分三釐四毫二丝。

    派剩太仓米折正扛银一千五百九十八两三钱九分三釐二毫八丝。解费银一十四两三钱八分五釐五毫

    《盛京富户》正扛银二十六两五钱二分。

    《解南户口》钞本折正扛闰,共银五百七两三钱七分二釐五毫七丝八忽九微六纤四尘七渺。解费银四两四钱一分九釐。

    本府《户口钞》,协昌平州正扛银二十二两一钱九分八釐。

    《新旧黄绢》共银一百五十一两五分二釐七毫七丝二忽。

    摘裁宗禄米、折银四千一百七十五两三分八釐八毫八丝六忽二微。解费银三十三两九分七釐四毫三丝六忽二微

    奉祀薪银一百九十八两四钱。

    民校、皂隶等银七百二十九两三钱六分二釐。茶价祭祀杂项银一千七百七十五两一钱一厘四毫八丝九忽一微二尘。解费银二两七分二釐二毫。

    兑粮运官盘缠银三十七两。

    席竹囤头等银三百六十九两五钱六分七釐三毫六丝。

    部解南粮官盘缠银一百两。

    九釐:辽饷正扛共银三万三千六百四十四两二钱四分二釐七毫八丝七忽三微五尘。新增人丁银二千四十六两二钱五分四釐三毫七丝七忽一微九纤七尘。

    《流寓人丁》银二百四十五两四钱六分一厘六毫八忽。

    《全书》
    外柴山官地银九两九钱七分四釐七毫

    二丝二忽九微二尘八漠。

    《民粮》代派福租银一百三十两一钱七分五釐三毫二忽九微二尘八纤,解费银一两一钱七分一厘五毫七丝二忽六微七纤二尘。

    不在丁田门摊商茶税银三百一十一两六钱九分七釐六毫。

    本府湖课:南湖水课,共银三十二两一钱四釐三毫四丝。遇闰加银一两四钱七分八毫。卫屯归并原额、新增共银六千一百九十六两七钱七分一厘一毫八丝五忽六微。

    本部《本折正杂条辽》等项,共额银五万五千八百三两六钱三分一厘九毫三丝五忽九微七纤九尘七渺八漠。

    “无征银六千七百四十九两四钱二分二釐八毫二丝九忽九微二纤八尘五渺七漠九茫,实征并新垦银四万九千五十四两二钱零九釐一毫六忽五纤一尘二渺一茫。” 解费共银六十三两六钱二分一厘八忽八微七纤二尘。无征银七两九钱二分九釐五毫四丝五忽,实征并新垦银五十五两六钱九分一厘四毫六丝三忽八微七纤二尘。

    礼部项下 《盛京药味正扛》银五十两一钱六分六釐九毫五丝九忽五微八尘。解费银四钱五分一厘六毫。

    《解南》药味价银三两八分三毫一丝五忽八微七纤五尘。

    本部正赋本折原额,共银五十二两二钱四分七釐二毫七丝五忽四微五纤五尘。

    无征银五两一钱二釐六毫六丝二忽五微,实征并新垦银四十八两一钱四分四釐六毫一丝二忽九微五纤五尘。《解费》银四钱五分一厘六毫。

    无征银五分四毫七丝

    实征银并新垦银四钱一厘一毫三丝。

    工部项下 缎疋正扛闰银四百四十五两一钱八釐四忽,解费银三两九钱七分三釐九毫。活鹿正扛银八两七分二釐,解费银七分二釐六毫。

    《天鹅》正扛银六十四两五钱七分六釐,《解费》银五钱八分一厘二毫。

    《活雁》正扛银六两二钱六分三毫八丝六忽三微六尘九纤一渺,解费银五分六釐三毫。雁、鹅、《鹚䳓》正扛银七两一钱六分四釐六丝一忽四微四尘,解费银六分四釐五毫。

    《鸰毛》正扛银四两八钱四分三釐二毫,《解费》银四分三釐五毫九丝。

    《新旧弓箭弦条》正扛银六千五百九十七两四钱七分一厘八毫三丝四忽。解费银五十九两三钱七分七釐二毫。

    军器原改辰州军饷,民壮改抵沅陵县,共银一千一十七两九钱六分八毫八忽五微,解费银九两一钱六分四釐五毫六丝一忽二微。营膳司料正扛银一千八百六十五两四钱四分六釐二毫九丝七忽,解费银一十六两七钱八分九釐。

    扣解辰州军饷改抵屯田司料正扛,共银三百七十两五钱四釐八毫,解费银三两三钱三分四釐六毫。

    派剩辰州军饷改抵司料银七十七两五钱七分五毫,解费银六钱九分八釐二毫。

    白硝、麂皮正扛银四百四十二两八钱,《解费》银三两九钱八分五釐二毫。如遇折色之年,每两另派京扛银九釐

    胖袄、裤鞋银六百三十八两。

    《丁粮》内派熟铁、线胶正扛闰共银三十两三钱。

    三分八毫四丝七忽七微五纤五渺,解费银二钱五分八釐四毫。

    丁粮外派麻、铁线胶正扛闰银一百八十二两三分八毫四丝七忽二微六尘八纤七渺。遇闰加银二两五钱三分四釐九毫九丝六忽九微二尘。

    绫纱纸价银六百六十四两二钱六分一厘二毫九丝三忽九微二纤四尘。候部文到之年方派,不必每年带征。

    本部除绫纱外,正杂本折共额银一万一千七百五十八两一钱三分九釐五毫八丝六忽二微八纤三尘三渺。

    无征银四百八十两一钱六分四釐七毫七丝二微四纤五尘五渺。

    实征并新垦银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七两九钱七分四釐八毫一丝六忽三纤七尘八渺。解费银九十八两三钱九分九釐二毫五丝一忽二微。

    无征银四两三钱一分二釐七毫三丝。

    实征并新垦银九十四两八分六釐五毫二丝一忽二微。

    光禄寺项下 甲丁库供应颜料、正扛银一千三百八十五两九钱三分一毫。解费银五两三钱二分四釐九毫

    扣解辰州军饷民壮改抵丁粮光禄寺正扛银九十五两四钱七分二釐,解费银八钱五分九釐二毫。

    派剩辰州军饷改抵光禄寺正扛银二百六两四分,解费银一两八钱五分四釐三毫五丝。本寺正赋本折原额,共银一千六百八十七两四钱四分二釐一毫。

    无征银二百一十七两五钱六分三釐二毫九丝五忽六微。

    实征并新垦银一千四百六十九两八钱七分八釐八毫,解费银八两三分八釐四毫五丝。无征银一两一钱六分一厘五毫。

    实征并垦银六两八钱七分六釐九毫五丝。《旧编》存留奉裁款项,赋役冗款银二万八千五百三十六两三钱四分七釐二毫二丝二忽二微三纤九尘四渺。

    顺治九年,会裁修宅家伙各书门皂快等役银二千一百六十五两六钱。

    十二年、十四年,新裁柴薪、油烛、膳廪科考供应等项银四千六百二两一钱四分九釐九丝八忽八微。

    十六年奉裁“马快、草料、民壮工食” 等项,共银一千一百八十五两九钱二分。

    康熙元年、二年,续裁书办工食、生员廪粮,共银一千七百二十四两四钱。

    四年续裁教官俸斋、草料、门子工食银五百七十八两二钱四分。

    《旧编》裁款共额银二万八千七百九十二两六钱五分六釐三毫二丝一忽三纤九尘四渺。无征银三千一百七十九两一厘三毫三丝九忽六微二纤五尘四渺。

    实征并新垦银二万五千六百一十三两六钱五分四釐九毫八丝一忽四微一纤四尘。以上起运正杂等项,共银九万八千九十五两一钱一分七釐二毫一丝八忽七微五纤七尘四渺八漠。

    无征银一万六百三十一两二钱五分四釐八毫九丝七忽八微九纤九尘四渺七漠九茫。实征并新垦银八万七千四百六十三两八钱六分二釐三毫二丝八微五纤八尘一茫。《解费》银一百七十两五钱一分三毫一丝七纤三尘。无征银一十三两四钱五分四釐二毫四丝五忽。

    实征并新垦银一百五十七两五分六釐六毫五忽七纤二尘。

    漕运项下 本色起运漕粮正耗米、二万一千一百四十七石四斗九升

    无征漕米三千八百五十石三斗一升三合四勺四抄五撮八圭。

    见在实征并“新垦漕米” 一万七千二百九十七石一斗七升六合五勺五抄四撮二圭。

    里纳盘脚米一千三百五十九石四斗八升一合五勺。

    无征米二百五十八石一斗三升八合九勺七抄。

    见在实该并新垦米一千一百一石三斗四升二合五勺三抄。

    本色起运南粮正耗米二万一千三百八十七石。

    无征南米二千九百八十石二升七合五勺七抄一撮七圭。

    实征并垦南米一万八千四百六石九斗七升二合四勺二抄八撮三圭。

    里纳盘驴脚米二千五百六十六石四斗四升。奉文每石折价一两,该银二千五百六十六两四钱四分;以二钱给解役,该银五百一十三两二钱八分八釐;除荒无征银七十一两七钱五分八釐三毫八丝五忽四微八纤八尘。

    实征并垦银四百四十一两五钱二分九釐六毫一丝四忽五微一纤二尘,馀八钱充饷,该银二千五十三两一钱五分二釐,除荒无征银二百八十六两二钱二分三釐五毫三丝六忽九微八纤二尘。

    实征并垦银一千七百六十六两九钱二分八釐四毫六丝三忽一纤八尘。

    《随漕》项下 楞木松板银六百两四钱二分一厘。

    运粮官军行月二粮米,折银一千九百九十三两七钱二分。

    三六、耗席、轻赍淮扛,共银二千八百二十二两四钱三分四釐六毫四丝七忽五微。

    浅船银四百一十七两二钱八分三釐,解费银三两七钱五分五釐五毫三丝八忽。

    以上随漕共银五千二百九十三两八钱五分八釐六毫四丝七忽五微。以上俱径解粮道开销。

    《荒芜》无征银八百二十两一钱一分七釐六毫七丝九忽。

    见在实征并新垦银四千四百七十三两七钱四分零九毫六丝八忽五微,解费银三两七钱五分五釐五毫三丝八忽。

    无征银五钱九分七釐五毫九丝一忽。

    实征并垦银三两一钱五分七釐九毫四丝七忽。

    兵部项下解南江济水夫正扛共银二千七百七十两六钱三分六釐六丝五忽。此项奉文改归驿道协济马价开销。

    无征银四百八十二两六钱二分六釐八毫三丝五忽。

    实征并新垦银二千二百八十八两九釐二毫九丝四忽五微,解费银五两二钱二分六釐八毫。

    无征银二钱五分六釐四毫五忽。

    实征银四两九钱七分三毫九丝五忽。

    存留

    院、道、府、厅、州、县各官役俸食等项,除奉裁充饷外,实存银一万零八十二两八分一厘三毫六丝七忽七微。

    历日科举银三百九十一两五分九毫二丝,解费银三两五钱一分九釐四毫一丝九忽一微,各驿马价支应馆夫、红船、水夫等项,除德安、长沙、衡州府属协编驿站银五百三十二两五钱三分三釐外,各属实存银一万五千一百六十三两一钱一分一厘六毫。

    各铺司兵、渡夫、巡司弓兵夫马等项,除奉裁充饷外,实存银三万三百七十三两九钱二分二釐一毫一丝。

    修理龙亭文庙祭祀、进表应朝科举会试备用孤贫等项,除奉裁充饷外,实存银三千二百一十六两五钱九分二釐一毫三丝三忽五微。以上存留原额,共银五万九千二百三十两二钱七分七釐五毫五丝三微,各州县径自支解无征银九千四百三十七两五钱二分五釐九丝二忽七微四纤六尘二漠七茫。

    实征并新垦银四万九千七百九十二两七钱五分二釐四毫五丝七忽五微五纤三尘九渺七漠三茫。

    废“藩 潞、福惠、楚、肃、光、泽、圻” 水租田。除潜邑官庄田九顷九十七亩六分九釐,分拨荆属江陵县外,

    实存原额田地三万五千八百四十八顷五十亩七分六釐四毫八丝六忽。

    额租内除潜邑官庄租银一十一两五分五釐分拨江陵外,

    实存额租《糓折》并卢额《楚糓》,共银六万八千六百七两三钱九分一毫五丝五忽。

    荒芜并崩卸田地七百九十顷六十四亩五分一厘

    锺、荆二邑荒芜无征银六千七十二两一钱二分八釐四毫八丝四忽四微。

    景邑崩卸并虚额无征楚糓二千三百七石六合五勺八抄。

    崩卸、并虚额糓折无征银一千七十五两六分五釐五丝六忽二微八尘。内除

    顺治十七年,奉文摊征提压银一百三两三分二釐六毫,实崩卸虚额糓折无征银九百七十二两三分二釐四毫五丝六忽二微八尘。见在成熟田地三万五千五十七顷八十六亩二分五釐四毫八丝六忽。

    成熟并《楚糓折》提压,共实征并垦银六万一千五百六十三两二钱二分九釐二毫一丝四忽二微二尘。

    《九釐饷》除潜邑分拨江陵县银八两九钱七分九釐二毫一丝外,

    实存银九千一百一十一两二钱三分二釐九毫七丝五微五尘。

    除荒无征银三十四两六钱七分三釐九毫六丝八微七纤一尘五漠。

    实征并垦银九千七十六两五钱五分九釐九忽六微七纤八尘九渺五漠。

    钟祥县“楚田本色黄豆五十三石,《全征》。”

    景陵县楚田本色大麦九十三石,《全荒》。

    沔阳州奉

    旨清出淤田。系额外丈三千一百六十二顷六十七

    亩七分三丝三微,系从湖水课中丈出,每亩照《下田则例》派租银一分,该租银三千一百六十二两六钱七分七釐三微三尘。内除抵补清出民粮缺额田二百三十三顷三十四亩七分七釐三毫七丝。

    又废福、楚惠。四、租缺额田地五十三顷七分六釐五毫六丝,仍于原额湖水课钱粮内减除银六百二十四两一钱五分四釐八毫四丝二忽。

    外,实征租银二千五百三十八两五钱二分二釐一毫六丝九微三尘。自康熙元年奉文为始,每年按数征解。

    康熙二年分,钟祥县报垦官庄地一十三顷九十一亩,垦租银二十七两三钱八釐四毫七丝。应于五年分起科。

    沔阳卫原额屯田并清出共田一千一百五十八顷一十九亩五分三釐四毫五丝一忽。内除运丁田五百二十七顷二十四亩九毫八丝六忽外、

    《实存》田地六百三十顷九十五亩五分二釐四毫六丝五忽。

    实载粮六千九百八十二石五斗九升七合二勺九抄四撮。

    该征银三千九百七十八两二钱三分五釐五毫六丝九忽一微九纤九渺四漠。

    《荒芜田》四十五顷五十四亩四分九釐一毫八丝八忽;

    《荒芜》粮四百八十五石七斗四升六合二勺一抄二撮。

    无征银二百六十七两六钱四分六釐一毫六丝二忽八微一纤二尘。

    《见在成熟》田五百七十九顷七十四亩三釐二毫七丝七忽;

    熟粮六千四百五十一石一斗一升五合八抄二撮。

    该征银三千六百八十五两三钱八分八釐八毫八丝二微九纤七尘九渺四漠。

    景陵县坐落本卫额内屯田五顷六十七亩,载粮四十五石七斗三升六合。

    该征银二十五两二钱五毫二丝六忽。该卫经征径解布政司收。

    外新收桑枣果园、牧马草场、黑白二窑、官田一十二顷七十七亩。

    《载粮》一百八十四石九斗一升三合六勺,该征银一百一十两二钱九分九釐三毫五丝。三项成熟田共五百九十八顷一十八亩三釐二毫七丝七忽。

    成熟粮六千六百八十一石六升四合六勺八抄二撮。

    该征银三千七百九十五两六钱八分八釐二毫三丝二微九纤七尘九渺四漠。

    内据该卫申详“为叠苦凶灾等事一案,造报渰没沉塌屯田三百七十五顷八十二亩三分七釐一毫八丝六忽。”

    载粮三千八百五十八石五斗八升九合一抄。

    三撮

    虚悬无征饷银二千二百两一钱七分一厘二丝四忽四微七纤三尘五渺四漠。详奉巡抚都察院已经题达在案。

    实止成熟田二百一十六顷六十八亩六分四釐一毫九丝一忽。

    科粮二千七百七十六石七斗四升六勺七抄五撮。

    实征银一千五百九十五两五钱一分七釐二毫五忽八微二纤四尘四渺。

    存留卫守千官役俸薪工食,共银三百二两一钱。

    实存充饷银一千二百九十三两四钱一分七釐二毫五忽八微二纤四尘四渺。

    外闲丁三百七十八名,每名折银二钱,该银七十五两六钱,解粮道开销。

    本府递运济边门摊商茶税银三百七十四两二钱七分。遇闰加银四两六钱六分九釐。照额征完解司,年终奏册报销。

    班匠 江南人纳班,在班应役一名。除逃绝外,纳班三百名,四年一班。每名纳银一两八钱,遇闰加银六钱

    又当阳县、存人匠一名。每名纳银一两、解司转解

    盛京人匠、钟祥县除在京应役二名外。实在纳班

    一名,每年纳银四钱五分,扛解一分八釐,加盘缠银六分七釐五毫。

    景京二县自行当班二十名,银无定数。

    归并安显卫屯闲丁共二百五十九名外,当邑新增闲丁二十二名,每名折银二钱。

    二项共该银十六两二钱,各属征解粮道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