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一百四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五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四卷目录

     漳州府部汇考十

      漳州府物产考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四卷

    漳州府部汇考十

    漳州府物产考        府志

    府总

    《糓属》:粳:稻    、糯、稻    、麦、黍     、稷     、粟。

    菽     、麻     、薏苡

    帛属

    天鹅绒 ,本出倭国,今漳人以绒织之,置铁线其中,织成割出,机制云蒸,殆夺天

    《土潞绸 》,漳织者迫真潞州产,骤按之不甚可辨,但差薄耳。

    《纱 漳》纱旧为海内所推,今俱学吴中机杼织成者,工巧足复相当。

    绮罗 刘熙《释名》曰:“罗,文罗疏也。” 《魏志》:“大夫以上,得服罗绮,以下杂彩之服,通于贱人。” 今无别矣。漳制亦学步吴中,第不如纱为精。

    光素缎 ,出漳州者佳。

    绢 刘熙《释名》曰绢。也,其丝厚而疏。《后魏书》曰:“八月清风戒寒,趣绢缣帛。”漳绢与他处不同,亦有最佳者。

    丝布 按:《宋志》谓:“土人绩白苎杂丝为细布吉贝布 。”《南史海南诸国传》曰:“林邑出吉贝,其华成时如鹅毛,抽其绪纺之作布。”史昭曰:“熟时其皮如裂,其中绽出如绵。土人以铁铤碾去其核,木竹为弓,牵弦以弹,令其匀细,卷为筒,就车纺之,自然抽绪如”丝状,织以为布。苎布。 《周礼掌枲》“掌布缌缕纻。”苎即苎麻也,以灰水沤之,其色更白,治以为布。郭璞赞曰:草皮之良,莫贵于麻。用无不吉,服无不嘉。至物在迩,求之好遐。

    麻布 :有黄麻、有青麻。《诗》:“麻衣如雪。” “子夏《丧服传》” 曰:“苴经者,麻之有蕡者也。” 牡麻者,枲麻也。葛布 :《周礼》曰:“掌葛以时征𫄨绤之材。” 《诗》:“葛覃” :“是刈是濩。” 为𫄨为绤。《汉书》:“江都王遣通越、闽,遗建荃葛。” 注:荃字作诠,葛,细布也。漳产以长泰、南靖为佳。

    蕉布 稽咸《南方草木状》曰:“其茎解散如丝,以灰练之,可纺绩为𫄨绤,谓之蕉葛。”

    假罗布 以绵丝间苎丝织成之,视之如罗器属。

    轿 削木为干,编竹丝作鸟兽花草之纹,在阿堵中镂骨作花,饰之精巧轻便。前有门,可闭如堂室,微寒时以避烟雨。旁有棂门,开如翼张,溽暑时以通凉𩙪。又如式可以俯凭。如床,可以仰卧。小轿以竹为之,不施雕饰,亦复妍雅。

    牙刻 象牙,今郡不复有,俱贾舶市来者。漳人刻为牙仙人之属,以供近玩,耳目肢体,信人也,备极淫巧。又有牙箸、牙杯、牙带、牙扇。

    铜器 “旧志” :“漳铜炉、铜佛、铜仙之属,炉锤颇工,不在泉州苏铜下。”

    《锡器 》《旧志》:“出漳浦者最精,他处鲜有。”

    枕 ,古者用木作枕,今以细竹丝编成漆之,精妙可观。出龙岩者最佳。又有扶手,以皮覆盖,旅人用以收拾,置舆中,夜置床上,可作枕。

    描金漆杯 亦竹丝编成者。又有“茶盘” ,虽精雅不迨吴中,然却耐用。

    细𥰓器 出漳浦盘陀者最佳。磁器 出南胜窑者,殊胜他邑,然亦不甚工巧。纱灯 许慎《说文》曰:“锭谓之灯。” 漳人近以篾丝为质,甚细,覆五色薄纱其上,小品有致,他郡皆重之。

    《屐 》,屐,旧以潮州为佳,近漳人差效其制。阮公见之,故当增其屐癖。

    席 出马坪为佳

    “茶炉 ” ,出马坪,以白土为之。其色如施粉,风口刻花,工致异常,前此未有也。

    货属

    银 《通志》:“银坑在漳浦、龙岩二县。嘉靖间,龙岩开矿,以矿卒杀人而止。万历遣中使于龙岩、长泰二县开采,得不偿失,旋复议罢。”

    铜 《旧志》:“龙岩有之。”

    铁 有生铁,有熟铁,有铜铁。《宋志》云:“出龙溪、漳浦二县。” 按《史记》有以铁冶赀累巨万者。今出龙岩、漳平、宁洋,然为生甚微。

    铅 《通志》称:“龙岩有铅锡场,宋时废。”

    水晶 旧出漳浦之梁山,近多货自粤东,漳浦第有其名而已。

    琉璃 《汉书》:“武帝使人入海市琉璃。” 《南州异物志》曰:“琉璃本质是石,欲作器,以自然灰治之。” 《华夷考》曰:“彩泽光润,逾于众玉。俗所用,皆销石汁,以众药为之,脆虚不真,非其物也。” 今漳所制亦然。

    五彩石 ,亦用药制成者,琢作镇纸,体具三棱,着眼下向有物处照之,目境所遇瓦砾草石,尽成五色。

    假山石 出海上,漳人池馆取以叠作假山,迩时为盛。又有自龙岩出者,别是一种,置盆中,能引水上行,自生绿苔,可种花卉其上。

    盐 :《周礼》:盐人“掌盐之政令,以供百事之盐。” 按,张融《海赋》曰:“漉沙构白,熬波出素。” 此煎盐也。《汉书》:“牢盆煮盐,用铁为之。” 今闽盐惟用晒法,其价甚平。

    蜜 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体滑兰香;穷味之美,极甜之长。《尔雅翼》称“所在有黄连蜜、梨花蜜、桧花蜜、何首乌蜜。” 今漳人畜者,以采荔枝、龙眼花为佳。故二花甫过,即须割蜜,迟则杂以他花矣。

    糖 ,一名石蜜。唐太宗遣使至摩陁国取熬糖法,诏上诸蔗,榨沈如其剂,色味愈于西域。王敬美《闽部疏》曰:“蔗有二种:饴蔗,节疏而短小;食蔗,节密而长大。凡饴蔗捣之入釜,径炼为赤糖;赤糖再炼,燥而成霜为白糖;白糖再炼,则曰冰糖茶 。” 《茶经》曰:“茶者,南方嘉木。木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 ,根如胡桃。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漳中以龙山者为佳。

    酒 有老酒、林檎、红白酒、烧酒。缙绅肃客,则市“惠泉” 、包酒、顺酒之属,俱出他处。其本地旧以江东水制者为佳。

    烟草 :种出东洋,近多。莳之者,茎叶皆如牡菊。取其叶制干,切如丝,置小筒中燃火,以口吸其烟,令人醉,片时不食辄思,故亦谓之“相思草。” 今各省皆尚之,外省亦有种者。然惟漳烟称最,声价甲天下。漳又长泰最胜,人多种之,利甚多。或云食此可辟瘴。

    红花 :习凿齿《与谢侍中书》,所谓红蓝者也。汉时红花出波斯疏勒河禄国,岁贡二万斤于织染署。《齐民要术》曰:“摘取即罐捣使熟,以水淘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酸者淘之,又以布袋绞汁,即收取染红。”

    紫草 可以染紫,一名茈䓞。茈之与紫,古字通尔。杨用修《丹铅录》曰:“苛,小草也,今但知为苛刻之苛;藐,紫草也,今但知为藐然之藐。”

    蓝淀 ,漳谓之大菁,小者为槐蓝,漳谓之小菁。《荀子》曰:“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诗》云:“终日采蓝,不盈一襜。”

    栀 其寔黄赤七棱者良。经霜取之以染。《本草》一名木丹。

    薯榔 《泉郡志》曰:“茎蔓似薯,根似何首乌,皮黑肉红,染皂用之。”

    漆 出龙岩

    黄蜡 《埤雅》曰:“蜡生于蜜。而天下之味。莫甘于蜜。莫淡于蜡。盖厚于此者薄于彼也。” 《西方书》曰:“味如嚼蜡。”

    白蜡 ,虫蜡也,作茧树枝上,每茧藏虫,秋冬剪取藏之,及春傅置树上,虫出茧食树,津液漫注枝柯,剥取煎炼,其白如雪。黄、白蜡漳俱入贡。甲香 ,即今香螺也,漳在唐时以之充贡。《本草》曰:“大如掌,长四五寸,取黡烧灰,合香多用之。” 楮 ,《通志》曰:竹穰、楮皮,薄藤、厚藤皆可以造。按《班史》称“赫蹄” ,《西京杂记》称薄藤,注云“小纸是也。” 张华赐侧理纸。《洞天清录》云:“质松而厚,谓之侧理” 是也。

    矾 今平和有矾山,宋时诸亡命窜名提点坑冶司,专其利权,今不属官,而民间商贩如旧。樟脑 《本草》曰:“生闽广诸郡。樟树择细叶者,用刀划皮手拭,预知有脑,细细斫碎,以甑蒸之。大火逼油入锅,浮水面如白蜡色者佳。明时以之充贡。”

    鲛鱼皮 漳州贡甲香、鲛革,即此也。后人讹为《鲮革》。

    考证

    棕 :古称栟榈皮,为用最广。二旬一割,则叶转复生皮,作绳入土,千岁不烂。梁张孝秀执并榈皮尘尾,唐因之为拂。

    油 :有菜子油、脂麻油、茶油、桐油、柏油、萆麻油,近又有落花生油。

    烛 今漳出者,视他处为佳。

    灰 《异物志》曰:“占贲灰,牡砺也。与扶留、槟榔三物合食。漳人用此涂壁,比石灰胜之。”

    蔬属

    蕹 叶如落葵,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筏,浮水上。种于水中如萍,根浮水面,茎叶皆出于苇筏。《孔遁斋闲览》曰:“本生东夷古伦国,番舶以瓮盛之,故名瓮菜。”

    《莙荙 》叶厚而柔,晒之难干,盖感阴气之多者。

    《本草》
    谓其补中下气

    苦荬菜 𦬊也。《诗》:“薄言采𦬊。” 一名云台菜。倭菜 一名生菜。可生食。有二种:香倭苦倭。浮藤菜 叶圆而厚,藤相纠缠,子紫黑色。俗呼蟳菜。

    东风 :茎紫,宜肥肉作羹。左思《吴都赋》:“东风摇落” 是也。先春而生,故名东风。

    蔊菜 :蔊音䍐,味辛。生深涧,不见日者佳。朱考亭诗:“小草有辣性,托根寒涧幽。” 即此也。龙岩平和皆有之。

    石花 ,生海礁上,性寒,夏日煮之成冻。

    海苔 ,绿色,如乱丝状,生海石上,可食。

    鹧鸪菜 散碎花微黑。小儿腹中有虫,食之下出漳浦。

    线菜 ,生海中沙地上,其长如线,色微红。出漳浦。

    “神黛 ” 生海边泥泊上,叶苍蒨如黛。岁饥,和米作粥食之。出漳浦。

    香蕈 《尔雅》曰:“中馗菌。” 郭注曰:“地蕈也。似盖,江东名为土菌。” 今俗呼为菰。明朝充贡。

    果属

    荔枝 :何家红,出漳州何氏,今仅传其名耳。龙眼 《南方草木状》曰:“树如荔枝,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肉白带浆,一朵五、六十颗作穗。近有一蒂两实者,一大一小,大者差比荔枝小者如珠,中乃无核,谓之鸡抱子,种最贵。”

    柑 闽中木奴,以漳为最。

    橘 闽山朱橘,漳人通谓之柑。然橘皮松而稍薄,中瓣随手即开,浆之甜美亦稍逊,不分名者误也。又有四时橘,前生者红而后结者青,花果相见,亦谓之“公孙橘。”

    柚 今漳州小溪产者,味甚甘。其最佳者为文旦,出长泰,其色白,味清香,风韵耐人,惟溪东种者为上。但其地所种不过数十树,移他处风味便减。又有桂花及后门猴相等种亦佳,然视文旦仙凡矣。近每岁官索甚苦,民有斫死其树者。甘蕉 俗名牙蕉,浦产者为青牙,最佳。靖产者为黄牙香,稍逊。大者为荆蕉,俗不甚重。

    柿 柿为赤实果。又有一种色黄,去皮切食,俗名“浸柿。”

    李 李:种颇多。漳产者有朱李、粉李、清水李、胭脂李,最佳者为“分仁李。”

    杨梅 漳中有红、白二种。

    佛手 ,柑属。状如佛手,其指有屈者、有伸者,色最黄,中无肉,其味香。其无指而形圆长者,谓之“香柑。”

    金橘 :其实小如弹,黄如金,漳人谓之“金枣” ,园中多种之。

    菩提果 ,花如冠蕤,叶似冬青,实似枇杷。出自西域,故名。

    枇杷 《冬花实黄,四月熟》。

    黄弹子 ,实如弹丸,叶如山桂而香。又云:本出闽,越王登坛之侧,曰“王坛子。”

    馀甘 大小如弹丸,初入口苦涩,咽之口中,乃更甜美。宋子京《方物赞》曰:“黄葩翠叶,圆实而泽,咀久还甘,或呼庵勒” ,盖本草谓庵摩勒,即此。橄榄 树耸枝高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芬馥。小者名丁香,味最佳。

    橙 :其味苦辛,作酢酱香美,盖独宜为和。今漳人又于槟榔中用之。其形圆,大于橘而香,皮厚而皱。张景阳《七命》曰:“𬊤以秋橙。”

    杨桃 五月十月熟。谚曰:“杨桃无蹙,一岁三熟。” 其色青黄,核如枣核。《闽中记》曰:“生而五瓣,酢可食。”

    倒黏子 状如乳头,倒黏于树。未熟色赤未涩,既熟色紫味甘。《齐民要术》曰:“多南子如指大,色紫味甘,与梅子相似,出晋安” ,即此种也。《兴化志》。

    名丹黏子

    多罗蜜 ,种出外夷。皮如荔枝,房如石榴。其寔无数,中各有子,亦如荔枝。味甜酸,大如斗。生树身上,或树根浮出地上者,亦能结实,奇果也。檨 出台湾,近漳中,移植甚众。其实圆而稍长,味甜酸,食之可愈腹疾。

    枇杷果 ,树绝大。其生一苞三子。蒸熟之,如栗实,苞红而子黑。

    薯藇 名“山药” ,刮磨入汤煮之,作块不散。此外有蜜薯、姜薯、熊掌薯,凡数种。

    甘薯 :俗名番薯,其味甘甜。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绐曰:“食之多病。” 近年以来,其种遂盛。荒年赖此,救饥者众。《北户录》云:“去外皮,磨之曝干为粉。”

    椎 榛之类,即柯子也。岁饥乃熟。《通志》曰:“似栗而绝小。”

    个摩子 《通志》曰:“藤生附大木上,实成熟,外皮黄色,中有壳,裹肉如莲。煮而食之,或取充果,然非贵品也。”

    椹 ,张天锡曰:“桑椹甘香。” 谢公问“王甲比江东何果” ,云“是黄柑之流。”

    落花生 ,出西国,昔年无之,蔓生园中。花谢时,其心中有丝垂入地结实,故名。其根生者,一房可二三粒,俗以压油,其利甚溥。

    凫茨 俗名勃荠。漳中产者不甚佳。

    药属

    黄精 产山谷中,其叶其茎皆类姜。

    扶留藤 《南方草木状》曰:“槟榔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糓。今俗呼为蒌叶,婚姻皆用之。”

    菖蒲    、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茯苓    、枸杞。

    薯蓣    、半夏    、《枳实》。

    桔梗    、干姜    、茱萸

    黄蘗    。郁金    。菰蒌。

    卷柏    、缩砂    、柴胡

    苍耳    、苦参    、茵陈。

    高良姜   、蘹香子   、小茴香。

    射干    、木贼    、木通

    薄荷    、荆芥    、葛根

    牵牛子   稀莶    、泽兰。

    芎䓖    艾     、天南星

    花椒    、益母草   、使君子。

    香附子   、“决明子   ” 、金樱子。

    甘菊花   《香薷    》《刘寄奴》

    金银花   。吉钩藤   。木鳖子

    《何首乌   》。《鹤虱    》,《蛇床子》。

    蓖麻子   、车前子   、《覆盆子》。

    “五倍子   ” 、“旋复花   ” 、淡竹叶。

    桑寄生   :桑白皮   、红花。

    《千里》及   《骨碎补   》。蒴藋。

    牛蒡子   、蒲公草   、皂荚

    《羊蹄草 》:俗名“秃菜。”

    木属

    榕树 :其荫十丈,枝条既繁,叶又茂细,软根如藤垂下,渐渐及地,便生根节。或一株有根四、五处,而横枝及邻树即连理。王敬美曰:“多根,故易茂而难拔;不才,故寡伐而长寿。” 福州始多,故以名城。然至漳、泉间,更多而巨。

    檺 《通志》曰:“可为栋宇,然久则腐蠹,远不及杉、漳。” 有檺林铺。

    柯 是木奴树,南人用作船舫。

    桄榔 《南方草木状》曰:“树似栟榈,皮中有屑如面。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

    杜松 《通志》曰:“叶似杉而小,尖劲如刺,木似松而有文。”

    加条 《闽中记》云:“其叶可用磨犀角、象牙。” 侧柏 ,与他柏相类,然叶皆侧向而生。

    抱木 :李济翁《资暇录》曰:“南土多水松,抱木蹙水沫,依松而成。松之赘疣浮绕其株,去水面三寸,其化征得松之气耳。”

    甘藤 :《本草》一名感藤,一名甜藤。李济翁《资暇录》曰:“甘草非国老之药,南方藤名也。丛似蔷薇而无刺,枝草俱甜,故名。” 出在潮阳,而南漳亦有竹属。

    木竹 :《海物异名记》:“灵寿木” ,即此也。《汉书》:“孔光年老,赐灵寿杖。”

    筀竹 :《山经注》曰:“筀竹,大者围二尺,长四丈。” 杨用修曰:“石介诗:‘断霞半赭燕支木,零露偏留筀竹丛’。” 其竹又名防露,言其上密防露,下疏来风。慈竹 ,吴筠曰:“慈竹生必内向,示不离本。” 任昉

    考证

    《述异记》
    所谓南中子母竹也又名孝竹

    麻竹 《广州记》:“石麻之竹,劲而利,削以为刀,切象皮如切芋。”

    猫儿竹 《华夷考》曰:“猫儿竹,五大者,茎七、八寸,高而坚实。笋生冬春之交。”

    箭竹 《尔雅》曰:“筱箭。” 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 自注云:“苦箭大叶,笄箭小叶。”

    淡竹 :《图经》曰:“甘竹,似篁而茂” ,即淡竹也。《通志》曰:“肉薄,节间有粉,南人烧以取沥。”

    苦竹 :《图经》曰:“出闽中者,本极粗大笋,味殊苦,不可啖。” “《齐民要术》有青苦、紫苦、黄苦、白苦。” 谢灵运《山居赋》曰:“四苦齐味。”

    赤竹 :王彪之《闽中赋》曰:“竹则苞甜,赤苦。” 《石竹 通志》曰:“节疏而平,可为器用。”

    桃枝竹 :《尔雅》:桃枝四寸有节。” 郭注曰:“今桃枝节间相去多四寸。” “《尚书顾命》云:“敷重蔑席。” 孔安国曰:“蔑,桃枝竹。” 《周礼》所谓“次席黼经是也。” 《竹谱》云:“编之滑劲,可以为席。一名桃笙,一名蒲葵竹。绿竹 ,其叶繁茂,其笋最佳。” 苏子瞻谓之玉版禅师。

    斑竹 节间有斑文,似湘妃泪痕。所馀者又有一种名“潇湘竹。”

    黄竹 :《通志》曰:“小而黄色,一名界金竹。”

    紫竹 宋子京《方物记》曰:“园池亦种为玩,身似并闾。”

    长枝竹 :《通志》曰:“丝之可以为器。”

    凤尾竹 :《通志》曰:“梢叶森,状如凤尾。”

    钓竹 :宋子京《方物记》曰:“弱梢垂地者曰钓丝竹。” 《通志》曰:“其尾下垂如钓,一名绵竹。”

    人面竹 :《华夷考》曰:“节密而凸,宛如人面,故名。”

    《通志》
    一名佛眼竹

    七弦竹 ,色白带微红,中有青纹,大小相间,如琴弦状。

    芦竹 :戴凯之《竹谱》:“有竹象芦,因以为名。” 注曰:“此竹肤是芦。” 《泉郡志》曰:“生溪涧湿处,丛小叶疏。” 含竹 。《通志》曰:“含孕竹,大如指,土人以编藩篱者。”

    观音竹 :《南方草木状》:“有越王竹,似细荻,高尺馀。” 想即此。

    乌竹 其色如漆

    方竹 :种出武夷山,其干四方。

    花属

    桂 :按李平泉有剡溪之红桂、种山之月桂、曲河之“山桂。” 今漳中亦有三种,而丹桂不甚多;月桂四序俱花;山桂仅秋始开,干至斗大。

    兰 ,叶似菖蒲,味幽香,种类甚众,花作浅黄色,心有细紫点,干微劲,大青兰也,最蕃,花白而叶长,干亦白而肥,一干可得二十馀花者,为“玉干兰” ,种最上。花白,瓣短而稍圆,干赤而金,柔软轻盈,为“金枝兰” ,其叶尾多焦,亦谓之“焦尾兰” ,种亦最贵。又有丫兰,形如焦尾,干下作一小干,开二蕊,随其长,干如丫头然种最难得,有金枝玉叶兰,花大而茎颇粗,亦大雅。又有色青者,色淡红者,微黑者,又有拜岁兰、鹤顶兰、紫兰、倒吊兰,然皆蕙属也。真兰则一干一花,色青,香味更胜,一花可得月馀才谢。凡蕙皆以五月开,或本茂者作秋花。独兰则十月见苞,至方春始开,故俗谓之报春兰,叶纤而长,非幽处不蕃,即《雅翼》所谓“兰一干一花者此也。王敬美云:‘兰以建名,福、兴、泉、漳最盛’。”

    梅 ,漳中到处不乏。天柱山十月有先开者,其种有百叶者,有品字者。蒂三花,每花结三子。又有绿萼者,其种皆最贵。又有红梅。苏长公诗云:“玉人赪颊更多姿。” 是此花情语。又郡人陈克聪诗云:“云态冰容意自佳,谁将脂粉点香霞。黄昏淡月前村路,几误行人问酒家。” 昔称姑苏独盛,晏殊移植西冈都下,一枝分接,才得二本,今南中饶有之。

    蜀茶 :亦名滇茶。王敬美《闽部疏》曰:“滇茶色鲜好,娇于宝珠,其大如碗,瓣有重台交覆。莆林大辂中丞宦彼,带一枝归。今传种家有之,千朵艳发,大是佳卉。”

    洋茶 出日本,种类多,二十年来,漳中始有之。状如牡丹,大者可尺一二围,高三四寸,亦有白色者,又有牡丹红,有牡丹紫。有吐丝牡丹,能于花心中逞出楼台,吐长丝数寸,皆恍惚牡丹,独惜无香耳。又有秋色平分及五宝一枝,开花作绯者、白者、红者,有一朵而红白半者。又有王红、阿兰白、观音白,大六角、小六角,花如刀切成六角状者,又有锺款、“菊款” 、五心白、芙蓉红、丽春红、虎斑红、点白、白点红、青梅等种。

    茉莉 :夏开,白色,妙丽。蔡君谟诗所谓“团团茉莉丛,芳香暑中折” 也。《南方草木状》曰:“胡人自西国移来,南人怜其香,竞植之。” 今漳在在皆是,自闽而上,价遂转高。近有传来番茉莉,花较大,更为可贵。

    素馨 ,似茉莉,而瓣觉小,香次之。佛书曰“那悉茗。” 昔刘王有侍女名素馨,冢上生此,故名。近又有红素馨、黄素馨,花小而绕枝甚盛,第不香耳。木芙蓉 :《通志》曰:“一名拒霜花。” 红白二色。有朝开色白,午后则色渐红者,曰醉芙蓉。按卭州有弄色木芙蓉,一日白,次日浅红,三日黄,四日深红。今一日递变,是亦卭之变种也。朝日莲 ,花色或黄或白,叶浮水上,翠厚而泽。宋子京《方物赞》云:“素花碧叶,浮秀波面,日中则向,日入还敛,故名朝日莲。”

    交枝莲 ,纤藤不能自将,缠木而起;花碧绿色,交相照映。

    合欢 一名青裳花,至暮即合,一名夜合。《古今注》曰:“合欢,枝叶互相交结,每一风来,辄自相解,了不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叔夜种之舍前。

    《遍地锦 花》似山茶而小,其色浅红。

    杜鹃花 ,俗传杜鹃啼血,滴地而成。此花一名山踯,独王敬美谓“闽中气暖,二月下旬已见踯躅” ,即此也。十叶者佳。近有白者,其单者一名满山红。

    龙船花 ,以端午开,故名。其色鲜红。

    月橘 叶似橘而小,其花四序俱开,一名“四时橘。”

    洛阳锦 丛生,诸色俱备。又有纯白色者,蕊旁如剪就,谓之“白剪绒。”

    紫燕 《溪蛮丛笑》云:“紫花类燕子,一枝数葩,有碧者,又有黑色者,花大,上如火焰,一名锦麒麟。” 金丝蝴蝶 ,《泉郡志》曰:“北黄,形类蝴蝶。” 《华夷考》谓之“金茎花,微风至则荡摇。”

    “状元红 ” ,与《剪春罗》相似,色最红。

    密柳 枝叶有刺,花似蔷薇,第不香耳。

    御爱 酴醾别种也。繁英深紫,小品,绸叠宝相 ,藤生而高。《通志》曰:“类酴醾而秀整过之。” 花凡数种,浅红者小而不香,深红者,大而香。黄者蜀名黄酴醾。

    树兰 :《泉郡志》曰:“丛高成树,其花碎点清香。” 王敬美《闽部疏》曰:“赛兰蔓生,树兰木本,其香皆与兰埒。”

    红蕉花 于芭蕉别是一种,叶小,其花鲜明可喜,俗名美人蕉。宋子京《方物赞》曰:“蕉无中干,花产叶间。绿叶外敷,绛质凝殷。”

    大笑 《通志》曰:“青色粉蕊白英,香闻数十步。有四时者,花差小而香微。”

    英梅 :《尔雅》注曰:“雀梅也。” 按:陆玑以唐棣为郁李,曰一名雀李,亦曰车下李。子大如李,可食。今漳产者,花后亦结细子,但不至如李大,微为异耳。

    喷雪 花白,细细如雪乱点。《通志》名“泼雪” ,今人取为盆间近玩。

    《金灯 元献之》曰:“茎自上末分数枝,枝一花,光艳如灯” ,今呼为“花叶不相见” ,一名“天蒜。”

    紫香藤 蔓引高树,垂风飘拂,其花簇簇坠下,如紫荆状,香气迫人,一条可得十数簇,每开时群蜂飞闹。

    玛哩芥 ,出日本,花如绣球大,可七八寸。初开色青,数日淡红,又数日转而蓝。又有如雨后青天色者,一朵可开月馀。或有经数月不谢者,但颜色减耳。

    雪鸳鸯 ,叶丛生,细而长,花白,吐心中,一茎可数十蕊,开辄两蕊相对,故谓之“雪鸳鸯。” 又夜来则香,故亦名“月下香。”

    番蝴蝶 ,树高盈丈,花如蝶,有须,色中红、外黄,开如簇锦。种亦出外夷。性不耐霜,冬日多萎死。草属

    《鼠曲 本草》曰:“生平冈热地。叶似马齿苋,上有白毛,黄花。” 《艾轩集》谓之“暑菊。” 漳人三月三日杂米粉作糗。

    《仙草 泉郡志》曰:“捣烂绞汁,和米粉煮之,虽三㐲成冻,冻似石花而黑。水烛 叶如蒲生,花如蜡烛,花有二三层,烛肉如绵,治金疮灵验。”

    龙舌草 :草形如舌,旁有刺,液如油,可以润发络石 《本草》曰:“生阴山峻壁,或人家亭苑上,石间种以为饰。其茎蔓延,茎节著处即生,根须包络石上。其在木者,随木性而移。” 薜荔木莲地锦。

    石血皆其类也

    灯心草 《本草》曰:“即石龙刍,一名龙须草。江南泽地丛生,苗茎圆细长直,折取心中白穰用之,燃灯夜照,其茎为席。”

    “独帚 ”《尔雅》。《马帚》《郭璞注》曰:“似蓍,可以为扫彗。”

    山狗脊 ,小儿生喉疮者,煎涤之良。

    野葛 《本草》曰:“根名野葛,叶名钩吻,俗呼胡蔓草,又名断肠草。” 《南方草木状》曰:“以蕹汁滴其苗,当时萎死。世传魏武啖野葛至一尺,先食蕹也。” 王敬美《闽部疏》曰:“一枝三叶,叶大如蒌,民间斗不能胜,服之令妻子扶而之怨家死焉。” 官恶其事,下令服草死者,不给埋钱,然不能尽除也。解此毒者,以蜜灌之,已,复灌羊血吐出,可不死毛属。

    山犬 按古谓之田犬。《泉郡志》曰:“赤色苍文,好食果实。”

    竹䶉 :刘欣期曰:“竹䶉如小狗子,食竹根。” 《闽中赋》曰:“竹则桃枝育虫。” 注云:“育虫,竹䶉也。” 《赞宁杂志》曰:“竹根有鼠,人或竹刺入肉者,啖此立消。” 以其食竹消竹毒也。漳人谓之菅豪。

    鼠: 《泉志郡》曰:“似鼠,尾散垂,食果实,缘树而走,遇隔枝处,跳过如飞。漳人谓之飞鼠。”

    山鼠 :《通志》:名山𤟤,状如鼠,其尾方腊而食之,香美。

    鱼属

    胡鲨 :长二、三丈。《图经》曰:“鲛鱼,今南人但谓之沙鱼。大而长,喙如锯者,名胡沙。” 《述异记》:“鲛人之室,泣而出珠。” 即此耳。

    白鲨 比胡鲨为小。《尔雅翼》云:“小而皮粗者曰白沙。刮皮去沙,翦以为鲙,可寄千里。今鱼翅是也。”陈藏器曰:“子母随行,有惊即从口入母腹。”石首 《尔雅翼》名𩼕首。中有石,故名石首。鳞色黄而金,一名金鳞。食之消瓜成水,又名黄瓜。或谓漳中金鳞,大而长,非吴越间石首可比,然自是一种。《异物志》曰:“小者名”《水次》名“春来”,漳中小者种类亦多。

    鲤鱼 脊有三十六鳞。六,阴数也;鲤为鱼之长,故其数如此。《埤雅》曰:“鳞,邻也;鲤,里也。” 鲤进于鱼矣,殆亦龙类。故仙人乘龙,亦或骑鲤,乃至飞越山湖。

    鲫鱼 《本草》曰:“一名鲋。色黑而体促,腹大而脊隆,所在池泽皆有之,《庄子》” 所谓“东海波臣” 者也。《埤雅》曰:“此鱼旅行,吹沫如星以相即也,谓之鲫;以相附也,谓之鲋。”

    鲈鱼 与鳜相类,昔张季鹰所思者,隋炀帝谓之“金齑玉鲙。”

    鳜鱼 :《山海经》曰:“鳜,大口而细鳞,有斑彩。” 《尔雅翼》曰:“皮厚而肉紧,特异常鱼。其斑文鲜明者,雄也;稍晦昧者,雌也。以索贯雄置谿畔,群雌来啮,曳之不舍;掣而取之,常得十数头。”

    乌鱼 《本草》所谓鲻鱼,潭中养者佳。故吴王论鱼,以鲻为上。出海中者,名为海乌,大而味稍劣。子鱼 似乌鱼而小,冬深子盈,其味尤珍。《一统志》称通印子鱼,盖取宋人诗“长鱼俎上通三印” 也。显仁太后问秦桧妻:“近日子鱼大者绝少?” 桧妻曰:“妾家有之。” 桧咎其失言,乃谋进青鱼百尾。太后笑曰:“我道这婆村。” 果然。

    马鲛 :身圆而狭长,无鳞与鲠。谚云:“山食鹧鸪獐,海食马鲛䲝。” 盖重之也。《通志》:一名章鲧䲝鱼 ,身扁,色紫无鳞,以其首锐腹广、尾细如镖枪,故名。或云:与诸鱼交名娼尾。

    鱼 鲈之别种。圆厚而短蹙,其味丰。按《说文》“鰅皮有文。”周文王时,扬州献鰅。则午当作鰅。鲭鱼 《图经》曰:青鱼,生江湖间。今出南方。似鲤而背正青色。古作鲭,所谓五侯鲭者也。俗名草鱼。

    鲢 :一名𫚈。《西征赋》曰:“素𫚈扬鬐。” 里语曰:“网鱼得𫚈,不如啖茹。” 故漳人宴客,以鲢殿后。

    鲥鱼 :张东沙曰:“甘肥异常,腹下细骨如箭镞,味甘,在皮鳞之交,今漳产者方他处为劣。”鳓鱼 与鲥鱼相似,但味薄耳,色白,多骨敏鱼 《兴化志》曰:“其色苍似。”而瘦削。张东沙谓之“𩾃鱼。”状似鲈而肉粗。

    贴沙 附沙而行,上紫下白,两目相比,江淮间谓之鞋底鱼。《通志》名鲽沙。

    鳗鱼 :有乌鳗、白鳗。海有虎鳗。溪有鲈鳗。或谓鲈鳗,以食芦芽,故名。《埤雅》曰:“鳗无鳞甲,白腹,似鳝而大,有雄无雌,以影鳗鳢而生子。”

    文昌鱼 ,状如鳗,细如著,长二、三寸,其行以阵,味甘美。郡城文昌阁前有之,馀处不可得也,故

    俗呼为“文昌鱼” ,甚贵之。

    银鱼 《尔雅翼》曰:“王鱼,长五六寸,身圆如著,洁白无鳞,但目两点黑耳。” 《博物志》:“吴王食鲙有馀,弃于中流,化为鱼。” 今犹呼“鲙残鱼,又名银鱼,多曝为脯。”

    金鱼 :遍身红色,其尾如虾,后半皆囊金,故名金鱼。有与鲫交而生者,亦能囊金,第鱼尾耳。又名红鲤,差大,古所谓“赤鲤” 者也。红色稍减,不复囊金。

    𫚖鱼 《尔雅》曰:“鮤,鱴刀。” 郭注:“今𫚖鱼也” ,又名刀鱼。长头而狭薄,腹背如刀,故名。与石首皆以三月、八月出。《江赋》所谓𩼕𫚖,顺时而往还也。漳以刺多,名刺鱼。

    棘鬣 《通志》曰:“似鲫而大,其鬣如棘,红紫色。” 《岭表异录》云:“吉鬣” ,盖声相近也。

    赤鬃 《通志》曰:“似棘鬣而大,鳞鬃皆浅红。” 黄穑 《兴化志》曰:“略似棘鬣,其身小而薄,淡黄色。”

    乌颊 《兴化志》曰:“全似棘鬣,但其颊乌,又有白颊。”

    方头 《通志》曰:“似棘鬣而头方,味美。”

    章鱼 ,即韩昌黎所谓“章举。” 其身圆,其首,八脚攒聚,当中有口,脚上有窝如臼,历历成章,囊中有黑膏及黄膏,或结子如柑瓤,俗呼为饭。行则首足向下,身向上,高举而疾逝。谓章举者,以此石拒 朝鲜人,谓之“八带鱼” ,以此脩贡。脚长四五尺,往往缘石拒人。不知者,空手探取,则八脚夤缘而上,缠身塞鼻,不可解脱。近海人以竹挺探之。俟众脚皆缘众挺。然后总执而出。其肉柔韧。不如《章举》为脆。

    《锁管 》其身圆直如锁管状,首有薄骨,插入管中如锁须,其味甘脆。

    《猴染 》形如锁管,而味不及。

    𬶐鱼 :《尔雅》曰:“小者𬶐” 是也。生海边泥涂中,其大如指,善跳,故名。

    鳝 俗谓之鳝。《尔雅翼》曰:“鳝,似蛇而无鳞,黄质黑文,体有涎沫,生泥窟中。” 汉杨震三鳣集讲堂,都讲曰:“蛇鳝者,卿大夫服象。” 谓此鳝耳。古鳝借用鳣。

    鱼 细长味甘,可七八寸,其状如线,骨柔无鳞。唐李柔入闽,称此为“银羹水母”为“玉脍。”油著, 生海泥中,其长如著,周身是油,其味尤佳。又有一种名“沙虫。”

    《涂龙 》生海泥中,如鳗,长尺馀。

    泥笋 状如银鱼,夏月煮成,冻极甘美。

    黄彡 似䲝,但差长。《通志》曰:“鳞细,黄赤色,赤鱼 状如”鱼。有两须而赤,鱼,四须,其尾颇赤,以九月至十月即回,又谓之“客鱼。”以糟为酢,可蓄经岁。

    鳙鱼 :《通志》曰:“雌作卵,雄吞之,成鱼。青色无鳞,盖庸鱼也,故谓之鳙。”俗呼为鱼:《埤雅》谓鳙为鲢,非是。

    “柔鱼 ,似乌鲗而小,曝干食之,味甘甚珍。” 乌鲗 《本草》名乌贼。《海物异名》曰:“集足在口,缩喙在腹。噏彼噀墨,迷射水族。” 《埤雅》曰:“每遇大鱼,辄噀墨周波以卫身。小鱼过其前,吐墨惹之。渔人见水墨,网之大获。” 《南越志》曰:“乌鲗怀墨而知礼” 是也。《古今注》谓是河伯白事小史。两须极长,每遇大风,抖前一须为碇,近岸则黏;前一须为缆,中有骨如小舟,名《海螵蛸》。

    黄鱼 :色黄,身褊,长六、七寸,脂厚味丰,恨多刺耳。

    黄爵 身薄而小,色黄。《宋志》以为黄雀所化。白爵 ,《兴化志》名白泽。《海物记》曰:“群生随波,潮宿在泽,故曰白泽。” 即今所谓白爵。

    青鳞 《兴化志》曰:“大如拇指,长六、七寸,色青,鳞厚。” 《通志》:“一名青鲫。”

    枫叶 《海物异名记》曰:“海树霜叶,风翻浪翻,腐若萤,化厥质为鱼,名枫叶鱼。”

    鱼 张东沙曰:“形圆似扇,无鳞,色紫黑,口在腹中,尾长于身。”

    鹦鹉鱼 《华夷考》曰:“色青绿,口曲而红,似鹦鹉鸟。”

    燕鱼 《通志》曰:“有肉翅,能飞水上。”

    鳐鱼 :俗名鸡鱼。《尔雅翼》曰:“长尺许,翅与尾齐,群飞海上。” 《吴都赋》曰:“文鳐夜飞而触纶” 是也。古名鳐以象鹞;今名鸡以象鸡故。

    溪。 出南靖平和山溪间,为酢甚佳,即香鱼酢。其生海中者为海。带鱼: 《通志》曰:“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入夜有光;漳人呼为白带

    𫚉鱼 以春日乘潮而至,网至不能容。

    毒鱼 以夏月至

    泥鳅 :《尔雅疏》曰:“鳛,一名鳅。” 今泥鳅也。穴泥中,因名。《埤雅》曰:“似鳝而短,以涎自染,难握。” 旧说:守鱼以鳖,养鱼以鳅。盖鳅性酋健善扰,令鱼利转,故制字以鳅。漳谓之鳅,以入秋最多也。弹瑟 穴田塍,无鳞有刺。《通志》谓之田瑟。《兴化志》谓之弹瑟。《泉志》谓之涂虱。

    蚝鱼 生蚝中,食蚝丰肉少骨。

    梭鱼 似蚝鱼稍大,状如织梭,丰肉、骨脆。鱼 《尔雅翼》曰:“今之河豚,冬至辄有之,《易》谓‘信及豚鱼’。”盖《中孚》十一月冬至之卦,此鱼应之而来,信之著也。《北户录》作“鲑鱼,一名鯸鲐,或名鯸鮧。味至美,然肝与子有大毒。”鱱 《尔雅》名鳢,或云“是公鱱蛇所变,故名。”《尔雅翼》曰:“圆长而斑,有七点,依北斗之象。夜则仰首北向。道家以其首戴斗也。有水厌鳢之说,禁不食。”

    潭捕 :《兴化志》曰:好潭居潭捕者言就潭捕之。蛊鲐 。《通志》曰:尾有星,多穴于田塍或泥岸中。斗鱼 。《泉郡志》曰:“状如指,长二、三寸,有花文,红绿相闲,尾鲜红,有黄点,善斗儿童盆养之。” 泉人呼为“下班” ,漳人呼“三班。”

    吹沙鱼 :《尔雅》所谓鲨𬶍。陆玑《疏》曰:“鱼狭而小,常张口吹沙。”

    䖳 《北户录》曰:“水母,一名蚱,一名石镜。” 《博物志》云:“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无正圆,亦无头目。肠藏,众虾随之。” 《稽圣赋》云:“䖳正白,濛濛如沫,有虾依之。虾见人惊,䖳亦随之而惊。” 以虾为目。故《江赋》曰:“‘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是也。大者如床,小者如斗。”

    介属

    江珧柱 《尔雅注》曰:“珧,玉珧。” 《诗传》云:“天子玉琫而珧珌” 是也。《海物异名》曰:“江珧柱,厥甲美如瑶玉肉柱。” 故韩退之谓马甲柱。

    蟳 :《图经》曰:“后足阔者名蝤蛑,南人谓之拨棹子” ,以后脚形如棹也。螯无毛,所异于蟹。《酉阳杂俎》曰:“大者长尺馀,能与虎斗,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螯至强,漳人以草缚之。”

    蠘 :《图经》曰:“阔壳而多黄者,名蠘。其螯甚锐,断物如芟割。”

    竭步 :“旧志” 竭作歇。行数步,则举螯而拱。按“埤雅” 曰:拥剑,一名桀步;以其横行,故谓之桀步。虎狮 “北户录” 曰:虎蟹,壳色黄、赤,文如虎首斑。《闽部疏》曰:壳作狰狞斑斓,尽是虎头,名曰虎蟳,以配龙虾,为的对也。

    步倚 俗呼浮倚。按《蟹志》有倚望者,或是蚶 。《尔雅》谓之魁陆。郭注:魁状如海蚌,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即今之蚶也。《岭表录异》曰:“一呼瓦屋子,以壳上有棱如瓦垄,因名。”

    牡蛎 《本草》曰:“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蛎房。晋安人呼为蚝蒲。海滨在处有之,浦产小者,名珠蚝为佳。” 《酉阳杂俎》曰:“牡蛎言牡,非谓雄也,是盐水结成。” 何引疑《食蚶蛎议》曰:眉目内阙,惭浑沌之奇;犷壳外缄,非金人之慎。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

    车螯 蛤之大者,壳厚微黄,肉坚,含浆不放。石𧉧 ,一名龟脚蚌,蛤类也。春而发华,有足异者。

    千人擘 :《海物异名记》曰:“聚刺犷壳,擘之不能开。” 《酉阳杂俎》谓之“千人捏。”

    水龟 :一名“龙虱” ,腌食之佳。

    虾魁 《岭表录异》曰:“前两脚大如人指,长尺馀,上有芒刺铦硬,手不可触。脑壳微有错身弯环,亦长尺馀,熟之红色,一名虾杯,一名龙虾。” 《闽部疏》曰:“龙虾置盘中犹蠕动,长可一尺。其须四缭,长半其身,目睛凸出,上隐起二角,负介昂藏,体似小龙。尾后吐红子,色夺榴花,真奇种也。” 《虾姑 通志》曰:“状如蜈蚣而大,能食虾。” 《开元遗事》谓之“虾姑。”

    苗虾 :《海物异名记》谓之“酱虾,细如针芒,海滨人盐以为酱。”

    香螺 :《通志》曰:“大如瓯,长数寸,咏最厚。” 《本草》谓之甲香。《泉郡志》曰:“肉雪白,而尾有膏。”

    红螺 :《通志》曰:“肉可为酱。”

    黄螺 《通志》曰:“壳硬色黄,其味珍。”

    蓼螺 《通志》曰:“大如拇指,有刺,味辛如蓼。” 梭螺 《通志》曰:“壳细长,文如雕镂,味佳。” 《浦志》曰:“梭尾螺。” 又有一种名吹螺,名泥螺。

    花螺 :《泉郡志》曰:“壳有斑点。”

    田螺 《本草》曰:“生水田中,含泥在腹,三十年犹”

    活,能伏气饮露。又有生池潭中者,名石螺。按《通志》:“漳又有马蹄螺。”

    西施舌 《泉郡志》曰:“似蛤蜊而长,其肉有舌,最美。” 《闽部疏》曰:“海错出东四郡者,以西施舌第一,名车蛤,以美见谥。”

    蚌 :《战国策》所谓“与鹬相持” 者也。《埤雅》曰:“鳖孚乳以夏,蚌孚乳以秋。” 其孕珠若怀妊,谓之珠胎蛤 。似蚬而大,壳有斑文。《本草经》谓文蛤表有文,即此耳。《礼记》曰:“雀入水为蛤。”

    蛤蜊 :《淮南子》:“若士方:卷龟壳而食蛤蜊。” 《酉阳杂俎》曰:“蛤蜊候风雨,能以壳为翅飞。”

    石华 ,里语谓之石雹,高广寸许。李善曰:“石华附石,肉可啖。”

    海月 :海蛤类也。一名蚝镜,形圆如月,亦谓之海镜。土人鳞次之为天窗。《海物异名记》:“一名荖叶盘。”

    沙屑 一名“沙圣。” 壳白至薄,其品颇重。又有一种粗者名“泥屑。”

    《沙白 》肉形似蛤,其品甚珍。

    土蛈 :张东沙曰:“形大如豆,壳薄,生海泥中。” 《泉郡志》名麦螺。

    红绿 《通志》曰:“似蛤而大,其色红绿。”

    《蝍》。 《兴化志》:名即光,形似蛤蜊,但形大唇黑,食沙,故肉多沙。

    江桡 :绿谷白尾,其形如船桡,故名。《泉郡志》以形如指甲,名指甲螺。

    蛏 《本草》曰:“蛏,味甘温,生海泥中,长二三寸,大如指。” 《浦志》曰:“壳苍白,头有两巾出壳外,割纽煮食。”

    石蛏 ,生海底石孔中,长类蛏,圆尖,上小下大。壳似竹蛏而更红紫。石孔原小,及蛏生渐大,孔亦随之而大。海人乘潮退,用小铁錾凿石取之。出镇海。

    竹蛏 :似蛏而圆,类小竹节,其壳有文。

    乌粘 《通志》曰:“状如淡菜而绝小,生石上,须划取之,故名。”

     壳:色绿,而旁有毛蚬。 《通志》曰:“壳黄黑色而小,俗呼为蟟。”太守舒雄忆漳南诗曰:“六月北溪蟟”,即此耳。

    空豸 :《海物记》:“扬华如凌澌,甲绝薄者为空豸,一名泥星。”

    《海胆 通志》曰:“壳圆如盂,外结密刺,内有膏黄色,土人以为醢。”

    虫属

    龙眼鸡 :莎鸡别种,生龙眼树间。《本草》有头方、腹大、翅羽外青、内红者,即此耳。

    《蝤虫 》状似龙虱,缘壁喜走,好藏厨箧中,吃物食之。

    蜣螂 :《尔雅》所称蛣蜣。邢昺《疏》曰:“黑甲翅在甲下,啖粪土,作丸而转之。” 《庄子》:“蛣蜣之智,在于转丸” 是也。《抱朴子》曰:“元蝉洁饥不羡蛣蜣秽饱白鱼 。” 《尔雅》谓之蝉。郭注曰:“衣书中虫,一名蛃鱼;《本草》谓之衣鱼。” 《穆天子传》:“蠹于羽陵” ,即此也。韩昌黎“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樟虫 如指大,长数寸,绿色,用醋洗之,去肉,其中有丝,抽出许长,名曰“虫丝” ,用以系钓。

    水鸡 :《通志》名谷𬟽,漳名石𬟽,并皮食之。所谓“不得除此锦袄子” 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