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七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七十四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七十四卷目录

     汀州府部汇考四

      汀州府学校考

      汀州府户口考

      汀州府田赋考

      汀州府风俗考

      汀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七十四卷

    汀州府部汇考四

    汀州府学校考   通志府县志合载

    本府

    汀州府儒学 在卧龙山麓。中为

    “圣殿” 旁为两庑,前为戟门,外为泮池,上跨石桥。又

    前为棂星门,后为明伦堂,为敬一亭。出仪门甬道为大门,门东折入为土地祠,为省牲所。前为启圣祠。祠内左右为名宦、乡贤祠,而“尊经” 、“文昌” 二阁前后在望焉。启圣祠后为教授廨,侧为两训导廨。射圃在广储门外,距学里许云。

    文明书院 :在名宦祠前。崇祯十年,郡守唐世涵捐刱石棂星门、敬一亭、省牲所、土地祠堂、庑廨署,焕然一新。又分试九庠士,庠士辈相率建院,额曰“文明。”

    龙山书院 旧在长汀县学左,知府万振孙建。龙江书院 在西门外,弓箭局即旧学舍。万历癸卯年,移建东禅寺。天启甲子,复移今地。厅堂号舍,仍旧增新。后鼎建文昌阁,前树坊表,改扁“龙江” 云。

    社学 在旧镇南门外

    学田 原额实在八亩五分零。

    皇清顺治十八年,改充兵饷。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

    启圣捐置田五十二亩七分零。

    学地 按《府志》二片,一在通津门外弓箭局西,税钱四十贯;一在镇南门旧养济院东,租钱二十五贯。

    学塘 一口,在射圃后,本学坐二分,县学坐一分。

    学仓 三廒在大门内东偏。弘治四年,知府吴文度建。岁储米五百馀石,以膳师生。今废。长汀县学 按《府志》:“在治东横冈岭左,旧在兴贤门,即郡学旧基。绍兴三年,郡学迁,惟留大成殿。” 开禧间,始建学宇。淳祐间,知县陈显伯修大成殿,复学地之僦于民者,为丽泽堂,为尚志、阅礼、修性三斋。元至正间毁于寇,遂建于县“南五里许。明洪武六年,复建于旧所。正统十四年,又毁于寇。” 景泰七年,首刱大成殿。天顺二年,知府拓基刱建廨宇,绘塑圣贤像。成化八年,河决近学堤岸,议迁郡城内,改移今所。巡道周谟、知府李桓等,议迁郡城内,乃规官地,市易军卫,屋基改移今所。首檄指挥杨瑛、王靖提督,以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明伦堂及两斋堂之后为尊经阁,堂东为号房,阁后为教谕廨舍,殿西为二训导廨舍。外为重门,周围以垣。十五年,知府戴禧重修。十七年,知县谢圭迁外门于东左,遂刱仪门。提学周孟中复规买民地,增广廨舍。十八年,提学任彦常以“庙学” 弗称,复檄绅士各捐助修门堂、廨舍及塑。

    先师四配《十哲像》:弘治元年、知县谢圭、迁学门于

    庙门右,修葺戟门、两庑。四年,知府吴文度重建两斋及修号房。十年,又修殿堂、棂星门。正德十五年以殿在明伦堂前,沟圳卑湿,令改创。将殿移于西稍前,明伦堂移于东稍后。堂前左为号房九间,将学左开元寺修为殿东西两庑,前戟门、棂星门,殿后为训导衙。将旧殿改为宋文山先生祠,今废。三十一年,知县祝一鉴修。三十九年,知府杨世芳重修,万历三年大修。天启甲子,梁柱颓圮,知县萧奕辅从新鼎建。两庑、棂星门俱各修葺。崇祯三年重修。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督学丁蕙等又修。

    书院 一在城内东山,一在城外登俊坊。学田 按《县志》原额实在二顷八亩。

    皇清顺治十八年,改充军饷。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

    启圣捐置实田八亩三分八釐零。

    外县

    宁化县学 在县治后。按旧志,宋建炎二年,创于县东正街,淳熙十年迁于翠华山下。元毁。明洪武十二年,知县张思诚重建。正统元年又建。成化间,改迁未就。正德十五年始迁今所。创建两庑、戟门、左右厢房、棂星门。嘉靖四年,提学邵锐按临,以殿庑圮陋,委知县马淑将拆毁各庵。

    木植砖瓦,移造大成殿。馀建明伦堂,更戟门、棂星门、方向堂前左右建二斋,堂后为馔堂,左右建号房二十六间。土地祠在东庑。书器库在西庑。泮池。东西辟二门:东曰“礼门” ,西曰“义路。” 号房各立一总门,东曰“道腴” ,西曰“文会。” 教官廨在殿西北。学门在殿东南。宰牲房俱备。又浚古井于居仁斋前,鱼池于西庑墙后。嘉靖五年,县丞鲍裕建屏墙一带于棂星门外。十年,知县莫大德建启圣祠、敬一亭。隆庆四年,推官吴之儒重修。万历四十三年,重建大殿,增筑旧基尺有二寸,重建尊经阁。四十七年,改启圣祠于翰墨林,改明伦堂于教谕廨。天启六年,学博刘养学又将启圣祠、明伦堂互相更易。今中为:

    “先师庙” 后为“明伦堂” ,前两翼为东西两庑,前为戟。

    门为“泮池” ,为“棂星门” 、“神厨” 、“神库” 、“省牲所。”

    书院 即旧“射圃” ,嘉靖二十九年改建。

    社学 一太平巷。五王庙一东门外,五通庙一塔下街夫人庙一西门祐圣堂一安远巡司前,一会同里牛石驿旁。

    义塾 在滑石铺宜生桥边。有田,租米十八石。学田 :嘉靖间,知县潘时宜给寺田二顷一十五亩四分,除纳粮差外,每年租银四十五两八钱二分。隆庆间,通判毛子翼给寺田二十二亩五分,除纳粮差外,每年租钱五两九钱二分零,贮收县库,备本学灯油公费。

    学仓 址在旧学西

    学塘 二口:在西庑后。

    上杭县学 在县城北。按旧志,宋乾道三年,随县自锺寮场迁今城隍庙地。嘉定十六年,迁治东一百步,建殿庑、明伦堂、崇德、广业、居仁、游艺四斋。淳祐十一年圮于水。宝祐五年庙重建为楼,更学门于堂左,以别庙学之制。又为二先生祠于学右,祀朱文公,后圮。明洪武九年,知县刘亨重建,省四斋为二,曰尚德、乐育。正统元年,知县张琳建大成殿,殿后为明伦堂。景泰六年,殿坏于蚁,知县黄希礼重建。天顺二年,棂星门坏,诸生李良辈更造以石。成化八年,殿复坏于蚁。教谕胡匡白于督学游明、兵备周谟,劝邑人郭端辈佐费,命郡丞程熙督建之,而易以石柱,并建号房十一间。又从诸生孔经等请,以射圃馀地易民居。中为石台,拆迎恩亭架其上,植桂于旁,扁曰“桂香。” 成化十年改建明伦堂,比旧基稍进丈馀,迁两斋于堂东西。十八年,知县李曰思重建。弘治九年,明伦堂蠹于蚁,佥事周鹏命知县高以政重修。命主簿王俊将淫祠拆毁,取其木石,添用书院。隆庆五年,知县周裔登凿泮为石桥,而移其前石表。巡道王乔桂记。万历二十一年重建。三十八年知县倪应眷开凿泮池,四十五年修建。

    皇清顺治十年重修,康熙十九年又修。

    龙文会馆 顺治十年,巡道赵映乘创建。在南蛇渡。岁为下都生童课文公所。

    清惠书院 在东门外太子宫西畔,古田、白砂二里。向有倒图浮粮,差徭久累。康熙二十年,知县蒋廷铨详免。里民德之,因捐赀创建。

    社学 明洪武十五年,知县马淳于各寺观中就便开设四所,年久寖废。

    皇清顺治十年,巡道赵映乘立“讲艺堂”于县治前之

    右康熙十九年增设。一在县东北,旧察院行台。一在县西南,知县蒋廷铨捐俸重修。

    学田 :岁入租银四十七两有奇。旧额岁解学租银一十三两九钱。顺治十四年,奉文以一十三两五钱给贫生,四钱解司。康熙十三年,尽解充饷。二十二年,复分给廪生、贫生。

    学仓 三廒明成化八年建,在教谕署后。嘉靖三十年,改建学门前左。今圮。

    武平县学 旧在县东兴贤坊。宋乾道间,唐廷坚初建养士院。绍熙间重修。端平尉翁甫又拆振武堂,改建会讲堂,赵汝讘复建大成殿,继刱东庑。淳祐间,林震又刱西庑,并棂星门。元大德间,李实更新。明永乐十五年重建。天顺己卯袁旻修。成化丁亥,知县刘哲重修。甲午知县徐端始改迁今地。万历戊午,同知熊茂松重建。

    皇清顺治十三年,知县杨宗昌改建。康熙三十年邑。

    令裴振唐,增建“护栏牌坊。” 三十八年,赵良生重修。中为

    先师庙两翼为东西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 知县

    杨灿建桥又前,为棂星门、神厨、神库、宰牲所。社学 东在龙津坊,西在进贤坊,南在清德坊,北在明伦坊,俱嘉靖十五年知县詹元相建。清流县学 在县北,即皇华驿故址。旧在县南。

    宋元符间建。崇宁间迁县东。建炎间,宁化尉颜熙迁今所。绍兴间毁于赣寇。十三年,县令张秀颖创大成殿、棂星门。绍兴间又毁于寇。端平初,始建大成殿。二年建明伦堂。嘉熙间,邑令林奕建四斋:曰“据德” 、“依仁” 、“游艺” 、“居敬。” 元至正六年,毁于连寇,惟大成门存。明洪武二年,知县朱仲恭始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殿后为明伦堂,东西建养贤、育才二斋。宰牲房、馔堂、厨房、廨舍,无不周备。三十二年创学仓二廒。永乐十四年,又毁于沙寇,惟仓廒仅存。洪熙元年,知县李庠重建。正统十三年,又为沙寇所毁。景泰三年重建。时巡按高明,以学西地窄,复拓基增益,号“房。” 天顺元年改建殿堂、棂星门、两庑、斋坊、馔堂、廒宇。佥事周谟建。学门一座。“成化间,作仪门石鼓。嘉靖十年建敬一亭,立石碑四座。” 万历八年,知县邓邦髦重建。二十五年修。崇祯九年重修。今中为

    先师庙:两翼为东、西庑,前为戟门、为“泮池” ,又前为

    “棂星门” “神厨” 、“神库” 、“宰牲所。”

    学田 :康熙壬戌,浙闽总督姚启圣捐银五十两,置田十亩,岁以师生掌其租粒。

    学仓 在学内东北。明洪武中,知县宋忠移于学外东北城隍庙西。

    连城县学 在县治东北。宋绍兴四年,县令陈南刱,后迁东南尉司旧址。淳熙间始徙今所。明洪武正统间,屡经修葺。正德八年,将鬻淫祠银从新改造棂星门外,增置大牌坊一座,东、西添修二小坊,额曰“兴贤、育才。” 外凿池一区,扁曰:“洙泗渊源。” 殿后旧有明伦堂,中建门楼,额曰:“进德修业。” 中为桂香亭,亭后为尊经阁,东为乡贤名宦祠,阁后为聚奎楼,东、西、南建号舍三十六间。二十七年,仍迁尉司。万历三年,知县郭鹏迁于山川坛。十二年,知县朱九卿复迁旧址,填学后两塘。二十九年,知县徐大化重修。三十四年浚池。崇祯九年重修。

    程公书院 在城隍庙右。祀令程三德、缘首吴宪、周世华等。

    雷公书院 一在文昌阁右,一在南岳庙前。祀令雷同声、缘首沈济众、李贞启等。

    李公书院 在北门外彰善坊前祀署县别驾李九芳,今颓废,碑尚存缘首《谢表》李和春、黄思德等。

    陶公书院 在西郭外,右。祀陶文彦。寇毁,缘首林尧道等。

    李公书院 在东门外。祀署县别驾李胜之。王公书院 在东门城内。祀王自成、缘首谢家宝、童应举、谢君赞、谢朝宰等。

    社学 :在四门乡约所。

    学田 原额实在一十二亩三分九釐。

    皇清顺治间充饷。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买。

    实田九亩一分

    学塘 三口:一在学宫前,即外大泮池。二在学后,万历十四年,填塞种树。

    归化县学 在县西明溪驿前。成化七年置县时,定基于此。知县郭润建。十七年,复建后堂,为讲习所。弘治六年,知县姜凤重建棂星门。正德二年,建尊经阁。嘉靖四十年、万历十年,俱鼎新之。十九年,知县许岸、署教谕陈振阳捐俸修棂星门,左右竖两坊于泮池右构省牲所,扁曰“仁术。” 三十九年重修。四十五年,改建于东门旧常平仓,仓徙旧学。天启七年,巡道朱大典复议改刱于今学地中为

    先师庙两翼为东、西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 ,又前

    为棂星门署教谕戴震雷捐资彩画圣殿两庑,改正“贤儒牌位” 、朱油戟棂二门。修葺泮桥、神厨、神库、宰牲所。

    社学 一在县后广济街,万历三十五年,提学熊尚文檄重建。一在西门外宾饯亭。一在石珩乡。一在柳杨里荐福寺。

    学田 万历间,知县庞一夔给归上里随图田二十亩二分,又知县史戴德买民田一亩八分。按《县志》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浙闽总督姚启圣捐买学田一。

    十亩。二十二年,知县王国脉捐买学田六亩零五釐。

    学仓 按《府志》,在明伦堂西北。

    永定县学 自明成化十五年副使刘城、参议陈渤等刱于县治南,今迁建于治西。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各十间在庙前。戟门三间在丹墀前。泮池在戟门前。棂星门一座俱石在泮池外。绿筠书院 在县南一里许。滨河挂榜山尾,正

    堂三间,架楼于上,诸生时有肄业于此者。大门三间,右抵山,左抵路。前空地丈馀,后空田一丘。吴公书院 在西郊外。知县吴殿邦建,今废。岳公书院 在旧平西驿地。

    卢公书院 在文昌祠左,本府同知卢裕砺署县事时,捐俸建造,朔望聚诸生讲学于此。社学 一在漳南道左,前厅三间,后厅三间。一在东北卧龙山麓,布政司后,扁曰“龙冈社学。” 万历乙未年改建关帝庙。一在文昌祠东,顺治八年,邑人熊兴麟等建。

    学田 计共田税一百亩,共租银一十八两零三分,共载粮四石七斗八升一合八勺。内总除纳粮银三两零一分四釐,馀下租银一十五两零一分六釐,发学应充公用。

    学地 自新巷直下至大街,横至龙门止,基址相连,门斗赁做房屋,每年纳租。

    汀州府户口考        通志

    府总

    《实在人户》、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户

    原额男子成丁七万九千六十三丁,食盐课并不成丁一十一万九千三十五丁口。

    新收男子成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九丁五分,食盐课并不成丁一万八千九百九十六丁口。开除男子成丁一万四千六百三十九丁五分,食盐课并不成丁一万八千九百九十六丁口。实在男子成丁七万九千六十三丁,每丁征银不等,共征银二万五千二百三十八两六分九釐三毫四丝六忽五微四纤五沙食盐课并不成丁一十一万九千三十五丁口,每丁口征银不等,共征银一千九百二十三两六钱二分九釐四毫二丝六忽一纤二沙。

    以上丁口,共征银二万七千一百六十一两六钱九分八釐七毫七丝二忽五微五纤七沙。原额屯丁二百五十二户,内除故屯丁六十户、新收屯丁一百三十八丁,实在人丁三百三十丁,共征银一百二两四钱五分七釐三毫一丝九忽八纤八沙。

    汀州府田赋考        通志

    府总

    原额官民学寺、田、园、池、地、塘、湖、洲、山溪、港潭、荡河、碓坡、圳坂、渡江、涣埕、树林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九顷一十一亩五分三釐六毫一丝六微九纤。粮饷银一十万四千四百一十五两七钱四分三釐六毫三丝九忽二微四纤五沙二尘三埃。本色米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九石六斗三合三勺三抄。

    实在官、民学寺田、园、池、地、塘、湖、山、溪、港等一万三千一百九十九顷一十一亩五分三釐六毫一丝六微九纤。粮饷银一十万四千四百一十五两七钱四分三釐六毫二丝九忽二微四纤五沙二尘三埃。本色米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九石六斗三合九勺三抄。

    学租银一百六十五两三钱七毫。

    寺租银一千七百六十九两六钱四分四釐八毫二忽六微八纤。

    应征各属县牙杂等税银一千六百八十三两八钱整。

    原额屯田地八十二顷八十九亩五分六釐七毫,粮饷银六百六十五两九钱八分七釐五毫三丝一忽六微。本色米一百六十二石。

    实在田八十二顷八十九亩五分六釐七毫,粮饷银六百六十五两九钱八分七釐五毫三丝一忽六微,本色米一百六十二石。

    汀州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长汀县附郭。

    长汀居万山中,多岚瘴。鲜寒稻,一岁再获。然粳稻、糯稻而外,土无所宜。大抵士知讲学,民务力农,即富人无多。良田广宅,衣乏被饰之华,食鲜兼珍之味。贫者勤苦治生,恋乡曲相安,俭朴尚鬼,虽士夫不免,而人文迩来较盛焉。

    宁化县

    “人物富庶,性气刚愎。” 仕宦不谒公门,儒生耻于

    奔竞

    上杭县

    衣冠文物,颇类大邦。礼乐《诗》《书》,实多济美。比屋裕如,士勤学业。彬彬文物,有类大邦。仆隶下人,各治生产。

    武平县

    山峻地僻,俗梗民强。尚武勇足以御敌。力本业足以营生。学问英豪,时中科第。

    《旧志》
    勤劳稼穑不事商贾病不服药而祟鬼人

    颇知学而习武。俗尚淳直,可与兴义;士多聪明,可与上达。凡《礼》犹有古风,力本者多,业末者少,贸迁有无,类非土著。兹邑开辟自唐,崇山复岭,为汀南斗绝之地。南注潮海,西接古、虔,东走杭、川,北会本郡,实三省之咽喉也。气候则寒燠时若,土田则禾稼两熟。大抵疆圉硗瘠,物产稀有,士知务学而敦诗书,民力农事“而急赋税,婚丧循乎古礼,衣食不尚奢靡。”

    清流县

    习气劲毅,狷介自持。“君子知义理” 而文艺精工。故科甲蝉联,而“宫保” 、《翰苑》,典型在望。近则文风少衰矣。

    连城县

    《宋志》
    气习劲毅而狷介其君子则安分义励廉

    隅耻浮侠,其小人则质直果敢,不以侈美相尚。

    《元志》
    君子质直好义而恬于进取小人愿悫少

    文而安于勤劳

    《八闽志》
    土壤硗瘠人民贫啬

    《郡志》
    俗知读书尚礼士重登科取名男务勤劳

    女安俭朴

    归化县

    民质直无华,男力耕作而女勤织纺,风犹近古。又舟楫不通,无大啇巨贾,率多市贩,以治生业,故咸习艰难,重犯法,官司易治也。士大夫家雅尚廉耻,敦《诗》《书》,骎骎有日趋于盛之势。惟丧用浮屠,葬不入土,贫困则夫妇轻于离异。顽梗之徒间多嚚讼。其亦风俗之未淳者欤?

    永定县

    山高水驶,土爽地腴。民性质直,气习劲毅。人无万金之家,力作三时之务,有古唐风。艺不求工,商不远贩,子弟充衙役者多不齿士。勤学问而擢科名宦,尚清廉而敦名节。文物如邹、鲁,家多著述,闺门有礼而孀居完节者多。婚必亲迎,丧祭用家礼。少信佛事,灾疾吊贺,有关切意。陈一新云:“风声气习类中州,黠者轻” 生好讼,君子小人,略无分别。愚民或因小忿,间服《断肠草》,以相图赖。

    汀州府祠庙考一    府县志合载

    本府。长汀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宝珠门外半里。宋庆元间,郡守陈晔建,在社稷坛左。

    社稷坛 在府城西通津门外一里许。宋庆元间,郡守陈晔建。

    郡厉坛 在府治东北,朝天门外。

    城隍庙 在府西通津门内。唐大历间迁郡创。宋崇宁间,赐额“显应。” 绍兴间,郡守陈直方、董华创前后殿。庆元间,郡守陈晔建。明洪武二年,诏封显佑伯。正德十三年,同知陈衮买民田二十亩五分,以给守者。嘉靖三年,知府邵有道修建厅堂寝室,旁为房廊。又以军园近庙不洁,以官地易之,年久日颓。崇祯八年,郡守笪继良鼎修,竖牌坊一座,以壮庙貌。

    县城隍庙 在府南仁爱祠右畔。万历三十九年,县令谢天佑卜地创建,有《记》。

    灵龟庙 在府治西北

    曾公庙 在朝天门内北边小街。

    东平王庙 在县东惠政桥左,崇祯十年春毁。白马庙 在豫备仓后。闽越王常乘白马,死后民思祀之,因名。

    顺则王庙 :在府东旧通远门内城埤侧,后为镇南门。莫详姓氏、封爵刱始之由。

    关圣庙 一在郡城内仓坪岭上。一在登俊坊,一在新丰坊。

    五通庙 在县东崇善坊。宋绍兴间,刱郡守周

    晋书额。成化间,给事周旋开大庙前路,为神出游,中竖“给事坊。”

    灵显庙 一在朱紫坊。崇祯间,邑举人胡祖熹捐地十丈,开廓庙前,树屏壮观。一在郎星坊。东岳行宫 在县东南。政和间刱。淳祐间,羽流林宗锡刱。太一楼、钟楼、东平王宫两廊,明弘治九年,知府吴文度修。

    助威盘瑞二王庙 在县南驻札寨。相传,汉末人御敌死节城下,时有显应,因庙祀之。后以息火功,封“助威王” 、“盘瑞王。” 宋元丰间刱。弘治七年,知府吴文度重修,刱饮福亭于庙前。

    三将庙 在县南鄞河坊南廨寺前,旧扁“感应都衙三将庙。”

    仁威庙 :在城内“三元阁” 下。

    “七圣庙 祀井神” ,处处有之。

    东平王庙 在霹雳岩前。

    三圣庙 在城东北

    药王庙 即“佑圣堂。” 康熙十八年重建。

    马王庙 在东教场内。康熙间,城守三营重建。平田庙 在县东。

    湘洪庙 在县东上保乡,唐敕建。

    龙龟庙 在县东南一百八十里。

    徐公祠 在济川桥前,为郡守徐中行建。青史万年祠 在徐祠左,郡丞陈善行建。谢公祠 在邑城隍庙左。

    丘公去浮粮祠 在城西罗汉寺前,万历三十五年建。

    宁化县

    社稷坛 在邑治西隅三里。洪武六年建。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二里许。洪武初立。邑厉坛 在邑北一里许。旧圆照庵故址。里社坛 各乡村皆立。

    “乡厉坛 ” 乡中多有。

    芒神 附祀于土地神祠。

    军牙六纛 ,藏主于《兵器库》。

    城隍庙 旧在城南,洪武二年迁城内东隅。土地祠 在县治大门内之左。

    东岳庙 在治西南五里。

    五通庙 一在北门,一在东门外。

    关帝庙 一在上进贤坊,万历十六年建。一在龙门庵左,万历三十二年建,后寇毁之。

    毗沙门天王庙 在县上东门外,永乐间重建。连山庙 在黄龙冈,离城五里,即广济桥之上。“普惠庙 ” 在邑南伍家山,宋宝佑间重建。天妃庙 在邑南塔下街。

    白马庙 在北城翠华山之侧。

    白水庙 在龙上里

    李公庙 一在下沙,一在武昌。

    伊公庙 在永丰里上伊村。

    大忠祠 即显应庙。今在永福坊者曰“城西庙” ,亦曰“通圣。” 在进贤坊者曰“显应庙” ,亦曰“崇兴。” 旧为草仓祠,在邑治西南三里许。

    招捕祠 旧在正南门,宝祐间毁,开庆间重建,元复毁,明洪武十六年重建。

    唐知郡祠 旧在县南山川坛内。正德二年,知县何鉴以郡同知唐淳有筑城功,耑祠祀之。表忠祠 去邑治五里。万历乙未,宪副王建中省方至邑,命改祀于邑治西门佑圣堂。

    仁爱祠 在邑治东龙门坊。

    德政祠 “在龙水坊。”

    “三教先生祠 ” 在东门外,邻龙门庵。

    上杭县

    社稷坛 在县城西通驷门外。元在县治南。明洪武九年,知县刘亨徙建今所。永乐十四年水圮,知县沈新、县丞梁衡重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通驷门外南畔。元时附祭于社稷坛。明洪武九年,创建今所。永乐十四年水圮,知县沈新等重建。

    邑厉坛 在城北迎恩门外。

    城隍庙 在县治东。旧在县西,宋嘉定十六年移建今所。“洪武二年修,后圮。天顺二年重建。嘉靖二十二年又修,又圮。万历三年重建。”

    皇清康熙二十三年,后殿圮县令蒋廷铨重修。

    关圣庙 在迎恩门内西畔。明成化二年,千户所军士建。嘉靖初毁,末年邑人重建。又旧庙一在县北贞字铺。

    大忠庙 在县东北兴文坊,祀唐张中丞。旧有“东平王祠” ,在东岳宫左廊。嘉靖二年毁,知县伍笾重建于城外北山。万历二十一年,知县邓良佐迁建今所,即布政分司旧址。

    岳王庙 在县治南,旧祀南门城楼上。

    皇清顺治三年,官籍民居改建。

    石固庙 今为圣济庙,在西城外二十馀步,东向。宋时在长汀县南。洪武二年,知县夏煜祷而有应,遂立庙于天王寺右。正统末,寇毁。景泰三年,邑民关怀安等重建。嘉靖二年毁诸淫祠,庙亦毁。末年邑人复建今所。

    灵显庙 在县西小街阳明门内。宋嘉定间,知县事赵彦挺建。明洪武二十九年,知县秦斌重修。每岁之九月二十八日,设会于此,以集远商。正统末,毁于寇。景泰初,邑民周俊华等重募建。嘉靖二年毁。二十年,邑民复建。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邑民拓基地更深之,增建前堂。

    及门楼

    太子宫 今为“仁圣帝宫” ,在镇东街之东。旧在潭头渡,明嘉靖三十年,改建今所。

    皇清顺治年间,两著《灵应》,邑民更复建祀。一在城内。

    北门街一在东竺寺之右。

    褒忠祠 在县东北察院行台前。“祠明御史伍骥、署都指挥丁泉。初,耆民孔文昌等塑二像,祀于南门城楼。成化八年,同知程熙建,祀今所。十年,知县萧宏奏闻,赐额,岁命官致祭。弘治三年,经历周琛拓射圃之馀,益以民地,重建南向,仍捐倡置田,供香火。嘉靖十九年,知县伍笾重修。万历四十二年,毁于火。知县李自” 华重倡建之,立“聚星公馆” 于其左。今岁祀奉裁

    武略将军祠 在镇东街之北,祀邑义勇赖思智。明正德九年,巡按胡文静奏请敕赠建祠。义勇祠 在城东北布政分司后,祀勇士张璧秀。明嘉靖三十七年,巡道王时槐建。

    怀德祠 在城北旧学址,祀王文成公。明嘉靖三十七年建。崇祯三年,知县陈正中重修。王公祠 在怀德祠前。明嘉靖三十八年,为巡道王时槐建。

    忠勇祠 在城北旧学址之右,祀百户赖荣华。明嘉靖三十六年,王时槐奏请敕赠,建祠。“三宪祠 ” 在兴文坊。明万历二十五年,为署巡道徐纬、巡道王建中金节建。

    漳南道功德祠 在布政分司右。万历三十六年,巡道程朝京檄署县同知区日振营建,祀历任分巡道之有功德者十五人。祠前置店房二十楹,每岁入租供春、秋二祭。

    朱公祠 在通驷门内。明天启七年,为巡道朱大典建。有田赡僧,供香火。

    吴公祠 在布政分司左。明崇祯元年,为知县吴南灏建。有田赡僧,供香火。

    熊公祠 在察院行台右,明崇祯三年,为巡抚熊文灿建。

    义烈祠 :在冈背街。明崇祯四年,知县陈正中为阵亡把总赖思养建。

    赖百户祠 在北门街。明崇祯五年,知县陈正中为阵亡百总赖其勋建。

    顾公祠 在县治东街。明崇祯六年,为巡道顾元镜建,邑绅士置田供祀。

    陈公祠 在熊公祠前。明崇祯七年,为知县陈正中建,邑生郭鸿等捐置店房一楹,收租供祀。冯公祠 在天王寺右。崇祯十二年,为巡道冯之图建。

    卢公祠 在通驷门外,崇祯十三年,为知县卢跃龙建。

    四公祠 俱在通驷门外。一为知县倪应眷,一为知县李自华,一为署县同知熊茂松,俱明万历末建。一为署县推官寇从化,天启中建。后皆毁于寇。今改卢公祠为“清忠祠” ,并祀云。

    周方伯祠 在大街康巷口。

    皇清顺治八年,为署分巡道布政使周亮工建。

    王公祠 :在县东门外镇东街。顺治十四年,为镇总王之纲建。

    刘公祠 在周方伯祠西。顺治十七年,为分巡道刘三章建。

    孟公祠 在学东。康熙元年为知府孟熊臣建。申公祠 在县城隍庙左。康熙二年为巡道申伟抱建。

    封公祠 在县东南。康熙二年为知县封珂建。董公祠 在县东门外潭头。康熙三年为总兵董大用建。

    武平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南门外秀峰亭右。

    《旧志》
    邑令徐甫宰建设坛陛

    皇清因之。

    社稷坛 在县治西门外半里。明洪武间,县丞朱衡建,设立坛陛。

    皇清因之。

    邑厉坛 在县北一里

    里社坛 各里俱有

    城隍庙 旧《志》:“宋绍兴间,创于北谢㜑岭上,明又刱于县西。嘉靖戊午,邑令徐甫宰重修。” 大忠庙 “在县西。宋淳熙间刱,毁于兵。明正统丁卯重建。嘉靖丙辰修,复颓。崇祯戊辰,和义坊士民重建,祀唐忠臣张巡,后为仁圣殿。”

    圣宫殿 “旧在鼓楼门内东,绍兴间毁,明景泰间,改刱布政司左。”

    皇清康熙四年,邑人仍其址重建。又一在南门外右。

    五贤庙 在县北门外。淳祐间刱,明洪武中修。正统丁卯,典史何昂同坊民重建。

    龙源宫庙 在县南一百里。《盈塘图》“祈祷灵感。” 洪山庙 一在高梧,一在所北。

    石固庙 在县南二里小隆兴。

    东平王庙 在所新城大街,祀唐忠臣张巡。正德七年,寇发,攻城七昼夜,得神阴助,寇退,众立庙,以七月十九日报祀之。

    三官庙 “旧《志》” :在南门左。明天顺间,改刱于文明坊关帝殿前。

    赤沙王庙 在所北

    赖公庙 在所旧城西

    天妃娘娘庙 在溪东乡。

    真武庙 在所北

    古城隍庙 在县治北

    关圣殿 在旧城门上,岁久倾圮,邑令巢之梁修,扁曰“应宿坊。” 明末乙酉秋,流寇破城毁,邑令潘纮重建,邑人又刱钟鼓楼。

    紫阳祠 在所城东门外。

    张公祠 在西门外。祷雨有应,因建祠祀之。“世忠祠 ” 在教场前。祀练廷相。

    忠烈祠 在山川坛右,祀徐必登十二人,从祀林铎等人,令巢之。梁建,寇毁,移世忠祠祀之。“《三省》金汤祠 ” 在教场前,今废。

    舒烈妇祠 在所城外塔下。祀童生徐日煃妻,邑令巢之梁建。

    清流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演武亭左。社稷坛 在县西一里许朝贞坊。

    邑厉坛 在县北二里许。

    里社坛 :各乡村皆立坛,以祀土榖之神。遇春、秋,二社,里长备物致祭。

    城隍庙 “宋端平间,知县赵樵夫建于县南。宝祐间,陈子春辟而新之。明初,移建于县治东北通贞道院废址。弘治十六年,知县余珙睹庙门卑隘,撤而建之,竖牌坊于路口。” 正德间修。东岳庙 在县南山麓间,乃泰山行宫。

    关帝庙 在县西九龙驿左小浮桥岸侧。邑人冢宰裴应章建。

    樊公庙 在县东渔沧潭。

    安济庙 在县东南铁石洞口,又名九龙庙。庙前滩有十八,舟行甚难,过者必祷于庙。晋天福二年,伪闽封明威校尉。五年,封兴瑞将军,寻复敕封“潜灵王。” 宋赐今额。

    真武庙 在县南。元至正二十四年建。相传邑南常有火灾,故祀北方水神压之。成化间更名“佑圣祠。” 正德四年重修。今名“元帝宫。”

    江公庙 在县东仓盈里,地名“嵩口。”

    武侯庙 在县龙山左,一名铜锣山。相传樊神讨贼时祀武侯,建庙于此,岁久圮败。洪武间修,成化间又废。正德二年又修,扁曰“武侯庙。” 隆庆间复废。万历丁酉,邑人裴应章倡。本坊乡绅捐赀鼎新,扁以名垂宇宙。崇祯十一年,子汝甲复募本坊修葺。甲申、乙酉间,避难郊民,鳞集附居。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司马郎锺,《令居民徙去重峻墙》。

    垣,而树木顿成旧观焉。

    元坛庙 在东岳庙前。元至元三年,通邑刱建。崇祯五年重修。

    五德庙 在县西五十步,府公馆之右。

    闽王庙 :在嵩口。神姓王,名审知,唐封为忠懿王,梁封为闽王。第七子延升徙居清流,遂为王氏祖。其子孙立庙于嵩口以祀焉。明崇祯十六年,二十三世孙王廷佐等重建。

    普庵堂 在县十字街左,即雷氏祖祠。举人瑶莅政兖州,因携神香火奉祀,故名。后因火,元孙衡重建。

    惠烈祠 在城隍庙仪门右。一在仓盈里㙔埠,乃知县吕镛死节所也。正统间,里民义侯死节,立祠以祀。嘉靖五年秋,提学副使邵锐重其节,特檄于县,专祠致祭外,更劝清邑诸生以义助。

    银。命县丞张鏊于㙔埠死所廓基建宇,授田以祭;又以同死事邹巡简代死老人魏得礼及烈士邓瑶配享,且访得礼二孙主其祀。时县丞张鏊置地二区翼之,庠生雷瑄捐禾税三十秤助之。

    九龙王庙 在县水东。至元间建,毁于寇。天顺间,雷姓者复建。万历十七年,邑民又修。今存。惠利祠 在龙津桥南,祀惠利夫人。庙建于元至正年间,兴毁不一至。

    皇清顺治四年,火。十年托邑人“提学道李于坚夫人。”

    梦因重建今祠

    忠烈祠 在县城东龙津桥尾。元伍宗尧父子忠烈死义,有司春秋致祭,动支纲银。

    皇清康熙年间重修。

    裴恭靖公祠 在县南。天启六年,府县二学及乡绅、里老佥呈专祀,有司春秋致祭,动支纲银,仍给衣巾奉祀。

    皇清顺治年间重修。

    忠谏祠 :在湖鲤坑。明分巡漳南道金节为礼科给事,累秩参藩伍可受立。

    李公父子救荒祠 在寺前街城隍庙右。邑人李于坚子李言,平籴救荒,以全七里饥民,民深德之。绅士里民佥呈辇金购地,立祠祀焉。康熙三十八年,知县汤传矩重修。

    烈士祠 在㙔埠,附吕公祠内。烈士邓瑶剿贼,捍卫乡民,仗节而死,因附祀焉。

    “三圣庙 ” 凡四:一建北门城上,一建凹上,一建西门直街取水巷,一建际留仓左畔神树下。白马庙 在县进贤坊,邹氏祖祠。白马王乃闽越王审知之像,审知常乘白马,死后民思其德而祀之。绍兴间建,后因火。隆庆壬申元孙时泰重建。天启七年又火。崇祯元年时丰等建。唐公生祠 在县南,祀署县事同知唐淳。正德七年,寇攻城几陷,公率民兵星夜赴救,寇寻去。举人余本纯等,置祠田祀之。

    余公生祠 在东门内,祀知县余侯祎,今废。蒋公生祠 在水东街,祀本县知县蒋育馨。明末寇毁,至。

    皇清康熙二十年,重建于县城之后“龙山廖氏书屋。”

    悬挂《蒋公生祠》扁额,设木主祀焉。

    连城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东门外百步。

    社稷坛 :在西门赤岭。

    邑厉坛 在北门外

    城隍庙 在县治北旧治西。宋绍兴间刱,岁久圮。淳熙间,令安嗣宗重建,元因之。洪武五年,令邓升移刱今地。弘治七年,令王岐建《福谦亭》,修葺后堂廊宇。万历三十六年,复建前堂。

    刘公祠 在县左,祀司理刘玉成。顺治四年,寇毁。今谢有沂重建。

    牛公祠 一在学后,一在文塔前,祀令牛大纬文野公,缘首李周臣、吴宪等。

    徐公祠 在龙山祖庙右,祀令徐大化熙寰公,缘首黄思德、李檀、李榆。

    李公祠 在西门内,祀县令李待问。寇毁,李天美、江济邦等重建。

    吴公祠 在城隍庙左,祀司理吴明昌、谢世选等。

    田公祠 在城隍庙右。祀县令田生玉、谢家宝、钱国珂、黄福宁、童秉彝等。

    申公祠 在县东闽山。祀漳南道申伟抱。又县令杜士晋捐俸买李日淳《河源里四图》车田一分,以备祭费。

    杜公祠 一在儒学右,一在高岳庙前,一在荐山白衣堂前,祀县令杜士晋等。

    三德祠 在冠荐山,即东闽山。祀道宪李陞、谢朝宰、申丘杜三县令,里长黄福宁等。

    =圣帝君庙 在县鼓楼前。成化间,县令关铨建。

    皇清顺治四年,寇毁,都司张明海等捐资鼎建。

    东五显庙 在县北,宋嘉定间刱。明洪武八年,北团巡检陈寿、邑民黄均禄等募建。今为龙山祖庙。

    西五显庙 在县西。宋嘉定间刱。明洪武七年县令刘雍同邑民江文新等募重建。今为“金山祖庙。” 万历二十九年火,三十六年两隅人重建。祠山庙 在东塔寺右。宋时建。洪武间邑民谢文敏等募建。

    南岳行宫 在县南。宋嘉定间刱,元废。洪武间,沈庆安等募建。

    东岳行宫 在县东定安桥下。宋绍兴间县令。

    王彤刱,后废。正统十年,邑人童德庆募建。镇川庙 在县南城外。宋绍兴间建。洪武间李旻宗等募建。崇祯末年水圮。

    皇清顺治七年,士民复建。昔额“灵显庙。”祀蛤湖净口。

    侯王

    水口庙 在县东一里许。万历十一年建。夫人庙 在姑田当坑僧洞真,纳租银五钱零。归化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东北一里。

    社稷坛 在城南三里

    邑厉坛 在城东三里

    里社坛 七所:各里亦多自立。

    城隍庙 在县治东。成化八年,知县郭润建。弘治六年毁。正德间,知县杨缙重建。知县郑璧劝义官揭赵真、赵应扩地加广。万历间,邑人萧爱、杨再兴、罗仪等捐资重构。康熙十八年毁。十九年,知县王国脉捐资倡众建置有祀田。

    显应庙 宋建。一在按察司前,一在惠利桥东,祀莘氏《圣七娘》。

    忠臣庙 在城北五十里柳杨大陂。正统十二年,沙寇攻宁化,本府推官王仁帅师往援,遇贼盖洋,大破之。疾作,殁于此地。里人思而祀之。关帝庙 在东门月城中。

    赵公庙 在西门月城中。

    三圣庙 在南门城边

    元帝阁 ,在北门城上。

    真君阁 在南阁上

    魁星阁 在城东白沙桥南。

    文昌祠 在城东白沙桥左,崇祯间建。

    龟山祠 在城东龙湖二十里。宋时杨龟山先生所生旧宅。崇祯七年,知府笪继良、知县杨鼎甲建,以祀龟山。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黄易改刱《儒学》知县王国脉。

    捐赀落成之,仍立祠祀龟山于其右。

    杨章公祠 在城东白沙桥侧。万历间,知县庞一夔建,祀故令章宗实。明末寇毁。

    皇清康熙十八年,通邑复建,而以知县黄易并祀。其

    周公祠 在城东二里平埠。万历四十二年,通邑士民为邑令周宪章建。

    文兴祠 即文兴书院。通庠诸生。祀故令陈正蒙。

    义勇祠 在城东三里平埠。

    吕祖仙祠 在县前天一坊右。

    永定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旧在县东卧龙山麓,知县王环建,嘉靖十九年,改为布政分司,坛移太平门外。嘉靖三十七年,大水冲去,知县许文献筑于铁坑,尤为形胜。”

    社稷坛 在县东

    乡里坛 一在榕树冈,一在印星台。

    乡社坛 五里各设一所,岁时致祭。

    邑厉坛 在县西二里。周缭以垣,一门,设土座二间。成化十六年,知县王环建。嘉靖十年知县毛凤重修。每年三月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致祭,以城隍主之。

    义勇祠 附在城西厉坛前。岁凡三祭,所以报捐躯死义者也。

    城隍庙 在县治东。正堂三间,左右耳廊共六间。前饮福厅三间,外大门。成化十五年,知县王环建。嘉靖间,知县毛凤、唐灿、许文献;万历间,知县何守城、姜子贞相继重修。

    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县岳锺淑重修。

    关帝庙 在东北卧龙山麓,旧社学地。万历乙未年,知县张正蒙刱建,侍郎卢惟贞有记。大厅三间,门厅三间,廊西建土地祠,门外建《坊表》。一在高陂,巡检郭天福建。

    东岳庙 在县治西王侯祠左。东南抵民居,北抵后圳。正殿三间,东西二廊各三间。

    皇清顺治十一年,知县沈在湄重修。

    五显庙三 一在县治万寿寺廊西,邑耆丘万球建。一在溪南里黄竹隔;一在龙安寨。

    三元庙 一在县治万寿寺西。一在高陂,巡检郭天福建。

    邹公庙 在溪南金砂村。

    七姑庙二 一在县治龙冈西麓,举人周行先倡建。一在溪南里折滩。

    麻公庙 在虎光村

    文昌祠 在儒学前大街之南、晏湖之上。天启元年,知县钱养民、举人赖维岳等募建。署县事霍蒙拯捐俸创置祀田。

    王侯祠 原系纪功亭,在县之东岳庙右。知县王环建。亭碑颂抚按、藩、臬功绩。后里民赖恒、张以璇等以王侯经营草昧,亦碑颂之。且立抚按藩、臬诸人木主,及塑王侯之像,各捐资买田,以供岁祀。至嘉靖十八年,知县唐灿因岁久亭与木主俱废,独侯之像存焉,故改扁曰“王侯祠。” 三十八年,知县许文献重修,复立诸人木主,遇祀则列于前,以并享之。祀毕,藏主城隍庙,以像专王侯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