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二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八百二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八百二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八百二十二卷目录

     庐州府部汇考六

      庐州府漕运考

      庐州府风俗考

      庐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八百二十二卷

    庐州府部汇考六

    庐州府漕运考        通志

    府属总

    康熙二十二年,额征漕粮正、改兑正耗粳米一万九千七百六十九石八斗。除荒外,实征正、改兑正耗粳米一万九千四百六十石八斗三升八合八勺六抄二撮七圭二粟四粒二黍六稷六,糠二秕。

    内正兑粳米一万二千八十四石三斗一升三合四勺七抄零。

    耗米四千八百三十三石七斗二升五合三勺八抄九撮零

    改兑粳米一千九百五十六石,耗米五百八十六石八斗

    赠米九百八十八石四斗九升。除荒外,实征赠米九百七十三石四升一合九勺四抄三撮一圭零。

    赠银九百八十八两四钱九分。除荒外,实征赠银九百七十三两四分一厘九毫四丝三忽一微零。

    《轻赍旱脚》银二百九十四两二钱。除荒外,实征轻赍旱脚银二百八十二两五钱五分五釐五毫九丝零。

    《芦席》三分本色二千一百三十九领一分五釐;除荒外,实征三分;本色席二千一百六领四釐七毫二忽零。

    六升《过江》米折银二百一十九两,除荒外,实征银二百一十八两八钱二分五釐二毫四丝一忽四微零。

    《摊带》清河县《轻赍》银四十六两六钱四分七釐二毫九丝三忽。

    又席折银一两八钱九分二釐八毫四丝八微,裁扣书办工食银一千三百八两七钱五釐三毫九丝九忽四微零,人役工食银五百九十八两五钱三分五釐六毫五微零。

    《归并》省卫新增等银一千一百二十七两四钱五分一厘六毫七丝八忽三微零。除荒外,实征新增等银一千一十一两二钱七分九釐二毫七丝五忽三微零。

    “归并省卫协济银” 六百六十八两九钱八分四釐三毫一丝二忽零。

    庐州卫各帮运随俸廪工银八百三十二两二钱三分六釐。

    庐州卫各帮运军月粮折色银四千七百四两六钱二分九釐四毫二丝零。本色米一万五千六十六石六斗二升六合三勺二抄二撮五圭九粟零。

    庐州府风俗考        县志

    本府

    《隋书·地理志》:“肥邑,人物语音,风土明茂,皆胜淮左。人性躁劲,风气果决。”

    《图经》风俗淳朴,事耕桑。崇俭重名务学贤才汇兴。

    余忠宣《修城记》:“其民质直而无二心。”

    《吴澄碑文》:“所治据淮上游,地大俗质。”

    黄宗载《府治记》:“人物” :清修、苦节、廉介名义。王志英序:自昔其民质朴,不好争讼,而风俗淳美。

    马侍郎廷用记“其俗勤于稼穑,不喜商旅,犹有往昔简古风。”

    《朱太守镛序》:“衣冠文物之懿,视昔有加,生民老子长孙,俎豆婚嫁于桑梓间,弦诵之声接于四境。”

    《冠礼》,自昔士夫间行之。

    《婚礼》问名纳采仪节各随贫富。

    《丧礼》吊唁殡葬,多循《家礼》,惟浮屠之习未除。《祭礼》四时,随俗称家有无。

    正月元旦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屠苏酒、五辛盘,造桃符著户。凡饮酒次第从小起。七日 为人日,剪彩为人,或缕金箔为人造华胜以相遗。

    立春日 贴《宜春》字。

    十五日 为元宵,作粔籹,名“元宵。” 儿张燎,杂百戏,酺聚为乐,箫鼓喧阗,金吾不禁。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春分 ,民并种戒火草。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 民候此鸟,则入田以耕作。

    社日 ,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寒食 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禁火食。饧相传已久,今尚有行之者。

    清明 ,士女为秋千、施钩之戏。

    三月三日 ,士女并出河渚池沼间,为流觞曲水之饮。水滨祓禊,从来远矣。

    四月 有鸟名“布谷” ,自呼其名,农人候此鸟,则犁耙兴。

    五月五日 ,四民并蹋百草,采艾为人,悬门户,以禳毒气。为龙舟竞渡。采杂药,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 ,令人不病瘟。

    七月七日 ,为牵牛织女聚会之戏。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七月十五日 ,僧尼道俗悉营斋,供诸佛,名为《盂兰会》。

    八月十五日 ,中秋,相与赏玩嘉月,宴饮或至达曙。

    九月九日 ,士民并登高藉野,宴会,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近时多设宴于台榭间。十月朔 ,旧谓之“秦岁首。” 今人于是日祀其祖先。

    十二月八日 ,煮粥以供佛,俗谓“蜡八。”

    岁暮 ,家家具殽蔌诣宿岁之位以迎年,相聚酣饮,俗谓之“辞年” ,以为去故纳新也。

    庐州府祠庙考一    州县志合载

    本府。合肥县附郭。

    社稷坛 :在郡城西门外,南向,中为坛,两旁为厨库,北为斋所。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薰门外,其制深广与社稷坛同。

    郡厉坛 在拱辰门外。规制与社稷坛同。里社坛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社一所,命耆老岁以春秋致祭。

    乡厉坛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无祀鬼神坛一所,命耆老岁以春秋致祭。

    城隍庙 在府治东。宋皇祐三年建。知府揭稽、朱镛先后重修。

    皇清知府吴允升重修。康熙十二年,府县暨乡绅士

    耆又重新之。三十六年,知府张纯修又重新之。本府朔望行香祈祷,俱集于此。

    八蜡祠 在余公庙桥东。明嘉靖初,知府龙诰建,春秋仲月致祭。

    旗纛庙 在卫后西北隅。

    马神庙 在和平桥东。其地旧为“马厂。”

    伏羲庙 在府城东浮槎山顶。

    女娲庙 在府城东梁县乡。

    后土地祗庙 在县东北。宋建庙时,掘得铁锭、铁盘。今废。

    东岳庙 在白鹤观右

    南岳庙 在惠政桥西

    司火昭明庙 在城西门内,元末兵毁。

    龙王庙 凡四,《渊济》在大蜀,《广惠》在土山,《感应》在小蜀,《义济》在浮槎。

    炳灵公庙 在南乡,元泰定二年建。

    潜山庙 在城隍庙东北。殿西,祀左真人。中庙 在巢湖北岸,祀碧霞元君。地名“凤凰台” ,突石临流,形如飞凤,去合肥、巢县各九十里,故名。中杰阁层楼,为湖天第一胜处,过者祷之,能分风相送。

    巢湖圣妃庙 在姥山,晋时奉敕所建。

    五显庙 俗称“三坊庙。”

    申将军庙 在府东北梁县乡。昔楚白公作乱,楚王以申明戍之。白公惧,执明父,谕明退师。明以既受君命,当移孝为忠,追败之。白公怒,杀其父。楚王欲赏明,明曰:“我有定国之功,而有害父之耻。” 遂自刎。人为立庙。

    关圣庙 :在和平桥东。元至正三年建,各官朔望行香。

    包孝肃公祠 旧名“香花墩” ,在城南壕内。知府宋鉴改祀包公。明嘉靖中,御史杨瞻重修。崇祯末,毁于贼。

    皇清顺治间复修,庙貌虽新,轩榭碑勒,强半不及。当

    日矣。春秋致祭,有祠生

    杨将军庙 在水西门城上,为宋杨少保沂中立。

    余忠宣公祠 在东门外。明弘治十八年,知府马金奏请建立,春秋致祭,有祠生。

    屠公祠 在旧察院东,为知府屠仲律立。兵燹后,每春秋露祭,设于断碑之旁。

    蔚公祠 祀礼部尚书绶,在落水桥,有香火,秀才致祭。

    张公祠 祀都御史淳

    周忠愍祠 祀府丞玺。在明教台东,春秋致祭。有祠生。

    孙忠义祠 在官营巷。奉祀辅世呈建,致祭代荫袭。

    蔡文毅祠 在十字街东,改旧税课司为之。有祠生。

    张公遗爱祠 在水西门外,为太守张瀚立。王锡爵《碑记》。

    张、马二公祠 在察院东,为太守马金、张瀚立。“二程祠 ” 在城德胜坊右三厢。

    大王庙 ,在时雍门外。顺治年间,众姓建。姚、李二公庙 ,在得胜门外十里许。为宋统制姚兴与招抚使李显忠立。又南乡有姚公庙。徐将军庙 ,在南乡南河口。其在金陵狮子山者,别庙也。

    乔张庙 按《明一统志》:“在府治东。宋绍兴间,郦琼叛,统制官乔仲福、张璟以不从乱被害,后人立庙祀之。”

    旌忠庙 按《明一统志》:“在府之定林。宋绍兴末,金主亮南侵,统制姚兴与金人遇于尉子桥,麾兵力战,手杀数百人,既而父子俱死。事闻,即其砦立庙。及复淮西,又立庙战所,赐额旌忠。初,兴以四百骑当金人十数万,金人相谓曰:‘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庐江县

    社稷坛 在桐城门外绣溪坊。坛制“东西二丈五尺,南北如之,高三丈四尺,阶各三级,坛下各九丈五尺,东西南各五尺,缭以周垣。” 其神厨、宰牲房、库房、斋宿所各三间,旧在坛右,久废。风云雷雨山川坛 ,未详所在。

    邑厉坛 在北门栖禅废寺后。坛高二丈,延广各二丈,前出阶三级,缭以周垣。宰牲、厨房各三间,今废。

    乡厉坛 每里为坛一所,周以土墙而不屋。里中与邑厉同日致祭,专祈祷。其祭物牲醴,俱会首轮流,随俗置办。及会饮、读誓等仪,与里祭社同。久废。

    城隍庙 在县治北。本赵氏桑枣园。明洪武间,赵继宗同族人捐为庙基。乙巳年,知县伍塾建庙,永乐十二年,王宣重建。弘治间,胡旸、正德末,何律增修。先代神号,或公或王,近于僭滥。至明,正之曰:“庐江县城隍之神” ,礼也。朔望行香,与夫新官初誓,水旱祈祷咸在焉。嘉靖三十五年,邑民合力重修。

    皇清顺治十三年,朱天祐、赵瑆重修。

    南岳庙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金牛山,明宣德初年建,奉衡山之神。《祀典》在湖广,此亦行祠。大凹、狮子山皆有之。

    马神庙 在县治南马厂内。明洪武间建。嘉靖初,增建拜亭,奉祀马祖、先牧之神,例二八月中旬择日行祭,举于坛祭之后。今庙毁,露祭旗纛之神 。在县设民壮,即兵备也,随时操练,以戒不虞。是祭亦不可无者。今每岁霜降日,祭于演武处。

    双扶庙 在县南五十里。明景泰间建。成化间,道士杨道显修。嘉靖七年李元正重修。

    祠山广惠庙 在县治东南四十里。元至正间建。明天顺四年重建,奉广德张王、渤王西汉吴兴人。《祀典》列“南京十庙。”

    武安祠 在儒学东。元兵毁,明洪武六年,知县傅铉建。正德四年,刘瑄修。九年,刘梦熊修学,拆去,置其像于门楼。嘉靖丙戌,知县周良会开拱辰门,移其像于上。丙午年,居民建祠于门外,改塑像于中祀之。

    毛公祠 在儒学前。毛义,汉章帝时人,家贫以孝称。鸿胪韦彪特疏表荐:“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先,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帝允奏。举义安阳令。母卒去官,屡征不起。建中元年,帝下诏褒宠之,赐谷千斛,常以八月遣长吏问起居,加赐牛酒,寿终于家。明万历庚戌,知县章达申详府道院题请,建祠于东门外,赐春秋祭祀,给后裔一人衣巾主祠。天启辛酉,知县刘五纬改建城内北门。壬午,寇焚,止存门屋三间,二仲祭祀如故。

    东岳庙 在东门桥外。明嘉靖三十八年,居民重修。

    泰山行祠 在东岳庙左。明嘉靖三十七年,合邑居民创建。

    舒城县

    社稷坛 :祀县社稷之神,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风云雷雨山川坛 祀风云雷雨之神,本县山川之神,本县城隍之神。岁以春、秋仲月上巳日合祭。” 坛在东、南、西、北四门外。

    邑厉坛 祀无祀鬼神,岁以春清明日、秋七月十五日、冬十月朔日致祭。

    城隍庙 :在县治东。月朔望,县官往参焉。岁无特祀,春、秋二仲上巳日,合祭于山川坛,厉祭则迎神主之。凡有司初入境,必先斋宿于此,陈牲告神,而后到任祷祈;水旱灾眚,必先牒告而后立坛。盖以理幽一邑之主也。

    关圣庙 :在县治东。月朔望,县官继城隍庙往参焉。

    三刘祠 在城隍庙东。祠刘信,报其兴水利也。按《刘攽碑记》,惟以卫刺史刘馥配飨,后土人以知县刘显治水有绩,并从祀焉。

    八蜡祠 在大东门外,遇有蝗灾,县官亲祭之。三皇庙 在县治东,春秋祭之。

    龙王庙 在县西南十五里。每岁五月二十五日,县令亲祭之于此。劝农庙前有龙潭,祷雨辄应。

    报功祠 知县许学宗为许荣、汪河、郭象仪建七门庙 按《明一统志》:在七门堰上。

    胡静山祠 在大东门内。

    “转仁会馆 ” ,在六安门外,大学精舍。画像奉祀,俱系《静山》。

    濮晓阳先生讲堂 讳“中玉” ,在三里街。

    胡文节先生宗祠 在大东门内,抚院张朝珍旌其门曰:“大节千秋。”

    无为州

    社稷坛 在西门外一里。明洪武八年,本州同知鲁执中建。宣德三年,知州王仕锡增修,知州赵璧重修。嘉靖间大圮,知州焦子春鼎新葺治,缭以周垣,门北向,坛南向。左为斋所、为库、为厨房,“岁于春秋二仲月上丁后一日致祭焉。” 今俱圮,止坛基存。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二里。修建与社稷同。设一神位。“风云雷雨” 居中、山川居左、城隍居右。岁亦于春、秋二仲月设祭。今圮。

    州厉坛 在北门外迎恩亭后。明洪武间,设里社坛  、乡厉坛 旧址多为居民侵占。明万历九年,署州事府通判查《志文》尽行修复。每春秋仲月,捐俸给各里,以供祀典。

    旗纛庙 在北门外教场中,去城二里。每岁秋霜降日致祭。

    城隍庙 在州治东

    马神庙 在北门内大街。往岁俵马官设醮于此。

    土地祠 在州治仪门外右,相传为酂侯之神。囹圄祠 在狴犴中。官厅左悬神画像。旧无祀。明嘉靖初,每岁春集道流入内诵经,名曰“疫醮。” 二状元祠 。宋元丰状元,州人焦蹈登第七日而卒。州人哀之,即其读书故址立祠以祀。旧在州治前谯楼西。明万历七年,府同知孙化龙署州篆时,辟州治前为东西往来官道,而焦祠适蔽其前,乃拆祠,移其像置西偏“骐骥” 废馆中,以永乐甲辰状元邵宽并祀焉。

    三贤祠 在南城。明嘉靖间建,祀巡按吴百朋、庐州府通判冀元、本州知州何宠。按三贤俱筑城有功,故列像祀之,内立“少师徐阶《碑记》” ,今已。

    考证

    东岳庙 凡十二处。一在州治北门外,坐落泰山前。明嘉靖四十一年,知州郑惇、典令耆民吴升、典膳邢玨等修。一在无为乡,《六图》。一在太平乡,一图;二在太平乡,《四图》。一在开城乡,《二图》。二在桐城乡,《五图》。一在南乡,一图。一在南乡,《四图》。二在南乡,《五图》。一在南乡,七图。

    南岳庙 在州南门外一里。旧祀南岳神,年久倾废。明嘉靖四十五年,道士吴本㫤募民赀,改建太安行宫。今名娘娘庙。万历十年,郡人刘汝达、朱仁干、邓应诏等捐资募工重修,今渐倾废。水府庙 凡六处:一在仓埠门外水侧,旧系小庙,倾圮,知州郑惇典即旧基拓而大之,今扁其外曰“三官殿。” 一在泥汊,今坍于江,镇人重建。一在灰河,一在周兴乡《二图》,一在南乡《三图》,一在黄姑镇,系新建。

    土地庙 在州治小东门内,祀唐忠义袁杰也。宋高宗时封诰,今扁于楣。其祀于乡者,曰“草庙” 、曰“横庙” 、曰“黄庙” ,皆是也。

    北神庙 一在开城镇,一在南乡一图,一在南乡三图。神服冕旒皂袍,盖北岳也。或作“百神庙” ,非是。

    巢湖庙 一在天井山,一在银屏山,一在“石”山一在桐城乡大高圩,一在襄安镇临河,而九乡山亦有之,神系巢湖中庙《碧霞元君》即泰安行宫也。

    灵泽庙 在大江中蟂矶山。祀汉昭烈夫人孙氏。世传夫人还省其母,居于峦江,闻昭烈崩,哀慕殒绝。今之庙藏柩所也。宋赐额曰“灵泽。” 舟人阻风,必祭之。

    四崇庙 一在襄安乡,《二图》地名金鸡墩,神号“泗州大圣” ,唐高祖时人,自西国来,寓于泗上。善以证果轮回劝愚俗,故江淮多崇祀之。

    曹王庙 一在开城乡黄门畽,一在襄安乡驻马嘴。相传有曹氏兄弟七人团保乡曲,故州人立祠祀之,今人称“七先锋” 者是也。或作“曹彬” 者,疑误。

    清流庙 一在无为乡,地名许家埠。一在无为乡,地名泥汊庙曰“清流” 者,水神也,潮涨则祷之。晏公庙 一在州治东门外对河。一在周兴乡。《二图》按神封靖浪侯,舟人所必祭者。相传云:晏公庙基系本州水口,年久倾废。明万历间重修,易名龙首祠,后复废。地为州龙左手,阴砂逆挽,源头之水环绕州城东南,亟宜兴建。

    皇清康熙五年,士民捐赀鼎造,工未就,郡人沙可续。

    竣之

    㯶三庙 一在泥汊镇,一在周兴乡二图,一在南乡青山圩埂。按陆粲《庚巳编》云:“㯶三舍人者,棕缆也。明初鄱阳之战,死者数十万,师还,掷棕缆于湖,冤魂凭之,遂能殃舟人必祭,否则有覆溺之患。”

    汪圣庙 一在开城乡阳山,一在南乡。三图、又四图、五图各有之。按神姓汪名华,新安大坂村人也。隋末屯兵乌聊山,称吴王,唐封越国公。宋政和四年,赐庙额曰“忠显” ;德祐元年,改赐曰“忠烈。” 元至正元年,进封昭忠广仁武烈灵显王。至明洪武四年,大正祀典。

    蒿神庙 在太平乡。相传神姓赵氏,长安蒿里村人也。世业农桑,神独习举子业登第。唐延和中封为“真烈侯” ,州人祀以报赛。

    双庙 在南乡。《三图》相传祀汉将军樊哙、樊元,旁有樊将军宅、樊将军墓。按樊哙,沛人,葬于州,无记。庙所祀者,或乃同姓,讹传为“哙” 耳。

    李先锋庙 在开城乡四里长城圩埂。按《稽神录》,神姓李名禄,安吉州长兴县人。宋开禧二年赐庙额曰“显应。” 理宗宝庆元年,复封威齐侯。士民祈祷多应。

    三神庙 在桐城乡。《三图》。一曰“渔猎三圣庙” ,盖职司山水而有功烈者,故渔者多祀之,以为天、地、水三官,非是。

    薛公庙 在州治大东门外望日坊。一在无为乡横步桥。神每附巫祝语,事无大小,多奇中,远近崇信之。

    都土地庙 。一名“伽蓝庙。” 坐落黄花坊后街,近关家巷。其城内外厢《坊人》又各有土地庙在焉。不悉志也。

    神农祠 在开城乡独山。旧祀土人潘明王。明正德中毁淫祠,遂改祀神农。左右置后稷,八蜡遇祈报及有旱蝗灾,里人相率祷之。

    八蜡祠 在北关外流芳冈。明万历十年,掌州事查《志文》创立殿,祀八蜡。后为厅,以州同齐恩

    先年御倭死节,而祀典久缺,故附祀于此,明末倾圮。

    皇清康熙十一年,州守颜尧揆鼎新重建。

    汉王庙 在北乡。一图按《通鉴》,“汉惠帝元年令郡国立高皇帝庙” ,时无为属淮南国,故得祀之,或曰祀汉昭烈,未知孰是。

    魏武庙 《一统志》云:“在濡须坞山。” 按曹操曾筑无为屯军,故土人立祠祀之,今废。

    文昌祠 《明旧志》云:在儒学戟门前左,世所谓“梓潼神” 是也。后移像置崇德观中。崇祯初年,于城东晏公庙前,建殿宇三间以祀神,后复毁。

    皇清康熙六年,郡庠朱持世捐赀鼎建,塑像《金碧辉》。

    耀岿然一新

    江河祠 在大东门外龙潭湾。明万历十年,州守查《志文》捐俸鼎立。

    子房祠 在开城乡桃花岭。世传汉灭楚时,子房曾寓此,有碑卧苍藓中,题曰:“除灭暴秦,力报韩仇。” 此地亡楚,帷幄运筹。解组求退,从至人游汉,某年某月识。馀字多模糊剥落不可辨,惟棋局犹存。郡人吴廷翰更其名曰“赤松庵。”

    孔明祠 在襄安乡《二图》。一名“军师庙。” 左右列关、张二公像祀之,所创始则不可考云。

    文孝祠 。在临湖镇,相传神梁昭明太子也。后梁纲即位,谥曰“文孝皇帝” ,令州郡立祠祀之,以故相沿至今。

    司徒祠 在十字街,名茅王庙,今圮。一在太平乡陆锦畽,一在周兴乡二图,一在桐城乡三图及魏家渡口。按《梁书》:神姓茅名胜,扬州人,隋时曾阴护驾有功,封司徒,饬新庙宇。宋绍定辛卯,李全谋逆,祷于神,不吉,乃曳神像剖破之。后全被戮于新塘,肢体解散,如全之施于神者。帅守赵范撤其庙而增葺之,请于朝,赐额曰“英显。” 后复进王号,故所在称“茅王。”

    白马先生祠 在无为乡。相传本乡旧苦蛟龙为患,忽有道流乘白马来探龙穴,射之凡九射而龙九奔其下,遂成深渊,今名“九龙潭” 者是也。去后,民思之,立祠以祀。

    楚公祠 祀宋待制楚建中。岁久废圮,基址无考,碑存于学。

    贾公祠 祀宋吏部侍郎贾易,易州人,宋理学名臣,抚按请于朝,得立祠以祀故老。相传祠在北门外墓旁,基址见存。

    杨公祠 在南乡五图马鞍山。相传神乃缁流,有神术,屡在郡祈雨有功,故土人祀之。今称“杨和尚庙” 者。

    巢县

    社稷坛 称“北坛” ,旧在县东北三里许。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冀溥以县北邑厉坛改为之,去县二里许。坛制北向,东西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阶各三级。坛下前九丈五尺,东、西、南各五丈,周围缭以垣墙。《石主》二,各高二尺五寸,方一尺,埋于坛南正中。一刻县社之神,一刻“县稷之神。”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称“南坛” ,在县南五里许。坛制:东南向,西十二丈,南北十六丈,高二尺五寸,三出。阶各三级。坛下前八丈五尺六寸,北五丈四尺。缭以垣墙。祭设牌位凡三:一曰《风云雷雨之神》,一曰巢县境内《山川之神》,一曰《巢县城隍之神》。

    “邑厉坛 ” 旧在今北坛所,因知县冀溥改为“社稷坛” ,即以旧“社稷坛” 改为之。在东北三里许。坛高二丈,东西各二丈五尺,垣墙八十丈。

    乡厉坛 旧各乡有之。每岁照邑厉坛致祭。里老率居民各处行之,今废不行。

    颜家冈杨家坛 ,今废为民居。

    “张山人坛 ” 在河南汪家嘴,今为东岳庙。城隍庙 凡三处:一在城内仁寿坊,创于明洪武年知县林廷用,永乐中知县王宁,洪熙初张祯,景泰中阎徽递新扩之。一在柘皋镇,一在湖南高林河。

    文昌祠 旧在学宫,无特祠,建尊经阁后。“马神祠 ” 在长乐坊城隍庙内。

    旗纛庙 在县东山演武场。每岁季秋霜降日,县官僚至此点民壮演武骑射,致祭焉。

    关帝庙 凡二处:一在北关外,一在柘皋西尽街头。旧在县北义冢之北,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樊韶移近北城岐路口,鼎建伟观,为北方保障,甚有关县治。万历十八年,知县马如麟重修。岳庙 在处有之。北门者,庙东向,基宇恢廓轩爽,护庙神为“嘉应侯。”

    宏通庙 ,“相传宏通大帝为唐忠义张公巡,为主管瘟疫之神。” 其庙旧在长乐坊,仅屋一进。庙

    貌湫隘。明崇祯十六年,县尉陈国梁于梦寐间有所感应,因捐赀市地,移建于县治之左街。庙宇高巍宏敞,颇得崇祀之体,有祷辄应。

    八蜡庙 在东门外姚庙冈前临街,每祈谷祈年于此。明崇祯末年,庙宇颓圮,暂借近渡庙祀之。

    “姚王庙 在县东山冈上。宋绍兴末,金主亮南侵,统制姚兴,湖广湘阴人,时隶大将王权麾下,领兵数十骑屯柘皋之黄山中,多张旗帜,外为疑兵,以阻亮东下路。时亮自合肥趋和州,公每出与战,动获首级,金人不知其兵之多寡,辄欲引避,别趋他路。后获贼臣李二,为金人具言其兵少状,金人得其实,因与公二十” 四骑相遇于尉子桥,重围力战,公手杀数百人,奈无后继,因与子俱死之。金人搜寻山砦,皆空帜也。事闻,即其故砦立庙。及复淮西,又复立庙于此。今包家坊亦有庙,神最灵异。

    五显庙 亦名五郎庙,城内有二:一在镇巢驿后,今称“五郎庙。” 一在河街德政坊,其庙已久,居民祈祷灵应。城外在乡镇亦多有之。一在散兵镇,山嵎临湖。一在铜炀河河口。一在柘皋桥东,为庙二进。一在大埠垄街,为庙三进。馀不悉记。“双女庙 ” 即在镇巢驿五郎庙后,旁有双女塘,前有双女街。其升仙之事,建庙之由未详。三官庙 即与双女庙连,乡绅单氏世读书于此。一在湖南连塘河冈上,地颇幽僻,有湖山之胜,庙亦清雅。一在秀山铺西大路旁。

    萧公庙 在东圣宫前,并祀萧、刘、晏三公。旧传为居巢子、刘知几书院故址。明弘治间,知县林宗哲移于山麓,鼎新面河,前建“折桂亭” ,起送科举饯行于此。门外又建驷马桥。

    刘公庙 在河南浮桥之东。旧传,此地有水怪为祟,尝致崩陷。自刘知几于此筑墩制之,故名刘公墩。后人因立庙祀之于此,并列《水神》。晏公庙 在河南直街尽头官圩埂外。筑石岸,傍水迎湖。后又有斋公孙士美施基地一段为园以赡僧,祀大士于后,庙曰“自在庵。”

    天王庙 城中凡二处,一在后街积善坊,其庙二进。一在北门长乐坊杨氏宅下巷内,今改称“青莲庵” ,亦二进。

    竞渡庙 即“三闾大夫祠。” 在城东门外聚贤坊。巢为楚地,故立庙祀之。每端午辄竞渡以吊其忠。今借祀八蜡神于此。

    红庙 在清溪河南,圩埂,土地庙也。离城十里,往来者于此过渡,必称“红庙” 以识之。北岸称槐树庙。

    范增庙 在县东七里许放王冈上。旧讹冈为“范王冈” ,故附会作“范增庙” ,又附会亚父疑冢,皆由“放” 字之讹也。其寔亚父何王之有?今庙废。青龙庙 在县北二十里,其山名青龙尖,庙在其顶最高处。林木阴翳,弥望旷达,冬夜增寒,夏日忘暑。庙祀真武神于其内,绝远尘嚣,每一登临,竟可作出世想。惜乎山野绵亘,荒僻无人,匪人窥伺,其衣履亦不能多存耳。

    双庙 ,不知其何祀,亦不知其何始。在县北四十里高井铺东十里。岁荒,多匿劫贼;今毁废,仅存遗址。

    宓羲庙 ,在东山口浮槎山顶。远近求嗣者,皆于此庙,大著灵验。内供奉伏羲、神农、黄帝三圣人。

    中庙 在县西北焦湖北岸,离县九十里,离郡亦九十里,故名“中庙。” 为巢、肥之界,庙在巢界,其地飞凤形,庙当凤顶,元大德间建。明正德末,鼎新重建,补洞成桥,跨桥构殿,翚飞壁立,擅湖中胜概。远近乞灵于此,终岁香钱尽输府学应用,巢庠无分毫之惠。崇祯十五年,寇焚无梁殿及梳妆楼,居民纠财复建平房一路。

    皇清顺治七年,又遭火变,焚毁大楼,娘娘香身现灵。

    为道人力救仅免。复显灵木。客自送大木由江入湖,至于庙所,因复鼎建层楼,屹然更新焉。胡公庙 在柘皋湾南五里许。其庙废,今仅存基址。相传关系柘皋文风,尚须修举者。

    胡汉二王庙 ,在鸡鱼河,离县四十里,并祀土神,俞公在内。一在县东鼓山东北,每年判讨,以占年岁,大著灵验。

    “俞公坛庙 ” 在柘皋乡广严寺旁。又黑象河冈上有“俞公小庙。” 乡绅叶士彦建,今为生员陈云之业。

    白龙王庙 在县西北四十里。一在龙洞山下,一在四马山北。又各处有龙王庙,其存废俱无足考。且俱小庙,与土地庙等伦者多。

    娘娘庙 在县西北四十里蒋家渡河涯。明嘉靖间,里人刘良翰重修。崇祯末,寇焚。

    皇清顺治五年,居民纠财重建,庙貌伟于前。

    计墩嘴娘娘庙 在湖南,前有关圣殿。

    东口圣妃庙 在县西南十里,居湖之口。舟楫往来,咸泊此乞灵。五月端阳,龙舟俱至此,参赛罢,竞渡焉。庙居山嵎,临湖,其全湖一览,差亚于中庙,而波光在目,亦胜概也。

    《巢湖庙 》,其小庙处所非一,今在银瓶山上者,处众山之巅,俯视州境,无远不见。乡人每二三月烧香胜会,亦一大观。

    将军庙 ,在散兵镇之左,其庙今废,基址尚存。“和谷伍公庙” ,在柘皋镇玉兰桥西,内祀春秋伍贠。又有社令牌,每春秋两社,居民祈赛于此。“真武庙 ” ,在西乡芦溪嘴。

    亚父祠 在县治内宾馆之左,后有“亚父井。”

    皇清顺治戊戌年,通判刘浚其井,又葺有亭,绅士赓

    以诗

    巢、许二贤祠 旧在万家山新开石路下,并造有大士庵,有僧居之,又塑有邑令夏崇谦、郎应麟遗像。今移于山坳,改名“甘露庵” ,而于石路作小憩所、茶寮二厢,以息行者。

    居巢子祠 在儒学内。唐人刘知几封居巢子学基,即所居也,故为立祠,今废。

    福荫澄清真官土地祠 在察院外之左首。上庙头土地祠 在大西门内左傍民居。右前俱临街。

    下庙头土地祠 :在大西门外三坌口。两庙内外遥相对焉。

    “三官祠 ” ,在东山萧公庙之右,为东圣宫住持道房。

    六安州

    社稷坛 在城北。明洪武初,知州薛敬建。缭以红垣,扁曰“社稷坛。” 甃甓为台,立石主。寇乱后圮。今址尚存。

    风云雷雨坛 在南门外。明洪武初,知州薛敬建。缭以红垣,扁曰“南坛。” 甃甓为基,立石主,今南坛其故基也。寇乱后,圮址存。

    厉坛 在北门外龙津书院后。明洪武初,知州薛敬建。台甃以甓,缭以土垣,今圮。新建三官庙旁,址存。

    乡社坛 :旧制:各处乡村人户,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专为祈祷。雨旸时,若五谷丰登。

    乡厉坛 旧制: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祭无祀鬼神,专为祈祷。民庶安康,孳畜繁盛。

    城隍庙 城隍之神,旧无考,惟唐李阳冰有《当涂城隍庙记》,则神始于唐矣。明洪武二年,敕封“鉴察司民显祐伯” ,十七年定礼制,去封号,直称城隍之神。旧在州治东南,宋乾道中建。明洪武元年朱谷真重建。万历十一年知州李懋桧重高庙宇数尺,立碑记之。

    关帝庙 在州治东。明洪武四年建,嘉靖间重修。万历十一年,知州李懋桧更加缮葺。庙居州最高处,历数十级而上。门为岑楼,俯瞰平川,淠河内抱,武陟外拱,扁曰“蓼城” ,第一奇观。

    八蜡庙 在东门外。明万历六年,知州杨际会建。

    马神庙 旧在州治东北,后改建于社仓之东。废后“六安” 营祀在大西门外沙洲上。

    皇清康熙八年,参将李洪楚建。

    旗纛庙 “旧制,春祭用惊蛰日,秋祭用霜降日。出师则取旗纛以祭,班师则仍置于庙。”

    桐木镇庙 在州东六十里。

    五显庙 二:一在唐子巷,一在南门内。

    龙王庙 在西门外五里龙潭上。

    三官庙 三:一在北门外五里,一在菜市,一在书院潭上,新建。

    二郎庙 在北门外

    高庙 二一在南四十里铺,一在狄冲店山子迎水。玉虚庙 在城北单家埠。

    九公庙 在九公山上

    回龙庙 在城西《桥头集》。

    祖师庙 三一在西栲栳山,一在棠梨店,一在马头集。

    《金龙四大王庙 》二:一在北门外新建;一在段家嘴。

    黄坛庙 在城北铁炉冈。

    南斗辰庙 在单家埠

    熊蒋富庙 在城西独龙涧。

    五岳庙 在州西五十里。

    南岳庙 在上官桥

    元帝庙 在擂鼓尖

    灵山庙 在东高店

    广王庙 在火星墩

    双庙 在蒋家湾

    晏公庙 在州西三十里。

    东岳庙 三:一在徐家冲,一在清凉寺,一在东五十里。

    真人庙 在州西南七十里潘家岔庙踞石矶之上,观音阁俯临淠河,风帆往来,最为胜览。潘世美读书于此。

    杨公庙 在州西四十里。

    皋陶祠 在北门外塔西。明嘉靖间,知州方民悦毁药师寺,仍旧宇为祠。隆庆辛未,知州唐可封增置门庑,立始封六君仲甄神主配享。天启中,知州王元衡重修,后被寇毁。

    皇清顺治十七年,知州吴毓珍重建,为堂三楹,缭以

    《土垣》,康熙三十七年,州牧王廷曾鼎新之,高其堂,廉峻其枨。于前后各增三楹,东偏建楼一座,颜曰“望岳”,以揽河山之胜云。

    大成祠 在北门外皋陶祠左,旧为社学。明成化间,奉旨:凡我孔氏子孙流寓各府州县者,应建祠以广祀事;设立祭田,以供粢盛。五十八代孙孔彦澄遵旨建修奉祀。

    狱神祠 在州治内

    程知军祠 在北门外,即龙津院。知军程端中死节,立祠崇祀。明隆庆四年,知州唐可封添置祭田。今无考。

    汪学士祠 在城西九十里,祀宋学士汪立信。欧阳文庄公祠 在北门外,祀明知县欧阳德。有祭田三石。今无考。

    仇公祠 在通济门外,祀明都督仇钺。正德壬申,霸州流寇拥众数万,寇六攻三日夜几溃,民命悬于呼吸。公统兵追剿,师次固陵,闻急,矢力进援,赖以全活。士民衔感,肖像志思。知州刘诰改西湖庵为祠。

    史公祠 在州治东,祀明相国史可法。

    左公祠 在儒学云衢坊西,旧祀明知州熊之彦,改祠都督左良玉,今祀废,碑移北门外皋陶祠前。

    掌教成先生祠 祀学正成心学何庆元,今废。贞节祠 ,明巡按李逢时奏为节妇何珊妻冷氏立,以后裔生员何思奉祀。

    英山县

    社稷坛 在县北门

    风云雷雨坛 在县南门傍河。

    厉坛 在县北长石寺前。

    关帝庙 :在县西门。每月朔望日,县正佐诣庙行香。

    城隍庙 :在县右侧。每月朔望日,县正佐诣庙行香。

    马神庙

    “土地祠 ,每月朔望日县正佐诣祠行香。” 《霍山县》:

    社稷坛 在长庚门外,今改建于演武场右。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崇寿门外。于春秋仲月值丁之明日祭。

    邑厉坛 在拱辰门外

    马神庙 在城隍庙东。祭日同《山川》。

    衙司土地祠 ,祭日同《山川》。

    城隍庙 在县治南

    关帝庙 :在长庚门内。

    三皇庙 系医官鲍腾龙自建,城隍庙左“南岳神祠 ” 在霍山顶旁附“雷太保祠” ,雷名万春,守睢阳,死节者。

    东岳行祠 一在西隅,一在黄溪涧。

    南岳行祠 在崇寿门内。

    二程祠 在县治北,以伊川先生后裔万二、万三宣教墓在焉,今废。

    “三苏祠 ” ,未载处所。

    董公祠 在书院内,为知县董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