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百五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百六十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百六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六十卷目录

     扬州府部汇考八

      扬州府风俗考

      扬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七百六十卷

    扬州府部汇考八

    扬州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江都县附郭。

    《周礼》职方氏:“扬州其民二男五女。”

    《史记注》:“汉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也。其俗类徐。” 汉《地理志》:“汉兴,高祖兄子濞招致天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之徒,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本吴粤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民俗略同。”

    《太康地记》:“扬州渐近太阳位,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故取名焉。”

    柳世隆奏《流寓无定憩》。

    《南齐海陵王本纪》:“广陵之俗,劳扰为烦。”

    萧子显《齐书》:“广陵流民多庇大姓。”

    《隋·地理志》:“江都,淮南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此其旧风也。自陈平之后,其俗颇变,尚淳质,好俭约,表纪婚姻,率渐于礼。” 《通典》:“扬州人性轻扬而尚鬼好祀,长淮大江可拒守。永嘉之难,帝室东迁,衣冠萃止,艺文儒术,于斯为盛。今虽闾阎贱品,处力役之际,吟咏不辍。”

    唐?《李袭誉传》:“扬州江都俗喜商贾,不事农业。” 《扬州风俗志》:“民煮海为利。”

    《绍兴广陵志》:“扬州牧守,如王内翰、韩魏公与欧、苏、刘、吕皆名德相望,风流蕴藉,故其俗朴厚而不争,好学而文,实诸贤之遗化也。”

    《嘉定广陵志》:“俗从约而易化,士循理而多文。” 《洪武志》:“江都当江淮之冲要,俗喜商贾,不事农业,四方客旅杂寓其间,人物富盛,为诸邑最。” 王㒜《学记》:“地分淮海,风气清淑,俗务儒雅,士兴文艺,弦诵之声,衣冠之选,敻异他州。”

    彭时《学记》:“地居要冲,俗尚侈靡,其士多明秀俊伟。”

    邹守益《学田记》:“扬俗尚侈,蠹自商始。”

    仪真吕师《龙学记》:“隋则躁劲果决,唐则喜商善贾,宋则简约循理。其民安土而乐业,其士好学而有文。”

    孙作记“东南之凑,土俗劲剽。”

    《府志》:“海陵之民,惟事耕渔,性多朴野。”

    《吴陵志》:“扬俗务儒雅。”

    《泰兴旧志》:“僻在淮堧,民多朴质,俗尚俭啬,以耕桑为业,渔稻为利。然水土不齐,东北多鄙野,西南喜讼讦。”

    《高邮旧志》:“居淮扬之间,土高而广于水,俗厚而勤于稼,人足于衣食,有渔稻之冨,俗好谈儒学,桀黠之民好以讼相雄。”

    《兴化旧志》:“地多陂泽,民居水乡,以农渔为业,舟楫为途,淳厚而力勤稼穑。”

    《宝应旧志》:“其东皆沮洳卑下,宜种稻粳。其西陂高,宜麦豆。其民力稼穑而勤厚。”

    《泰州旧志》:“海陵幽邃,地肥美,民事耕桑樵渔,性多朴野,士有文雅之风。”

    《如皋旧志》:“渤海控江,民多朴野,征科易集,讼狱简稀,冠婚丧祭,习尚俗礼,多俭约之风。”

    《通州学记》:“江山控于吴越,风俗邻于邹鲁。鱼盐之利,商贾多集,弦诵之学,章甫亦众。”

    《州志》:“阻江滨海,宦辙罕至,民利鱼盐,盗稀讼简,士大夫称为淮南道院。”

    詹仁深《学记》:“其地广斥,有鱼盐之利。士登甲科为美官者不乏。”

    《海门旧志》:“习朴实而负气,性醇直而不阿。耕凿为生,鱼盐为利。士读书而耻奔竞之风,商为市而无图射之巧。”

    婚媾 择配,选德礼也。江北聘定,昔多论财,而古道遂不可复。迩者嫁娶,间以礼义相先,亦砥靡归淳之渐。然必使“委禽” 是敦,亲迎是尚,荆布不以为陋,鹿车可以共挽,端有俟于式礼而《挽风》者。宝应、兴化,独重亲迎,尚有古风焉。

    丧祭 ,士大夫治丧,或用司马及《考亭家礼》,独大小殓制迥殊。遇七,多作佛事,朝祖之夕,亲友聚宴,伎乐杂遝,名曰“伴夜。” 尢为拂经。丧车,裂彩为盖,刍灵冥器,象人而用丹旌彩翣,横陈街衢。

    大约戚不胜文,相渐成俗。然无火化水葬。虽至贫人,亦有抔土。缙绅举祭,间有家庙,亦弗尽制。民庶多从寝堂设龛,祀奉之亲,尽不祧。虽曰违礼,庶几存厚。

    燕会 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扬州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山海罗列,一筵之费,每逾数金。近日物力殚绌,缙绅多遵东坡“五簋” 之约,颇从简淡矣。宾礼拜揖尚左。元日 爆竹送腊,门符更新,所在相仿。至士庶家各立天地纸牌,陈设跪拜,故习因仍,已莫可挽。

    人日 :按《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戴之头鬓,名曰‘华胜’。”

    《元夕 》,唐开元时称天下元夕,灯火广陵为胜,或预兆五谷丰登,或共庆太平有象。载酒歌吹,辉煌满路,所谓“金吾不禁” 者也。

    立春 官僚迎春东郊,固有常仪。乃铺户结办彩亭,优伶前导,又用彩制为船,名曰《采莲》,以教坊女奏乐其中。近虑扰民,禁革毛女、芒神、土牛、簪花、鼓吹而已。

    “清明 前后三五日,士女靓妆冶服,游集胜地,踏青泛湖。” 是日郡人罢市,出西郊蜀冈道上,挈壶榼者络绎不绝,墓祭以不过清明为度,郡城至十月朔复扫墓。泰兴以霜降,他州县或不尽尔。

    上巳 ,按《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人并出水渚,为流杯曲水之饮” ,修禊事也。

    端午 午节解粽,儿女佩丹符。顶臂手足悬五色丝,击之即楚俗“长命缕” 也。泛酒用菖蒲、丹砂、雄黄,妇女以葵榴、艾叶杂花簪髻,午则弃之,残花满道。自朔至午日,广陵涛龙舟竞渡,士女游人环聚而观,贸易者为之罢市。

    七夕 ,俗传天孙渡河,小儿女旦起看彩云,或为“穿针乞巧。” 是月望日,祀先荐新糓,民间或赴寺院作盂兰盆会,附荐其祖考云。

    中秋 夜,设瓜果饼饵祀月,儿女罗拜之。不间阴晴,作月饼相遗者甚众。近郡城多制灯船水嬉,自初一日至十五日,往往好事者为之。《重阳 旧事》,有“茱萸佩囊” ,今俗相馈用糕,则以糖秫杂揉为之。市鬻标以彩幡,供小儿嬉戏。惟有逸趣者,必登高把菊赋诗焉。

    长至 ,官僚士夫长至称贺,民庶惟设牲醴祀先而已。先王“闭关养微阳” 之意,识此者希矣。除夕 ,俗用马料、豆秫饭、糟果、糖祀灶,阖门集少长群坐,设松盆、火爆竹,或达曙不寐,谓之“守岁。”

    仪真县

    吴俗尚鬼,好巫觋。女子焚香许愿,类赴庙祠;男子赛会迎神,多至结党。此风寖炽,莫可挽止。《泰兴县》

    泰虽广陵属僻,在江堧郊坰之墟。民多朴啬,食力重农。无呰窳偷惰之习,耕桑以为业,渔稻以为利,不喜牵车服贾,游于四方。其君子秉礼读书、笃闱业者尢?多以文艺有声。迩来蜚鸣日盛,斯今日右文之化也。日中喧骈,肆坊错列,今之视昔较甚。岂生齿繁多,抑风尚淳熙之不同欤?吉凶燕会,好事家多尚浮夸,有意者方志在从古。“国俭示礼” ,国奢示俭,亦岂有极重难返之势乎?若夫剽掠嚚讼,玆辈有之,罔上终凶,尤可痛惩。丧祭多从《考亭家礼》,“俗无水火葬” ,贫贱之子务觅一抔土,其可嘉也。

    高邮州

    《古志》:高邮民俗多好谈儒学。《传》曰:“文纹也。” 水广生纹,高邮之水丰,故多文学之士。

    旧《志》:“邮居淮扬之间,土高而广于水,俗厚而勤于稼,人足于食,有鱼稻之富。”

    《王㒜记》:“宋孙、乔、崔、秦诸公以文章气节显郡,遂与齐、鲁等。四民之中,业耕读者居十之九。瑰奇杰特之才,出而显庸于世,专尚气节,故居宦者每贫。”

    邮人不事末作,其工与商,尽他郡县人,土著无有也。虽为贸易,不出城郭。民之生计,惟视岁之丰凶,虽遇乐岁,耻言盖藏。桀黠之民,好以讼相雄,宁荡家赀,耻受鞭挞,喜造讹言,转相传诵,遂成口实。

    元旦 ,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作供,绕屋庐皆爆竹震荡。𥟖明,始启户焚香拜天。次设先祖父遗像,率卑幼拜之。然后男女序拜。其尊长命诲,且致祝语。其卑者亦以次相交拜。男子盛服诣亲属门行礼称“贺岁” ,各以酒食相款接。凡五日。

    方毕

    立春 先一日,郡官寮迎春东郊,闾里无贵贱少长,集通衢游观,率宴会娱乐,尽日而罢,谓之“迎春宴。”

    元宵 前二日,官府弛禁,纵民偕乐。寺观庙宇,各垂彩带,悬诸花灯。街市结松棚,悬华灯,放诸火药。人家吃粉团。好事者结灯社,出各体灯谜,人聚而测之,喭曰“打虎。” 箫鼓歌谣之声,喧阗彻旦。竟四夕,乃焚灯。

    社日 :乡有社会。祭毕设宴,序齿列坐,虽显贵人不得先杖者。秋社同。

    清明节 ,人家插柳于檐端,各携男女具时馐于墓。祭祀郊外,罗绮炫目,亦有盛声乐。移舟车集胜地而饮者,陆曰“踏青” ,水曰“游湖” ,在清明前后数日乃已。

    端阳日 ,以角黍相馈送。人家悬菖蒲、艾虎,闺中制绒符,系彩线。士客相招,饮雄黄酒。其日多禁忌,采药草者率以其期,少年人相率斗草赌胜负。

    七夕 宴集乞巧

    中秋 夜,竞设具招客饮,以观月华。先期造月饼,采菱藕相馈遗。

    《九日 登高》,饮茱萸酒。烝米粉为糕造土羊,剪彩旗,供小儿嬉戏。

    冬至 用牲醴祀先,视常节最隆。旧亦罢市三日,今不罢市。

    腊月中旬 ,人家以礼物相馈送者几半月,谓之《送年节礼》。

    二十四日 夜,送灶用糖饼、红豆饭。除夕 ,换桃符,易门神,洒扫堂屋,悬五色纸钱于𫔶旁。向暮,家设火具于门首,曰“生盆” ,放诸火戏爆竹,声如震雷,达晓不辍。行迎灶礼,祭井厕。已,乃阖门,集少长欢饮,称分岁酒。

    兴化县

    兴化、广陵股肱,而风尚固异。其君子敦儒,小人力穑,俗甚媺。近则去本就末,豪富之家,嫁娶丧葬,俱仿广陵,非复当年之旧矣。然其好古重稼,犹愈于他俗。

    婚礼 问名、纳采,与他处略同,惟亲迎存古礼。丧礼 ,初亡,至戚哭临,疏者揖,择日时以殓,七日吊;终四十九日,安神酬宾,不设音乐。最陋者,死之夕,孝子送纸土神祠,间一日解。城隍,知礼者不行,亦不作佛事。

    《祭礼 》:初丧及发引,皆设祭,仪节遵《文公家礼》,宾客与焉,谓之“堂奠。” 贫者辞宾,惟至戚者与焉,谓之“家奠。”

    宾宴 明隆、万之初,燕会尚简,物薄情真。每大会二人一席,常会四人一席,肴五簋,果五六碟,酒数行止。后习尚日移,珍异罗列,争为豪奢,杯盘狼藉,讙哗无度矣。

    元日 ,晨起,拜内外神,庶民之家诣庙烧香,既乃行家人礼,亲友拜贺,至四日止。

    元夜 ,张灯食粉丸,少年朱衣鬼面,金鼓达旦,火龙蜿蜒如生,灯市之盛,甲于一郡。十三日至十六日止。十六夜,儿童迎紫姑神乞巧,妇人走三桥祈嗣,印灰于门,以兆秋成。

    “清明 佩柳祀先先。” 后十日扫墓洒麦饭,挂纸钱。

    端午 ,悬艾、菖蒲、辟邪符,儿童系五丝于手足,佩茧虎及符、角黍相饷赏。午饮雄黄蒲酒,间有龙舟竞渡。

    七夕 乞巧

    中元 祀先,荐新糓。中秋 作“月饼,陈瓜果,拜月会饮。”

    重阳 市中先八日卖糕,以纸剪旗插之。是日啖糕,饮茱萸酒,持螯登高。

    十月朔 ,祀先,赤豆为饭。

    小至 祀神及祖先少长,夜宴略如除夕,谓之“冬末夜。”

    冬至 贺拜如《元旦礼》而稍杀。

    二十四夜 ,设饴糖、烧爆竹,祀灶而送之,先后扫舍宇。

    “除夕 祀神及先祖,迎灶,改桃符春帖,烧爆竹松盆,少长夜宴酒行,自幼者起,候迎新岁。”《泰州》按:《宝应县风俗》大略相同,故不另载。郡旧志:“海陵幽邃而地肥美,故民惟事耕渔,性多朴野,耻以浮薄相夸,鲜出机巧,虽无富强,而家亦自给,不务儒学。自汉高祖王兄之子濞于吴,致天下游子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而淮南王安亦招致宾客著书,文辞并发。至于梁太子统,有《文选》之作,常与宾客遨游此地,而港以太

    “子名桥,以金兰著,庙以文孝食。” 故《隋书》亦云:其俗颇变,丧祭婚姻,率渐于礼。又有查胡王诸公化之,而茅茨陋巷,弦诵相闻,蔚然有文雅之风。故自宋雍熙至淳祐,登进士者百馀人,间有廷对第一,仕至枢府政地者。元世风俗颇尚浮靡,入自有明,渐摩政教,民复敦庞,士还淳厚。其擢登魁选,仕居台省,无减于宋,而文雅之风几或过焉

    《泰俗》民朴而鲜儇巧,士重信义,斥浮薄,今渐以奢侈相尚,燕会服饰,比于三吴。

    冠服 “三加” ,虽为古礼,名族或间行之,而闾里竟莫之晓。平居巾帻,任意更制,危冠侧注,淆然无辨。其服饰类以华靡相竞,红紫缤纷,殊觉不衷。虽贫窭少年,亦往往有曳罗绮者。较昔时以布袍纯素为尚,但衣青蓝二色之衣,丰朴悬殊矣。

    婚姻 :始议婚,或姻戚作伐,或用媒妁。初聘定,次请期,次纳采。女家亦有回赠于归,妆奁丰俭,各称其家。俱设宴延宾,迎送合卺。夕,花烛交辉,聚观如堵。三日,拜见翁姑及家众分大小。女家备仪物,名曰“做朝” ;婿随往,拜女之父母,遍及亲族,名曰“回门。”

    丧祭 。初丧,姻族闻讣偕至。殓毕,三日谒土地祠,七日谒城隍庙,卜筊,向隅而泣。事虽近俚,而号呼痛割之状,恍如觌其颜面者。成服开丧礼,亲知数人为司宾,以代迎送。其往吊者,列席留饮。逢七,多作佛事。当出煞日,空室徙避,亦有迎而禳祓者。吊客折楮仪,赙仪厚薄任力,丧家不无小补。及举襄事,姻朋醵钱为饮,鼓乐杂沸,名曰《伴夜》。届明执绋送郊,丧车结彩为盖,凡刍灵等物,称家而具。葬后领木主归,设龛以祀。惟缙绅则有家庙所可取者,并无火化水葬一事,即至贫亦有抔土可封也。

    燕会 宾礼,揖拜俱尚左。往时殽止数品,酒不过六七行,无论坐客充庭,俱以一杯传送,仅将敬而已。今则觥筹无算,罗列盈前,且多用优伶卜夜为乐,而遂相沿成习矣。

    元旦 ,合家拜庆,仪与他方同从。寅夜即起诣各庙,拜送香纸,道路络绎不绝,姻族椒酒相邀。谷日 占云气阴晴,以定一岁丰歉。

    元夕 张灯,自十三夜至十八夜止。架松棚,缀彩幔,悬灯其下,载酒相乐,花火炽焰。少年手持奇巧之灯,击鼓鸣铙,喧阗街市。十六夜,更阑人静,女伴相携出行,曰“走桥。” 有乞子者,取砖密藏以归,又请紫姑卜女红巧拙。

    清明 祀先,展墓郊外,婺妇孤儿,悲啼遍野。其拜扫,率一家长幼咸往焉。

    浴佛日 ,妇女有相约诣尼庵拜礼,及祈求子息还愿者。

    “端午 解粽,泛雄黄、菖蒲,火酒,食腊味。” 男女佩丹符,系五色丝于臂,簪花插艾,与他处大同小异。

    七夕 穿针乞巧

    中元日 ,盂兰大赦,僧舍作会,远近争赴,人家皆祀先荐新。

    中秋 ,作月饼相遗,设瓜果、豆角等物赏月。重阳 ,市中作糖糕,插彩旗以售。好事者登高酌酒,犹存落帽遗意。

    十月朝 举祀先礼,炊秥米合赤豆为饭。见西成事毕之征。

    冬至 前一日,各家俱祀神祀先,至正日罢市相贺。今不复行。

    腊月八日 ,俗食“腊八粥” ,合诸果品肉脍为之。二十四日 ,送灶神。除夕 前三、五日,姻戚彼此馈送。至日亦祀神祀先,并接灶,换桃符、贴春联。合家围炉守岁。爇松盆烧丹驱疫,火炮之声不辍。

    如皋县

    《泰州新志》:“如皋土膏沃而俗勤于稼穑,征科易集,讼狱稀简,在昔最为淳庞。自倭警以后,浸淫一变,富家巨族竞以华侈相高,不逞者辄诱良家子,纵摴蒱六博,荡其赀业,甚则为逋逃渊。薮迩虽稍惩艾,而馀风未殄。”

    《县志》:“皋濒江控海,在昔民多朴野,不事商贾,其性驯柔,畏法而耻罪。东北之民,业鱼盐者过半。西南之俗,力耕稼以资生士,读书循理,尊贤而尚齿,冠昏丧祭,礼尚俭约,有太古之风。明嘉靖以来,耳目渐荡,狱讼繁兴,盗贼时有。启、祯间,知县李衷纯、吴弘功、高名衡名贤辈出,力挽颓风,今渐返于正。”

    《婚姻 六礼》,谨守弗替,惟亲迎之礼,或行或否。

    即亲迎,亦不奠雁御轮。妇至,合卺而酳,共牢而食,三日庙见,然后谒舅姑,主中馈,视膳问寝,无不如礼。但俗尚侈靡,人家多以贫乏男女愆期,甚者鬻产贷金,以致贻累男女终身穷约,实为可悯。

    《丧礼 》,士大夫家多用考亭《家礼》,虽不详备,亦井井有条。独大小殓制迥殊,丘垄封树,随力厚薄,绝无水葬火化之事,亦俗之厚也。

    《祭礼 》惟缙绅大族始有家庙,馀则寝堂奉祀。但惑于浮屠多作佛事,靡费金钱。又惑形家言,选地择时,恣谈祸福。“龙沙向背” 之说起,而亲丧久滞,魂魄不安,弥天之罪,有莫赎者矣。

    宴会 昔时斗盛竞华,费用不赀,且以酒为讼,苛求酷禁,若桎梏然。今则崇简约,无复曩风矣。元旦 庆贺,与泰州同。五鼓起,拜天地,焚天官,赐福牌。晚聚男女老幼共坐,饮椒柏酒。是日,不讨火,不汲水,不扫地。元旦后递相邀饮,所谓“传生酒” 也。

    立春 前一日,迎春彩亭独为奇巧,腾马悬车,凭空结撰,珠光耀目,绣彩凌云,都不知其端倪。是日,用盘贮生萝卜食之,即唐人食生菜意。杜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

    人日 ,妇女剪彩为人,或为燕雀,相馈遗,以为鬓髻之饰。王沂公诗:“彩燕迎春入鬓飞。”

    元宵 灯市,与泰州同。家制米圆,将以黄柑相饷,亦犹昔人传柑遗意。女伴出行,拾云路桥砖归,为得子兆。今更讹。至集贤桥,名曰“走三桥。” 月内妇女于厕旁请紫姑卜休咎,以为嬉戏。是月新婚者不空床,恐招不祥。

    花朝 二月十二日,一曰十五日。《天中记》名“扑蝶会。” 好事者多置酒园亭,或嬉游郊外,常以是日阴晴卜果实繁稀。

    清明 祀先、展墓,与他处同。妇女藉为踏青之游,多插花柳鬓旁以归。

    社日 ,城市不甚矜尚,村人咸赛土神以祈年糓《邺侯家传》:是日以猪肉杂调和铺饭上,名曰“社饭” ,皋俗尤喜为之。秋社同。

    上巳 ,好事家仿古修禊事为《曲水流觞》之宴,亦多为诗歌以纪其事。

    端午 ,角黍、丹符之类,并与他处同。人家争采葵榴剪茧,虎衔以艾叶,名曰艾虎。章简公诗:“花阴转午清风细,玉燕钗头艾虎轻。” 是日,采泽兰煎汤沐浴。昔人谓浴兰汤者,即泽兰也。

    《六月六日 曝衣晒书》。

    立秋 俗食瓜

    中秋 夜,饰灯船,设雅座,玉箫金管,清讴达旦,如“《白下》《秦淮》” 故事。

    除夕 大傩,旁磔前数日,妇女以花胜果饵相遗,名曰“馈节” ,馀并与他处同。按皋俗浇习,好造言生谤,不辨真实,好匿名揭帖,污蔑良善,尊富卑贫,轻师慢道,以健讼为能,以循良为迂。愚氓之家尚巫信鬼,纨裤之子游手好闲,此恶习近,今颇能改之。

    通州

    《题名记》“风土庞厚甲诸维扬。”

    《旧志》:“人物豪迈,家习诗书。”

    《通》滨江海,民贫知义,士雅驯无龌龊态,农商愿朴而株守,日用在丰俭之间,人情居厚薄之半。陈忠肃、任忠敏之所尝居,王文惠、赵康靖之所尝治,游于斯则郑毅夫,仕于斯则刘伟明,文彩风流,衣被到今,士大夫称为“淮南书院。”

    闺阁竞尚巧籹,镂金玉为首饰,杂以明珠翠羽,被服绮绣,衵衣纯采,通俗为甚。在海门则稍朴,男女联婚,多在幼年。纳采,称家有无。嫁女妆资从厚,坐此受困者间有之。娶不亲迎。鼓乐导从,彩舆灯火,概极豪侈。三日后见家庙,拜舅姑戚属,谓之“拜三朝。”

    乡党以齿为序,惟戚属远宾及尊爵者则别序让尚左俗好客,虽远方游艺者亦多以礼致之。宾会珍错叠陈,物稍贱则惧其渎客,甚至一筵辄费数金。迩来财力殚绌,渐从简约,《五簋箴》士大夫颇倡行之,亦复古之一端也。

    士行先孝弟,矜名节跃冶者,同类耻之。平居厌入公府,无抗粮武断之事。制举一准先民,不事剿袭。治经惟《毛诗》居多,《周易》次之,《春秋》、二戴又次之。唯《尚书》则罕治风雅,比户不辍,论道讲学,间一见焉。古文诗歌,代有专家。性多聪颖,文课之馀,间及艺事。他如绘画、篆隶之类,亦各擅其妙。

    《四民惟农》最苦,而通尤甚。负郭之农劳而沃,远乡之农劳而瘠,近海之农瘠而贫,近江之农逸。

    而促无田之农。受田于人,名为“佃户” ;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多自食其力,不敢为非。

    通人柔脆,不任劳苦。令适百里,非裹三日粮则废。然返贸易,则本土列肆者居多。不赶集,不以妇女主店。质库,无土著人。凡田宅买卖、粜籴之事,多任牙侩。官给帖,谓之“经纪” ,非其关说,则不得行。

    通民安土乐业,而重犯法,急公事。赋役从来无逋欠,多贫作富态。地无娼馆,闺阃之别颇严。惟春月妇女多登山烧香。俗尚鬼,喜迎神赛会,建庵寺,施舍饭僧,岁糜费金钱。俗多溺女,贫家无活计,亦有溺其子者。近建“育婴堂” ,赖当事加意捐助,收活无算。民狡桀者喜讦讼,豪吏辄世其家,衙皂率多副役,皆积习使然。

    扬州府祠庙考一       府志

    本府。江都县附郭。

    社稷坛 在府城西门外壕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城南门外三里桥北。“郡厉坛 ” 在府城北门外寿宁街东。

    江水祠 ,《汉书地理志》云:“在江都县” ,盖汉宣帝诏祀处。或谓为瓜洲江海神祠者,非是。

    “江海潮神祠 。” 在瓜洲镇。

    城隍庙 在府西北

    邗沟庙 在江都县。《大观图经》:“祀邗沟神。” “八蜡庙 在府城西门外。明嘉靖二十年,通判周鼎建。”

    盘古庙 在西兴乡,有盘古山。庙中像,盖成都周公礼殿画像也。

    夏禹王庙 在浮山后

    魏文帝庙 ,丕攻江南,十月诣广陵,大寒,水冰,舟不得入,临江而还。后人于城东四十里蔡家庄立庙,称曹王庙。后土人或误为曹彬云。隋燕王庙 ,《大观图经》云:“隋大业十三年,宇文化及弑炀帝孙燕王倓及于难。唐太和二年,诏立庙。”

    谢太傅祠 在扬州子城上,祀晋太傅谢安。甘棠庙 在邵伯镇,亦祀谢公。

    忠贞祠 在江都南门内,祀晋尚书令卞壸,今子孙最繁衍。

    韩忠献祠 在雍熙院内。宋孙贲以所藏《魏公图像》置祠祀之,蒋之奇有《记》。

    范文正公祠 在盐场便仓西官路南。公筑捍海堰时,尝憩于此,人因立祠。

    彭守祠 在府城内,祀守知扬州彭思永。《毕招抚祠 》。宋开禧间,扬民以州守毕再遇战御有功,祠于夹城。

    郑忠肃祠 祀宋守郑兴裔,郑少魏有记。崔守祠 祀宋知州崔兴之。

    丘公祠 祀州守丘岳

    罗令祠 在邵伯镇,祀宋县令罗适,秦颧有记。显勇庙 在府城内,祀守死节臣吴从龙。三将军庙 在府城西,祀宋将军元怡、梁宏、张昭。

    旌忠庙 在瓜洲,祀宋死节臣魏全、王方。明初,复立庙府城内,每岁府官致祭。

    董子祠 原在两淮运司后堂,司即董子宅,内有井曰“董井。” 明正德间,巡盐御史朱冠、运使毕亨移于新兴坊,春秋运司官致祭,判官刘让买田十亩,办祭器。嘉靖二十一年春,巡盐御史胡植令祭董子祠,运司官主祭,府县官并儒学师生俱往陪祀。永为定规。

    文丞相祠 先在江都城西三义庙侧。明正德间,巡盐御史刘澄甫以文公罹宋难,间关扬境,志图恢复,故祠卑隘不称,立新祠城南,制颇宏丽,澄甫自为之《记》,春秋令府官致祭。嘉靖二十一年春,巡盐御史胡植令凡祭祀之日,各官属俱往陪祭。

    “大忠祠 ” 在南门内新桥坊。祀李廷芝,以姜才、陆秀夫等十二人配,春、秋二祭。

    双忠祠 在广储门外梅花岭左,祀李廷芝、姜才。石坊尚存,春秋二祭不废。

    蒋公祠 在府南门月城内,祀明知府蒋瑶。正德十四年,以武宗南巡,瑶不畏权豪,民赖以安,故立祠祀之。

    范公祠 在府南门外,官河东,祀两淮运使范璁。

    “聱隅先生祠 。” 在江都扬子桥,宋江都令罗适

    建祀“寓贤黄晞,有《苏颂记》。”

    蒋忠烈祠 祀汉秣陵尉蒋子文,在府南门外。宋绍定三年,李全拥众围城,帅赵范默祷于神,屡战获捷,为新其祠。

    双忠祠 在西门内四望亭。明天启元年敕建,祀高邦佐、陈辅尧。

    广陵五先生祠 在府城西门外十里平山上。旧祀胡瑗、李衡、王居正,后增祀李树敏、沈珠。“三烈女祠 ” ,在瓜洲镇。明嘉靖六年,巡按御史王鼎、江都知县刘良卿,以嵩山寺隙地建祠,祀宋烈妇赵淮妾、明烈女殷氏、周氏。

    周公祠 一在府城内,一在钞关门外南岸。兵备道周亮工有德于扬,郡人祀之。

    仪真县

    社稷坛 在县西门外壕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门外,宋嘉定十四年,郡守吴机建。

    邑厉坛 在县北门外

    “乡厉坛 ” 共一十四所,在各乡都。

    城隍庙 在县东

    白沙庙 宋嘉定五年,郡守吴机以真州旧名“白沙” ,故建庙以祀神云。

    梁“昭明太子祠 ” ,在县南。

    伍胥庙 在县西胥浦

    惠爱庙 在县东北五里甘露乡,祀唐工部尚书张万福。《古志》云:“宋宣和六年,运判向子𬤇具感应事请于朝,因建庙。”

    康令祠 在义城村,一名“明王庙。” 唐咸通间岁旱,六合康令以身祷雨,跨白马入江死,雨遂霑足,岁大稔。邑人因立庙。宋开禧丙寅兵毁。嘉定间,郡守丰有俊再建于州城西。今废。

    邵节使祠 。宋邵宏渊与金帅萧琦战于真州之胥浦桥,州民得以渡江,遂免于难。事平,民为立祠。

    三将军庙 在县北

    文丞相祠 在东关河岸上,名“大忠祠。” 明成化间,主事夏英以公尝至真州,立庙以宋死节臣苗再成、姜才配。嘉靖间,主事敖英复增祀赵孟锦。

    三贤祠 以元郝经、吴澄、张䇓尝寓于真,故作祠祀之。

    忠臣庙 祀明洪武枢密院判王鼎鼐。

    浣纱女庙 在县西四十里。旧《志》云:伍员亡楚过此,见一女浣纱,因嘱之曰:“后有追至,勿言。” 女遂赴水死,以绝口。后人因祀之。仪真有鸡留山,即员后留鸡以祀女处。

    孝妇祠 《十道志》云:扬州有孝妇祠。《寰宇记》云:“即于公所祭者,今不知其所。” 《仪真新志》云:“在朴树湾,为农人周祥妻张氏。明崇祯七年,郡人姚思孝捐赀倡建。旧有坊,颜曰‘剖腹活姑’。”

    泰兴县

    社稷坛 在县西门外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门外。

    邑厉坛 在县北门外一里。

    乡厉坛 共二十二所

    城隍庙 在县西。邑人言,陆琢修庙时,蝙蝠粪神像,塑工不得施丹粉。琢率诸人祷于神,一夕死者千头。

    东平王庙 在太平乡。祀汉东平王苍。

    岳王庙 在口岸。明洪武元年建。

    马令祠 祀宋县令马尚。

    顾孝子祠 在县治寅宾门外,祀宋孝子顾忻。明嘉靖十四年,知县朱篪建。

    茅公祠 在乐善坊,即茅旧宅,祀建文死节副都御史茅大芳。嘉靖中,知县朱篪考其故宅,于市桥迤南,屋庐堂寝咸在。乃仍其旧,更加修饰,迁主其间,立祠焉。布政张羽为之记。

    曾襄敏祠 祀故尚书曾铣,今废。

    高邮州

    社稷坛 在州西北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州南。

    州厉坛 在州东北

    “乡厉坛 ” 共一十四所。

    清水潭龙神祠 在州北。

    城隍庙 在州东

    夏禹王庙 在临泽镇

    秦子婴庙 在临泽镇

    汉高帝庙 在沛城村

    汉更始庙 在临泽镇

    武宁王庙 在三垛镇。梁简文帝第十五子大威,大宝元年封武宁王,二年为丹阳尹,遇害。《三》

    考证

    垛土人立庙祀之

    绍兴三巨公祠 祀宋张浚、韩世忠、岳飞、韩宣抚祠 宋韩世忠守高邮有功,民为立祠,贾价有《记》。

    陈提举祠 宋提举陈捐之兴水利有功,民为立祠。

    樊良庙 在樊良湖堤上。宋守马光祖以前守叶秀发为民兴水利,祀之。

    《林太守祠 》。宋守林伯成有惠政,民为立祠。《应教授祠 》。宋教授应武有善教士子,为立祠。康泽庙 在高邮湖中洲上,祀宋耿遇德,每岁州官致祭。

    四贤堂 ,祀宋孙觉、秦观、乔执中、朱寿昌。《露筋》祠 在高邮界,宋米芾有碑记。明征士王彝诗:“淮城小如盖,僻在湖草边,萧条城下路,昔有两婵娟。秋姿艳明月,相携良可怜,小姑泣向嫂。薄暮惨墟烟炎天值暑溽,一望白水田。䆉䅉杂稂莠,远与蒲荷连。落日带沙岸,满耳雷阗阗。彷徨自相吊,所惜在青年。依稀双影长,顾见返照前。修途行旅尽,惆怅不能还。夏蚊喧且起,著面剧霜鹯。囊空无帷帐,奈此万嘴穿。前村有鸡犬,灯火见归船。茅茨出丛薄,隐约四五椽。匪无有帷子,叩门聊息肩。嫂云得相依,小姑泪溅溅。冰肌与玉体,忍委一夕眠。风生翠木下,兀兀坐为禅。噆肤攒利镞,洒血乱幽泉。平生弱女子,苦当鸡肋拳。肉尽志终定,柔筋露蜿蜒。森然出天巧,工岂人力镌。含笑化为鬼,摄衣上云軿。素娥共蟾窟,错落诸星躔。天孙下机处,一时成俗缘。何如作贞鬼,心不愧青天。” 千年露筋庙,野水流涓涓。崇祠闯水裔,蛛丝萦几筵。明妆俨如昨,仿佛步湖莲。乡人枌榆社,日有牛羊牵。车旗飒灵雨,箫鼓咽秋蝉。祗愁神返“驾,不得此周旋。” 英烈夫人祠 祠即毛惜惜死节处。宋理宗朝敕建,赐号,俗呼为异娼庙。按《明一统志》:宋毛惜惜,高邮官妓也。端平二年,荣全据高邮城叛,召惜惜佐酒。惜惜骂曰:“汝本健儿,官家何负于汝而反?吾有死耳,不能为反贼行酒。” 全以刃裂其口,立命脔之,至死骂不绝。后阃臣以闻于朝,特封英烈夫人,且赐之庙,宋方岳为立传。潘紫岩作诗云:“淮海艳姬毛惜惜,娥眉有此万人英。恨无匕首学秦女,曩使裹头真杲卿。玉骨花颜城下土,冰魂雪魄史中名。古今无限腰金者,罗绮丛中过此生。”

    兴化县

    社稷坛 :在县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门外。

    邑厉坛 在县北门外一里馀。

    “乡厉坛 ” 共一十四所。

    城隍庙 在县西迎恩桥北。

    昭阳庙 在昭阳山。春秋时,楚令尹昭阳食采于此,有惠在民,故立庙祀之。

    三闾大夫庙 在县东

    范文正公祠 在儒学内。邑人以公曾令兴化,立祠祀之。

    范公祠 祀文正公。明正德间,高邮州同知胡尧元改“五圣庙为祠。嘉靖间,知县杨恺复改祐圣观为祠,以知县胡拱辰、巡抚唐龙、巡盐御史陈蕙配。”

    张詹祠 在南门外。明嘉靖间,知县李世熙建,祀宋张纶、詹士龙。

    洪公祠 祀巡盐御史洪垣。

    傅侯祠 祀知县。傅佩。

    仰止祠 在南门内。祀提学副使胡献、知县傅佩。

    崇德祠 祀李春芳

    双贞女祠 在南门内。知县李世熙立。祀刘、仲二烈女。

    宝应县

    社稷坛 :在县北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门外。

    邑厉坛 在县北门外一里。

    乡厉坛 共二十三所

    马神庙

    城隍庙 在县东南隅

    双烈祠 祀汉臧洪、陈容。

    泰州

    社稷坛 :在州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 在州南门外。

    邑厉坛 在北门外一里。

    乡厉坛 共一百四十二所。

    城隍庙 在州东南

    三贤祠 祀宋发运使张纶、胡令仪,监西溪场监税范仲淹,并以修捍海堰有功于民,故祀之。思贤堂 在州学内。初建五贤堂,祀韩琦、欧阳修、吕公著、苏轼等五人。宋教授彭方重建,增祀陈瓘、任伯雨,为“七贤堂。” 州守岳珂又增祀王禹偁、杜衍、包拯、唐介、吕颐浩,易为“景贤堂。” 端平以后,州人又增宋庠、邹浩、李衡、崔与之云:

    忠节祠 在州治东南二里。宋将孙虎臣死节,州人立祠祀之。

    赵公祠 在城东北。宋绍定间,李全拥众犯州,江淮制置大使赵善湘、淮东安抚使赵范、淮东提刑赵葵指授诸将,合力平贼。州人德之,为立祠祀焉。

    三忠臣祠 祀宋李庭芝、孙虎臣、姜才。

    六太守祠 祀宋守荆罕儒、周述、田钖、张纶、孔道辅、曾致尧。

    名贤祠 即旧景贤堂。明嘉靖元年,知州金廷瑞等建,祀富弼、范仲淹、胡瑗、王扬英、陈瓘、赵抃、孔道辅、曾肇、胡令仪、岳飞、文天祥。

    “马通判” 祠 祀宋通判马尚。

    董孝子祠 :在西溪镇,祀汉董永。《维扬新志》辨永为湖广孝感人,然泰州有董永墓及缫丝井,或永侨寓于此未可知。

    “胡安定先生祠 ” 在泰山,知州王臣建。

    王心斋祠 祀理学。王良

    如皋县

    社稷坛 在县西一里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南一里。

    邑厉坛 ,在县河北三百一十步。

    “乡厉坛 ” 共四十所:

    城隍庙 在县东隅

    胡安定先生祠 “宋崇宁元年建于县治东南隅。明正统二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曹立移建于儒学西南,有司春秋致祭。”

    贞烈祠 祀节妇卢氏、葛氏、顾氏、许氏、章氏、许氏、石氏、胡氏、许氏、烈女李氏。

    通州

    社稷坛 在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

    州厉坛 在东门外二里。

    “乡厉坛 ” 共一百一十所。

    江海神祠 在狼山

    城隍庙 在州东北隅

    张武定祠 元张弘纲自江阴移镇通州,有惠于民。后征八百媳妇战殁,门客葛汉卿等立祠于通州。虞集辈俱有诗。

    文丞相祠 在东门外观音山,判官史立模建。胡文定公祠 ,在南门外,知州锺汪、同知丰坊建。

    四贤祠 祀范仲淹、胡瑷、岳飞、文天祥。明嘉靖二十一年春,学正欧阳瑜等请于巡盐御史胡植,行有司,即通州书院改为祠。

    三贤堂 :知州蒋元肃建,祀州人张次山,寓贤陈瓘、任伯雨。

    钱公祠 祀参政钱嶪

    名贤祠 在东门外里许。判官史立模建,祀孙觉、张次山、任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