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百三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百三十三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百三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三十三卷目录

     镇江府部汇考九

      镇江府风俗考

      镇江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七百三十三卷

    镇江府部汇考九

    镇江府风俗考        府志

    本府。丹徒县附郭。

    旧《图经》本泰伯之化,有谦让之风。

    《通典》“人性轻扬,永嘉后艺文儒术,斯之为盛。虽闾阎贱品,处力役之间,吟咏不绝,盖因颜、谢之风扇焉。”

    《寰宇记》:“礼逊谦谨,婚嫁丧葬,杂用周汉之礼。承泰伯之高踪,存季子之遗意。盖英贤之旧壤,杂吴夏之语音。”

    《方舆胜览》。“小人习战,君子尚礼。”

    《咸淳志》:“土风质而厚,士风淳而直。”

    丹阳县 俗尚和,为三吴上游,习《诗》《书》而尚礼节,务农桑以崇俭约。

    金坛县 士习《诗》《书》,敦简素,民闲故土,力耕稼,不急工商之利,啬于自奉,妇人耻出门户,此其近美者。然犹尚掊克,好讼讦,强凌弱,富吞贫,子壮出,分婚嫁,论财丧,用浮屠。惑风水,好淫祀,鲜行古礼。司政教者,宜因俗而教化之。

    元日 ,天腊节。夙兴,男妇各盛服拜天神、祖先,以序祝尊长及邻里亲戚,饮屠苏酒。

    正月十五日 ,比屋张灯,游人放各色花火以助欢。打《元宵鼓》。

    二月十二日 为花朝,挂彩于花树,以是日晴煦无风,卜果之丰熟,寒食祭墓。清明插柳,人簪一枝,谓“辟邪。”

    四月八日 浴佛,烝青精饭相饷。

    夏至 ,《食李饷馄饨》。

    端午 天中节,又为“地腊节” ,啖角黍,造龙舟竞渡,泛菖蒲雄黄酒,门悬艾虎,妇女簪健人,彩符绒虎佩香囊,谓“辟邪。”

    六月六日 作醋,谓之《六月红》。

    七夕 道德腊,女子设瓜果于堂中乞巧。七月十五 中元节,祀先妆,《满池娇》,浮屠作盂兰会。

    中秋 具酒肴,赏月啖月饼。

    重九 馈面糕,杂糖果珍羞为之,俗名“重阳糕。” 十月一日 ,民岁腊节祀先,作汤糍。

    冬至 《贺冬》合祀于宗祠,同族团拜

    腊月八日 为王侯腊,煮豆粥,杂以珍果花菜,为《腊八粥》。谓辟邪祛寒郤疾毒。

    二十四夜 ,祭灶。二十五日 ,炊赤豆饭。宋范成大诗云:“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轑。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

    除日 ,写桃符绘门神,祭先祖,悬真像于家庭,供奉“烝年糕。”

    《除夜 祀群神》。写桃符,绘门神《爆竹守岁》《爇天香》。

    镇江府祠庙考一       府志

    本府。丹徒县附郭。

    社稷坛 在金银门外西北。宋社稷异坛,皆北向。坛制崇二尺五寸,方广二丈五尺。缭以周垣,四陛四门,由北门入。石主长二尺五寸,方二尺,埋坛之南,正中少见圆尖。石主外别为木主,高二尺。社神左,稷神右,并南向。岁以春秋仲月上戊日致祭。

    山川风云雷雨坛 在虎踞门外之南。宋、元惟京城得立。明洪武元年,诏天下郡县祀境内山川。明年,以风、雷、雨师合一坛,用惊蛰日告祭,用雷收声时报祭。六年,以风、云、雷、雨、山川合一坛。八年,又合城隍祭之。坛制与社稷坛同,惟由南门入为异。风云雷雨之神居中,山川左,城隍神右。岁致祭与社稷日同。

    厉坛 在定波门外之北。坛制高一丈五寸,方广二丈。前竖告厉碑,岁以清明、中元、十月朔,凡三日致祭。届期迎城隍神位于坛南,榜“无祀鬼。”

    神祭之

    里社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一社,命耆老岁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酒果,祭五十五谷之神。

    乡厉坛 明洪武八年定制,每里立无祀鬼神坛一,谓之“乡厉。” 命耆老岁以春秋仲月,用羊一、豕一、酒果致祭。

    城隍忠祐庙 在府治西南。旧在府治西,宋绍兴七年移置。二十七年里人鼎建,乾道元年赐庙额。郡守方滋奏:“城隍祠,润人相传实汉高帝将军纪信庙食此方,绵历数千载,发露灵德,不可胜纪。旧庙在府治西,已移南墉之上。二十七年郡人鼎建,请祷雨旸,无不响答。三十一年,金人犯瓜州,前守臣赵公偁祝于祠” 下,以求阴相,未几,其首自毙,乞下有司议封。诏赐额“忠祐。” 元至元中,殿毁重建。明洪武中,《都纪》吴仁厚重建元武殿,永乐中郡守罗观继葺。景泰乙亥岁凶,朝廷遣大臣祷祀。

    皇清康熙十一年,郡人大加修葺。

    下元水府庙 在金山。宋祥符初,赐额曰“显济。” 元丰中,僧了元移于还京门外。建炎初,庙毁,大帅刘光世重创。绍兴丁卯,都统制王胜重修,以十月十五日有司致祭。

    白龙庙 在常山之麓。宋元丰六年,赐庙额曰“灵济。” 宣和中,封惠泽侯。是岁大旱,州祷而雨,郡守许遵以状闻,乃赐庙额。绍兴癸酉,加为“灵应昭济公。” 《祀典》以四月三日有司致祭。

    汉荆王庙 在府治前,高祖从兄贾庙也。贾既战死,人为立庙。唐先天二年重修。宋绍兴三年,郡守胡世将重建。乾道戊子,陈天麟重修。明正统、弘治间俱修葺,后复倾圮。天启乙丑,郡守贺仲轼重修。复构前厅三间,外创大门,立“汉荆王庙” 额入祀典,以七月五日有司致祭。

    焦光祠 。在焦山普济寺内。宋祥符中,真宗以感梦封明应公,亲制词以告,刻石幢祠内。隆兴中,加封英济。郡守方滋以神有庇民之德,请于朝,诏加“英济” 二字。苏师德记,米芾铭。有司春秋致祭。

    褒忠祠 在银山下。宋忠州刺史魏胜与金人战,死之。隆兴间,赠以节钺,赐谥,立庙祀典,十月五日有司致祭。后废,与韩蕲王世忠并祀金山表忠祠内。

    旌忠庙 旧在通吴门外,以祀宋韩蕲王世忠。都统李郁建,后废,因建表忠祠于金山。

    表忠祠 在金山,合祀韩世忠、魏胜,有司春秋致祭。

    周濂溪先生祠 在鹤林寺西。知县庞时雍增修石莲池并光霁亭。先生奉母,依舅氏郑龙图居润,母卒,遂葬焉。“读书寺旁凿莲池,故即其地建祠祀之,并以和靖尹先生配享。” 尹先生,开封人,建炎中奉詺赴绍兴,经镇江新丰镇,夫人郭氏亡,遂葬焉。及先生没后,子孙乃家于丹徒,奉祀与“表忠祠” 、“四贤祠” 俱明万历丙申,郡守王应麟改正。

    四贤祠 在寿丘山。明正德中,敕建宗忠简公祠于此山,以文正范公、信国文公、丞相陆公合为一祠。盖范公少随母读书,寓隆化寺,宗公祠其旧址也。文公使元,脱难于京口,陆公亦居郡中,其旧祠在阳彭山,非其所,故俱祀于寿丘山,名曰“四贤祠。” 后废。

    宗忠简祠 :在县儒学龙门内之东,春秋有司致祭。

    范文正祠 。“四贤祠” 废,迁县学,尊经阁下,春秋有司致祭。

    《文信国祠 》、四贤祠废迁金山,春秋有司致祭。《陆丞相祠 》、四贤祠废迁城南鹤林寺,春秋有司致祭。

    石公山神庙 在郡东北九里。

    白兔山神庙 在县东南十五里。

    句骊山神庙 ,在县西南七十里。

    仰山庙 在通吴门内,许俊建。俊藉仰山神之灵,收洞寇获功,遂建庙。

    后土神别庙 在府治西南,神号“后土皇灵地祗” 创始,未详何代,即今道冲观也。

    都土地庙 在城隍庙西山下。

    夏禹王庙 在禹迹山上,紫府观之东。

    东岳别庙 二,一在阳彭山,唐天祐间,大夫周敬福建。敬福裔孙淮浙守邦杰重修。宋右相周必大感神梦至行祠,获金银二笏,益廓庙制,为郡民祈福之所。明巡抚周忱追念祖绪,檄郡邑大加修葺,庙无羽士。今守庙祀者,犹周氏子孙。

    考证

    也一在戴港镇

    西岳别庙 旧在云腾山下。唐太和中,丹徒令彭彦规建,今废。

    文昌祠 二一在报恩观西庑,元泰定中重修。一在儒学,

    “龙王庙 ” 二:一在北固山,一在金山。

    昭惠庙 在雩山,即乌龙王庙。宋绍定四年,郡人韩大伦建,奏赐额。“嘉定” 五年夏旱,农人祷于庙,有人偶于龙池内捕得一蟹,焚之,随遭雷震。绍定四年,大伦鼎新,祷雨辄应。

    瓜步江神庙 在金山

    关王庙 在江口坊,竖土山之侧。元大德三年,县尉孙琳建。琳祷雨有应,又祷蝗不伤禾,率众建庙。

    金龙四大王庙 在京口关王庙左。王姓谢,名绪,宋国戚也,悯宋将亡,隐杭之金龙山,筑望云亭居焉。闻谢太后北行赴苕,溺水死,誓曰:“苕水逆流,是吾为神时;黄河逆流,是吾报怨时。” 尸浮苕而上八十里,土人即祀之。明洪武初,驱群蜂助战河上封以王爵。万历末,运粮军及商贾建庙江口。

    徐偃王别庙 二一在崇德乡大渎山下漕河西,宋绍兴间创,州郡春秋致祭。元毁于兵,延祐中复建。一在下濞塘西南二里。

    汉留侯庙 二:一在丹徒镇漕河之东,未详所始,土人亦谓之“张司徒庙” ,非也。今别有张司徒庙,在官庄口,但此庙未知所始。或谓有土人至中州,过留侯祠,奉香火以归,立庙。宋建炎毁,绍兴辛酉重建。景定四年,隐者徐梅窗新之。元庙圮,皇庆元年,里人令德新、胡体仁重建。一在彭城,宋嘉定间建。

    武烈帝别庙 在朝阳门外,始为陈府君庙。唐乾符二年追封忠烈公,中和四年加感应;梁开平四年进福顺王;南唐保大十三年册武烈帝。按校书郎顾云记及《毗陵旧志》,“神姓陈,讳杲仁,字世威,晋陵人,汉太丘长十七世孙也。年十八,举秀才,对策拜监察御史。隋大业中,受诏平寇,授大司徒。娶沈法兴女,法兴有异” 谋,惧公未发,潜以药毒之,唐武德三年也。后法兴中神矢毙,郡人以神忠孝、文武信义,谋辨八绝奏于朝,即神兵仗库立庙。

    都天庙 在烈帝庙之右。明崇祯间,僧若昧募建。

    东平忠靖王别庙 在小沙中保。宋季里人裔杰重建,今废。

    萧梁公主庙 一在“涧港” ,一在京岘山。

    真武庙 在北固山之南土山上。明弘治戊申建。

    天王庙 ,宋诸军寨皆有之,元季存者二,明仅存。其一在县学古寨巷头。旧传,唐太宗起兵,有神自号“毗沙门天王” ,愿效力定乱,故所向成功。及即位,诏天下公府皆祀之。

    辛王庙 在辛丰镇,宋绍兴七年立。杨大成《记略》曰:“韩国赵侯辛君,讳翼,字大鹏,灌阳人也。事韩为郎中,避秦入闽,以家财求客,为韩报仇于秦。后居毗陵,闻秦已破,尽发帑藏救饥民,无疾而逝,葬辛塘之南。至隋,立祠于南冈之东。宋真宗始封王号。绍兴七年,迁祠于此。”

    张王别庙 旧名“广德王庙。” 一在城西南,未详所始。宋崇宁间,新而广之,为建炎兵火所坏,元至大三年重修,庙外石坊、石桥、有亭。

    皇清顺治中重修。《一》在华山,

    炳灵公庙 在丁角镇

    明灵昭惠祠 二俗呼“皮场庙。” 一在草巷南;一在京口闸。

    三真君庙 在塔山。奉周、唐、葛三真君。土人多言周为晋孝侯处。考《一统志》处州祠庙言三人乃周厉王诤臣。

    晏公庙 三一在丹徒镇,明初敕封;一在江滨;一在小沙。

    寿丘司徒庙 在上河街普照寺,即寿丘山神,南唐时封为司徒。

    灵顺别庙 在镇西桥侧。宋淳熙二年,郡人成大兴创。明初,裔孙福重建,福孙振,景泰中继葺。成化辛丑,曾孙源新作山门。

    白马司徒庙 在府治之西高桥北。

    康王祠 在城隍庙西庑。宋绍兴壬午,郡人艾钦文建。时郡人大疫,钦文业医,梦神授《香苏饮方》,乃煮药于庭,病者饮之辄瘥,遂建此祠。元延祐六年,加封威显昭惠圣顺忠烈王。天历己巳重修。按旧志,浮梁景德镇有宋石刻云:“王姓康。”

    名保裔,洛阳人。仕周,以战功为东州押班。父死,宋太祖以保裔代之,后与契丹战,死之,真宗赠侍中。已而灵迹显著于信之弋阳。熙宁中封英显侯,庆元间封“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

    张司徒别庙 ,在丹徒镇官庄口。

    水府三官庙 在南闸下,运河岸南首。

    汉刘使君庙 在郡城北。创建岁月未详,宋庆元间重修。

    李卫公祠 在甘露寺,宋元祐中,郡守林希创。苏丞相颂祠 ,在因胜寺。

    林仁肇庙 二一在因胜寺,一在朱方门外。按

    《苏氏谈训》
    仁肇宅在朱方门外一里后为苏丞

    相颂居第。颂以“仁肇忠勇” ,为立庙于宅之东侧,今废。

    林文节希祠 在紫府观。

    柳如京庙 在北固山下,今废。

    “钱良臣祠 ” 、《赵彦逾祠 》、“宇文绍节祠 ” 并在甘露寺。

    刘武翼祠 在登云门外,祀宋武翼大夫刘挺肃。练三姑庙 在县东三十里。

    石马庙 在郡西四十里高资涧西。元天历元年重建。

    司马公庙 在义里乡炭渚桥。

    杨文襄祠 在京口驿西。明万历丙申,郡守王应麟建。

    郭侍郎祠 在京口驿西,文襄祠左。明万历丙申,知县庞时雍建。

    五圣庙 在唐颓山巅

    九里庙 俗呼“吴季札行祠。”

    丹阳县

    社稷坛 :在县治西北。

    《山川》风云雷雨坛 在县治西南。

    邑厉坛 在县治东

    城隍庙 “在县治西。宋宣和间僧道渊建。嘉定间重建。明洪武、永乐间增建。景泰二年修葺。正德二年增建后殿并店房十楹。”

    《皇清》仍其旧。月朔望,邑宰率僚属行参谒礼。每赴任,

    先日斋宿庙中,厥明致祭,而后诣县。

    善利庙 在县东北五十里,即嘉山龙祠。宋祷雨有应,赐额封“昭泽侯。” 《祀典》仲夏十三日致祭。慈感庙 在县东南五十里,即吴塘龙母祠。宋绍兴戊辰赐额封“嘉惠赞福夫人。” 明正统五年,邑宰陈谊重建,以仲夏十八日致祭。

    延陵季子祠,即嘉贤庙 ,在延陵镇西北九里,即吴季子庙也,不知何时所立。东汉会稽守第五伦毁之,其后更复。按唐高绍《谒庙记》引《丹阳记》言庙有三,南庙在延陵东郭外,北庙在武进县博落城西,北庙即此是也。第五伦谓宜简于一,唯存南庙。其后人悉更复之。唐大历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为记,吴郡张从申书之。宋元祐戊辰,敕赐庙额,岁久庙圮。宣和、建炎间因旧址新之。庆元中,封昭德侯。嘉定间,重修十字碑亭。庙有百井,内沸井四,又古碑四,皆颂神之德。历元至明,殿倾圮。宣德辛亥,邑人稍加修葺。正统中,邑令陈谊始新其殿。祀典岁以孟夏十三日致祭。

    东岳庙 在土地桥西。宋嘉定间,贡士谈从龙建。明洪武中,建西阁,永乐中,建东阁。正统间,庙毁重建。弘治壬子又毁复建。

    显济庙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即彭山龙祠。有池灵异。宋嘉泰初赐额,邑人士《戎棣》增创,仍置田以给守庙。

    汉王庙 三:一在闾塘,祀高祖。按汉制,所尝幸郡国皆立庙。初,荆王贾为九江王布所杀,上自击布幸荆国,故得立庙,因而不废。二在越塘村。村前者曰“前汉王庙,祀刘知远;村后者曰后汉王庙,祀光武。” 按:所谓“前汉” 、“后汉” 者,盖因塘在村前村后而别称耳。后人以刘知远亦号高祖,故妄意之,而祀光武者,岂亦以后汉而遂讹之耶?顺祐王庙 在县南五十里荆城,即汉荆王庙。明嘉靖间,兵马赠尚书贺镐重建。庙近镐墓。白鹤三仙庙 在县西十五里锺离村。一名三仙院。宋绍兴间建,明景泰四年增建。庙有汉孙锺灌瓜井。

    “孱陵侯庙 即吴将吕蒙祠” ,在县东吕城镇。“颜良庙 ” 在吕城大定桥北。

    丁令威祠 在丁桥太霄观。

    武烈帝别庙 在县东南三里斜桥下。明洪武中,知隰州里人杨鲁建。弘治中,道士沈景旸修葺。

    梓潼帝君庙 在县东灵顺庙西,宋宝祐己未。

    蔡逢建

    陈少阳祠 在北门外,旧为五圣庙。明正德十四年,巡按叶忠命太学生孙育建立,岁令有司致祭。一在旧城,即贺宪副宅。裔孙陈宪应科、体新等世袭奉祀。今奉祀生惠懿,即少阳之十九世孙也。

    石曼卿祠 在县治。前岁,有司致祭。

    桓忠烈祠 在柏冈,俗呼“桓将军庙。” 彦范死后,即其家立祠祀之,今仍旧。

    尹和靖祠 在县东长沟里,宋嘉定时建造。明万历庚戌,邑宰旷鸣銮重建。岁二仲丁后三日,邑令同儒学致祭。

    报功生祠 旧为定善院。明嘉靖十九年,巡抚夏邦谟有德于邑,立生祠以报其功。

    蔡天启祠 在沈家桥西北,裔孙汝荣倡修。汝荣,邑耆宾,子璨刲股救父,以孝闻。康熙二十七年。

    天子覃恩,查取先贤嫡裔奉祀本祠。督学院以《蔡十》

    六代孙蔡煌汇题《令守祠祀》。

    徐偃王庙 在县北七里湾。明嘉靖中重建。毗陵阁、僧云山等建。

    广惠庙 即张王庙,凡七:一在县东华店桥北,一在县西都观村,一在县南延陵镇东,一在县南珥村镇西,一在县东张村,一在县南竹塘村,一在县东南大华村。

    三孤庙 在县东北观音山后。

    关帝庙 :在北门。太学生姜大𬭎建。

    灵顺五圣庙 五旧在北门,名“新庙” ,后改为陈少阳祠,庙移于陈家桥。一在县西龙城村,一在丰乐村,俱元大德间建。一在陈村,一在埤城镇,俱明正统间建。

    太尉堂 在儒学东

    陈司徒庙 在东岳庙东。

    萧相公庙 在南河上

    龙王庙 在练湖上。明嘉靖四十三年,邑令李学道建。

    葛仙翁庙 在莲堂庵西。

    张子房庙 在草堰东,俗呼“张大王庙。”

    忠王庙 在金鸡山

    郭子仪庙 在吕城镇南。

    酒坊七郎庙 在县东一里湾头。

    平浪侯庙 在县东三里。

    鲍公庙 二一在县东五里,一在麻巷门内。太尉庙 ,在县西三十里马村。

    新建关帝庙 明嘉靖四十五年,邑人知州丁一敬经始道士马景荣募建。

    倪司徒庙 在县西北黄林村。

    白马司徒庙 二一在县西北马林村,一在县西普墅村。

    窦庄庙 在县东四十里。

    珥村东岳庙 在县南四十里。

    灵山庙 在珥村镇东

    十里庙 在县南

    凤凰庙 在县南

    柳大王庙 在城南,俗呼“三坝庙” ,祈嗣有“应天妃庙 。” 明嘉靖四十五年,邑令张德夫建,在妙觉寺内。

    东泊关帝庙 在县东南六十里,尚书张捷建。菰川关帝庙 在县东南七十里蒋墅村,明天启间光禄贺懋光建。庙近菰川别墅,故名。柳公庙 在县小南门内,相传为“柳下惠祠。” 华店广惠庙 在县东十里九曲河北。宋元香火。明季僧幸惠、同僧明镜修建,庙基五亩馀。鄂王庙 在紫阳渡,“历久倾圮,岳繁之等倡首重建。”

    金坛县

    社稷坛 在县治西

    《山川》风云雷雨坛 在县治南。

    邑厉坛 在县治北

    城隍庙 肇于汉之建武。宋、元庙在县东北,后以为西察院。明洪武三年,知县蔡原臣改建于庙西南百步许,复秩祀于山川坛,主祭于邑厉坛,复举庙祀。每月朔望,县掌印官率属诣庙行香。初莅任者先日诣庙祭神而誓,典制益详。正统中,知县刘训重建正殿,增置两庑,题名尚存。弘治间,知县秦锐增建寝殿。嘉靖乙巳,知县黄缙重修,邑人按察副使王臬建。崇祯三年,知县刘宗祥重修前殿,邑人户部侍郎干仕廉“记。”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县康万宁重修,邑人即庙右建。

    康公书院基地,“东五十步至察院,西三十六步至曹宅,南十七步至大街,北二十三步至后街。”

    灵济庙 在县南十里大泽洲上。唐御史魏仲舒因感梦建庙祀之。旧传有白龙见于此,人为立祠,故号其泽曰“白龙荡” ,祠曰“白龙庙。” 宋皇祐初,县令曾旦祷雨获应,新其庙。绍圣三年,封神为昭泽敏应公,龙母为嘉惠夫人,复新之。崇宁中赐额,封“孚惠王。” 淳熙中重修。嘉定中,敕封龙母为上善夫人。九年增修。十一年,加封孚惠灵佑王。咸淳八年,增封顺应灵济孚惠王。庙前有明秀轩,米友仁书扁。五月十八日,有司致祭。明洪武初,称“思湖白龙之神。” 正统间,知县刘训重建庙前地九亩,令庙守者种植。正德十六年,知县任佃祷雨有应,复重新之。

    皇清仍定为常祀。顺治中增修。

    东岳庙 在朝天门外东北隅。古祭五岳,仅为坛壝,唐始置庙于岳麓。郡县有祠,自宋始。岳庙元丰中创建。绍兴十四年,邑人戴思恭为父祈报,建五岳崇楼于殿前。邑人进士李质“记。” 元至治二年,吕桂子重修。按旧志,后殿壁乃大观四年名笔,所画侍卫、优伶、衣冠、器仗,皆极精妙。岁久将压,吕桂子再加修葺,惜其奇古,为木函护之。梁柱虽易,而壁顾无恙。明洪武戊辰,创经堂两庑,成化十二年重修。万历二十四年,知县黄兰芳重建。移五岳崇楼于寝殿后,即其基为“格思堂。” 正印官于三月三十日致祭。

    皇清康熙十一年,道会嵇利益、江贞镐邑人王若玉。

    募合邑重修。树外屏,辟阁道,移地藏宝坊,对观音胜境,规制益加闳丽矣。

    忠祐庙 在县治东北半里。祀隋大司徒陈杲仁。宋绍兴二十七年重建。

    袁太守庙 在县西十五里三洞乡。前晋袁宏没,葬于此。唐末,其裔孙仁敬即墓所立庙祀之。宋元丰三年,裔孙彦博重修。乡人岁时祈赛,大著灵应。

    皇清顺治八年,里人重修。

    陶贞白祠 在县西五十里孝德乡陶村。丹井古银杏树尚存。

    太常寺卿庙 在县治东南。太常寺卿殷芊之庙,避宋祖讳,止呼其官。

    “李司徒庙 ” 不详其始。

    运使周侯庙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东周村。唐运使周稹以死捍难,乡人德之,立庙以祀。侯处士庙 在县西二十五里西冈。元虞集撰碑,赵孟𫖯书,已废。

    夏禹王庙 在县西二十里沙湖之上。

    河西土地庙 在县南兴元坊巷。明太祖丁酉岁东征问筊,筊跃起直竖不仆。太祖曰:“神无大小,敬之必灵。”

    皇清康熙十五年,重修扩地,筑高垣屏其前。

    文昌阁 在望华门外西禅寺左。明万历十七年,知县龚文选、训导达荣建。宾兴之岁,有司饯送生儒在此。《劝驾》一在文明门外,太虚观左。明万历中,封左参政于束建。

    吴季子庙 一在顾龙山巅,明万历四十六年,邢台吴道明以知县谪丞金坛建。一在九里村。尹和靖祠 在县东二十二里上汤村,明万历四十年,裔孙尹守元建。先生讳焞,河南府人,避金乱徙蜀。绍兴中,用荐应召,南渡,经镇江新丰镇,夫人郭氏亡,遂葬焉。先生没后,子孙因家丹徒,世衣巾奉祀,十一世而迁上汤,裔孙守元具词府县请建祠。详允。依丹徒例,给守元衣巾奉祀,祭田六十亩,历免杂差。天启三年定例,春秋丁祭后三日,县学教谕致祭。知县郭如楚撰《碑记》。

    玉皇殿 ,在拱极门外一里,创始莫考。

    皇清康熙十二年,邑人候官知县虞宁重建。

    华光庙 相传创自齐梁,世祀五显灵官,在北城大街,西向。明嘉靖三十五年,以其地为便民仓,改建于兹云寺左,南向。岁久圯坏。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县康万宁,令僧普浩募“里人”周

    代芳司钦等重修

    关帝庙 在县东北武烈帝祠左。旧为林、陈二侯祠,明季练兵官居其中。

    皇清顺治二年,“湖贼”入城,焚其居,知县胡延年讨平。

    之。先是,歼贼时,延年梦关帝为助,因建庙报祀。至今邑令朔望行香,仍祀林、陈二令主于其右。邑人德胡令专祀之阁下祠左为“文昌阁” ,康熙六年,知县高种之建,并给田四十一亩四分五釐以供香火。

    蒋太师庙 一在县南坝太虚观右,相传建自唐代。一在县南罗家寨。

    皇清顺治初里人建。一在县西二十都屯山村,为《龙
    考证

    《舟胜会》按:神讳歆,字子文,河南函山人,东汉末为秣陵尉,擒盗,伤其额里创,复战歼敌而后殒。孙吴时大著灵响,封为中都侯,立庙蒋山。宋孝武初加太师、大都督;南唐加谥“庄武” ;宋仁宗景祐二年赐额“惠王庙。” 明初加封忠烈武顺昭灵嘉祐王,岁时致祭。

    张大帝祠 一在县西北五里,一在望华门外西禅寺左,康熙八年重修。神句容人,屡封“南宫大帝。”

    泰山碧霞元君庙 在文明门外,太虚观左。明嘉靖中,翰林编修曹大章建。

    监生神祠 在望华门外西禅寺右,明天启中建。

    柯邑侯去思祠 在朝天门外,北禅寺左,明崇祯九年建。

    宋邑侯去思祠 在顾龙山巅,圆通庵左。明崇祯十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