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六百七十三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七十三卷目录

     苏州府部汇考五

      苏州府封建考

      苏州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六百七十三卷

    苏州府部汇考五

    苏州府封建考        府志

    古先封国

    勾吴 自泰伯至王僚二十三君皆都此,或名“吴城。” 至周武王访其后,得《周章》,遂封焉。

    “吴王刘濞 ” ,高帝兄子。十二年冬,英布诛,立沛侯濞为吴王。景帝时,反,诛。

    后汉

    “吴侯邓‘泛 ’” ,光武帝封。

    吴侯孙策 ,字伯符。献帝建安三年,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因定丹阳、宣城之地,奄有江左。

    吴侯陆逊 ,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封。

    三国

    吴王曹彪 魏太祖子文帝黄初三年封吴侯孙壹仕 魏封。

    吴侯张昭 《吴大帝权黄龙》元年封。

    会稽王亮 ,字子明,大帝孙权少子,立为太子,权薨,即尊号。三年九月,孙琳黜亮为会稽王。会稽,今苏州府,秦曰“会稽。”

    吴侯孙绍 ,策子。大帝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吴侯英 》,《孙登》次子。封吴侯。吴主亮五凤元年谋诛大将军孙峻,事觉自杀,国除。

    吴侯基 ,《鲁王霸》长子废帝亮五凤中封晋

    吴王司马晏 ,字平度,武帝子。太康十年封,食邑吴兴、丹阳并吴三郡。永嘉末遇害。

    吴王司马岳 ,显宗咸和元年封。九年,改封琅琊,犹食吴郡。后继成帝即位,是为康帝。

    吴县侯庾冰 ,显宗咸和中封。

    《吴王萧岑 》宣帝子封。

    吴郡王元善,见 。“以兰陵公封” ,即东魏孝静帝。《陈》

    《吴郡王陈藩 》,后主第十子。贞明三年封《北魏》。

    吴王余 太武帝子后改南安王。

    吴王可《博真 》,《太武帝子》太平真君年间封吴郡王《长孙陵 》北魏封。

    北周

    吴国公尉迟纲 ,明帝武成元年追封。谥《武唐》。

    吴王《杜伏威 》高祖《武德二年归唐》后封吴国公《尉迟恭 》《武德》五年封。

    吴王李元轨 高祖子初封霍王武德六年徙封。

    《吴王李元恪 》,《武德》七年封。

    “吴国公冯《盎 》” ,《武德》中封。

    吴王李恪 太宗子贞观十年封恪子琨琨子祗并嗣爵。

    “吴王李荣 。” “蔡王” 位下:

    “吴王李宙 ” 见《柳宗元文》,未详所出。

    吴国公李《保 ,元》宗孙。

    长洲县男《归登 》,宪宗元和间封。

    吴国公李孝逸 宗室武后光宅元年封吴郡国公陆扆 光化三年封食邑一千五百户。

    “吴国公李禬 ” ,吴王袛弟。

    吴王杨行密 ,昭宗天复二年封。景福元年,以行密为河南节度使。天复二年,赐爵吴王。天祐二年卒,子渥嗣。张颢、徐温弑渥,立其弟隆演。七年,岐王承制,加隆演嗣吴王。

    吴王钱镠 ,天祐元年封。

    吴郡男陆长源 ,唐封。

    吴国公武行德 ,太祖乾德元年封。

    吴国公侯童 ,乾德五年封。

    吴王赵元杰 ,太宗第五子。淳化五年封。

    吴国公苗继宗 ,仁宗贵妃父。

    吴荣王赵颢 ,英宗长子。薨,追封。

    吴王赵宗绛 ,太宗曾孙。神宗熙宁中嗣封吴国公,进爵为王。

    吴荣穆王赵佖 ,神宗第九子。薨,追封。

    吴国公。赵枢 ,徽宗第五子。崇宁二年封吴国公。赵植 ,徽宗第十二子。大观中累封吴王。吴近 ,高宗宪圣慈烈皇后之父,追封吴国公。赵璩 ,艺祖七世孙,高宗朝命不果行,又封崇国。

    吴郡侯魏宪 ,高宗绍兴中封。

    吴县男《陆元朗 》,高宗朝封。

    吴国公林希

    吴国公范成大 ,孝宗淳熙十六年,先封吴郡开国侯,进封。

    昆山县子范之柔 ,宁宗嘉定八年封,加食邑八百户。

    吴郡侯胡元质

    吴郡侯王野 ,理宗宝祐二年封。

    吴郡国公陆佃

    长洲县子黄由

    吴县男顾少连

    吴县男陆兼物

    吴县男张镒

    吴县男张聿

    吴县男郑作肃 以上俱宋封食邑三百户。长洲县男颜度

    长洲县男郑起潜 ,“食邑三百户。”

    长洲县男王景齐 食邑三百户。

    昆山县男卫泾

    昆山县男郑准

    昆山县男郑竦

    嘉定伯周奎 ,思宗烈皇后父,崇祯元年封。

    苏州府公署考        府志

    本府。吴县长洲县附郭。

    “苏州府治 ,属吴县,在织里桥东。元初为江南财赋提举司,后改都水庸田使司,复为平江路总管府。” 吴元年就建府治。明洪武二年,知府何质、陈宁相继成之。初因元旧官吏居外宅治事,至是始就内居处。正统间,知府况锺重构库房。天顺间,知府林鹤改作后堂厅事,东为推官厅,又东为照磨所,西为经历司,又西“为架阁库,后为丰盈库。堂下夹以东、西廊舍,东为吏、户、礼、承发、架阁房,西为兵、刑、工、粮房。堂外周列佐贰之私第,西稍下为四区以居幕属,又下一区居库官。廊后为周庐,以居胥吏。” 中门外东为土地神祠,旁地为厩。门之外东为旌善亭,西为“申明亭。” 嘉靖间,廊庑毁,郡守王鸿渐改建。逾年,厅堂、库藏、门庑灾,同知锺鉴悉如制鼎新矣。

    同知署 在府署西

    通判署 在府署东

    经历署  、照磨署  、知事署。

    检校署 以上俱未详所在。

    司狱司 在府西南织里桥南,即元旧司狱司基。吴元年移置灵芝坊。明洪武六年,知府魏观复建今处。

    府羁候铺 在大石头巷。明初未置,凡羁轻犯,分发各图警铺。嘉靖四年,知府胡缵宗以马禅废寺改置。

    吴县治 在慈悲桥西。秦汉时立治于子城东北打急路桥东。隋开皇十一年,徙州城于横山下,县亦随之。唐武德七年,复还故处,分州城东半地,置长洲县,遂移县治于州廨西北二里。县基旧在褚家巷,本雍熙寺菜圃官,与之互换。宋因之。元大德八年,移附平江路总管府旁子城内。至正末,张士诚迁于永定寺后,即旧十六观堂基。明洪武元年移置今所。设正佐官廨于公堂后,吏舍于卷廊后。二年,知县蒋玉又增广中门。天顺五年,知县崔浩增置狱房。成化十二年,知县张凤骞立旌善、“申明” 二亭。凤骞并取本县旌表节妇勒石旌善亭内。弘治八年,知县邝璠于门外东西树“东兴” 、“西成” 二坊,左右榜廊各十二间。又建廊舍,以便乡民之应役。建“治平” 、“攸往” 二桥,移旌善申明于治南直街,东西相向。正德二年,知县刘恒建《黄册》库于后堂西。嘉靖六年,知县苏祐内外葺缮,扁大堂曰“公勤” ,后堂曰“正己。” 直街南建坊曰“通和。” 大门外东西建坊曰“修政” ,曰“勤民。” 二十七年,知县宋仪望撤谯楼,改作。

    大门,设羁候所于县之西南。三十九年,知县曹自守增建延宾馆,改“修政” 、“勤民” 二坊为“勤政、抚字。” 万历九年,知县傅光宅题正厅曰“近民” ,巡捕丞廨曰“保民” ,主簿水利廨曰“惠民” ,管粮廨曰“𥙿民。” 改县前二坊:东曰“盛朝巨卿” ,西曰“昭代名公。” 万历三十五年,知县曾汝召重建大门,移竖儒学前首邦文献坊于治平桥南。崇祯十二年,知县牛若麟修大堂两廊,建“军器库” 于堂左,“常盈仓” 于堂右,重建门外东西榜廊。

    皇清顺治二年六月十三日,前后堂东西库左右廊

    庑罹兵燹,乙酉至乙未,历四令,听政茅茨下。十二年,知县吴明相始建前堂及二库。康熙六年,知县金梦蛟构后堂、川堂、六曹廊舍。十一年,知县吴存仁改筑对署大垣,高广较旧差倍;又葺内楼,增建厢房。

    县丞署  、主簿署 俱在县署东。

    典史署 在县署西

    水利县丞署 久裁,廨遂废。

    羁候铺 在陈麻皮巷。明嘉靖知县苏祐建。木渎巡检司 在县西二十七里木渎镇。明洪武二年置。

    皇清因之。旧管阊、胥、盘三门,外至木渎三镇。有横金、

    巡检司万历三年裁革,并归木渎司管辖。舟头巡检司 ,在县西南八十五里洞庭西山《缥缈峰》,宋置于湖州长兴县吕山界。元祐八年,都省,江淮、两浙转运提刑司,奏移今处。

    皇清因之,分管舟头司,辖东山。

    巡抚都察院 在南宫坊,即鹤山书院。明宣德七年,知府况锺建。正统十年,知府朱胜刱来鹤楼于后堂北。成化十六年,巡抚尚书王恕题大堂为“愿治。” 嘉靖四年,巡抚都御史陈凤梧树保障东南、澄清畿甸二坊,于东西辟后圃,建思贤亭。后巡抚多驻节句容,此称行台,遇海汛则临焉。万历间,始为治署。二十九年,巡抚都御史曹时聘于辕门外增设官吏精勇牙兵等房。三十四年,巡抚都御史周孔教更辟东址,增建书堂及吏隐轩,凿池栽竹,极幽邃之胜。天启三年,巡抚都御史周起元于辕门外东西建榜廊,添设坐营、中军厅、健快等房。

    布政司 在升平桥西北,系明王文恪“三槐堂” 旧第。

    皇清顺治十八年,巡抚都御史朱国治以“江苏五府”

    钱粮较他郡最重,驻省会不便征解,题设江苏布政司,建署苏州,耑辖江宁、苏、松、常、镇五府钱粮。苏州向无司署,布政使孙代暂驻苏松道署。康熙元年,知府武弘祖申请巡抚都御史韩世琦,檄行江苏五府守令,捐俸购王氏宅而更新之。大门东向,仪门南向。大堂即文恪厅事,改名正己,库在堂侧。东银库,西钱库,并曰永盈” ,通吏总科收科。其房在东柬房,承发在堂后,馀在仪门外。五年,凤阳巡抚裁革,淮安、扬州、徐州归并江苏,钱粮益重,文案益烦。布政司佟彭年捐俸改造大门、辕门、班房、吏舍,建三尊堂于沿河,以为宾馆。九年,布政司慕天颜以仪门右逼于民舍,缺其一隅,遂捐俸购民居,扩其基建之。《苏常》道 ,在明泽桥东,即明水利分司。旧为馆驿马厩,明成化八年知府丘霁建,为提督水利宪臣治所,后改为按察分司。东西二坊曰“《激扬振肃》,凡兵备、督粮、水利诸宪使,悉驻节焉。

    皇清鼎兴初年,官制一仍明旧。苏、松二府设立兵巡。

    道驻太仓州。入郡则驻兹署。康熙二年,奉

    旨归并道缺。苏松常三府改为分守道。驻札苏州。遂

    为治署。二十二年,分守道缺复奉裁,以苏松道事归并督粮道,自常熟入郡治事署中。

    苏州卫 在饮马桥西,即宋府仓基。元淮南行中书省,明兴平张士诚于吴元年建。左中二千户所在正堂东。右前二千户所在正堂西。镇抚厅在中门西。经历司在堂右。旗纛庙在中门东。军器局在卫治内西。后倾废,止存旗纛庙。守备、千总等官,俱僦民房以居,迄今未建。卫守备等官系经制,故卫所不列废署。

    游击府 在傅郎中巷,即盐政府馆,系旧西禅寺。明万历十七年,巡抚都御史周维题准设坐营都司,权为公署。至三十年,巡抚都御史曹时聘题改“游击将军” ,遂相沿为游击府。

    “接官亭 ” 在阊门外普安桥西。

    和丰仓 在胥门内百花洲东岸。周围一百五十亩,南西辟三门,中为厅事,左右列廒舍三十六连,共四百三十二间。明宣德间,巡抚侍郎周忱建。弘治十六年灾,知县孙磐重建。崇祯十三年,门堂并圮,知县牛若麟鼎新。

    考证
    皇清顺治年间,添造官廒十间,以为官收兑之所,民

    甚便之

    常平仓 即“济农仓” 旧址。明崇祯九年,巡抚都御史张国维刱积常平米,以备凶荒,平粜饲饥。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吴存仁修葺。

    浒溪仓 按《长洲县志》:“在钱厂西,属长洲县,贮粮。”

    长洲县治 ,“宋时在府治东北三里,元徙谯楼内府治左。至正末,张士诚迁于本县学西,即宋旧基也。明移置于府治东南隅一里乌鹊桥西,相传为义役仓故址。” 建自洪武元年,卑狭不称。二年,始广厅事及两庑衙舍,而堂宇犹逼隘,岁久且敝。正统元年,丞王本正摄县事,白于郡守况锺,申巡抚请于朝,悉撤其旧而改作之。弘治元年,知县邢缨开地筑室,并广亭舍,以居乡民之应办者,而门墉仓廪犹未备也。嘉靖二年,知县郭波重建门屏。三十三年海警,知县莫抑即赞政左厅改为“甲仗库。” 三十八年,衙署悉毁于火,知县柳东伯始建层楼,轮奂之美,更倍于昔。四十四年,知县周良臣各仍故基,复加葺治。刱征收房宇,对列舍号,规模大备。万历三年,知县陈用宾建“公馀清署” 于堂后,陈用宾《自记》:“后堂庑悉毁,仅存私署。” 嗣后县令旋至旋易,未遑修复。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徐弘炯重建大堂,颜曰“尊。”

    美及吏皂等房,经营改刱,焕然聿新,总计千馀工,三月告成。狱房在县西南

    县丞署 ,在夹道东。管粮丞无署,借赁民居。主簿署 ,在县署西。

    典史署 在县署东南

    织造总局

    皇清专遣部堂督理织造。顺治三年,督造侍郎陈有

    明与巡抚王国宝、巡按卢传、知府陈服远议,以“明嘉定伯住房改造。”

    织染局 ,至正末在平桥南,即宋提刑司改造。明洪武元年,始建于天心桥东。洪熙初,内侍阮礼、罗玉辈先后更新。万历中,内官孙隆管理织染,益加整丽。因隆生事,撤回停工。岁久颓。

    皇清复行织造,督理侍郎陈有明重修葺。继任侍郎。

    周天成复于所驻府后置民房,盖造机房为南局,改织染局为北局;复置洞桥内民房,更设机张为《南新局》;复置顾家桥西民居,添设机张,为《北新局》。

    户部分司 在二都六图浒溪镇。元为抽分竹木场。明宣德四年,始设钞关以榷船料。景泰初,尚书金濂建,乃命户部专收之。寻委府佐兼摄,因革不一。弘治六年,始定户部主事一员,遂为例。

    皇清顺治二三年,仍旧制继差满、汉部属各一员。康

    熙六年,部议以司道及府佐兼摄。后复如前制,差满、汉臣督课,今则不拘满、汉各部耑差一员矣。署前有高垣,题曰“水鉴” ,左右有钟鼓楼,大门建层楼,额曰“明远。” 署内大堂为冰玉堂、阅帆堂、敬士轩、自公楼、振统轩、高士轩、聿修堂。督关主事,先后建。委官厅在八都二十图便民桥右。驻防都统公馆 在府学龙门东。康熙十三年八月,巡抚都御史马祜以楚、闽告警,苏郡濒海

    题“请驻防官兵分驻。” 遂建公馆于旧南禅寺南。并

    造小公馆十二处、营房一千七百五十间于《南星桥》东西等处;今兵丁移驻不常。

    城守营游击府 在卧龙街东穿心街,购民房为之。

    城守营守备府 ,在乔司空巷,购民房为之。陈墓巡检司 在本镇,管葑、娄二门外诸村镇。吴塔巡检司 旧在吴塔,今移蠡口,管齐、阊二门外诸村镇。旧有浒墅巡检司,以建钞关。废塘浦巡检司,明正德间设,隆庆间废,并入吴塔、陈墓二司分管。

    青丘仓 在新桥巷东,收贮十九等都粮米。预备仓 在流真巷东,旧名“济农” ,收贮十一等都粮米。

    席墟、荻溪二仓 ,在胡厢使桥巷东。席墟仓,收贮上二十等都粮米。荻溪仓,收贮东十三等都粮米。

    苏巷仓 在中营基巷东,收贮上十七等都粮米。已上五仓总名“东仓。”

    浒溪仓 在阊门内钱厂西,收贮一都至九都粮米。一名“西仓。” 旧有四仓:在葑门外王墓村;曰东仓,在阊门外九都,曰西仓,在葑门外二十五都,曰南仓,在娄门外二十四都,曰“北仓。” 明宣德间移建于娄门内。凡五仓,曰“东仓” ,别建于阊门。

    内曰“西仓。” 皆巡抚周忱及知府况锺建。

    皇清因之,后行“官收官兑”法,极为便民,而六仓仍旧。

    外州县

    昆山县治 在县之中。宋绍兴二十六年,知县程沂重建。旧传其地为孟尚书宅,故今犹祀孟尚书于寅宾馆。元元贞二年,升县为州。延祐元年,行省参政高昉奏迁州治于太仓。至正间,海寇连次犯境。十七年,知州费复初复移昆山旧治。吴元年,就设州治。明洪武二年,复改为县,知县王公瑾始增广之。

    皇清顺治二年,毁于兵,县官僦民房而居。康熙六年,

    知县王仲槐始事兴复,魏熙续行增建谯楼、仪门。甬道中为戒石亭、正堂、川堂、后堂。正堂东为架阁库及内衙。康熙十年,知县董正位“重建尊贤堂” ,即寅宾馆,在仪门东南。东廊后建吏员房舍五十间。狱房在仪门外西偏,羁候铺在狱房西。丞尉仍僦民房以居。

    督学试院 在县治东南荐严寺左,即范石湖书院。明宣德间,知县罗永年为巡抚,侍郎周忱改建,名“巡抚行台。” 后为督学校士之署,遂称为书院。

    皇清顺治初,署废。十五年,督学佥事张能鳞重建。

    巴城巡检司 在高墟村。

    石浦巡检司 在本镇

    玉峰仓 在县治南。其地旧为济农仓,为府馆。明初有黄泾、至和、金潼等仓。宣德间,巡抚侍郎周忱以各仓四散,不便征收,总移西门外旧玉峰仓内。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烧劫,知县祝干寿移置今所。四十三年,复罹火灾,知县彭富重建。仓三百二十馀间。仓有官厅二所,各有正厅,后寝。

    水次仓 在西门外,旧名玉峰仓。明宣德间,巡抚周忱将各仓并入此处,共仓六百五间。弘治八年,知县张鼎重建三十间。九年,本府同知李复贞续建五十间,设公馆二所。嘉靖倭乱之后,移仓入城,其地为演武场。今东南傍河二处,仍设官仓,名“水次” 以别之。

    常熟县治 ,宋治平间建。明弘治中灾,知县祝献重建。前临琴河,后枕虞岭,中为治厅,榜曰“亲民。” 后堂曰“四知。” 左右翼以两庑,左为勘合吏户礼房,右为承发兵刑工房。前为仪门,门内为戒石亭,后堂之后为县衙,又其外为吏舍。仪门之左为土地祠,祠门额曰:“寅宾馆。” 右为狱,门之外为旌善、申明亭。左右有坊,曰“绥来” ,曰“动和。” 主簿署 在县署之左。

    典史署 :在县署之右。

    督粮道 在常熟县察院西旧公馆地,明弘治九年建,颜曰“察院” ,与儒学书院地址相连。

    皇清康熙三年,门外建坊,曰《筹漕四郡》。左有更楼,右

    有站舍宿舍

    海防厅 旧在府治内东偏。

    皇清以“防海”移驻常邑。康熙四年,海防同知鲁超即

    “入官屋” 改为公署,在常熟县治北三百步。城守署 ,在常熟县治之西,山椒即旧商相巫咸祠。

    “驻节亭 ” 在翌京门外,临漕河。

    许浦巡检司 在常熟县东北七十里。明洪武元年建。

    白茆巡检司 ,在白茆港口。明洪武二年建。黄泗铺巡检司 ,在常熟本镇。以上三司官廨,久已倾圮,俱僦本汛寺观居住。

    济农仓 在常熟县东北。东临漕渠,宋治平间建。明宣德间,巡抚周忱、知府况锺建仓百间,以贮平籴,榜曰“济农。” 弘治中,增建厅事及廒六十间。

    “《皇清积谷》赈济。”并官解白粮、在仓舂办

    常平义仓 在常邑济农仓之右。宋知府王琪奏置。宋制,“每纳正苗米一石,带义仓米一斗,以备凶荒。若常平之制,盖取没官田地所入,济给孤贫。” 今常平、义仓合而为一。

    南仓 旧在常邑翌京门外。明宣德间,巡抚侍郎周忱建。嘉靖中,岛寇烬毁。三十九年,知县黄嘉宾移建于西城内,仓基三十亩零,门楼颜曰“广积。” 中为厅事廒房二百四十间,分四场。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于宗尧修葺一新。

    东仓 在常熟县治之北。明嘉靖三十九年建门楼,颜曰“永丰中。” 为厅事廒房三百六十间。吴江县治 ,宋因五代钱氏之旧。乾道元年,知县赵伯虚建敕书楼于门上,以奉诏敕。嘉定元年,知县罗勋建仰高亭于公堂之右,奉三高画像。旧有观政亭、环翠亭,并在后圃,丞以下皆别。

    有厅在外。元因之。元贞二年,升县为州,治仍旧。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仍其公廨。知县孔克中徙居民七十馀家开拓焉,历任增葺。

    皇清顺治初毁,县令以下皆赁民房以听事。七年,知

    县唐增即“观我堂” 址建公堂视事,并建私衙以为居室。又修仪门及西监。十二年,知县吴就恒建栅门于前牧爱堂址,设东房于堂左。十四年,知县雷珽建芸松亭于公署内,又建吏廨于獬豸亭之两旁,设架阁库于堂右。康熙四年,知县刘定国重建谯楼。五年,建旌善、“申明” 二亭于门外甬道左右植梧桐柏树各四。又建“公馀少憩堂” 于内衙,并《布昭嘉绩》石亭于大门外东,其西为《震泽底定亭》,渐复旧制。

    县丞署 旧在县署西南。

    主簿署 旧在县署西

    典史署 旧在县署东。今俱焚毁,皆赁民舍为公署,无常处。

    简村巡检司 在吴江县充浦村。

    震泽巡检司 ,平望巡检司。

    同里巡检司 俱在本镇。

    汾河巡检司 在吴江县芦墟村。

    平望驿 在本镇。顺治六年,移署垂虹亭。平望营守备衙门 在吴江县东门内,顺治十一年,守备郑国梁即民房改为衙署。

    总收仓 又名“外场仓” ,在吴江县北门外三里桥西,广一百五十亩有奇,中为官厅,左为千总厅,又左为仓土地祠,右为粮官厅。廒屋三百八十六间,廒前有池,以防火灾。

    嘉定县治 。宋嘉定十一年六月,知县高衍孙即军马司酒坊地改建。嘉熙四年,知县郑霖建谯楼。淳祐九年,知县林应炎于县前建“宣诏” 、“颁春” 二亭。元元贞二年,升为州。至大二年,知州高源改建州治。明洪武二年,复为县治。知县扆昭即《宣诏》、“颁春” 遗址改建旌善、“申明” 二亭。嘉靖十六年,知县李资坤于仪门外建东西两廊,贮柜收银。三十五年,知县杨旦建土地祠于仪门外。万历二十九年,知县韩浚建寅宾馆于大门内。

    皇清顺治三年,盗劫狱,焚烧堂厅府库。十年,知县查。

    逢盛建后堂。康熙六年,知县余敏重建大堂、川堂及两掖六房、承发铺。长司堂之东为銮驾库,西为架阁库,又西为军器火药库、文书库。兵房之北,西折而南为狱。由是旧制悉复。即“旌善” 、“申明” 二亭改建长廊,为上司告示所。内宅堂、楼台、亭寝,皆因旧制,增建调鹤轩。十二年,知县赵昕于大堂后架辟建有仪轩,为士子论文之所。县丞署 ,在仪门外左大门内,右折而北。主簿署 在大门内右折而北。

    典史署 在大门内左

    江湾巡检司 在本镇

    月浦巡检司 ,在本镇。二署并圯,今寓城中。旧尚有“中槎” 、“吴塘” 二司,并革。

    济农仓 在嘉定县《五图》内。明洪武三十二年,知县樊镇即守御千户所改建。

    皇清顺治九年重葺。康熙十三年,知县赵昕增修。旧

    有万积、丰宁、利益、通津四仓,在北门外,今废。太仓州治 在城之北隅。明弘治十年,巡抚都御史朱瑄檄苏州府同知万祥、昆山县知县张鼒、常熟县知县杨子器、嘉定县知县孙玺,度地城中,将教场基刱建。知府曹凤时为经营规制。未几,知州李端抵任,遂次第落成。谯楼、仪门、正堂。仪门外东为土地祠,即寅宾馆。又东为吏目厅,西会问厅。甬道中为戒石亭,堂东为銮驾库,堂西为广积库,堂后为川堂、后堂,后堂东为司库房,东西廊吏房二十二间。州宅在堂后正中。镇洋山在州治后,知州李端筑土冈,植桧百数,高峙三峰,累以湖石。山下甃池,前有三亭,曰迎仙,曰来仙,曰“游仙。” 山麓为洞,曰“集仙” ,其上有亭,曰“醒翁” ,今并废。西下有亭曰“吏隐” ,知州黄廷宣建。山名“镇洋” ,取雄镇东海之义。

    同知署 在州署东

    判官署 在同知署南

    吏目署 在州署西南

    甘草巡检司 在本镇。旧有茜泾、刘家港、荡泾三司,后裁。

    太仓、镇海二卫 在太仓州大西门内。

    便民仓 旧在南关外,即海运仓基。明弘治十一年,大西门外兴福寺灾,知州李端即其地改建今仓。嘉靖十八年灾,知州万敏重建。官厅,东西厢房及后堂共十间,中后廒十二间,东西廒共八十间。

    崇明县治 。明万历十三年迁长沙城知县。李

    大经创建大门、仪门、正堂、甬道中为戒石亭,堂东为库房,东廊为吏、户、礼并承发廨,西廊为兵、刑、工、廨并架阁库,堂后为川堂,川堂后为后堂,额曰“思补。” 柬。书房及内衙并刱建。大门外建申明、旌善二亭。

    县丞署 ,在县署左,题曰《哦松深处》。

    主簿署 ,在县署右。题曰“琴堂分署。”

    典史署 在县署东南

    皇清顺治九年,知县刘纬增建两廊。十年,知县陈慎

    增建内书房。康熙元年,知县龚榜建库窖一座,藏预储各饷。二年,又建西书房。五年,知县赵民帅增建外厨房。康熙四年,知县赵民帅建丞署于县西北主簿衙旧址,丞路允斌躬自董建。十一年灾,止存厅堂。顺治十二年,知县陈慎建典史衙于大门内土地祠东,典史董世昌躬自董建。

    总镇府 。顺治十三年,苏镇王燝夺职,命宁国镇梁化凤摄署,驻南关外李茂实别业。是秋化凤移镇在崇,移署朝阳门内黄元俊宅后,给价改建。十五年,巡抚张中元捐赎助修。达淳风巷。外有照池、东西辕门、大门、仪门、大堂、后堂、后楼、后厨房、后包堂、东花厅、书房,巍焕一新。康熙元年,总镇张大治增建东辕门外,协将、都守、千总、把总、中军各厅。西辕门外传号将材二厅,军牢夜役二班房,并建射圃门。射圃门北建验马厅、大马厂。土城内五门,各建驻马厅。又建军储房一所。

    西沙巡检司 在本沙

    平洋沙巡检司 在本沙。

    三沙巡检司 在本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