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九十二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九十二卷目录

     成都府部汇考八

      成都府物产考

      成都府古迹考一

    职方典第五百九十二卷

    成都府部汇考八

    成都府物产考        总志

    府总

    谷属

    稻 有粳、糯香,早晚不一;豆 有红、黄、绿、黑、碗、蚕茶、褐花腰爬、山羊眼,种名不一。

    香稻 州县俱出,其气芬芳。

    蔬属

    巢菜 “州县俱出,叶似槐而小,其子如小豆。” 夏时种以粪田,其苗可食。

    果属

    异栗 昔产青城山,似栗而美,独房者为异。久食可治风挛。相传张道陵手植七十株,在上清宫。

    《荔枝 》旧蜀府,花园出。

    花属

    牡丹坪花 ,在灌县西南八十里大面山。自青城长坪扪萝而上,由鸟道三十里许,乃金华庵。前有平皇树,高蔽天。花开桃红色,荚叶十四五瓣,状若芙蓉,香似牡丹。春深花先长,后发叶,谓之枯枝牡丹。谯大受、李太素二先生隐居其中。范至能有诗:“十丈牡丹如锦盖,人间姚魏敢争春。世传三十年,其花方一开。” 今按青城山势秀丽,泉流清美,精英之气泄为奇花,理或然。若谓其三十年一开,何今历年之久,不得一见耶?兰 深山产之。

    山茶花 山谷平地俱产。

    玉真花 ,青城山出玉真花,差小者,号宝仙,浅者为“醉太平” ,白为玉真,古称“石端圣花。”

    酴醾花 ,成都县出,有三种:曰“白玉碗” ,曰“出炉银” ,曰“云南红。” 色香俱美,蜀人取以造酒。

    牡丹 :诸色俱备,千叶而大如球,两都所不及,一名“鱼血红” 者独艳。

    桐花凤 ,成都县出小鸟,红翠碧色相间,生于桐花中,惟饮其汁,不食他物,花落随死。土人画“桐花凤扇” ,即此鸟也。

    海棠 ,郑谷诗:“浓淡芳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人肠。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无情为发扬。” 赛兰香 ,叶如豌豆,花似粟,香甚清远。杨用修谓不足于艳,而有馀于香。戴之发,经旬犹馨。西番有伊蒲佛供,即是此花。

    竹木之属

    棕竹 ,省城出。叶如棕,有刺,其中实而不虚。“刺竹 ” ,成都出。刺皆环节而生。

    《花斑竹 》新津最盛。

    紫柏 灌县北有古树,围八九丈,上有寄生木,亦大数围,传言秦物也,土人名曰“紫柏。”

    香橼 内江出

    桤木 多植江于林畔,蓊蔚可爱。苏子瞻诗云:“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 土人多植之,易生以供樵采。

    药属

    何首乌 彭县、崇庆俱出。

    川芎 崇庆、灌县俱出。

    乌头 绵州出

    附:子 :“彰明出。”

    牡丹皮 ,出茂州,羌民采市以为药。

    海芋 木干芋,叶高四五尺,不可食。方士家号之为“隔河仙” ,云可变金,或云能止疟。

    石属

    白玉石 ,汶川出,似玉,土人取以作器。

    《花蕊石 》“汶川彭县出。”

    尢溪石 ,灌县出,坚细可作砚。

    兽属

    “龙、羊 ” 、《威茂》俱出。

    天雄 绵州出

    鳞属

    嘉鱼 ,诸县皆有,细鳞似鳟,蜀中谓之“拙鱼。” 伏龙观鱼 离堆山下,即李太守所凿以导江处。上有伏龙观,下有深潭。《传闻》二郎镇孽龙于

    考证

    其中霜降水落,或时见其锁云。“每有群鱼游深潭面,仅露背鬣,其大如牛,投以石,鱼亦不惊,人亦不敢取。盖异物也。”

    货属

    盐 ,府境有井,大小不一,仁寿、简州为多。葛布 ,资县、资阳俱出。

    茶 资阳安灌崇庆俱出。

    棉布 ,内江、仁寿俱出。

    攒丝 《仁寿》出者最佳。

    丝 州县俱有,惟《德阳》为佳。

    椒 各州县俱出,惟茂出者最佳,其壳一开一合者为妙。

    漆 资阳、仁寿、崇庆俱出。

    缁土 ,汉州、石梯河并茂州俱出,可代墨。用鹅儿酒 ,汉州出杜甫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郫筒酒 》:郫人刳大竹,倾春酿于中,号“郫筒酒。” 相传晋山涛治郫,用筠管酿酴醾作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

    蜀锦 锦江之水,濯锦则鲜明。旧蜀府造蜀笺 ,《南部新书》:“蜀妓薛涛好制,因号薛涛笺。” 蓝靛 双流,温江俱出。

    麻 温江郫县崇庆州出。

    成都府古迹考一       总志

    本府。成都县附郭。

    《古蜀国 》,蜀先人肇于人皇之际,至黄帝子曰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喾,后封其支庶于蜀。历夏、商始称王。首名蚕丛,次曰鱼凫。自开明氏至于九世孙,开明尚始立宗庙。

    太城 即子城,秦张仪所筑。初,仪筑城屡颓,忽有大龟出于江,仪以问巫,巫曰:“随龟筑之。” 功果就,故人称龟城。

    少城 在子城西南,北之三壁,东即太城之西墉。昔张仪既筑太城,后一年又筑少城。《容斋笔录》云:“晋益州刺史治太城,蜀郡太守治少城。” 锦官城 在万里桥南,因有锦官,故名,犹合浦之珠宫也。

    罗城 ,唐乾符二年,节度使高骈以子城太狭,筑罗城,周二十五里。

    太元城 ,唐乾符二年,高骈为剑南西川节度,以成都土恶,城岁坏,易以砖甓陴堞,凡负城丘陵悉平之,以便农桑。功讫,筮之,得《大畜》。骈曰:“畜者,养也。济以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吉孰大焉。” 广都废县 ,在府城南四十五里。唐置蜀王,本治广都之樊乡。蜀号三都者,成都、新都、广都也。汉城,在县东北十五里。晋城,在县北十二里。灵泉废县 ,在府城东五里。唐贞观初,置东阳县。天宝初,改曰“灵池。” 宋改曰“灵泉。”

    成都蚕市 ,《古志》云:“在圣寿寺前。”

    羊马城 ,唐孟知祥筑。

    芙蓉城 ,蜀孟昶僭拟宫苑,城上尽种芙蓉,谓左右曰:“真锦城也。”

    赤涂城 ,李特所筑,在府治北三里许。

    石镜 ,说见成都武担山。唐杜甫诗:“蜀王将此镜,送死至空山。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独有伤心石,湮沦玉宇间。” 石笋 在府城西门外。《寰宇记》:“蜀之五丁,每一王死,辄为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以为墓志。” 今石笋是也。唐杜甫诗:“君不见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古来相传是海眼,苍藓蚀尽” 波涛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尚存。

    五丁担 《华阳国志》:“成都县内有一方折石,围可六尺,长丈许。新都南十里曰毗桥,亦有折石如之,相传为五丁成武担山石担。”

    石妇 在府城西十五里。昔有妇守节,孝于舅姑,后人刻石像之。唐白居易诗:“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石犀 在府城南三十五里。秦太守李冰作五石犀,沉江以压水怪。其后土人立庙祀冰,号石犀庙。唐杜甫诗:“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压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今有其一,在圣寿寺佛殿前。考《华阳国志》云:李冰石犀一头,在市桥,即今金花桥也。寺有龙渊,以此石镇之耳。或以为秦惠王遗者,非是。

    支机石 在西严真观内。《博物志》:“有人乘槎到天河,得支机石,归问君平蜀人。” 相传即此石也。

    五块石 在府城治南,万里桥之西,有五石相叠,高一丈馀,围倍之。相传“下有海眼,昔人尝起其石,风雨暴作。”

    洗墨池 在成都县治前,扬雄草《太元经》处。通仙井 在府治西严真观内。相传此井与广汉绵竹县君平宅井相通。往岁有人浚井,得铜钱三,径可二寸,因恍惚不安,复投井中,立愈。或谓此君平掷卦钱也。

    《薛涛井 》,旧名“玉女津” ,在锦江南岸。水极清,石栏周环,为蜀藩制笺处,有堂室数楹,令卒守之。每年定期,命匠制纸用以为上进表疏。

    回澜塔 在府城东锦江南岸。洪济桥之始兴也,方伯余一龙以江流迅驶,须高标以镇之,故同时创建。工费不赀,阅数载始成。高二十馀丈,围以石墙,有堂、有碑亭。学士李长春为之记。锦官人文风气,大有培益。献贼扑平之。

    相如宅 在府城西南五里。《蜀记》云:“在市桥西,即文君当垆涤器处。” 旧有琴台。

    扬雄宅 在府治西南,内有草元堂。唐岑参诗:“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娟娟西江月,犹照草元处。” 今成都县治,即其地也。

    严君平宅 在府城西南隅。又汉州有“君平台” ,绵竹县有“君平池。”

    《礼殿图 》:汉文翁立学,作石室,在城南。安帝永初间遇火。兴平初,太守高朕更新,又增一石室,始作礼殿,以祀先圣周公画三皇、五帝、七十二子及三代、两汉君臣像于壁。其后好事者增益以魏、晋、宋。嘉祐中王素命摹写为七卷,凡一百五十五人,为《成都礼殿圣贤图》。绍兴中,席益又摹写于石经堂,为一百六十八人。

    古石刻 二十有三幅,在废藩府中。今府改贡院,于瓦砾中得之,皆古名书。内有仙笔四,按察李翀霄竖之至公堂。

    谯楼 即“钟鼓楼。” 明万历丁巳,知府江和重修。戊午,知府冯任先后修建。献贼焚毁。

    皇清知府冀应熊重修,为《成都胜概》。

    锦楼 在龟城外,唐时建。平视众山,前瞰大江,西眺雪岭,东望长松。白敏中时与宾介饮酒,赋诗其上。

    大观楼 在锦城内开府东园,都御史乔璧星改名“天尺楼。”

    筹边楼 在府治西,唐李德裕建,献贼焚毁。

    皇清康熙初年,巡抚张德地重修,题曰《古筹边楼扁》。

    曰钟灵毓秀

    锦官楼 在府治东。宋元丰中,吕大防建。楼后有彦聚亭,亭后有集思堂,旁两小室曰“尽心” ,曰“慕勤。”

    雪锦楼 在府治东大慈寺前。取唐杜甫“雪岭界天白,锦城薰日黄” 之旬。成都之景,一览在目。散花楼 在府治东北隅,唐建。李白诗:“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钩。” 张仪楼 ,即宣明门楼也。《元和志》:“临山瞰江,乃蜀中近望之佳处。”

    海棠楼 在府治西。唐李回建,以会僚佐。《郑谷诗》:“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犹如舞蝶飞。”

    《五福楼 》在治城内,唐韦皋建。

    七真楼 在青羊宫正殿右。

    三丰楼 在青羊宫钵堂后,上有张三丰塑像。通明宝阁 在青羊宫九皇殿后,上祀玉皇。飞鸾阁 在府城内。蜀王衍起宣华苑,苑有飞鸾阁,久废。

    魁星阁 在府学正面城上。明万历间,布政王志远新建。

    百花阁 在府城西向百花潭。

    静胜堂 “在府治内” ,宋建。

    雄边堂 在府治内。宋时建于甲库之北。圜通堂 在府治园中。宋韩绛建,赵抃葺之。惠远堂 在府治。宋靖康初卢法初建以礼殿。人物图绘堂上。

    草白堂 即“洗墨池。” 明方伯程正谊建。

    皇清康熙知府冀应熊重修,于池前立石“碑”,书“洗墨。”

    池三字

    草堂 在府治西南五里浣花溪上,即杜甫宅。甫诗:“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谓此。又有草堂别馆,明巡抚刘东皋、巡按王全川建,贼毁。

    皇清知府冀应熊重修,于堂前立石碑,有《草堂。寺三》:

    《螽斯堂 》在府城西南渎庙内。

    《载酒亭 》在府治西,扬雄宅内。

    宣诏亭 在府治西,宋杨隐甫建。

    “清风” 亭 在成都府署西。甲申后贼毁。

    皇清康熙三年内知府冀应熊重修。

    雪峰亭 在行署内,御史王玮题。

    栖风亭 在镇守府内

    “嘉会亭 ” 在按察司堂后。

    “《寒王》亭 ” 在布政司堂后。

    合江亭 在府治东。唐韦皋建。宋吕大防重修。乐俗亭 在府城南。宋韩绛建,苏税修。

    浣花亭 在府治西南五里浣花溪侧。

    百花亭 在百花潭上。巡抚东阜公建,因名。琴台 ,在府治西南五里。汉司马相如宅。唐杜甫诗:“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嘉靖中,学宪陈鎏建坊于五里铺路旁,题曰“琴台径。” 沿小径半里许始达琴台,遗址树松柏。

    读书台 在府城北二里。诸葛亮筑此台以集诸儒,兼待四方贤士。府城东二十五里,有唐段文昌读书台。彰明县北五十里,有李白读书台。草元亭 在府治西南扬雄宅内。《寰宇记》:“在华阳县少城西南角。” 郫县又有扬雄读书堂。云台 在府治北门外,俗名赛云台,即玉局观。讲经台 在府治西青羊宫内,老子遗址。降生台 与“讲经台” 对面。

    紫金台 在青羊宫,“通明宝阁” 之后。

    望京台 去府治北十五里。唐韦皋筑。

    《后乐轩 》在清军察院内,御史王璟建。

    “馀清轩 ” “在按察司堂后。”

    废华阳县治 在府治东,贼毁坏。康熙初,知县张暄始建草署。九年,归并成都县。

    废马军寨巡检司 去县治东三十五里,今毁废。广都水驿 去县治东南三十里,今毁废。木马水驿 去县治东南六十里,今毁。《温江县》。

    鱼凫城 ,去县北十里。相传鱼凫都此。

    方便城 ,去县北十五里。汉朱遵所筑。

    郭城 ,去县西二十二里。

    斐竹亭 在县东门外。相传炳灵三太子读书于此。

    天纲井 在县西二十五里淘坝镇,今废。八角亭 在县西门外一里杨柳河岸,今废。鸣江楼 在县西门外,久废。

    药师楼 “在县治后” ,久废。

    新繁县

    繁城 去县东北三十五里。汉蜀郡繁县也。按《蜀志》,延熙中,梁州彝降姜维徙居之于繁,而迁繁民居新县,故名新繁。

    打麦场 在治东。旧传王老慕道,饮道士浸疮酒。时方打麦,忽风动云蒸,一时轻举,阖家上仙,空中犹闻打麦声,乡人名其地为“打麦场。” 蚕石 在县龙桥南岸。

    写经台 按:《明一统志》:“县北三十里,汉末有苟居士,常于台上援笔书空曰:‘吾为诸天写经处’。雨降台上,独不沾湿” ,台侧有石砚。

    彭县废治 ,宋时建,明洪武中重建。

    皇清康熙六年,知县李之谦复葺,今归并新繁县。其

    县内申明亭、旌善亭、存留仓、阴阳学、医学、僧会司、道会司、养济院等,俱与新繁治同,今俱毁。白石沟巡检司 ,在治北六十里,今亦裁毁。晋寿城 ,去旧彭县西北三里。刘宋晋寿郡,梁东益州、西魏天水郡、后周九龙郡皆置于此。此下俱彭县归并。

    天水故城 ,《寰宇记》:“后魏无益州,改天水郡为九龙郡,以九曲山故名。”

    蛮子城 ,去旧彭县东五十里。

    濛阳废县 ,去县东二十里。唐仪凤初置,宋因之。

    九陇废县 在旧彭县西。魏置濛州,唐属彭州。东湖 在旧彭县东,宋政和中眉山苏洵开浚。西湖 在旧彭县西,唐元和间郡守萧佑凿。龙兴塔 在旧彭县龙兴寺中,宋大观中预知禅师建,世传塔顶有宝珠镇之,为级十七层,高二十馀丈,直接烟霄,环百里,望之屹然玉柱。云居塔院 在旧彭县曲尺山,宋乐音王祖师创立,高一十三层,殿西石岩,乐音王肉身在焉。福昌寺塔 ,俗呼“白塔。” 在旧彭县三郎镇。南楼 在旧彭县治内,范伯禄有《记》。

    “凝翠亭 ” 在旧彭县西子城内。

    金堂县

    怀安池 去县东南五十里。石城居左,白塔居右。台山西峙,峡水东流,遗址尚存。

    牟池 ,在县苍龙山顶,池水四时不竭,旧有塔。

    《影见于中塔》,则牟侍郎所建。有僧以笠挂塔上,还视笠影在焉,故名“牟池。”

    鹦鹉舍利塔 在三学山。有裴氏得鹦鹉,告以六斋之禁,后即非时不食,日夕持佛号。一日忽悴尔不怿养者问曰:“将西归乎?为尔鸣磬。” 于是一击一弥陀,十念成,奄然而绝。茶毗,得舍利十馀粒。高僧慧观用陶甓建塔。韦南康记其事。仁寿县。

    蒲亭城 ,去县南一百十五里。

    贵平废县 ,在县东北六十里。西魏置,及置仁和郡。隋废郡。

    籍废县 ,去县北一百一十里。

    始建废县 ,去县东南二十里。

    唐福废县 ,去县北四十五里。

    琴台 去县东四十里,虞允文读书处。

    乐道园 在治东。宋何栗读书处。有石笋、石姥 ,在治西跨鳌山上,岁旱转徙之,辄雨。蓬莱阁 在县治东艳阳洞前。洞盖庞真人炼丹之所。按《县志》:“在治前数十步下,有洞深邃,洞前有井。昔张道陵修炼于此,见有妖女七人,往往惑人为祟。道陵以劎指之,女尽入井,遂不见,崇亦浸灭。”

    含晖阁 赵抃诗:“晓川嘉树照双扉,披豁幽轩景画归。且喜吾怀已虚白,三嵎山色更新辉。” 霄汉台 去治东一里,即赵太守彦谅祠。太白台 在治北象耳寺前,太白读书处。望峨台 在治北十里石矩山。山有宾峨亭、古佛阁 ,离县治百步许有崖屹壁,镌大佛石像。崖畔有瑞气,结为石芝。

    观音楼阁 在治内,下有陵阳井。

    瑞竹园 在治东二里,虞允文读书处。

    新都县

    始康城 ,在县南二里。

    唐僖宗行殿遗础 ,去县北半里,在宝光寺后,方围一丈二尺,圆径二尺,高一尺八寸。

    《八阵图 》:在县北三十里弥牟镇。诸葛亮《八阵图》凡三:在夔州者六十有四,《方阵法》也;在弥牟者一百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也;其在棋盘市者二百五十有六,《下营法》也。

    麻姑洞 ,在繁阳山,洞穴深邃,中有丹鼎石床。宋县尉王几尝秉烛入,遇蝙蝠扑烛,乃不复进。石阙 ,东汉循吏王稚子卒,葬于新都道旁,有石阙,刘经撰记,以拟甘棠。

    宝光塔 ,在治北宝光寺中。唐悟达国师重修旧塔废圮,掘地得石函,中有舍利十三颗,因建浮图,名“无垢净光。”

    龙门洞 在龙门山下。唐茹荣于此飞升,旱祷辄应。

    井研县

    龙门 去治北十里,宋邓若水书“龙门” 二字刻石。

    瑞芝冈 尝产灵芝,有《余承勋石刻》。

    勿剪亭 :去治南三十里。邓若水建。

    郫县

    古郫城 在治北。昔杜宇所都,张仪始筑城。晋时,李雄自称为益州牧,都即此。

    冯城 在县北二十里。去县半里有双柏祠。犀浦废县 ,在县东。唐垂拱初置。宋熙宁中,废为镇。又云始兴郡城、晋兴县城皆在犀浦郡。杜鹃城 ,在北郊内。

    郫筒井 在县治内

    读书堂 在治东十五里,扬雄建。一在绵竹无为山,宋杨元素建。

    永怀亭 郭林宗庐墓之所。张商英记。

    “子云” 亭 在县治西二十里,即其墓也。

    接王亭 在县西十里

    废崇宁治 明洪武中建。县内迎宾馆、储谷仓、阴阳学、医学、申明亭、旌善亭、僧会司、道会司、养济院,今归并郫县。

    察院行台 毁废已久,今归并郫县。

    卖卜井 在旧崇宁县西南,乃严遵遗迹。《资县》。

    龙水废县 ,去县西南八十里。

    《书岩洞 》苌弘读书处。

    “古雅歌” 台 :在县治东四十里。有苏东坡、黄山谷遗翰。

    聚书楼 在县治内,太守魏润建,以聚《百家子史》。

    瀛洲亭 在县治北。鲜于侁《记》。

    来鹤亭 在县重龙山

    皇清知府冀应熊书《来鹤亭》三字
    考证

    状元亭 在县治北一里,即宋状元赵逵故宅。君子泉 在治北关外,有“君子泉” 三字,东坡所书。

    银山废县 ,在治东四十里。

    三泉洞 按《县志》,万历间,有僧云游至资日惟洞中静坐,人莫能识。卒于洞中,容色如生。入梦于府太守曰:“吾与子少同师,有朋友之义。今君贵登黄堂,而我了手于资邑三泉洞中,亦宿缘也,曷少顾乎?” 太守遗书资令,得其尸,犹端坐。乃命工装塑,饰以金衣,手足皆露,肉色,顶发仍其颁白状。里中祈祷辄应,为建殿于洞外。知县叶世孝赞以诗云:“何年杖锡自西来钵底昙花岁岁开。名胜只今留胜迹山灵偏尔护灵胎。菩提月满超金界舍利光生烛镜台。诸法尽空还有相,飞云深处独徘徊。” 至今身色端严,人呼为乾和尚。洞云。

    灌县

    赤城 在青城山

    导江废县 在县内。本属安都县,唐改盘龙,寻改灌宁,又改导江。宋即县治置永康军。

    青城废县 ,去县南四十里。南齐置齐基县。后周改曰清城。唐曰青城。宋因之。

    花蕊夫人宅 在县内。宋陈后山《诗话》:“费氏,青城人,五代时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效王建作宫词百首。国亡入宋,备后宫。太祖召使,陈诗即诵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处深宫那得知。四十万人齐解甲,并无一个是男儿’。”

    老人村 在县西七十里岷山之南。

    湔氐村 在县内。李雄筑,“范贤馆” 在焉。

    永康石 ,去县西三十五里。石白似玉,今名“韫玉山。”

    铁龟 在县之都江堰。元四川廉访佥事吉当普铸万斤大龟,以镇江涛之险。明嘉靖中,佥事施千祥改铸铁牛。

    疏江亭 去城西二里,人传大禹导江于此,碑尚存。

    杨妃池 在县东。《太真外传》:妃父元琰为蜀州司户,妃生于蜀,误堕此池中,故名杨妃池。牡丹坪 去县西南八十里,自青城之长平山扪萝而上,由鸟道三十里许,平阜数十亩,有高树蔽天,春深先花后叶,状若芙蓉。谯定夫、李浩隐其中。宋范成大诗:“千丈牡丹如锦葢,人间姚魏敢争先。” 见《方舆胜览》。按《县志》:其地高阜,人迹从不得到。查范成大《吴船记》,“游青城至上青宫而返。” 牡丹之作,盖亦耳到而非目到者也。观江陂 在县内,蜀汉后主眺望汶江之所。按《县志》即金龟山,又名擂鼓坪。

    《范长生像 》:在青城山中,有孙太古画壁,侍中范长生举手整《貂蝉像》,特妙。其诗云:“浮世升沉何足计,丹成碧落珥貂蝉。”

    《鬼笔迹 》,在县内大龙桥侧,深一十三丈,阔三十丈。

    掷笔槽 在青城山。相传天师誓鬼,掷笔于石上以成槽。至今草木竹皆有墨点于上云。广莫亭 在县旧朝天门。宋吕大防《记》:“危檐飞槛,负城四出,观览之胜,甲于东南。出金马门,过朝天寺,登广莫亭,凭栏下视,一目千里。”

    都江亭 在崇德庙前,知县胡光建。

    四望亭 在飞赴寺内,以其高可眺望,故名。“登高亭 ” 在县治西。

    轩皇台 在青城山丈人峰下。旧有龙穴出水,暴害禾稼,汉张道陵立石台于上以镇之。𩰚鸡台 ,在县西一里洪崖之上。试劎石 ,按《县志》:“昔汉天师轰雷烁电而斩妖魔,掷笔试劎而弘正法。” 于此试劎,一劈而中分作二,高有数十丈,在青城山延庆观。

    棋盘石 在县西灵岩山之极峰,仙人尝奕棋于此,石有棋势,傍有年号,乃“天祐二年。”

    朝天石 在县北朝天寺。正德末,有游僧开辟秽址,得一石,有诗,前已剥落。结句云:“天孙纵有闲针线,难绣《西川百里图》。” 笔法可爱。

    安县

    《西昌》废县 ,去东三十里。今为市。

    神泉废县 ,去县南五十里。

    石门 去县北十里,两旁皆石,路由中过,如门透。山洞 ,去县东三里,南北出入可容十人。奠安墩 在县北郭外。

    转岩 在治东,其岩高悬峻险。

    灵印石 在治西梧村铺石对月堂庵,据大江,磊落高耸,旧有亭。

    莲花峰 在北山之巅,宽平胜于陆野。有杨升。

    庵诸名人遗碑

    “杜康遗瓮 ” ,相传仙人杜康造酒处。石瓮见存。《七贤柏 》,在般若奄下,根分七股,苍劲天成。象王石 ,在浮山。

    仙姑岩 在治东北。岩石壁立,昔有仙姑炼丹于此。

    琴心石 在治东

    药湖洞 ,在治西。昔人避乱处,可容万人,河水环流。石门、石床俱在。

    内江县

    旧废县 ,在县西二里。

    清溪废县 在县东北八十里。唐置。宋省入内江。

    凌云阁 在县学宫内,知县吴山建。

    凌风台 在县治西化龙山顶。宋朱真人游息之所。

    醮坛 在治西关外,朱真人之醮坛也。

    《葛仙胜迹 》,在治南十五里。高峰峭耸,俯瞰大江,乃葛真人炼丹处也。

    书楼 在治城内,赵雄宰相书楼也。历元、明数百年。旧时楼已化为乌有,城中人犹于月明夜静之时,闻有读书声。

    桂湖 在治城内,池水澄碧如玉,与江水同消长。在文肃公相府之前。回廊高阁,时宴宾于此。乱后犹存数椽。今圮。

    芙蓉亭 在治东,隔江十里。赵文肃公致相归,集诸名儒讲习于此。陈文宪公、粤西曾大中丞皆请谒焉。

    花台 在治南一里。高台峭立,俯视江流,有亭翼然,亭内奇花异卉,春夏如锦。

    资阳县

    丹山废县 在县境内。本资中县地,隋析置。宋初,与银山、丹山县俱省入盘石县。

    盘石废县 ,在县北三里。

    王褒宅 在县治内,有“八卦井。”

    董钧宅 在县内,即延庆寺。宅有二大石鼓,今徙于宣阳观,后又为“张方宅。”

    《攻玉铭》碑 在儒学前,或云赵逵所作。其词曰:“岫屏其容,采云其丰,来自他山,竖名不穷。我有美石,适为我攻。我器之成,尔勋尔庸。”

    八卦井 在县廨内,阑上有“八卦井” 三字,相传王褒所刻。

    放生池 去县东一里,有颜真卿所撰碑、《嘉禾碑 》。宋淳熙间产嘉禾,遂立此碑。

    “二贤堂 ” 在儒学南。祀王褒、董钧。

    书台 在县治南五里。汉王褒筑台于此读书,基址尚存。明建立书院于上,庭庑壮丽,门垣大备。扁额今废。

    神仙洞 在治东北六十里。其洞透山,不知几许,世传老君降蜀在此。洞左右有石床存焉。龙洞 在栗林镇东二里,二石嵬然相对左右间。前代立孔子庙于上,而石像犹有存者。左右分裂一洞,渊然莫测,世传一龙从此出。宋冯忠刻大石龙于洞壁,后人不时彩绘,遇旱祷之即应。今龙迹犹存。

    涤砚池 在书台山下。汉王褒所凿。池之上有井,俱覆以亭,年久倾折,而遗迹尚存。正德丁丑,知县张凤羽涤洗其池井而砌以石,仍立亭,刻石碑,亲题其额。今池存,馀俱废。

    赖卜废镇 :在治西四十里。

    黄土废镇 :在治西南四十里。

    龙结废镇 :在治南六十里。

    栗林废镇 :在治东七十里。

    永宁废镇 :在治西五十里。

    丹山废镇 :在治东北七十里。

    简州

    波闰城 ,去州南九十馀里。西魏置县。隋改曰“平泉。”

    平泉废县 ,去州西南五十里。西魏置波闰县,隋改曰“平泉。”

    阳安废县 在州东二里。今为阳安驿。

    《孔圣像》《颜子像》二碑 ,宋赵伯豪得之兖州孔圣家庙,吴道子画,今存。

    牛鞞戍 ,去州西一里。

    会胜亭 在州西北隅。宋赵抃为蜀漕时,按部至此,赋诗。后十五年,再入蜀为帅,复和前诗,人因绘像于壁。

    琴轩 在报恩寺,有赵清献《听琴诗》。

    《真武像碑 》系张平山手迹,在旧治真武宫。康熙乙巳,知州王孙盛建新治北楼,塑真武像,因移于此楼上。今存。

    石刻《西铭 》“在治东岩,宋进士赵介胄手迹,今废。”

    唐颜鲁公《中兴颂》碑二 ,一在东岩,一在北岩,今皆磨灭。

    小桃园 在治北三里,当春江岸,桃开不减武陵之盛。今废。

    儒林镇 在治东五十里,环溪河西。有山名“仙峰。” 明正统间,建儒林观于山坞。弘治间增修,五殿层列,上为承天寺。献贼焚毁。溪水绕镇过山麓,曲折如环,因名。河为环溪河。

    玉女池 :在治东十三里。相传池底有石床,昔玉女曾宿于此,其迹存焉,因名。

    瑞莲池 在旧治侧,遇科第即开,而池内却无根,俗呼为“应第莲池” 云。

    放生池 在治南五里。昔唐僧曾买鱼放此池中。

    凌烟塔 在治南二里,创自宋宁宗庆元三年,为州之文笔,直入云霄。

    墨玉台 在治东溪上。上有“碧波亭” ,宋学士刘光祖读书于此。

    颁春亭 在旧治内,今废。

    八卦台 在治西五十里。唐李淳风修仙处。观澜亭 在治西三里许。明知州骆秉韶建,今废。

    碧波亭 在治东溪“墨玉台” 之上。溪水环绕于下,后汉文节先生读书处,今废。

    歇马亭 在治西四十里。汉昭烈征吴过此驻跸,因名。

    丛桂楼 在州治南双市街。宋绍兴中,为李瞰如、李进修、范时中、袁炎、牟子正同登第,故名。“望湖楼 ” 在州南三里。下瞰江流,山光水色,交相映带。轻舟小艇,时出柳阴之中。人谓不减潇湘、苕霅之景。

    江月楼 下临赤、雁二水之会,壮丽甲于西川。状元楼 在州治内。宋庆元五年,邑人许奕廷试第一,故名。

    清忠堂 在州旧倅厅,为宋赵抃、范纯仁建。怡云阁 在治北四里大江西岸。岸上有朝阳洞,洞迎旭日,阁吸朝霞。明进士刘念读书处。明学士赵大洲题“龙沙虎石” 四字于上。

    崇庆州

    江源废县 ,去州东南三十里。本汉江源县地。唐初,置唐隆县,又改“唐安。” 宋改曰江源。

    永康废县 ,去州西五十里。孟蜀分青城县地置此县。宋因之。

    汉源废县 去州西北五十里。今为横源镇。《晋康》废县 ,去州西南三十里。

    晋原废县 ,去州西十里。

    读书台 段文昌读书处。

    百家门 在州治西北两山上阖下辟如门。蛮子城 ,昔蛮人所居,又作忙子城。唐明皇避乱青城,驻跸于此,不三日而城即筑完,因名。俗讹为“蛮子城。” 上有梳妆台,城犹在焉。

    尚友阁 在州治西湖上。宋绍兴间,计敏夫领郡事,以高适尝为此州守,与杜甫酬唱,乃刻二公诗,目其阁曰“尚友。”

    《东阁 》,《杜甫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四相堂 唐建,以张柬之、锺绍京、李岘、王缙四公皆牧是州,后皆为相,故名。前有“崇庆堂” ,宋绍兴间,知州孙大冲建。

    新津县

    公孙述城 ,去县西三十里。述所筑。

    旧废县 ,去县东三里。

    三女池 在县东。宋时宋氏三女,父亡,母茕居,三女誓不适人,母死,哀毁迨葬,夜负土以覆冢,昼则俱隐不见,冢前遂污为池,故地以“三女” 名。绝胜亭 在宝华寺,宋苏轼读书于此。

    觉山 在修觉山后。岩有“觉山” 二大字,为唐元宗幸蜀时御笔题。

    东坡亭 在宝华寺前。昔人览眺,多乘舟游于其下,俱有题作以纪其胜。苏子尝载酒于此,题有“仁智动静,青山绿树” 八字,亦号赤壁,后人遂亭之。今废。

    双流县治 在城正中。明正统中建大堂、二堂、内宅外立鼓楼门、仪门、申明亭、旌善亭、左右主簿、典史、衙舍、仓库、监禁、阴阳学、医学、僧会司、道会司、察院,久毁,今归并新津县。

    蚕丛城 ,去旧双流县南十八里,蚕丛所都武阳城 ,去旧双流县南十里,宜城山上瞿上城 ,去旧双流县东十八里。按《县志》,蚕丛

    “帝都。” 此《传》云“宜城山” 是。

    宜城 ,去旧双流县东南十里。汉任安所筑。广都城 ,去旧双流县东北一十五里。

    晋广城 ,去广都废县北十五里。

    逍遥堂 按旧《双流县志》:“宋令樊汝霖记。唐韦嗣立长兹邑,政绩殊异,后历鸾台凤阁,邑人德之,建堂图像。基址近邑南偏,久墟。”

    丛桂堂 按旧《双流县志》:“熙宁中,邑令徐九思作堂于邑东延寿院,绘宋文礼,后登科联科,四世后,祖孙又相继登科,邑人荣之。” 今废。自蚕丛城至此,俱双流县归并。

    汉州

    湔阳城 又有汉州故城,在州之南。葭萌县故城,在州之东。

    雒废县 ,去州北二里许。

    八卦台 在城外,君平卖卜处。

    “讲道台 ” 二程夫子随父珣守汉州讲道处。房湖堂 在州治南。郡守房琯凿湖构亭,高适、杜甫及宋祁、司马光、赵抃、韩驹、文同皆有题咏。清心堂 在旧通判厅后。宋文同建。

    先贤堂 在学宫前。祀明道、伊川南轩。

    故城 在州之东

    房公石 在州署中。相传石根出房公湖。明成化三年季冬月吉日,知州大梁柴广、判官王瑛、吏目徐宁等表“唐丞相房琯罢相职,改为汉州刺史立石。”

    介石 ,潮人林大策书。此石在州署中,葢立此以配房公石,刺史吴皋有文在焉。乃杜黄裳召卢坦之言,刊碑以纪其言。

    南轩书院 宋张敬夫读书处,在州治北,今毁,基址犹存。

    房公亭 在城西五十步。亭建湖上,扁云“房公湖。” 今毁,基址犹存。

    什邡县

    雍齿城 ,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筑此,后人因名。按《广汉土地谱》云:“高祖置广汉郡,领十县,应十:干、通彝在戌,阳泉在亥,南安在子,涪流在丑,梓潼在寅,五城在卯,新都在辰,资中在巳,犍为在午,什邡在酉。”

    南阳城 ,去县西二十三里。李膺《记》云:“李雄之乱,蜀遣李寿掠汉五十馀家,寓于此。” 晋置为郡,及西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