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五百十三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五百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五百十三卷目录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三

      西安府古迹考四

    职方典第五百十三卷

    西安府部汇考二十三

    西安府古迹考四  通志州县志合载

    山阳县

    古丰阳 。《水经注》云:“丰乡川水出弘农乡东山,西南流,迳丰乡故城。” 按丰阳乃后周时县名,自汉至晋,皆曰丰阳。《十六国春秋》苻健都长安,以荆州刺史镇丰阳。宋高宗以地界西割商秦之半,止存上津,丰阳以刘岭为界。明初,废丰阳为巡检司,后移于漫川,复立此县。

    阳亭旧县 。按古有阳亭聚,在故阳亭县,平阳水出焉,斯县以之名。

    宜娘寨 ,在县东南一百里。相传宋将杨文《广妺》结垒于此,以解柳沟之围。

    “贾岛隐居 在云盖寺,旁有花水,清洌见底。” 《商南县》。

    商城 ,《荀子》曰:“契元王生昭明,居于底柱,迁商邑。” 盛弘之《荆州记》云:“武关西北百二十里有商城,是也。”

    少习 在县东南九十里,即武关也。《左传》哀四年,楚使谓晋大夫篾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 唐李涉题云:“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汉王城 在县东二十五里。传沛公所筑,即唐之富水驿也。今为巡检司。

    层峰驿 县治即其旧址。韩昌黎《自序》云:“去年自刑部侍郎贬潮州,乘驿赴任,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

    仙人洞 ,在水溅河西。自山麓攀葛,沿石而上,约五里许。山顶石洞宏敞,可容百人。

    同州

    雒阴 ,《史记》“魏文侯攻秦,筑雒阴。威烈王十八年,秦堑雒” ,谓此。

    长城 ,《史记》:“魏筑长城,自郑滨雒而北,以摈秦。” 今自沙苑至白水澄城,往往有故址。

    冯翊城 ,汉武帝时置,故址在今儒学东,有古碑,略云:“冯翊故城如龟形,至唐始易为方城,曳首于前,尾于后。”

    沙苑城 在州南十二里。亦曰“沙海、沙泽” ,其中岔起者曰“沙阜” ,东跨朝邑,西至渭南,南连华州,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魏大统三年,宇文泰与高欢战,时泰兵少,隐伏沙草中,以奇取胜。后于兵立之处建忠武寺,命骑士种柳各一株,数及七千,仍以其地宜六畜,置沙苑监,豢养陇右牛羊诸畜,以供尚方之用。至隋、唐皆置马监。宋初置牧龙坊,今城坊俱湮,惟故址存焉。隋社 ,文帝开皇七年,驾幸冯翊,亲祀故社。金塔 即般若寺,在州治左,隋文帝龙潜之所,改名“金塔。”

    看花台 在州南。相传隋炀帝筑之雒岸者。下有莲池,上起驰道,今其址犹存。或曰看华。长虹岭 即古许原,在州北二十五里。西尽州境,东绝十河,延袤八十馀里。后魏高欢自蒲津入魏,涉雒,军许原,即此。唐贞元中,裴延龄奏“同州大谷木数千章,度皆可八十尺。” 延龄虽谲诡不实,然沙苑树柳七千,有故事矣。

    南溪亭池 在州城南八里。九穴同流,锺而为池,广袤五顷,故宜荷。唐咸宁中,太守王龟建南溪亭。乾宁中,节度使李塘重修,并建九龙庙。梁贞明中,节度使程全晖拓而宏之。有三池八亭,桥梁林圃,胜绝一时。今亭池尽废,惟碑存焉。《地牢 》:“在州东一百七十步,相传唐尉迟恭尝系此。” 按金有河中帅贵宗阿虎带及僚属十数人以弃城罪系同州狱,人或以此而误为“尉迟” 也。

    三曲城 ,在州界,即《地志》三业城。

    同家洼 即同谷洼。杜甫诗云:“少留同家洼。” 干坑 在州西四十里。唐李元谅败李怀光于干坑,李克用自河屯干坑。今名界沟,以在州界。龙泉洞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西汉村。唐太和六年僧慧义开辟。有龟蛇峰、清凉洞诸胜。天成宫 ,西魏太师宇文泰故居。泰以同州扼。

    考证

    关河之要既专,政犹时居州。后孝闵帝受魏禅,改同州宫,明帝有《幸同州故宫》诗。至宣帝大象二年,改天成宫。

    兴德宫 《唐书》在冯翊县南三十二里。《志》:武里,高祖将趋长安所憩。按昭宗东迁,驻兴德宫,在华州北,遗址皆无所考。

    万寿殿 ,西魏文帝幸华州,起万寿殿于沙苑北。

    应亭 ,襄王五年,魏王来朝。应亭,《魏世家》作“会临晋” ,盖应亭即临晋地也。

    白楼 ,《集古录》云:“同州有白楼,唐贤眺咏之所。令狐楚作赋,刻其上。白乐天有诗云:‘烟入白楼沙苑暮’” ,

    大荔城 ,周末大荔戎据雒川所筑。《朝邑志》误收。

    临晋城 即今州治。《史记》“厉共公灭大荔而筑者。” 周末,秦、晋数会于临晋,后立冯翊郡,亦曰冯翊城。

    重泉 在州西北三十里,即汉武帝为李夫人筑城处,遗址尚存。《汉书》:“武帝时,严熊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田万馀顷。恶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王城 ,《左传》:“晋阴饴生会秦伯,盟于王城。” 杜预注:王城,后改武乡县,在临晋县东。《隋史》改武乡为冯翊县,州城东三里许有故城,疑即其地。而今儒学东为冯翊废县,则五代时邑治也。渭曲 ,宇文泰与高欢战处。泰既还军渭南,所征诸州兵始至。乃令人植一树,遂栽柳七千,以旌武功。胡曾诗:“那知沙苑千株柳,尽是高欢败后栽” ,即此战处,又立忠武寺,今亦废。

    冯翊府 ,唐代宗时王荣守左龙军冯翊府左郎将。

    平原 在州左。金贞祐三年,分渭南州郡步兵屯平原,令宣抚使治沣城县统之。今州东北有平原坊。

    清凉洞 在新庄屯

    龙泉洞 在西汉村。俱元魏建。

    朝邑县

    大荔城 在县东。周末,大荔戎据雒川所筑。王城 ,《左传》“晋阴饴甥会秦伯于王城。” 杜预注云:“王城,后改武乡县,在临晋县东,魏文侯十六年伐秦所筑。”

    临晋城 ,《史记》秦厉共公灭大荔而筑者。《县道记》曰:“在县西南二里,因秦筑垒以临晋地,故曰临晋。秦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于临晋。” 按:大荔王城临晋,马朴《同州志》收入,以为朝邑,误收。然阅《马光禄志》《一统志》《名胜志》皆载在朝邑,亦因汇入焉。

    芮乡 。《括地志》云:“县南三十里有南芮乡,北芮乡,皆古芮伯国。”

    高阳城 在县西南三十二里。汉高祖赐周勃食邑,一名怀德城。《汉书注》云:“故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 按频阳有怀德城,而《括地志》以为在朝邑西南,疑或误。

    河曲 即西河地,以洛水、渭水俱会河于朝邑县南,世称“三河。” 周顷王四年,秦、晋战于河曲。秦始皇四年十月,河、渭俱溢。蒲津监寇登得一履于河中,长七尺三寸,指长尺馀,深一寸。

    铁牛 在县东三十五里大庆关。东岸四,西岸三,唐开元十二年铸。今西岸尽曳于河。又有石谷城,见《晋书》。

    通灵陂 ,唐开元初,刺史姜师度引洛水及堰黄河作陂,灌田二千馀顷,名曰“通灵陂。”

    干社寨 ,在县北四十里。元末,戈平章筑,以为保障之所,令废。

    长春宫 在县城西北强梁原上。后周保定五年,宇文护筑。初名晋城。建德二年,置长春宫。隋开皇中,增构殿宇。大业末,唐高祖大军济河,舍于此宫。自后,凡牧是州,多带长春宫使。贞元中,李怀光据此,马燧百计攻之,曰:“三面悬绝,不可攻也。” 杜甫诗云:“天晴宫柳暗长春。” 即此。

    《洿浴》堡 ,三面悬绝,厥险足恃,为防守百世之计。

    新市镇 在县南十里。镇有饶益寺,有藏春坞,贮唐、宋名贤贾炎诸人题咏,金赵抃《记》。

    沙苑城 在县西十五里。唐置监牧马。杜子美《沙苑行》:“左辅,银沙白如水,缭以周垣百馀里。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

    望仙观 在县东南。汉武帝筑,以望神人之至,作河桥 。秦后子奔晋,造舟于河,通秦、晋而施铁牛,对峙河隅,以维浮桥。丞相张说有赞。今崩。

    于河

    临晋元里 在县东

    郃阳县

    《河图 》:“伏羲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在郃阳之地。”

    莘野 在县南二十五里,即伊尹耕处,今有墓。羁马城 在县东。按《左传》,秦伐晋,取羁马、刳首 ,按《左传》,“晋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杜《注》云:“刳首坑在郃阳。”

    古梁 在县东北。梁,嬴姓,与秦同祖伯爵。周襄王十一年,秦灭梁。少梁、大梁,以是名矣。

    郃阳故城 ,在县东四十里。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郃阳。汉置郃阳县,原称“洽阳” ,因流绝,故去水加邑。明万历中,掘得汉县令《曹全碑》。

    刘仲城 ,在县西。仲以高祖兄初封代,后以弃国降郃阳侯,居此。

    西韩州 唐武德中,析河西郃阳、韩城置西韩州,寻废。今俗名《西韩城》。

    夏阳故城 ,在县东四十里。《一统志》云:“城内有太姒墓。” 此夏阳乃库析郃阳置河西县,已而更名者,非少梁之夏阳也。

    宫城 ,在县东三十里宫城村。亦名“织锦城” ,后魏真君七年置。

    姚武壁 在夏阳城界。《十六国春秋》:苻坚司马姚苌为慕容泓所败,惧罪奔渭北,西州豪杰率众归之,苌乃僭号于此,筑城曰“姚武。”

    青云寨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寨陡峻,高入云表。

    五瀵 县东南四十里。有王村瀵、鲤瀵、东鲤瀵、渤池瀵、夏阳瀵,五瀵皆近河堧,清洌迥异,涌出地尺许,民资灌溉。《山海经》“有神瀵,味若酒醴。” 殆与甘泉、温泉、醴泉同著芳美,而利较普矣。华云台 在县东十里,上有大佛,高数丈,浮图入云表。明叶梦熊有碑记其胜。

    登仙宫 在县西北。《水经注》:“徐水流经汉武登仙宫” ,今湮。

    单雄信窑 在县北义贤里。雄信,王世充将。秦城 ,秦始皇所筑。

    彭衙城 在县西北。《春秋》“文公二年,晋及秦师战于此。”

    子夏读书洞 在飞浮山。《礼记》云:“退老于西河之上” ,即此。

    石崇城 ,在县南二十里。涂以赤石脂,亦名“赤城。”

    奉先城 ,本蒲州,唐开元改奉先县。

    故莘城 在县南二十里。《世本》:“莘,姒姓,夏禹之后。即散宜生等求有莘美女献纣者。” 应劭云:“莘国在洽水之阳,武王母太姒即此国女。” 《括地志》云:“古莘女国城在河西县南二十里。《诗》所咏大邦” ,谓此也。

    凤凰台 在县东南三十里陂左。

    岳嵩读书院 在县北桥头河之卧虎冈。王百当故宅 在县西北韩家河。又山阳有故操场。永明有坟及马园。百当为李密将。

    澄城县

    北澂城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蒲城界,俗名避难堡。《左传》:“秦伐晋,取北澂。” 汉置澂县。光武时,省澂为重泉地。魏、晋因之。

    王官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左传》“秦伐晋,取王官。” 城址尚存。

    社田 在县北六十里。秦封武安君于此,故山曰“将军” ,村曰“社田” ,建祠祀焉。

    三门废县 在县西北三十里。后魏真君七年置。今三门村,即其故址。

    杏城 《魏书》有“杏城” ,今失其处。

    魏郑公庄 即修善村,今名大贤村,在县北二十五里,唐太宗所赐魏徵庄也。其子孙世居,宋张舜民过此,诗云:“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 长宁废县 ,在长宁河之南。唐武德三年,析置长宁县,今故址犹存。

    伏龙府 ,在县南五十里。唐置兵之所。肃宗时,太原王荣为“伏龙折冲。”

    临高原 在县南五十里。宋李显忠知同州,多以战阵著迹,后由汉村经临高原,即此。又其地有龙泉,味甘如醴。隋文帝居同州时取饮焉。亲邻寨 ,在县北二十里。元陕西平章李思齐命将所筑,以为屯守。

    避暑宫 在县东北五十里。隋文帝离宫也。林木交加,河流盘曲,宫后岸崩,碑刻沉没。后改为治平寺。寺右相传为文帝庄。金大定二十七年《重修岱岳庙记》云:“古迹有隋文帝之旧庄存焉。”

    新城 在县东北二里。《左传》僖十八年,“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人取之。” 文四年,晋侯伐秦,围郑新城。

    元里 在县南十五里。《左传》:“晋伐秦,筑元里。” 杜平 ,《史记》:“秦孝公与魏惠王会杜平。”

    万里长城 在县南三里许,遗址尚在。按蒙恬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暴师于外十馀年,恬常居上郡统治之。今澄似非其地,或是《史记》“魏筑长城,自郑滨雒而北,以摈秦” 者。

    隋文帝庄 ,相传在避暑宫迤西,漫无可考。惟金大定二十七年《重修岱岳庙记》云:“古迹则有隋文帝、魏元成之旧庄。” 今且失其处矣。

    玉泉圃 在县西北五十里。老树偃仰,怪石巉岩。其泉滨崖而出,莹洁如玉。虽隆冬,水芹夹岸。泉下又有蔬园药畦,引流灌溉。元西台御史潘汝劼有诗。

    白水县

    彭衙故城 在县东北六十里。《史记》:“秦穆公三十四年,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 《路史》云:“衙如,吾穆公子采地,后子孙因以衙为氏。” 汉置衙县。唐杜子美访舅氏有彭衙行。

    “彭戏 ” 《春秋》:“秦伐彭戏氏。”

    阳武 ,在县东北八十里。仓颉居处。

    永益池 即城西“莲池。” 宋甯参筑堤注水,以便民汲饮。废址尚存。

    思齐楼 宋仁宗时,尉甯参建,今废。

    汪城 《春秋》晋伐秦,取汪城。《路史》云:“白水有汪城” ,今失其所在。

    粟邑废县 在县西北八十里。汉太初中置,属左冯翊。或云即天雨粟处。王莽改曰“粟城。” 雷牙 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雷祥造器处。古城 在县南五里,今名南寨堡,元同佥陆大用筑。

    利乡亭 在县东北八十里阳武村西。《史记》苍颉居阳武,葬衙之利乡亭,一名史官村。

    牛仙洞 在县南三十里阿门村潦水石崖之畔。明正德初,犹有人在洞门见草书数行,题至“正” 字。

    《大雷祥影碑 》,就览远树遥岭,皆如写镜中。杜甫诗碑 碑阴有“白水宰梁沂圣源,同前蒲从事陈圆净翁,因游六洞,还憩吏隐,遂饮雪庵,颇有翛然之乐。元丰己未仲冬初三日,冲真居士题。” 字画遒老,六洞概无知者。吏隐亭侧有塔寺,雪庵或即其处耶?今并废。

    惟勤阁 按《郃阳县志》,“在白水县宋尉厅东北,今废。”

    韩城县

    龙门 在县东北六十里。一曰禹门。大禹所凿通孟津者。两山夹河,悬崖千仞,水自高而泻若门。《三秦记》谓:“水陆不通,鱼鳖莫上,惟龙得升焉。” 广八十步,袤九里馀。岩际镌迹尚存,有唐看鹤楼及元敕赐建极宫故址。唐王勃有《登龙门楼寓望》诗。

    胡家寨 ,在县东北十三里。元末屯兵处。北韩侯庙 下隆起者,是其故址。而薛封东麓“旧韩城” ,则元至元二年西徙之址也,去县六十里。

    夏阳城 在县南芝川镇之北。即魏文侯所筑少梁之地。秦惠文王八年,魏入于秦,更名夏阳。汉武帝自夏阳幸汾阴,韩信从夏阳以木罂渡军,取安邑,皆指此。

    韩原 在县东南二十里,有故城。春秋秦、晋战于韩原。按《路史》,“一曰宗丘。”

    藉姑 ,《史记》:“威烈王五十一年,秦城藉姑,在县北三十五里。”

    高门 在县西南二十里。太史公自叙祖父皆葬高门,今尚以名里。《水经注》云:“层阜相承,秀出云表,俗谓之马门原。” 山下水际有二石室,东厢石上杵臼之迹犹存,昔子夏退老西河,此或其读书洞。南迳华池,去高门三里,方三百六十步。黑水城 ,《元魏地形志》:夏阳有黑水城。

    “错开河 在龙门之上” ,此则鲧迹也。行人指点,万祀如新。

    少梁城 ,在芝川镇城之北。魏文侯六年“城少梁” 之址,即此。

    界城 在马林庄之北。西彻韩疆,则秦晋界城之址也。

    鬼谷 《隋·地理志》:“韩有鬼谷。” 胡三省《通鉴注》:“在扶风。”

    《麻羡岭碑 》,“往乘逸之。” 以今观之,碑迹涉裨边。

    似当存云

    殷济精庐 ,《水经注》云:“陶渠水东南流,迳汉阳太守殷济精庐。” 今不可考。

    韩侯城 ,《诗》云:“溥彼韩城,燕师所完。” 《括地志》以为,在县南十八里。相传为旧县治。

    北泉 :在芝川镇之西。明张中丞士佩筑,自为记。

    华州

    郑县城 在州东百二十里,即古郑城。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庶弟友于郑地,名咸林。《国语》云:郑桓公为周司徒,采地咸林也。平王东迁,郑武公辅之,改封新郑。后秦有其地。武公十一年,初县郑。《春秋》秦晋分境。僖十五年,晋侯许奉秦伯以河外五城,南及华山。后魏于此置华山郡。后周移于西南。郑县城北三里有长城故址。《史记》:“魏筑长城,自郑滨洛” ,即此。

    峦城 即殷、契之所居也。阚骃云:“在郑西” ,今峦城是矣。俗名为“赤城。” 苻健入秦,据此城以抗杜洪。

    沈阳废县 ,在州东北一十五里。汉县。旧在渭水北,汉安帝初,移于此。

    武城 在州东二十一里。《史记》:“魏文侯三十八年,伐秦,败我武下。” 一名武光城,相传光武征隗嚣时所筑,遗迹尚存。

    广通仓 隋文帝以长安仓廪尚虚,诏以西至蒲、陕,东至卫、汴水次十三州,募丁运米,于华州置广通仓,以给长安。

    郭子仪故里 ,在州东关,遗裔尚多。其故宅有井一口,人称曰“汾阳王井” ,聚而汲饮之。

    水庄 小敷峪水下流,为东溪支分溉田,居民称曰“水庄。” 有党氏村,北为罗文桥。

    兴德宫 在州北五里。唐昭宗为朱全忠逼迁洛阳,馆于是宫。按同州亦有是宫,或是同名者。游春亭 即郑县西之亭也。在州西南五里西溪上。近溪一带诸水曰“西溪” ,时人目之为“小曲江” ,以杜子美为州司功时所曾游也。

    栖云楼 在州城内隆阜上,唐昭宗幸华之行宫也。乾元三年,李茂贞举兵犯阙,韩建请上幸华州,昭宗登栖云楼望京,作《菩萨蛮》三章。或云古昭庆院有栖云楼,以驻昭宗之跸。后因之,为州治云。

    郑县亭子 《郡志》载郑县亭子在西溪,为今杜基者是。然以杜诗曰:“郑县亭子涧之滨,窗户凭高发兴新。” 味“凭高” 二字,则非西溪可知也。又曰:“云断岳莲临大路” ,陕华间有地,名大路,则亭在华东渭滨之间。

    告平城 ,《水经注》云:渭水又东,敷水注之。水南出石山之敷谷,北迳告平城东,耆旧所传言“武王伐纣,告太平于此” ,故城得厥名。

    王宿庄 按《宜氏族谱》,“宜氏世居华城东北二十里地,曰王宿庄。” 《古传》周太子宜臼废,奔曾宿渭滨之阳,即此。暨践阼兹,以封庶子,赐姓宜,后为宜氏。

    阳华 ,《吕氏春秋·九薮》云。“秦之阳华。高诱曰。或在华阴西。” 诱又曰:“桃林西长安是也。”

    故郑 ,《水经注》云:“石桥水又迳郑城东,水有故石梁。” 《述征记》曰:“郑城东十四里,各有石梁者也。” 以今考之,在小师原之麓。今以为堡,对赤堤峪口,离州十三里。

    周关 ,今考其地在圣山南秦家庄是也。关为周处所建。按:处,晋将,曾御齐万年之乱。今赤水镇有处祠,为水所没,迹亦不存。

    赑屃 《灵济昭祐显圣王庙碑》赑屃是也。昔因旱,人传以乔谷水穿渠灌田,后以此渠水投洗赑屃头,口内流沫辄雨,累验。

    孤相原 ,《水经注》云:“灌水出萧加谷,于孤相原西北流,与禺水合。” 今考孤相原之合处,在江村西岳庙原之北。此原突起隆阜,前无来脉,后绝馀气,兀然高陵,乃其孤相原也,即今俗为尉家原云。

    伏毒寺 ,唐杜少陵《忆郑南玭》诗曰:“郑南伏毒寺。” 刘禹钖《伏毒寺》诗曰:“曾作关中吏,频经伏毒岩。” 以今考之,即《水经注》所谓马岭山。唐上元中乔公铭“小华西峰秦皇观基” ,即其地也。

    大路 ,杜少陵《题郑县亭子》诗曰:“云断岳莲临大路。” 梦弼曰:“陕华间有地,名大路。” 《晋书》:“檀道济从刘裕伐姚泓,至潼关,姚鸾屯大路,以绝道济粮。” 即此。

    “无相禅院钟 ” ,在州治二门外。声韵浏亮,闻远彻境。相传在宋时堑岸湮谷,移自西溪,以方车二轨载之,悬于州楼,重万钧,侈而不摦。及阅旧

    考证

    《志》无考,其钟上之钲籀迹,则为西溪无相禅院铸也。上列“沙门洪湛” 字。又阅其上有“中大夫、华州防御使及宣武将军、同知宣武将军、郑县主簿、华州郑县、宣武骑尉、赐绯鱼袋李再详” 年号模糊不可读。

    古城 ,即《旧志》载唐武德四年又自州城徙于州东一里者也。以今考之,在小张村西北,见有古迹逶迤,或断或连,南有丘阜。又按车徒寺初为韩建家佛堂,此即韩建为节度使之华州是也。今华州在唐时为天子行宫,后升为兴德府,至今为州。

    謻门台 址在今马岭山下井家村。《东京赋》云:“謻门曲榭。” 注:謻门,水室门也。先时唐为藏冰之所。

    少华镇 以其入关为古道,因有镇,今废。“少华通衢 ” ,为唐、宋达郑县故道,亦祭山之所由也。因宋天禧五年阜头峰崩,今为石子坡,改其路为今路。

    护国西齐王门石 ,上镌“奉元路华州郑县完颜郁” 字。其石温润如玉。《山海经》载“小华之山阳,多瑶㻬之玉。” 杜诗载“郑南玭皆石之次玉者。” 今石其是乎?

    “古松 ” 在西溪,偃盖竟亩,游者多咏歌。

    邓公石 ,今在白厓寺峪口。邓尝与僧如应登临赋诗,逍遥容与于其间。后人思之,遂题其石,一如“岘山” 之思羊祜,“南夏” 之思刘弘,“甘棠” 之思《召伯》也。

    眠云石 在白厓湖侧,桑知府题也。敷水驿 ,《新唐书》云:“元稹为御史,分司东都,召还,次敷水驿,中人仇士良夜至,稹不让,中人怒,击稹败面。宰相以稹年少,轻树威,失宪臣体,贬江陵士曹参军。”

    思觉寺 ,隋王卲《舍利感应记》云:“华州于思觉寺起塔,天时阴雷,舍利将下,日便朗照,有五色光气,去地数丈,状若轮,正覆塔上数十里外,遥望之则正赤,上属天。舍利下讫,云雾复起,瑞雪飞散如天华,著人衣,久之而不湿。”

    桃林 ,《通鉴》云:“己卯四月,武王来自商,至于丰,牧马华山之阳,放牛桃林之野。” 按自华州至东,俱谓之桃林。又《左传》: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杜预曰:“今潼关是也。”

    废华州 ,在州西十五里,即后魏置东雍里,后改《东雍州》为华州。

    药王洞 在州西南四十五里江村。

    韩湘子洞 ,在五眼泉侧。

    《香海园 》在西关通渭巷北。

    祇宫 。《穆天子传》云:“吉日丁酉,天子入于南郑。” 郭璞注云:“今京兆郑县也。” 《纪年》:“穆王元年,筑祇宫于南郑。”

    高平亭 ,《晋书》云:“张方既逼京都,王师屡败。祖逖言于长沙王乂曰:‘刘沉忠义果毅,雍州兵力足制河间,宜启上诏与沉,使发兵袭颙。颙窘急,必召张方以自救,此计之良也’。” 乂从之。沉奉诏驰檄四境,合七郡之众及守防诸军坞壁甲士万馀人袭长安。颙时顿于郑县之高平亭,为东军声援,闻沉兵起,还镇渭城。以今考之,址近渭滨,即今敷水镇。

    沚园 ,郭宗昌园也,有记。今为刘亳州园亭。刘氏园 ,刘巡抚所治也。初为园,城南入门为斜径达堂,堂四楹,曰“终南径” ,馀皆园丁屋舍多竹,竹岁入可数十千。晚于城中枕南门为园,盈盈一水,长杨修竹,杂树荫蔚不见日。流水四环,浸溉苔钱满径,绵藐蒙茸,若无履迹者。西地骤下,树据地势益高,连甍蔽亏,瓦角鳞次,时相隐见。从园而兰若前望之,矮屋皆楼也。去居第不里许,又于《石脆》之麓置硕大山房,箕踵漫衍,亭台楼榭,尽得其致。

    “区园 ” ,郭子畇《草堂》也。

    石林堂 ,征辟王承之居也。在州西不三百步许,回廊曲榭,阿阁连亭,不亚辋川别业。又于西溪之浒,唐杜工部登临之地,名曰老官台,而涧园托焉。旋室㛹娟,回房幽邃,今为废地。溪园 ,滕县知县姬箓园也。园在州城外西南隅,唐兴德府之正西。园内竹木花草之奇,允称佳观。窦牧题曰“环翠堂。” 又高牧额曰“双溪亭、乐寿堂。”

    无名园 诸生张际宋园也。离城南不数武,近西村,台榭矗焉,松竹茂焉。后移居小华麓,复治一园,亦名曰“无名园。”

    一问斋 近唐兴德府城之阿,为诸生姬璟精舍,构于山水间,名曰“一问斋。” 盖取其凸为基,高

    而阜、爽而垲也。又取李青莲“恨不携谢脁惊人句,搔首问青天意。” 南眺则小华屏列,极目烟波,西山爽气,自来射人。临水面山,洵胜地云。近圣居 ,诸生张纶读书处也。在泮池之南,亭台数区,逶迤曲折,鸟鸣花香,饶有远况。

    如园 在州西二十里,为苏宗轼别业。修篁交翠,乔木椮森,于中间一堂,名曰“遵苏斋” ,洵为西坰之奇观。

    葩园 在州东罗纹桥南,武大造之别墅也。园内有潜鳞馆、飞翠亭,春季牡丹盛放,不亚姚黄、魏紫,亦胜地也。

    来青园 在州南三里,为孙守备憩息所也。园计十亩,小华张北溟颜其门曰“来青。” 中有堂三楹,额曰“符禺山房。” 旁有澄心亭、岑碧亭,崇台峻阁,莲沼兰泉,修竹茂林,古松怪石,如入金谷辋川,令人应接不暇。

    蕴玉堂 在州西近城厓坡堡,为王琛汝塾也。园可半亩,中构一堂,额曰“蕴玉。” 花卉盈轩,诗书满架,饶有清况。

    淇园 在州西厓坡堡,为诸生王海筹讲堂也。名取卫武公“淇澳修德” 意也。中置厅三楹,前峙亦三楹,悉楼焉。阶列佳木,不植凡卉;朱橘黄柑,奇品异种,错如锦绣。即牡丹丛菊,亦皆为名园佳植。径繁筱簜,碧玉阴森,疏疏栉栉,绰有雅致。漪园 在州南三里许,为诸生李跃龙隐居也,名曰“漪园。” 以其枕清泉,引水穿竹,汇为池塘,取隐而自守、清且涟漪义也。开一径,幽篁茂树,蓊蓊郁郁,额斋曰“无暑。” 斋之侧奇花异卉,长松碧梧,错杂如锦,亭曰“环翠。” 转景有吕祖堂,洵为泌、洋乐饥处。

    金鼎山房 ,袁顺之山房也。山系小华之右臂,从小敷谷入山,两岸倏开,中流有声。甫四里许,南峰顶治山房焉。峰高数十万丈,下有金壶峡,相传玉女修真遗迹,云“先世隐君子曾居此。” 有草庐岩卧形,因白云飞来散漫,一名飞云山,今以金鼎开穴,得其名为金鼎山云。其上有薇可采,有泉可酌,鸟道蜿蜒,盘曲而上,“陡起楼阁,内有台榭馆阁。悬崖下建悬楼,俯视万仞,北眺渭水环带,南盱秦岭开屏,东顾潼津黄河千里,隐跃在目,而紫气尚浮函谷。春则桃花满山,酷似桃花源;流水潺湲,又逼真武陵溪也。夏则牡丹簇锦,烂熳山谷。秋雨冬雪,有瀑布飞花之致。山间明月,岭上松风,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 坐听猿啼,静观鹤舞,四时之景,不同相对。有鳌极峰,名为文峰。又有老君滩,岩下湛然澄清,夜见有火光。其上有岧峣阁,阁之上榜曰“看山馆。” 又上有餐霞居。

    栗园 栗山在小敷峪二十里,东牛头之南,为西城兵马王永祚山房也。茅屋数间,环回千栗森椮。按《华山记》:西山麓中有栗林,艺植以来,萧森繁茂。此其是乎?其东则蟠龙踞胜,其西则小华耸观,其北则华川映带,亦名地也,揽胜者每驻车焉。

    湄园 在州南郊,为王琳别墅也。园五六亩许,周列断壁如峰,环以竹树,高下回合,天然胜地。中开云涛阁,架石杠以通泉水,复于上分注悬流,沥洒之声,时与松风相乱。

    隐玉园 在西溪之浒,诸生梁铨书斋也。其地近左华西溪草堂址。考西汉水即汉之沈水,南出马岭。而《郡志》谓:“唐昭宗光化元年六月己亥,帝在华州幸西溪,观竞渡。” 亦谓人慕杜司功子美之风,遂名之为小曲江。先时因水从安乐乡之西原为西岸北流,今复西折而流为沙涧河,则今之村落。粳塍秭堧,荷沼柳堤,饶有河山远况。稍南古松偃盖,筱簜成林,愈增溪之映带矣。临水而构,一区而斋焉。裁花种树,引水凿池,殊称胜境。

    兴新园 在西溪之浒,为云霞子之山亭也,饶有溪山之胜。

    华阴县

    阴晋城 在县东南五里。《左传》宣二年,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侵郑,秦惠文王更名宁秦。张超庐 在雾谷。后汉张楷,字公超,结庐此地。学者如市,又能为五里雾,故称张超雾。市。卧仙室 ,即张超蜕骨之所,为樵牧嬉戏于其间,有飞石自空来,塞其穴。今称卧仙坪。

    长春石室 在云台山侧。唐贞观中,道士杜怀谦居此,辟谷不食,好吹长笛,自号“长春先生。” 玉泉院 在县南岳麓。宋皇祐中为陈抟建。旁有《山荪亭》。

    宣泽亭 宋真宗拜岳坛也。在太华驿,名“宣泽。”

    《华封》祝 陶唐帝观于华,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使圣人冨寿多男子。” 帝曰:“辞多男子则多惧,多冨则多事,多寿则多辱。” 封人曰:“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授职,何惧之有?富使人分,何事之有?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天下无道,修德就闲。千岁万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何辱之有?” 旧志在东南醴泉县,其处未详。

    长安城 ,《水经注》:沙渠水西北入长安城,城自华山北迳于河。《华岳铭》曰:“秦、晋争其祠,立城建其左。” 是也。城废,当在今岳庙东。

    魏长城 ,周显王七年,魏筑长城,自郑滨洛。《弘农站 》,在县西南一里。

    古柏行 ,晋太康九年,魏君实自岳庙登华山,旁栽柏千株,以千文为号,皆成合抱。《水经注》:弘农太守卫叔始为华阴令,河东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坛庙,夹道树柏,迄于山阴,亦太康八年事,见华百石所造碑。未审孰是,岂卫、魏姓字相讹耶?第今柏采伐无存。古城 在县西二里,即魏与秦接境处。南接华山,北抵渭水,长二十里。

    博台 ,即秦昭王令工施钩梯处。昭王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使勒于石曰:“昭王与天神博于此。” 汉卫叔卿常乘云车,驾白鹿,武帝得其子度世,使求之。度世登岳,见父与数人博于石上。

    华阳薮 ,即华阳川,《吕氏春秋》为九薮之一。平舒城 ,在县西南十里。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从关东来,夜过平舒道,有人持壁遮使者,令遗镐池君,即此处。

    “毛女洞 ” ,在岳之西。秦始皇宫人,见国亡,遂负剑入山隐居,食松柏叶,饮泉水,体生绿毛。至今洞中每有鼓琴之声。

    观德王城 ,在县东三十七里,杨嗣复故居。羊公石榻 ,在车箱谷中,石室有石榻,修羊公常卧于上,石榻尽穿不食,汉景帝问之,公不答,即化石羊,其背有字云:“修羊公,谢天子。” 后置石羊于通灵台,羊又不知所之。

    藏马谷 在岳东。汉武帝求仙于华山下,有神马自山出,帝令置内栈,马不久留,令人寻之。见在此谷中石龛下。今东北涧上马迹尚存。拜岳坛 ,汉武帝拜祀之所。唐为“胜会院” ,今改“昭光寺。”

    杨震槐市 ,在牛心谷。杨震隐遁居此,教授生徒,其谷多槐,世称“杨震槐市。” 山间多五色鹜鸟,有《云中天王圣迹》,云中观之,有银甲驰骤白马之状。

    华亭 ,在县东三十五里,汉太尉杨震葬处。先葬十馀日,有鸟高丈馀,集丧前悲鸣,葬毕始飞去。时人刻石像,鸟立于墓前。

    焦公庵 ,在岳东南,焦孝龙河东人,常餐白石,后遭野火烧其庵,孝龙危坐火中,其衣服并无焦灼。

    定城 在县东十里。《述征记》云:“夹道各一城。” 《西征记》云:“城因原土” ,今汝渠之东,官道南有址,俗谓之土城,与定城官道北适相对。按《志》,定城县置于后魏永熙三年,今定城驿是也。

    王刁三洞 ,在岳东,仙人王遥刁自然开竹箧,取五舌竹簧共鼓处也。上洞人莫能到,中洞有飞石遮于洞门,下洞隐居者皆在其中。

    算场 在洞顶上。后魏寇谦之“洞晓浑天仪,曾定《天元五纪》,其算有差。” 后成公兴假为货客,佯狂而来,误触算筹,其算乃合,谦之遂去。其馀算筹化为葭荻,即芦花池也。

    敷西城 在县敷水之西。郭延生《述征记》以为苻姚所置。《水经注》以为周武王之告。平城,未详。升岳御道 ,在仙掌峰之北。相传汉武帝修之。至唐元宗时,又修之。两旁有石臼子,乃当时物也。

    凤骨塔 在县西凤居山。开元间,凤逐二龙至此,龙坠地化清泉二道,凤愤而死。僧以石函其骨,瘗之山颠,垒石为塔覆之。明景泰时,石函露,启函,凤胫骨长二尺,股骨长一尺五寸,其色如玉。

    秦仓谷 产药物,属杨俨隐处。

    黄神谷 ,真人黄卢子隐居之所。

    集灵宫 在岳麓,汉武帝所起。又有存神殿、存仙殿、集仙宫、望仙观,皆汉晋时宫观名也。《黄图》云:“望仙观在华阴,晋武帝造。” 张昶《华岳碑》云:“汉武慕其灵,筑宫在其后。”

    琼岳宫 在县西十八里。隋大业四年建。本名“敷水宫” ,唐显庆中改今名。

    金城宫 隋宫在县东十三里。

    太清宫 ,在县南六里。唐天宝元年,敕于熊宇岭置中方,号曰“太清宫。”

    白云宫 ,在岳东北,唐明皇妹金仙公主修行之所。又有驾鹤轩,在中方半路。

    云台观 花县南八里山谷口。周武帝时有道士焦道广,独居云台峰,辟粒餐霞。周武帝亲诣山庭问道,置云台观。宋朱文公受主管之命,号“观台贞逸。”

    拭剑土 ,干将镆铘藏之石匣。晋中兴,有紫气冲斗牛,张华命丰城令雷焕掘得之,各宝其一,云:“拭以华山之土,光耀射人。”

    平阳封宫 ,“秦武公九年,伐彭戏氏,至华山下,居平阳封宫。”

    玉圭 ,《古今注》:“章帝建初七年,玉圭出弘农华阴。”

    蒲城县

    木屐堆 有四,在县东南四十里沮水岸。相传禹治水至此,屐下弃泥积成堆,各周二里,崇百尺。

    莲子池 在县西北三十里。旧有莲藕之利,或谓“浩泉左右可开池种莲” ,即其故址也。

    兰昌宫 在县东北二十里。相传秦兰昌公主葬此。又唐薛昭遇云容事,王凤洲采入《艳异编》。仙台观 在县西北二十一里,唐金仙、玉真二公主入道所置。

    温汤 即温塘,县东五十里。出洛崖石眼中,水温可浴,旁有太湖山,平地突起,周五六里,高十馀仞,左右危石流泉,为邑名胜。

    唐五驿 ,昌宁在县内。通智在景陵下,尧山在光陵下,孝城在泰陵下,丰山在桥陵下,今俱废。蟠龙神原 ,旧《图经》曰:“唐明皇游幸,见云雾中有黄龙状,于下得石,状似蟠龙,以其地为龙乐乡。” 石在县西四十里蚪落原,尚存。

    避难堡 在县东北八十里澄城县界。按蒲城地,惟晋重耳曾避难于此。《春秋传》文公十年夏,秦伯伐晋,取北征。故澄曰“北征城。” 蒲之避难堡实一基,离县六十里馀。若以旧重泉计之,则八十里。

    炭谷 ,在县西北三十里。旧出炭,今无。后县北三十里复出,人利其途之便,将蔡、邓炭运华,今又无,惟运白水县东炭耳,独白矾紫土、硫黄、矾红,取之蔡、邓。

    白马谷 ,在县西北四十里。俗传,昔朝暮见白马影于谷中,以为神。

    贾城 ,在县西南十八里。古之贾伯国。《春秋传》:“桓公九年,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 今其地名贾曲。

    晋城 在县东南四十里。旧传晋公子重耳出亡于蒲所筑,计公子避难居几何时,而暇筑此。传闻秦孟明败后,晋建城为屯守,拒穆公也。晋穆公寨 在沮水东崖,相去五里。《一统志》云:“在县东北三十里,晋穆公屯兵之所。”

    重泉城 ,在县南五十里。《史记》:“秦简公城重泉,王莽改曰调泉。” 《后汉书》:“王阜为重泉令,鸾鸟集县屋,旬日闻奏雅乐,应声而舞。”

    晋太子虚粮堡 ,“虚” ,疑为“蓄” ,在县东北六十里洛水西崖。《史记·晋世家》:“穆侯七年伐条。” 杜预曰:“条,晋地。” 《汉·地理志》:怀德县,《禹贡》“北条荆山在南。” 按:朝邑有怀德故地,去条不远,而虚粮无所稽。洛南有永丰里、普济里,或取古蓄粮为名。今县东四十里曹村有堡,土人名曰古城,在洛西崖,距旧重泉东北六十里,对岸即永丰,或是其地。“白起寨 ” ,在县东北三十里白堂山,与晋穆公寨相连。

    鲁王城 在县西南四十里。《大统记》云:“即鲁哀王城。” 视其馀迹,尚有宫城板筑之象。今属内政村。考《蒲城志》以为卤坡滩王,误传为鲁王也。沙城 在沮水侧,曹操与马超隔渭水,阵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娄子伯说操以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一夕而成。

    奉先故城 ,在县东三十里。本唐蒲城县,开元中改奉先,今名奉先里。

    折冲府 唐建府有五,曰相原、孝德、温泉、宣化、怀仁。按“相原” ,今之贤相乡,旧管勋贵里者,又有崇德、善德、怀仁各乡,即孝德、宣化、怀仁诸府由名也。

    仙蜕岩 在县北尧山神祠。宋大中祥符间,冯舜臣料工修庙,地址狭隘,展右崖石壁,凿丈馀,石中见仙人骨枕肱卧,乃徙出东岩安置,号“仙蜕岩。”

    《观音像 》在常乐村西有大峪。明万历壬寅崖崩,内出一洞,贮石观音二躯,形像端庄秀雅,乃安置平路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