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二百九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九十九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三百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二百九十九卷目录

     太原府部汇考七

      太原府学校考

    职方典第二百九十九卷

    太原府部汇考七

    太原府学校考        府志

    本府。阳曲县附郭。

    太原府儒学 在府治西。金天会中建。明洪武三年重建。景泰、天顺间,巡抚朱鉴、右布政陈昱、右参政杨璇、副使李俊相继缮完。前大成殿、两庑,中间棂星门,内神厨、斋室。嘉靖八年,诏建敬一亭,内立《敬一箴》及注释宋儒五箴石刊。府属州、县学同时并建。天启六年,督学道吴时亮重修。

    皇清顺治十一年,巡抚刘弘遇重修。康熙十八年,按

    察使库尔康、知县戴梦熊再修。二十一年,两庑塌毁,知府李玑捐资修牮。明伦堂在正殿后。左右四斋:曰《时习》,曰《日新》,曰“进德” ,曰“修业。” 号舍在明伦堂后。

    启圣祠 “明嘉靖十年诏建。”

    名宦祠在儒学内东

    乡贤祠 在儒学内西

    文昌阁 即“文明阁” ,在学内。

    奎光楼 在贡院内

    教授宅 训道宅

    常平学仓 明庚戍岁晋旱饥,学使王三才因贫告赈,乃议立成法。查得空月廪银,原议系本道供亿支给,据府见报者计一千七百六十二两有奇。分发府属,如州县学多寡不等,充籴谷本,照常平法收放。止许生员平籴,不许包揽,以致干没,并禁借贷,委积朽蠹,并收放失时诸弊,具请抚按俱允,仍自为记,勒碑纪事。

    义学

    三立书院 在府学西南。旧有晋阳书院,在府东,后因隘弗称,改为抚院。巡抚迁之,而虚其原署,仍为书院,易名河汾。内有三贤祠,祀王文中子司马温公、薛文清公。明万历初,张居正柄国,奏毁,遂废。巡抚魏允贞复之,改名“三立祠” ,祀晋历代先贤。详在《王右丞碑记》,以避书院之名。庚戌年,督学王三才移先贤于后,前建考棚五十间。督学袁继贤著有《三立祠传》,巡抚吴甡等皆有序。基因水浸圮,

    学田

    义学田

    书院赡田 。明巡抚余宗浚发银三百四十两,置“南关外崛。”寺左右地三顷。后因不足,又发银七十七两,置杨家峪村地五十九亩,充得学田,备作养师生之费。近无可考。

    阳曲县儒学 在县治西。金大定年建。明洪武二年修,成化十二年重修。

    皇清顺治十一年,巡抚刘弘遇重修。康熙九年,学道。

    董朱衮、知县宋时化、教谕李方蓁重修。十九年,按察使库尔康、知县戴梦熊重修。正殿五间,东西两庑各十三间,左右斋宿所一间,祭器库一间。泮池桥一座,在戟门外,棂星门三间。

    文庙在泮池内。儒学大门一座在棂星门东,“敬一。”

    亭三间,明伦堂五间堂左右斋房各五间,左右角门各一间。射圃在敬一亭西,今为“水池。”

    皇清康熙十年,置“配享神龛”二座,“建碑坊”一座。

    名宦祠 、乡贤祠 俱统于“府学。”

    文昌阁

    奎星楼 旧在“明伦堂后。”

    皇清康熙十年重修。十九年,知县戴梦熊移建儒学。

    大门上

    教谕宅 在《敬一亭》后。

    训导宅 在西角门外,西斋房后。

    义学 “东路” 在地藏庵内,“中路” 在黄帝庙内,“南路” 在“巡抚白如梅祠内” ,“南关” 在狄梁公祠内,“西路” 在忠烈祠内,“北路” 在普光寺内。俱

    皇清康熙十六年,知县戴梦熊立。

    学田 共地五顷九十一亩八分零。

    义学田 共计地七顷一十八亩三分五釐。

    皇清康熙十八年,知县戴梦熊置。

    外州县

    太原县儒学 前代建立,在县治东北二十里。

    汾河之东,古平晋县城内。元末废毁。至明洪武六年,知县潘原英创立儒学,在今县治东街北向南。十六年,知县皇甫伯瑄建立神厨等房,前为棂星门。棂星门西为学外门,今改于东棂星门里为大成门。大成门里东西列为两庑,正中为大成殿,乂东为神厨、宰牲房及库房。明伦堂年远敝坏。万历四十五年,盐察院王远宜及知县张起鹗俱捐金重修。万历十四年,知县向化同邑人高一麟立堂前,东西列两斋:东曰“时习” ,西曰“日新。” 明伦堂后有“敬一” 箴亭,又列为生员号房。弘治十七年,知县刘经重修堂斋。正德七年,少师王恭襄家居,倡督官司,大加修建。教谕张琦等捐银三百馀两,御史王秀委经历康安综之。嘉靖初,提学副使周宣又为拓“马道三门。” 天启五年,知县屈锺岳增修尊经阁,在敬一箴亭后。

    《皇清》仍旧。

    启圣祠 在先师殿东,明嘉靖九年立。

    名宦祠 、“乡贤祠 ” 未设。

    文昌阁 奎光楼

    教谕宅 、训导宅有三,在“《启圣祠》后。”

    养廉二仓

    义学

    晋溪书院 在县西南十里晋祠镇。

    学田

    义学田

    榆次县儒学 在县治西。宋咸平二年,知县龚父肇建。金大定“间,县令杨伯元崇庙貌,又树戟门。元至大三年县尹任德中、至顺二年县尹侯洪先后增置。明洪武三年知县林升、宣德间知县曹显、成化间知县宋信、弘治初知县梁琮修葺,岁久就弊。” 弘治九年,教谕宇文锺图新之,白于抚按,迺属藩司少参缪昌檄知县崔岑董其事,越二岁而底绩。中为大成殿,左右为两庑。前为戟门,为泮池,南棂星门,东为神厨,西为斋宿所,殿旁为祭器库,东南为儒学仓,今废。又南为孟母祠,制书楼在堂后,今改为“敬一亭,东西为号舍。” 正德中,知县吴晋又增塑两庑贤像,栖之以龛。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俞鸾、万历二十九年,知县张鹤腾增修大殿两庑、斋楼一,新宫墙矗起于戟门。东辟门,改“孟母祠” 为“延宾亭” ,规制益备。督学吴鸿功主若役,教谕王廷对、训导杜思周分其役。万历二十二年,知县史记事以

    圣庙前,民居逼促,殊不朗观,乃辟地一十五丈阔。

    三尺。棂星门外为门壁,外缭以石柱、木栅,壁为泮池。池外为大坊,扁曰“云路、天梯。” 坊外为大壁,饰以琉璃,宏敞壮丽,与新辟西门通。甚有裨于文风云。敬一亭东西原有号舍,今东无可考矣。西舍十有五间,岁久圮坏。知县史记事增葺三十间,收诸生之优者,群而课之,下帷与诸生讨究,一时向往者彬彬焉。明伦堂在正殿后堂东依仁斋,西游艺斋二斋南。左曰“礼门” ,右曰“义路。”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县金世祯、教谕窦瑀重修。

    启圣祠 在儒学西南隅。

    名宦祠 在戟门左

    乡贤祠 在戟门右

    文昌阁 在斋宿所西

    奎光楼

    教谕宅 在明伦堂北

    训导宅 在明伦堂东

    义学 在县南三十里东阳镇。明万历二十四年立。

    小学 在县治西儒学前街,明万历四十七年建。

    社学 有三:一在县治西北,知县梁琮毁天王堂改建。一在县治东南,一在东北,俱分守参政秦伟毁尼庵改建,后并废。明万历三十二年,知县史记事:“每乡设一社学,择通晓文艺者为社师,仍每季督视,而穷乡野夫亦令子弟向学焉。” 源池书院 在县东八里源涡村。元创建,岁久鞠为榛莽。明嘉靖三年,恢辟旧基,焕然一新。涂川书院 在县西,本旧城隍祠遗址,知县梁琮改建,久废。

    学田

    义学田

    太谷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隅。宋崇宁三年,县尉李琰建。元至大二年,达鲁花赤忽赛因重修。明洪武三年重修。二十一年主簿蔡仁,天顺三年参政杨璇,成化五年知县颜敏,成化十九年知县张鉴,相继增修。嘉靖二年知县刘奎耀更恢拓之。正殿五间,殿东二间为祭器库,殿西二

    间为学租仓。东庑十五间,西庑十五间。前为戟门三间,戟门东二间为更衣所,西二间为斋戒所。中凿泮池,上筑石桥。前棂星门三间,南龙门坊,东“德配天地坊” ,西“道冠古今坊。” 神路在棂星门南,广五丈,修四十丈馀。署县事照磨王瑶买民人赵子祯地为之,岁久庙庑倾圮。万历二十三年,署印本府通判夏惟勤,岚县添注典史。前兵部职方司主事赵梦麟相继经始其事,知县乔允升修葺底绩,规制伟丽,焕然一新。明伦堂在。

    文庙西五间,堂后“敬一” 亭三间,亭前东西厅各三。

    间:堂前:“东进德斋” 三间,西“修业斋” 三间,东西号房各一十九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

    射圃亭 在谕训宅左。万历二十四年,知县乔允升重修。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罗云逵、教谕贾道醇重修。

    启圣祠 “在正殿东。”

    名宦祠 三间,在戟门东。

    乡贤祠 三间在戟门西。

    文昌阁

    奎光楼

    教谕宅 、训导宅 俱在正殿后,明伦堂左。义学:

    社学 在学门南,共地二亩。明弘治二年,知县张鉴买民人田文号地,东西八丈,南北十七丈。嘉靖三年,知县刘奎耀重建。万历二十三年,邑侯乔允升改修。

    凤山书院 在西门内。明嘉靖元年,布政司参政秦伟买僧寺,改为之地广九丈,修十三丈,久废。

    学田 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县李以隐匿钱粮地入官,申为“学田,系大白都乌马河退滩地二顷九十七亩四分四釐五毫,共租谷二十九石七斗四升四合五勺。”

    义学田

    祁县儒学 旧在城南街东巷,今按察分司地。“金大定中,知县傅弼创立。明洪武三年,县丞张弘,十六年知县杨仲居。天顺间,参政杨璇、知县王引各加修葺。嘉靖二年,巡抚御史王秀檄县令王本源徙今址。因浮图宫” 之旧,中为大成殿五间,东西为庑,各七间。前为戟门三间,南为棂星门,外竖木坊二座。明伦堂五间,在殿之左,“居仁” 、由义斋各五间在堂之侧。“礼门” 在两斋之前,儒学门在礼门之前,“敬一亭” 在明伦堂后。然而规模隘塞,犹未焕然改观也。万历三十一年,知县赵德于城南墙下筑土为台,两傍为云路,俱用砖包。上建“登云楼” 一座,甬路直道至棂星门下建。

    文庙坊一座“德配天地。道贯古今。” 二坊各改建开

    丈馀许。又东西离十馀丈许,建“兴贤” 、“育才” 二坊。进而戟门增高二尺馀许,又进而殿后建尊经阁五间。四十六年,知县李元重修。崇祯十四年,知县崔锡引教谕张佩训周加栏栅,易“兴贤” 坊为“奎娄聚曜” ,“育才” 坊为“麟凤发祥” 、文昌阁。

    奎光楼

    教谕宅 、训导宅一,修于明万历九年,知县张应举重修于万历二十五年。知县韩朝贡。后教谕裁。

    义学

    社学 在府馆东

    昭馀书院 见前《射圃》下。

    学田 在会善村,共水田四段,计旧赋役地三十七亩三分六釐,新丈为四十一亩五分五釐。徐沟县儒学 ,在县治西,东至城隍庙,西至察院,南至官道,北抵城墙。长一百丈,阔四十一步。“金大定中建。明洪武三年知县韩文宝、十六年知县罗本初相继增修。永乐七年水圮。宣德元年知县汪洋,天顺、成化间知县杨翱” 、吴亮,正德、嘉靖间知县张鉴、李选,各重修。嘉靖十五年知县王怀礼恢扩规制。二十七年知县邵鹤年、三十八年知县阎司衡次第修举。万历二十二年知县苏禾重修。三十六年知县杨国祯申修工未就绪,调任太原县。三十九年知县王敷学捐俸督役,续完前工。复于南城上创建“文笔峰” 一座,高二丈七尺,久废。敬一亭三间在戟门右,亦久废。泮池在戟门外棂星门里。崇祯三年,知县程任重修。

    皇清康熙十七年,知县赵良璧重建正殿五间,东西

    庑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康熙二十九年,知县陆史捐俸补修殿庑、门墙、明伦堂门墙

    三十六年,知县陈大年捐修学宫并“大成” 碑坊。四十一年,榆次县训导署徐沟教谕事卫中英捐修泮池。四十四年,教谕王荩臣捐俸重建西庑七间。四十九年,知县王嘉谟捐俸补修正建戟门、棂星门并东西斋舍各三间。五十年,重建“道冠古今” 牌坊、“德配天地” 牌坊并“大成” 牌坊共三座。其明伦堂东西侧厢房各三间,东斋亭三间,曰“敬德” ,西斋亭三间,曰“修业。” 明万历八年,知县金一凤重修。东西号舍二十间,久颓废。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赵良璧移正殿后。其尊经阁

    一座,在“明伦堂后。”

    启圣祠 三间在戟门左。明万历四十年,知县王敷学移建明伦堂后。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赵良璧移正殿东北《二十九》

    年,知县陆史重修。四十九年,知县王嘉谟复修“名宦祠 ” 三间在戟门左。

    乡贤祠 三间在戟门右。

    文昌祠 “在明伦堂左。”

    奎星楼 旧在学宫内。明崇祯年间,知县李栩迁城东南角楼。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县赵良璧捐俸新建。在学宫“启”

    圣祠前、“前偏东隅。”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明万历四十年,知县王敷学重修。

    训导宅 在明伦堂后。明万历四十年,知县王敷学重修。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赵良璧移尊经阁东。

    义学

    学田 温定地一十亩六分,温廷器地三亩,温汉地四亩,温良智地二亩,温朝凤地二亩三分,温殿香地二亩二分,温宋沼地七亩,温才谦地三亩五分,温告舍地二亩七分,温仁礼地二亩,温祚地六亩八分。以上一十一段俱在李青村。刘金川地一十三亩五分,刘士运地九亩三分四釐,刘未魁、刘永进地二十亩五分四釐。刘址地四亩,以上四段,俱在集义村。杨可现地九亩八分,乔仲选地一十八亩一分,以上二段俱在李青村。乔梁地一亩四分三釐。段士升地一亩三分,以上二段俱在史家社村。张麒麟地四亩,在北内道村。杨世英地一亩八分五釐,在城西门外饮马池地六亩。东至姚益,西至王敬,南至王铨,“北至《郑义》” ,在庄子村西。

    义学田

    清河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金太和三年,知县张德元创建。元县尹彭殷甫重修。明洪武初,县丞吴文焕、知县马大方,天顺二年,右参政杨璇、知县张圮。弘治以后“知县仝进、卢宾彦、高瀛、土纳谟、舒有翼相继修。” 后卤湿圮坏,鞠为茂草。崇祯十六年,知县郑经重修。

    皇清顺治五年,知县成观光重修。十七年,知县和羹

    因旧治而恢拓之,或重建,或重修,坚固峻整,前所未有。其制:正中为大成殿,东西列两庑戟。门外有泮池,跨以板桥。张学前源泉注其中。又外为棂星门,门之左为儒学门,殿之左右为神库宰牲所。

    明伦堂 在殿后堂,东斋曰“进德” ,西斋曰“修业” 堂。正西为敬一亭,久废。西南为学仓,东为厨舍。其射圃亭在学外东,久废。

    启圣祠 旧在儒学门内。明崇祯五年,知县何起龙改建明伦堂,后知县和羹复建于此。名宦祠 在㦸门外左。乡贤祠 在㦸门外右。文昌阁 在儒学门东南。

    魁星楼 在学前南城上。明天启四年,知县白馀庆创建,近重修。

    教谕宅 在《西庑》之西,裁。

    训导宅 在教谕宅后

    义学

    社学 有三:一在西寺,一在尧城,一在米阳。交城县儒学 :在县治东。元大德、元祐、至正年间累修。明洪武年间,知县王允恭、任远道相继修治。天顺二年,右参政杨璇令知县苏铎增修。嘉靖二十七年,县尹郑镐重加修葺。中为正堂,左右为两庑,仍旧图新。前为戟门,为泮池,为泮芹、香远坊,为棂星门。榜曰:

    先师庙门为棚、为“屏。” 万历四年,知县齐一经重修。

    殿庑、门坊、堂斋廨宇。万历十一年,县尹周璧重修。

    文庙殿宇门栏两庑及儒学斋房,各焕然一新。天

    启五年,儒学门增为楼阁。崇祯丙子年,署县事王凝命重修学前,买民居二院,创建“棂星坊” 三

    座。复建二坊于大街之东西:左曰“德配天地” ,“金声玉振” ;右曰“道贯古今” ,“江汉秋阳。”

    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王如辰大为创修,御史李之

    奇督工

    先师殿前止三楹、增高二层、扩为七楹。《两庑》易为

    转角各成九楹。戟门三楹,角门二楹,较前俱扩泮池,砌以石桥,围以石栏。棂星三坊面南竖以大壁,礼门在东,义路在西,更衣有亭,宰牲有所,诸庙俱围以砖砌,盖以琉璃,辉煌壮丽,成巨观矣。康熙九年,知县赵吉士于正殿周垣围以石栏。康熙四十年,知县俞卿另换木主,高五尺馀,加以金饰。康熙四十七年,知县洪璟于庙学及戟门、棂星坊皆捐赀重修。其明伦堂五间,在正殿后翼。以“进德” 、“修业” 二斋,于东西为礼门、义路,于巽地为儒学门。建尊经阁于堂后。其射圃在学宫北垣之西。

    启圣祠 在正殿西,明伦堂之右。

    名宦祠 五楹,在戟门东。

    乡贤祠 五楹,在戟门西。

    文昌祠 “在明伦堂左。”

    奎星楼 旧建于城垣之正北,明天启五年,移建于巽地。

    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王如辰下砌石洞,上竖“木楼。”

    教谕宅 旧在明伦堂西。明万历十七年,知县张文璧改建堂东。二十年,知县周璧添建三楹,俱废。

    皇清顺治十八年,知县王如辰移于尊经阁之西。

    训导宅 在明伦堂西北。旧有二,明伦堂西南一义路西一。

    “北山义学 ” 在河北故交村水泉寨上,即古庙旧址。

    皇清康熙四十七年,巡检徐习曾建。

    东关义学 在东关大街之北,即“薛公遗爱祠。”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洪璟重建。

    卢川书院 :在南街路东。康熙十一年,知县赵吉士创建。

    “卦山书院 ” 在卦山天宁寺之东,卧龙冈。

    皇清康熙十七年,本学诸生建。

    通济书院 在通济桥

    一隅书院 在城西南

    月波草堂 在月波湖之东,四面环水,北倚赵公祠。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洪璟建。

    学田 康熙四十六年,知县洪璟清出前任知县赵吉士所存学田,有文券存房。

    文水县儒学 在县治东。宋元祐间,知县薛昌建。中为

    先师殿五楹,东西分列。两庑各十七楹,前为戟门。

    三楹,外有泮池,阔三丈馀。南为棂星门,宰牲所三楹,久废。历稽建修年月,大略自元符间县令薛昌肇创。金天德三年县令吕孝扬,元至正十四年许继诚,明洪武二年县丞贾惟铭,四年知县杨仲安、于鹏益、张羽,正统十一年董茂,相继修饰。弘治元年知县刘伟,六年邢懋,并重葺之。嘉靖七年知县薛斒肇建“敬一” 亭。三十一年,知县樊从简建养贤仓三楹,久废。万历初年,知县郭宗贤、姜一鸣、王昂、文养浩俱加重修。四十年,知县马斯和改造棂星门,为坊表三楹,题曰:“万代瞻仰。” 天启年间,知县贾守正创开西马道。其明伦堂在正殿后,堂侧有神厨,馔室俱废。翼以进德、修业二斋各五楹,联以号舍各四楹,亦废。中为仪门,东西为“角门。” 嘉靖四年,督学使者王麟檄于明伦堂后建号舍二十楹,亦废。

    皇清顺治十二年,知县王承裘重修“明伦堂”、“敬一亭。”

    东西斋房。十八年,知县王家柱于

    文庙前创建“聚奎楼” 二座。

    启圣祠 在学门左

    名宦祠 、乡贤祠 俱在正殿旁。

    文昌祠 在启圣祠左

    奎星楼 明知县胡宣创建。

    教谕宅 在明伦堂东

    训导宅 在明伦堂迤西。

    义学

    社学 有四:一在城内西岳庙东,一在城内东南隅武修坊,一在南关腾霄坊东,明崇祯三年改南关门外官亭后,一在北徐村。

    学田 共地八十四亩,“贤马都咸地五十二亩,每亩额征租谷一斗一升八合二勺六抄。李端东地三十二亩,每亩额征租谷二斗八升一合二勺五抄,每年共征租谷一十五石一斗五升。” 寿阳县儒学 在县治西北兴贤街,宋元祐初。

    知县元淳建。金贞佑末废。元至元间,县从事李通、李天民重建,寻复废。明洪武初,知县吴原庸复建。弘治间,知县胡瑄更新殿庑、堂斋。嘉靖十年,主簿吴达重修。崇祯十年,知县杨思选重修。其明伦堂在正殿后。嘉靖三年,主簿吴达辟西斋,建亭三间,西立射圃。

    尊经阁 在明伦堂后,北城上。

    皇清因之。

    启圣祠 在学宫内。岁久垣壁倾圮特甚。邑令吴祚昌捐俸重修,焕然聿新。

    名宦祠 在学宫内

    教谕宅 在明伦堂西

    训导宅 在明伦堂西南。

    《义学 》邑令吴祚昌建,共五处。一在东关朝阳阁内,房九间。一在城内城隍庙西,房六间。一在宗艾镇房九间。一在张净镇房六间。一在太安驿房九间。俱自捐俸造置。一时城内乡村子弟,俱翕然向风焉。

    社学 有二:一在南门外,一在养济院南,俱废学田。

    义学田 :东关义学,一十一亩。城隍庙义学,一十二亩。宗艾镇义学,一十二亩。

    盂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隅。宋、元相沿。明洪武间,知县王霭、天顺、成化间,参政杨浚、县丞赵梓、知县石英因元旧重建增拓。嘉靖十三年,知县孟凤重建东庑。

    皇清知县张佳珩“重修。”正中南向为大殿,殿前有古

    槐及宋、元碑,门庑享祀并同各邑。东北、南向为明伦堂,堂中有《学》四碑及题名碑。东、西斋如制。堂后新建为“尊经阁” ,阁制崇闳。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孔兴范倡增棂星门三间,戟门三间,号房五间。

    启圣祠 东北南向

    名宦祠 旧在启圣祠南,改配左。

    乡贤祠 旧在名宦祠南,改配右。

    文昌阁 在城角

    教谕宅 、训导宅宅素有三,近存其一,曰“文林正署。”

    义学

    学田 前令张泰运创置,共计上地六十九亩八分二釐,中地一十一顷一亩六分,下地四十八顷四十九亩八分。其坐落四至、佃户租数,载在《明伦堂碑记》。

    义学田

    静乐县儒学 在县治东岑山半崖间,凡三迁始定。宋大观中,建于岑山下陂南儒林街。明洪武二年,县丞谭章改建于岑山半崖之东隅。嘉靖间,知县赵辅建敬一亭。二十四年,毁于燹。御史陈豪、知县杨缙复徙儒林街察院行署西旧儒学之东,工未竟。万历十五年,御史陈登云行县,议迁督学王守诚《十相》基址于此地,天柱、黑风环于旁,汾河、碾水交于下,旧《志》所谓改学西宝峰寺,为

    文庙旧学为“明伦堂” 者此也。知县刘沂力任其事。

    明伦堂前创“存心” 、“养性” 二斋。

    皇清康熙十八年,增补“圣域贤关”坊,周以垣墙修除。

    径路:三十一年,罗以旌砖砌神道,立坊道口。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张彦绅重修大成殿、两庑、戟门、明伦堂等。康熙三十年,知县钱必达于棂星门外创修道路。戊寅岁,雨水冲圮。己卯秋,补筑完固。

    启圣祠 旧在儒学署东,近在正殿后。

    名宦祠 旧在启圣祠左近,在戟门外。

    乡贤祠 旧在启圣祠右,近在戟门外。

    文昌祠 在学舍左

    奎星阁

    教谕宅 裁

    训导宅

    义学

    社学 在县治西

    河曲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三百步。明洪武十四年,知县徐思敬因宋、元旧址建。天顺间知县朱雍、成化间知县殷庠、弘治十三年知县李邦彦、李心量,凡四修。崇祯间,毁于贼,止存正殿。知县钱永守、教谕王启谟重建大成殿、棂星门,左右两庑、戟门,修葺甬道,缭以周垣,遍栽桃李。旧有敬一亭、尊经阁、号房、仓、廒、射圃并废。有宋时古碑。其明伦堂,成化间,知县殷庠以其湫隘,乃迁于县治艮隅。弘治十三年,知县董璇、李邦彦仍移于学。授业有斋,燕息有舍,神厨、库厨,皆备具焉。

    启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俱知县钱永守、教谕王启谟重建。

    文昌阁

    奎星楼

    “教谕宅 ” ,裁 “训导宅。”

    义学

    学田

    义学田

    平定州儒学 “旧在州东南隅。宋元丰六年建。元至正间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年,知州程宗朝徙置下城东北。南抵大街,东北俱抵军营,西抵后街,殿庑斋堂悉备。十六年,知州赵景先增修,规制周备。天顺二年,学舍倾颓,分守参政陈璇、行部令知州叶昌重修。成化元年,知州陈志补葺。二十一年,知州吴鼒重建大成” 殿两庑,增塑像,设仓厨门垣一,更旧制。弘治九年,知州吴贤广旧殿三楹,为五楹,左右为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外凿泮池,池架石桥。桥南树坊一,题曰“泮宫。” 嘉靖六年,知州蔡俸重修。其观德亭在启圣祠前,敬一亭在启圣祠后。亭中竖《敬一箴》碑。十五年,知州马京补葺正殿等处。三十一年,知州姚会极建“金声” 、“玉振” 二坊于泮宫坊左右。三十六年,知州张孝重修。四十二年,知州孙九畴重修正殿。万历元年,知州杨梓重修。复更置大门为“大成坊。” 崇祯十一年,知州卞为麟重修。其明伦堂在殿后,左右为“进德” 、“修业” 、“日新” 三斋。其射圃亭,万历二十一年,知州宋沛建。

    皇清顺治八年,陈起潜复修学舍殿斋。

    启圣祠 旧在观德亭后,明万历元年,徙建于明伦堂之右。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在戟门西

    文昌阁 奎星楼

    学正宅 、训导宅 ,俱在“《西庑》后。”

    冠山书院 在冠山之腹。元中书左丞吕思诚,父祖数世读书于此。初名“冠山精舍” ,后以宰相言赐额。建燕居殿,设宣圣像,以颜、曾二子旁配。有会经堂,“德本” 、“行源” 二斋,藏书万卷,置山长一人为师。山中有石洞,即故址也。明洪武十一年,参政汪藻行部,命知州吴贤于洞府前构正堂,东西作翼室,刻诗于石。郡人孙杰于上重建“高岭书院。”

    石楼书院 在儒学。明宣德十年,学正夏廷器教授诸生,以与“石楼山” 相对,故名。今启圣祠前,即故址也。

    社学 有四:一在儒学左,明弘治十四年知州吴贤建。一在东门外街北,一在南门外西北,俱废。一在西门外社稷坛东,嘉靖十五年,知州马京建,有孔子遗像。

    学田

    义学田

    乐平县儒学 在县东南隅。金泰和间建。元中统年修。明洪武二十三年,知县冯人杰重修。永乐年,知县李敬、徐铭复修。天顺二年,参政杨璇令知县王文增拓。嘉靖十五年,巡按御史苏祐檄知县张武几复新。万历年,知县熊灿、郭𬀩重修。崇祯十二年,知县吕维。重修。其明伦堂在殿后,东“崇德斋”、西广业斋各五间。堂后有敬一亭、尊经阁。其射圃亭在堂西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县王祚永、训导王基昌重修正。

    殿三间,东西庑各五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启圣祠 在正殿东北。

    名宦祠 在戟门东

    乡贤祠 在戟门西

    文昌祠 在学东

    魁星楼 在城东南角上。

    教谕宅 在堂西裁

    训导宅 在礼门外

    义学

    松峰书院 在三都村

    学田

    义学田

    忻州儒学 旧在治西南隅九龙原上。后晋天福二年建立。元皇庆初修。明洪武三年,知州锺友谅因旧址再建。正德间,学正杨镛、天顺间知州夏志明缮完。弘治五年,知州王轩改建治西北。虽规制弘敞,不及冈上爽垲矣。万历三十三年,知州王维岳重修。正殿七间,高四丈馀,戟门、棂星门俱琉璃瓦,甚宏敞。东西庑各十九间,尊经阁以逼城,其制颇隘。议者欲市庙前地,凿泮池,但地亢无水,大雨时停聚浊流,反失秀气。市

    地数丈而展,筑宫墙可也。学街牌坊旧东西各二,止存其二。庙后西北有敬一亭,久圮,重修。其明伦堂在庙后,东西列日新、时习二斋。明道堂在明伦堂后,久废,就其址建官舍。射圃在明伦堂东,有亭扁曰“观德” ,久废,重修。

    启圣祠 在儒学后东北。

    名宦祠 、乡贤祠 俱在戟门外,旧向南改东西向。

    文昌阁

    魁星楼

    学正宅 、训导宅 ,共三区。

    义学

    学田

    义学田

    定襄县儒学 旧在县治南城外,基址荒僻,殊非崇祀之体。元大德十年,知县赵德温重建。明洪武八年,县丞徐思宁移于县治东北“习贤坊。” 正德十一年,知县王卿重修,改大庙宇。嘉靖三年,知县张荣增饰。万历十三年,知县白璧重修,恢扩明伦堂,左为“日新斋” ,右为“时习斋。” 二十二年,知县刘士麟建贤关坊于明伦堂之南界。四十四年,知县王立爱大加修饰,改东西横墙作八字形;屏墙东西围以栅栏,泮池徙而上之。其棂星门更扩深广;戟门扁曰《庙门殿》改为

    先师殿两庑各祠,悉新如制。《西耳门扁》“龙门” 东耳

    门扁凤穴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新建“省牲”房一座三楹。其射圃

    在启圣祠前

    启圣祠 “在正殿东。”

    名宦祠 在戟门外东

    乡贤祠 在戟门外西

    文昌祠 、魁星楼 俱在。

    文庙东南

    教谕宅 在“《日新斋》后。”

    训导宅 有二,一在日新斋后,一在敬一亭后。义学

    社学 有二俱在城

    学田 三处。赵襄子坟馀地三十三亩三分。旧养济院园地一顷七十馀亩

    义学田 :赵襄子坟墙内地一段一十一亩零;武家园一段一十四亩六分;“贯家园” 一段一十五亩;杨家坡一段一十二亩五釐一毫;庄里村东北一段三亩。以上四段,共地四十四亩六分五釐一毫,原粮二石二斗三升二勺零,除截粮八升二合,实在粮二石一斗四升八合零;乔家园角子地一段六亩四分六釐,又一段八亩六分;“小黑浪口头” 一段四亩六分八釐三毫;“王家园” 一段六亩二分八釐七毫;“郭门子” 水上地一段四亩四分九釐;乔家园一段八亩六分七釐;“回凤后” 一段六亩八分二釐;“风尘凹” 一段三亩二釐。以上十段,共地六十亩六分,俱坐落山凤下都,该征粮八斗八升八合。

    代州儒学 “在州治西南隅。元政和初建。明洪武八年,知州田立重建。永乐三年,知州侯彦实修。天顺间,指挥张怀助修。成化四年,都御史秦𬘘、知州王亮、都督佥事王信开新大成殿,广七楹,高称是。两庑增十五楹,卫以戟门,门五楹,左右为神库,门前凿泮池,池架石桥,桥前为棂星门。正德五年,提学副使陈凤梧、知” 州马希龙、嘉靖间都御史赵时春各增修。万历间,兵备使张惟诚凿池于万仞坊之前,为方池,直抵城下,罗植松柏。池后有泉,碑曰“星聚。” 竖二坊于万仞坊之东西,扁曰“仰圣” 、“育贤” ,丹垩一新。其明伦堂在庙西,后为馔堂,西为号房。明正德庚午废馔堂,建敬一亭。嘉靖癸丑连东西号房各十馀间,仪门、大门各三楹,移《敬一亭》于殿后。其射圃在学东南隅

    皇清顺治九年,雁门道余应魁重修。

    启圣祠 在殿东

    名宦祠 、乡贤祠俱明嘉靖癸丑建。

    文昌祠 在明伦堂东

    魁星楼

    学正宅 在旧馔堂后

    “训导宅 ” 有三,在学正宅旁。

    义学 有五:一在道门左,四在四城门隅。明兵备使张惟诚刱建。

    学田 共三顷馀

    义学田

    五台县儒学 在县治西南修文坊。金正隆二年建。明洪武间知县王懋修。成化六年知县贾纶、弘治十三年知县刘光祖相继重修。栋宇严

    肃中为正殿,左右两庑,列库房各六楹。前戟门、泮池。前为棂星门,左右二坊:“东道贯古今” ,“西德配天地。” 庙东立“敬一亭。”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县陈恭修理学宫。康熙癸亥冬。

    地震,大成殿两庑、戟门等处一时尽圮。知县周三进、教谕姬译、训导杨荃,各捐已俸重修。又明伦堂倾圮日久,颓毁益甚,亦加修葺,堂制渐改观矣。堂东西为斋号,翼以“进德” 、“修业” 二斋。前为礼门,为儒学。其尊经阁在明伦堂后,废已久,其所藏书,亦残缺而不存。康熙十二年,知县陈恭修理学宫时,训导贾炜、典史冯天梓及绅衿耆老各勷助之,颇复旧观。其射圃,乃明成化六年知县贾绅筑

    启圣祠 “在正堂后。”

    名宦祠 在戟门前左

    乡贤祠 在戟门前右

    文昌祠

    魁星楼 在南城上

    教谕宅 在庙东

    训导宅 在儒学西

    义学

    社学 在县治西南

    学田 ,一坐落西峨岭,内有乔松一带,计地三十五顷零五亩,租银一十四两二分。顺治十三年,开地二顷四十亩,租银九钱九分六釐。一坐落娑婆寺,内有松林一带,计地二十四顷五十四亩,租银九两八钱一分。城西门外教场东西地八亩西坛地四亩。沟南村二十亩麻峪庄山地一处,租粮十石。

    义学田

    岚峙县儒学 在县治东隅。元至正二年间建。明洪武三年,县丞刘议修大成殿、两庑、戟门。天顺、成化间,知县李芳、张寿、赵葺。嘉靖七年,知县于隆缮完。

    皇清顺治十六年,逆姜乱,焚毁未修。

    启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文昌阁。

    魁星楼

    教谕宅 训导宅

    义学

    学田

    义学田

    崞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元泰定间建。明洪武三年,知县周英重建。三十三年,县丞刘大渊。景泰、成化间,知县武横、杨庆、吴祥等修。正德间,布政刘泽行、县丞刘存缮,改移于西。

    皇清顺治四年,教谕赵汝斌建“云路。”五年,知县范印

    心建文笔三峰

    启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文昌阁。

    魁星楼 :顺治四年,教谕赵汝斌建。

    教谕宅 训导宅

    义学

    社学 在南门外

    石桥书院 在县北门外。

    宁文书院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宁文堡,学田。

    义学田 以上二《县志》俱缺。

    岢岚州儒学 在州治西南。明洪武十九年,知州施文学创建。李观落成,陈鉴、王攒修葺,岁久就敝。嘉靖四年,副使王遴缮修。五年,于文昌阁后建“敬一亭。”

    皇清顺治十五年,知州迟焞,康熙三年知州赵瑾“重。”

    修。康熙十一年,知州何显祖又葺新之。其明伦堂在正殿东,明洪武初,知州施文学创建未竣,知州李观落成。堂南竖坊曰“风化之原” ,左进德斋,右修业斋,后堂为尊经阁。

    皇清知州迟焞、赵瑾相继修。康熙十一年,知州何显。

    祖又新之。其射圃在西关,建有“观德亭” ,久废。启圣祠 在文庙东,知州何显祖“重修。”

    名宦祠 在泮池东。明嘉靖间建。

    乡贤祠 在泮池西,明嘉靖间建。

    文昌阁 在文庙东南,知州何显祖重修奎星楼。

    学正宅 在明伦堂东

    训导宅 在明伦堂西,裁。

    义学

    学田 明万历四十二年,太原府督粮同知吴登仁“置柳林湾地一百垧半。东关都民李福、郭登英、耿文明、王一才、刘鸣凤输三井地四十二垧,永作学田。”

    皇清顺治十五年,奉文变价二两二钱一分,解充兵。

    饷。康熙十一年,本府周令树申牒道司,仍归本

    学以赡寒士。又射圃亭废地五垧零,东关吊桥地一垧半,东北城濠地四垧。以上共地一百四十九垧,义学田

    岚县儒学 在县治东南。正殿东西两庑、棂星门、戟门,俱宋元丰中建。元末兵毁,惟存圣殿。明洪武四年,县丞高九万重建。天顺四年,知县王准廓大成殿,参政杨璇建明伦堂、尊经阁。成化二年,知县孙楫稍葺。教谕张铎“建朱文公祠于大成殿西。弘治间,知县胡泰、王弘、嘉靖九年知县张淮、二十年张崇德俱重修。” 其敬一亭,成化二年知县孙楫重修。

    启圣祠 明成化二年重修。

    名宦祠 、乡贤祠俱明隆庆三年知县周用宾建。

    文昌阁

    奎星楼

    教谕宅 在“尊经阁” 西,今裁。

    训导宅 在教谕宅东

    义学

    社学 有三,俱在县治内。

    学田

    义学田

    兴县儒学 在县治东北。元至元中,徙城北土冈上。元大德、至正间继修,后毁于兵。明洪武十一年,知县曾以礼重建。宣德二年修葺。弘治十三年,知县马图于旧址右自正殿、东西两庑及神库、宰牲所、戟门、棂星门,凡学堂、斋庙舍,俱创建焉。有《碑记》。天启元年,乡宦尹就汤重修。

    皇清顺治三年举人尹衡再修。

    启圣祠 明嘉靖三十四年,署县主簿余学会建。

    名宦祠 乡贤祠

    文昌阁 奎星楼

    教谕宅 训导宅

    义学

    社学 在县治东

    学田

    义学田

    保德州儒学 在旧治东南隅。宋熙宁初,知保德军高焕创建,后毁于兵火。金大定年,刺史高怀贞改建于州治之西。明昌年,刺史王嘉言、泰和年,刺史张令臣俱重修。元大德年,知州王济重修。正殿五间,两庑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座。至正年,达鲁花赤慎德斤、知州许仲杰俱重修。明知州任泰、陆镛、朱黄裳、胡柟、李胜之、张世熙俱重修。有敬一亭、“致斋所、祭器库、神厨、宰牲所、泮池” 、“尊贤” 、“育才” 二坊。

    皇清顺治六年,牛贼损毁。十年,知州杨士烜、学正刘

    衍民重修。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重修。二十年知州高起凤、学正卫大衡重修。三十二年学正刘瀚增修,积工数年,焕然更新。明伦堂三间,明弘治间知州刘渊重建。东进德、修业二斋,西成贤斋、祭器库,东“治化、本源” ,西“文章、渊薮” 二栅。俱弘治间知州周山建。万历间,知州王甲将明伦堂增筑台基,又撤去成贤斋、祭器库改为东西两斋,各五间,东曰“进德” ,西曰“修业。” 又改东西二栅曰“礼门义路。”

    皇清顺治间,知州杨士烜、学正刘衍民修补。康熙十

    二年学正张凤羽,二十七年学正卫大衡,俱重修。三十三年学正刘瀚增建屏墙。又于四十二年东栅建“元魁” 坊,中道建“治化本源” 、“文章渊薮” 坊一座。又建宫墙大门一座。儒学门三间在

    文庙东。前有“青云” 、“得路坊” 、“化龙坊” ,树其左,明万历

    间,知州胡柟石甃水道,改而新之。其射圃在明伦堂号房之西,长二十五丈,阔四尺,内有“观德亭” 三间。明知州周山建,后知州李春芳废给乡民之愿入城者,知州高冈凤又移州治后。启圣祠 旧在明伦堂右。

    名宦祠 旧在东庑下。明弘治间,知州周山以文昌祠改建,后废,以戟门外“神厨” 改为之。乡贤祠 旧在西庑下。明弘治闲,知州周山以致斋所改建,后废,以戟门外宰牲所改为之。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柟以两祠南向非制,申请修改。

    皇清康熙十二年,学正张凤羽改“东向西”,“西向东”始

    协规制

    文昌祠 旧在东庑下。明弘治十七年,知州周山改为“名宦祠。” 祀文昌于尊经阁下,后废。

    皇清康熙十年,学正张凤羽于东斋之地募建正祠。

    三间,厩厦一间。四十二年,学正刘瀚重修,又开。

    神路于东斋房后建门楼化龙坊,并立屏墙一座,移《蛟龙云雨碑》置其中,前竖旧龙鳞石。奎星楼 旧在儒学门外,后改建于学之西。明万历间,知州王甲又改建于

    先师殿东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学正刘瀚于“尊经阁后接小楼。”

    一间“移《魁星》祀其上”

    学正宅 旧在

    文庙西儒学门内,久废。

    见龙书院 明万历四十年,知州胡柟因按察司旧址建,久废。中门一间、前门一间,俱入“关帝庙。”

    学田 。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州胡柟“用价二十三两三钱,买西庄贾明都烟墩梁上下共地一十二假,载粮四斗九升五勺。每年除完粮外,纳租谷六石。又用价银二十四两三钱,买陈干济共地一十二假,载粮七斗四升九合。后清出馀粮扺除外,实粮二斗八升三合七勺九抄五撮。每年除完粮外,纳租谷一十二石” 六斗六升三合。载在《石碑》。

    偏头关儒学 在所治东。明弘治元年,都御史左钰建。十七年,兵备杨纶、正德十二年,守备雍彬、嘉靖八年,总兵李仅、十八年总兵祝雄,俱重修。

    启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文昌阁 奎星楼

    谕教宅 训导宅

    义学

    社学 在所治西南

    学田

    义学田

    宁武关儒学 在道署西。明嘉靖七年,都御史江潮创建正殿,扁曰“万世师表。” 东、西两庑,前戟门、泮池,南棂星门。东、西坊曰“德配天地,道贯古今。” 崇祯十年,宁武道张毓泰重修。其明伦堂在殿后,左右进德、修业二斋。前一小坊曰“风化之原。” 堂后尊经阁,依山颇高,右有敬一亭,久废。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中粮厅张大典增建外玲珑砖。

    照壁

    启圣祠 在明伦堂左

    名宦祠 在戟门左

    乡贤祠 在戟门右

    文昌阁 在庙左

    奎星楼 在庙右

    教谕宅

    训导宅 在明伦堂东。罹兵燹,仅存基址。义学。

    社学 在所治东

    “学田 ” 六顷一十五亩。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闰三月,中路同知蔡珍捐俸建。

    义学田

    老营堡儒学 明万历四年,提学郑旻创建启圣祠 、名宦祠 、乡贤祠。

    文昌阁 奎星楼

    教谕宅

    训导宅

    义学

    学田

    义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