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六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十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十一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十卷目录

     保定府部汇考四

      保定府封建考

      保定府公署考

    职方典第七十卷

    保定府部汇考四

    保定府封建考     府县志合载

    上古

    帝颛顼高阳氏,姬姓,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昌意虽黄帝之嫡,以德劣,降居若水,为诸侯。及颛顼生十年,佐少昊,又二年而冠,又十年而登帝位。初为诸侯,建国高阳,故称“高阳氏。”

    帝尧陶唐氏始封于唐。《五帝纪注》曰:“今中山唐邑。”

    《夏后氏》、禹封帝尧之子丹朱于唐。

    召康公奭,姓姬氏。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传至桓侯,凡八侯。自“庄公” 传至文公,凡二十公。自“易王” 传至喜王,凡七王,共四十三传,历八百二十馀年。

    韩广,故秦上谷卒吏也。将兵北徇燕、燕地,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赵皆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王。” 广听之,自立为燕王。臧荼,故赵将也,从项籍入关,籍立为燕王,都蓟。荼击灭韩广而并其地。汉高祖既诛籍荼,反使卢绾、刘贾击荼,取燕,立绾为燕王。

    卢绾,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初起沛,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及掳臧荼,立绾为燕王。后谋反,逃入北边,死。

    曲逆侯陈平,阳武户牖乡人也。事《汉王》有功,封为《户牖侯》。

    北平侯张苍,阳武人也。从沛公西入武关,至咸阳。沛公立为汉王,还定三秦。陈馀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以苍为常山守。从韩信击赵,苍得陈馀,赵地悉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已而燕王臧荼反,苍以代相从攻有功,封为北平侯。

    华成君乐叔,高帝过赵问乐毅,后因封。

    《燕敬王泽》,高祖从祖昆弟也。封管宁侯,以金结齐人田生说谒者张卿言于吕后,封琅邪王。文帝元年,徙封燕。

    燕灵王建,高帝十二年封。十五年薨。有美人子,太后杀之,绝后。

    《中山靖王胜,孝》景前三年立。

    《刘修》靖王子。武帝孙元狩间封为樊舆侯封中山靖王刘盖为聊城侯。

    封中山靖王子逸其名为《广望侯》。

    燕剌王旦,卫太子败,齐怀王又薨。旦自以次第当立,上书求入宿卫。上怒,下其使狱。武帝由是恶旦,后遂立少子为太子。帝崩,太子立,是为孝昭帝。旦有逆谋,天子使使者赐玺书,旦得书,即以绶自绞,国除。

    博陆侯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人。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卫太子为江克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惟光可任重大,属社稷,乃以光为司马大将军。及金日䃅、上官桀等受遗诏辅少主。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遗诏封金《日䃅》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光为博陆侯,三千户;《赵广汉》为《京辅》都尉,本始元年以定策安宗庙功封关内侯。

    《中山孝王兴》,建昭三年,立为《信都王》,十四年,徙中山。三十年薨,子衎嗣。

    昭帝封刘颓为“望都公。”

    宣帝封刘终为“乐乡侯。”

    刘并以淮阳宪王孙封高阳侯成帝元年二月丙辰封八月免。

    薛宣字赣君,东海剡人也。历迁少府,进御史大夫,代张禹为丞相,封高阳侯。后以不持后母丧,且以子况狱免为庶人,归故郡,卒于家。

    后汉

    《中山王茂》汉兵之起茂年十八自号“刘先识” ,亦

    聚众京、密间,称“厌新将军。” 攻下颍川、汝南,众十馀万人。光武既至河内,茂率众降,封为中山王。十三年,更封茂为穰侯。

    杜茂字诸公,南阳冠军人。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常从征伐,后拜大将军,封乐乡侯。耿纯字伯山,巨鹿人,弇之诸弟。初为更始骑都尉,归世祖,拜为前将军,封耿乡侯。世祖即位,封高阳侯,拜东郡太守。卒谥曰“成侯。”

    中山简王焉,建武三十年封焉。姬韩序有过焉,乃缢杀之。国相举奏,坐削安险县。元和中,肃宗复以安险还中山,立五十二年,永元二年薨。蠡吾侯刘翼,河间孝王开之子也。开以永元二年封,分乐成、勃海、涿郡为国。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间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以为平原怀王。后留京师。岁馀,太后崩,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谮邓骘兄弟及翼,云“与中大夫、赵王图谋不轨,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间。” 翼于是谢宾客,闭门自处。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顺帝从之,遂封为蠡吾侯。李就以会稽太守封高阳侯。

    蠡吾侯刘悝,桓帝之弟也。帝即位,以悝嗣侯。及勃海王鸿薨,立悝为勃海王。后坐逆谋,贬为瘿陶王。

    陈蕃灵帝时封高阳侯蕃上疏让不许。

    蔡邕,献帝时封。高阳乡侯。

    范阳闵王矩,早薨,无子。建安二十二年,以樊安公均子敏奉矩后,封临晋侯。黄初三年,追封谥为“范阳闵公。” 五年,改封敏范阳王。太和六年,追进矩号曰《范阳闵王》,改封敏琅邪王。

    曹苗,黄初元年以陈思王子封高阳乡公。毋丘兴,黄初中以武威太守讨贼功,封高阳乡侯。子俭袭,以功进安邑侯,与文钦起兵,遇害。常林,明帝即位,以大司农进封高阳乡贞侯。子时嗣,坐法诛。时弟静绍封。

    燕王宇,字彭祖,太和六年封。明帝少与宇同生,常爱异之。青龙三年,征入朝。明帝疾笃,拜宇为大将军,属以后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让,帝意亦变,遂免宇官,还邺。常道乡公奂,宇之子也,入继大统。

    中山恭王衮,太和六年封。初,衮来朝,犯京都禁,为有司所奏。青龙元年,诏削县二,户七百五十。衮惧,戒敕官属愈谨,帝嘉其意。二年,复所削县。晋

    高阳元王司马圭,字子璋,魏高阳乡侯。武帝受禅,封高阳王。十年薨,无子,诏以太原王辅子缉袭爵。缉立五年薨,无子。太康二年,诏以太原王环世子颙子讼为缉后,封真定县侯。

    高阳王司马睦,字子友,谯王逊之弟也。魏安平宁侯,历侍御史。武帝受禅,封中山王,因杜友奏,贬为丹水县侯。及吴平,太康初,诏复爵。有司奏封江阳王。帝曰:“江阳险远,其以高阳郡封之。” 乃封为高阳王。元康元年,为宗正,薨于位。世子蔚早卒。孙毅元拜散骑侍郎,永嘉中没于石勒。隆安元年,诏以谯敬王恬次子恢之子文深继毅后,立五年薨,无嗣,复以高密王纯之子法莲继之。受禅,国除。

    范阳康王绥,字子都。泰始元年封,在位十五年。咸宁五年薨,子虓立。虓字武会,以迎惠帝功拜司徒。永兴三年,暴疾薨。

    周馥,汝南安城人,以讨陈敏功封永宁伯,容城侯卢毓字子家,正元三年封。常作考课法,《后魏》

    许谦,字元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国初,以功为阳曲护军,赐爵平领侯,安远将军。皇始元年卒,赠高阳公,谥曰“文。子洛阳立。《纥罗》,神元皇帝曾孙。” 道武即位,以援立功,封上谷公。

    望都公颓,昭帝之后也。随道武平中原,赐爵安同,辽东人。以功加广武将军,历爵北新侯,加安远将军。世祖即位,进爵高阳公。神麚二年卒,追赠高阳王,谥曰“恭惠。”

    许彦,字道谟,小宣嘉屯。祖茂,慕容氏高阳太守,从沙门法睿受《易》。魏世祖初,被征,以卜筮频验,拜散骑常侍,赐爵博陵侯,进爵武昌公。真君六年卒,谥宣公。次子宗之,为高乡侯。长子熙,字德融,袭爵武昌公,中书郎,早卒。子安仁袭。卒,谥曰简。子元康袭,后降为侯,拜冠军将军。寻卒,赠征虏将军、营州刺史,谥曰肃。子宗远,袭爵,除奉朝请,累迁三郡太守。卒,年二十八。子子躬袭,齐受禅,例降。子躬弟子宪,太尉中兵参军。元康弟护。

    州主簿。子瑞,亦州主簿。

    和归,代人也。定陵公跋之少子。从征赫连昌有功,拜统万将军。攻虎牢,拔之,进爵高阳侯。后以罪徙配凉州为民。盖吴作乱于关中,复拜龙骧将军,往讨之。还,拜使持节、冠军将军、雍城镇都大将、高阳侯。卒。子度袭爵,尚书都官郎、昌平太守。卒。

    高阳王元浚,以皇孙封。《世祖》正平元年十二月丁丑封。寻以世嫡,不宜在藩止。

    高乡许宗之以中散领内秘书。世祖临江封,高宗朝以巫作诛。

    高阳王雍,字思穆。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久之,拜中护军,领镇北大将军,改封高阳。持节、镇北将军、相州刺史,常侍如故。范阳王诲,孝昌二年,封第三子修,是为《孝武帝》。《尔朱度》,《尔朱荣》弟。庄宗时,封乐乡县伯。

    常善,伏波将军安成子。孝昌中,授威烈将军、都督,以功加封房城县男,邑三百户。孝武西迁,进武始县伯,增邑二百户。大统初,加平东将军,进爵为侯。四年,复以功加大都督,进爵为公。恭帝二年,复以功进爵永宁郡公,增邑二千户。郑道邕,开封人。以军功及从西迁功,封永宁侯。冯景,字长明,初为萧宝夤功曹参军。宝夤反,景固谏不从。宝夤败后,景还朝廷。魏孝武西迁,封高阳县伯,邑三百户,迁散骑常侍、行台尚书,加瀛州刺史。

    高阳子常景,以战功封。永安二年,除中军将军,赐爵。普泰初,改“濮阳子。” 后以例追。

    元伟字猷道,河南洛阳人也。以侍从之劳,赐爵高阳县伯。《大统》中,以魏氏宗室,进爵南安郡王。大象二年,除《幽州》刺史,进位大将军。

    许惇,字季良。以《司徒》主簿历官太子太保、少傅、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特进,赐爵“万年县子。”

    高阳公李休绩见梁肃撰《权少监夫人志铭》。高阳王元泰,以文穆王子封。

    高阳侯李顺,以中书侍郎从征,封《平律子》,后追封侯。

    《恒闳》,略阳恒道人。以破薛道标功,封乐乡县男。《齐》

    元斌字善集。祖魏献文皇帝,父高阳王雍。斌少袭祖爵。齐天保初,准例降爵为高阳县公,拜右光禄大夫。

    达奚武,字成兴,代人也。以战功拜羽林监、子都督。后以从征除大都督,进爵高阳郡公。卒,赠太傅、十五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桓。子震嗣。高阳康穆王湜,神武第十一子也。天保元年封。十年,稍迁尚书令。以滑稽便辟,有宠于文宣。文宣崩,湜兼司徒,导引梓宫于马上吹笛,太后杖湜百馀。未几薨。子士义袭爵。

    博陵文简王济,神武第十二子也。天保元年,封。河清初,为定州刺史。天统五年,在州语人云:“计次第,亦应到我。” 后主闻之,阴使人杀之。赠假黄钺、太尉、录尚书事。子《智》袭爵。

    范阳王绍义,文宣第三子也。初封广阳,徙封范阳,遂奔突厥。突厥他钵可汗甚见爱重,凡齐人在北,悉隶绍义。高宝宁在营州,表上尊号。绍义遂即皇帝位,称武平元年。周将宇文神举攻灭昌期,购之于他钵,又使贺若谊往说之。他钵犹不忍,遂伪与绍义猎于南境,使谊执之以归,流于蜀。

    北平王贞,字仁坚,武成第三子也。位司州牧、京畿大都督,兼尚书令、录尚书事。帝行幸,总留台事。积年,后主以贞长大,渐忌之。阿那肱承旨,令冯士干劾,系贞于狱,夺其留后权。

    后周

    冀康公通,字屈《率突》。武成初,封冀国公。薨,子绚嗣。建德三年,进爵为王。大定中,为隋文帝所害。国除。

    杨智明开皇初封高阳郡公炀帝即位夺爵杨该开皇十六年以皇孙封高阳王。

    燕王倓,大业二年立。炀帝于诸孙中特所钟爱,常置左右。宇文化及难作遇害,时年十六。高阳县文节公许《善心》,以通议大夫、给事郎死于宇文化及。大业十四年,越王称制,赠左光禄大夫,封。

    贺川县伯许澄,以医术历位尚药典御、谏议大夫、封。

    河间县男齐映,以中书侍郎贞元二年正月壬寅封。三年,贬夔州刺史,徙衡州。久之,为桂管、江西两观察使。始,映罢不以罪,冀复进用,乃掊敛贡献。及卒,赠礼部尚书。

    《刘泊》,字思道,荆州江陵人。贞观七年,擢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高阳县男许延族,以修《史劳》,进检校黄门侍郎。贞观中封。《高宗朝》,以侍中进郡公,进右相。咸亨初,以特进致仕。

    高阳郡王李慎,以王子封《顺宗》十五子绾之子顺宗朝封。

    平恩公许诏伯,以右屯卫将军封。

    武崇训以驸马都尉封《高阳王》。

    燕王德昭,字日新。太平兴国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说。及归,以北征不利,又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德昭退而自刎。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谥曰懿。

    燕王俣,钦宗靖康元年与越王偲同迁太师。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二王,哭曰:“愿与王俱死。” 徐秉哲捕为首者戮之,益兵卫送二王北行,道卒。

    元丰八年,徽宗初封“遂宁郡王。”

    赵从演德芳之孙,遂宁侯。见《文献通考》。

    “张甫宣宗四年以中都经略使封高阳公” 《元》

    高阳郡公邸顺,保定行唐人。大德三年,以武功追封。

    张柔,字德刚,定兴人。中统元年,封“安肃公。” 子弘略袭职。

    高阳郡侯许圭,战陈友谅,阵殁,洪武初,追封“高阳郡侯。” 许瑗,以太平知府拒伪汉,城陷死,洪武初,追封。

    高阳郡侯韩成,以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鄱阳,投水死。洪武初,追封。

    孟善,海丰人。建文四年,封保定侯,食禄千二百石,与世券。卒,赠胜国公,谥“忠勇。” 子汉嗣。

    张辅,忠武王之子。永乐三年以父功进新城世侯爵。六年进封“英国公。” 正统十四年从驾出《土木》,败殁。景泰元年赠定兴王,谥《忠烈》。

    梁铭,汝阳人。洪武中,燕山护卫百户。靖难时,积功至督府佥事。仁宗即位,进督府同知,充参将,封保定伯。卒,子珤嗣伯。征贵州、福建,皆有功,与世侯。卒,赠蠡国公,谥“襄靖。”

    李文为陕西都指挥,督练西宁土兵,封高阳伯。朱永,夏邑人。以征荆、襄有功,封侯立号,总制陕西三边,与世券。十五年以出塞功,加太子太傅,进封保定公。卒,进封宣平王,谥《武毅》。嗣晖卒,子麒嗣侯。

    保定府公署考     府县志合载

    本府

    府治 古治,明洪武中建。永乐中改为“大宁都司。” 今治在横翠楼西,临漪亭北。厅堂门宇,先后葺治。知府宅在厅后,僚贰宅在治南及东偏。幕职吏胥僦屋而居,规制未备。成化二年,知府张律鬻民居以广之。

    清军厅 在府治东

    管粮厅 在府治东

    管马厅 在府治东

    理刑厅 在清军厅南

    经历司照磨所 在厅东,西垂。

    永益库 在经历司东南。

    架阁库 在仪门外东

    司狱司 在仪门西,知府张烈文建。

    寅宾馆 在仪门外东

    土地祠 在仪门外东

    巡抚都察院 在城西北隅,总兵府也。

    皇清康熙八年,巡抚移镇保定,改为署。

    直隶守道 :在西门内,旧曰“北察院” ,康熙八年,改为总理钱谷守道署。

    直隶巡道 :在西城,旧曰“南察院” ,康熙八年,改为“总理刑名” 巡道署。

    都司治 在府治西。明洪武初,为府治。永乐初,改建。正统中,都指挥张锐。景泰中,都指挥赵鉴重修。经历司在厅东。断事司在厅西。司狱司在断事司西。保定左卫在府治西。右卫在府治北。

    中卫、前卫、后卫俱在府治西。今都司裁,只存左卫,以守备统之。治改为“城守参将署。”

    西察院 在城下,知府章律建。

    太仆寺 :在府治北,知府董杰重建。

    府馆 在兵备道后,知府徐嵩建,今改为“巡道署。”

    税课司 在府治北,明洪武中建。

    阴阳医学 ,在理刑厅左右,知府章律建。惠民药局 ,在府治东,明洪武七年建,永乐中重修,今俱废。

    “申明亭” 、旌善亭 在府治前。

    “敷言亭” 、“瘅恶亭 ” 俱在府治左右。

    广盈仓并左右中四仓 。成化中,知府章律奏革二仓,止存左、右二仓。左仓在府治西北,右仓在府治西南。改广盈仓为清苑县预备仓,中仓为本府草场。

    预备仓 在右仓北

    僧纲司 在清觉寺

    道纪司 在玉清观

    养济院 “在府治西南。”

    漏泽园 在四门外

    清苑县:附郭。

    清苑县治 在府城内西南,即宋保寨军故地。前代沿革不一。明洪武中,创立。永乐十三年,知县陈敏修。景泰七年,知县吴宗庆建清慎堂。成化中,知县陈献重修厅宇。嘉靖中,建储积库、吏廨,置寅宾馆,后废。

    皇清康熙十六年,知县时来敏捐俸重行修建。按县

    志:“县堂曰亲民,三间,左为储积库,高四丈五尺。右为首领厅二间,后废。中为甬道,有戒石亭。两旁为吏典房各十五间。前为仪门三间,又前为大门三间,后为清慎堂三间,景泰七年知县吴宗庆建,修撰刘吉记。” “前接亲民堂,为川堂二间,康熙十六年知县时来敏建。两翼为库房六间,清慎堂后为知县宅,东为县丞” 衙,又东为管粮主簿衙,后废。西为管马主簿衙,后废。今为驿马房。县丞衙南为典史衙。大门内仪门外东南为寅宾馆,嘉靖四十四年,知县丁维宁建。迤东为土地祠,内附萧公庙,祀汉酂侯萧何。仪门西为县禁九间,禁北为吏廨,四十六间,后废。大门左为申明亭三间,大门右为旌善亭三间。

    递运所 在南关外,废。

    张登巡检司 在县南五十里。旧在满城方顺桥,嘉靖中移此。

    预备仓 在县治北,即府旧“盈仓” 改建。

    贡院 按《县志》,“在县治正北。”

    西关南察院 按《县志》,在西关迤南,后废。西关北察院 按《县志》,在西关迤北,后废。养济院 按《县志》,在县治西二里许。

    漏泽园 按《县志》,“旧四门外各一。”

    皇清康熙年间,守道丁思孔新置一所于西郊外。

    外州县

    满城县治 在城中西北隅,金塔院村故地。元时重建。宣德、正德中,先后修葺。嘉靖中,刱建库楼,重修钟楼、库狱吏廨 。按《县志》:“县治在城正西,大门东向,仪门堂宇面南。盖堪舆家审地理,定坐向之说也。” 旧《志》载:“地基四十二亩,金明昌元年创置。元太祖十三年,骠骑将军张柔重建。大德四年,知县胡郁,泰定二年,知县” 李守中重建。历元以至明初,咸仍其制。宣德中,知县朱文、正统十二年王义重修。成化十七年,知县李思明修葺。嘉靖二十四年,知县袁钦儒建库楼于堂东南。隆庆六年,知县申九峰易《戒碑》以坊,迁土地祠于大门北。万历二十年,知县侯大节鼎新重修,规模宏丽,仍建武备库三间。三十五年,知县李峨改“寅宾馆。”

    皇清康熙十五、六年间,知县裴国祯观其堂寝舍宇。

    稍可支撑者悉仍其旧。频年修补,仅不失故基而已。至康熙十七年,增建“武备库” 五间,续添修后宅围房十馀间。

    县署 大堂三间幕厅一间在堂西,久废。库房二间在堂东一间,今增二间。銮驾库三间堂东北,久废。武备库五间原三间。

    皇清康熙十七年,知县裴国祯增修五间储积库楼。

    一座,上库房三间,堂东南砖台高丈馀。铁门明知县袁钦儒建。戒碑亭,明知县申九峰易以“坊。” 戒坊一座。仪门内吏书房东四间,西七间,皂隶房东西各二间,快班房二间,收钱粮房四间。仪门前二堂三间,川堂三间,三堂书房共九间。厨房三间。大门三间,台高五尺。东向。仪门三间,台高五尺。南向。谯楼一座,东西穿心,高丈馀,台上:

    房三间“内钟” 一在大门内,东向。“土地祠” 旧在仪门西,明知县申九峰移于大门内,坐北南向。“寅宾馆” 三间旧在仪门南,明知县李峨改于大门内谯楼前,坐北南向。

    县宅 :寝堂三间,书房二间东厢三间;西厢三间康熙十五年创建;东围房五间;内二间新添;西围房七间康熙十六年创修;后围房七间;马棚十间俱康熙十五年新建“西园团。”一座。康熙十六年创,以为公暇退思之地,并习射之所。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门堂寝舍俱备。”明正统十年,知县王义修建。成化十三年,知县李思明重修。嘉靖二十八年,知县袁钦儒修葺。万历元年,知县申九峰扩地增修。大堂三间,两耳房、皂隶房东西各三间,二堂三间,两耳房、川堂三间,书吏东厢房二间,西厢厨房二间,三堂三间,圊屋一间,大门三间,仪门两角门三间。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县裴重修后堂、圊屋共四间二。

    堂耳房共五间

    分司 在察院西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按《县志》,明隆庆年知县周思大重修,久废。

    僧会司 在大觉寺。按《县志》,“在县治北,金天会年创建,明正德、嘉靖间增修。”

    皇清康熙十五年,邑太学生方可际暨子庠生璘捐。

    资重修

    预备仓 在县治东。按《县志》:明正统十二年,知县王义建,嘉靖二十七年,知县袁钦儒修葺厅廒。

    县丞署 主薄署 按《县志》俱在县署东。自明正德间裁革,署基久废无存。

    典史署 按《县志》,在县署西,大厅三间,东、西吏快房各二间,二厅三间,团。书房一间,后宅寝室三间,东西厢房共六间。

    监狱一区 按《县志》,在仪门内偏西。内监犯房四间,外守监房一间。

    草场 按《县志》,“在县内” ,今在预备仓内。

    养济院 按《县志》:“在县治东南。明宣德八年知县朱文建,嘉靖二十八年知县袁钦儒重修。” 安肃县治 在城中,古州治也。汉唐更置不一。金贞祐中,为刺史治,元为大都路总管府治,制度宏敞可观。至元辛丑,改为州,规制如昔。明洪武初,归附,六年降为县。正统中,厄于兵燹。景泰二年重修,管缮俱备。按《县志》:“在城大街西北。中为牧爱堂三楹,前拱抱厦,东西耳房为库贮堂,前为露台,为驰道,中立戒石亭,左右翼以六曹架阁库,承发司马政科以次而附。堂之后为怀疏堂,后为县宅。”

    县丞宅 在堂之西

    典史宅 在堂之东南

    都察院 察院 、太仆寺 俱在县治东。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

    递运所 明永乐十五年设,在雹河之北。僧会司 在兴国寺。

    预备仓 在县治内

    吏舍 按《县志》,“在西司房后,今废。”

    囹圄 按《县志》,在吏舍前。

    寅宾馆 按《县志》,在仪门东。

    申明、旌善二亭 按《县志》,在大门外之东西。钟楼 ,按《县志》,在兴国寺西,明崇祯末蒋荣募修。

    鼓楼 按《县志》“在县治东大街,知县卢应魁重修。”

    公馆 按《县志》,一在高哥庄,一在解村。

    定兴县治 在城中西南隅黄甫店故地。金大定二年置县。元创厅堂门库,毁于兵。明复创如制。嘉靖中建库楼 。按《县志》:金元县治在城东南,今城隍庙其基也。后改设于城西北隅。洪武三年主簿费臬经始。十三年,卞礼、萧簿翰翔阔修,规模始备。为堂三楹,扁之曰“忠爱” ,接以抱厦。前为露台,中甬道为戒石坊。又南为仪门,左右有翼门;直南为大门,门上为谯楼。践更卒戍之,扁曰“定兴县堂。” 左吏、户、礼仓房,右粮房、承发房、招房、兵刑工房。庭素多乔木,古柏郁葱。崇祯间,邓知县钟柏疑心生鬼,伐之。堂后有堂一楹,《题名碑》在左右。旧无串,堂创自丁启明;再入,为房五楹,曰三堂,则入幕者所居而令公议政之所也。其后为知县内宅,厅事五楹,左右翼房与三五散房而已。旧有楼,随毁,今复建。又神祀小花亭,亦自丁始。大堂后西行,有厅事三楹,曰“西亭” ,为合学士子论文之所。今改为“养马。”

    皇清顺治十五年,添设马房十数间,改由大堂左入

    仪门外有《河淤籽粒碑》。两翼有小房五六楹,为征收之所,今俱废。少南左为寅宾馆,为廷三楹。馆后为土地祠,而狱在仪门内之西。大门外故有申明亭、旌善亭及榜房等治,今皆湮没不存。粮厅 在前堂右翼之右,旧分管粮、管马二区。嘉靖四十一年裁管马,遂合为一,为庭三楹,扁曰“靖共。” 翼为吏书房,前有仪门,门有左右翼,南旋而东向者为大门,其后为县丞宅。顺治十年大雨,庭事墙屋圮坏几尽。施云鹤、何历飏相继修葺。

    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规模壮丽。明洪武间,主簿费皋建。万历二年,师宗鲁置床帘器具。二十二年,刘体元葺补。自丙子城陷无存。

    太仆寺 在县治南。按《县志》太仆寺行署名府厅,今毁。

    府馆 在县治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东南。按《县志》:在阁前大街西,洪武二十七年,阴阳训术李顺、医学训科董如礼仝建。

    河阳巡检司 在县治南十里。按《县志》,“洪武三十一年,巡检鲍奉建。万历中,商税革,移于固城镇,分管二十七村捕务。”

    递运所 在县东郭。按《县志》:明永乐十六年,设大使王福创修,万历四十五年毕自肃迁于城内宪台之左,而旧所遂弃为民居。

    僧会司 在东林寺。按《县志》,“僧会刘义清建。” 道会司 在聚仙观。按《县志》,洪武十二年道会刘得全建。万历间移于城隍庙左。

    预备仓 在县治北。按《县志》:旧有廒房三十三间,为积聚之所,近圮。

    皇清顺治中,丁启明取其材修宅楼,竟空其地。陈锺

    斗置小房募民居之

    捕厅 按《县志》:在前堂左翼之左,其后为主簿宅,隆庆元年截省入县治。

    典吏 按《县志》:“厅三楹,翼为吏书房,前有仪门,后为宅。”

    皇清顺治十年俱圮,官吏遂移于外。

    宪台 按《县志》,系兵备道行署,一名西察院,在治南西偏,规制视察院。

    养济院 按《县志》,在治东南草厂街。

    新城县治 在城中。汉、唐隶涿郡,周隶雄州,虽并废不同,而治所如故。宋、金、元相寻圮坏,明洪武中新之。按《县志》:在城中迤西,东邻大察院,西近预备仓,南通官井,北枕柳塘。广三十丈,袤三十五丈。中为节爱堂,旧名牧爱堂。其后为穿堂,堂西为銮驾库,知县王好义改建。东为书房,知县王好义建,以教民间俊秀子弟。穿堂后为县宅,西为管粮县丞宅,今废。又南为典吏宅,迤南为管马县丞宅,今废。又南为主簿宅,今废。节爱堂之东为储积库,楼西为赞政幕,厅前为戒石亭,东为架阁库、案牍房下列吏、户、礼三房,西为承发科铺长司,下列兵、刑、工三房,并马政科。以上俱知县王好义建。旁为便门,达夹道。西北有菜园,有马圈,前为仪门。仪门外左为土地祠,稍前为寅宾馆,南为养廉仓。仪门外右为大户。收受房前为狱,中为大门,门楼上设钟鼓。大门外为申明亭、旌善亭、瘅恶亭。

    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知县刘宗禹、王好义重建。”

    太仆寺 “在县治南。”

    府馆 在县治西南

    阴阳学 ,在县治东南。

    医学 在中衢

    仓 在县治南

    预备仓 在县治西南

    兵备道署 按《县志》,在二草场间。知县刘宗禹、王好义相继重修,今为南察院,知县周世禄建。乡约所 按《县志》,“在城内。”

    官厅二 按《县志》,在大察院左右。

    养济院 按《县志》,在北关外真武观北。

    唐县治 在城中近北,鲜虞故治也。应劭《地里志》:“有左人亭,县治即其地。齐人徙置安喜县,圣历元年,又徙归故治。明洪武中,创造厅事。天顺五年灾,重建,广其制。” 按《县志》:“南直接大街,东抵仓,西抵儒学,北抵民居。崇祯十五年,城陷遇焚。”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周日宣建堂五楹。知县张问政

    扁曰“牧爱堂” ,左为库,右为幕厅,今废。两翼书吏房各七间;堂之前为戒石坊。坊之前为仪门三间,左右角门各一间。仪门之前为大门,于上为谯楼;堂之后曰“居敬堂。” 明嘉靖年,知县强自省修。顺治十二年,知县张问政重修,其后为大尹。

    居,其左为书院,又后有台,于上为大士堂,其右为马房,周围重墙为夹道。仪门外之左为县丞旧居,今废。明万历年,知县万自约改建“寅宾馆” ,其右为主簿旧居,今废。大门之内侧东为巡捕厅,三楹,后为典史居,其西为监为仓。大门外之东为榜房。旧总铺废地,知县张问政改建。申明亭在榜房之东,旌善亭在申明亭之东。二亭俱顺治十二年知县张问政修建。

    察院 在县治东

    府馆 按《县志》:“在阴阳学之东,久废。康熙三年,知县严钦谟改建社学。”

    太仆寺 “在县治南。”

    阴阳学 “在县西南。”

    医学 在县治南

    僧会司 在县治东南寿圣寺。

    道会司 在县治西。城隍庙。

    预备仓四

    社学 按《县志》“在县治东,旧府馆废地。”

    高昌社学 在城东北,知县杨一桂改建公署西。雹水公馆 在县西三十三里,河神祠西畔。杨一桂建,祀河神肃斋于此,今废。

    常平仓 即旧“预备仓” 也。

    皇清康熙七年,知县王政设法籴积谷本,仍率“劝乡。”

    绅士民输谷贮之,遵照常平仓法。仓之东房颓圮,葺而修之。仍公举贡生傅尧、张珽,乡耆马文炳、马之骧,共司检较出入之数。

    社仓 明万历二十九年,知县杨一桂建。惟在城贮于官仓,其馀俱贮寺庙公所。

    在城社仓 旧积谷四百八十六石八斗。附近七十七庄:

    东雹水社仓 旧积谷四十六石四斗。附近六庄:

    大洋社仓 :旧积谷四十九石四斗。附近十八庄:

    灌城社仓 旧积谷五十一石四斗。附近十四庄。

    军城社仓 旧积谷五十石,附近十一庄;苑家会社仓 旧积谷十六石六斗,附近五庄。歇马仓 旧积谷五十石,附近二十二庄;香山社仓 旧积谷八十一石四斗,附近十八庄。

    放水社仓 旧积谷五十一石六斗,附近七庄;《留九》社仓 旧积谷一百六石八斗,附近十六庄。

    新兴仓 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倒马关。军储仓 在插箭岭。

    军城旧仓 即“新兴仓” ,今废。

    周家堡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一十里,今废。岳岭口巡检司 在县北一百二十里,今废。横河口巡检司 旧在倒马关,后移置此,以守唐县、曲阳之界。

    “大仆寺” “草厂” 久废。今“养济院” 其旧地也。

    古木厂 在县西三十三里唐河东岸河神庙之后,久废。

    乡约所 在县寿圣寺。明知县万自约置。养济院 在县治东南,寿圣寺之后,八蜡庙之西,旧太仆寺废地,今圯。

    “博野县治 在城中稍西,即古博陵县地。自汉以来,改属不一,县治如故。元至元三年并入蒲阴,而治始废。三十一年复县。明洪武中补葺。永乐中增置仪门、藏库、廨舍。成化中作大门三楹。弘治中改为鼓楼。嘉靖中仍为门。门内立申明、旌善二亭,规制以备。” 按《县志》:“嘉靖五年,知县王尚志立预备仓。县狱左为酂侯祠” ,右为土地祠。东司房五楹,西司房五楹,琴堂三楹。左为储积楼,右为货藏库。前为露台,东设日晷,西设时楼,堂后川堂三楹,又北牧爱堂三楹,又后为内宅。明崇祯十一年被火焚,自琴堂后直至内宅,俱为灰烬。十二年,知县宋珍脩琴堂。

    皇清顺治九年,知县柯荣修内宅。

    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明洪武七年,知县杜大亨建。大门三楹,二门一楹,东西序各三楹,帅正堂三楹,左右耳房二楹,寝室三楹,左吏舍三楹,右庖厨二楹。

    太仆寺 按《县志》,“明嘉靖年知县王尚志建。” 阴阳学 在县治西。按《县志》,“洪武十七年训术孟文德建。”

    医学 在县治西。按《县志》,洪武十七年训科张润建。

    僧会司 在云岩寺。按《县志》,“洪武十五年,僧会福成建。”

    预备仓 在县治内。按《县志》,在仪门南。厅房三楹,廒房十二间,大门一座。义仓四 按《县志》,洪武二十四年建。南仓在杨村,北仓在杜村,东仓在程委,西仓在北颜惠民药局 按《县志》,明洪武初年建。

    养济院 按《县志》:“在县治西,成化十六年,知县裴太创建。牧养孤老惟其人,不限以数。月有粮,岁有薪,季有币,冬有棉,病有药,死有棺。”

    《皇清》每年月粮银九十八两八钱八分。冬衣布花银。

    七两七钱五分

    庆都县治 在城东南隅,中山武国公故地。北齐省入北平,徙置安阴故城。唐贞观八年,徙今地。金大定间,改为庆都,创制未备。洪武中修。永乐中,增置门库,东西序。弘治中,修官吏廨舍。嘉靖中,建库楼,置铁门,修“申明” 、旌善二亭。崇祯中,知县赵世英假纬。

    皇清知县李世程、陈自德、王迪、钱振龙相继增修。

    县署 按《县志》:“大门一座三间;仪门一座三间,东角门一间,西角门一间,圣谕坊一座在仪门内。敬信堂三间,明邑令假纬重建。”

    皇清康熙间,李天机重修。库楼一座,在“敬信堂东”,高

    五丈。明邑令胡谐建。吏廨十二间,隶房二间。寅宾馆三间,在仪门东。宅门一座,在堂后。澹宁堂三间,在宅门内。邑令李天机重建。书房南三间邑令钱振龙建;北三间邑令李天机建。住宅房邑令李天机重修。复捐俸置料,于住房后增建北房二层,西房一层,共计二十七间。旌善亭三间,在大门东。申明亭三间,在大门西。谯楼一座,在旌善亭东,邑令李天机“重修。” 常平仓三间在谯楼东。射亭三间,在预备仓前。马房二十间在谯楼东北,邑令李天机“重修。” 外又捐资增建七间。钟楼旧在翟城驿,今圮附谯楼。囹圄九间在大门内迤西。

    县丞署 明裁已久,圮毁无存。

    主簿署 ,明裁已久,圮毁无存。

    典史署 在县治仪门内迤西。

    赞政厅 三间,在邑治西,邑令李天机新建。大门一座,一间东向;二门一座,一间南向。赞政堂三间,吏廨一间,隶房一间,马房一间,书房二间,住房六间。

    都察院 在县治东

    南察院 在县治南

    北察院 在县治北

    新察院 在县治东

    太仆寺 在学西北

    府馆 在县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西。

    递运所 在城东关。按《县志》,今圮员裁。

    僧会司 在圣寿寺

    预备仓 在县治东。按《县志》,廒房十二间,在谯楼东北。康熙间,邑令李天机重修。

    东仓 在县东六宿社

    西仓 在县西黑保社

    养济院 按《县志》,房八间,在县北门内,知县李天机重修。

    容城县治 在城西隅,古关旧地。汉隶涿郡。唐、宋隶雄州,废置不一,治如故。明初,仍隶雄州。洪武七年,改雄州为县,而并其地,廨房倾圮,正厅仅存。十四年,复设知县唐益,因旧增修堂轩幕厅,东西两房及官吏廨舍如制。正德间,毁于盗,重修。嘉靖中,建后厅,后知县张国贤重修正堂。隆庆三年,知县李蓁春重修后。

    皇清康熙八、九两年,知县赵士麟复捐俸重修。按县

    志:“正德七年,大尹吕锡修。东西司房,左吏、户、礼房、承发科、架阁库,右兵、刑、工马科。仪门内有官箴牌楼。县宅设于正德之后,典史宅设于仪门之东。吏廨二十四间,在幕厅之西,原系县丞宅。嘉靖三年,大尹毕张改之。狱舍一所,在仪门之西。万历十二年,大尹刘羽国建。东厅三间,书舍三间,筑更垣一围,开畦圃一区” ,有《记》。三十年,大尹蒋如苹重修,复建西厅三间。

    皇清大尹赵士麟重修琴堂三间,厢房四间,书办房。

    十四间,十年、十一年复增建楼一座。大堂抱厦三间,六房;全快手房一间,壮丁房一间。库楼在县后厅之西五步。嘉靖三年,大尹毕张奉、巡抚都御史刘创建。隆庆二年,大尹童思善拆毁未修。库房在县正堂之东。嘉靖三年大尹毕张重修,今废。仪仗库三间在县厅西北。嘉靖九年,大尹祁鲸拆毁未修。

    寅宾馆 在大门内东。万历十五年,大尹方义壮建。万历壬寅,大尹蒋如苹重修。崇祯戊寅,大

    尹聂引绪重修,嗣后岁久倾圮。康熙十年,大尹赵士麟重建堂三间,扁曰“礼贤馆。”

    鼓楼 在县大门上。嘉靖三十一年,大尹陈治拆毁。

    钟楼 在鼓楼东五步,今废。

    申明亭 在县治东南三十五步。洪武十四年,大尹唐益创建。正统元年,大尹王敬重修,今废。旌善亭 在县门东。

    瘅恶亭 在县门西。俱嘉靖年间,大尹蒋棫创建。

    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正厅三间,后厅三间,抱厦一间,厨房二间,东西皂隶房各三间,仪门一间,大门三间。洪武十四年,大尹唐益因旧增修。天顺六年,县丞江耀、弘治十二年,大尹谢玺相继重修。万历三十年,大尹蒋如苹重修,规模更弘敞焉。

    府厅 在县治西。按《县志》:正厅三间,后厅三间,厨房二间,仪门三间,大门三间。天顺七年,县丞江耀重修,岁久圮坏。正德十六年,大尹张绩、嘉靖九年,大尹祁鲸接次重修。四十四年,大尹张国贤重修正厅。隆庆三年,大尹李蓁春重修大门。今废。

    阴阳学 在县东北。按《县志》,洪武十七年训术梁续修建。今止存印记。

    医学 在县治东北。按《县志》,洪武十七年,训科王文礼修建。景泰五年,知县假诚改县正东五十步大街东,基址无存。

    预备仓 在县堂西北。按《县志》,“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四间。天顺七年,大尹林景增修。嘉靖年,大尹祁鲸、王元传接次修补。嘉靖四十五年,大尹张国贤重修。万历三十年,大尹蒋如苹重修。”

    惠民药局 按《县志》:“在县治东南五十四步。” 久废未葺。

    养济院 按《县志》:“在县西北四十步。门牌一架,正房三间,南房三间,东房三间。嘉靖十年,大尹祁鲸重修。隆庆三年,大尹李蓁春重修。万历三十年,大尹蒋如苹重修。”

    完。县治 在城西北隅,汉曲逆县故地也。宋金、元升为州,明洪武中创今治。按《县志》:“大堂三间,东西书吏房共十二间。火药库三间,军器库二间,东西皂隶房二间。大库一座,小书房三间,门子房二间,快手房二间,禁卒房一间。狱内狱神庙一间。仪门三间,东西角门二间,东西收粮房八间,东寅宾馆三间,西马王庙一” 间“土地祠” 一间,大门三间;县治东南建谯楼三间,上塑真武像。

    县宅 :二堂三间,东书房三间,西书房三间,厨房一间,三堂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四堂三间,厢房四间,厨房四间,耳房一间,茶房一间,松韵亭一座,正房五间,书房三间,书房前正房三间,厢房二间,马房共六间。

    典史宅 :厅堂三间,二堂一间,正房三间,东书房二间,西书房三间,厨房三间,书办房一间,皂隶房一间,门子房一间,土地祠一座,二门一间,大门一间。

    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帅正堂三间,东西皂隶房各三间,穿堂三间,寝室三间,东司房三间,西厨房三间,大门三间,二门一间,左右角门。公馆 在县治东南。

    阴阳学 、医学 在县治南,俱废。

    税课司 在县治南,今革。

    僧会司 在县治南天宁寺。

    预备仓 在县治东。按《县志》:大厅三间,遇上司查盘仓粮,在内伺候。廒房五间。二门一间。大门一间,刘知县安国建。

    社仓 在县治西

    北堡店官厅一所 按《县志》,厅房三间。

    玉山店:官厅一所 按《县志》,厅房三间,东西房二间,大门一间。

    羁禁犯人仓 按《县志》:“仓夫房一间,男仓房三间,女仓房一间。”

    养济院 按《县志》:在南街东后巷路北。哀茕堂三间,今废。东房十间,西房十间,大门一间,倒坏已极,风雨不避。刘知县安国、典史何天佑捐俸修理。

    蠡县治 在城中偏西,本蠡吾侯故第。嘉靖中,建储积楼、思政轩及吏廨。后罹兵毁,寄居民宅。崇祯十六年,知县张世溶倡建。监生王生员王祥光等十馀人相率分任,而大门寝室则派之里甲,于是焕然一新

    考证
    皇清顺治四年,知县祖《建明》复加增建,而规制益加。

    周备。按《县志》,县署已毁,今尚未复,而旧制不可湮也。其地广三十亩,前大门,次仪门,次戒石亭。亭西圜土,中为忠爱堂,前构棬轩,西为幕厅,左右吏书房,东为储积楼,楼东鄼侯庙,堂后为退厅,厅后知县宅,左优学轩,右思政轩,李复初建一泓亭,金镜建。东北管粮丞宅,仪门外东管马丞宅,久废。堂西北主簿宅,崇祯十二年革其官。宅西吏廨,东典史宅,经兵变未废。前左为厩,围以周垣。申明亭、旌善亭在县署东。张凫设木榜二,书“各社善恶。”

    察院 在大街东

    太仆寺 在县治西

    保定道署 按《县志》:崇祯十二年设,即御史行台也。在县治东南街,左右置坊,前为大门,次仪门。墀有双柏,甚古,堂凡三进,台榭池馆粗具。楯轩、五芝堂,太守黄师夔修;三一馆、宜轩、留鹿亭,知县连元建。酣月台、潜鹄池、鹅群榭、汉功池,知县祖建,明构。

    阴阳学 ,在察院西。按《县志》,在县署东南,有屋三楹。

    医学 在察院西。按《县志》:“旧在县署东南,县令李复初用值六十两易孟尝社民张文秀察院西房一区,补建为二学。”

    惠民药局 在医学内。《郡志》谓在县治东,今不可考。

    税课司 在县东北,今废。按《县志》,不知何时罢。僧会司 在保宁寺。

    道会司 在太仆寺东。按《县志》,“道会司不知何时罢。”

    预备仓 在太仆寺东。按《县志》,前为砖门,中为会计亭,李彝建。北廒十楹,东廒二十,南廒八,西廒六,张叔安建,近倾圮,李复初修葺,编号为十二支。围以高垣,垣有宇。《郡志》:有永丰仓一,在县治东南。

    社仓四 按《县志》,东仓在五夫社,西仓在小陈社,南仓在南高晃村,北仓在大百尺村,今皆不可考。

    常平仓 “崇祯十四年八月建。”

    草场 在城铺后。嘉靖十二年,大同军作乱,李复初预备马草七万八千五百束,因置场于此。后纳谷入官归民。

    迎恩亭 在北郭门外,有前门,次正厅三楹,围以短垣。知县李复初改建。

    养济院 在长乐门内大街东,为屋九楹。雄县治 在城中东南隅,即雄州故治也,周显德六年肇建,明洪武元年改州为县,重建。按《县志》:其中为忠爱堂,东为幕厅,西为銮驾库,后有轩有门,有子来堂,有雪航斋。今圮。有望楼,后为于县宅,宅后夹道为北望楼。

    皇清康熙九年,知县姚文燮创建銮驾库之西为“县。”

    丞宅东为门,门北有隙地,为厩幕。厅东为崇积库,康熙八年,知县姚文燮重修。库南有典史,宅南有吏廨。忠爱堂之前为露台,为墀,左为吏户礼房,为架阁;库为承发科,右为兵、刑工房,为马政科。墀前为《御箴》碑。亭前为仪门,左有庄田、土地祠。祠东为寅宾馆三楹,知县胡锭建。仪门前为县门,知县胡锭易鼓楼三间,司更漏,外为榜房,仪门之内为狱。天顺间,知县曹文昌、成化间刘杰增修。弘治间,知县党琛、陈言。正德、嘉靖间,知县王显、谢九仪、易鸿、王子麟,咸加修葺。岁久制疏,往往逸囚。万历间,知县崔嵩更其制而严之。

    旌善亭 在县门左

    申明亭 在县门右。弘治、正德年间重修。察院 在县治前。

    太仆寺 今改为“察院” ,在县治北。

    府馆 在县治北

    阴阳学 在县治西。按《县志》,“训术一人,掌记,洪武八年建。阴阳生五人。”

    医学 在县治西。按《县志》:“训科一人,掌记医生五人,主医阴阳。” 医生咸以巿人充之,不闲本业,给役使而已。

    河伯所 在马务。按《县志》:“河伯一人,洪武年建,天顺间裁革。”

    递运所 在木厂街,后革。按《县志》:大使一人,洪武年建,天顺间裁革。

    僧会司 在观音寺。按《县志》,“僧会一人掌记。” 养廉仓 ,在县治内。按《县志》,“岁储县粮,今圮老人一人,斗级二人司守。”

    预备仓 在县治东南。按《县志》,有粮亭,有门、有

    廒有垣,洪武辛未建,弘治间增修,《老人》一人,斗级五人。

    社仓 按“县志” ,在预备仓北,明万历十四年知县康功创建。以下俱按《县志》。

    养贤仓 见学校

    銮驾库 在县内,贮仪仗。仪仗五十有二,天丁六十有二,冠、袍、带并如其数。

    架阁库 在县内,架案牍册籍,典吏一人主籍。崇积库 ,在县内,有台有楼。嘉靖初建,贮贡税粮课罚赎诸金币。

    库子二人。司藏。今更设吏一员,司藏库夫一名,供役而已。

    祭器库 、见《学校》库夫一名

    草场 在按察行台之西。因无草,各士夫讨盖房屋居住。嘉靖间,户部发下草知县胡政借“北观香火区” 堆放。今革去,地归北观中。

    养济院 在易易街西。中有室,有亭,外有门,有坊。洪武间,程九鼎建,以“养民之老而鳏者、寡者、独者,惟其人,不限以数。月有粮,岁有薪,季有帛,冬有绵,病有药,死有棺。” 嘉靖间,知县易鸿迁于考牧街之西。

    惠民药局 在易易街东,有室有坊。明洪武间建。弘治间王梦贤重修,今废。

    祁州治 旧在城中,衢、汉、隋、唐皆县治。景福三年,升为州。金移治于西城,后因之。元副元帅贾文备建。明洪武二年,同知赵温、判官旦俊重建。正统初,别建厅事。十四年毁于兵。景泰初,建草堂。成化三年,知州贾贞力起诸废,新之,十年始竣。嘉靖初,撤左幕厅,建库楼。天启五年,知州郭应响增修。按《州志》:“州治旧址七十” 三亩有奇。居中南向者为正堂,额曰“开丽。” 丽,依也,义取开民之所依。堂后为穿廊,入为第二堂,额曰“王衡。” 再入为第三堂,额曰“运甓。” 左为若谷轩,轩前为园,驯鹤鹿其中,右为静观轩,退食读书处也。再入为楼,高与正堂埒,额曰“树德。” 楼左为亭,题曰“澹宁居。” 楼后为室,自运甓堂至此,皆内宅也。正堂左右为幕厅,嘉靖二年,潘思撤左幕,建库楼,今独存。右幕题曰“赞政。” 堂前为台,台下为甬道,甬道左右为六房,甬道中旧为戒石亭,今易为坊,稍前为仪门,题曰“刚纪人伦。” 出仪门前为大坊,旧题“守土保民” ,今重建,改题曰“经国𫍯民。” 再前为鼓楼,即州大门也。纯砖。甃成,旧镌石其上曰“古义丰” ,今改镌曰“畿南雄镇。” 出大门前为照墙,左坊曰“承流” ,右坊曰宣化。粮衙在库楼之左。中有銮驾库。捕衙在右幕厅之右。再右为园,袤百步。今建亭曰《绎志》。本州时较射其中。寅宾馆在仪门外之左,额曰“三益。” 狱在仪门外,右题其门曰“司圜。” 狱之轻者为仓,在狱前;狱之再轻者为铺,在鼓楼外。

    旌善亭 在治南。正德十四年,知州严谨徙于仪门外东,久圮,天启六年重建。

    申明亭 在治南。正德十四年徙于仪门外西,久圮。天启六年重建。

    察院 在儒学西。按《州志》:地十二亩有奇,嘉靖四年新修。外建重垣,周围凡一十八丈,额其堂曰“激扬。”

    太仆寺 在察院西。按《州志》:“嘉靖四年重修,后圮,但存基址。天启五年秋,知州郭应响重建,改为西察院。” 额其堂曰“澄清海甸。”

    府馆 在州治西

    州仓 、预备仓 俱在州治内,东西相向。僧正司 在广会寺。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州治北。按《州志》,正德十七年,知州徐爱俱徙于州治北马神庙东。公馆 按《州志》:一在伍仁桥,一在娄家营,一在北关博野界上,天启五年知州郭应响建。一在南关深泽界上,天启五年知州郭应响建。一在许村,离州三十里,系博野地方,本州建馆以待迎送。以下俱《州志》。

    乡约所一十有三。在城约所在南街路西。崇祯元年,知州郭应响新建。“东路第一约所设中杨村,第二约所设庞家庄,第三约所设安固城,第四约所设刘罗村,南路第一约所设东固村,第二约所设焦家庄,第三约所设伍仁桥,第四约所设镯头村,西路第一约所设伍女集,第二约所设辛安村,北路第一约所设‘《娄家营》’” ,第二约所设“中照村。”

    问俗亭 在州城东。嘉靖元年,知州陈则清建,今圮。

    桑枣园 在治东北,地十亩,内凿一井,仿伊尹区田旧制。南有坊,左右官地,计八亩五分。

    仓场 居仪门外,东西相列。

    预备仓 居治东,廒二十有八间。嘉靖四年修草场 ,居北地二十七亩有奇,东至马神庙界地九亩。

    养济院 ,在嘉义坊地二亩五分。天启五年秋修。

    深泽县治 在城中西北偏,旧县治也。汉、唐以来,皆为州治。宋熙宁以后,分民于蒲、鼓二邑,而治并废。元祐初,复置深泽县,创建厅堂。元末无守者,县复废。明洪武中,复修如制。嘉靖中,增置库楼。

    旌善亭 按《县志》“在县治东,今废。”

    甲明亭 按《县志》“在县治西,今废。”

    察院 在县治东

    太仆寺 在县治西,今改察院。按《县志》:“隆庆初,知县宋之范修,改为书院。” 今废。

    阴阳学

    医学

    税课局 俱在县治东,今废。

    僧会司 在县治西兴化寺。

    县仓 在吏廨东。按《县志》:“洪武中,知县姚思诚建,隆庆中知县宋之范修。”

    预备仓四 按《县志》,一在故城社,一在秀武社,一在白庄社,一在河庄社,今废。

    乡约所一十有三 。按《县志》:在城约所设兴化寺,东乡第一约所设大堡,第二约所设大值偠,第三约所设三家村,第四约所设赵庄,南乡第一约所设北濯头村,第二约所设西河村,第三约所设铁干村,西乡第一约所设留屯村,第二约所设堤北村,第三约所设赵八庄,北乡第一约所设北白家庄,第二约所设西《故罗》。

    常平仓 按《县志》,“在吏廨东,明洪武中知县姚思诚建,隆庆中知县宋之范修。”

    养济院 按《县志》:在申明亭南。孤贫二十八名,每年给口粮银八十两六钱四分,遇闰年加银六两七钱二分,又给冬衣布花银七两。

    束鹿县治 在新城内北街东北偏。明天启中筑城时改建。按《县志》:“在城东北隅,建置无考。” 明洪武二年,知县应通建。四年,蠡州判官吕应雷署县事。宣德、正统、景泰年间,知县张晟、黄子嘉相继增修。弘治六年,知县戈福增置鼓楼,筑台高二丈,广倍之,上建崇楼。正德四年,知县薛韶重建正厅,增置抱厦正厅三间,耳房三间,幕厅三间,銮驾库三间,东司房三间,西司房三间,仪门三间,鼓楼三间,戒石亭一座,左右角门二间,钟楼一座,在县治南。县禁一所,榜房二十间,在县大门左右。后堂三间,正北房三间,西厢房三间,东厢房三间,马厩一所。主簿公廨在知县公廨东。前厅三间。后宅正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房三间,马厩西房三间,外厨典史廨在主簿公廨前。前厅三间,后宅正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马厩一所。吏舍在典史公廨前。共三十间。马厩二十九间,在鼓楼东北隅,与县禁对。

    旌善亭 在县治西。永乐九年,知县高楫建。宣德年间,张晟迁于县治南,后迁县治东。

    申明亭 在县治西,永乐五年知县高楫建。阴阳学 在县治东。按《县志》,“明永乐九年知县高楫建。”

    医学 在县治南。按《县志》,明永乐九年知县高楫建。

    僧会司 在县治西西街三官庙按《县志》,“明洪武二十四年,僧会妙信重修。”

    道会司 “在县治西西街。” 元帝庙。

    巡检司 ,在城南百尺口村,属宁津地方仓 ,在县治内。

    税课局 按“县志” :“在县治西,洪武二十九年知县赵璘建,正统年间革去。” 以下俱《县志》。

    察院 “在儒学东。洪武三年,知县李子仪建。弘治五年,知县弋福重修。” 正厅五间,东、西司房各三间,大门三间,寝房五间,耳房三间,仪门三间,厨房三间,左、右角门四间。

    太仆寺 在县治西北马神庙东。成化十六年,知县周冕、主簿刘元重修。正厅三间,寝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三间,仪门三间,厨房、马厩各一所。公馆一所 在县治西北隅。明正统年间,知县黄子嘉建。正厅三间,寝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一间,厨房一间。

    仓场 在仪门外,东西各六间。明成化年间重修。

    马厂籽粒仓 六间,在司房南。

    儒学仓 在本学神厨六间,后废。

    预备仓 在县治南。明成化二十二年,知县胡海迁县治东。官亭三间,北廒九间,南廒九间,东、西廒各三十六间,门楼一间。

    预备草场 在县东北儒学后,地二十亩,绕以垣墙,前立大门一座。

    牧马草场 、各有封界。近为居民耕种。岁征耔粒

    养济院 在县治西北隅。明永乐九年,知县姚志建。

    安州治 在城中。旧《志》云:即葛乡故地也。唐为镇,五代为塞,元改为安州。明洪武中修如式,永乐中,复新其制。弘治初,重建谯楼,置钟楼。嘉靖中,增修堂厦谯楼。按《州志》:洪武七年,同知王思祖修州堂五闲,幕厅三间,六房十八间,仪门三间,后堂五间。成化二十三年知州王钦广之。万历己酉,知州马鸣谷重修。广积库在州堂东,三层,高五丈。嘉靖初,知州孙光建。知州宅在州堂后,万历丙戌,知州王道济重建。州判宅二所,分州堂东西。今官裁宅废,吏目宅偏东,后改州宅之西,即管马厅旧址、吏舍。弘治初,知州宋经修。嘉靖中张寅重建穿堂。万历戊申,知州马鸣谷创建。读书亭在州宅西。嘉靖年知州樊鹏建。土地祠在仪门东。岳神祠在仪门西。寅宾馆在土地祠前。万历乙酉,知州吴誉建。“申明亭” 、旌善亭在州大门偏西。

    察院 在州治北。按《州志》:旧在州治西南,嘉靖年,知州樊鹏改建。甲申岁,前厅梁上产芝,因扁曰“九芝堂。”

    太仆寺 在州治西南。按《州志》,即察院旧址,樊鹏改建。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州治西南。按《州志》:俱洪武年建。

    预备仓 在州治南。按《州志》:官厅一座,有“广盈、充馀、积满” 六字廒各五间。

    僧正司 按《州志》,“在天宁寺内,明正统六年设州仓。”

    学仓 在学内

    养济院 按《州志》:“旧在州治南,成化中,知州王钦迁于州治西。正房三间,东西房各七间,收养男妇孤老四十馀人,月给米三斗,岁给冬衣布花。”

    高阳县治 在城中偏西。旧《志》:颛顼封国,东晋改为高阳国,石晋改为高阳郡,迁改无常,邑治如故。明洪武初,河水为患,徙置城西丰家口,创立前后厅幕,东西廨舍如制。寻圮,重建。嘉靖中,建库楼、幕厅。按《县志》:为堂五楹,扁曰“牧爱。” 堂之前为露台,中甬道为戒石坊。又南为仪门,左右各有翼门。直南为大门,门之上为谯楼,践更卒戍其上,扁曰“高阳县。” 堂之左为库楼,题曰“节慎。” 王知县继宗奉刘抚院之檄创建。堂之右为赞政亭,朱知县𫐄建。堂之左右翼为六房,其左曰吏、曰礼、曰户、曰马政,其右曰兵、曰刑、曰工、曰承发架阁。堂之后有门,曰“退思。” 入门而北为思补堂。退思门之左右各有门,东西向。其东入而北为读书处,其西入而北为录事房。思补堂后为知县宅。厅事五楹,有两翼,厅之后有楼五楹,有两翼。其宅门之东西各有门,与读书、录事通。而典史宅在前。堂右翼之右有厅三楹,而翼为吏书房。厅之后有正房三楹,并两翼,后亦如之。又后为菜圃,界两宅之中以周环,于治为严更,夹道仪门有《题名记》。其左为延宾馆,馆之后为上地祠,而狱在仪门内之右。洪武十三年,徐主簿原创建。宣德九年知县王弼、成化三年张昭重修。嘉靖二十九年马仑,万历中,冒守愚、马庭荆、乔继科随所圮修之。而乙未、丁巳大雨,坏庐舍无算,则钱春重修之功大云。吏舍二:一在库楼东,分四寓;一在赞政厅西,分六寓。每寓各房三间。马仑重修。旧六吏居廨,不独矢勤慎,而实为令公备缓急。今廨废,而吏不复内居矣。大门之东为申明亭,又东为旌善亭,又东为急递铺。大门之西为阴阳学,又西为医学,俱主簿徐原建。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中为堂三楹,扁曰“帅正” ,左右翼房各三楹,以关隶卒。堂繇露台而南,为仪门,翼以角门二。又南为大门,门之右为官厅。先是大门濒街,而屏壁在街南。钱春移门稍北,而以门之地为屏,旁施拒马,规模宏远矣。堂之后为穿堂,又后则退堂三楹,左右翼房各三楹,以待录事,而庖庋在东。洪武间徐主簿原建,宣德中王弼,嘉靖中张经纶、马仑,万历中冒守。

    愚马庭荆重修,而穿堂则庭荆创也。三十五年,堂垣圮于水,钱春大修之,而床帘器具俱官为置顿。则自三十二年始。而里甲苏矣。

    太仆寺 成化中建

    阴阳学 、医学 俱在县治东。

    僧会司 在福泉寺

    预备仓四 按《县志》:在县治东南霑化门内之东偏。中建厅事,列天、地、元、黄等十二字廒各三间,洪武十四年立。正统中王弼、成化中张昭、嘉靖中张经纶重修。

    兵备道行署 按《县志》:“旧为太仆寺署,亦名曰南察院,在南街之东,规制视察院。万历三十五年,雨尽倾,则钱春遍修之。其创则成化十九年陈忠也。后则宋守约、苏丞鉴、贺锐、种云龙、马仑重修。” 以下俱《县志》。

    道录司 在县治东南。城隍庙。

    丰积仓 三楹,在县治东南。

    育贤仓 三楹,在明伦堂东南,知县马仑改建于大成殿东北。

    社仓 、王福社一所,六家庄二所,廉平社一所。养济院 ,万历三十三年修,以养诸茕,独额五十四名。口额盈,则续入者先期投牒以待,缺则补之。有庐舍,闰月给粮人三斗,折银三钱四分,岁一人银二两八钱八分,而冬衣布花银十三两五钱,则五十四人共之。每岁抚院给冬粮人六斗,道给三斗。岁久庐舍既圮,而衣粮不时,给钱令为新其庐舍,时其衣粮称“更生” 云。

    新安县治 ,古渥水也,即新安州之故地。至元二年,州废,改入归信军,其治如故。至元九年,复置新安县,始大其规正,厅东西司房,仓庾廨舍如制,增谯楼。嘉靖中,废谯楼,建大门,修东西司房及厅事仪门。按《县志》:“县治设于城之内,偏东为堂五楹,扁曰牧爱。堂之前为露台,中甬道为戒石坊,又南为仪门,左右各有翼” 门。门东为迎宾馆,后为土地祠,西为典史宅。宅南为狱,直南为大门,扁曰“新安县。” 堂之东为库房,后移库于堂之西。南为仪仗库,西为翊政亭。堂之左右翼为六吏房,其左曰吏、曰户、曰礼、曰马料、曰架阁库。右曰兵、曰刑、曰工、曰招房、曰承发科。堂之后有门,门内有堂,曰“槐荫。” 东西各为书房一区,后为知县宅,厅事五楹,有两翼,又后为先月楼三楹。邑令罗启先建大门外,左曰《劝善》,右曰“瘅恶。” 有文学辛遂、王舜德善状。楼后引水为池,裁莲,中跨一桥,桥北建小亭。公署,昔未宏备。洪武十七年阎新民,景泰七年强勉,成化二年赵后,二十一年焦祥,弘治十七年章勉,嘉靖四年刘莹,十四年张梅,隆庆元年李承弼,万历十六年罗启先,二十三年张守身。或修旧,或创新,皆留心经营者。至万历四十一年张志尹、胡士栋,复为修之。

    察院 在县治南,明正德中改建。

    太仆寺 在县治西南,今废。

    阴阳学 在县治左。按《县志》,洪武十七年训术蔡均陈建。

    医学 在县治右。按《县志》,洪武十七年训科王从智建。

    僧会司 在静聪寺

    预备仓 在县治西。按《县志》:“明正统中邑令李缙,成化中赵俊,弘治中周伦修,嘉靖中张梅大其制。” 万历中罗启先、张守身,又恢弘富丽。邑令高自诣重修前三楹,席应珍重修后五楹。学仓 在儒学后。按《县志》,“知县罗启先积贮以给诸生之贫。”

    社仓四所 按《县志》,社仓三:一在三台,一在大阳,一在假村,皆罗启先建,后废。接官亭 按《县志》,在西关头。嘉靖十四年张梅创修亭三楹七架,颇壮丽。万历十四年,尹从教改为省农亭。

    惠民局 “按《县志》” ,在县治西一百五十武。养济院 “按《县志》” ,在察院南二十武。天顺七年韩旸建,正德七年王举、万历二十三年张守身重修,四十一年张志尹大为修葺,鳏寡有依易。州治 在城西门内。元至正中知州王云因旧修建,明弘治间建大门谯楼“按《州志》” :署在西北隅,计六十四亩。明成化十四年知州李宪筑正堂三间。元至正五年,知州王云建。明天顺元年,知州史素重建。万历二十年,知州陈濂重修。幕厅三间在堂西;止敬堂三间在堂东,贮銮驾。万历十三年,知州冯暔建。知州公廨在后堂北,同知公廨在堂东;判官公廨在堂西;吏目公廨在堂东南。东西吏房各十间。明万历十七年,陈

    濂修

    皇清顺治年,知州朱懋文修。十三年刘启复重修。西

    耳房十一间,顺治元年朱懋文修,为收钱粮之所。东花厅三间在堂东;架阁库武备房三间在堂西,俱万历二十年陈濂修。“戒石坊万历九年知州杨现建。” 仪门三间,万历二十年陈濂修。“君子堂三间,在仪门东,万历十年杨现建监仓二所,刘启复重修。” 大观楼即旧谯楼,万历十八年陈濂改为大门。易州坊旧大门,万历十八年,陈濂改。“旌善” 、“申明” 二亭在大门外。东西槽房二十八间在大门外。朱懋文建。

    督学按临察院 在州治东。按《州志》:在州东南,明万历四十六年知州程玉润建。

    兵备道 在州治东。按《州志》:“明正德九年,兵道李晟建。嘉靖四十一年,兵道张渊修。”

    户部分司 在州治东南。按《州志》:明弘治十一年设,初驻涿州,此为行署。十二年,知州戴敏建堂三间。正德十一年,主事胡椿建大门。嘉靖六年,徐元祉改驻今署。二十四年史鹗,三十五年孟官继修。

    察院 在州治北。按《州志》:“在州东北旧西草场,明嘉靖四十年,改为兵道中军厅,团操马快。万历八年,杨守介改为察院,出巡之所。崇祯十六年,朱懋文重修。”

    太仆分司 在州治东南。

    府馆 在州治东。按《州志》,有南府馆、北府馆一,万历元年石继节建。

    皇清顺治二年,朱懋文重修,《一》成化十九年罗绮建。

    朱懋文重修

    管关厅 在州治北。按《州志》:旧在兵道后,明嘉靖七年建,二十六年改今署。

    茂山卫 在州治南。按《州志》:“旧在保定府,明景泰元年移建。”

    税课局 在州治东

    阴阳学 在州治东。按《州志》,明弘治元年知州罗绮建,今废。万历十八年陈濂改建。仓房九间。医学 在州治东。按《州志》,“明洪武八年叶纯建,弘治元年罗绮移州门东,后废。万历十八年陈濂改建。”

    巡检司四 金陂镇,在州治西五十里。按《州志》,“明洪武七年黎荣祖建,成化十五年李宪修,万历十八年陈濂重修。”

    僧正司 在开元寺

    道正司 在龙兴观

    工部分司 按《州志》,在州西北三里。明天顺元年管厂右通政吴复建,嘉靖三十年郎中丘甫修。以下俱《州志》。

    都察院 在州署东。明洪武八年,叶纯建。景泰五年,王铸重建。成化十九年,罗绮修。万历七年,通判杨守介改修,为抚院防秋之所。按《易水续志》:“内有大柏五十馀株。”

    紫荆关参将府 ,在州西九十里。旧为守备厅,在连环城内。明正统十四年建。嘉靖二十一年,改参将府。三十四年,移建新城内。

    易水营公署 明嘉靖四十一年,建车房。崇祯十年,易,人谓之“保定府车营” ,移此,改今名为“易水营。”

    户部南仓 在分司两旁。

    新城仓 在紫荆关新城西。先在旧城,明景泰元年建,嘉靖三十四年改建。

    易州预备仓 在州署东北。明正统四年,判官陈真建。成化十四年,李宪修。二十年,罗绮、戴敏增建。万历十七年,陈濂修。

    户部永盈库 在州大门内。明万历间杨现建“易州永盈库 ” :老库一间,在正堂西;新库三间,在后堂西。

    茂山卫神器库 在文庙东。

    户部东草场 在州署东北。明嘉靖三十七年,主事屈谏建,四十一年,员外郎傅希挚修。按《易水续志》,地六十亩。

    紫荆关草场 旧在关城内东。

    收粮房十一间 ,在州仪门外西。

    收马草场

    递运所 在州西九十里紫荆关河北。明嘉靖三十六年建,万历九年革,今废。

    库官公廨 在州仪门外,放粮厅东。

    养济院房一十二间 ,在州东北。明成化十五年,李宪修。万历十八年,陈濂重修。崇祯十六年,知州蔺民孚重修。

    涞水县治 在城中,金贞祐初废。元至元丁丑建造。明成化中重建。正厅、后堂、幕库、门序如制。

    嘉靖中,修衙宇,建东库,建正厅。而后堂久废,迺即厅东东库之间治隙地为宾幕。

    皇清康熙元年,知县许书建砖楼于廨后,高三丈,《十》

    年,知县陆扆箴捐俸建大厅及前后厅各三间。按《县志》,计地三十亩。元至元丁丑,知县李伯甫鼎建正厅三间,幕厅三间,后厅三间。明知县姜盛于辅重修。仪门三间,东西厢房六间,戒石亭一座,大门一座,上置鼓楼。

    县丞公廨 二所各十二间,在县堂西。

    主簿公廨 十二间,在县堂东,今废。

    典史公廨 十间,在县堂东。

    典吏公廨 二十三间,知县唐治修,今废,东西止存六间。

    申明亭 一间,在县门外西,今废。

    旌善亭 一间,在县对门,今废。

    察院 在县治东。按《县志》:正厅三间,后厅五间,厨房二间,东草亭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仪门一间,大门一座。知县张琏增修。

    府馆 在县治东。按《县志》:正厅三间,后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仪门一间,大门一座。明成化十七年李宪修。今废。

    阴阳学 ,在县治东南干河口。

    巡检司 在县东北五十里,今革。

    僧会司 在大明寺

    广储仓 在县北。按《县志》,仓二十四间,厅三间,大门一座。今废。

    预备仓四 按《县志》,一在栗村社,一在长堤社,一在郭下社,一在木井社,今废。

    惠民药局 按《县志》:在南关总铺,成化十七年李宪重修,今废。

    太仆寺 按《县志》:“在东关。正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二间,大门一座,嘉靖三十年县丞张价建。” 黄儿庄巡检司 按《县志》:“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

    狱房四间 按《县志》,在县治西。

    养济院 按《县志》,“在东关外,明嘉靖中改北关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