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五十五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五卷目录

     滍水部汇考

      考

     滍水部纪事

     淯水部汇考

      考

     淯水部艺文

      淯水湍波        唐刘长卿

      前题           明樊翰

     淯水部纪事

     泌水部汇考

      考

     泌水部艺文

      泌水歌         明洪翼圣

      暮春游泌水        陈民志

      泌水流香         温如玉

    山川典第二百五十五卷

    滍水部汇考

    水经之滍水

    滍水源出今河南汝州鲁山县之尧山,东流迳宝丰 县城南,又东迳舞阳县城北,与沣水合流。又东迳叶 县城北,与沙河合流。又东与小滍水合流。又东至郾 城县城东南,与汝水合流。又东入于淮。

    按:《汉书地理志》,“南阳郡鲁阳。”有鲁山,滍水所出,东 北至定陵入汝。

    按:《后汉书郡国志》,南阳郡雉。《博物记》曰:“滍水出。” 按《水经》,“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尧之末,孙 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 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奉 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 东北,滍水出焉。张衡《南都赋》曰:“其川渎则滍、澧。”浕, 发源岩穴,布濩漫汗,漭沆洋溢,总括急趣,箭驰风疾 者也。滍水又历太和川,东迳小和川,又东,温泉水注 之。水出北山,七泉奇发,炎热特甚。阚骃曰:“县有汤水, 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而炎凉异 致,虽隆火盛日,肃若冰谷矣。”浑流同谿,南流注滍水, 又东迳胡木山,东流又会温泉口。水出北山阜,炎势 奇毒,痾疾之徒无能澡其冲漂救养者。白氏六帖作救痒咸。 去汤十许步别池。然后可入。汤侧有石铭云。“皇女汤。 可以疗万疾者也。”故杜彦达云。然如沸汤。可以熟米 饭。而一作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饭。”一作饮“多 少自在,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死,学道遭难逢 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即《南都赋》所谓“汤谷涌 其后”者也。然宛县有紫山,山东有一水,东西十五里, 南北二百步,湛然冲满,无所通会,冬夏常温,世亦谓 之汤谷也,非鲁阳及南阳之县故也。张平子广言土 地所苞,明非此矣。滍水又东,房阳川水注之。水出南 阳雉县西房阳川,北流注于滍。滍水之北有积石焉, 世谓“女灵山。”其山平地介立,不连冈以成高,峻石孤 峙,不托势以自远,四面壁绝,极能灵举,远望亭亭,状 若单楹插霄矣。北面有如颓落,劣得道步。当作通步好事 者有时扳陟耳。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 岭东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 谓孤山,波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 又南,迳蛮城下,盖蛮别邑也。俗谓之麻城,非也。波水 又南,分三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 波水之通称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定陵入汝”之文。 滍水又东迳鲁阳县故城南,城即刘累之故邑也,有 鲁县居其阳,故因名焉,王莽之“鲁山”也。昔在于楚,文 子守之,与韩构难,战有返景之诚,内有南阳都乡正 卫为碑。滍水右合鲁阳关水,水出鲁阳关外分头山 横岭下,夹谷,东北出入滍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 发县北牛兰山,东南迳鲁阳城东,水侧有汉阳侯焦 立碑。牛兰水又东南,与柏树谿水合,水出鲁山北峡 谷中,东南流迳鲁山西,而南合牛兰水。又东南迳鲁 山南。阚骃曰:“鲁阳县,今其地鲁山是也。”水南注于滍。 滍水东迳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诗》所谓“应侯 顺德”者也。彭水注之,俗谓之小滍水。水出鲁阳县南 彭山蚁坞东麓,北流迳彭山西,下有彭山庙,庙前有 《彭山碑》,“汉桓帝元嘉三年杜仲长立。”彭水迳其西北, 汉安邑长尹俭墓东。冢西有石庙,庙前有两石阙,阙 东有碑,阙南有二狮子相对,南有石碣二枚石柱,西 南有两石羊,中平四年立。彭水又东北流,直应城南, 而入滍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东。宋本作北 恃山东南迳应山北,又南迳应城西。《地理志》曰:故父城 县之应乡也。周武王封其弟为侯国。应劭曰:“《韩诗外 传》称,周成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 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乡’。”按《吕氏春秋》云:“成王以桐叶为圭,封叔虞”,非应侯 也。《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战国范睢所 封邑也,谓之应水。滍水又东迳犨县故城北,《左传昭 公元年》冬,楚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是也。出于鱼齿 山下。《春秋?襄公十八年》,楚伐郑,次于鱼陵。涉于鱼齿 之下,甚雨,楚师多冻,役徒几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 必无功矣。”所涉即滍水也。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 仆吉侯苞冢,冢前有碑基,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 石兽,坟倾墓毁,碑兽沦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 甚高壮,头去地减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膊上刻作“辟 邪”字。门表壍上起石桥,历时不毁。其碑云:“六帝四后, 是咨是诹。盖仕自安帝,没于桓后。于时阍阉擅权,五 侯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夫封者表有德,碑者颂 有功,自非此徒,何用许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 万古,祇彰诮辱。呜呼,愚亦甚矣。”滍水又东,犨水注之。 俗谓之秋水,非也。水有二源,东源出其县西南践犊 山东崖下,水方五十许步,不测其深。东北流迳犨县 南,又东北屈迳其县东,而北合西流水,西源出县西 南颇山北阜下,东北迳犨城西,又屈迳其县北,东合 二水,乱流北注于滍。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𬺈 于犨东,即于是地,滍水之阴也。滍水又东南,迳昆阳 县故城北。昔汉光武与王寻、王邑战于昆阳,败之,走 者相腾践,奔殪百馀里。会大雨如注,滍水盛溢,虎豹 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 尤、陈茂轻骑皆乘尸而度矣。

    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郾县南,东入于汝。 滍水东迳西不羹亭南,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 东入汝。郾县在南,不得过。

    按:《魏书地形志》,“汉广郡高阳。”太和元年置。有滍水。 按《金史地理志》:裕州舞阳有滍水。

    汝州“鲁山。”有滍水。

    按:《续文献通考》:“河南南阳府滍水,源出鲁山,流至叶 县入沙河。”

    按:《河南通志》:“汝州鲁山县西十五里有尧山,滍水所 出。”

    按《汝州志》,鲁山县滍河,在县东三十里。《左传》“楚伐郑, 夹滍而军。汉光武破王寻于昆阳,士卒溺死,水为之 不流”,即此。

    宝丰县滍河,在县南三十里。

    按:《南阳府志》,南召小滍水在南召东北,本彭水,出鲁 阳南彭山蚁坞东麓,北流迳彭山西,又东北自神林 川至应城南入滍水。

    舞阳县沙河即滍水,在县北五十里。源出鲁阳尧山, 经北舞渡,东会沣水达于淮,此舞邑水之大者。 叶县滍水,在县北二十里,俗谓之沙河。按《水经注》:源 出鲁阳县西之尧山,历大和川,东迳小和川,会温泉、 房阳川水、牛兰、彭桥、应犨诸水,东南迳昆阳故城北。 昔汉世祖破王寻,士卒溺死,滍水为之不流,即此。东 北过定陵,又东过郾城县南,东流入于汝。

    滍水部纪事

    《晋书杜预传》:“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以功进爵当 阳县侯。预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勤于讲武,修立泮 宫。江汉怀德,化被万里,攻破山夷,错置屯营,分据要 害之地,以固维持之势。又修邵信臣遗迹,激用滍淯 诸水,以浸原田万馀顷,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 利,众庶赖之,号曰杜父。”

    《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十五载五月丁巳,鲁炅及安禄 山战于滍水,败绩。”

    淯水部汇考

    水经之淯水

    淯水,源出今河南省河南府嵩县双鸡岭,东南流经 南阳府城,东至新野县,会梅溪、洱灌、湍水、留山、黄渠、 栗鸦泗、潦刁等河,与泌水合流,南至湖广襄阳府境 入汉江。

    按:《山海经。南山经》:“箕尾之山,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 淯。”

    按:《水经》,“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 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淯水导源东流,迳郦县 故城北。郭仲产曰:“郦县故城南在攻离山东,郦旧县 也。《三仓》曰:樊、邓郦,郦有二,城北郦也。汉祖入关,下淅、 郦,即此县也。”淯水又东南流雉县之雉衡山,东迳百 章郭北。又东,鲁阳关水注之。水出鲁阳县南分水岭 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 头也。其水南流,迳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

    是以张景阳诗云:“朝登鲁阳关,峡路峭且深。”亦司马
    考证
    芝与母遇贼处也。魏志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

    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属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 义遂得免官至大司农关水历雉衡山,西南,迳皇后城西。建武 元年,世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 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 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 又所幸也。关水又西南,迳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 世,有阳伯者,逢二童曰舀曰:“彼两童,二雉也。得雌者 霸,雄者王。”二童翻飞,化为双雉。光武获雉于此山,以 为中兴之祥,故置县以名焉。舀曰以下似有缺文关水又屈而 东南流,注于淯。淯水又东南流,迳博望县西北故城 东。郭仲产曰:“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帝置校尉,张 骞随大将军卫青西征,为军前导相望,水草得以不 乏。元光六年,封骞为侯国。”《地理志》曰:“南阳有望县,王 莽改之曰宜乐也。”淯水又东南,迳西鄂故城东。应劭 曰:“江夏有鄂,故加西也。”昔刘表之攻杜“子绪于西鄂 也,功曹伯孝长闻战鼓之音,惧而闭户,蒙被自覆,渐 登城而观,言勇可习也。”淯水又南,洱水注之。水出弘 农郡卢氏县之熊耳山,东南迳郦县北,东南迳房阳 城北。汉哀帝四年,封南阳太守孙宠为侯国,俗谓之 房阳川。又迳西鄂县南,水北有张平子墓,墓之东侧 坟有《平子碑》,文字悉是古文篆额是崔瑗之辞。盛弘 之、郭仲产并云:“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刊碑阴为 铭。”然碑阴二铭,乃是崔子玉及陈翕耳,而非孝若,悉 是隶字。二首并存,尝无毁坏。又言墓次有二碑,今唯 见一碑,或是余夏迳驿途疲而莫究矣。水南道侧有 二石楼,相去有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 围二丈有馀,石质青绿,光可以鉴。其上銮栌承栱,雕 檐四柱,穷巧绮刻,妙绝人工。题言:“蜀郡太守姓王,字 子雅,南阳西鄂人。有三女,无男,而家累千金。父没当 葬,女自相谓曰:‘先君生我姊妹,无男兄弟。今当安神 元宅,翳灵后土,冥冥绝后,何以彰吾君之德’?”各出钱 五百万,一女筑墓,二女建楼,以表孝思。《铭》云:墓楼东 平林,不近坟墓,而不能测其处所矣。洱水又东南流, 注于淯水,世谓之“肄洱”,声相近,非也。《地理志》曰:熊耳 之山,出三水,洱水其一焉,东南至鲁阳入沔。是也。淯 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山 南有魏车骑将军黄权夫妻二冢,地道潜通。其冢前 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树者也。 淯水又西南,迳《史定伯碑》南,又西为瓜里津,水上有 三梁,谓之瓜里渡。自宛道途东出赭阳而道方城。建 武三年,世祖赭阳西入,破虏将军刘奉。后汉书作邓奉怨。 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搏战,降之夕阳下,遂斩奉,《郡 国志》所谓“宛有瓜里野津,夕阳聚”者也。阻桥,即桓温 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列营淯水, 又西南,迳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又南迳宛城东, 其地故升伯之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 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 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刘善曰:“在中国之 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 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大城,其东 城,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 石。大城西北隅有基,周一百步,高五丈,盖更始所起 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馀。文帝黄初中南巡行 所筑也。淯水又屈而迳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 荡其胸”者也。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城南会诸 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世语》曰:“张绣 反,公与战败,子昂不能骑,进马于公,而昂遇害。”《魏书》 曰:“公征至宛,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哀恸。” 淯水又南,梅谿水注之。水出县北紫山,南,迳百里奚 故宅。奚,宛人也,于秦为贤大夫,所谓“迷虞智秦”者也。 紫谿又迳宛西,吕城东。《史记》曰:“吕尚先祖为四岳,佐 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因氏为吕尚也。” 徐广《史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年,封昆弟子吕 恕为吕城侯”,疑即此也。按史记吕后纪四年封吕忿为吕城侯又按新 蔡县有大吕、小吕亭,而未知所是也。梅谿又南,迳杜 衍县东,故城在西。按汉高帝七年,封郎中王翳为侯 国,王莽更之曰“闰衍”矣。土地垫下,湍谿是注,古人于 安众堨之,今游水是潴,谓之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 上自宛遣颍阳侯祭遵西击邓奉弟众,破之于杜衍, 进兵涅阳者也。梅谿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汝谿 之流,而左注淯水。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 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 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 饯离处也。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按淯水 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𣸣聚,在淯 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 祠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 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 南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 孔嵩旧居。嵩字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贫无养亲,赁为阿街。卒遣迎式,式下车把臂曰:“子怀道 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嬴贱役晨门,卑下之位,古人 所不耻,何痛之有?”故其赞曰:“仲山通达,卷舒无方。屈 身厮役,挺秀含芳。”

    又屈南过淯阳县东。淯水又南入县,迳小长安。司 马彪《郡国志》曰:“县有小长安聚。”谢沈《汉书》称“光武攻 淯阳不下,引兵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 淯水又西南,迳其县故城南。桓帝延熹七年,封邓康 为侯国,县故南阳典农治,后以为淯阳郡,省郡复县, 避晋简文讳,更名云阳焉。淯水又迳安乐郡北,汉桓 帝建和六年,封司徒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今于 其国立乐宅戍。郭仲产《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十里, 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广字彦辅也,善清言,见重当 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而易 五男”,犹疑之,终以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名。 又南过新野县西。淯水又南入新野县,枝津分派, 东南出,苞隰衍注,左积为陂,东西九里,南北一十五 里。陂水所溉,咸为良沃。淯水又南,与湍水会,又南迳 新野县故城西。世祖之败小长安也,姊元遇害,上即 位,感悼,姊没,追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即此邑也。 晋咸宁二年,封大司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 公,割南阳伍属。属下当脱一字阳蔡、阳穰、邓山都封为王。按晋 书新野庄王传云歆字弘舒太康中封新野县公邑千八百户惠帝本纪云永宁元年三月齐王冏起兵 讨赵王伦而新野公举兵应之四月伦伏诛明年为太安元年十二月成都王颖新野公同会洛阳请废 问还第知歆进封为新野王在赵王伦伏诛之后也此注断脱聊复备记之文舒更立中 隔,西即郡治,东则民居。城西傍淯水,又东与朝水合, 水出西北赤石山,而东南迳冠军县界,地名沙渠。又 东南迳穰县故城南,楚别邑也。秦拔鄢郢,即以为县。 秦昭王封相魏冉为侯邑,王莽更名曰丰穰也。魏荆 州刺史治。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 樊氏陂,陂东四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 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故谚曰:“陂汪汪, 下田良,樊子失业庾公昌。”昔在晋世,杜预继信臣之 业,复六门之陂,遏六门之水,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 流,咸入朝水,事见《六门碑》。六门既陂,诸陂遂断。朝水 又东迳朝阳县故城北,而东南注于淯水,又东南与 棘水合,水上承赭水,赭水出棘阳县北,数源并发,南 流迳小赭乡,谓之小赭水。世祖建武二年,成安侯臧 宫从上击赭也。东源方七八步,腾涌若沸,故世名之 腾沸水。南流迳于赭乡,谓之赭水。建武二年,祭遵引 兵南击董䜣于赭乡,以水氏县,故有赭阳之名也。《地 理志》曰:“县有赭水,王莽曰阳城也。汉哀帝改为顺阳。 建武二”年,更封安阳侯朱祐为赭阳侯。赭水县堨以 为陂,东西夹冈,水相去五六里,古今断罔两舌,都水 潭涨冈外下垂陂陀而出者谓之舌盖削去陂陀之土筑堨潴水以成潭涨也南北一十 馀里。水决南溃,下注为湾,湾分为二,西为赭水,东为 荣源。赭水参差,流结两湖,故有东陂、西陂之名。二陂 所导,俱水枝分,东南至会口入泚,是以《地理志》云:泚 水、赭水皆言入蔡,互受通称故也。二湖流注,合为黄 水,谓所受焉。迳棘阳县之黄淳聚,又谓之为黄淳水 者也。故谢沈《汉书》:“甄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东,乘胜 南渡黄淳水。前营皆阻两川,谓临泚水,绝后桥,示无 还心。汉兵击之,二军溃,溺死黄淳水者二万人。又南 迳棘阳县故城西。应劭曰:“县在棘之阳。”是知斯水为 棘水也。汉高帝七年,封庄得臣为侯国。按史记年表棘阳庄侯杜 得臣后汉兵起,击唐子乡。一作卿杀湖阳尉,进拔棘阳。邓 晨将宾客会光武于此县也。棘水又南迳新野县,历 黄邮聚,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秦丰,先拔黄 邮者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破秦丰于斯水之 上,其聚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黄邮蛮。棘水自新野 县东而南,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棘、力声相近, 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字从读变,若世以棘 子木为《力子木》也。旧本误以㶏水东北流枝渎右出殽入此注今据宋本改正淯 水又东南,迳士林东,戍名也。戍有邸阁。水左有豫章 大陂,下灌良畴三千许顷也。

    西过邓县,东南,入于沔。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 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清水右合浊水,俗谓之弱沟水, 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南流迳邓县故城南。习凿齿 《襄阳记》曰:“楚王至邓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 也。浊水又东迳邓塞者,即邓城东南小山也,先后名 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 淯。淯水又南迳邓塞东,又《迳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 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即 是邑也。司马彪以为邓之鄾聚矣。

    按:《隋书地理志》,“淯阳郡武川。”带郡。有淯水。

    舂陵郡“清潭。”有淯水。

    按《河南通志》:“淯水在南阳府城东三里,源自嵩县双 鸡岭,东南流,经南阳新野,会梅溪、洱灌、湍水、留山、黄 渠、栗鸦泗、潦刁等河,与泌水合流,南至襄阳入于汉 江。”

    按《南阳府志》,南阳县淯水,在府城东三里,俗名白河应劭曰:出弘农卢氏水,东南流,至襄阳入汉江。其水 有四堰,曰上石谷、马渡港、蜣螂沙堰,溉田六千馀顷, 乃汉召信臣所置。东汉杜诗、晋杜预皆尝增广之。史 云:“诸将立更始淯水上。”即此。

    梅谿水在府城西。源出紫山,南迳百里奚故宅,又迳 宛西吕城东,又迳杜衍县东,又南谓之“汝溪。”溪流而 左注于淯水。

    洱水在城北五十里。出弘农卢氏之熊耳山。东南迳 郦县北,房阳城北,又迳西鄂县南,东流注于淯水。 三里河在府城北,出于紫山。东南流,迳东郭南入淯 水。

    十二里河在府城西。发源紫山,东南流,循鲁家川南 入淯水。

    黄渠河在府城北。发源紫山,南流迳豫州之东,至钓 鱼台南,其流渐大,名为“灉儿河。”折而南流入淯水。 栗河在城东淯水之左,出马渡堰,至新野入淯水。 潦河在府城西南。其源有二:一自马氏坪,一自曹峰 山,至镇平大庄合流,南七十里至冈头与淯水合。 铁河在府城北四十里,出于三贤山,南流至尤家寨, 入淯水。

    白跳河在府城北五十里。出罗汉山迳隐山,西南流 至新店北,西折流入淯水。

    南召县鸦河在县西。出分水岭,南流迳鲁阳关,历雉 衡山,西南迳雉县故城南,又屈而东南流,注于淯水。 灌河在县西,二水皆南流入淯水。

    镇平县赵河,本古洮河,在县西十里,源出骑立山龙 湫,南流九十里入邓州,合湍水,东南至新野七里河 入淯水。

    唐县泌水在县北。《一统志》云:“泌水源出铜山,流经唐 县北,转西,下流会清水、三家、八叠、牡丹、毗江、桐浚等 河,与淯水合流入襄江。”

    邓州朝水出赤石山,东南迳冠军县界,又东分为二 水,一枝分东北为樊氏陂,又东经朝阳县故城北,而 东南流注于淯水。

    湍水,源出卢氏熊耳山枪竿岭,东南经内乡,绕邓城, 北转东南,会黄水、沙沟等河,至新野西入淯水。 “刁河”,源出内乡萧山迳州西北,迤逦东南,至新野新 店铺入淯水。

    茱萸河在州西南六十里。源出禹山,折而东流,沙屿 潆回,映带左右,擅邓西林泉之胜,又东流入淯水。 排子河在州西南八十里,源出洞儿山,入淯水。 新野县“白河”,即淯水,经南阳至新野北四十里之冈 头,分为二,其一趋东南会潦河。白河则转而东经沙 堰,过光武台下,至县东北数里,复折至县西,并湍水。 今水尽由潦河东南下,会湍水入汉,而故道堙塞,人 呼为“旧白河”云。

    黄邮水在城南四十五里,俗名黄渠河。《汉书》:“吴汉击 新野,与秦丰战黄邮水上。”注云:“新野县有黄邮水,又 有黄邮聚,其水入于淯。”

    棘水上承赭水。赭水出棘阳县北,数源并发,南流迳 小赭乡,谓之“小赭水。”汉世祖建武二年,成安侯臧宫 从上击赭也。棘水南迳新野县,历黄邮聚,自新野东 而流入于淯水。

    小涧河在县西北十三里。源自邓州,东南流至新野, 会潦入淯。

    渠店淯水渡在县南四十里。

    马渡堰在县东南。引淯水由栗河下灌小儿等堰。

    淯水部艺文

    《淯水湍波        》唐·刘长卿

    淯自双鸡过宛城,湍来熊耳共澄清。同流不许分泾 渭,一色应须到海溟。春入垂杨排岸绿,雨馀白鸟浴 波轻。等闲瞻眺无边兴,为拟浮槎访玉京。

    《前题》
    明·樊翰

    河源混混卧龙东,百折惊湍泻玉虹。古往今来流不 息,漫随江汉总朝宗。

    淯水部纪事

    《晋书社预传》:“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以功进爵当 阳县侯。预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勤于讲武,修立泮 宫。江汉怀德,化被万里,攻破出夷,错置屯营,分据要 害之地,以固维持之势。又修邵信臣遗迹,激用滍淯 诸水,以浸原田万馀顷,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 利,众庶赖之,号曰杜父。”

    《南阳府志》:“成逊字惟谦,长垣人。万历初,知南阳县。时 淯河北岸崩溃,每暴涨即漂没民居,势且薄城。逊为筑长堤数里,百馀年无水患。”

    泌水部汇考

    陈风之泌水

    泌水源出今河南南阳府泌阳县城西铜山,西南流 迳唐县城北,又过西关,因名唐河,会清水、三家、八叠、 牡丹、昆江、桐陵等河,西南流至新野县城东南,又会 淯水,西南流至湖广襄阳府界,南入汉江。

    按《诗经陈风》:“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朱注《泌泉》水也。洋洋, 水流貌。

    按:《后汉书郡国志》,“上党郡谷远。”《上党记》曰:“有羊头 山,泌水所出。”

    按《金史地理志》:“唐州泌阳。”有“泌水。”

    按:《续文献通考》:“泌水在唐县,源出铜山,流经本县,北 转西,下流会清水、昆江等河,与淯水合。”

    按《河南通志》:“泌河在泌阳县南门外,源出铜山,西流 经唐县西关,名唐河,至新野界与淯水合而达于汉 江。”

    按《泌阳县志》,“沘水出县东北太湖山,东南流,经县南, 蔡水从南来注之。沘水又西,泺水注之。又西南,历长 冈月城北。旧沘水又会马仁陂水,又南经会口,与诸 水津枝合,又南与澧水会。水出桐柏,与淮同源而西 注,故亦谓派水。西北流,经平氏故城东北,又西北合 溲水,水出湖阳北山,西流北屈,经平氏城西北入澧” 水,又西注泚水,水自下亦通谓之派水。泌水又南,赵、 澧二渠出焉。又西南,谢水注之。水出谢城,《诗》所谓“申 伯番番,既入于谢”者也。谢水东南经新都县左,泌水 又西至新野南入于淯水。今人概谓之泌水,误。 蔡水,《水经》谓之泄水。泌阳故城南有蔡水,出盘古山, 亦曰盘古川。西北流注于泌水。

    泺水,源出虎头山,《水经》谓之澳水。郦道元谓“出慈丘 山。东流屈而南转,又南入于泌水。”

    毗河,在县西北,合马仁陂水同入泌水,即《水经》谓旧 泌水也。

    邓庄河,源出铜山,经邓庄镇西流入于“泌水。”

    高邑河,西流入泌。

    吼儿港在县南里许。每大雨,则南冈诸水注此;湍急 入泌,其声如吼。

    按:《唐县志》,泌水在县城北。《一统志》云:“泌水源出铜山, 流经唐县北,转西,下流会清水、三家、八叠、牡丹、昆江、 桐浚等河,与淯水合流入襄江。”

    赵河在县北五十里。源自裕州郦山,流迳县北二十 里,忽为深潭,旋流入泌水。

    按《新野县志》,“泌水在县城南,与淯水合流。”

    淯水源自嵩县双鸡岭,东南流经县境,会梅溪、洱灌、 湍水、留山、黄渠、栗鸦泗、潦刁等河,至县南与泌水合, 南流至襄阳入汉江。

    泌水部艺文

    《泌水歌         》明·洪翼圣

    “《泌水》清,绕山城。古人乐饥世累轻,如今还见古人情。” “沙练练,波浩浩,白鹤翻飞弄洲草。此中得意堪忘言, 人生温饱何足道。水底映松月,水面净琉璃。浮槎拟 天汉,泛艇恍瑶池。千家万并须一勺,一勺演瀁千家 乐。”我行几度畅望洋,况复春波羡鱼跃。

    暮春游泌水        陈民志

    城南春尽见飞花,细草平沙一望赊。近水云霞淮海 势,隔邻烟火野人家。桥边柳色流莺啭,郭外钟声古 寺斜。吏隐偶从休浣得,马蹄何惜踏青沙。

    泌水流香         温如玉

    逆波如带碧光漫,湜湜清芬镜里看。风散兰烟潆曲 岸,鸥凌蕙浦逐回澜。高贤衡宇馨歌鲤,俗吏河干愧 伐檀。几对芳流思桂楫,望洋无计起凋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