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八十七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八十七卷《目录》。

     “白云山”部《汇考》

      《图》:

      考:

     《白云山部艺文一》

      《游白云山记        明》·何格

      《前题》·           “陈子壮。”

     《白云山部艺文二》

      《白云山水帘洞》      宋·方信孺

      虎头岩           前人。

      《白云山》          明·孙蕡

      《前题·            赵介》

     《白云山部·纪事》

     西樵《山部汇考》

      《图》:

      考:

     西樵《山部·艺文》

      《游西樵山记        明》·湛若水

     西樵《山部·纪事》

     “峡山”部·汇考

      《图》:

      考:

     《峡山部艺文一》

     《峡山赋》:并序      唐·沈佺期

      《游峡山记》        明·吴楚材

     《峡山部艺文二》

      《游峡山          唐》·张说

      《前题》·           沈佺期。

      《前题·            杨衡》。

      《前题》二首,         宋之问

      前题·            胡曾

      《前题》四首·          许浑

      《游峡山二首        宋》·苏轼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前人》

      《游峡山,次苏韵》。        胡铨

      《游峡山》·          蒋之奇

      《前题           张士逊》。

      前题:           “向敏中。”

      《前题·           向子禋》。

      《前题·           郭祥正》。

      前题·           晁公迈

      《峡山二首》         明·解缙

     《峡山部》·纪事

     《峡山部·杂录》

     《峡山部·外编》

    《山川典》第一百八十七卷。

    白云山部汇考

    《安期生隐居之白云山》。

    白云山在今“广东广州府城北十五里,山多白云,故 名。相传仙人安期生飞升于此”,山下有大小水帘洞, 北有鹤舒台、虎头岩。山半有栖霞山,有太霞洞,有飞 霞洞。山之分麓。又有乱石山,随地立名不一,要皆白 云山之胜迹也。

    按《南海古迹记》:“白云山在番禺东,山高无泉,有九龙 化为九童子,泉遽涌,时有五色小蛇蜿蜒,下为大小 水帘洞,秦安期生隐处。始皇尝遣人访安期生于此。” 或云:“子城东有安期生蒲涧,溪涧中产菖蒲,一寸九 节,食之得仙。”

    按《广舆记》,“广州府白云山,在府城北,山多白云,世传 安期生冲举于此,上有水帘洞、鹤舒台。”

    按《广东通志·山川考》:“白云山在广州府城北十五里, 其上多白云,其下有九龙泉,泉之下为大小水帘洞, 北一里有鹤舒台,山半有龙果寺,宋运使陶定所建 轩亭,今俱废。”

    按《广州府志山川考》:“白云山在郡城东北十五里,其 上常有白云覆之。其下多瑰石。有泉焉,遄飞琅琅,其 名曰九龙。”旧志:“安期生隐此,无泉,有九童子见,须臾 泉涌,故名。其流下为大小水帘洞,相距不三百步。其 北一里有巨石曰鹤舒台。旧志:安期生飞升处。山半 有龙泉寺,宋运使陶定所建轩扁曰‘千峰紫翠’,又建” 亭曰“天南第一峰”,今废。其阳有鹤蝶草。蝶草似蝶,出南海,一名媚草,上有虫,老蜕为蝶,赤黄色,女子藏之, 谓之媚蝶,能致其夫怜爱。鹤草似鹤,当夏开,嘴翅尾 足无所不备。又北一里曰虎头岩。山半折而西南五 里曰栖霞山。旧《志》一名景泰云峰山。昔景泰禅师卓 锡得泉,故名。今按:卓锡泉在罗浮唐子西,有《记》。非此 泉也。又云:“泉初涌时,双蟹出焉,又有仙人守之。”张镇 孙《栖霞山》诗有“万山飞翠映瑶空,一抹清霞淡复浓” 之句。旧有寺,今废。泰泉之水出焉。《旧志》:李昴英有文 溪小隐轩,及泰泉、玉虹、饮涧二亭旧址。洪武初,孙蕡 筑白云山房于其上,今废。又一里曰大霞洞,洞之南 曰聚龙冈,又折而西,曰御书阁。《旧志》有康与之旧隐 顺庵,以宋高宗御书,故名。与之以憸邪,绍兴中谪居 于此。其木多松㯶,其草多龙鳞,俗呼“过江笼。”有兽焉, 如蜥蜴而锐首,其名曰鲮鲤,食之已滞。

    飞霞洞,在白云山鹤舒台北,为归龙最胜,隐士陈元 开读书于此。

    乱石山在郡城东北二十里。一曰紫云山,与白云相 连,俗呼“白云后洞。”巉岩高峭,林谷深邃,仿佛不类人 境。以多奇石,故名。其木多杉柟,其草多蓬葧。其下西 南一里,月溪之水出焉。旧有寺,今废。

    白云山部艺文一

    《游白云山记        明》·何格

    白云山在郡城北,与予家后山联脉而左偏,其上有 寺,去予居仅一牛鸣,地旁有小径可达,顾陡峻未易 登山。予自幼至今五十年,且不能三四往,然常想其 幽深峭拔,足以寓目适情,每愿一游。正德辛巳灯后 三日,有约予同游者,遂携酒馔,偕吾昆弟秋山、秋峰 辈四人,子侄辈冠者五人,童子四人,取道由山枣冈, 不半里,过小涧,登黄坞,凸凸峻甚,有恃力先行者。予 勖之曰:“汝童子,宜随行。”又有倦者蹶者焉。予曰:“登山 有道,徐行则不倦,措足于实地则不危。”司马公之言, 真可为训彳。亍二里许,过横冈,路稍平而狭,俯视则 目眩心悸。少前有地,夷旷方可两三丈,其下为先府 君冢,此则行龙之起伏处,《地经》所谓蜂腰鹤膝者也。 纵目四境,一览而尽。众曰:“此实佳境。”遂环坐其上,呼 所载酒出殽核饮之。时风日和煦,无张盖挥箑之劳, 飘飘然有可乐者。复行数百武,至茶寮,茶始迸白锋。 又百武馀,及寺,视昔之古木,参天蔽日,百无一二。众 叹曰:“一至此哉!”振衣而入。由东廊历阶而上大雄殿, 继登观音堂,皆金碧辉煌,香烛炳耀。堂右有废僧房, 曩时最为佳胜。台榭木石,可供清玩,今一无存。惟败 壁间旧题,尘土漫漶不可读。堂右为经藏,规制精致, 妆饰华美,有拽其转,旋转如弄丸者。堂后有叶氏墓, 众逡巡其上,或叹或哂。忽有气皎如缟练,叆若喷馏, 抵度岩窦间,清韵逼人,殊觉毛发森潇。有诵杜少陵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之句者,指曰:“兹山之名,非 由此乎?”众将跻其巅,顾草木蒙密,曰:“得无为虎所都 乎?”却行,由西廊而下,过选佛场,少憩西方丈间,观省 吾先生暨云津居士诗。未竟,寺僧法深邀予辈过东 方丈啜茶。茶顷,谈少年抵京师时事及本山废兴之 故,亹亹可听。少顷,设斋供,既而登鲸音楼,由斋堂返 山门,读宋潜溪先生所撰《白云师碑》。将归,众欲乘兴 东下,更寻幽胜。走不数十步,寺僧追送新路。僧曰:“此 处某欲建小楼,以补此山之缺,庶可当旧路之冲,亦 以止游客茹荤酒者。”遂揖而别。及抵新路,虽少宽,不 无艰险之处。予曰:“康乐辈今日之屐,但宜高补前齿 也。”下至半岭,见旧亭为风雨所踣,柱石颓然卧地,众 坐其上,惜无能为起废者。众且歌且行,而山禽唧唧, 涧溜泠泠,似相和者。迤逦渐及山趾,而樵人牧竖亦 业集于路矣。众欲谒丽阳祠,历陂阪,至庙门,皆盥嗽 而入。抵寝殿,咸向神作礼而退。及出庙,抱衾裯以卜 梦者纷纭而来,予辈亦望家而奔归。

    游白云山记        陈子壮

    郭北,冈峦蜿蜒十五里,磴折而上,“南天第一峰”是也。 其山多白云,屏环几负𫖯。近郭诸山,皆㟝嵝虎门,东 入诸川,条达并见。右景泰,而左月溪三胜皆有寺。嘉 靖初,毁于督学魏恭简,而景泰属黄文𥙿,月溪属黄 铁桥。司马逮湛文简归老,复以白云为书院,镌先师 四配像,与生徒聚讲。有泉清洌,乃九童子进安期生 处,故名“九龙泉。”文简身后,其家人毁书院为墓庵于 九龙泉下,供大士像、水月庵其右,廊舍比连门,其后 以登墓,舍下碑像崩错于地,殊增两楹之戚,文简亦 不料。至是,庵径初缘右直上,主僧如超募工甃石为 桥,列磩左折,小池接九龙之次,旁注于谷,涓涓有声与风叶应。山门幽深,不知其几许也。入庵,则体制反 眇。予中表冯生景汉习静其中,同居复有区生。是日 也,予不期而往,相与抚掌茗谈,欢如起痊。碑像于穷 高之顶。桥下多大石,相度划剔,为予酌泉枕流处。纵 步久之,经仄笠,杖雪衣,翼童载茗而至者,修六长老 也。修自诃林入月溪两载,闻予游,则欣跃来会。饱午 飰,庵中繁阴渐翳,山坳雷雨四决,独南云犹白。潖洲、 赤石冈塔粲若盘石中物,两道战,瀑声逾雷。予冒雨 观瀑,触杜诗“云门吼瀑泉”句,题石曰“云门少晴复雨, 与修六印证移时。今日之游,似妨登涉,适足以尽兹 山阴晴之变。”将谋假榻经宿,而夕景又冉冉弄晴矣。 予欲趁此观泉于蒲涧,诸客以径湿不能从道之归 稍延,听陆家庄泉声,入城亦晚,城中微雨。壬申三月 二十六日记。

    白云山部艺文二

    《白云山水帘洞      》宋·方信孺

    碧涧东西春水添,四时疏雨落晴檐。珠宫贝阁无寻 处,空见重重挂玉帘。

    虎头岩           前人

    绝壁空岩踞虎头,鸟飞不度野猿愁。人间有此真奇 观,便好乘风访《十洲》。

    白云山          明孙蕡

    白云山下春光早,少年冶游风景好。载酒秦佗避暑 宫,踏青刘𬬮呼鸾道。木绵花落鹧鸪啼,朝汉台前日 未西。歌罢美人簪茉莉,饮阑稚子唱《铜鞮》。繁华往事 东流水,昔时少年今老矣。荔子杨梅几度红,柴门寂 寞秋风里。

    《前题》
    赵介

    “山中白云如鸟翼,飞去飞来傍岩石。九龙已上云长 闲,却与山僧伴禅寂。随风半落绮窗前,带月常栖画 檐隙。我来载酒访白云,直上层峰窥八极。九霄灏气 生衣巾,万壑松涛泻空碧。茫茫四海多战争,遥望长 安空白日。吾将乘云呼九龙,挽下银河洗锋镝。浮屠 寂寞空自苦,夷齐孤高竟何益。山僧一笑白云飞,知” 我高歌《浮大白》。

    白云山部纪事

    《广州府志》:“明黄谏字廷臣,临洮兰州人。天顺初,累迁 翰林院学士。罢后,游寓广州。时忠国公石亨事败,以 乡人出入其门被劾,谪广州通判。至广,谏常与同游 白云、蒲磵诸山水。又评广州泉水,以鸡爬井为第一, 更名学士泉,镌题名胜,多作八分书,广人多从之游, 以其别号‘兰坡’,至比之东坡云。”

    西樵山部汇考

    唐曹松,植茶之西樵山。

    西樵山,在今广东广州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高数 百仞,盘踞四十馀里,峰峦大者七十有二,互相联属, 山半平地,可为民居,峰峦回合,千态万状。若云谷庄、 双鱼陂、宝鸭池,尤为奇绝。

    按《广舆记》,“广州府西樵山,在府城西南,峰峦回合,千 态万状,若云谷庄、双鱼陂、宝鸭池尤胜。山半平远,可 居。”

    按《潜确类书区宇部》:“西樵山,在广州府城西,高数百 仞,盘踞四十馀里,峰峦大者七十有二,互相联属。内 顾若罗城,有大科峰,极高峻。其南曰电坛峰,曰宝峰。 又折而东南,曰大观峰,旁有巨石如笠,名太尉笠,中 有小石如卵,浮不著地。其下有九曜岩。又南曰紫如 峰,峰之下有小云谷。又数百武曰乌利岩,可坐百馀” 人。大科峰之西有岩,阔一丈四尺,高丈馀,入可数十 寻。岩后更有小岩,其石五色若锦。旁有锦岩庵,其下 水帘千尺。折流而北,曰龙泉,曰宝鸭池。其下曰泻泉 坑,曰双鱼陂。又折而东北,曰碧云峰。其上有巨石,以 一指触之辄动。又数百步,即小科峰也。其阴有伏虎 石、观翠岩,石壁中悬泉一线,昼夜如注,亦名“水帘”,水 帘之下有金银池,诸山之泉出焉,注于百会,以达碧 江。转而北曰宫山,其上有翳门关。又西北曰镇头冈, 曰紫竹峰,延绵至于兰谷,尤为峭拔。峰之外为壁山, 其下有通潮井。又数折而出曰黄旗冈,冈有黄龙洞, 翠微石室,宛然尚存。唐末诗人曹松寓此,尝以顾渚茶教人种焙,人遂以茶为业。自西樵之北,其石多珉。 又有三台,曰“聚仙”,曰“见日”,曰“超然”,东西各广五十步。 昔古名贤多咏觞于此,今渐斥为茶苑。

    按“《广东通志山川考》的西樵山在广州府城西一百二 十里,高耸千仞,势若游龙,周回四十里,盘踞简村、沙 头、龙津、金瓯四堡之间。峰峦七十有二,互相联属,面 背内向,若莲花擎空,上多平陆,有民居焉。唐末诗人 曹松移植顾渚茶于此,居人遂以茶为生云。翳门关 为入山之途。明少保方献夫砌石磴千级,行人便”之。 大科峰为西樵第一峰。顶径百尺,樵植有禁。上有见 日台,鸡鸣见日,缙绅居山者为祝圣之所。九日,游人 多觞于此。

    天峰:在大科峰之南。天泉出焉。双瀑高悬,夹泻于云 谷。

    雷坛峰:在大科峰西南。上有坛,祈雨辄应。坛畔多杜 鹃花,春开如锦。

    宝峰在雷坛峰之前。

    聚仙峰在宝林洞之南,其巅为聚仙台,上有敬亭。 地四百仞。登其上,叠𪩘如画,长江潆洄。峰后列五石, 曰“仙留石”,瑰奇可玩,游人多宴集于此。明尚书王弘 诲兵宪章邦翰品为“西樵山第一胜处。”

    “喷玉岩”在天峰之下。岩最深广,可坐百人,水帘上悬。 夺目,称山南绝胜。下为玉溪,金银井在焉。 观翠岩在石泉洞之东,飞泉如练,幽雅可人。明方少 保亭其下,有《翠岩石刻》。

    宝林洞在宝峰之前。洞中四峰环列,万木参天。明尚 书霍韬偕弟任筑四峰精舍于此,今为西庄霍公祠。 九龙洞,在宝林之东,两崖奇崛如龙者九,有飞腾势。 其中岩窦相通,奇怪骇目。有通天岩、玲珑岩,好事者 从石窍伛偻而进,皆可直透山巅。洞之前为九龙外 洞,泉石尤奇。

    烟霞洞在大科西北。铁泉出焉,散落锦岩洞中。岭巆 盘郁,两翼如垣,明尚书湛若水卜筑于此。 广朗洞在烟霞洞西北。洞中双瀑高悬,并二十馀仞, 望之若垂虹然。其地夷旷如广野,中有广朗洞。 白云洞在广朗洞之阴。洞纯石,峭壁凌空,飞泉璀璨, 为山北绝胜。明隆庆中,邑人何亮始辟之。大学士赵 志皋建云瀑亭于前。亭北为香炉石,高三十仞。东为 涤心桥。又百步为逍遥台,下为白云溪,溪水淜湃,声 闻里许。回望洞巅有观音岩,可望而不可陟。

    石泉洞在大科峰北。洞中多丰石美泉。明少保方献 夫筑精舍于此。逾洞而北,为小西湖。

    碧玉洞在石泉洞之下。《西樵》二十四泉,惟碧玉瀑布 最高而奇,为诸泉冠。望之如雾如雨、如飞絮溅石成 银花。远近变幻,千态万状。明隆庆末,邑人霍尚守始 开碧玉洞,建飞玉台于亭下,为山东绝胜。

    云谷在广州府城西一百二十里,谷中群峰联峙,势 如连城,中有明白沙陈公祠。谷中有玉女峰,其巅有 石坛,世传紫姑仙修炼于此。其北为西坑,九龙之泉 注焉,流至山麓,与玉溪合。

    九曲溪,在天峰之前。飞瀑成水帘,其泉下注入于江 浦海。

    宝鸭池,在大科峰下。溢流双马峰,飞泻如玉,人呼“泻 钱泉。”出双鱼陂,经梅花溪,入于天湖。

    天湖在石泉洞之前。东北诸泉奔潴之,出珠坑,经无 底井,飞流削崖,瀑布百馀仞,其泉北流樵湖,出江浦。 金银井,在喷玉岩之下。一赤一白,相距尺许,世传为 乌利仙丹井,浴之可愈痼疾。

    无底井在石泉洞珠峰之西,其深莫测。

    按《广州府志山川考》:“西樵山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 里,高耸数百仞,盘据四十馀里,峰峦大者七十有二, 互相联属,内顾若罗城然。山半多平陆,民多居之。中 有大科峰,极高峻。其南曰雷坛峰,旧传乌利仙祷雨 于此,后乡人求之辄应。又其南曰宝峰,又折而东南 曰大观峰,旁有巨石如笠,名曰太尉笠,中有小石如” 卵,浮不著地,其底用索刮之不碍,及力士推之不动。 其下又有九曜岩、九龙岩又其南曰紫姑峰,峰之下 曰小云谷。又数百步曰乌利岩,岩可坐百馀人,前有 水帘千尺,其下有金银二池。又转而西曰锦岩,在大 科之西,岩阔丈四五,高丈馀,入可数十寻。岩没复有 小岩,幽深盘曲,人莫敢入,其石五色,若织锦然。傍有 锦岩,庵前曰“云端”,其下垂虹百尺,注于广老屏、乐尧 庄。又折而北,曰龙泉,曰宝鸭池。其下曰泻钱坑,曰双 鱼陂。又折而东北,曰碧云峰。其上有巨石,以一指触 之辄动。又数百步曰小科峰,曰紫云峰,亦高峻,其阴 有伏虎石、观翠岩石壁中小孔有泉一线,昼夜如注, 诸山之泉出焉,注于百会泉,以达于璧江。又转而北, 曰官山,其上有翳门关。又转而南曰新妇石,下有木 邓泉,水极清洌。又东北曰镇头冈。黄寇乱时,乡人竖 旗于此,与邓冈镇互为应援,曰戙剑石,曰紫竹峰。延 绵至于兰谷峰,尤为峭拔。峰之外为璧山。弘治庚申关庭旷垦田为庄,浚池,得古碑,有“璧山社”三大字。其 下有“通潮井。”又数折而出,曰黄旗冈。冈下有黄龙洞、 翠微石室。是山也,产多奇茗。有草焉,叶如柳而短,花 翯翯然,具觜翅尾足,其名曰“白鹤。”《南方草木状》:似鹤, 蔓生,其花麹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形 如飞鹤,觜翅尾足,无所不备。旧志云:“花色白,头有黑 点如眼睛,开于暮春,又有蝴蝶花。”今披此二花,《白云、 蒲涧》亦有之。又有“锦莺花”、“杜鹃花。”又东一里曰“谯楼 冈。”又东北二里曰“山台”,曰“邓冈。”

    西樵山部艺文

    《游西樵山记       明》·湛若水

    弘治己未秋,予与张博之、邓顺之、赵景凤约游西樵, 而五羊李子长者闻之,偕李天秩先候干邓氏,未及 面,赋诗而去。比予至邓氏,而诸与约者皆无在矣,独 与邓诚之、顺之、鸿、张三君者,乘月泛舟而西。及旦,抵 山麓,遂同三君由斜径扳跻而上,登绝𪩘,履崇崖,如 乘云,步空中,下视可悸。又扶向上而过。所谓“翳门关” 者,关之内有泉,潨然流石上,泉夹两山之间,山回泉 折,注为石潭。潭之深渊若不可测,相传尝有好事者 坠线下之,莫知其底云。逾潭之西,又行数十步,得瀑 布泉,飞流映空,为绝观。又却行西北转数百步,过山 家数处,有石泉泠泠,触目皆可念。又前则呀然而谷, 豁然而洞。居人或散或聚,或植锄来观,𧥄𧥄若有惊 骇者。将夕,遂止于宝峰寺宿焉。明旦,又睹所谓锦岩 者,其中恶浊,暧昧不可入。遂观小岩,有泉由岩端飞 洒而下。穿林而东,行二里一谷焉。中虚而旁围,有三 泉达其侧,二十二峰倚其后。予乃叹曰:“此卜居之胜 处也。”徜徉不能去者久之。忆予自少时已闻罗浮、西 樵之胜,而谈罗浮者,“多奇伟怪诞之称,令人缅思其 境,如在天上,而西樵独无与焉。”丙辰春,予与嘉鱼李 世卿游罗浮,登《飞云》而纵观。夫所谓黄龙、朱明之胜 亦奇矣,而西樵之胜,殆或倍之。又况予之所得于西 樵者,十未能一二也耶!吾以是知天下之山水,胜者 不必名,名者不必胜也。惟吾耳目之所得,精神之所 通,而“未始有穷焉。由是以往,殆将与夫造物者游于 无极。则夫天地之间高深上下之妙,莫非吾之所有, 而与之相为无穷也”,又岂但如西樵而已耶!

    西樵山部纪事

    《广州府志》:“明解缙,永乐初迁侍讲学士,与杨荣辈并 直文渊阁。后以谏征交趾,出为广西参议。道经广东, 遍游名胜,尝至南海西樵山,题廖谨读书处,李至刚 劾其怨望,改交趾。”

    峡山部汇考

    《黄帝二庶子》所隐《之峡山》。

    峡山旧名“二禺山”,又名“中宿峡。”在今广东广州府清 远县城东五十里,其山上有飞来寺、幖幡岭、金芝岩 诸胜。

    按《方舆胜览》,“广东路广州峡山,在清远县东三十里, 崇山峻峙,如擘太华,中通江流。广庆寺居峡山之中, 有殿甚古,梁武帝时物也。旧传黄帝二庶子,善音律, 南采昆仑竹为黄锺之管,隐于此山。祠在东庑。” 广庆寺在峡山。

    按《图书编·峡山考》:“峡山据广东清远县北上流三十 里许,脉连韶之曹溪诸山,发源于庾岭,经古真阳而 南流过峡二禺,穹窿对峙,如擘太华,东隘江流,故谓 之峡山,亦名浈水。世传黄帝二庶子曰大禺,隐居兹 山,遗有读书台、二圣祠,因号二禺山。汉时潮至此峡, 返五羊,一宿而至,故又名中宿山。枕山瞰水,相云飞” 甍,倚空欲堕,为飞来禅寺。由梁迄今,声振华夏。寺后 崆峒隐隐,洞曰和光,曰归猿,记传可考。西磐一大石 于江浒,为钓鱼矶。昔赵胡于二禺山下钓得金鲤,重 可百斤,归贡秦王,即此台也。环寺有潭,曰白泡,曰犀 牛。水堆银浪,渊沉金锁,其深昧莫可测。峡前形势平 耸,为缥幡岭。唐大历间,平哥舒晃叛帅,梦二神人语, 见幡即回。迨凯旋渡江,山如挂幡,始悟为峡山神助。 翠浪拍崖,玉虹掩映,迤逦山隈,为凝碧湾,故东坡有 “地转凝碧湾”之句。石之不一者,曰达磨石。以佛自西

    来,禅坐岩下,飞锡而去。曰葛坛石,高数仞,平丈馀,翠
    考证
    积成围。稚川曾此修炼,令覆以亭。曰龙磨角石。以巨

    石俯江,春水涨消,痕如龙角,纵横为“狮子石”者。盖去 里许遇一圣僧于林樾,不可即,即幻形怪石,蹲踞如 狮,穿岩越壑,引入曲栏。其泉之最洌者,曰“定心泉”,可 坐数人,为“挹泉亭”,仍跨似杰构,屹然为全清阁。山腰 云滃,亭午不散,为“半云亭。”自麓抵亭,须援磴扪萝,亭 中少憩,方凌绝𪩘,伛偻而升,毛骨竦然,上有仙屋数 椽,纤尘不到。一睇盼间,浮沤溟海,抔土罗浮,身世彷 佛与造物游矣。

    按《广东通志山川考》:“峡山在广州府清远县城东五 十里,为邑福地。相传黄帝二庶子南采阮俞竹,为黄 锺之管,与二臣俱隐此山。祠在广庆寺东庑。今山上 小竹节间长九寸,圆径三分。疑此山即阮俞也,但旧 志误为昆仑耳。《山海经》曰:‘黄帝生禺阳、禺号,禺号处 南海,是为海司。任姓。生傜梁,傜梁生番禺,始为舟楫’。” 番禺,贲隅也,二庶子疑即禺阳禺号。然则番禺之名 当始此,非特郡城二山而已。《道书》称十九福地,上有 飞来寺,梁普通中自舒州飞来。明解缙有诗。

    幖幡岭在峡山南顶上。唐大历间,哥舒晃叛广州命 将讨之,梦神人谓曰:“见幡即回。”及贼平,果见二幡于 山顶,因名。

    金芝岩在峡山北麓。唐开元中,望气者云:“五千里内 有灵芝发。”金章遣使求之,果获灵芝二十茎,铮然作 声。今岩内分三洞:一洞有石井,深数丈;一洞有三石 并立,水滴其上而地竟不沾。其下有穴,穴有石燕。 和光洞在峡山谷中,窈而深,其旁有五色榴花。或传 孙恪妻化猿留玉环处。

    飞泉洞在峡山之右,洞有瀑泉,泉下有流杯池,景称 幽雅。

    凝碧湾在峡山之前,其水绀碧。

    犀牛潭在峡山前之左,一名“金锁潭。”相传,秦时昆仑 贡犀牛,带金锁走入潭中。晋时有罗公者,钓潭中,收 纶得金索,曳之,有犀牛出,掣断其索,得一尺。又有达 磨石、龙磨角石。

    观音井在峡山之西。泉虽浅小,味甘尝溢。一曰“定心 泉。”

    按《清远县志·舆地》篇,峡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一名二 禺山,以两山对峙故名,道家谓第十九福地,即此。相 传黄帝二庶子南采阮俞竹,为黄锺之管,与二臣俱 隐此山,祠在广庆寺东庑。或曰大禺居峡南,仲阳居 峡北,因名。又名中宿峡,谓有潮至此,一宿而还五羊, 故名。见东汉谭子相《海峤志》,飞来寺宇在焉。

    峡山部艺文一

    《峡山赋》:《并序》。     唐·沈佺期

    峡山寺者,名隶“《广州》,连山夹江,颇有奇石。飞泉回落,悉从梅竹下过。渡口至山顶,石道数层,斋房浴室,渺在云汉。神龙二年夏六月,余投弃南裔,承恩北归,结缆山隅,周谒精舍,因为之赋焉。”

    峡山精舍,清溪妙境。中有红泉,分飞碧岭。若乃忍殿 临崖,禅堂枕江。桂叶熏户,莲花映窗。银函狮子之座, 金刹凤凰之柱。野鹿矫而屡驯,山鸡爱而频舞。千层 古龛,百仞明潭。幡灯夕透,荷镜朝涵。炎光失于攒树, 凉风生于高竹。仙人与天乐俱行,花雨偕香云并逐。 法侣徘徊,斋房晏开。心猿久去,怖鹄时来。此何为者, “窜身炎野,旋斾京师,维舟山下,稽首医王,誓心无常。 向何业而辞国?今何缘而赴乡?岂往过而追受,将来 愆而预殃?即抚躬以内究,幸无慝以自伤。心悟辱而 知忍,迹系穷而辨方。嘉尔来之放逐,谓吾生之津梁。 缥缈间有禅关兮,俯寻碧湾。敕特赐之广庆兮,名标 峡山。崭然七十二峰兮,高侵云汉;亘尔百千万纪兮, 永镇人寰。”切惟羊城五岭之要冲,清远诸峰之高压。 中有绝境,山名曰峡。涧穿一水之流,旁列两峰之夹。 层崖邃谷,叠屏帐以重围;怪石奇峰,耸楼台之高插。 山尖兮岭危,天环兮地旋。前山踊兮龙奋跃,后山猛 兮虎蹁跹。冠出巫山之十二,高起法界之三千。雾锁 烟笼,真物外虚无之境;月明风袅,实壶中别有之天。 春水茂兮剪琉璃,春花开兮蔼兰蕙,夏风凉兮来殿 阁,秋露冷兮滴松桧,冬炉暖兮新炭炽,岁醪酌兮杯 盘美。壮蓬莱三岛之居,类天阙五云之际。闲凭晚阁, 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钟,听云间之鹤唳。《纪事》者曰: “昔在梁武帝,统临幅员,降二庶子之青衿,来五羊城 之穗”鞭。其后化游士以去此,托舒州之梦焉。于是云 奔电激,神殿一霎而至止;雕梁峻柱,金身丈六以巍 然;爰立灵祠,居二禺而作镇。中有梵刹,群列释以安 禅。辄有怪异纷纭,神灵出没。达摩石兮圣迹俱存,观 音泉兮源流不绝。老人松畔竹交加,白泡潭中鱼跳 跃。猿环不见,时听古木号风;犀锁已沉,夜见寒潭浸 月。更复台高狮子,岩,产金芝,藓斑斓兮定心泉,水浩淼兮放生池。龙磨角而江澄素练,岭幖幡而云走轻 旗。舍利塔兮睹神人之现,波罗树兮闻异香之奇。烟 锁钓鱼台,往事空追于赵子;云迷和光洞,今人莫觅 乎昌期。云衲来游,琴书投静。恬然澹泊,于吾是酩,役 役棼华而非所竞。何妨𢬵《峡山》之游,恍乎步蓬莱之 境。

    游峡山记        明吴楚材

    清远县北三十里,有峡长可十里许,两山对峙,束浈 湟二水而注之海,海潮至此,一宿而还五羊,故谓之 中宿峡。见东汉谭子相《海峤志》。世传黄帝二庶子,长 太禺,次仲阳,采竹协凤凰之律,降居南海,是为姬姓。 尝感五羊之瑞,帝既上仙,禺居峡南,阳居峡北,故又 谓二禺山。按《山海经》云:“南禺之山鹓雏,是出黄宫。”詹 才伯以为峡即二禺,世乃称之曰清远峡,已更以飞 来寺著云。飞来寺者,《旧志》梁普通元年,峡有二神人 化为居士,诣舒州,请贞俊禅师移住此山,夜半以佛 殿飞来,其一角挂庾岭,为云封寺。事闻,赐峡山寺额 曰至德,宋康定更赐飞来。余谓《茅君内传》载福地之 第十九,正不必寺之飞来否也。矧名公巨卿之所题 咏,唐则张说、李翱、韩愈、宋之问、胡曾,宋则苏轼、胡寅、 胡铨、向敏中、章得象辈,元则郭孝基、岳至、高若凤辈, 国朝则袁方伯凯、汪丞相,广洋而下,旌麾所过,靡不 舣棹濡毫,自足褒表山灵。何必舍峡山而称飞来,更 益之以猿姬《松叟传》耳顾而艳异之乎?吾明卿先生 曰:“佛来自拥青莲座,猿去空遗碧玉环。”盖幻境也。博 士冯君明卿,高卿弟,深有取于不佞斯言,迺以癸巳 六月十八,及区君俱宿峡下,晨起入寺门,启重𬮱,升 圆通殿。下涵碧堂,即熙宁所建全清阁。阁前为钟楼。 东过定心泉,一名观音泉。胡僧跋多罗凿石得泓云, 观音指示,故名定心。贞观间,建阁其上。嘉靖王侍御 德溢亭曰挹泉,泉嵌石壁,凿龙首吐出,味不甚洌,升 数级为二圣祠,即太子祠,祠黄帝二庶子也。庶子与 二臣,曰初、曰武,同隐此峡。宋景定五年,敕封初为灵 祐侯、武为灵惠侯,敕勒二碑,玺书如故。余笑问僧:“敕 封二臣,不及二庶子,何也?”敕封峡山灵应庙神又曰: “佛屋甚古,有祷辄应,而不言帝之从臣,又何也?且封 二臣而列四像,不既赘乎?”僧不能对。导由东出,度古 榕下登石级,稍纡峻,摄齐数十步,折而升,有松二株, 覆一椽,题曰“半云亭。”憩视左右二山翼抱圆通,殿踞 其下,盖当中山之麓。其右㶁口而有声者,流出为定 心泉也。由亭度石磴,又数十步,转而东,折十数步,苍 松翳映,飞来寺在焉。中塑释迦、文殊、普贤像,左右金 刚一,前为礼殿一,丹垩漫漶,钟声寂寥,已非飞来故 物。然稍睇之,则峡江如带,南禺前列如障。区君曰:“此 幖幡岭也。唐大历间,讨哥舒晃,梦二神人,及旋师,果 见幡挂二禺山顶云。”余曰:“何山形偶尔,相肖若此?且 黄帝时坟典未出,而谓二庶子读书坑在寺东二里 许,有池数亩”,何所据也?寺当山腰之半,寺后植松成 林。僧指山巅有狮子石,亦跋多罗见圣僧之所,石下 建精舍,名狮子台,今废。谷中有和光洞,相传洞有五 色榴花。宋治平二年,安昌期、奚童仙隐。见政和中张 昂《安先生传》。有归猿洞,唐广德中,孙恪妻袁氏生二 子,持碧玉环归峡山而去,见刘义庆《归猿记》。其“西有 石,阔方丈,为达摩石,高数仞,阔数十步,为葛坛石,石 前有葛仙亭,江岸石壁阔二十馀丈,为龙磨角石。”石 与洞故自佳,而俱令仙佛籍据之以称名,何也?又赵 胡于石上钓得金鲤百斤,以贡秦王,名钓鲤台。石见 《通志》。其下有犀牛潭,旧云昆仑贡犀过此,断锁没入 潭中。晋咸康间,渔者周仲采获金锁尺馀,故亦名金 锁潭。寺东上流五六里为白泡潭,以水深浪拥,环抱 过寺前,故苏东坡名为“凝碧湾。”自白泡至犀牛,天宝 间,从刘楚之请,禁渔捕,为放生池,总之皆峡江也。普 通好佛,故寺称“飞来”;天宝欲寿,故池名“放生峡。”山川 宁得而专之乎?还憩涵碧,与三君摩挲诸刻石。僧以 《寺志》进,览之不殊所见,旋起而西,升数级,为伏虎楼。 正德辛巳,峡有虎患,霍文敏公移文峡山之神,虎遂 息,文刻于石。嘉靖中,虎复噬人,嗣兵宪子与瑖创楼, 置碑其中,又名复古楼。楼西为三宝殿,古碑数通,其 一为天历二年胡愈,其一为至正辛卯高若凤,其一 为弘治辛亥郑积中。又大雄殿创于灵、蔼二师,舍利 “塔,创于唐显庆元年,俱久芜废,止可按志数之。”僧又 言:“寺后有绿云亭、飞泉洞,为近日朱士赞所辟。至问 老人松,见于彭球《松梦记》者,亦无存矣。”余谓冯君飞 来之胜,尽于此乎?冯君曰:“盍不观万兵宪文卿有说, 刻之屏云:武林故有飞来峰,彼西僧慧理睹其省天 竺之灵鹫,讶称飞来,岂夜半有力者”揭之东耶?慧理 又能尝鞠猿叫月,今呼猿洞其遗也。乃兹寺匪巨,谬 谓龙舒千里,一夕飞来,至以狮座借证,猿洞归石,炫 艳导淫,踵伪甘秽,实亦呼猿事等耳。若老松见梦,则 社铄固已先之,无足大诧,甚矣。好事者之吊诡也!余

    曰:“是奚足哉?”是侈谈于汉神龙二年沈云卿之《峡山
    考证
    二赋,而唐、宋以来诸君子流落荒外,剿附寄兴,以助

    诗材者也。李翱不云乎?翱儿时闻山游者说峡山难 俦,今来周历五峰,然后知地不副天奇,前不可远视, 尤少平地。泉出无潭,以比于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 之石桥无麓,乃知造化之无全能也。况求友择人,而 欲责其全乎?故其诗曰:“传者不足信,见境胜于闻。”由 斯以谭,唐、宋诗人,俱题品峡,而不及飞来。余谓正不 必究寺之飞来与否,殆亦非妄也。虽然,翱又云:“去其 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于和平不难矣。”然则 余之不肖,应不得以唐宋诸君子流落荒外。自比二 君,各负用世之材,异时若令世之名公巨卿,建节濡 毫,而不可谓兹游无奇也。二君各为诗一章,冯君又 属余记之,以传《卧游》者。

    峡山部艺文二

    《游峡山          唐》·张说

    流落经荒外,逍遥此梵宫。云峰吐日月,石壁澹烟虹。 宝塔灵仙涌,悬龛造化功。天香涵竹气,虚呗引松风。 檐牖飞花入,房廊激水通。猿鸣知谷静,鱼跃辨江空。 静默将何贵,惟应心境同。

    《前题》
    沈佺期

    览遍名山境,无如此峡山。两峰支碧汉,一水抱清湾。 松老龙犹在,波澄势自还。烟波笼佛座,风月伴僧闲。 骚客吟无尽,良工画想难。奇哉真福地,千古镇人寰。

    《前题》
    杨衡

    阴岸东流水,上有微风生。素羽漾翠涧,碧苔旉丹英。 重林宿雨晦,远岫孤霞明。飞猿相攀牵,白云乱纵横。 有客溯轻楫,阅胜匪羁程。逍遥一息间,尘土五侯荣。 搴茗庶蠲热,漱泉聊析酲。寄言丝竹者,讵识松风声。

    《前题》
    二首         宋之问

    传闻峡山好,旭日棹前沂。雨色摇丹嶂,泉声聒翠微。 两崖天作带,万壑树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绕岭竹成围。寂历环沙浦,葱茏转石圻。 露馀江未热,风落瘴初稀。猿饮排虚上,禽惊掠水飞。 牧童夷唱合,樵女越吟归。良候斯为美,边愁自有违。 谁怜望乡国,流涕失芳菲。

    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

    《前题》
    胡曾

    “乘船浮鹢下浈水,绝境方知在岭南。萝薜雨馀山似 黛,蒹葭烟尽岛如蓝。旦游萧帝《新松寺》,夜宿嫦娥旧 桂潭。”不为箧中书未报,便来此地结茅庵。

    《前题》
    四首          许浑

    夜醉晨方醒,孤唫恐失群。海鳅潮上见,江鹄雾中闻。 未腊梅先实,经冬草自薰。树随山崦合,泉到石棱分。 虎迹空林雨,猿声绝岭云。萧萧异乡鬓,明日共丝棼。

    其二

    薄暮沿西峡,停桡一访僧。鹭巢横卧柳,猿饮倒垂藤。 水曲岩千叠,云重树百层。山风寒殿磬,溪雨夜船灯。 滩涨危槎没,泉冲怪石崩。中台一襟泪,岁杪别良朋。

    其三

    密树分苍壁,长溪抱碧岑。海风闻鹤远,潭日见鱼深。 松盖环清韵,榕根架绿阴。洞丁多斲石,蛮女半淘金。 南浦惊春至,西楼送月沉。江流不过岭,何处寄“归心。”

    其四

    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 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

    游峡山          宋苏轼

    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我来无迟速,摄衣步孱颜。 山僧本幽独,乞食尚未还。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 溪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佳人剑公孙,游戏暂人间。 忽忆笑云侣,赋诗留玉环。林深不可见,雾雨霾髻鬟。

    岸逼鸟声合,水平山影交。堂空泉漱玉,砌静笋遗苞。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前人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速。犹当隐季生,未遽逃梅福。 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簇。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 荆棘扫诚尽,梨枣忧不熟。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 君看岭峤隘,我欲巾笥蓄。曾攀罗浮顶,亦到朱明谷。 旋观真历魂,归卧廿破屋。故人老犹仕,世味薄如縠。 偶从越女笑,不怕蛮江浴。惊闻尺书到,喜有新诗辱。” 应怜五管客,曾作八州督。骨销谗口烁,胆破吏狱酷。 陇云不易寄,江月乃可掬。遥知清远寺,不称空峒腹。 蹇驴步武碎,瑟短弦柱促。仰看泉落佩,俯听石响毂。 千峰泻清驶,一往无回跼。狂雷失晤语,过电不容目。 要知“僧长饥,正坐山少肉。人间无南北,蜗角空出缩仇池九十九,嵩山三十六。天人同一梦,仙凡无两录。 陋邦真可老,生理亦粗足。便回爇天焰,长作照海烛。”

    游峡山次苏韵        胡铨

    “山似牛头峡,水如龙眼湾。半生多罪垢,浣洗尘土颜。 仙人闻旧名,一往何年还。岫幌烟为锁,玉扉谁与关。” 忽闻响答谷,恍若《叫山》我欲纪末契,焉得茅三间。 泉漏听琴筑,风雨闻佩环。木杪青螺髻,得非云雾鬟。

    游峡山          蒋之奇

    “昨从浈阳来,暮过峡山寺。适闻新昌寇,道路传者沸。 余时不敢留,一苇翻然逝。虽经绝妙境,已负清幽意。 卷帘坐船舷,极目望苍翠。有如逢珍宝,不暇贮箧笥。 又如过屠门,大嚼涎垂喙。每欲问其详,曾莫得图志。” 道人山中来,为我谭一二。犀去金锁沉,猿归玉环坠。 赵胡垂钓石,岿然出江际。穆王双车辙,想像当日辔。 “汉晋五仙人,曾骑五羊至。俊霭二禅师,神力与迎驭。 岧峣五岳塔,初自昆仑施。三祖石甚奇,僧粲尝所憩。 上方狮子台,下视见云气。异花成障幄,红紫嫣然媚。 蒙茸绿崖草,茎叶相覆被。或黄如金钗,或白如珠珥。 造化穷天巧,肖象名殊异。梁间许浑诗,壁上李翱记。 但知考事迹,何暇评文字。清远古中宿,俯压南海澨。 退之贬潮阳,亦曾经此地。幢碎逢飓风,雷电助其势。 我来幸无恙,恬然不忧畏。祥飙送轻帆,默已荷神赐。 此归会有日,维舟就津次。当为少盘桓,历览偿夙志。”

    《前题》
    张士逊

    峡寺一停桡,新秋暑乍消。幽怀徒易释,肥遁固难招。 翠拟千峰活,红分数叶凋。优游虚岁月,何以报清朝。

    《前题》
    向敏中

    峡山地胜安禅处,万仞危楼压要津。世上岂知名利 路,浪中空笑往来人。倚门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 绕身。日暮西风懒回首,满林幽鸟语声频。

    《前题》
    向子禋

    凝碧湾头清远寺,倾天坼地定谁开。两山竞秀青未 了,一水朝宗竟不回。云水连辉还接影,暝禽西去复 东来。惭无陶谢挥斤手,落笔纵横对酒杯。

    《前题》
    郭祥正

    寺当南北二禺间,合翠全清总见山。一石尚存垂钓 处,五羊时载老仙还。泉流月影真盘谷,黛泼岚光小 剑关。安得鹊桥横绝顶,下临河汉泻潺潺。

    《前题》
    晁公迈

    地辟天分碧峡嵬,雷奔电激驾潮回。神移古殿名犹 在,石架禅房势欲摧。壁月近依朱槛转,冰泉暗度白 云来。南游瘴国吾何恨,怀抱多从此地开。

    峡山二首         明解缙

    清远峡山高万丈,仙人曾此刻雄文。褰衣直上和光 洞,望见京华五色云。

    其二

    绕涧木犀冬著花,上方楼阁𫖯烟霞。云迷石室和光 洞,犹是轩辕帝子家。

    峡山部纪事

    《清远县志》:“汉武帝十年,海潮至峡山。”

    晋葛洪,字稚川,句容人。少业儒,好神仙导引之法。大 安石水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都尉破之,迁伏 波将军。洪见天下乱,后还故里,闻交趾出丹砂,求勾 漏令,元帝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遂 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洪,迺止峡山金芝岩,自号抱 朴子,妻曰鲍姑,与洪相次仙去。

    宋安昌期,恭城人也。少举进士,初授广西横州永定 县尉,以事去,遂不复仕。独与一童来广州,日放旷山 水间,喜为嬉戏小术,平时好歌《安公子曲》。后携童来 中,宿峡山广庆寺,自言爵里姓名,谓僧曰:“久闻峡有 和光洞。”遂与童俱往。杳不知其所在,但闻吟哦之声。 忽于石壁间见诗云:“蕙帐将辞去,猿猱不忍啼。琴书” 自为乐。朋友孰相携。丹灶非无药。青云别有梯。峡山 余暂隐人莫拟夷齐。《后题》云:“前横州永定县尉安昌 期笔。”

    《广东通志》:“明正德末,峡山多虎患,岁伤数百人。尚书 霍韬经此,移文责山神不灵。忽风雨大作,峡山崩,雷 震杀虎,患遂息。兵宪姜忻勒其文,人称驱虎碑

    峡山部杂录

    《名山记》,唐李翱《题峡山寺》云:“翱为儿童时,闻山游者 说,峡山寺难为俦远地,尝以为无因能来,及兹获游, 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有以然也。于灵鹫寺时, 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 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奇;灵鹫 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乃” 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 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于治平也弗 难矣。

    宋苏轼《题峡山寺》云:“轼与幼子过,同游峡山寺,徘徊 登览,想见长老、寿公之高致,但恨溪水太峻,当少留 之。若于淙碧轩之北,作一小闸,潴为澄潭,使人过闸 上雷吼雪溅,为往来之奇观。若夏秋水暴,自可为启 闭之节。用阴阳家说,寺当少富云。”绍兴元年九月十 三日。

    《见闻搜玉》:“峡山在清远县东三十里,崇山峻峙,中通 江流。”李翱诗:“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许浑诗:“水曲 岩千叠,云重树百层。”苏轼诗:“岸逼鸟声合,水平山影 交。堂空泉漱玉,砌净笋遗包。”则又题于此山之广庆 寺也。

    峡山部外编

    《神僧传》:梁贞静,号颖川,上元延祚寺僧也。普通中,清 远峡山神化为居士,夜叩禅师曰:“峡据清远上游,吾 欲建道场,与师居之。”是夕风雨大作,迟明,寺已徙峡 山来矣。师说偈曰:“此殿飞来,胡不飞去。”忽闻空中曰: “动不如静。”郡邑上其事,闻于朝,赐额题曰至德寺。厥 后有僧金刚仙,西域人也,来居飞来寺,能梵音,弹舌 摇锡而咒,物无不应。“善囚鬼魅,束缚蛟螭,动锡一震 空中,遂作霹雳声。”后泛舶归天竺。

    《传奇》:“唐开成中,有僧金刚仙者,西域人也,居于清远 峡山寺。能梵音弹舌,摇锡而咒物,物无不应。善囚拘 鬼魅,束缚蛟螭,动锡杖一声,召雷立震。是日峡山寺 有李朴者,持斧翦巨木刳而为舟。忽登山,见一磐石 上有穴,睹一大蜘蛛,足广尺馀,四蛇啮卉,窒其穴而 去。俄闻林木有声,暴猛吼骤。工人惧而缘木伺之,果 睹枳首之虺,长可数十丈,屈曲蹙怒,环其蜘穴,东西 其首。俄而跃西之首,吸穴之卉,团而飞去,颖脱俱尽。 后回东之首,大划其目,大呀其口,吸其蜘蛛。蜘蛛驰 出,以足擒虺之口,翘屈毒丹然,若火烧虺之咽喉,去 虺之目,虺懵然而复苏。举首又吸之,蛛不见,更毒虺 虺,遂倒于石而殒。蛛跃出,缘虺之腹”,咀内齿折,二头 俱出丝而囊之,跃入穴去。朴讶之,返峡山寺语金刚 仙,仙乃祈朴验穴,振环杖而咒之,蜘即出于僧前,俨 若人听。及引锡触之,蛛乃殂于穴侧。及夜,金刚仙梦 见老人捧匹帛而前曰:“我即蛛也,复能织耳。”礼金刚 仙曰:“愿为福田之衣。”语毕遂亡。僧及觉,布已在侧,精 妙奇巧,非世茧丝之所能制也。僧乃制而为衣,尘垢 不触。后数年,僧往番禺,泛舶归天竺,乃于峡山金锁 潭畔,摇锡大呼而咒水,俄而水辟见底矣。以澡瓶张 之,有一泥鳅鱼,可长三寸许,跃入瓶中。语众僧曰:“此 龙矣。吾将至海门,以药煮为膏,涂足则渡海,若履坦 途。”是夜有白衣叟挈转关榼诣寺,家人傅《经》曰:“知金 刚仙好酒,此榼一边羙酝,一边毒醪,其榼即晋帝曾 用鸩牛将军者也。今有黄金百两奉公,为持此酒毒 其僧也。是僧无故取吾子欲为膏,恨伊之深,痛贯骨 髓,但无计而奈何。”傅经喜,受金与酒,得转关之法。诣 金刚仙。仙持杯向口次,忽有小儿跃出,就手覆之曰: “酒是龙所将来,以毒师耳。”僧大骇,诘傅经,傅经遂不 敢隐。僧乃问小儿曰:“尔何人而相救耶?”小儿曰:“吾昔 日之蛛也,今已离其恶业,而托生为人七稔矣。吾之 魂稍灵于常人,知师有难,故飞魂奉救。”言讫而没。众 僧怜之,共礼金刚仙,求舍其龙子,僧不得已而纵之。 后仙果泛舶归天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