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六十一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录

     桃源山部汇考

      图

      考

     桃源山部艺文一

      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

                   唐李白

      桃源洞画记        舒元舆

      桃川八方亭记      明陈性学

      由河洑山至桃源县记    袁宏道

      由渌萝山至桃花源记     前人

      由水溪至水心岩记      前人

      再游花源记        袁中道

      游灵岩记          前人

      由桃源县至渔仙洞纪程    龙膺

      桃花洞天草序       江盈科

      秦人洞说          前人

      灵仙之府记         前人

      桃源索隐叙        王启茂

      桃源洞说         杜维耀

      桃源避秦考        阙士奇

      游桃源洞记         陈瑾

      桃源赋           文澍

      跋卜筑桃源图卷      倪元潞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桃源山部汇考

    《晋渔人遇秦,避世之桃花源》。

    桃源山在今湖广常德府桃源县南三十里。山之西 南有洞,名桃源洞,又名“秦人洞。”洞之北有溪,名桃花 溪,又名桃花源,相传即武陵桃源也。晋渔人遇秦避 世者于此。

    桃源山图

    桃源山图

    按《武陵记》,“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号曰桃花源。” 故陶潜有《桃花源记》,山中有神母祠。

    按《方舆胜览》:湖北路常德府,“桃源山,在桃源县南二 十里。《图经》云:‘山下有桃川宫,西南一里即桃源洞,云 是昔秦人避乱之地,有洞如门,巨石屏蔽,灵迹犹存。 有水自中流出,涓涓不绝’。”

    闻山,在武陵县西一百四十里。《武陵记》曰:“昔临沅人 黄道真在此山钓鱼,见桃花源”,即陶潜所记是也。 武陵溪,在武陵县西二十里,亦名德胜泉。

    按《三才图会》桃源洞图,考桃花源在常德府桃源县 城南二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一名秦人洞,洞北有 桃花溪。故老传云:“晋太康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前行欲穷其林,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从口入行数十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按《桃源县志山川考》:“桃源山在县城南三十里,上建 万寿宫、元帝行宫及大士庵、八方亭,其南即秦人洞 也。”

    桃花洞在桃源山中,又名秦人洞。前有石桥,横跨两 山,名遇仙桥。旁多方竹、石菖蒲、黄精等药。洞口流泉, 瀑布千尺,虽酷旱不辍。落石壁下,出洞里许,伏地不 见。至北三里桃花溪,合流出大江。详渊明《桃花源记明嘉靖二十三年,御史史褒善书“桃源洞”建碑道左, 太守林应亮建亭题曰“洞口长春。”知县吴琰题联云: “仙迳就荒,方竹依然环洞口;神机误泄,清流无复到 人间。”邑人李征集《李太白序》为联云:“水引渔者,春风 不知从来;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邑人印伟联句 云:“鼎内有乾坤,虎啸龙吟分昼夜;山中无甲子,花开 叶落识春秋。”万历三年,巡抚赵贤书桃源佳致,建碑 洞表。又昔有评花源胜景者,首灵岩,次馀仙水。心谓 桃川特藉古今名人诗文,以艳称㝢内窃谓今日宫 宇虽废,仙桥非旧,高人韵士,追攀屡折,登临洞口,洞 门扃闭,流水潺湲,猿鹤交鸣,烟霞满目,宁知此身尚 在尘世间乎?

    桃川内八景

    炼丹台在桃川宫,瞿童炼丹之所。

    “瀹鼎池”,在炼丹台下,炼丹瀹鼎之所。

    《桃花溪》在桃川宫后,渔郎鼓棹处。

    遇仙桥在秦人洞下。初联石悬驾,状危欲堕,千百年 不知所始。明天启间,主簿孙廷蕙捐资重修,遂失真 迹。

    秦人洞,在桃川万寿宫南。

    摩顶松,在瀹鼎池旁,瞿童飞升于此。

    《缆船洲》在桃花溪,渔郎缆船处。

    “空心杉”,在桃川宫前,挺然百尺,不知所始。近为兵卒 所伐,可胜惋惜。

    桃川外八景

    《桃川仙隐》,即秦人洞。

    《白马雪涛》在白马山下。涛涌如雪。

    《渌萝晴画》虽雨,山有晴色如画。

    《楚山春晓》,在县东二里。当春花木先发,鸡鸣先村市。 《潼汸晚渡》,在县东五里,至晚时有渡者,即之不见。 《漳江夜月》,在劝善寺前。江底有月,渔人夜棹,不时见 之。有意窥之,则失所在。

    《浔阳古寺》,在县东三里。寺不知毁于何时,每烟雨薄 暮,犹闻钟声。

    《梅溪烟雨》在县南四里。虽久晴,烟生如雨。

    桃源山部艺文一

    《奉饯十七翁、二十四翁寻桃花源序》

    唐李白

    昔祖龙灭古道,严威刑,煎熬生人,若坠水火。《三坟》《五 典》,散为寒灰。筑长城,建阿房,并诸侯,杀豪杰,自谓功 高羲皇,国可万世,思欲凌云气,求仙人,登封泰山,风 雨暴作。虽五松受职,草木有知,而万象乖度,礼刑将 弛,则绮皓不得不遁于南山,鲁连不得不蹈于东海。 桃源之避世者,可谓超升先觉。指鹿之俦,连颈而同 “死,非吾党之谓乎?”二翁耽老氏之言,继少卿之作,文 以述大雅,道以通至精。卷舒天地之心,脱落神仙之 境,武陵遗迹,可得而窥焉。问津利往,水引渔者。花藏 仙谿,春风不知。从来落英,何许流出?石洞来入,晨光 尽开。有良田名池,竹果森列,三十六洞,别为一天。即 今扁舟而行,笑谢人世。阡陌未改,古人依然。“白云何 时而归来,青山一去而谁往。”诸公赋《桃源》以美之。

    桃源洞画记        舒元舆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有《桃源图》。图上有谿谿, 名武陵之源。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趋 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渌,浅而白,白者激石,渌者落 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 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 棹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 衿,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羌羌亭 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 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 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金童玉 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 千许片,油然而生。忽焉而往,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 冰坛自顶起炉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且备五色。中 有谿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着秦时衣服,手鼓短 枻,意状深远。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 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 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渺然有高谢之 志,从中坐来。少选,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 土中。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 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 如是者耶?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 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桃川八方亭记      明陈性学

    桃源洞,在县南三十里,洞下有遇仙桥,桥左右山陇, 方竹郁翠。迤北里许为清风桥。又里许为桃花溪,唐 符载所称灵仙之府也。览邑志言渔人插竹为记,武 陵太守刘歆随往寻之。而渊明《记》中止云太守,未指 姓名,惟末有刘子骥欲往不果之说。《志》或误子骥为歆耶?夫歆汉人,非晋人。考《晋书隐逸传》,有刘歆之子 “骥,采药衡山,见二石门,一闭一开,从开者入,深广不 可测。既远失道,就樵人问径而归。后欲更往,不可复 得,大率渊明所指,必此人也。洞当孔道,使车所至,往 往蹑屐焉,而无亭以憩。”先是右廷尉念所江公捐金 构之,恐木久易朽,下令所司结砖为亭,方台石室,千 载可垂,然费颇不赀。余分藩兹土,协助以成。会移八 闽,始遂登览。攀石层级而上,形胜景概,清幽奇邃,著 于人寰,真天造也。时宁世熙,林壑无恙,羽客骚人,扪 萝寻胜,憩是亭而游焉息焉。白石清泉,豁然高举,此 地不为“东园”、“绮里”者少矣,避秦之事,何必问有无哉? 万历二十三年乙亥夏六月二十五日记。

    由河洑山至桃源县记    袁宏道

    余既谢两龙君将解维,而君超忽来,盛称花源一带 之胜。余曰:“此名迹不必佳,山水固佳也。”遂命舟逆而 上,君超从陆。是夕会于河洑山。次日重九登高兹山 之巅,溪边两霞石映绿潭甚丽,下而席之,迫午乃行。 夜泊桃源县,山光散目,溪水激鱼梁甚怒。起步学宫 前,石砌百尺,平滑如水。月光照之,光景清澈,楼阁阛 阓,吞烟吐雾,是亦山县之绝胜也。夜中与诸衲闲谭, “余生长水乡,百里无片石,见似丘者而喜矣。是邑何 缘,偏占丘壑?岂山水报缘,亦有定业耶?”诸衲不对,乃 就枕。

    由渌萝山至桃花源记     前人

    江上,望渌萝山如削成,颓岚峭绿,疑将压焉。从此一 带山皆飞舞生动,映江而出,水缥绿见底。至白马江, 山益夹,水益束,云奔石怒,一江皆飞沫,是为浪光之 天。山南即避秦处。上桃花溪百步,从间道出后岭元 武宫其巅,宫甚敞,道士迓于门,指数奥僻处曰:“某丹 台,某瀹鼎池。”余爱恋山色,苦不能记之。有碑焉,苔藓 剥落不可读。道士闭目庄诵,如快小儿课《鲁论》。不觉 失笑。趋而出,见道旁古松偃蹇有异态,为之却行。又 数折,得桃花观,从左腋道入,竹路幽绝。一黄冠簪笋 皮白须,照两颧如红霞,疑其异人。余肃冠裾将揖之, 未数步,趋而前,余笑益不止。偕游者以余为暴得佳 山水,会心深也。观周遭皆层峰,澹冶入绘观。前为驰 道,车尘马足,略无歇时。截驰道而南,入桃花洞,无所 有,惟石磴百级,苍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余读 《瞿童记》有云:“偶造佳地,见云气、草木、屋宇、饮食,使人 澹然忘情,不乐故处。”此与竹林、方广何异?苏子瞻泥 于杀鸡一语,遂以为青城、菊水之类,至韩退之、洪景 卢益不足道矣。甚矣“夫拘儒之陋也。”出洞已昏黑,是 夜遂宿水溪,去洞二里许。

    由水溪至水心岩记      前人

    晓起,揭篷窗,山翠扑人面,不可忍,遽趣船行。逾水溪 十馀里,至沙罗村。四面峰峦如花蕊,纤苞浓朵,横见 侧出。二十里内,秀蒨妩媚,殆不可状。夫“山远而缓则 乏神,逼而削则乏态。”余始望不及此,遂使官奴息誉 于山阴,梦得悼言于九子也。“又十馀里,至倒水岩。岩 削立数十仞,正侧面皆霞壁,有窦八九,下临绝壑,一” 窦悬若黄肠者五,见极了了。问山中人,云“有好事者 乘涨倚舰,令健夫引緪而上。”至则见有遗蜕沉香为 棺,其言不可尽据,然石无寸肤,虽猿猱不能攀,不知 当时何从置此。又半里,至渔仙寺。寺有伏波避暑石 室,是征壶头时所凿,馀窦历历如僚幕。寺幽绝。左一 小峰,拔地起,若盆石,尖秀可玩。江光岫色,透露窗扉。 问一老僧方牧豕,见客不肃,问:“几何?”众曰:“单丁无徒 侣。”相与咨嗟而去。又数里,至穿石,石三面临江,锋棱 怒立,突出诸峰上,根锐而却末垂水如照影,又若壮 士之将涉。石腹南北穿,如天阙门,高广略倍山水如 在镜面,缭青萦白,千里一规,真花源一尤物也。一客 忽欬,有若瓮鸣。余困,命童子度吴曲。客曰:“止,止!否则 裂石。”顷之,果有若沙砾堕者,乃就船。又十馀里,至新 湘溪。众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闲雅,无刻露态。水 至此亦敛怒波,澄黛蓄,递相亲媚,似与游人娱。大约 山势回合,类新安江,而澹冶相得,略如西子湖。如是 十馀里,山色稍狞,水亦渐汹涌,为仙掌岩。又数里,山 舒而畦见,水落而滩见,为仙人溪。既迫夜,舟人畏滩 声不敢行,遂泊于滩之渴石上。滩皆石底,平滑如一 方雪,因命小童烹茶石上。次早舟发,见水心岩如在 船头,相距才里许,榜人踊跃,顷刻迫岩下。岩南逼江 岸,渔网溪横啮其趾,遂得跃波而出。两峰骨立,无寸 肤生,动如欲去,或锐如规,或方如削,或敧侧如坠云, 或为芙蓉冠,或为两道士偶语,意态横生。其方者独 当溪流之奥,遒古之极。对面诸小峰,亦有佳色,为之 佐妍。四面皆龙湫,深绿畏人。岩顶有小道房,路甚仄, 行者股栗,数息乃得上。既登舟不忍别,乃绕岩三匝 而去。石公曰:“游仙源者,当以渌萝为门户,以花源为 轩庭,以穿石为堂奥,以沙”罗及新湘诸山水为亭榭, 而《水心岩》乃其后户云。大抵诸山之秀雅,非穿石水 心之奇峭,亦无以发其丽,如文中之有波澜,诗中之有警策也。君超又为余言,灵岩及诸山水之幽奇甚 多,要余再来。余唯唯。他日买山,当以此中为第一义。

    再游花源记        袁中道

    湘中,有舟来,言道上荒甚,乃以衡游俟之。秋稔,次于 钓湾,且归。适杨子文弱相期聚首江楼。时景陵李长 叔工部亦以使事至鼎晤问,遂共作《桃源游》,时癸丑 二月之十二日也。从江楼下,三舟并发,长叔舟中客 为沈仲敏,文弱舟中客为贺景明、陈仲韬,余舟中客 为崔晦之,或能歌能弈、能书诗。是日过武山,次延溪 渡,明日,过桃源县,至渌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 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 公步入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馀树,夹道如锦幄, 花蕊藉地寸馀。流泉汨汩,诉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 泉水啮,皆若灵壁。将乐水忽从数丈下坠,击石铿然 有声。已至山宝,有亭可坐,泉从上落,汇于小池,其上 遂不可攀。有老道人从石壁上复缘而下,欲见其捷, 失足仆地,众皆笑。其右为大士阁,未暇游从石级下 可数百武,走桃花观,有“桃川佳致”四字勒石上,为刘 禹锡题。驰道亦整洁,间有杉松。邑人士江伯通、张阿 蒙诸公,携酒宫中,携得村伶一部佐酒,余乃窃步驰 道间,至桃花下,月色转朗耀,花香薰人,藉地而坐。顷 之,文弱亦至,相顾大笑曰:“已较迟八刻矣。”茵花啜茗, 欢笑移时。诸客亦有至者。乃登大士阁,月下千山,皆 如烟雾。夜已深,寻故路,出水溪,长叔已先至舟,意倦 游,不欲前,遂分袂,凄然有别意。辰从沙罗村中,独与 文弱进发。过澄溪,望远峰,颖秀甚。至仙蜕石,石如锺 鼎,罗列水上,森然壁立可畏。间有磊砢水间者,遂停 舟据之而坐。登舟里许,为渔仙寺。山溪秀邃,竹树骈 罗,茅屋数家,内有净石一小峰,可极登眺。过平畴,至 寺,寺内祠伏波将军,作健儿状,不知文渊韶秀如画。 后有洞,依以为阁,已圮。然洞中石理甚苍古,苔纹藓 碧,以手拊之如玉。其左侧为洞者三,皆可“坐。四峰攒 立若笋,其隙可登,有小泉鸣草间,峰形如旋螺,每旋 辄有少许地,屡折乃止,皆可瞰江,四周如铁瓮,中可 作一静室。”意峰顶必有异滑,不可上。披草棘,旋觅寘 足处,极力乃得至巅。望诸山皆叠叠有回波。日已晡, 寻故路,归舟万山,如莲萦绕,水光浩白,月色皎洁。乃 共坐舟头小饮,夜卧酣适。醒时日上舟窗矣。起望穿 石,亭立水上,若云鬟高髻,兴殊不可遏。既至,若在轩 辕镜中坐也。外若铁墙,壁,峙远山,波流花簇,妖冶动 人。自辰至午,留连不忍去。已,登舟,近新湘溪,山势回 合,不见去路。溪山至此,争奇献妍,间有人家,恨不与 结邻也。过仙人岩,不及上,至水心岩已暮。其古色照 人,正与余所见。高安、鹿苑等泊舟岩下,道人猿饮而 至,欲登其巅,有难色。文弱曰:“凡卓庵处,必自有途径 可至,请先往。”余乃以布裹身,令两人曳之至巅,见山 峦益飞舞。度已暮,不可久留,循故路下已下,仰视病 悸。昔有孝长,闻战鼓之音,惧而闭户,蒙被自覆。渐登 城而观,言勇可习也,余从此习勇矣。至渔网溪畔石 板上,布席坐饮。鱼网原名怡望,中郎改今名,岂声相 似讹耶?然渔网政自佳。是夜月如画,触目皆山色水 声,相对皆闲人,觉身轻甚。中夜,余独起卧沙石间,念 吾兄中郎存时,每以游屐相角。昔年游此,未及陟巅, 中郎举以为笑。今已陟巅矣,不知归去后,举似与何 人也?不觉泪下者久之。夜中月色水声,清人肌骨,不 成寐。晓念“鱼网溪色净绿,不可名状,其中必有异”,乃 放舟入溪。溪口即有磊磊石壁,沙翠烂然,老树茂竹, 便娟媚人,可二里许。溪中石坂若敷茵,可步,大舟不 可往。乃觅小舟,岩溪相依,若恋恋不舍者。至十馀曲 水,石间出石,为水所触,若龟鱼仰面昂首,出没水间。 滩声雷轰,霏珠溅雪,小舟复不可往,乃步石壁下,溪 水浸岩中,断复不可往。则跣而过,凡三四渡,有滩浩 浪掀舞,相与濯足。望前溪丛树中有小亭,渔人曰:“此 龙角亭也,下有龙湫,急往解衣少息。”偶有乡民陈姓 者,以鸡黍至,感其意为之饱。询溪所止,则云:两山相 合,中萦一带,可二百里许。余曰:“此真避秦处也。恨无 小舟,不能穷其源耳。”相与步归。至舟,日尚午,遂理归 棹,一瞬数十里,去花源,一牛鸣,宿焉。

    游灵岩记          前人

    游花源后,从陬溪入小河,至苏溪,舍舟而陆,诉小溪 行,即灵岩洞中所出泉也。数息老树下,近岩数里,见 山峰波腾,秀媚特甚。至寺,泉声益厉。余不暇入寺,先 之洞,见洞中冷然石云,排当怒立,即欣然一笑曰:“不 虚此来矣。”洞纵可数百丈,横可数十丈,中有一溪涧, 深不可测,其上常有雨点下滴,若融雪响。大都一洞 皆千年溜乳所成。穷工极变色,如陈雪《佛大士》,及钟 鼎象兕花鸟之类,以意模之,皆得其仿佛,正不必真 似也。余乃屏息静观,从游者呼云:“急来看洞后石变。” 余曰:“徐之如啖佳珍,须少咀嚼耳。”顶上时作《稻畦》文, 其乳下注而中止者,如悬挂衲衣,折理下垂。已杖而 上,复过一窍,即为洞之后户。见绿溪石理如洞庭,湖中软浪叠砌而成,石脂注于泐隙,如乱“云旋螺上覆, 忽若一钟然,取象可种种,不独钟也。其溪可以盆舟 入,若蛇行,过此一重关,其中必有异。余辈胆薄,失此 灵境,悲夫!”起坐洞后平地上小饮。僧云:“新洞亦去此 不远,盖数年间偶崩出一石门,往瞰之,更大于此。其 石理亦相类,特昏黑”,须火炬而入,急令人缚炬数十, 各持杖往。至洞口,泉声汩汨,亦有一溪以炬前。余等 相尾而入,有室有堂,佛大士及象马犀兕之属,种种 呈态。其流声至深,入益厉,盖繇此洞暗入前洞也。炬 尽而还,洞口石摇摇欲坠,殊可怖。其右即为桃花洞, 一洞皆水,惟乱石错立水上,可步往。其中有门,水从 门中出。余曰:“桃花洞口,名不虚也。过此水窦,即避秦 人矣。极力蛇行而入,必得吾愿。”乃去帽脱衣,以手据 水上,直趋窦中。文弱亦欲从晦之。诸公大呼曰:“毋往, 毋往!”余曰:“何哉?岂虑吾入而不复出耶?吾年已四十 馀,头颅种种,视世味已如嚼蜡,若避秦人住此中,乐 不可支矣。莫吾阻也。”晦之曰:“子欣动而厌静,今以一 舟,放浪江湖,有何不乐,一入其中,为避秦诸人留。或 强以仙妹相匹,花源虽广,周回不过数百里,他年迷 路,不复得出,有若桎锁,空自悔耳。”余曰:“避秦人皆仙 伯也。凡仙人居山中者,去来自如,别有路可至上界 他方,岂真同血肉凡躯,可拘之一处者?”言已,复走入, 去穴不数步,而从人大呼曰:“有蛇,有蛇!”余始大骇,疾 趋还,恨灵仙之永隔,悲弱志之不厉,涕泗横如而出。 至寺晚食,复步至前洞,见石窦中一小碑,上额篆唐 朝奉题灵岩字,有“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见溪中流落 花”语。馀书石者不悉记。余谓灵岩山不足观,而其中 包藏灵怪,正如一朴茂人胸中含裹无穷丽藻耳。独 寺中狼藉不堪住,夜坐殿前小饮,亦自成欢。

    由桃源县至渔仙洞纪程    龙膺

    由桃源西发为渌萝溪。南岸峰峦缭绕,葱蒨如屏,黛 绿空青,堕人眉睫,是为“渌萝山。”历伏波滩行十里为 渌萝铺。岸北浪花如沸涨,则势益漰湱如卷雪然,是 曰“雪涛。”又有大小月汊二滩,在中洲南北。已。历洞滩, 行十里为白马渡,怪石临江,苍松拂涧,渐至灵境矣。 由渡入桃花洞,仅五里许为水溪。洞中岩壑幽深,泉 林窈窕,绯桃翠柳,方竹虬松,崄峭谽谺,别一天地。历 《石磴》数百级臻其巅,劈岩中扃白云封之,鸣瀬琮琤, 潴为方沼。中突兀一峰,卓庵供大士,岿然尊秀。腋拥 两山,俯瞰诸峰,攒列如星,江流如带,是其最胜处也。 逾水溪五里许,由水行为“白林洲”,山渐却,又十里为 “固乡”,则川原旷衍,阡陌连延,溪流亦平涧弗驶。又十 里为沙罗村,沿溪中流多渔梁,为舟楫患。过岸而南, 望见众山腾跃出其一峰攲溪岸而末锐如瓮。逼视 之,又如鸡鹜草树鬖鬖如毛,是为瓮子峰,俗名“毛瓮 云峰。”北岸皆石蟠亘水底,喷沫盘涡,浪势澎湃,如广 陵之涛。舟非群力牵挽不能上,群石或卧或立,潜伏 下流,皆前溪诸岩根尔。逾瓮滩而上,历倒水岩十二 峰,为“渔仙洞”,东距沙罗亦十里。

    桃花洞天草序       江盈科

    桃花洞天,《图经》所称“第三十六洞天外,别一洞天也。” 不佞家于洞天,盖澹然无慕于世,而偶与世交在嚣 烦之中,则时时忆洞天之景,可缕述云。方夫春风煽 和,溪水乍绿,仙葩烂漫,蒸为红霞,流为落英,而不佞 与苏、王诸君,泛轻舠白马浪光之间,庶几遇所谓问 津渔郎者与问答焉。逮夏而梅溪之滨,渌萝之浒,青 莎千顷,翠竹万竿,文禽戏而上下,黄鸟鸣而往来,则 相与披薰风,坐绿阴,陶陶然忘其日之如年也。至秋 而漳江、浔阳两寺相映,皎月东山,澄波含璧,俯仰干 坤,湛然玉壶。而吾侪乃拍肩执手,坐月中,调瑶琴,吹 洞箫,往往兴发。丙夜不寐。未几朔风告寒,万卉凋谢, 而或黄云黯澹,琼花四飞。此中诸山“玲珑,一水凝碧, 则又相与着绨袍,扶筇杖,出郭遨游,问酒家所在,而 买醉压寒,浩歌归来。然则洞天之景,四序流易,吾人 乘而行乐,与景俱适,何非逍遥婆娑时,欤顾自分,屈 首受书,不能如瞿、黄诸君游于无言之境”,时以其天 趣所会,发为文词,诚不自知工与不工,而就今筐笥 所贮,要不可谓非洞天中来也。夫抉洞天之秘,真将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而乃以戋戋者当之,得无令瞿、 黄诸君掩口笑乎?然要于各适其适,则不佞与诸君 甘之矣。苏王别有集,兹概及之,以著一时相聚之雅 云尔。

    秦人洞说          前人

    余过辰阳郡,太守屠田叔清,贞元诣人也。酒间问余 曰:“桃源秦人洞,果即曩者避秦之地乎?”余曰:“桃源之 标此洞,亦若黔中之二酉、吴门之姑苏台,皆爱礼存 羊,名是而实非也。”田叔曰:“渊明此记,或者以为寓言, 是耶非耶?”余曰:“当日渔郎实有此事,其所至之境,如 《记》称‘鸡犬相闻,阡陌交通,实是仙界。盖仙界者,不离’” 人世,不即人世,有无之间,真幻之际,缘合则不求诣 而自诣,渔郎之无心而至是也。缘尽则求诣而不可诣,渔郎之复往而迷是也。理固如此,岂为寓言?田叔 曰:“洞中亦不见佳处。”余曰:两山相夹,内无奧区,似觉 未佳。但洞里所称遇仙桥,古色天然,非人力结构。又 其地产方竹,贵游索之,采伐渐尽。亦“产虎须蒲,《本草》 所谓‘九节通灵者也。洞水中有龟,钩吻如鹦鹉,背有 鬐,四足与尾比,他龟独长,其足尾皆有甲如龙鳞,色 深黄,如渗金样。此三物者,洞中之佳品也。且水出洞 中,至洞前阴消入地,不知所往,亦是一奇。地之得名, 或以此乎’?”田叔曰:“余将以竹为杖,以蒲为饵,以龟为 守器,要吾子为采真”之游,可乎?余曰:“灵明不滓,何物 非仙?真元不梏,何地非仙?奚必竹,奚必蒲,奚必龟,而 又奚必出自秦人洞也?”田叔深以为然,遂记之。

    灵仙之府记         前人

    观察陶宇刘公,蜀富顺人也。生而负烟霞之气,以万 历庚辰成进士。宦辙所至,名山胜境,辄徘徊踌躇不 欲去。迩年奉简书,以宪使观察辰、常诸郡。一日行部 经桃源,过秦人洞,愀然叹曰:“此非《图经》所载三十六 洞天之外别一洞天者乎?胡为湮没荒芜如此?”乃捐 俸若干,属桃邑令魏君构亭洞前,用标胜迹。盖洞外 “隙地凡数百武,旧无一椽。念所中丞江公曾命工累 石砌圆亭一座,然其中狭隘,不堪布席,俾游玩者无 所托足,而过宾旅食者枉车舆就厨馔于元宫之傍, 甚为不便。”魏君奉公旨,乃庀材鸠匠,治亭一所。为廊 庑者二,为门者三,茶厨庖舍,井井毕具,环以周垣。又 引洞中之水入亭,前为小池,清澈可“鉴。盖余尝一至 其地,宴坐亭中,四山岚翠,飞堕眉睫,遥望元宫,出于 山杪,隐然如蓬莱之见于海上。又松杉干云,平畴散 绿,每朝日初曦,明月欲上,鹤唳于皋,猿啸于谷,鸣蛙 奏乐,山鸟吹笙,发静中之籁,证嚣中之寂,其妙何可 胜状!”洞之四围,渔歌牧唱,舟语农谭,自相响答。洞之 前坦然周行,负者休焉,行者憩焉,或偶而嬉,或群而 游,自适其适,不啻渔郎踏花初入桃源时也。盖举一 洞之胜,而以一亭收之。观察公有造于兹地多矣夫。 昔中山刘梦得,为唐明臣,曾官鼎州,所题咏桃源最 富。又尝题“桃源佳致”四字于洞前,垂千馀年,与洞不 朽。观察公风流文采,不减梦得,而经济过之。即今建 牙辰常间春生秋肃,能使诸蛮喙息,万姓安堵。黄发 者以寿终,而黄口者如鹑之饱而雎雎也。盖一二千 里之内,总一洞天,总一仙界,直区区秦人一洞已哉。 亭既成,公自题曰:“灵仙之府。”魏君属余言为记,遂为 书,其大凡如此。

    桃源索隐叙        王启茂

    摹。桃川之胜,莫详于袁石公《花源注》。余十五年前读 之,以为石公文章蒨丽,自其本色,未必山水之真能 若斯也。壬戌春,余与朱其勤、袁田祖方舟游溪上,自 河洑历渌萝、白马,访龙太常兄弟于渔仙。登穿石水, 心绕怡,望溪望焦林而返。每至一地,辄取袁注共披 寻,绘泉写石,十得二三。譬之誉美人者,或谓可应图 入画,而其实毛嫱郑袖之性情姿韵,有画图所必不 能摹者。过桃川晤褐公诸君,余三人色矜语夸,誉不 容口。褐公曰:“君所见特花源之户庭耳,其灵奥尚不 止此。”酒间因细谭灵岩高灵之奇,三人欿然自废,一 如未曾作花源游也。今读褐公《索隐》,幽秀幻古,刻露 万态,无异十五年前。初读《袁注》时,褐公文章蒨丽,不 啻仲伯、石公灵岩高灵之幽秀幻古不啻十倍,怡望 以下。他日余乘青蛚舫,拖方竹杖,诉焦林而上,于巉 岩石畔古木阴中,㪺泉埽叶,煮茶煨笋,取《索隐》再披 读一过,其乐当何如?

    桃源洞说         杜维耀

    古称桃源洞,又称秦人洞,又称三十五洞天,别为一 天云。洞去邑治三十里,渡白马江,登岭下平田,逶迤 至仙迳亭。亭傍有碑曰桃源佳致”,则抚台赵公贤述 昔刘公禹锡故语。去半里许,抵山南麓,有碑曰“桃源 洞”,盖侍御史公褒善所书者。步仄径,攀石磴,层级而 上,至洞前,洞壁陡绝,北向,纵广丈馀。洞上崖石耸峭, 上有山凹,飞泉直下,垂垂而雨,溅激作声,汇为方塘。 塘旁小溪,仅容足。溪中九节菖蒲,络石沿泽,青青平 沙间,下即遇仙桥。桥危欲堕,桥下若阴,寒气逼人。洞 前溅激之水,流至桥侧,遂没其流,更无泽窍,莫可穷 究。桥左右山陇,夹泉窄阂,似相妒忌。陇间方竹,无虑 数千万竿,亭亭翠郁。竹下有罅,尽《五加黄精,异草丛 生。又产异龟,修尾勾喙,后甲差错如锯齿然,名曰黄 灵。旱取之,祷雨辄雨。环游出山麓,则归鹤峰。迤北复 至仙迳亭。又半里许,过清风桥。桥下清流湍急,荇跃 鱼游。循砌道,登桃川宫山门,微风徐来,倦可班荆。小 憩。入万寿宫,轩举巍峨,左公馆,诸往来名公所撰诗 辞云:蒸霞灿于栋楹间。右道院,院侧下有瀹鼎池,率 曲迳盘旋,更上,至瞿童翀,举空心杉。〈传〉》云:“瘁而复荣 者,上元岳行宫。内则元武殿。登前楼,山川蜿蜒,明白 四达。东眺渌萝,西望水溪,苍茫哉!苍茫哉!左二百馀 步为炼丹台,鼎迹犹具。山背大江,为桃源,后洞,为缆船洲,为桃花溪,盖昔渔郎问津而入者。山南北相距 二里有奇,内形胜景概,皆多奇奇怪怪之妙。兹洞之 造,孰谓非天造者耶?余桃产也,素欲种桃,丹丘结社, 秦人因为之说,以解人之谓荒唐者。不则何以有曰 “渔郎”、曰“黄道真”、曰“黄洞源”、曰“瞿柏廷”、曰“洛浦师”、曰“大 德”,师之遗迹犹在。

    桃源避秦考        阙士奇

    古避秦人多矣。一见于吴之樵贵谷,李白所谓“山多 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是也。一见于豫章之麻姑山,《图 谱》所谓“面目黧黑,走地如飞”是也。一见于熊湘之秦 人三洞,邑人所称“石门深锁,钟磬时闻”是也。其他渡 河浮湘,梯山泛海,听草木之腐朽,任烟波之汨没,又 不知几何,要皆裂冕毁冠,变名易姓,望幽岩以息影, 托名山以藏书。意其坑儒焚籍之祸兆,必有为当时 英雄所蚤见夙知者,故有所据而逃,而不待其馀波 之及也。乃避秦人,以《桃源》特闻,何也?则自渊明之《记》 始也。渊明之独记桃源,何也?则《桃源》之自足避世也。 中都大国,犹之门庭藩榭也;神皋鬼宫,犹之内笥秘 阁也。商瑚夏琏,其不列于四通五达之衢,明矣。彼伟 人侠士孤情特识,机警有锋,肯徘徊徙倚为料头履 尾之事乎?“入山恐不深,入林恐不密”,桃源之所以与 世绝与?渊明《记》中谓其地止有桑麻,无征输贸易之 事;其人止有父子,无君臣恩怨之情;其岁止有秦无 汉,魏晋篡夺之日月,固居然人也。至于“渔郎入,太守 迷,子骥病”,则似挈一仙真之居以处秦人矣。韩退之 因疑之,遂谓桃源之说何荒唐。盖退之《佛骨》一疏,已 划然于三教中作南北党矣。故其诗曰:“我宁屈曲自 世间,安能随尔巢神山。”则神耶仙耶?皆非退之齿牙 中事。苏子瞻复泥于杀鸡一语曰:“世无仙而杀鸡者, 祇以为青城菊水之类。”其言殆近于迂。彼长房之鞭 百鬼回道人之精剑术,又非活国中人耶?或曰:秦人 不知有秦,犹渊明不知有宋。故其自为计曰:“吾不折 腰向乡里小儿。”戒其子则曰:“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 笔。”其未肯俛首仕宋,决矣。遂托避世之旨以自况与? 然则往者五斗令彭泽,又何也?若尔,则称避秦人以 仙奚居,岂始而栖隐,继乃登仙耶?岂渔郎所见者,固 其子孙,未必秦人仍在耶?岂在先世长子孙矣?居然 人也,而后如瞿童、药山杂以流寓耶?岂其地有空杉 方竹、神草伏流之属?如丹井可以长年,石髓可以御 老,竟不知所以仙而仙耶?吾以为避秦者,亡秦者也; “拥陈涉以首难”者,避秦之孔甲也;操铁椎以当车者, 避秦之子房也;“遗镐池君以死日者,避秦之素车白 马客也。”余意避秦人皆此类。一片壮心,牢笼不尽,则 其深智强魄,于身计中必有所旁出,于宇宙内事必 有所过取,遂能以其离奇诡谲、狡狯变化之人而之 仙,与夫死有疑冢,生有别天,天上未必乐,则居人间; 世人不可与语,则挟飞仙以游。此亦我辈有心者之 能事矣。故曰:“成佛须慧业,文人况仙哉。”建炎初,洞中 浮一大石,其文曰:“无为大道,天知人情。无为窈冥,神 见人形。心言意语,鬼闻人声。犯禁满盈,地收人魂。”其 文简贵古奥,要是三秦人语,残慧馀馨,犹足流传千 百世代,使人读之肉颤发竖。秦人即非仙而人者也, 亦必人而仙者也。不然者,桃即险远与外人绝,彼鞭 山赭石之威,回易山海,驱使草木,正不劳一指臂而 能保有兹土耶?乃今之桃源,青烟不彻,白鹤亦忙,似 无待熏王子以《萧艾歌》招隐于荒涂者,何耶?又考之 邑之北有桃花洞,外峙中空,五洞相连。今疏其二,得 唐迹勒石诗云:“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见溪头流落花。” 则所谓桃源洞者,在唐人固已疑之矣。“噫邑冈峦洞 壑,所在异状,神房石室,可为离宫别馆”者,往往而是。 吾意避秦人所呵护者,当不出“绿溪青嶂”之外矣。

    游桃源洞记         陈瑾

    袁石公《咏桃源县》诗有曰:“仙人成邑里,烟水作城池。” 又曰:“偶然岚翠起,一县绿离离。”余意其邑必峰峦周 匝,如纤苞浓朵,横见侧出,方称是诗。及履其地,则平 冈漫衍,聚落坡陁,心殊讶之。江上望渌萝山,数峰如 画,颇具秀色。然亦顽赪枯秃,不类郦注所云悬萝钓 渚之目。岂古今丘壑烟姿亦有沧桑耶?而石公亟称 之,或亦看山者如看美人,止取其态,不取其色耶?至 桃源洞自是仙迹,不必山水尽佳也。夫游花源者,如 十人共读《桃花源记》,而人人胸中各具一想头,及乎 亲身到来,又人人各有一会心处,不能互相告语,不 必一一牵合证据,而续凫胫添蛇足为也。余今年七 月望后四日始得往游。是日天气阴爽,同计部隐岑 李公上遇仙桥,坐石壁悬溜处,酌泉瀹茗,仰视层岩 陡绝,人迹罕到,而桃川宫一带田地平旷,因妄作一 想,疑渔郎初从石隙得逾岩口,乃豁然开朗。今良田 美池,一一在眼,阡陌不改,古人依然。而游人反眺洞 中,则谓问津者必繇山下至此,然则石隙之内当别 有天,如竹林方广之类乎?总之皆啽呓语也。我辈既 作虚无缥缈之游,那得着相?遂相与一笑下山,寻桃川宫路,观古断碑,及瞿仙丹鼎丹池而还。薄暮抵县, 烟雨迷离,绿沈映江而出。石公之句,尚不我欺也,况 靖节耶?

    桃源赋           文澍

    “拏扁舟而远涉兮,泛长江之弥漫。登衡阳而骋望兮, 小天地其弹丸。感扶舆清淑之磅礡兮,胡独于此郁 积?快达观以自慰兮,散幽怀之于邑。”览岷山之西来 兮,出峡而放奔。历江陵而安流兮,企神禹之洪勋。采 兰荃以结佩兮,嘅前修逸驾之不可攀。望重华之南 巡而不返兮,迷九疑之瘴烟。命棙舵之溯流兮,犯重 湖之狂澜。夕吾止于枉渚兮,朝余发乎君山。乘薜荔 以自娱兮,挹清泉以濯缨。抚武陵之幽旷兮,吊伏波 之爽灵。忽心悸而神悚兮,窃古祠之深扃。烟霏惨淡, 林木蓊郁兮,猿鹤悲啸而长鸣。忆秦人之厌乱兮,挈 家于此而避兵。嘅亡秦之并六国兮,奄四海以为家。 志满而骄矜兮,贱金玉如泥沙。阿房崇耸以极天兮, 曾不恤万姓之怨嗟。肆头会以箕敛兮,齐民畏之如 雷电与虺蛇。儒生坑戮,六籍杂烧兮,逞淫毒以无涯。 一旦祸唱罾鱼,璧荐妖鬼,博浪免力士之锥,沙丘载 鲍鱼之秽。望夷衅作,萧墙祸起。轵道颈系,祀延二世。 时有黄绮高蹈,而咏《采芝》之歌。伊人自臧,而举种桃 之趾。农耕肆力兮,无王赋之供亿也。斑白游憩兮,俨 衣裳之古朴也。木石与居,鹿豕与游兮,安乎空谷之 閴寂也。知有父子,不知有君臣兮,淳乎标枝与《野鹿》 也。忆当时之来兹兮,聊以偷安乎一时也。焉知历岁 之滋久兮,衍后嗣之蕃滋也。春与秋之代序兮,忘寒 暑之纪历。草木自荣而自悴兮,审一时之消息也。闻 首阳之遐轨兮,慕箕颍之遗风。忆乡土之悬绝兮,动 余心之忡忡。渔人沿溪而款乃兮,异落红之缤纷。爰 舍舟而入林莽兮,仙犬吠乎白云。外人胡为而造此 兮,相与讯问乎时代。历秦汉而暨晋兮,凡几兴而几 废。陈豆觞以延客兮,俨礼容之不愆。渔郎怀土而弗 留兮,羌杖策以言旋。归而号于世人兮,惊世外之真 仙。寻仙迹而无得兮,空留睨乎云烟。感神界之既分 兮,造化惜之而旋閟。靖节思遗世而高举兮,允素心 之默契。“因羊长史商颜之行兮,已寄意于黄绮。今复 闻兹芳躅兮,复写情以问游方之士。嗟余生之已后 兮,类有考于斯文;嗟阿房已灰烬兮,不如茅茨之永 存。”《乱》曰:“邈黄虞之神圣兮”,俨垂拱其如斯;民安于耕 凿兮,忘帝力而愉怡。何亡秦之乱天纪兮,惨四海其 疮痍。快睹圣人之御极兮,招逸民其来归!

    跋卜筑桃源图卷      倪元璐

    观夫三士致谋,五丁毕力。狩峨青于别磴,延岷泚于 旁澜。钤云辖霞,雕岩绣壑。奥文诘曲,别味鲜清。诚《山 典》之殷盘,景筵之瑶柱。栖其界者,苟非八叟,定亦瞿 童。将皆分陕仙凡,割沟元白。然而其灵不閟,道亦以 彰。昔之三程,跃其池铁;今则二尹,著于宫钟。夫踪绝 渔樵,而大夫去之;役戎马之场;伐沉魏晋,而文学就 此探天人之策。原其飞光淝水,通隐金门,非为抱梁, 固足贵也。若所招招,何其磊磊。或才方藻国,有陈子 之霞舒;或名已倾都,为余生之雷呴:各无滞骨,殊异 枯禅。既圣世之有桃源,即酒人而可莲社。故得貌其 幽韵,体以文绡。则有应物之能,存形之手。加毛溪颊, 点睛石眸。道元致嘉陵之功,右丞极“辋庄之状。夫使 处则境皆图画,出则袖有云烟,非夫名通不具此致 也。若乃尚平结遥盟于毕娶,宗炳开便法于卧游”,则 不知武溪亦男女其中,华山有鼾齁于外,而此二子 尚亦情疏野鹜,心畏真龙乎。